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1300B - 物品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1300B
CN111301300B CN201911153871.6A CN201911153871A CN111301300B CN 111301300 B CN111301300 B CN 111301300B CN 201911153871 A CN201911153871 A CN 201911153871A CN 111301300 B CN111301300 B CN 1113013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plate
protrusion
screwed
adjus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38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1300A (zh
Inventor
飞田一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01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1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 F16B5/021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the position of the plates to be connected being adjus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 F16B5/021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the position of the plates to be connected being adjustable
    • F16B5/0233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the position of the plates to be connected being adjustable allowing for adjustment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4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 B60R9/048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article-gripping, -covering,-retaining, or -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4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6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 B62D27/065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eadily releasable using screwthre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3/00Features common to bolt and nut
    • F16B33/004Sealing;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8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weld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12Fastening strips or bars to sheets or plates, e.g. rubber strips, decorative strips for motor vehicles, by means of clips
    • F16B5/128Fastening strips or bars to sheets or plates, e.g. rubber strips, decorative strips for motor vehicles, by means of clips a strip with a C-or U-shaped cross section being fastened to a plate such that the fastening means remain invisible, e.g. the fastening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by the stri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1/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 F16B11/006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by glu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物品固定装置(20),其具备调节机构(65)和突起部(67)。调节机构夹设在第一板(14)与第二板(18)之间,且与第一板(14)的下面侧接合。突起部一体地设置于调节机构。突起部将物品(22)固定于第一板的上表面。

Description

物品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物品固定装置,例如已知有在车身的顶板上经由调节机构来固定车顶梁的装置。具体而言,在物品固定装置中,安装于车身的支承构件配置在顶板的下方,在支承构件与顶板之间夹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上端部从顶板的开口部向上方露出,从下方贯通支承构件及调节机构的紧固螺栓向顶板的上方突出而与螺母螺纹结合。螺母安装于车顶梁。
即,车顶梁通过紧固螺栓安装于顶板,且在支承构件与顶板之间夹设有调节机构的状态下被固定。
根据该物品固定装置,调节机构与螺母由不同体的构件形成且配置成彼此分离的状态。由此,从作为比较重的重物的车顶梁输入的载荷主要经由紧固螺母而向紧固螺栓传递(例如参照美国专利第9187045号)。
但是,就美国专利第9187045号的物品固定装置而言,从车顶梁等物品输入的载荷主要经由螺母而向紧固螺栓传递。因此,难以将从物品输入的载荷良好地向调节机构传递,从这个观点来说留有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从物品输入的载荷良好地向调节机构传递的物品固定装置。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物品固定装置具备:调节机构,其夹设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板的下面侧接合;以及突起部,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固定物品。
这样,能够将从作为比较重的重物的物品输入到第一板及突起部的载荷良好地向突起部及调节机构传递。由此,能够由调节机构整体来良好地承受从物品输入的载荷。
(2)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突起部由通过与所述物品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的螺纹部构成,所述调节机构具备:一方的构件,其与所述突起部一体地设置;以及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紧固螺栓。
这样,在调节机构的一方的构件一体地设置突起部且将一方的构件与调节机构的另一方的构件螺合。由此,能够将突起部、一方的构件及另一方的构件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物品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良好地向调节机构传递。
(3)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突起部由通过与所述物品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且具有头部的螺纹部构成,所述调节机构具备:一方的构件,其具有供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头部接合的底面;以及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紧固螺栓。
这样,通过将突起部由螺纹部构成且将突起部的头部接合于调节机构的一方的构件的底面,由此在一方的构件一体地设置突起部。而且,一方的构件与调节机构的另一方的构件螺合。由此,能够将突起部、一方的构件及另一方的构件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物品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良好地向调节机构传递。
另外,通过在一方的构件的底面接合突起部的头部,由此能够独立地制造突起部和一方的构件,从而提高生产率。
(4)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突起部由通过与所述物品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且具有头部的螺纹部构成,在所述头部形成有插入螺纹孔,所述调节机构具备:筒状的一方的构件,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头部压接在该筒状的一方的构件的内部;以及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紧固螺栓,该紧固螺栓通过贯通所述另一方的构件而与所述插入螺纹孔螺合,由此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
这样,突起部由螺纹部构成,将突起部的头部压接在调节机构的一方的构件的内部,并使紧固螺栓与头部的插入螺纹孔螺合。而且,一方的构件与调节机构的另一方的构件螺合。由此,能够将突起部、一方的构件及另一方的构件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物品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良好地向调节机构传递。
另外,通过将突起部的头部压接在一方的构件的内部,并在头部的插入螺纹孔中螺合紧固螺栓,由此能够独立地制造突起部和一方的构件,从而提高生产率。
(5)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突起部由具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部构成,所述第一外螺纹通过与所述物品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所述第二外螺纹形成在所述第一外螺纹的相反侧,所述调节机构具备: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供所述第二外螺纹螺合;以及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紧固螺栓。
这样,突起部由螺纹部构成,并使突起部的第二外螺纹与调节机构的一方的构件螺合。而且,一方的构件与调节机构的另一方的构件螺合。由此,能够将突起部、一方的构件及另一方的构件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物品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良好地向调节机构传递。
另外,通过在一方的构件的内部螺合突起部的第二外螺纹,由此能够简单地组装突起部与调节机构的一方的构件。而且,能够独立地制造突起部和一方的构件,从而提高生产率。
(6)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突起部由通过与所述物品的外螺纹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的螺母部构成,所述调节机构具备:一方的构件,其与所述突起部一体地设置;以及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紧固螺栓。
这样,在调节机构的一方的构件一体地设置突起部,并使一方的构件与调节机构的另一方的构件螺合。由此,能够将突起部、一方的构件及另一方的构件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物品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良好地向调节机构传递。
另外,通过将突起部由螺母部构成,并将突起部一体地设置于一方的构件,由此能够将螺纹孔形成至一方的构件。由此,能够在将突起部的高度尺寸抑制得比较小的状态下确保螺纹孔的深度尺寸。而且,通过将突起部由螺母部构成,由此与将突起部由螺纹部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突起部的外径尺寸。由此,能够将从物品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更良好地向调节机构传递。
(7)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突起部具有从供所述物品的所述外螺纹螺合的螺纹孔向所述突起部的外周面贯通的排出孔。
这样,形成了从突起部的螺纹孔向突起部的外周面贯通的排出孔。由此,例如在浸渍于防锈涂装液来进行电沉积涂装时,不会在螺纹孔中残留多余的涂料液,能够将多余的涂料液从螺纹孔经由排出孔向突起部的外部排出。
(8)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板由支承于车身侧的安装部的支承构件构成,所述调节机构经由所述支承构件固定于所述车身侧的安装部。
认为在组装车身时会因组装公差等而使车身侧的安装部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导致支承构件与第一板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因此,在支承构件与第一板之间夹设有调节机构。由此,通过对应于支承构件与第一板之间的间隔的变化地调整调节机构,由此能够利用调节机构来吸收支承构件与第一板之间的间隔的偏差。
(9)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承构件具有安装孔,该安装孔能够供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所述紧固螺栓贯通,并且允许所述紧固螺栓向与该紧固螺栓的轴向交叉的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例如,认为支承构件与第一板会在与紧固螺栓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发生偏移。因此,将支承构件的安装孔形成为允许紧固螺栓的位置调整。由此,通过对应于支承构件与第一板之间的偏移地调整紧固螺栓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安装孔来吸收支承构件与第一板之间的偏移。
(10)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承构件的基端部支承于所述车身侧的安装部,所述支承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基端部且向车宽方向延伸的斜撑件。
这样,通过在支承构件设置斜撑件,由此尤其是在支承构件由车身侧的安装部悬臂支承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斜撑件来加强支承构件。由此,在从物品输入的载荷经由调节机构传递到支承构件时,能够由支承构件来良好地承受传递来的载荷。由此,能够将传递到支承构件的载荷经由支承构件及车身侧的安装部良好地向车身传递。
(11)在上述物品固定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承构件是架设于左框架及右框架的横梁。
这样,通过将支承构件设为横梁,由此能够利用左框架及右框架对横梁进行两端支承。由此,能够提高横梁的刚性,能够由横梁来良好地承受从物品输入的载荷。尤其在物品为车顶行李架的情况下,能够由横梁来良好地承受因车顶行李架的行李而产生的比较大的载荷。
另外,通过在左框架及右框架架设横梁,由此能够由横梁来承受例如从左框架侧、右框架侧输入的侧面冲撞所产生的冲撞载荷。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在调节机构一体地设置突起部且利用突起部将物品安装于第一板。由此,能够将从物品输入的载荷良好地向调节机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室侧观察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车身上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II部放大了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车室侧观察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车身上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车室侧观察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车身上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将图6的VII部放大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第八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上安装顶板的示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侧方。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物品固定装置20的车身上部结构10而以车身Ve的左侧为例进行说明,但车身Ve的右侧也同样地构成。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车身上部结构10具备车身骨架构件12、顶板(车身面板、第一板)14、加强构件16、多个支承构件(第二板)18、多个物品固定装置20和车顶梁(物品)22(参照图3)。
车身骨架构件12具备前柱23、中柱24、后柱25、车顶纵梁26、前车顶横梁27、中央车顶横梁28和后车顶横梁29。
前柱23立设在车室31的前左侧部且形成为封闭截面。前车顶横梁27沿着车宽方向架设于左侧的前柱23的上端部23a和右侧的前柱的上端部(未图示)。
中柱24立设在车室31的中央左侧部且形成为封闭截面。后柱25立设在车室31的后左侧部且形成为封闭截面。
在前柱23的上端部23a、中柱24的上端部24a及后柱25的上端部25a连结有车顶纵梁26。
如图3所示,车顶纵梁26例如具备外纵梁34和内纵梁35。外纵梁34形成车顶纵梁26的上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第一外凸缘34a和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的第一内凸缘34b。内纵梁35形成车顶纵梁26的下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第二外凸缘35a和向车宽方向内侧伸出的第二内凸缘35b。
第一外凸缘34a与第二外凸缘35a彼此接合。第一内凸缘34b与第二内凸缘35b彼此接合。由此,车顶纵梁26通过外纵梁34和内纵梁35而形成为封闭截面。
返回图1,中央车顶横梁28沿着车宽方向架设于左侧的车顶纵梁26中的偏靠车身前后方向中央的部位26a和右侧的车顶纵梁中的偏靠车身前后方向中央的部位(未图示)。后车顶横梁29沿着车宽方向架设于左侧的车顶纵梁26的车身后部26b和右侧的车顶纵梁的车身后部(未图示)。
顶板14由车顶纵梁26、前车顶横梁27、中央车顶横梁28及后车顶横梁29支承。
顶板14沿着左侧的车顶纵梁26、右侧的车顶纵梁、前车顶横梁27及后车顶横梁29以外周部呈俯视矩形形状的方式形成。
如图3所示,顶板14的左侧部(外侧部)14a沿着外纵梁34的内侧部34c形成,左侧部14a与内侧部34c通过硬钎焊(钎焊)而经由硬钎焊接合部38接合。顶板14具有:偏靠左侧部14a地沿着左侧部14a的车顶梁安装部位14b;以及在车顶梁安装部位14b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第一贯通孔(贯通孔)41(也参照图4)。
如图1、图3所示,在顶板14的下表面14c,加强构件16沿着左侧部14a(也参照图3)而向车身前后方向呈带状延伸。加强构件16的外侧边16a向下方折弯。加强构件16的内侧边16b向下方折弯。在加强构件16上,以沿着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隆起部16c。多个隆起部16c与顶板14的下表面14c接合。
如图3、图4所示,加强构件16的隆起部16c在顶板14的下表面14c中的位于第一贯通孔41周围的部位、且被车顶梁22从车身上方覆盖的部位43处例如通过点焊或粘接剂进行接合。
这样,在顶板14的下表面14c中的被车顶梁22从车身上方覆盖的部位43处接合有加强构件16。由此,能够用车顶梁22从车身上方覆盖将加强构件16接合于顶板14的部位43(例如利用点焊等进行接合时的焊接打痕),从而能够确保外观性(美观)。
另外,在加强构件16的隆起部16c与顶板14的下表面14c之间,遍及第一贯通孔41的整周地设置有第二密封件63。针对第二密封件63将会在后详细进行说明。
隆起部16c具有第二贯通孔47。第二贯通孔47配置在顶板14的第一贯通孔41的下方。
在多个隆起部16c的下方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支承构件18(也参照图1)。多个支承构件18与内纵梁35的内侧部(车身Ve侧的安装部)35c接合。以下,将车身Ve侧的安装部35c称为“车身侧安装部35c”。在加强构件16与支承构件18之间夹设有物品固定装置20。
如图2、图3所示,支承构件18具有支承安装部51、基端部52、周边部53和斜撑件(gusset)54。支承构件18例如通过一张板材来一体地形成支承安装部51、基端部52、周边部53、斜撑件54。
支承安装部51配置在加强构件16的隆起部16c的下方,沿着隆起部16c平坦地形成。支承安装部51例如构成为,前端形成为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弯曲状且基端形成为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状。在支承安装部51的基端形成有基端部52。支承安装部51在偏靠前端的部位具有安装孔56。
基端部52从支承安装部51的基端沿着车身侧安装部35c朝向下方折弯。通过基端部52与车身侧安装部35c接合,由此支承构件18由车身侧安装部35c悬臂支承。在支承安装部51及基端部52的周边形成有周边部53。周边部53从支承安装部51的周边朝向下方折弯且从基端部52的周边朝向车宽方向内侧折弯。支承安装部51通过周边部53而得以加强。
在支承安装部51及基端部52形成有斜撑件54。斜撑件54设置在基端部52及支承安装部51。斜撑件54的下边54a从基端部52到支承安装部51中的偏靠安装孔56的部位51a地朝向车宽方向内侧(车宽内侧方向)以上升坡度延伸。这样,在支承构件18由车身侧安装部35c悬臂支承的状态下,通过在支承构件18上设置斜撑件54,由此利用斜撑件54来加强支承构件18,从而能够确保支承构件18的强度、刚性。
如图3、图4所示,支承构件18的支承安装部51在加强构件16的隆起部16c的下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在隆起部16c与支承安装部51之间夹设有物品固定装置20。
物品固定装置20具备车顶梁安装构件60、紧固螺栓61、第一密封件62和第二密封件63。车顶梁安装构件60具备调节机构65、头部支承面66和突起部67。调节机构65具备嵌合凹构件(一方的构件)71和嵌合凸构件(另一方的构件)72。
嵌合凹构件71具有筒状部75和伸出顶部76。筒状部75通过筒壁75a而形成为中空的筒状,在筒壁75a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78。
在筒状部75的顶部75b一体地设有伸出顶部76。筒状部75的顶部75b由伸出顶部76闭塞。伸出顶部76形成为圆板状,从筒状部75的筒壁75a向径向外侧伸出。伸出顶部76在上表面呈圆状地形成有头部支承面66。突起部67从头部支承面66的中心朝向与筒状部75相反的一侧突出。突起部67由外螺纹部构成。针对头部支承面66及突起部67将会在后详细进行说明。
嵌合凸构件72嵌合于嵌合凹构件71的筒状部75的内螺纹78。嵌合凸构件72具备与嵌合凸构件72同轴地贯通嵌合凸构件72的凸部螺纹孔81、突状部82和伸出底部83。在突状部82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与筒状部75的内螺纹78螺合的外螺纹82a。通过突状部82的外螺纹82a与筒状部75的内螺纹78螺合,由此突状部82进出自如地嵌合于筒状部75。由此,能够调整调节机构65的轴向上的尺寸。
在突状部82的底部82b一体地设置有伸出底部83。伸出底部83形成为圆板状且从突状部82的外周壁向径向外侧伸出。伸出底部83载置于支承构件18的支承安装部51。在该状态下,在支承安装部51的安装孔56的上方配置有凸部螺纹孔81。紧固螺栓61从下方贯通安装孔56,贯通后的紧固螺栓61与凸部螺纹孔81螺合。由此,嵌合凸构件72被固定于支承安装部51。换言之,将支承安装部51利用紧固螺栓61紧固于嵌合凸构件72。即,调节机构65经由支承构件18固定于车身侧安装部35c。
支承构件18的安装孔56形成为在贯通有紧固螺栓61的状态下允许紧固螺栓61向与紧固螺栓61的轴向交叉的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形状。具体而言,安装孔56例如形成为内径尺寸比紧固螺栓61的外径尺寸大而能够允许位置调整(所谓的自由尺寸孔)。作为其它的示例,也可以将安装孔56形成为长孔而允许紧固螺栓61向与紧固螺栓61的轴向交叉的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在调节机构65的伸出顶部76一体地设置有头部支承面66及突起部67。头部支承面66通过伸出顶部76的上表面而形成为圆状。头部支承面66例如通过环形凸焊、粘接剂等而经由环状的接合部85遍及第一贯通孔41的整周地接合于加强构件16(具体而言为隆起部16c)的下表面16d。由此,头部支承面66与隆起部16c的下表面16d之间遍及第一贯通孔41与突起部67的间隙87的外侧的整周地被接合部85闭塞。
突起部67与嵌合凹构件71同轴地从突起部67的头部支承面66突起。突起部67由外螺纹部构成。突起部67从加强构件16的车内侧朝向顶板14的车外侧地贯通加强构件16的第二贯通孔47和顶板14的第一贯通孔41。在从顶板14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67上安装车顶梁22。
具体而言,在车顶梁22的基座22a形成有基座安装孔89。贯通了基座安装孔89的突起部67向基座22a的上方突出。通过将螺母91与向基座22a的上方突出的突起部67螺合,由此将车顶梁22安装于突起部67而固定在顶板14的上表面上。
在该状态下,在车顶梁22的内侧部与顶板14的上表面之间夹设有密封件92。另外,在车顶梁22的外侧部与顶板14的上表面之间夹设有密封件92。
另外,车顶梁安装构件60的突起部67向顶板14的车外侧突出。由此,在将车顶梁22安装于顶板14时,通过将车顶梁22的基座安装孔89嵌入突起部67,由此能够将突起部67兼用作车顶梁22的定位基准。由此,能够提高将车顶梁22安装于顶板14的上表面时的安装作业性。
认为在组装车身Ve时例如会因组装公差等而导致车身侧安装部35c的位置发生偏移。另外,认为在将顶板14通过硬钎焊安装于车顶纵梁26时顶板14的位置会发生偏移。因此,认为支承构件18与顶板14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位。因此,在支承构件18与顶板14(具体而言为加强构件16)之间夹设有调节机构65。由此,通过对应于支承构件18与顶板14之间的位置偏移地调整调节机构65,由此能够利用调节机构65来吸收支承构件18与顶板14之间的位置偏移。
具体而言,调节机构65的嵌合凹构件71经由加强构件16接合于顶板14,调节机构65的嵌合凸构件72经由支承构件18固定于车身侧安装部35c。由此,能够通过调节机构65的螺合状态的调整来吸收将顶板14硬钎焊于车顶纵梁26时的顶板1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将支承构件18固定于车身侧安装部35c时的支承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另外,认为在顶板14安装于车顶纵梁26且支承构件18安装于车身侧安装部35c的状态下,支承构件18与顶板14会在与紧固螺栓61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发生偏移。
因此,以允许紧固螺栓61向与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形成了支承构件18的安装孔56。由此,通过对应于支承构件18与顶板14之间的相对偏移地调整紧固螺栓61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安装孔来吸收支承构件18与顶板14之间的偏移。
进而,在调节机构65一体地设置有突起部67,利用突起部67来将车顶梁22固定于顶板14。由此,能够将从作为比较重的重物的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F1如箭头A所示那样经由突起部67良好地向调节机构65传递。由此,能够由调节机构65整体来良好地承受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F1。
另外,在调节机构65的嵌合凹构件71一体地设置有突起部67,嵌合凹构件71与调节机构65的嵌合凸构件72螺合。由此,能够将突起部67、嵌合凹构件71及嵌合凸构件72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F1经由突起部67良好地向调节机构65传递。
进而,加强构件16在第一贯通孔41的周围接合于顶板14的下表面14c。由此,能够将承受从突起部67、车顶梁22输入的比较大的载荷F1的第一贯通孔41周围的顶板14用加强构件16来加强。由此,能够减小顶板14的整体的板厚尺寸,能够实现顶板14(即车身)的轻量化。
此外,通过在支承构件18设置斜撑件54,由此将支承构件18用斜撑件54来加强。由此,在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F1经由调节机构65向支承构件18传递时,能够由支承构件18良好地承受传递来的载荷F2。由此,能够将传递到支承构件18的载荷F2经由支承构件18及车身侧安装部35c良好地向车身Ve传递。
在第一贯通孔41与突起部67之间的间隙87设置有第一密封件62。作为第一密封件62,例如可以举出在使用时呈液状涂敷且涂敷后在常温下固化的密封件、衬垫等。通过在第一贯通孔41与突起部67之间的间隙87设置第一密封件62,由此能够抑制水从间隙87向顶板14的车内侧浸入。由此,能够获得利用简单的结构就可以抑制水从顶板14向车内侧浸入这样的密封效果。
另外,头部支承面66例如通过环形凸焊、粘接剂等而经由环状的接合部85遍及第一贯通孔41及第二贯通孔47的整周地接合于加强构件16(具体而言为隆起部16c)的下表面16d。由此,能够利用将头部支承面66接合于隆起部16c的下表面16d这样简单的结构来遍及第一贯通孔41与突起部67之间的间隙87的外侧的整周地获得环状的密封效果。由此,能够利用简单的密封结构来进一步提高可靠的密封效果。
而且,在隆起部16c与顶板14的下表面14c之间遍及第一贯通孔41及第二贯通孔47的整周地呈环状设置有第二密封件63。作为第二密封件63,例如可以举出在使用时呈液状涂敷且涂敷后在常温下固化的密封件等。
这样,通过遍及第一贯通孔41及第二贯通孔47的整周地呈环状设置有第二密封件63,由此能够利用第二密封件63遍及第一贯通孔41的整周地闭塞隆起部16c与顶板14的下表面14c之间。由此,能够获得对第一贯通孔41与突起部67之间的间隙87的密封效果,能够利用简单的密封结构来进一步提高可靠的密封效果。
接着,参照图3、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物品固定装置2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图4所示,在第一工序中,通过将嵌合凸构件72的外螺纹82a与调节机构65的嵌合凹构件71的内螺纹78螺合,由此将嵌合凹构件71与嵌合凸构件72(即调节机构65)一体地连结。
在调节机构65一体地设置有突起部67。使突起部67从加强构件16(具体而言为隆起部16c)的第二贯通孔47突出。在使突起部67从第二贯通孔47突出之后,将头部支承面66与调节机构65一起经由接合部85接合于隆起部16c的下表面16d。通过将头部支承面66接合于隆起部16c的下表面16d,由此使突起部67从顶板14的第一贯通孔41向车外侧突出。
在第二工序中,在使突起部67从顶板14的第一贯通孔41向车外侧突出的状态下,将加强构件16的隆起部16c固定于顶板14的下表面14c。具体而言,在顶板14的下表面14c中的位于第一贯通孔41周围且被车顶梁22从车身上方覆盖的部位43处接合隆起部16c。
在第三工序中,将调节机构65固定于支承构件18。具体而言,将调节机构65的伸出底部83载置于支承构件18的支承安装部51。在将伸出底部83载置于支承安装部51之后,将紧固螺栓61从下方贯通支承安装部51的安装孔56,并将贯通的紧固螺栓61与凸部螺纹孔81螺合。由此,将调节机构65固定于支承安装部51。
在该状态下,通过在第一贯通孔41与突起部67之间的间隙87设置第一密封件62,由此能够抑制水从间隙87浸入。
根据物品固定装置20的组装方法,在第一工序中将头部支承面66与调节机构65一起固定于隆起部16c的下表面16d之后,在第二工序中将隆起部16c(即加强构件16)固定于顶板14。而且,在第三工序中将调节机构65固定于支承构件18(即支承安装部51)。由此,能够以在使突起部67从顶板14向车外侧突出的状态下将调节机构65夹设在加强构件16与支承构件18之间的方式容易地进行组装。
而且,通过在第一贯通孔41与突起部67之间的间隙87设置第一密封件62,由此抑制水从间隙87向顶板14的车内侧浸入。由此,能够获得可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水从顶板14向车内侧浸入这样的密封效果。
接着,参照图5~图9对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100、110、13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100、110、130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10相同、类似的结构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车身上部结构100具备支承构件102来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18,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10相同。
支承构件102是架设于左侧的车顶纵梁(左框架)26和右侧的车顶纵梁(右框架)(未图示)且沿着顶板14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梁。
作为支承构件102,例如可以举出对顶板14等进行加强的车顶拱型件、对车顶进行开闭的天窗的骨架构件等。
支承构件102在左端部具有支承安装部104。支承安装部10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安装部51同样地在加强构件16的隆起部16c的下方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加强构件16的隆起部16c与支承安装部104之间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夹设有调节机构65。
根据车身上部结构100,通过将支承构件102设为架设于左侧的车顶纵梁26和右侧的车顶纵梁的横梁,由此能够利用左右侧的车顶纵梁26对支承构件102进行两端支承。由此,能够提高支承构件102的刚性,在物品为车顶梁22的情况下,能够由支承构件102来良好地承受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另外,在采用了车顶行李架来作为物品的情况下,在车顶行李架上会堆放行李。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由支承构件102来良好地承受因车顶行李架的行李所产生的比较大的载荷。
而且,通过将支承构件102架设于左侧的车顶纵梁26和右侧的车顶纵梁,由此能够由支承构件102来良好地承受例如从左右侧的车顶纵梁26侧输入的侧面冲撞所产生的冲撞载荷。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6~图8所示,车身上部结构110具备加强构件112及车顶梁安装构件113来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加强构件16及车顶梁安装构件60,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10相同。
加强构件112具有供车顶梁22(参照图3)固定的多个第一安装固定部115和供车顶梁安装构件113的调节机构122固定的多个第二安装固定部116。
第一安装固定部115以与顶板14的下表面14c接触的状态配置。在第一安装固定部115固定有车顶梁安装构件113的固定部121。第二安装固定部116设置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第一安装固定部115错开的位置上。
另外,第二安装固定部116相对于第一安装固定部115向下方鼓出,由此在下方与顶板14的下表面14c隔开间隔地配置。
第二安装固定部116具有前倾斜部117、后倾斜部118和中央安装部119。前倾斜部117从第一安装固定部115的后端朝向车身后方以下降坡度延伸。后倾斜部118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前倾斜部117的车身后方,并从中央安装部119的后端朝向车身后方以上升坡度延伸。中央安装部119设置在后倾斜部118的后端与前倾斜部117的前端之间,与后倾斜部118的后端和前倾斜部117的前端连结。中央安装部119相对于支承构件18的支承安装部51平行地配置。
车顶梁安装构件113具备固定部121和调节机构122。在固定部121一体地设置有突起部67及头部支承面124。突起部67贯通顶板14的第一贯通孔41及第一安装固定部115的第二贯通孔47(也参照图4),并从顶板14朝向车外侧地向上方突出。在该状态下,头部支承面124与第一安装固定部115的下表面115a接合。通过在突起部67安装车顶梁22,由此将车顶梁22利用固定部121固定于顶板14的上表面。
调节机构122具备嵌合凹构件(一方的构件)126和嵌合凸构件(另一方的构件)127。嵌合凹构件126具备筒状部75和连结构件128。嵌合凹构件126例如设置成,筒状部75配置在中央安装部119的下方,连结构件128配置在中央安装部119的上方,通过将连结构件128与筒状部75的上部螺合,从而将嵌合凹构件126固定于中央安装部119。
通过在嵌合凹构件126(具体而言为筒状部75)的内螺纹78(参照图3)螺合嵌合凸构件72的突状部82,由此嵌合凹构件126与嵌合凸构件72(即调节机构122)一体地连结。嵌合凸构件72通过在嵌合凸构件72的凸部螺纹孔81(参照图3)螺合紧固螺栓61而固定于支承构件18的支承安装部51。在该状态下,调节机构122设置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车顶梁安装构件113的固定部121错开的位置上。
根据车身上部结构110,通过将调节机构122与固定部121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错开,由此能够将调节机构122和固定部121分别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上。具体而言,能够将固定部121配置在可良好地支承车顶梁22的位置(例如车顶梁22的中央)且将调节机构122配置在作为车身Ve的骨架构件的中柱24的附近。
由此,能够将从车顶梁22传递到固定部121的载荷良好地向加强构件112分散,进而将从固定部121经由加强构件112传递到调节机构122的载荷良好地向中柱24(即车身Ve)传递。由此,能够由车身Ve良好地承受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
另外,第二安装固定部116相对于顶板14的下表面14c在下方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将第二安装固定部116的中央安装部119相对于支承构件18的支承安装部51平行地配置。在中央安装部119固定调节机构122的嵌合凹构件126,在支承安装部51固定调节机构122的嵌合凸构件72。由此,例如在顶板14形成为向车身外侧鼓出的曲面的实施方式中,无需使调节机构122具备与顶板14的曲面对应的结构,能够实现调节机构122的简化。
而且,通过在第二安装固定部116具有前倾斜部117及后倾斜部118,由此能够利用前倾斜部117及后倾斜部118来提高加强构件112的刚性。由此,能够将车顶梁22的载荷经由固定部121良好地向中央安装部119传递。传递到中央安装部119的载荷被向调节机构122传递。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车身上部结构130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加强构件112替代为多个加强构件132,并省略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支承构件18及调节机构122,其它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结构10相同。
多个加强构件132沿着车顶纵梁26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加强构件132具有加强安装部134、加强倾斜部135、加强基端部136和折弯边137。
加强安装部134例如形成为俯视矩形形状,在从下方与顶板14的下表面14c接触的状态下在顶板14中的被车顶梁22从车身上方覆盖的部位43处接合。折弯边137从加强安装部134的内端朝向下方折弯。
另外,加强倾斜部135从加强安装部134的外端朝向顶板14的左侧部14a以下降坡度倾斜地延伸。加强基端部136从加强倾斜部135的外边沿着顶板14的左侧部14a而朝向下方折弯。
加强基端部136例如通过金属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而经由金属极惰性气体接合部138接合于顶板14的左侧部14a。由此,通过加强倾斜部135和顶板14中的左区域部14d而形成实质上为三角形形状的封闭截面。左区域部14d包括左侧部14a的一部分。金属极惰性气体接合部138配置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后述的固定部121错开的位置。
在加强安装部134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固定有固定部121。即,在固定部121一体地设置有突起部67及头部支承面124。突起部67贯通顶板14的第一贯通孔41及加强安装部134的第二贯通孔47,并从顶板14朝向车外侧而向上方突出。在该状态下,头部支承面124与加强安装部134的下表面134a接合。
通过在突起部67安装车顶梁22(参照图3),由此将车顶梁22利用固定部121固定于顶板14的上表面。
根据车身上部结构130,通过加强倾斜部135及顶板14形成实质上三角形形状的封闭截面。由此,能够提高加强构件132中的与顶板14接合的加强安装部134的强度、刚性,并且能够提高加强安装部134的位置精度。由此,能够由加强安装部134来承受车顶梁22(参照图3)的载荷,可以省略第三实施方式的调节机构122。即,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固定部121构成车顶梁安装构件。
另外,固定部121配置于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与金属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的金属极惰性气体接合部138错开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在车顶梁22的载荷输入到加强安装部134时因输入了的载荷而导致应力集中于金属极惰性气体接合部138的状况。
而且,通过加强倾斜部135及顶板14形成实质上三角形形状的封闭截面。由此,能够避免在车顶梁22的载荷输入到加强安装部134时应力集中于硬钎焊接合部38的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多个加强构件132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示例,作为其它示例,例如也可以将加强构件132设置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中一体地延伸。
接着,参照图10~图14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的车顶梁安装构件140、150、160、170。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五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的车顶梁安装构件140、150、160、170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顶梁安装构件60相同、类似的结构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车顶梁安装构件140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67及嵌合凹构件71替代为突起部142及嵌合凹构件(一方的构件)143,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顶梁安装构件60相同。
突起部142由在基端部具有头部145的螺纹部构成。在嵌合凹构件143上,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伸出顶部76的中心沿着轴线形成有伸出贯通孔146,而且,由伸出顶部76的内表面来形成筒状部75的底面147。
突起部142从嵌合凹构件143的内螺纹78侧插入,并从伸出贯通孔146向嵌合凹构件143的外侧突出。在该状态下,突起部142的头部145与筒状部75的底面147接合。由此,在嵌合凹构件143一体地设置突起部142。
将头部145与底面147接合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凸焊、金属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粘接剂等。
根据车顶梁安装构件140,通过在筒状部75的底面147接合突起部142的头部145,由此在嵌合凹构件143一体地设置突起部142。而且,在嵌合凹构件143的内螺纹78螺合嵌合凸构件72的突状部82。由此,能够将突起部142、嵌合凹构件143及嵌合凸构件72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142良好地向嵌合凹构件143及嵌合凸构件72(即调节机构149)传递。
另外,通过在嵌合凹构件143的底面147接合突起部142的头部145而使它们一体化,由此能够独立地制造突起部142和嵌合凹构件143,从而提高生产率。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车顶梁安装构件150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67及嵌合凹构件71替代为突起部152及嵌合凹构件(一方的构件)153,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顶梁安装构件60相同。
突起部152由在基端部具有头部155的螺纹部构成。在头部155形成有插入螺纹孔155a。嵌合凹构件153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伸出顶部76的中心沿着轴线形成有伸出贯通孔156。而且,在嵌合凹构件153上,内螺纹78的底部侧的部位(以下称为底部侧部位)78a以能够供头部155压接的方式形成,而且,底部侧部位78a的一部分以朝向伸出贯通孔156逐渐缩径的方式形成。
突起部152从嵌合凹构件153的内螺纹78侧插入,并从伸出贯通孔156向嵌合凹构件153的外侧突出。在该状态下,突起部152的头部155压接在内螺纹78的底部侧部位78a。而且,在嵌合凸构件72的突状部82与嵌合凹构件143的内螺纹78螺合的状态下将紧固螺栓61与插入螺纹孔155a螺合。由此,将突起部152、嵌合凹构件153及嵌合凸构件72一体化。
根据车顶梁安装构件150,将突起部152、嵌合凹构件153及嵌合凸构件72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152良好地向嵌合凹构件153及嵌合凸构件72(即调节机构158)传递。
另外,通过将突起部152的头部155压接在嵌合凹构件153的内部并在头部155的插入螺纹孔155a螺合紧固螺栓61而使它们一体化,由此能够独立地制造突起部152和嵌合凹构件153,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第七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车顶梁安装构件160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67及嵌合凹构件71替代为突起部162及嵌合凹构件(一方的构件)163,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顶梁安装构件60相同。
突起部162由具有第一外螺纹164和第二外螺纹165的螺纹部构成。第一外螺纹164通过与车顶梁22螺合来固定车顶梁22。第二外螺纹165形成在第一外螺纹164的相反侧。
嵌合凹构件163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伸出顶部76的中心沿着轴线形成有能够与第二外螺纹165螺合的顶部螺纹孔167。
在伸出顶部76的顶部螺纹孔167中螺合突起部162的第二外螺纹165。由此,在伸出顶部76一体地设置突起部162。在该状态下,第一外螺纹164从顶板14向车外侧突出。由此,在嵌合凹构件163一体地设置突起部162。另外,在从顶板14突出的第一外螺纹164安装车顶梁22。
根据车顶梁安装构件160,在嵌合凹构件163一体地设置突起部162,在嵌合凹构件163的内螺纹78中螺合嵌合凸构件72的突状部82。
由此,能够将突起部162、嵌合凹构件163及嵌合凸构件72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162良好地向嵌合凹构件163及嵌合凸构件72(即调节机构168)传递。
另外,通过在嵌合凹构件163的顶部螺纹孔167中螺合突起部162的第二外螺纹165而使它们一体化,由此能够简单地组装嵌合凹构件163。而且,能够独立地制造突起部162和嵌合凹构件163,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
(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13、图14所示,车顶梁安装构件170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67替代为突起部172,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顶梁安装构件60相同。
突起部172由螺母部构成,以从嵌合凹构件71的伸出顶部76突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突起部172具有螺母攻螺纹孔174和排出孔175。排出孔175从螺母攻螺纹孔174贯通至突起部172的外周面172a。螺母攻螺纹孔174形成为能够与车顶梁22的安装螺栓(外螺纹)176螺合。通过在突起部172的螺母攻螺纹孔174中螺合车顶梁22的安装螺栓176,由此车顶梁22安装于调节机构65而固定于顶板14。
另外,在嵌合凹构件71的内螺纹78中螺合嵌合凸构件72的突状部82。
由此,将突起部172、嵌合凹构件71及嵌合凸构件72一体化。
根据车顶梁安装构件170,在调节机构65的嵌合凹构件71上一体地设置有突起部172,使嵌合凹构件71与调节机构65的嵌合凸构件72螺合。由此,能够将突起部172、嵌合凹构件71及嵌合凸构件72一体化。由此,能够将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172良好地向调节机构65传递。
另外,通过将突起部172由螺母部构成并将突起部172一体地设置于嵌合凹构件71,由此能够将螺母攻螺纹孔174沿着轴向形成至嵌合凹构件71。由此,能够在将突起部172的高度尺寸H1抑制得比螺母攻螺纹孔174的深度尺寸H2小的状态下充分地确保螺母攻螺纹孔174的深度尺寸H2。而且,与将突起部172由外螺纹部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突起部172的外径尺寸(外周尺寸)D1。由此,能够将从车顶梁22输入的载荷经由突起部172更加良好地向调节机构65传递。
例如,在车顶梁安装构件170上安装顶板14时,使顶板14向箭头B方向下降而将顶板14的第一贯通孔41、加强构件16的第二贯通孔47嵌入突起部172。
车顶梁安装构件170相对于顶板14的下降方向倾斜地配置。因此,为了将第一贯通孔41及第二贯通孔47嵌入突起部172,需要确保各贯通孔41、47比突起部172的倾斜尺寸L1大。另外,若考虑到突起部172与各贯通孔41、47之间的密封性,则优选将各贯通孔41、47沿着突起部172的外周面172a形成。
因此,将突起部172由螺母部构成而将突起部172的高度尺寸H1抑制得比较小。由此,能够将突起部172的倾斜尺寸L1抑制得比较小。由此,能够将第一贯通孔41及第二贯通孔47沿着突起部172的外周面172a形成为例如接近于圆形的形状。因而,能够良好地确保向突起部172与各贯通孔41、47之间涂敷时的密封涂敷性。
而且,通过将第一贯通孔41及第二贯通孔47沿着突起部172的外周面172a形成,由此能够将各贯通孔41、47相对于突起部172精度良好地定位,能够良好地确保顶板14的定位性。
另外,排出孔175从螺母攻螺纹孔174贯通至突起部172的外周面172a。由此,在将固定有顶板14的车身Ve例如浸渍于防锈涂装液来进行电沉积涂装时,不会在螺母攻螺纹孔174中残留多余的涂料液,能够将多余的涂料液从螺母攻螺纹孔174经由排出孔175向突起部172的外部排出。
第一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中的闭塞第一贯通孔41、第二贯通孔47与突起部67、142、152、162、172之间的间隙87的第一密封件62例如是密封材料、涂敷材料等会热固化的密封构件,因此容易施工且价格便宜。另外,第一密封件62与现有的车顶梁固定结构中的橡胶制密封构件(以一定的比例挤压橡胶来进行密封的结构)相比,无需担心因橡胶的经年劣化而导致密封性降低。
因此,能够长期地确保闭塞第一贯通孔41、第二贯通孔47与突起部67、142、152、162、172之间的间隙87的密封性良好。
而且,能够将车顶梁固定结构(物品固定装置20)的载荷传递路径仅由金属部件构成,因此无需担心因经年劣化而导致的脆化,能够长期地确保向车身Ve的载荷传递良好。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周知的结构要素,还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变形例。
例如,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中,针对顶板14的下面侧,说明了在顶板14的下表面14c接合隆起部16c且在隆起部16c的下表面16d接合物品固定装置20的头部支承面66的示例,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其它示例,例如,也可以在顶板14的下表面14c直接接合物品固定装置20的头部支承面66。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物品固定装置的部件是指车顶梁、扰流板等安装于车身的部件。

Claims (10)

1.一种物品固定装置,其具备:
调节机构,其夹设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板的下面侧接合;以及
突起部,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固定物品,
所述突起部由通过与所述物品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的螺纹部构成,
所述调节机构具备:
一方的构件,其与所述突起部一体地设置;以及
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
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紧固螺栓,该紧固螺栓通过贯通所述另一方的构件而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由此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板由支承于车身侧的安装部的支承构件构成,
所述调节机构经由所述支承构件固定于所述车身侧的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构件具有安装孔,该安装孔能够供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所述紧固螺栓贯通,并且允许所述紧固螺栓向与该紧固螺栓的轴向交叉的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构件的基端部支承于所述车身侧的安装部,所述支承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基端部且向车宽方向延伸的斜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构件是架设于左侧的车顶纵梁及右侧的车顶纵梁的横梁。
6.一种物品固定装置,其具备:
调节机构,其夹设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板的下面侧接合;以及
突起部,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固定物品,
所述突起部由通过与所述物品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且具有头部的螺纹部构成,
所述调节机构具备:
一方的构件,其具有供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头部接合的底面;以及
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
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紧固螺栓。
7.一种物品固定装置,其具备:
调节机构,其夹设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板的下面侧接合;以及
突起部,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固定物品,
所述突起部由通过与所述物品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且具有头部的螺纹部构成,在所述头部形成有插入螺纹孔,
所述调节机构具备:
筒状的一方的构件,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头部压接在该筒状的一方的构件的内部;以及
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
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紧固螺栓,该紧固螺栓通过贯通所述另一方的构件而与所述插入螺纹孔螺合,由此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
8.一种物品固定装置,其具备:
调节机构,其夹设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板的下面侧接合;以及
突起部,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固定物品,
所述突起部由具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部构成,所述第一外螺纹通过与所述物品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所述第二外螺纹形成在所述第一外螺纹的相反侧,
所述调节机构具备:
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螺合;以及
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
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紧固螺栓。
9.一种物品固定装置,其具备:
调节机构,其夹设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板的下面侧接合;以及
突起部,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固定物品,
所述突起部由通过与所述物品的外螺纹螺合来固定所述物品的螺母部构成,
所述调节机构具备:
一方的构件,其与所述突起部一体地设置;以及
另一方的构件,其能够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
所述物品固定装置还具备紧固螺栓,该紧固螺栓通过贯通所述另一方的构件而与所述一方的构件螺合,由此将所述第二板紧固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品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具有从供所述物品的所述外螺纹螺合的螺纹孔向所述突起部的外周面贯通的排出孔。
CN201911153871.6A 2018-12-12 2019-11-21 物品固定装置 Active CN1113013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2914 2018-12-12
JP2018232914A JP6774999B2 (ja) 2018-12-12 2018-12-12 物品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300A CN111301300A (zh) 2020-06-19
CN111301300B true CN111301300B (zh) 2023-08-25

Family

ID=71073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3871.6A Active CN111301300B (zh) 2018-12-12 2019-11-21 物品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6379B2 (zh)
JP (1) JP6774999B2 (zh)
CN (1) CN1113013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38792B2 (en) * 2015-02-03 2017-08-22 Nylok Llc Articles having thermoset coatings and coating methods
JP6774999B2 (ja) * 2018-12-12 2020-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物品固定装置
WO2021158735A1 (en) * 2020-02-07 2021-08-12 Peerless Industries, Inc. Display panel mounting systems
JP7397443B2 (ja) * 2020-06-02 2023-1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物品固定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8679A (zh) * 2003-11-19 2005-05-25 南德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偏差补偿元件
CN103747982A (zh) * 2011-10-27 2014-04-23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公差补偿功能的固定元件
CN106004768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固定夹及用于使用该固定夹固定待安装构件的固定结构
CN106985922A (zh) * 2015-12-04 2017-07-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物品支承构造
CN108431432A (zh) * 2015-12-23 2018-08-21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隔离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46804C2 (de) * 1999-09-29 2001-10-25 Meritor Automotive Gmbh Fahrzeugdachmodul mit integrierter Schiebedacheinheit
US6592177B1 (en) * 2002-05-14 2003-07-15 Mathson Industries, Inc. Vehicle body assembly
JP2004176819A (ja) * 2002-11-27 2004-06-24 Takio Horasawa 締結構造
DE102004005571B4 (de) * 2004-02-05 2008-07-10 Daimler Ag Verbindungsbereich zur Anbindung eines Anbauteils an eine Fahrzeugkarosserie
DE102006012050B4 (de) * 2006-03-16 2008-06-26 Hans und Ottmar Binder GmbH Oberflächenveredelung Dachreli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achreling
JP5226601B2 (ja) * 2009-04-28 2013-07-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樹脂部品の締結構造
JP5388290B2 (ja) * 2009-08-05 2014-01-15 株式会社青山製作所 締結部材
US8814014B2 (en) * 2012-05-10 2014-08-26 Jac Products, Inc. Device for mounting attachment externally supporting against body outer panel of vehicle body on body structure
KR101957139B1 (ko) 2012-07-06 2019-03-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EP2716500B1 (en) * 2012-10-04 2016-12-07 Dura Operating, LLC Roofrail with fastening system
DE112014005338T5 (de) * 2013-11-22 2016-09-29 Samtec, Inc. Zweiteiliger lösungsunterstützender Abstandhalter
DE102014203558A1 (de) * 2014-02-27 2015-08-2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efestigungsanordnung für ein Dachanbauteil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381108B2 (ja) * 2014-03-24 2018-08-29 株式会社オカムラ 天板付き什器
US9359012B2 (en) * 2014-04-14 2016-06-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olerance compensator for a vehicle frame
US9302716B2 (en) * 2014-04-14 2016-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ensato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frame
JP6361066B2 (ja) * 2014-06-05 2018-07-25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支持脚
JP6565400B2 (ja) * 2015-07-14 2019-08-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ルーフレール装置
FR3039229B1 (fr) * 2015-07-21 2017-07-28 Mgi Coutier Espana Sl Dispositifs de positionnement avec compensation de tolerance, ensemble de composants automobiles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positionnement avec compensation de tolerance
US9771108B2 (en) * 2015-08-03 2017-09-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body assembly and method of joining vehicle body components
US9676426B1 (en) * 2016-02-17 2017-06-13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roof structure
US10549613B2 (en) * 2017-08-22 2020-02-0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Panel retention structure
KR102429065B1 (ko) * 2017-12-15 2022-08-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루프 패널 어셈블리
DE102017130998A1 (de) * 2017-12-21 2019-06-27 Böllhoff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Befestigungsanordnung mit Winkelausgleichsfunktion
EP3530551B1 (en) * 2018-02-26 2021-01-13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6810119B2 (ja) * 2018-11-12 2021-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933632B2 (ja) * 2018-12-12 2021-09-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物品固定装置および物品固定構造の組付け方法
JP6774999B2 (ja) * 2018-12-12 2020-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物品固定装置
KR20210076650A (ko) * 2019-12-16 2021-06-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단차 조절이 가능한 차량의 부품체결 구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8679A (zh) * 2003-11-19 2005-05-25 南德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偏差补偿元件
CN103747982A (zh) * 2011-10-27 2014-04-23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公差补偿功能的固定元件
CN106004768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固定夹及用于使用该固定夹固定待安装构件的固定结构
CN106985922A (zh) * 2015-12-04 2017-07-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物品支承构造
CN108431432A (zh) * 2015-12-23 2018-08-21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隔离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74999B2 (ja) 2020-10-28
CN111301300A (zh) 2020-06-19
US11346379B2 (en) 2022-05-31
JP2020094636A (ja) 2020-06-18
US20200191183A1 (en) 2020-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1300B (zh) 物品固定装置
CN111301301B (zh) 物品固定装置及物品固定结构的组装方法
CN100506625C (zh) 改进的机动车辆前端与车身侧边的连接件
JP4226622B2 (ja) 車両の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US20120086238A1 (en) Reinforced rocker panel structure
US9956919B2 (en) Fastening assembly for a roof add-on part of a motor vehicle
US8496288B2 (en) Outer side wall structure, outer side wall module, and side wall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17035935A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KR102056341B1 (ko) 차량 후부 구조
US9156499B2 (en) Rear side panel assembly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US20170036706A1 (en) Vehicle body assembly and method of joining vehicle body components
US8292357B2 (en) Reinforced closed section assembly
CN113752949B (zh) 物品固定装置
US8366150B2 (en) Reinforcement tube assembly
CN112918574A (zh) 用于车辆的车体
KR20050061463A (ko) 루프 칼럼을 포함하는 차량을 위한 몸체
US11628886B2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JP2001301654A (ja) 自動車の車体側部構造
JP2006044530A (ja)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
US10933834B2 (en) Vehicle roof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ehicle roof structure
KR100380490B1 (ko) 자동차용 브라켓 어셈블리
JP6417965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KR200174858Y1 (ko) 도어 패널의 채널 설치 구조
JP2005247123A (ja) ルーフ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JP2004338569A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