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7745B - Absorbent art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Absorbent art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7745B
TWI607745B TW105115079A TW105115079A TWI607745B TW I607745 B TWI607745 B TW I607745B TW 105115079 A TW105115079 A TW 105115079A TW 105115079 A TW105115079 A TW 105115079A TW I607745 B TWI607745 B TW I6077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r
region
absorbent body
concave portion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5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2824A (zh
Inventor
Katsuhiko Sugiyama
Akira Sonoda
Ryosuke Ozaki
Yoshihiro Takiyama
Harue Shimizu
Toshihiro Noda
Hikari Makihara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05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21440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05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139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05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038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449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5828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42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2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7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77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 A61F13/53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having discontinuous areas of compression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以及其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拋棄式尿布或吸收墊等吸收性物品、以及其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吸收性物品藉由吸收體而吸收所排出之體液之大致全部。此處,尿布因係覆蓋腹部、臀部、及大腿部分者,故受到步行或翻身、嬰兒之爬行等各種身體、尤其腿之活動之影響。尤其,吸收體存在因身體之各種活動而歪扭、曲折、或斷裂之情形。如此一來,尿布對胯間之服貼性降低,而容易引起液體洩漏。因此,為了維持服貼性,而例如有如於專利文獻1所見般於吸收體之非肌膚抵接面側進行壓紋加工者。藉由對吸收體實施壓紋加工,而強化吸收體之剛性,從而對於因身體之活動施加之力,吸收體不易歪扭、且不易斷裂。
又,有如於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所見般,於吸收體之肌膚抵接面側實施相對於自尿布之前身片至後身片之方向傾斜地延伸之斜向格子狀之壓縮槽即壓紋加工者。
另一方面,一般於吸收性物品使用之吸收體係為了吸收及保持尿等液體,而主要以絨毛狀紙漿與高吸水性樹脂(Super Absorbent Polymer,以下稱為「SAP」)之混合體即吸收性芯體、及包覆該吸收性芯體之薄紙等芯體被覆材構成。
對於此種吸收性物品,就省資源化、物流成本之削減、於零售店等之收納效率之改善等觀點而言,需求被稱為超薄型等之輕量且小 型者,而其逐漸成為主流。此種超薄型之吸收性物品可藉由將佔據吸收性物品之重量及體積之大部分之吸收體之重量降低、且設為小型而實現。即,以絨毛狀紙漿與SAP之混合體構成之吸收體芯體之薄型化可藉由提高SAP之相對含有率、或取代混合體而使用片狀之SAP來實現化。
但是,具有隨著提高吸收體中之SAP之含有率,而喪失吸收體本身之柔軟性之傾向從而吸收體之柔軟性受損,會導致吸收性物品之穿著時之不適感進一步增大。
針對於該問題,亦認為專利文獻1~3提出之技術較為有效,該技術係於吸收體之表面形成斜向格子形狀之壓縮槽,而追隨於對吸收體施加之扭曲力使吸收體自該等壓縮槽之部分容易地彎曲。其原因在於,藉由該等專利文獻之吸收體之構成,可保持吸收體之柔軟性,提高對穿著者之服貼性即對腿之前後運動或臀部之弧度之服貼性,而提昇對穿著者之肌膚之服貼性。進而,於專利文獻2及3中,藉由於肌膚抵接面側呈斜向格子形狀地形成有槽,而亦提昇於吸收體表面之液體之擴散性。此點亦可提高吸收體之利用效率,故亦可期待成本之降低。
壓縮槽係藉由使於表面壓紋圖案突起之壓紋輥於長條之吸收體片材上旋轉移動而形成。於製造尿布時,使壓紋輥於長條之吸收體片材等上旋轉而進行壓紋加工之後,將各種片材進行積層等之後切斷成所需大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6900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5-1621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3-135824號公報
然而,如專利文獻1~3所記載之斜向格子形狀會於壓紋加工之過程中,於形成吸收體之格子之2條壓縮槽之交叉區域引起吸收體表面之緊繃,而有吸收體破裂之虞。又,於該交叉區域,因素材較吸收體表面之其他部分更集中,故吸收體變硬,而有肌膚觸感變差且柔軟性受損之問題。於吸收體之正面片材側之面配設槽之專利文獻2及3所揭示之構成雖與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構成相比具有於吸收體表面之液體之擴散性提昇之優點,但該問題更加顯著。
又,於設置壓縮槽之情形時,重要的是,即便施加因穿著者之體重形成之壓力,槽亦不會鬆弛。因此,本發明者試製了一種自配置於吸收體之肌膚抵接面側之正面片材(頂層片材)側將正面片材與吸收體一併壓縮而形成更不易鬆弛之壓縮槽之吸收性物品。於該情形時亦如上所述,藉由使壓紋輥於積層有正面片材之吸收體上旋轉而形成壓縮槽。以如此方式形成壓縮槽時,藉由壓紋輥之按壓,較吸收體位於更上層之正面片材等朝向槽陷入,而正面片材等容易成為高度緊繃之狀態。尤其,斜向格子狀等、具有於傾斜方向延伸之成分之壓紋圖案有格子點附近等、同時壓縮之地點間之距離變短(間隔變窄)之部分。若同時壓縮之地點間之距離變短,則自相鄰之壓縮地點雙方拉伸正面片材之力強烈地發揮作用,而容易成為正面片材高度緊繃之狀態。
雖壓縮槽本身因位於比未壓縮之部位低之位置,故而不與穿著者之肌膚直接接觸,但於格子之交點(格子點)附近、即格子之角附近,正面片材及吸收體被拉伸而以高度緊繃之狀態固定。因此,SAP抵接於正面片材,故正面片材之肌膚抵接面之格子之角附近成為高吸水性樹脂之凹凸不平感作為手感傳遞等、而成為比其他部分硬者。
進而,由於該格子之角附近位於比壓縮槽之底高之(接近穿著者 之肌膚之)位置,故容易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而對穿著者賦予肌膚觸感之堅硬或硬邦邦之觸覺。吸收性物品由於與胯間等細嫩之肌膚部分接觸,故尤其要求柔軟之肌膚觸感,因此格子之角部分較硬之情形不佳。
另一方面,正面片材由於為穿著者之肌膚抵接面,故為於穿著時等穿著者容易觀察之部位。若壓紋圖案為不太能感覺到規則性或設計性者,則美觀效果較低,視情形而有被穿著者誤認為製造不良導致之皺褶等之可能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鑒於如以上之問題而成者,其目的係使吸收體之柔軟性或服貼性提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將正面片材與吸收體一併壓縮而形成具有於傾斜方向延伸之成分之視覺上優美之壓紋圖案,並且即便於在傾斜方向延伸之成分交叉之交叉點附近亦對穿著者賦予柔軟之肌膚觸感。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係將正面片材與吸收體一併壓縮而形成具有於傾斜方向延伸之成分之壓紋圖案者,且即便於在傾斜方向延伸之成分交叉之部分亦對穿著者賦予柔軟之肌膚觸感。
本發明之第1形態係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徵在於:其具備透液性之正面片材、不透液性之背面片材、及配置於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背面片材之間之吸收體,且於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之面具有薄化部,該薄化部形成為,對於由與第1方向平行地延伸之第1直線之群、及與和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平行地延伸之第2直線之群界定之格子,沿上述格子之格子線設置,且具有較上述正面片材側之上述吸收體之面更為凹陷之 部分;上述薄化部係於包含上述格子線之交叉點及其周邊之交叉區域設有邊界。
本發明之基本概念係藉由該形態表現。藉此,提供一種藉由複數個薄化部交叉之區域附近之剛性不易變高而提昇吸收體之柔軟性,且提昇服貼性之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之基本概念係於如下般之各實施形態展開。即:.交叉區域壓縮成自正面片材側之面起之深度淺於薄化部之上述凹陷部分之第1實施形態;.交叉區域包括包含交叉點之中央區域與其外側之區域,且其外側區域壓縮成自正面片材側之面起之深度淺於薄化部之上述凹陷部分、深於中央區域之第2實施形態;.交叉區域包括包含交叉點之中央區域與其外側之外側區域,且中央區域壓縮成自正面片材側之面起之深度深於外側區域之第3實施形態;.交叉區域為非壓縮區域之第4實施形態;及.交叉區域以自正面片材側之面起之深度淺於薄化部之上述凹陷部分、且於對應之吸收體之上述背面片材側之面產生隆起部之方式被按壓之第5實施形態。
又,本發明之另一形態在於一種製造裝置,其係製造如第5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者,且具備:第1旋轉構件,其具有形成有凸部之外周面部,且構成為藉由上述凸部按壓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上述凸部包含:以於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形成沿第1方向延伸之第1凹部之方式構成之第1凸部、及以相對於上述第1凹部以交叉狀態形成沿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之第2凹部之方式構成之第2凸部;及 第2旋轉構件,其具有形成有凹陷部之外周面部,且構成為藉由與上述第1旋轉構件一同旋轉,夾持上述吸收體,而抵接於上述吸收體之上述背面片材側,上述凹陷部配置於對應於上述第1凸部與上述第2凸部交叉之區域之位置。
進而,本發明之又一形態亦在於一種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具備透液性之正面片材、不透液性之背面片材、及配置於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背面片材之間之吸收體之吸收性物品者,且具備如下步驟:以於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形成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之第1凹部、及相對於上述第1凹部以交叉狀態沿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之第2凹部之方式,按壓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及與上述按壓之步驟同時,以於對應於上述第1凹部與上述第2凹部交叉之區域的上述吸收體之上述背面片材側形成隆起部之方式,使上述吸收體之上述背面片材側變形;且該製造方法係應用於第5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之製造者。
10‧‧‧吸收性物品(尿布)
10C‧‧‧胯下區域
10F‧‧‧前身片區域
10L‧‧‧腿圍開口部
10J‧‧‧閉合部
10R‧‧‧後身片區域
10W‧‧‧腰圍開口部
11‧‧‧覆蓋片
11A‧‧‧缺口部
11B‧‧‧內部覆蓋片
11C‧‧‧外部覆蓋片
12‧‧‧背面片材
13‧‧‧吸收體
14‧‧‧正面片材
15‧‧‧橡膠線
17‧‧‧橡膠線
18‧‧‧側部片材
19‧‧‧橡膠線
401‧‧‧薄化部
402‧‧‧變形抑制部
403‧‧‧輪廓線
501‧‧‧薄化部
501a‧‧‧第1圖案
501b‧‧‧第2圖案
502‧‧‧凹部
601‧‧‧輪廓線
901‧‧‧交叉區域
902‧‧‧交叉區域
903‧‧‧中間區域
904‧‧‧層間接合壓縮部
905‧‧‧輪廓線
1001‧‧‧薄化部
1002‧‧‧凹部
1101‧‧‧中央區域
1102‧‧‧中央區域
1103‧‧‧外側區域
1104‧‧‧外側區域
1105‧‧‧中間區域
1106‧‧‧層間接合壓縮部
1107‧‧‧輪廓線
1201‧‧‧薄化部
1202‧‧‧凹部
1301‧‧‧中央區域
1302‧‧‧中央區域
1303‧‧‧外側區域
1304‧‧‧外側區域
1305‧‧‧外側區域
1306‧‧‧部分
1307‧‧‧部分
1308‧‧‧層間接合壓縮部
1309‧‧‧層間接合壓縮部
1310‧‧‧輪廓線
3013‧‧‧吸收體
3013A‧‧‧高密度部
3013B‧‧‧中密度部
3013C‧‧‧密度變化部
3013D‧‧‧低密度部
3013a‧‧‧缺口部
3021‧‧‧長凹部
3021a‧‧‧右向長凹部
3021b‧‧‧左向長凹部
3022‧‧‧壓縮行
3022a‧‧‧第1壓縮行
3022b‧‧‧第2壓縮行
3023‧‧‧短凹部
3024‧‧‧準壓縮區域
3025‧‧‧主吸收區域
3026‧‧‧交點附近部
3211‧‧‧長凹部第1部
3212‧‧‧長凹部第2部
4013‧‧‧吸收體
4013A‧‧‧高密度部
4013B‧‧‧中密度部
4013C‧‧‧密度變化部
4013D‧‧‧低密度部
4013a‧‧‧缺口部
4021‧‧‧凹部
4021a‧‧‧右向凹部
4021b‧‧‧左向凹部
4022‧‧‧壓縮行
4022a‧‧‧第1壓縮行
4022b‧‧‧第2壓縮行
4023‧‧‧短凹部
4024‧‧‧準壓縮區域
4025‧‧‧主吸收區域
4211‧‧‧第1凹部
4212‧‧‧第2凹部
5010‧‧‧吸收性物品(尿布)
5010A‧‧‧黏扣帶
5010B‧‧‧前貼片片材
5010C‧‧‧胯下區域
5010D‧‧‧彈性片材
5010F‧‧‧前身片區域
5010L‧‧‧腿圍開口部
5010R‧‧‧後身片區域
5010W‧‧‧腰圍開口部
5011‧‧‧覆蓋片
5011N‧‧‧缺口部
5012‧‧‧背面片材
5013‧‧‧吸收體
5014‧‧‧正面片材
5015‧‧‧立體皺褶
5015N‧‧‧缺口部
5016‧‧‧橡膠線
5017‧‧‧吸收性本體
5018‧‧‧被覆構件
5019‧‧‧橡膠線
5020‧‧‧凹部
5020a‧‧‧第1凹部
5020b‧‧‧第2凹部
5021‧‧‧隆起部
5040‧‧‧第2輥
5030‧‧‧第1輥(第1旋轉構件)
5031‧‧‧凸部
5031a‧‧‧第1凸部
5031b‧‧‧第2凸部
5040‧‧‧第2輥(第2旋轉構件)
5041‧‧‧凹陷部
5100‧‧‧製造裝置
A‧‧‧引入力(方向)
B‧‧‧方向
C‧‧‧方向
A~D‧‧‧交點
a~f‧‧‧點
ABCDA‧‧‧格子
AB‧‧‧格子線
BC‧‧‧格子線
CD‧‧‧格子線(方向)
DA‧‧‧格子線
IV-IV‧‧‧剖面線
IX-IX‧‧‧剖面線
L1‧‧‧間隔
L2‧‧‧長度
L3‧‧‧寬度
M1‧‧‧前身片部分
M2‧‧‧胯下部分
M3‧‧‧後身片部分
MD‧‧‧方向
N1‧‧‧薄化部形成區域
N2‧‧‧薄化部非形成區域
P‧‧‧假想線
Q‧‧‧虛線圓
Q1‧‧‧深度
Q2‧‧‧深度
Q3‧‧‧差分
Q4‧‧‧厚度
S1‧‧‧間隔(格子邊之長度)
S2‧‧‧間隔(格子邊之長度)
T‧‧‧距離
U‧‧‧長度
V‧‧‧寬度
V1‧‧‧寬度
VII‧‧‧虛線橢圓
W‧‧‧箭頭(行進方向)
α‧‧‧特定角度
β‧‧‧特定角度
圖1係表示應用有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之尿褲型拋棄式尿布之外觀之立體投影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尿褲型拋棄式尿布之展開圖。
圖3係將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展開並以分解狀態表示之立體投影圖。
圖4係於圖2之IV-IV剖面線切斷之剖視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拋棄式尿布之吸收體之圖。
圖6係基於圖5之VI-VI剖面線之局部剖視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薄化部之放大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上表面之放大圖。
圖9係圖8之IX-IX剖面線之剖視圖,且係表示吸收體之上表面之薄化部之剖視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上表面之放大圖。
圖11係圖10之XI-XI剖面線之剖視圖,且係表示吸收體之上表面之薄化部之剖視圖。
圖1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吸收體之上表面之放大圖。
圖13係圖12之XIII-XIII剖面線之剖視圖,且係表示吸收體之上表面之薄化部之剖視圖。
圖14係將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展開、並自肌膚抵接面側觀察之局部破斷俯視圖。
圖15係將圖14所示之尿布於XV-XV線切斷之剖視圖。
圖16係將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展開、並分解而表示之分解立體圖。
圖17係自頂層片材側觀察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之吸收體部分之局部俯視圖。
圖18係表示圖17之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部分之模式性局部俯視圖。
圖19係放大圖18之一部分之放大局部俯視圖。
圖20係於圖19之XX-XX線之剖視圖。
圖21係於圖19之XXI-XXI線之剖視圖。
圖22係將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尿布展開、並自肌膚抵接面側觀察之局部破斷俯視圖。
圖23係將圖22所示之尿布於XXIII-XXIII線切斷之剖視圖。
圖24係將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展開、並分解而表示之分解立體圖。
圖25係自頂層片材側觀察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尿布之吸收體部分之局部俯視圖。
圖26係表示圖25之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部分之模式性局部俯視圖。
圖27係放大圖26之一部分之放大局部俯視圖。
圖28係於圖27之XXVIII-XXVIII線之剖視圖。
圖29係於圖27之XXIX-XXIX線之剖視圖。
圖30係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尿布之一例之外觀中自正面側觀察之立體圖。
圖31係圖30所示之尿布之分解立體圖。
圖32係自頂層片材側觀察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伸展狀態之尿布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33係對圖32之XXXIII-XXXIII方向剖面予以表示之模式圖。
圖34係對圖32之XXXIV-XXXIV方向剖面予以表示之模式圖。
圖35係對圖32之XXXV-XXXV方向剖面予以表示之模式圖。
圖36係自頂層片材側觀察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吸收體之模式性俯視圖。
圖37係用以對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以2個輥夾持壓縮吸收體之情況進行說明之圖。
圖38A係以凸部與凹陷部夾持壓縮吸收體時之剖視圖,且係MD方向上之剖視圖。
圖38B係以凸部與凹陷部夾持壓縮吸收體時之剖視圖,且係CD方向上之剖視圖。
圖39係用以對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以2個輥夾持壓縮吸收體及頂層片材之情況進行說明的MD方向之模式性剖視圖。
圖40A係表示第1輥之表面之凸部圖案之例之俯視圖,其表示斜 向格子狀之圖案。
圖40B係表示第1輥之表面之凸部圖案之例之俯視圖,其表示縱橫格子狀之圖案。
圖41A係表示第2輥之表面之凹陷部圖案之例之俯視圖,其表示縱條紋狀之圖案。
圖41B係表示第2輥之表面之凹陷部圖案之例之俯視圖,其表示棋盤格花紋之圖案。
圖41C係表示第2輥之表面之凹陷部圖案之例之俯視圖,其表示將菱形整齊排列成斜向格子狀之圖案。
圖41D係表示第2輥之表面之凹陷部圖案之例之俯視圖,其表示將正方形整齊排列成縱橫格子狀之圖案。
圖42A係表示形成於吸收體之隆起部圖案之例之圖,其表示將蝶形整齊排列成斜向格子狀之圖案。
圖42B係表示形成於吸收體之隆起部圖案之例之圖,其表示大致斜向十字連續之圖案。
圖42C係表示形成於吸收體之隆起部圖案之例之圖,其表示將菱形整齊排列成斜向格子狀之圖案。
圖42D係表示形成於吸收體之隆起部圖案之例之圖,其表示縱條紋狀之圖案。
圖42E係表示形成於吸收體之隆起部圖案之例之圖,其表示將正方形整齊排列成縱橫格子狀之圖案。
圖42F係表示形成於吸收體之隆起部圖案之例之圖,其表示將X形整齊排列成斜向格子狀之圖案。
圖43A係表示凹陷部之剖面形狀之例,其表示成為梯形形狀之凹陷。
圖43B係表示凹陷部之剖面形狀之例,其表示側壁成為2段之凹 陷。
1.定義
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中,「格子」係指由與第1方向平行地延伸之第1直線之群、及與和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平行地延伸之第2直線之群界定者,但第1及第2方向可不必正交。
「交叉點」係指作為第1直線之格子線、與作為第2直線之格子線交叉之部分,但於以下說明中有時亦稱為「格子點」。
「壓縮」係指藉由力之作用而減小吸收體之厚度,使密度變高。相對於此,「按壓」並不意味著藉由力之作用便必定會減小吸收體之厚度,而密度變高。即,例如亦包括如下情況:於對交叉區域作用力之情形時,因於吸收體之相反側之面產生隆起,而實質上吸收體之厚度未減少,密度未變高。又,「壓縮」或「按壓」不僅為藉由力之作用而直接產生者,亦包括因追隨直接之力之作用部分之沉入而周圍被拉伸所引起之間接者。
進而,於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中,「薄化部」係指形成為沿格子之格子線設置、且具有較吸收體之正面片材側之面更凹陷之部分之線狀區。該「薄化部」係規定為於包含格子線之交差點及其周邊之交叉區域設置邊界,即以不超出交叉區域之方式於交叉區域與交叉區域之間延伸者。且,「薄化部」既可為於該延伸範圍內連續之凹部即長槽之形狀(第2~第5實施形態中主要例示該形狀者),亦可為具有不連續之複數個凹部之形狀(第1實施形態中主要例示該形狀者)。
2.吸收性物品之第1實施形態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吸收性物品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實施形態係作為應用於拋棄式尿褲型尿布 (以下亦稱為「尿褲型尿布」或僅「尿布」)者予以說明。
該尿褲型尿布於成人用、兒童用時均可應用。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雖以尿褲型尿布為例進行說明,但當然亦可應用於如第5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展開型尿布(所謂片型尿布)。又,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並非僅特定為尿布,而係應用於吸收墊等、其他一般之吸收性物品整體。例如,如圖5所示,就吸收體13及頂層片材14部分之構造而言,本發明亦可應用於吸收墊等,且具有與尿布相同之作用效果。亦即,本發明並不限於本實施形態及下述之其他實施形態所例示者,亦包含從屬於本發明之概念之其他吸收性物品。
首先,使用圖1至圖4,對應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之尿褲型尿布之整體形狀進行說明。
圖1係表示應用本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之尿褲型尿布之自正面側觀察之外觀之立體投影圖。圖2係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之展開圖。
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布10具有:前身片區域10F、後身片區域10R、及連接前身片區域10F及後身片區域10R之胯下區域10C。又,形成有於穿著時以前身片區域10F與後身片區域10R包圍穿著者之腰之部分之腰圍開口部10W。同樣,形成有以前身片區域10F及後身片區域10R之下端部與胯下區域10C包圍穿著者之兩腿之自大腿根至大腿肚附近之區域之任一區域之左右一對腿圍開口部10L。
於穿著尿褲型尿布10時,前身片區域10F位於穿著者之腹側,後身片區域10R位於穿著者之背側。且,胯下區域10C覆蓋穿著者之胯下,而成為穿著者之腿分別通過左右一對腿圍開口部10L之樣式。因此,腿圍開口部10L成為位於穿著者之兩腿之自根部至大腿肚附近之任意位置。
尿褲型尿布10係以與胯下區域10C一併覆蓋前身片區域10F及後 身片區域10R之方式設置覆蓋片11,且將覆蓋片11之左右兩側緣部相互接合而形成有閉合部10J。藉此,劃分形成腰圍開口部10W與左右一對腿圍開口部10L。
於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10中,假設於尿褲型尿布10之寬度方向之中央或其附近自腹側朝向背側通過胯下區域10C延伸之假想線P。具體而言,假想線P係例如若以尿褲型尿布10之穿著時之腰側為上、胯下側為下,則沿尿布10之腹側表面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並且經由胯下區域10C,而於背側亦沿尿褲型尿布10之表面於上下方向延伸者。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10係吸收體13沿假想線P變長者,其長度方向平行於假想線P。且,將相對於假想線P正交之方向設為寬度方向。再者,尿褲型尿布之長度方向與寬度方向之比率可根據穿著者之體型適當變更。
如圖2所示,於覆蓋片11之長度方向之左右兩側緣部之中央,分別形成有成為圖1之腿圍開口部10L之呈半圓弧狀之一對缺口部11A。於覆蓋片11之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之面,以遍及前身片區域10F、胯下區域10C及後身片區域10R之方式,配置有呈細長矩形之形狀之吸收體13。吸收體13與底層片材12接合。與吸收體13接合之底層片材12係以成為其長度方向為與假想線P大致平行之方向、且假想線P通過其寬度方向之中央或其附近之位置之方式接合於覆蓋片11上。於吸收體13之表面上,接合有與穿著者之肌膚接觸之透液性之頂層片材14。
於覆蓋片11,分別以伸長狀態接合有用於形成腿圍皺褶之橡膠線15、與用於形成腰部皺褶之橡膠線17。
又,於頂層片材14之左右兩側緣部,具備有形成立體皺褶之一對側部片材18。一對側部片材18係用於在穿著時沿吸收體13之兩側緣部立起而防止穿著者排泄之尿之側漏之不透液性之構件。於側部片材18之各者,以使其內側端緣部向吸收體13側回折並固持之形狀配置有 作為立體皺褶伸縮材之橡膠線19,並於橡膠線19收縮時,朝向穿著者之肌膚抵接方向立起。立體皺褶可採用於先前之尿布使用之眾所周知之構成。例如,可藉由於撥水性片材之層間夾入伸展狀態之立體皺褶伸縮材並固定而形成。
圖3係表示將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10破斷展開之分解狀態之立體投影圖。使用圖3對尿褲型尿布10之積層構造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尿褲型尿布10係自外側依序將覆蓋片11、不透液性之底層片材12、吸收體13、及頂層片材14依序重疊並接合。
形成有一對缺口部11A之覆蓋片11係以穿著者之肌膚側之內部覆蓋片11B及接合於內部覆蓋片11B之外側之外部覆蓋片11C形成。內部覆蓋片11B接合於底層片材12。吸收體13係配置於底層片材12與頂層片材14之間,且隔著吸收體13將頂層片材14接合於底層片材12。外部覆蓋片11C係為了獲得良好之手感而以較薄之不織布形成,且於內部覆蓋片11B與外部覆蓋片11C之間,分別以伸長狀態接合有橡膠線15及17。又,於頂層片材14之左右兩側緣部,具備有形成立體皺褶之一對側部片材18。一對側部片材18係用於在穿著時沿吸收體13之兩側緣部立起而防止穿著者排泄之尿之側漏之構件。於側部片材18之各者,以使其內側端緣部向吸收體13側回折並固持之形狀配置有橡膠線19作為立體皺褶伸縮材。
再者,亦可利用底層片材12、吸收體13及頂層片材14形成接合於內褲等而吸收液體之吸收性物品。
圖4係將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10於圖2之IV-IV剖面線切斷之剖視圖。使用圖4對尿褲型尿布10之吸收體13之剖面形狀進行說明。
於頂層片材14之表面,藉由間斷之壓紋加工,將吸收體13及頂層片材14壓縮,而一體形成四邊形狀之複數個凹部。藉由將複數個凹部空出間隔排列,而形成發揮使尿等液體通過之槽之功能之薄化部 401。薄化部401係自吸收體13之頂層片材14側之面朝向底層片材12側具有其深度者。將由形成於吸收體13之表面之薄化部401包圍之部分稱為變形抑制部402。關於變形抑制部402之細節於下文敍述。再者,薄化部401之上部之稜線表示於以剖面切斷時看到之非薄化部401之部分之輪廓線403。
其次,使用圖5及圖6對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10之吸收體13進行說明。圖5係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10之吸收體13之以頂層片材14側之面為上之俯視圖。使用圖5對吸收體13之表面形狀進行說明。
吸收體13係主要包含紙漿與SAP者。吸收體13係以遍及前身片區域10F、胯下區域10C及後身片區域10R之方式,呈細長之矩形之形狀。吸收體13於長度方向,劃分成前身片部分M1、胯下部分M2、後身片部分M3之三部分。再者,於胯下部分M2,亦可對照包圍穿著者兩腿之大腿肚部分之左右一對腿圍開口部10L,而形成呈圓弧狀之一對缺口部。吸收體13係以自胯下部分M2向前身片部分M1之方向為前(上)方向,以自胯下部分M2向後身片部分M3之方向為後(下)方向,以與前後方向(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為左右方向(寬度方向)。又,吸收體13為矩形,但本發明之吸收體之形狀並不限於此。例如,吸收體之形狀包含將前後(上下)端之角切成圓形者、於前後(上下)延伸之橢圓形者、圓形者、前後(上下)左右之長度為同等程度之矩形者等各種形狀。
進而,於吸收體13,形成有呈斜向格子狀延伸之薄化部501。本實施形態係薄化部501自薄化部形成區域N1之一端朝向另一端呈斜向格子狀不連續地延伸者。且,作為以吸收體13之凹部502為中心壓縮後之結果形成之薄化部501,根據凹部502之間隔及深度等既可為間斷之情形,亦可為連續之情形,還可為兩者之混合。又,吸收體13係由 未圖示之包芯材(薄紙)包覆。包芯材係親水性之較薄之片材。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雖使用由包芯材包覆之吸收體13,但本發明之吸收體亦可不由包芯材包覆。此點在下述之其他實施形態中亦相同。
如圖5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薄化部形成區域N1,藉由將複數個凹部502按特定間隔排列之圖案而形成有薄化部501。薄化部501係由自與為平行於吸收體13之長度方向之假想線P所示之方向(長度方向)正交的吸收體13之寬度方向(左右方向)之一上側向另一下側(圖5中之朝向紙面自右上側向左下側)傾斜延伸之第1方向之複數個第1薄化部(第1圖案)501a、與自另一上側向一下側(圖5中之朝向紙面自左上側向右下側)傾斜延伸之第2方向之複數個第2薄化部(第2圖案)501b構成。各第1薄化部501a係相互平行且按特定間隔配置。同樣,各第2薄化部501b係相互平行且按特定間隔配置。但,複數個薄化部501亦可不相互完全平行,又,相互之間隔亦可不固定。
於圖5中,複數個第1薄化部501a係相對於假想線P分別以相同角度傾斜,且按特定間隔配置。即,各第1薄化部501a平行且按特定間隔配置,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包含薄化部之間隔不固定者、或各薄化部之傾斜角度不同者。關於第2薄化部501b亦相同。又,於吸收體13,第1薄化部501a及第2薄化部501b均形成有複數條,但只要為形成有於傾斜方向延伸之第1薄化部及第2薄化部者,則不限定薄化部之條數。雖較佳為兩者交叉,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包含兩者不交叉者等。關於薄化部之作用之細節於下文敍述。
又,吸收體13於寬度方向之中央區域具有薄化部形成區域N1,且於其兩側具有薄化部非形成區域N2。吸收體13之寬度方向之兩側緣部為薄化部非形成區域N2,且於中央區域,薄化部形成區域N1自假想線P所示方向之一端朝向另一端呈帶狀地延伸。
圖6係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10之基於圖5之VI-VI剖面線之局 部剖視圖。
於薄化部501,藉由自吸收體13之頂層片材14側之面,以形成有特定之薄化部圖案之構件,將吸收體13視情形一面加熱一面壓縮而形成凹部502。且,各薄化部501之寬度及深度既可均一,亦可根據與相鄰之薄化部之間隔、薄化部之位置等而變化。又,設置於薄化部501之凹部502之側壁部分既可如圖6所示,為自吸收體表面斜向傾斜之V字狀,亦可為大致垂直延伸者。再者,凹部502之上部之稜線表示於以剖面切斷時看到之非凹部502之部分之輪廓線601。
藉由用於形成具有凹部502之薄化部501之上述壓縮,將薄化部凹部502及視情形將其附近(包含凹部間之間隙部分)比其他部分壓縮程度更大,而提高吸收體13之密度。壓縮程度最大之薄化部凹部502之壓縮率較佳為約4倍至7倍左右,且根據吸收體13之材質或所要吸收之液體,亦包含其他壓縮率之範圍。又,經壓縮之部分之吸收體密度與非壓縮部分相比成為2倍以上。吸收體密度主要為紙漿之密度。
如上所述,吸收體13中之薄化部501之凹部502係將吸收體13壓縮而形成者。因此,薄化部501之凹部502及視情形其附近相較於吸收體13之其他部分,吸收體13壓縮程度更大而變硬。
又,變形抑制部402因藉由凹部502按壓變形抑制部402內之吸收體外周,故不易變形。因此,即便相對於長度方向於傾斜方向產生拉伸力,吸收體13亦因凹部502之剛性而不易斜向歪扭出皺褶,且變形抑制部402亦不易變形,結果,抑制了關於傾斜方向之變形。因此,即便在腿之前後運動下,吸收體13亦不會大幅度歪扭而變形。因吸收體13不會歪扭,故可維持對胯間之服貼性,而不易引起體液洩漏。又,因藉由變形,亦可抑制吸收體13斷開,故可維持吸收性能。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薄化部形成區域N1為自吸收體13之前身片部分M1遍及至後身片部分M3而延伸者,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即,薄化部形成區域N1亦可為僅形成於胯下部分M2者。又,薄化部形成區域N1既可為僅形成於前身片部分M1、僅形成於後身片部分M3者,亦可為不形成於長度方向端部者。接近腰部分之部分因藉由腰部皺褶與皮膚密接,故可藉由使薄化部501之較硬之部分不抵接於皮膚,而提昇穿著感。
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10係藉由以於吸收體13之表面積層頂層片材14之構成自頂層片材14之表面壓縮而形成具有凹部502之薄化部501者。即,頂層片材14以密接於薄化部501之狀態固定。如此,藉由將頂層片材14亦一併壓縮,而於頂層片材14亦形成變形抑制部402,從而抑制相對於步行時之活動而歪扭或斷裂。
於如上述所示,將積層於吸收體13之上之片材亦一併壓縮而形成凹部502之情形時,藉由該壓縮,吸收體13上之頂層片材14於凹部502及其附近之部分陷入至吸收體13側,而與吸收體13一體化。藉由此種牢固之吸收體13與各種片材之固定,即便在腿之前後運動下,亦抑制吸收體13之歪扭或偏移。
圖7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上表面之薄化部501之一部分(圖5中虛線橢圓VII所包圍之吸收體13之薄化部501)之放大圖。
薄化部501可藉由將複數個凹部502空出間隔L1(即不連續地)排列而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凹部502例如為四邊形狀,可藉由以同形狀之壓紋模壓縮吸收體13而形成。間隔L1為約2mm。又,凹部之長度L2為約2.4mm。又,凹部之寬度L3為約2mm。L1、L2及L3分別以1mm≦L1≦5mm、1mm≦L2≦50mm、及1mm≦L3≦5mm之範圍為佳。再者,凹部502係模式性表示者,其數量或大小遵照該範圍。
凹部502空出間隔L1排列,但相鄰之凹部502間之間隙701較薄化部501所包圍之變形抑制部402更凹陷。即,伴隨形成凹部502時之壓縮,該間隙701部分之吸收體13被拉伸,而凹部502變得比變形抑制部 402更凹陷。因此,凹部502與間隙701之間雖有高低差,但均比非壓縮部分低,而形成整體低於變形抑制部402之薄化部501。
於此種藉由間斷之壓紋加工構成之薄化部501中,壓縮率於凹部502之部分較佳為約4至7倍左右,但並非限定於該範圍,而係根據吸收體13之材質或所要吸收之液體,亦包含其他範圍。
如此,薄化部501可藉由間斷之壓紋加工構成。藉此,可抑制因腿之前後運動等所引起之吸收體之歪扭或變形。此外,於薄化部501之壓紋加工為間斷性之情形時,薄化部501本身亦變得容易彎曲,而更加服貼於身體,且容易追隨身體之活動,從而可抑制硬質感。
圖8係形成於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上表面之薄化部501之說明圖,且係將圖5中虛線圓Q所包圍之薄化部形成區域N1內之1個格子形狀放大表示之圖。如圖8所示,具有如下構成:於藉由於交點A、B、C及D正交而形成斜向格子ABCDA之4條格子線AB、BC、CD、DA之各者設置薄化部501,且於各薄化部501,空出間隔排列有複數個凹部502。凹部502具有對吸收體13賦予凹凸形狀,而使吸收體13上之液體等擴散之作用。再者,圖8中之格子線AB、BC、CD及DA係模式性表示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例,凹部502為四邊形狀,可藉由以同形狀之壓紋模壓縮吸收體13而形成。又,較佳為,複數個凹部502之間隔為1mm~5mm、凹部502之長度為1mm~50mm、及凹部502之寬度為1mm~5mm之範圍。
如圖8所示,於線段AB上,間斷地排列有3個凹部502。位於線段AB上之中點附近之凹部502被壓縮得最深,線段AB上之交點A及交點B附近較凹部502壓縮得更淺。再者,凹部502之數量並非如本實施形態般限於3個。
圖9係形成於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上表面之薄化部501之圖8之IX-IX剖面線之剖視圖。如圖9所示,薄化部501係以於線段AB上之 自交點A至交點B之部分間斷地排列凹部502之方式構成。格子線AB及DA之交叉區域(交點A及其附近)901與格子線AB及BC之交叉區域(交點B及其附近)902壓縮得最淺,位於相鄰之2個交叉區域901及902之間之中間區域903之凹部502壓縮得最深。如此,格子線AB由壓縮為複數種深度之區域形成。換言之,於本實施形態中,薄化部501於交叉區域具有以自吸收體13之正面片材側之面起之深度淺於薄化部501之壓縮得最深之部分之方式被壓縮之邊界。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示出薄化部501間斷地形成有凹部502之例,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為凹部502連續相連而形成薄化部501,且凹部502之深度自中間區域903之中央部朝向交叉區域901及902逐漸變淺。
於格子線AB間,於薄化部501之深度最深之凹部502之底部,間斷地形成有較凹部502之深度進而更深之層間接合壓縮部904。藉由形成層間接合壓縮部904,可藉由壓縮而使吸收體13與重疊於吸收體13之背面片材12成為一體之狀態。再者,層間接合壓縮部904既可形成1個,亦可形成複數個。又,凹部502之上部之稜線表示於以剖面切斷時看得到之非凹部502之部分之輪廓線905。
其次,使用圖8及圖9對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表面形狀之加工方法之一例進行說明。
於在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上表面形成斜向格子ABCDA之情形時,通常,利用壓紋加工之技術排列凹部502而構成格子線AB、BC、CD及DA,藉此形成斜向格子ABCDA。具體而言,例如,使成形輥於與其旋轉軸之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旋轉而形成凹部502。於圖8中,使成形輥之旋轉軸之延伸方向與線段CA正交,而使成形輥與線段CA平行地自交點C朝向交點A旋轉(圖8之箭頭方向)。此處,於形成格子線AB及DA上之薄化部501之凹部之深度為固定之情形時,當成形輥靠近交點A附近之交叉區域901時,會有吸收體13表面之素材逐 漸靠向交點A而引起緊繃之虞。
然而,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形成薄化部501之部分之凹部502,由於交叉區域901之深度淺於中間區域903之凹部502之深度,故可防止吸收體13表面之素材靠向交點A。藉此,於中間區域903,由於一方面將吸收體13向背面片材12壓縮,一方面於交叉區域901內不會引起緊繃,故交點A附近之吸收體13之素材不會破裂,而可使吸收體13之柔軟性提昇。進而,由於可降低吸收體13之表面之硬度,故可提高穿著者之服貼性,且提昇穿著舒適感或肌膚觸感。
再者,薄化部之形狀並不限於本實施形態之形狀,可於延伸方向呈連續線地形成薄化部,或亦可就與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之寬度將其於中間區域擴大,而於交叉區域較窄地形成。又,既可將薄化部就其一部分以連續線形成,其餘間斷地形成,亦可使薄化部之與延伸方向正交之剖面面積根據其寬度、其深度之變化之組合而變化。
3.吸收性物品之第2實施形態
圖10係形成於可應用於圖1所示之尿褲型尿布之第2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上表面之薄化部1001之說明圖,且係將第1實施形態之圖5中虛線圓Q所包圍之薄化部形成區域N1內之1個格子形狀放大表示之圖。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形狀與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形狀之不同點在於:於格子線AB形成連續之槽形狀之凹部1002,但其中,凹部1002之點bc間之部分形成薄化部1001,因此成為較位於交叉區域之凹部1002之點Ab間及點cB間之部分進而更深之凹部。
更具體而言,如圖10所示,於格子線AB上,位於交點A附近及交點B附近之凹部1002之點Aa間及點dB間之部分壓縮得最淺,分別與點Aa間及點dB間相鄰之凹部1002之點ab間部分及點cd間之部分壓縮得相對較深。且,位於格子線AB上之中央部之凹部1002之點bc間之部分(中間區域)壓縮得最深,而形成薄化部1001。換言之,於本實施 形態中,將於格子線AB連續形成之凹部1002之中、點Ab間之區域及點cB間之區域規定為屬於交叉區域者,而交叉區域成為包含中間區域即點Aa間之區域及點dB間之區域、與各者之外側區域即點ab間之區域及點cd間之區域者。且,點bc間之部分成為本實施形態之薄化部1001。
圖11係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圖10之XI-XI剖面線之剖視圖。如圖11所示,於自線段AB上之交點A至交點B連續地相連形成有凹部1002之本實施形態中,位於格子線AB及DA之交叉區域之中央區域(點Aa間)1101與格子線AB及BC之交叉區域之中央區域(點dB間)1102之凹部1002之部分壓縮得最淺。在位於相鄰之2個中央區域1101及1102之間之交叉區域之外側區域1103及1104(點ab間及點cd間)之凹部1002之部分壓縮得相對較深。且,在位於外側區域1103及1104之間之中間區域1105(點bc間)之凹部1002之部分成為被壓縮得最深之薄化部1001。如此,格子線AB由階段性地壓縮成複數種深度之區域形成。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示出薄化部1001具有一樣之深度而連續地形成之例,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同樣,將凹陷部分間斷地排列而形成薄化部1001。又,點ab間之區域及點cd間之區域之階段性之深度亦可為3階段以上而非僅2階段。
於格子線AB間,於凹部1002之深度最深之中間區域1105之底部,間斷地形成有較中間區域1105之深度進而更深之層間接合壓縮部1106。藉由形成層間接合壓縮部1106,可藉由壓縮將吸收體13與重疊於吸收體13之背面片材12設為一體之狀態。再者,層間接合壓縮部1106既可形成1個,亦可形成複數個。又,凹部1002之上部之稜線表示於以剖面切斷時看到之非薄化部1001之部分之輪廓線1107。
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由於凹部1002之深度隨著自中間區域1105經由交叉區域之外側區域1103及1104朝向交叉區域之中央區域1101及 1102階段性地變淺,故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可防止吸收體13表面之素材靠向交點A。藉此,於外側區域1103或中間區域1105(尤其是中間區域1105)中,由於一面將吸收體13向背面片材12壓縮,一面於中央區域1101內不會引起緊繃,故交點A附近之吸收體13之素材不會破裂,而可提昇吸收體13之柔軟性。進而,由於可降低吸收體13之表面之硬度,故可提高穿著者之服貼性,且提昇穿著舒適感或肌膚觸感。
此處,第1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係輪廓線905與中間區域903之深度之差較小。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係輪廓線1107與外側區域1103及1004之深度之差較大,故吸收體13容易沿著凹部1002彎曲。藉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可較實施形態1進一步提昇吸收體13之柔軟性。
圖12係形成於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吸收體13之上表面之薄化部1201之說明圖,且係將第1實施形態之圖5中虛線圓Q所包圍之薄化部形成區域N1內之1個格子形狀放大表示之圖。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形狀與第2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形狀之不同點在於:於格子線AB形成連續之槽形狀之凹部1002,但其中,於點be間之薄化部1201,間斷地形成有2處凹陷得最深之凹部1202。
更具體而言,如圖12所示,於格子線AB上,交點A附近(點Aa間)及交點B附近(點fB間)即交叉區域之中央區域壓縮得最淺,於與點Aa間及點dB間相鄰之點af間較中央區域壓縮得相對更深。且,位於格子線AB上之點af間之中點之兩側之點bc間及點de間之凹部1202進而壓縮得最深。亦即,本實施形態之薄化部1201係間斷地設置有壓縮得最深之凹部1202者。
圖13係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圖12之XIII-XIII剖面線之剖視圖。如圖13所示,於自線段AB上之交點A至交點B,位於格子線AB及DA之交叉區域之中央區域1301與格子線AB及BC之交叉區域之中央區 域1302之點Aa間及點fB間之部分壓縮得最淺,位於相鄰之2個交叉區域之中央區域1301及1302間之交叉區域之外側區域1303及1305間之點ab間及點ef間之部分壓縮得相對較深。且,於位於外側區域1303及1305間之中間區域(點be間),一方面將相鄰於外側區域1304之點bc間之部分1306與相鄰於外側區域1305之點de間之部分1307壓縮為最深而形成2個凹部1202,另一方面,該等凹部1202間之點cd間之部分1304之深度較凹部1202相對更淺。如此,格子線AB被階段性地壓縮為複數種深度,且形成有複數個壓縮得最深之區域。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示出於格子線上形成為連續相連之槽形狀之例,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僅將最深之凹部1202間斷地排列而形成薄化部1201。又,階段性之深度亦可為3階段以上而非僅2階段。進而,最深之凹部1202之區域亦可為3個以上。
於格子線AB間,於凹部1202之底部,間斷地形成有較凹部1202之深度進而更深之層間接合壓縮部1308及1309。藉由形成層間接合壓縮部1308及1309,可藉由壓縮將吸收體13與重疊於吸收體13之背面片材12設為一體之狀態。再者,層間接合壓縮部1308及1309既可分別形成1個,亦可形成複數個。又,凹部1202之上部之稜線表示於以剖面切斷時看到之非薄化部1201之部分之輪廓線1310。
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由於格子線上之連續之凹部(槽)之深度隨著自中間區域經由交叉區域之外側區域1303及1305朝向交叉區域之中央區域1301及1302階段性地變淺,故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可防止吸收體13表面之素材靠向交點A。藉此,於外側區域1303或薄化部之區域1307(尤其是區域1306及1307)中,由於一面將吸收體13向背面片材12壓縮,一面於中央區域1301不會引起緊繃,故交點A附近之吸收體13之素材不會破裂,而可提昇吸收體13之柔軟性。進而,由於可降低吸收體13之表面之硬度,故可提高穿著者之服貼性,且提昇穿著 舒適感或肌膚觸感。
又,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因藉由於薄化部形成最深之凹部1202而薄化部成為容易彎曲之波狀,故可進一步提昇吸收體13之柔軟性。
本發明之吸收體亦可由親水性片材(包芯材等)包覆,並與親水性片材一併壓縮而形成凹部。又,亦可將吸收體、親水性片材及頂層片材自頂層片材之表面一併壓縮,而形成凹部。
又,凹部之形狀並不限於四邊形狀,可使用各種形狀。例如為圓、橢圓、正方形、三角形等。於該等任意形狀中,只要可於吸收體之表面形成薄化部即可。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各凹部之寬度或深度等數值係以於各凹部中其寬度或深度成為最大值鄰域之中央附近為基準而測定者。如此,各凹部之寬度或深度等數值之原則為使用以各凹部之中心附近為基準而測定之值,但於各凹部之形狀複雜之情形時等,亦可將各凹部之其他部分作為寬度或深度等數值之測定基準。
本發明除上述之效果以外,亦可藉由利用斜向格子形狀使於吸收體表面之液體之擴散性提昇,而提高吸收體之利用效率,且可降低成本。再者,本發明之第1至第3實施形態之吸收體13之形態亦可相互組合。
4.吸收性物品之第3實施形態
一面參照圖14至圖21,一面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亦可應用於第1實施形態之圖1所示之尿褲型尿布,於圖14至圖21中,對與第1或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之部分,於對應部位標註同一符號。
圖14係自肌膚抵接面側觀察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之俯視圖,對應於將圖1所示之尿布展開之狀態。於圖15表示圖14之XV-XV線破斷剖視圖,且於圖16表示圖14所示之尿褲型尿布之分解立體圖。 又,圖17係自頂層片材14側觀察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3013及頂層片材14所處之部分之局部俯視圖,圖18係表示圖17之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部分之模式性局部俯視圖。
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3013基本上以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之材料構成。吸收體3013係以遍及前身片、胯下、後身片之方式,呈細長之形狀。且,於劃分成前身片部分M1、胯下部分M2、後身片部分M3之三部分時,於胯下部分M2,對照包圍兩腿之大腿肚部分之左右一對腿圍開口部10L,而形成有呈圓弧狀之一對缺口部3013a。再者,該缺口部3013a根據吸收體3013之大小亦可不形成。又,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3013雖為中央部之寬度比前後端窄之沙漏型者,但本發明之吸收體之形狀並不限於此。若以自前身片部分向後身片部分為前後(上下)方向,且以與其正交之方向為左右方向,則包含例如將前後(上下)端之角切成圓形者、於前後(上下)延伸之橢圓形者、圓形者、前後(上下)左右之長度為同等程度之矩形者等各種形狀。此點於上述之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設置缺口部之情形時亦相同。
並且,如圖17及圖18所示,尿布10具有藉由自頂層片材14表面朝向吸收體3013實施利用規則之壓紋加工進行之壓縮之薄化部形成區域(壓紋圖案形成區域)N1。於薄化部形成區域N1,藉由利用壓縮形成之複數個凹部3021、3023之排列,而形成有整體遠觀成為斜向格子狀之圖案之壓紋圖案。具體而言,具備位於格子之交點之凹部3023(以下,亦稱為「第1凹部」、「短凹部」)、與位於該等凹部3023之間之凹部3021(相當於本發明所規定之「薄化部」,具有連續之長槽形狀;於本實施形態中亦稱為「第2凹部」、「長凹部」)而形成。即,形成複數行將凹部3021與凹部3023交替排列成之壓縮行3022,並藉由該等複數行壓縮行3022之排列,而形成有分別斜向延伸之格子狀之壓紋圖案。雖於圖中未表示,但凹部3021係自頂層片材14表面將包芯材、吸收體 3013一併壓縮而形成。
本實施形態之長凹部3021係在穿著尿布時相對於沿穿著者之身體之中心軸之假想線P傾斜者。具體而言,長凹部3021設置有相對於假想線P以特定角度α向第1方向即圖中右方向傾斜之右向長凹部3021a、與以特定角度β向第2方向即圖中左方向傾斜之左向長凹部3021b。且,如圖7所示,以交替地空出特定間隔L1形成行之方式配置有向同方向傾斜之長凹部3021、與短凹部3023。
如圖17所示,將右向長凹部3021a排列之行設為第1壓縮行3022a,將左向長凹部3021b排列之行設為第2壓縮行3022b。該等壓縮行3022係成為相對於假想線P以與長凹部3021之傾斜角度相同角度傾斜之直線狀者。進而,複數行第1壓縮行3022a係相互空出間隔S1平行地配置。又,複數行第2壓縮行3022b係相互空出間隔S2平行地配置。且,以短凹部3023位於第1壓縮行3022a與第2壓縮行3022b之交點之方式,決定各行3022之間隔S1、S2、及凹部3021、3023之排列之間隔L1。如此,藉由配置複數行第1壓縮行3022a與第2壓縮行3022b,而形成短凹部3023位於交點之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於本實施形態中,間隔S1及S2雖設為相同值,但兩者亦可為不同值。
且,如自圖17及圖18可理解般,格子之一格(方格)為以下之構成。四邊以各長凹部3021形成,且4個頂點以短凹部3023形成。此處,長凹部21之長度短於先前之間隔S1、S2。如圖17所示,於格子點,右向長凹部3021a與左向長凹部3021b不重疊。換言之,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該不重疊之區域規定為交叉區域,而交叉區域成為包含形成有短凹部3023之中央區域與其外側之隔開短凹部3023與長凹部3021之外側區域者。
再者,如圖17所示,壓紋圖案未形成於吸收體3013之兩端。因此,吸收體3013係壓縮部非形成區域(壓紋圖案非形成區域)N2位於壓 縮部形成區域(壓紋圖案形成區域)N1之兩側者。其係為了防止體液沿著壓紋圖案而自腿圍開口部10L洩漏。
圖19係將圖18之壓縮行之交點附近放大之模式圖,圖20係表示基於圖19之XX-XX線之剖面之圖。圖21係表示基於圖19之XXI-XXI線之剖面之圖。
如圖19所示,以包圍長凹部3021、及短凹部3023之周圍之虛線所示之區域為準壓縮區域3024。即,為了形成長凹部3021、短凹部3023而將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3013較強程度地直接壓縮,藉此,長凹部3021、短凹部3023之周圍之頂層片材14及吸收體3013因被拉伸而被間接壓縮。將如此般藉由壓紋模較強程度地壓縮之區域即凹部之周圍之被輕度壓縮之區域稱為準壓縮區域3024。因此,吸收體3013等被壓縮之區域、即壓縮區域成為各凹部3021、3023、及其周圍之準壓縮區域3024。且,吸收體3013等中之該等壓縮區域以外之區域未被壓縮,而成為非壓縮區域。即,位於作為格子之交點之短凹部3023與長凹部3021之間之外側區域即交點附近部3026、格子之內部即主吸收區域3025為非壓縮區域。
如圖20及圖21所示,非壓縮區域即主吸收區域3025與交點附近部3026係吸收體3013等之厚度(高度)相同。另一方面,長凹部3021、短凹部3023係吸收體3013等被壓縮,而比非壓縮區域更凹陷。且,連接非壓縮區域與各凹部3021、3023且吸收體3013之厚度逐漸變化之部分為準壓縮區域3024。
其次,對各凹部之形狀進行具體說明。
如圖19及圖20所示,長凹部3021係由形成其外形之長凹部第1部3211、與間斷地配置於長凹部第1部3211內且較長凹部第1部3211進而更深地凹陷之圓狀之長凹部第2部3212構成。長凹部第1部3211係如圖7所示般,較格子之邊之長度S1、S2更短之長度U與寬度V之細長者。 具體而言,為其兩端成為圓弧之形狀。且,於長凹部第1部3211之內部,相對於其長度方向中心軸,以特定間隔交錯之方式配置有圓形之長凹部第2部3212。長凹部第2部3212較長凹部第1部3211向吸收體之厚度方向更深地凹陷。
如圖20所示,於長凹部3021中,長凹部第2部3212位於最深地點,長凹部第1部3211位於自長凹部第2部3212之底部稍微上升之位置。若將至長凹部3021之最深位置、即長凹部第2部3212之底之深度設為Q1,並將至長凹部第1部3211之底部之深度設為Q2,則自Q1減去Q2之差分即Q3成為至長凹部第2部3212之底之深度Q1之約3.5~15%左右。且,若將非壓縮區域之包含吸收體3013與頂層片材14之厚度設為Q4,則至長凹部第2部3212之底之深度Q1為厚度Q4之42.5%~97.5%左右。且,至長凹部第1部3211之底之深度Q2為厚度Q4之37.5%~95.0%左右。如此,本實施形態之長凹部3021係將吸收體3013壓縮至極深處而形成。且,成為具有2階段之深度之形狀。
另一方面,如圖9所示,位於格子之交點之短凹部3023係將吸收體3013等壓縮與長凹部第1部3211相同深度Q2而形成。
形成長凹部3021及短凹部3023之壓紋加工係於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3013之間介置有接著劑,並自頂層片材14表面將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3013一併壓縮者。長凹部3021、短凹部3023係藉由形成於壓紋輥之特定之模,自頂層片材14之表面將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3013一併壓縮而形成者。
且,於長凹部3021中,長凹部第2部3212為較小之圓,其面積較小。因此,於藉由壓紋輥進行之按壓中,壓力集中於長凹部第2部3212,將吸收體13與頂層片材14較強程度地壓縮。於該壓縮時,吸收體3013之紙漿纖維與頂層片材14之纖維牢固纏結,而以兩者成為一體之狀態接合。其次,雖於長凹部第1部3211亦於壓縮時施加相同按壓 力,但面積較廣,相應地,壓力不似長凹部第2部3212般集中。因此,吸收體3013與頂層片材14之接合比長凹部第2部3212稍弱,但足以形成該凹部形狀。如此,於長凹部第2凹部3212中吸收體3013被較強程度地壓縮,且吸收體3013與頂層片材14牢固接合,藉此維持長凹部3021之形狀。例如,即便於穿著者坐下等,而對吸收體3013表面施加穿著者之體重引起之壓力時,該長凹部21亦不會鬆弛,而維持其形狀。並且,即便因腿之各種活動而將尿布10強力拉伸,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3013亦牢固接合,而長凹部3021維持其形狀。此處,亦可考慮不設為長凹部第1部3211與長凹部第2部3212之雙階段構造,而對長凹部3021整體施加較強之壓縮力而形成。即,於壓紋加工中,亦可考慮於對照長凹部第1部3211之大致橢圓狀之突起之內部,進而使用表面平緩之僅大致橢圓狀之突起之模壓縮,而非使對照長凹部第2部3212之圓形突起突出之模。然而,因以此種模無法製作壓力集中之部位,故若不整體地施加較強壓力,則無法製出正面片材與吸收體之纖維以較強程度地纏結之狀態接合之部位。作為結果,需要之按壓力變得非常強,而存在頂層片材14破裂之情形。又,於對整體以較弱按壓力進行之壓縮中,難以形成可承受穿著者之體重或各種活動之長凹部3021。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壓紋加工之模設置有對應於長凹部第2部3212之突起,而藉由局部較強程度地壓縮,製作將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3013牢固接合之部位,且於製造時防止頂層片材14破裂等不良產生。再者,根據頂層片材14之強度或壓縮量,亦可不使用此種雙階段之壓縮構造,而藉由間斷地排列點狀之凹部等之構成,形成壓縮行。
進而,設置於格子之交點之短凹部3023係如上所述,藉由該壓紋輥將吸收體3013與長凹部第1部3211相同程度地按壓而壓縮,藉此而形成。該按壓之強度係頂層片材14不破裂,而實現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3013之一體之接合之程度之強度。
如圖20、圖21所示,於吸收體3013中,長凹部第2部3212之底面部分為吸收體之密度最高之高密度部3013A。且,主吸收區域3025、交點附近部3026等非壓縮區域為吸收體之密度最低之低密度部3013D。且,長凹部第1部3211之底面部分及短凹部3023底部為中密度部3013B。準壓縮區域3024成為朝向非壓縮區域密度逐漸變低之密度變化部3013C。
此處,吸收體3013係如上述般主要包含SAP與紙漿者,且密度主要與紙漿纖維密度相關。因此,一方面,高密度部3013A為紙漿被壓縮而紙漿間之間隙較少之狀態,另一方面,低密度部3013D為紙漿間之間隙比高密度部3013A多之狀態。
此外,由於凹部3021、3023係將為合成纖維之頂層片材14與主要成分為紙漿之吸收體3013一併壓縮接合而形成,故凹部3021、3023之底面成為膜狀而被視為基本不吸收液體。因此,排出至凹部3021、3023上之體液於凹部3021、3023之側壁即密度變化部3013C被吸收,而向主吸收區域3025輸送。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形成壓縮行3022時,並非設為連續之凹部,而係間斷地排列凹部3021、3023而形成。尤其是,於該斜向格子之交點設置短凹部23,且下一長凹部3021位於與交點相隔之處所。關於如此設置間隔L1之理由於以下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斜向格子之壓縮行3022係藉由使於表面形成有對照各凹部3021、3023之模之壓紋輥一面旋轉、一面按壓而形成。如圖18所示,若壓紋輥一面旋轉,一面向箭頭W方向行進,則於相對於壓紋輥之行進方向W正交之方向(平行於旋轉軸之方向)排列之長凹部3021部分全部同時被按壓。於本實施形態中,雖以壓紋輥之圓周相當於吸收體3013之長度方向之長度之方式決定壓紋輥之尺寸,但並不限於此。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壓紋輥之行進方向W係與壓紋輥之旋轉軸正交之方向,且於完成尿布10時,平行於成為先前之假想線P之方向。如上所述,於將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3013一併以壓紋輥壓縮之後,將所需之其他片材等進行積層等,並切斷成尿布10之尺寸。由於切斷係以遍及尿布10之前身片、胯下、後身片之長度進行,故可藉由將壓紋輥之行進方向W亦設為與假想線P平行,而形成相對於假想線P傾斜之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
因此,右向長凹部3021a相對於行進方向W亦向右方向傾斜,且左向長凹部3021b向左方向傾斜。因此,隨著壓紋輥於行進方向W行進,朝向交叉部分3023相鄰之右向長凹部3021a與左向長凹部3021b間之距離逐漸變短。
此處,於形成凹部3021、3023之壓紋輥之按壓時,頂層片材14被引入至凹部3021、3023內。尤其是,長凹部3021因將右向長凹部3021a與左向長凹部3021b相鄰配置,故形成該等時自左右引入頂層片材14。亦即,於圖18中,於左右同時施加以箭頭A表示之引入力而拉伸頂層片材14。由於相鄰之右向凹部3021a與左向凹部3021b之距離越短,頂層片材14相對於引入力A之拉伸之餘裕部分越少,故頂層片材14逐漸成為高度緊繃狀態。
例如,若假設於製作相同大小之格子時,形成為不空出間隔L1而右向長凹部3021a與左向長凹部3021b於格子之交點接合之樣式,則於格子之角附近,右向長凹部3021a與左向長凹部3021b非常接近而配置。如此一來,於交點附近,吸收體3013自身之密度較高而為較硬狀態,此外,因接近之左右之長凹部3021a、3021b之引入力而使頂層片材14以高度緊繃之狀態與吸收體3013接觸。於交點附近之主吸收區域25中,吸收體3013中之SAP抵接於頂層片材14,而成為凹凸不平之手感。此點由於對穿著者之肌膚成為刺激,故而不佳。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不壓縮相鄰之長凹部3021間之距離未達特定距離T之交點附近部3026,而不將頂層片材14設為高度緊繃之狀態。即,將吸收體3013之壓縮及吸收體3013與頂層片材14之接合限定至主吸收區域3025內之頂層片材14能夠以具有餘裕之狀態維持之範圍。藉此,抑制起因於SAP之凹凸不平之手感及格子之角部分變硬。
亦即,如圖18、圖19所示,將右向長凹部3021a、左向長凹部3021b間之最短距離設為T,且僅於兩者間之距離成為T以上之部分形成有長凹部3021。因此,頂層片材14以鬆軟之狀態固定,而可避免較硬之手感。於圖中,距離T雖記為相對於行進方向W正交之方向,但關於平行於行進方向W之方向,亦由於產生因角部分變硬引起之問題,故較佳為同樣隔開固定距離以上,形成各長凹部3021。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將右向長凹部3021a、左向長凹部3021b之長度設為相等,且將其形成間隔L1亦設為相等,故關於平行於行進方向W之方向亦同樣隔開距離T以上而形成各長凹部3021。
換言之,於決定壓紋圖案時,於平行於藉由第1壓縮行3022a與第2壓縮行3022b劃分形成之四邊形(格)之對角線之方向上,以相鄰之凹部間之距離成為T以上之方式,決定各長凹部3021之配置間隔。
再者,如上所述,由於引入力A係對相對於壓紋輥之行進方向W正交之方向強力作用,故可謂關於相對於壓紋輥之行進方向W平行之對角線,即便相鄰之凹部間之距離較T略短,其影響亦較小。
例如於本實施形態中吸收體之厚度為8mm、第1凹部之深度Q2為6mm之情形時,該T為7mm左右。其亦根據吸收體3013中之SAP之量與紙漿纖維量之關係、或頂層片材14之厚度而變化。於本發明中重要之點在於,於使用具有斜向格子狀等斜向之成分之壓紋圖案時,於相鄰之凹部間之間隔變窄之部分不形成壓紋圖案。
另一方面,由於格子之交點自身並非接近而自左右雙方同時被按壓之處所,故不會強烈地拉伸頂層片材14。若考慮頂層片材14之拉緊,而於壓縮行3022中,採取過寬之未形成凹部之間隔,則有無法將壓縮行3022識別為行,而無法辨識格子之可能性。又,若長凹部3021間之間隔太寬,則吸收體3013難以發揮容易追隨身體之活動而斜向曲折之作用。因此,於不影響頂層片材14之拉緊之交點,設置凹部3023,而提高格子之辨識性,從而進一步提昇壓紋圖案之視覺效果。又,無需將格子方格之角設為較硬,而吸收體3013成為容易追隨身體之活動而曲折者。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相鄰之凹部3021間之最短距離不會未達T。亦即,藉由設為將凹部3021隔開距離T以上配置之壓紋圖案、即格子之交點附近3026不進行壓紋加工之壓紋圖案,而防止肌膚抵接面之肌膚觸感變硬。且,因格子之角與主吸收區域3025同樣為鬆軟之狀態,故即便使用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格子方格之角亦不會成為堅硬尖銳之手感,而可給予穿著者鬆軟之肌膚觸感。
又,於第1壓縮行3022a與第2壓縮行3022b之交點,藉由設置短凹部3023,而使格子之交點(方格之頂點)清晰,從而提昇美觀性、設計性。又,該斜向延伸之壓縮行3022不會被誤認為製造不良導致之皺褶、或不規則地排列之凹部等。又,於追隨身體之活動之吸收體3013之傾斜方向亦容易變形。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壓紋加工雖係對使用壓紋輥者予以說明,但不限於該方法,亦可藉由對照尿布之大小之板狀之壓紋板以尿布之大小單位按壓壓紋者等。
其次對藉由壓紋加工形成之壓紋圖案之細節進行說明。
如圖18所示,本實施例之壓紋圖案係將右向長凹部3021a、與位於右向長凹部3021a之長度方向之前後之短凹部3023相互空出間隔L1 而形成第1壓縮行3022a。左向長凹部3021b亦同樣地,與短凹部3023相互空出間隔L1而形成第2壓縮行3022b。該等中,第1壓縮行3022a係以間隔S1平行地配置複數行,第2壓縮行3022b係以間隔S2平行地配置複數行。並且,藉由該等第1壓縮行3022a與第2壓縮行3022b,如該圖所示般,形成遠觀成為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
本實施形態之格子之1邊之長度S1及S2相等,為27.0mm。格子之間隔較佳為13.0mm以上54.0mm以下。又,長凹部3021之長度方向之長度U為19.0mm,且長度U較佳為格子之1邊之長度S1、S2之55%至85%。又,長凹部3021之寬度V為3.0mm。寬度V較佳為2.0mm以上、4.0mm以下。又,短凹部3023之寬度V1與長凹部21之寬度V相同,或較其窄。本實施形態中之寬度V1為2.0mm。寬度V1較佳為1.0mm以上、4.0mm以下。又,凹部3021、3023間之間隔L1為4.4mm。間隔L1較佳為2.0mm以上6.0mm以下。藉由設為此種關係,除交點以外,相鄰之長凹部3021間之距離T未達6.0mm之部位成為無凹部之狀態。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進行壓紋加工前之吸收體3013與頂層片材14之厚度為8.0mm,如圖8所示,長凹部3021之最深部位之深度Q1為7.8mm。且,其次深之部位之深度Q2為7.5mm。且,非壓縮區域之厚度Q4為8.0mm。
再者,壓紋加工前之包含吸收體3013及頂層片材14之厚度較佳為5.0mm~20.0mm。又,藉由凹部3021而壓縮之部分之最大深度Q1較佳為3.0mm~8.0mm。且,與其次深之部位之差Q3較佳為0.1mm~0.5mm。又,非壓縮區域之厚度(高度)Q4較佳為5.0mm~20.0mm。
藉由將各凹部3021、3023按此種深度及間隔形成,即便施加體重,亦可維持該薄化部,且於尿布之胯下部之肌膚抵接面,可維持柔 軟之肌膚觸感。因此,藉由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可抑制因腿之各種動作而使得尿布歪扭等變形,且使其肌膚觸感為柔軟者,可極力抑制對肌膚之刺激。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長凹部3021雖藉由細長之大致橢圓形之長凹部第1部3211確定其外形,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可間斷地配置複數個點或平行四邊形等之凹部而形成斜向格子狀之壓縮行。即,於本實施形態中,重要的是將未形成凹部之交點附近部3026僅設置特定之大小,以構成格子之各邊之長凹部21劃定之部分之凹部之形狀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排列上述之複數個點等亦可獲得同樣之效果。於該情形時,亦以與上述格子之方格之對角線平行之方向上之相鄰之凹部間之距離成為T以上之方式配置凹部。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藉由縮短其長度方向之長度之2個以上之長凹部3021而非一個長凹部3021,而形成方格之一邊。又,長凹部第1部3211內之長凹部第2部3212之配置係以交錯之方式分配於寬度方向外側,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可為於中央排列成一行之構成等任意者。又,長凹部第2部3212之形狀並不限於本實施形態所示之形狀,可採取四邊形、橢圓形、三角形等各種形狀。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短凹部設為4頂點尖銳之星狀,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可為四邊形、圓等。即,只要為適於辨識格子之方格之頂點(角)之形狀,便可為任意者。
5.吸收性物品之第4實施形態
一面參照圖22至圖29,一面對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亦可應用於第1實施形態之圖1所示之尿褲型尿布,於圖22至圖29中,對與第1~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之部分,於對應部位標註同一符號。
圖22係自肌膚抵接面側觀察本實施形態之尿褲型尿布之俯視 圖,對應於將圖1所示之尿布展開之狀態。於圖23表示圖22之XXIII-XXIII線破斷剖視圖,且於圖24表示圖22所示之尿褲型尿布之分解立體圖。
又,圖25係自頂層片材14側觀察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4013及頂層片材14所處之部分之局部俯視圖,圖26係表示圖25中之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部分之模式性局部俯視圖。
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4013亦基本上以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之材料構成。又,吸收體4013之形狀係與第3實施形態之吸收體3013同樣,於劃分成前身片部分M1、胯下部分M2、後身片部分M3之三部分時,於胯下部分M2,對照包圍兩腿之大腿肚部分之左右一對腿圍開口部10L,而形成有呈圓弧狀之一對缺口部4013a。
且,如圖25及圖26所示,尿褲型尿布10具有自頂層片材14表面朝向吸收體4013實施藉由規則之壓紋加工進行之壓縮之壓縮部形成區域(壓紋圖案形成區域)N1。於壓縮部形成區域N1形成有藉由壓縮形成之複數個凹部4021,且形成有藉由該凹部之排列而遠觀成為斜向格子狀之圖案之複數行壓縮行4022。本實施形態之凹部4021係在穿著尿布時相對於沿穿著者之身體之中心軸之假想線P傾斜者。具體而言,凹部4021設置有相對於假想線P以特定角度α向第1方向即圖中右方向傾斜之長槽狀之右向凹部4021a、與以特定角度β向第2方向即圖中左方向傾斜之長槽狀之左向凹部4021b(以下,於無需區分該等時,以符號4021統一參照)。且,朝同方向傾斜之凹部4021係以空出特定間隔L1而形成行之方式配置,且形成有遠觀成為各者斜向延伸之格子狀之壓紋圖案。即,本實施形態之各凹部4021相當於本發明所規定之薄化部,且對應於第3實施形態之長凹部3021。雖於圖中未表示,但凹部4021係自頂層片材14表面將包芯材、吸收體13一併壓縮而形成。
再者,如圖25所示,壓紋圖案未形成於吸收體4013之兩端。因 此,吸收體13係壓縮部非形成區域(壓紋圖案非形成區域)N2位於壓縮部形成區域(壓紋圖案形成區域)N1之兩側者。其係為了防止體液沿著壓紋圖案而自腿圍開口部10L洩漏。
如圖25所示,將右向凹部4021a排列之行設為第1壓縮行4022a,將左向凹部4021a排列之行設為第2壓縮行4022b(以下,於無需區分該等時,以符號4022統一參照)。該等壓縮行4022係成為相對於假想線P以與凹部4021之傾斜角度相同角度傾斜之直線狀者。複數行第1壓縮行4022a係相互空出間隔S1平行地配置。又,複數行第2壓縮行4022b係相互空出間隔S2平行地配置。如此,藉由配置複數行第1壓縮行4022a與第2壓縮行4022b,而形成有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於本實施形態中,亦係間隔S1與S2設為相同值,但兩者亦可為不同值。
且,如自圖25可理解般,各凹部4021為可形成基於格子之方格之程度之長度。此處,凹部4021之長度短於先前之間隔S1、S2。即,如上所述,複數個凹部4021藉由空出特定間隔L1排列而形成壓縮行4022,但以凹部不位於該格子之交叉區域4023之方式,決定凹部之長度與格子之間隔。因此,右向凹部4021a與左向凹部4021a不重疊,成為藉由各凹部4021形成之斜向格子之交叉區域4023之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13未被壓縮之非壓縮區域。同樣,即便於藉由各凹部4021劃分形成之方格之內部區域即主吸收區域4025中,亦成為頂層片材14及吸收體4013未被壓縮之非壓縮區域。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分別相當於薄化部之右向凹部4021a與左向凹部4021a不重疊之區域規定為交叉區域4023,而該交叉區域4023成為非壓縮區域。
圖27係將圖26中之壓縮行之交點附近放大之模式圖,圖28係表示基於圖7之XXVIII-XXVIII線之剖面之圖。圖29係表示基於圖7之XXIX-XXIX線之剖面之圖。
如圖27及圖28所示,凹部4021係由形成其外形之第1凹部4211, 與間斷地配置於第1凹部4211內且較第1凹部4211進而更深地凹陷之圓狀之第2凹部4212構成。第1凹部4211係如圖27所示般,為較格子之邊之長度S1、S2更短之長度U與寬度V之細長者。具體而言,為其兩端成為圓弧之形狀。並且,於第1凹部4211之內部,相對於其長度方向中心軸,圓形之第2凹部4212以特定間隔交錯之方式配置。第2凹部4212較第1凹部4211向吸收體4013之厚度方向更深凹陷。
如圖28所示,於凹部4021中,第2凹部4212位於最深地點,第1凹部4211位於自第2凹部4212之底部稍微上升之位置。將至凹部4021之最深位置、即第2凹部4212之底之深度設為Q1,並將至第1凹部4211之底部之深度設為Q2,自Q1減去Q2之差分即Q3、及非壓縮區域之包含吸收體4013與頂層片材14之厚度Q4之關係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又,關於形成凹部4021之壓紋加工,亦可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進行,而可獲得與如第3實施形態般形成長凹部3021之情形同等之效果。
並且,於圖27中,以包圍凹部4021之周圍之虛線所表示之區域為準壓縮區域4024。即,為了形成凹部4021而將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4013較強程度地壓縮,藉此,凹部4021之周圍之頂層片材14及吸收體4013因被拉伸而壓縮。因此,與交叉區域4023或主吸收區域4025等非壓縮區域相比,準壓縮區域4024係吸收體13被間接地壓縮之區域。
如圖28所示,於吸收體4013中,第2凹部4212之底面部分為吸收體之密度最高之高密度部4013A。且,主吸收區域4025等非壓縮區域為吸收體密度最低之低密度部4013D。且,第1凹部4211之底面部分為中密度部4013B。準壓縮區域4024成為朝向非壓縮區域密度逐漸變低之密度變化部4013C。
此處,吸收體4013係如上述般主要包含SAP與紙漿者,且密度主要與紙漿纖維密度相關。因此,一方面,高密度部4013A為紙漿被壓 縮而紙漿間之間隙較少之狀態,另一方面,低密度部4013D為紙漿間之間隙比高密度部4013A多之狀態。
此外,由於凹部4021係將為合成纖維之頂層片材14與主要成分為紙漿之吸收體4013一併壓縮接合而形成,故凹部4021之底面成為膜狀而被視為基本不吸收液體。因此,排出至凹部4021上之體液於凹部21之側壁即密度變化部4013C被吸收,而向主吸收區域4025輸送。
其次,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該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中之交叉區域4023,未設置凹部4021。亦即,作為薄化部之凹部4021於交叉區域4023具有邊界。如與上述之第3實施形態同樣,凹部4021係藉由使於表面形成有對照凹部4021之模之壓紋輥一面旋轉、一面按壓而形成。如圖26所示,若壓紋輥一面旋轉,一面向箭頭W方向行進,則於相對於壓紋輥之行進方向W正交之方向排列之凹部4021部分全部同時被按壓。於本實施形態中,雖亦以壓紋輥之圓周相當於吸收體4013之長度方向之長度之方式決定壓紋輥之尺寸,但並不限於此。
於本實施形態中,亦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壓紋輥之行進方向W於完成尿布10時,平行於成為先前之假想線P之方向。且,如關於第3實施形態於上文敍述般,於將頂層片材14與吸收體13一併以壓紋輥壓縮之後,將所需之其他片材等進行積層等,並切斷成尿布10之尺寸。由於切斷係以遍及尿布10之前身片、胯下、後身片之長度進行,故可藉由將壓紋輥之行進方向W亦設為與假想線P平行,而形成相對於假想線P傾斜之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且,對於藉此形成之右向凹部4021a及左向凹部4021b間之間隔L1、最短距離T及相對於行進方向W之傾斜等,亦因與第3實施形態中關於長凹部3021所說明者相同,故省略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相鄰之凹部4021間之最短距離亦不會未達T。亦即,藉由設為將凹部4021隔開距離T以上配置之壓紋圖案、即格子 之交點附近不進行壓紋加工之壓紋圖案,而防止肌膚抵接面之肌膚觸感變硬。並且,因格子之角與主吸收區域4025同樣為鬆軟之狀態,故即便使用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格子之角亦不會成為堅硬尖銳之手感,故可給予穿著者鬆軟之肌膚觸感。因此,第1壓縮行4022a與第2壓縮行4022b之交叉區域4023係藉由設為不設置凹部4021之非壓縮區域,而格子之角不會成為堅硬尖銳者,又,交叉區域4023之吸收體4013之厚度、高度成為與主吸收區域4025相同者。因此,即便形成斜向格子狀之壓紋圖案,尿布10之肌膚抵接面亦給予穿著者整體上鬆軟之肌膚觸感,且格子之角部分亦不會刺激皮膚。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壓紋加工亦不限於使用壓紋輥進行者,亦可為藉由對照尿布之大小之板狀之壓紋板以尿布之大小單位按壓壓紋者等。又,關於藉由壓紋加工形成之壓紋圖案,亦與第3實施形態中關於長凹部3021或壓縮行3021a、3021b所說明者大致相同。
本實施形態中之格子之1邊之長度S1及S2相等,為27.0mm。格子之間隔較佳為13.0mm以上54.0mm以下。又,並且,凹部4021之長度方向之長度U較佳為格子之1邊之長度S1、S2之約55%至約90%左右,於本實施形態中,長度U為19.0mm。又,凹部4021之寬度V為3.0mm。寬度V較佳為2.0mm以上、4.0mm以下。又,凹部4021間之間隔L1為8.8mm。間隔L1較佳為4.0mm以上12.0mm以下。藉由設為此種關係,相鄰之凹部21間之距離T未達6.0mm之部位成為無凹部之狀態。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進行壓紋加工前之吸收體4013與頂層片材14之厚度為8.0mm,如圖28所示,凹部21之最深部位之深度Q1為7.8mm。且,其次深之部位之深度Q2為7.5mm。且,非壓縮區域之厚度Q4為8.0mm。
再者,壓紋加工前之包含吸收體4013及頂層片材14之厚度、藉 由凹部4021壓縮之部分之最大深度Q1、及與其次深之部位之差Q3亦可於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範圍選擇,藉此可獲得同樣之效果。
又,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凹部4021、第1凹部4211及第2凹部4212之形狀或配置,亦可如於第3實施形態中關於長凹部3021所說明般適當決定。
6.吸收性物品之第5實施形態以及其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之實施形態
一面參照圖1至圖14,一面對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之第5實施形態以及其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凹部」係參照作為包含藉由利用壓紋加工壓縮吸收體而形成之薄化部者。吸收體之中形成有凹部之部位與此外之部位相比成為高壓縮、高密度。又,於形成有該凹部之部位之密度與此外之部位相同之情形時,形成有該凹部之部位之厚度亦與此外之部位相同。
本實施形態之吸收性物品係構成為於形成於吸收體之頂層片材側之複數個凹部交叉之區域中,該區域之底層片材側隆起。亦即,本實施形態之凹部雖具有於格子一致之構成,但由在底層片材側具有隆起部且頂層片材側凹陷之交叉區域、與藉由該交叉區域確定邊界之薄化部構成者。藉由該構成,於複數個凹部交叉之區域附近剛性變低,結果,於該區域中容易曲折,而可提昇服貼性。
再者,於以頂層片材側之吸收體之面為基準時,交叉區域之凹陷之深度既可以與薄化部之凹部之深度一致之方式(即,沿格子出現均一之深度之槽)形成,亦可以不一致之方式(例如以變淺之方式)形成。
首先,於以下說明將本發明應用於拋棄式展開型尿布(以下,「展開型尿布」,或於本實施形態中亦簡稱為「尿布」)之一實施形態。
<構成>
於圖30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尿布之一例之外觀中自正面側觀察之立體圖。本實施形態之尿布5010係展開型尿布,且具有:前身片區域5010F、後身片區域5010R、及連接該等前身片區域5010F及後身片區域5010R之胯下區域5010C。又,形成有於穿著時以前身片區域5010F與後身片區域5010R包圍穿著者之腰之部分之腰圍開口部5010W。同樣,形成有以前身片區域5010F及後身片區域5010R之下端部與胯下區域5010C包圍穿著者之兩腿之大腿肚部分之左右一對腿圍開口部5010L。
於穿著時前身片區域5010F位於穿著者之腹側,後身片區域5010R位於穿著者之背側。並且,於穿著時胯下區域5010C覆蓋穿著者之胯下,而成為穿著者之腿分別通過左右一對腿圍開口部5010L之樣式。因此,腿圍開口部5010L位於穿著者之兩腿之自根部至大腿肚附近之任意位置。
假想線P係於尿布中央部自腹側朝向背側通過胯下部分延伸者。具體而言,假想線P係例如:若以展開型尿布之腰側定義為上、胯下側定義為下,則沿尿布之表面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並且經由胯下部分,於背側亦沿上下方向延伸者。
於位於展開型尿布5010之外側之覆蓋片5011之後身片區域5010R之左右兩端緣部,接著有於穿著時重疊於前身片區域5010F之左右兩端緣部而連接該等,而可形成腿圍開口部5010L之左右一對黏扣帶5010A。該黏扣帶5010A係相對於接著於前身片區域10F之覆蓋片5011上之前貼片片材5010B可反覆剝離地接著。
圖31係圖30所示之展開型尿布10之模式性分解立體圖,圖32係自頂層片材14側觀察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伸展狀態之尿布5010之模式性俯視圖。對於圖31之吸收體5013及圖32之展開型尿布5010,為了便於說明而分別表示局部破斷之狀態。
如圖3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展開型尿布5010具有積層構造,該積層構造係自外側依序重疊為了獲得良好之手感而以較薄之不織布形成之覆蓋片5011、具有不透液性之底層片材(背面片材)5012、細長之吸收體5013、具有透液性之頂層片材(正面片材)5014、及以撥水性之片材構件構成之一對立體皺褶(側部片材)5015而成。
於覆蓋片5011之胯下區域5010C之左右兩側,分別形成有成為腿圍開口部5010L之一對缺口部5011N。於覆蓋片5011與一對立體皺褶5015之間,將用於形成腿圍皺褶之一對橡膠線5016分別以伸展狀態接著。
底層片材5012係接合於覆蓋片5011,且吸收體5013係配置於該底層片材5012與頂層片材5014之間,隔著該吸收體5013將頂層片材5014接合於底層片材5012。又,於底層片材5012之中對應於後身片區域5010R之上端部之區域,接合有沿底層片材5012之寬度方向延伸、且用於對穿著者賦予於腰圍適度之穿著感之彈性片材5010D。
位於頂層片材5014之下之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5013係藉由薄紙或不織布等被覆構件(包芯材)5018包覆主要包含紙漿與SAP之吸收性本體5017之墊狀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吸收體本體5017雖為包含SAP者,但本發明中亦可為不包含SAP者。藉由利用被覆構件5018包覆吸收性本體5017而形成之接縫係例如如圖31所示,以於吸收體5013之上表面且沿長度方向延伸之方式形成。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5013係以遍及前身片、胯下、後身片之方式,呈細長之形狀。此處,若將自前身片部分向後身片部分設為前後(上下)方向,並將與其正交之方向設為左右方向,則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5013為前後(上下)左右之長度不同之矩形者(於圖31及圖32中,前後(上下)之長度長於左右之長度)。再者,本實施形態之吸收體5013之形狀並不限於此,包含例如前後(上下)左右之長度為同等程度之大致正方形者、前後(上下)端之角切成圓 形者、於前後(上下)延伸之橢圓形者、圓形者等各種形狀。又,於吸收體5013之胯下部分,亦可以與一對腿圍開口部5010L對應之方式,形成呈圓弧狀之一對缺口部。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2所示,於吸收體5013之表面,連續地形成複數個凹部5020並排列成斜向格子狀。藉由連續地形成凹部5020,空氣能夠通過腹側或背側,從而可確保透氣性。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吸收體5013,於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中,以該區域之底層片材5012側隆起之方式設置隆起部(參照下述之圖33之符號5021)。該等凹部5020及隆起部係例如藉由利用旋轉之2個輥夾持壓縮吸收體5013而分別形成(參照下述之圖37)。
一對立體皺褶5015係沿吸收體5013之長度方向設置且沿吸收體5013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兩側緣部之中,一側緣部呈大致直線形狀,於另一側緣部,於胯下附近形成有缺口部5015N。一對立體皺褶5015之內側部分相對於頂層片材5014成為非接合狀態,且立體皺褶5015於其大致直線形狀之側緣部包含自由端。於立體皺褶5015之自由端,如圖32所示,沿吸收體5013之長度方向以伸展狀態配置有作用拉伸力之彈性構件即橡膠線5019。一對立體皺褶5015藉由該橡膠線5019而可於穿著狀態下沿吸收體5013之兩側緣部立起。
<凹部及隆起部>
圖33係對圖32之XXXIII-XXXIII方向剖面予以表示之模式圖。該XXXIII-XXXIII方向之剖面指示線於圖32中係以通過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之中央部之方式劃出。亦即,圖33所示之2個凹部5020係指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者。圖34係對圖32中之XXXIV-XXXIV方向剖面予以表示之模式圖。該XXXIV-XXXIV方向之剖面指示線於圖32中係以通過自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偏離之位置之方式劃出。亦即,圖34所示之4個凹部5020係指複數個凹部5020不交叉之區域者。圖35係對圖32中之XXXV-XXXV方向剖面予以表示之模式圖。 又,圖36係本實施形態之自頂層片材5014側觀察吸收體5013之模式性俯視圖。圖36所示之實線表示凹部5020,複數個點狀之影線區域表示隆起部5021。圖36所示之虛線係以包含複數個隆起部5021之方式於吸收體5013之長度方向劃出者,且係對應於在下述之圖37所說明之「第2輥5040之凹陷部5041」者。
如圖33所示,於相當於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之下方之位置、且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分別形成有隆起部5021。亦即,隆起部5021於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中,形成於對應於該區域之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於本實施形態中,隆起部5021係以對應於第1凹部5020a與第2凹部5020b交叉之區域的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較對應於該交叉區域以外之第1凹部5020a或第2凹部5020b的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更隆起之方式形成。此處,對應於該交叉區域以外之第1凹部5020a或第2凹部5020b的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如圖34所示係對應於複數個凹部5020不交叉之區域的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可看到圖33所示之凹部5020下方之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之表面比圖34所示之凹部5020下方之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之表面更隆起。
因藉由於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形成該隆起部5021,而於吸收體5013之該部分中壓縮之程度較小,故紙漿或SAP之結合變弱,結果,吸收體5013於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容易彎曲,而可提昇尿布10之服貼感。
於本實施形態中,隆起部5021之隆起雖如圖33所示般以向展開型尿布5010之外側突出之方式形成,但本發明中,並不限於此。若隆起部5021以相對於與上述交叉之區域以外之凹部5020之底部對應之表面隆起之方式形成,則隆起部5021亦可不以向尿布5010之外側突出之方式形成。其可例舉例如對應於複數個凹部5020不交叉之區域之吸收 體5013之背面片材5012側之表面相對於尿布5010向內側凹陷之情形。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隆起部5021至少形成於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於本發明中,亦可於對應於交叉之區域以外之第1凹部5020a或第2凹部5020b的吸收體5013之背面片材5012側形成隆起部5021。藉由該構成,吸收體5013中交叉之區域以外之凹部5020之底部變柔軟,故可進一步使服貼感提昇。
對應於凹部5020之底部之吸收體5013中包含被覆構件5018之最薄部分之厚度為0.1mm~1.0mm對有效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而言較佳。又,吸收體5013中對應於形成有隆起部5021之凹部5020之區域之厚度較佳為較上述最薄部分之厚度厚0.1mm~1.0mm,且厚0.2mm~0.4mm對有效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而言更佳。該情形時,混合SAP與紙漿而成之吸收性本體(吸收墊)5017之基重之範圍為170g/m2~600g/m2較合適,且為240g/m2~530g/m2更合適(紙漿之基重之範圍為80g/m2~300g/m2較合適,且為160g/m2~240g/m2更合適)。
轉移至圖36,於吸收體5013之頂層片材5014側,如圖36所示,形成有沿第1方向延伸之第1凹部5020a、與相對於第1凹部5020a以交叉狀態沿與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之第2凹部5020b。且,第1凹部5020a及第2凹部5020b係以相互平行排列之複數個薄化部分別構成。又,隆起部5021係如圖36所示般,於對應於第1凹部5020a與第2凹部5020b交叉之區域的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以相對於對應於第1凹部5020a或第2凹部5020b之底部之表面更隆起之方式形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凹部5020係形成為沿吸收體5013之長度方向(圖36中之上下方向)之帶狀,而非形成至吸收體13之寬度方向(圖36中之左右方向)之端部。將吸收體13之形成有凹部5020之區域設為凹部形成區域N1,且將吸收體5013之未形成凹部5020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之區域設為凹部非形成區域N2。於本實施形態中,具備凹部非形成 區域N2,但本發明不限於該形態,當然亦可將凹部5020設置至吸收體5013之端部。因此,本發明亦可為不設置凹部非形成區域N2之構成。又,本發明係容許凹部5020未形成至吸收體5013之長度方向(圖36中之上下方向)之端部之態樣、或形成至該端部之態樣者。於形成至該端部之情形時,可提昇透氣性及防悶。
本實施形態中,凹部5020係由吸收體5013之寬度方向上之向一側(圖36中,朝向右側)傾斜延伸之第1凹部5020a、與向另一側(圖36中,朝向左側)延伸之第2凹部5020b構成。假想線P之於吸收體5013上之位置成為自前身片部分上端朝向後身片部分下端延伸者。具體而言,如圖36所示,於吸收體5013為細長形狀之情形時,為沿長度方向延伸者。凹部5020相對於該假想線P傾斜而延伸。即,相對於以假想線P為軸沿側邊之方向、例如長度方向,第1凹部5020a向一側以角度α傾斜,第2凹部5020b向另一側以角度β傾斜。角度α與角度β既可相同,亦可不同。又,於圖36中,複數個第1凹部5020a分別以相同角度傾斜,並以固定間隔配置。即,將各第1凹部5020a平行且以固定間隔配置,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包含凹部5020之間隔並不固定者、或各凹部5020之傾斜角度不同者。關於第2凹部5020b亦相同。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隆起部5021係如圖36所示般,至少具有一對平行之輪廓,且複數個隆起部5021係沿斜向格子整齊排列,相互平行地形成。進而,藉由隆起部5021具有平行之輪廓,可使吸收體5013容易於該輪廓部分曲折。因此,藉由決定隆起部5021之輪廓形狀,可任意地設定吸收體5013之曲折部分。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尿布5010之構成,於複數個凹部交叉之區域中使柔軟性提昇,而容易將吸收體5013於複數個凹部曲折,故可提昇尿布5010之服貼性。
圖37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以2個輥夾持壓縮吸收體 5013之情況之圖,圖38A及圖38B係以凸部5031與凹陷部5041夾持壓縮吸收體時之剖視圖,圖38A係MD方向(行進方向)上者,圖38B係CD方向(寬度方向)上者。圖38A及圖38B之剖面係以通過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之中央部之方式切斷者。亦即,圖38A及圖38B所示之凹部5020分別表示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
製造本實施形態之尿布5010之製造裝置5100構成為具備第1輥(第1旋轉構件)5030、及與第1輥5030一併旋轉之第2輥(第2旋轉構件)5040。第1輥5030具有形成有凸部5031之外周面部,且抵接於吸收體5013之頂層片材5014側之面。第2輥5040具有形成有凹陷部5041之外周面部,且抵接於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之面。亦即,吸收體5013係藉由第1輥5030與第2輥5040一併旋轉、且被夾在該等輥間而形成壓紋圖案。
凸部5031包含:第1凸部5031a,其係以形成第1凹部5020a之方式構成,且沿對應於第1方向(圖36所示之第1凹部5020a之形成方向)之第3方向延伸;及第2凸部5031b,其係以形成第2凹部5020b之方式構成,且以相對於第1凸部5031a交叉之狀態,沿對應於與第3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圖36所示之第2凹部5020b之形成方向)之第4方向延伸。
凹陷部5041配置於第2輥5040之中、對應於第1凸部5031a與第2凸部5031b交叉之區域之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凹陷部5041係以相互平行地排列之複數個凹陷形成。因此,因凹陷部5041為簡單之構造,故可容易地形成於第2輥5040。
對有效地發揮本發明之效果而言,第1輥5030之凸部5031與第2輥5040之凹陷部5041之關係中,第1輥5030之徑向上之凸部5031之高度(厚度)較佳為2mm~20mm,且更佳為5mm~10mm。又,第2輥5040之徑向上之凹陷部5041之深度較佳為0.05mm~5mm,更佳為0.1mm~0.5mm。
本實施形態之尿布5010係例如藉由以下之製造方法或用以實施該方法之製造裝置製造。
首先,利用被覆構件5018包覆由紙漿與SAP構成之吸收性本體5017,產生連續之墊狀之吸收體5013。
然後,如圖37所示,一面第1輥5030向B方向旋轉且第2輥5040向C方向旋轉,一面夾持自MD方向之上游於A方向流動來之連續之吸收體5013,而對連續之吸收體5013實施壓紋加工。藉由該壓紋加工,於連續之吸收體5013形成凹部5020及隆起部5021。具體而言,藉由第1輥5030,以形成第1凹部5020a與第2凹部5020b之方式,壓縮連續之吸收體5013之頂層片材5014側,與此同時,藉由第2輥5040,以於對應於第1凹部5020a與第2凹部5020b交叉之區域的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形成隆起部5021之方式,使連續之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變形。亦即,格子線即凹部5020之交叉區域容許吸收體5013向第2輥5040之凹陷部5041內之變形,而成為即便自第1輥5030按壓亦不產生壓縮(即不成為高密度)、或實質上不產生壓縮之部位。
其次,將壓紋加工後之連續之吸收體5013流向MD方向之下游,並藉由切斷裝置按每1片尿布份量所需之長度切斷,於將頂層片材5014、底層片材5012、覆蓋片5011等接合之後,製造尿布10。
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壓縮吸收性本體5017與被覆構件5018,形成凹部5020及隆起部5021,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藉由對將吸收性本體5017、被覆構件5018(即吸收體5013)及頂層片材5014積層而成者進行壓縮(參照下述之圖39)、或僅壓縮吸收性本體5017,而形成凹部5020及隆起部5021。僅壓縮吸收性本體5017之情形時,亦可對該吸收性本體5017使用不包含SAP者。
於對將吸收體5013與頂層片材5014積層而成者進行壓縮之情形時,亦可對將預先分開(例如切斷)之吸收體5013與頂層片材5014接合 而成者實施壓縮。圖39係用以對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以2個輥夾持壓縮吸收體5013及頂層片材5014之情況予以說明之MD方向上之模式性剖視圖。頂層片材5014係如圖39所示般連續。複數個吸收體5013係分別預先被積層而成為墊狀,且分成1片尿布10之份量。複數個吸收體5013係如圖39所示般,分別空出固定間隔,接合(例如接著)於連續之頂層片材5014。
將複數個吸收體5013與頂層片材5014積層而成者係如圖39所示般,向A方向行進,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由製造裝置5100之第1輥5030與第2輥5040夾持壓縮。藉此,將吸收體5013與頂層片材5014一併夾持壓縮,而於將吸收體13與頂層片材5014積層而成者,形成凹部5020及隆起部5021。於壓縮後之吸收體5013及頂層片材5014,接合底層片材5012、覆蓋片5011等,並切斷為所需之長度,而製造1片尿布10。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雖藉由以第1輥5030及第2輥5040夾持壓縮,而於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設置隆起部5021,但並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中,例如亦可藉由吸引吸收體5013之底層片材5012側而設置隆起部5021。
可對上述之第5實施形態,進行適當之變更或變化。
例如,本發明之尿布之構造並非限定於如上述般之展開型,只要為包含申請專利範圍所規定之吸收性物品之構成之尿布,則可為任意之構成。例如,即便為如圖1所示般之尿褲型尿布、或其他尿墊等亦可應用本發明。
此外,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藉由於吸收體5013之表面連續形成複數個凹部5020,而製成斜向格子狀之排列圖案,但並不限於此。於本發明中,只要存在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則例如亦可於吸收體5013之表面間斷地形成複數個凹部5020,且凹部5020之排列圖案 亦可為例如三角形、六邊形等多邊形之排列圖案、將直線狀、曲線狀、或波狀者並列之圖案等各種排列圖案。
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凹部5020及隆起部5021中,頂層片材5014、吸收體5013、底層片材5012、及覆蓋片5011整面接合,但於本發明中,亦可局部地接合。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凸部5031a與第2凸部5031b之山之高度相等,亦即,第1凹部5020a與第2凹部5020b之底部之深度相等,但本發明係即便不相等亦可發揮複數個凹部交叉之區域變柔軟之效果者。關於複數個凹陷部5041之深度或複數個隆起部5021之隆起部分之高度亦同樣,可各不相等。
進而,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並不限於圖33至圖39所示之隆起部5021、凸部5031、凹陷部5041之各形狀或各圖案,本發明中,亦可包含如以下之變化例。
圖40A及圖40B係表示第1輥5030之表面之凸部圖案之2例之俯視圖,圖40A表示斜向格子狀之圖案,圖40B表示縱橫格子狀之圖案。圖41A~圖41D係表示第2輥5040之表面之凹陷部圖案之例之俯視圖,圖41A表示縱(第2輥5040之周向)條紋狀之圖案,圖41B表示棋盤格花紋之圖案,圖41C表示將菱形整齊地排列成斜向格子狀之圖案,圖41D表示將正方向整齊地排列為縱橫格子狀之圖案。圖42A~圖42F係表示形成於吸收體5013之隆起部圖案之例之圖,圖42A表示將蝶形整齊排列為斜向格子狀之圖案,圖42B表示大致斜向十字連續之圖案,圖42C表示將菱形整齊地排列成斜向格子狀之圖案,圖42D表示縱條紋狀之圖案,圖42E表示將正方向整齊地排列為縱橫格子狀之圖案,圖42F表示將X形整齊排列成斜向格子狀之圖案。於圖40A及圖40B中以點狀之影線表示凸部5031,於圖41A至圖41D中以網眼狀之影線表示凹陷部5041,於圖42A至圖42F中以複數條斜線之影線表示隆起部 5021。圖40A、圖41A及圖42A為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圖案。再者,第1凸部5031a與第2凸部5031b交叉之區域、與凹陷部5041係以分別對應之方式配置,且以於第1輥5030及第2輥5040旋轉時相互重疊之方式,與該等2個輥之旋轉取得同步者。
形成於第1輥5030之表面之凸部圖案、形成於第2輥5040之表面之凹陷部圖案、及形成於吸收體13之隆起部圖案可設為各種形狀,且可進行各種組合。例如,若以具有圖40A所示之凸部圖案之第1輥5030、與具有圖41B所示之凹陷部圖案之第2輥5040夾持吸收體5013,則於吸收體5013形成如圖42B所示之大致斜向十字連續之圖案之隆起部5021。藉由隆起部5021成為該形狀,吸收體5013之中,除形成於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之隆起部5021以外,於複數個凹部5020不交叉之區域亦形成隆起部5021,而對於複數個凹部5020不交叉之區域亦增加柔軟性,因此,可進一步提昇服貼性。
又,若以具有圖40A所示之凸部圖案之第1輥5030、與具有圖41C所示之凹陷部圖案之第2輥5040夾持吸收體5013,則於吸收體5013形成如圖42C所示之菱形之圖案之隆起部5021。
進而,若以具有圖40B所示之凸部圖案之第1輥5030、與具有圖41A所示之凹陷部圖案之第2輥5040夾持吸收體5013,則於吸收體5013形成如圖42D所示之縱條紋狀之圖案之隆起部5021。藉由隆起部5021成為該形狀,吸收體5013之中,除形成於複數個凹部5020交叉之區域之隆起部5021以外,於複數個凹部5020不交叉之區域亦形成隆起部5021,從而具有如於圖42B所說明之效果。
且,若以具有圖40B所示之凸部圖案之第1輥5030、與具有圖41D所示之凹陷部圖案之第2輥5040夾持吸收體5013,則於吸收體5013形成如圖42E所示之正方形之圖案之隆起部5021。
此外,於使用具有圖40A所示之凸部圖案之第1輥5030夾持吸收 體5013之情形時,若使用將圖41A之複數個凹陷部5041之寬度分別擴寬者,則於吸收體5013形成如圖42F所示之X形之圖案之隆起部5021。於本發明中,當然並非限於上述之圖案或組合。此外,作為第1輥5030之表面之凸部圖案之例,列舉橫(CD方向)或傾斜方向之條紋狀之圖案、採用曲線之圖案等。此點關於凹陷部圖案亦相同。又,於圖42A至圖42F中,隆起部5021以直線構成,但於可獲得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亦可為曲線。
又,上述之複數個隆起部5021各者形狀或大小(面積)相同,但於本發明中,亦可不同。例如,亦可於欲使吸收體5013大幅度彎曲之部位設置較大之隆起部5021。所謂欲大幅度彎曲之部位係例如於胯下區域5010C之兩旁側(腿側)欲將吸收體5013設為袋狀之處所、胯下區域5010C與後身片區域5010R(背側)之邊界線部分、胯下區域5010C與前身片區域5010F(腹側)之邊界線部分、欲使其沿穿著者之身體之曲線變形之腰圍等。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並不限於圖38A及圖38B所示之凹陷部5041之剖面形狀,於本發明中,亦可如以下般變化。
圖43A及圖43B係表示凹陷部5041之剖面形狀之2例之圖,圖43A表示梯形形狀,圖43B表示側壁成為2段之凹陷。圖43A係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之凹陷部5041之剖面形狀。即便藉由利用具有側壁成為2段之凹陷之凹陷部5041與凸部5031夾持壓縮吸收體5013,亦可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形成凹陷部5041,故可於凹部交叉之區域獲得柔軟性。
11‧‧‧覆蓋片
12‧‧‧背面片材
13‧‧‧吸收體
14‧‧‧正面片材
501‧‧‧薄化部
502‧‧‧凹部
901‧‧‧交叉區域
902‧‧‧交叉區域
903‧‧‧中間區域
904‧‧‧層間接合壓縮部
905‧‧‧輪廓線
A‧‧‧交點
B‧‧‧交點

Claims (5)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特徵在於:其具備透液性之正面片材、不透液性之背面片材、及配置於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背面片材之間之吸收體,且於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之面具有薄化部,該薄化部形成為,關於由與第1方向平行地延伸之第1直線之群、及與和第1方向交叉之第2方向平行地延伸之第2直線之群界定之格子,沿上述格子之格子線設置,且具有較上述正面片材側之上述吸收體之面更為凹陷之部分;上述薄化部係於包含上述格子線之交叉點及其周邊之交叉區域設有邊界,上述薄化部之上述凹陷部分被壓縮,上述交叉區域於上述背面片材側之面具有隆起部,且上述正面片材側之面凹陷。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片材與上述吸收體一體化。
  3. 如請求項1或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薄化部之上述凹陷部分具有較其底部進而更深地凹陷之凹部。
  4. 一種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製造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者,且具備:第1旋轉構件,其具有形成有凸部之外周面部,且構成為藉由上述凸部按壓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上述凸部包含:以於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形成沿第1方向延伸之第1凹部之方式構成之第1凸部、及以相對於上述第1凹部以交叉狀態形成沿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之第2凹部之方式構成 的第2凸部;及第2旋轉構件,其具有形成有凹陷部之外周面部,且構成為藉由與上述第1旋轉構件一同旋轉,夾持上述吸收體,而抵接於上述吸收體之上述背面片材側,上述凹陷部配置在對應於上述第1凸部與上述第2凸部交叉之區域之位置。
  5. 一種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係製造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者,且包括如下步驟:以於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形成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之第1凹部、及相對於上述第1凹部以交叉狀態沿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之第2凹部之方式,按壓上述吸收體之上述正面片材側;及與上述按壓之步驟同時,以於對應於上述第1凹部與上述第2凹部交叉之區域的上述吸收體之上述背面片材側形成隆起部之方式,使上述吸收體之上述背面片材側變形。
TW105115079A 2015-05-15 2016-05-16 Absorbent art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077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0512A JP2016214405A (ja) 2015-05-15 2015-05-15 吸収性物品
JP2015100509A JP6413921B2 (ja) 2015-05-15 2015-05-15 吸収性物品
JP2015100510A JP6503877B2 (ja) 2015-05-15 2015-05-15 吸収性物品
JP2016044974A JP6558281B2 (ja) 2016-03-08 2016-03-08 吸収性物品、そ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2824A TW201642824A (zh) 2016-12-16
TWI607745B true TWI607745B (zh) 2017-12-11

Family

ID=5731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002A TWI637734B (zh) 2015-05-15 2016-05-16 Absorbent article
TW105115079A TWI607745B (zh) 2015-05-15 2016-05-16 Absorbent art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3002A TWI637734B (zh) 2015-05-15 2016-05-16 Absorbent articl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30213A (zh)
TW (2) TWI637734B (zh)
WO (1) WO201618570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3679A (en) * 1994-09-01 1998-11-10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structure of sanitary article
TW201311222A (zh) * 2011-06-10 2013-03-16 Uni Charm Corp 吸收性物品
JP2014097132A (ja) * 2012-11-13 2014-05-29 Uni 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1710A (en) * 1987-05-15 1988-11-0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pad having improved liquid distribution
AU745716B2 (en) * 1997-01-08 2002-03-28 Mcneil-Ppc, Inc. Absorbent products having conforming means
JP5052868B2 (ja) * 2006-11-22 2012-10-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65338B2 (ja) * 2010-03-24 2015-02-0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処理用品およびその製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3679A (en) * 1994-09-01 1998-11-10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structure of sanitary article
TW201311222A (zh) * 2011-06-10 2013-03-16 Uni Charm Corp 吸收性物品
JP2014097132A (ja) * 2012-11-13 2014-05-29 Uni 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1692A (zh) 2018-01-16
TWI637734B (zh) 2018-10-11
WO2016185705A1 (ja) 2016-11-24
TW201642824A (zh) 2016-12-16
CN107530213A (zh)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4880B (zh) Absorbent article
CN106999308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0029532A (ja) 止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テープ型おむつ
TWI571249B (zh) Absorbent items
AU2008255869A1 (en) Absorptive article
JP6829017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TWI607745B (zh) Absorbent artic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54970B (zh) Absorbent article
TWI734717B (zh) 吸收性物品
JP6558281B2 (ja) 吸収性物品、そ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9069326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6129891A (ja) 吸収性物品
CN109069328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1432767B (zh) 压缩槽的形成装置、形成方法及吸收性物品
JP655700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50387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93986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361519B2 (ja) 吸収性物品のトップシート
JP6070284B2 (ja) 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95425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8000458A (ja) 吸収性物品
JP660707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44162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751072B2 (ja) テープ型の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8187439A (ja) 吸収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