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4570B - 车体下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体下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4570B
CN111434570B CN202010021080.4A CN202010021080A CN111434570B CN 111434570 B CN111434570 B CN 111434570B CN 202010021080 A CN202010021080 A CN 202010021080A CN 111434570 B CN111434570 B CN 1114345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cross member
vehicl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10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4570A (zh
Inventor
峰岛勇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045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0693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308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7411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364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233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34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4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4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4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地板的绕车辆宽度方向线的变形且抑制由偏置碰撞等导致的变形的车体下部构造。第1地板横梁(10)和第2地板横梁(20)接合于下边梁(55),在第1地板横梁(10)设有向下方倾斜的第1梁倾斜部(16),在第2地板横梁(20)设有第2梁倾斜部(26),主地板(30)具有:前侧底面部(31);后侧上表面部(34),其自台阶部的上部的上侧棱线向后方延伸;以及地板倾斜部(35),其向下方倾斜,位于第1梁倾斜部(16)与第2梁倾斜部(26)之间的地板倾斜部(35)沿前后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车体下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体下部构造。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电动车辆的电池组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搭载于车体下部的地板的下方侧的技术。在该例子中,地板具有向上方隆起的部分。电池组搭载于该隆起的部分的下方侧。
另外,在上述例子的地板的车宽方向的中央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地板通道。电池组配置于地板通道的两侧。该例子的地板通道的上部配置于比地板的隆起的部分靠上方的位置。
对具有向上方隆起的部分的地板作用的载荷与对被内燃机驱动的车辆的地板作用的载荷不同。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中,通过将设于地板的地板通道的上部加高、以及将在地板的上部设置的地板横梁的高度加高,从而提高地板的刚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57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地板的刚度,主要由地板通道来抑制绕车宽方向线弯折的变形。基于地板通道的变形抑制效果通过地板纵梁、下边梁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要求地板应对由偏置碰撞导致偏向左右任一侧的来自前侧的载荷。例如,在受到偏向右侧的载荷的情况下,引起地板通道的偏向右侧的变形。由此,地板的平面部可能向相对于车宽方向线倾斜的方向变形。对于这样的变形而言,在上述例子那种构造中,倾斜方向上的变形可能会变大。因此,在使地板向上方隆起的那种构造中,对于地板的刚度提高,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下部构造,该车体下部构造在具有向上方隆起的部分以及地板通道的地板中,能够抑制绕车宽方向线的变形,并且能够针对由偏置碰撞等导致的变形,提高刚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车体下部构造具有:地板,其配置于车体下部;地板纵梁,其设于该地板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下边梁,其设于该地板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地板设有:第1地板横梁,其向车辆上方突出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第2地板横梁,其配置在该第1地板横梁的车辆后方侧并与该第1地板横梁隔开间隔,该第2地板横梁向车辆上方突出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在所述地板的车宽方向中间部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地板通道。在该车体下部构造中,所述地板具有:前侧底面部;台阶部,其自该前侧底面部的后部向车辆上方延伸;后侧上表面部,其自形成于该台阶部的上侧的上侧棱线向车辆后方延伸;以及地板倾斜部,其设于该后侧上表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越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越朝向车辆下方倾斜,所述第1地板横梁和所述第2地板横梁各自的车宽方向外侧部接合于所述下边梁,所述第1地板横梁具有:第1顶面部;以及第1梁倾斜部,其设于该第1顶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越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越朝向车辆下方倾斜,由所述第1顶面部与所述第1梁倾斜部形成第1外侧角部,所述第2地板横梁具有:第2顶面部;以及第2梁倾斜部,其设于该第2顶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越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越朝向车辆下方倾斜,由所述第2顶面部与所述第2梁倾斜部形成第2外侧角部,位于所述第1梁倾斜部与所述第2梁倾斜部之间的所述地板倾斜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在具有向上方隆起的部分和地板通道的地板中,能够抑制绕车宽方向线的变形,并且能够针对由偏置碰撞等导致的变形,提高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体下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辆下方侧观察图1的主地板等得到的仰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1的车宽方向侧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3的B-B截面的立体图。
图6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图1的主地板等得到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1地板横梁;11、第1前侧壁部;12、第1前侧凸缘;13、第1后侧壁部;14、第1后侧凸缘;15、第1顶面部;16、第1梁倾斜部;17、第1外侧角部;18、第1棱线;19、凸缘;20、第2地板横梁;21、第2前侧壁部;22、第2前侧凸缘;23、第2后侧壁部;24、第2后侧凸缘;25、第2顶面部;26、第2梁倾斜部;27、第2外侧角部;28、第2棱线;29、凸缘;30、主地板(地板);31、前侧底面部;32、台阶部;33、上侧棱线;34、后侧上表面部;35、地板倾斜部;36、外侧棱线;39、外侧凸缘;39a、纵凸缘;40、地板通道;41、前侧通道部;42、中间通道部;43、后侧通道部;51、地板纵梁;52、扩展部;53、直线部;54a、内侧凸缘;54b、纵凸缘;55、下边梁;56、鼓出部;61、前纵梁;61a、支架;62、前横梁;63、下侧横梁;64、后地板横梁;65、座椅托架;66、前围板;68、后地板;69、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图1~图6)对本发明的车体下部构造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体下部构造例如是被未图示的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的车体下部的构造。
此外,在附图中,箭头Fr方向表示车辆前后方向中的前方。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的“前部(前端)和后部(后端)”对应于车辆前后方向中的前部和后部。另外,箭头O表示车宽方向外侧,本实施方式中的“左右”对应于乘员朝向车辆前方时的“左侧”和“右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体下部构造具有主地板30。在主地板3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中间部)设有地板通道40。另外,该车体下部构造具有地板纵梁51、下边梁55、第1地板横梁10、以及第2地板横梁20。
主地板30是配置在车体下部的板构件,且是如图1所示那样自前围板66的下部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板状的构件。主地板30的车宽方向尺寸大致对应于车体的车宽方向的尺寸。
另外,在主地板30的前部设有自该前部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前纵梁61。前纵梁61配置成在车宽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左右成一对,并与主地板30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位接合。在左右的前纵梁61之间配置有用于驱动车轮的未图示的驱动用马达等。
另外,在左右的前纵梁61的后部接合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横梁62。另外,在前纵梁61与前横梁62之间的接合部接合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支架61a的一端部,支架61a的另一端部与下边梁55接合。前纵梁61、支架61a以及前横梁62是构成车体骨架的刚度较高的构件。
如图2所示,地板纵梁51具有直线部53和扩展部52。扩展部52的前部与前纵梁61接合。扩展部52自位于该前部的前围板66的后部随着朝向车辆后方去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地延伸。即,配置为两侧的地板纵梁51的扩展部52的车宽方向间隔随着朝向车辆后方去而扩展。另外,该扩展部52与主地板30的后述的前侧底面部31的下表面接合。直线部53自该扩展部52的后部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与主地板30的车宽方向外侧部接合。
如图4所示,地板纵梁51具有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向车辆上方开口的字母U状的截面形状,在地板纵梁51的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上部设有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内侧凸缘54a。另外,在地板纵梁51的靠车宽方向外侧设有纵凸缘54b。内侧凸缘54a与主地板30的后述的外侧凸缘39接合。另外,纵凸缘54b的外侧面与下边梁55接合,在纵凸缘54b的内侧面接合有主地板30的后述的纵凸缘39a。
如图2所示,下边梁55设于地板纵梁51的车宽方向外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在下边梁55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设有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56。在鼓出部56的车宽方向的内壁利用点焊等接合有地板纵梁51的直线部53的纵凸缘54b。
地板通道40设于主地板30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中间部)。地板通道40向车辆下方开口,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通道40是通过主地板30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在从下方观察时向车辆上方凹陷而构成的。如图5所示,在地板通道40的下方配置有传动轴69等。
地板通道40具有:前侧通道部41,其自前围板66贯通第1地板横梁10并延伸到主地板30的台阶部32;中间通道部42,其自前侧通道部41的后部朝向第2地板横梁20向车辆后方延伸;以及后侧通道部43,其自中间通道部42的后部向车辆后方延伸。
如图1和图3所示,地板通道40的各部由相对于主地板30独立的构件构成。构成地板通道40的构件具有在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向车辆下方敞开的帽型的截面形状。另外,构成地板通道40的构件以从下方封堵设于主地板30的车宽方向中央的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部的方式与主地板30的开口缘部接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通道部41、中间通道部42以及后侧通道部43各自的上表面部的车辆上下方向位置设定为大致相同。
如图3~图6所示,第1地板横梁10是自主地板30向车辆上方突出地设置,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构件。第2地板横梁20是在第1地板横梁10的车辆后方侧与第1地板横梁10隔开间隔并自主地板30向车辆上方突出地设置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构件。
第1地板横梁10是具有帽型的截面形状的构件,且具有第1前侧壁部11、第1后侧壁部13、第1顶面部15、第1梁倾斜部16、以及第1外侧角部17。第1前侧壁部11面向车辆前方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在第1前侧壁部11利用点焊等接合有地板通道40的前侧通道部41的后部。另外,在第1前侧壁部11的下部设有向车辆前方侧突出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前侧凸缘12。第1前侧凸缘12与主地板30的上表面中的后述的前侧底面部31接合。
第1后侧壁部13面向车辆后方并沿车宽方向延伸,且相对于第1前侧壁部11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车辆后方侧。在第1后侧壁部13利用点焊等接合有中间通道部42的前部。另外,在第1后侧壁部13的下部设有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后侧凸缘14。第1后侧凸缘14与主地板30的上表面中的后述的后侧上表面部34接合。
第1顶面部15面向车辆上方并将第1前侧壁部11的上部与第1后侧壁部13的上部相连接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第1顶面部15配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后述的台阶部32的上侧棱线33对应。即,第1顶面部15在从车辆上方观察时与上侧棱线33重叠。
第1梁倾斜部16分别设于第1顶面部15的车宽方向的两外侧部,各第1梁倾斜部16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去朝向车辆下方倾斜。在该例子中,第1梁倾斜部16相对于水平面以大致45度的角度倾斜。由第1顶面部15与第1梁倾斜部16形成有第1外侧角部17,该第1外侧角部17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棱线18。
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第2地板横梁20与第1地板横梁10同样地是具有帽型的截面形状的构件,且具有第2前侧壁部21、第2后侧壁部23、第2顶面部25、第2梁倾斜部26、以及第2外侧角部27。第2前侧壁部21面向车辆前方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在第2前侧壁部21利用点焊等接合有中间通道部42的后部。另外,在第2前侧壁部21的下部设有向车辆前方侧突出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2前侧凸缘22。第2前侧凸缘22与主地板30的后侧上表面部34接合。
第2后侧壁部23面向车辆后方并沿车宽方向延伸,且相对于第2前侧壁部21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车辆后方侧。在第2后侧壁部23利用点焊等接合有后侧通道部43的前部。另外,在第2后侧壁部23的下部设有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2后侧凸缘24。第2后侧凸缘24与后侧上表面部34接合。
第2顶面部25面向车辆上方,并将第2前侧壁部21的上部与第2后侧壁部23的上部相连接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第2梁倾斜部26分别设于第2顶面部25的车宽方向的两外侧部,各第2梁倾斜部26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去朝向车辆下方倾斜。在该例子中,与第1梁倾斜部16同样地,第2梁倾斜部26相对于水平面以大致45度的角度倾斜。由第2顶面部25与第2梁倾斜部26形成有第2外侧角部27,该第2外侧角部27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棱线28。
在第2地板横梁20的下方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侧横梁63。下侧横梁63与对应于第2地板横梁20的主地板30的下表面接合,对主地板30进行加强。另外,在第2地板横梁20的车辆后方侧与第2地板横梁20隔开间隔地设有后地板横梁64。在后地板横梁64的后方配置有后地板68。
接着,对主地板30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主地板30具有前侧底面部31、台阶部32、后侧上表面部34、以及地板倾斜部35。前侧底面部31自前围板66的下部向车辆后方延伸。在该例子中,前侧底面部31分别设于地板通道40的前侧通道部41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另外,在前侧底面部31的下表面接合有地板纵梁51的上述的扩展部52,并得到加强(图2)。
台阶部32自前侧底面部31的后部向车辆上方延伸并沿车宽方向延伸。该例子的台阶部32随着朝向车辆上方去朝向车辆后方倾斜地延伸。在台阶部32的上部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侧棱线33。后侧上表面部34自上侧棱线33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与后地板68接合。在该例子中,后侧上表面部34分别设于地板通道40的中间通道部42的车宽方向的两侧、以及分别设于后侧通道部43的车宽方向的两侧。
另外,台阶部32位于地板通道40的车宽方向两侧,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在该例子中,台阶部32设于前侧通道部41与中间通道部42之间。另外,电池位于台阶部32的后方且设置于后侧上表面部34的下方侧,对此省略图示。
地板倾斜部35分别设于后侧上表面部34的车宽方向的两外侧部,并随着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去朝向车辆下方倾斜。各地板倾斜部35相对于水平面呈大致45度地倾斜。另外,第1后侧壁部13的下端沿着地板倾斜部35倾斜。同样地,第2前侧壁部21和第2后侧壁部23也沿地板倾斜部35倾斜。另外,由后侧上表面部34与地板倾斜部35形成的角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外侧棱线36。主地板30利用台阶部32和车宽方向两侧的地板倾斜部35构成为使后侧上表面部34相对于前侧底面部31向上方隆起。
如图1和图3所示,第1梁倾斜部16、第2梁倾斜部26以及地板倾斜部35如上述那样倾斜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板倾斜部3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第1梁倾斜部16与第2梁倾斜部26之间,且配置于比第1梁倾斜部16和第2梁倾斜部26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地板横梁10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和第2地板横梁20的车宽方向外侧部与下边梁55接合。如图4所示,在第1梁倾斜部16的下端设有向车宽方向外侧水平突出的凸缘19。该凸缘19通过点焊等与下边梁55的鼓出部56的上表面接合。第2梁倾斜部26也与第1梁倾斜部16同样地设有凸缘29,并与下边梁55的鼓出部56的上表面接合(图6)。
位于第1梁倾斜部16和第2梁倾斜部26之间的地板倾斜部35与地板纵梁51接合。如图4所示,在地板倾斜部35的下端设有向车宽方向外侧水平突出的外侧凸缘39。而且,在外侧凸缘39的车宽方向端部设有向车辆上方突出的纵凸缘39a。
设于地板纵梁51的上部的内侧凸缘54a通过点焊等与地板倾斜部35的外侧凸缘39的下表面接合。另外,地板倾斜部35的纵凸缘39a与地板纵梁51的直线部53的纵凸缘54b接合。即,地板纵梁51的直线部53的纵凸缘54b被下边梁55的鼓出部56的内壁与地板倾斜部35的纵凸缘39a夹持,并以三层重叠的状态进行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1梁倾斜部16、第2梁倾斜部26以及地板倾斜部3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从而能够抑制绕车宽方向线弯折的变形。绕车宽方向线弯折的变形主要被地板通道40抑制。在此,位于第1地板横梁10与第2地板横梁20之间的地板倾斜部35将第1地板横梁10和第2地板横梁20相连接并对抗绕车宽方向线弯折的变形方向地立起,因此,即使在第1地板横梁10以及第2地板横梁20之间的后侧上表面部34的车宽方向的中间部处,也能够抑制绕车宽方向线的变形。
另外,对于地板纵梁51与下边梁55相邻且并排地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构造,通过接合第1地板横梁10以及第2地板横梁20,而且使用第1梁倾斜部16和第2梁倾斜部26,从而能够提高地板刚度。而且,第1梁倾斜部16和第2梁倾斜部26不仅与所对应的下边梁55接合,而且与地板倾斜部35相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绕车宽方向线的变形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求地板刚度除了应对上述的绕车宽方向线的变形之外,还应对由偏置碰撞导致的偏向左右任一侧的前侧载荷。例如,由于偏置碰撞等,有可能导致后侧上表面部34自第2梁倾斜部26以随着朝向车辆前方去靠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线为基准曲折的变形。同样地,前侧底面部31也有可能自第1梁倾斜部16以随着朝向车辆前方去靠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线为基准曲折的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该弯折变形,在第1地板横梁10以及第2地板横梁20之间设有地板倾斜部35,因此减轻仅第1地板横梁10变形的状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棱线18和第2棱线28配置于外侧棱线36的车宽方向外侧,在第1外侧角部17和第2外侧角部27分别设有座椅托架65。通过如此设置座椅托架65,从而进一步提高第1外侧角部17的刚度和第2外侧角部27的刚度。其结果是,第1地板横梁10的刚度和第2地板横梁20的刚度提高,进一步提高上述的抑制弯折变形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在第1地板横梁10的第1顶面部15的车辆下方侧配置有地板通道40的前侧通道部41的上表面部和中间通道部42的上表面部。而且,在前侧通道部41的上表面部的车辆下方侧和中间通道部42的上表面部的车辆下方侧配置有后侧上表面部34。而且,第1地板横梁10的第1顶面部15连续地形成为架设在车宽方向的两侧的下边梁55之间。
通过使第1地板横梁10的高度高于地板通道40、后侧上表面部34,从而能够提高针对车辆前后方向中心的变形而言的刚度。另外,第1地板横梁10利用将左右的纵梁连结起来的一个构件构成,因此能够确保第1地板横梁10的刚度。而且,能够提高第1地板横梁10与地板通道40之间的接合強度、以及第1地板横梁10与后侧上表面部34之间的接合強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地板通道40的上表面部与第1地板横梁10之间的车辆上下方向距离H1设定为与地板通道40的上表面部与后侧上表面部34之间的车辆上下方向距离H2大致相同。由此,能够将作用于第1地板横梁10的载荷均等地分配于地板通道40与后侧上表面部34,能够减少局部的应力集中。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前侧壁部11的下部的第1前侧凸缘12与前侧底面部31接合,第1后侧壁部13的下部的第1后侧凸缘14与后侧上表面部34接合。即,第1地板横梁10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跨台阶部32的状态与主地板30接合。采用该结构,使第1地板横梁10的第1前侧壁部11的高度较高,能够提高针对绕车辆前后方向线的变形而言的刚度,而且,利用主地板30的台阶部32的刚度能够进一步提高第1地板横梁10的刚度。通过提高第1地板横梁10的刚度,从而能够提高抑制主地板30的变形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另外,本发明的各部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上述实施方式的地板通道40利用相对于主地板30独立的构件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使主地板30的上表面以向车辆上方鼓出的方式变形,从而使地板通道40与主地板30形成为一体。

Claims (5)

1.一种车体下部构造,该车体下部构造具有:地板,其配置于车体下部;地板纵梁,其设于该地板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下边梁,其设于该地板纵梁的车宽方向外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地板设有:第1地板横梁,其向车辆上方突出并沿车宽方向延伸;以及第2地板横梁,其配置在该第1地板横梁的车辆后方侧并与该第1地板横梁隔开间隔,该第2地板横梁向车辆上方突出且沿车宽方向延伸,
在所述地板的车宽方向中间部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地板通道,
该车体下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具有:前侧底面部;台阶部,其自该前侧底面部的后部向车辆上方延伸;后侧上表面部,其自形成于该台阶部的上侧的上侧棱线向车辆后方延伸;以及地板倾斜部,其设于该后侧上表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越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越朝向车辆下方倾斜,
所述第1地板横梁和所述第2地板横梁各自的车宽方向外侧部接合于所述下边梁,
所述第1地板横梁具有:第1顶面部;以及第1梁倾斜部,其设于该第1顶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越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越朝向车辆下方倾斜,由所述第1顶面部与所述第1梁倾斜部形成第1外侧角部,
所述第2地板横梁具有:第2顶面部;以及第2梁倾斜部,其设于该第2顶面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越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越朝向车辆下方倾斜,由所述第2顶面部与所述第2梁倾斜部形成第2外侧角部,
位于所述第1梁倾斜部与所述第2梁倾斜部之间的所述地板倾斜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梁倾斜部和所述第2梁倾斜部各自的车宽方向外侧部接合于所述下边梁,
位于所述第1梁倾斜部与所述第2梁倾斜部之间的所述地板倾斜部接合于所述地板纵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外侧角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棱线,
所述第2外侧角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2棱线,
由所述后侧上表面部与所述地板倾斜部形成的角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外侧棱线,
所述第1棱线和所述第2棱线配置于所述外侧棱线的车宽方向外侧,
在所述第1外侧角部和所述第2外侧角部分别设有座椅托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顶面部的车辆下方侧配置有所述地板通道的上表面部,该上表面部的车辆下方侧配置有所述后侧上表面部,
所述第1地板横梁形成为连续的且连接在车宽方向两外侧的所述下边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地板横梁具有:前侧壁部,其面向车辆前方;以及后侧壁部,其配置在该前侧壁部的车辆后方侧并与该前侧壁部隔开间隔,并面向车辆后方,
所述前侧壁部的上部与所述后侧壁部的上部由所述第1顶面部连接起来,
所述前侧壁部的下部接合于所述地板的所述前侧底面部,所述后侧壁部的下部接合于所述后侧上表面部。
CN202010021080.4A 2019-01-15 2020-01-09 车体下部构造 Active CN111434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4564A JP7206931B2 (ja) 2019-01-15 2019-01-15 車体下部構造
JP2019-004564 2019-01-15
JP2019030813A JP7274119B2 (ja) 2019-02-22 2019-02-22 車両下部構造
JP2019-030813 2019-02-22
JP2019-036426 2019-02-28
JP2019036426A JP7223323B2 (ja) 2019-02-28 2019-02-28 車体下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4570A CN111434570A (zh) 2020-07-21
CN111434570B true CN111434570B (zh) 2022-03-18

Family

ID=7113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1080.4A Active CN111434570B (zh) 2019-01-15 2020-01-09 车体下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4570B (zh)
DE (1) DE102020100032B4 (zh)
FR (1) FR3091688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71352A (ja) * 2021-04-30 2022-11-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0195A (zh) * 2003-08-26 2005-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974298A (zh) * 2005-12-01 2007-06-0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车身结构
FR2962965A1 (fr) * 2010-07-23 2012-01-27 Renault Sa Chassi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assemblage avec la carrosserie
CN104114438A (zh) * 2012-02-13 2014-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下部构造
CN106428232A (zh) * 2015-08-04 2017-02-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07487367A (zh) * 2016-11-02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托架和电动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8183B2 (ja) * 2007-01-22 2012-01-1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JP5167772B2 (ja) 2007-11-14 2013-03-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5560922B2 (ja) 2010-06-08 2014-07-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パック収納構造
JP5357953B2 (ja) * 2011-04-01 2013-1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9126636B2 (en) * 2011-06-23 2015-09-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ibia pad and tibia pad installation structure
JP5821424B2 (ja) 2011-08-31 2015-1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5776450B2 (ja) 2011-08-31 2015-09-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5821425B2 (ja) 2011-08-31 2015-1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6227681B2 (ja) * 2016-01-12 2017-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6919187B2 (ja) * 2016-12-15 2021-08-1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ロア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0195A (zh) * 2003-08-26 2005-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974298A (zh) * 2005-12-01 2007-06-0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车身结构
FR2962965A1 (fr) * 2010-07-23 2012-01-27 Renault Sa Chassis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assemblage avec la carrosserie
CN104114438A (zh) * 2012-02-13 2014-10-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下部构造
CN106428232A (zh) * 2015-08-04 2017-02-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07487367A (zh) * 2016-11-02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托架和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4570A (zh) 2020-07-21
DE102020100032B4 (de) 2021-07-29
DE102020100032A1 (de) 2020-07-16
FR3091688B1 (fr) 2022-08-26
FR3091688A1 (fr)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8168B2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JP6311679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US20160052561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O2016208374A1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11434569B (zh) 车体下部构造
US9248863B2 (en) Vehicle body superstructure
JP7396449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2019048535A (ja) 車体構造
JP2007131148A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505340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11434570B (zh) 车体下部构造
US20210284245A1 (en) Vehicle body
JP4725249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EP3753818A1 (en) Upper body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US20230202578A1 (en)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CN111434571B (zh) 车体下部构造
CN112109811B (zh) 车身结构和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JP7223323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2022097816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の構造
JP7492682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US20230101857A1 (en) Vehicle body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CN111605627B (zh) 车辆下部构造
EP2366605B1 (en) Vehicle body floor structure
JP5233382B2 (ja) 車体下部構造
JP2021169272A (ja) 車体下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