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2767B - 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2767B
CN111432767B CN201880078816.2A CN201880078816A CN111432767B CN 111432767 B CN111432767 B CN 111432767B CN 201880078816 A CN201880078816 A CN 201880078816A CN 111432767 B CN111432767 B CN 111432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ed
region
surface portion
absorbent body
ab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88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2767A (zh
Inventor
尾崎竜祐
渡边哲
花生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4384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11789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432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2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2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凸部(31)在成为最小截面积的剖面上,在相对于顶面部(310U)的旋转方向侧具备第1倾斜面部(313T),而在顶面部(310U)的与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具备第2倾斜面部(314T)。随着第1滚筒(30)朝向旋转方向的旋转,顶面部(310U)压缩吸收体(13),形成压缩区域(201B),而第1倾斜面部(313T)及第2倾斜面部(314T)压缩吸收体(13),形成暂施压区域(202B)。在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为最小时,由于暂时性地形成密度相比于非压缩区域相对地高的暂施压区域(202B),因此可防止压缩区域(201B)内的SAP朝向周边区域飞散,从而被保持在该状态。由此,在压缩区域(201B)中,可效率良好地进行被防止飞散的众多吸收体(13)的SAP与吸收体(13)的纸浆的结合。

Description

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吸收体设置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将被排出的体液(以下,简称为“液体”)导引至吸收体而使其吸收的一次性抛弃式尿布(以下,简称为“尿布”)等吸收性物品被广为人知。吸收体是通过薄织物(tissue)或无纺布等的覆盖构件来包覆主要由纤维材料(纸浆等)与高吸收性树脂(Super AbsorbentPolymer,简称为“SAP”)所构成的吸收性芯材而成的。要求液体效率良好地由该吸收体吸收。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有如下内容,在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中,使用具备有压缩用的凸部的滚筒而以上述凸部的既定图案连续地压缩吸收体,而于吸收体形成压缩槽。这样形成的压缩槽可使液体大范围地扩散至吸收体整体,而提升吸收体的吸收性。该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在形成压缩槽时可适当地调整滚筒的旋转速度。此处,在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中,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期望提升滚筒的旋转速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26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者发现如下情况,在吸收体形成压缩槽时,若使滚筒以较高速度旋转,则在所形成的压缩槽中纤维材料会在覆盖构件内大幅地移动,而无法实现形成压缩槽的既定的SAP量。尤其,发现:构成吸收体的SAP,会通过压缩时的冲击而相对于其周围的纤维材料相对地大幅移动即飞散而无法维持压缩区域内SAP的所需要的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提升压缩槽中的吸收性芯材与覆盖构件的定着(fixing)力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在具备分散配置有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形成压缩槽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中;具备:压缩单元,具备从外表面朝外方突出的凸部,使所述凸部向所述吸收体移动而将所述吸收体压缩,从而在所述吸收体形成所述压缩槽;所述凸部在成为最小截面积的剖面上具备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1侧面部相对的第2侧面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2侧面部之间的顶面部以及连续地连接所述第1侧面部及所述第2侧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与所述顶面部的倾斜面部。
另外,上述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也可以为,所述凸部具备倾斜面部,其连续地连接所述第1侧面部及所述第2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将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1侧面部的第1交点和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2侧面部的第2交点连结的第1直线与所述顶面部平行,所述第1侧面部及与所述第1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和所述第2侧面部及与所述第2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成为以所述第1直线的垂直二等分线即第2直线为对称轴的线对称状态。
另外,上述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也可以为,将液体穿透性的表面片材重叠于所述吸收体,使所述凸部抵接于所述表面片材,并以所述凸部压缩所述表面片材及所述吸收体而在所述表面片材及所述吸收体形成所述压缩槽。
另外,上述压缩槽的形成装置也可以为,所述倾斜面部具备至少一个凹陷部及/或至少一个突起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制造具备分散配置有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压缩槽的形成方法包括:伴随着具有从外周面朝外方突出的凸部的旋转构件的旋转而以在所述吸收体形成对应于所述凸部的形状的方式来压缩所述吸收体的步骤,所述凸部在成为最小截面积的剖面上具备: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1侧面部相对的第2侧面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2侧面部之间的顶面部以及连续地连接所述第1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的倾斜面部;伴随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而在所述吸收体形成由所述倾斜面部所压缩的暂施压区域与由所述顶面部所压缩的压缩区域来压缩所述吸收体的步骤;以及由所述倾斜面部所压缩的暂施压区域与密度变化区域一起复原为平滑地相连的步骤,所述密度变化区域是非压缩区域与由所述顶面部所压缩的压缩区域之间通过邻接的所述侧面部压缩而成的。
另外,上述压缩槽的形成方法也可以为,所述凸部还具备连续地连接所述第2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的倾斜面部,所述压缩槽的形成方法包括:伴随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而在所述吸收体形成由与所述第2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所压缩的暂施压区域来压缩所述吸收体的步骤;以及由与所述第2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所压缩的暂施压区域与密度变化区域一起复原为平滑地相连的步骤,所述密度变化区域是非压缩区域与由所述顶面部所压缩的压缩区域之间通过邻接的所述侧面部压缩而成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具备分散配置有吸收性树脂且设有压缩槽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压缩槽在成为最小截面积的剖面上具备:压缩区域、以及以夹着所述压缩区域的方式配置且将非压缩区域与所述压缩区域之间平滑地相连的一对密度变化区域,在所述密度变化区域的至少任一方中的与所述压缩区域的邻接部,所述吸收体的复原力大于所述吸收体所包含的吸收性树脂与纤维材料的结合力,在所述压缩区域中,所述吸收体的复原力小于所述吸收体所包含的吸收性树脂与纤维材料的结合力。
另外,上述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为,所述压缩区域的密度比所述非压缩区域的密度高,另一方面,所述密度变化区域为密度从所述压缩区域朝向所述非压缩区域递减,在俯视观察所述吸收体时,所述吸收体所包含的吸收性树脂遍及所述压缩区域与所述密度变化区域的交界而均匀地分布。
另外,上述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为,所述吸收体由包含纤维材料与吸收性树脂的吸收性芯材、以及覆盖所述吸收性芯材且由纤维材料构成的覆盖构件所构成,所述压缩区域通过所述吸收性芯材的吸收性树脂与所述覆盖构件的纤维材料的结合而设置。
另外,上述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为,由所述吸收体、以及覆盖所述吸收体并且由纤维材料构成的液体穿透性的表面片材所构成,所述压缩区域通过所述吸收性芯材的吸收性树脂与所述表面片材的纤维材料的结合而设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使压缩槽中的吸收性芯材与覆盖构件的定着力提升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尿布的一例的从正面侧所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片材侧观察图1所示的尿布的伸展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且为用以说明以2个滚筒压缩吸收体的状况的图。
图5A是以图4所示的2个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5B是以图4所示的2个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CD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将图4所示的凸部的VI-VI方向的剖面形状加以放大的示意图,且为用以说明凸部的细部的图。
图7A是以图6所示的滚筒压缩吸收体时利用凸部所进行的压缩开始时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7B是以图6所示的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在压缩时吸收体的厚度缩小时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7C是以图6所示的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在压缩时吸收体的厚度为最小时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7D是以图6所示的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凸部从压缩槽离开后的MD方向的剖视图。
图8A是示出图7C及图7D中从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为最小时至凸部离开压缩槽后的形状变化的压缩槽的放大示意剖视图。
图8B是示出图7C及图7D中从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为最小时至凸部离开压缩槽后的形状变化的压缩槽的放大示意俯视图。
图9是示出以图4所示的2个滚筒压缩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且为用以说明压缩吸收体及上片材的状况的MD方向的图。
图10是从上片材侧观察图2所示的吸收体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且为用以说明在吸收体所形成的压缩槽的图。
图11A是图10中示意性的XIA-XIA方向剖视图。
图11B是图10中示意性的XIB-XIB方向剖视图。
图12A是本发明的凸部的剖面形状的变形例即在倾斜面部设置凹陷部的凸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2B是本发明的凸部的剖面形状的变形例即在倾斜面部设置突起部的凸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面参照图1至图12B,一面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非由本实施方式的方式所限定。
再者,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所谓“压缩槽”可参照为意指通过利用压花加工来压缩吸收体所形成的槽。吸收体中形成有压缩槽的部位的密度变得比其以外的部位的密度高。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记载中,MD方向表示吸收体的制造工序中的吸收体的输送方向,而CD方向表示与该MD方向正交的方向。
<尿布的概要>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尿布的一例的从正面侧所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片材侧观察图1所示的尿布的伸展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此处,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对图2的尿布及图3的吸收体,分别显示局部地破断的状态。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尿布的一例,对展开型的一次性抛弃式尿布进行说明。尿布10具备前身区域10F、后身区域10R、以及连接这些前身区域10F与后身区域10R的胯下区域10C。另外,形成有在穿着时以前身区域10F及后身区域10R来围绕穿着者的腰部的腰围开口部10W。同样地,形成有以前身区域10F及后身区域10R的下端部与胯下区域10C来围绕穿着者双脚之大腿部分的左右一对的腿部周围开口部10L。
在穿着尿布10时,前身区域10F位于穿着者的腹侧,而后身区域10R位于穿着者的背侧。而且,在穿着时,胯下区域10C覆盖穿着者的胯下,且成为左右一对的腿部周围开口部10L可分别被穿着者的脚穿过的形状。因此,腿部周围开口部10L会位于从穿着者双脚之大腿根部至大腿周围的任意处。
尿布10还具备:覆盖片材11,其被设置为将前身区域10F及后身区域10R与胯下区域10C一起加以覆盖;左右一对的搭扣带10A,其被粘结于覆盖片材11的后身区域10R的左右两端边缘部;以及前贴片10B,其被粘结于覆盖片材11的前身区域10F。搭扣带10A可重复剥离地被接合于前贴片10B,而于该接合状态下,形成有腿部周围开口部10L及腰围开口部10W。
假想线P是于尿布中央部从腹侧通过胯下部分而朝向背侧延伸的假想线。具体而言,例如若将尿布的腰侧定义为上方,而将跨下侧定义为下方,假想线P便为沿着尿布表面且朝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经由胯下部分于背侧也朝上下方向延伸者。
如图2及图3所示,尿布10具有从外侧起依次重叠为了得到良好的手触感而由薄的无纺布所形成的覆盖片材11、具有液体非穿透性的背片材(背面片材)12、吸收体13、具有液体穿透性的上片材(表面片材)14、以及由疏水性的片材构件所构成的一对立体皱褶(gather)(侧片材)15的层叠结构。
覆盖片材11形成有在胯下区域10C的左右两侧分别成为腿部周围开口部10L的一对缺口部11N。在覆盖片材11与后述的一对立体皱褶15之间,用以形成腿部周围褶纹的一对橡胶线16在分别伸展的状态下被粘结。
背片材12为一侧被接合于覆盖片材11,且另一侧经由吸收体13而被接合于上片材14。另外,背片材12中在与后身区域10R的上端部对应的区域接合有弹性片材10D,而该弹性片材10D沿着背片材12的宽度方向延伸,用以对穿着者赋予在腰围适度的穿着感。
吸收体13是通过薄织物或无纺布等覆盖构件(芯材包覆)18包覆吸收性芯材17的呈垫状的吸收体,而该吸收性芯材17主要由纸浆与在纸浆中大致均匀地被分散配置的SAP所构成。利用覆盖构件18包覆吸收性芯材17所形成的接缝,例如如图3所示形成为,在吸收体13的上表面朝前后方向(图2中假想线P的延伸方向)延伸。该吸收体13存在有SAP的比例较多即单位重量(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多的长时间用、以及SAP的比例较少即单位重量少的短时间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以遍及前身区域10F、胯下区域10C、后身区域10R的方式呈细长的形状。此处,若将与前后方向(图2中假想线P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则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便为前后左右的长度不同的矩形的吸收体(在图2及图3中,前后的长度比左右的长度长)。
再者,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包括前后左右的长度为相同程度的大致正方形形状、使前后端的角被倒圆的形成、朝前后延伸的椭圆形状、圆形形状等各种形状。另外,在吸收体13的胯下部分,也可以与一对腿部周围开口部10L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呈圆弧状的一对缺口部。
在吸收体13的表面,连续地形成有复数个压缩槽20,且被排列为倾斜格子状。该压缩槽20是通过利用后述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100压缩吸收体13所形成的。由于压缩槽20被连续地形成,空气可经由该连续的压缩槽而通过腹侧或背侧,从而可确保透气性。另外,通过在吸收体13设置压缩槽20,可使液体迅速地朝向吸收体13整体扩散,并可使用吸收体13整体使其效率良好地进行吸收。此外,在压缩槽20中可变得容易弯折,从而提升尿布10的贴合感。
一对立体皱褶15沿着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设置,且在朝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侧边缘部中,一侧边缘部呈大致直线形状,而另一侧边缘部在胯下附近形成有缺口部15N。一对立体皱褶15的内侧部分相对于上片材14成为非接合状态,且立体皱褶15在其大致直线形状的侧边缘部包括自由端。在该自由端,沿着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而以伸展状态配置有作为作用拉伸力的弹性构件的橡胶线19。一对立体皱褶15通过该橡胶线19而在穿着状态下可沿着吸收体13的两侧边缘部立起。
其次,对用以压缩上述吸收性物品10的吸收体13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100的细节进行说明。
<压缩槽的形成装置>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且为用以说明以2个滚筒压缩吸收体的状况的图,图5A是以图4所示的2个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之MD方向的剖视图,而图5B是以图4所示的2个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CD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将图4所示的凸部的延伸方向即VI-VI方向的剖面形状加以放大的示意图,且为用以说明凸部31的细部的图。图6中的虚线表示第1滚筒30的外周面30E。
压缩槽的形成装置100构成为具备第1滚筒(以下,称为“旋转构件”)30、以及与第1滚筒30一起旋转的第2滚筒(第2旋转构件)40。第1滚筒30具有外周面30E、以及从外周面30E朝外方突出的凸部31,且被构成为利用凸部31压缩吸收体13而于吸收体13形成压缩槽20。第2滚筒40具有外周面40E,且被构成为通过与第1滚筒30一起旋转而压缩吸收体13。在图4中,将第1滚筒30的旋转轴设为X30,并将第2滚筒40的旋转轴设为X4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滚筒30及第2滚筒40的材质虽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例如金属制等。另外,凸部31可以被设置为与第1滚筒30一体,也可以被设置为分开。
如图4所示,凸部31包括有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第1凸部31a、以及在相对于第1凸部31a交叉的状态下沿着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延伸的第2凸部31b。即,第1凸部31a及第2凸部31b形成为格子状。第1滚筒30构成为以第1凸部31a压缩吸收体13而于吸收体13形成后述的第1压缩槽20a,并以第2凸部31b压缩吸收体13而于吸收体13形成后述的第2压缩槽20b(参照后述的图10)。
如图6所示,于图4所示的凸部31的VI-VI方向、即与凸部3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剖面(成为最小截面积之剖面)上,凸部31具备第1侧面部311S、较第1侧面部311S位于第1滚筒30的旋转方向B的相反侧的第2侧面部312S、被配置于第1侧面部311S与第2侧面部312S之间的顶面部310U、连续地连接第1侧面部311S与顶面部310U的第1倾斜面部313T、以及连续地连接第2侧面部312S与顶面部310U的第2倾斜面部314T。在凸部31中,构成为第1侧面部311S、第1倾斜面部313T、顶面部310U、第2倾斜面部314T、以及第2侧面部312S伴随着第1滚筒30的旋转而压缩吸收体13。
对凸部31详细地进行说明。将外周面30E与第1侧面部311S的交点设为第1交点321P,将第2侧面部312S与外周面30E的交点设为第2交点322P,将第1侧面部311S与第1倾斜面部313T的交点设为第3交点323P,将第2侧面部312S与第2倾斜面部314T的交点设为第4交点324P,将第1倾斜面部313T与顶面部310U的交点设为第5交点325P,并将第2倾斜面部314T与顶面部310U的交点设为第6交点326P。另外,将连结第1交点321P与第2交点322P的直线设为第1直线331L,并将第1直线331L的垂直二等分线设为第2直线332L。
此外,将通过第3交点323P的相对于第1直线331L的平行线设为第1平行线341PL,将通过第4交点324P的相对于第1直线331L的平行线设为第2平行线342PL,将通过第5交点325P的相对于第1直线331L的平行线设为第3平行线343PL,并将通过第6交点326P的相对于第1直线331L的平行线设为第4平行线344PL。另外,将通过第3交点323P的相对于第1直线331L的法线设为第1法线351NL,将通过第4交点324P的相对于第1直线331L的法线设为第2法线352NL,将通过第5交点325P的相对于第1直线331L的法线设为第3法线353NL,并将通过第6交点326P的相对于第1直线331L的法线设为第4法线354NL。将第1侧面部311S与第1直线331L(第1平行线341PL)所成锐角的角度设为α1,将第2侧面部312S与第1直线331L(第2平行线342PL)所成锐角的角度设为α2,将第1倾斜面部313T与第3平行线343PL所成锐角的角度设为β1,并将第2倾斜面部314T与第4平行线344PL所成锐角的角度设为β2。将第1法线351NL与第3法线353NL的距离设为距离L1,将第2法线352NL与第4法线354NL的距离设为距离L2,并将第3法线353NL与第4法线354NL的距离设为距离L3。
本实施方式的凸部31成为以第2直线332L为对称轴的线对称形状。即,第1侧面部311S及第1倾斜面部313T与第2侧面部312S及第2倾斜面部314T成为以第2直线332L为对称轴的线对称形状。另外,顶面部310U与第1直线331L平行,角度α1与角度α2相等,角度β1与角度β2相等,距离L1与距离L2相等。此外,角度α1及角度α2大于角度β1及角度β2,距离L3比距离L1及距离L2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侧面部311S与第1倾斜面部313T的连接部分、第2侧面部312S与第2倾斜面部314T的连接部分、第1倾斜面部313T与顶面部310U的连接部分、第2倾斜面部314T与顶面部310U的连接部分虽具有角,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施加倒角。如此,在发挥防止层叠于吸收性芯材17上的覆盖构件18的破损的效果上,优选为以曲面来构成凸部31中可与吸收体13接触的部分。
<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0例如由包括以下步骤的制造方法所制造。
(1)首先,以覆盖构件18包覆主要由纸浆与在纸浆中大致均匀地分散配置的SAP所构成的吸收性芯材17,从而生成连续的垫状的吸收体13。
(2)然后,如图4及图5A所示,压缩槽20的形成装置100在朝B方向旋转的第1滚筒30与朝C方向旋转的第2滚筒40之间,压缩从MD方向的上游朝A方向流动而来的连续的吸收体13,从而对连续的吸收体13实施压花加工。
(3)其次,使压花加工后的连续的吸收体13朝MD方向的下游流动,通过切断装置而以1片尿布所需要的长度加以切断,在与上片材14、背片材12、覆盖片材11等接合之后,从而制造出尿布10。
此处,对步骤(2)详细地进行说明。图7A是以图6所示的滚筒压缩吸收体时利用凸部所进行的压缩开始时的MD方向的剖视图,图7B是以图6所示的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在压缩时吸收体的厚度缩小时的MD方向的剖视图,图7C是以图6所示的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在压缩时吸收体的厚度为最小时的MD方向的剖视图,图7D是以图6所示的滚筒压缩吸收体时的凸部从压缩槽离开后的MD方向的剖视图。在图7A至图7D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将焦点专注于凸部31的1个剖面,而省略凸部31的其他剖面及第2滚筒40。
此处,发明者发现,压缩槽20中的吸收性芯材17与覆盖构件18的定着力相比于吸收体13中的纸浆彼此的咬合,由分散配置于吸收性芯材17的SAP与纸浆的结合所造成的影响更大。即,SAP通过压缩的冲击而从压缩区域201B朝向周边区域飞散是使压缩槽20中的吸收性芯材17与覆盖构件18的定着力下降的原因。因此,在压缩区域201B,防止SAP朝向周边区域飞散,而效率良好地进行已被防止飞散的众多吸收性芯材17的SAP与覆盖构件18的纸浆的结合。以下,对防止该SAP飞散的手段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及图7A至图7D所示,凸部31在相对于顶面部310U的旋转方向B侧具备第1倾斜面部313T,而在顶面部310U的旋转方向B的相反侧具备第2倾斜面部314T。此处,伴随着第1滚筒30朝向旋转方向B的旋转,凸部31的对应的形状压缩吸收体13,从而形成压缩槽20。在压缩槽20形成时(参考图7A至图7C),在压缩槽20形成有顶面部310U压缩吸收体13的区域即压缩区域201B(图中较密的点状图案)、以及第1倾斜面部313T及第2倾斜面部314T压缩吸收体13的区域即暂施压区域(邻接部)202B(图中稍密的点状图案)。另外,在压缩槽20形成结束时(参考图7D),在压缩槽20形成有顶面部310U压缩吸收体13的区域即压缩区域201A(图中较密的点状图案)。
在凸部31开始进行吸收体13压缩时(参照图7A),通过顶面部310U压缩吸收体13而逐渐形成压缩区域201B,并且通过第1倾斜面部313T及第2倾斜面部314T压缩吸收体13而逐渐形成暂施压区域202B。在该暂施压区域202B中,相比于由不具有倾斜面部而仅有顶面部的凸部所压缩的情形,压缩所产生的按压力较小,因此赋予该区域的压缩的冲击(运动能量)会变小。另外,在暂施压区域202B中,由于相比于非压缩区域密度相对较高,因此若在以往通过顶面部310U的压缩的冲击而从压缩区域201B朝向周边区域飞散的SAP,会因为存在有暂施压区域202B而使其朝向周边区域的飞散受到抑制。
在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h从缩小时至最小时(参照图7B及图7C),通过第1倾斜面部313T及第2倾斜面部314T进一步压缩吸收体13,暂施压区域202B的吸收体13的密度会变得比凸部31开始进行吸收体13压缩时(参照图7A)高。由此,可进一步防止SAP从压缩区域201B朝向邻接的暂施压区域202B飞散。另外,压缩区域201B的吸收体13的密度也会变得比凸部31开始进行吸收体13压缩时(参照图7A)高。由此,在压缩区域201B中,可效率良好地进行已被防止飞散的众多SAP与纸浆之结合,即可效率良好地进行吸收性芯材17的SAP与覆盖构件18的纸浆的结合。因而,可使压缩槽20中的吸收性芯材17与覆盖构件18的定着力提升,并且也可以使吸收体13的透气性提升。
此处,压缩区域201B是吸收体13通过顶面部310U而被压缩且通过SAP与纸浆的结合力形成为不可逆的区域,即,其是形成为SAP与纸浆的结合力大于吸收体13的复原力的区域。另一方面,暂施压区域202B是吸收体13通过第1倾斜面部313T及第2倾斜面部314T而被压缩且通过SAP与纸浆的结合力而被暂时地形成的区域,即,其是形成为SAP与纸浆的结合力小于吸收体13的复原力(参照图8A的箭头F)的区域。
在凸部31从压缩槽20离开后(参照图7D),压缩区域201A通过SAP与纸浆的结合而产生不可逆的压缩,从而成为薄膜状。另一方面,与凸部31从压缩槽20离开的同时,暂施压区域202B由于吸收体13的复原力(参照图8A的箭头F)大于SAP与纸浆的结合力而复原,从而变化为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一部分(参照图8A)。因此,压缩槽20由压缩区域201A与密度变化区域203A所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暂时地形成暂施压区域202B的方式,适当地设定第1倾斜面部313T及第2倾斜面部314T与顶面部310U所成的角度β1(β2)(参照图6)。例如,相比于SAP的比例较少的吸收体13(短时间用),SAP的比例较多的吸收体13(长时间用)由于在压缩时与纸浆结合的SAP的量会变多,因此将角度β1(β2)设为较大,而使SAP与纸浆的结合力不会大于吸收体13的复原力。
此处,对从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h为最小时至凸部离开压缩槽后的形状变化详细地进行说明。图8A是示出图7C及图7D中从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为最小时至凸部离开压缩槽后的形状变化的压缩槽的放大示意剖视图,而图8B是示出图7C及图7D中从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为最小时至凸部离开压缩槽时的形状变化的压缩槽的放大示意俯视图。此处,图7C的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h为最小时、即压缩槽20形成时的剖面形状及俯视形状以虚线来表示,而图7D的凸部离开压缩槽后、即压缩槽20形成结束时的剖面形状及俯视形状以实线来表示。另外,图8A及图8B中赋予“×”的箭头示意性地表示SAP朝向箭头方向的移动被抑制的情形。
如图8A及图8B所示,压缩槽20形成时的剖面形状及俯视形状(图中的虚线)是由压缩区域201B(图中较密的圆点图案)、暂施压区域202B(图中稍密的圆点图案)、密度变化区域203B以及非压缩区域204所形成。此处,将暂施压区域202B的表面积设为S1,并将密度变化区域203B的表面积设为S2。另一方面,压缩槽20形成结束时的剖面形状及俯视形状(图中的实线)是由压缩区域201A、密度变化区域203A以及非压缩区域204所形成。此处,将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表面积设为S3。
由于吸收体13的复原力(参照图8A中的箭头F)大于SAP与纸浆的结合力,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暂施压区域202B与邻接的密度变化区域203B一起地将非压缩区域204与压缩区域201B之间复原为平滑地相连,而变化为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一部分。由此,暂施压区域202B的表面积S1成为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表面积S3的一部分。
此处,就压缩槽20形成结束时的剖面形状及俯视形状(图中的实线)而言,压缩区域201A是吸收体13的密度为最高的区域,而非压缩区域204是吸收体13的密度为最低的区域。另外,密度变化区域203A是密度从密度为最高的压缩区域201A朝向密度为最低的非压缩区域204递减的区域。此处,密度变化区域203A由于较非压缩区域204被压缩,故而构成吸收体13的纸浆间的距离适度地收缩,所以毛细管力提高,从而可发挥使液体的吸收力提升的效果。另外,在从压缩槽20形成时至压缩槽20形成结束时之间,暂施压区域202B变化为主要进行液体的吸收的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一部分。因此,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表面积S3由于比密度变化区域202B的表面积S2更为增加,因此可发挥使液体的吸收力提升的效果。
另外,习知由于SAP因压缩的冲击而从压缩区域201B朝向周边区域飞散,会产生压缩区域201A所包含的SAP量减少,而压缩区域201A附近的密度变化区域203A所包含的SAP量增加的现象。此时,若俯视观察吸收体13,吸收体13所包含的SAP遍及压缩区域201A与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交界而不均匀地分布。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时的吸收体的厚度h为最小时(图中的虚线),相比于非压缩区域,密度相对地较高的暂施压区域202B会暂时性地形成,因此若在过去会因压缩冲击而从压缩区域201B朝向周边区域飞散的SAP会维持其状态而被保持在压缩区域201B(参照图中被赋予“×”的箭头)。此时,若俯视观察吸收体13,吸收体13所包含的SAP会遍及压缩区域201A与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交界而均匀地分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第1倾斜面部313T及第2倾斜面部314T压缩吸收体13,而以包围压缩区域201B的方式形成暂施压区域202B。因此,假如即便使第1滚筒30及第2滚筒40高速旋转,仍可可靠地防止SAP从压缩区域201B朝向周边区域飞散。由此,在压缩区域201B中,由于可效率良好地进行已被防止飞散的众多SAP与纸浆的结合、即可效率良好地进行吸收性芯材17的SAP与覆盖构件18的纸浆的结合,因此可使压缩槽20中的吸收性芯材17与覆盖构件18的定着力提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压缩吸收体13而形成压缩槽2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吸收体13与上片材14层叠而对其进行压缩来形成压缩槽20。另外,在将吸收体13与上片材14层叠而对其进行压缩时,也可以将预先被分开(例如已被切断)的吸收体13与上片材14接合而对其实施压缩。
图9是示出以图4所示的2个滚筒压缩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且为用以说明压缩吸收体及上片材的状况的图。上片材14如图9所示朝向MD方向连续。复数个吸收体13分别被预先层叠而成为垫状,并被切割为尿布10的1片的分量。该复数个吸收体13分别隔开一定间隔而接合(例如粘结)于连续的上片材14。
将复数个吸收体13与连续的上片材14层叠而成的物品如图9所示朝A方向流动,而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压缩槽的形成装置100的第1滚筒30与第2滚筒40压缩。由此,吸收体13与上片材14一起被压缩,并在将吸收体13与上片材14层叠而成的物品上通过凸部31的压缩而形成有压缩槽20。若于压缩后的吸收体13及上片材14接合背片材12、覆盖片材11等,并将其切断为所需要的长度,便制造出1片尿布10。
其次,对通过上述压缩槽的形成装置所制造的吸收性物品、尤其对被设置在吸收体13的压缩槽20的细部进行说明。
<形成于吸收体的压缩槽>
图10是从上片材侧观察图2所示的吸收体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且为用以说明在吸收体所形成的压缩槽的图。另外,图11A是图10中示意性的XIA-XIA方向剖视图,而图11B是图10中示意性的XIB-XIB方向剖视图。图11A对应于图5B所示的剖面形状。
如图10所示,在吸收体13的上片材14侧形成有沿着与第1凸部31a的第1方向对应的第3方向延伸的第1压缩槽20a、以及沿着与第2凸部31b的第2方向对应的第4方向延伸的第2压缩槽20b。而且,第1压缩槽20a及第2压缩槽20b分别由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复数个槽所构成。在假想线P的吸收体13上的位置成为从前身区域上端朝向后身区域下端延伸的位置。具体而言,在吸收体13为细长形状时,假想线P如图10所示,朝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延伸。压缩槽20相对于该假想线P倾斜地延伸。即,相对于以假想线P为轴而沿着侧边方向,例如,相对于前后方向,第1压缩槽20a朝一侧以角度ε倾斜,而第2压缩槽20b朝另一侧以角度ζ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ε与角度ζ既可相同,亦可不同。另外,在图10中,复数个第1压缩槽20a分别以相同角度倾斜,并以一定间隔配置。即,各第1压缩槽20a虽平行地且以一定间隔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包括有压缩槽20的间隔不为一定的情况、或各压缩槽20的倾斜角度不同的情况。关于第2压缩槽20b也相同。
压缩槽20并非形成至吸收体13的宽度方向(图10的左右方向)的端部,而形成为沿着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图10的假想线P的延伸方向)的带状。将压缩槽20所形成的吸收体13的区域设为压缩槽形成区域N1,并将未形成有压缩槽20的吸收体1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区域设为压缩槽非形成区域N2。通过设置该压缩槽非形成区域N2,可抑制液体从胯下区域10C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渗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具备压缩槽非形成区域N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压缩槽20设置至吸收体13的宽度方向(图10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因此,本发明也可以是不设置压缩槽非形成区域N2的构成。再者,本发明容许至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端部为止未形成有压缩槽20的方式。如图10所示,于至该前后方向端部为止形成有压缩槽20时,可提升透气性及防止闷热。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吸收体13及上片材14被压缩所形成的压缩槽20的形状与吸收体13被压缩所形成的压缩槽20(参照图7D、图8A及图8B)同样地成为不具有暂施压区域202B的梯形形状。即,在通过第1倾斜面部313T及第2倾斜面部314T(参照图6、图7A至图7D)的压缩所形成的暂施压区域202B(参照图7A至图7D、图8A),由于吸收体13的复原力(参照图8A的箭头F)大于SAP与纸浆的结合力,因此与邻接的密度变化区域203B一起地将非压缩区域204与压缩区域201B之间复原为平滑地相连,从而变化为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一部分。
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暂施压区域202B形成为用来防止SAP从压缩区域201B飞散。由此,在压缩区域201B,不仅可效率良好地进行已被防止飞散的众多SAP与纸浆的结合、即吸收性芯材17的SAP与覆盖构件18的纸浆的结合,亦可效率良好地进行吸收性芯材17的SAP与上片材14的纸浆的结合。因此,可使压缩槽20中的吸收性芯材、覆盖构件及上片材14的定着力提升,亦可使吸收体13中的透气性提升。此外,暂施压区域202B变化为主要进行液体的吸收的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一部分。即,密度变化区域203A的表面积S3由于较密度变化区域202B的表面积S2更为增加,因此可发挥使液体的吸收力提升的效果(参照图8A)。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之实施方式,在不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脱离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的变更或变形。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尿布的结构并非被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展开型,只要为包括权利要求范围所限定的吸收性物品的构成的尿布,即可为任意构成。例如,即便为裤型的一次性抛弃式尿布或尿垫等,亦可应用本发明。
图12A是本发明的凸部的剖面形状的变形例即在倾斜面部设置凹陷部的凸部的放大示意图,图12B是本发明的凸部的剖面形状的变形例即在倾斜面部设置突起部的凸部的放大示意图。
在图12A中,作为凸部的剖面形状的变形例,凸部131在第1倾斜面部1313T及第2倾斜面部1314T设置凹陷部1315D。由于在第1倾斜面部1313T及第2倾斜面部1314T压缩吸收体13时,吸收体13进入凹陷部1315D,因此可使暂施压区域202B中的吸收体13的密度变低。因此,由于通过设置凹陷部1315D,可将暂施压区域202B中的密度调整为较低,因此可以以更难产生不可逆的压缩的方式、即以可复原的方式来形成暂施压区域202B。
在图12B中,作为凸部的剖面形状的另一变形例,凸部231在第1倾斜面部2313T及第2倾斜面部2314T设置突起部2315P。由于在第1倾斜面部1313T及第2倾斜面部1314T压缩吸收体13时,突起部2315P压缩吸收体13,因此可提高暂施压区域202B中的吸收体13的密度。因此,通过设置突起部2315P,可将暂施压区域202B中的密度调整为较高,而可更可靠地防止SAP从压缩区域201B朝向邻接的暂施压区域202B飞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相对于各倾斜面部设置一个凹陷部1315D(参照图12A)及相对于各倾斜面部设置一个突起部2315P(参照图12B),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至少一倾斜面部设置至少一个凹陷部及/或突起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将凹陷部1315D及突起部2315P的形状设为半圆形状,但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例如可为三角形状或四角形状等,只要是可成为SAP的逃避区域的形状、或是可对吸收体13进行暂施压的形状即可。再者,为了防止造成吸收体13破损,也可采用使突起部2315P的前端呈曲线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通过复数个压缩槽20连续地形成于吸收体13的表面来完成斜格子状的排列图案,但并不限定于此。复数个压缩槽20也可例如间歇地形成于吸收体13的表面,且压缩槽20的排列图案也可以为:例如三角形、六角形等多边形的排列图案;将直线状、曲线状、或波状者加以排列的图案等各种的排列图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在吸收体13的上片材14侧形成有压缩槽2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吸收体13的背片材12侧、或在吸收体13的上片材14侧及背片材12侧形成压缩槽20。
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当然也可以加热第1滚筒30而在压缩吸收体13时对压缩部分加热,由此使构成层叠于吸收性芯材17上的片材部分的纤维容易伸展,从而使层叠于吸收性芯材17上的片材部分更难以破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在一旋转构件设置凸部31,而在旋转构件间压缩吸收体13,从而设置压缩槽20,但也可以压挤构件设置凸部31,而在压挤构件间压缩吸收体13,从而设置压缩槽20。
附图标记说明
10…尿布;10A…搭扣带;10B…前贴片;10F…前身区域;10R…后身区域;10C…胯下区域;10W…腰围开口部;10L…腿部周围开口部;11…覆盖片材;11N、15N…缺口部;12…背片材(背面片材);13…吸收体;14…上片材(表面片材);15…立体皱褶;16、19…橡胶线;17…吸收性芯材;18…覆盖构件;20…压缩槽;20a…第1压缩槽;20b…第2压缩槽;201A、201B…压缩区域;202B…暂施压区域(邻接部);203A、203B…密度变化区域;204…非压缩区域;30…第1滚筒(旋转构件);30E、40E…外周面;31…凸部;31a…第1凸部;31b…第2凸部;40…第2滚筒(第2旋转构件);100…压缩槽的形成装置;310U…顶面部;311S、1311S、2311S…第1侧面部;312S、1312S、2312S…第2侧面部;313T、1313T、2313T…第1倾斜面部;314T、1314T、2314T…第2倾斜面部;321P…第1交点;322P…第2交点;323P…第3交点;324P…第4交点;325P…第5交点;326P…第6交点;331L…第1直线;332L…第2直线;341PL…第1平行线;342PL…第2平行线;343PL…第3平行线;344PL…第4平行线;351NL…第1法线;352NL…第2法线;353NL…第3法线;354NL…第4法线;1315D…凹陷部;2315P…突起部。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在具备分散配置有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形成压缩槽,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单元,具备从外周面朝外方突出且以遍及所述外周面的全周的方式形成的格子状的凸部,使所述凸部向所述吸收体移动而将所述吸收体压缩,从而在所述吸收体形成所述压缩槽,
所述凸部在成为最小截面积的剖面上具备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1侧面部相对的第2侧面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2侧面部之间的顶面部以及连续地连接所述第1侧面部及所述第2侧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与所述顶面部的倾斜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具备倾斜面部,所述倾斜面部连续地连接所述第1侧面部及所述第2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
将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第1侧面部的第1交点和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第2侧面部的第2交点连结的第1直线与所述顶面部平行,
所述第1侧面部及与所述第1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和所述第2侧面部及与所述第2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成为以所述第1直线的垂直二等分线即第2直线为对称轴的线对称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液体穿透性的表面片材重叠于所述吸收体,使所述凸部抵接于所述表面片材,并以所述凸部压缩所述表面片材及所述吸收体而在所述表面片材及所述吸收体形成所述压缩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部具备至少一个凹陷部及/或至少一个突起部。
5.一种压缩槽的形成方法,制造具备分散配置有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伴随着具有从外周面朝外方突出且以遍及所述外周面的全周的方式形成的格子状的凸部的旋转构件的旋转而以在所述吸收体形成对应于所述凸部的形状的方式来压缩所述吸收体的步骤,所述凸部在成为最小截面积的剖面上具备: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1侧面部相对的第2侧面部、被配置于所述第1侧面部与所述第2侧面部之间的顶面部以及连续地连接所述第1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的倾斜面部;
伴随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而在所述吸收体形成由所述倾斜面部所压缩的暂施压区域与由所述顶面部所压缩的压缩区域来压缩所述吸收体的步骤;以及
由所述倾斜面部所压缩的暂施压区域与密度变化区域一起复原为平滑地相连的步骤,所述密度变化区域是非压缩区域与由所述顶面部所压缩的压缩区域之间通过邻接的所述侧面部压缩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槽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还具备连续地连接所述第2侧面部与所述顶面部的倾斜面部,
所述压缩槽的形成方法包括:
伴随着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而在所述吸收体形成由与所述第2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所压缩的暂施压区域来压缩所述吸收体的步骤;以及
由与所述第2侧面部连续地连接的所述倾斜面部所压缩的暂施压区域与密度变化区域一起复原为平滑地相连的步骤,所述密度变化区域是非压缩区域与由所述顶面部所压缩的压缩区域之间通过邻接的所述侧面部压缩而成的。
7.一种吸收性物品,具备分散配置有吸收性树脂且设有压缩槽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槽沿所述吸收体的长边方向被设置为格子状,且在成为最小截面积的剖面上具备:
压缩区域;以及
以夹着所述压缩区域的方式配置且将非压缩区域与所述压缩区域之间平滑地相连的一对密度变化区域,
在所述密度变化区域的至少任一方中的与所述压缩区域的邻接部,所述吸收体的复原力大于所述吸收体所包含的吸收性树脂与纤维材料的结合力,
在所述压缩区域中,所述吸收体的复原力小于所述吸收体所包含的吸收性树脂与纤维材料的结合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区域的密度比所述非压缩区域的密度高,另一方面,所述密度变化区域为密度从所述压缩区域朝向所述非压缩区域递减,
在俯视观察所述吸收体时,所述吸收体所包含的吸收性树脂遍及所述压缩区域与所述密度变化区域的交界而均匀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由包含纤维材料与吸收性树脂的吸收性芯材、以及覆盖所述吸收性芯材且由纤维材料构成的覆盖构件所构成,
所述压缩区域通过所述吸收性芯材的吸收性树脂与所述覆盖构件的纤维材料的结合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由所述吸收体、以及覆盖所述吸收体并且由纤维材料构成的液体穿透性的表面片材所构成,
所述压缩区域通过所述吸收性芯材的吸收性树脂与所述表面片材的纤维材料的结合而设置。
CN201880078816.2A 2017-12-08 2018-11-28 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11432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6408 2017-12-08
JP2017236408 2017-12-08
JP2018-177763 2018-09-21
JP2018-177727 2018-09-21
JP2018177763A JP6547890B2 (ja) 2017-12-08 2018-09-21 吸収性物品
JP2018177727A JP6547889B2 (ja) 2017-12-08 2018-09-21 圧搾溝の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PCT/JP2018/043849 WO2019111789A1 (ja) 2017-12-08 2018-11-28 圧搾溝の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2767A CN111432767A (zh) 2020-07-17
CN111432767B true CN111432767B (zh) 2021-11-02

Family

ID=6706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8816.2A Active CN111432767B (zh) 2017-12-08 2018-11-28 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547890B2 (zh)
CN (1) CN111432767B (zh)
RU (1) RU2747960C1 (zh)
TW (1) TWI6883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89756A (ja) * 2021-12-16 2023-06-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5708B2 (ja) * 2002-03-28 2006-09-2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492943B2 (ja) * 2004-06-10 2010-06-3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RU2402999C2 (ru) * 2005-06-15 2010-11-10 Дайо Пейпер Корпорейшн Одноразовый подгузник
JP5576075B2 (ja) * 2009-08-31 2014-08-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US9649229B2 (en) * 2011-10-24 2017-05-16 Basf Se Process for preparing an absorbent article
TWI504385B (zh) * 2012-07-18 2015-10-21 Kang Na Hsiung Entpr Co Ltd A guide sheet for an absorbent article,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molding die
JP6163489B2 (ja) * 2012-08-02 2017-07-12 株式会社瑞光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953288B2 (ja) * 2013-11-28 2016-07-2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20150282992A1 (en) * 2014-04-08 2015-10-0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Embo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18019803A (ja) * 2016-08-01 2018-02-0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ンボス溝の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2767A (zh) 2020-07-17
JP2019103781A (ja) 2019-06-27
TWI688376B (zh) 2020-03-21
JP6547890B2 (ja) 2019-07-24
JP6547889B2 (ja) 2019-07-24
RU2747960C1 (ru) 2021-05-17
JP2019103782A (ja) 2019-06-27
TW201936137A (zh) 201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3858B2 (en) Absorptive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440175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より得られた使い捨ておむつ用吸収体
JP5171643B2 (ja) 吸収性物品
US20100178456A1 (en) Layered body of sheet-like members
KR101972622B1 (ko) 흡수성 물품
WO2013108864A1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CN107072841B (zh) 吸收性物品
JP4422024B2 (ja) 成形された吸収パッド及びこれを作るのに関連する方法
JP4229869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1432767B (zh) 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JP2015104605A (ja) 使い捨てパンツ型おむつ
JP6829017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CN109069326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4788760A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CN109069328B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9111789A1 (ja) 圧搾溝の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
JP6881272B2 (ja) 圧搾溝の形成装置及び形成方法
JP664644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693301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607745B (zh) Absorbent art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376299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11150559B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4196666A1 (ja) 吸収性物品
JP6737106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60038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