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2938A - 纤维无纺布片 - Google Patents

纤维无纺布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2938A
CN111212938A CN201880066446.0A CN201880066446A CN111212938A CN 111212938 A CN111212938 A CN 111212938A CN 201880066446 A CN201880066446 A CN 201880066446A CN 111212938 A CN111212938 A CN 111212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s
nonwoven fabric
pattern
fiber
fabric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64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12938B (zh
Inventor
木村明宽
出谷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12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2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12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2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webs, e.g. by layering web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 D04H1/495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for formation of patterns, e.g. drilling or re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肌肤触感良好且能够一边提高设计性一边即使向第一方向伸展也难以破裂的纤维无纺布片。作为纤维无纺布片的擦拭片(10)具有厚度方向(Z)、第一方向(X)、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以及在厚度方向(Z)上相向的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并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缠而形成。纤维无纺布片(10)具有在第一面(11)向第二面(12)侧凹陷并通过纤维交缠而形成的凹状线(18)。凹状线(18)具有向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部分(82)和向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部分(81)。第二部分(82)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在第一部分(81),沿着第二方向(Y)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比第二部分(82)中的沿着第二方向(Y)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少。

Description

纤维无纺布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过交缠纤维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交缠结构纤维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是公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纤维无纺布片,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包含有纸浆纤维和热熔接纤维,并具备凹凸花纹,在通过纤维的交缠形成的纤维网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在加热加压下进行压纹(凹陷)加工,从而形成所述凹凸花纹。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145号公报(P2007-8145A)
由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纤维无纺布片具有通过在加热加压下进行压纹加工而被赋形的凹凸花纹,所以设计性优异,并且即使在吸收液体后也能够维持凹凸花纹的形状。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被加热加压后的凹状部分,由于将热熔接纤维热熔接而变硬,一部分会进行膜化,因此,在片中成为最为硬化的部分,这会损害纤维无纺布片的柔软性,并使肌肤触感变差,并且在擦抹时无法应对片的变形而容易破裂。特别是,在将该纤维无纺布片用作用于擦抹附着于身体的排泄物的擦拭片的情况下,硬化的凹状部分会碰到婴幼儿等被使用者的肌肤而带来不适感,并且一部分有可能会破裂而使得母亲等使用者的指尖被排泄物污染。
另外,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在使用擦拭片之前,使用者有时会在用手分别握住片的两侧之后,对片进行拉拽,并将纤维交缠解开,由此,使片的面积扩展并进行使用。在该情况下,在拉拽通过压纹加工而形成有凹凸花纹的片时,凹状部分的一部分有可能会断裂。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肌肤触感良好且能够一边提高设计性一边即使沿第一方向伸展也难以破裂的纤维无纺布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无纺布片,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厚度方向、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以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缠而形成。
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凹状线,所述凹状线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侧凹陷,并通过纤维交缠而形成,所述凹状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纤维取向为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比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少。
纤维无纺布片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而形成图样部。因此,能够提高纤维无纺布片的设计性。
纤维无纺布片中的所述凹状线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纤维密度小的低密度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纤维密度比所述低密度区域大的高密度区域。因此,能够提供凹部中的低密度区域容易延伸的纤维无纺布片。
纤维无纺布片中的所述高密度区域沿着所述凹状线存在,所述高密度区域具有从所述第二面突出的突出部。因此,在第一面的表面存在凹部,另一方面,在第二面的表面存在突出部。因此,在擦抹容易剥离的异物时使用第一面,能够一边使异物进入到凹部,一边进行清洁,另一方面,在擦抹固接的异物时使用第二面,能够一边将异物擦除,一边进行清洁。
纤维无纺布片具有:第一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所述第一面;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所述第二面;以及中间纤维层,所述中间纤维层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纤维层之间,并包含有亲水性纤维,通过沿所述第一方向赋予拉力,从而在所述凹状线将纤维交缠解开,使所述中间纤维层的所述亲水性纤维在所述第一面的表面露出。因此,当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纤维无纺布片时,在赋予拉力之前,纸浆纤维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抑制被纸浆纤维吸收的药液挥发。
纤维无纺布片中的所述第一纤维层主要由疏水性纤维构成。因此,当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纤维无纺布片时,在赋予拉力之前,纸浆纤维被疏水性的第一纤维层围绕而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抑制被纸浆纤维吸收的药液挥发。
在纤维无纺布片中的所述第一纤维层的表面施加了防水处理。因此,当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纤维无纺布片时,在赋予拉力之前,纸浆纤维由施加了防水处理的第一纤维层围绕而不会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抑制被纸浆纤维吸收的药液挥发。
纤维无纺布片为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巾用。由此,能够提供具有上述作用、效果的擦拭巾用的片。
发明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在第一面向第二面侧凹陷并通过纤维交缠而形成的凹状线,所以能够提高设计性,并且,由于不具有膜化的凹部,所以即使将纤维无纺布片向第一方向伸展,也难以破裂。除此之外,第二部分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另一方面,在第一部分,沿着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比第二部分中的沿着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少。因此,在将第二方向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第一部分的拉伸强度变得比第二部分的拉伸强度小。因此,在擦抹之后,第二部分的凹形形状难以塌陷,另一方面,第一部分的凹形形状变得容易稍许塌陷。因此,利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使擦抹之后的变化形态不同。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发明的不可缺少的结构,也包括选择性的实施方式及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的立体图。
图2是擦拭片的俯视图。
图3(a)是沿着图2的III(a)-III(a)的剖视图。图3(b)是沿着图2的III(a)-III(a)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使用者把持擦拭片的两侧并向第一方向拉拽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a)是向第一方向拉拽后的擦拭片的俯视图。图5(b)是沿着图5的V(b)-V(b)的剖视图。
图6(a)是由图3(b)的VI(a)围绕的区域的放大图。图6(b)是由图5的VI(b)围绕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拉伸试验的测量的说明图。
图8是擦拭片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水流喷射工序的立体图。
图9(a)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前的线状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图9(b)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后的线状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作为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擦抹片)10为通过交缠结构纤维而形成的膨松且柔软的片,并具有相互交叉(正交)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分别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正交)的厚度方向Z、以及在厚度方向Z上彼此相向的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在本说明书中,也将第一面11称为第一擦抹面,并将第二面12称为第二擦抹面。
擦拭片10为大致矩形形状,并具有由第一端缘部10a及第二端缘部10b和第一侧缘部10c及第二侧缘部10d构成的外周缘部,所述第一端缘部10a及第二端缘部10b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侧缘部10c及第二侧缘部10d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二方向Y延伸。
擦拭片10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例如能够用于一次性臀部擦拭片、一次性清洁用片、一次性毛巾等。另外,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并不限于擦拭巾用,可以适合用作构成卫生巾、一次性尿布及母乳垫等卫生用品中的配置在肌肤相向面侧的表面片等的片材料。
在将擦拭片10用作湿擦拭巾的情况下,作为浸渍于该擦拭片10的药剂,例如可以使用包含有表面活性剂、保湿剂、用于给肌肤带来清凉感的乙醇等清凉感赋予剂、润肤剂、PH调节剂、香料、抗氧化剂、螯合剂、植物提取物、褐变抑制剂、抗炎剂、皮肤活化剂、收敛剂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
参照图3,擦拭片10包括形成第一面11侧的第一纤维层21、形成第二面12侧的第二纤维层22、以及位于第一纤维层21与第二纤维层22之间的中间纤维层(第三纤维层)23。第一纤维层21、第二纤维层22及中间纤维层23具有将构成它们的纤维彼此三维地相互交缠并进行复合化而成的多层构造。
作为第一纤维层21及第二纤维层22,能够使用亲水性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网。作为亲水性纤维的材料,可以优选使用吸水纤维,更优选使用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纤维等。作为合成纤维,除了聚酯类纤维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之外,还可以使用聚烯烃类纤维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的各纤维以及使用这些纤维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作为形成复合纤维的鞘部分的材料,使用熔融温度比形成芯部分的材料低的材料。
作为该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例如有聚乙烯与聚丙烯、聚乙烯与聚酯、聚丙烯与聚酯的组合等。“合成纤维”是指该纤维本身的材料具有疏水性的纤维,也包括用亲水剂对该材料进行处理而得到的纤维。作为由该材料构成的纤维的亲水化处理,可以列举将亲水剂(油剂)附着于纤维表面的处理或者使该纤维内含有亲水剂(油剂)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纤维层21及第二纤维层22,优选由将人造丝纤维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20:80~80:20的比例(质量%)混合而成的纤维网形成。这样,通过除了作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PET纤维之外,还混合作为再生纤维的人造丝纤维,由此,即便形成图样区域40的凹状线18的纤维量较少,也能够确保一定量的液体的融合容易性(日文:馴染み易さ)。PET纤维是在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多的聚酯类纤维的一种,强度、耐热性、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等优异,适合作为擦拭片的片材料。
由于第一纤维层21及第二纤维层22主要由疏水性的纤维构成,因此,可以称为疏水性层,由于中间纤维层23主要由亲水性纤维构成,因此,可以称为亲水性层。
中间纤维层23由人造丝、棉、纸浆等亲水性纤维形成,优选由纸浆纤维形成,对于所使用的纸浆纤维而言,除了一般使用的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木材纤维之外,还能够组合木材纸浆纤维以外的植物纤维、合成纤维(优选为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等。纸浆纤维的纤维短,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根数变多,中间纤维层23的白度变得较高,能够提高图样区域40的视觉辨识性。另外,除了纸浆纤维之外,还可以混合马尼拉麻、构树、结香、棉绒纸浆。
擦拭片10的厚度尺寸D1为约0.3~1.0mm,质量为约40~60g/m2,表观密度为0.03~0.09g/cm3。在擦拭片10的厚度尺寸D1的测量中,使用了厚度测量器(PEACOCK公司制、测量面φ44mm、测量压力3g/cm3)。
在第一纤维层21及第二纤维层22中使用的人造丝纤维及PET纤维的纤度为1.5~2.5dtex,另外,人造丝纤维及PET纤维的纤维长度为20~50mm,优选为35~45mm。在中间纤维层23中使用的纸浆纤维的纤维长度为1~10mm,优选为2~5mm。通过使形成擦拭片10的第一及第二面的第一及第二纤维层21、22的结构纤维的平均纤度、平均纤维长度比中间纤维层23的结构纤维大,从而使质地(纤维的不均匀性)变得良好,能够抑制构成图样区域40的凹状线18的纤维量之差,并确保所需的视觉辨识性及形状稳定性。
参照图2及图3,擦拭片10具有图样区域40,所述图样区域40由在第一面11向第二面12侧凹陷的凹状线18形成。凹状线18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缠而形成,并具有有底的底部18a和两侧部18b,所述两侧部18b在图3(b)所示的凹状线18的横截面中如壁部那样将底部18a围绕。
“凹状线有底”是指在凹状线18的延伸方向上未形成连续的开孔,即便为具有通过流体喷射工序中的纤维的再取向而形成的大小各种各样的纤维间隙的结构,只要在其延伸方向上未形成连续的开孔,就能够称为有底。这样,由于凹状线18有底,所以例如在将擦拭片10用作臀部擦拭片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擦抹后进入到凹状线18的排泄物(异物)附着于使用者的手指。
参照图3(b),擦拭片10具有位于凹状线18的底部18a的低密度区域51、位于低密度区域51的至少两侧且纤维密度比低密度区域51大的高密度区域52、以及纤维密度比低密度区域51大且纤维密度比高密度区域52小的中密度区域53。即,在凹状线18的底部18a,纤维密度最低,纤维密度最高的高密度区域52位于以围绕底部18a的外周缘部的方式位于至少两侧的部分。
擦拭片10具有这样的纤维密度差,高密度区域52被定位成围绕由低密度区域51构成的凹状线18的底部18a,形成有由密度差产生的对比度。在外观方面,以通过纤维的疏密对凹状线18(的底部18a)的外周缘部进行修边的方式将高密度区域52视觉辨识为颜色较深,能够更清楚地对凹状线18的轮廓进行视觉辨识。
另外,高密度区域52在第二面12侧具有与中密度区域53相比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分54。这样,由于高密度区域52在第二面12侧具有向外方突出的立体形状,因此,即使在使用者从未形成凹状线18的第二面12侧观察的情况下,也能够把握凹状线18的轮廓。因此,与由高密度区域52与低密度区域51的密度差产生的基于颜色浓淡的对比度互相结合,不仅从第一面11,从第二面12也能够更清楚地对凹状线18的轮廓进行视觉辨识。
在以湿润状态使用擦拭片10的情况下,通过使吸水性较大的纸浆纤维位于被夹设在第一纤维层21与第二纤维层22之间的中间纤维层23,从而在使用之前,纸浆纤维不会向外部露出,能够抑制被纸浆纤维吸收的药液挥发。
位于擦拭片10的凹状线18的底部18a即低密度区域51的纸浆纤维的含有率(重量%)小于高密度区域52及中密度区域53的纸浆纤维的含有率(重量%)。由于低密度区域51的纸浆纤维的含有率较小,所以可以说保液性较低,但由于凹状线18的底部18a并不是直接与被擦抹面接触的部分,所以不需要较高的保液性,反而通过与其它区域52、53相比为干燥的状态,从而能够提高拉伸强度,并更难以破裂。
<纸浆纤维的纤维密度的测量方法>
利用剃刀等切断工具将擦拭片10的一部分切断并作为样品,使用市售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例如(株式会社)Keyence公司制的实际表面视图显微镜VE-7800(商品名)),对样品的片切截面进行放大观察。沿着以与图样区域40的凹状线18交叉的方式沿与第二方向Y(制造工序中的机器方向MD)正交的第一方向X延伸的切断线,将擦拭片10切断。另外,放大至70~300倍进行观察,以便能够对20~70根左右的在片切截面上出现的纤维进行计测,在低密度区域51、高密度区域52及中密度区域53的各区域,数出每一定面积(约0.5mm2)的纸浆纤维的截面数量。
接着,将测量值被换算为每1.0mm2的纸浆纤维的截面数量而得到的值作为纤维密度。改变擦拭片10的切断线的位置而得到多个样品,对各样品进行三次同样的测量,并将其平均作为各区域的纸浆纤维的纤维密度。
图样区域40具有由相互不同的设计构成的第一图样部41和第二图样部42。第一图样部41具有由凹状线18形成的大致圆形形状的外形线41A和被外形线41A围绕的大致星形形状的图样41B。第二图样部42具有大致椭圆形形状的外形线42A和被外形线42A围绕且将多个字符配置于沿第二方向Y并列的多列而成的图样42B。第一图样部41和第二图样部42并列地位于第一方向X的大致中央。
而且,图样区域40还具有将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切断而成的作为它们的一部分的第三图样部43和心形的比较小的第四图样部44。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在第一面11具有比较大的面积,由于其能够单独地发挥完整的设计性并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可以说是主要的图样(主图样)。另一方面,由于第三图样部43并不完整,其无法单独地发挥任意的设计性,另外,第四图样部44比较小,无法说其可以单独地发挥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那样的设计性,因此,第三图样部43及第四图样部44可以说是次要的图样(副图样)。第三图样部43及第四图样部44以围绕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的方式位于外侧。由此,能够提高擦拭片10的设计性。
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41A、42A,外形线41A、42A位于从擦拭片10的外周缘部(由第一端缘部10a、第二端缘部10b、第一侧缘部10c及第二侧缘部10d划定的外周缘部)远离的位置。在此,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的外形线41A、42A独立是指:并非如编织物的底纹那样为延伸至织物的外周缘部而无法把握其外形形状整体的连续花纹,而是位于从擦拭片10的外周缘部远离的位置且具有完全独立的设计性的外形线。因此,例如如第三图样部43那样外形线43A到达片外周缘部而无法把握整体的设计的结构并不相当于独立的外形线。
另外,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的外形线41A、42A封闭是指外形线41A、42A以围绕图样41B、42B的方式连续或非连续地延伸。外形线41A、42A只要具有围绕图样41B、42B的形态即可,也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各种公知的形状。
优选的是,第一图样部41的图样41B及第二图样部42的图样42B具有可被使用者一眼就识别出的那样的设计性,除了图示例之外,还包括动漫、漫画的人物、企业宣传用的徽标、各种公知的外观设计、字符、图形、符号以及基于它们的组合的具有信息性的设计等。字符包括字母字符、平假名字符、片假名字符、汉字及各外语字符(例如印度尼西亚语字符)等。第四图样部44无需具有可被使用者一眼就识别出的那样的设计性,除了图示例之外,也可以为星形(星星)形状、模仿气泡的圆环形状等。
在擦拭片10中,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是具有立体形状的主要的设计区域,并且也可以说是用于擦抹排泄物、粉尘等异物的擦抹区域。即,在使用擦拭片10时,将第一面11作为擦抹面,能够利用凹状线18的两侧部18b的第一面11侧的端缘部(边缘)18c,以将污垢刮除的方式有效地擦抹附着于身体、桌台等被擦抹面的污垢。
为了供使用者用手指按压第一图样部41或第二图样部42并高效地擦抹附着于被擦抹面的污垢,优选的是,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具有所需的大小,例如优选具有擦拭片10的表面面积的至少10%以上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第四图样部44具有比较小的面积,因此,并不作为主要的擦抹区域发挥功能。
通常,考虑到膨松性及肌肤触感,作为擦拭片,适合使用通过水流交缠处理形成的水刺纤维无纺布,为了提高其设计性、擦抹性,已知有如下方法:通过纤维交缠,对片表面赋予从片表面整体地隆起的立体图样,并赋予几何学花纹、花边花纹等凹凸花纹。
在对擦拭片赋予从片表面隆起的立体的图样的情况下,与基于印刷的图样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性,并且能够利用隆起的外周缘部擦抹污垢。然而,由于图样本身具有隆起状,所以在擦抹时会与被擦抹面进行滑动接触,图样部的形态有可能会由于摩擦而塌陷。
另一方面,当在擦拭片上附加连续的凹凸花纹的情况下,由于作为图样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此,无法使其设计给使用者强烈地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由于在制造时利用流体沿机器方向连续地赋予凹凸花纹,因此,无法采用通过具有完全独立的形态才能够发挥其外观设计性的图样、例如人物、字符、符号等具有较高的设计性、信息性的图样。
而且,也存在通过对擦拭片施加热压纹(凹陷)处理而形成由多个凹状线构成的图样部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通过热压纹加工对结构纤维进行热熔敷,凹状线内会变得比较硬,这会损害水刺无纺布原本的柔软性、手感。另外,在作为婴幼儿的臀部擦拭片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了压纹加工的部分有可能会碰到肌肤而带来不适感、刺激,并且会变得容易破裂。
在本实施方式的擦拭片10中,由于形成图样区域40的凹状线18通过结构纤维的交缠而形成,所以与通过热压纹处理形成的情况相比,作为无纺布整体具有柔软且良好的肌肤触感,能够维持水刺无纺布独特的柔软性。另外,由于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具有独立的外形线41A、42A,所以能够采用具有完全独立的形态的设计,与延伸至片外周缘部的单纯的连续花纹相比,设计性优异,并能够提高美学上的外观。
在图样区域40本身隆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因光进行散射而使得其外形轮廓模糊,但由于图样区域40由凹状线18形成,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能够更鲜明地把握其外形轮廓。另外,由于在擦抹时凹状线18以外的部分与被擦抹面直接滑动接触,因此,不会由于摩擦而使得凹状线18的形状塌陷,图样区域40不会较大地变形。
在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中,外形线41A、42A为封闭状,图样41B、42B被配置成由外形线41A、42A围绕。由于图样41B、42B被外形线41A、42A围绕,所以即使在使用者进行拉拽或揉搓而使擦拭片10变形的情况下,也会以外形线41A、42A为起点进行变形,因此,图样41B、42B能够维持其形状。另外,即便在擦抹时比较强力地擦抹被擦抹面而外形线41A、42A的形状塌陷,也能够抑制被该外形线41A、42A围绕的图样41B、42B的形状塌陷。
第一图样部41与第二图样部42的彼此的设计不同,并且凹状线18的总面积相互不同。由此,由于存在异物的收容容量不同的图样部41、42,因此,使用者能够选择与污垢的量相应的图样部41、42。
另外,第三图样部43及第四图样部44位于作为主要的擦抹区域的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的周边。因此,在揉搓擦拭片10时,会使第三图样部43及第四图样部44成为起点地进行变形,可以说能够抑制位于中心的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的变形。
从擦抹性及美观的观点出发,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优选具有曲线状的凹状线18。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形线41A、42A为曲线状,且图样41B、42B也具有曲线状部分。这样,由于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具有曲线状的凹状线18,所以能够带来柔软且肌肤触感良好的印象,并且容易与被擦抹面的形状相匹配地变形,例如能够使图样部41、42沿着被擦抹面的宽度较窄且曲线状的槽变形并对污垢进行擦抹。
由于由凹状线18构成的图样区域40位于第一面11侧,所以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出第一面11为擦抹面。另外,若在第一图样41B及第二图样42B使用音符等符号及字符、即在从第一面11侧观察时记载内容正确而在从第二面12侧观察时记载内容错误的那样的符号及字符,则能够更进一步地容易地识别出第一面11为标准的擦抹面。因此,可以说图样区域40还具有以将第一面11用作擦抹面的方式引导使用者的功能。
如已述的那样,图样区域40中的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能够作为擦抹区域发挥功能,但由于第三图样部43及第四图样部44也由凹状线18形成,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擦抹性。因此,使用者在擦抹时能够根据污垢的大小而适当地选择并使用第一~第四图样部41~44中的最佳的部分。
在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中,形成外形线41A、42A的凹状线18(第一线(外侧图样部))的整体上的宽度比形成图样41B、42B的凹状线18(第二线(内侧图样部))宽。即,形成外形线41A、42A的第一线的相对于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形成图样41B、42B的第二线的相对于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由此,能够提高擦拭片10的设计性。由于外形线41A、42A的宽度比较宽,所以能够引起使用者的注意,能够进一步衬托被该外形线41A、42A围绕的图样41B、42B。除此之外,在擦抹时,异物首先会进入到位于外侧的外形线41A、42A的凹状线18,由于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到位于内侧的图样41B、42B的凹状线18,因此,即使在擦抹污垢之后,也能够抑制位于外形线41A、42A的内侧的图样41B、42B的清晰度降低。另外,在擦抹时,在利用外形线41A、42A粗略地擦抹污垢之后,能够利用位于其内部的宽度较窄且紧密地集合的图样41B、42B刮除顽固的污垢。
在擦拭片10中,在第二方向Y上的任意选择的部位中的第一方向X上,存在多个图样部41~44中的至少任一个图样部41~44。例如在使用者的手指碰到不存在图样部41~44的部位的状态下,只要使手指沿第一方向X移动,就会有存在任一个图样部41~44的部位,因此,若有固接的污垢,则能够容易地变更手指碰到的部位。在该擦拭片10中,在第一方向X上的任意选择的部位中的第二方向Y上,存在多个图样部41~44中的至少任一个图样部41~44。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变更手指碰到的部位。
由于图样区域40具有设计不同的多个第一~第四图样部41~44,因此,关于将擦拭片10的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第一假想线P和将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第二假想线Q,具有非对称的设计。因此,能够使使用者识别擦拭片10的纵向及宽度方向。这样,只要能够识别擦拭片10的横纵,则图样区域40关于第一假想线P和第二假想线Q中的任一方为非对称即可。
在擦拭片10中,第二方向Y对应于制造工序中的机器方向,第一方向X对应于与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结构纤维主要沿第二方向Y取向。因此,优选的是,擦抹方向沿着纤维取向的方向、即片强度比第一方向X高的第二方向Y,通过非对称地配置图样区域40,从而能够将第二方向Y识别为擦抹方向(纵向)。另外,通过如第二图样部42的图样42B那样以使第二方向Y成为纵向的方式配置外观设计要素,从而也能够以沿第二方向Y擦抹的方式进行引导。在该情况下,可以说第二图样部42相对于将其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线(未图示)为非对称。
再次参照图2,形成图样区域40的凹状线18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部分82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部分81。第二部分82中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因此,在将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所需的拉伸强度,即使在擦抹之后,凹状线18的凹形形状也不会塌陷。另一方面,在第一部分81中,与第二部分82相比,每单位面积中的沿第二方向Y取向的纤维数量较少。因此,在将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第一部分81的拉伸强度比第二部分82的拉伸强度小。因此,与第二部分82相比,第一部分81的凹状线18的凹形形状在擦抹之后稍许塌陷。因此,利用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部分82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部分81,使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的擦抹之后的变化形态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部分81与第二部分82相连而形成第一~第四图样部41~44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第一部分81不与第二部分82相连。
在此,纤维取向是指在俯视擦拭片10时纤维流动的方向,“第二部分82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是指:除了构成第二部分82的纤维的总重量中的100%沿第二方向进行纤维取向的情况之外,还包括50%以上相对于第二方向Y在-45°~+45°的范围内具有纤维取向性的情况。该纤维取向能够通过这种领域中的公知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能够通过按照TAPPI标准方法T481中的基于零距离拉伸强度的纤维取向性试验法的测量方法,对该纤维取向进行测量。另外,作为简易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后述的拉伸试验机,根据第二部分82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上的拉伸强度比(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来测量纤维取向。
在第一部分81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该第一部分81为沿着第一假想线P延伸的部分,在第二部分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该第二部分为沿着第二假想线Q延伸的部分。另一方面,例如在如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的外形线41A、42A那样具有曲线状的情况下,第一部分81为向第一方向X凸出的部分,第二部分82为向第二方向Y凸出并弯曲的部分。
例如,在采用以第二方向Y为上下方向的人物设计等作为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的图样41B、42B的情况下,其上下部分(例如头部和躯干)的外形轮廓、上下的尺寸平衡不会被破坏,即使在擦抹之后,例如即使在以沿第二方向Y产生摩擦阻力的方式从包装中取出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其设计形状。
在凹状线18的第一部分81中,在将纤维取向的方向即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其形状也难以塌陷,其宽度尺寸存在变窄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将第一方向X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在沿与纤维取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拉拽的力作用于凹状线18时,第一部分81的宽度尺寸扩展。因此,在采用以第二方向Y为上下方向的人物设计作为图样41B、42B的情况下,在擦抹之后,或者在以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产生摩擦阻力的方式从包装中取出的情况下,会成为其宽度尺寸扩展的那样的形态,但其外观图像被维持,反而能够变化为婴幼儿喜欢的具有圆润感的那样的人物设计。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作为第一及第二图样部41、42的图样41B、42B,也可以采用由图形设计与字符的概念性的组合构成的图样。例如在人物用双手持有心状的标语牌的图形设计中,通过在标语牌内配置“非常喜欢!/I LOVE YOU!”等字符,从而能够使图形设计与字符相互对应并想起共同的概念,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并引起使用者的购买欲望,并且能够引起作为被使用者的婴幼儿的兴趣。
另外,例如也能够采用由笑脸的人物设计与如下的字符的组合构成的设计,所述字符由“早上好”、“承蒙款待”等作为使用者的母亲与作为被使用者的婴幼儿交互进行的日常对话的一部分构成。这样,通过在图样41B、42B中采用婴幼儿尚未记住或刚刚记住的单词,并在使用时由父母和孩子进行重述,由此,能够使该单词扎根于婴幼儿的记忆。这样,图样区域40还可以具备作为如下的用具之一的功能,所述用具能够通过擦拭片10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对话并实现良好的沟通。
如以上那样,由于擦拭片10具有视觉辨识性高且独创性优异的设计,因此,与以往的擦拭片不同,具有无缝地形成有图样部分的高级手帕那样的美学上的外观。因此,通过实现与其它产品的差异化,即便使用者为比较年轻的女性群体,也不会进行犹豫,反而能够使其在外出时积极地携带擦拭片并使用。另外,在采用企业的徽标设计作为图样区域40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使用者认知品牌,能够发挥优异的宣传广告功能。因此,可以说擦拭片10兼具作为擦拭巾的基本功能和引起消费者的购进欲望的那样的情绪上的价值这双方。
在第一面11侧,除去凹状线18之外的部位平坦,另一方面,在存在凹状线18的部分存在收容异物的凹部。因此,在利用第一面11侧进行擦抹的情况下,能够一边将异物收容于凹状线18一边进行擦抹。
在第二面12侧,除去在第一面11侧存在凹状线18的部位之外的部位的相反侧的部分平坦,另一方面,突出部分54存在于在第一面11侧存在凹状线18的部位的相反侧。突出部分54沿着凹状线18的缘部存在两根,并沿着凹状线18的延伸方向延伸。因此,在利用第二面12侧进行擦抹的情况下,能够一边利用突出部分54刮除异物一边进行擦抹。
因此,在该擦拭片10中,由于具有擦抹功能不同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所以能够应对各种污垢(异物)。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在使用擦拭片10的情况下,存在使作为第二擦抹面的第二面12成为内侧并弯折成两个地进行使用的情况。在该使用形态中,折叠部分的第二面12彼此相互接触,在进行擦抹操作的期间,接触部分偏移,力有可能不会充分地作用于擦抹面。在擦拭片10中,位于第二面12侧的高密度区域52的突出部分54钩挂于相向面,并作为妨碍上述折叠部分的滑动的止动件发挥功能,能够抑制擦抹操作中的该片彼此的偏移,能够充分地向擦抹面传递力并进行擦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块擦拭片10中,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41A、42A的图样部41、42存在多个,但考虑到设计性及擦抹性,只要存在至少一个图样部41、42即可。另外,通过按各擦拭片10具有不同的设计的图样区域40,在使用者从收容有多个擦拭片10的容器取出擦拭片10时,会连续不断地抽出具有不同的设计的擦拭片10,因此,使用者能够一边进行享乐一边将擦拭片10弹出。
参照图4,使用者在使用擦拭片10之前,有时会分别用手8、9握住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并进行拉拽,通过将纤维彼此的缠结解开,从而使擦拭片10的横向宽度扩展并进行使用。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并不限于擦拭片10,在使用湿纸巾、厨房用纸的情况下,有时也会以将片拉长的方式对片进行拉拽,确认片强度并且使片面积扩展地进行利用。由于擦拭片10的作为整体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所以在沿第一方向X拉拽时,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宽度尺寸)W1变大,另一方面,在沿第二方向Y拉拽时,对于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长度尺寸)而言,该尺寸稍许变大,但其变化量与第一方向X相比较为微小。
参照图5(a),通过沿第一方向X拉拽擦拭片10,不仅是图样区域40,在该图样区域40以外的区域,也会将纤维的缠结解开,擦拭片10整体的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宽度尺寸)W1变大。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方向X上的拉力F1、F2进行作用,所以擦拭片10的宽度尺寸W2具有被拉拽前的宽度尺寸W1的1.1~1.5倍的大小。
参照图5(b),由于形成图样区域40的凹状线18通过纤维的交缠而形成,并且柔软且容易变形,因此,通过拉力F1、F2进行作用,从而将纤维的缠结解开,在凹状线18整体中,第一方向X上的线宽扩展,第一~第四图样部41~44的外形尺寸变大。具体而言,擦拭片10在湿润状态下沿第一方向X伸长了30%的状态下的第一部分81的宽度尺寸W4为被拉拽前的第一部分81的宽度尺寸W3的1.5~2.5倍。
这样,通过沿第一方向X进行拉拽,从而使凹状线18的宽度尺寸W3扩展并成为宽度尺寸W4,尺寸变大,因此,擦抹面积变大,擦抹性进一步提高。另外,在如以往的擦拭片那样通过压纹加工对凹状线进行赋形的情况下,由于纤维会硬化并进行一部分膜化,因此,在拉力F1、F2作用时,薄壁的底部18a有可能会不伸长地断裂,但由于凹状线18通过纤维的交缠而被赋形并具有伸长性,因此,在沿第一方向X拉拽时,一边在底部18a将纤维的缠结解开,一边逐渐地使宽度尺寸W3扩展,能够抑制底部18a的一部分断裂。
对于“沿第一方向X拉拽的力”而言,除了如图示例那样通过使用者把持擦拭片10的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并沿相反的方向进行相互拉拽而产生的力F1、F2之外,还包括在将擦拭片10的一侧部固定的状态下向与一侧部分离的方向拉拽另一侧部的情况。
另外,通过使凹状线18的宽度尺寸W3扩展,从而能够更清楚地示出第一~第四图样部41~44的轮廓,并提高视觉辨识性。虽然未进行图示,但例如在沿第一方向X拉拽擦拭片10之前,在凹状线18的宽度尺寸W3较小而其外形难以进行视觉辨识的情况下,或在为整体外形会带来宽度较窄的印象的扭曲的设计的情况下,通过沿第一方向X拉拽擦拭片10,从而成为宽度尺寸W4,并使其外形变得清楚而容易进行视觉辨识,能够使由于宽度较窄而带来扭曲的印象的设计扩展,能够使其变化为取得了匀整性的形状。
第二部分82沿第二方向Y进行纤维取向,相对于此,在第一部分81中,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对纤维进行取向,因此,在沿第一方向X拉拽擦拭片10时,可以说与第二部分82的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尺寸相比,该第一部分81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尺寸变大。通过使第一部分81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尺寸扩展,从而使各图样部41~44的外形变得更清晰,并且,由于第二部分82能够保持其形状,所以各图样部41~44的整体形状的匀整性不会较大地紊乱。另外,在图样41B、42B为以第二方向Y为上下方向的人物设计等的情况下,能够使图样41B、42B变化为婴幼儿等喜欢的那样的其横向宽度扩展而具有圆润感的形状。
参照图6(a),在向第一方向X拉拽擦拭片10之前的状态下,位于中间纤维层23的纸浆纤维28不会露出到疏水性的第一面11的外部。在擦拭片10湿润的状态下,纸浆纤维28构成对药剂进行吸收保持的吸收层,因此,由于像这样被疏水性层围绕而不会露出到外部,所以不会暴露于外界气体,能够防止干燥并抑制药剂的挥发。
参照图6(b),在将擦拭片10向第一方向X拉伸至少5%后的状态下,构成凹状线18的底部18a的纤维的缠结被解开,位于中间纤维层23的纸浆纤维28的一部分在构成第一纤维层21的纤维的纤维间隙之间通过,并从第一面11露出到外部。这样,在使用时,使用者沿第一方向X拉拽擦拭片10并使其扩展,由此使凹状线18的宽度变宽,并使纸浆纤维28露出到外部,因此,在底部18a与被擦抹面接触时,能够利用被纸浆纤维28吸收的药剂卫生地进行擦抹。
这样,在使用时,在凹状线18中,通过针对疏水性的第一面11的表面使纸浆纤维及其它亲水性纤维露出到第一面11的表面,并将第一面11从疏水性面改变为亲水性面,从而提高凹状线18的擦抹性。
此外,为了防止使用前的纸浆纤维28的干燥,也可以在形成第一面11的第一纤维层21的表面涂敷硅等防水剂并实施防水处理。
由于在第一面11的表面具有防水性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平滑性,所以在从收容容器将湿润状态下的擦拭片10弹出时,能够抑制接下来的擦拭片10一起被抽出(错位)。另外,通过在擦拭片10的第一面11形成凹状线18,从而能够减少在层叠状态下相互抵接的擦拭片10彼此的相向面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错位并易于抽出。
擦拭片10在湿润状态下沿第一方向X拉拽时的伸长5%时的拉伸强度为0.05~1.0N/25mm,优选为0.15~0.5N/25mm。在第一方向X上的拉伸强度小于0.05N/25mm的情况下,拉伸强度过低,当在制造工序中沿机器方向进行输送时,底部18a的一部分有可能会断裂,或者当在使用时沿第一方向X拉拽时,底部18a有可能会过度地伸长而使得片形状塌陷或者一部分断裂。在第一方向X上的拉伸强度超过1.0N/25mm的情况下,拉伸强度会变得过高,在为使用者在使用前较轻地进行拉拽的程度的力的情况下,底部18a难以伸长,凹状线18的宽度尺寸W4不会扩展。
另外,在湿润状态下,沿第一方向X拉拽擦拭片10时的最大延展度为2.0~3.0倍,沿第二方向Y拉拽时的最大延展度为1.2~1.8倍。在此,擦拭片10的最大延展度是指:将测量前的宽度尺寸W1的大小设为1.0倍,例如在擦拭片10的宽度尺寸W1为100mm且在进行拉拽而断裂时的宽度尺寸W2为200mm的情况下,最大延展度为2.0倍。
<最大拉伸强度、最大延展度及拉伸时的凹状线的宽度尺寸的测量方法>
参照图7,在使药剂浸渍到擦拭片10中(保水率为250%)之后,以使第二图样部42位于第一方向X的中央的方式利用切断工具将擦拭片10切断,并设为了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尺寸150mm×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尺寸25mm的长条状的试验片93。在形成试验片93的第二图样部42的凹状线18中的第一部分81的两相向缘部(两侧部18b)的一部分,沿着两侧部18b的这一部分用红笔附加标记T1、T2,在测量之前,用规尺测量标记T1、T2之间的分离距离R1。
接着,使用拉伸试验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型号AGS-1kNG),在固定卡盘91与可动卡盘92之间以使第一方向X成为纵向的方式配置试验片93,在卡盘间距离L1为100mm且拉伸速度为120m/min的条件下,对最大拉伸强度及最大延展度进行了测量。关于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延展度,将试验片93配置成使其第二方向Y成为试验机的纵向(上下方向),并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了测量。
使可动卡盘92沿与固定卡盘91分离的方向移动,求出了卡盘间距离L1为105mm(延展度为5%)时的最大拉伸强度(N/25mm)。另外,将使卡盘间距离L1扩展并使试验片断裂时的拉伸强度设为最大拉伸强度,将延展度设为最大延展度(倍)。而且,利用规尺测量卡盘间距离L1为130mm(延展度为30%)时的第一部分81的标记T1、T2的分离距离R2,通过分离距离比(R2/R1),算出了第一部分81的最大延展度(倍)。此外,即使擦拭片为干燥状态,通过同样的测量方法,从而也能够求出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上的最大延展度、最大拉伸强度。
<擦拭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擦拭片10能够使用在这种领域中通常使用的与擦拭巾用的纤维无纺布片同样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例如包括纤维网形成部、使纤维网含有水的水供给部、用于交缠纤维并进行再排列的水流喷射部(工序)、脱水部(脱水器)、干燥部(干燥器)。以下对擦拭片10的制造装置、制造工序的一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擦拭片10的基材,形成将通过各种公知的制作方法制造出的纤维集合体层叠而成的纤维网。纤维网例如能够将通过梳理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湿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纺粘法、熔喷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等层叠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网具有在与擦拭片10的第一及第二纤维层21、22对应的通过梳理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之间夹设与中间纤维层23对应的通过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并进行层叠而成的多层构造。
优选的是,在用于纤维交缠及对与形成图样区域40的凹状线18对应的凹状部分进行赋形的水流喷射(喷水)工序之前,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通过在水流喷射工序中在将纤维交缠之前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从而利用水来填补纤维间隙,纤维密度变高。由此,能够在水流喷射工序中抑制由于水流而使得纤维飞散并使纤维网的纤维密度变得不均匀且纤维网的质地紊乱。在像这样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的情况下,其目的在于利用水来填补纤维间隙,因此,并不需要使纤维移动的程度的水压,也可以通过喷雾来喷洒水。
图8是在纤维网101形成与图样区域40的凹状线18对应的凹状部分122的水流喷射工序100的立体图。水流喷射工序100包括抽吸鼓106和喷嘴板107,所述抽吸鼓106在外周面保持沿机器方向MD输送的纤维网,所述喷嘴板107向位于抽吸鼓106的外周面上的纤维网喷射水流。纤维网101具有在抽吸鼓106的外周面上与喷嘴板107相向的第一面101a、以及位于该第一面101a的相反侧的与抽吸鼓106的外周面相向的第二面101b。
抽吸鼓106具备具有线状凸部120的赋形支承体106a。赋形支承体106a的外周面为具有多个吸引管121的网眼状,一边使赋形支承体106a绕轴线K1旋转,一边使纤维网101由赋形支承体106a吸引并保持于外周面,并且经由下游侧输送机构(未图示)向脱水器(未图示)输送。喷嘴板107通过朝向被保持在抽吸鼓106的外周面的纤维网101的第一面101a侧喷射水,使纤维彼此交缠并将其压靠于位于赋形支承体1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120,从而在纤维网101的第二面101b侧赋予凹凸图案。线状凸部120与赋形支承体106a的外周面一体或分体地形成。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对于通过脱水器的输送带进一步向机器方向MD输送的纤维网101而言,在将其用作在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的情况下,向干燥器输送,另一方面,在将其用作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10的情况下,经过或不经过干燥器地向液体供给机构输送,所述液体供给机构用于浸渍包含有药剂、香料的液体。在经过这些工序之后,利用切断机构将纤维网切断为适当的大小。此外,在干燥器中,将构成纤维网101的热熔接性纤维的一部分热熔接,并提高片强度。
在喷嘴板107中,沿交叉方向CD排列的多个喷嘴针对保持于抽吸鼓106的赋形支承体106a的外周面的纤维网101的第一面101a喷射水。对于纤维网101而言,在位于抽吸鼓106的上游的抽吸鼓(未图示)预备性地进行纤维交缠,在利用较弱的力将纤维彼此交缠且作为整体为平坦状时,一边从外周面的吸引管121进行吸引,一边利用从喷嘴板107喷射的水流,将纤维网101压接于位于赋形支承体1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120。
图9(a)是在抽吸鼓106中喷射水流之前的线状凸部120上的纤维网101的放大图,图9(b)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流体之后的线状凸部120上的纤维网101的放大图。
参照图9(a)、(b),由于在线状凸部120未吸引纤维,所以位于线状凸部120上的纤维会以向周边移动的方式进行再排列,并在与线状凸部120对应的纤维网101的第二面101b侧形成向第一面101a侧凹陷的凹状部分122。
线状凸部120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线状凸部120a、120b、120c,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线状凸部120a、120b、120c具有与擦拭片10的第一、第二及第四图样部41、42、44对应的不同的设计。由于线状凸部120是从赋形支承体106a的外周面突出的部分,因此,除了图示的形态之外,还能够采用人物、企业徽标等各种设计并对纤维网101赋形。
线状凸部120配置于赋形支承体106a的外周整体,且具有如下的图案,所述图案还在所制造的全部的擦拭片10中配置具有至少一个独立且封闭的设计的图样部。另外,线状凸部120的高度被设计为根据赋形的设计而使线宽及高度在其延伸方向上变化。
在纤维网101中的位于线状凸部120上的薄壁部分(凹状部分122的底部)124,利用水流使纤维向周边移动,且纤维未被吸引管121吸引,因此,纤维密度变得比周边区域低。
另一方面,在以围绕薄壁部分124的方式位于该薄壁部分124的外周缘部的第一部分131积存有从线状凸部120上移动来的纤维,纤维密度变得较高。另外,在从第一部分131进一步向外方延伸的第二部分132,纤维密度比薄壁部分124高,且纤维密度比第一部分131低。
另外,由于位于纤维网101的中间纤维层的纸浆纤维的纤维长度比位于上下层的热熔接纤维短,且在纤维集合体中纤维彼此的缠结较弱,所以变得容易利用水流进行移动。因此,在由位于线状凸部120上的薄壁部分124构成的低密度区域,纸浆纤维以被吹飞到周边的方式移动,纸浆纤维的质量变得比第一及第二部分131、132低。
能够利用该水流喷射工序,在纤维网101上对通过纤维的缠结而形成的设计花纹进行赋形,纤维网101的凹状部分122、第一部分131及第二部分132分别相当于擦拭片10的凹状线18(低密度区域51)、高密度区域52及中密度区域53。
以往,在水刺纤维无纺布的制造工序中,有将纤维压入到形成于抽吸鼓的赋形支承体的凹状部分并对凹状图案进行赋形的方法。在该制作方法中,由于在凹状部分对纤维进行吸引,因此,会形成不存在纤维或者沿凹状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较大的开孔。因此,例如为了对本实施方式的图样区域40那样的纤维网赋予独立且封闭的图样,在将凹状部分形成为独立且封闭的形状的情况下,会在凹状部分沿其延伸方向形成连续的开孔,在制造工序中,被凹状部分围绕的部分有可能会脱落。
根据本制造方法,由于利用配置于抽吸鼓106的赋形支承体1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120对纤维进行再取向,并在纤维网101的第二面101b侧对凹状部分122进行赋形,因此,不会在位于线状凸部120的薄壁部分124沿其延伸方向形成比较大的开孔,在制造工序中,被线状凸部120围绕的部分不会脱落。这样,通过利用朝向水流凸出的线状凸部120对纤维网101进行赋形,从而仅通过纤维的交缠,就能够以各种尺寸采用独立且封闭的各种设计、例如人物、字符、图形、符号及它们的组合等。
作为擦拭片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例示了基于水流交缠的水刺制作方法,但只要能够通过基于流体处理的纤维交缠来形成凹状线18,则除了水之外,还能够采用基于空气、水蒸气等流体的制作方法。
在本说明书中,重点对作为擦拭片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叙述,但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并不限于擦拭巾用,也可以作为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母乳垫等卫生用品的结构材料使用。特别是,由于图样区域40的第一图样部41及第二图样部42具有由基于纤维交缠的凹状线18形成的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41A、42A,因此,作为整体柔软的设计性优异,能够适合用作卫生用品中的与肌肤相接的片材料。
对于构成擦拭片10的各结构构件而言,只要未特别写明,则除了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材料之外,还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在这种领域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材料。另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这样的用语仅是为了区别同样的要素、位置等而使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 纤维无纺布片(擦拭片)
11 第一面
12 第二面
18 凹状线
21 第一纤维层
22 第二纤维层
23 中间纤维层
41 第一图样部(图样)
42 第二图样部(图样)
43 第三图样部(图样)
44 第四图样部(图样)
51 低密度区域
52 中密度区域
53 高密度区域
81 第一部分
82 第二部分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 厚度方向

Claims (8)

1.一种纤维无纺布片,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厚度方向、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以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缠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凹状线,所述凹状线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侧凹陷,并通过纤维交缠而形成,
所述凹状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的纤维取向为所述第二方向,
在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比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数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而形成图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线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纤维密度小的低密度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纤维密度比所述低密度区域大的高密度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密度区域沿着所述凹状线存在,
所述高密度区域具有从所述第二面突出的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第一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所述第一面;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所述第二面;以及中间纤维层,所述中间纤维层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层与所述第二纤维层之间,并包含有亲水性纤维,
通过沿所述第一方向赋予拉力,从而在所述凹状线将纤维交缠解开,使所述中间纤维层的所述亲水性纤维在所述第一面的表面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纤维层主要由疏水性纤维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纤维层的表面施加了防水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为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巾用。
CN201880066446.0A 2017-12-28 2018-11-15 纤维无纺布片 Active CN111212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4748A JP7065605B2 (ja) 2017-12-28 2017-12-28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2017-254748 2017-12-28
PCT/JP2018/042262 WO2019130887A1 (ja) 2017-12-28 2018-11-15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2938A true CN111212938A (zh) 2020-05-29
CN111212938B CN111212938B (zh) 2022-07-26

Family

ID=67063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6446.0A Active CN111212938B (zh) 2017-12-28 2018-11-15 纤维无纺布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65605B2 (zh)
CN (1) CN111212938B (zh)
WO (1) WO2019130887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4893A (en) * 1991-04-26 1994-01-04 Nippon Filcon Co., Ltd. Belt for fabricating a non-woven fabric with projection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non-woven fabric with patterns
JPH09279452A (ja) * 1996-04-15 1997-10-28 Unitika Ltd 積層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69814A (ja) * 2000-08-30 2002-03-08 Daiwabo Co Ltd 刺繍入り不織布形成用支持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刺繍模様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06320728A (ja) * 1999-12-10 2006-11-30 Procter & Gamble Co 巨視的三次元孔なしクリーニングシー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クリーニング用具、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製造物品
CN102918190A (zh) * 2010-04-16 2013-02-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纤维并具有凹凸的无纺布,以及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JP2013083025A (ja) * 2011-10-12 2013-05-09 Jnc Corp 伸縮性嵩高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232888A (zh) * 2014-10-17 2016-12-14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
JP2017031518A (ja) * 2015-07-30 2017-02-09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水流交絡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06795671A (zh) * 2014-08-27 2017-05-31 株式会社可乐丽 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
CN107109736A (zh) * 2014-12-26 2017-08-29 株式会社可乐丽 自粘性无纺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1886B2 (ja) * 1995-07-19 2005-06-2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積層不織布
AU2002364541A1 (en) 2001-12-10 2003-06-23 Polymer Group, Inc. Imaged nonwoven fabrics in hygienic wipe applications
US20040255440A1 (en) * 2003-04-11 2004-12-23 Polymer Group, Inc. Three-dimensionally imaged personal wipe
JP6253238B2 (ja) * 2012-05-28 2017-12-27 花王株式会社 清掃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37555B2 (ja) * 2012-12-12 2016-12-07 株式会社ソフト99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ウェットシート
JP6189394B2 (ja) * 2015-10-16 2017-08-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凹凸パターン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960719B2 (ja) 2016-03-04 2021-11-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ウェットワイプス用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4893A (en) * 1991-04-26 1994-01-04 Nippon Filcon Co., Ltd. Belt for fabricating a non-woven fabric with projection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non-woven fabric with patterns
JPH09279452A (ja) * 1996-04-15 1997-10-28 Unitika Ltd 積層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20728A (ja) * 1999-12-10 2006-11-30 Procter & Gamble Co 巨視的三次元孔なしクリーニングシー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クリーニング用具、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製造物品
JP2002069814A (ja) * 2000-08-30 2002-03-08 Daiwabo Co Ltd 刺繍入り不織布形成用支持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刺繍模様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02918190A (zh) * 2010-04-16 2013-02-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纤维并具有凹凸的无纺布,以及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JP2013083025A (ja) * 2011-10-12 2013-05-09 Jnc Corp 伸縮性嵩高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795671A (zh) * 2014-08-27 2017-05-31 株式会社可乐丽 反复耐久性优异的伸缩性无纺布
CN106232888A (zh) * 2014-10-17 2016-12-14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
CN107109736A (zh) * 2014-12-26 2017-08-29 株式会社可乐丽 自粘性无纺布
JP2017031518A (ja) * 2015-07-30 2017-02-09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水流交絡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65605B2 (ja) 2022-05-12
JP2019119954A (ja) 2019-07-22
CN111212938B (zh) 2022-07-26
WO2019130887A1 (ja)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48814B2 (ja) 不織布
US20180360288A1 (en) Cleansing article having printed texture
KR102449531B1 (ko) 와이핑 시트
MX2011001480A (es) Articulo absorbente con un lienzo superior con penachos.
JP6285737B2 (ja) ウェットシート用不織布、ウェットワイピングシート、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MX2011001481A (es) Articulo absorbente con un lienzo superior afelpado.
JP5094153B2 (ja) ウエットシート用シート基材
CN106572923A (zh) 用于制备开孔纤维网的方法
JP5956062B2 (ja) ウェブを開口及び伸張させるための装置
JP2007211371A (ja) 積層不織布
JP6017676B2 (ja) 波形有孔ウェブ
JP7065603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CN111328355B (zh) 纤维无纺布片
CN111212938B (zh) 纤维无纺布片
CN111328356B (zh) 纤维无纺布片
JP7065607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7065604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6956629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2010148732A (ja) 頭皮ケア用具
JP7138434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7065606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RU2649932C1 (ru) Перфорированное полотно
US20200253430A1 (en) Fabric cleansing articles and methods thereof
EP3536291B1 (en) A skin care pad and a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JP2022065416A (ja) 衛生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