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5642B - 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5642B
CN111225642B CN201880067420.8A CN201880067420A CN111225642B CN 111225642 B CN111225642 B CN 111225642B CN 201880067420 A CN201880067420 A CN 201880067420A CN 111225642 B CN111225642 B CN 111225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disposable diaper
absorbent
sweat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74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5642A (zh
Inventor
植田章之
福田优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4610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31216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225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5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5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5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84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bsorbent pa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4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具有包括吸收体(23)和正面片(21)的吸收性主体(2)。尿布(1)包括腰身部,该腰身部被划分为腹侧部(F)和背侧部(R)。背侧部(R)具有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背侧端部(2R)的疏水性片(31E)和配置于疏水性片(31E)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吸汗片(10)作为构成的片。在吸汗片(10)与吸收性主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Q),将吸汗片(10)与疏水性片(31E)接合的第一接合区域(7U)的接合强度大于将疏水性片(31E)与正面片(21)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7D)的接合强度。

Description

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具有吸汗功能的吸汗片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作为一次性尿布,已知有如下所述的尿布,其包括:配置为能够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正面片;配置在与该正面片相比距穿着者的肌肤较远的一侧的背面片;和介于两片之间配置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含有纸浆等吸收性材料的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包芯片而构成。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一次性尿布中,以往,为了减少痱子等肌肤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在穿着时可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部位配置含有能够吸收汗的亲水性材料的吸汗片。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覆盖一次性尿布的前后腰身区域的内表面侧的疏水性片上安装吸汗片的内容。上述吸汗性片整体与上述疏水性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具有在与该吸汗性片的内侧端相比位于外侧的部分不与疏水性片接合的非接合区域和在该非接合区域的外侧的部分与疏水性片接合的接合区域。并且,上述疏水性片与上述腰身区域的接合区域的内侧端配置在与上述吸汗性片与上述疏水性片的接合区域的内侧端相比靠内侧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98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具有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的吸收性主体,且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之正交的横向。上述一次性尿布具有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该腰身部被划分为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于背侧的背侧部。至少上述背侧部中,作为构成该背侧部的片,包括:疏水性片,其在上述纵向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述纵向的背侧端部配置并且配置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侧;和吸汗片,其配置于该疏水性片的肌肤相对面侧。在与上述吸收性主体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中,将上述吸汗片与上述疏水性片接合的第一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大于将该疏水性片与上述正面片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肌肤相对面侧(内表面侧)的展开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III-III线截面(沿横向的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IV-IV线截面(沿横向的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V-V线截面(沿纵向的截面)的截面图,是将图1所示的尿布的纵向的一个端部(背侧部侧的纵向端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进行表示的纵截面图。
图6是说明在穿着图5所示的尿布后形成有袋部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7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尿布的纵向的一个端部(背侧部侧的纵向端部)放大并示意性地进行表示的纵截面图(对应于图5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吸汗片优选采用在吸收穿着者的汗后,吸收的汗易于向吸汗片的厚度方向上的从穿着者的肌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构成。在具有吸汗片的一次性尿布中,配置吸汗片的部分多是易在穿着中与穿着者的身体摩擦的部分,吸汗片易于卷起。尤其是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那样在吸汗性片的内侧端部分具有非接合区域时,该非接合区域更易卷起。若吸收了汗的吸汗片像这样卷起,则向从穿着者的肌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汗反而会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因此,在此种状态下继续穿着一次性尿布时,担心引起痱子等肌肤问题。
因而,本发明涉及在穿着中吸汗片难以卷起,难以发生因汗而引起的肌肤问题的一次性尿布。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本发明所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如图1~图5所示,尿布1具有:纵向X,其相当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即从腹侧经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方向;和横向Y,其与纵向X正交。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2,其含有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21。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一次性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例如正面片)中的、在穿着一次性尿布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即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一次性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在穿着一次性尿布时朝向肌肤侧相反侧的面,即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另外,此处所说的“穿着时”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着位置、即该一次性尿布的正确穿着位置的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具有裆部M以及从该裆部M的前后沿纵向X延伸的腹侧部F和背侧部R。裆部M是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配置于穿着者的胯裆部的部位,腹侧部F是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配置在与裆部M相比位于穿着者的腹侧即纵向X的前侧的部位,背侧部R是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配置在与裆部M相比位于穿着者的背侧即纵向X的后侧的部位。腹侧部F和背侧部R是在尿布1被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换句话说,尿布1具有腰身部,该腰身部被划分为腹侧部F和背侧部R。
尿布1在横向Y的中央部具有含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3的吸收性主体2,并且具有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即与该吸收性主体2相比距穿着者的身体较远的一侧的外装体3,腹侧部F和背侧部R各自的外装体3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彼此通过粘接剂、热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手段而相互接合,如图1所示,形成一对侧封部S、S、穿着者的躯干通过的腰部开口部WH、以及穿着者的下肢通过的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
吸收性主体2在如图2所示将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在俯视时呈长方形形状且从腹侧部F沿纵向X延伸至背侧部R,使其长度方向与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尿布1的纵向X一致而将其配置于外装体3的横向Y的中央部,并利用粘接剂与外装体3接合。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1成为在侧封部S切开并展开的状态,使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的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并扩展至成为设计尺寸(与以将弹性部件的影响全部排除的状态下平面状地扩展时的尺寸相同)为止的状态。
吸收性主体2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1;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或拨水性的背面片22;和存在并配置于两片21、22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3,它们利用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而一体地构成。关于正面片21,其纵向X的全长和横向Y的全长分别至少与吸收体23的纵向X的全长和横向Y的全长相同或比后者长,配置于吸收体23的肌肤相对面侧,覆盖吸收体23。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全长与吸收体23的全长至少相同,吸收体23的纵向两端23a、23a如图2和图5所示,位于与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端相比靠纵向X的内侧的位置。作为背面片22,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种一次性尿布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例如,作为背面片22,能够使用树脂膜、树脂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叠体等。关于正面片21,将于后文进行叙述。
吸收体23如图3和图4所示,含有以吸收性材料为主体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24和包覆该吸收性芯24的外表面即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的包芯片25而构成。吸收性芯24在如图2所示俯视时呈纵向X较长的长方形形状,从腹侧部F沿纵向X延伸至背侧部R。作为构成吸收性芯24的主体的吸收性材料,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种一次性尿布中作为吸收体的材料使用的材料,例如可列举木材纸浆、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合成纤维、吸水性聚合物等。作为吸收性芯24的典型形态,能够示例木材纸浆等亲水性纤维的纤维集合体、或在该纤维集合体保持了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的形态。
在尿布1中,包芯片25是具有吸收性芯24的横向Y长度的2倍以上3倍以下的宽度的一个连续的液体透过性片,如图3和图4所示,包覆吸收性芯24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吸收性芯24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出去,该延伸部被向吸收性芯24的下方翻下,包覆吸收性芯24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吸收性芯24与包芯片25之间可以利用热熔型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接合起来。作为包芯片25,例如能够使用纸、各种无纺布、开孔膜等液体透过性片。
另外,在本发明中,包芯片25也可以不是这样的1个片,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含有:包覆吸收性芯24的肌肤相对面的1个肌肤侧包芯片;和与该肌肤侧包芯片分体的、包覆吸收性芯24的非肌肤相对面的1个非肌肤侧包芯片。
如图2和图3所示,吸收性主体2在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相对面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分别具有防漏翻边26。各侧部的防漏翻边26构成为含有:遍及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全长的连续的拨水性且透气性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和在沿纵向X伸长的状态下固定于片27的横向Y的一个端部的1根或多根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8。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在横向Y的另一个端部利用在该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全长范围延伸的翻边主体固定部291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的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并且,分别在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腹侧端部2F和背侧端部2R,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的横向Y的一个端部由自由端固定部292固定于吸收体23上的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在尿布1被穿着时,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8的收缩力在纵向X上发挥作用,片27的一个端部至少在裆部M成为自由端部,形成以翻边主体固定部291为起点向穿着者的肌肤立起的防漏翻边26。像这样,防漏翻边26在腹侧端部2F和背侧端部2R,自由端部由自由端固定部292固定于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上,在尿布1被穿着时,弹性部件28收缩,由此,配置有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8的自由端部在裆部M立起。
如图2和图4所示,构成配置于吸收性主体2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的一对防漏翻边26、26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在纵向X跨吸收性主体2的腹侧端部2F和背侧端部2R配置并且由配置于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后文所述的由疏水性片构成的折回部31E包覆。并且,折回部31E在腹侧端部2F和背侧端部2R,与包覆的一对防漏翻边26、26在翻边接合区域7K接合。形成各翻边接合区域7K的折回部31E与构成各防漏翻边26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的接合手段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粘接剂、熔接等公知的接合手段,在尿布1中使用粘接剂。
外装体3形成为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外形,外装体3的周缘形成该状态下的尿布1的轮廓线,即腹侧部F、裆部M和背侧部R各自的轮廓线。外装体3如图2所示,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形成与纵向X相比横向Y的长度较长的长方形形状,在位于腹侧部F与背侧部R之间的裆部M,外装体3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部即一对腿部缘部LS、LS朝向横向Y的中央弯曲为凸出的圆弧状,在如图2所示那样俯视时,形成为纵向X的中央区域向横向Y的内侧收窄的沙漏状。
外装体3如图3~图5所示,含有在穿着状态下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即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31、和配置于外层片31的肌肤相对面的内层片32的层叠体而构成。在尿布1的穿着状态下,外层片31位于距穿着者的身体较远的一侧,形成尿布1的非肌肤相对面(外表面),内层片32位于距穿着者的身体较近的一侧,形成尿布1的肌肤相对面(内表面)。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在规定部位借助粘接剂等接合手段而被相互接合。
在尿布1中,外层片31如图2和图5所示,具有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从内层片32的纵向X的端缘延伸出去,并向内层片32的肌肤相对面侧折回的折回部31E。在腹侧部F,折回部31E包覆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腹侧端部2F,与吸收性主体2的正面片21在第二接合区域7D接合。此外,在背侧部R,折回部31E包覆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背侧端部2R,与吸收性主体2的正面片21在第二接合区域7D接合。形成第二接合区域7D的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的接合手段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粘接剂、熔接等公知的接合手段,在尿布1中使用粘接剂。
另外,在图5中放大地示出了背侧部R,虽未示出腹侧部F的放大图,但腹侧部F也与背侧部R以同样的方式构成,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腹侧部F可适当地适用对于背侧部R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尿布1中,如图2和图4所示,在腹侧部F,折回部31E在纵向X跨吸收性主体2的腹侧端部2F配置并且配置于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相对面侧。并且,折回部31E包覆吸收性主体2的腹侧端部2F,与吸收性主体2的正面片21在第二接合区域7D接合,与吸收性主体2的一对防漏翻边26、26在翻边接合区域7K接合。并且,在腹侧部F,折回部31E还与外装体3的内层片32接合。在背侧部R也同样,折回部31E包覆吸收性主体2的背侧端部2R,与吸收性主体2的正面片21在第二接合区域7D接合,与吸收性主体2的一对防漏翻边26、26在翻边接合区域7K接合。并且,在背侧部R,折回部31E还与外装体3的内层片32接合。折回部31E和内层片32在规定部位借助粘接剂等接合手段相互接合。
构成外装体3的片31、32只要是疏水性片则既可以彼此为相同种类的片,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片。作为不同种类的片的例子,可列举伸缩性互不相同的方式。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使用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的疏水性的伸缩片作为外层片31,使用不具有伸缩性的疏水性的非伸缩片作为内层片32。此外,例如外层片31的伸缩性也可以局部不同,具体而言,可列举外层片31的位于腹侧部F和背侧部R的部分由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片构成,外层片31的位于裆部M的部分由不具有伸缩性的非伸缩片构成的方式。
作为可用作外装体3的伸缩片,例如可列举在弹性纤维层的两面或单面一体化有可伸长的纤维层的伸缩片,作为将弹性纤维层与可伸长的纤维层一体化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将两者层叠并进行水流交络的方法、通过热风(air-through)等而使纤维交络的方法、通过热压纹、粘接剂、超声波等接合的方法。此外,作为可用作外装体3的非伸缩片,例如可列举通过各种制法制造的无纺布,具体而言,能够示例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针刺无纺布。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分别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配置有多根丝状或带状的腰身弹性部件33,这些多根腰身弹性部件33在纵向X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间歇配置。像这样,通过将腰身弹性部件33以体现其弹性伸缩性的状态进行配置,在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缘部,在其整周的范围形成实质上连续的环状的腰部褶皱。此外,在形成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各自的开口缘部的腿部缘部LS,以伸长状态配置有1根或多根丝状或带状的腿部形成褶皱用的腿部弹性部件34,由此,在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各自的开口缘部,在其整周的范围形成实质上连续的环状的腿部褶皱。这些弹性部件33、34均在构成外装体3的外层片31与内层片32之间通过粘接剂等接合手段而被夹持固定。
如图5所示,在尿布1中,如上所述,外装体3配置在与吸收性主体2相比距尿布1的穿着者的肌肤较远的一侧。此外,外装体3具有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固定的腰身弹性部件33,因而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且由在相同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片构成。
在本说明书中“伸缩性”的含义是能够在规定方向上伸长且在解除伸长时收缩的性质。片在某方向上实质上不具有伸缩性(非伸缩性)的含义是即使对该片向该某方向施加拉伸力,该片也几乎不伸长。例如对于长度15cm×宽度5cm的样品,使用Tensilon等材料拉伸试验机将该样品在长度方向上拉伸,在该样品断裂时的断裂伸长率为10%以下时,该样品在长度方向上实质上不具有伸缩性。另外,断裂伸长率能够通过(断裂时的该样品长度-该样品原本的长度)/(该样品原本的长度)×100而计算求出。
背侧部R如图5所示,作为构成背侧部R的片,包括: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背侧端部2R的疏水性片;和配置于该疏水性片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吸汗片10。在尿布1中,构成背侧部R的片是外层片31、内层片32、外层片31的折回部31E、和吸汗片10,外层片31的折回部31E相当于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背侧端部2R的疏水性片。在背侧部R,弹性部件33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配置。背侧部R虽然可能存在局部阻碍弹性部件33的伸缩性的情况,但整体而言,因具有弹性部件33而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
吸汗片10是以吸收穿着者的腰腹的汗为目的的,配置于尿布1中的在穿着时可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部位。在尿布1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分别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即腹侧部F和背侧部R,在靠穿着者的肌肤的位置配置有吸汗片10。吸汗片10与作为疏水性片的外层片31的折回部31E在第一接合区域7U处接合。形成第一接合区域7U的吸汗片10与折回部31E的接合手段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粘接剂、熔接等公知的接合手段。
从吸收汗的观点出发,吸汗片的克重优选为12g/m2以上,更优选为15g/m2以上,并且,优选为50g/m2以下,更优选为45g/m2以下。
在尿布1中,吸汗片10在如图2所示那样俯视时呈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具体而言呈长方形形状,使其长度方向与横向Y一致,配置于腹侧部F和背侧部R各自的横向Y的全长的范围。横向Y较长的吸汗片10在背侧部R,跨配置有吸收体23的吸收体配置区域和没有配置吸收体23的吸收体非配置区域这两者配置。上述吸收体非配置区域包括:与吸收体23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及其虚拟延长线相比位于横向Y的外侧的区域(侧部翼片区域);和与吸收体的纵向端(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a)及其虚拟延长线相比位于纵向X的外侧的区域(端部翼片区域)。这样吸汗片10在下述两方面与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的范围配置的正面片21不同:吸汗片10在背侧部R,配置为跨吸收体配置区域和吸收体非配置区域这两者;以及吸汗片10没有配置于裆部M而配置于腹侧部F或背侧部R。
吸汗片10在背侧部R的肌肤相对面侧,在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端附近沿该开口端配置。吸汗片10如图5所示,具有:距腰部开口部WH相对较近的纵向X的外侧端10a;和距腰部开口部WH相对较远而位于裆部M侧的纵向X的内侧端10b,两纵向端10a、10b在横向Y上平行地延伸。吸汗片10的纵向X的外侧端10a与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a相比位于纵向X的外侧,吸汗片10的纵向X的内侧端10b与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a相比位于纵向X的内侧。吸收体23的纵向端23a也是吸收性芯24或包芯片25的纵向端。
在尿布1中,具有吸汗功能的吸汗片10配置于可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部位(肌肤相对面的腰部开口部WH周围),因此,可减少痱子、湿疹、斑疹等因汗引发的肌肤问题。并且,在图5所示的、吸汗片10与吸收性主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Q,将吸汗片10与作为疏水性片的折回部31E接合的第一接合区域7U的接合强度比将作为疏水性片的折回部31E与吸收性主体2的正面片21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7D的接合强度大。通过该构成,在尿布1被穿着中,吸汗片10吸收穿着者的汗后,即使吸收了汗的吸汗片10与穿着者的身体摩擦,吸汗片10也难以在穿着过程中卷起,而易于在吸汗片10从折回部31E卷起之前,折回部31E从正面片21卷起。假设在吸汗片10卷起而其与肌肤接触的情况下,卷起的部分因吸汗片10成为两层因而汗的吸收量变多,在其直接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时,被认为易于引发痱子等肌肤问题。与此相对,在从正面片21卷起的情况下,折回部31E为疏水性片,因此,即使在该状态下继续穿着尿布1也难以发生痱子等肌肤问题。此外,折回部31E从正面片21卷起,由此,如图6所示,在卷起的疏水性的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之间形成有袋部P,因此,能够防止尿等体液从背侧部R的泄漏。
从进一步易于起到上述效果的观点出发,第一接合区域7U的接合强度优选为第二接合区域7D的接合强度的1.5倍以上,更优选为2.0倍以上,此外,优选为7.5倍以下,更优选为5.0倍以下,并且,优选为1.5倍以上且7.5倍以下,更优选为2.0倍以上且5.0倍以下。
具体而言,第一接合区域7U的接合强度优选为1.5N/25mm以上,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此外,优选为25N/25mm以下,更优选为20N/25mm以下,并且,优选为1.5N/25mm以上且25N/25mm以下,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且20N/25mm以下。
第二接合区域7D的接合强度优选为0.5N/25mm以上,更优选为1.0N/25mm以上,此外,优选为3.0N/25mm以下,更优选为2.5N/25mm以下,并且,优选为0.5N/25mm以上且3.0N/25mm以下,更优选为1.0N/25mm以上且2.5N/25mm以下。
第一接合区域7U和第二接合区域7D的接合强度通过下述方法来进行测定。
<接合强度的测定方法>
在22℃、65%RH的环境下,使一次性尿布伸长至因各弹性部件的收缩而形成的褶皱消失的程度,以包含吸汗片10与吸收性主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Q的方式,切出横向Y为25mm纵向X为40mm的在纵向X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的测定片。在切出时,以与重叠区域Q对应的部分位于测定片的纵向X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方式进行切出。接着,在例如测定第一接合区域7U的接合强度的情况下,在测定片的纵向X的另一端部侧将吸汗片10与作为疏水性片的折回部31E之间剥离,将该测定片以纵向X成为拉伸方向的方式,将剥离的吸汗片10的部分与折回部31E的部分安装于拉伸试验机(例如,Orientec公司制造的Tensilon拉伸试验机“RTA-100”)的上部卡盘和下部卡盘。此时,将两卡盘之间设为10mm。并且,在将下部卡盘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使上部卡盘以300mm/min的速度上升。随着上部卡盘的上升不断推进,测定片在纵向X上断裂,吸汗片10与折回部31E分离。测定断裂强度至该断裂的部分的长度达到25mm为止,求出其最大值。将该测定重复5次,将其平均值作为第一接合区域7U的接合强度。在测定第二接合区域7D的接合强度的情况下,在测定片的纵向X的另一端部侧将作为疏水性片的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之间剥离,将剥离的折回部31E的部分和正面片21的部分安装于上部卡盘和下部卡盘。然后,通过与第一接合区域7U的接合强度同样的方式,测定第二接合区域7D的接合强度。
从在尿布1被穿着中,正面片21和吸汗片10追随肌肤的活动而移动时,更易于在吸汗片10从折回部31E卷起之前,使折回部31E从正面片21卷起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吸汗片10与吸收性芯24在吸汗片10与吸收性主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Q重叠。这是因为同配置于比正面片21距吸收性芯24较远的位置的吸汗片10相比,配置于吸收性芯24较近位置的正面片21更易于追随肌肤的活动而构成纤维易于变形,将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7D处易于发生形变,而易于剥离。
从在疏水性的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之间更易形成图6所示的袋部P,进一步防止尿等体液从背侧部R的泄漏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至少在背侧部R,各防漏翻边26的翻边接合区域7K的接合强度比第二接合区域7D的接合强度大,更优选为1.5倍以上,尤其优选为2.0倍以上,此外,更优选为7.5倍以下,尤其优选为5.0倍以下,并且,更优选为1.5倍以上且7.5倍以下,尤其优选为2.0倍以上且5.0倍以下。
具体而言,各防漏翻边26的翻边接合区域7K的接合强度优选为1.5N/25mm以上,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此外,优选为15N/25mm以下,更优选为10N/25mm以下,并且,优选为1.5N/25mm以上且15N/25mm以下,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且10N/25mm以下。
各防漏翻边26的翻边接合区域7K的接合强度通过下述方法来进行测定。
<翻边接合区域7K的接合强度的测定方法>
在22℃、65%RH的环境下,使一次性尿布伸长至由各弹性部件的收缩而形成的褶皱消失的程度,以包含翻边接合区域7K的方式,切出横向Y为25mm纵向X为40mm的在纵向X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的测定片。在切出时,以翻边接合区域7K位于测定片的纵向X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方式切出。接着,在测定片的纵向X的另一端部侧将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与作为疏水性片的折回部31E之间剥离,将该测定片以纵向X成为拉伸方向的方式,将剥离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的部分和折回部31E的部分安装于拉伸试验机(例如,Orientec公司制造的Tensilon拉伸试验机“RTA-100”)的上部卡盘和下部卡盘。此时,将两卡盘之间设为10mm。并且,在将下部卡盘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使上部卡盘以300mm/min的速度上升。随着上部卡盘的上升推进,测定片在纵向X上断裂,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与折回部31E分离。测定断裂强度至该断裂的部分的长度达到10mm为止,求出其最大值。将该测定重复5次,将其平均值作为翻边接合区域7K的接合强度。
从防止在发生卷起时吸汗片变为两层而形成吸汗量较多的部位且该部位与肌肤接触的观点出发,如图5所示,吸汗片10优选为其纵向X的内侧端10b与疏水性的折回部31E的纵向X的内侧端31E1位于纵向X上的相同位置,或者与折回部31E的内侧端31E1相比位于纵向X的外侧,更优选为与折回部31E的内侧端31E1相比位于纵向X的外侧。因为在像这样配置时,在尿布1的穿着中,难以因吸汗片10的内侧端10b而发生吸汗片10的卷起。
从更易使折回部31E从正面片21卷起的观点出发,如图5所示,将吸汗片10与折回部31E接合的第一接合区域7U优选为其纵向X的内侧端7U1与将折回部31E和正面片21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7D的纵向X的内侧端7D1位于纵向X相同的位置或者与第二接合区域7D的内侧端7D1相比位于纵向X的内侧,更优选为与第二接合区域7D的内侧端7D1相比位于纵向X的内侧。
从易于立体地形成袋部P(其形成于疏水性的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之间)的形状,进一步防止尿等体液从背侧部R的泄漏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至少在背侧部R,包覆吸收性主体2的背侧端部2R的由疏水性片构成的折回部31E延伸至与各防漏翻边26的配置于横向Y最内侧的自由端固定部292(参照图4)相比位于纵向X内侧的区域并与各防漏翻边26接合。换句话说,各防漏翻边26的翻边接合区域7K(参照图2)优选为延伸至与自由端固定部292相比位于纵向X内侧的区域。
从更易在吸汗片10从折回部31E卷起之前,折回部31E从正面片21卷起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正面片21的纤维间距离比吸汗片10的纤维间距离大。这是因为在正面片21的纤维间距离较大时,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的接合点变少,接合强度易于变小。在正面片21为层叠结构的情况下,测定易于对与折回部31E的接合强度造成影响的最靠肌肤相对面侧的层的纤维间距离。同样地,在吸汗片10为层叠结构的情况下,测定最易对与折回部31E的接合强度造成影响的最靠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层的纤维间距离。正面片21的纤维间距离优选为25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并且,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70μm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5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更优选为7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吸汗片10的纤维间距离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90μm以下,并且,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5μm以上且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70μm以下。并且,关于正面片21的纤维间距离与吸汗片10的纤维间距离之差,以前者-后者计,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并且,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90μm以下。
正面片21的纤维间距离和吸汗片10的纤维间距离通过下述方法来测定。
<纤维间距离的测定方法>
无纺布、纸等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间距离通过基于Wrotnowski的假定的下式(1)来求出。下式(1)一般在求解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间距离时使用。在Wrotnowski的假定下,纤维为圆柱状,各个纤维不交叉地有序地排列。
测定对象的片为单层结构的情况下,该单层结构的片的纤维间距离通过下式(1)来求出。
测定对象的片为SMS无纺布那样的多层结构的情况下,该多层结构的片的纤维间距离按照下述顺序来求出。
首先,通过下式(1)计算出构成多层结构的各纤维层的纤维间距离。此时,下式(1)中使用的厚度t、克重W、纤维的树脂密度ρ和纤维直径D分别使用测定对象层的数据。厚度t、克重W和纤维直径D分别是对于多个测定点的测定值的平均值。
厚度t(mm)采用以下方法测定。首先,将测定对象的片切割为长度方向50mm×宽度方向50mm来制作该片的切割片。接着,将该切割片放置在平板上,在其上放置平板上的玻璃板,以包含玻璃板在内的载荷为49Pa的方式,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放置重物,然后测定该切割片的厚度。测定环境为温度20±2℃,相对湿度65±5%,测定仪器使用显微镜(株式会社KEYENCE制造的VHX-1000)。关于切割片的厚度的测定,首先得到该切割片的剖面的放大照片。在该放大照片中同时拍摄有已知尺寸的物体。然后,将上述切割片的剖面的放大照片与标尺对照,从而测定该切割片的厚度即测定对象的片的厚度。将以上操作进行3次,将3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对象的片的厚度t。另外,测定对象的片为层叠品的情况下,根据纤维直径来判断其边界,计算出厚度。
克重W(g/m2)通过将测定对象的片切断为规定大小(例如12cm×6cm等),在测定质量后,用该质量测定值除以根据该规定的大小求得的面积而求出(“克重W(g/m2)=质量÷根据规定大小求得的面积”)。测定4次,将其平均值作为克重。
纤维的树脂密度ρ(g/cm3)使用密度梯度管,依据JIS L1015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所述的密度梯度管法的测定方法来进行测定(URL为:http://kikakurui.com/l/L1015-2010-01.html,书籍的情况下记载于JIS手册纤维-2000,(日本规格协会)的P.764~765)。
纤维直径D(μm)使用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的S-4000型电场放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10根切断的纤维的纤维截面,将其平均值作为纤维直径。纤维直径D的测定方法按照后文所述的<纤维直径的测定方法>。
接下来,用各层的纤维间距离乘以该层的厚度在多层结构整体的厚度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对由此得到的各层的数值进行合计,从而求出作为目的的多层结构的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间距离。例如,在由两层S层和1层M层构成的三层结构的SMS无纺布中,将两层S层合起来作为1个层来对待处理,在三层结构整体的厚度t为0.11mm、S层的厚度t为0.1mm、S层的纤维间距离LS为47.8μm、M层的厚度t为0.01mm、M层的纤维间距离LS为3.2μm的情况下,该SMS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维间距离为43.8μm〔=(47.9×0.1+3.2×0.01)/0.11〕。
Figure BDA0002453261220000151
D:纤维直径(μm)
ρ:纤维的树脂密度(g/cm3)
t:厚度(mm)
W:克重(g/m2)
从在尿布1穿着中正面片21和吸汗片10追随肌肤的运动而移动时,更易在吸汗片10从折回部31E卷起前,折回部31E从正面片21卷起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正面片21的厚度t21比吸汗片10的厚度t10大。这是因为与吸汗片10相比,厚度大的正面片21的构成纤维更易变形,将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7D处更易发生形变,更易剥离。
正面片21的厚度t21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并且,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0.2mm以上且5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吸汗片10的厚度t10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并且,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且1mm以下。并且,关于正面片21的厚度t21与吸汗片10的厚度t10之差,以前者-后者计,优选为0.8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并且,优选为4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
正面片21的厚度t21和吸汗片10的厚度t10通过上述纤维间距离的测定方法中的厚度的测定方法来进行测定。
从更易在吸汗片10从折回部31E卷起之前,使折回部31E从正面片21卷起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正面片21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D21比吸汗片10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D10大。这是因为与吸汗片10相比,纤维直径大的正面片21中,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的接合点减少,接合强度易于变小。
正面片21的纤维直径D21优选为25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并且,优选为8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8μm以上且2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吸汗片10的纤维直径D10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8μm以下,并且,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上且18μm以下。并且,关于正面片21的纤维直径D21与吸汗片10的纤维直径D10之差,以前者-后者计,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并且,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8μm以下。
正面片21的纤维直径D21和吸汗片10的纤维直径D10通过上述纤维间距离的测定方法中的纤维直径的测定方法来进行测定。
从更易在吸汗片10从折回部31E卷起之前,使折回部31E从正面片21卷起的观点出发,正面片21优选为如图3~图5所示,在其肌肤相对面具有凹凸形状。这是因为仅在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的凹凸形状的凸部处与吸汗片10接合时,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的接合点变少,接合强度易于变小。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的凹凸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地采用此种一次性尿布的凹凸形状的正面片。作为凹凸形状的一例,可列举在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以散点状配置有多个凸部,各凸部的周围成为凹部的方式。凸部的俯视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从圆形、椭圆形、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等适当地选择即可。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在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以格子状配置沿与纵向X和横向Y这两个方向交叉的第1方向延伸的俯视时呈线状的第1凹部、和沿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的俯视时呈线状的第2凹部,在由两凹部包围的多个区域分别存在凸部的方式。此外,作为凹凸形状的另一例,可列举沿纵向X或横向Y延伸的作为垄部的凸部和沿同一方向延伸的作为槽部的凹部配置在与它们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的方式。此外,构成凹凸形状的凸部(垄部)既可以是在内部填充有正面片的构成纤维的实心结构,也可以是中空结构。作为凸部为中空结构的正面片的一例,可列举将2个片以层叠状态局部接合,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个片在其接合部以外的部位从另一个片(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片)向远离的方向突出,而形成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多个凸部的方式。另外,正面片21的非肌肤相对面如图3和图4所示,通常是实质上不具有凹凸形状的平坦面。
作为正面片21,能够使用此种一次性尿布中一直以来所使用的液体透过性的片材,例如可列举通过梳棉法制造的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水刺无纺布和针刺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通过开口手段而使液体能够通过的膜等。也可以对这些无纺布、膜实施使用了表面活性剂等亲水化剂的亲水化处理。正面片21的克重优选为12g/m2以上,更优选为15g/m2以上,并且,优选为50g/m2以下,更优选为45g/m2以下。
在尿布1中如上所述,在作为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的腹侧部F和背侧部R,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配置有腰身弹性部件33,分别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形成利用腰身弹性部件33的伸缩区域,此时,能够通过对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区域进行设计,而使疏水性的折回部31E与正面片21之间更易形成如图6所示的袋部P。具体而言,在尿布1中,如图2所示,至少在背侧部R,与区域K在纵向X上处于相同位置的区域KT能够被划分为吸收性主体2所处的中央部分KT1、和分别比吸收性主体2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靠横向Y外侧的一对侧部部分KT2、KT2,其中,区域K是作为疏水性片的折回部31E和正面片2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并且,中央部分KT1优选为与各侧部部分KT2相比,横向Y的伸长应力低。这是因为至少在背侧部R,中央部分KT1的横向Y的伸长应力比各侧部部分KT2的横向Y的伸长应力低时,在中央部分KT1形成的袋部P难以被压扁。作为使中央部分KT1的横向Y的伸长应力变低的方法,可列举分别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对在横向Y上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各腰身弹性部件33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以在与吸收性主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不体现弹性伸缩性的方式细碎地切断等的处理的方法。伸长应力通过下述方法来测定。
<伸长应力的测定方法>
将尿布1展开并扩展为平面状,沿着与尿布1的横向Y平行的直线,将上述中央部分KT1和各上述侧部部分KT2切出横向Y为70mm纵向X为25mm的在横向Y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的测定片。在进行该切出时,使用除去吸收性主体2等后的含有吸汗片10的外装体3,从该外装体3切出测定片。将测定片的长度方向(横向Y)的两端夹在(株)ORIENTEC公司制造的Tensilon万能试验机(RTC-1210A)的卡盘。此时,将两卡盘之间设为30mm。并且,使测定片以300mm/min的速度在长度方向上伸长,测定此时的测定样品的应力。具体而言,在将外装体3的片31、32没有因弹性部件33而收缩的状态下的测定片的横向Y的长度设为100的情况下,在使测定片伸长至相当于90的长度后,将使其收缩至相当于70的长度时的拉伸载荷(cN)作为该测定片的伸长应力。测定片的伸长应力,即中央部分KT1的伸长应力和各侧部部分KT2的伸长应力能够通过换算为各部分的长度方向(横向Y)的每单位长度的值而作为平均应力计算出来。
另外,如上所述,将在没有收缩的状态下的测定片的横向Y的长度设为100时的相当于70的长度时的回复的力规定为测定片的伸长应力的理由是:其是设想了尿布穿着时的长度。
各侧部部分KT2的横向Y的伸长应力相对于中央部分KT1的横向Y的伸长应力之比(各侧部部分KT2/中央部分KT1)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并且,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
中央部分KT1的横向Y的伸长应力优选为5cN/mm以上,更优选为7.5cN/mm以上,并且,优选为25cN/mm以下,更优选为20cN/mm以下。
各侧部部分KT2的横向Y的伸长应力优选为2cN/mm以上,更优选为3cN/mm以上,并且,优选为15cN/mm以下,更优选为12cN/mm以下。
吸汗片10典型而言为无纺布。作为构成吸汗片10的无纺布,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作为此种一次性尿布的构成部件能够使用的各种制法制成的无纺布,但从不使吸收到肌肤相对面侧的汗残留的观点出发,吸汗片10优选为肌肤相对面侧比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亲水度低的片。
作为吸汗片10的表面(肌肤相对面、非肌肤相对面)的亲水度的指标,能够使用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与水的接触角。能够判断为:通过下述方法测定的与水的接触角越小则亲水性越高(疏水性越低),该接触角越大则亲水性越低(疏水性越高)。
吸汗片10的肌肤相对面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并且,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90°以上且15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上且140°以下。
此外,吸汗片10的非肌肤相对面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优选为比90°小,更优选为88°以下,尤其优选为85°以下,并且,优选为35°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具体而言,优选为35°以上且小于90°,更优选为35°以上且88°以下,尤其优选为40°以上且85°以下。
<纤维层(无纺布)的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从测定对象的纤维层(无纺布)切出制造该无纺布时的机械方向即MD方向为150mm、与MD方向正交的CD方向为70mm的俯视时为四边形的形状作为测定样品,使离子交换水的液滴附着于测定样品的接触角的被测定面,对该液滴进行录制,并基于该录制的图像来测定接触角。更具体而言,使用株式会社KEYENCE制造的显微镜VHX-1000作为测定装置,在其中将中倍率变焦镜头以放倒成90°的状态进行安装。将测定样品设为被测定面朝上的状态,且以能够从测定样品的CD方向观察的方式设置在测定装置的测定台上。并且,对设置在测定台上的测定样品的被测定面附着3μL的离子交换水的液滴,录制该液滴的图像并输入到测定装置中。从录制的多个图像中,选择10张液滴的CD方向的两端或一端清晰的图像,分别对这10张图像测量液滴的接触角,将这些接触角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对象的纤维层(无纺布)的接触角。测定环境设为20℃、50%RH。
关于亲水度,具有上述“肌肤相对面<非肌肤相对面”的大小关系的吸汗片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为单层结构。作为该吸汗片所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可列举如下所述的层叠无纺布:具有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第一层和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第二层的层叠结构、且该第一层比该第二层的亲水度低。
在上述层叠无纺布中,层叠结构也可以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存在1层以上的其他层。此外,优选为构成上述层叠结构的多个层相互被接合而一体化,作为该接合部,优选比周边部的厚度小且将构成该层叠结构的各层彼此熔接的、层间的熔接部。这样的熔接部能够通过对层叠结构实施伴随热、超声波等促进构成纤维(热塑性纤维)熔融的熔融促进手段的压制加工,具体而言例如热封合加工、超声波封合等来形成。此外,优选为在上述层叠无纺布的肌肤相对面和/或非肌肤相对面分散地存在多个上述熔接部。上述熔接部既可以从肌肤相对面侧向非肌肤相对面侧以凹状凹陷,也可以与之相反,从非肌肤相对面侧向肌肤相对面侧以凹状凹陷,但优选前者。上述单层结构的无纺布也可以与上述层叠无纺布同样,具有将构成纤维(热塑性纤维)彼此熔接的上述熔接部。
在吸汗片10具有上述熔接部时,从与作为疏水性片的折回部31E的粘接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将该熔接部配置于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将该熔接部配置于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的方式除了仅配置于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中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方式外,还包括配置于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这两面的方式。在将该熔接部配置于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这两面时,该熔接部的凹陷的深度优选为肌肤相对面侧比非肌肤相对面侧大。
作为构成上述层叠无纺布的第一层(形成肌肤相对面的层)的主体的纤维(优选为含量占第一层的所有构成纤维的70质量%以上的纤维),例如能够使用疏水性的热塑性纤维(热熔接纤维)。作为该疏水性的热塑性纤维的原材料,作为疏水性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能够单独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此外,作为构成上述层叠无纺布的第二层(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层)的主体的纤维(优选为含量为第二层的所有构成纤维的70质量%以上的纤维),能够使用亲水性的热塑性纤维(热熔接纤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用聚丙烯腈纤维等本来为亲水性的热塑性纤维,或者也可以使用对能够用于第一层的疏水性的热塑性纤维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能够单独使用它们中的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作为后者的“亲水化处理后的热塑性纤维”,例如可列举混入有亲水化剂的热塑性纤维、在表面附着了亲水化剂的热塑性纤维、实施了等离子体处理的热塑性纤维等。关于亲水化剂,只要是用于卫生品用途的一般性的亲水化剂,则没有特别限定。此外,也能够使用本来即具有亲水性的纤维,例如纤维素纤维等天然系或半天然系的纤维。
构成上述层叠无纺布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别可以是以短纤维为主体的短纤维无纺布、或者也可以是以长纤维为主体的长纤维无纺布。作为短纤维无纺布,例如可列举热风无纺布、水刺无纺布、针刺无纺布、化学粘合无纺布。作为长纤维无纺布,例如可列举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单层无纺布;或将以长纤维为主体的纺粘层、熔喷层等层叠而成的层叠无纺布;通过梳棉法得到的热轧无纺布等,作为该层叠无纺布,例如可列举纺粘-纺粘层叠无纺布(SS无纺布)、纺粘-纺粘-纺粘层叠无纺布(SSS无纺布)、纺粘-熔喷-纺粘层叠无纺布(SMS无纺布)、纺粘-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SMMS无纺布)等。
构成上述层叠无纺布的第一层(形成肌肤相对面的层)的克重优选为8g/m2以上,更优选为10g/m2以上,并且,优选为30g/m2以下,更优选为25g/m2以下。
构成上述层叠无纺布的第二层(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层)的克重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13g/m2以上,并且,优选为40g/m2以下,更优选为35g/m2以下。
图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对于后文所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主要以与上述尿布1不同的构成部分为主进行说明,对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构成部分可适当地使用有关尿布1的说明。
图7所示的尿布1中,配置于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相对面中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的防漏翻边26的配置与上述图1~图5所示的尿布1不同。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尿布1中,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中的横向Y的另一个端部在吸收性主体2的背面片22的非肌肤相对面被固定于翻边主体固定部291,通过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8的收缩力而形成以翻边主体固定部291为起点、片27的一个端部为自由端部立起的防漏翻边26。像这样,防漏翻边26的翻边主体固定部291被配置于背面片22与外装体3之间,配置于与吸收体23的沿纵向X的侧缘相比靠横向Y的内侧的位置。与此相对,图7所示的尿布1中,防漏翻边形成用片27的横向Y的另一个端部被固定于配置在与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的与吸收体23的沿纵向X的侧缘相比靠横向Y的外侧的翻边主体固定部291,通过翻边形成用弹性部件28的收缩力而形成以翻边主体固定部291为起点、以片27的一个端部为自由端部立起的防漏翻边26。像这样,防漏翻边26的翻边主体固定部291配置于正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上,配置在比吸收体23的沿纵向X的侧缘靠横向Y的外侧的位置。通过图7所示的尿布1也能够起到与图1~图5所示的尿布1同样的效果。
以上,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尿布1中,如图2所示,在腹侧部F和背侧部R分别具有吸汗片10,但是至少在背侧部R具有吸汗片10即可。
此外,在上述尿布1中,如图5所示,作为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背侧端部2R的疏水性片,使用了外层片31的折回部31E,但是也可以使用分体的疏水性的片。
在疏水性片为外层片31的折回部31E或分体的片时,疏水性片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是单层结构的无纺布,也可以是含有形成肌肤相对面的第三层和形成与正面片21相对的非肌肤相对面的第四层的层叠结构的层叠无纺布。层叠无纺布中,可以在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存在1层以上的其他的层。在上述单层结构的无纺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将构成纤维(热塑性纤维)彼此相互熔接的第二熔接部。在上述层叠无纺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将各层彼此相互熔接的第二熔接部。这样的第二熔接部能够通过对构成纤维实施伴随热、超声波等促进构成纤维(热塑性纤维)熔融的熔融促进手段的压制加工,具体而言例如热封合加工、超声波封合等来形成。
从在疏水性片具有上述第二熔接部时,吸汗片10和正面片21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该第二熔接部配置于疏水性片的与正面片21相对的非肌肤相对面。在该第二熔接部配置于疏水性片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方式中,除了仅配置于疏水性片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中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方式之外,还包含配置于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这两面的方式。在该第二熔接部配置于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这两面时,该第二熔接部的凹陷的深度优选为非肌肤相对面侧比肌肤相对面侧大。
此外,在尿布1中,如图2所示,外装体3呈遍及腹侧部F、裆部M和背侧部R的连续的形状,但外装体3也可以代替该方式,采用分割为腹侧片部件和背侧片部件的方式,吸收性主体2架设并固定于两个片部件。
此外,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不限于上述尿布1那样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例如能够适用于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以下内容。
<1>
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具有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的吸收性主体,且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之正交的横向,上述一次性尿布具有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该腰身部被划分为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于背侧的背侧部,至少上述背侧部中,作为构成该背侧部的片,包括:疏水性片,其在上述纵向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述纵向的背侧端部配置且配置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侧;和吸汗片,其配置于该疏水性片的肌肤相对面侧,在与上述吸收性主体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将上述吸汗片与上述疏水性片接合的第一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大于将该疏水性片与上述正面片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2>
如上述<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的纤维间距离大于上述吸汗片的纤维间距离。
<3>
如上述<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在其肌肤相对面具有凹凸形状。
<4>
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片的上述纵向的内侧端位于与上述疏水性片的上述纵向的内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与该疏水性片的内侧端相比靠上述纵向的外侧的位置。
<5>
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第一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内侧端位于与上述第二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内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与该第二接合区域的内侧端相比靠内侧的位置。
<6>
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上述背侧部形成有利用在上述横向上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而形成的伸缩区域,在上述背侧部,在上述纵向上与上述疏水性片和上述正面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位于相同位置的区域被划分为:上述吸收性主体存在的中央部分;和分别比该吸收性主体的沿上述纵向的两侧缘靠上述横向外侧的一对侧部部分,与各上述侧部部分相比,上述中央部分的上述横向的伸长应力低。
<7>
如上述<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各上述侧部部分的上述横向的伸长应力相对于上述中央部分的上述横向的伸长应力之比(各侧部部分/中央部分)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并且,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5以下。
<8>
如上述<6>或<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中央部分的上述横向的伸长应力优选为5cN/mm以上,更优选为7.5cN/mm以上,并且,优选为25cN/mm以下,更优选为20cN/mm以下。
<9>
如上述<6>~<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各上述侧部部分的上述横向的伸长应力优选为2cN/mm以上,更优选为3cN/mm以上,并且,优选为15cN/mm以下,更优选为12cN/mm以下。
<10>
如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收性主体在该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的沿上述纵向的两侧部分别具有防漏翻边,上述防漏翻边与上述疏水性片的翻边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大于上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11>
如上述<1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翻边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优选为上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的1.5倍以上,更优选为2.0倍以上,此外,优选为7.5倍以下,更优选为5.0倍以下。
<12>
如上述<10>或<1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翻边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优选为1.5N/25mm以上,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此外,优选为15N/25mm以下,更优选为10N/25mm以下。
<13>
如上述<1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述背侧端部具有将上述防漏翻边的自由端部固定于上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上的自由端固定部,上述疏水性片延伸至上述防漏翻边的与配置于横向最内侧的上述自由端固定部相比靠上述纵向内侧的区域,并与上述防漏翻边接合。
<14>
如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比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亲水性低。
<15>
如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外装体,上述外装体配置于上述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且包括在穿着状态下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和与该外层片的肌肤相对面相对配置的内层片的层叠体,上述外层片在上述腹侧部和上述背侧部具有从上述内层片的上述纵向的端缘延伸出去并向上述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回的疏水性的折回部,覆盖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述背侧端部的上述疏水性片由上述外层片的上述折回部构成。
<16>
如上述<1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片优选为上述纵向的内侧端与上述折回部的内侧端相比位于上述纵向的外侧的位置。
<17>
如上述<15>或<1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将上述吸汗片与上述折回部接合的上述第一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内侧端更优选为与将上述折回部与上述正面片接合的上述第二接合区域的上述纵向的内侧端相比,位于上述纵向的内侧的位置。
<18>
如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收性主体含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在上述横向上较长的上述吸汗片在上述背侧部以跨配置有上述吸收体的吸收体配置区域和没有配置上述吸收体的吸收体非配置区域这两者的方式配置。
<19>
如上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第一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优选为上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的1.5倍以上,更优选为2.0倍以上,此外,优选为7.5倍以下,更优选为5.0倍以下。
<20>
如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第一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优选为1.5N/25mm以上,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此外,优选为25N/25mm以下,更优选为20N/25mm以下。
<21>
如上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优选为0.5N/25mm以上,更优选为1.0N/25mm以上,此外,优选为3.0N/25mm以下,更优选为2.5N/25mm以下,并且,优选为0.5N/25mm以上且3.0N/25mm以下。
<22>
如上述<1>~<2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的纤维间距离与上述吸汗片的纤维间距离之差,以前者-后者计,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并且,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90μm以下。
<23>
如上述<1>~<2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的纤维间距离优选为25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并且,优选为50μm以上,更优选为70μm以上。
<24>
如上述<1>~<2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片的纤维间距离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90μm以下,并且,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
<25>
如上述<1>~<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上述正面片中,在其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以散点状配置有多个凸部,各凸部的周围成为凹部。
<26>
如上述<1>~<2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并且,优选为150°以下,更优选为140°以下。
<27>
如上述<1>~<2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优选为小于90°,更优选为88°以下,尤其优选为85°以下,并且,优选为35°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
<28>
如上述<1>~<2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片具有将热塑性纤维彼此相互熔接的熔接部,该熔接部配置于该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
<29>
如上述<1>~<2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疏水性片具有将热塑性纤维彼此相互熔接的第二熔接部,该第二熔接部配置于该疏水性片的非肌肤相对面。
<30>
如上述<1>~<2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上述吸收性主体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
在上述吸汗片与上述吸收性主体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上述区域,该吸汗片与上述吸收性芯重叠。
<31>
如上述<1>~<30>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的厚度大于上述吸汗片的厚度。
<32>
如上述<1>~<3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的厚度与上述吸汗片的厚度之差,以前者-后者计,优选为0.8mm以上,更优选为1mm以上,并且,优选为4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
<33>
如上述<1>~<3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的厚度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并且,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
<34>
如上述<1>~<3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片的厚度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并且,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
<35>
如上述<1>~<3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大于上述吸汗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
<36>
如上述<1>~<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与上述吸汗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之差,以前者-后者计,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并且,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8μm以下。
<37>
如上述<1>~<3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为25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并且,优选为8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
<38>
如上述<1>~<3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上述吸汗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8μm以下,并且,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在穿着中吸汗片不易卷起,不易发生因汗引发的肌肤问题。

Claims (38)

1.一种一次性尿布,具有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的吸收性主体,且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之正交的横向,该一次性尿布的特征在于:
具有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腰身的腰身部,该腰身部被划分为在穿着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于背侧的背侧部,
至少所述背侧部中,作为构成该背侧部的片,包括:疏水性片,其在所述纵向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纵向的背侧端部配置,且配置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侧;和吸汗片,其配置于该疏水性片的肌肤相对面侧,
在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将所述吸汗片与所述疏水性片接合的第一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大于将该疏水性片与所述正面片接合的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纤维间距离大于所述吸汗片的纤维间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在其肌肤相对面具有凹凸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片的所述纵向的内侧端位于与所述疏水性片的所述纵向的内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与该疏水性片的内侧端相比靠所述纵向的外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区域的所述纵向的内侧端位于与所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所述纵向的内侧端相同的位置或者与该第二接合区域的内侧端相比靠内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侧部形成有利用在所述横向上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而形成的伸缩区域,
在所述背侧部,在所述纵向上与所述疏水性片和所述正面片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位于相同位置的区域被划分为:所述吸收性主体所处的中央部分;和分别比该吸收性主体的沿纵向的两侧缘靠所述横向外侧的一对侧部部分,
与各所述侧部部分相比,所述中央部分的所述横向的伸长应力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侧部部分的所述横向的伸长应力相对于所述中央部分的所述横向的伸长应力之比为1.2以上且4.0以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部分的所述横向的伸长应力为5cN/mm以上且25cN/mm以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侧部部分的所述横向的伸长应力为2cN/mm以上且15cN/m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主体在该吸收性主体的肌肤相对面的沿所述纵向的两侧部分别具有防漏翻边,
所述防漏翻边与所述疏水性片的翻边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大于所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为所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的1.5倍以上且7.5倍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为1.5N/25mm以上且15N/25m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背侧端部具有将所述防漏翻边的自由端部固定于所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上的自由端固定部,
所述疏水性片延伸至所述防漏翻边的与配置于横向最内侧的所述自由端固定部相比位于所述纵向内侧的区域,并与所述防漏翻边接合。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比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亲水性低。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次性尿布包括外装体,所述外装体配置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且包括外层片与内层片的层叠体,该外层片在穿着状态下形成非肌肤相对面,该内层片与该外层片的肌肤相对面相对配置,
所述外层片在所述腹侧部和所述背侧部具有从所述内层片的所述纵向的端缘延伸出去并向所述内层片的肌肤相对面侧折回的疏水性的折回部,
覆盖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背侧端部的所述疏水性片由所述外层片的所述折回部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片的所述纵向的内侧端与所述折回部的内侧端相比位于所述纵向的外侧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吸汗片与所述折回部接合的所述第一接合区域的所述纵向的内侧端,与将所述折回部与所述正面片接合的所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所述纵向的内侧端相比,位于所述纵向的内侧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主体含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
所述吸汗片在所述背侧部以跨配置有所述吸收体的吸收体配置区域和没有配置该吸收体的吸收体非配置区域这两者的方式配置。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为所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的1.5倍以上且7.5倍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为1.5N/25mm以上且25N/25mm以下。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区域的接合强度为0.5N/25mm以上且3.0N/25mm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纤维间距离与所述吸汗片的纤维间距离之差,以前者-后者计,为2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纤维间距离为5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
2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片的纤维间距离为5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2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中,在其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以散点状配置有多个凸部,各凸部的周围成为凹部。
2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为90°以上且150°以下。
2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为35°以上且小于90°。
2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片具有将热塑性纤维彼此相互熔接的熔接部,该熔接部配置于该吸汗片的肌肤相对面。
2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性片具有将热塑性纤维彼此相互熔接的第二熔接部,该第二熔接部配置于该疏水性片的非肌肤相对面。
3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主体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
在所述吸汗片与所述吸收性主体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该吸汗片与所述吸收性芯重叠。
3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厚度大于所述吸汗片的厚度。
3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厚度与所述吸汗片的厚度之差,以前者-后者计,为0.8mm以上且4mm以下。
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厚度为0.2mm以上且5mm以下。
3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片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
3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大于所述吸汗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
3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与所述吸汗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之差,以前者-后者计,为2μm以上且10μm以下。
3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为8μm以上且25μm以下。
3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汗片的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为1μm以上且20μm以下。
CN201880067420.8A 2017-12-27 2018-12-14 一次性尿布 Active CN111225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0966 2017-12-27
JP2017-250966 2017-12-27
JP2018215034A JP7099937B2 (ja) 2017-12-27 2018-11-15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8-215034 2018-11-15
PCT/JP2018/046102 WO2019131216A1 (ja) 2017-12-27 2018-12-14 使い捨ておむ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5642A CN111225642A (zh) 2020-06-02
CN111225642B true CN111225642B (zh) 2021-09-24

Family

ID=6730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7420.8A Active CN111225642B (zh) 2017-12-27 2018-12-14 一次性尿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099937B2 (zh)
CN (1) CN111225642B (zh)
DE (1) DE112018006678T5 (zh)
GB (1) GB2582462B (zh)
RU (1) RU2740088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5501B1 (ja) * 2020-09-28 2022-02-2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413595B1 (ja) 2023-08-04 2024-01-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8488A (zh) * 1998-12-28 2000-07-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CN1325668A (zh) * 2000-05-25 2001-12-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穿着用品
JP2007259874A (ja) * 2006-02-28 2007-10-11 Uni Charm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8188182A (ja) * 2007-02-02 2008-08-21 Uni 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
WO2009028236A1 (ja) * 2007-08-28 2009-03-05 Kao Corporation 賦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WO2010109979A1 (ja) * 2009-03-25 2010-09-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4703567A (zh) * 2012-10-31 2015-06-10 花王株式会社 一次性尿布
JP2016112165A (ja) * 2014-12-15 2016-06-23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WO2017208775A1 (ja) * 2016-05-30 2017-12-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92942A1 (en) * 2009-10-16 2011-04-21 Marcille Faye Ruman Matching Absorbent Article Components For A Uniform Appearanc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8488A (zh) * 1998-12-28 2000-07-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CN1325668A (zh) * 2000-05-25 2001-12-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穿着用品
JP2007259874A (ja) * 2006-02-28 2007-10-11 Uni Charm Corp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8188182A (ja) * 2007-02-02 2008-08-21 Uni 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
WO2009028236A1 (ja) * 2007-08-28 2009-03-05 Kao Corporation 賦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WO2010109979A1 (ja) * 2009-03-25 2010-09-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4703567A (zh) * 2012-10-31 2015-06-10 花王株式会社 一次性尿布
JP2016112165A (ja) * 2014-12-15 2016-06-23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WO2017208775A1 (ja) * 2016-05-30 2017-12-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82462A (en) 2020-09-23
DE112018006678T5 (de) 2020-11-05
JP7099937B2 (ja) 2022-07-12
CN111225642A (zh) 2020-06-02
JP2019118800A (ja) 2019-07-22
RU2740088C1 (ru) 2021-01-11
GB2582462B (en) 2021-12-15
GB202006280D0 (en) 2020-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95320B2 (ja) パンツ型の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WO2018122970A1 (ja)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WO2012063460A1 (en) Absorbent produc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product
JP5904587B2 (ja) 超音波シール装置、超音波シール方法、及び超音波シールにおけるクリアランス調整方法
CN110072499B (zh) 吸收性物品
WO2013108808A1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1225642B (zh) 一次性尿布
JP2018038465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11298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265332B2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07148622A1 (ja) 使い捨ての排泄物処理用品
CN111315336B (zh) 吸收性物品
CN112654337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JP6128460B2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354827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WO2019131216A1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21059956A1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7113189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13939262B (zh)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WO2023100521A1 (ja) パンツ式おむつ
EP4223268A1 (en)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JP7312542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13047731U (zh)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WO2023095464A1 (ja)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586917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