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6988A - 前围上盖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前围上盖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6988A
CN111376988A CN201911295808.6A CN201911295808A CN111376988A CN 111376988 A CN111376988 A CN 111376988A CN 201911295808 A CN201911295808 A CN 201911295808A CN 111376988 A CN111376988 A CN 111376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wl top
cowl
vehicle body
wall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958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6988B (zh
Inventor
秋月洋辅
丸山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76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6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6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6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4Superstructure sub-units with access or drainage openings having movable or removable closures; Seal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6Connections by glue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6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7Water drainage or guide means not integral with roof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围上盖板结构,其沿着前风挡玻璃的下缘朝向车宽方向设置。前围上盖板结构具备隆起部、脆弱部、排水路。隆起部形成于前围上盖板的左端部。脆弱部形成于隆起部。排水路设置于隆起部的周围而形成为向车身外排水。

Description

前围上盖板结构
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12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8-242640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围上盖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设置在机动车的前风挡玻璃的下缘与发动机罩的后缘之间的前围箱由树脂制的前围上盖板覆盖,抑制雨水等的浸入。前围上盖板沿着前风挡玻璃的下缘延伸,且在外端部处弯曲。前围上盖板结构例如具备从前风挡玻璃的下缘的中央部遍及两侧部的大部分地配置的前围上盖板和设置在两端部的侧罩。前围上盖板结构要考虑到例如在前围上盖板的上表面滞留有雨水等的情况。
作为其对策,例如已知有如下的结构:在前围上盖板形成向车宽方向延伸的排水槽,在前围上盖板与侧罩之间设置通水路,通水路连通于排水槽。根据该前围上盖板结构,能够将由排水槽引导的雨水等经由通水路向外部排出(例如,参照日本国专利第4843815号)。
另外,在前围上盖板结构之中,存在有如下的结构:在前围上盖板的第一平面部及第二平面部设置第一脆弱部及第二脆弱部,在第一平面部及第二平面部设有突起形状部。突起形状部相对于第一平面部及第二平面部以倾斜角度θ形成。
根据该前围上盖板结构,在碰撞时从车身上方向发动机罩的后部等输入了冲击载荷的情况下,发动机罩朝向车辆下方变形。由于发动机罩变形而发动机罩的后部会与突起形状部的顶部发生干涉。在该状态下,使应力集中于突起形状部的附近,通过使第一脆弱部、第二脆弱部可靠地变形、断裂而能够吸收冲击载荷(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18-75997号)。
发明内容
然而,日本国专利第4843815号的前围上盖板结构中,在由于从车身上方向发动机罩的后部等输入了的冲击载荷而发动机罩朝向车辆下方变形时,难以使前围上盖板良好地变形、断裂来吸收冲击载荷。
另外,日本国特开2018-75997号的前围上盖板结构中,难以从前围上盖板排水。
本发明的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前围上盖板向车身外排水并能够使前围上盖板良好地变形、断裂的前围上盖板结构。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具备沿着车辆的前风挡玻璃的下缘朝向车宽方向设置的前围上盖板,其中,所述前围上盖板结构具备:隆起部,其形成于所述前围上盖板的外端部;脆弱部,其形成于所述隆起部;及排水路,其形成于所述隆起部的周围而向车身外排水。
根据上述(1)的方案,通过在前围上盖板形成隆起部,能够在隆起部的周围容易形成排水路。由此,能够将前围上盖板的水从排水路向车身外排出。
另外,在隆起部形成了脆弱部。由此,在由于碰撞而从车身上方向发动机罩的后部等输入冲击载荷且发动机罩朝向车辆下方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能够使变形、断裂从脆弱部产生。在此,隆起部能够使应力集中于脆弱部而促进其变形、断裂。由此,能够使脆弱部可靠地产生变形、断裂而良好地吸收冲击载荷。
根据上述(1)的方案,通过在前围上盖板形成隆起部,能够在隆起部的周围容易形成排水路,通过隆起部能够使应力集中于脆弱部。由此,能够从前围上盖板将水向车身外排出,能够可靠地使脆弱部(即,前围上盖板)变形、断裂。
(2)在上述(1)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排水路具有:第一排水路,其沿着所述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壁形成;及第二排水路,其沿着所述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壁形成,且形成在比所述第一排水路靠车辆下方的位置,所述前围上盖板具备:倾斜部,其设置在所述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内侧,且朝向所述隆起部形成为下降斜度;及引导肋,其形成于所述倾斜部而将水向所述第二排水路进行引导。
根据上述(2)的方案,沿着隆起部的内壁形成第一排水路,沿着隆起部的外壁形成第二排水路。由此,第一排水路的壁部由内壁形成,第二排水路的壁部由外壁形成。而且,将第二排水路形成在比第一排水路靠车辆下方的位置。由此,外壁比内壁形成得高。由此,第二排水路与第一排水路相比水路深度尺寸形成得更大。此外,通过引导肋将水向水路深度尺寸大的第二排水路引导。
由此,通过将第二排水路形成在比第一排水路靠车辆下方的位置,能够将第二排水路的深度尺寸形成得比第一排水路大。而且,通过利用引导肋向第二排水路引导水,能够从前围上盖板排出大量的水,从而可靠地抑制水浸入向前围上盖板的下方的空调器进气口。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脆弱部为开口部,且由侧罩覆盖。
根据上述(3)的方案,通过将脆弱部设为开口,能够使脆弱部相对于从车身上方向发动机罩的后部输入了的冲击载荷而可靠地变形、破坏。而且,通过利用侧罩覆盖脆弱部,能够抑制水从脆弱部(即,开口)浸入的情况。
(4)在上述(3)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壁朝向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所述隆起部具备至少一个狭缝,该至少一个狭缝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形成于所述外壁,所述狭缝与所述开口部连续。
根据上述(4)的方案,将与开口部连续的狭缝形成于外壁。由此,能够将开口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得长。由此,能够使外壁(即,脆弱部)相对于从车身上方输入的冲击载荷而可靠地变形、破坏。
(5)在上述(3)或(4)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前围上盖板具备第一止水肋,该第一止水肋形成于所述隆起部的上壁,并与所述侧罩的内表面抵接。
根据上述(5)的方案,在隆起部的上壁形成第一止水肋,使侧罩的内表面与第一止水肋抵接,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水浸入向开口部。
(6)在上述(3)~(5)中的任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侧罩具有朝向发动机罩的后端部竖立设置的遮蔽部。
根据上述(6)的方案,使侧罩的遮蔽部朝向发动机罩的后端部竖立设置。由此,能够通过遮蔽部将侧罩与发动机罩的后端部之间的间隙闭塞。
(7)在上述(6)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前围上盖板具备第二止水肋,该第二止水肋从上表面竖立设置,并与所述侧罩中的所述遮蔽部的车身下方及车身前方中的至少一者抵接。
根据上述(7)的方案,从前围上盖板竖立设置第二止水肋,使第二止水肋与遮蔽部的车身下方、车身前方抵接。由此,通过第二止水肋能够抑制水从侧罩与前围上盖板之间向前围上盖板侧浸入的情况。由此,能够经由沿着遮蔽部的车身后侧形成的遮蔽排水路向车身外排水。
(8)在上述(6)或(7)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遮蔽部具有在背面竖立设置的加强肋。
根据上述(8)的方案,通过在遮蔽部的背面竖立设置加强肋,能够薄壁化遮蔽部,从而能够使遮蔽部轻量化。
(9)在上述(3)~(8)中的任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侧罩由软质材料形成,所述侧罩具有向所述前围上盖板的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延出部,所述延出部配置在前柱装饰板的下端部的车身下方。
根据上述(9)的方案,使侧罩的延出部向前围上盖板的车宽方向外侧伸长,并配置在前柱装饰板的下端部的车身下方。由此,能够在不将前柱装饰板从车辆拆卸的状态下拆装前围上盖板。由此,能够提高雨刷器修理等检修、组装顺序的自由度。
(10)在上述(3)~(9)中的任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前围上盖板具备检修开口,该检修开口的周缘部向所述侧罩的车身前方隆起,所述检修开口由检修罩闭塞。
根据上述(10)的方案,通过在前围上盖板配备检修开口,在例如将前围上盖板设置于减振器基体的上方的情况下,能够从检修开口容易组装减振器。
另外,通过使检修开口的周缘部隆起,能够利用周缘部抑制水向检修开口浸入的情况。
(11)在上述(1)~(10)中的任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前围上盖板的前端部固定于在所述前围上盖板的下方设置的前围板上盖。
根据上述(11)的方案,通过将前围上盖板的前端部固定于前围板上盖,能够在前围上盖板的下方容易形成气液停留分离室。
(12)在上述(3)~(10)中的任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侧罩通过粘结或卡合而安装于所述前围上盖板。
根据上述(12)的方案,将侧罩通过粘结或卡合而安装于前围上盖板,由此能够在前围上盖板容易且可靠地安装侧罩。
(13)在上述(3)~(10)中的任一方案中,可以是,所述侧罩具备能够与所述前围上盖板的后外端部卡合的卡止夹及卡止孔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上述(13)的方案,在侧罩具备卡止夹、卡止孔,能够将卡止夹、卡止孔卡合于前围上盖板的后外端部。由此,即使是在前围上盖板的后外端部无法形成粘结面的结构,也能够将侧罩容易且可靠地安装于前围上盖板的后外端部。
(14)在上述(2)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第二排水路朝向车身前方倾斜成下降斜度,向发动机罩铰链托架的车身前方排水。
根据上述(14)的方案,使第二排水路朝向车身前方倾斜成下降斜度,能够向发动机罩铰链托架的车身前方排水。第二排水路由前围上盖板形成。由此,不用追加排水路的专用部件而能够形成排水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在前围上盖板的外端部形成隆起部,在隆起部形成脆弱部。此外,在隆起部的周围形成排水路。由此,能够从前围上盖板将水向车身外排出,并能够使前围上盖板良好地变形、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车辆的左侧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左侧部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A是沿着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6B是将图6A的VIb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的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2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将图4的X部放大的立体图。
图11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前围上盖板结构的后外端部的立体图。
图12是沿着图3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围上盖板结构20。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侧方。车辆10及前围上盖板结构20为大致左右对称的结构,以下对左侧结构进行说明而省略右侧结构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车辆10具备前柱12、上梁13、前风挡玻璃(风窗玻璃)14、减振器壳体15、减振器基体16、发动机罩(bonnet)18、前围上盖板结构20。
上梁13从前柱12朝向车身前方延伸出。在前柱12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前风挡玻璃14。在前柱12的车身前方且在上梁13的车宽方向内侧(即,发动机室)设有减振器壳体15。在减振器壳体15的顶部设有减振器基体16。在减振器基体16设有前围上盖板结构20。
如图2、图4、图5所示,在上梁13及减振器基体16设有发动机罩铰链托架22。在发动机罩铰链托架22设有发动机罩铰链23。在发动机罩铰链23支承有发动机罩18的后端部18a。前围上盖板结构20朝向车宽方向地配置在发动机罩18的后缘18b与前风挡玻璃14的下缘14a之间。
如图6A所示,前围上盖板结构20固定于前围板上盖25。通过前围板上盖25和前围上盖板结构20的前围上盖板31(后述)形成前围箱26。前围板上盖25固定于仪表板下部27的上端部。前围板上盖25沿着前围上盖板结构20朝向车宽方向延伸。仪表板下部27遍及车宽方向而以立起姿势设置,以将车室与发动机室分离。
如图1所示,前围上盖板结构20具备向车室或空调器导入外部气体并抑制雨水等向前围箱26浸入的功能。雨刷器28的枢轴从前围上盖板结构20突出。以下,将雨水等简记为“水”。
如图7所示,前围上盖板结构20具备前围上盖板31、侧罩32、检修罩33。前围上盖板结构20为大致左右对称的结构,以下,对左侧的结构进行说明而省略关于右侧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6A、图8所示,前围上盖板31具备前围上盖板主体35、隆起部36、脆弱部37、排水路38、引导肋39、第一止水肋41、第二止水肋42、检修开口43、前围夹46、多个前围孔47。
前围上盖板主体35沿着前风挡玻璃14的下缘14a朝向车宽方向设置。前围上盖板主体35具备鼓出部51、前凸缘(前端部)52、后凸缘(后端部)53。鼓出部51具备鼓出中央部55、倾斜部56、左端部(外端部)57。
鼓出中央部55具备前壁61、后壁62、顶部63。前壁61朝向车身前方竖立设置成倾斜状。后壁62沿前壁61的车身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并朝向车身前方竖立设置成倾斜状。在前壁61的上边和后壁62的上边连结顶部63。通过前壁61、后壁62及顶部63而鼓出部51形成为截面U字状。
在鼓出中央部55的左端55a连结倾斜部56。倾斜部56从鼓出部51的左端55a至左端部57朝向车宽方向左外侧形成为下降斜度。在倾斜部56的左端56a(参照图5)连结有左端部57。左端部57从倾斜部56的左端56a朝向车宽方向左外侧突出。
前凸缘52从鼓出部51的前下边51a朝向车身前方突出。前凸缘52通过多个紧固连结构件65(例如,紧固连结夹)而固定于前围板上盖25的前凸缘25a。由此,在前围上盖板31的下方能够容易形成气液停留分离室66。
后凸缘53从鼓出部51的后下边51b朝向车身后方(具体而言,前风挡玻璃14的下缘14a)突出。
如图5、图8所示,在鼓出部51的左端部57形成有隆起部36。隆起部36具备内壁71、外壁72、前端壁73、后端壁74、上壁75。内壁71从倾斜部56的左端56a朝向上方立起,并朝向车身前后方向配置。
外壁72相对于内壁71空出间隔地从车宽方向左侧朝向上方立起。外壁72朝向车身前后方向配置,下边72a配置在比内壁71的下边71a靠车身下方的位置。
在内壁71的前端和外壁72的前端连结有前端壁73。在内壁71的后端和外壁72的后端连结有后端壁74。通过内壁71、外壁72、前端壁73及后端壁74,隆起部36形成为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俯视观察矩形框状。
在内壁71、前端壁73及后端壁74的各上边连结有上壁75。由此。隆起部36形成为从左端部57朝向上方隆起的状态。
在上壁75的上表面75a,在车宽方向上空出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第一止水肋41。第一止水肋41从上壁75的上表面75a朝向上方竖立设置,并沿着上壁75而朝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侧罩32的内表面32a与第一止水肋41抵接。而且,在隆起部36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倾斜部56。倾斜部56朝向隆起部36形成为下降斜度。
在隆起部36形成有脆弱部37。脆弱部37是在上壁75的外边、外壁72的上边、前端壁73的外边的上部及后端壁74的外边的上部开口的开口部。脆弱部37由侧罩32覆盖。
在此,在脆弱部37由侧罩32覆盖的状态下,侧罩32的内表面32a与第一止水肋41抵接。由此,通过侧罩32及第一止水肋41能够可靠地抑制水向脆弱部37(即,开口部)浸入的情况。
此外,在隆起部36开设有开口部作为脆弱部37。由此,在由于碰撞而冲击载荷F1从车身上方输入给发动机罩18的后部18c(参照图2)等,使得发动机罩18朝向车辆下方变形的情况下,能够从脆弱部37产生变形、断裂。而且,在前围上盖板31的左端部57设有隆起部36。由此,通过隆起部36能够使应力集中于脆弱部37而促进变形、断裂。由此,能够在脆弱部37可靠地产生变形、断裂,从而良好地吸收冲击载荷F1。
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开口部作为脆弱部37,但是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通过薄壁部等来构成脆弱部37。
而且,多个狭缝77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地以向下方凹陷的方式形成于外壁72的上边。狭缝77与脆弱部37(即,开口部)连续地形成。
这样,通过在外壁72形成多个狭缝77,在将外壁72沿车身前后方向形成得长的状态下,能够良好地设定外壁72的脆弱性。由此,针对从车身上方输入的冲击载荷F1,能够使外壁72(即,脆弱部37)可靠地变形、破坏。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外壁72的上边形成多个狭缝77的例子,但是在外壁72的上边只要具备至少1个狭缝77即可。
另外,在隆起部36的周围形成有排水路38。排水路38将前围上盖板31(具体而言,鼓出部51)的上表面的水向车身外(车身前方或车宽方向左外侧)排出。排水路38具有第一排水路81、第二排水路82、第三排水路83、第四排水路84。第一排水路81沿着隆起部36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壁71形成。由此,第一排水路81的壁部由内壁71形成。第一排水路81设置在倾斜部56的左端56a。第二排水路82沿着隆起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壁72形成。由此,第二排水路82的壁部由外壁72形成。
在此,外壁72的下边72a配置在比内壁71的下边71a靠车身下方的位置。由此,第二排水路82形成在比第一排水路81靠车辆下方的位置。在此,外壁72形成得比内壁71高。由此,第二排水路82与第一排水路81相比水路深度尺寸形成得更大。此外,第二排水路82朝向车身前方倾斜成下降斜度而形成为向发动机罩铰链托架22(也参照图4)的车身前方排水。
第二排水路82的前端通过第三排水路83连通于第一排水路81的前端。第三排水路83沿着前端壁73形成。第二排水路82的后端通过第四排水路84连通于第一排水路81的后端。第四排水路84沿着后端壁74形成。即,第一~第四排水路81~84沿着隆起部36的周围形成。
这样,通过在前围上盖板31形成隆起部36,能够在隆起部36的周围容易形成排水路38。由此,能够将前围上盖板31的水从排水路38向车身外排出。
另外,第一~第四排水路81~84沿着隆起部36的周围由前围上盖板31形成。由此,不用追加第一~第四排水路81~84(即,排水路38)的专用部件而能够形成排水路38。
此外,在倾斜部56形成有引导肋39。引导肋39从倾斜部56的上前部56b朝向下后部56c(即,第四排水路84的内端)延伸成下降倾斜状,并相对于倾斜部56向车宽方向左外侧突出。由此,能够将前围上盖板31的上表面的水沿着引导肋39而向第四排水路84的内端如箭头A那样进行引导。此外,能够将被引导到第四排水路84的内端的水向第二排水路82的后端如箭头B那样进行引导。
第二排水路82与第一排水路81相比水路深度尺寸形成得大。由此,能够将水从引导肋39向水路深度尺寸大的第二排水路82引导。这样,通过利用引导肋39向第二排水路82引导水,能够将被引导到第二排水路82的大量的水经由第二排水路82向车身外(车身前方、车宽方向左外侧)如箭头C那样排水。
另外,将从倾斜部56引导到第一排水路81的水从第一排水路81向第四排水路84的内端如箭头D那样进行引导。能够将被引导到第四排水路84的水经由第四排水路84向车身外(车身前方、车宽方向左外侧)如箭头E那样进行排水。
这样,通过利用排水路38排水,能够可靠地抑制水浸入向前围上盖板31的下方的空调器进气口。
如图8、图9所示,多个第二止水肋42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地以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前围上盖板31中的排水路38的车身后方的前围左侧后部86。第二止水肋42从前围左侧后部86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竖立设置。侧罩32中的遮蔽部103(后述)的下部位102a及遮蔽部103的前部位102b与第二止水肋42抵接。下部位102a是遮蔽部103的车身下方的部位。前部位102b是遮蔽部103的车身前方的部位。
由此,通过第二止水肋42能够抑制如箭头F那样被引导到前围左侧后部86的水从侧罩32与前围左侧后部86之间向前围上盖板31侧浸入的情况。
以下,将多个第二止水肋42中的车身最后方的第二止水肋42作为“第二止水肋42A”进行说明。遮蔽排水路91沿着车身最后方的第二止水肋42A的车身后侧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形成。由此,能够将通过第二止水肋42A抑制了浸入的水经由遮蔽排水路91向车身外排出。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侧罩32的下部位102a及前部位102b与第二止水肋42抵接的例子,但是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使下部位102a及前部位102b中的一者与第二止水肋42抵接。
如图7所示,在前围上盖板31中的倾斜部56及隆起部36等车身前方的部位配备有检修开口43。即,检修开口43配备在将倾斜部56及隆起部36覆盖的侧罩32的车身前方。检修开口43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由此,在例如将前围上盖板31设置于减振器基体16(参照图5)的上方的情况下,能够从检修开口43容易地组装减振器。
另外,检修开口43的周缘部43a朝向上方隆起。由此,通过周缘部43a能够抑制水向检修开口43浸入的情况。
如图6A、图6B所示,前围上盖板31的后凸缘53配置(载置)于连结用具93。连结用具93通过配置于前风挡玻璃14的下端部14b而配置于比前风挡玻璃14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在将后凸缘53载置于连结用具93的状态下,能够使前风挡玻璃14及前围上盖板31(具体而言,后凸缘53)的交界平坦(平整)。
如图8、图10所示,在前围左侧后部86具备前围夹46、多个前围孔47。前围夹46在前围左侧后部86中的靠近左缘的部位,朝向车身前方以上升斜度突出。前围夹46与侧罩32的卡止孔105(后述)嵌合。
多个前围孔47设置于比前围夹46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并分别沿车宽方向空出间隔地形成。前围孔47与侧罩32的卡止夹104(后述)嵌合(参照图11)。
如图5、图12所示,前围上盖板31的脆弱部37(即,开口部)由侧罩32覆盖。侧罩32由软质材料(例如,烯烃系弹性体(TPO))形成。而且,侧罩32通过将前端部32b经由卡合部95卡合于前围上盖板31的顶部63并将后端部32c利用粘结剂97粘结于前围上盖板31的后壁62,从而被安装于前围上盖板31。这样,通过在前围上盖板31通过卡合部95、粘结剂97来安装侧罩32,由此能够在前围上盖板31容易且可靠地安装侧罩32。
如图2、图10、图11所示,侧罩32具备延出部102、遮蔽部103、多个卡止夹104、卡止孔105。
延出部102沿着前围上盖板31的前围左侧后部86向车宽方向左外侧伸出,并配置于前柱装饰板107的下端部107a的车身下方。前柱装饰板107是将前柱(A柱)12(参照图4)从车外侧覆盖的装饰构件。
通过在前柱装饰板107的下端部107a的车身下方配置延出部102,能够在不将前柱装饰板107从车辆10拆卸的状态下拆装前围上盖板31。由此,能够提高雨刷器修理等的检修、组装顺序的自由度。
如图9、图10所示,遮蔽部103从侧罩32的上端部32d及前围左侧后部86朝向发动机罩18的后端部18a竖立设置。由此,通过遮蔽部103能够将侧罩32与发动机罩18的后端部18a之间的间隙109闭塞。
遮蔽部103具有多个加强肋108。加强肋108竖立设置于遮蔽部103的背面103a。由此,通过加强肋108能够对遮蔽部103进行加强。由此,遮蔽部103能够薄壁化,从而能够实现遮蔽部103的轻量化。
另外,延出部102中的遮蔽部103的下部位102a及前部位102b与第二止水肋42抵接。
如图10、图11所示,在延出部102的前部位102b具备:多个卡止夹104、卡止孔105。卡止孔105形成于延出部102中的靠近左缘102c的部位。卡止孔105以嵌合(卡合)的状态卡止于前围夹46。多个卡止夹104设置在比卡止孔105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并分别沿车宽方向空出间隔地朝向车身后方以下降斜度突出。卡止夹104以嵌合(卡合)的状态卡止于前围孔47。
在此,可认为在侧罩32的前围左侧后部(后外端部)86、前围上盖板31的延出部(外端部)102无法确保粘结面。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延出部102形成卡止夹104、卡止孔105,能够将延出部102容易且可靠地安装于前围左侧后部86。
返回图7,在前围上盖板31中的倾斜部56及隆起部36等车身前方的部位配备检修开口43。检修开口43由检修罩33闭塞。由此,通过检修罩33能够抑制水向检修开口43浸入的情况。
另外,通过从检修开口43拆卸检修罩33,能够例如从检修开口43容易地组装减振器。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而且,可以将上述的变形例适当地组合。

Claims (14)

1.一种前围上盖板结构,其具备沿着车辆的前风挡玻璃的下缘朝向车宽方向设置的前围上盖板,其中,所述前围上盖板结构具备:
隆起部,其形成于所述前围上盖板的外端部;
脆弱部,其形成于所述隆起部;及
排水路,其形成于所述隆起部的周围而向车身外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排水路具有:
第一排水路,其沿着所述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壁形成;及
第二排水路,其沿着所述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壁形成,且形成在比所述第一排水路靠车辆下方的位置,
所述前围上盖板具备:
倾斜部,其设置在所述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内侧,且朝向所述隆起部形成为下降斜度;及
引导肋,其形成于所述倾斜部而将水向所述第二排水路进行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脆弱部为开口部,且由侧罩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壁朝向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所述隆起部具备至少一个狭缝,该至少一个狭缝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形成于所述外壁,
所述狭缝与所述开口部连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前围上盖板具备第一止水肋,该第一止水肋形成于所述隆起部的上壁,并与所述侧罩的内表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侧罩具有朝向发动机罩的后端部竖立设置的遮蔽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前围上盖板具备第二止水肋,该第二止水肋从该前围上盖板的上表面竖立设置,并与所述侧罩中的所述遮蔽部的车身下方及车身前方中的至少一者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遮蔽部具有在该遮蔽部的背面竖立设置的加强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侧罩由软质材料形成,
所述侧罩具有向所述前围上盖板的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延出部,
所述延出部配置在前柱装饰板的下端部的车身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前围上盖板具备检修开口,该检修开口的周缘部向所述侧罩的车身前方隆起,
所述检修开口由检修罩闭塞。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前围上盖板的前端部固定于在所述前围上盖板的下方设置的前围板上盖。
12.根据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侧罩通过粘结或卡合而安装于所述前围上盖板。
13.根据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侧罩具备能够与所述前围上盖板的后外端部卡合的卡止夹及卡止孔中的至少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排水路朝向车身前方倾斜成下降斜度,向发动机罩铰链托架的车身前方排水。
CN201911295808.6A 2018-12-26 2019-12-16 前围上盖板结构 Active CN1113769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2640A JP6821642B2 (ja) 2018-12-26 2018-12-26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JP2018-242640 2018-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6988A true CN111376988A (zh) 2020-07-07
CN111376988B CN111376988B (zh) 2022-05-03

Family

ID=7112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5808.6A Active CN111376988B (zh) 2018-12-26 2019-12-16 前围上盖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3382B2 (zh)
JP (1) JP6821642B2 (zh)
CN (1) CN1113769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7995A (zh) * 2021-07-14 2021-10-2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导水结构、汽车前舱及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8206B2 (ja) * 2021-02-10 2024-05-21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カウルカバー装置
JP7405880B2 (ja) 2022-02-07 2023-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4973A (zh) * 2006-12-20 2008-06-2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CN101973316A (zh) * 2010-11-22 2011-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围上盖板结构
CN102548835A (zh) * 2009-10-14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JP2013023177A (ja) * 2011-07-26 2013-02-04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カウルグリル構造
JP2015214244A (ja) * 2014-05-09 2015-1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20160082900A1 (en) * 2014-09-22 2016-03-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a Vehicle cowl structure
JP2018069914A (ja) * 2016-10-28 2018-05-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3815B2 (ja) 2008-07-18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JP6508166B2 (ja) 2016-11-10 2019-05-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4973A (zh) * 2006-12-20 2008-06-2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前围上盖板排水结构
CN102548835A (zh) * 2009-10-14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US20120200118A1 (en) * 2009-10-14 2012-08-0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1973316A (zh) * 2010-11-22 2011-02-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围上盖板结构
JP2013023177A (ja) * 2011-07-26 2013-02-04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カウルグリル構造
JP2015214244A (ja) * 2014-05-09 2015-12-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US20160082900A1 (en) * 2014-09-22 2016-03-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a Vehicle cowl structure
JP2018069914A (ja) * 2016-10-28 2018-05-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7995A (zh) * 2021-07-14 2021-10-2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导水结构、汽车前舱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21642B2 (ja) 2021-01-27
US20200207422A1 (en) 2020-07-02
CN111376988B (zh) 2022-05-03
US11203382B2 (en) 2021-12-21
JP2020104569A (ja)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6988B (zh) 前围上盖板结构
JP4476118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KR100975496B1 (ko) 자동차용 지붕 프레임
EP2540597B1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reinforced area for the mounting of hood hinges
EP2789526A1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US10471999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9649313B (zh) 汽车的前围格栅构造
KR20080052754A (ko) 차량의 카울 사이드부 보강구조
US8220864B2 (en) Front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JP4345980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US9975579B2 (en) Cowl structure
CN108016505B (zh) 车体前部结构
US20150353049A1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8163056B (zh) 车体前部结构
US20170008484A1 (en) Airbag unit
US20180257596A1 (en) Impact absorber
JP2008222170A (ja) フェンダカバー構造及び車体前部構造
US20170008483A1 (en) Airbag unit
JP6185775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2005280628A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KR100514246B1 (ko) 자동차용 후드 인너 패널의 결합 구조
JP5064148B2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構造
US20230058886A1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EP3889011A1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JP2017210075A (ja) 車両用ド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