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4025A - 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4025A
CN111324025A CN201811523697.5A CN201811523697A CN111324025A CN 111324025 A CN111324025 A CN 111324025A CN 201811523697 A CN201811523697 A CN 201811523697A CN 111324025 A CN111324025 A CN 111324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ed
fixing device
cooling member
heat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36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4025B (zh
Inventor
王瑜
李婵
洪伟
陆晓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236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4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4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4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4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4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冷却装置具备冷却部件,在所述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所述冷却部件能够接触并冷却定影装置中的在作为纸张搬送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待冷却部位。当操作人员因卡纸而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右门后,定影装置中的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部位暴露在外,该暴露在外的部位温度较高,因而操作人员有可能因为接触该暴露在外的部位而被烫伤。为此,在本发明中,由于冷却装置的冷却部件能够接触并冷却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待冷却部位,所以能够降低待冷却部位的温度,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操作人员,降低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风险。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涉及能够对定影装置中的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图像形成装置一般包括供纸机构、搬送单元和定影装置等。纸张存储于供纸机构的纸张存储部中,当需要对纸张存储部中的纸张进行打印或复印时,位于供纸机构中的纸张搬送部能够拾取纸张存储部中的纸张,并将纸张搬送至搬送单元。搬送单元将纸张搬送至定影装置,定影装置将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之后搬送单元将进行了定影后的纸张朝向排纸托盘搬送。
图像形成装置工作过程中,纸张在通过定影装置时有可能出现卡纸的情况,导致图像形成装置无法正常运行。此时,操作人员需要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右门,以取出卡纸。卡纸一般出现在定影装置的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部、或夹持部的下游侧的搬送引导机构、或分离爪所在位置处,而这些部位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因而操作人员在取出卡纸的过程中,存在烫伤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在下述专利文献中,采用了如下方案:在加热辊的下表面上设置散热材料,用以降低加热辊的温度。但是,由于分离爪的存在,导致散热材料无法直接接触定影装置中的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部位(例如加热辊的上表面、或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搬送引导机构和分离爪等),无法对定影装置中的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部位直接降温。而当操作人员因卡纸而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右门后,定影装置中的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部位暴露在外,该暴露在外的部位温度较高,因而操作人员有可能因为接触该暴露在外的部位而被烫伤。因此,现有技术并没有完全解决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问题,仍存在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1-5938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定影装置中的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一种冷却装置,其用于对定影装置进行冷却,所述定影装置具备加热辊和加压辊,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夹持部,用于将调色剂定影在通过所述夹持部的纸张上,所述冷却装置具备冷却部件,在所述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所述冷却部件能够接触并冷却所述定影装置中的在作为纸张搬送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的待冷却部位。
当操作人员因卡纸而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右门后,定影装置中的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部位暴露在外,该暴露在外的部位温度较高,因而操作人员有可能因为接触该暴露在外的部位而被烫伤。为此,在本发明中,由于冷却装置的冷却部件能够接触并冷却位于夹持部的下游侧的待冷却部位,所以能够降低待冷却部位的温度,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操作人员,降低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风险。
另外,在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还具有用于将纸张从所述加热辊或所述加压辊分离的分离爪,所述定影装置中的所述待冷却部位至少包括如下部位的至少一者:所述加热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的部位;所述加压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的部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的一对搬送引导机构中的至少一方;以及所述分离爪。
在定影装置定影过程中,加热辊具有较高的温度。当未定影的纸张经过夹持部时,加热辊能够对纸张加热,以将未定影的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此过程中,纸张吸收热量,具有较高的温度。另外,加压辊、分离爪和搬送引导机构紧邻于加热辊,加热辊能够以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加压辊、分离爪和搬送引导机构,使加压辊、分离爪和搬送引导机构均具有较高的温度。
因此,当卡纸发生时,上述部位均存在烫伤操作人员的风险。将上述部位作为待冷却部位,通过冷却部件对上述部位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冷却,均能够降低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风险。
另外,在所述定影装置未发生卡纸时,所述冷却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外侧,在所述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所述冷却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待冷却部位移动,接触并冷却所述待冷却部位,在所述待冷却部位被冷却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或者所述待冷却部位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以下时,所述冷却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外侧退避。
在未卡纸时,冷却部件位于待冷却部位的外侧(此时的冷却部件处于初始位置),使得冷却部件不会影响定影装置的正常工作。另外,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也就是与纸张搬送方向正交,冷却部件能够沿第二方向展开以接触并冷却待冷却部位(此时的冷却部件处于冷却位置)。此种设计方式使得冷却部件在初始位置和冷却位置之间切换过程中的移动距离最短。并且,此种设计方式也能够方便冷却部件和引导冷却部件移动的导轨的设计和安装。
另外,在所述冷却部件退避至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外侧之前,图像形成装置的右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
也就是说,冷却部件冷却过程中,右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操作人员无法打开右门,无法取出卡纸,从而能够避免被烫伤。
另外,在所述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使作为所述待冷却部位的所述一对搬送引导机构的至少一方远离所述加热辊。
由此,使得搬送引导机构的至少一方和加热辊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因而不会阻碍冷却部件的展开,使冷却部件能够沿第二方向展开至冷却位置,冷却待冷却部位。另外,上述空间增大后也使得热量更容易散发至外界,以降低待冷却部位的温度。最后,使搬送引导机构的一方远离作为热源的加热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远离加热辊的搬送引导机构的温度。
另外,所述冷却装置还具备用于驱动所述冷却部件移动的驱动源。
通过设置驱动源,能够方便对冷却部件进行控制。使冷却部件能够在冷却位置(即接触并冷却待冷却部件的位置)和初始位置(即完全卷绕在驱动轴上、未接触待冷却部件的位置)之间顺畅地进行切换。并且,驱动源可以是马达,使得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不复杂。
另外,所述冷却部件的材料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散热材料,所述冷却部件为片状,能够在展开而覆盖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冷却位置、与卷起而退避至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外侧的初始位置之间切换状态。
由此,当定影装置发生卡纸,并在夹持部处堆积纸张时,冷却部件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形变,以使其绕过堆积的纸张,从而不会阻碍冷却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不会阻止冷却部件对待冷却部件进行冷却。
另外,在所述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所述加压辊与所述加热辊相分离。
由此,使得冷却部件更容易与加压辊、加热辊接触,并对加压辊、加热辊进行冷却。同时,分离后的加压辊、加热辊也更容易将热量散发至外界环境中,进一步有利于加压辊和加热辊的快速冷却。
一种定影装置,其具备:加热辊和加压辊,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夹持部,用于将调色剂定影在通过所述夹持部的纸张上,一对搬送引导机构,所述一对搬送引导机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并隔着纸张搬送路径设置于所述纸张搬送路径的两侧;以及分离爪,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定影装置还具备上述冷却装置,由此能够带来上述冷却装置所具有的全部效果。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定影装置,由此能够带来上述定影装置所具有的全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剖面结构图,图示一对搬送引导机构相对远离的情况。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部件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示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部件处于冷却位置的情况。
图5A、图5B和图5C分别表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冷却装置的冷却部件的形状随在卡纸量变化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在卡纸时的操作流程图。
附图文字说明:
36…定影装置;38…加热辊;40…加压辊;39…夹持部;234…热源;235…分离爪;236…冷却装置;237…冷却部件;238…驱动源;238a…驱动电机;238b…驱动轴;239…导轨;230…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一搬送引导部;230b…第二搬送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启示下能够实现它们的多种替代方式,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是所谓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水平地架设于框体12内部,沿箭头A方向移动的转印带14;沿转印带14的移动方向排列设置的4个成像单元16C、16M、16Y、16K;与各成像单元对应地设置的一次转印辊18C、18M、18Y、18K;以及二次转印单元20。将通过各成像单元16C、16M、16Y、16K形成的各色成分的调色剂像,暂时重叠地转印于转印带14之后,转印于纸张上来形成彩色图像。
具体地,成像单元16C、16M、16Y、16K分别具有:以作为圆筒部件的感光鼓22C、22M、22Y、22K为中心而配置于感光鼓周围的带电单元24C、24M、24Y、24K;以及显影单元26C、26M、26Y、26K。在成像单元16C、…、16K的下方配置有曝光单元28,曝光单元28朝向各感光鼓22C、…、22K射出已进行了光调制后的激光LB。
沿箭头B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2C、…、22K的表面因带电单元24C、…、24K而带同样的电荷之后,依靠所述激光LB的照射而被曝光,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依靠显影单元26C、…、26K被显影成调色剂像(被显影化)。另外,各显影单元26C、…、26K将C(青色)、M(品红)、Y(黄色)、K(黑色)的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分别供给至感光鼓22C、…、22K而形成调色剂像。
形成于各感光鼓22C、…、22K的调色剂像受到一次转印辊18C、…、18K与感光鼓22C、…、22K之间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依次被转印到移动的转印带14上。
另一方面,通过拾取辊32从供纸机构30导出的纸张,与转印带14上的调色剂像到达二次转印单元20上的时间一致地,被定位辊34定位后被搬送至二次转印单元20。二次转印单元20将转印带14上重叠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之后,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被搬送至定影装置36。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定影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定影装置36具有作为圆筒部件的加热辊38以及作为按压部件的加压辊40。在加热辊38的中空部,内置有作为热源的加热部42。加热辊38和加压辊40构成定影部。通过来自未图示的马达且经由未图示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的旋转动力,使加热辊38朝图1中的箭头G方向旋转。加压辊40例如是在金属制的芯轴外周面形成硅橡胶、氟树脂等的弹性层而成的辊。加压辊40通过未图示的压接机构被压接于加热辊38。通过该压接,在加热辊38与加压辊40之间形成加热辊隙(夹持部39),从动于加热辊38的旋转,加压辊40也旋转。使担持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纸张通过该加热辊隙(夹持部39),从而将调色剂像定影于该纸张上。最后,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通过排出辊44向排纸部46排出。
<定影装置的具体结构>
以下,结合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应予说明,为了便于观察,在图2中标注了较为详细的附图标记,而在其他附图中部分省略了附图标记。
如前所述,定影装置36主要具备用于对纸张进行加热的加热辊38和用于将纸张紧压在加热辊38上的加压辊40。加热辊38与加压辊40隔着纸张搬送路径对置,在加热辊38与加压辊40之间形成有夹持部39,在形成有未定影的图像的纸张通过夹持部39时,通过加热辊38的加热使未定影的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其中,加热辊38例如可以包括金属基材和橡胶层等,其内部设有用于加热的热源,加热辊38的两端被未图示的固定机构固定为自由旋转,由此能够伴随着加压辊40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定影装置36还具备分离爪235和一对搬送引导机构230。分离爪235和搬送引导机构230在第一方向x(纸张搬送方向、纸张的长度方向)上位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且搬送引导机构230包括隔着纸张搬送路径对置的第一搬送引导部230a和第二搬送引导部230b。分离爪235用于将定影后的纸张与加热辊38分离,定影后的纸张在分离爪235的引导下,进入第一搬送引导部230a和第二搬送引导部230b之间,沿着纸张搬送路径被搬送至排纸部46。
如前所述,加热辊38的内部设有加热部42,加热部42能够释放热量使加热辊38具有较高的温度。当未定影的纸张经过夹持部39时,加热辊38能够对纸张加热,以将未定影的图像定影在纸张上。
此过程中,纸张吸收热量,具有较高的温度。加压辊40紧邻于加热辊38,加热辊38能够以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加压辊40,使加压辊40也具有较高的温度。此外,位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以下,有时也简称为“夹持部39下游侧”)的分离爪235和搬送引导机构230也紧邻于加热辊38和加压辊40,使得加热辊38和加压辊40也能够以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分离爪235和搬送引导机构230,使分离爪235和搬送引导机构230具有较高的温度。
也就是说,定影装置36工作过程中,加热辊38、加压辊40、第一搬送引导部230a、第二搬送引导部230b和分离爪235均具有较高的温度。并且,实际表明,上述温度均有可能烫伤人体。
但是,在对纸张进行定影以及后续搬送过程中,在夹持部39所在位置处、或在分离爪235所在位置处、或在搬送引导机构230所在位置处,均可能发生卡纸的情况。当卡纸的情形发生时,操作人员将会打开图像形成装置10的右门,以便取出卡纸。此时,就有可能烫伤操作人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定影装置36还包括冷却装置236,冷却装置236包括冷却部件237。当定影装置36发生卡纸时,冷却部件237能够接触并冷却定影装置36中的在第一方向x上位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的待冷却部位。此处,待冷却部位指的是温度较高、容易烫伤人体的部位,包括以上所述的加热辊38、加压辊40、第一搬送引导部230a、第二搬送引导部230b和分离爪235的至少其中之一,但不限于以上所列出的部件。
通过设置冷却装置236,在操作人员取卡纸之前,可以利用冷却装置236对夹持部39的下游侧的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降温,所以能够降低待冷却部位的温度。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操作人员,降低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风险。
以下,结合图2~图5对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相关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3、图4,冷却装置236具备冷却部件237和驱动源238。当定影装置36发生卡纸时,驱动源238能够驱动冷却部件237移动,使冷却部件237接触并冷却待冷却部位。当待冷却部位的温度降低至不足以烫伤操作人员的温度时,驱动源238能够驱动冷却部件237移动,使冷却部件237从待冷却部位离开。之后,操作人员取出卡纸。
其中,驱动源238具体为马达,包括驱动电机238a和驱动轴238b,驱动电机238a用于控制驱动轴238b旋转,冷却部件237能够卷绕在驱动轴238b上。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38a反转,可以使冷却部件237完全卷绕在驱动轴238b上,此时的冷却部件237处于初始位置,未接触待冷却部位,不对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通过控制驱动电机238a正转,可以使冷却部件237从驱动轴238b上脱离,使冷却部件237能够接触待冷却部位,对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此时的冷却部件237处于冷却位置。
驱动电机238a旋转过程中,为了使冷却部件237从驱动轴238b上脱离后,能够更好地接触待冷却部位。如图2所示,冷却装置236还包括导轨239,导轨239与冷却部件237配合,能够在冷却部件237从驱动轴238b脱离后,引导冷却部件237沿导轨239移动。使导轨239紧邻待冷却部位,则能够使冷却部件237更好地接触并冷却待冷却部位。
通过设置驱动源238,能够方便对冷却部件237进行控制。使冷却部件237能够在冷却位置(即接触并冷却待冷却部件的位置)和初始位置(即完全卷绕在驱动轴上、未接触待冷却部件的位置)之间顺畅地进行切换。并且,驱动源238可以是马达,结构简单不复杂。
驱动源238具体可以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例如可以是对图像形成装置10各组块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当定影装置36发生卡纸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238a运转,驱动轴238b正转以使冷却部件237脱离驱动轴238b,并沿着导轨239展开,使冷却部件237处于冷却位置,接触并冷却待冷却部位。当待冷却部位的温度降低至不足以烫伤操作人员的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238a反向运转,驱动轴238b反转以使冷却部件237沿着导轨239收缩,卷绕在驱动轴238b上,使冷却部件237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当定影装置36未发生卡纸时,冷却部件237在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纸张宽度方向)上位于待冷却部位的外侧;因而冷却装置236不会影响定影装置36的正常工作。并且,在定影装置36发生卡纸时,冷却部件237沿第二方向y朝向待冷却部位移动,接触并冷却待冷却部位。当待冷却部位的温度降低至不足以烫伤操作人员的温度时,冷却部件沿第二方向y朝向待冷却部位的外侧退避至初始位置。
也就是说,驱动源238沿第二方向y位于待冷却部位的外侧,导轨239沿第二方向y延伸,以使引导冷却部件237沿第二方向y展开。另外,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正交,也就是与纸张搬送方向正交。此种设计方式使得冷却部件237在能够完全接触并冷却待冷却部位的前提下,冷却部件237在初始位置和冷却位置切换过程中的移动距离最短。并且,此种设计方式也能够方便冷却部件237、驱动源238和导轨239的设计和安装。
其中,所述待冷却部位的温度降低至不足以烫伤操作人员的温度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判断:其一,通过直接检测待冷却部位的温度,并与预设的温度比较,以反应待冷却部位的温度是否会烫伤操作人员。例如,预设温度为45℃,当检测到待冷却部位的温度在45℃以下时,推断此时的待冷却部位不会烫伤操作人员,因而可以控制冷却部件朝向待冷却部位的外侧退避。
其二,通过检测待冷却部位被冷却的时间,并与预设时间比较,以反应待冷却部位的温度是否会烫伤操作人员。例如,预设时间为15秒,当检测到冷却时间达到15秒以上时,推断此时的待冷却部位不会烫伤操作人员,因而可以控制冷却部件朝向待冷却部位的外侧退避至初始位置。
如前所述,位于夹持部39下游侧的部位包括加热辊38的位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的部位、加压辊40的位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的部位、第一搬送引导部230a、第二搬送引导部230b和分离爪235。上述部位均有可能因具有较高的温度而在卡纸发生时,烫伤操作人员。本发明中,所述待冷却部位为以上部位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冷却装置236对以上部位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冷却降温,均能够降低操作人员被烫伤的风险。
另外,定影装置36包括两个冷却装置236。其中一个设置在夹持部39下游侧且靠近加热辊38、分离爪235和第一搬送引导部230a的一侧(图2中的右侧,为方便说明,将其定义为第一冷却装置),另一个设置在夹持部39下游侧且靠近加压辊40和第二搬送引导部230b的一侧(图2中的左侧,为方便说明,将其定义为第二冷却装置)。因此,位于纸张搬送路径上的两侧的部位能够分别被两个冷却装置236所冷却,进一步防止操作人员被上述具有较高温度的部位所烫伤。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部件237展开时,能够接触并冷却加热辊38的位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的部位和分离爪235。第二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部件237展开时,能够接触并冷却第二搬送引导部230b。由此,加热辊38的位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的部位、分离爪235和第二搬送引导部230b具有较低的温度,使之不足以烫伤操作人员。应当理解,在其他变形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部件237的形状,以使此冷却部件237还能够接触并冷却第一搬送引导部230a。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二冷却装置中的冷却部件237的形状,以使此冷却部件237还能够接触并冷却加压辊40的位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的部位。此外,也可以设置更多的冷却装置,以对有可能导致操作人员烫伤的部位进行冷却。
定影装置36发生卡纸时,在夹持部39处有可能堆积纸张。若冷却装置236中的冷却部件237由不可变形的硬质材料制成,堆积的纸张就有可能会阻碍冷却装置236中的冷却部件237沿第二方向x移动,影响对待冷却部位的冷却。
为了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所述冷却部件237的材料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散热材料,例如石墨烯膜。石墨烯膜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能够吸收待冷却部位的热量的前提下,不会对待冷却部位造成污染。并且,冷却部件237具体为片状,能够在展开而覆盖待冷却部位的冷却位置、与卷起而退避至待冷却部位的外侧的初始位置之间切换状态。冷却部件237呈片状且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冷却部件237能够通过自身弹性形变,轻易绕过堆积的纸张,继续沿第二方向y移动,对待冷却部件进行冷却。
参照图5A至图5C,分别显示了在不同卡纸量情况下,冷却部件展开时的形状变化图。
如图5A所示,卡纸aa仅存在于夹持部39中,而不会在较大程度上阻碍冷却部件237沿第二方向y展开。此时的冷却部件237贴合于分离爪235和加热辊38的位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的部位,能够对分离爪235和加热辊38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分离爪235和加热辊38烫伤操作人员。
如图5B所示,相较于图5A,卡纸aa不仅存在于夹持部39中、而且从夹持部39朝向下游侧突出。冷却部件237在沿第二方向y展开的过程中,由于卡纸aa阻碍而发生部分形变。此时冷却部件237的上半部分贴合于分离爪235,对分离爪235进行降温。下半部分因形变而略微向上翘起,该部分贴合于卡纸aa表面,对卡纸aa和加热辊38进行降温。由此,也能够避免分离爪235和加热辊38烫伤操作人员。由于冷却部件237为弹性材料,当冷却部件237退避至初始位置时,待冷却部件237能够回复原状。
如图5C所示,相较于图5B,卡纸aa不仅存在于夹持部39中、而且以折叠的方式存在于夹持部39的下游侧。冷却部件237在沿第二方向y展开的过程中,由于卡纸aa阻碍而发生部分形变。此时冷却部件237的上半部分贴合于分离爪235,对分离爪235进行降温。下半部分因形变而大幅向上翘起,该部分贴合于卡纸aa表面,对卡纸aa进行降温,通过卡纸aa也能够吸收加热辊38的热量,冷却加热辊38。从而也能够避免分离爪235和加热辊38烫伤操作人员。由于冷却部件237为弹性材料,当冷却部件237退避至初始位置时,待冷却部件237也能够回复原状。
本实施例中,当冷却部件237展开至冷却位置时,冷却部件237吸收待冷却部位的热量。当冷却部件237退避至初始位置时,冷却部件237作为散热材料能够将所吸收的热量释放至外界。从而使冷却部件237能够循环工作,以对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为了使冷却部件237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可以在初始位置附近,设置制冷循环系统,以对吸热后的冷却部件237进行冷却,以快速的降低冷却部件237的温度。
对于定影装置36而言,在正常工作时的状态下,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相互靠近,两者之间形成纸张搬送路径,定影后的纸张通过纸张搬送路径最终被搬送至排纸部46。
此状态下,定影装置36中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和分离爪235、加热辊38、加压辊40之间的间隙很小。并没有足够的空间使冷却部件237沿第二方向y展开,不利于冷却部件237对待冷却部位的冷却。并且,上述部件所围成的狭小空间也不利于热量的散发。另外,由于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均接近加热辊38,加热辊38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搬送引导机构230,使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具有较高的温度。
本发明中,当定影装置36发生卡纸时,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中的其中至少一个远离加热辊38。使得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中的至少一个和加热辊38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使冷却部件237能够沿第二方向y展开至冷却位置,冷却待冷却部位。另外,上述空间增大后也使得热量更容易散发至外界,以降低待冷却部位的温度。并且,使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远离作为热源的加热辊38,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远离加热辊38的搬送引导机构的温度。
具体的,可以使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中的其中一个远离加热辊38,或者使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均远离加热辊38。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当定影装置36发生卡纸时,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与加热辊38之间距离不变,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远离加热辊38。
使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中的其中至少一个远离加热辊38的控制方式可以由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即,当图像形成装置10检测到定影装置36发生卡纸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搬送引导机构230a、第二搬送引导机构230b中的其中至少一个远离加热辊38。当然,其控制方式也可以手动控制,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实施。
如前所述,定影装置36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辊38与加压辊40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纸张通过的夹持部39。该夹持部39较小,因而若发生卡纸时,加热辊38与加压辊4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则不利于冷却部件237的展开动作。
因此,本实施例中,当定影装置36发生卡纸时,还控制加压辊40与加热辊38相分离。由此,使得冷却部件237更容易与加压辊40、加热辊38接触,并对加压辊40、加热辊38进行冷却。同时,分离后的加压辊40、加热辊38也更容易将热量散发至外界环境中,进一步有利于加压辊40和加热辊38的快速冷却。
上述控制方式同样可以由控制装置自动控制,也可以手动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利用冷却部件237对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当将待冷却部位冷却至温度不足以烫伤操作人员的温度时,冷却部件237退避至初始位置。之后,操作人员从定影装置36中取出卡纸,由此能够避免被定影装置36中的部件所烫伤。若冷却部件237冷却过程中,取出定影装置36中的卡纸的话,则因冷却不充分而仍然有可能被烫伤。
为防止发生上述烫伤风险,采取以下动作:在冷却部件237退避至待冷却部位的外侧之前,图像形成装置10的右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也就是说,冷却部件237冷却过程中,右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操作人员无法打开右门,无法取出卡纸,从而能够避免被烫伤。其中,具体可以由控制装置控制右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
以下,结合图6对本发明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的操作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对定影装置中是否发生卡纸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发生了卡纸的情况下(S01),锁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右门,并控制一对搬送引导机构的一方远离加热辊38,并控制加热辊38远离加压辊40,以使搬送引导机构230、加压辊40和加热辊38之间均具有较大的空间(S03)。
接下来,控制装置控制冷却部件从初始位置运行至冷却位置,具体地,当搬送引导机构230、加压辊40和加热辊38之间均具有较大的空间之后,控制装置通过控制驱动源238,使驱动电机238a正转,冷却部件237从驱动轴238b脱离。冷却部件237沿第二方向y展开,从初始位置运行至冷却位置,接触待冷却部位,对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S04)
接下来,对待冷却部位的温度、或冷却部位的冷却时间进行检测,具体地,可以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待冷却部位的温度,并与预设温度比较(例如45℃),同时,可以通过设置计时装置,用于检测冷却部位的冷却时间,并与预设时间比较(例如15秒)。(S05)
接下来,判断待冷却部位的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以下、或待冷却部位的冷却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具体地,将检测得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比较,若检测得到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则此时冷却还未结束,继续对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若检测得到的温度在预设温度以下时,说明此时的待冷却部位的温度已经不足以烫伤人体,可以进行下一步骤。或者,也可以将检测得到的时间与预设时间比较,若检测得到的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则此时冷却还未结束,继续对待冷却部位进行冷却。若检测得到的温度达到预设时间,说明此时的待冷却部位的温度已经不足以烫伤人体,可以进行下一步骤。(S06)
接下来,控制冷却部件从冷却位置运行至初始位置,具体地,在待冷却部位的温度降低至不足以烫伤人体后,控制装置通过控制驱动源238,使驱动电机238a反转,冷却部件237沿第二方向y退避,从冷却位置运行至初始位置,重新卷绕在驱动轴238b上。以待下一回对待冷却部位的冷却。(S07)
最后,取消对右门的锁定。(S08)
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将上述各实施方案进行自由组合,在包含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装置,其用于对定影装置进行冷却,
所述定影装置具备加热辊和加压辊,
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夹持部,用于将调色剂定影在通过所述夹持部的纸张上,
所述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具备冷却部件,
在所述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所述冷却部件能够接触并冷却所述定影装置中的在作为纸张搬送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的待冷却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还具有用于将纸张从所述加热辊或所述加压辊分离的分离爪,
所述定影装置中的所述待冷却部位至少包括如下部位的至少一者:
所述加热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的部位;
所述加压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的部位;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的一对搬送引导机构中的至少一方;以及
所述分离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装置未发生卡纸时,所述冷却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外侧,
在所述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所述冷却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待冷却部位移动,接触并冷却所述待冷却部位,
在所述待冷却部位被冷却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或者所述待冷却部位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以下时,所述冷却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外侧退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部件退避至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外侧之前,图像形成装置的右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使作为所述待冷却部位的所述一对搬送引导机构的至少一方远离所述加热辊。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还具备用于驱动所述冷却部件移动的驱动源。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件的材料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散热材料,
所述冷却部件为片状,能够在展开而覆盖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冷却位置、与卷起而退避至所述待冷却部位的外侧的初始位置之间切换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影装置发生卡纸时,所述加压辊与所述加热辊相分离。
9.一种定影装置,其具备:
加热辊和加压辊,所述加热辊和所述加压辊之间形成夹持部,用于将调色剂定影在通过所述夹持部的纸张上,
一对搬送引导机构,所述一对搬送引导机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并隔着纸张搬送路径设置于所述纸张搬送路径的两侧;以及
分离爪,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游侧,
所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811523697.5A 2018-12-13 2018-12-13 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1324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3697.5A CN111324025B (zh) 2018-12-13 2018-12-13 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3697.5A CN111324025B (zh) 2018-12-13 2018-12-13 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4025A true CN111324025A (zh) 2020-06-23
CN111324025B CN111324025B (zh) 2023-01-31

Family

ID=71168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3697.5A Active CN111324025B (zh) 2018-12-13 2018-12-13 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402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6221A (ja) * 2002-04-19 2003-11-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967411A (zh) * 2005-11-18 2007-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具有该冷却装置的成像设备
JP2010256562A (ja) * 2009-04-23 2010-11-11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58863A1 (en) * 2009-09-10 2011-03-10 Akira Shinshi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fixing device
CN103149821A (zh) * 2011-12-06 2013-06-12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6221A (ja) * 2002-04-19 2003-11-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967411A (zh) * 2005-11-18 2007-05-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具有该冷却装置的成像设备
JP2010256562A (ja) * 2009-04-23 2010-11-11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58863A1 (en) * 2009-09-10 2011-03-10 Akira Shinshi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fixing device
CN103149821A (zh) * 2011-12-06 2013-06-12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4025B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4785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81B (zh)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US8412068B2 (en) Cooling device including a water-absorb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23681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026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9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0965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7861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207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866628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681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1825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1324025B (zh) 冷却装置、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24181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6607B2 (ja)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81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127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27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681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809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定着装置
US1071904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75785B2 (ja) 記録材冷却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4608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526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9897949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having lockable and unlockable co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