CN113137727A -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7727A
CN113137727A CN202110320541.2A CN202110320541A CN113137727A CN 113137727 A CN113137727 A CN 113137727A CN 202110320541 A CN202110320541 A CN 202110320541A CN 113137727 A CN113137727 A CN 113137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version module
frequency conversion
air conditioner
electro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05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玉哲
王定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05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7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7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7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防凝露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管路、散热管、四通阀和变频模块,冷媒循环管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散热管和变频模块导热接触;散热管包括第二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并联于压缩机进气口和四通阀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其中第二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二散热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根据第一温度和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能够防止变频模块散热器温度过低产生凝露。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及空调器。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防凝露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选购空调时越来越倾向选择变频空调,变频空调一般安装有变频模块,变频模块能够控制和调整压缩机的转速,使压缩机处于最佳的转速状态,使得空调具有较高的能效比。
当压缩机的转速越高时,变频模块发热越多。通常,采用单通道的冷媒散热器对变频模块进行散热降温。单通道的冷媒散热器的结构通常为冷媒管设置于铝基体内,且冷媒管的两端设置于空调器的节流元件后的管路,例如,冷媒管的两端设置于室内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的管路,该部分管路的冷媒温度较低,利用该较低温度的冷媒为变频模块进行散热。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单通道的冷媒散热器的冷媒管内的冷媒温度较低,铝基体的温度也较低,铝基体与待散热的变频模块接触,铝基体与变频模块的接触面易产生凝露,存在电路板短路烧毁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以解决空调器在制冷过程中变频模块易产生凝露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管路、散热管、四通阀和变频模块,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所述散热管和所述变频模块导热接触;所述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并联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节流元件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第二散热管并联于所述压缩机进气口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其中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散热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包括:在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包括:在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露点温度且小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包括:在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露点温度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露点温度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启后,还包括:获取空调器在当前工作状态下的持续工作时长,根据所述持续工作时长,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持续工作时长,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在所述持续工作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包括:在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阈值频率,且第一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停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包括: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和散热管,所述变频模块通过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导热散热,所述散热管包括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并联于所述压缩机进气口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其中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散热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装置还包括温度获取模块和调控模块,温度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前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如前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变频模块和散热管,其中,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并联于压缩机进气口和四通阀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其中第二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第二散热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可以控制第二散热管的流通,即控制第二散热管的温度。变频模块的散热器的温度为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导热接触后的中和温度,进而可以控制散热器的温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中,获取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根据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和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进而控制第二散热管的冷媒流通情况,避免变频模块的散热器的温度过低,使变频模块产生凝露的现象。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冷工况循环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工况循环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另一种制冷工况循环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另一种制热工况循环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压缩机;2:室外换热器;3:节流元件;4:室内换热器;5:四通阀;6:第一散热管;7:第二散热管;8:第一阀体;9:第二阀体;10: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基体;100:处理器;101:存储器;102:通信接口;103: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如图1至图5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四通阀5和散热管。冷媒循环管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节流元件3和室内换热器4。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第一散热管6并联于室外换热器2和节流元件3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第二散热管7并联于压缩机1进气口和四通阀5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导热接触。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散热管6、节流元件3、室内换热器4和第二散热管7。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4、节流元件3、第一连通管路、室外换热器2和第二连通管路,不流经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
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第一散热管6位于节流元件3前高压段,内部冷媒温度较高,为40℃左右,第二散热管7位于节流元件3后低压段,内部冷媒温度较低,为20℃左右。双散热管路的空调器利用节流元件3前高压段和节流元件3后低压段集成调温,在实现给变频模块散热降温同时,节流元件3前高压段管路与节流元件3后低压段管路之间实现热量交换,在制冷工况时,节流元件3后低压段可以增大节流元件3前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系统制冷效果。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为了防止低温低压的冷媒流经冷媒循环管路会产生凝露现象,且考虑到空调器制热工况时室外温度低,使冷媒循环管路不流经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而是仅依靠独立的散热模块强制风冷对变频模块进行散热。
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多个阀体,多个阀体包括第一阀体8、第二阀体9、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其中,第一阀体8设置于第一散热管6;第二阀体9设置于第一连通管路;第一电磁阀10设置于第二连通管路;第二电磁阀11设置于第二散热管7。在运行制热或制冷工况时,通过调节不同管路阀体的开启或关闭,使冷媒流经不同管路。
在制冷工况时,第二阀体9和第一电磁阀10关闭,第一阀体8和第二电磁阀11开启。在四个阀体作用下,冷媒流经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流经第一散热管6的冷媒是压缩机1排出后经室外换热器2冷凝后的中高温冷媒,流经第二散热管7的冷媒是室内换热器4蒸发吸热后排出的低温冷媒,其中,中高温冷媒温度为40℃左右,低温冷媒温度为20℃左右。通过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热量集成调温,集成后的温度,可有效为变频模块散热,同时,防止了凝露问题的产生。并且,在散热降温的同时,可实现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管路间的热量交换,节流元件3后的低温冷媒可以增大节流元件3前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空调制冷效果,起到回热器作用。同时,当变频模块温度过低时为防止凝露,可以关闭第二电磁阀11,打开第一电磁阀10。
在制热工况时,第二阀体9和第一电磁阀10打开,第一阀体8和第二电磁阀11关闭,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被短路无冷媒流过。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为了防止低温低压的冷媒流经冷媒循环管路会产生凝露现象,且考虑到空调器制热工况时室外温度低,使冷媒循环管路不流经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而是仅依靠独立的散热模块强制风冷对变频模块进行散热。同时,在保证变频模块温度处于安全范围条件下,可以关闭第一电磁阀10,打开第二电磁阀11。利用变频模块给第二散热管7加热,在给变频模块降温的同时,提高了压缩机1进气口的过热度,进而提高了制热循环系统的能效。
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控制多个阀体的开启或关闭。通过调控模块来控制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或者制热工况。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阀体9和第一电磁阀10关闭,第一阀体8和第二电磁阀11开启;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控制第二阀体9和第一电磁阀10打开,第一阀体8和第二电磁阀11关闭。制冷工况时,通过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热量集成调温,集成后的温度,可有效为变频模块散热,同时,防止了凝露问题的产生。并且,散热器在散热降温的同时,可实现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管路间的热量交换,节流元件3后的低温冷媒可以增大节流元件3前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空调制冷效果。制热工况时,为了防止低温低压的冷媒流经冷媒循环管路会产生凝露现象,且考虑到空调器制热工况时室外温度低,使冷媒循环管路不流经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
可选地,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控制多个阀体的开启或关闭,使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散热管6、节流元件3、室内换热器4和第二散热管7。相较于传统冷媒环流路,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下,如果散热管位于节流元件3前与室外换热器2后,其冷媒温度较高,在高环温室外环境条件下,例如环境温度>43℃的条件下,不能满足变频模块的散热需求,导致变频模块温度过高而强制压缩机1降频制冷,从而使压缩机1系统制冷效果减小,同时为变频模块散热会导致节流元件3前冷媒的过冷度减小,过冷度减少影响节流元件3后蒸发器的制冷量;如果散热管位于节流元件3后,则变频模块的散热温度易低于露点温度而产生凝露问题,存在电路板短路烧毁风险。
本方案采用双冷媒环流路,第一散热管6内冷媒为从室外换热器2流出的中高温冷媒,第二散热管7内冷媒为从室内换热器4流出的低温冷媒,其中,中高温冷媒温度为40℃左右,低温冷媒温度为20℃左右。通过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热量集成调温,集成后的温度,可有效为变频模块散热,同时,防止了凝露问题的产生。并且,散热器在散热降温的同时,可实现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管路间的热量交换,节流元件3后的低温冷媒可以增大节流元件3前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空调制冷效果,起到回热器作用。
可选地,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控制多个阀体的开启或关闭,使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散热管6、节流元件3、室内换热器4和第二连通管路。当变频模块温度过低时为防止凝露,通过控制多个阀体使从室内换热器4流出的低温冷媒不流经第二散热管7。第二散热管7短路,冷媒从室内换热器4经第二连通管路直接流入压缩机1。通过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热量集成调温,集成后的温度,可有效为变频模块散热,同时,防止了凝露问题的产生。并且,散热器在散热降温的同时,可实现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管路间的热量交换,节流元件3后的低温冷媒可以增大节流元件3前冷媒的过冷度,从而提高空调制冷效果。
可选地,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控制多个阀体的开启或关闭,使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4、节流元件3、第一连通管路、室外换热器2和第二连通管路。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为了防止低温低压的冷媒流经冷媒循环管路会产生凝露现象,且考虑到空调器制热工况时室外温度低,使冷媒循环管路不流经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而是仅依靠散热器件,如翅片组件13,强制风冷对变频模块进行散热。
可选地,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控制多个阀体的开启或关闭,使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4、节流元件3、第一连通管路、室外换热器2和第二散热管7。在保证变频模块温度处于安全范围条件下,利用变频模块给第二散热管7加热,在给变频模块降温的同时,提高了压缩机1进气口的过热度,进而提高了制热循环系统的能效。
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基体12,基体12与变频模块导热接触。其中,第一散热管6包括设置于基体12内的第一散热段,第二散热管7包括设置于基体12内的第二散热段。第一散热段与第二散热段内不同温度冷媒的热量热传导到基体12,基体12与变频模块进行接触换热,在给变频模块散热的同时,第一散热段和第二散热段内冷媒热量在基体12上得以调合,起到防凝露的效果。
可选地,基体12侧面与变频模块相连接,如变频芯片或集成模块,基体12与变频模块可通过螺钉、螺栓连接,可焊接,还可通过导热硅胶粘接。这样,有助于基体12与变频模块紧密贴合,提高热交换效率。
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翅片组件,翅片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散热翅片位于基体12的表面。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第一散热管6、第二散热管7结合翅片组件进行高效的风冷强化散热,使空调器在高环温工况具有更佳的散热性能。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仅依靠翅片组件进行风冷散热。
本申请同时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方法,可用于前述的空调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如图6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中,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管路、散热管、四通阀5和变频模块,冷媒循环管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节流元件3和室内换热器4,散热管和变频模块导热接触;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第一散热管6并联于室外换热器2和节流元件3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第二散热管7并联于压缩机1进气口和四通阀5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其中第二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第二散热管7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1。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包括:
S01,获取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
S02,根据第一温度和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的开闭。
可选地,可以在变频模块的表面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来获取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根据电控盒内的温度和湿度,得到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其中,该露点温度为变频模块产生凝露的临界温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常情况下当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第二阀体9和第一电磁阀10关闭,第一阀体8和第二电磁阀11开启,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散热管6、节流元件3、室内换热器4和第二散热管7。第一散热管6位于节流元件3前高压段,内部冷媒温度较高,为40℃左右,第二散热管7位于节流元件3后低压段,内部冷媒温度较低,为20℃左右,散热器通过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热量集成调温,集成后的温度,可有效为变频模块散热。
可以根据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来控制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的开闭,从而控制第二散热管7的流通情况,防止与变频模块导热接触的散热器的温度过低,使变频模块产生凝露的现象。例如,当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过低时,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10开启、第二电磁阀11关闭,使第二散热管7内的冷媒不流通,使散热器的温度升高,从而防止变频模块产生凝露。当变频模块表面的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10关闭、第二电磁阀11开启,使第二散热管7内的冷媒流通,使散热器的温度降低,为变频模块降温散热。
可选地,根据第一温度和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的开闭,包括:在第一温度小于或者等于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电磁阀10开启,第二电磁阀11关闭。
可选地,在第一温度小于或者等于上述露点温度的情况下,变频模块的温度较低易产生凝露,此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0开启,第二电磁阀11关闭,即此时,第二散热管7被短路,冷媒从室内换热器4经第二连通管路直接流入压缩机1。这样,提高了变频模块散热器的温度,避免了变频模块产生凝露的问题。
可选地,根据第一温度和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的开闭,包括:在第一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小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电磁阀10开启,第二电磁阀11关闭。
阈值温度为变频模块正常运行的最高温度,如果变频模块表面的温度大于或等于该阈值温度,变频模块由于温度较高,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存在烧毁的风险。在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小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开启第一电磁阀10,关闭第二电磁阀11,即第二散热管7被短路。散热器在散热降温的同时,避免了变频模块产生凝露的问题。
可选地,根据第一温度和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的开闭,包括:在第一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电磁阀10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11的开启。
可选地,阈值温度大于上述露点温度。在第一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变频模块的温度过高,此时,需要关闭第一电磁阀10,开启第二电磁阀11,即,冷媒在第二散热管7内流通,使第二散热管7发挥散热效果。这样,能够降低变频模块散热器的温度,从而为变频模块降温散热。并且,在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同时对变频模块进行降温时,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可进行热量交换,第一散热管内的冷媒温度降低,提高了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在第一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电磁阀10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11的开启后,还包括:获取空调器在当前工作状态下的持续工作时长,根据持续工作时长,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
在第一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阀10关闭,第二电磁阀11开启后,且,第一温度依然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时,获取空调器在该模式下的持续工作时长,并且,根据该持续工作时长,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这样,避免空调器长时间在变频模块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运行,防止变频模块烧毁。
可选地,根据持续工作时长,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包括:在持续工作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降低。
上述预设时长为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时,空调器能够安全持续工作的最长时间。当空调器的持续工作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时,获取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运行频率降低,使压缩机1的频率降低至合理区间。在压缩机1频率降低的过程中,检测此时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是否超过阈值温度。如果第一温度超过阈值温度,则继续控制压缩机1的频率降低,直至第一温度小于阈值温度;如果第一温度小于阈值温度,则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升高至合理区间。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压缩机1运行频率的合理区间的最大端值为压缩机1的目标频率f0,合理区间的最小端值为压缩机1可正常运行的最小阈值频率fmin
在上述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降低或者升高的过程中,根据压缩机1的最小阈值频率fmin和目标频率f0,来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使空调器能够处于正常制冷工况。可选地,上述最小阈值频率fmin为压缩机1在当前模式下能够制冷的最低频率,目标频率f0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所对应的压缩机1的工作频率。
可选地,根据持续工作时长,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包括:若压缩机1的持续工作时长小于预设时长,则控制压缩机1以当前频率运行,以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
可选地,根据持续工作时长,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包括:若压缩机1的持续工作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且,第一温度小于阈值温度时,控制压缩机1的频率升高,并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为前述的合理区间。
可选地,控制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降低,包括:在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最小阈值频率fmin,且第一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器停机。此时,空调器的运行频率降到最低,且变频模块的温度仍然超过阈值温度,空调器需停机保护。
可选地,在第一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电磁阀10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11的开启后,还包括:获取空调器的压缩机1的排气口温度,如果排气口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压缩机1的预设温度,调大空调器的节流元件3的开度,其中,节流元件3设置于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4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压缩机1排气口设置温度传感器来获取压缩机1排气口的温度,压缩机1的预设温度为压缩机1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工作的最高温度。当压缩机1排气口的温度大于上述压缩机1的预设温度时,压缩机1排气口的温度过高,会破坏压缩机1润滑油的润滑性能,使压缩机1内的通道结炭损坏压缩机1,且降低空调器的制冷效果,此时,增大节流元件3的开度来调节压缩机1排气口的温度。在节流元件3的开度调制最大的情况下,若压缩机1排气口的温度依然大于上述压缩机1的预设温度,空调器停机并报警保护。
可选地,在第一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第一电磁阀10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11的开启后,获取空调器在当前工作状态下的持续工作时长和空调器压缩机1的排气口的温度这两个动作可以同步执行,在空调器最先达到上述一个步骤的情况下,空调器执行该步骤相应的动作。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常情况下当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第二阀体9和第一电磁阀10打开,第一阀体8和第二电磁阀11关闭,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被短路无冷媒流过。
空调器制热工况下,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根据上述第一温度、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的开闭。
可选地,空调器运行制热工况时,为了防止低温低压的冷媒流经冷媒循环管路使变频模块产生凝露现象,且由于空调器制热工况时室外温度较低,使冷媒循环管路不流经第一散热管6和第二散热管7,而是仅依靠独立的散热模块强制风冷对变频模块进行散热,如图3所示。
可选地,在第一温度大于露点温度,且小于变频模块的阈值温度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阀10关闭,第二电磁阀11开启。即,冷媒流经第二散热管7,这样,可以利用变频模块给第二散热管7加热,在给变频模块降温的同时,提高了压缩机11进气口的过热度,进而提高了制热循环系统的能效,如图5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包括:空调器冷媒循环管路和散热管,变频模块通过冷媒循环管路导热散热,散热管包括第二散热管7,第二散热管7并联于压缩机1进气口和四通阀5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其中第二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第二散热管7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1;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装置包括:温度获取模块和调控模块,温度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第一电磁阀10和第二电磁阀11的开闭。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中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此处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中,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0和存储器(memory)10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102和总线103。其中,处理器100、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1可以通过总线1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100可以调用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1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1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含上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管路、散热管、四通阀和变频模块,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所述散热管和所述变频模块导热接触;所述散热管包括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并联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节流元件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第二散热管并联于所述压缩机进气口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其中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散热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露点温度且小于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闭,包括:
在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露点温度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露点温度且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启后,还包括:
获取空调器在当前工作状态下的持续工作时长,
根据所述持续工作时长,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持续工作时长,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
在所述持续工作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包括:
在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小于或者等于阈值频率,且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阈值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器停机。
8.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循环管路和散热管,所述变频模块通过所述冷媒循环管路导热散热,所述散热管包括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并联于所述压缩机进气口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其中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散热管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装置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
调控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变频模块所在的电控盒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闭。
9.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者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装置。
CN202110320541.2A 2021-03-25 2021-03-25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3137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0541.2A CN113137727A (zh) 2021-03-25 2021-03-25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0541.2A CN113137727A (zh) 2021-03-25 2021-03-25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7727A true CN113137727A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10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0541.2A Pending CN113137727A (zh) 2021-03-25 2021-03-25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772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1108A (zh) * 2022-07-15 2022-10-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装置、散热器组、变频压缩机、空调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1108A (zh) * 2022-07-15 2022-10-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装置、散热器组、变频压缩机、空调设备及方法
CN115151108B (zh) * 2022-07-15 2024-05-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装置、散热器组、变频压缩机、空调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1077B2 (en) Chilled water cooling system
KR102470421B1 (ko)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3137665A (zh)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散热的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CN107014098B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供热系统
CN113137722A (zh) 用于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4833013A (zh) 变频空调及空调室外机散热装置
CN10898785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170069318A (ko)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CN113137727A (zh)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3137733A (zh) 用于空调器的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3531713A (zh) 换热系统的散热结构、换热系统及空调
CN111442417B (zh) 空调器与其控制方法和其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090102478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시스템
CN110736207B (zh)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WO2024103762A1 (zh) 液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26694B (zh) 用于服务器机柜的液冷系统和服务器机柜
CN209857294U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808974U (zh) 换热系统的散热结构、换热系统及空调
CN210128524U (zh) 一种用于内藏式展示柜的多级换热风冷散热系统
CN113137720A (zh) 用于空调器防凝露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EP3290827A1 (en) Defrosting without reversing refrigerant cycle
CN103322662A (zh) 采用热风扩展工作温度并具有独立双换热回路的制冷系统
CN113531880A (zh) 家庭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37721A (zh) 用于空调器变频模块的散热方法、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KR101821930B1 (ko) 수냉 쿨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