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95A - 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95A
CN1113595A CN95103618A CN95103618A CN1113595A CN 1113595 A CN1113595 A CN 1113595A CN 95103618 A CN95103618 A CN 95103618A CN 95103618 A CN95103618 A CN 95103618A CN 1113595 A CN1113595 A CN 1113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cable
electric wire
line part
conductor
mai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36C (zh
Inventor
明石一弥
榎本一男
直树
高桥宪一郎
河邑英树
长谷川健
竹村安男
山崎英隆
滨田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Electric Wire Ltd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Electric Wi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Electric Wire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Electric Wi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3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1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connecting unstripped conductors to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 cutting e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线系统,包括:扁平电缆(12),它具有通过 借助整体模制用绝缘涂料覆盖多个平行电线而形成 的干线部分;多个支线部分(13,14),这些支线部分通 过对所述干线部分进行分线而形成;以及接合装置 (15),用于连接构成所述干线部分的多条电线中的至 少两条电线以时所述支线部分电短路。还公布了一 种导线系统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例如,导线系统通常被用于车辆等等,并由多条电线组成的束构成,这些电线在适当的位置分开,以将多个电装置彼此相连。
由于这种导线系统具有大体上为圆形的横截面,因此难于减小导线系统的厚度。例如,当导线系统被安装在车辆的门上时,该导线系统必然得到适当的设置,以避开容纳在门中的车窗部件。因此,导线很长。
另外,当需要安装大量的电线时,难于进行分线操作。如果考虑了这种情况而通过采用不同的颜色将电线彼此区别开,则需要大量的颜色,造成了费用的增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从而抑制了导线系统的厚度的增大并使其能够被安装在窄小的空间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从而使得分线操作变得容易,而不论电线的数目如何。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线系统,它包括:一条扁平的缆线,它具有干线部分,该干线部分是通过借助整体模制将绝缘涂料覆盖在多个并行电线上而形成的;通过对该干线部分进行分线而形成的多个支线部分;以及,接合装置,用于连接组成干线部分的多条电线中的不少于两条电线,以使该支线部分电短路。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线系统制造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将一个连接器安装在干线部分的电线的端部上,该这些端部包括所要在支线部分之间进行短路的电线、被彼此相邻地设置、且其数目等于通过从干线部分的电线的总数减去短路的电线的数目而获得的数目;安装一个接合装置;通过采用一个短路部件而使不少于两条电线短路;在安装有短路金属部件的位置与干线部分的端部的连接器之间切割所要短路的电线;以及,使设置在切割的位置与连接器之间的一条电线与另一条电线电短路,该另一条电线沿着干线部分的宽度方向被设置在干线部分的一个端部且不与该连接器相连。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借助所描述的装置及其组合来实现。
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且下面给出的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与上述概述一起,被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平面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线系统;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线系统的平面图;
图3是平面图,显示了图2的导线系统的内部连接;
图4是立体图,显示了构成图2中的导线系统的扁平电缆;
图5是分解立体图,显示了接合装置的设置;
图6A是立体图,显示了利用第一和第二胶带夹住干线部分的方法;
图6B是立体图,显示了利用第一和第二胶带来固定各个电缆的方法;
图7是平面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导线系统制造方法中的一个步骤;
图8是平面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导线系统制造方法中的一个步骤;
图9是平面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导线系统制造方法中的一个步骤;
图10是平面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导线系统制造方法中的一个步骤;
图11是平面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导线系统制造方法中的一个步骤;
图12是平面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导线系统制造方法中的一个步骤;
图13是平面图,详细显示了图8的步骤,即图2的导线系统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步骤;
图14是平面图,详细显示了图10的步骤,即图2的导线系统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步骤;
图15是平面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导线系统;
图16是流程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导线系统的制造方法;
图17是平面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导线系统;
图18A至18C是立体图,显示了用于图17的导线系统的短路装置的安装方式的一个例子;
图19是流程图,显示了图17中的导线系统的制造方法;
图20是立体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导线系统的交叉布线方法;
图21是立体图,显示了用图20的交叉布线方法形成的交叉布线结构,以及具有这种交叉布线结构的扁平电缆;
图22是立体图,显示了其中图21中的交叉布线结构被绝缘胶带所覆盖的状态;
图23是立体图,用于解释图20的交叉布线方法中切割导体的方法;
图24是流程图,显示了该交叉布线方法;
图25是立体图,显示了用于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导线系统进行交叉布线的压触端;
图26是立体图,显示了该导线系统的交叉布线结构;
图27是立体图,显示了其中在图26的结构上安装有一个盖的状态;
图28是流程图,显示了制作图26的交叉布线结构的交叉布线方法。
现在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下面结合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标号10表示本实施例的导线系统。导线系统10包括:由扁平电缆构成的干线部分12,而该扁平电缆是借助整体模制用绝缘涂料覆盖多个并行的电线11而形成的;通过使干线部分12的一个端部分线而形成的支线部分13和14;以及,设置在干线部分12上的接合装置15,它连接构成干线部分12的电线11的两或多条电线,以使支线部分13和14短路。
在干线部分12位于与电线11的支线部分13和14的相对侧上的端部,装有一个第一连接器16。在支线部分13和14的端部上,分别装有第二和第三连接器17和18。
接合装置15将对应于支线部分13和14的两对不同电线11,经过两个短路金属部件19,而连接在一起。
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被短路金属部件19短路的电线,被用来将支线部分13和14电连接在一起,因而预先得到了切割,以不与第一连接器16相连。
根据导线系统10,干线部分12和支线部分13和14能够由一个扁平电缆形成。因此,在切割扁平电缆的步骤与安装连接器的步骤中,电线11相对于连接器16、17和18能够容易地得到定位,从而改善了制造效率。另外,切割步骤中、连接器安装步骤等等,能够方便地实现自动化。
现在结合图2至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线系统。参见图2,标号20表示导线系统。导线系统20散布在门D的整个内侧。另外,导线系统20的一端被设置在车辆的本体B中。
如图2和3所示,与图1中的导线系统10类似,导线系统20包括第一和第二干线部分22a和22b,这些干线部分包括:扁平电缆,该扁平电缆通过用绝缘涂料将多条电线21结合成平行的条而制成;第一至第九支线部分23、24、25、26、27、28、29、30和31,它们通过对第一和第二干线部分22a和22b的每一个的一个端部进行分线而制成;第一接合装置32,它被设置在第一干线部分22a上,以连接构成第一干线部分22a的电线21的两或多条电线,从而使支线部分23和24电短路;以及,第二接合装置33,它设置在第二干线部分22b上以连接构成第二干线部分22b的多条电线21,以使支线部分23和27电短路。
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干线部分22a和22b中的每一个,是通过用绝缘涂料S将具有不同直径的大量电线21a和21b结合成平行的带,而形成的。电线21a和21b,通过调节构成绝缘涂覆材料的并设置在电线21a和21b中的耦合部分S的宽度,而以相等的间距彼此连接。第一和第二干线部分22a和22b的每一个,都是通过用一个树脂部件来覆盖各条电线21的导电部分而形成的,而该树脂部件则是借助例如绝缘涂料的挤压模塑而形成的。参见图3,各个具有与其末端相连的点的各条电线21是大直径的电线21b,而没有点的各个电线21是小直径的电线21a。各个支线部分具有与图4所示的相同的结构。
注意,电线21a和21b每一个的导电部分,是多个芯的多股绞合线。
如图2所示,第一至第九支线部分23、24、25、26、27、28、29、30和31散布在门D的内部。除了第一和第五支线部分23和27以外,这些支线部分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一至第七连接器C1、C2、C3、C4、C5、C6和C7,与设置在门D中的电装置(未显示)相连。第一干线部分22a的端部,经过第八连接器C8,与本体B中的导线系统(未显示)相连。第二干线部分22b的端部,经过第九连接器C9,与门D中的电装置(扬声器、自动车窗的马达等等)相连。
如图2所示,在导线系统20的第一干线部分22a上,装有一个护孔环G,它位于本体B与门D之间,以使第一干线部分22a能够自由弯曲。在第一干线部分22a位于护孔环G附近的部分上,缠绕有带T,以将第一干线部分22a固定在护孔环G上。
如图2和3所示,第一至第四支线部分23、24、25和26,都在第一支线部分34处分开,且相应的分线角度由粘贴在第一支线部分34上的第一胶带35固定和保持。
类似地,第一、第五和第六支线部分23、27和28,都在第二干线部分22b的第二支线部分36处分线,且相应的分线角度由粘贴在第二支线部分36上的第二胶带38固定和保持。
第一干线部分22a和第一与第五支线部分23和27,分别具有第一至第三线夹39、40和41(将在后面描述),以经过线夹39、40和41而与门D连接。
第一和第二支线部分23和24的接合装置32与第八连接器C8之间的部分,可以被切去。
如图5所示,第一接合装置32包括:上和下半部42和43,它们分别与第一干线部分22a的上和下表面相接触;啮合/保持装置,用于将上和下半部42和43啮合/保持在与第一干线部分22a的上和下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以及,设置在下半部43上的多个短路金属部件45,用于使构成第一干线部分22a的成对的电线21短路。
上和下半部42和43,通过将用尼龙等制成的盒状塑料部件在中间位置沿着厚度方向切成两半而制成。因此,当上和下半部42和43彼此叠合在一起且它们的开放部分彼此相对时,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盒形。
啮合/保持装置是设置在下半部43的四个角上的树脂突出部44,以延伸到下半部43之外。当下和上半部43和42彼此叠合时,突出部44通过形成在上半部42上的通孔46延伸,从而使突出部44的末端经过通孔46而延伸至上半部42之外。通过使从上半部42伸出的末端熔解/变形,突出部44被熔化接合在上半部42上。即,上和下半部42和43能够被啮合/保持在叠合状态。另外,各个啮合/保持装置44足够地长,以将上和下半部42和43保持在叠合状态,同时将在第一干线部分22a夹在它们之间。
如图5所示,每一个短路金属部件45都包括至少一对端部47-它们咬合住电线21的绝缘涂料以与其相接触,以及用于将端部47彼此电耦合的耦合部分48。短路金属部件45是板形部件,它具有由一块导电金属板形成的端部47和耦合部分48。这些短路金属部件45被相继设置在下半部43上,以沿着第一干线部分22a的轴重叠。
虽然未结合附图说明,第二接合装置33具有与第一接合装置32相同的结构,且其尺寸大于第一接合装置32。
图6A和6B是立体图,显示了如何使用第二胶带38的详细例子。如图6A和6B所示,当支线部分L1、L2和L3相对于干线部分22的分线角度大时,支线部分L1、L2和L3在支线部分B1附近弯曲,且胶带38被粘贴在支线部分B1上且它被夹在来自支线部分B1的上和下表面侧的折叠胶带38的两部分之间。胶带38沿着电缆22、L1、L2和L3(它们构成支线部分)的外表面,被紧密粘贴在它们之上,从而固定电缆22、L1、L2和L3。
装在第一干线部分22a上的第一线夹39,具有一对上和下外壳,用于从上和下表面侧夹住第一干线部分22a。下外壳具有锁定部分,用于将线夹39安装在门D的预定位置上。
上和下外壳是比第一干线部分22a略微宽些的长形部件。在上外壳沿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部分和下外壳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向着相对的外壳延伸的夹突出部。这些夹突出部用于当上和下外壳彼此叠在一起时夹住第一干线部分22a。另外,上外壳的和下外壳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一端,经过一个枢轴部分彼此枢轴耦合,从而使上和下外壳能够在夹突出部彼此相对的同时彼此接近或分离。另外,在上和下外壳位于对着该枢轴部分的一侧的上和下外壳的端部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啮合突出部和啮合凹槽。当上和下外壳彼此叠合时,啮合突出部和啮合凹槽彼此啮合,从而保持上和下外壳的叠合状态。
一个具有固定/保持功能的线夹Cp,被用来将支线部分固定/保持在分线的部分,并将一个支线部分锁定在门D上。
电缆的一部分沿着厚度方向弯曲,并形成波纹状。例如,这种部分形成在第五支线部分27上,以缓和制造过程中尺寸的不同,从而防止导线系统20与位于门D中的窗部件(未显示)发生干扰。
另外,如图2所示,表示导线系统20的检查结果、类型等等的标志H,被装在第二干线部分22b位于第九连接器C9与第二接合装置33之间的位置处。一个稳定安装装置可以被装在该标志H上,这与第一至第三线夹39、40和41类似。
下面结合图7至14和16,描述导线系统的制造方法。图7至12是平面图,显示了导线系统20的制造方法。图16是流程图,显示了该制造方法的步骤。该制造方法将结合图7至12得到简要描述,并将结合图13和14而得到详细描述。
如图7和8所示,测量扁平电缆F的长度(步骤1),且由扁平电缆F构成的干线部分K0按照所要求的支线部分的数目而被撕开,且不需要的部分被切去(步骤2),以形成第一至第四支线部分K3、K4、K5和K6;该干线部分K0由扁平电缆F构成,而扁平电缆F通过用绝缘涂料S将多条电线21结合成平行条而制成。例如,图13显示了用与图2的导线系统20对应的扁平电缆F形成的支线部分。
随后,如图9所示,第一至第四连接器j1、j2、j3和j4分别与第一至第四支线部分K3、K4、K5和K6的末端相连,且第五连接器j5与干线部分K0的端部相连(步骤3)。另外,一个第一接合装置j7被设置在干线部分K0的第一至第四支线部分K3、K4、K5和K6的支线部分j6附近。其分线角度大的第一至第四支线部分K3、K4、K5和K6受到了弯曲(步骤4)。
例如,图14显示了与导线系统20对应的第一至第九支线部分23、24、25、26、27、28、29、30和31是如何被弯曲的。
如图10所示,第一、第三、和第四支线部分K3、K5和K6的弯曲部分,被用第一和第二胶带T1和T2固定。
如图11所示,当弯曲部分的固定完成时,护孔环G被装在干线部分K0的弯曲部分上。第二支线部分K4和支线部分j6附近的部分,被用第一和第二线夹Cp1和Cp2固定。
如图12所示,一个适当的部分被用线夹Cp(例如线夹Cp3)固定。
随后,导线系统20被装入一个盖,并受到测试(步骤6)。
借助导线系统20的这种设置,通过利用第一和第二接合装置32和33,可以用单个的扁平电缆F构成多芯电路。因此,电路厚度的增大得到了抑制。另外,即使集成到扁平电缆中的电线21的数目很大,分线步骤、连接器安装步骤等等也容易进行。由于导线系统20是由单个的扁平电缆F构成的,导线系统的设置可以容易地进行。
由于导线系统20的第一和第二支线部分34和36是用胶带35和38固定的,所以能够防止支线部分34和36的绝缘涂料S由于外力造成的撕开等等,并能够防止在安装之后对各个支线部分的损坏。这便于将导线系统安装在暴露于振动的环境中。
另外,由于第一至第三线夹39、40和41被安装在导线系统20上,因而在整体上能够防止外力(诸如振动)对导线系统的损坏、移动等等。这使多芯导线系统能够被安装在受到外力影响的地方。
由于第五支线部分31具有可延伸部分57,该支线部分能够被方便地安装在门D上。另外,导线系统20是由单个的扁平电缆F构成的,因而具有均匀的强度。这使导线系统20具有抗振动和抗变形的效果。因此,将要被安装的可延伸部分57和线夹39、40和41的数目能够得到减少,且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和制造效率的改进。
根据导线系统20的制造方法,由于单个的扁平电缆得到了处理,在切割步骤、连接器安装步骤等等中的定位得到了便利。因此,制造效率得到了改善,且各个制造步骤能够容易实现自动化。
下面结合图15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参见图15,标号60表示一个导线系统。在此导线系统60中,图2和4所示的导线系统20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线部分24、25和26,由另一个扁平电缆F2构成。
导线系统60基本上由第一和第二扁平电缆F1和F2构成,其每一个都通过利用绝缘涂料将多个如图4所示的电线集成为平行条而制成。
导线系统60包括;第一和第二干线部分62a和62b;通过对第一和第二干线部分62a和62b的每一个的端部进行分线而形成的第一至第九支线部分63、64、65、66、67、68、69、70和71;设置在第一干线部分62a上第一接合装置72(由虚线表示),用于连接构成第一干线部分62a的电线的两或多条电线以使支线部分63和64电短路;以及第二接合装置73(由虚线表示),它被设置在第二干线部分62b上,以连接构成第二干线部分62b的电线61的两或多条电线以使分线部分63和67电短路。
第一和第二干线部分62a和62b,通过利用绝缘涂料S把具有不同直径的大量电线结合成平行条而制成。
第一干线部分62a包括第一扁平电缆F1的第一子干线部分74和第二扁平电缆F2的第二子干线部分75。
第二支线部分64包括第二扁平电缆F2的第二和第三子干线部分77和78。第三支线部分65是第二扁平电缆F2的子支线部分。借助导线系统的这种设置,可以由两个扁平电缆构成多芯电路。因此,电线21的数目能够得到减少,且第一和第二接合装置72和73不占据很大的空间,特别地,该多芯导线系统占据的空间很小且容易设计。
借助导线系统的这种设置,两个扁平电缆F1和F2的测量、撕开和切割都容易实现自动化。因此,能够降低由于扁平电缆数目的增大而造成的缺点,且该导线系统的尺寸很小并容易设计。
下面结合图17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与上述各个实施例类似地,该实施例的导线系统100是这样设计的,即两个支线部分101和102是通过撕开单个的扁平电缆F的一端而形成的,连接器104、105和106与干线部分103的端部相连-就象扁平电缆F的另一端与支线部分101和102一样,且接合装置108得到适当的设置,从而能够短路支线部分101和102的预定电线107。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导线系统与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处理干线部分103的电线107的方式。
下面将通过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进行比较,来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导线系统100。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接合装置15短路的支线部分13和14的电线11,被设计得不与干线部分12的连接器16相连。因此,这些电线被切掉,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因此,在图1的导线系统10中连接器16的中央部分附近的末端(未显示)-虚线表示的电线11将与其相连接-是与将要被短路的电线11的数目对应的闲置末端。
如图17中的虚线所示,在第四实施例的导线系统100中,不与干线部分103的连接器104相连的电线107a,沿着宽度方向,以在支线部分101和102之间短路的电线107的数目-即与短路金属部件109相连的电线107的数目(图17中为六),被设置在扁平电缆F的一个端部。
除了电线107a之外的所有电线107b,都与干线部分103的连接器104相连。
在与干线部分103的连接器104相连的电线107b中,对支线部分101和102进行短路的电线107b具有切去刀分110,而切去部分110是通过在与短路金属部件109相连的位置与其中电线107b与连接器104相连的位置之间部分地切去/除去电线107b而形成的。借助这些切去部分110,中断了连接器104与短路支线部分101和102的电线107b之间的传导。
除了用于支线部分101和102的短路金属部件109之外,第四实施例的导线系统100包括设置在切去部分110与连接器104之间的、用于对切去的电线107b进行短路的短路金属部件111,以及不与连接器104相连的、设置在沿着宽度方向的一端的电线107a。借助这些短路金属部件111,支线部分101的不与连接器104相连的电线107a,与连接器104中的末端相连,它们由于支线部分101和102之间的短路而不再是必要的。
作为短路金属部件111、接合装置108等等,可以采用如图5中所示的那些部件。或者,可以采用以如下方式获得的短路金属部件111。如图18A所示,压力接触终端111a被压在电线107b上,而电线107b具有通过在所要短路的电线107b上进行冲剪而形成的切去部分110。如图18B所示,压力接触终端111a,通过电阻焊接扁平矩形导体形式的带形电线111b,而彼此耦合。参见图18A,标号112表示与压在电线107b上的压力接触终端111a相啮合的绝缘盖,用于将压力接触终端111a保持在压力接触状态。
在此情况下,切去部分110,可以由接合装置108或上和下外壳或图18C所示的胶带113以及短路金属部件111所覆盖,以防止电线107b的导体被暴露。
另外,诸如用胶带固定弯曲部分和安装线夹的处理,即干线部分103的电线107的处理以外的处理,可以用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进行。
根据第四实施例,设置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15的中央部分附近的闲置终端可以被除去,且所有的终端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连接器104的终端的总数能够得到减少,且连接器的宽度能够得到减小。
另外,由于与连接器104相连的扁平电缆F的干线部分103是用绝缘涂料对电线107进行整体耦合而形成的,因此与具有部分切去的部分的第一实施例相比,连接器104和扁平电缆F的定位变得更为方便。
下面结合图19描述第四实施例的导线系统100的制造方法。如图19所示,虽然该制造方法的流程与图16所示的几乎相同,但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撕开/切割步骤和连接器的J/C压力接触步骤。
该撕开/切割步骤(步骤12)包括沿着宽度方向从扁平电缆F的一端切去电线107a的步骤(步骤13),而切去的电线107a的数目与在扁平电缆F与干线部分103的连接器104相连的端部处的支线部分101和102之间短路的电线107a的数目相同;随后的连接器J/C压力接触步骤(步骤15)包括形成切去部分110的步骤(步骤14),用于在短路部分与连接器104之间的中间位置上部分地切去在支线部分101和102之间短路的电线107b。
连接器J/C压力接触步骤(步骤15)包括:连接连接器104的步骤(步骤16),用于使所有的终端都与其数目与连接器104的设置在干线部分103的端部处的终端相等的电线107b相连;以及,通过利用短路金属部件111使电线107b与电线107a短路的步骤,电线107b的这些部分位于在上述步骤中形成在电线107b中的切去部分110与连接器104之间,且这些电线107a不与连接器104相连。
步骤17至19和步骤4至6在图16中进行。
根据导线系统100的该制造方法,与干线部分103相连的连接器104的宽度,通过只加上利用短路金属部件111使多条电线107a和107b短路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得到减小。
通过避免将多个扁平电缆F同时定位在一个连接器104上的复杂操作,可以方便地进行各个步骤。
另外,通过改进定位精度,可以防止产生有缺陷的产品。
另外,由于用第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导线系统100不包括不需要的、不与连接器相连的电线,因而导线系统的总重能够得到减小。
这种导线系统,当距干线部分103的连接器104的短路部分的距离长时,是特别有效的。步骤S12至S14和步骤S15和16,可以同时进行。
下面结合图20至2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导线系统的交叉布线方法。在根据该第五实施例的交叉布线方法中,首先在沿着扁平电缆210的纵向的中间位置处,切去将要交换的一对导体211b和211e。借助该操作,导体211b和211e的每一个,都在切去部分C被分成两个部分。
终端的压力接触部分213每一个都由压力接触汇流条212构成,并被安装在导体211b和211e的位于经过切去部分C而彼此相对的两侧部分上。其结果,经过压力接触汇流条212而彼此耦合的导体211b和211e,彼此得到电连接。由于压力接触汇流条212彼此交叉,获得了一种交叉布线结构,其中导体211b和211e在设置顺序上彼此进行了交换。注意导体211b和211e的切割和终端的安装,可以按照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
上述导体是用图23和24所示的方法切去的。如图23所示,在扁平电缆210所要切去的导体211b之下设置有小块214,且在导体211b之上设置有保持部件215。随后导体211b被夹在小块214与保持部件215之间。两对小块214和保持部件215沿着扁平电缆210的纵向彼此分开。小块214和保持部件215的凹槽214a和215a紧密接触在一起,使扁平电缆210的外表面从上面夹扁平电缆210。
在保持部件215之间,设置有一个冲剪块216,它与保持部件215独立地下降到扁平电缆210上。在冲剪块216的下表面的所有边缘部分上,形成有锋利的切割部分216a。冲剪块216向下冲剪到沿着纵向夹在保持部件215与小块214之间的扁平电缆210上。
借助这种操作,一个绝缘体217被冲剪块216的切割部分216a切去,且扁平电缆210中的导体211b被冲剪块216a与小块214产生的剪切力所切去。所希望的导体211b,沿着其纵向的中部被冲剪,从而被分成两个部分。在设置顺序上要与导体211b交换的另一个导体211e,也以上述方式得到冲剪。
如图20所示,压力接触汇流条212是从薄金属板冲压的,并从该薄金属板被弯曲成U形部件,并具有形成在其两端的、将要通过耦合部分(耦合部件)218而彼此耦合在一起的压力接触部分213。压力接触部分213相对于扁平条形耦合部分218,沿着相同的方向,被弯曲成直角,并具有向着末端开放的缝213a。这些缝213a的宽度小于扁平电缆210中的导体211b和211e的直径。
压力接触部分213的末端,被制成尖锐的,以分别咬住其上压有压力接触部分213的绝缘体217。各个压力接触部分213,在其将要向着缝213a逐渐变窄的末端上,具有导向部分213b,并具有形成在向着末端逐渐变窄的导向部分213b的外侧上的倾斜部分213c。导向部分213b用于引导其上压有压力接触部分213的导体211b和211e进入缝213a。当压力接触部分213被插入插入孔(将在后面描述)时,倾斜部分213c被用来沿着宽度方向向内偏置压力接触部分213,以在防止缝213a的宽度增大的同时,保持压力接触部分213。
压力接触部分213彼此平行地设置。各个耦合部分218以适当的方式形成,从而当一个压力接触部分213与一个导体211b垂直地设置时,另一电线213能够与将要在设置顺序上得到交换的另一导体211e垂直地设置。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压力接触汇流条212,被成对地设置,以彼此交叉,从而经过切去部分C将不同线路中的导体211b和211e彼此耦合在一起。
参见图20和21,标号219表示一个绝缘管,它覆盖一个压力接触汇流条212的耦合部分218,以使该压力接触汇流条212与该压力接触汇流条212交叉的另一个压力接触汇流条212相绝缘。标号220表示一个绝缘盖,它覆盖扁平电缆210一个表面-该表面位于与其上设置有压力接触汇流条212的表面相对的一侧上。在绝缘盖220上形成有插入孔221。压在导体211b和211e上的压力接触部分213被插入插入孔221。插入孔221沿宽度方向保持压力接触部分213,并防止缝213a的宽度的增大。
下面结合图24的流程图,描述用第五实施例的交叉布线方法使扁平电缆210的两端的导体211a至211f的设置顺序彼此交换的情况。
首先,扁平电缆210的、将要交换的导体211b和211e,在沿着纵向的中间位置上被切去(步骤21)。该切去步骤是如下进行的。如图23所示,使保持部件215和小块214沿着纵向接近处于水平位置的扁平电缆210,以在沿着纵向的中间位置上夹住其设置顺序将要被交换的导体211b和211e对(步骤21A)。随后使冲剪块216冲剪在导体211b和211e上(步骤21B)。在此情况下,导体211b和211e的切去部分C沿着扁平电缆210的纵向最好处于大体相同的位置上。
把绝缘盖220设置在扁平电缆210的下表面上接近以上述方式形成的切去部分C的位置上(步骤22)。各个压力接触汇流条212的一个压力接触部分213,相对于导体211b和211e的一个导体211b,而得到定位,且另一个压力接触部分213相对于另一个导体211e而在切去部分C的另一侧得到定位。这两个压力接触部分213随后被压在扁平电缆210的侧表面上(步骤23)。借助这种操作,各个压力接触部分213的末端咬合到将要与相应一个导体211b和211e接触的扁平电缆210的绝缘体217中。由导向部分213b导向的导体211b和211e随后被插入压力接触部分213的缝213a。另外,通过扁平电缆210延伸的各个压力接触部分213的末端,被插入到绝缘盖220的插入孔221中。
由于缝213a的宽度小于导体211b和211e的直径,导体211b和211e被压在将要与压力接触汇流条212相电连接的缝213a上,且这种压力接触状态借助绝缘盖220的插入孔221而得到保持。借助这种操作,设置在切去部分两侧的不同设置位置处的导体211b和211e,经过耦合部分218而彼此电连接。随后,如图22所示,安装在扁平电缆210上的压力接触汇流条212和扁平电缆210的切去部分C,被具有绝缘性质的胶带222所覆盖(步骤24),从而相对于外部环境而保持了绝缘性能。
因此,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交叉布线方法,通过只将切去的导体211b和211e经过压力接触汇流条212彼此耦合在一起,就能够改变扁平电缆210两端的导体211a至211f的设置顺序,例如将其改变如下:211a、211e、211c、211d和211f。因此,连接操作变得易于进行,且工作效率得到了改善。另外,由于上述连接操作能够在沿着扁平电缆210的纵向的任何位置上进行,在扁平电缆210的一个端部的相邻导体之间的绝缘体217不需要被撕开,且导体211a至211f的设置间距能够得到保持。
在用第五实施例的交叉布线方法制造的交叉布线结构中,通过使压力接触部分213咬合到相邻导体之间的绝缘体217中,使压力接触汇流条212与压力接触汇流条212的导体211b和211e相电连接。因此,所要切去的绝缘体217的数目能够得到减小。
另外,在具有该实施例的交叉布线结构的扁平电缆210中,由于在扁平电缆210的两个端部处相邻导体之间的绝缘体217没有被撕开,因而在两个端部的导体的间距能够被保持为恒定。借助这种设置,所有的导体211a至211f能够在扁平电缆210的端部同时得到暴露,且暴露的导体211a至211f的位置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因此,终端(未显示)等等相对于导体211a至211f的定位变得容易,且能够进行成批的定位、成批的接触接合等等。其结果,终端处理能够实现自动化。
下面结合图25至2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交叉布线方法。首先,例如,在沿着扁平电缆310的纵向的中间位置上,切去将要交换的一对导体311b和311f。借助这种操作,导体311b和311f的每一个都在切去部分C被分成两部分。压力接触终端312被安装在导体311b和311f的位于通过切去部分C而彼此相对的两侧的部分上。
该压力接触终端312随后经过短路电线313而彼此耦合。借助这种操作,其上压有压力接触终端312的导体311b和311f彼此电连接。在此情况下,由于短路电线313彼此交叉,能够获得一种交叉布线结构,其中导体311b和311f的设置顺序彼此得到交换。注意导体311b和311f的切去和压力接触终端312的安装,可以按照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
上述的导体用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切去。
如图25所示,压力接触汇流条312被从一个薄金属板上冲压下来,并被弯曲成具有两对压力接触端318的形状-这两对压力接触端318彼此耦合成一个整体并具有沿着相反的方向开放的缝318a和318b。这些缝318a和318b的宽度小于扁平电缆310中的导体311b和311f或短路电线313的导体313a的直径。
压力接触端318的末端被加工成锋利的,以便于咬合到绝缘体317和313b中。各个压力接触端318都具有形成在其末端并向着缝318a和318b逐渐变窄的导向部分318c,和形成在导向部分318b外侧的、向着末端逐渐变窄的倾斜部分318d。导向部分318c用于将其上压有压力接触端318的导体311b、311f和311a引导到缝318a和318b中。当压力接触端318被插入到保持凹槽(未显示)中时,倾斜切分318d使压力接触端318通过保持凹槽沿着宽度方向向内偏置,从而在防止缝318a和318b的宽度增大的同时保持压力接触端318。
短路电线313是未被暴露的覆盖导线。当短路电线313被压在压力接触终端312的压力接触端318上时(该压力接触终端312被压在扁平电缆310上),导体313a在绝缘体313b被咬合的同时被压在导向部分318b上。
如图25所示,第六实施例的交叉布线结构具有设置在扁平电缆310与短路电线313之间的扁平外壳320,以及用于覆盖外壳320和短路电线313与压力接触终端312之间的接合部分的覆盖部件321。
外壳320具有多个通孔320a,这些通孔320a沿着外壳320的厚度方向通过它并根据扁平电缆310的导体311a至311f的间距而设置。在图25和26所示的情况下,形成有总共18个通孔320a,即6(行)×3(列)。当外壳320与扁平电缆310的一个侧表面对准时,通孔320a相对于导体311a至311f得到定位,从而使三个通孔320a沿着各个导体的纵向对准。
在此情况下,当这三个通孔320a的中间一个通孔320a位于与扁平电缆310的切去部分C重合的位置时,位于该中间通孔320a两侧的通孔320a位于压力接触终端312将要被压在导体上的位置。因此,当外壳320与扁平电缆310的一个侧表面对准,且压力接触终端312通过通孔320a延伸而压在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导体311a至311f上时,压力接触终端312能够按顺序地被安装在扁平电缆310上。
在上述情况下,三个通孔320a与每一个导体对准。然而,只需要至少两个通孔320a,就能够使压力接触终端312得到插入。
例如,如图27所示,盖部件321包括上和下盖322和323。上和下盖322和323从扁平电缆310的上和下方彼此接合在一起,以将其夹住。例如,上盖322具有柔性的啮合件324,后者具有在其末端的啮合突出部324a。下盖323具有锁定孔323a,后者使啮合件324能够通过它延伸。啮合件324被弯曲并插入到锁定孔323a中。当啮合突出部324a通过锁定孔323a时,啮合突出部324a被啮合件324的回复弹性力锁定在锁定孔323a的下开放端,从而将上和下盖322和323保持在接合状态。
上和下盖322和323具有用于容纳从外壳320向上延伸的压力接触终端312和短路电线313的的凹槽(未显示),以及用于容纳从扁平电缆310向下延伸的压力接触终端312的凹槽323b。在凹槽323b的底和顶表面上,形成有插入凹槽319。各个插入凹槽319具有向着开放的方向逐渐变宽的倾斜表面319a。当倾斜表面319a在上和下盖被彼此接合在一起的同时被压在压力接触终端312的倾斜部分318d上时,压力接触端318受到偏置而沿着宽度方向受到压缩,从而防止了缝318a和318b的宽度的增大。
下面结合图26的流程图,描述用本实施例的交叉布线方法对扁平电缆310两端的导体311a至311f的设置顺序进行交换的情况。
在该实施例的交叉布线方法中,首先使保持部件315和小块314从上和下方向着处于水平位置的扁平电缆310接近,以在沿着纵向的中间位置处夹住导体311b和311f对-该导体311b和311f的设置顺序将要被交换(步骤31A)。冲剪块316随后冲剪在导体311b和311f上(步骤31B),以切去导体311b和311f(步骤31)。在此情况下,导体311b和311f的切去部分C最好沿着扁平电缆310的纵向处于大体相同的位置。
随后,外壳320被放置在扁平电缆310的上表面上,从而使中间通孔320a与切去部分C重合(步骤32A)。压力接触终端312被插入位于切去部分C的两侧的通孔320a中(步骤32B)。该压力接触终端312随后被压在扁平电缆310的上表面上(步骤32C)。借助这种操作,使两级压力接触终端的压力接触端318咬合到绝缘体317中,并压在扁平电缆310中的导体311b和311f上(步骤32)。
在此情况下,导体311b和311f被引导/插入到压力接触部分的缝318a中。由于缝318a的宽度小于导体311b和311f的直径,导体311b和311f被压在将要被可靠地电连接到压力接触终端312的缝318a上。在此状态下,各个压力接触终端312的另一个压力接触端318从外壳32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且缝318b向上开放。短路电线313随后被向下推入到缝318b中(步骤33)。其结果,导体313a受到导向部分318c的引导而被插入到压力接触端318的缝318b中,同时短路电线313的绝缘体313b被咬合。与缝318a类似地,缝318b的宽度小于导体313a的直径,且缝318b能够被可靠地压在导体313a上,以在它们之间实现适当的导电。
在将短路电线313压在压力接触终端312上时,如果使短路电线313在外壳320上彼此交叉,且与不同的导体311b和311f相压力接触的压力接触端318在切去部分C的两边彼此耦合,则在扁平电缆310两端的导体311a至311f的设置顺序能够得到改变。
在这种操作之后,以这种方式连接的压力接触终端312和处于扁平电缆310与短路电线313之间的接合部分被覆盖部件321所覆盖(步骤34)。借助这种操作,该接合部分被保持在适当的接合状态。
因此,根据该第六实施例的交叉布线方法,在扁平电缆310的两端的导体311a至311f的设置顺序,能够借助利用短路电线313将压力接触终端312彼此连接起来的简单的连接操作,而方便地得到改变,其中压力接触终端312被压在导体311b和311f上,而导体311b和311f在沿着纵向的中间位置上被部分地切去了。另外,由于上述连接操作能够在沿着扁平电缆310的纵向的任何位置上进行,因此在扁平电缆310的一个端部上的绝缘体317不需要被撕开,且导体311a至311f的排列间距能够得到保持。
另外,由于压力接触终端312与短路电线313彼此分离,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适当地调节短路电线313的长度,而被灵活地应用到其中导体311a至311f中的任意导体的设置顺序被彼此交换的情况。由于各个压力接触终端312通过两个压力接触端318而被接合到导体311b和311f中的相应一个,因此能够保持稳定的接合状态。
另外,由于具有第六实施例的交叉布线结构的扁平电缆310的绝缘体317在其两端部分上没有被撕开,导体311a至311f在两端部分上的间距能够保持恒定。因此,所有的导体311a至311f能够在扁平电缆310的端部同时得到暴露,且暴露的导体311a至311f的位置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因此,终端(未显示)等等相对于导体311a至311f的定位变得容易,且能够进行成批定位、成批接触接合等等。其结果,终端处理能够实现自动化。
在此实施例中,导体311b和311f对的设置顺序在扁平电缆310的两端得到了交换。该实施例能够被应用到其中任意导体的设置顺序得到交换的情况。另外,该实施例可以被应用到这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导体311a至311f中的两或多个导体(而不是导体311b和311f)的设置顺序被彼此交换。在此情况下,偶数或任意数目的导体能够被彼此交换。
另外,构成扁平电缆310的导体311a至311f的类型是不受限制的。例如,该实施例可以被应用到由单个的导线、扁平矩形导线、多股绞合导线等等构成的扁平电缆310。另外,导体311a至311f的数目、厚度和间距以及绝缘体317的材料,也不受限制。
其他的优点和修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不仅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细节、代表装置以及所示的例子。相应地,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前体下,可以作出各种修正。

Claims (16)

1、一种导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扁平电缆(12),它具有通过借助整体模制用绝缘涂料覆盖多个平行电线而形成的干线部分;
多个支线部分(13,14),这些支线部分通过对所述干线部分进行分线而形成;以及
接合装置(15),用于连接构成所述干线部分的多条电线中的至少两条电线以使所述支线部分电短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导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装置包括:
一个上外壳(42),它与所述干线部分的上表面相接触;
一个下外壳(43),它与所述干线部分的下表面相接触:
啮合/保持装置(44),用于将所述上和下外壳啮合/保持在所述上和下外壳与所述干线部分的上和下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以及
设置在所述上和下外壳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短路金属部件(45),用于短路构成所述干线部分的电线中的至少一对电线。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导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金属部件(45)包括:
至少一对干线部分(47),它们咬合在将要与其接触的电线的绝缘涂料中;以及
耦合部分(48),用于使这些干线部分彼此电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导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线部分(13,14)在所述干线部分(12)的支线部分得到弯曲,且该弯曲部分由胶带(38)从两侧夹住以得到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导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线部分的一个连接器被安装在所述干线部分的电线上,它们包括将要由所述接合装置在所述支线部分之间短路的电线,它们被彼此相邻地设置,且它们的数目等于所述干线部分的电线的总数减去短路电线的数目,
在所述短路部分与所述连接器之间形成有用于切断短路电流的一个切去部分(110),以及
设置有一个短路金属部件(111),以将所述切去部分与所述连接器之间的一条电线和所述干线部分的没有与所述连接器相连的电线短路。
6、一种导线系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要求的支线部分的数目撕开扁平电缆的干线部分(12)的端部,并切去不需要的部分,从而形成支线部分,所述干线部分是通过借助整体模制用绝缘涂料覆盖多条电线而形成的;
在各个支线部分(13,14)的末端上安装一个连接器;
在所述干线部分上安装一个接合装置以使所述干线部分的电线中的不少于两条电线电短路;以及
沿着分线方向弯曲各个支线部分(13,14)并用胶带夹住弯曲部分。
7、一种导线系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个连接器安装到一个干线部分的电线的端部,这些电线包括将要在支线部分之间短路的电线,这些电线被彼此相邻地设置,且这些电线的数目等于所述干线部分的电线的总数减去短路的电线的数目;
安装一个接合装置(111);
利用短路部件(111)使不少于两条电线电短路;
在安装有短路金属部件的位置与所述干线部分的端部的连接器(104)之间切断将要被短路的电线(107a);以及
沿着所述干线部分的宽度方向使设置在电线被切断的位置与连接器(104)之间的电线(107,107a,107b)与设置在所述干线部分的端部且不与该连接器相连的电线相电短路。
8、在沿着一个扁平电缆纵向的中间位置改变扁平电缆的两个端部的导体的设置顺序的扁平电缆布线方法,所述扁平电缆是通过用绝缘体覆盖多个平行的导体而整体形成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沿着纵向的中间位置处切断将要交换设置顺序的不少于两个导体(107a);
将终端(111a)安装在各个切断的导体的切去部分的两侧,所述终端与切断的导体相电连接;以及
使设置在所述扁平电缆的端部侧上的一个导体(111b)经过一个耦合部件而与设置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另一端部侧上的另一个导体相连。
9、一种扁平电缆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终端(312),它们被安装在不少于两个导体的每一个的切去部分的两侧,这些导体在沿着一个扁平电缆的纵向的中间位置上被切断,该扁平电缆是通过用绝缘体整体地覆盖多个平行导体而制成的;以及
耦合部件(313),用于将设置在所述扁平电缆的一个端部侧的一个导电终端与设置在所述扁平电缆的另一个端部侧的另一个导体相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终端是压力接触终端(312),它沿着厚度方向咬合到覆盖在所述扁平电缆的绝缘体中以压在所述扁平电缆中的一个导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终端(213)和耦合所述终端的所述耦合部件(218)是整体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终端(213),这些终端(213)沿着所述扁平电缆的纵向在切去的导体的切去部分的两侧的位置上压在部分暴露的导体上。
13、在沿着一个扁平电缆纵向的中间位置改变扁平电缆的两个端部的导体的设置顺序的扁平电缆布线方法,所述扁平电缆是通过用绝缘体覆盖多个平行的导体而整体形成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沿着纵向的中间位置处切断将要交换设置顺序的不少于两个导体(311b,311e);以及
在各个切去的导体的切去部分的两侧的位置上,使一个具有沿着两个方向的压力接触端的两级压力接触终端的一个压力接触端(312)沿着所述扁平电缆的厚度方向咬合到绝缘体中以将该压力接触端压在所述扁平电缆中的一个导体上,并将一个短路导线压在暴露在绝缘体外的另一个压力接触端上,从而使设置在不同设置位置的各个切去部分的两侧上的导体电连接。
14、一种扁平电缆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扁平电缆的不少于两个导体-这些导体在沿着纵向的中间位置处被切去-的每一个的切去部分的两侧上,将两级压力接触终端(318)压在这些导体上,该扁平电缆是通过用绝缘体整体地覆盖多个平行导体而形成的,所述两级压力接触终端具有暴露在绝缘体之外的一个压力接触端和咬合到该绝缘体中并压在所述扁平电缆中的导体上的另一个压力接触端;且
设置在各个切去部分的两侧上并位于不同设置位置的的导体的压力接触终端,通过一个压在暴露在绝缘体之外的压力接触端上的短路电线,而彼此电耦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扁平的板形外壳(320),该外壳被设置在所述扁平电缆的侧表面与所述短路电线之间并具有多个通孔,这些通孔对应于所述扁平电缆的各个导体以不少于两个的数目排列并使压力接触终端能够通过它们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结构,它进一步包括覆盖部件(321),这些覆盖部件从所述扁平电缆的两个侧表面彼此接合并彼此锁定以覆盖所述短路电线与所述压力接触终端之间的接合部分并夹住所述扁平电缆。
CN951036181A 1994-03-29 1995-03-29 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扁平电缆布线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2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3925/94 1994-03-29
JP8392594 1994-03-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95A true CN1113595A (zh) 1995-12-20
CN1094236C CN1094236C (zh) 2002-11-13

Family

ID=13816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36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236C (zh) 1994-03-29 1995-03-29 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扁平电缆布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630625B1 (zh)
EP (1) EP0675567B1 (zh)
KR (1) KR950034297A (zh)
CN (1) CN1094236C (zh)
CA (1) CA2145608C (zh)
DE (1) DE69525090T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239A (zh) * 2011-12-26 2012-07-11 南开大学 金属导线直接连接新方法
CN104143387A (zh) * 2013-05-10 2014-11-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扁平配线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70992A (zh) * 2017-06-15 2020-02-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CN112967847A (zh) * 2021-02-03 2021-06-15 苏州精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分接式ffc排线的制造方法
CN113829013A (zh) * 2021-09-29 2021-12-24 东莞市晟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信号采集的异形柔性扁平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725745A (zh) * 2022-04-06 2022-07-08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用的平行带状分支软电缆装置及其布放方法
CN115036857A (zh) * 2021-03-05 2022-09-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83669B1 (fr) * 1998-09-30 2000-12-08 Siemens Automotive Sa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e faisceaux de cables plats
EP1092224B1 (fr) * 1998-06-30 2009-12-23 S-Y Systems Technologies France SA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e faisceaux de cables plats
FR2826518A1 (fr) * 2001-06-20 2002-12-27 Siemens Automotive Eeds System Procede pour creer des equipotentialites sur un cable plat
KR20030037879A (ko) * 2001-11-06 2003-05-16 경신공업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와이어링 하네스의 냄새 제거 방법
EP1356997B1 (en) * 2002-04-25 2010-02-03 Siemens VDO Automotive Inc. Vehicle component hav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adhesively secured into the component
JP2003324835A (ja) * 2002-04-26 2003-11-14 Toyoda Mach Works Ltd スパイラルケーブル装置
US7199487B2 (en) * 2003-03-21 2007-04-0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Modular wiring harnesses
US20040188130A1 (en) * 2003-03-28 2004-09-30 Humberto Herrer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ess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ables
TWI240819B (en) * 2003-08-21 2005-10-0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module
JP2005166506A (ja) * 2003-12-03 2005-06-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末集中スプライス部の保護材
FR2880849B1 (fr) * 2005-01-17 2008-08-22 Valeo Electronique Sys Liaison Installation de capteurs, plus particulierement destines a un systeme de parcage
TW200922428A (en) * 2007-11-14 2009-05-16 Wintek Corp Bendable area design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
DE102009044809A1 (de) * 2009-12-08 2011-06-09 Bpw Bergische Achsen Kg Elektrische Kabelanordnung
JP5216095B2 (ja) 2010-02-17 2013-06-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短絡回路を含む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73477B2 (ja) * 2010-08-09 2014-08-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保護構造部及び電線保護構造部の製造方法
CN102752954A (zh) * 2011-04-22 2012-10-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柔性印刷电路板及采用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电子装置
US9168863B2 (en) * 2012-12-03 2015-10-27 Upfitters, L.L.C. Flasher vehicle interface module
US9241415B2 (en) * 2013-05-10 2016-01-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lexible electrical circui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9166316B2 (en) * 2013-11-05 2015-10-20 Super Micro Computer Inc. Data storage connecting device
JP6323250B2 (ja) * 2014-08-15 2018-05-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CN109980483B (zh) * 2019-05-05 2024-01-23 东莞市超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分线动态换夹式排线整线装置及方法
CN113067233B (zh) * 2021-02-23 2022-09-23 深圳市源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分线装置
US11751328B1 (en) 2022-02-22 2023-09-05 Cellink Corporation Flexible interconnect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2716A (en) * 1970-07-11 1974-01-03 Rists Wires & Cables Ltd Wiring harnesses
US3627903A (en) * 1970-09-28 1971-12-14 Southern Weaving Co Woven cable harnes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GB1435899A (en) * 1972-09-07 1976-05-19 Rists Wires & Cables Ltd Wiring harness
US3836415A (en) * 1972-11-03 1974-09-17 Ford Motor Co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precontoured unitized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
US4065199A (en) * 1977-02-11 1977-12-27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Flat cable wiring harnes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GB2141593B (en) 1983-06-18 1986-11-26 Yamaichi Electric Mfg Flat cable connecting system
FR2569146B1 (fr) 1984-08-20 1991-03-15 Yazaki Corp Structure de montage d'un faisceau de fils electriques pour porte de vehicule a moteur
FR2597290B1 (fr) 1986-04-14 1990-06-15 Amp France Procede et appareil de fabrication de faisceaux de conducteurs
JP2608615B2 (ja) 1990-03-26 1997-05-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テープ電線の製造方法
JP2575928B2 (ja) 1990-06-08 1997-01-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テープ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977238B2 (ja) 1990-07-25 1999-11-1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段付きテープ電線の製造方法
JPH04342907A (ja) 1991-05-21 1992-11-30 Fujikura Ltd テープ電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913951B2 (ja) 1991-09-26 1999-06-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ドア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索方法
GB9210648D0 (en) 1992-05-19 1992-07-01 Amp Holland Connecting a drain wire to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shield
US5281765A (en) 1992-05-27 1994-01-2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Wiring assembly for equipment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0239A (zh) * 2011-12-26 2012-07-11 南开大学 金属导线直接连接新方法
CN102570239B (zh) * 2011-12-26 2014-07-16 南开大学 金属导线直接连接新方法
CN104143387A (zh) * 2013-05-10 2014-11-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扁平配线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70992A (zh) * 2017-06-15 2020-02-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模块
US11458913B2 (en) 2017-06-15 2022-10-04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iring module including a power supply branch part
CN112967847A (zh) * 2021-02-03 2021-06-15 苏州精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分接式ffc排线的制造方法
CN112967847B (zh) * 2021-02-03 2022-05-03 苏州精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分接式ffc排线的制造方法
CN115036857A (zh) * 2021-03-05 2022-09-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CN113829013A (zh) * 2021-09-29 2021-12-24 东莞市晟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信号采集的异形柔性扁平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725745A (zh) * 2022-04-06 2022-07-08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用的平行带状分支软电缆装置及其布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630625B1 (en) 2003-10-07
EP0675567A3 (en) 1997-09-03
EP0675567B1 (en) 2002-01-23
CN1094236C (zh) 2002-11-13
CA2145608C (en) 2000-06-20
CA2145608A1 (en) 1995-09-30
DE69525090T2 (de) 2002-09-26
EP0675567A2 (en) 1995-10-04
DE69525090D1 (de) 2002-03-14
KR950034297A (ko) 1995-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36C (zh) 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扁平电缆布线方法
KR102606536B1 (ko) 전기 하니스 조립체
US9112287B2 (en) Swag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183657A (zh) 电连接盒
CN104508911B (zh) 装接有端子的铝电线
CN107453182B (zh) 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KR20100129739A (ko) 후프 부재, 내부 전도체 터미널 및 동축 커넥터 제조 방법
CN1124666C (zh) 一种电缆接头
CN1513220A (zh) 线束以及制造线束的方法
CN105900303A (zh) 电连接箱和连接器壳体
CN1258940A (zh) 电接线盒和其上的接线汇流条及其制造方法
CN1244189C (zh) 屏蔽连接器
CN1029359C (zh) 导线布线和固定装置
CN1471209A (zh) 电路组件和包括该组件的电气连接盒
US20080271913A1 (en) Three-Dimensional Wiring Body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Structure
JPH087968A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H088034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JP3428384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4028545B2 (ja) 電子部品と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CN215343190U (zh) 快速接线端子及其导电架
JP3454729B2 (ja) 電気接続端子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783585A (zh) 电连接器
JP4142659B2 (ja) 電線圧接装置及び電線圧接方法
US11677167B2 (en) Electric wire with terminal and terminal crimping device
CN87103751A (zh) 接线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