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8355B - 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8355B
CN111268355B CN202010157090.0A CN202010157090A CN111268355B CN 111268355 B CN111268355 B CN 111268355B CN 202010157090 A CN202010157090 A CN 202010157090A CN 111268355 B CN111268355 B CN 111268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cylinder
reset
bearing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70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8355A (zh
Inventor
叶小雪
尹超
胡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Wenxia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Wenxia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Wenxia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Wenxia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570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8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8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8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8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8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65G13/02Roller-ways having driven rollers
    • B65G13/06Roller driving means
    • B65G13/07Roller driving means having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of the same kind, or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or use in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65G37/02Flow-sheets for conveyor combinations in warehouses, magazines or worksh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2Sensors
    • B65G2203/044Opt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输送缸体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与缸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承托缸体的承托板,所述机架中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对承托板导向的滑轨,所述承托板两侧均穿设有控位板,所述控位板远离承托板的一侧嵌设有多个滑轮,所述控位板背离滑轮的一侧与承托板之间连接有控位弹簧。本发明具有发动机缸体在输送过程与输送滚轮之间不易出现相互磨损,并且提高对发动机缸体输送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缸体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逐渐的普及,汽车制造业也逐步的升级,逐步朝自动化生产发展;汽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汽车动力来源的发动机,发动机在生产时尤为重要的就是发动机缸体的制造生产,缸体的好坏决定了发动机的质量。
现有公告号为:CN2097209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缸体精确输送机构,包括机架、滚轮、滚轮支撑和推拉机构,所述的机架顶部两侧设置两排滚轮支撑,滚轮支撑上安装滚轮,两排滚轮支撑的中间设置推拉机构,推拉机构设置在机架的顶端,推拉机构由输送滑条、升降气缸、输送行程限位、输送气缸、输送推拉机构和可调节挡块组成;输送滑条的前后两端的下方各设置一个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活塞设置在输送滑条的下方,两个升降气缸的中间设置输送行程限位和输送气缸,输送气缸的活塞与输送推拉机构相连接,输送推拉机构与其中一个升降气缸之间设置输送行程限位。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发动机缸体进行输送时,滚轮与发动机缸体之间直接接触,由于发动机缸体较为沉重,导致发动机缸体与滚轮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容易使滚轮快速磨损,当滚轮发生磨损时,会对发动机缸体也造成磨损,使发动机缸体容易出现损坏;并且存在两侧滚轮磨损程度不一致,导致发动机缸体出现偏斜,使发动机缸体输送过程中不能平稳输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具有发动机缸体在输送过程与输送滚轮之间不易出现相互磨损,并且提高对发动机缸体输送稳定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输送缸体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与缸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承托缸体的承托板,所述机架中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对承托板导向的滑轨,所述承托板两侧均穿设有控位板,所述控位板远离承托板的一侧嵌设有多个滑轮,所述控位板背离滑轮的一侧与承托板之间连接有控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缸体进行输送时,通过缸体下设置承托板,使得缸体不与输送机构直接接触,输送机构通过输送承托板进行输送缸体,减小缸体与输送机构之间的摩擦,从而使缸体不易受到磨损,并且承托板与控制板之间通过控位弹簧连接,当缸体位于承托板上的时候,控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当缸体从承托板移除后,承托板不与输送机构接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驱动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传动的传动部,所述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均包括输送轴和输送滚轮,若干所述输送轴沿机架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任意一个所述输送轴靠近端部的位置均套设输送滚轮,所述传动部包括传动皮带、若干传动电机和减速器,若干所述传动电机位于机体的一侧,所述传动电机输出端与减速器输入端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中的和第二输送部中的输送轴均通过传动皮带同步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一侧的减速器输出端与位移第一输送部两端和中间的输送轴同轴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部一侧的减速器输出端与位于第二输送部两端的输送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输送部长度与承托板长度一致;
所述第一输送部远离第二输送部的一端两侧设置有用于将承托板安放至第一输送部端部的安置装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供安置装置安装的撑板,所述机架对应安置装置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传动部工作的行程开关;
所述承托板中设置有输出缸体的输出装置,所述承托板朝向第二输送部一侧设置有推动气缸,所述承托板设置推动气缸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中穿设有用于控制输送机构的连动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与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插接机构同轴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部两侧还设置有用于对控位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
所述机架背离传动部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对承托板复位的复位机构,所述机架两侧还设置有控位复位机构工作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位于第二输送部背离滑轨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时,承托板受安置装置的提拉,滑轮不与滑轨卡合,当发动机缸体输送至承托板上后,安置装置带动承托板下移,使滑轮与滑轨卡合,并解除对承托板的提拉,承托板在受缸体的重力下压后,使承托板底壁与输送滚轮接触,在承托板下降过程中压合行程开关,从而使承托有缸体的承托板能够在输送机构作用下进行输送;
在输送至第二输送部后,通过连动机构使第二输送部与输出装置进行连动,实现在输出装置的作用下将缸体输离承托板,在输出缸体后,承托板不受缸体的重力,在控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复位,在承托板复位时,限位机构对控位板进行限位,使得控位板与滑轮不易出现跳动,从而使滑轮不易与滑轨脱离;
在承托板受控位弹簧弹力复位后,承托板按触控制开关,从而启动复位机构对承托板进行复位,使安置装置能够重新对承托板进行提拉,从而实现能够循环的实现对缸体进行输送,并达到平稳输送和减小缸体出现磨损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置装置包括垂动气缸、平动气缸和托爪,所述撑板沿机架对称设置,所述平动气缸穿设在撑板中,所述平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垂动气缸一侧外壁连接,所述平动气缸与垂动气缸垂直分布,所述垂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卡合承托板的托爪,所述托爪呈匚形;
所述行程开关包括控制压块、缓冲轮和支座,所述机架上连接有供支座连接的定位板,所述控制压块与支座铰接并朝向承托板倾斜设置,所述控制压块与支座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缓冲轮与控制压块朝向承托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轮轴线与承托板宽度方向平行,所述支座底壁靠近铰接控制压块的位置设置有与传动部信号连接的启动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匚形的托爪平稳托住承托板,在缸体输送至承托板上后,垂动气缸回缩,使滑轮与滑轨卡合,在滑轮与滑轨卡合后,平动气缸回缩,使托爪解除对承托板的承托,此时承托板受缸体重力作用下压控位弹簧;
在承托板下降和下压过程中,承托板底部与缓冲轮接触并按压控制压块,使控制压块绕铰接处转动,缓冲轮减小与承托板底壁的摩擦力,使控位压块更加容易转动,当承托板下压至与控位板接触时,控制压块按压启动开关,从而启动传动部实现对承托有缸体的承托板进行输送,并且在当承托板输送至不对行程开关按压时,控制压块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对应第二输送部位置还设置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位于第二输送部背离承托板的一侧,所述顶升板朝向第二输送部的一侧连接有若干顶升气缸,若干所述顶升气缸介于相邻输送辊轴之间,所述承托板朝向顶升板的一侧设置有供顶升气缸的活塞杆插合的插块;
所述输出装置包括输出皮带、多个输出辊轴、输出滚轮和从动齿轮,所述承托板背离控位板的一侧开设有承托槽,多个所述输出辊轴穿设在承托槽内,任意一个所述输出辊轴两端均套设输出滚轮,两端所述输出滚轮上均套设输出皮带,两端所述输出滚轮上还均套设并固定从动齿轮;
连接机构包括控位左轴、控位右轴、移动轴和对接齿轮,所述控位左轴和控位右轴均穿设在连接座中,所述控位左轴和控位右轴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轴插设在移动槽中并与移动槽滑移连接,所述对接齿轮套设在移动轴外,所述第二输送部两端的输送轴对应从动齿轮位置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一侧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处套设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框一侧与移动轴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穿设进移动框中,所述连接杆穿设进移动框中的一端连接有防脱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托有缸体的承托板移动至第二输送部位置后,通过顶升气缸对承托板进行顶升,使承托板底壁解除与输送滚轮的接触,并使得对接齿轮移动至能够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位置;
在推动气缸的作用下推动连动机构,推动气缸推动连接杆进行移动,使得连接杆推动移动轴移动,从而将与移动轴同轴连接的对接齿轮推至两侧分别与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此时主动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对接齿轮和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套设在输出滚轮上的输出皮带转动,实现将缸体从承托板上输离的效果,并且在输离缸体过程中,承托板底壁不与输送滚轮接触,从而使承托板不易出现移动;
连接杆穿设进移动框内的一端连接防脱片,使得在连接杆复位时,连接杆不易从连接框中脱离,并且能够带动移动轴和对接齿轮进行复位。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插接机构包括电磁铁和吸片,所述电磁铁嵌设在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所述吸片固定在连接杆远离连接框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需要拉动连接杆进行复位时,由于电磁铁与吸片吸合,使得在推动气缸复位的同时带动移动轴和对接齿轮进行复位,并且能够方便将推动气缸与连接杆进行拆卸。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和限位气缸,所述限位气缸与机架背离传动部一侧的外壁连接,所述限位杆穿设在机架中,所述限位杆一端与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控位板朝向限位杆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杆插合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缸体输离时,限位机构中的限位杆在限位气缸的顶出作用下插合进位移控制板的限位槽内,使得在缸体输离承托板后,由于承托板受控位弹簧弹力复位时,控位板和滑轮会出现跳动的情况,当控位板和滑轮跳动时,会导致滑轮与滑轨脱离的现象,在限位杆插合进限位槽内后,控位板和滑轮不易出现跳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插杆、复位气缸、复位皮带、复位轮和复位电机,所述机架背离传动部的一侧开设有复位槽,所述插杆穿设在复位槽中,所述复位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复位轮分设在机架开设复位槽一侧的两端,所述复位皮带套设在两个复位轮上,所述复位电机与一端复位轮同轴连接并与机架连接,所述复位气缸架设在复位皮带上并与复位皮带连接,所述复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插杆一端连接,所述承托板朝向复位槽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供插杆远离复位气缸一端插合的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缸体输离承托板时,承托板不受缸体的重力作用,此时控位弹簧将承托板顶出至初始位置,在承托板复位时,承托板按触控制开关,使得控制开关启动复位机构,插杆在复位气缸的顶出作用下插合进插孔中,复位气缸在复位皮带的转动下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插杆沿复位槽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在插杆移动过程中带动承托板进行复位,由于此时承托板位置位于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上方,使得在复位过程中不易受输送机构的阻碍,当复位至安置装置处时,使得安置装置能够对承托板进行提拉,进而实现下一部的输送工序,实现了循环输送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轮外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防脱槽,所述滑轨朝向承托板的一侧固设有与防脱槽卡合的防脱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置装置放置承托缸体的承托板时,滑轮上的防脱槽与滑轨上的防脱条卡合,使得滑轮能够沿着滑轨稳定的进行滚动,防脱条还能起到对滑轮限位的效果,使得在对缸体进行输送时,不易出现跑偏的现象,从而使对缸体的输送更加的精准与平稳。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输送机构能够实现对承托有缸体的承托板进行平稳的输送,安置装置实现对承托板的放置,使承托有缸体的承托板能够平稳的放置在输送机构上,并且在放置承托板的同时通过行程开关控制输送机构的启动,在输出装置的作用下实现能够方便稳定的将缸体输离承托板,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使承托板在复位时,控位板和滑轮不易出现跳动,从而保持与滑轨的卡合,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使得能够对承托板进行复位,从而能够形成循环,实现对缸体不断的输送,实现对缸体的平稳输送,并使缸体在输送过程中不易出现磨损;
2.通过滑轮上的防脱槽与滑轨的防脱条卡合,使得在对承托有缸体的承托板进行输送以及对承托板进行复位时,滑轮不易与滑轨脱离,并且使得在对缸体输送过程中不易出现跑偏。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整体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承托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体现安置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体现第二输送部和承托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滑轨;111、防脱条;12、撑板;13、控制开关;14、定位板;15、顶升板;151、顶升气缸;16、光电感应器;17、连接板;18、复位槽;2、承托板;21、板槽;22、弹簧槽;23、控位板;231、限位槽;24、滑轮;241、防脱槽;25、插孔;26、承托槽;27、控位弹簧;28、插块;29、啮合槽;3、输送机构;31、第一输送部;32、第二输送部;321、主动轮;322、主动齿轮;323、缓冲槽;33、传动部;34、输送轴;35、输送滚轮;4、安置装置;41、垂动气缸;42、平动气缸;43、托爪;5、行程开关;51、控制压块;52、缓冲轮;53、支座;6、输出装置;61、推动气缸;62、连动机构;621、控位左轴;622、控位右轴;623、移动轴;624、对接齿轮;625、移动槽;626、连接框;627、连接杆;628、防脱片;63、插接机构;631、电磁铁;632、吸片;64、输出皮带;65、输出辊轴;66、输出滚轮;67、从动齿轮;7、限位机构;71、限位杆;72、限位气缸;8、复位机构;81、插杆;82、复位气缸;83、复位皮带;84、复位轮;85、复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输送缸体的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包括第一输送部31、第二输送部32和用于驱动第一输送部31和第二输送部32传动的传动部33,传动部33位于机体的一侧;机体上设置有撑板12,撑板12位于第一输送部31远离第二输送部32的一端,撑板12中设置有安置装置4,安置装置4卡合有用于承托缸体的承托板2,机架1背离连接撑板12的一侧连接有定位板14,定位板14位于第一输送部31远离第二输送部32的一端底部,定位板1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传动部33启动的行程开关5;机架1中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对承托板2进行导向的滑轨11。
参考图2和图3,承托板2朝向滑轨11的两侧底部开设有板槽21,板槽21内穿设有控位板23,板槽21朝向控位板23顶壁的一侧开设有弹簧槽22,控位板23与板槽21顶壁之间连接有控位弹簧27,控位弹簧27一端与弹簧槽22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控位板23顶壁连接,所述控位板23远离控位弹簧27的一侧连接有多个滑轮24,本实施例中滑轮24设置为两个,滑轮24上开设有防脱槽241,滑轨11对应防脱槽241位置固设有防脱条111,使得在输送机构3输送承托板2移动时,承托板2沿滑轨11长度方向平稳运动,不易出现跑偏的情况。
参考图1、图4和图5,安置装置4包括垂动气缸41、平动气缸42和托爪43,平动气缸42穿设在撑板12中并与撑板12固定,平动气缸42的活塞杆端部与垂动气缸41的外壁连接,平动气缸42与垂动气缸41垂直分布,垂动气缸41的活塞杆端部与托爪43底壁连接,托爪43呈匚形,使得位于两侧撑板12中的托爪43能够卡合住承托板2;
行程开关5包括控制压块51、缓冲轮52和支座53,支座53与定位板14朝向承托板2的一侧连接,控制压块51位于支座53中并与支座53铰接,控制压块51朝向承托板2倾斜设置,控制压块51与支座53铰接处设置有扭簧,缓冲轮52与控制压块51朝向承托板2的一端连接,缓冲轮52轴线与承托板2宽度方向平行,支座53底壁靠近铰接控制压块51的位置设置有与传动部33信号连接的启动开关(图中未示出);
对缸体进行输送时,滑轮24初始状态位于滑轨11上方并不与滑轨11接触,当缸体放置在承托板2上后,垂动气缸41回缩,使滑轮24下降至与滑轨11接触,并使防脱槽241与防脱条111卡合,此时由于承托板2上承托缸体,使得承托板2对控位弹簧27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承托板2与控位板23远离滑轮24的一侧贴合,此时控位弹簧27处于压缩状态;在承托板2与控位板23贴合过程中,承托板2底壁与缓冲轮52解除,并向下按压控制压块51,当承托板2与控制板贴合时,控制压块51按压启动开关,从而启动传动部33实现对承托有缸体的承托板2进行输送,在启动传动部33同时,平动气缸42回缩,带动托爪43解除对承托板2的承托。
参考图6,第一输送部31和第二输送部32均包括输送轴34和输送滚轮35,若干输送轴34沿机架1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任意一个输送轴34靠近两端的位置均套设输送滚轮35,输送滚轮35与输送轴34同步转动,传动部33(参见图1)包括两根传动皮带、若干传动电机和减速器,若干传动电机位于机体的一侧,传动电机输出端与减速器输入端连接,位于第一输送部31中的输送轴34通过一根传动皮带同步连接,位于第二输送部32中的输送轴34通过另一根传动皮带同步连接,位于第一输送部31一侧的减速器输出端与位于第一输送部31两端和中间的输送轴34同轴连接,位于第二输送部32一侧的减速器输出端与位于第二输送部32两端的输送轴34同轴连接,使得在传动电机带动输送轴34和传动皮带的转动,实现对承托板2的输送,传动部33的驱动方式为现有驱动方式;第二输送部32长度与承托板2长度一致。
参考图2、图6和图7,承托板2背离控位板23的一侧开设有承托槽26,输出装置6位于承托槽26中,输出装置6包括输出皮带64、多个输出辊轴65、输出滚轮66和从动齿轮67,多个输出辊轴65沿承托槽26长度方向等距分布,输出辊轴65的两端均同轴连接并固定输出滚轮66,两端的输出滚轮66上均套设输出皮带64,缸体承托在输出皮带64上,位于靠近承托槽26两端的输送轴65上均同轴连接并固定从动齿轮67,承托板2朝向输送辊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中穿设有连动机构62,连动机构62包括控位左轴621、控位右轴622、移动轴623和对接齿轮624,控位左轴621与控位右轴622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625,控位左轴621与控位右轴622的移动槽625中插合并滑移连接移动轴623,对接齿轮624套设在移动轴623上并与移动轴623连接,承托板2对应对接齿轮624的位置开设有啮合槽29,对接齿轮624能够与从动齿轮67啮合;
连动机构62还包括连接框626和连接杆627,连接框626与移动轴623插合在控位左轴621内的一端连接,连接杆627一端穿设进连接框626中并连接有防脱片628,防脱片628的直径大于连接杆627的直径;
第二输送部32对应对接齿轮624的输送轴34上套设并连接有主动轮321,主动轮321的一侧开设有缓冲槽323,主动轮321开设缓冲槽323的位置套设并固定有供对接齿轮624啮合的主动齿轮322,承托板2朝向输送轴34的一侧设置有推动气缸61;推动气缸61与连接机构之间通过插接机构63连接。
参考图6,第二输送部32的底部还设置有顶升板15,顶升板15两端与机架1的两侧连接并固定,顶升板15朝向第二输送部32的一侧连接有若干顶升气缸151,顶升气缸151介于相邻的输送轴34之间,承托板2朝向第二输送部32的一侧设置有供顶升气缸151插合的插块28,顶升板15连接顶升气缸151的一侧设置有红外发射器(图中未示出),承托板2朝向顶升气缸151的一侧设置有红外接收器(图中未示出),使得当承托有缸体的承托板2移动至第二输送部32位置时,红外接收器接收到信号,使得顶升气缸151进行顶升,顶升气缸151的活塞杆插合进插块28中,对承托板2进行顶升,使承托板2底部不与输送滚轮35接触,并使得对接齿轮624处于能够移动至与主动齿轮322啮合的位置。
参考图6、图7和图8,插接机构63包括电磁铁631和吸片632,吸片632与连接杆627远离防脱片628的一端连接,电磁铁631嵌设在推动气缸61的活塞杆端部中,使得电磁铁631在推动气缸61朝连接杆627端部顶升时,电磁铁631与吸片632吸合,从而实现带动连接杆627的移动,进而带动移动轴623的移动,使移动轴623上连接的对接齿轮624两侧分别与主动齿轮322和从动齿轮67实现啮合;
实现在第二输送部32工作时,输送滚轮35不与承托板2的底壁接触,主动齿轮322带动啮合的对接齿轮624转动,从而带动输出机构运作,实现通过带动输出皮带64的转动带动缸体的移动,使缸体能够输离承托板2,并减小缸体出现磨损的可能。
参考图2和图6,机架1背离设置传动部33(参见图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承托板2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7,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杆71和限位气缸72,限位气缸72位于背离传动部33一侧的外壁,限位杆71穿设在机架1中,限位杆71的一端与限位气缸72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控位板23朝向设置限位气缸72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杆71插合的限位槽231,机架1朝向承托板2的内壁设置有光电感应器16,机架1内设置有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光电感应器16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控制限位气缸72工作,使得在对接齿轮624与主动齿轮322啮合时,承托板2遮挡光电感应器16,此时控制器控制限位气缸72顶出,从而使得限位杆71插合进限位槽231内,实现当缸体输离承托板2上后,承托板2在控位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顶出时,限位杆71对控位板23进行限位,不易出现承托板2复位时带动控位板23和滑轮24产生跳动,使滑轮24不易出现与滑轨11脱离的现象,并且当承托板2复位后,承托板2不遮挡光电感应器16,使得限位气缸72解除对限位杆71的顶出,从而解除对控位板23的限位。
参考图2、图3和图6,机架1设置限位机构7的一侧还设置有复位机构8,机架1两侧还设置有控位复位机构8工作的控制开关13,机架1两侧内壁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呈倒L型,控制开关13位于连接板17朝向第二输送部32的一侧,复位机构8包括插杆81、复位气缸82、复位皮带83、复位轮84和复位电机85,机架1背离传动部33(参见图1)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复位槽18,限位机构7位于复位槽18远离撑板12的一侧,插杆81穿设在复位槽18中,复位轮84设有两个,两个复位轮84分设在机架1开设复位槽18一侧的两端,复位皮带83套设在两个复位轮84上,复位电机85与一端复位轮84同轴连接并与机架1连接,复位气缸82架设在复位皮带83上并与复位皮带83连接,复位气缸82的活塞杆端部与插杆81一端连接,承托板2朝向复位槽18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供插杆81远离复位气缸82一端插合的插孔25;
使得当缸体输离承托板2,承托板2在控位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后,使得对接齿轮624解除与主动齿轮322的啮合,并且此时承托板2按压控制开关13,使得复位气缸82将插杆81顶出并插合进插孔25中,接着复位电机85带动复位轮84转动,从而带动复位气缸82移动,带动插杆81沿插槽移动,从而实现将承托板2拉动复位,使得在平动气缸42的顶出作用下,实现托爪43能够卡合住承托板2的两侧。
本实施例的动作过程及其实施原理为:通过安置装置4提拉起承托板2,当发动机缸体承放至承托板2上后,安置装置4将承托板2下降至滑轮24与滑轨11卡合,承托板2受缸体重力作用下压控位弹簧27,使承托板2与控位板23接触,在承托板2下降过程中按压行程开关5,从而启动输送机构3,在将承托有缸体的承托板2输送至第二输送部32位置;
当承托板2输送至第二输送部32上方时,顶升气缸151顶升承托板2,使承托板2底部解除与输送滚轮35的接触,在顶升承托板2后,承托板2遮挡光电感应器16,使得推送气缸推动连接杆627移动,从而推动移动轴623移动,将对接齿轮624推动至两侧分别与从动齿轮67和主动齿轮322啮合,从而实现带动输出机构工作,将承托在承托板2上的缸体输离承托板2;
当缸体输离承托板2时,承托板2不受缸体的重力,在控位弹簧27的弹力作用下实现复位,在承托板2复位瞬间,限位杆71插合在限位槽231中,实现对控位板23的限位,使得控位板23和滑轮24不易因承托板2的复位产生跳动而脱离滑轨11,并且在承托板2复位后,承托板2不遮挡光电感应器16,此时限位气缸72带动限位杆71解除与限位槽231的插合,而且承托板2复位时按压控制开关13,从而使得复位气缸82顶出插杆81,使插杆81插合进承托板2的插孔25中,接着复位电机85带动复位轮84的转动,从而带动复位气缸82移动,实现插杆81沿复位槽18移动,进而实现对承托板2的复位;
在承托板2复位后,安置装置4进行复位,从而使承托板2带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实现整体输送机构3的循环输送,实现在对发动机缸体输送过程中不易出现磨损,并实现对缸体的平稳输送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输送缸体的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与缸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承托缸体的承托板(2),所述机架(1)中还对称设置有用于对承托板(2)导向的滑轨(11),所述承托板(2)两侧均穿设有控位板(23),所述控位板(23)远离承托板(2)的一侧嵌设有多个滑轮(24),所述控位板(23)背离滑轮(24)的一侧与承托板(2)之间连接有控位弹簧(27);
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第一输送部(31)、第二输送部(32)和驱动第一输送部(31)和第二输送部(32)传动的传动部(33),所述第一输送部(31)和第二输送部(32)均包括输送轴(34)和输送滚轮(35),若干所述输送轴(34)沿机架(1)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任意一个所述输送轴(34)靠近端部的位置均套设输送滚轮(35),所述传动部(33)包括传动皮带、若干传动电机和减速器,若干所述传动电机位于机体的一侧,所述传动电机输出端与减速器输入端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31)中的和第二输送部(32)中的输送轴(34)均通过传动皮带同步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31)一侧的减速器输出端与位移第一输送部(31)两端和中间的输送轴(34)同轴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部(32)一侧的减速器输出端与位于第二输送部(32)两端的输送轴(34)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输送部(32)长度与承托板(2)长度一致;
所述第一输送部(31)远离第二输送部(32)的一端两侧设置有用于将承托板(2)安放至第一输送部(31)端部的安置装置(4),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供安置装置(4)安装的撑板(12),所述机架(1)对应安置装置(4)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传动部(33)工作的行程开关(5);
所述承托板(2)中设置有输出缸体的输出装置(6),所述承托板(2)朝向第二输送部(32)一侧设置有推动气缸(61),所述承托板(2)设置推动气缸(6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中穿设有用于控制输送机构(3)的连动机构(62),所述连动机构(62)与推动气缸(61)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插接机构(63)同轴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部(32)两侧还设置有用于对控位板(23)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7);
所述机架(1)背离传动部(33)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对承托板(2)复位的复位机构(8),所述机架(1)两侧还设置有控位复位机构(8)工作的控制开关(13),所述控制开关(13)位于第二输送部(32)背离滑轨(1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装置(4)包括垂动气缸(41)、平动气缸(42)和托爪(43),所述撑板(12)沿机架(1)对称设置,所述平动气缸(42)穿设在撑板(12)中,所述平动气缸(42)的活塞杆端部与垂动气缸(41)一侧外壁连接,所述平动气缸(42)与垂动气缸(41)垂直分布,所述垂动气缸(4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卡合承托板(2)的托爪(43),所述托爪(43)呈匚形;
所述行程开关(5)包括控制压块(51)、缓冲轮(52)和支座(53),所述机架(1)上连接有供支座(53)连接的定位板(14),所述控制压块(51)与支座(53)铰接并朝向承托板(2)倾斜设置,所述控制压块(51)与支座(53)铰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缓冲轮(52)与控制压块(51)朝向承托板(2)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轮(52)轴线与承托板(2)宽度方向平行,所述支座(53)底壁靠近铰接控制压块(51)的位置设置有与传动部(33)信号连接的启动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对应第二输送部(32)位置还设置有顶升板(15),所述顶升板(15)位于第二输送部(32)背离承托板(2)的一侧,所述顶升板(15)朝向第二输送部(32)的一侧连接有若干顶升气缸(151),若干所述顶升气缸(151)介于相邻输送辊轴之间,所述承托板(2)朝向顶升板(15)的一侧设置有供顶升气缸(151)的活塞杆插合的插块(28);
所述输出装置(6)包括输出皮带(64)、多个输出辊轴(65)、输出滚轮(66)和从动齿轮(67),所述承托板(2)背离控位板(23)的一侧开设有承托槽(26),多个所述输出辊轴(65)穿设在承托槽(26)内,任意一个所述输出辊轴(65)两端均套设输出滚轮(66),两端所述输出滚轮(66)上均套设输出皮带(64),两端所述输出滚轮(66)上还均套设并固定从动齿轮(67);
连动机构(62)包括控位左轴(621)、控位右轴(622)、移动轴(623)和对接齿轮(624),所述控位左轴(621)和控位右轴(622)均穿设在连接座中,所述控位左轴(621)和控位右轴(622)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槽(625),所述移动轴(623)插设在移动槽(625)中并与移动槽(625)滑移连接,所述对接齿轮(624)套设在移动轴(623)外,所述第二输送部(32)两端的输送轴(34)对应从动齿轮(67)位置设置有主动轮(321),所述主动轮(321)一侧开设有缓冲槽(323),所述缓冲槽(323)处套设有与从动齿轮(67)啮合的主动齿轮(322);
所述连动机构(62)还包括连接框(626)和连接杆(627),所述连接框(626)一侧与移动轴(623)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627)一端穿设进移动框中,所述连接杆(627)穿设进移动框中的一端连接有防脱片(62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机构(63)包括电磁铁(631)和吸片(632),所述电磁铁(631)嵌设在推动气缸(61)的活塞杆端部,所述吸片(632)固定在连接杆(627)远离连接框(626)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杆(71)和限位气缸(72),所述限位气缸(72)与机架(1)背离传动部(33)一侧的外壁连接,所述限位杆(71)穿设在机架(1)中,所述限位杆(71)一端与限位气缸(72)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控位板(23)朝向限位杆(71)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杆(71)插合的限位槽(2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8)包括插杆(81)、复位气缸(82)、复位皮带(83)、复位轮(84)和复位电机(85),所述机架(1)背离传动部(33)的一侧开设有复位槽(18),所述插杆(81)穿设在复位槽(18)中,所述复位轮(8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复位轮(84)分设在机架(1)开设复位槽(18)一侧的两端,所述复位皮带(83)套设在两个复位轮(84)上,所述复位电机(85)与一端复位轮(84)同轴连接并与机架(1)连接,所述复位气缸(82)架设在复位皮带(83)上并与复位皮带(83)连接,所述复位气缸(82)的活塞杆端部与插杆(81)一端连接,所述承托板(2)朝向复位槽(18)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供插杆(81)远离复位气缸(82)一端插合的插孔(2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24)外壁沿圆周方向开设有防脱槽(241),所述滑轨(11)朝向承托板(2)的一侧固设有与防脱槽(241)卡合的防脱条(111)。
CN202010157090.0A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 Active CN111268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7090.0A CN111268355B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7090.0A CN111268355B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8355A CN111268355A (zh) 2020-06-12
CN111268355B true CN111268355B (zh) 2021-06-15

Family

ID=70995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7090.0A Active CN111268355B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83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1671A (zh) * 2020-08-31 2020-12-11 江西欧派斯润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油的灌装机
CN113199316B (zh) * 2021-05-14 2022-03-25 常州市金凌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直拉杆外表面打磨用限位输料装置
CN113979005A (zh) * 2021-11-05 2022-01-28 昆山荣科钣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结构及装有该钣金的输送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5158A3 (en) * 2003-07-03 2006-08-24 Middlesex General Ind Inc Clean room guided conveyor
CN205346236U (zh) * 2016-01-23 2016-06-29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治具移载装置
CN207524406U (zh) * 2017-11-21 2018-06-22 中航建设集团成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配电箱用滚道组件
CN208647948U (zh) * 2018-07-16 2019-03-26 宁波盈泰利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生产线的壳体毛坯料仓输送线的料仓平移机
CN109625819A (zh) * 2019-01-09 2019-04-16 南阳柯丽尔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移载装置及胶片老化线的自动移载系统
CN110077798A (zh) * 2019-05-31 2019-08-02 海安交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变压器铁心自动叠装的直线料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5158A3 (en) * 2003-07-03 2006-08-24 Middlesex General Ind Inc Clean room guided conveyor
CN205346236U (zh) * 2016-01-23 2016-06-29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治具移载装置
CN207524406U (zh) * 2017-11-21 2018-06-22 中航建设集团成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配电箱用滚道组件
CN208647948U (zh) * 2018-07-16 2019-03-26 宁波盈泰利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生产线的壳体毛坯料仓输送线的料仓平移机
CN109625819A (zh) * 2019-01-09 2019-04-16 南阳柯丽尔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移载装置及胶片老化线的自动移载系统
CN110077798A (zh) * 2019-05-31 2019-08-02 海安交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变压器铁心自动叠装的直线料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8355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8355B (zh) 一种适用于缸体稳定输送的输送装置
CN207051435U (zh) 一种pcb板检测用的检测装置
CN111390087A (zh) 抽油杆智能制造生产线
CN109037747B (zh) 蓄电池自动盖盖片装置
CN208772896U (zh) 自适应压装机及自动化压装系统
CN117073385B (zh) 用于特种陶瓷生产用恒温烧制装置
CN111153186B (zh) 一种全自动加强筋下料送料设备
CN110509030B (zh) 一种滚纸轴传动齿轮自动装配设备
CN111762557A (zh) 送料装置及送料方法
CN109968735A (zh) 一种围条成型铲边压泡一体机
CN216403077U (zh) 一种喷砂机用上料机构
CN211415280U (zh) 一种无纺布收料装置
CN212374371U (zh) 送料装置
CN113103146B (zh) 一种不锈钢管的抛光设备及其抛光工艺
CN218778422U (zh) 一种压缩毛巾自动上料机
CN210689215U (zh) 石材固化炉的送料装置
CN109018982A (zh) 一种生态板进板装置
CN115421025B (zh) 一种飞针测试机检测用可调式夹持输料一体机
CN219807034U (zh) 一种管状塑料瓶上料装置
CN218874351U (zh) 一种压装装置
CN213316740U (zh) 一种用于板材涂胶设备的除尘装置
CN104590870A (zh) 一种载具可脱离流水线并可压料的流水线机构
CN216680369U (zh) 一种纵梁连续钻孔装置
CN210504255U (zh) 一种物料盒自动送入回收装置
CN212639158U (zh) 一种钢化玻璃加工上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