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98220U - 自动扶梯 - Google Patents

自动扶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98220U
CN204198220U CN201420577526.1U CN201420577526U CN204198220U CN 204198220 U CN204198220 U CN 204198220U CN 201420577526 U CN201420577526 U CN 201420577526U CN 204198220 U CN204198220 U CN 204198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alia
flexible member
engagement section
frame
esca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75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秀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98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98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不损害出入口板的美观地确保安全性的自动扶梯。为解决该课题,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扶梯是具备出入口板的自动扶梯,具备:多个梯级,连结成环形状;驱动部和从动部,使上述梯级旋转;以及出入口板,设置在从地面到所述梯级的通路上,该出入口板具备:框架,由金属形成;以及软性部件,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并通过设置于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的卡合部与上述框架卡合。

Description

自动扶梯
优先权主张的交叉引用
申请人申请基于在日本2014年5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03774,主张基于巴黎公约第4条A(1)规定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自动扶梯。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使人搭乘并运行,因此要求安全性。自动扶梯的构成零件为了获得刚性,因此主要通过金属而形成。在人摔倒时,若头与由该金属形成的零件接触则可能产生严重伤害。
因此,提出一种技术,通过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的部件来覆盖梯级、在从地面到梯级的通路设置的出入口板。
但是,该软性部件的向金属部分的固定方法成为问题。即,通过粘接剂固定软性部件则更换变得困难,通过螺栓从表面固定则有损美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1717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不损害出入口板的美观地确保安全性的自动扶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动扶梯,是具备出入口板的自动扶梯,具备:多个梯级,连结成环形状;驱动部和从动部,用于使上述梯级旋转;以及出入口板,设置在从地面到所述梯级的通路上,该出入口板具备:框架,由金属形成;以及软性部件,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并通过设置于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的卡合部与上述框架卡合。
实用新型的效果
出入口板中,卡合部不显现于软性部件的被人眼看到的表面。所以,具有能够不损害出入口板的美观地设置软性部件,从而能够确保安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扶梯的主视图。
图2是自动扶梯的侧视图。
图3是出入口板的俯视图。
图4是出入口板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出入口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对卡合部的端面进行表示的图。
图7是对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8是对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9是对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10是卡合部为爪形状的情况的出入口板的沿图9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卡合部为埋入螺母的情况的出入口板的沿图9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2是对第四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附图对自动扶梯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
技术方案1记载的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扶梯,是具备出入口板的自动扶梯,具备:多个梯级,连结成环形状;驱动部和从动部,使上述梯级旋转;以及出入口板,设置在从地面到所述梯级的通路上,该出入口板具备:框架,由金属形成;以及软性部件,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并通过设置于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的卡合部与上述框架卡合。
技术方案2记载的实用新型是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自动扶梯,上述卡合部设置为与槽部卡合,该槽部设置为与上述框架的宽度方向的边平行地从上述框架的一端的面到达另一端的面。
技术方案3记载的实用新型是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自动扶梯,上述卡合部设置为与槽部卡合,该槽部设置为与上述框架的长度方向的边平行地从上述框架的一端的面到达另一端的面。
技术方案4记载的实用新型是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自动扶梯,上述卡合部为爪形状的突起,该突起设置在上述软性部件的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
技术方案5记载的实用新型是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自动扶梯,上述卡合部是埋入螺母,该埋入螺母以不贯通到上述软性部件的表面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软性部件的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
技术方案6记载的实用新型是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自动扶梯,上述出入口板具备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的多个软性部件,上述多个软性部件通过在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以不显现于人踩踏的表面的方式设置的卡合部与框架分别卡合。
图1是自动扶梯1的主视图。另外,图2是自动扶梯1的侧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自动扶梯1具备:连结成环形状的多个梯级12;使梯级12旋转的驱动部13以及从动部14;沿梯级12的旋转方向旋转的环形状的扶手带11;以及在从地面到梯级12的通路设置的出入口板100。
梯级12的剖面成为大致扇形,在梯级12的表面显露的供人搭乘的部分成为几乎水平。连结着的梯级12之中,几乎半数收纳于地板下。在驱动部13以及从动部14中,梯级12的移动方向逆转。
扶手带11向与梯级1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出入口板100覆盖驱动部13或者从动部14。即,若拆除出入口板100则驱动部13或者从动部14露出,维护操作员能够进入操作用的空间的内部并维护驱动部13或从动部14或者梯级12。
图3是出入口板10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出入口板100的立体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出入口板100具备:具备槽部102A的框架102;软性部件101;以及防止高低差部件103。
框架102是由金属形成的长方形的部件。在框架102的长度方向两端固定有支撑部104。
在框架10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宽度方向的边平行的多个槽部102A。槽部102A设置为从一方的端面到达另一方的端面。
软性部件101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在与框架102对置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卡合部101A。
作为软性部件101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所谓的弹性体。作为弹性体,例如使用聚氨酯在耐久性方面是优选的。
软性部件10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框架10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等,软性部件10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框架10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图5是出入口板100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在框架102的端部,防止高低差部件103与槽部102A对应地设置。另外,防止高低差部件103在框架102的宽度方向的端面,设置于与宽度方向端面对齐地连结多个出入口板100的情况下互不干扰的位置。
防止高低差部件103在框架102的宽度方向的各端面至少各设置一个。因此,通过防止高低差部件103,卡合部101A的宽度方向的移动量从框架102的两端被调节。所以,在安装了防止高低差部件103的情况下,软性部件101在面向图5时的上下方向上不会发生偏移。
防止高低差部件103通过螺栓103A被卡止于框架102的长边,即宽度方向的端面。
图6是对形成于软性部件101的卡合部101A的端面进行表示的图。如图6所示,卡合部101A具备:具有宽度W1的基底部,以及在基底部的端部设置,并具有比宽度W1宽的宽度W2的末端部。
通过将卡合部101A插入框架102的槽部102A,软性部件101如图4所示与框架102成为一体。此时,软性部件101将框架102的表面的大致整个面覆盖。
通过将软性部件101安装于框架102,并将防止高低差部件103安装于框架102,完成图4所示的出入口板100。
槽部102A的剖面成为与卡合部101A的剖面相同的形状。所以,在卡合部101A与槽部102A卡合的情况下,不会在上下方向上脱落。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具备:连结成环形状的多个梯级12;使梯级12旋转的驱动部13以及从动部14;沿梯级12的旋转方向旋转的环形状的扶手带11;以及在从地面到梯级12的通路设置的出入口板100,该出入口板100具备软性部件101,该软性部件101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并且通过以不显现于人踩踏的表面的方式设置的卡合部101A、101B而与框架102卡合。
因此,出入口板100中,卡合部101A不会显现于软性部件101的被人眼看到的表面。所以,具有能够不损害出入口板的美观地设置软性部件101,从而能够确保安全性的效果。
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在软性部件101设置凸状的卡合部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框架102设置凸状的卡合部101A,在软性部件101侧设置槽部。
图7是对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软性部件101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平行地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各软性部件101具备多个卡合部101A,框架102具备与卡合部101A卡合的多个槽部102A,在各卡合部101A的一方的端部具备防止高低差部件103。
所以,软性部件101在面向图6时的近前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不会从框架102偏移。
根据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100,在软性部件101的一部分破损了的情况下,变成只将一部分的软性部件101更换即可,具有能够降低更换成本的效果。
图8是对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出入口板100也可以具备软性部件101,该软性部件101形成有与长度方向的边平行的卡合部101A。
在这种情况下,出入口板100安装于自动扶梯1时,出入口板100的侧面与地面抵接,因此,软性部件101在面向图7时的左右方向上不会从框架102偏移。
根据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100,由于变成无需通过防止高低差部件103来调节软性部件101的偏移,因此,具有能够减少软性部件101的数目的效果。
图9是对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软性部件101还能够以卡合部101B与软性部件101的端面不相接的方式具备多个卡合部101B。这种情况的卡合部101B可以形成为爪形状,也可以是埋入螺母。
图10是卡合部101B为爪形状的情况的出入口板100的在图9中AA线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软性部件101在与框架102对置的面上具备前端折弯了的爪形状的卡合部101B。
框架102在与卡合部101B对应的位置上具备贯通孔102B。卡合部101B通过被插通于贯通孔102B的状态来与框架102卡合。
所以,软性部件101在面向图9时的上方向上不会从框架102脱落。
图11是卡合部101B为埋入螺母101C的情况的出入口板100的在图9中AA线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软性部件101在与框架102对置的面侧,以不贯通到软性部件101的表面的方式具备埋入螺母101C。
框架102在与埋入螺母101C对应的位置具备贯通孔102B。软性部件101隔着埋入螺母101C,通过从下侧嵌入了的螺栓102C以及垫圈102D被拧紧于框架102。
所以,软性部件101在面向图9在上方向不会从框架102脱落。
根据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100,具有软性部件101变得更加不会从框架102脱落的效果。
图12是对第四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10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软性部件101能够进行分割。该被分割的分割软性部件101E分别具备1个卡合部101B,框架102在与卡合部101B对应的位置具备贯通孔102B。
卡合部101B可以是爪形状也可以是埋入螺母101C。分割软性部件101E分别通过卡合部101B被拧紧于框架102。
根据第四变形例涉及的出入口板100,通过选择分割软性部件101E的颜色,具有能够表现文字、图形的效果。
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没有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超出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调换以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括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内,同样,也包括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自动扶梯,是具备出入口板的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多个梯级,连结成环形状;
驱动部和从动部,用于使上述梯级旋转;以及
出入口板,设置在从地面到所述梯级的通路上,该出入口板具备:框架,由金属形成;以及软性部件,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并通过设置于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的卡合部与上述框架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设置为与槽部卡合,该槽部设置为与上述框架的宽度方向的边平行地从上述框架的一端的面到达另一端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设置为与槽部卡合,该槽部设置为与上述框架的长度方向的边平行地从上述框架的一端的面到达另一端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是爪形状的突起,该突起设置在上述软性部件的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是埋入螺母,该埋入螺母以不贯通到上述软性部件的表面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软性部件的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
上述出入口板具备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的多个软性部件,上述多个软性部件通过在与上述框架对置的面以不显现于人踩踏的表面的方式设置的卡合部与框架分别卡合。
CN201420577526.1U 2014-05-19 2014-10-08 自动扶梯 Active CN2041982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3774 2014-05-19
JP2014-103774 2014-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98220U true CN204198220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56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7526.1U Active CN204198220U (zh) 2014-05-19 2014-10-08 自动扶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982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734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734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
CN111377345B (zh) * 2018-12-27 2022-01-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9428B2 (en) Vehicle seat
JPH0396738A (ja) エネルギ導体支持鎖
US20180066702A1 (en) Linear Guide Device
CN204198220U (zh) 自动扶梯
US20150236440A1 (en) Grommet assembly for vehicle body panel
MX2019008909A (es) Tamiz vibratorio de poluiretano.
USD787659S1 (en) Respirator with face seal flexing region
CN104512305A (zh) 交通工具座椅
CN204173736U (zh) 自动扶梯
USD852665S1 (en) Bracelet
KR101727554B1 (ko) 매트리스
GB2583355A8 (en) Gate valve member
US9442524B2 (en) Bracelet-typ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frame thereof
USD894789S1 (en) Cuff link
DE202007000015U1 (de) Federelement zum Aufbau von Untermatratzenkonstruktionen
EP2810802A1 (en) Sunvisor assembly, sunvisor core and sunvisor
JP4909366B2 (ja) 鐙用鐙挿入部
FR3063567B1 (fr) Composant magnetique et convertisseur de tension le comprenant
CN103649820A (zh) 眼镜
CN104037693A (zh) 电接线盒
CN203651371U (zh) 两个铰接车辆或车辆部分之间的过渡部的折棚的内壁衬件
EP2757033A3 (en) Floating platform
EP2930384A1 (en) Linear guide device
JP2017205659A (ja) サイドフレーム用の化粧カバー
US20160131201A1 (en) Transmission hub and sleeve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