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6000B - 车辆用的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的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6000B
CN111406000B CN201880054487.8A CN201880054487A CN111406000B CN 111406000 B CN111406000 B CN 111406000B CN 201880054487 A CN201880054487 A CN 201880054487A CN 111406000 B CN111406000 B CN 111406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
knob
lock
restriction
restri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44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6000A (zh
Inventor
朝比奈直美
稻村友峰
中西谦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06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6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6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6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2Locking of the control input devi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8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rotary movement, e.g. hand wheels
    • G05G1/10Details, e.g. of discs, knobs, wheels or handl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5/02Means preventing undesired movements of a controlling member which can be moved in two or more separate steps or ways, e.g. restricting to a stepwise movement or to a particular sequence of mov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2059/081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using knops or discs for rotary range selec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250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具备:换挡体,移动所述换挡体来将换挡位置变更为多个换挡位置;移动机构,使所述换挡体移动;以及限制体,将由所述移动机构引起的所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多个换挡位置中的规定换挡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的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表2016-539836号公报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通过旋转调整环,从而调整环使操作元件向挡位P旋转。另外,锁止元件限制操作元件的例如从挡位P的旋转。
这里,在这样的换挡装置中,优选能够使由调整环引起的操作元件的旋转停止在规定挡位。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事实,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使由移动机构引起的换挡体的移动停止在规定换挡位置的换挡装置。
本公开的第1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具备:换挡体,移动上述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移动机构,使上述换挡体移动;以及限制体,将由上述移动机构引起的上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规定换挡位置。
本公开的第2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在第1形态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将上述限制体配置于限制位置,从而将由上述移动机构引起的上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规定换挡位置,并且在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换挡体从规定换挡位置以外的换挡位置向该规定换挡位置移动时,维持上述限制体向限制位置的配置。
本公开的第3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在第1形态或者第2形态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规定换挡位置为上述换挡体的移动方向中间的换挡位置。
本公开的第4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在第1~3形态的任意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具备一对限制部,上述一对限制部设置于上述换挡体,被上述限制体限制移动,由此上述限制体将由上述移动机构引起的上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一对规定换挡位置,并且在该一对规定换挡位置之间允许由上述移动机构引起的上述换挡体的移动。
本公开的第5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在第1~4形态的任意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将上述限制体配置于追加限制位置,从而限制上述换挡体从规定换挡位置的移动。
本公开的第6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在第5形态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换挡体还设置有另一限制部,上述限制体在上述追加限制位置限制上述另一限制部的移动,从而限制上述换挡体从上述规定换挡位置的移动。
在本公开的第1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中,移动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并且,移动机构使换挡体移动。
这里,限制体将由移动机构引起的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规定换挡位置。因此,能够使由移动机构引起的换挡体的移动停止在规定换挡位置。
在本公开的第2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中,将限制体配置于限制位置,从而将由移动机构引起的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规定换挡位置。
这里,在移动机构使换挡体从规定换挡位置以外的换挡位置向该规定换挡位置移动时,维持限制体向限制位置的配置。因此,在移动机构使换挡体从规定换挡位置以外的换挡位置向该规定换挡位置移动时,即使不使限制体移动,限制体也能够将由移动机构引起的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规定换挡位置。
在本公开的第3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中,规定换挡位置为换挡体的移动方向中间的换挡位置。因此,能够将由移动机构引起的换挡体的移动停止在换挡体的移动方向中间的换挡位置。
在本公开的第4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中,换挡体的一对限制部被限制体限制移动,由此限制体将由移动机构引起的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一对规定换挡位置,并且在该一对规定换挡位置之间允许由移动机构引起的换挡体的移动。因此,在移动机构使换挡体在该一对规定换挡位置之间移动时,能够将换挡体的移动停止在该一对规定换挡位置。
在本公开的第5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中,将限制体配置于追加限制位置,从而限制换挡体从规定换挡位置的移动。因此,能够限制换挡体从规定换挡位置的移动操作。
在本公开的第6形态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中,换挡体的另一限制部被限制体限制移动,由此限制换挡体从规定换挡位置的移动。因此,能够限制换挡体从规定换挡位置的移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左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从左斜后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3的(A)~(D)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主要部位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3的(A)表示限制了旋钮从“P”位置的旋转的情况,图3的(B)表示允许了旋钮从“P”位置向另一方向的旋转的情况,图3的(C)表示限制了旋钮从“R”位置向一个方向的旋转的情况,图3的(D)表示限制了旋钮从“D”位置向另一方向的旋转的情况。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中的旋钮的旋转的限制和限制解除的状况的从上方观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从左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10,在图2中,以从左斜后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示出了换挡装置10。此外,在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换挡装置10的前方,用箭头RH表示换挡装置10的右方,用箭头UP表示换挡装置10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10是所谓的线控式的装置。换挡装置10设置于车辆(汽车)的中控台(省略图示),配置于车辆的驾驶席(省略图示)的车辆前侧且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换挡装置10的前方、右方以及上方分别朝向车辆的前方、右方以及上方。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换挡装置10设置有支承体12,支承体12固定于中控台内。
在支承体12设置有作为第1支承部件的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板14,板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敞开。在板14内设置有大致矩形板状的支承板14A,支承板14A将板14内划分为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在支承体12,在板14的上侧设置有作为遮盖部件的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罩16,罩16的下表面敞开。罩16的外周与板14的外周嵌合,罩16遮盖板14内的上侧部分。
在支承体12,在板14的下侧设置有作为第2支承部件的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马达盒18,马达盒18的上表面敞开。马达盒18的上侧部分与板14内的下侧部分嵌合,马达盒18的上侧被板14的支承板14A遮盖。在支承体12,在马达盒18的下侧设置有作为收纳部件的大致长方体形箱状的盒20,盒20的上表面敞开。马达盒18的下侧部分嵌合于盒20内,盒20的外周与板14的外周嵌合。
在板14内,在支承板14A的上侧支承有作为换挡体(操作体)的大致圆柱状的旋钮22,旋钮22能够绕着上下方向旋转(移动)。旋钮22能够在规定范围内朝第一方向(图1等的箭头A的方向)和第二方向(图1等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旋钮22能够从第一方向侧朝向第二方向侧依次配置于作为换挡位置(规定换挡位置和特定换挡位置)的“P”位置(驻车位置)、作为换挡位置(规定换挡位置)的“R”位置(倒挡位置)、作为换挡位置的“N”位置(空挡位置)以及作为换挡位置(规定换挡位置)的“D”位置(前进位置)。
在旋钮22的上侧部分,分别构成操作部件的大致圆柱状的第1旋钮22A和大致圆筒状的第2旋钮22B设置于同轴上,第1旋钮22A嵌合于第2旋钮22B内,第1旋钮22A和第2旋钮22B能够一体旋转。第1旋钮22A和第2旋钮22B可旋转地贯通支承体12的罩16上壁和中控台,并向车厢内突出,由乘员旋转操作第1旋钮22A和第2旋钮22B,从而旋转操作旋钮22。
在旋钮22的下侧部分,作为换挡主体的大致圆筒状的旋钮基座22C设置于同轴上,旋钮基座22C能够与第1旋钮22A及第2旋钮22B一体旋转。在旋钮基座22C的下部内,啮合有一对作为换挡检测机构的传感检测齿轮24(参照图3的(A)~(D)),一对传感检测齿轮24在贯通于板14的支承板14A的状态下支承于该支承板14A。一对传感检测齿轮24能够绕着上下方向旋转,使旋钮22旋转,从而使一对传感检测齿轮24旋转。在一对传感检测齿轮24的下端,分别可一体旋转地设置有换挡磁铁24A,并且在支承体12的盒20内,固定有作为检测机构的印刷电路基板26,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一对传感检测齿轮24的换挡磁铁24A的磁力,并检测一对传感检测齿轮24的旋转位置,由此检测旋钮22的旋转位置,从而检测旋钮22的换挡位置。
如图3的(A)~(D)和图4所示,在旋钮基座22C的下端的外周部,在前侧部分形成有通过孔28,通过孔28沿旋钮22的周向(旋转周向)延伸,并且向旋钮22的径向(旋转径向)外侧敞开。通过孔28的第二方向侧的面为P限制面30A,通过孔28的第一方向侧的面为作为限制部的D限制面30B。在旋钮基座22C的下端的外周部,在通过孔28内的P限制面30A附近,形成有大致矩形柱状的限制柱28A,限制柱28A向下侧突出。限制柱28A的旋钮22径向外侧的面配置于通过孔28的旋钮22径向中间的位置,限制柱28A的旋钮22径向内侧的面配置于通过孔28的旋钮22径向内侧端的位置。限制柱28A的第一方向侧的面为作为限制部的R限制面30C,限制柱28A的第二方向侧的面为P锁止面30D。在通过孔28,在P限制面30A与P锁止面30D之间形成有P锁止孔28B,并且在D限制面30B与R限制面30C之间形成有限制孔28C,在通过孔28,在限制柱28A、P锁止孔28B以及限制孔28C的旋钮22径向外侧形成有解除孔28D。
在旋钮基座22C的下端的外周部形成有作为第1被移动部的第1被联动部(省略图示)和作为第2被移动部的第2被联动部(省略图示),第1被联动部和第2被联动部向下侧突出。
如图2和图3的(A)~(D)所示,在旋钮22的下侧且后侧的位置设置有作为移动机构的联动机构32。
在联动机构32设置有作为移动部件(联动部件)的圆环状的转子凸轮34,转子凸轮34绕上下方向可旋转地支承于板14的支承板14A上侧。转子凸轮34与旋钮22配置于同轴上,转子凸轮34的旋转位置配置于基准位置(开始位置)。
在转子凸轮34形成有作为第1移动部的第1联动部(省略图示)和作为第2移动部的第2联动部(省略图示),第1联动部和第2联动部向上侧突出。在第1联动部的第一方向侧间隔配置有旋钮22的第1被联动部,在第2联动部的第二方向侧间隔配置有旋钮22的第2被联动部。因此,当在规定范围(“P”位置~“D”位置的范围)内旋转操作旋钮22时,第1被联动部不与第1联动部干涉,并且第2被联动部不与第2联动部干涉。
在转子凸轮34的周向局部形成有检测柱36,检测柱36能够与转子凸轮34一体地旋转。检测柱36向下方突出,检测柱36可旋转地贯通于板14的支承板14A。在检测柱36的下端固定有驱动磁铁36A,通过上述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驱动磁铁36A的磁力,从而检测检测柱36的旋转位置,并检测转子凸轮34的旋转位置。
在联动机构32,设置有作为移动驱动机构的联动马达38,联动马达38固定于马达盒18内的后侧部分。在联动马达38的输出轴,作为移动输出齿轮的联动蜗轮40固定于同轴上,联动蜗轮40能够与联动马达38的输出轴一体旋转。在联动蜗轮40啮合有作为移动连接齿轮的联动斜齿轮42,联动斜齿轮42绕上下方向可旋转地贯通于板14的支承板14A。在联动斜齿轮42的上侧,中间齿轮44(正齿轮)固定于同轴上,中间齿轮44能够与联动斜齿轮42一体旋转。中间齿轮44与转子凸轮34的外周啮合,通过驱动联动马达38并使联动马达38的输出轴旋转,从而使联动蜗轮40、联动斜齿轮42以及中间齿轮44旋转,并驱动转子凸轮34使其旋转。
在旋钮22的下侧并且前侧设置有作为限制机构的锁止机构46。
在锁止机构46设置有作为限制体的锁止体48,锁止体48在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承于板14的支承板14A上侧。在锁止体48设置有作为限制部件的矩形柱状的锁止杆48A,锁止杆48A向前后方向延伸。锁止杆48A向后方延伸突出,锁止杆48A从前侧插入于旋钮22(旋钮基座22C)的通过孔28。在锁止体48设置有作为卡合部的大致三角形板状的卡合板48B,卡合板48B向左方延伸突出。在锁止体48的前侧设置有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50(压缩螺旋弹簧),弹簧50架设于锁止体48与板14的前壁之间,并对锁止体48向后方施力。在锁止体48的下端固定有锁止磁铁48C,上述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锁止磁铁48C的磁力,从而检测锁止体48的移动位置。
在锁止机构46设置有作为限制驱动机构的锁止马达52,锁止马达52固定于马达盒18内的前侧部分。在锁止马达52的输出轴,作为限制输出齿轮的锁止蜗轮54固定于同轴上,锁止蜗轮54能够与锁止马达52的输出轴一体旋转。在锁止蜗轮54啮合有作为限制连接齿轮的锁止斜齿轮56,锁止斜齿轮56绕上下方向可旋转地贯通于板14的支承板14A。在锁止斜齿轮56的上侧,作为工作部件的凸轮58固定于同轴上,通过驱动锁止马达52并使锁止马达52的输出轴旋转,从而使锁止蜗轮54和锁止斜齿轮56旋转,凸轮58能够与锁止斜齿轮56一体地向解除方向(图2等的箭头C的方向)和限制方向(图2等的箭头D的方向)旋转。
在凸轮58的外周形成有凸轮面58A,凸轮面58A随着朝向解除方向而缓缓地与凸轮58的中心轴线(旋转中心轴线)分离。在凸轮面58A,通过弹簧50的作用力从前侧卡合有锁止体48的卡合板48B,在使凸轮58向解除方向旋转时,锁止体48抵抗弹簧50的作用力而向前侧移动,并且在使凸轮58向限制方向旋转时,通过弹簧50的作用力使锁止体48向后侧移动。因此,锁止体48能够配置于前侧的解除位置和后侧的限制位置,在将锁止体48配置于解除位置时,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旋钮基座22C)的解除孔28D(参照图3的(B)),并且在将锁止体48配置于限制位置时,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旋钮基座22C)的P锁止孔28B或者限制孔28C(参照图3的(A)、(C)以及(D))。
上述印刷电路基板26、联动马达38以及锁止马达52与车辆的控制装置60电连接。在控制装置60电连接有作为解除机构的车辆的制动器62,通过由乘员操作制动器62,从而将车辆制动。另外,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能够使车辆自动驻车。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以上的结构的换挡装置10中,在将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后),在没有操作制动器62的情况下,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正向驱动锁止马达52,并使凸轮58向限制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后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正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限制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P锁止孔28B(参照图3的(A)和图4)。因此,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P限制面30A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旋钮22从“P”位置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并且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P锁止面30D向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旋钮22从“P”位置向第二方向(“R”位置侧)的旋转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在将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后),在操作了制动器62的情况下,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锁止马达52,并使凸轮58向解除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前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反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解除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解除孔28D(参照图3的(B)和图4)。因此,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P限制面30A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旋钮22从“P”位置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并且锁止杆48A允许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P锁止面30D向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允许旋钮22从“P”位置向第二方向(“R”位置侧)的旋转。
在将旋钮22配置于“R”位置、“N”位置或者“D”位置后(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R”位置、“N”位置或者“D”位置后),在没有操作制动器62的情况下,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正向驱动锁止马达52,并使凸轮58向限制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后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正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限制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限制孔28C(参照图3的(C)和(D)、图4)。因此,在旋钮22为“R”位置的情况下,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R限制面30C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旋钮22从“R”位置向第一方向(“P”位置侧)的旋转受到限制(参照图3的(C))。在旋钮22为“D”位置的情况下,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D限制面30B向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旋钮22从“D”位置向第二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参照图3的(D))。
另一方面,在将旋钮22配置于“R”位置、“N”位置或者“D”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R”位置、“N”位置或者“D”位置后),在操作了制动器62的情况下,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锁止马达52,使凸轮58向解除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前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反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解除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解除孔28D(参照图4)。因此,在旋钮22为“R”位置的情况下,锁止杆48A允许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R限制面30C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允许旋钮22从“R”位置向第一方向(“P”位置侧)的旋转。在旋钮22为“D”位置的情况下,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D限制面30B向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限制旋钮22从“D”位置向另一方向的旋转。
另外,例如在将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并且使车辆停车的状态下,由乘员操作控制装置60,并开始基于控制装置60的控制的车辆的自动驻车。在车辆的自动驻车中,例如,在将旋钮22从“P”位置配置于“D”位置(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并且使车辆前进后,将旋钮22从“D”位置配置于“R”位置(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R”位置),并使车辆后退。接下来,在将旋钮22从“R”位置配置于“D”位置(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并使车辆前进后,将旋钮22从“D”位置配置于“P”位置(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并使车辆停车(驻车),由此结束车辆的自动驻车。
具体而言,在车辆的自动驻车中,在使旋钮22从“P”位置朝向“D”位置旋转前,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锁止马达52,并使凸轮58向解除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前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反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解除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解除孔28D(参照图3的(B)和图4)。因此,锁止杆48A允许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P锁止面30D向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变为允许旋钮22从“P”位置向第二方向(“R”位置侧)的旋转的状态。
在将旋钮22从“P”位置配置于“D”位置时,在联动机构32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联动马达38,并使转子凸轮34从基准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由此转子凸轮34的第2联动部使旋钮22的第2被联动部向另一方向联动(移动),从而使旋钮22向另一方向旋转。在使旋钮22旋转至“D”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旋转至“D”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联动马达38的反向驱动,从而将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参照图4)。
在将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后),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正向驱动锁止马达52,使凸轮58向限制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后侧移动。在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正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限制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限制孔28C(参照图3的(D)和图4)。因此,接下来,在将旋钮22从“D”位置配置于“R”位置时,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R限制面30C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限制旋钮22从“R”位置向第一方向(“P”位置侧)的旋转。
在将旋钮22从“D”位置配置于“R”位置时,在联动机构32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正向驱动联动马达38,并使转子凸轮34朝一个方向旋转,由此转子凸轮34的第1联动部使旋钮22的第1被联动部朝一个方向联动,从而使旋钮22朝一个方向旋转。在将旋钮22旋转至“R”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旋转至“R”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联动马达38的正向驱动,从而将旋钮22配置于“R”位置(参照图3的(C)和图4)。
在将旋钮22从“R”位置配置于“D”位置时,在联动机构32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联动马达38,并使转子凸轮34向另一方向旋转,由此转子凸轮34的第2联动部使旋钮22的第2被联动部向另一方向联动,从而使旋钮22向另一方向旋转。在将旋钮22旋转至“D”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联动马达38的反向驱动,从而将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参照图3的(D))。
在使旋钮22从“D”位置朝向“P”位置旋转之前,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锁止马达52,使凸轮58向解除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前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反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解除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解除孔28D(参照图4)。因此,锁止杆48A允许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R限制面30C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变为允许旋钮22从“R”位置向第一方向(“P”位置侧)的旋转的状态。
在将旋钮22从“D”位置配置于“P”位置时,在联动机构32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正向驱动联动马达38,并使转子凸轮34朝一个方向旋转,由此转子凸轮34的第1联动部使旋钮22的第1被联动部朝一个方向联动,从而使旋钮22朝一个方向旋转,并使旋钮22旋转(恢复)至“P”位置(参照图3的(B)和图4)。
在将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后),在联动机构32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联动马达38,并使转子凸轮34向另一方向旋转。在将转子凸轮34旋转至基准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转子凸轮34旋转至基准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联动马达38的反向驱动,从而将转子凸轮34配置(恢复)于基准位置。
并且,在将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P”位置后),在锁止机构46中,正向驱动锁止马达52,使凸轮58向限制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后侧移动。在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正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限制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P锁止孔28B(参照图3的(A)和图4)。因此,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P锁止面30D向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旋钮22从“P”位置向第二方向(“R”位置侧)的旋转受到限制。
这里,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从“P”位置向“D”位置旋转时、和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从“R”位置向“D”位置旋转时,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限制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的D限制面30B向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将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向第二方向的旋转限制在“D”位置。因此,即使在惯性作用于转子凸轮34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向第二方向的旋转停止在“D”位置。
并且,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从“D”位置向“R”位置旋转时,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限制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R限制面30C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从而将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向第一方向的旋转限制在“R”位置。因此,即使在惯性作用于转子凸轮34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停止在“R”位置。
并且,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从“D”位置向“P”位置旋转时,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限制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的P限制面30A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将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向第一方向的旋转限制在“P”位置。因此,即使在惯性作用于转子凸轮34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向第一方向的旋转停止在“P”位置。
另外,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从“N”位置向“D”位置和“R”位置旋转时,维持锁止体48向限制位置的配置。因此,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从“N”位置向“D”位置和“R”位置旋转时,即使不使锁止体48向解除位置移动,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也能够将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的旋转分别限制在“R”位置和“D”位置。
并且,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在“D”位置与“R”位置之间旋转时,维持锁止体48向限制位置的配置。因此,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在“D”位置与“R”位置之间旋转时,即使不使锁止体48向解除位置移动,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也能够将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的旋转限制在“R”位置与“D”位置。
并且,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在“D”位置与“R”位置之间旋转时,旋钮22的R限制面30C和D限制面30B被锁止杆48A限制旋转,由此锁止杆48A将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的旋转限制在“D”位置和“R”位置,并且在“D”位置与“R”位置之间允许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的旋转。因此,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在“D”位置与“R”位置之间旋转时,能够使旋钮22的旋转停止在“D”位置和“R”位置。
另外,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从“D”位置向“R”位置旋转时,将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的旋转限制在旋钮22的旋转方向中间的“R”位置。因此,能够使由转子凸轮34引起的旋钮22的旋转停止在旋钮22的旋转方向中间的“R”位置。
(变形例)
如在图4中用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在本变形例中,在旋钮22中的旋钮基座22C的下端的外周部,在通过孔28内的D限制面30B与限制柱28A之间形成有锁止柱28E,锁止柱28E向下侧突出。锁止柱28E的旋钮22径向外侧的面配置于限制柱28A的旋钮22径向中间的位置,锁止柱28E的旋钮22径向内侧的面配置于通过孔28的旋钮22径向内侧端的位置。锁止柱28E的第一方向侧的面为D锁止面30E,限制柱28A的第二方向侧的面为R锁止面30F。在通过孔28,在D限制面30B与D锁止面30E之间形成有D锁止孔28F,并且在R限制面30C与R锁止面30F之间形成有R锁止孔28G,限制孔28C形成于比锁止柱28E、D锁止孔28F以及R锁止孔28G靠旋钮22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锁止机构46中,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向后方延长,锁止体48除了配置于解除位置和限制位置之外,还配置于比限制位置靠后侧的作为追加限制位置的锁止位置,锁止杆48A能够插入至旋钮22(旋钮基座22C)的D锁止孔28F和R锁止孔28G。
在车辆的自动驻车中,在将旋钮22从“P”位置或者“R”位置配置于“D”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后),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正向驱动锁止马达52,使凸轮58向限制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后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锁止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锁止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正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锁止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D锁止孔28F。因此,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锁止柱28E的D锁止面30E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限制旋钮22从“D”位置向第一方向(“N”位置侧)的旋转。
在使旋钮22从“D”位置朝向“R”位置旋转之前,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锁止马达52,并使凸轮58向解除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前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反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在限制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限制孔28C。因此,锁止杆48A允许旋钮22的锁止柱28E的D锁止面30E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允许旋钮22从“D”位置向第一方向(“N”位置侧)的旋转。
在将旋钮22从“D”位置配置于“R”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旋钮22配置于“R”位置后),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正向驱动锁止马达52,并使凸轮58向限制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后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锁止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锁止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正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于锁止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R锁止孔28G。因此,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锁止柱28E的R锁止面30F向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限制旋钮22从“R”位置向另一方向(“N”位置侧)的旋转。
在使旋钮22从“R”位置朝向“D”位置旋转之前,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锁止马达52,并使凸轮58向解除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前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限制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反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在限制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限制孔28C。因此,锁止杆48A允许旋钮22的锁止柱28E的R锁止面30F向第二方向的旋转,从而允许旋钮22从“R”位置向另一方向(“N”位置侧)的旋转。
在使旋钮22从“D”位置朝向“P”位置旋转之前,在锁止机构46中,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反向驱动锁止马达52,使凸轮58向解除方向旋转,由此使锁止体48向前侧移动。在使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在印刷电路基板26检测到锁止体48移动至解除位置后),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停止锁止马达52的反向驱动,将锁止体48配置在解除位置,由此将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插入至旋钮22的解除孔28D。因此,锁止杆48A允许旋钮22的锁止柱28E的D锁止面30E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允许旋钮22从“D”位置向第一方向(“N”位置侧)的旋转,并且锁止杆48A允许旋钮22的限制柱28A的R限制面30C向第一方向的旋转,从而允许旋钮22从“R”位置向第一方向(“P”位置侧)的旋转。
这里,即使在本变形例中,除了在通过转子凸轮34使旋钮22在“D”位置与“R”位置之间旋转时维持锁止体48向限制位置的配置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之外,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在通过转子凸轮34将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后,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D锁止面30E和D限制面30B的旋转,从而限制旋钮22从“D”位置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旋转。并且,在通过转子凸轮34将旋钮22配置于“R”位置后,锁止体48的锁止杆48A限制旋钮22的R锁止面30F和R限制面30C的旋转,从而限制旋钮22从“R”位置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旋转。因此,在通过转子凸轮34将旋钮22配置于“D”位置和“R”位置(车辆行进的换挡位置)后,能够限制对旋钮22分别从“D”位置和“R”位置进行不必要的旋转操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在内)中,对旋钮22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旋转操作。然而,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旋钮22向径向延伸突出并可一体旋转地设置操作部,从而对操作部进行转动操作,使旋钮22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在内)中,在车辆的自动驻车时联动机构32使旋钮22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然而,也可以构成为:在车辆的自动驾驶时(自动行驶时)联动机构32使旋钮22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在内)中,将换挡装置10设置于中控台。然而,也可以将换挡装置10设置于仪表板、转向柱盖板。
日本申请2017-169723的公开通过参照而将其全体引入至本说明书中。
通过参照引入各个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这一情况与具体并且单独地记载的情况相同,通过参照将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所有的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引入至本说明书中。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具备:
换挡体,移动所述换挡体来将换挡位置变更为多个换挡位置;
移动机构,使所述换挡体移动;以及
限制体,将由所述移动机构引起的所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多个换挡位置中的规定换挡位置,
在所述换挡体形成有限制孔,
将所述限制体配置于所述限制孔内的限制位置,从而将由所述移动机构引起的所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所述规定换挡位置,并且在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换挡体从所述规定换挡位置以外的换挡位置向该规定换挡位置移动时,维持所述限制体向限制位置的配置,
所述多个换挡位置位于沿着所述换挡体的外周相互分开的位置,
所述规定换挡位置为所述换挡体的所述多个换挡位置的中间的换挡位置,
所述限制体将所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所述限制孔内的所述规定换挡位置,
所述限制孔为沿着所述换挡体的周向的连续孔,
所述限制孔具有与所述多个换挡位置对应的多个限制位置,
在所述换挡体形成有限制柱,
所述限制柱的所述换挡体的周向上的第一面是将所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所述规定换挡位置的第一限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换挡位置是所述多个换挡位置中的两个位置,
所述换挡体构成为,所述换挡体的周向上的第二面是将所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第二规定换挡位置的第二限制面,
所述第一限制面以及所述第二限制面的移动被所述限制体限制,由此所述限制体将由所述移动机构引起的所述换挡体的移动限制在所述两个规定换挡位置,并且在所述两个规定换挡位置之间允许由所述移动机构引起的所述换挡体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其中,
还将所述限制体配置于追加限制位置,从而限制所述换挡体从规定换挡位置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的换挡装置,其中,
在所述换挡体还设置有锁止柱,
所述限制体在所述追加限制位置限制所述锁止柱的移动,从而限制所述换挡体从所述规定换挡位置的移动。
CN201880054487.8A 2017-09-04 2018-08-17 车辆用的换挡装置 Active CN111406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9723 2017-09-04
JP2017169723A JP6795477B2 (ja) 2017-09-04 2017-09-04 シフト装置
PCT/JP2018/030567 WO2019044551A1 (ja) 2017-09-04 2018-08-17 車両用のシフ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6000A CN111406000A (zh) 2020-07-10
CN111406000B true CN111406000B (zh) 2023-08-18

Family

ID=6552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4487.8A Active CN111406000B (zh) 2017-09-04 2018-08-17 车辆用的换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2578B2 (zh)
JP (1) JP6795477B2 (zh)
CN (1) CN111406000B (zh)
WO (1) WO20190445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71501A1 (ko) * 2019-02-22 2020-08-27 (주)코텍 동작 장치
KR102148164B1 (ko) * 2019-04-04 2020-08-26 (주)코텍 동작 장치
US11725723B2 (en) * 2019-12-18 2023-08-15 Kuster North America, Inc. One bump rotary monostable shift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2054A (ja) * 1990-03-29 1991-12-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操作装置
CN104238626A (zh) * 2014-09-30 2014-12-24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手动空调控制面板旋钮
CN106382364A (zh) * 2016-08-31 2017-02-08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式线控换挡器
WO2017110454A1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21039A1 (de) 2013-10-17 2015-04-23 Lemförder Electronic GmbH Vorrichtung zum Sperren eines Bedienelements eines Automatikgetriebes eines Fahrzeugs,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derartigen Vorrichtung und Schaltvorrichtung zum Schalten eines Automatikgetriebes eines Fahrzeugs
JP6189731B2 (ja) * 2013-12-03 2017-08-3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US9334949B2 (en) * 2013-12-13 2016-05-10 Ghsp, Inc. Rotary shifting device with motorized knob
JP6379014B2 (ja) * 2014-11-13 2018-08-2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JP6246183B2 (ja) * 2015-12-21 2017-12-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JP6530325B2 (ja) * 2016-02-03 2019-06-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2054A (ja) * 1990-03-29 1991-12-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操作装置
CN104238626A (zh) * 2014-09-30 2014-12-24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手动空调控制面板旋钮
WO2017110454A1 (ja) * 2015-12-21 2017-06-2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CN106382364A (zh) * 2016-08-31 2017-02-08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旋钮式线控换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62578B2 (en) 2021-11-02
WO2019044551A1 (ja) 2019-03-07
JP6795477B2 (ja) 2020-12-02
CN111406000A (zh) 2020-07-10
US20200182349A1 (en) 2020-06-11
JP2019043410A (ja) 2019-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21009B1 (en) Shift device
CN109099146B (zh) 换档装置
CN111406000B (zh) 车辆用的换挡装置
JP2014156153A (ja) シフト装置
CN110159746B (zh) 换挡装置
US10808833B2 (en) Shift device
CN110145595B (zh) 换挡装置
CN108240462B (zh) 换挡装置
US11708893B2 (en) Shift device for vehicle
US11137068B2 (en) Shift device
JP7409601B2 (ja) シフト装置
WO2018038274A1 (ja) シフト装置
WO2017135056A1 (ja) シフト装置
WO2017110454A1 (ja) シフト装置
CN108237911B (zh) 换挡装置
US20190265747A1 (en) Shift device
JP7020751B2 (ja) シフト装置
JP2022166496A (ja) シフト装置
WO2020044972A1 (ja) シフト装置
JP2020111155A (ja) シフト装置
JP2016080081A (ja) シフ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