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7345B - 乘客传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乘客传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7345B
CN111377345B CN201911211949.5A CN201911211949A CN111377345B CN 111377345 B CN111377345 B CN 111377345B CN 201911211949 A CN201911211949 A CN 201911211949A CN 111377345 B CN111377345 B CN 111377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loor
cover
passenger conveyor
fram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19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7345A (zh
Inventor
军地孝昭
宇津宫博文
平山和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77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7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7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7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地板盖的翘起的乘客传送设备。乘客传送设备具备框架、梯级以及出入口地板。出入口地板具备固定于框架的地板框(14)以及设置于地板框(21A、21B)的地板盖(12、13)。在地板框(21A、21B)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框侧限位器(31)。并且,在地板盖(12、1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与框侧限位器(31)卡合的盖侧限位器(46)。

Description

乘客传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客传送设备。
背景技术
乘客传送设备具备设置于建筑构造物的框架以及设置于该框架内且连结成循环移动的环状的多个梯级。在多个梯级连结有环状的链,通过由该链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多个梯级循环移动。另外,在乘客传送设备中的框架的两端部设置有盖住机械室的上部的出入口地板。
作为以往的出入口地板,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出入口地板。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与如下那样的乘客传送设备相关的技术,该乘客传送设备具备设置于建筑构造物的框体、设置于框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一对出入口地板以及在出入口地板之间环状地连结而循环的梯级。并且,出入口地板具有固定于框体的地板框以及载置于地板框的地板构造体,在地板构造体的底面设置有与地板框卡合以防止地板构造体翘起的翘起防止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0229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与地板框卡合的翘起防止件设置于地板构造体的底面。因此,翘起防止件被地板构造体隐藏,从而将翘起防止件卡合于地板框的作业变得非常繁杂。其结果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翘起防止件未与地板框卡合而作为地板盖的地板构造体翘起的危险。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地板盖的翘起的乘客传送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乘客传送设备具备设置于建筑构造物的框架、设置于框架且连结成在框架内循环移动的环状的多个梯级以及出入口地板。出入口地板设置于框架的与多个梯级的行进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另外,出入口地板具备固定于框架的地板框以及设置于地板框的地板盖。在地板框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框侧限位器。并且,在地板盖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与框侧限位器卡合的盖侧限位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能够可靠地防止地板盖的翘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结构例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中的地板框俯视图。
图4是从正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的剖视图。
图5是从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中的翘起防止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从正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中的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从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中的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中的固定机构的固定构件的主视图。
图10的(A)是示出未设置突起的出入口地板的说明图,图10的(B)是示出设置有突起的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的说明图。
图11的(A)至(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的设置作业的说明图。
图12的(A)至(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的设置作业的说明图。
图13的(A)至(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中的固定机构的固定作业的说明图。
图14的(A)至(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的拆卸作业的说明图。
图15的(A)至(C)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的拆卸作业的说明图。
图16是从侧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中的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17是从侧面观察第三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出入口地板中的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乘客传送设备;2…框架;3A、3B…乘降口;4…裙板部;5…梯级;7…栏杆部;7a…栏杆面板;7b…移动扶手;10A…上部出入口地板(出入口地板);10B…下部出入口地板(出入口地板);11…前端地板盖;12…中间地板盖(地板盖);13…后端地板盖(地板盖);14…地板框;21A…第一框构件;21B…第二框构件;22…第三框构件;23、25…侧板部;24、26、26B…底板部;26a…插通孔;26c…框侧螺纹孔;31…框侧限位器;35、75…框侧固定部;37、77…框侧固定螺母;38、78…保持配件;38a…插通孔;39…限制凸部;41…主体部;41a…正面部;41b…侧面部;41c…背面部;41d…底面部;42…底板;42a…贯通孔;45…脚部;46…盖侧限位器;47…盖侧固定螺母;49…突起;50…翘起防止机构;53…固定构件;55…第一螺纹部;56…轴部;57…第二螺纹部;58…头部;60、70…固定机构;S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7对乘客传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对于共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1.第一实施方式例
1-1.乘客传送设备的结构例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作“本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乘客传送设备的概要结构图。
图1所示的乘客传送设备1是设置于建筑构造物的上楼层地板100A和下楼层地板100B的倾斜型的乘客传送设备、即所谓的自动扶梯。乘客传送设备1具备设置于建筑构造物的框架2、上部出入口地板10A、下部出入口地板10B、裙板部4、多个梯级5以及栏杆部7。另外,在乘客传送设备1形成有与上楼层地板100A相连的上部乘降口3A以及与下楼层地板100B相连的下部乘降口3B。
框架2横跨上楼层地板100A和下楼层地板100B而设置。框架2由倾斜区间、上水平区间以及下水平区间构成。以下,将从框架2的下楼层地板100B朝向上楼层地板100A延伸的方向设为框架2的长度方向。将与框架2的长度方向正交、且还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框架2的宽度方向。
框架2的形成于长度方向的上楼层地板100A侧的上水平区间与上楼层地板100A平行地形成。在框架2的上水平区间设置有上部出入口地板10A。上部出入口地板10A以与上楼层地板100A平行的方式载置于上楼层地板100A。上部出入口地板10A将形成于框架2的上水平区间的上部机械室盖住。
框架2的形成于长度方向的下楼层地板100B侧的下水平区间与下楼层地板100B平行地形成。并且,在框架2的下水平区间设置有下部出入口地板10B。下部出入口地板10B以与下楼层地板100B平行的方式设置于下楼层地板100B。下部出入口地板10B将形成于框架2的下水平区间的下部机械室盖住。关于上部出入口地板10A和下部出入口地板10B的详细结构,在后文说明。
在框架2的上部机械室即上部出入口地板10A的下方配置有未图示的驱动机构以及上部链轮,在框架2的下部机械室即下部出入口地板10B的下方配置有未图示的下部链轮。在驱动机构的驱动轴卷绕有传动链条。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时,经由传动链条而驱动未图示的上部链轮旋转。
在上部链轮和下部链轮卷挂有梯级链条。梯级链条形成为将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连结而成的环状。通过由上部链轮进行旋转,从而下部链轮以及梯级链条进行旋转。并且,梯级链条在上部链轮与下部链轮之间循环移动。
在梯级链条上环状地连结有多个梯级5。多个梯级5由设置于框架2的未图示的引导导轨支承为能够移动。并且,多个梯级5沿着引导导轨在上部链轮与下部链轮之间循环移动。
在多个梯级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裙板部4。裙板部4沿着框架2的长度方向配置。裙板部4将框架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上方的、倾斜区间的全部以及上水平区间及下水平区间的一部分覆盖。裙板部4支承栏杆部7。
栏杆部7具有支承于裙板部4的栏杆面板7a以及移动扶手7b。移动扶手7b由栏杆面板7a的周缘部支承为能够移动。另外,移动扶手7b与多个梯级5的循环移动的动作同步地进行循环移动。
另外,在设置于室外的乘客传送设备1上吹风Q1。并且,在风Q1吹到乘客传送设备1时,风Q1从梯级5的间隙进入框架2内。其结果是,由于进入到框架2内的风Q1而在框架2内产生气流,发生载置于框架2的上部出入口地板10A以及下部出入口地板10B的地板盖12、13翘起的现象。因此,在本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中,在上部出入口地板10A以及下部出入口地板10B设置有后述的翘起防止机构50。
1-2.上部出入口地板以及下部出入口地板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10对本例的上部出入口地板10A以及下部出入口地板10B的结构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上部出入口地板10A与下部出入口地板10B的结构相同,在此,对下部出入口地板10B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下部出入口地板10B简称为出入口地板10B。
图2是示出出入口地板10B的剖视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出入口地板10B具备前端地板盖11、中间地板盖12、后端地板盖13以及固定于框架2(参照图1)的地板框14。前端地板盖11、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载置于地板框14。前端地板盖11配置于比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靠梯级5侧的位置,且在端部具有未图示的梳齿板。梳齿板与设置于多个梯级5的嵌条以非接触状态啮合。中间地板盖12与前端地板盖11相邻地配置,后端地板盖13与中间地板盖12相邻地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中,对将地板盖构成为前端地板盖11、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3分割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地板盖以1块结构构成,或分割为2分割结构而构成,或以设置多个中间地板盖12的方式分割为4分割以上而构成。
图3是示出地板框14的俯视图。
地板框14具有第一框构件21A、第二框构件21B以及第三框构件22。第一框构件21A配置于框架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第二框构件21B配置于框架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并且,第一框构件21A与第二框构件21B彼此对置。
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面向梯级5,在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配置有第三框构件22。第三框构件22配置为将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连结。因此,地板框14形成为其从上方观察的形状呈大致U字状。
第一框构件21A、第二框构件21B以及第三框构件22分别有在铅垂方向上剖切的剖面形状呈大致L字状的构件构成。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具有侧板部23以及底板部24。侧板部23从底板部24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端部大致垂直地立起设置。并且,第一框构件21A的侧板部23与第二框构件21B的侧板部23彼此对置地配置。
在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侧板部23设置有多个框侧限位器31。框侧限位器31设置于侧板部23的与单侧的侧板部23对置的对置面。并且,框侧限位器31从侧板部23的对置面朝向框架2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另外,多个框侧限位器31沿侧板部23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
第三框构件22具有侧板部25和底板部26。侧板部25从底板部26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大致垂直地立起设置。在底板部26设置有框侧固定部35。框侧固定部35设置于底板部26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关于框侧固定部35的详细结构,在后文叙述。
图4是从正面观察出入口地板10B的剖视图,图5是从侧面观察出入口地板10B的剖视图。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分别形成为大致平板状。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具有矩形状的主体部41以及平板状的底板42。在底板4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的凹凸。另外,底板42形成为与主体部41相比垂直投影面积更大。
主体部41具有正面部41a、两个侧面部41b、41b、正面部41a、背面部41c以及底面部41d。正面部41a配置于主体部41的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滑动方向的一端部,背面部41c配置于主体部41的滑动方向的另一端部。并且,正面部41a以及背面部41c彼此对置。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部41的滑动方向与框架2的长度方向平行。另外,在将后端地板盖13设置于地板框时,背面部41c与第三框构件22的侧板部25对置。
两个侧面部41b、41b与水平方向大致垂直,配置于主体部41的与滑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彼此对置。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部41的宽度方向与框架2的宽度方向平行。并且,在将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设置于地板框14时,侧面部41b与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侧板部23对置。
底面部41d配置于主体部41的上下方向的底面侧,并与安装于主体部41的底板42对置。在底面部41d的四角设置有脚部45。在将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设置于地板框14时,脚部4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载置于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底板部24。
另外,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主体部41分别具有盖侧限位器46和突起49。盖侧限位器46设置于主体部41的侧面部41b。盖侧限位器46从侧面部41b朝向主体部4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
在中间地板盖12中,盖侧限位器46设置有两个,且配置于侧面部41b的滑动方向的两端部。另外,在后端地板盖13中,盖侧限位器46设置有一个,且配置于侧面部41b的正面部41a侧、即滑动方向的一端部。由盖侧限位器46和框侧限位器31构成翘起防止机构50。
图6是示出翘起防止机构50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在将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设置于地板框14时,盖侧限位器46配置于设置在侧板部23的框侧限位器31的上下方向的下方。并且,盖侧限位器46与框侧限位器31抵接,从而限制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的移动。
另外,在设置于室外的乘客传送设备1中,为了防止雨水进入框架2的机械室,需要在地板框14设置防滴罩、集雨槽。与此相对,在本例的翘起防止机构50中,由于将框侧限位器31设置于侧板部23,因此能够在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底板部24容易地设置防滴罩、集雨槽。
能够通过将盖侧限位器46固定于地板盖的主体部41的侧面部41b,将框侧限位器31固定于地板框14中的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侧板部23,来设置翘起防止机构50。因此,即使对于已经设好的乘客传送设备,也能够容易地设置翘起防止机构50。
另外,如图5所示,后端地板盖13通过固定机构60固定于地板框14。固定机构60具有盖侧固定螺母47、设置于第三框构件22的框侧固定部35以及紧固于盖侧固定螺母47和框侧固定部35的固定构件53。盖侧固定螺母47设置于后端地板盖13的滑动方向的另一端部。另外,盖侧固定螺母47设置于后端地板盖13的底板4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图7以及图8是示出固定机构60的剖视图。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盖侧固定螺母47固定于底板42的与第三框构件22的底板部26对置的下表面部。另外,在底板42形成有与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连通的贯通孔42a。贯通孔42a是随着从上表面部朝向下表面部而开口直径连续变小的锥形孔。另外,在将后端地板盖13设置于地板框14时,盖侧固定螺母47以及贯通孔42a面向框侧固定部35。
框侧固定部35具有框侧固定螺母37、保持配件38以及多个限制凸部39。框侧固定螺母37载置于第三框构件22的底板部26的上表面部。另外,框侧固定螺母37的螺纹孔37a的直径设定得比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的直径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底板部26的载置有框侧固定螺母37的位置形成有插通孔26a。
保持配件38以将载置于底板部26的框侧固定螺母37的上方覆盖的方式固定于底板部26。在保持配件38形成有插通孔38a。插通孔38a面向由保持配件38覆盖的框侧固定螺母37的螺纹孔37a。另外,在框侧固定螺母37与保持配件38之间沿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形成有间隙。
多个限制凸部39从底板部26的上表面部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多个限制凸部39配置为将载置于底板部26的框侧固定螺母37的周围包围。并且,多个限制凸部39保持框侧固定螺母37,并限制框侧固定螺母37向水平方向的移动。
图9是示出固定构件53的主视图。
如图9所示,固定构件53具有第一螺纹部55、轴部56、第二螺纹部57以及头部58。第一螺纹部55形成于轴部56的轴向的一端部,第二螺纹部57形成于轴部56的轴向的另一端部。在第一螺纹部55以及第二螺纹部57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第二螺纹部57的外径设定得比第一螺纹部55的外径小。另外,轴部56的外径设定得比第一螺纹部55以及第二螺纹部57的外径小。
另外,在第一螺纹部55的与轴部56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头部58。头部58的上表面平坦,且其座面与后端地板盖13的底板42的贯通孔42a对应地形成为圆锥台形状。
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一螺纹部55与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螺合,第二螺纹部57与框侧固定螺母37的螺纹孔37a螺合。由此,后端地板盖13通过固定构件53而紧固固定于地板框14。另外,头部58收容于底板42的贯通孔42a。
框侧固定螺母37以与保持配件38在上下方向上隔开有间隙的状态配置。因此,框侧固定螺母37能够在保持配件38与底板部26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能够防止由于过度拧入固定构件53而后端地板盖13、地板框14发生破损,或者能够消除后端地板盖13与地板框14的尺寸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对将框侧固定螺母37的螺纹孔37a的直径设定得比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的直径小、且将第二螺纹部57的外径设定得比第一螺纹部55的外径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框侧固定螺母37的螺纹孔37a的直径设定为与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的直径相同,将第二螺纹部57的外径设定为与第一螺纹部55的外径相同。
在该情况下,一边将第二螺纹部57拧入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一边安装固定构件53。并且,作为固定构件53,也可以不分割为第一螺纹部55和第二螺纹部57,而是从轴向的一端部至另一端部为止在其外周面形成外螺纹,将第一螺纹部55与第二螺纹部57一体地形成。
底板42形成为比主体部41大。因此,如图5所示,在将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设置于地板框14时,在中间地板盖12的主体部41与前端地板盖11之间、在中间地板盖12的主体部41与后端地板盖13的主体部41之间产生间隙S1。另外,在后端地板盖13的主体部41与第三框构件22的侧板部25之间也产生间隙S1。此外,固定后端地板盖13的固定机构60的框侧固定螺母37配置为能够沿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图10的(A)是示出未设置突起49的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剖视图,图10的(B)是示出设置了突起49的本例的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剖视图。
如图10的(A)所示,当后端地板盖13或者中间地板盖12以在上下方向上倾斜的方式沿水平方向移动时,有可能后端地板盖13的底板42与中间地板盖12的底板42重合而产生高低差。
与此相对,在本例的出入口地板10B中,如图5所示,在中间地板盖12的主体部41的正面部41a设置有突起49。另外,在后端地板盖13的主体部41的正面部41a以及背面部41c分别设置有突起49。突起49从正面部41a或者背面部41c朝向主体部41的滑动方向突出。
突起49的突出长度设定得比底板42从主体部41的正面部41a或者背面部41c突出的突出长度长。并且,突起49以填塞上述的间隙S1的方式配置于主体部41的正面部41a或者背面部41c。
如图10的(B)所示,设置于后端地板盖13的突起49与相邻的中间地板盖12的背面部41c抵接,从而限制后端地板盖13以及中间地板盖12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由此,即使后端地板盖13、中间地板盖12在上下方向上倾斜,也能够防止相邻的底板42重合。
另外,如图5所示,对在后端地板盖13的正面部41a设置有突起49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中间地板盖12的背面部41c设置突起49。即,突起49只要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地板盖的主体部41的彼此对置的正面部41a和背面部41c中的至少一方即可。
1-3.中间地板盖以及后端地板盖的设置作业例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3对具有上述结构的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设置作业例进行说明。
图11~图13是示出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设置作业的图。
如图11的(A)所示,首先,作业者将中间地板盖12搬运至地板框14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将中间地板盖12配置在设置于中间地板盖12的两个盖侧限位器46不与设置于地板框14的多个框侧限位器31对置的位置。接下来,如图11的(B)所示,将中间地板盖12载置于地板框14的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底板部24。
需要说明的是,框侧限位器31设置于侧板部23,盖侧限位器46设置于侧面部41b。因此,在将中间地板盖12载置于地板框14时,作业者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框侧限位器31以及盖侧限位器46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在盖侧限位器46不与框侧限位器31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将中间地板盖12容易地载置于地板框14。
接下来,使中间地板盖12朝向预先固定了的前端地板盖11移动。由此,中间地板盖12的脚部45在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底板部24的上表面滑动。并且,使中间地板盖12移动至中间地板盖12的底板42与前端地板盖11接近或接触的位置。
如图11的(C)所示,设置于中间地板盖12的两个盖侧限位器46配置在框侧限位器31的上下方向的下方。这样,通过使中间地板盖12沿着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底板部24滑动,便能够容易地使盖侧限位器46与框侧限位器31卡合。
接下来,将后端地板盖13的正面部41a侧向上下方向的下方倾斜,接着将后端地板盖13插入地板框14。此时,使后端地板盖13以设置于后端地板盖13的正面部41a侧的盖侧限位器46插入框侧限位器31的下方的方式移动。接着,如图12的(A)所示,一边使后端地板盖13以后端地板盖13的背面部41c侧向上下方向的下方移动的方式转动,一边使脚部45沿着底板部24滑动。
如图12的(B)所示,将后端地板盖13的盖侧限位器46配置于框侧限位器31的上下方向的下方,以使盖侧限位器46与框侧限位器31卡合。另外,后端地板盖13的正面部41a与中间地板盖12的背面部41c对置,后端地板盖13的背面部41c与第三框构件22的侧板部25对置。
接下来,如图12的(B)以及图13的(A)所示,将固定构件53插入设置于后端地板盖13的盖侧固定螺母47。配置于固定构件53的上下方向的下方的第二螺纹部57的外径设定得比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小。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固定构件53插入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
如图13的(B)所示,将固定构件53进一步朝向下方插入,使第二螺纹部57插入保持配件38的插通孔38a。接着,使第二螺纹部57与框侧固定螺母37的螺纹孔37a螺合。框侧固定螺母37被多个限制凸部39限制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二螺纹部57的轴心与框侧固定螺母37的轴心一致。
通过进一步拧入固定构件53,从而固定构件53的第一螺纹部55螺合于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接着,如图13的(C)所示,第一螺纹部55螺合于盖侧固定螺母47的螺纹孔47a,第二螺纹部57螺合于框侧固定螺母37。由此,后端地板盖13的另一端部通过固定构件53而紧固固定于地板框14。
另外,固定构件53的头部58收容于底板42的贯通孔42a。如上所述,头部58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因此固定构件53的头部58不会从底板42的上表面伸出。由此,能够防止由固定构件53的头部58绊倒乘客,能够实现安全性的提高。
由此,如图12的(C)所示,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设置作业结束。框侧限位器31与盖侧限位器46在上下方向上对置,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翘起。
此外,后端地板盖13由使用了固定构件53的固定机构60紧固固定。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后端地板盖13固定于地板框14,能够防止后端地板盖13的翘起、能够防止由于恶作剧而拆卸后端地板盖13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地板盖12通过翘起防止机构50来限制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并通过配置于后端地板盖13与前端地板盖11之间来限制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即使不在中间地板盖12设置固定机构60,也能够可靠地固定中间地板盖12。
此外,通过在形成于中间地板盖12的主体部41与前端地板盖11之间的间隙、形成于中间地板盖12与后端地板盖13的主体部41之间的间隙中配置突起49,从而也能够限制中间地板盖12、后端地板盖13的向水平方向的移动。
1-4.中间地板盖以及后端地板盖的拆卸作业
接下来,参照图14以及图15对具有上述结构的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拆卸作业进行说明。
图14以及图15是示出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拆卸作业的图。
在由于维护作业、检查作业等而拆卸处于图14的(A)的状态的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情况下,如图14的(B)所示那样从后端地板盖13拆卸固定构件53。由此,后端地板盖13的另一端部的固定被解除。接下来,如图14的(C)所示,作业者将后端地板盖13的另一端部向上下方向的上方抬起,转动后端地板盖13。
接下来,如图15的(A)所示,使后端地板盖13沿着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底板部24滑动至后端地板盖13的盖侧限位器46不与框侧限位器31对置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后端地板盖13在倾斜的状态下从地板框14拆卸。
接下来,如图15的(B)所示,使中间地板盖12沿着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的底板部24向从前端地板盖11分开的朝向滑动。接着,在使中间地板盖12滑动至中间地板盖12的盖侧限位器46不与框侧限位器31对置的位置时,如图15的(C)所示那样将中间地板盖12抬起而从地板框14拆卸。由此,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拆卸作业结束。
另外,框侧固定部35配置于第三框构件2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因此,在使中间地板盖12、后端地板盖13沿着第一框构件21A以及第二框构件21B滑动时,能够防止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脚部45与框侧固定部35发生干涉。由此,能够使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顺畅地移动至规定的位置,能够容易地进行中间地板盖12以及后端地板盖13的设置作业以及拆卸作业。
2.第二实施方式例
接下来,参照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进行说明。
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机构的结构。因此,在此,对固定机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的固定机构60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6所示,固定机构70具有固定构件53、未图示的盖侧固定螺母以及框侧固定部75。固定构件53以及盖侧固定螺母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固定构件53以及盖侧固定螺母47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框侧固定部75具有框侧固定螺母77、保持配件78以及多个限制凸部79。保持配件78固定于第三框构件22的底板部26的下表面部。另外,保持配件78固定于底板部26的设置有插通孔26a的位置。
保持配件78形成为中空的容器状。具有保持配件78的固定于底板部26的上表面部78a以及与上表面部78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载置面部78b,在上表面部78a形成有与插通孔26a连通的开口部78c。在开口部78c以及插通孔26a中插入固定构件53的第二螺纹部57。
在载置面部78b载置框侧固定螺母77。在载置面部78b形成有与所载置的框侧固定螺母77的螺纹孔77a连通的下部开口部78d。另外,在载置面部78b设置有多个限制凸部79。
多个限制凸部79从载置面部78b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突出。多个限制凸部79配置为将载置于载置面部78b的框侧固定螺母77的周围包围。并且,框侧固定螺母77被多个限制凸部79限制向水平方向的移动。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机构60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固定机构70的乘客传送设备,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固定机构70,即使在由于设置防滴罩、集雨槽等而底板部26的上表面部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够设置框侧固定螺母77。此外,框侧固定部75不从底板部26的上表面部伸出,因此在设置或拆卸后端地板盖13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后端地板盖13与框侧固定部75发生干涉。
3.第三实施方式例
接下来,参照图17对第三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进行说明。
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固定机构的剖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机构的结构。因此,在此,对固定机构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的固定机构60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7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例的固定机构中,没有设置框侧固定螺母。相对于框侧固定螺母,在第三框构件22的底板部26B形成有框侧螺纹孔26c。在框侧螺纹孔26c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固定构件53的第二螺纹部57螺合的内螺纹。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机构60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固定机构的乘客传送设备,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例的乘客传送设备1同样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例的固定机构,无需设置具有框侧固定螺母的框侧固定部,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固定机构60、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固定机构70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定于上述且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专利请求范围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形实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作为倾斜型的乘客传送设备,以在梯级之间产生高低差的自动扶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也能够是应用于具有在梯级之间不产生高低差的多个梯级的电动道路、即所谓的自动人行道的乘客传送设备。
另外,也能够应用于在倾斜区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设置于与上水平区间以及下水平区间平行的位置的框架的乘客传送设备。此外,还能够同样地应用于具有通过使倾斜区间的延伸设置方向弯曲地变化以使上水平区间与下水平区间的延伸设置方向不同的框架的乘客传送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平行”以及“正交”等用语,但这些用语并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的“平行”以及“正交”,而包括“平行”以及“正交”,且也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平行”、“大致正交”的状态。

Claims (9)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中,
所述乘客传送设备具备:
框架,其设置于建筑构造物;
多个梯级,它们设置于所述框架,连结成在所述框架内循环移动的环状;以及
出入口地板,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与所述多个梯级的行进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所述出入口地板具备:
地板框,其固定于所述框架;以及
地板盖,其设置于所述地板框,
在所述地板框的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固定地设置有框侧限位器,
在所述地板盖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固定地设置有与所述框侧限位器卡合的盖侧限位器,
在将所述地板盖设置于所述地板框时,在所述地板盖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从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观察,所述框侧限位器与所述盖侧限位器重叠,并且所述盖侧限位器在所述框侧限位器的上下方向的下方与所述框侧限位器隔开间隔地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中,
所述地板框具有:
第一框构件,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部;以及
第二框构件,其配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框构件对置,
所述第一框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框构件具有:
底板部,所述地板盖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载置于该底板部;以及
侧板部,其从所述底板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大致垂直地立起设置,并设置有所述框侧限位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框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框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部面向所述梯级,
所述地板框在所述第一框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框构件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具有将所述第一框构件与所述第二框构件连结的第三框构件,
在所述地板盖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将所述地板盖固定于所述第三框构件的固定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中,
所述地板盖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地板盖,
所述固定机构配置于所述多个地板盖中的配置于距所述梯级最远的位置的后端地板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中,
所述固定机构具有:
盖侧固定螺母,其设置于所述地板盖;
框侧固定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三框构件;以及
固定构件,其与所述盖侧固定螺母以及所述框侧固定部螺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中,
所述固定构件具有:
第一螺纹部,其与所述盖侧固定螺母螺合;以及
第二螺纹部,其与所述框侧固定部螺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中,
所述框侧固定部具有:
保持配件,其固定于所述第三框构件;以及
框侧固定螺母,其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在规定的范围内移动的方式保持于所述保持配件,供所述固定构件螺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中,
所述框侧固定部具有配置于所述框侧固定螺母的周围且限制所述框侧固定螺母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的限制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中,
所述地板盖具有:
主体部,其设置有所述盖侧限位器;以及
底板,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部,且所述底板的垂直投影面积比所述主体部的垂直投影面积大,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突出得比所述底板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突出的突出长度长的突起。
CN201911211949.5A 2018-12-27 2019-12-02 乘客传送设备 Active CN1113773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4862A JP7089465B2 (ja) 2018-12-27 2018-12-27 乗客コンベア
JP2018-244862 2018-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7345A CN111377345A (zh) 2020-07-07
CN111377345B true CN111377345B (zh) 2022-01-25

Family

ID=71213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1949.5A Active CN111377345B (zh) 2018-12-27 2019-12-02 乘客传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89465B2 (zh)
CN (1) CN11137734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3872A (ja) * 2004-10-05 2006-04-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マンホールカバー装置
CN204198220U (zh) * 2014-05-19 2015-03-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自动扶梯
WO2018134078A1 (en) * 2017-01-17 2018-07-26 Inventio Ag Floor cover arrangement for covering an underfloor space of a passenger convey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3613B2 (ja) * 1996-07-16 2006-04-05 株式会社アイ・エイチ・アイ・エアロスペース 宇宙空間用コネクタ着脱装置
JP2011219228A (ja) 2010-04-09 2011-11-0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の乗降部床装置
JP6681245B2 (ja) 2016-03-31 2020-04-15 株式会社シブタニ フローティングナット
JP6533483B2 (ja) 2016-04-14 2019-06-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3872A (ja) * 2004-10-05 2006-04-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マンホールカバー装置
CN204198220U (zh) * 2014-05-19 2015-03-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自动扶梯
WO2018134078A1 (en) * 2017-01-17 2018-07-26 Inventio Ag Floor cover arrangement for covering an underfloor space of a passenger convey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7345A (zh) 2020-07-07
JP7089465B2 (ja) 2022-06-22
JP2020104970A (ja)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85628B1 (en) Elevator with adjustable top edge railing members
KR101870896B1 (ko) 레일식 승하강 조명타워
KR200480923Y1 (ko) 항공등용 승하강식 진입등주
CN109019283B (zh) 乘客输送机的制造方法
CN111377345B (zh) 乘客传送设备
KR102407557B1 (ko) 승객 컨베이어의 언더플로어 공간을 커버하기 위한 플로어 커버 배열체
KR200343081Y1 (ko) 승강기 탈출문 차폐용 조천정 장치
CN111377346B (zh) 乘客传送带的坠落物防止护栏以及乘客传送带
US11554935B2 (en) Elevator car
JP5033442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647107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製造方法
CN209974025U (zh) 带安全开关的电梯底坑爬梯构造及电梯
JP7009318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2007176691A (ja) エレベータドア装置
JP6329877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EP1657206A2 (en) Elevator car with simplified assembly
JPH09323882A (ja) 乗客コンベヤの照明装置
JP6273995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装置
JP7198359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2019001601A (ja) 延長床及び乗客コンベア
KR100714078B1 (ko) 승강기 탈출문 차폐용 조천정 장치
KR200413170Y1 (ko) 클린룸 엘리베이터의 도어슈 차폐구조
JP6618383B2 (ja) スカートガード取付構造
JP6939697B2 (ja) パネル保持装置
JP7141372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フェンス、乗客コンベア及びフェンスの設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