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6246A -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6246A
CN111416246A CN201911347988.8A CN201911347988A CN111416246A CN 111416246 A CN111416246 A CN 111416246A CN 201911347988 A CN201911347988 A CN 201911347988A CN 111416246 A CN111416246 A CN 111416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ield
connector
receptacle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79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6246B (zh
Inventor
须永史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16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6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006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coupling part being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duplex wall receptac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在将基板之间连接的以往的连接器装置中,在连接器嵌合时,设置为在各连接器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屏蔽体相互对置而配置为内外二层,由此获得电磁遮蔽作用,应对EMI。然而,屏蔽体的内外二层构造占据连接器短边方向的宽度,妨碍连接器的小型化、高密度安装化。本发明提供连接器装置,为了对在各连接器的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侧壁排列而被保持的多个端子进行电磁遮蔽,沿着各连接器的壳体的长边方向设置的屏蔽体彼此通过沿着各连接器的壳体的短边方向的侧壁设置的屏蔽体嵌合部相互接触而被电连接,由此不使用屏蔽体的内外二层构造,便实质性地消除屏蔽体之间的电位差,从而能够获得充分的电磁遮蔽作用。

Description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基板之间连接的连接器装置,即包含适于电信号的高速传送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具体而言,涉及能够在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而进行电连接时,遮蔽从各连接器的端子产生的高频的电磁波噪声信号的连接器装置的各连接器的屏蔽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具备将多个端子在壳体中通过插入成形(一体成形)等沿长边方向排列保持二列的矩形状的壳体,并将基板之间连接的插头侧的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侧的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例如,存在日本特开2017-033909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装置。
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分别能够设置于印刷布线基板或者挠性扁平电缆等。例如,通过使利用表面安装等方式设置于印刷布线基板的插座连接器与设置于挠性扁平电缆的端部的插头连接器相互嵌合,由此能够将基板之间连接。
近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传送数据的大容量化、传送速度的高速化等,包含内置于这些移动终端并将基板之间连接的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必须将高频率的电信号丝毫不损失且正确地传送。因此,经由彼此的端子收发高频率的电信号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的传送需要满足对高频信号的特性(高频特性)的要求。
作为妨碍对这样的高频特性要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从连接器的端子产生的电磁波噪声信号等的所谓的电磁阻碍(EMI)。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个现有例中,在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分别设置为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屏蔽体壁部对从设置于各连接器的端子的端部的安装部(接触连接部)产生的电磁波噪声信号,发挥电磁遮蔽作用,由此应对电磁阻碍。具体而言,在以往的连接器装置中,在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被嵌合时,设置于各连接器的屏蔽体壁部彼此配置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上相互对置,将屏蔽体壁部配置为内外二层等,由此连接器装置的现有例获得电磁遮蔽作用,应对EMI。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33909号公报
通常,伴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功能化等,带来印刷布线基板中连接元件、基板之间的连接器等部件的高密度安装化的发展,因此作为部件的连接器本身需要小型化。然而,在以往的连接器装置中,在连接器彼此嵌合时,设置为沿各连接器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屏蔽体壁部配置为内外二层,因此该内外二层构造占据各连接器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因此妨碍连接器的小型化。换句话说,无法进一步减小连接器在基板中的占有面积,而妨碍高密度安装化。
另外,以往的连接器装置通过在一方的连接器的屏蔽体壁部的侧面设置向横向(相对于基板水平的方向)突出的接触片,并使其与在嵌合时对置的另一方的连接器的屏蔽体壁部抵接,而获得电磁遮蔽效果,因此屏蔽体壁部的内外二层构造是必须的结构。因此,为了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仍无法除去屏蔽体壁部的内外二层构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提供一种不使用屏蔽体的内外二层构造的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由分别包含将多个端子在长边方向上排列保持的壳体与沿着该壳体的长边方向设置的屏蔽体的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构成,在连接器彼此嵌合时,对插头连接器的端子进行电磁遮蔽的屏蔽体与对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进行电磁遮蔽的屏蔽体,通过设置于各壳体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屏蔽体嵌合部相互接触而进行电连接,由此实质性地消除屏蔽体之间的电位差,能够获得充分的电磁遮蔽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
插头连接器,其具备多个插头端子、沿着长边方向保持上述多个插头端子的插头壳体、以及保持于上述插头壳体的插头外壳;
插座连接器,其具备多个插座端子、沿着长边方向保持上述多个插座端子的插座壳体、以及保持于上述插座壳体的插座外壳,
上述多个插头端子分别具有与上述多个插座端子中的成为对象端子的插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和安装部,
上述插头外壳具有沿着上述插头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插头屏蔽体、保持于上述插头壳体的支承部、以及连接于基板的接地电位的安装部,
上述插头屏蔽体在短边方向上与上述多个插头端子的从上述插头壳体露出的各个安装端部对置,
上述多个插座端子分别具有与上述多个插头端子中的成为对象端子的插头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和安装部,
上述插座外壳具有沿着上述插座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插座屏蔽体、保持于上述插座壳体的支承部、以及连接于基板的接地电位的安装部,
上述插座屏蔽体在短边方向上与上述多个插座端子的从上述插座壳体露出的各个安装端部对置,
在上述插头连接器与上述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上述插头外壳与上述插座外壳被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插头端子分别沿着上述插头壳体的长边方向的2个侧壁设置,
上述插头外壳在两侧具有沿着上述插头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上述插头屏蔽体,
上述插头屏蔽体分别隔着相等的间隔在短边方向上与设置于上述插头壳体的上述2个侧壁的上述多个插头端子的各个上述安装端部对置,
上述多个插座端子分别沿着上述插座壳体的长边方向的2个侧壁设置,
上述插座外壳在两侧具有沿着上述插座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上述插座屏蔽体,
上述插座屏蔽体分别隔着相等的间隔在短边方向上与设置于上述插座壳体的上述2个侧壁的上述多个插座端子的各个上述安装端部对置,
在上述插头连接器与上述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上述插头外壳与上述插座外壳配置为不在上述短边方向上重叠,并且上述插头外壳与上述插座外壳被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头外壳在两侧具有沿着上述插头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插头外壳平面,
上述插头屏蔽体是上述插头外壳的相对于上述插头外壳平面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
上述插座外壳在两侧具有沿着上述插座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插座外壳平面,
上述插座屏蔽体是上述插座外壳的相对于上述插座外壳平面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
在上述插头连接器与上述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上述插头外壳平面与上述插座外壳平面相互对置或接触。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头屏蔽体以及上述插座屏蔽体中的一方的屏蔽体分别具有向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的屏蔽体突出部,
上述插头屏蔽体以及上述插座屏蔽体中的另一方的屏蔽体分别具有用于接受上述屏蔽体突出部的屏蔽体切口部,
在上述插头连接器与上述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上述屏蔽体突出部被上述屏蔽体切口部夹持,而上述屏蔽体突出部的侧面与上述屏蔽体切口部的内表面抵接。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具备上述屏蔽体突出部的上述一方的屏蔽体的厚度大于具备上述屏蔽体切口部的上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厚度。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头屏蔽体以及上述插座屏蔽体中的一方的屏蔽体分别具有向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的一对屏蔽体突出部,
上述插头屏蔽体以及上述插座屏蔽体中的另一方的屏蔽体分别具有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从上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内侧露出的用于与上述一对屏蔽体突出部接触的一对接触点,
上述一对接触点分别位于具有弹性的可动臂部的端部分,该可动臂部从上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中央的弯曲部沿着上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内侧的表面从上述弯曲部向上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两端方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上述弯曲部向两端方向延伸的上述可动臂部通过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弯曲而形成。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头外壳平面以及上述插座外壳平面中的一方的外壳平面分别具有1对接触片,
上述1对接触片形成为从上述一方的外壳平面延伸并对置,并且通过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弯曲而形成。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1对接触片在上述一方的外壳平面分别各设置2处。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含:多个端子、沿着长边方向保持上述多个端子的壳体、以及保持于上述壳体的外部导体外壳,
上述多个端子分别具有与对象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和安装部,
上述外部导体外壳具有沿着上述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屏蔽体、保持于上述壳体的支承部、以及连接于基板的接地电位的安装部,
上述屏蔽体在短边方向上与上述多个端子的从上述壳体露出的各个安装端部对置,
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上述外部导体外壳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外部导体外壳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端子分别沿着上述壳体的长边方向的2个侧壁设置,
上述外部导体外壳在两侧具有沿上述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上述屏蔽体,
上述屏蔽体分别隔着相等的间隔在短边方向上与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2个侧壁的上述多个端子的各个上述安装端部对置,
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上述外部导体外壳与上述对象外部导体外壳配置为不在上述短边方向上重叠,并且上述外部导体外壳与上述对象外部导体外壳被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部导体外壳在两侧具有沿上述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外壳平面,
上述屏蔽体是上述外部导体外壳的相对于上述外壳平面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壳体的两侧的上述屏蔽体分别具有向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的屏蔽体突出部,
上述屏蔽体突出部构成为,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上述屏蔽体突出部被设置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屏蔽体的屏蔽体切口部夹持,而上述屏蔽体突出部的侧面与上述屏蔽体切口部的内表面抵接。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壳体的两侧的上述屏蔽体分别具有屏蔽体切口部,
上述屏蔽体切口部构成为,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上述屏蔽体切口部夹持设置于上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屏蔽体的屏蔽体突出部,而上述屏蔽体突出部的侧面与上述屏蔽体切口部的内表面抵接。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壳体的两侧的上述屏蔽体分别具有向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的一对屏蔽体突出部,
上述一对屏蔽体突出部分别构成为,末端部分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与设置于对象连接器的对象接触点抵接。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壳体的两侧的上述屏蔽体分别具有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从上述屏蔽体的内侧露出的一对接触点,
上述一对接触点位于具有弹性的可动臂部的端部分,该可动臂部从上述屏蔽体的中央的弯曲部沿着上述屏蔽体的内侧的表面从上述弯曲部向上述屏蔽体的两端方向延伸,
上述一对接触点构成为,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与设置于对象连接器的一对屏蔽体突出部接触。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壳体的两侧的上述屏蔽体分别具有用于与设置于对象连接器的一对屏蔽体突出部接触的一对接触点,
上述一对接触点位于具有弹性的可动臂部的端部分,该可动臂部从上述屏蔽体的中央的弯曲部沿着上述屏蔽体的内侧的表面从上述弯曲部向上述屏蔽体的两端方向延伸突出,并且从形成于上述外壳平面的切除部分露出,
上述一对接触点构成为,在与上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与通过形成于上述外壳平面的切除部分而进入上述屏蔽体的内侧的上述一对屏蔽体突出部接触。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屏蔽体的上述弯曲部向两端方向延伸的上述可动臂部通过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弯曲而形成。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述壳体的两侧的上述外壳平面分别具有1对接触片,
上述1对接触片形成为从上述外壳平面延伸并对置,并且通过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弯曲而形成。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1对接触片在位于上述壳体的两侧的上述外壳平面分别各设置2处。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或者插头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以及连接器在连接器彼此嵌合时,对插头连接器的端子进行电磁遮蔽的屏蔽体与对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进行电磁遮蔽的屏蔽体,通过设置于各壳体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屏蔽体嵌合部相互接触并进行电连接,由此实质性地消除屏蔽体之间的电位差,从而能够获得充分的电磁遮蔽作用。另外,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以及连接器能够避免阻碍连接器的小型化的屏蔽体的内外二层构造,从而能够更加减小连接器在基板中的占有面积,有助于高密度安装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所含的插头连接器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所含的插座连接器的图。
图4是表示在图1中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端子彼此的接触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嵌合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嵌合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所含的插头连接器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所含的插座连接器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嵌合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插头侧基板;20…插座侧基板;100…插头连接器;110…插头壳体;112…嵌合凹部;114…第1侧壁;115…第1间隔;116…第2侧壁;117…第2间隔;120…插头外壳;121…第1插头屏蔽体;122…第2插头屏蔽体;123…第1插头外壳平面;124…第2插头外壳平面;125…屏蔽体连接部;126…插头壳体支承部;130…插头端子;131…安装端部;132…安装部;133…内侧固定部;134…顶部;135…外侧固定部;136…接触部;137…埋没部;200…插座连接器;210…插座壳体;212…嵌合凸部;213…嵌合空间;214…第1侧壁;215…第1间隔;216…第2侧壁;217…第2间隔;220…插座外壳;221…第1插座屏蔽体;222…第2插座屏蔽体;223…第1插座外壳平面;224…第2插座外壳平面;225…插座壳体支承部;230…插座端子;231…安装端部;232…安装部;233…脚部;234…顶部;235…固定部;236…底部;237…可动部;238…接触部;239…可动端部;300…插头连接器;310…插头壳体;314…第1侧壁;316…第2侧壁;320…插头外壳;321…第1插头屏蔽体;322…第2插头屏蔽体;323…第1插头外壳平面;324…第2插头外壳平面;325…屏蔽体连接部;326…插头屏蔽体切口部;328…接触点;400…插座连接器;410…插座壳体;412…嵌合凸部;414…第1侧壁;416…第2侧壁;420…插座外壳;421…第1插座屏蔽体;422…第2插座屏蔽体;424…插座壳体支承部;426…插座屏蔽体突出部;428…接触点;500…插头连接器;510…插头壳体;514…第1侧壁;516…第2侧壁;520…插头外壳;521…第1插头屏蔽体;522…第2插头屏蔽体;523…第1插头外壳平面;524…第2插头外壳平面;525…屏蔽体连接部;526…弯曲部;527…可动臂部;528…可动端部;529…接触点;600…插座连接器;610…插座壳体;612…嵌合凸部;614…第1侧壁;616…第2侧壁;620…插座外壳;621…第1插座屏蔽体;622…第2插座屏蔽体;624…插座壳体支承部;626…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8…接触点;700…插头连接器;710…插头壳体;712…嵌合凹部;714…第1侧壁;716…第2侧壁;720…插头外壳;721…第1插头屏蔽体;722…第2插头屏蔽体;723…第1插头外壳平面;724…第2插头外壳平面;725…屏蔽体连接部;726…插头壳体支承部;727…第1插头安装部;728…第2插头安装部;800…插座连接器;810…插座壳体;812…嵌合凸部;813…嵌合空间;814…第1侧壁;816…第2侧壁;820…插座外壳;821…第1插座屏蔽体;822…第2插座屏蔽体;823…第1插座外壳平面;824…第2插座外壳平面;825…插座壳体支承部;826…插座安装部;827…弹簧片;828…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全部的图中,对相同部件原则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反复的说明。另外,各个实施方式虽然独立地被说明,但并不排除将彼此的构成要素组合来构成连接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的图。连接器的嵌合方向是图中的Z1―Z2方向(Z轴方向)。插头连接器100与位于Z轴方向的Z1侧的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座连接器200嵌合,插座连接器200与位于Z轴方向的Z2侧的对象连接器亦即插头连接器100嵌合。在本发明中,长边方向为X1―X2方向(X轴方向),短边方向为Y1―Y2方向(Y轴方向)。在图1中,对插头连接器100以及插座连接器200各自的多个端子中的一部分标注附图标记“130”或者“230”,省略对其他的相同形状的端子的附图标记的表示。以上的事项在其他的附图中也相同。
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包含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各连接器例如能够使用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数码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中的内部部件。后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也相同。
插头连接器100以及插座连接器200通过锡焊安装于印刷布线基板或者挠性扁平电缆等。这里,将印刷布线基板以及挠性扁平电缆等供连接器安装的部件简称为“基板”。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中,插头连接器100安装于由虚线表示的插头侧基板10,插座连接器200安装于由虚线表示的插座侧基板20。在图2之后所示的连接器装置、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中,省略对基板的表示。插头连接器100以及插座连接器200通过将液晶聚合物(LCP)等绝缘树脂制的壳体成形为长方形而构成。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中的插头连接器的图。若参照图1以及图2,则插头连接器100具备多个插头端子130、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的插头壳体110、以及保持于插头壳体110的插头外壳120。插头连接器100在长方形的插头壳体110的中央部分具备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凹状的嵌合凹部112(参照图2),在嵌合凹部112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Y1以及Y2侧)具备分别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的第1侧壁114。第1侧壁114沿着插头连接器10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设置有2列,嵌合凹部112形成于这2列的第1侧壁114之间。
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壳体110与以相等的间隔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呈2列排列的相同形状的多个插头端子130一同被插入成形(一体成形),而能够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作为外部导体的插头外壳120具有沿着插头壳体1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1插头屏蔽体121、以及沿着插头壳体1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侧壁延伸的屏蔽体连接部125。插头外壳1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个第1插头屏蔽体121。第1插头屏蔽体121虽然在单侧(Y1侧或者Y2侧)形成为1片,但也可以将1片屏蔽体进行分割而形成多片。第1插头屏蔽体121具有与X-Z平面平行的面,并且在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范围比第1侧壁214宽。
另外,插头外壳120除了第1插头屏蔽体121之外,还包含第2插头屏蔽体122,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头壳体1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2插头屏蔽体122。第2插头屏蔽体122虽然在单侧(Y1侧或者Y2侧)形成为1片,但也可以将1片屏蔽体进行分割而形成多片。第1插头屏蔽体121以及第2插头屏蔽体122的端部成为用于安装于基板的接地部(未图示)的安装部,从而能够将插头外壳120形成接地电位(Groundpotential)。第2插头屏蔽体122具有与Y-Z平面平行的面,并且在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范围比第1侧壁114宽。在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嵌合的状态下,插头外壳120与作为对象外部导体外壳的插座外壳220电连接。
插头壳体110的周围(X-Y平面上的周围)被第1插头屏蔽体121以及第2插头屏蔽体122隔着第1间隔115以及第2间隔117包围。第1间隔115是从插头壳体110的第1侧壁114至第1插头屏蔽体121的间隔,第2间隔117是从插头壳体110的第2侧壁116至第2插头屏蔽体122的间隔。第1侧壁114与第1插头屏蔽体121平行,第2侧壁116与第2插头屏蔽体122平行,因此第1间隔115以及第2间隔117分别为恒定的值。第1插头屏蔽体121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与多个插头端子130的从插头壳体110露出的各个安装部132的端部亦即安装端部131(参照图4)以相等的间隔对置。
插头外壳1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头壳体1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1插头外壳平面123。第1插头屏蔽体121是插头外壳120的相对于第1插头外壳平面123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另外,插头外壳120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头壳体1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插头外壳平面124。第2插头屏蔽体122是插头外壳120的相对于第2插头外壳平面124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第1插头外壳平面123以及第2插头外壳平面124在单侧(Y1侧或者Y2侧)形成为1片,但也可以将1片外壳平面进行分割而形成多片。第1插头外壳平面123以及第2插头外壳平面124具有X-Y平面。
插头外壳120在从第2插头外壳平面124的各个中央部分朝向嵌合凹部112延伸的部分包含屏蔽体连接部125以及插头壳体支承部126。屏蔽体连接部125位于沿插头壳体1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侧壁116与插头外壳120之间,具体而言位于把持插头壳体110的该侧壁并固定于插头外壳120的内侧的插头壳体支承部126与第2插头外壳平面124之间。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体连接部125的形状呈凹状,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呈凸状的形状,只要能够与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壳体支承部225嵌合,则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插头壳体支承部126在位于插头壳体1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X1侧与X2侧)的第2侧壁116分别沿着该侧壁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多个插头端子130由磷青铜等金属构成,分别设置于插头壳体1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2个第1侧壁114,且等间隔地排列。嵌合凹部112其四周被插头壳体110的侧壁包围而形成。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中的插座连接器的图。若参照图1以及图3,则插座连接器200具备:多个插座端子230、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的插座壳体210、以及保持于插座壳体210的插座外壳220。插座连接器200在长方形的插座壳体210的中央部分具备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凸状的嵌合凸部212,在嵌合凸部212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Y1以及Y2侧)具备分别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的第1侧壁214。第1侧壁214沿着插座连接器20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设置2列,嵌合凸部212形成于这2列第1侧壁214之间。在嵌合凸部212与2列第1侧壁214之间形成有与插头连接器100的2列第1侧壁114嵌合的嵌合空间213。嵌合空间213包围嵌合凸部212的四周,且是嵌合凸部212与第1侧壁214以及第2侧壁216之间的空间。
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壳体210与以相等的间隔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呈2列排列的相同形状的多个插座端子230一同被插入成形(一体成形),而能够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作为外部导体的插座外壳220具有沿着插座壳体2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1插座屏蔽体221、以及沿着插座壳体2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第2侧壁216延伸的插座壳体支承部225。对于插座壳体支承部225而言,保持于插座壳体210的插座外壳2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第1插座屏蔽体221。第1插座屏蔽体221在单侧(Y1侧或者Y2侧)形成为1片,但也可以将1片进行分割而形成多片。第1插座屏蔽体221具有与X-Z平面平行的面。
另外,插座外壳220除了第1插座屏蔽体221之外,还包含第2插座屏蔽体222,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2片沿着插座壳体2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2插座屏蔽体222。在图1以及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2插座屏蔽体222在单侧(Y1侧或者Y2侧)被分为2片,但也可以由1片屏蔽体形成,也可以将1片屏蔽体进行分割而形成多片。第1插座屏蔽体221以及第2插座屏蔽体222的端部成为用于安装于基板的接地部(未图示)的安装部,能够将插座外壳220形成接地电位(Ground potential)。第2插座屏蔽体222具有与Y-Z平面平行的面,在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范围比第1侧壁214的范围宽。在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嵌合的状态下,插座外壳220与作为对象外部导体外壳的插头外壳120电连接。
插座壳体210的周围(X-Y平面上的周围)被第1插座屏蔽体221以及第2插座屏蔽体222隔着第1间隔215以及第2间隔217包围。第1间隔215是从插座壳体210的第1侧壁214至第1插座屏蔽体221的间隔,第2间隔217是从插座壳体210的第2侧壁216至第2插座屏蔽体222的间隔。第1侧壁214与第1插座屏蔽体221平行,第2侧壁216与第2插座屏蔽体222平行,因此第1间隔215以及第2间隔217分别为恒定的值。第1插座屏蔽体221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与多个插座端子230的从插座壳体210露出的各个安装部232的端部亦即安装端部231(参照图4)以相等的间隔对置。
插座外壳2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座壳体2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1插座外壳平面223。第1插座屏蔽体221是插座外壳220的相对于第1插座外壳平面223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另外,插座外壳220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座壳体2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插座外壳平面224。第2插座屏蔽体222是插座外壳220的相对于第2插座外壳平面224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第1插座外壳平面223以及第2插座外壳平面224在单侧(Y1侧或者Y2侧)形成为1片,但也可以将1片外壳平面进行分割而形成多片。第1插座外壳平面223以及第2插座外壳平面224具有X-Y平面。
插座外壳220在从第2插座外壳平面224的各个中央部分朝向嵌合凸部212延伸的部分包含插座壳体支承部225。插座壳体支承部225沿着位于插座壳体2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X1侧与X2侧)的第2侧壁216分别设置,并沿着插座壳体2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各第2侧壁216延伸。另外,插座壳体支承部225把持该侧壁并在插座外壳220的内侧固定插座壳体210。在图1以及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插座壳体支承部225的形状呈凸状,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呈凹状的形状,只要能够与插头连接器100的屏蔽体连接部125嵌合,则也可以为任意的形状。
多个插座端子230由磷青铜等金属构成,并分别设置于插座壳体2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2个第1侧壁214,且等间隔地排列。嵌合凸部212其四周被插座壳体210的第1侧壁214以及第2侧壁216包围而形成。
图4是表示在图1中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端子彼此的接触样子的剖视图。在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电连接的状态下,插座壳体210的嵌合凸部212进入插头壳体110的嵌合凹部112而嵌合。
插头端子130包含由内侧固定部133、顶部134、以及外侧固定部135构成的弯曲成大致U字状的部分,内侧固定部133与外侧固定部135形成于在插头端子130的内侧相互相向的位置。插头端子130以通过安装部132、内侧固定部133、顶部134、外侧固定部135以及埋没部137将插头连接器10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第1侧壁114包入的方式保持于插头壳体110。由此,在内侧固定部133与外侧固定部135之间,即在插头端子130的内侧存在或者填充有树脂。
插头端子130在安装于基板的一侧(Z2侧)具有经由从内侧固定部133弯曲而成的部分,向插头连接器10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外侧(若内侧固定部133位于Y1侧则为Y2侧,若内侧固定部133位于Y2侧则为Y1侧)延伸并安装(锡焊)于基板的安装部132。
作为安装部132的端部的安装端部131与第1插头屏蔽体121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被插头壳体110的一侧(例如Y1侧)的第1侧壁114保持的插头端子130的安装端部131与相同的一侧(Y1侧)的第1插头屏蔽体121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被插头壳体110的另一侧(例如Y2侧)的第1侧壁114保持的插头端子130的安装端部131与相同的一侧(Y2侧)的第1插头屏蔽体121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另外,在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嵌合的状态下,插头外壳120与插座外壳220配置为不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并且插头外壳120与插座外壳220被电连接。这里,配置为不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是指不包含插头外壳与插座外壳(屏蔽体彼此)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并接触的状态的配置。
除了图4之外,若还参照图2,则通过插头端子130与插头壳体110的插入成形,插头端子130的内侧固定部133以及顶部134以与第1侧壁114的表面形成同一表面的方式,将内侧固定部133的侧面以及顶部134的侧面埋入第1侧壁114。另外,外侧固定部135的端部分也作为埋没部137埋入第1侧壁114。外侧固定部135为了与作为对象端子的插座端子230接触,而具备形成为向短边方向(Y轴方向)外侧(若内侧固定部133位于Y1侧则为Y1侧,若内侧固定部133位于Y2侧则为Y2侧)突出的接触部136。
插头端子130的内侧固定部133的表面作为与插座端子230接触的接触部发挥功能,能够与设置于插座端子230的接触部238具有接触压力地接触。另外,设置于插头端子130的外侧固定部135的接触部136能够与插座端子230的固定部235接触。
如图4所示,插座端子230在嵌合凸部212侧包含向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自由端即具有弹性的可动部237。可动部237具有与插头端子130的内侧固定部133接触的接触部238、和位于比接触部238靠端部的位置并朝向嵌合凸部212侧的可动端部239。另外,插座端子230包含保持于插座连接器20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第1侧壁214的顶部234、以及构成以顶部234为中心形成上下翻转的U字状的部分的脚部233以及固定部235,固定部235与可动部237一同构成以底部236为中心形成U字状的部分。
插座端子230在安装于基板的一侧(Z1侧)具有经由从脚部233弯曲而成的部分向插座连接器20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外侧(若脚部233位于Y1侧则为Y1侧,若脚部233位于Y2侧则为Y2侧)延伸并安装(锡焊)于基板的安装部232。
作为安装部232的端部的安装端部231与第1插座屏蔽体221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被插座壳体210的一侧(例如Y1侧)的第1侧壁114保持的插座端子230的安装端部231与相同的一侧(Y1侧)的第1插座屏蔽体221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被插座壳体210的另一侧(例如Y2侧)的第1侧壁214保持的插座端子230的安装端部231与相同的一侧(Y2侧)的第1插座屏蔽体221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
除了图4之外,若还参照图3,则通过插座端子230与插座壳体210的插入成形,插座端子230通过底部236、固定部235、顶部234以及脚部233,在插座壳体2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第1侧壁214及其周边部分被保持。以从第1侧壁214露出的上下翻转的U字状部分的表面与第1侧壁214的表面形成同一面的方式,将插座端子230的顶部234的背面(与第1侧壁214对置的面)、固定部235的背面(与脚部233对置的面)、脚部233的背面(与固定部235对置的面)埋入第1侧壁214而保持。
插座端子230的可动部237在末端部分具有形成为向固定部235侧突出的接触部238,接触部238在与插头连接器10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能够与插头端子130的内侧固定部133具有接触压力地接触。另外,插座端子230的固定部235其可动部237侧的表面在与插头连接器100嵌合的嵌合状态下,能够与插头端子130的凸状的接触部136具有接触压力地接触。
若图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如图4所示被电连接,则沿着插头壳体1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第2侧壁116延伸的屏蔽体连接部125与沿着插座壳体2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第2侧壁216延伸的插座壳体支承部225成为嵌合的状态,从而第1插头屏蔽体121与第1插座屏蔽体221被电连接。另外,在屏蔽体连接部125与插座壳体支承部225嵌合的状态下,在嵌合方向(Z轴方向)上,第1插头外壳平面123与第1插座外壳平面223相互对置或接触,另外,第2插头外壳平面124以及第2插座外壳平面224也相同地相互对置或接触。
通过这样的结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以及连接器在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时,对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130进行电磁遮蔽的第1插头屏蔽体121与对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端子230进行电磁遮蔽的第1插座屏蔽体221通过设置于插头壳体110以及插座壳体210的各个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X1侧与X2侧的)端部的屏蔽体连接部125以及插座壳体支承部225相互接触并被电连接,由此实质性地消除屏蔽体之间的电位差,从而能够获得充分的电磁遮蔽作用。
另外,第1插头外壳平面123与第1插座外壳平面223相互对置或接触,另外,第2插头外壳平面124与第2插座外壳平面224相互对置或接触,由此也能够获得相同的电磁遮蔽作用。
如图4所示,在插头连接器100中,安装端部131与第1插头屏蔽体121经由作为在安装端部131与第1插头屏蔽体121之间设置的空间的第1间隔115对置,由此能够遮蔽在安装部132附近产生的电磁波,从而可靠地遮蔽该电磁波向插头连接器100的外部泄露。相同地,在插座连接器200中,安装端部231与第1插座屏蔽体221经由作为在安装端部231与第1插座屏蔽体221之间设置的空间的第1间隔215对置,由此能够遮蔽在安装部232附近产生的电磁波,从而可靠地遮蔽该电磁波向插座连接器200的外部泄露。即,即便在向插头端子130以及插座端子230传送了高频的同轴信号或差动信号的情况下,也不存在电磁波从连接器装置泄露的情况,而能够获得充分的电磁遮蔽作用。
另外,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以及连接器由于不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插头屏蔽体与插座屏蔽体,所以能够避免阻碍连接器小型化的屏蔽体的内外二层构造,从而能够更加减小连接器在基板中的占有面积,而有助于高密度安装化。这些作用效果即便在以下说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区别连接器装置所含的2个连接器,而称为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将各个部件或者零件等称为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插头外壳与插座外壳,但在不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省略插头以及插座这样的表现,而简称为连接器、壳体、端子、外壳(或者外部导体外壳)等。另外,在将第1插头屏蔽体以及第1插座屏蔽体分别简称为插头屏蔽体、插座屏蔽体,而不以连接器的形状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简称为屏蔽体。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图。图5以及图6所示的连接器装置包含插头连接器300与插座连接器400。插头连接器300以及插座连接器400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100以及插座连接器200的基本结构相同。
插头连接器300具备多个插头端子130、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的插头壳体310、以及保持于插头壳体310的插头外壳320。插头壳体310的基本结构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壳体110相同。
插头连接器300的插头壳体310与以相等的间隔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呈2列排列的相同形状的多个插头端子130一同被插入成形(一体成形),而能够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作为外部导体的插头外壳320具有沿着插头壳体3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并与第1侧壁314对置的板状的第1插头屏蔽体321、和沿着插头壳体3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第2侧壁316延伸的插头嵌合部325。插头外壳3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第1插头屏蔽体321。
另外,插头外壳320除了第1插头屏蔽体321之外,还包含第2插头屏蔽体322,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2片沿着插头壳体3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2插头屏蔽体322。
插头外壳3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头壳体3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1插头外壳平面323。另外,插头外壳320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头壳体3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插头外壳平面324。
插座连接器400具备多个插座端子230、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的插座壳体410、以及保持于插座壳体410的插座外壳420。插座壳体410的基本结构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壳体210相同。
插座连接器400的插座壳体410与以相等的间隔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呈2列排列的相同形状的多个插座端子230一同被插入成形(一体成形),而能够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作为外部导体的插座外壳420具有沿着插座壳体4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1插座屏蔽体421、和沿着插座壳体4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第2侧壁416延伸的插座嵌合部424。插座外壳4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第1插座屏蔽体421。
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插座嵌合部424被划分为2个,但可以由一个插座嵌合部形成,也可以将一个插座嵌合部进行分割而形成多个插座嵌合部。
另外,插座外壳420除了第1插座屏蔽体421之外,还包含第2插座屏蔽体422,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2片沿着插座壳体4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2插座屏蔽体422。
插座外壳420在第1插座屏蔽体421的中央部分具备从第1插座屏蔽体421向嵌合方向(Z轴方向)的对象连接器侧(Z2侧)延伸的插座屏蔽体突出部426。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外壳420不具备图1以及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相当于第1插座外壳平面223以及第2插座外壳平面224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第1插座外壳平面以及第2插座外壳平面。
设置于插头壳体310的两侧的第1插头屏蔽体321分别在中央部分具有用于接受在作为对象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400的第1插座屏蔽体421设置的插座屏蔽体突出部426的插头屏蔽体切口部326。插头屏蔽体切口部326的内侧的面(插头壳体3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的内壁表面)成为与插座屏蔽体突出部426接触的接触点328。另外,插座屏蔽体突出部426的侧壁成为与插头屏蔽体切口部326接触的接触点428。具备插座屏蔽体突出部426的第1插座屏蔽体421的厚度大于具备插头屏蔽体切口部的第1插头屏蔽体的厚度,而能够形成第1插座屏蔽体421。
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插头连接器300的一方设置插头屏蔽体切口部326,在插座连接器400的一方设置插座屏蔽体突出部426,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屏蔽体切口部设置于插座连接器,并且将屏蔽体突出部设置于插头连接器。即使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相互更换插头连接器的结构与插座连接器的结构。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图。图7以及图8所示的连接器装置包含插头连接器500与插座连接器600。插头连接器500以及插座连接器600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100以及插座连接器200的基本结构以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300以及插座连接器400的基本结构相同。
插头连接器500具备多个插头端子130、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的插头壳体510、以及保持于插头壳体510的插头外壳520。插头壳体510的基本结构例如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壳体310相同。
插头连接器500的插头壳体510与以相等的间隔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呈2列排列的相同形状的多个插头端子130一同被插入成形(一体成形),而能够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作为外部导体的插头外壳520具有沿着插头壳体5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1插头屏蔽体521、以及沿着插头壳体5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第2侧壁516延伸的屏蔽体连接部525。插头外壳5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第1插头屏蔽体521。
另外,插头外壳520除了第1插头屏蔽体521之外,还包含第2插头屏蔽体522,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2片沿着插头壳体5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2插头屏蔽体522。
插头外壳5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头壳体5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1插头外壳平面523。另外,插头外壳520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头壳体5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插头外壳平面524。
插座连接器600具备多个插座端子230、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的插座壳体610、以及保持于插座壳体610的插座外壳620。插座壳体610的基本结构例如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壳体410相同。
插座连接器600的插座壳体610与以相等的间隔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呈2列排列的相同形状的多个插座端子230一同被插入成形(一体成形),而能够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作为外部导体的插座外壳620具有沿着插座壳体6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并与第1侧壁514对置的板状的第1插座屏蔽体621、和沿着插座壳体6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第2侧壁616延伸的插座壳体支承部624。插座外壳6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第1插座屏蔽体621。
另外,插座外壳620除了第1插座屏蔽体621之外,还包含第2插座屏蔽体622,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2片沿着插座壳体6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2插座屏蔽体622。
插座外壳620具备从第1插座屏蔽体621向嵌合方向(Z轴方向)的对象连接器侧(Z2侧)延伸的一对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6。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外壳620在2片第1插座屏蔽体621分别设置一对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6,但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与对象连接器的外部导体外壳(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外壳)的接触点的数量、对象连接器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宽度等,而适当地增减插座屏蔽体突出部。
设置于插头壳体510的两侧的第1插头屏蔽体521分别具有用于与设置于作为对象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600的第1插座屏蔽体621的一对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6接触的一对接触点529。第1插头屏蔽体521具备从中央的边缘部分向内侧(若为Y1侧的第1插头屏蔽体521则为Y2侧,若为Y2侧的第1插头屏蔽体521则为Y1侧)弯曲的弯曲部526。一对接触点529分别位于具有弹性的可动臂部527的端部分亦即可动端部528,其中的可动臂部527从第1插头屏蔽体521的中央的弯曲部526沿着第1插头屏蔽体521的内侧的表面(第1插头屏蔽体521的与插头壳体510对置的面)从弯曲部526向第1插头屏蔽体521的两端方向(X轴方向)延伸突出。可动臂部527向与作为对象连接器的插座连接器600嵌合的嵌合方向(Z轴方向)的对象连接器侧(Z2侧)弯曲而形成。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外壳520在2片第1插头屏蔽体521分别各设置一个供具有可动端部528的可动臂部527形成的弯曲部526,但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对象连接器的屏蔽体突出部(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屏蔽体突出部)的数量、对象连接器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宽度等,而适当地增减供具有可动端部528的可动臂部527形成的弯曲部526。
可动臂部527的可动端部528从形成于第1插头外壳平面523的切除部分向嵌合方向(Z轴方向)的插座连接器600侧(Z1侧)露出,一对接触点529在屏蔽体连接部525与插座壳体支承部624嵌合的状态下,与通过形成于第1插头外壳平面的切除部分而进入第1插头屏蔽体521的内侧的一对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6接触。一对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6的末端部分分别成为与一对可动端部528的接触点529接触的接触点628。此外,由于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6进入第1插头屏蔽体521的内侧,而可能稍微产生插头外壳520与插座外壳620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的部分,但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6与接触点529无法成为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对置并接触的状态。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6与接触点529仅仅成为在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对置并接触的状态。于是,由于插座屏蔽体突出部626进入第1插头屏蔽体521的内侧而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可能稍微产生的插头外壳520与插座外壳620对置的部分,在本发明中,不相当于插头外壳520与插座外壳620配置为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不重叠的情况。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图10以及图11是分别表示图9所示的连接器装置中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图。另外,图12是表示图9所示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图。图9以及图12所示的连接器装置包含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插头连接器700与插座连接器800。插头连接器700以及插座连接器800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100以及插座连接器200的基本结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300以及插座连接器400的基本结构、以及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连接器500以及插座连接器600的基本结构相同。
插头连接器700具备多个插头端子130、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的插头壳体710、以及保持于插头壳体710的插头外壳720。插头壳体710的基本结构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头壳体110相同。
若参照图9以及图10,则插头连接器700在长方形的插头壳体710的中央部分具备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凹状的嵌合凹部712(参照图10),在嵌合凹部712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Y1以及Y2侧)具备分别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的第1侧壁714。第1侧壁714沿着插头连接器70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设置2列,嵌合凹部712形成于这2列的第1侧壁714之间。
插头连接器700的插头壳体710与以相等的间隔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呈2列排列的相同形状的多个插头端子130一同被插入成形(一体成形),而能够保持多个插头端子130。作为外部导体的插头外壳720具有沿着插头壳体7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1插头屏蔽体721、和沿着插头壳体7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第2侧壁716延伸的屏蔽体连接部725。插头外壳7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第1插头屏蔽体721。在第1插头屏蔽体721的边缘部分能够设置1个以上的安装(焊接)于基板的第1插头安装部727。
另外,插头外壳720除了第1插头屏蔽体721之外,还包含第2插头屏蔽体722,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2片沿着插头壳体7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2插头屏蔽体722。在第2插头屏蔽体722的边缘部分设置1个以上的安装(锡焊)于基板的第1插头安装部728。
插头外壳7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头壳体7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1插头外壳平面723。另外,插头外壳720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头壳体7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插头外壳平面724。
插头外壳720在从第2插头外壳平面724的各个中央部分朝向嵌合凹部712延伸的部分包含屏蔽体连接部125以及插头壳体支承部126。屏蔽体连接部725位于沿插头壳体7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侧壁716与插头外壳720之间,具体而言,位于把持插头壳体710的第2侧壁716并固定于插头外壳120的内侧的插头壳体支承部726与第2插头外壳平面724之间。
插头壳体支承部726在位于插头壳体7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X1侧与X2侧)的第2侧壁716分别沿着第2侧壁716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多个插头端子130分别设置于插头壳体7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2个第1侧壁714,并等间隔地排列。嵌合凹部712其四周被插头壳体710的第1侧壁714以及第2侧壁716包围而形成。
若参照图9以及图11,则插座连接器800具备多个插座端子230、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的插座壳体810、以及保持于插座壳体810的插座外壳820。插座壳体810的基本结构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壳体210相同。
插座连接器800在长方形的插座壳体810的中央部分具备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凸状的嵌合凸部812,在嵌合凸部812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Y1以及Y2侧)具备分别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的第1侧壁814。第1侧壁814沿着插座连接器80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设置2列,嵌合凸部812形成于这2列第1侧壁814之间。在嵌合凸部812与2列第1侧壁814之间形成有与插头连接器700的2列第1侧壁714嵌合的嵌合空间813。嵌合空间813包围嵌合凸部812的四周,且是嵌合凸部812与第1侧壁814以及第2侧壁816之间的空间。
插座连接器800的插座壳体810与以相等的间隔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呈2列排列的相同形状的多个插座端子230一同被插入成形(一体成形),而能够保持多个插座端子230。作为外部导体的插座外壳820具有沿着插座壳体8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1插座屏蔽体821、和沿着插座壳体8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第2侧壁816延伸的插座嵌合部825。插座外壳8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第1插座屏蔽体821。在第1插座屏蔽体821的边缘部分设置1个以上的安装(锡焊)于基板的插座安装部826。
另外,插座外壳820除了第1插座屏蔽体821之外,还包含第2插座屏蔽体822,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2片沿着插座壳体8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2插座屏蔽体822。
插座外壳820在两侧(Y1侧与Y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座壳体810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1插座外壳平面823。另外,插座外壳820在两侧(X1侧与X2侧)各具备1片沿着插座壳体810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插座外壳平面824。
插座外壳820在第1插座外壳平面823具备沿长边方向(X轴方向)相互对置的一对接触片827。一对接触片827形成为从第1插座外壳平面823延伸并对置。具体而言,1对接触片827沿着长边方向(X轴方向)形成,一侧(例如,X1侧)的接触片827向另一侧(例如,X2侧)延伸,与该一侧的接触片827对置的另一侧(例如,X2侧)的接触片827向一侧(例如,X1侧)延伸。
一对接触片827通过从第1插座外壳平面823向嵌合方向(Z轴方向)的对象连接器侧(Z2侧)弯曲而形成。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外壳820在2片第1插座外壳平面823分别各设置2处一对接触片827,但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根据对象连接器的外部导体外壳的外壳平面(插头连接器的插头外壳的插头外壳平面)的大小、对象连接器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的宽度等,而适当地增减接触片827。
如图12所示,在插头连接器700与插座连接器800嵌合的状态下,在第1插座外壳平面823分别各设置2处的一对接触片827的末端部分分别成为与作为对象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700的第1插头外壳平面723接触的接触点828。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4)的变形例即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图5~图12)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以及连接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不仅在连接器彼此的嵌合时,对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端子进行电磁遮蔽的插头屏蔽体与对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端子进行电磁遮蔽的插座屏蔽体通过屏蔽体连接部以及插座壳体支承部,在各连接器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相互接触而被电连接,还通过设置于插座屏蔽体的屏蔽体突出部,或者设置于插座外壳平面的接触片,在各连接器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在多个接触点接触而被电连接,由此相比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更实质性地消除屏蔽体之间的电位差,从而能够获得充分的电磁遮蔽作用。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装置以及连接器也不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插头屏蔽体与插座屏蔽体,因此能够避免阻碍连接器的小型化的屏蔽体的内外二层构造,从而能够更加减小连接器在基板中的占有面积,而有助于高密度安装化。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不是独立的,能够分别组合而适当地实施。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能够在进行电信号的高速传送的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等的电子设备中作为通过扁平电缆将基板之间连接等的用途使用。

Claims (21)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插头连接器,其具备多个插头端子、沿着长边方向保持所述多个插头端子的插头壳体、以及保持于所述插头壳体的插头外壳;以及
插座连接器,其具备多个插座端子、沿着长边方向保持所述多个插座端子的插座壳体、以及保持于所述插座壳体的插座外壳,
所述多个插头端子分别具有与所述多个插座端子中的成为对象端子的插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和安装部,
所述插头外壳具有沿着所述插头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插头屏蔽体、保持于所述插头壳体的支承部、以及连接于基板的接地电位的安装部,
所述插头屏蔽体在短边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插头端子的从所述插头壳体露出的各个安装端部对置,
所述多个插座端子分别具有与所述多个插头端子中的成为对象端子的插头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和安装部,
所述插座外壳具有沿着所述插座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插座屏蔽体、保持于所述插座壳体的支承部、以及连接于基板的接地电位的安装部,
所述插座屏蔽体在短边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插座端子的从所述插座壳体露出的各个安装端部对置,
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插头外壳与所述插座外壳被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插头端子分别沿着所述插头壳体的长边方向的2个侧壁设置,
所述插头外壳在两侧具有沿着所述插头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所述插头屏蔽体,
所述插头屏蔽体分别隔着相等的间隔在短边方向上与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的所述2个侧壁的所述多个插头端子的各个所述安装端部对置,
所述多个插座端子分别沿着所述插座壳体的长边方向的2个侧壁设置,
所述插座外壳在两侧具有沿着所述插座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所述插座屏蔽体,
所述插座屏蔽体分别隔着相等的间隔在短边方向上与设置于所述插座壳体的所述2个侧壁的所述多个插座端子的各个所述安装端部对置,
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插头外壳与所述插座外壳配置为不在所述短边方向上重叠,并且所述插头外壳与所述插座外壳被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外壳在两侧具有沿着所述插头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插头外壳平面,
所述插头屏蔽体是所述插头外壳的相对于所述插头外壳平面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
所述插座外壳在两侧具有沿着所述插座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插座外壳平面,
所述插座屏蔽体是所述插座外壳的相对于所述插座外壳平面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
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插头外壳平面与所述插座外壳平面相互对置或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屏蔽体以及所述插座屏蔽体中的一方的屏蔽体分别具有向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的屏蔽体突出部,
所述插头屏蔽体以及所述插座屏蔽体中的另一方的屏蔽体分别具有用于接受所述屏蔽体突出部的屏蔽体切口部,
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屏蔽体突出部被所述屏蔽体切口部夹持,而所述屏蔽体突出部的侧面与所述屏蔽体切口部的内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屏蔽体突出部的所述一方的屏蔽体的厚度大于具备所述屏蔽体切口部的所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屏蔽体以及所述插座屏蔽体中的一方的屏蔽体分别具有向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的一对屏蔽体突出部,
所述插头屏蔽体以及所述插座屏蔽体中的另一方的屏蔽体分别具有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从所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内侧露出的用于与所述一对屏蔽体突出部接触的一对接触点,
所述一对接触点分别位于具有弹性的可动臂部的端部分,该可动臂部从所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中央的弯曲部沿着所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内侧的表面从所述弯曲部向所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两端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另一方的屏蔽体的所述弯曲部向两端方向延伸的所述可动臂部通过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弯曲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外壳平面以及所述插座外壳平面中的一方的外壳平面分别具有1对接触片,
所述1对接触片形成为从所述一方的外壳平面延伸并对置,并且通过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弯曲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1对接触片在所述一方的外壳平面分别各设置2处。
10.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包含:多个端子、沿着长边方向保持所述多个端子的壳体、以及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导体外壳,
所述多个端子分别具有与对象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和安装部,
所述外部导体外壳具有沿着所述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屏蔽体、保持于所述壳体的支承部、以及连接于基板的接地电位的安装部,
所述屏蔽体在短边方向上与所述多个端子的从所述壳体露出的各个安装端部对置,
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外部导体外壳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外部导体外壳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端子分别沿着所述壳体的长边方向的2个侧壁设置,
所述外部导体外壳在两侧具有沿所述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所述屏蔽体,
所述屏蔽体分别隔开相等的间隔在短边方向上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2个侧壁的所述多个端子的各个所述安装端部对置,
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外部导体外壳与所述对象外部导体外壳配置为不在所述短边方向上重叠,并且所述外部导体外壳与所述对象外部导体外壳被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导体外壳在两侧具有沿所述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外壳平面,
所述屏蔽体是所述外部导体外壳的相对于所述外壳平面弯折为直角而成的边缘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所述屏蔽体分别具有向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的屏蔽体突出部,
所述屏蔽体突出部构成为,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屏蔽体突出部被设置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屏蔽体的屏蔽体切口部夹持,而所述屏蔽体突出部的侧面与所述屏蔽体切口部的内表面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所述屏蔽体分别具有屏蔽体切口部,
所述屏蔽体切口部构成为,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所述屏蔽体切口部夹持设置于所述对象连接器的对象屏蔽体的屏蔽体突出部,而所述屏蔽体突出部的侧面与所述屏蔽体切口部的内表面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所述屏蔽体分别具有向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延伸的一对屏蔽体突出部,
所述一对屏蔽体突出部分别构成为,末端部分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与设置于对象连接器的对象接触点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所述屏蔽体分别具有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从所述屏蔽体的内侧露出的一对接触点,
所述一对接触点位于具有弹性的可动臂部的端部分,该可动臂部从所述屏蔽体的中央的弯曲部沿着所述屏蔽体的内侧的表面从所述弯曲部向所述屏蔽体的两端方向延伸,
所述一对接触点构成为,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与设置于对象连接器的一对屏蔽体突出部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所述屏蔽体分别具有用于与设置于对象连接器的一对屏蔽体突出部接触的一对接触点,
所述一对接触点位于具有弹性的可动臂部的端部分,该可动臂部从所述屏蔽体的中央的弯曲部沿着所述屏蔽体的内侧的表面从所述弯曲部向所述屏蔽体的两端方向延伸突出,并且从形成于所述外壳平面的切除部分露出,
所述一对接触点构成为,在与所述对象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与通过形成于所述外壳平面的切除部分而进入所述屏蔽体的内侧的所述一对屏蔽体突出部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屏蔽体的所述弯曲部向两端方向延伸的所述可动臂部通过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弯曲而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所述外壳平面分别具有1对接触片,
所述1对接触片形成为从所述外壳平面延伸并对置,并且通过在与对象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弯曲而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1对接触片在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的所述外壳平面分别各设置2处。
21.根据权利要求10~2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是插座连接器或者插头连接器。
CN201911347988.8A 2019-01-07 2019-12-24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11416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0763A JP7245052B2 (ja) 2019-01-07 2019-01-07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2019-000763 2019-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6246A true CN111416246A (zh) 2020-07-14
CN111416246B CN111416246B (zh) 2023-07-07

Family

ID=7140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7988.8A Active CN111416246B (zh) 2019-01-07 2019-12-24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N201922355486.1U Active CN211428494U (zh) 2019-01-07 2019-12-24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55486.1U Active CN211428494U (zh) 2019-01-07 2019-12-24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50980B2 (zh)
JP (1) JP7245052B2 (zh)
KR (1) KR102638154B1 (zh)
CN (2) CN111416246B (zh)
TW (1) TWI824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2024B1 (ko) * 2018-02-23 2023-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금속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7245052B2 (ja) * 2019-01-07 2023-03-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7206169B2 (ja) * 2019-08-27 2023-01-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視認部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US11652323B2 (en) * 2020-05-13 2023-05-16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connector encolsed by a shell and a mating connector enclosed by a mating shell
US11495919B2 (en) * 2020-05-13 2022-11-0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in which ground terminals are coupled to form a shielding
KR102499672B1 (ko) * 2020-12-11 2023-02-14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고주파용 전기 커넥터
KR102499673B1 (ko) * 2020-12-11 2023-02-14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고주파용 전기 커넥터
JP7480073B2 (ja) * 2021-01-25 2024-05-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された端子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KR102505943B1 (ko) * 2021-01-26 2023-03-06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고주파용 전기 커넥터
WO2022190986A1 (ja) * 2021-03-08 2022-09-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2023058820A (ja) * 2021-10-14 2023-04-26 I-Pex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WO2024062955A1 (ja) * 2022-09-22 2024-03-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KR102487036B1 (ko) * 2022-10-04 2023-01-10 주식회사 위드웨이브 고속 고주파 신호 전송 커넥터
WO2024080504A1 (ko) * 2022-10-14 2024-04-18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0574A (ko) * 2004-08-31 2006-03-06 교우세라 에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커넥터 및 이 커넥터를 구비한 휴대단말
JP2015050099A (ja) * 2013-09-03 2015-03-1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相互係合コネクタ装置
CN105098413A (zh) * 2014-04-17 2015-11-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JP2017033699A (ja) * 2015-07-30 2017-02-09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CN107453159A (zh) * 2016-05-16 2017-12-0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插头连接器以及具有其与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组装体
JP6266734B1 (ja) * 2016-12-05 2018-01-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8511934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11428494U (zh) * 2019-01-07 2020-09-0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4949A (ja) * 1996-04-04 1997-10-21 Fujitsu Takamizawa Component Kk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と回路基板への搭載方法
JPH10274949A (ja) * 1997-01-29 1998-10-13 Sigma Denshi Kogyo Kk 商品等の情報出力装置
CN2731782Y (zh) * 2004-08-19 2005-10-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736999Y (zh) 2004-09-23 2005-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JP4349633B2 (ja) * 2005-10-21 2009-10-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168986B1 (en) * 2006-03-21 2007-01-3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MI shielding shields
JP4333884B2 (ja) * 2007-03-01 2009-09-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01944B2 (ja) * 2009-12-03 2012-03-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854835B2 (en) * 2011-06-27 2014-10-07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Hi-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shield with fingers
US9300064B2 (en) * 2014-01-17 2016-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US10084265B2 (en) * 2015-07-29 2018-09-25 Dai-Ichi Seiko Co., Ltd. Board-connecting electric connector device
JP6179564B2 (ja) 2015-07-29 2017-08-1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281539B2 (ja) 2015-07-29 2018-02-2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TWM539713U (zh) * 2016-11-25 2017-04-11 Tarng Yu Enterprise Co Ltd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
CN108232526B (zh) * 2016-12-21 2020-04-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TWM568518U (zh) * 2018-01-10 2018-10-1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0574A (ko) * 2004-08-31 2006-03-06 교우세라 에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커넥터 및 이 커넥터를 구비한 휴대단말
JP2015050099A (ja) * 2013-09-03 2015-03-1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相互係合コネクタ装置
CN105098413A (zh) * 2014-04-17 2015-11-25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JP2017033699A (ja) * 2015-07-30 2017-02-09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CN107453159A (zh) * 2016-05-16 2017-12-0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插头连接器以及具有其与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组装体
JP6266734B1 (ja) * 2016-12-05 2018-01-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8511934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11428494U (zh) * 2019-01-07 2020-09-0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45052B2 (ja) 2023-03-23
US10950980B2 (en) 2021-03-16
US20200220307A1 (en) 2020-07-09
CN211428494U (zh) 2020-09-04
CN111416246B (zh) 2023-07-07
TWI824056B (zh) 2023-12-01
KR102638154B1 (ko) 2024-02-16
KR20200085644A (ko) 2020-07-15
JP2020109730A (ja) 2020-07-16
TW202042460A (zh) 2020-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28494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N112670770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N107453069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系统
US7744418B2 (en) Uprigh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690694A (zh) 连接器组装体
JP726718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3131289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13131288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TW202121759A (zh) 連接器以及配線結構
CN110098519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系统
CN113412559A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
CN214204176U (zh) 电连接器
CN220652406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
WO2024057664A1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接続装置、相手側コネクタ
CN115706363A (zh) 连接器
JP2023183819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KR20220160520A (ko) 고주파용 전기 커넥터
CN114069286A (zh) 基板连接器
CN116547874A (zh) 探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