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1126B -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1126B
CN111301126B CN201911135351.2A CN201911135351A CN111301126B CN 111301126 B CN111301126 B CN 111301126B CN 201911135351 A CN201911135351 A CN 201911135351A CN 111301126 B CN111301126 B CN 111301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door
stay bar
side face
mounting plat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53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1126A (zh
Inventor
刘建胜
白文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53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1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1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1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10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 B60J5/101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 B60J5/107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rear for non-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i.e. family cars including van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about door frame, panels, materials used, reinforc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按照正常的上件级次后背门撑杆和D柱内板无法实现固定连接,导致后背门撑杆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撑杆安装板本体,所述撑杆安装板本体呈盒型,撑杆安装板本体包括一端相连且倾斜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还包括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相交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一封闭端,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二封闭端,第一侧面上设有漏胶孔,第二侧面上设有辅助后背门撑杆定位的安装过孔,第二侧面的内侧设有与安装过孔同心布置的螺母。

Description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后背门是汽车车身上重要的部件,在后备箱中装入和取出物品时,都需要通过后背门的开关来实现,在日常汽车使用过程中后背门的使用频次很高;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后背门撑杆实现后背门的开合动作,故而需保证气动撑杆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以提高气动撑杆的使用寿命。目前常用的气动撑杆的安装方法是将气动撑杆通过撑杆安装板固定在车体框架上,如图1所示,流水槽1的两端分别与侧围外板2和D柱内板3连接,撑杆安装板4与流水槽1相连,按照正常的上件级次,与撑杆安装板连4接后的气动撑杆无法与D柱内板3焊接,这就导致上述构件无法形成一体式结构,故而气动撑杆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较差。
申请号为CN20151004246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后背门撑杆的支撑安装结构,所述支撑安装结构包括背门框外板、后背门撑杆安装件、D柱加强板和D柱内板,所述背门框外板和所述D柱加强板叠加固定连接;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件固定支撑在所述D柱加强板和所述D柱内板之间,并能够与所述后背门撑杆的穿过所述背门框外板和所述D柱加强板的连接件固定连接;一种后背门连接结构,该后背门连接结构包括后背门、后背门撑杆和用于后背门撑杆的支撑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后背门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后背门,所述后背门撑杆的另一端的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背门框外板和所述D柱加强板并与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件固定连接。
上述后背门连接结构能够将后背门撑杆施加在背门框外板上的力通过后背门撑杆安装件分解传递到D柱内板和D柱加强板上,使得D柱加强板和D柱内板也能够承受该作用力,从而有效地利用车体框架后部设置的D柱来显著地提升后背门撑杆的车身安装点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车辆的整体使用寿命;但是,上述专利未介绍气动撑杆与D柱加强板如何实现固定连接,如前文介绍,按照正常上件级次,气动撑杆无法与D柱内板焊接,故而需要提供一种具体的连接结构以使得气动撑杆与D柱内板可实现固定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按照正常的上件级次后背门撑杆和D柱内板无法实现固定连接,导致后背门撑杆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所述撑杆安装板采用盒状结构,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提升了该构件的强度和刚度,此外,撑杆安装板与D柱加强板通过钣金胶粘固定,撑杆安装板上的漏胶孔在正常上件级次下实现后背门撑杆与D柱加强板的固定连接,后背门撑杆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包括撑杆安装板本体,所述撑杆安装板本体呈盒型,撑杆安装板本体包括一端相连且倾斜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还包括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相交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一封闭端,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二封闭端,第一侧面上设有漏胶孔,第二侧面上设有辅助后背门撑杆定位的安装过孔,第二侧面的内侧设有与安装过孔同心布置的螺母。现有技术中,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常为端面呈“L”型的板件,为保证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满足汽车设计的质量要求,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常选用厚度较大的板料且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但是,实验证明,汽车质量降低一半,燃料消耗也会降低将近一半,基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而所谓汽车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车辆的车身轻量化设计过程中,常通过降低车身的板材厚度来减轻车身的整体质量,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轻量化设计也不外如是;但是,通过降低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板料厚度进行轻量化设计时,随着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板料厚度下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也随之下降。为调和轻量化设计和汽车设计质量之间的平衡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包括撑杆安装板本体,相较于传统的板式结构,盒式结构有效提升了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进而使得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综合性能在满足同样的汽车设计质量标准的同时板料厚度大幅降低;此外,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一封闭端,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二封闭端,第一封闭端和第二封闭端构成有效承载,故而本发明所述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盒式结构相较于传统的“L”型板件紧凑性较高,所述撑杆安装板本体所需板料量有所下降,轻量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作为优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呈弓形,第一侧面远离第二侧面的平面端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对称面和安装过孔的对称面共面。后背门撑杆与撑杆安装板本体连接后,后背门撑杆的另一端需要与D柱加强板连接以提升后背门撑杆的结构性能,在第一侧面远离第二侧面的平面端上开设弧形凹槽,相较于原本的平面端对后背门撑杆端部的直接限位,弧形凹槽给予后背门撑杆一个活动裕量,使得后背门撑杆的端部在弧形凹槽中也可与D柱加强板连接固定;此外,后背门撑杆常为直杆,弧形凹槽的对称面和安装过孔的对称面共面时,后背门撑杆与D柱加强板实现连接的距离最短,从而使得实现后背门开合的后背门撑杆的长度可有所下降,进一步地,当弧形凹槽的对称面和安装过孔的对称面错位时,后背门撑杆的运动轨迹不在后背门的垂面上,后背门撑杆开合后背门所需的力大于后背门撑杆的运动轨迹沿后背门法向时所需的力。
作为优选,漏胶孔包括第一漏胶孔和第二漏胶孔,第一漏胶孔和第二漏胶孔对称分布在弧形凹槽的对称面两侧。本发明中,撑杆安装板本体与D柱加强板通过钣金结构胶连接固定,后背门撑杆与第二侧面螺纹连接后,后背门撑杆的端部与第一侧面通过钣金结构胶连接固定而无需焊接,故而不会出现按照正常的上件级次时后背门撑杆和D柱内板无法实现固定连接的情况,此外,为保证后背门撑杆和第一侧面连接牢固,在第一侧面上开设沿弧形凹槽的对称面对称排布的第一漏胶孔和第二漏浆孔,第一漏胶孔和第二漏胶孔的留胶作用使得后背门撑杆和第一侧面的连接稳固性较高。
作为优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倒角,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的交接处设有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对称分布在弧形凹槽的对称面两侧。本发明中,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对称分布在弧形凹槽的对称面两侧,其主要作用是在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的交接位置形成圆弧过渡,避免应力集中。
作为优选,螺母包括立方体状的本体和设在本体一端的环形柱状凸台,凸台的内环与本体上的螺纹孔直径相等且同轴排布,本体远离凸台的一端设有辅助螺母与第二侧面连接的安装脚组。本发明中的螺母有别与传统的螺母零件,所述螺母依次包括凸台、本体和安装脚组,安装脚组的存在使得螺母的本体与第二侧面不完全接触,传统的螺母零件焊接在第二侧面上时,螺母与第二侧面的连接实质上是由螺母的外缘、第二侧面以及焊缝构成,当焊接质量较低时,螺母零件与第二侧面的连接极不稳固;本发明中安装脚组将本体远离凸台的端面与第二侧面分离布置,螺母与第二侧面的焊接连接可通过本体远离凸台的端面与第二侧面的焊接连接实现,故而连接稳固性较高。
作为优选,安装脚组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排布的安装脚,安装脚位于本体的端面的角点处,安装脚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与本体的端面固定连接,大端向小端延伸形成一个倾斜弧面,安装脚的侧平面与本体的侧平面相平齐。本发明中,安装脚组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排布的安装脚,其目的是提高螺母的稳定性能,避免侧倾现象的发生。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安装结构,包括断面呈“Z”字型的D柱加强板和断面呈凹槽型的D柱内板,D柱加强板和D柱内板固定拼接形成断面呈四边形的第一腔体,还包括所述的后背门撑杆安装板;
D柱加强板上方设有侧围外板,第二侧面与侧围外板上的流水槽焊接固定;
侧围外板与D柱加强板固定拼接形成第二腔体,后背门撑杆安装板位于第二腔体内部;
第一侧面与D柱加强板远离D柱内板的端面通过钣金结构胶连接固定;
安装过孔与侧围外板上的安装孔同心排布。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撑杆安装板采用盒状结构,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提升了该构件的强度和刚度;(2)撑杆安装板上的漏胶孔在正常上件级次下实现后背门撑杆与D柱加强板的固定连接,后背门撑杆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较高;(3)螺母与第二侧面的焊接连接可通过本体远离凸台的端面与第二侧面的焊接连接实现,故而连接稳固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撑杆安装板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与图2同一视图的不同标注。
图4是本发明中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
1、流水槽,2、侧围外板,21、安装孔,3、D柱内板,4、撑杆安装板,5、撑杆安装板本体,51、第一侧面,52、第二侧面,53、第三侧面,54、第四侧面,6、第一封闭端,7、第二封闭端,8、漏胶孔,81、第一漏胶孔,82、第二漏胶孔,9、安装过孔,10、螺母,101、本体,102、凸台,103、螺纹孔,11、弧形凹槽,12、第一倒角,13、第二倒角,14、安装脚组,141、安装脚,15、倾斜弧面,16、第一腔体,17、第二腔体,18、D柱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纵向 ”、“横向 ”、“上“、“下”、“ 前 ”、“后“、“左”、“ 右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2至图5所示,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包括撑杆安装板本体5,所述撑杆安装板本体呈盒型,撑杆安装板本体包括一端相连且倾斜布置的第一侧面51和第二侧面52,还包括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相交的第三侧面53和第四侧面54,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一封闭端6,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二封闭端7,第一侧面上设有漏胶孔8,第二侧面上设有辅助后背门撑杆定位的安装过孔9,第二侧面的内侧设有与安装过孔同心布置的螺母10;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呈弓形,第一侧面远离第二侧面的平面端设有弧形凹槽11,弧形凹槽的对称面和安装过孔的对称面共面;漏胶孔包括第一漏胶孔81和第二漏胶孔82,第一漏胶孔和第二漏浆孔对称分布在弧形凹槽的对称面两侧;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倒角12,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的交接处设有第二倒角13,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对称分布在弧形凹槽的对称面两侧;螺母包括立方体状的本体101和设在本体一端的环形柱状凸台102,凸台的内环与本体上的螺纹孔103直径相等且同轴排布,本体远离凸台的一端设有辅助螺母与第二侧面连接的安装脚组14;安装脚组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排布的安装脚141,安装脚位于本体的端面的角点处,安装脚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与本体的端面固定连接,大端向小端延伸形成一个倾斜弧面15,安装脚的侧平面与本体的侧平面相平齐。
如图1和图6所示,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安装结构,包括断面呈“Z”字型的D柱加强板18和断面呈凹槽型的D柱内板,D柱加强板和D柱内板固定拼接形成断面呈四边形的第一腔体16,还包括所述的后背门撑杆安装板;D柱加强板上方设有侧围外板,第二侧面与侧围外板上的流水槽焊接固定;侧围外板与D柱加强板固定拼接形成第二腔体17,后背门撑杆安装板位于第二腔体内部;第一侧面与D柱加强板远离D柱内板的端面通过钣金结构胶连接固定;安装过孔与侧围外板上的安装孔21同心排布。
如图2所示方向,撑杆安装板本体的左端为第一封闭端,撑杆安装板本体的右端为第二封闭端,撑杆安装板本体与第一封闭端对应的左端面为第三侧面,撑杆安装板本体与第二封闭端对应的右端面为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对称排布,撑杆安装板本体的外轮廓大致为三棱柱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倾斜排布且夹角为锐角,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板件厚度均匀一致,第一侧面沿纸面向外的平面端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对称面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对称面共面,第二侧面上设有安装过孔,安装过孔的对称面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对称面共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倒角,第一倒角在撑杆安装板本体的内外侧面上均有排布,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的交接处设有第二倒角,第二倒角在撑杆安装板本体的内外侧面上均有排布;本实施例中,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外侧面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为48mm,第一侧面远离第二侧面的平面端与第二侧面远离第一侧面的平面端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为43mm,撑杆安装板本体和螺母的总重量为0.025kg。

Claims (2)

1.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安装结构,包括断面呈“Z”字型的D柱加强板和断面呈凹槽型的D柱内板,D柱加强板和D柱内板固定拼接形成断面呈四边形的第一腔体,其特征在于,
D柱加强板上方设有侧围外板,第二侧面与侧围外板上的流水槽焊接固定;
侧围外板与D柱加强板固定拼接形成第二腔体,后背门撑杆安装板位于第二腔体内部;
第一侧面与D柱加强板远离D柱内板的端面通过钣金结构胶连接固定;
安装过孔与侧围外板上的安装孔同心排布;
还包括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包括撑杆安装板本体,所述撑杆安装板本体呈盒型,撑杆安装板本体包括一端相连且倾斜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还包括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相交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一封闭端,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构成撑杆安装板本体的第二封闭端,第一侧面上设有漏胶孔,第二侧面上设有辅助后背门撑杆定位的安装过孔,第二侧面的内侧设有与安装过孔同心布置的螺母,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呈弓形,第一侧面远离第二侧面的平面端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对称面和安装过孔的对称面共面,
漏胶孔包括第一漏胶孔和第二漏胶孔,第一漏胶孔和第二漏胶孔对称分布在弧形凹槽的对称面两侧,
螺母包括立方体状的本体和设在本体一端的环形柱状凸台,凸台的内环与本体上的螺纹孔直径相等且同轴排布,本体远离凸台的一端设有辅助螺母与第二侧面连接的安装脚组,
安装脚组包括四个呈中心对称排布的安装脚,安装脚位于本体的端面的角点处,安装脚包括大端和小端,大端与本体的端面固定连接,大端向小端延伸形成一个倾斜弧面,安装脚的侧平面与本体的侧平面相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倒角,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的交接处设有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对称分布在弧形凹槽的对称面两侧。
CN201911135351.2A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Active CN111301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5351.2A CN111301126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5351.2A CN111301126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126A CN111301126A (zh) 2020-06-19
CN111301126B true CN111301126B (zh) 2022-03-18

Family

ID=7115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5351.2A Active CN111301126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11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7931A (en) * 1983-10-03 1986-02-04 Uneek Cap And Door, Inc. Sectional door and components thereof
US4880267A (en) * 1986-09-17 1989-11-1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Back door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JP2965972B1 (ja) * 1998-07-16 1999-10-18 将一 林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のセンターロック装置
CN103832249A (zh) * 2012-11-26 2014-06-04 武汉惠恒实业有限公司 汽车背门右撑杆支架固定加强板总成
CN103387010A (zh) * 2013-07-30 2013-11-13 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后车厢结构
CN104589973A (zh) * 2015-01-28 2015-05-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后背门撑杆的支撑安装结构、后背门连接结构、车辆
CN105365895A (zh) * 2015-12-11 2016-03-02 重庆大发天地机械制造工业有限公司 背门铰链加强件上用于与背门排水槽的搭接结构
CN105711388B (zh) * 2016-01-25 2018-09-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背门
CN208376493U (zh) * 2018-05-16 2019-01-1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背门及后背门撑杆车身安装点加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126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1126B (zh) 一种后背门撑杆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CN2808859Y (zh) 折臂式随车起重机转台结构
CN200995589Y (zh) 轻型钢结构转向车桥
CN202358180U (zh) 用于安装车门铰链的立柱总成
CN214565691U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台骨架
CN203639010U (zh) 型钢对接结构、塔式起重机的a字架结构和塔式起重机
CN204055341U (zh) 一种旅游客车底置cng气瓶的固定支架
CN207004611U (zh) 一种尿素罐支架总成
CN110182014A (zh) 一种外联式的平衡轴支架
CN209479783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车用c立柱
CN201587449U (zh) 大型叉车转向桥
CN206654092U (zh) 一种汽车模块化骨架组件
CN206953977U (zh) 一种发动机专用左悬置支架
CN206856425U (zh) 一种轻量化的前钢板弹簧吊耳支架
CN206141708U (zh) 一种分体式电动三轮车车架
CN205669372U (zh) 悬浮折叠门的门角连接结构
CN218141771U (zh) 一种车用底盘横梁
CN213565306U (zh) 轻量化的前悬前支座
CN218786037U (zh) 一种新型的传输小车承载立柱一体化结构
CN220764746U (zh) 一种多功能起落架
CN208696638U (zh) 一种车架焊接用辅助工装
CN101934821A (zh) 提高顶盖强度的顶梁结构
CN211617867U (zh) 一种重型越野汽车转向器横梁总成
CN115258003B (zh) 一种车身侧围总成固定装具
CN215444257U (zh) 一种摩擦焊结构空滤器支架总成及应用该总成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