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7953B - 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7953B
CN111347953B CN201811573397.8A CN201811573397A CN111347953B CN 111347953 B CN111347953 B CN 111347953B CN 201811573397 A CN201811573397 A CN 201811573397A CN 111347953 B CN111347953 B CN 111347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rest
transmission
rotating shaft
adjus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733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7953A (zh
Inventor
金浩
徐立伟
亓文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733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7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7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7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7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79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 B60N3/063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with adjustment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 B60N3/06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with protection systems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歇脚板总成和车辆,其中,该歇脚板总成包括用于支撑驾驶员脚面的歇脚板本体、支撑调节机构和动力机构,支撑调节机构与动力机构传动配合,且连接在歇脚板本体和车身之间,动力机构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其中工作状态具有锁止工作模式,在锁止工作模式,动力机构能够锁止支撑调节机构以使其支撑固定歇脚板本体,在非工作状态,动力机构随动,歇脚板本体带动支撑调节机构运动。本歇脚板总成具备多种功能,不仅能够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保证歇脚板本体对于驾驶员脚面的有效支撑,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实现歇脚板本体在受压后能够通过调节其角度位置,使得驾驶员的小腿和脚部能够有更大的运动空间,有效缓冲碰撞冲击。

Description

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为缓解疲劳,方便乘员脚部的休息,大多数乘用车都配备有歇脚板,通常歇脚板布置在驾驶员的位置,也有同时在副驾驶布置的情况,目的就是使得乘员脚部能够得到休息。现有技术中,歇脚板是通过固定支架直接用螺栓连接在车身上,只能为驾驶员的脚部提供一定的支撑,也即歇脚板是固定的,导致目前的歇脚板的功能较为单一,只能满足乘员脚部的休息,不能满足乘员的不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多种功能的歇脚板总成,能够满足乘员的不同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歇脚板总成,其中,包括用于支撑驾驶员脚面的歇脚板本体、支撑调节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支撑调节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传动配合,且连接在所述歇脚板本体和所述车身之间,所述动力机构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工作状态具有锁止工作模式,在所述锁止工作模式,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锁止所述支撑调节机构以使其支撑固定所述歇脚板本体,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所述动力机构随动,所述歇脚板本体带动所述支撑调节机构运动。
可选地,所述工作状态还包括驱动工作模式,在所述驱动工作模式,所述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支撑调节机构转动,以通过调节所述歇脚板本体的角度位置来适应所述驾驶员脚面。
可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支撑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到车身上的第一转轴和可转动地连接到该第一转轴上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歇脚板本体上,另一端与所述传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止工作模式,所述驱动件锁止所述传动件,以使得所述调节杆固定到所述传动件上,在所述驱动工作模式,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传动件运动,以带动所述调节杆围绕所述传动件转动,以调节所述歇脚板本体的角度位置,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所述歇脚板本体带动所述调节杆围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支撑调节机构还包括沿所述歇脚板本体的上下方向对应间隔布置的传动连杆和固定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歇脚板本体,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到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所述固定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歇脚板本体且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到所述调节杆,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调节机构包括沿所述歇脚板本体的左右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传动连杆和两个所述固定连杆,两个所述传动连杆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两个所述固定连杆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调节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垫圈,该固定垫圈焊接到所述车身。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自锁电机,所述传动件为安装到所述自锁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形结构,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自锁电机为步进电机。
可选地,所述歇脚板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防滑垫和支架内板,所述支撑调节机构连接在所述支架内板上。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公开的歇脚板总成。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动力总成的工作状态的切换,而应对不同的车辆工况,不仅能够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保证歇脚板本体对于驾驶员脚面的有效支撑,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实现歇脚板本体在受压后能够主动通过调节其角度位置,使得驾驶员的小腿和脚部能够有更大的运动空间,有效缓冲碰撞冲击,保护驾驶员的腿部安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歇脚板总成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歇脚板总成在驱动工作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歇脚板本体 11防滑垫 12支架内板
2支撑调节机构 21第一转轴 22调节杆
23传动连杆 24固定连杆 25第二转轴
3动力机构 31输出轴 32传动件
221齿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具体可参考图1箭头所示的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歇脚板总成,包括用于支撑驾驶员脚面的歇脚板本体1、支撑调节机构2和动力机构3,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与所述动力机构3传动配合,且连接在所述歇脚板本体1和所述车身之间,所述动力机构3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工作状态具有锁止工作模式,在所述锁止工作模式,所述动力机构3能够锁止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以使其支撑固定所述歇脚板本体1,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所述动力机构3随动,所述歇脚板本体1带动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运动。
也即,在动力机构3处于锁止工作模式下,歇脚板本体1能够起到支撑驾驶员脚面的目的,使其脚部能够得到休息;在动力机构3处于非工作状态下,歇脚板本体1又能够在受到外力的挤压作用下(该外力为驾驶员脚面以及小腿带来的压力),主动带动支撑调节机构2的运动,此时能够实现满足驾驶员脚部的运动空间的作用。因而本公开的歇脚板总成具有多种用途,以此满足乘员的不同需求,下文将结合不同的工况具体说明。
具体地,当车辆处于正常行驶时,此时歇脚板本体1应当保持与车身的相对角度位置,对驾驶员脚面起到支撑作用,因而,动力机构采用工作状态下的锁止工作模式,通过支撑调节机构2的锁定,将其完全约束在歇脚板本体1和车身之间无法运动,仅对歇脚板本体1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保持歇脚板本体1的位置不变;当车辆发生碰撞工况时,驾驶员脚面和小腿的重力会首先对歇脚板本体1产生挤压力,此时由于动力机构3随动,已经失效处于非工作状态,因而支撑调节机构2便处于解锁状态,便不足以支撑歇脚板本体1,因而只能随受压后的歇脚板本体1的驱动而运动,歇脚板本体1在受压后产生相应的角度变化,以此来增大驾驶员脚部的运动空间,有效地缓解了小腿碰撞过程中的冲击问题,提高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随动”是指动力机构3的动力输出部分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其不对支撑调节机构产生任何锁止力或影响其运动的其他动力,并且其自身也不锁定,而是可以随支撑调节机构2的运动而进行相应运动。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的歇脚板总成,能够通过对动力总成3的工作状态的切换,而应对不同的车辆工况,不仅能够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保证歇脚板本体1对于驾驶员脚面的有效支撑,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实现歇脚板本体在受压后能够通过调节其角度位置,使得驾驶员的小腿和脚部能够有更大的运动空间,有效缓冲碰撞冲击,保护驾驶员的腿部安全。因而,本歇脚板总成能够适应不同的工况需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状态还包括驱动工作模式,在所述驱动工作模式,所述动力机构3能够驱动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转动,以通过调节所述歇脚板本体1的角度位置来适应所述驾驶员脚面。
也即,为了能够满足乘员根据自身条件,将歇脚板本体1调到合适的位置,缓解驾驶或乘车疲劳,本公开中的歇脚板本体还具备主动调节以适应驾驶员脚面的功能。具体通过动力机构3驱动支撑调节机构2的运动,最终实现歇脚板本体1的转动,对不同的乘员进行不同的角度调节,来自主适应乘员的脚面,使其能够实现更好的贴合支撑。
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机构3在工作状态下可以具备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具体可以选择在车辆控制面板上设置电动控制按钮,对两种工作模式进行随机切换,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调节完歇脚板本体1到合适的角度位置后,应立即切换到锁止工作模式,将其角度位置固定,保证对驾驶员脚面的有效支撑,提升车辆的安全行驶。
另外,可以通过车辆上的碰撞传感器的实时信号传输到车辆ECU内,实现对动力总成3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切换控制,当发生碰撞后,车辆ECU控制切换动力总成3到非工作状态,具体会在下文中的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32,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到车身上的第一转轴21和可转动地连接到该第一转轴21上的调节杆22,所述调节杆22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歇脚板本体1上,另一端与所述传动件32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止工作模式,所述驱动件锁止所述传动件32,以使得所述调节杆21固定到所述传动件32上,在所述驱动工作模式,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传动件32运动,以带动所述调节杆21围绕所述传动件32转动,以调节所述歇脚板本体1的角度位置,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所述歇脚板本体1带动所述调节杆21围绕所述第一转轴21转动。
其中,调节杆22是通过第一转轴21固定到车身,以此连接在歇脚板本体1和车身之间,来实现对于歇脚板本体1的支撑和调节。在锁止工作模式下,调节杆22受到传动件32的约束,无法摆动,能够实现对于歇脚板本体1的支撑;在驱动工作模式下,也即需要对歇脚板本体1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时,如图3所示,传动件32由驱动件31的驱动产生运动,并将该运动传递至调节杆22,调节杆32围绕传动件32转动,以此带动歇脚板本体1的角度位置的变化,实现适应驾驶员脚面的目的;在非工作状态,也即车辆发生碰撞工况时,此时也即为驱动件31不输出任何驱动力,传动件32处于自由状态,能够随着调节杆22的转动而运动,此时调节杆22不足以支撑歇脚板本体1,便能够起到缓冲驾驶员小腿的作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调节杆22的一端可以直接与歇脚板本体1固定,通过调节杆22的受力变化满足驾驶员对车辆的不同要求。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为了实现歇脚板本体1的调节范围和运动缓冲空间更大,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还包括沿所述歇脚板本体1的上下方向对应间隔布置的传动连杆23和固定连杆24,所述传动连杆2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歇脚板本体1,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25连接到所述调节杆22的一端,所述固定连杆24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歇脚板本体1且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1连接到所述调节杆22,所述第一转轴21和所述第二转轴25平行设置。
也即,调节杆22是通过传动连杆23和固定连杆24与歇脚板本体1产生连接。其中,固定连杆24与第一转轴21共同配合将歇脚板本体1连接到车身,调节杆22一方面能够通过传动件32的传动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转轴25,而后带动传动连杆23运动,并最终带动了歇脚板本体1围绕第一转轴21的转动,实现歇脚板本体1的角度调节;另一方面,在支撑调节机构2不足以支撑歇脚板本体1时,调节杆22和传动连杆23能够随歇脚板本体1的运动而随动。当然,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固定连杆24、传动连杆23以及调节杆22配合支撑固定歇脚板本体1。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两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垫圈,该固定垫圈焊接到所述车身,以实现第一转轴21与车身的固定,固定垫圈可以起到保护第一转轴21的作用。固定连杆24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到车身,对此本公开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支撑调节机构的稳定调节和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调节机构包括沿所述歇脚板本体1的左右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传动连杆23和两个所述固定连杆24,两个所述传动连杆23通过所述第二转轴25连接,两个所述固定连杆24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1连接,所述调节杆22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21和所述第二转轴25的中部。
换言之,固定连杆24和传动连杆23均布置有两个,这样在锁止工作模式下,多个杆件的支撑作用能够实现对于歇脚板本体1的稳固支撑,在驱动工作模式下,能够更加稳定的传递运动,保证运动调节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为自锁电机,所述传动件32为安装到所述自锁电机的输出轴31上的齿轮,所述调节杆2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形结构221,所述输出轴31与所述第一转轴21平行设置。
具体的工作原理:在日常的使用时,驾驶员可以通过车辆控制面板上的电动控制按钮实现对于自锁电机的控制,当自锁电机处于工作状态时,也即为通电状态,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自锁电机的转动,与输出轴直接相连的齿轮会随着输出轴一同转动,这时啮合在齿轮内的调节杆22会受到齿轮的旋转力的驱动而随之进行相应的摆动,上述的多个连杆上端便会随调节杆22发生相应的转动,歇脚板本体1就会进行角度变化,调整到合适位置后,自锁电机在定位后有保持力矩,因此可以保持电机自锁。由于调节杆22啮合在齿轮中,当输出轴311控制不转时,调节杆22受到完全约束,无法摆动,这样就固定了歇脚板本体1的角度,也即实现了工作状态下锁止工作模式和驱动工作模式的自由切换。
而当车辆的碰撞传感器检测到碰撞发生时,便可以通过车辆ECU对自锁电机进行断电,此时自锁电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时自锁电机的保持力矩消失,自锁电机可进行自由转动,齿轮则相当于固定铰链。在碰撞发生后,乘员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滑移,乘员脚部和小腿会对歇脚板本体1产生挤压力,此时由于自锁电机已经失效,调节杆22表现为解锁状态,对歇脚板本体1的支撑力不足,歇脚板本体1会受压产生相应的角度变化,以此来增大脚部运动空间,缓解乘员脚部和小腿的冲击,有效的保护乘员小腿。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自锁电机为步进电机,没有累积误差,结构简单,保证精确性和稳定性。并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类似电动推杆等直线驱动件,传动件32可以选择齿条,只要能够实现对于调节杆22的转动控制即可。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乘员脚部与歇脚板本体1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歇脚板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防滑垫11和支架内板12,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连接在所述支架内板12上。通过防滑垫1的设置,可以保持与乘员脚面的摩擦性,有效防止相对滑动的产生。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公开的歇脚板总成。通过对于动力机构3的不同工作状态的控制,实现对于支撑调节机构2的动态控制,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对于歇脚板本体1的运动调节,从而实现歇脚板本体1的不同功用。尤其是在发生碰撞工况时,能够为歇脚板本体1提供较大的运动空间,从而增大脚部运动空间,最大程度缓解小腿碰撞过程中的冲击问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歇脚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驾驶员脚面的歇脚板本体(1)、支撑调节机构(2)和动力机构(3),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与所述动力机构(3)传动配合,且连接在所述歇脚板本体(1)和车身之间,所述动力机构(3)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工作状态具有锁止工作模式,在所述锁止工作模式,所述动力机构(3)能够锁止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以使其支撑固定所述歇脚板本体(1),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所述动力机构(3)随动,所述歇脚板本体(1)带动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运动;
所述工作状态还包括驱动工作模式,在所述驱动工作模式,所述动力机构(3)能够驱动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转动,以通过调节所述歇脚板本体(1)的角度位置来适应所述驾驶员脚面;
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32),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到车身上的第一转轴(21)和可转动地连接到该第一转轴(21)上的调节杆(22),所述调节杆(22)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歇脚板本体(1)上,另一端与所述传动件(32)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止工作模式,所述驱动件锁止所述传动件(32),以使得所述调节杆(22)固定到所述传动件(32)上,在所述驱动工作模式,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传动件(32)运动,以带动所述调节杆(22)围绕所述传动件(32)转动,以调节所述歇脚板本体(1)的角度位置,在所述非工作状态,所述歇脚板本体(1)带动所述调节杆(22)围绕所述第一转轴(2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歇脚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机构还包括沿所述歇脚板本体(1)的上下方向对应间隔布置的传动连杆(23)和固定连杆(24),所述传动连杆(2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歇脚板本体(1),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25)连接到所述调节杆(22)的一端,所述固定连杆(24)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歇脚板本体(1)且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1)连接到所述调节杆(22),所述第一转轴(21)和所述第二转轴(25)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歇脚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机构包括沿所述歇脚板本体(1)的左右方向对称布置的两个所述传动连杆(23)和两个所述固定连杆(24),两个所述传动连杆(23)通过所述第二转轴(25)连接,两个所述固定连杆(24)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1)连接,所述调节杆(22)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21)和所述第二转轴(25)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歇脚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21)的两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垫圈,该固定垫圈焊接到所述车身。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歇脚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自锁电机,所述传动件(32)为安装到所述自锁电机的输出轴(31)上的齿轮,所述调节杆(2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形结构(221),所述输出轴(31)与所述第一转轴(21)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歇脚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电机为步进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歇脚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歇脚板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防滑垫(11)和支架内板(12),所述支撑调节机构(2)连接在所述支架内板(12)上。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歇脚板总成。
CN201811573397.8A 2018-12-21 2018-12-21 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47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3397.8A CN111347953B (zh) 2018-12-21 2018-12-21 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73397.8A CN111347953B (zh) 2018-12-21 2018-12-21 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7953A CN111347953A (zh) 2020-06-30
CN111347953B true CN111347953B (zh) 2021-07-20

Family

ID=7119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733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47953B (zh) 2018-12-21 2018-12-21 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79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0733A (zh) * 2022-04-01 2022-06-2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歇脚板调整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14734896B (zh) * 2022-04-07 2023-11-07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歇脚板调整装置、方法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8164B2 (ja) * 1997-04-28 2006-08-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フットレスト装置
JP3805475B2 (ja) * 1997-05-07 2006-08-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フットレスト装置
JPH11342780A (ja) * 1998-06-02 1999-12-1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装置
JP3695267B2 (ja) * 1999-12-08 2005-09-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
US8770616B1 (en) * 2013-03-15 2014-07-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ployable footrest assembly
CN103909892B (zh) * 2013-07-26 2016-02-0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搁脚板
CN106891789B (zh) * 2015-12-18 2019-03-12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歇脚板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664394U (zh) * 2017-03-13 2017-11-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歇脚装置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7953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86344B2 (ja) シートアジャスタ用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デバイス
US6478378B2 (en) Vehicle seat with height adjuster
CN111347953B (zh) 歇脚板总成和车辆
JP4406001B2 (ja) 車両座席用取り付け具
CN111347944B (zh) 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
US20060076748A1 (en) Wheelchair with damping mechanism
JP2006515249A5 (zh)
CN101332779B (zh) 尤其用于双门车辆的、能够向前移动的机动车辆座椅
KR20180003605A (ko) 차량용 시트
JP6925923B2 (ja) 電動車両
CN110406446B (zh) 具有自适应侧翼的汽车座椅
EP3636485B1 (en) Vehicle seat
KR101138270B1 (ko) 차량의 드라이브 시뮬레이터
JP4032827B2 (ja) シートバーチカル装置
KR100954701B1 (ko) 주행방향 변환장치
KR100954702B1 (ko) 주행방향 변환장치
JP2009292244A (ja) 走行車両
KR200294312Y1 (ko) 경주용 차량 조향장치
CN108068664A (zh) 机动车驾驶员座椅
CN202753811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座椅总成
JP5272952B2 (ja) 移動体
JP5163895B2 (ja) 走行車両
CN104890548A (zh) 锁定设备以及悬架系统和具有悬架系统的车辆座椅
WO2009005463A1 (en) A haptic aler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1598967B1 (ko) 자동차 시트 착석부의 쿠션 스프링 장력조절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