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4815A -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4815A
CN111434815A CN202010017384.3A CN202010017384A CN111434815A CN 111434815 A CN111434815 A CN 111434815A CN 202010017384 A CN202010017384 A CN 202010017384A CN 111434815 A CN111434815 A CN 111434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air
deflecting
main
tand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73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稻村贵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34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4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06Construction of the 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纬纱的S字蛇行现象的产生、并且比以往更长地确保基于串联喷嘴的空气的喷射时间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本发明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具备:主喷嘴(7),其安装于为了打纬而进行摆动动作的筘座(3),并随着筘座(3)的摆动动作而移动;串联喷嘴(6),其设置于比主喷嘴(7)靠纬纱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及偏转构件(19),其使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动根据主喷嘴(7)的移动而偏转。

Description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背景技术
在喷气织机中,通过从引纬用喷嘴喷射空气,从而在筘的长边方向上使纬纱走纱并引纬。此时,作为引纬用喷嘴,公知有具备主喷嘴和串联喷嘴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主喷嘴与打纬用的筘一起安装于筘座,串联喷嘴与筘座独立地安装于固定构件。因此,主喷嘴随着筘座的摆动动作而沿机台的前后方向移动,但串联喷嘴的位置、朝向保持固定。
喷气织机的打纬通过筘随着筘座的摆动动作从机台的后侧朝向前侧移动(以下也称为“前进移动”。)来进行。此时,主喷嘴与筘一起进行前进移动。相对于此,空气从串联喷嘴的喷射在主喷嘴从机台的前侧移动至后侧,在成为该移动终端的后退位置配置有主喷嘴时进行。因此,将串联喷嘴的朝向调整为,在主喷嘴配置于后退位置时,从串联喷嘴喷射的空气朝向主喷嘴后端的纬纱导入口喷出。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10587号公报
在上述的喷气织机中,尽可能长地确保由串联喷嘴进行的空气的喷射时间会使基于引纬用喷嘴的纬纱输送力提高、进而节约总的空气消耗量。但是,如图6所示,若主喷嘴81从后退位置向Y1方向开始前进移动后也从串联喷嘴82继续喷射空气,则产生纬纱83在从串联喷嘴82至主喷嘴81的纬纱输送路上以S字形蛇行的现象(以下称为“S字蛇行现象”。),这成为原因而容易产生引纬错误。因此,以往,为了避免纬纱的S字蛇行现象,需要与主喷嘴81从后退位置开始前进移动同时使空气从串联喷嘴82的喷射停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纬纱的S字蛇行现象的产生、并且比以往更长地确保基于串联喷嘴的空气的喷射时间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具备:主喷嘴,其安装于为了打纬而进行摆动动作的筘座,并随着筘座的摆动动作而移动;串联喷嘴,其设置于比主喷嘴靠纬纱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及偏转器,其使从串联喷嘴喷射的空气的流动根据主喷嘴的移动而偏转。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中,也可以是,偏转器包括偏转构件,上述偏转构件能够在从由串联喷嘴喷射的空气的流路偏离的第1位置与处于该空气的流路上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中,也可以是,偏转器包括偏转喷嘴,上述偏转喷嘴对从串联喷嘴喷射的空气喷出偏转用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纬纱的S字蛇行现象的产生、并且比以往更长地确保基于串联喷嘴的空气的喷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中主喷嘴、串联喷嘴以及偏转构件的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对图2所示的偏转构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中主喷嘴、串联喷嘴以及偏转喷嘴的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对图4所示的偏转喷嘴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表示产生了纬纱的S字蛇行现象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纬装置;3...筘座;6...串联喷嘴;7...主喷嘴;13...空气;19...偏转构件(偏转器);19a...偏转面;29...偏转喷嘴(偏转器);33...偏转用的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在图1中,引纬装置1具备纬纱筒子2、纬纱存积装置4、纬纱张力修正装置5、串联喷嘴6、主喷嘴7、多个子喷嘴8、打纬用的筘9以及探纬器10。另外,引纬装置1具备主阀12、串联阀14、主罐16、主压力计17、主调节器18、多个子阀22、子罐23、子调节器24、子压力计25、空气过滤器26、压力传感器27、控制部31以及功能面板32。
纬纱筒子2将用于引纬的纬纱11向纬纱存积装置4供给。纬纱存积装置4对引纬前的纬纱进行存积。纬纱存积装置4具有测长滚筒41和卡止销42。纬纱存积装置4将从纬纱筒子2供给至纬纱存积装置4的纬纱11卷绕并存积于测长滚筒41。卡止销42是能够卡止用于引纬的纬纱11的销。卡止销42通过电磁螺线管43的驱动而向相对于测长滚筒41的外周面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向动作。控制部31控制电磁螺线管43的驱动。卡止销42通过向接近测长滚筒41的外周面的方向动作来把持纬纱11。另外,卡止销42通过向离开测长滚筒41的外周面的方向动作来解除纬纱11的把持。
纬纱张力修正装置5是为了防止对纬纱11施加过大的张力而对向纬纱11施加的张力进行修正的装置。串联喷嘴6以及主喷嘴7构成引纬用喷嘴。串联喷嘴6以及主喷嘴7配置于比筘9靠纬纱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多个子喷嘴8配置于比主喷嘴7靠纬纱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另外,多个子喷嘴8沿着筘9的长边方向排列。
主喷嘴7经由主阀12与主罐16连接,串联喷嘴6经由串联阀14与主罐16连接。另外,在主罐16连接有主压力计17和主调节器18。主调节器18对经过空气过滤器26而获取的压缩空气(以下也仅称为“空气”。)的压力进行调整。主压力计17对由主调节器18调整后的空气的压力进行测定。主罐16存积由主调节器18调整过压力的空气。存积于主罐16的空气经由主阀12向主喷嘴7供给,并且经由串联阀14向串联喷嘴6供给。
主喷嘴7根据主阀12的开闭状态使空气喷射或者停止。主喷嘴7安装于筘座3(参照图2)。在筘座3,与主喷嘴7一起安装有筘9。因此,主喷嘴7以及筘9随着用于打纬的筘座3的摆动动作而沿机台的前后方向移动。串联喷嘴6根据串联阀14的开闭状态使空气喷射或者停止。串联喷嘴6设置于比主喷嘴7靠纬纱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串联喷嘴6安装于与筘座3独立的固定构件。因此,主喷嘴7随着筘座3的摆动动作而沿机台的前后方向移动,但串联喷嘴6的位置、朝向保持固定。在串联喷嘴6的附近配置有可动式的偏转构件19。偏转构件19构成偏转器,上述偏转器使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的流动根据主喷嘴7的移动而偏转。主阀12、串联阀14以及偏转构件19分别与控制部31电连接。控制部31分别对主阀12的开闭动作、串联阀14的开闭动作以及偏转构件19的动作进行控制。
多个子喷嘴8沿着通过空气从串联喷嘴6以及主喷嘴7的喷射而在筘9的长边方向上走纱的纬纱的走纱路径排列。各个子喷嘴8利用空气的喷射对通过空气从串联喷嘴6以及主喷嘴7的喷射而输送的纬纱11赋予输送力。每当纬纱11进行1投梭引纬时筘9各进行1次打纬动作。打纬动作通过筘9的摆动动作来进行。
多个子喷嘴8将在筘9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子喷嘴8作为一个组设置。此外,子喷嘴8的组数根据织宽而不同。各组的子喷嘴8分别经由对应的子阀22而与子罐23连接。在子罐23连接有子调节器24和子压力计25。主调节器18以及子调节器24对空气的压力进行调整。子压力计25对由子调节器24调整后的空气的压力进行测定。子罐23对由子调节器24调整过压力的空气进行存积。存积于子罐23的空气通过各个子阀22的打开而向各组的子喷嘴8分配并供给。各个子阀22与控制部31电连接。控制部31对各个子阀22的开闭动作进行控制。各组的子喷嘴8分别根据对应的子阀22的开闭状态使空气喷射或者停止。
在从串联喷嘴6、主喷嘴7以及多个子喷嘴8分别喷射空气而对纬纱11进行引纬时,探纬器10对该纬纱11是否到达预先设定的规定位置进行检测。规定位置在筘9的长边方向上远离主喷嘴7一侧的引纬终端侧与织物的织宽匹配地设定。
空气过滤器26用于将从压缩机101经由空气配管102供给的空气所含的灰尘等除去。压力传感器27在空气过滤器26的下游侧检测空气的压力。
控制部31控制引纬装置1的动作。控制部31例如具备中央运算处理装置、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而构成。功能面板32用于与引纬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输入输出而与控制部31连接。
接着,使用图2对主喷嘴、串联喷嘴以及偏转构件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
偏转构件19在从串联喷嘴6至主喷嘴7的纬纱输送路的附近配置。主喷嘴7安装于筘座3,随着该筘座3的摆动动作而沿机台的前后方向Y移动。主喷嘴7也可以直接安装于筘座3,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中间构件安装于筘座3。图2示出主喷嘴7配置于后退位置的状态。后退位置是主喷嘴7随着筘座3的摆动动作而从机台的前侧移动至后侧时成为移动终端的位置。在主喷嘴7的后端设置有未图示的纬纱导入口,经过该纬纱导入口向主喷嘴7的内部导入纬纱11。
偏转构件19以板状形成。偏转构件19具有偏转面19a和旋转轴19b。偏转面19a是用于使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的流动偏转的面。偏转面19a构成成为板状的偏转构件19的一方的主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偏转面19a成为平面。但是,偏转面19a也可以是曲面。旋转轴19b是用于使偏转构件19旋转移动的轴。若使偏转构件19以旋转轴19b为中心旋转移动,则偏转构件19的朝向改变。偏转构件19设置为能够以旋转轴19b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进行旋转动作。
另一方面,在串联喷嘴6的前端部设置有空气喷出口6a,从该空气喷出口6a沿着串联喷嘴6的中心轴向喷射空气。从纬纱存积装置4送入串联喷嘴6的纬纱11从串联喷嘴6的空气喷出口6a导出而向主喷嘴7的纬纱导入口导入。偏转构件19配置在从串联喷嘴6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上偏离的位置。另外,偏转构件19设置为能够在从由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的流路偏离的第1位置(参照图2)与处于该空气的流路上的第2位置(参照图3)之间移动。
作为用于使偏转构件19旋转移动的驱动机构,例如虽未图示,但考虑以下那样的机构。首先,在以旋转轴19b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通过弹簧等施力构件对偏转构件19向一个方向施力,并且通过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使与旋转轴19b一体旋转的抵接构件和止动构件抵接。而且,考虑通过螺线管的驱动力使止动构件的位置移动、并使偏转构件19随着该移动而旋转动作的机构。偏转构件19也可以不旋转移动而前后、上下移动。另外,偏转构件19也可以直接安装于串联喷嘴6。
如图2所示,在偏转构件19配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为了防止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动被偏转构件19妨碍,而在从空气13的流路偏离的位置配置有偏转面19a。即,第1位置成为偏转构件19从由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路退避的位置。因此,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行进但没有喷到偏转构件19的偏转面19a。因此,在偏转构件19配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不会因偏转构件19而偏转。
另一方面,在偏转构件19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在倾斜横穿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路的位置配置有偏转面19a。即,第2位置成为偏转构件19进入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路上的位置。因此,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向偏转构件19的偏转面19a倾斜喷出。因此,在偏转构件19配置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动由于偏转构件19而向机台的前侧偏转。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部31按每1投梭将由卡止销42进行的纬纱11的把持解除,并且分别在规定的时机打开主阀12、串联阀14以及多个子阀22。由此,分别在规定的时机从串联喷嘴6、主喷嘴7以及多个子阀22喷射空气,通过该空气的喷射将纬纱11在筘9的长边方向上输送。而且,在纬纱11的前端到达探纬器10的检测位置的阶段,1投梭的量的引纬结束。
通过这样的引纬动作而引纬的纬纱11通过与筘座3的摆动动作相伴的筘9的前进移动而被打入。此时,主喷嘴7随着筘座3的摆动动作而沿机台的前后方向Y移动。在该移动中与空气从主喷嘴7的喷射匹配地打开串联阀14,通过该串联阀14的打开而从串联喷嘴6喷射空气。另外,若主喷嘴7从后退位置开始前进移动,则偏转构件19从图2所示的第1位置向图3所示的第2位置移动。由此,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动通过偏转构件19而偏转。因此,如图3所示,即便在主喷嘴7向Y1方向开始前进移动后,也能够将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朝向主喷嘴7的后端部喷出。
此外,在通过偏转构件19使空气13的流动偏转的情况下,空气13的流动能够偏转的范围存在极限,因此在从串联喷嘴6连续喷射空气13至到达该极限的阶段,使空气13从串联喷嘴6的喷射停止较佳。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采用在引纬装置1的动作中通过偏转构件19使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动根据主喷嘴7的移动而偏转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纬纱的S字蛇行现象的产生,并且比以往更长地确保基于串联喷嘴6的空气的喷射时间。另外,通过串联喷嘴6给予纬纱11的推进力提高,因此能够减少基于主调节器18的空气的调整压,并且能够减少向多个子喷嘴8供给的空气的流量。因此,能够节约引纬装置1中消耗的总的空气消耗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进行说明。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比较,本第2实施方式的偏转器的结构不同。具体而言,通过图4所示的偏转喷嘴29构成偏转器。偏转喷嘴29对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喷出偏转用的空气。偏转喷嘴29在从串联喷嘴6至主喷嘴7的纬纱输送路径的附近配置。将偏转喷嘴29的朝向调整为,从偏转喷嘴29喷射的偏转用的空气的流路相对于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路而交叉。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将偏转喷嘴29的朝向调整为,从偏转喷嘴29喷射的偏转用的空气相对于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动倾斜地喷出。
在偏转喷嘴29连接有偏转阀30。偏转阀30例如连接于主罐16(参照图1)。由此,存积于主罐16的空气经由偏转阀30向偏转喷嘴29供给。偏转喷嘴29根据偏转阀30的开闭状态使偏转用的空气喷射或者停止。偏转阀30与上述的控制部31(参照图1)电连接。控制部31控制偏转阀30的开闭动作。
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中,主喷嘴7随着筘座3的摆动动作而沿机台的前后方向Y移动。在该移动中串联阀14与空气从主喷嘴7的喷射匹配地打开,通过该串联阀14的打开而从串联喷嘴6喷射空气。另外,如图5所示,若主喷嘴7从后退位置向Y1方向开始前进移动,则通过偏转阀30的打开而从偏转喷嘴29喷射偏转用的空气33。由此,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动被从偏转喷嘴29喷射的空气33按压而偏转。因此,即便在主喷嘴7从后退位置向Y1方向开始前进移动后,也能够使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朝向主喷嘴7的后端部喷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采用在引纬装置1的动作中通过偏转喷嘴29使从串联喷嘴6喷射的空气13的流动根据主喷嘴7的移动而偏转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纬纱的S字蛇行现象的产生、并且比以往更长地确保基于串联喷嘴6的空气的喷射时间。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能够节约总的空气消耗量。
<变形例等>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通过发明的构成要件、其组合得到的导出特定的效果的范围内施加了各种变更、改进的形式。
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以偏转构件19转动移动的结构列举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偏转构件19的移动不局限于旋转移动,例如也可以采用偏转构件向相对于从串联喷嘴喷射的空气的流路接近以及分离的方向直线移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设置一个偏转构件19的例子,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设置一个偏转喷嘴29的例子,但偏转构件19的数量、偏转喷嘴29的数量也可以分别为多个。

Claims (3)

1.一种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喷嘴,其安装于为了打纬而进行摆动动作的筘座,并随着所述筘座的摆动动作而移动;
串联喷嘴,其设置于比所述主喷嘴靠纬纱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及
偏转器,其使从所述串联喷嘴喷射的空气的流动根据所述主喷嘴的移动而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转器包括偏转构件,所述偏转构件能够在从由所述串联喷嘴喷射的空气的流路偏离的第1位置与处于该空气的流路上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转器包括偏转喷嘴,所述偏转喷嘴对从所述串联喷嘴喷射的空气喷出偏转用的空气。
CN202010017384.3A 2019-01-15 2020-01-08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Pending CN1114348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4022 2019-01-15
JP2019004022A JP2020111853A (ja) 2019-01-15 2019-01-15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4815A true CN111434815A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0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7384.3A Pending CN111434815A (zh) 2019-01-15 2020-01-08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11853A (zh)
CN (1) CN1114348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0421A (zh) * 2020-09-07 2022-03-0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26A (zh) * 1991-09-23 1994-02-16 Iro有限公司 织机和用于织机的纬纱制动器
EP0919654A1 (de) * 1997-11-28 1999-06-02 Sulzer Rüti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tragen eines Schussfadens in einer Reihenfachwebmaschine
CN1261933A (zh) * 1997-07-01 2000-08-02 特克斯蒂尔马有限公司 用以拉伸和张紧纬纱的装置和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CN206799860U (zh) * 2017-05-18 2017-12-26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可调整固定主喷嘴角度位置的喷气织机引纬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26A (zh) * 1991-09-23 1994-02-16 Iro有限公司 织机和用于织机的纬纱制动器
CN1261933A (zh) * 1997-07-01 2000-08-02 特克斯蒂尔马有限公司 用以拉伸和张紧纬纱的装置和具有这种装置的织机
EP0919654A1 (de) * 1997-11-28 1999-06-02 Sulzer Rüti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tragen eines Schussfadens in einer Reihenfachwebmaschine
CN206799860U (zh) * 2017-05-18 2017-12-26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可调整固定主喷嘴角度位置的喷气织机引纬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0421A (zh) * 2020-09-07 2022-03-0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14150421B (zh) * 2020-09-07 2023-12-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11853A (ja) 2020-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4283B (zh) 橡胶加强用织物编织用织机中的织入边形成装置
JP6172186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制御方法及び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JP5493639B2 (ja)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CN111434815A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JP5544313B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方法
EP2230342A1 (en)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oring weft threads in a loom
US4487236A (en) Pneumatic weaving machine
CN113913999B (zh)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CN111380792A (zh) 喷气织机的过滤器堵塞检测装置
EP2808431B1 (en) Air jet loom part with weft yarn tension applying apparatus, air jet loo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air jet loom part
CN109943959B (zh) 基于多色喷水织机的织造方法
CN111663232B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10453345B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控制方法
JP3405950B2 (ja) エアージェット織機の緯糸案内装置
JP3446527B2 (ja)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糸処理装置
CN109642362B (zh) 用于捕捉和拉伸纬线的装置和方法
CN114318632A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N110453344B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控制方法
CN114150421A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JP3387174B2 (ja) 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ミス検出方法
CN112779649A (zh) 喷气织机的控制装置
JPS59617B2 (ja) 空気噴射式無杼織機の緯糸插入装置
GB2073791A (en) Weft Picking Device of Air Jet Loom
JPS5976949A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給気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617351A (ja) 給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