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6777B -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布置系统和家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布置系统和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6777B
CN111246777B CN201880068468.0A CN201880068468A CN111246777B CN 111246777 B CN111246777 B CN 111246777B CN 201880068468 A CN201880068468 A CN 201880068468A CN 111246777 B CN111246777 B CN 111246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ejection
coupling
drive
furnitur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84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6777A (zh
Inventor
D·伍尔格南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lius Blum GmbH
Original Assignee
Julius Blum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lius Blum GmbH filed Critical Julius Blum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246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6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40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 A47B88/453Actuated drawers
    • A47B88/46Actuated drawers operated by mechanically-stored energy, e.g. by springs
    • A47B88/463Actuated drawers operated by mechanically-stored energy, e.g. by springs self-ope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40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 A47B88/44Sequencing or synchronisation of drawer slides or functional units
    • A47B88/45Synchronisation of cooperating drawer slides, i.e. with a coordination of the rail movement of different drawer sl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40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 A47B88/473Braking devices, e.g. linear or rotational dampers or friction brakes; Buffers; End stops
    • A47B88/477Buffers; End sto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10/00General construction of drawers, guides and guide devices
    • A47B2210/0002Guide construction for drawers
    • A47B2210/0064Guide sequencing or synchronisation
    • A47B2210/0078Drawers with parallel guidance or synchronization by pinion-shaft link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10/00General construction of drawers, guides and guide devices
    • A47B2210/0091Drawer movement dam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其具有:承载体;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装置,其用于将家具部件从关闭位置推出到打开位置中;锁止装置,其用于将推出装置锁止在锁止位置中;触发机构,其用于使锁止装置从锁止位置运动到解锁位置中,触发机构通过过压而能被激活,并且在到达解锁位置时推出装置能使家具部件沿打开方向运动;和与家具部件分开的传递装置,其用于将家具部件的位置传递到触发机构上,通过传递装置能将运动从家具部件传递到触发机构上,在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起作用的或者设有耦联装置,在推出装置位于锁止位置时,耦联装置能从脱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在其中,传递装置通过耦联装置与触发机构运动耦联。

Description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布置系统和家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尤其是用于抽屉的驱动装置,其具有:承载体;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装置,该推出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从关闭位置推出到打开位置中;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用于将推出装置锁止在锁止位置中;触发机构,该触发机构用于使锁止装置从锁止位置运动到解锁位置中,其中,所述触发机构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到位于关闭位置后面的过压位置中的过压而能被激活,并且在到达解锁位置时推出装置能使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沿打开方向运动;以及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分开的传递装置,该传递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位置传递到触发机构上,其中,通过传递装置能将运动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传递到触发机构上。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置系统,其具有这样的驱动装置和前缓冲器,并且涉及一种布置系统,其具有两个这样的驱动装置和一个同步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其具有这样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多年来,在家具配件工业中已经存在不同类型的驱动装置,以便使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运动,所述运动在早期必须纯粹通过使用者的手动力来实施,现在通过机械装置得以辅助。这样的驱动装置在此期间广泛传播的类型是所谓的触摸闩锁机构,对于触摸闩锁机构而言,通过按压到位于关闭位置中的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而启动推出机构,由此推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这主要对于较重的抽屉而言非常有帮助,但是也在大都较轻的可运动的家具门或家具翻盖中使用。
对于在家具门中使用的这样的驱动装置的一个实例由非同类型的AT502940B1已知。在该可锁止的驱动装置中,设有推出元件以及用于解锁驱动装置的触发元件,在此,触发元件直接能借助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操纵。触发元件是触发机构的一部分。在驱动装置锁止时,触发元件能朝向位于关闭位置中的家具部件运动。由此越过触发元件和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之间的间距,由此触发元件在关闭位置中无间隙地贴靠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由此始终确保,无关于家具门相对于驱动装置的精确位置,在关闭位置中始终能够通过过压而直接触发。然而该文献形成一种非同类型的现有技术,因为在此不存在与家具部件分开的传递装置用以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位置传递到触发机构的触发元件上。在此不利的主要是,这样的驱动装置仅能在家具门中使用,因为在这样的具有家具门的家具中,驱动装置大都设置在铰链的区域中并且因此直接相邻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设置。缺点在于,这样的驱动装置此外因此不适合在抽屉中使用。主要是对于这种机构在抽屉的狭窄的安装条件下没有足够的空间。在此的缺点还在于,不能始终确保家具门相对于家具主体的相同关闭位置。因此可能在多个重叠或并排设置的家具中得出不同的关闭位置,因此得到不同的景象。
相反,一种通用的现有技术由EP2983554B1已知。在此,设有推出装置和拉入装置。此外设有耦合装置以用于将驱动装置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耦合或者与家具主体耦合。所述耦合装置相应于本申请中的传递装置。
一种类似的驱动装置也由WO2015/051386A2已知。在该文献中已知,过压运动在第一驱动装置和同步装置之间不存在运动传递的情况下开始。此外,锁定凹槽在该文献中的设计相对于前述文献是不同的,因为在这里锁定凹槽是两部分的,并且其中一部分、尤其是锁止元件能运动离开。因此在此锁定元件不必始终通过过压而从锁定凹槽中松脱,而是锁定凹槽的一部分(锁止元件)也可以在该情形下通过对置的驱动装置和向同步装置的运动传递而松脱或解锁。由此,锁定元件从锁定凹槽中直接运动到推出区段中。
在两个后面提到的文献中分别设有深度调节轮。利用该深度调节轮可以改变锁定凹槽的位置。该调节用于,在驱动装置位于锁止位置时,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相对于家具主体占据使用者希望的位置。由此能实现,给出统一的挡板景象。此外由此可设定,始终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前挡板和家具主体之间给出一个足够的过压行程。在家具配件工业中,实行约2.5mm的过压行程或挡板间隙。
现在是,基于驱动装置的所有部件之间的公差和基于未完全精确装入家具上的驱动装置而会导致在各单独的装入家具中的以抽屉形式的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之间相对大的区别。在极端情况下,在此可能导致直至5mm的区别。如果在关闭位置中多种抽屉彼此间的位置区别直至5mm,那么一方面出于美观原因这是不希望的并且另一方面甚至会出现,在过压行程过小时不再能确保解锁。因此,在两个后面提到的文献中恰好设置所述深度调节轮,以便在装入驱动装置时或者之后连同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提供相应统一的前挡板景象,并且以便在每个抽屉中调节到足够大的过压行程。
在这些深度调节轮中然而存在多个缺点。第一、在此必须在驱动装置中设置附加的部件。第二、所述调节必须在每次装入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时进行。第三、基于公差和多次运动,深度调节轮或其它部分的位置会随着时间改变,由此,挡板景象会较不精确或者由此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挡板间隙如此小,使得不再能确保可靠的松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改善的驱动装置。尤其是应当能弃用深度调节轮。因此应确保,始终存在一个足够的触发行程。此外应能实现,能相对简单地实现统一的挡板景象。
这通过一种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实现,其具有:
-承载体,
-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装置,该推出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从关闭位置推出到打开位置中,
-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用于将推出装置锁止在锁止位置中,
-触发机构,该触发机构用于使锁止装置从锁止位置运动到解锁位置中,其中,所述触发机构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到位于关闭位置后面的过压位置中的过压而能被激活,并且在到达解锁位置时推出装置能使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沿打开方向运动,和
-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分开的传递装置,该传递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位置传递到触发机构上,其中,通过传递装置能将运动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传递到触发机构上,
其特征在于在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起作用的或者设置的耦联装置,其中,在推出装置位于锁止位置时并且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位于关闭位置时,耦联装置能从脱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其中,在耦联位置中,传递装置通过耦联装置与触发机构运动耦联。
因此按照本发明设有在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起作用的或者设置的耦联装置,其中,在推出装置处于锁止位置时,耦联装置能从脱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并且在耦联位置中传递装置通过耦联装置与触发机构运动耦联。换句话说,在达到锁止位置时还存在脱耦位置。仅此后耦联装置才从该脱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在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连接的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力传递路径通过最晚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关闭位置中触发的在驱动装置中的运动接通。因此,在耦联位置中建立或确保在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运动传递。又换句话说,通过耦联装置从脱耦位置到耦联位置中的运动而越过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在此可以处于0mm至5mm之间,这在大约整个公差和希望中符合家具工业。仅在占据锁止位置并且家具部件处于其关闭位置中之后,该距离(无论其多大多小)才通过耦联装置闭合(geschlossen)。由此,系统(驱动装置)在每次锁止时重新形成。所述距离因此不直接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和驱动装置的相应止挡部之间闭合,而是该距离在驱动装置本身中在达到关闭位置时或达到关闭位置后不久闭合。
有利地,所述家具部件是抽屉。
有利地,耦联装置具有第一耦联元件、第二耦联元件和耦入蓄能器,其中,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通过耦入蓄能器能相对于彼此运动,其中,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在脱耦位置中彼此间隔开距离,并且在耦联位置中彼此直接接触。
有利地,设有延迟装置,该延迟装置用于对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从脱耦位置到耦联位置中的由耦入蓄能器触发的运动进行延迟或制动。
有利地,所述延迟装置是以缓冲装置形式的延迟装置。
有利地,承载体以壳体形式构成。
有利地,所述壳体能安装或已安装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
有利地,推出装置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滑架和推出蓄能器,其中,推出蓄能器利用第一蓄能器基座固定在承载体上并且利用第二蓄能器基座固定在推出滑架上。
有利地,所述推出蓄能器构成为拉簧。
有利地,推出滑架具有滑架基座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上的控制杆。
有利地,传递装置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传递元件和止挡部,该止挡部用于带动件。
有利地,所述止挡部构成在传递元件上。
有利地,所述带动件设置在家具主体上。
有利地,传递装置具有可运动地支承在传递元件上的捕捉杆,该捕捉杆用于带动件。
有利地,所述捕捉杆可枢转地支承在传递元件上。
有利地,所述带动件设置在家具主体上。
有利地,传递装置在推出时能与推出装置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承载体运动。
有利地,传递装置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传递元件,传递装置的传递元件在推出时能与推出装置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承载体运动。
有利地,推出装置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滑架,推出滑架具有滑架基座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上的控制杆,传递装置在推出时能与推出装置的控制杆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承载体运动。
有利地,锁止装置具有设置在推出装置上的锁止销和用于锁止销的引导轨,其中,锁止销在锁止位置中锁止在引导轨的锁定凹槽中。
有利地,推出装置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滑架,推出滑架具有滑架基座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上的控制杆,所述锁止销设置在推出装置的控制杆上。
有利地,所述引导轨至少部分地构成在承载体中。
有利地,锁定凹槽至少部分地由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锁止元件形成,其中,锁止销在锁止位置中保持在锁止元件上。
有利地,触发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元件和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杆。
有利地,所述触发杆可枢转地支承在承载体上。
有利地,所述触发杆与触发元件分开构成。
有利地,触发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元件,锁止元件与触发元件连接。
有利地,锁止元件与触发元件一体地构成。
有利地,传递装置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传递元件,第一耦联元件与传递装置的传递元件连接或者与该传递元件一体地构成。
有利地,触发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元件和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杆,第二耦联元件与触发机构的触发杆连接或者与该触发杆一体地构成。
有利地,第一耦联元件构成为传递元件上的止挡面,并且第二耦联元件构成为补偿楔。
有利地,补偿楔具有弯曲的表面,其中,所述弯曲的表面在耦联位置中接触传递元件上的止挡面。
有利地,第一耦联元件构成为构成在传递元件上的多个锁入凹部的形式,并且第二耦联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能锁定在锁入凹部之一中的锁入齿。
有利地,第一耦联元件构成为围绕转动轴线可转动的第一冠形齿轮,其中,在该第一冠形齿轮上环绕地围绕转动轴线构成有多个分别径向定向的锁入凹部,并且第二耦联元件构成为围绕转动轴线可转动的第二冠形齿轮,其中,在该第二冠形齿轮上环绕地围绕转动轴线构成有多个分别径向定向的并且与锁入凹部对应的锁入齿,其中,在耦联位置中在第一和第二冠形齿轮相对于彼此沿至少一个转动方向转动运动时,锁入齿贴靠在锁入凹部上。
按照一种优选实施例规定,耦联装置具有第一耦联元件和第二耦联元件,其中,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能相对于彼此运动。原则上可行的是,耦联元件彼此间的运动通过重力触发。但优选规定,耦联装置具有耦入蓄能器。通过该耦入蓄能器,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之一被加载力。尤其是,通过所述耦入蓄能器能使第二耦联元件朝向第一耦联元件运动。优选规定,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在脱耦位置中彼此间隔开距离并且在耦联位置中彼此直接接触。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彼此间的间隔距离在脱耦位置中可以处于0mm至5mm之间。在这两个耦联元件直接接触时,在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运动耦合得以确保。
本身可以的是,耦联装置在锁止装置到达锁止位置之后立即从脱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由此可以直接触发触发机构并且因此推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但不利的是使用者在关闭时直接挤压家具部件,因为由此进行立即打开。为了将此避免,因此设有延迟装置,以用于延迟或制动耦联运动。所述延迟装置可以实施为缓冲装置,通过所述缓冲装置,耦联元件能相对于彼此制动地从脱耦位置运动到耦联位置中。也就是说,缓冲装置的力反作用于耦入蓄能器的力。缓冲装置也可以称为延时元件。时间延迟在此例如可以处于0.3秒至5秒之间。也就是说,当使用者在关闭家具部件时完全挤压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直接越过关闭位置时,则基于脱耦位置而不获得运动耦合。因此可以(尚)不解锁锁止装置。对于这种“挤压保护”的细节可以参考WO2014/165877A1。
承载体可以以可安装在家具部件上或家具主体上的板的形式构成。优选规定,承载体以优选可安装或已安装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的壳体形式构成。该壳体优选两部分地构成,其中,设有壳体基板和壳体盖,它们互相通过例如卡扣连接或类似方式能连接。优选,壳体由注塑塑料制成。
按照一种优选实施例规定,推出装置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滑架和优选构成为拉簧的推出蓄能器,其中,推出蓄能器利用承载体上的第一蓄能器基座和利用推出滑架上的第二蓄能器基座固定。原则上,推出滑架也可以以可枢转的杆的形式构成。然而优选规定,推出滑架能直线地在相应地在承载体中或壳体中构成的推出轨中运动。推出蓄能器可以磁性地构成。优选,推出蓄能器构成为弹簧,尤其是构成为拉簧。所述推出蓄能器也可以作为弹簧组存在。此外优选规定,推出滑架具有滑架基座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上的控制杆。
在传递装置中优选规定,传递装置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传递元件和优选构成在传递元件上的止挡部,该止挡部用于优选设置在家具主体上的带动件。传递元件可移动地支承在构成在承载体中的传递元件轨中。此外优选规定,传递装置具有在传递元件上可运动地、优选可枢转地支承的捕捉杆,该捕捉杆用于优选设置在家具主体上的带动件。由此能够进一步获得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到传递元件上(或者反之)的不仅沿打开方向的运动、而且沿关闭方向的运动。优选,该捕捉杆同样在传递元件轨中可运动地支承,其中,该轨具有弯曲的端部区段,以便将捕捉杆相对于其它传递元件枢转并且由此能实现带动件从传递装置的松脱。
原则上可以的是,推出装置在推出时直接接触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或家具主体。然而优选规定,传递装置、优选其传递元件在推出时能与推出装置、优选其控制杆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承载体运动。
为了能以这种方式实现推出装置的锁止和解锁,优选规定,锁止装置具有设置在推出装置上、优选设置在其控制杆上的锁止销和用于锁止销的优选至少部分地构成在承载体中的引导轨,其中,锁止销在锁止位置中锁止在引导轨的锁定凹槽中。也可以的是,所述锁定凹槽是整个心形锁止轨的一部分,在该心形锁止轨中,锁止销通过过压而从锁定凹槽中运动出来并且经由转向倾斜部到达推出区段中。然而优选规定,锁定凹槽至少部分地由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锁止元件形成,其中,锁止销在锁止位置中保持在锁止元件上。解锁在此不通过锁止销相对于锁定凹槽的相对运动直接触发,而是使锁止元件(其一起形成锁定凹槽)运动离开,从而锁止销不再保持在锁定凹槽中,而是通过推出蓄能器的力而相对于承载体运动。
此外优选规定,触发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元件和在承载体上可运动地、优选可枢转地支承的优选与触发元件分开构成的触发杆。在本发明的后续还详细描述的三个不同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和第三方案中触发杆与触发元件分开构成,相反,在第二方案中,触发元件和触发杆构成为一个部件。
触发元件是触发机构的最终导致解锁的部分。也就是说,该触发元件最靠近锁止装置设置或者说锁止装置甚至部分地一起形成。优选在此规定,锁止元件与触发元件连接,优选与触发元件一体地构成。
对于耦联装置可以本身规定,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是完全独立的部件。优选为了简单制造部件和为了避免过多部件而规定,耦联元件与其它装置部分地一起形成。因此优选规定,第一耦联元件与传递装置的传递元件连接或者与该传递元件一体地构成。此外优选规定,第二耦联元件与触发机构的触发杆连接或者与其一体地构成。触发杆因此是触发机构的最接近传递装置的部分。
优选可以规定,驱动装置也具有优选缓冲的拉入装置,其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从打开位置拉入关闭位置中。
如已经提到,尤其是对于触发机构和对于耦联装置存在三个具体的实施例。
在第一方案中因此规定,第一耦联元件构成为传递元件上的止挡面并且第二耦联元件构成为补偿楔。所述补偿楔构成为,使得其在从脱耦位置向耦联位置中运动时运动到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距离中并且运动直至刚好获得运动耦合和因此耦联位置。补偿楔的精确设计本身是任意的,只要获得渐缩部并且存在相应的可运动性。优选规定,补偿楔具有弯曲的表面,其中,弯曲的表面在耦联位置中接触传递元件上的止挡面。对于这种补偿楔的优点在于,无级地调整或者说无级地补偿在传递装置和触发机构之间的距离。
在第二和第三方案中给出另一种耦合。在此相应规定,第一耦联元件构成为在传递元件上构成的锁入凹部的形式并且第二耦联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可锁定在锁入凹部之一中的锁入齿。因此,锁入齿可以依赖于传递装置相对于承载体的位置而锁入不同的锁入凹部中。出于制造技术的原因优选规定,锁入凹部彼此间的距离为约0.7mm。
在第三方案中设有仅一个唯一的锁入齿,相反,在第二方案中规定,第一耦联元件构成为围绕转动轴线可转动的冠形齿轮,其中,环绕地围绕转动轴线构成有多个分别径向定向的锁入凹部,并且第二耦联元件构成为围绕(优选围绕同一个)转动轴线可转动的冠形齿轮,其中,环绕地围绕转动轴线构成有多个分别径向定向的并且与锁入凹部相对应的锁入齿,其中,在耦联位置中在冠形齿轮彼此间沿至少一个转动方向转动运动时,锁入齿贴靠在锁入凹部上。对于冠形齿轮彼此间在脱耦位置和耦联位置之间的相对运动,优选规定,第一和第二冠形齿轮相对于彼此能沿着转动轴线运动。这就是说,当冠形齿轮沿着转动轴线彼此间隔开距离时,不可能耦联。但是一旦冠形齿轮不再彼此间隔开距离,则获得至少沿一个方向的耦联。
对于布置系统也寻求保护,其具有按照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和用于确定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相对于家具主体的关闭位置的前缓冲器。该前缓冲器能安装在家具主体上。
对于布置系统也寻求保护,其具有按照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和能安装在家具主体上的前缓冲器,该前缓冲器用于确定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关闭位置。
对于布置系统也寻求保护,其具有两个按照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和一个同步装置,其中,各驱动装置经由同步装置运动耦联。
主要在较小的抽屉中本身足够的是,仅设置一个唯一的驱动装置。在较大的抽屉中或者也在负载较重的抽屉中有利的是,设有两个在对置的两侧上设置的驱动装置和一个同步装置。因此,也寻求保护一种布置系统,其具有两个按照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和一个同步装置,其中,各驱动装置、尤其是各触发元件的运动经由同步装置运动耦联。优选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镜像对称地构成。
也寻求保护一种家具,其具有家具主体、相对于家具主体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和至少一个按照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所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可以构成为抽屉、家具门或家具翻盖的形式。
有利地,驱动装置安装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在家具主体上安装至少一个与驱动装置的传递装置对应的带动件。
有利地,在家具主体的前侧上设有前缓冲器,其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在关闭位置中贴靠在前缓冲器上,其中,在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沿关闭方向过压时,前缓冲器能被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压入。
有利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前挡板在关闭位置中贴靠在前缓冲器上。
有利地,前缓冲器在未加载的状态下从家具主体突出了1.5mm至3.5mm之间。
有利地,前缓冲器在未加载的状态下从家具主体突出了2.3mm至2.7mm之间。
本身可以的是,驱动装置安装在家具主体上并且作用于设置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的带动件上或者直接作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然而优选规定,驱动装置安装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并且在家具主体上安装至少一个与驱动装置对应的带动件。因此,驱动装置连同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直接撞击在家具主体上或者固定于家具主体的带动件上。
为了确保统一的前挡板景象,优选规定,在家具主体的前侧上设有优选弹性的前缓冲器,其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优选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前挡板在关闭位置中贴靠在前缓冲器上,其中,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沿关闭方向过压时,前缓冲器能被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压入。当在一个家具主体上为每个可运动的家具部件配设一个相同的前缓冲器时,每个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抽屉)可以占据相对于家具主体的精确相同的相对位置。由此必然获得恒定的挡板景象。此外通过前缓冲器确保,始终获得足够的触发行程或过压行程,因为所述前缓冲器能够通过手动按压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而压入并且由此进行过压运动和解锁。优选规定,前缓冲器在未加载的状态下从家具主体朝向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伸出1.5mm至3.5mm之间、优选2.3mm至2.7mm之间。尤其是前缓冲器、优选其挺杆从家具主体伸出2.5mm。在压入和推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之后,前缓冲器基于弹性或者基于弹簧力而又伸出2.5mm。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尤其是用于抽屉的驱动装置,其具有:承载体;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装置,该推出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从关闭位置推出到打开位置中,其中,所述推出装置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到位于关闭位置后面的过压位置中的过压而能从锁止位置解锁;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用于将推出装置锁止在锁止位置中,其中,锁止装置具有设置在推出装置上的锁止销和用于锁止销的尤其是至少部分地构成在承载体中或承载体上的引导轨,其中,锁止销在锁止位置中锁止在引导轨的锁定凹槽中,其中,锁定凹槽至少部分地由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锁止元件形成,并且锁止销在锁止位置中保持在锁止元件上。
一种这样的驱动装置由WO2015/051386A2已知。尤其是,在该已知的驱动装置中,锁止元件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上。在此不利的是相对大的空间需求,因为在转动运动时,与锁止元件连接的耦联元件在侧向相对远地伸出。
也在JP2007-009507A中,一起形成锁定凹槽的锁止元件仅可转动地或可枢转地支承。
相反,在DE202009005256U1中按照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实施例,一起形成锁定凹槽的部件可直线地运动。称为引导元件的部件的该直线运动然而仅在通过牵拉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而打开时进行。尤其是,引导元件的该运动沿着端部区段(锁止销)在过压运动时运动所沿的方向进行。在过压运动和随后的推出运动时,在两个一起形成锁定凹槽的部件之间不进行相对运动,因为端部区段(锁止销)简单地沿着环形区段(心形引导轨)驶行。因此在该文献中,虽然示出引导元件的直线运动,但是该运动不在锁止和打开时借助于过压运动进行。
本发明的该第二方面的目的因此在于,提供一种替选于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尤其是应当克服列出的缺点。
这通过一种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来解决,具有:
-承载体,
-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装置,该推出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从关闭位置推出到打开位置中,其中,所述推出装置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到位于关闭位置后面的过压位置中的过压而能从锁止位置解锁,其中,推出装置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推出滑架和推出蓄能器,其中,推出蓄能器利用第一蓄能器基座固定在承载体上并且利用第二蓄能器基座固定在推出滑架上,其中,推出滑架能直线地在构成在承载体中的推出轨中运动,其中,推出滑架具有滑架基座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上的控制杆,和
-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用于将推出装置锁止在锁止位置中,其中,锁止装置具有设置在推出装置的控制杆上的锁止销和用于锁止销的引导轨,其中,锁止销在锁止位置中锁止在引导轨的锁定凹槽中,其中,锁定凹槽至少部分地由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锁止元件形成,并且锁止销在锁止位置中保持在锁止元件上,
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能直线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其中,锁止元件从其在给定锁止位置时的位置出发能逆着锁止销在过压运动时运动所沿的方向而直线运动,
锁止元件通过蓄能器加载力,
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沿关闭方向的运动,控制杆连同设置在其上的锁止销从锁定凹槽松脱,锁止销由此与锁止元件的前侧贴靠,其中,对于锁止销到该位置中的运动使用解锁倾斜部和/或控制杆的枢转运动,
在解锁后,锁止销与锁止元件贴靠,并且锁止元件能通过锁止销而克服蓄能器的力朝向引导轨的推出区段运动。
因此规定,锁止元件能直线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其中,锁止元件从其在给定锁止位置时的位置出发能逆着锁止销在过压运动时运动所沿的方向而直线运动。因此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在该驱动装置中,在通过过压打开时给出一种节省空间的锁止元件运动。
有利地,锁止元件与同步元件连接,以用于将该锁止元件的运动与第二锁止装置的锁止元件同步。
有利地,锁止元件与同步元件一体地构成。
有利地,同步元件构成为齿条。
有利地,锁止元件在承载体上受限地可运动地支承并且能直线移动地引导。
有利地,锁止元件在承载体上在承载体的壳体基板的凹部中受限地可运动地支承并且能直线移动地引导。
有利地,锁止元件从其在给定锁止位置时的位置出发能直线地朝向引导轨的推出区段运动。
有利地,一旦锁止销与锁止元件脱离贴靠,则锁止元件能通过蓄能器沿锁止销在过压运动时运动所沿的方向运动。
有利地,由于锁止元件通过锁止销的运动,在锁止元件和引导轨的界定止挡部之间释放间隙。
有利地,锁止销能穿过间隙进一步运动到引导轨的推出区段中,并且锁止销与锁止元件脱离贴靠。
有利地,通过构成在锁止元件上的倾斜于锁止元件直线运动方向而定向的面,将锁止销转向到间隙中,并且锁止销从该面松脱。
按照一种优选实施例规定,引导轨心形地构成。
为了能实现将解锁运动传递到设置在家具部件的对置的一侧上的第二驱动装置上,优选规定,锁止元件与同步元件连接,以用于将锁止元件的运动与第二锁止装置的锁止元件同步。特别优选为此规定,锁止元件与同步元件一体地构成。
同步元件例如可以构成为传递杆的形式。然而优选规定,同步元件构成为齿条。
按照一种优选实施例规定,锁止元件在承载体上或中、优选在承载体的壳体基板的凹部中受限地可运动地支承地并且能直线移动地引导。特别优选可以在锁止元件上和在承载体中还构成互相对应的引导元件。
此外可以规定,锁止元件能从其在给定锁止位置时的位置出发直线地朝向引导轨的推出区段运动。
在一种优选设计中,锁止元件通过蓄能器,优选通过弹簧,加载力。
按照一种优选实施例规定,在解锁之后(并且在锁止销沿推出方向相对运动时),锁止销与锁止元件达到贴靠,并且锁止元件能通过锁止销克服蓄能器的力朝向引导轨的推出区段运动。
优选规定,一旦锁止销与锁止元件脱离贴靠,则锁止元件通过蓄能器能沿着锁止销在过压运动时运动所沿的方向运动。锁止元件已经在推出时又往回运动,从而锁止元件与引导轨一起又形成锁定凹槽。
此外优选规定,由于锁止元件通过锁止销的运动,在锁止元件和引导轨的界定止挡部之间释放间隙。此外优选规定,锁止销能穿过该间隙进一步运动到引导轨的推出区段中,并且锁止销与锁止元件脱离贴靠。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规定,通过构成在锁止元件上的倾斜于锁止元件直线运动方向定向的面,锁止销转向到间隙中,并且锁止销从该面松脱。
也寻求保护一种布置系统,其具有两个按照第二发明方面的驱动装置和一个用于将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锁止元件同步的同步装置。
有利地,过压运动在第一驱动装置和同步装置之间不存在运动传递的情况下开始,并且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沿打开方向运动时第一驱动装置能使同步装置运动。
有利地,从第一驱动装置到同步装置上的运动传递仅在解锁之后进行。
有利地,同步装置相应具有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上的同步元件。
有利地,所述同步元件构成为齿条。
有利地,同步装置具有同步杆,其中,在同步杆的两个端部上设有同步对应元件。
有利地,同步杆是可转动的。
有利地,所述同步对应元件是齿轮。
按照布置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例规定,过压运动在第一驱动装置和同步装置之间不存在运动传递的情况下开始,并且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沿打开方向运动时第一驱动装置能使同步装置运动。尤其是也还可以规定,从第一驱动装置到同步装置上的运动传递仅在解锁之后进行。
此外优选规定,同步装置相应具有设置在驱动装置上的同步元件,该同步元件优选构成为齿条。
特别优选可以规定,同步装置具有优选可转动的同步杆,其中,在同步杆的两个端部上设有同步对应元件、优选齿轮。
第二发明方面的优选实施例(只要技术上可行且适宜)也适用于第一发明方面。反之也适用。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对附图的说明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优点。
其中示出:
图1是家具的透视图,其具有两个抽屉,
图2是前缓冲器的侧视图,其在未被压入的状态下用于限定关闭位置,
图3以侧视图示出在过压时被压入的前缓冲器,
图4是家具的俯视图,其具有两个对置的驱动装置连同同步装置和拉出引导部,
图5和图6是驱动装置第一实施方案的分解图,
图7至17是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其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运动期间处于不同的位置中,
图18至20是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的耦联装置的不同(极端)位置的俯视图,
图21是引导轨的细节,
图22是锁止和同步的细节,
图23和24是驱动装置第二实施方案的分解图,
图24a以透视图示出两个冠形齿轮的细节,
图25至图32是按照第二实施方案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其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运动期间处于不同的位置中,
图33至35是按照第二实施方案的耦联装置的不同(极端)位置的俯视图,
图36和37是驱动装置第三实施方案的分解图,
图38至图47是按照第三实施方案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其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运动期间处于不同的位置中,
图48至50是按照第三实施方案的耦联装置的不同(极端)位置的俯视图,
图51至55是驱动装置第四实施例在不同位置中的俯视图,以及
图56至图62是布置系统在不同位置中的俯视图,该布置系统包括两个按照第四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和一个同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家具100的透视图。该家具100包括家具主体10和在该情况下重叠设置的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这两个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构成为抽屉。抽屉至少包括抽屉容器15和前挡板14。上面的抽屉在此位于打开位置OS,而下面的抽屉位于关闭位置SS。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分别在在此仅大致可见的并且在家具主体10的对置的两侧上设置的拉出引导部16上可运动地支承。大致也可见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驱动装置1。在家具主体10的前侧上至少在一侧上安装前缓冲器13。所述前缓冲器13的厚度约为2.5mm并且在关闭位置SS中限定前挡板14和家具主体10之间的前挡板间隙。
在图2中匹配于此地详细可见安装在家具主体10上的前缓冲器13。前缓冲器13具有固定在家具主体10中的缓冲套筒130、缓冲蓄能器131(优选以压力弹簧的形式)和被缓冲蓄能器131加载的挺杆132。在该前缓冲器13上贴靠有前挡板14。该图2因此示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关闭位置SS。家具主体10和前挡板14之间的距离在此为2.5mm。
与此相对,图3示出过压位置
Figure GDA0003159804830000181
也就是说,使用者已经从关闭位置SS出发沿关闭方向SR按压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尤其是到其前挡板14上)。由此将柔韧的前缓冲器13、尤其是其缓冲蓄能器131压缩。前挡板间隙由此小于2.5mm。例如大约0.3mm至0.5mm的过压运动已经足以解锁后续还详细描述的锁止装置5,由此激活推出装置4,并且因此驱动装置1再次沿打开方向OR推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在此于是也可以再次使前缓冲器13的缓冲蓄能器131释压或者再次运动到初始位置,从而如在图2中那样可以再次到达关闭位置SS。前缓冲器13替选地也可以包括柔韧的塑料(无需压力弹簧)。
在按照图4的俯视图中,可更好地看见拉出引导部16的各部件以及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的各部分和同步装置12。因此在家具主体10上安装家具主体轨17,在家具主体轨上可运动地支承负载轨18。同样也可以设置附加的中间轨和/或容器轨。家具主体轨17与负载轨18一起形成拉出引导部16。在负载轨18上或者在抽屉容器15的下底部上安装驱动装置1。与位于对置的两侧上的同步装置12和驱动装置1一起形成一个所要求保护的布置系统。在家具主体轨17上(也或者直接在家具主体10上)安装带动件11,优选经由相应的安装板19进行安装。图4未示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
图5至图22示出驱动装置1的第一实施方案。
图5和图6分别示出按照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的分解图,一个从前方观察并且另一个从后方观察。承载体3在此包括壳体基板30和壳体盖31。在该承载体3的两部分中,相应地引导轨51构成用于在控制杆45上构成或者安装的锁止销50。锁止销50在该引导轨51中引导。在承载体3的这两部分中也构成有用于传递元件70以及用于传递装置7的捕捉杆72的引导轨76(传递元件轨)。该引导轨76具有弯曲的端部区段77,其中,在捕捉杆72在该弯曲的端部区段77中运动时捕捉杆72相对于传递元件70枢转。在该捕捉杆72和朝向捕捉杆72的止挡部71之间可以保持在此未示出的固定于家具主体的带动件11。传递装置7因此将带动件11的位置(该位置相应于家具主体10相对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相对位置)传递到驱动装置1上。在承载体3的两部分中也还构成用于推出装置4的推出滑架40的引导轨46。
推出装置4的推出滑架40包括控制杆45和滑架基座44。控制杆45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44上。此外也还设有推出蓄能器41,该推出蓄能器与推出滑架40一起形成推出装置4。该推出蓄能器41在该情况下构成为两个拉簧的形式。推出蓄能器41经由一个端部保持在构成在滑架基座44中的第二蓄能器基座43上。推出蓄能器41以另一个端部保持在构成在承载体3中或承载体上的第一蓄能器基座42上。
在壳体基板30中还构成凹部54。在该凹部54中又构成长形的引导槽55。在该引导槽55中,触发机构6的触发元件60经由引导凸出部66可直线运动地引导。在触发元件60上构成有引导轨51的一部分。此外,锁止元件53构成在该触发元件60上。触发元件60通过以压力弹簧形式的弹簧67加载力。该弹簧67包围引导芯轴68,其中,该引导芯轴68一方面保持在构成在承载体3上的芯轴保持部68a上并且另一方面保持在构成在触发元件60上的芯轴保持部68b上。在弹簧67卸压时,触发元件60贴靠在(图5示出的)凹部54左边缘上。在该位置中,锁止元件53(与引导轨51的一个区域一起)形成锁定凹槽52(详细信息请参见图21)。锁止装置5因此主要通过锁止元件53和锁止销50形成。
触发机构6的最重要部件一方面形成触发杆61并且另一方面形成已经描述的触发元件60。在该实施方案中,触发杆69也还形成触发机构6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一杆部分69a具有两个附接部691。第一杆部分69a以所述附接部691在构成在壳体盖31中的长形引导轨692上可直线运动地引导。第一杆部分69a以一个端部贴靠在触发杆61上。该触发杆61经由在其上构成的支承元件611可转动地支承在补偿弓90中的支承凹部903上。第二杆部分69b经由支承元件693可转动地支承在构成在壳体盖31中的对应的凹部694中。即使在壳体基板30中也构成相应的对应的凹部694中。在第二杆部分69b的上端部中构成有长孔695。第一杆部分69a的附接部691之一接合到长孔695中。第三杆部分69c在一个端部上具有支承凸出部687。经由该支承凸出部687,第三杆部分69c在第二杆部分69b的下面的长孔697中保持或引导。在第三杆部分69c的背离支承凸出部687的端部上设有保持栓696。该保持栓接合到触发元件60中的对应的保持栓凹处688中。因此,主要是触发杆61、触发杆69和触发杆61形成触发机构6。
驱动装置1的另一重要的部件是耦联装置8。在该第一实施方案中,第一耦联元件81构成为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的止挡面73的形式。对应的第二耦联元件82通过补偿楔62或通过其弯曲的表面63形成。补偿楔62在该情况下与触发杆61等同。弯曲的表面63相应于第二耦联元件82。在脱耦位置EK中,该第二耦联元件82与第一耦联元件81间隔开距离,相反,它们在耦联位置KS中接触。耦联装置8的耦入运动通过耦入蓄能器83触发。尤其是,第二耦联元件82通过耦入蓄能器83直接加载。
最后,驱动装置1也还具有延迟装置9,通过该延迟装置,耦联元件81和82彼此延时地能从脱耦位置EK运动到耦联位置KS中。在该第一实施方案中,延迟装置9包括补偿弓90、齿轮91、张紧盘92、第一张紧杆93、第二张紧杆94以及形成耦入蓄能器83的回位弹簧95。在补偿弓90上设有支承元件901。经由该支承元件901,补偿弓90可转动地支承在构成在壳体基板30中的凹处902中。在该补偿弓90中还构成有支承凹部903。在该支承凹部903中,触发杆61(补偿楔62)经由其支承元件611可转动地支承。在补偿弓90中也还构成另一个支承凹部904。在该支承凹部中,第二张紧杆94经由上面的凸出部941可转动地支承。此外该第二张紧杆94具有下面的凸出部942。第二张紧杆94以该下面的凸出部942可转动地支承在张紧盘92中的对应的凹部921中。张紧盘92又与构成在壳体基板30中的圆滑凹部96一起形成一个旋转缓冲器。旋转缓冲器在此可以以对应的沟槽形式发挥作用。构成为螺旋弹簧的回位弹簧95一方面保持在张紧盘92的弹簧凸出部922上,另一方面保持在构成在壳体盖31中的弹簧凸出部923上。回位弹簧95通常安装在构成在壳体盖31中的凹部97中。回位弹簧95加载张紧盘92,使得张紧盘按照图5相对于承载体3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张紧盘92和凹部96之间的缓冲作用缓冲地反作用于所述由回位弹簧95触发的转动运动,所述转动运动相应于耦联装置8的耦入运动。齿轮91经由其中央的支承元件911可转动地支承在承载体3的对应的凹部912中。齿轮91经由在圆周上设置的齿与在张紧盘92圆周上对应设置的齿(未详细示出)啮合。在齿轮91上又偏心地构成有保持凹处913。第一张紧杆93的凸出部931接合到所述保持凹处913中。在张紧杆93另一端部上构成的凸出部932又在引导部98中引导,该引导部构成在壳体盖31中。在该引导部98上又邻接柔韧的元件99。凸出部932在传递元件70经过时被该传递元件70压靠到柔韧的元件99上并且使该柔韧的元件向下弯曲。
在接下来的附图中,关闭和打开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的驱动装置1的功能流程描述为流程顺序。
在图7中以俯视图示出在安装状态下的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的驱动装置1。在示出的位置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处于打开位置OS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在该图和接下来的图中未示出,但是驱动装置1的承载体3安装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由接下来的图参照固定于家具主体的带动件11得出家具部件2和家具主体10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图7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始终位于相对远地打开的打开位置OS。与此相应地,构成在控制杆45上的锁止销50在张紧区段S的开始处靠置在锁止轨51的支承区域L中。控制杆45围绕控制杆轴线47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44上,其中,在图7中,控制杆45处于沿顺时针方向最远地向上枢转的位置中。推出蓄能器41(其经由第二蓄能器基座43保持在推出滑架40的滑架基座44上)处于释压位置中。
在图8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相对于图7已经沿关闭方向SR运动。这由此可见,带动件11贴靠在传递元件70的止挡部71上。基于在家具主体10和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之间沿关闭方向SR的相对运动,带动件11使传递元件70相对于驱动装置1的其余部件运动。尤其是,在该位置中,带动件11保持在捕捉杆72和传递元件70的止挡部71之间。通过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的张紧止挡部(止挡面73)(该张紧止挡部贴靠在控制杆45的接触元件451上),控制杆45被控制栓51引导地沿着引导轨51运动。利用该控制杆45,滑架基座44也运动,由此将安装在其上的推出蓄能器41张紧。
按照图9,锁止销50通过张紧区段S的运动结束。锁止销50已经到达引导轨51中的预锁止部位W。通过引导轨51,控制杆45也已经轻微向下枢转,从而控制杆45的接触元件451不再与传递元件70的止挡面73接触。也就是说,整个传递装置7可以在关闭时又相对于承载体3运动,无须将推出蓄能器41进一步张紧。在按照图9的该位置中,推出蓄能器41完全张紧。推出是不可能的,因为推出滑架40经由锁止销50(预)锁止在引导轨51的预锁止部位W上。传递装置7在按照图9的该位置中此外能相对于承载体3沿着引导轨76运动。对于沿关闭方向的该进一步运动,在此可以使用未示出的拉入装置。对于这样的拉入装置的更精确的工作方式而言,可以参考已经在说明书引言中提到的EP2983554B1。
在图10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优选基于拉入装置)还进一步沿关闭方向SR运动。在此,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的缓冲器止挡部79与构成在延迟装置9第一张紧杆93上的凸出部932达到接触。由此将第一张紧杆93向左移动。经由第一张紧杆93的凸出部931,较小的齿轮9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为凸出部931接合到齿轮91的偏心的保持凹处913中。该齿轮91因此经由支承元件911相对于构成在壳体基板30中的凹部912转动。因为齿轮91与张紧盘92啮合,所以该张紧盘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该张紧盘92的偏心凹部921中,第二张紧杆94经由下面的凸出部942可转动地支承并且与张紧盘92一起运动。通过第二张紧杆94的该运动,也触发补偿弓90的运动。尤其是,第二张紧杆94的上面的凸出部941接合到补偿弓90的支承凹部904中。因为补偿弓90又经由支承元件901直接可转动地支承在承载体3中的凹处902中,所以补偿弓90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支承元件901转动。在补偿弓90的中间区域中,在支承凹部903上可转动地支承有触发杆61的支承元件611。通过补偿弓90的枢转运动,使以补偿楔62形式的触发杆61向下运动。由此,从现在起该补偿楔62的相对窄的尖端处于第一杆部分69a和传递元件70之间。
在图11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关闭运动还进一步继续。经由传递元件70和延迟装置9,触发机构6的触发杆61还进一步下降。第一张紧杆93的凸出部932沿着引导轨98运动,使得凸出部932与缓冲器止挡部79脱离接合。也就是说,在缓冲器止挡部79和凸出部932之间的接触被取消。因此不再有运动从传递装置7传递到延迟装置9上。在该位置中,形成耦入蓄能器83的回位弹簧95被张紧,因为该回位弹簧95的一个端部被保持在弹簧凸出部923上,而回位弹簧95的另一端部与张紧盘92的弹簧凸出部922一起转动。也就是说,张紧盘92通过回位弹簧95现在沿逆时针方向加载力。但是不可能是一转,因为凸出部932贴靠在传递元件70上并且不能沿着引导部98运动。此外在图11也可见,控制杆45的接触元件451处于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中的控制杆轨452上。接触元件451已经到达该控制杆轨452的略微弯曲的端部区域。但是在按照图11的位置中,通过控制杆轨452的该弯曲区段触发的接触元件451转向还未完全足以将控制杆45和其锁止销50从引导轨51的预锁止部位W松开。
在图12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还已经进一步沿关闭方向SR运动。在该运动时,接触元件451已经相对于在传递元件70中的控制杆轨452进一步运动。通过控制杆轨452的该弯曲区段,控制杆45也还已经进一步围绕其控制杆轴线47沿逆时针方向枢转,从而锁止销50从预锁止部位W松开并且锁止销50现在处于引导轨51的锁入运动区域E中。一旦锁止销50处于该锁入运动区域E中,推出蓄能器41的力又直接作用到锁止销50上,从而锁止销50朝向锁定凹槽52运动。在图12中也可见,第一张紧杆93的凸出部932不再接触传递元件70的下侧,而是释放到引导部98中的路径。由此也取消对耦入蓄能器83(回位弹簧95)的锁止或者说运动阻止。也就是说,回位弹簧95可以释压并且使张紧盘92沿逆时针方向运动。该转动运动然而通过在张紧盘92和凹部96之间作用的缓冲机构(延迟装置9)制动或缓冲。
在图13中,锁止装置5处于锁止位置VS中。此外,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处于关闭位置SS中。耦合装置8已经处于耦合位置KS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关闭位置SS尤其是由此达到,即,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或其前挡板14)贴靠在家具主体10的前缓冲器13上。据此,传递装置7具有相对于承载体3的确定的相对位置。该相对位置可以偏差约5mm。该偏差主要是取决于公差、各个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和带动件11在家具主体10上或承载体3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的安装精度。随着达到该关闭位置SS,始终在实践中同时结束锁止销50到锁定凹槽52中的运动。由此,在图13中锁止销50贴靠在锁止元件53上。锁止装置5因此处于锁止位置VS中。在推出装置4处于锁止位置VS中时,耦联装置8能从脱耦位置EK运动到耦联位置KS中。在该情况下,第二耦联元件82通过补偿楔62和其弯曲表面63形成。耦联装置8的第一耦联元件81通过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的止挡面73形成。该止挡面73因此限定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关闭位置SS。通过由延迟装置9缓冲补偿楔62的运动,将该补偿楔62(触发杆61)引导至止挡面73上。在图13中,已经可见耦联位置KS,在该耦联位置中,弯曲的表面63接触止挡面73。在该耦联位置KS中,传递装置7通过耦联装置8与触发机构6运动耦合。根据传递元件70相对于承载体3的相对位置有多深,楔形的触发杆61可以补偿相应间距。通过延迟装置9的时间延迟,该补偿运动持续约1至10秒。该时间延迟也足以给出挤压保护。也就是说,在关闭时由使用者直接过压或完全挤压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时,不能进行直接松脱,而是正好必须等待直至耦联装置8将触发机构6与传递装置7运动耦合。
在图14中示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过压位置
Figure GDA0003159804830000251
此外,图14示出锁止装置5的解锁位置ES。耦合装置8处于耦合位置KS中。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关闭方向SR(相对于带动件11向右)运动,传递装置7的传递元件70几乎运动至引导轨76的完全最末端。通过传递元件70相对于承载体3的该相对运动,传递元件70的止挡面73经由耦合装置8使触发机构6的触发杆61运动。因为补偿弓90基于给出的耦联位置KS固定,所以触发杆61围绕支承元件611沿逆时针方向枢转。第一杆部分69a贴靠在该触发杆61上,因此该第一杆部分69a沿着直线引导轨692移动。第一杆部分69a的附接部691之一接入到第二杆部分69b的长孔695中。通过第一杆部分69a的该运动,使第二杆部分69b围绕支承元件693沿逆时针方向枢转。第三杆部分69c经由支承凸出部687接合到第二杆部分69b的长孔697中。通过第二杆部分69b的枢转,因此移动第三杆部分69c。该第三杆部分69c又经由保持栓696与触发元件60的保持栓凹处688连接。传递元件70的运动因此经由触发机构6引起触发元件60在凹部54中的运动。该运动通过接合到引导部55中的引导凸出部66引导。触发元件60的运动克服在引导芯轴68上引导的弹簧67的力进行。在触发元件60上设有或构成有锁止元件53。通过触发元件60的运动也使该锁止元件53运动。在图14中,该锁止元件53已经运动如此远,使得锁止销50不再能够保持在锁止元件53上。因此可以说,构成在锁止元件53上的锁止面531(也见图21)被拉开。通过推出蓄能器41的力,因此使锁止销50运动到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中。在按照图14的该位置中,锁止销50贴靠在锁止元件53的面532上,该面横向于锁止元件53的锁止面531定向。推出蓄能器41由此可以进一步释放其推出力,方式为,经由该面532将锁止元件53并且利用该锁止元件将触发元件60克服弹簧67的力在凹部54中向右运动。通过推出蓄能器41的力,使触发元件60如此远地运动,直至触发元件60贴靠在凹部54的端部上。锁止元件53在此如此程度地一起运动,使得在锁止元件53和界定止挡部56之间不给出或存在间隙。通过面532的倾斜位置,可以将锁止销50从该面532松脱并且通过在引导轨51界定止挡部56和锁止元件53之间的间隙使锁止销进一步运动到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中。对于细节对此可参考图21。
在图15中,于是到达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打开位置OS。锁止销50已经运动至通过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的大约一半。控制杆45的接触元件451贴靠在传递元件70的推出止挡部701上。由此,推出滑架40的控制杆45带动传递装置7的传递元件70并且因此使传递装置7相对于承载体3运动。因为传递元件70经由止挡部71接触带动件11,所以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相对于家具主体10的相对运动被触发。具体地,驱动装置1或其推出装置4被带动件11推开并且由此沿打开方向OR带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在按照图15的该位置中,在锁止销50和锁止元件53之间不再接触。因此也可以使弹簧67释压并且使触发元件60运动直至该触发元件贴靠在凹部54的最左侧边缘上。由此也将所有触发杆69再次相应地运动,从而最终也使触发杆61再次朝向传递元件70运动。触发杆61由于传递元件70运动离开而再次与其止挡面73间隔开距离,因此给出耦联装置8的脱耦位置EK。为了阻止,第一张紧杆93的凸出部932阻止传递元件70沿着引导轨76运动,在引导部98的区域中构成弹性元件99。当传递元件70从旁边经过凸出部932时,通过相应的转向倾斜部702使贴靠在其上的凸出部932枢转并且利用该传递元件使第一张紧杆393枢转。在该枢转中,向下挤压弹性元件99,由此传递元件70能够经过凸出部932。在图15中,延迟装置9也再次运动至其初始位置中,方式为,回位弹簧52如此程度释压,直至凸出部932贴靠在引导部98的端部上。
在图16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已经又进一步沿打开方向OR运动,其中,该运动通过推出装置4触发。在该位置中,推出蓄能器41又被释压。凸出部932通过弹性元件99已再次向上运动。当从该位置出发手动进一步沿打开方向牵拉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时,那么控制杆45的接触元件451再次到达控制杆轨452中。在该控制杆轨452的最左侧端部上设有弯曲区段453。一旦在进一步打开时接触元件451到达该弯曲区段453中,则控制杆45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枢转,使得锁止销50运动到引导轨51的支承区域L中。由此又到达按照图7的初始位置。
图17再次示出驱动装置1处于锁止位置VS中。在此示出整个承载体3,使得也可见第一蓄能器基座42以及引导轨76的弯曲端部区段77。通过构成在捕捉杆72上的凸出部721到弯曲端部区段77中的运动,使捕捉杆72围绕转动支承部722枢转。由此释放在捕捉杆72和止挡面73之间保持的带动件11。
在图18至图20中分别示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关闭位置SS,其中,但是在传递装置7和承载体3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该关闭位置SS中是不同的。
在图18中示出用于触发行程的最小位置。在此,仅补偿楔62的第一前尖端跨越在触发杆69和传递元件70止挡面73之间的间距。
在图19中示出关闭位置SS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在此,补偿楔62的略微较宽的区域已经跨越触发杆69和传递装置7之间的间距。
在图20中示出极端位置,在该极端位置中,前挡板间隙和因此触发行程具有最大的尺寸。在此,补偿楔62的最宽的区域设置在触发机构6的触发杆69和传递装置7的止挡面73之间。
在图21中示出涉及驱动装置1的引导轨51的局部。最重要的部件据此设有张紧区段S、预锁止部位W、接着的锁入运动区域E和推出区段A以及支承区域L。此外也可见锁止元件53和其锁止面531以及面532。也示出界定止挡部56。当锁止元件53运动到其最靠右的位置时,在此未示出的锁止销50可以在锁止元件53的面532和界定止挡部56之间运动穿过。
图22还示出如下细节,当驱动装置1与对置的驱动装置1经由同步装置12同步时,该细节是重要的。对此,在触发元件60上设有在此仅示意性表示的齿条121。该齿条121与齿轮122啮合,齿轮又与同步杆123连接。因此该同步杆123与两个设置在相应驱动装置1上的齿条121和齿轮122形成同步装置12。
在图23至35中示出按照本发明的驱动装置1的第二实施方案。在此,图23和图24再次分别示出驱动装置1的从不同侧看去的分解视图。该驱动装置1的基本结构又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相同。这主要涉及承载体3的以壳体基板30和壳体盖31形式的较大部分、具有重要部件(即推出蓄能器41、滑架基座44和控制杆45)的推出装置4和用于将驱动装置1与设置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的带动件耦合的部件。此外,所属的引导轨51和46再次在结构上在实践中一致地构成。因此主要关于推出装置4和所属的引导轨51连同锁止装置5的工作方式可以参考对第一实施方案的描述。
在图23和24中现在再次示出按照第二实施方案的驱动装置1在分解视图中的所有部件。原则上与第一实施方案的显著区别在于,在此设有两个不同的带动件(对此更多地在后续的图中)。这意味着,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形成传递装置7的所有构件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虽然在结构上精确相同构成地存在,但是不用于在过压时传递抽屉位置。但是对于其他功能,这些构件还是重要的。因此在该情况下滑架称为耦合滑架21,杆称为耦合杆22,并且轨称为具有弯曲端部区段24的耦合轨23。所有共同形成耦合机构20。
也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设有触发机构6。所述触发机构6在该情况下仅由一个构件构成。该构件相应于触发元件60,所述触发元件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也承担触发杆61的功能。在触发元件60上一体地成型有锁止元件53。触发元件60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经由支承元件651可转动地支承在对应的凹部652中。触发元件60部分地构成为冠形齿轮65。也就是说,在上侧上触发元件60具有径向定向的锁入齿64。冠形齿轮65的该锁入齿64形成耦联装置8的第二耦联元件82。
此外,传递装置7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仅构成为一个构件。该传递装置7构成为可转动的冠形齿轮75。在该冠形齿轮75上一体成型有传递杆751。冠形齿轮75经由中央凹处752可转动地支承在触发元件60的支承元件651上。在朝向触发元件60的侧上在冠形齿轮75上构成有径向定向的锁入凹部74。该锁入凹部74与触发机构6的锁入齿64相对应并且形成第一耦联元件81。
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也设有回位装置25以用于使传递装置7运动到初始位置中。该回位装置25具有保持芯轴251,该保持芯轴经由基座252保持在承载体3中的凹处253中。此外设有压力弹簧254,该压力弹簧包围保持芯轴251并且被其引导。在压力弹簧254上套上在一侧封闭的回位套筒255。该回位套筒255在承载体3的引导轨256中可直线运动地引导并且不能比直至套筒止挡部257更远离凹处253。此外在壳体基板30上也还构成回位凸起258。该回位凸起258用于,通过与传递杆751接触,可转动的冠形齿轮75在轴向沿着支承元件651相对于触发元件60和其冠形齿轮65运动。
也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存在与设置在对置的侧上的驱动装置1同步的可能性。对此,同步装置12的齿条121在引导轨124中可移动地引导。在朝向触发元件60的一侧,该齿条121在此具有未示出的齿,这些齿与在触发元件60圆周上构成的并且同样未示出的齿啮合。由此将触发元件60的转动运动转换为齿条121的直线运动。齿条121被拉簧125加载力。拉簧125一方面保持在齿条121上并且另一方面保持在承载体3上。
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延迟装置9构成为直线缓冲器,其具有在两个冠形齿轮65和75之间的转动范围内的弹簧返回位置。
在图24a中示出触发机构6和传递装置7。触发机构6具有冠形齿轮65并且传递装置7具有冠形齿轮75。在触发机构6的冠形齿轮65上构成锁入齿64。每个锁入齿64具有大致轴向定向的侧翼和倾斜设置的侧翼。传递装置7和其冠形齿轮75具有对应的锁入凹部74。在按照图24a的视图中,锁入凹部74紧紧地贴靠在锁入齿64上。当在该位置中传递装置7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触发机构6一起转动,因为相应轴向定向的侧翼彼此贴靠。当传递装置7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触发机构6不一起运动。相反,传递装置7通过锁入齿64和锁入凹部74的对应构成的倾斜侧翼而轻微抬起并且根据棘轮原理沿着冠形齿轮65的表面运动而不会将转动运动传递到该冠形齿轮65和触发机构6上。
在图25中再次示出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图7中相同的驱动装置1初始位置。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处于打开位置OS中。与家具主体10连接的耦合带动件26贴靠在耦合机构20的耦合滑架21上。耦合杆22基于耦合轨23的弯曲端部区段24还处于在枢转位置中。在该第二实施方案中,另一带动件与家具主体10连接。所述另一带动件在该情况下形成(后续还与传递装置7接触的)带动件11。此外,该带动件11仅表示为圆。推出蓄能器41还释压。锁止销50处于引导轨51的支承区域L中。传递装置7的杆751处于在实际中最大向右枢转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传递杆751靠置在回位凸起258上。由此,冠形齿轮75与冠形齿轮65间隔开距离。因为冠形齿轮75形成第一耦联元件81并且冠形齿轮65形成第二耦联元件82,所以耦联装置8处于脱耦位置EK中。压力弹簧254处于相对释压的位置中并且将回位套筒255压靠到传递杆751上。
在图26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通过按压而进一步沿关闭方向SR运动。因为耦合滑架21贴靠在控制杆45的接触元件451上,所以经由控制杆45和滑架基座44张紧推出蓄能器41。耦合杆22已经从弯曲的端部区段24中运动出来。由此耦合带动件26现在处于耦合杆22和耦合滑架21之间。
在图27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还进一步沿关闭方向SR运动。控制杆45的接触元件451此间基于构成在耦合滑架21中的轨而转向,由此锁止销50处于引导轨51的预锁止区段W中。推出蓄能器41现在完全张紧。带动件11已经接触传递装置7的传递杆751并且传递装置7已经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因为传递装置7基于回位凸起258还升高,所以传递装置7的该转动运动(还)没有传递到触发机构6上。但是发生传递,即传递装置7的枢转运动向回位套筒255上的传递。由此压力弹簧254已经部分张紧。
在图28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已经如此程度地沿关闭方向SR运动,使得接触元件451也已经从耦合滑架21的轨中松脱,由此锁止销50现在也处于引导轨51的锁定凹槽52中。也就是说,到达锁止装置5的锁止位置VS。锁止销50在此贴靠到一起形成锁定凹槽52的锁止元件53上,该锁止元件一体地与触发机构6的触发元件60构成。因为现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也紧紧贴靠在在此未示出的前缓冲器13上,所以给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关闭位置SS。带动件11已经将传递杆751进一步枢转,使得传递杆751不再处于回位凸起258上。由此传递装置7连同第一耦联元件81可以朝向触发机构6连同第二耦联元件82运动。该运动沿着通过支承元件651形成的轴线被在此仅简略表示的延迟装置9制动或缓冲。该缓冲的运动可以持续数秒。通过延迟装置9因此获得挤压保护。也就是说,当操作者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直接完全挤压而不是保留在关闭位置SS中时,不立即执行解锁,而是这只有在走完一定的通过延迟装置9限定的时间之后才给出。然而一旦走完该时间或者返回相应的路径,则到达耦联位置KS。
在图29中示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过压位置
Figure GDA0003159804830000311
当在之前达到的耦联位置KS中沿关闭方向SR按压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时,经由带动件11使传递装置7经由传递杆751还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因为给出耦联装置8的耦联位置KS,所以触发机构6也沿顺时针方向一起转动。由此锁止杆53也枢转并且远离锁止销50。锁止销50因此不再被锁止元件53保持。推出蓄能器41释放其力并且使锁止销50运动到推出区段A中。基于触发机构6的转动,经由未示出的齿也已经使齿条121直线运动。该直线运动可以经由未示出的同步装置12传递到对置的优选镜像对称构成的驱动装置1上。拉簧125在此被张紧。
在图30中到达了打开位置OS。当使用者在按照图29的过压位置
Figure GDA0003159804830000321
中松开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时,推出蓄能器41可以释放其力并且经由控制杆45和其接触元件451使耦合滑架21运动。因为该耦合滑架21贴靠在固定于家具主体的耦合带动件26上,所以驱动装置1可以说被该耦合带动件26沿打开方向OR推开。经由通过推出区段A运动的锁止销50,触发元件60还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齿条121和回位套筒已经到达最靠左的位置中。一旦在锁止销50和锁止元件53之间的接触取消,拉簧125和压力弹簧254可以释压。
由此(如图31所示)传递杆751经由压力弹簧254和回位装置25的回位套筒255再次沿逆时针方向运动。然而在此不带动触发元件60。该触发元件60基于拉簧125的释压而再次运动至其初始位置中。回位装置25的回位运动也可以用于加载延迟装置9。
在图32中,回位装置25已经将传递杆751再次完全向右枢转。由此,传递装置7被回位凸起258又抬起。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81和82因此又彼此间隔开距离。在图32中,推出蓄能器41也再次释压。
通过进一步手动沿打开方向OR牵拉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接触元件451通过构成在耦合滑架21中的轨再次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枢转,从而最后锁止销50又到达在按照图26的支承区段L中的初始位置。
在图33、34和35中分别示出关闭位置SS,其中,在带动件11和承载体3之间的相对位置分别不同。
在图33中,据此给出最小的位置。也就是说,传递杆751正好如此程度地运动,使得其不再能被回位杆258抬起。
在图34中给出大致居中的位置。
图35示出另一个极端位置。由此,在关闭位置SS的两个极端位置之间覆盖大约5mm的公差范围。
通常对于第二实施方案要提到,在各冠形齿轮65和75之间的啮合与关闭位置SS的精确位置无关地锁定两个冠形齿轮彼此间的运动。因此总体上涉及一种机构,其在每个位置中都能够触发。在此可能(由于啮合部的尺寸)最大化产生的“误差”是微不足道的,因为通过前缓冲器13始终保证提供大约2mm的触发路径并且由此即使在最大误差时也提供足够有效的触发路径,以便触发驱动装置1。
从图36开始示出一种本发明驱动装置1的驱动装置1的第三实施方案。尤其是,图36和37再次示出驱动装置1的分解图,一个从前方观察,一个从后方观察。该第三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再次类似于第一实施方案,因为触发机构6和延迟装置9设置在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类似的区域中并且从整个运动过程出发也以类似方式起作用。在该方案中,同样仅需要一个带动件11。因此,在该第三实施方案中,在第二实施方案中称为耦合机构的结构单元再次承担传递装置7的功能并且主要包括传递元件70和捕捉杆72,它们在引导轨76中引导。基本的工作原理在该第三实施方案中再次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相同,因此对此放弃更进一步解释。这同样适用于推出装置4,其包括控制杆45、滑架基座44和推出蓄能器41。滑架基座44和推出滑架40的控制杆45经由转动活节48可枢转地互相连接。
触发机构6在该第三实施方案中再次具有触发杆69。触发杆69包括第一杆部分69a、第二杆部分69b和第三杆部分69c。杆部分69a在该实施方案中同时形成触发杆61。在朝向传递元件70的端部上,该第一杆部分69a具有尖形的锁入齿64,该锁入齿形成耦联装置8的第二耦联元件82。该锁入齿64与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的锁入凹部74相对应,该锁入凹部形成耦联装置8的第一耦联元件81。在第一杆部分69a上安装有弹簧保持凸出部698。在该簧保持凸出部698上贴靠有扭簧699的一条腿。在第一杆部分69a的背离第二耦联元件82的端部上构成支承凹部681。构成在第二杆部分69b的上端部上的支承凸出部682接合到支承凹部681中。扭簧699的中间缠绕的区域包围支承凸出部682。扭簧699的一条腿贴靠在第二杆部分69b的转动支承部683上。该转动支承部683可转动地支承在构成在壳体基板30中的凹部694中。第二杆部分69b的转动运动通过构成在壳体基板30中的转动限制止挡面684界定。在第二杆部分69b的下端部上构成支承凹部685。第三杆部分69c的支承凸出部686d接合到支承凹部685中。在另一端部上,第三杆部分69c具有保持栓696。经由该保持栓696将第三杆部分69c和因此整个触发杆69与构成在触发元件60中的保持孔601连接。
利用延迟装置9开始构成在第一杆部分69a上的第二耦联元件82朝向第一耦联元件81的制动的运动。该延迟装置9因此形成延时元件,利用该延时元件延时地执行耦联装置8从脱耦位置EK到耦联位置KS中的由耦入蓄能器83触发的运动。在该第三实施方案中,延迟装置9具有缓冲的滑架951。该缓冲滑架951经由引导凸出部952在构成在壳体盖31中的缓冲引导轨953中能够受限地直线运动地支承。在缓冲的滑架951的头部区域中接合有弹簧引导芯轴954。耦入蓄能器83(压力弹簧955)包围弹簧引导芯轴954。弹簧引导芯轴954保持在承载体3的固定夹持件956中。在缓冲的滑架951上构成有齿条区段957。齿轮961与该齿条区段957相对应。与两个支承元件962和963以及闭合盖964和965一起,齿轮961形成延迟装置9的旋转缓冲器966。该旋转缓冲器966保持在承载体3的圆形凹处967中。旋转缓冲器966经由齿条-齿轮副制动地作用到缓冲的滑架951上并且取决于几何结构地对通过压力弹簧955(耦入蓄能器83)触发的向上运动比向下运动更强烈地缓冲。
在触发元件60中构成有芯轴保持部68b,在该芯轴保持部中保持引导芯轴68。在另一端部上,引导芯轴68保持在承载体3上的芯轴保持部68a中。引导芯轴68被构成为压力弹簧的弹簧67包围。该弹簧67沿着远离推出蓄能器41的方向加载触发元件60。在触发元件60上也还构成有齿条121。该齿条121与齿轮122相对应,该齿轮又设置在此处未示出的同步杆123上。因此,该齿条121和齿轮122形成同步装置12的一部分。
在图38中以俯视图示出初始位置,以用于阐述按照第三实施方案的驱动装置1的运动过程。在该图38中,锁止销50处于引导轨51的支承区域L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处于打开位置OS中。传递元件70的止挡面73在接触元件451的区域中贴靠在控制杆45上。
在图39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始终还处于打开位置OS中,其中,使用者已经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关闭方向SR运动。由此,传递元件70通过其与固定于家具主体的带动件11的接触而相对于承载体3沿着引导轨76运动。止挡面73还与控制杆45接触。锁止销50通过引导轨51的张紧区段S运动。在该运动中,将推出蓄能器41张紧。
在图40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还处于打开位置OS中。基于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中的控制杆轨452,控制杆45已经经由接触元件451沿逆时针方向枢转。锁止销50处于引导轨51的预锁止部位W上。缓冲的滑架951的引导面958贴靠在传递元件70的接触面703上。因为这两个面倾斜于传递元件70沿着引导轨76的运动而定向,所以缓冲滑架951被传递元件70压离。在此,缓冲滑架951经由其引导凸出部952克服耦入蓄能器83的力沿着缓冲引导轨953运动。因为齿条区段957与旋转缓冲器966的齿轮961啮合,所以旋转缓冲器96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形成第二耦联元件82的锁入齿64也与传递元件70的接触面703接触。由此使第一杆部分69a围绕第二杆部分69b的支承凸出部682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形成第二耦联元件82的锁入齿64的后部贴靠在缓冲的滑架951的头部区域上。
在图41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始终还处于打开位置OS中。传递滑架70通过在此未进一步示出的拉入装置继续沿关闭方向RS运动。在图41示出的位置中,第一杆部分69a的锁入齿64正好经过传递滑架70的接触面703的最高的部位。间接地经由该锁入齿64也将缓冲的滑架951还进一步向下挤压。在此,将包围弹簧引导芯轴954的压力弹簧955还进一步压缩。此外,旋转缓冲器966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图42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正好还处于打开位置OS中。接触元件451已经到达传递元件70中的控制杆轨452中的倾斜区域。锁止销50然而还处于预锁止部位W上。形成第二耦联元件82的锁入齿64已经越过接触面703的最高点。由此,该锁入齿64不再贴靠在接触面703上。第一杆部分69a因此不再被传递元件70压离,而是通过扭簧699压到缓冲的滑架951上。(较强的)弹簧955可以释压并且沿着缓冲引导轨953向上挤压缓冲的滑架951。该运动被延迟装置9的旋转缓冲器966缓冲。由此也能够澄清,为什么第二耦合元件82还与传递元件70间隔开距离。
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关闭方向进一步运动,在图43中锁止销50从预锁止部位W松脱并且通过锁入运动区域E朝向锁定凹槽52运动。压力弹簧955(耦入蓄能器83)已经能够还进一步释压。形成第二耦联元件82的锁入齿64然而始终还与传递元件70、尤其是与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的锁入凹部74(其形成第一耦联元件81)间隔开距离。
接下来是一个未示出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锁止销50锁止在锁定凹槽52中。由此,锁止装置5处于锁止位置VS中。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81和82然而始终还略微彼此间隔开距离,因此它们处于脱耦位置EK中。
在推出装置4处于锁止位置VS时,耦联装置8能够从脱耦位置EK运动到耦联位置KS。由此到达按照图44的位置,其中,第二耦联元件82的锁入齿64接触第一耦联元件81的锁入凹部74的对应的凹部。也就是说,缓冲的滑架51已经通过压力弹簧955(耦入蓄能器83)尽管被旋转缓冲器966制动仍然还如此程度地向上运动,直至给出耦联装置8的耦联位置KS。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处于关闭位置SS。
在图45中,到达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过压位置
Figure GDA0003159804830000361
方式为,沿关闭方向SR按压到处于关闭位置SS中的家具部件2上。因为在给出的耦联位置KS中,传递装置7通过耦联装置8与触发机构6运动耦合,所以通过过压运动触发锁止装置5的解锁,并且推出装置4可以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打开方向OR推出。详细而言,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经由第一耦联元件81使贴靠在其上的第二耦联元件82一起运动。由此也使触发杆69相应地运动。形成触发杆61的第一杆部分69a被传递元件70带动,其中,经由第一杆部分69a的支承凹部681和支承凸出部682使第二杆部分69b围绕转动支承部683沿逆时针方向枢转。经由支承凹部685和支承凸出部686同时使第三杆部分69c移动。因为第三杆部分69c经由保持栓696作用到触发元件60的保持孔601上,所以触发元件60克服弹簧67的力在凹部54中移动。在触发元件60上构成有锁止元件53。通过移动触发元件60,将锁止装置5解锁并且连同推出装置4一起到达按照图45的解锁位置ES中。由此,锁止销50不再锁止在一起形成锁定凹槽52的锁止元件53上,如已经在更上面被描述的那样。由此可以使推出蓄能器41释放其力,并且驱动装置1到达按照图46的位置中。在该运动中,齿条121也与齿轮122啮合,这经由同步杆123引起与对置的驱动装置1的相应同步。
在图46中因此再次示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打开位置OS,其中,锁止销50处于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中。因为该锁止销50因此不再接触锁止元件53,所以弹簧67也可以再次释压并且使触发元件60运动直至凹部54的对置的侧向止挡部上利用触发元件60的该运动,也使触发杆69再次沿相反方向运动。尤其是,第二杆部分69b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在推出运动中,经由控制杆45的接触元件451使传递元件70相对于承载体3沿着引导轨76运动。因此在这两个耦联元件82和81之间也进行相对运动。因为在传递元件70上的锁入凹部74具有倾斜的侧翼,所以锁入齿64可以棘轮似地从锁入凹部74引导出,由此耦联位置KS再次被取消。在图46中,锁入齿64再次接触传递元件70的接触面703,由此将第一杆部分69a再次向下按压。缓冲的滑架451也由此再次运动。该运动然而仅用于使锁入齿64从旁边运动经过接触面703的最高部位。否则,该运动无效。
在图47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还已经进一步沿打开方向OR运动。推出蓄能器41完全释压。缓冲的滑架451基于延迟装置9的旋转缓冲器966而还未完全向上运动。
当继续进一步打开运动并且随后进行关闭运动时,最后再次到达按照图38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中,锁止销50设置在引导轨51的支承区域L中。
在图48至50中,再次相应示出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关闭位置SS,然而锁入齿64相应锁入在锁入凹部74的不同凹陷中。但是据此相应给出耦联位置KS,因此,沿关闭方向SR的过压相应触发从锁止位置VS中的解锁。在图48至50中可看到,扭簧699经由弹簧保持凸出部698和转动支承部683始终试图使第一杆部分69a沿顺时针方向相对于第二杆部分69b转动。由此确保,锁入齿64的远离尖形端部的端部始终贴靠在缓冲的滑架951上。
通常应注意,在所有实施例中和在所有机械连接中也一定总是给出其它运动传递或运动耦合可能性。尤其是,这适用于不同的凸出部和凹部。这因此也可以始终完全相反构成。仅须相应确保,恰好相应的运动传递(例如在各杆部分之间)得以确保。按照三个实施方案的具体设计因此主要用于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真实可复制的实例。然而对于本发明完全正确的仅是基本功能。在推出装置4中因此重要的是,恰好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从关闭位置SS到打开位置OS中的推出可以被触发。在锁止装置5中必须能够锁止推出装置4(和当然相应的解锁)。通过触发机构6,锁止装置5从锁止位置VS到解锁位置ES中的运动必须通过过压而可行。传递装置7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位置传递到所述触发机构6上。最后,耦联装置8用于将传递装置7与触发机构6运动耦联。然而这应该设计为,使得仅在推出装置4处于锁止位置VS时,耦联装置8从脱耦位置EK运动到耦联位置KS中。
利用本发明第一方面因此能实现,(无关于锁止销50相对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前侧的精确相对位置,)在过压时确保了触发,而无须一定通过深度调节轮来调节相对位置。通过本发明实现,获得约5mm的公差范围。尤其是,通过本发明闭合了运动传递链中的间隙,方式为,恰好使耦联装置8运动到耦联位置KS中。这仅在如下情况下(优延时或制动地)进行,即,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实际上已经到达关闭位置SS,跟此时锁止销50相对于家具100具体处于哪里无关。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方面已经包含在第一实施例(图5至22)和在第三实施例(图36至50)中,因为在那里相应的锁止元件53可直线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3上。另一方面,本发明第二方面在接下来的(第四)实施例中详细阐述。该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没有触发机构6、传递装置7和耦联装置8的部件,因为它们本身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无关。当然,混合形式仍然是可能的。对于图51至62要说明,所有其中设有的附图标记的部件从其工作方式出发的特性与在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设有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相同。在下文中,如果单个部件仅被简要说明或仅在图中示出,则如在所述实施例中所描述那样的工作原理适用于每个部件。
图51示出驱动装置1的俯视图,其中,背景中的部件用虚线表示。驱动装置1在图51中的位置相应于按照图44的位置。据此,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处于关闭位置SS。锁止装置5(其包括锁止销50和锁止元件53)处于锁止位置VS中。锁止元件53与构成在承载体3中的引导轨51一起形成锁定用于锁止销50的凹槽52。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关闭方向SR过压,驱动装置1到达在图52示出的过压位置
Figure GDA0003159804830000391
中。此外,图52示出锁止装置5的解锁位置ES。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关闭方向SR的运动(相对于带动件11向右),控制杆45连同设置在其上的锁止销50从锁定凹槽52松脱。锁止销50由此与锁止元件53的前侧(相应于略微倾斜的面532)贴靠。对于锁止销50到该位置中的运动必要时可以使用解锁倾斜部511和/或控制杆45的枢转运动。
一旦从图52出发,使用者不再按压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因此不再过压,那么推出蓄能器41可以释压。由此,推出装置的控制杆45连同设置在其上的锁止销50相对于承载体3朝向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即逆着锁止销50在过压运动时运动所沿的方向)运动。因为锁止销50贴靠在锁止元件53的前侧上,所以触发直线锁止元件50的运动。锁止元件53设置在基础元件58上,优选一体地与该基础元件(在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触发元件60形成该基础元件58)构成。该基础元件58能受限地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3中或承载体上。特别优选,该基础元件58在凹部54中或者在承载体3的相应引导元件上可直线运动地引导。锁止元件53(直接经由基础元件58)通过蓄能器(优选以弹簧67的形式)加载力。锁止元件53因此通过锁止销50克服蓄能器的力朝向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可运动。从图53中可相应看出,基础元件58如何已经从凹部54左侧边缘远离。同时压缩(优选在引导芯轴68上引导的)蓄能器。在基础元件58上也构成同步装置12的同步元件,该同步元件与同步杆123的同步对应元件传递运动地连接。优选该同步元件构成为齿条121,该齿条与构成为齿轮122的同步对应元件啮合。
在图54中,已经到达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略微的打开位置OS。通过(始终还由推出蓄能器41触发的)锁止元件53通过锁止销50地进一步运动,打开或者说释放在锁止元件53和引导轨51的界定止挡部56之间的间隙57。在图54中,锁止销50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穿过间隙57朝向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该运动通过构成在锁止元件53前侧上的面532(其倾斜于锁止元件53的直线运动方向定向)触发。因此,锁止销50通过面532偏转到间隙57中。在图54中,然而锁止销50还与锁止元件53贴靠。基础元件58贴靠在凹部54的右侧边缘上。蓄能器(弹簧67)还进一步被压缩。同步杆123已经相应于基础元件58的运动而进一步转动。
只要锁止销50完全已经运动穿过间隙57,锁止销50与锁止元件53(并且因此从面532松脱)脱离贴靠。由此,基础元件58和所属的蓄能器不再直接通过推出蓄能器41加载。蓄能器可以释压并且基础元件连同锁止元件53运动到按照图55的位置中。具体地,锁止元件53通过蓄能器沿着锁止销50在过压运动时运动所沿的方向运动。锁止元件53与引导轨51一起再次形成锁定凹槽52。锁止销50已经运动穿过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的大致一半。图56至62分别示出布置系统的俯视图,该布置系统包括第一驱动装置V、第二驱动装置1"和将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V和1"进行同步的同步装置12。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V和1"彼此镜像对称地构成。
在图56中,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V和1"分别处于按照图51的位置中。也就是说,两个锁止销50分别处于锁定凹槽52并且侧向贴靠在锁止元件53上。
在图57中,使用者已经在一侧在第一驱动装置V的区域中按压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由此已经仅解锁第一驱动装置V的锁止销50并且贴靠在锁止元件53的前侧上。这相应于按照图52的位置。第二驱动装置1"的锁止销50相反基于单侧操纵而还处于锁止位置VS中。
在图58中,使用者已经松开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由此可以将第一驱动装置V的推出蓄能器41释压。锁止销50使锁止元件53在其前侧上运动,由此,基础元件58也克服蓄能器(弹簧67)的力运动。第一驱动装置V的位置相应于图53示出的位置。通过基础元件58设置在其上的同步元件(齿条122)的运动,借助于同步装置12进行运动传递。具体地,将第一驱动装置V同步元件(齿条122)的直线运动转换成同步杆123的同步对应元件(齿轮121)的转动运动。同步杆123的该转动运动在第二驱动装置1"的区域中经由那里的杆侧的同步对应元件和那里的同步元件转换成第二驱动装置1"基础元件58的直线运动。只要第二驱动装置1"的锁止元件53的前侧与引导轨51在一条直线上地处于锁定凹槽52的区域中,那么第二驱动装置1"的锁止销50也可以朝向第二驱动装置1"的锁止元件53前侧运动,如这在图58中示出。锁止销50可以说沿着引导轨51的倾斜的表面引导至锁止元件53前侧。因此按照图57开始过压运动,而在第一驱动装置V和同步装置12之间没有运动传递。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打开方向OR运动时第一驱动装置V可以使同步装置12运动。换句话说,从第一驱动装置V到同步装置12上的运动传递仅在解锁之后进行。
随后,两个驱动装置V和1"的推出蓄能器41可以(实际上同步)释压,其中,按照图59,第一和第二锁止销50处于相应间隙57的区域中。这相应于图54。
按照图60的位置相应于图55。在图61中相反示出,何时在两侧上同时进行解锁,因此何时在中间按压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上。由此,两个锁止销50贴靠在锁止元件53前侧上。
在图62中最后还示出一种情形,即,从按照图60的位置出发沿关闭方向SR按压到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第一和第二锁止销50于是相应到达引导轨51的过载通道512中。
所有在图51至62中未详细描述的部件、功能和运动与在最前面三个实施例中相同,只要这在技术上可行。例如对此,带动件11、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弯曲的端部区段24、整个引导轨51的构成、推出装置4的功能和构成、承载体3的构成、耦合机构20的功能和构成等。
附图标记列表:
1 驱动装置
1' 第一驱动装置
1" 第二驱动装置
2 可运动的家具部件
3 承载体
4 推出装置
5 锁止装置
6 触发机构
7 传递装置
8 耦联装置
9 缓冲装置
10 家具主体
11 带动件
12 同步装置
121 齿条
122 齿轮
123 同步杆
124 引导轨
125 拉簧
13 前缓冲器
130 缓冲套筒
131 缓冲蓄能器
132 挺杆
14 前挡板
15 抽屉容器
16 拉出引导部
17 家具主体轨
18 负载轨
19 安装板
20 耦合机构
21 耦合滑架
22 耦合杆
23 耦合轨
24 弯曲的端部区段
26 耦合带动件
25 回位装置
251 保持芯轴
252 基座
253 凹处
254 压力弹簧
255 回位套筒
256 引导轨
257 套筒止挡部
258 回位凸起
30 壳体基板
31 壳体盖
40 推出滑架
41 推出蓄能器
42 第一蓄能器基座
43 第二蓄能器基座
44 滑架基座
45 控制杆
451 接触元件
452 控制杆轨
453 弯曲的区段
46 引导轨
47 控制杆轴线
48 转动活节
50 锁止销
51 用于锁止销的引导轨
511 解锁倾斜部
512 过载通道
52 锁定凹槽
53 锁止元件
531 锁止面
532 面
54 凹部
55 引导部
56 界定止挡部
57 间隙
58 基础元件
60 触发元件
601 保持孔
61 触发杆
611 支承元件
62 补偿楔
63 弯曲的表面
64 锁入齿
65 冠形齿轮
651 支承元件
652 凹部
66 引导凸出部
67 弹簧
68 引导芯轴
68a 承载体上的芯轴保持部
68b 触发元件上的芯轴保持部
681 支承凹部
682 支承凸出部
683 转动支承部
684 转动限制止挡面
685 支承凹部
686 支承凸出部
687 支承凸出部
688 保持栓凹处
69 触发杆
69a 第一杆部分
69b 第二杆部分
69c 第三杆部分
691 附接部
692 直线的引导轨
693 支承元件
694 凹部
695 长孔
696 保持栓
697 长孔
698 弹簧保持凸出部
699 扭簧
70 传递元件
701 推出止挡部
702 转向倾斜部
703 接触面
71 止挡部
72 捕捉杆
721 凸出部
722 转动支承部
73 止挡面
74 锁入凹部
75 可转动的冠形齿轮(第一耦联元件)
751 传递杆
76 引导轨
77 弯曲的端部区段
79 缓冲器止挡部
81 第一耦联元件
82 第二耦联元件
83 耦入蓄能器
90 补偿弓部
901 支承元件
902 凹处
903 支承凹部
904 支承凹部
91 齿轮
911 支承元件
912 凹部
913 保持凹处
92 张紧盘
921 凹部
922 弹簧凸出部
923 弹簧凸出部
93 第一张紧杆
931 凸出部
932 凸出部
94 第二张紧杆
941 上凸出部
942 下凸出部
95 回位弹簧
951 缓冲的滑架
952 引导凸出部
953 缓冲引导轨
954 弹簧引导芯轴
955 压力弹簧
956 固定夹持件
957 齿条区段
958 引导面
96 凹部
961 齿轮
962 支承元件
963 支承元件
964 闭合盖
965 闭合盖
966 旋转缓冲器
967 圆形的凹处
97 凹部/凹处
98 引导部
99 柔韧的元件
100 家具
SS 关闭位置
OS 打开位置
vs 锁止位置
ES 解锁位置
Figure GDA0003159804830000481
过压位置
OR 打开方向
SR 关闭方向
EK 脱耦位置
KS 耦联位置
D 转动轴线
S 张紧区段
W 预锁止部位
A 推出区段
L 支承区域
E 锁入运动区域

Claims (64)

1.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驱动装置(1),具有:
-承载体(3),
-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装置(4),该推出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从关闭位置(SS)推出到打开位置(OS)中,
-锁止装置(5),该锁止装置用于将推出装置(4)锁止在锁止位置(VS)中,
-触发机构(6),该触发机构用于使锁止装置(5)从锁止位置(VS)运动到解锁位置(ES)中,其中,所述触发机构(6)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到位于关闭位置(SS)后面的过压位置
Figure FDA0003389942830000011
中的过压而能被激活,并且在到达解锁位置(ES)时推出装置(4)能使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打开方向(OR)运动,和
-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分开的传递装置(7),该传递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位置传递到触发机构(6)上,其中,通过传递装置(7)能将运动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传递到触发机构(6)上,
其特征在于在传递装置(7)和触发机构(6)之间起作用的或者设置的耦联装置(8),其中,在推出装置(4)位于锁止位置(VS)时并且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位于关闭位置(SS)时,耦联装置(8)能从脱耦位置(EK)运动到耦联位置(KS)中,其中,在耦联位置(KS)中,传递装置(7)通过耦联装置(8)与触发机构(6)运动耦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具部件(2)是抽屉。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耦联装置(8)具有第一耦联元件(81)、第二耦联元件(82)和耦入蓄能器(83),其中,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81、82)通过耦入蓄能器(83)能相对于彼此运动,其中,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81、82)在脱耦位置(EK)中彼此间隔开距离,并且在耦联位置(KS)中彼此直接接触。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延迟装置(9),该延迟装置用于对第一和第二耦联元件(81、82)从脱耦位置(EK)到耦联位置(KS)中的由耦入蓄能器(83)触发的运动进行延迟或制动。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装置(9)是以缓冲装置形式的延迟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体(3)以壳体形式构成。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能安装或已安装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出装置(4)具有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滑架(40)和推出蓄能器(41),其中,推出蓄能器(41)利用第一蓄能器基座(42)固定在承载体(3)上并且利用第二蓄能器基座(43)固定在推出滑架(40)上。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蓄能器(41)构成为拉簧。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出滑架(40)具有滑架基座(44)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44)上的控制杆(45)。
11.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7)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传递元件(70)和止挡部(71),该止挡部用于带动件(11)。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71)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件(11)设置在家具主体(10)上。
14.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7)具有可运动地支承在传递元件(70)上的捕捉杆(72),该捕捉杆用于带动件(11)。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杆(72)可枢转地支承在传递元件(70)上。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件(11)设置在家具主体(10)上。
1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7)在推出时能与推出装置(4)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承载体(3)运动。
1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7)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传递元件(70),传递装置(7)的传递元件(70)在推出时能与推出装置(4)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承载体(3)运动。
1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出装置(4)具有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滑架(40),推出滑架(40)具有滑架基座(44)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44)上的控制杆(45),传递装置(7)在推出时能与推出装置(4)的控制杆(45)接触并且能相对于承载体(3)运动。
2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装置(5)具有设置在推出装置(4)上的锁止销(50)和用于锁止销(50)的引导轨(51),其中,锁止销(50)在锁止位置(VS)中锁止在引导轨(51)的锁定凹槽(52)中。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推出装置(4)具有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滑架(40),推出滑架(40)具有滑架基座(44)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44)上的控制杆(45),所述锁止销(50)设置在推出装置(4)的控制杆(45)上。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轨(51)至少部分地构成在承载体(3)中。
23.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定凹槽(52)至少部分地由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锁止元件(53)形成,其中,锁止销(50)在锁止位置(VS)中保持在锁止元件(53)上。
2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触发机构(6)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元件(60)和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3)上的触发杆(61)。
25.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61)可枢转地支承在承载体(3)上。
26.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61)与触发元件(60)分开构成。
27.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触发机构(6)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元件(60),锁止元件(53)与触发元件(60)连接。
28.按照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53)与触发元件(60)一体地构成。
2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递装置(7)具有相对于承载体可运动的传递元件(70),第一耦联元件(81)与传递装置(7)的传递元件(70)连接或者与该传递元件一体地构成。
3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触发机构(6)具有至少一个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上的触发元件(60)和可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3)上的触发杆(61),第二耦联元件(82)与触发机构(6)的触发杆(61)连接或者与该触发杆一体地构成。
31.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耦联元件(81)构成为传递元件(70)上的止挡面(73),并且第二耦联元件(82)构成为补偿楔(62)。
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补偿楔(62)具有弯曲的表面(63),其中,所述弯曲的表面(63)在耦联位置(KS)中接触传递元件(70)上的止挡面(73)。
33.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耦联元件(81)构成为构成在传递元件(70)上的多个锁入凹部(74)的形式,并且第二耦联元件(82)具有至少一个能锁定在锁入凹部(74)之一中的锁入齿(64)。
34.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耦联元件(81)构成为围绕转动轴线(D)可转动的第一冠形齿轮(75),其中,在该第一冠形齿轮(75)上环绕地围绕转动轴线(D)构成有多个分别径向定向的锁入凹部(74),并且第二耦联元件(82)构成为围绕转动轴线(D)可转动的第二冠形齿轮(65),其中,在该第二冠形齿轮(65)上环绕地围绕转动轴线(D)构成有多个分别径向定向的并且与锁入凹部(74)对应的锁入齿(64),其中,在耦联位置(KS)中在第一和第二冠形齿轮(65、75)相对于彼此沿至少一个转动方向转动运动时,锁入齿(64)贴靠在锁入凹部(74)上。
35.布置系统,具有按照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和能安装在家具主体(10)上的前缓冲器(13),该前缓冲器用于确定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关闭位置(SS)。
36.布置系统,具有两个按照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1)和一个同步装置(12),其中,各驱动装置(1)经由同步装置(12)运动耦联。
37.家具(100),具有家具主体(10)、相对于家具主体(10)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和至少一个按照权利要求1至34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1)。
38.按照权利要求37所述的家具,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1)安装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上,在家具主体(10)上安装至少一个与驱动装置(1)的传递装置(7)对应的带动件(11)。
39.按照权利要求37或38所述的家具,其特征在于,在家具主体(10)的前侧上设有前缓冲器(13),其中,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在关闭位置(SS)中贴靠在前缓冲器(13)上,其中,在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关闭方向(SR)过压时,前缓冲器(13)能被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压入。
40.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家具,其特征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前挡板(14)在关闭位置(SS)中贴靠在前缓冲器(13)上。
41.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家具,其特征在于,前缓冲器(13)在未加载的状态下从家具主体(10)突出了1.5mm至3.5mm之间。
42.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家具,其特征在于,前缓冲器(13)在未加载的状态下从家具主体(10)突出了2.3mm至2.7mm之间。
43.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的驱动装置(1),具有:
-承载体(3),
-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装置(4),该推出装置用于将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从关闭位置(SS)推出到打开位置(OS)中,其中,所述推出装置(4)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到位于关闭位置(SS)后面的过压位置
Figure FDA0003389942830000061
中的过压而能从锁止位置(VS)解锁,其中,推出装置(4)具有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推出滑架(40)和推出蓄能器(41),其中,推出蓄能器(41)利用第一蓄能器基座(42)固定在承载体(3)上并且利用第二蓄能器基座(43)固定在推出滑架(40)上,其中,推出滑架(40)能直线地在构成在承载体(3)中的推出轨中运动,其中,推出滑架(40)具有滑架基座(44)和可枢转地支承在滑架基座(44)上的控制杆(45),和
-锁止装置(5),该锁止装置用于将推出装置(4)锁止在锁止位置(VS)中,其中,锁止装置(5)具有设置在推出装置(4)的控制杆(45)上的锁止销(50)和用于锁止销(50)的引导轨(51),其中,锁止销(50)在锁止位置(VS)中锁止在引导轨(51)的锁定凹槽(52)中,其中,锁定凹槽(52)至少部分地由相对于承载体(3)可运动的锁止元件(53)形成,并且锁止销(50)在锁止位置(VS)中保持在锁止元件(53)上,
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53)能直线运动地支承在承载体(3)上,其中,锁止元件(53)从其在给定锁止位置(VS)时的位置出发能逆着锁止销(50)在过压运动时运动所沿的方向而直线运动,
锁止元件(53)通过蓄能器加载力,
通过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关闭方向(SR)的运动,控制杆(45)连同设置在其上的锁止销(50)从锁定凹槽(52)松脱,锁止销(50)由此与锁止元件(53)的前侧贴靠,其中,对于锁止销(50)到该位置中的运动使用解锁倾斜部(511)和/或控制杆(45)的枢转运动,
在解锁后,锁止销(50)与锁止元件(53)贴靠,并且锁止元件(53)能通过锁止销(50)而克服蓄能器的力朝向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运动。
44.按照权利要求4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具部件(2)是抽屉。
45.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轨(51)至少部分地构成在承载体(3)中或承载体上。
46.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是弹簧(67)。
47.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53)与同步元件连接,以用于将该锁止元件的运动与第二锁止装置的第二锁止元件同步。
48.按照权利要求4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53)与同步元件一体地构成。
49.按照权利要求4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同步元件构成为齿条(21)。
50.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53)在承载体(3)上受限地可运动地支承并且能直线移动地引导。
51.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53)在承载体(3)上在承载体(3)的壳体基板(30)的凹部(54)中受限地可运动地支承并且能直线移动地引导。
52.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元件(53)从其在给定锁止位置(VS)时的位置出发能直线地朝向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运动。
53.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旦锁止销(50)与锁止元件(53)脱离贴靠,则锁止元件(53)能通过蓄能器沿锁止销(50)在过压运动时运动所沿的方向运动。
54.按照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于锁止元件(53)通过锁止销(50)的运动,在锁止元件(53)和引导轨(51)的界定止挡部(56)之间释放间隙(57)。
55.按照权利要求5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销(50)能穿过间隙(57)进一步运动到引导轨(51)的推出区段(A)中,并且锁止销(50)与锁止元件(53)脱离贴靠。
56.按照权利要求5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构成在锁止元件(53)上的倾斜于锁止元件(53)直线运动方向而定向的面(532),将锁止销(50)转向到间隙(57)中,并且锁止销(50)从该面(532)松脱。
57.布置系统,具有:
-第一按照权利要求43至56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1'),
-第二按照权利要求43至56之一所述的驱动装置(1"),和
-用于使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1")的各锁止元件(53)同步的同步装置(12)。
58.按照权利要求57所述的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过压运动在第一驱动装置(1')和同步装置(12)之间不存在运动传递的情况下开始,并且在可运动的家具部件(2)沿打开方向(OR)运动时第一驱动装置(1')能使同步装置(12)运动。
59.按照权利要求58所述的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第一驱动装置(1')到同步装置(12)上的运动传递仅在解锁之后进行。
60.按照权利要求57至59之一所述的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同步装置(12)相应具有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1'、1")上的同步元件。
61.按照权利要求60所述的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元件构成为齿条(121)。
62.按照权利要求57至59之一所述的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同步装置(12)具有同步杆(123),其中,在同步杆(123)的两个端部上设有同步对应元件。
63.按照权利要求62所述的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同步杆(123)是可转动的。
64.按照权利要求62所述的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对应元件是齿轮(122)。
CN201880068468.0A 2017-09-20 2018-09-19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布置系统和家具 Active CN111246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507962017 2017-09-20
ATA50796/2017 2017-09-20
PCT/AT2018/060218 WO2019056035A1 (de) 2017-09-20 2018-09-19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777A CN111246777A (zh) 2020-06-05
CN111246777B true CN111246777B (zh) 2022-04-12

Family

ID=63363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8468.0A Active CN111246777B (zh) 2017-09-20 2018-09-19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布置系统和家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3067B2 (zh)
EP (2) EP3824763B1 (zh)
JP (1) JP7038805B2 (zh)
CN (1) CN111246777B (zh)
ES (2) ES2900630T3 (zh)
TW (1) TWI673026B (zh)
WO (1) WO20190560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22397B1 (de) * 2019-03-20 2021-08-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CN111975687A (zh) * 2020-09-06 2020-11-24 杨建建 一种用于家具加工的辅助定位工装
DE102021115557A1 (de) * 2021-06-16 2022-12-22 Grass Gmbh Vorrichtung zum Bewegen eines bewegbaren Möbeltei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02940B1 (de) 2005-04-28 2012-01-15 Blum Gmbh Julius Möbel
JP4505814B2 (ja) 2005-06-30 2010-07-21 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アンロック装置
DE202009005256U1 (de) 2009-07-09 2010-11-25 Paul Hettich Gmbh & Co. Kg Rastbeschlag und Auszugsführung
WO2011015663A2 (de) 2009-08-07 2011-02-10 Paul Hettich Gmbh & Co. Kg AUSSTOßMECHANISMUS, AUSZUGSFÜHRUNG UND AUSSTOßSYSTEM
DE102010036903B4 (de) * 2010-02-26 2020-09-10 Paul Hettich Gmbh & Co. Kg Ausstoßvorrichtung und Auszugssystem
AT511444B1 (de) 2011-10-24 2012-12-15 Blum Gmbh Julius Synchronisierte verriegel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AT511964B1 (de) * 2011-12-27 2013-04-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AT512402B1 (de) 2012-07-10 2013-08-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AT512513B1 (de) 2012-07-10 2013-09-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DE102013100652A1 (de) * 2013-01-23 2014-07-24 Paul Hettich Gmbh & Co Beschleunigungsvorrichtung für bewegbare Möbel- oder Haushaltsgeräteteile
AT514065B1 (de) 2013-04-12 2014-10-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AT514058B1 (de) 2013-04-12 2014-10-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AT514059B1 (de) * 2013-04-12 2014-10-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AT514865B1 (de) 2013-10-11 2018-03-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zum Bewegen eines bewegbaren Möbelteils
AT515313B1 (de) * 2014-04-07 2015-08-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AT15246U1 (de) * 2015-07-07 2017-04-15 Blum Gmbh Julius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DE102017108454A1 (de) * 2016-10-27 2018-05-03 Paul Hettich Gmbh & Co. K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bewegbares Möbelteil
DE102017107461A1 (de) * 2017-04-06 2018-10-11 Karl Simon Gmbh & Co. Kg Bewegungsanordn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53067B2 (en) 2022-02-22
JP7038805B2 (ja) 2022-03-18
TWI673026B (zh) 2019-10-01
EP3684225B1 (de) 2021-09-15
ES2949087T3 (es) 2023-09-25
EP3684225A1 (de) 2020-07-29
JP2020534095A (ja) 2020-11-26
EP3824763A1 (de) 2021-05-26
EP3824763B1 (de) 2023-03-29
ES2900630T3 (es) 2022-03-17
US20200205566A1 (en) 2020-07-02
CN111246777A (zh) 2020-06-05
WO2019056035A1 (de) 2019-03-28
TW201919518A (zh) 2019-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2461B2 (en) Drive device for a movable furniture part
US8534781B2 (en) Ejection device for a movable furniture part
CN111246777B (zh)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布置系统和家具
CN107849885B (zh)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
US9655447B2 (en) Drive device for a movable furniture part
US9532648B2 (en) Drive device for a movable furniture part
US8282175B2 (en) Opening device for furniture parts which are moveable relative to one another
CN106466066B (zh) 用于移动活动家具部件的设备和家具制品
US8511763B2 (en) Self-closing device for a drawer or for a moveable part of a piece of furniture
US9657506B2 (en) Sliding arrangement
US9295328B2 (en) Drive device for a movable furniture part
CN107708488B (zh)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
US20180155972A1 (en) Ejection device for a movable furniture part
CN107847048B (zh) 用于可运动的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
CN109862808B (zh) 用于可移动家具部件的驱动装置
CN107847049B (zh) 用于可动家具部件的推出装置
RU2739176C2 (ru) При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вижной части предмета мебели и предмет мебели
JP2020514599A (ja) 可動の家具部分のためのエジェクト装置
CN115702725A (zh) 带有家具部件的装置和家具
CN113660886B (zh) 用于可移动部件的缩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