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8356B - 纤维无纺布片 - Google Patents

纤维无纺布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8356B
CN111328356B CN201880073109.4A CN201880073109A CN111328356B CN 111328356 B CN111328356 B CN 111328356B CN 201880073109 A CN201880073109 A CN 201880073109A CN 111328356 B CN111328356 B CN 111328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nonwoven fabric
wiping
fabric sheet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31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8356A (zh
Inventor
木村明宽
出谷耕
泉保真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547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656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547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6560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547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3843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6165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00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8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8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8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8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9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 D04H1/495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by fluid jet for formation of patterns, e.g. drilling or rearran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备肌肤触感良好且具有较高的设计性的图案部的纤维无纺布片。在通过交织纤维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110中,具有由在第一面111向第二面112侧凹陷的凹状线118形成的图案部141、142,凹状线118通过纤维交织而形成,图案部141、142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141A、142A,外形线141A、142A位于从纤维无纺布片110的外周缘远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纤维无纺布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交织纤维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交织纤维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是公知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凹凸花纹的纤维无纺布片,所述凹凸花纹是在通过纤维的交织形成的纤维网的制造工序中通过利用水流交织(高压流体)将一部分的纤维再排列而形成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1724号公报(P2013-241724A)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纤维无纺布片中,由于作为整体通过纤维的交织而形成,所以柔软性比较优异,并且,由于具有由利用从制造工序中的喷嘴喷射的流体赋形并沿输送纤维网的机器方向延伸且沿与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交替地配置的多个凹凸线构成的凹凸花纹,所以与不带有花纹的纤维无纺布片相比,外观设计性优异。
然而,凹凸花纹为延伸至片的外周缘的单纯的连续花纹,无法把握该花纹整体的外形轮廓。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会识别为赋予各片的独创的设计,而会识别为赋予连续纤维网的作为简单的重复设计的底纹,无法作为具有较高的外观设计性的凹凸花纹而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也存在通过在制造工序中施加热压纹加工而赋予具有较高的外观设计性的凹凸状的设计的情况,但进行了加热加压的凹状部分的纤维被进行热熔敷而变得比较硬,这会损害纤维无纺布片原本的柔软性、悬垂性,并使肌肤触感变差,并且变得容易破裂。
鉴于以上情况,第一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备肌肤触感良好且具有较高的设计性的图案部的纤维无纺布片。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凹凸花纹为延伸至片的外周缘的连续花纹,无法把握该花纹整体的外形轮廓。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会识别为赋予各片的独创的设计,而会识别为赋予连续纤维网的作为简单的重复设计的底纹,无法作为具有较高的外观设计性的凹凸花纹而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由于利用从喷嘴喷射的流体沿机器方向连续地对凹凸花纹进行赋形,因此,无法使凹状线的宽度尺寸变化。
另一方面,也存在通过在制造工序中施加热压纹加工而使线的宽度尺寸沿其延伸方向变化并赋予具有较高的外观设计性的凹凸状的设计的情况,但进行了加热加压的凹状部分的纤维被进行热熔敷而变得比较硬,这会损害纤维无纺布片原本的柔软性、悬垂性,并使肌肤触感变差,并且变得容易破裂。
鉴于以上情况,第二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具备肌肤触感良好且具有较高的设计性的图案部的纤维无纺布片。
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中,由于作为整体通过纤维的交织而形成纤维无纺布片,所以柔软性比较优异,并且,由于具有由利用从制造工序中的喷嘴喷射的流体赋形的多个条纹线构成的凹凸花纹(各个条纹线沿输送纤维网的机器方向延伸,为通过沿与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交替地配置条纹线而形成的凹凸花纹),所以与不带有花纹的纤维无纺布相比,设计性优异。
然而,凹凸花纹为延伸至纤维无纺布片的外周缘的连续花纹,无法把握该花纹的外形轮廓。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会将凹凸花纹识别为赋予各纤维无纺布片的独创的设计,而会识别为作为简单的重复设计的底纹,无法作为具有较高的设计性的凹凸花纹而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也存在通过将包含有热熔敷片层的多个纤维层层叠并在制造工序中施加热压纹加工而具备具有较高的设计性的凹凸花纹的纤维无纺布片,但热熔敷片被熔敷的部分会变得比较硬,这会损害纤维无纺布片的柔软性,并使肌肤触感变差,并且变得容易破裂。
鉴于以上情况,第三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肌肤触感良好且能够提高设计性的纤维无纺布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发明涉及具有厚度方向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将纤维交织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的改良。
第一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图案部,所述图案部由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侧凹陷的凹状线形成,所述凹状线通过纤维交织而形成,所述图案部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所述外形线位于从所述纤维无纺布片的外周缘远离的位置。
第一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包括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1)所述纤维无纺布片为水刺纤维无纺布制,所述凹状线有底。在该情况下,在擦抹排泄物等污垢时,进入到凹状线的污垢不会附着于手。
(2)所述凹状线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凹状线以外的区域的纤维密度。在该情况下,在拉拽片时,凹状线容易伸长,能够使凹状线的宽度扩展。
(3)所述图案部还具有位于被所述外形线围绕的位置的图案。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由于擦抹而使得图案变形。
(4)所述凹状线为曲线状。在该情况下,与凹状线为单纯的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5)所述图案部关于将所述纤维无纺布片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线或将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线为非对称。在该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利用图案部来把握片的横纵。
(6)所述凹状线的宽度尺寸在延伸方向上变化。在该情况下,与凹状线为单纯的直线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7)所述凹状线具有多个狭缝。在该情况下,由于图案部能够保持所需的设计性及擦抹区域,并且能够减少凹状线的面积,所以能够提高片强度。
(8)所述图案部具有多个图案部,所述多个图案部的一部分彼此在俯视时相互重叠。在该情况下,凹状线的面积比率在重叠部分变大,擦抹性更加优异。
(9)所述纤维无纺布片为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在该情况下,图案部不仅能够作为对片赋予外观设计性的装饰区域发挥功能,还能够作为擦抹区域发挥功能。
第二发明涉及具有厚度方向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将纤维交织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
第二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在所述第一面配置有图案部,形成所述图案部的线的宽度尺寸在其延伸方向上变化。
第二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包括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1)形成所述图案部的线为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侧凹陷的凹状线,所述凹状线通过纤维的交织而形成。在该情况下,与通过压纹加工来形成凹状线的情况相比,柔软性及肌肤触感优异。
(2)形成所述图案部的线具有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排列的宽度较窄部分和宽度比所述宽度较窄部分宽的宽度较宽部分,所述宽度较宽部分的宽度尺寸为所述宽度较窄部分的宽度尺寸的至少1.1~5.0倍。在该情况下,宽度较宽部分与宽度较窄部分的宽度尺寸之差变得清晰,与凹状线为单纯的直线状的情况相比,外观设计性优异。
(3)所述图案部具有独立的封闭状的外形线,所述外形线位于从所述片的外周缘远离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图案部具有独立且封闭的设计,与连续花纹相比,外观设计性优异。
(4)所述纤维无纺布片为水刺纤维无纺布制,所述凹状线有底。在该情况下,在擦抹排泄物等污垢时,进入到凹状线的污垢不会附着于手。
(5)所述凹状线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凹状线以外的区域的纤维密度。在该情况下,在拉拽片时,凹状线容易伸长,能够使凹状线的宽度扩展。
(6)所述图案部还具有位于被所述外形线围绕的位置的图案。在该情况下,与凹状线为单纯的直线状的情况相比,外观设计性优异。
(7)所述图案部的所述外形线的宽度比形成所述图案的线宽。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强调并衬托图案。
(8)形成所述图案部的所述线具有多个狭缝。在该情况下,由于图案部能够保持所需的设计性及擦抹区域,并且能够减少凹状线的面积,所以能够提高片强度。
(9)所述纤维无纺布片为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在该情况下,图案部不仅能够作为对片赋予外观设计性的装饰区域发挥功能,还能够作为擦抹区域发挥功能。
第三发明涉及具有厚度方向、第一方向及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以及在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织而形成的纤维无纺布片。
第三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多个图案部,所述多个图案部由在第一面向第二面侧凹陷的凹状线形成,图案部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形状,凹状线通过纤维交织而形成,多个图案部相互不同,并且凹状线的总面积相互不同。
第三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包括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1)纤维无纺布片的多个图案部中的至少一个图案部位于从外周缘分离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纤维无纺布片的设计性。
(2)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副图案,所述副图案由凹状线形成,并以围绕图案部的方式位于外侧。由此,在擦抹时,由于首先会在位于外侧的副图案的凹状线收容异物,所以能够在擦抹之后抑制图案部的清晰度降低。
(3)纤维无纺布片中的所述凹状线在沿延伸方向连续的一个线中具有相对于所述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不同的宽度较窄部分和宽度较宽部分。由此,能够提高纤维无纺布片的设计性。
(4)纤维无纺布片的凹状线在不同的线中具有相对于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不同的第一线及第二线。由此,能够提高纤维无纺布片的设计性。
(5)在纤维无纺布片中,构成所述副图案的所述凹状线的宽度尺寸小于构成所述图案部的所述凹状线的宽度尺寸。因此,能够使副图案不易显眼,另一方面,能够使第一图案部及第二图案部显眼。
(6)构成纤维无纺布片中的副图案的凹状线的宽度尺寸大于构成图案部的凹状线的宽度尺寸。因此,即使在擦抹之后,也能够抑制图案部的清晰度降低。
(7)纤维无纺布片的图案部具有外侧图案部和位于外侧图案部的内侧的内侧图案部,外侧图案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内侧图案部的宽度尺寸。因此,即使在擦抹之后,也能够抑制内侧图案部的清晰度降低。
(8)在纤维无纺布片中,在第二方向上的任意选择的部位中的第一方向上,存在多个图案部中的至少一个图案部。由此,在擦抹污垢时,即使在手指碰到不存在图案部的部位的状态下,只要使手指沿第一方向移动,就会使手指碰到某一个图案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手指碰到的部位。
(9)纤维无纺布片为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巾用。由此,能够提供具有上述作用、效果的擦拭巾用的片。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由于图案部由通过纤维交织而形成的凹状线构成,并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且外形线位于从片的外周缘远离的位置,因此,作为片整体肌肤触感良好,且具有较高的设计性。
根据第二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由于图案部位于第一面,且形成图案部的线的宽度尺寸变化,因此,与图案部由具有大致相等的宽度尺寸的线形成的情况相比,具有较高的设计性。
根据第三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由于具有由在第一面向第二面侧凹陷的凹状线形成的多个图案部,且凹状线通过纤维交织而形成,因此,由于不具有由热熔敷产生的膜化的凹部,所以肌肤触感良好且难以破裂。而且,由于图案部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形状,且多个图案部相互不同,所以能够提高纤维无纺布片的设计性。除此之外,由于多个图案部的凹状线的总面积相互不同,所以存在多个异物的收容容量不同的图案部,由此,使用者能够根据污垢来选择图案部并进行擦抹。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不仅包括发明的不可缺少的结构,也包括选择性的实施方式及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图8分别示出了第一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图9~图16分别示出了第二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图17~图23分别示出了第三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第一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的立体图。
图2是擦拭片的俯视图。
图3(a)是沿着图2的III(a)-III(a)的剖视图。图3(b)是沿着图2的III(b)-III(b)线的剖视图。
图4是擦拭片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水流喷射工序的立体图。
图5(a)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前的线状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图5(b)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后的线状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
图6是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7是另一变形例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8是又一变形例的与图2同样的俯视图。
图9是作为第二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的立体图。
图10是擦拭片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第二图案部的放大图。
图12(a)是沿着图10的XII(a)-XII(a)的剖视图。图12(b)是沿着图10的XII(b)-XII(b)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擦拭片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水流喷射工序的立体图。
图14(a)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前的线状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图14(b)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后的线状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
图15是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10同样的俯视图。
图16是另一变形例的与图10同样的俯视图。
图17是作为第三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的立体图。
图18是擦拭片的俯视图。
图19(a)是沿着图18的XIX(a)-XIX(a)的剖视图。图19(b)是沿着图18的XIX(b)-XIX(b)的剖视图。
图20是擦拭片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水流喷射工序的立体图。
图21(a)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前的线状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图21(b)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后的线上凸部上的纤维网的放大图。
图22是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18同样的俯视图。
图23是又一变形例的与图18同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
参照图1~图3,作为第一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擦抹片、擦拭巾用无纺布)110为通过交织纤维而形成的膨松且柔软的片,并具有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厚度方向Z以及在厚度方向Z上彼此相向的第一面111及第二面112。在本说明书中,也将第一面111称为擦抹面,并将第二面112称为非擦抹面。
擦拭片110为大致矩形形状,并具有由第一端缘110A及第二端缘110b和第一侧缘110c及第二侧缘110d构成的外周缘,所述第一端缘110A及第二端缘110b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侧缘110c及第二侧缘110d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二方向Y延伸。擦拭片110的形状并不限于图示例,例如也可以具有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各种公知的形状,尺寸也能够根据其用途而进行各种选择。
擦拭片110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例如能够用于臀部擦拭片、清洁用片、一次性毛巾等。另外,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并不限于擦拭巾用,可以适合用作配置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的肌肤相向面侧的表面片等构成卫生用品的片材料。
在将擦拭片110用作湿擦拭巾的情况下,作为浸渍于该擦拭片110的药剂,例如可以使用包含有表面活性剂、保湿剂、用于给肌肤带来清凉感的乙醇等清凉感赋予剂、润肤剂、PH调节剂、香料、抗氧化剂、螯合剂、植物提取物、褐变抑制剂、抗炎剂、皮肤活化剂、收敛剂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
参照图3,擦拭片110包括形成第一面111侧的第一纤维层121、形成第二面112侧的第二纤维层122、以及位于第一纤维层121与第二纤维层122之间的中间纤维层(第三纤维层)123。第一纤维层121、第二纤维层122及中间纤维层123具有将构成它们的纤维彼此三维地相互交织并进行复合化而成的多层构造。
作为第一纤维层121及第二纤维层122,能够使用亲水性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网。作为亲水性纤维的材料,可以优选使用吸水纤维,更优选使用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纤维等。作为合成纤维,除了聚酯类纤维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之外,还可以使用聚烯烃类纤维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的各纤维以及使用这些纤维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作为形成复合纤维的鞘部分的材料,使用熔融温度比形成芯部分的材料低的材料。
作为该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例如有聚乙烯与聚丙烯、聚乙烯与聚酯、聚丙烯与聚酯的组合等。“合成纤维”是指该纤维本身的材料具有疏水性的纤维,也包括用亲水剂对该材料进行处理而得到的纤维。作为由该材料构成的纤维的亲水化处理,可以列举将亲水剂(油剂)附着于纤维表面的处理或者使该纤维内含有亲水剂(油剂)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纤维层121及第二纤维层122,优选由将人造丝纤维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20:80~80:20的比例(质量%)混合而成的纤维网形成。这样,通过除了作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PET纤维之外,还混合作为再生纤维的人造丝纤维,由此,即便形成图案区域140的凹状线118的纤维量较少,也能够确保一定量的液体的融合容易性(日文:馴染み易さ)。PET纤维是在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多的聚酯类纤维的一种,强度性能、耐热性能、耐水性能、耐酸性能、耐碱性能等优异,适合作为擦拭片110的片材料。
中间纤维层123由人造丝、棉、纸浆等亲水性纤维形成,优选由纸浆纤维形成,对于所使用的纸浆纤维而言,除了一般使用的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木材纤维之外,还能够组合木材纸浆纤维以外的植物纤维、合成纤维(优选为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等。由于纸浆纤维的纤维短,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根数变多,因此,中间纤维层123的白度变得较高,能够提高图案区域140的视觉辨识性。另外,除了纸浆纤维之外,还可以混合马尼拉麻、构树、结香、棉绒纸浆。
由于第一纤维层121及第二纤维层122主要由疏水性的纤维构成,所以可以将其称为疏水性层,由于中间纤维层123主要由亲水性纤维构成,所以可以将其称为亲水性层。
擦拭片110的厚度尺寸D101为0.3~1.0mm,质量为40~60g/m2,表观密度为0.03~0.09g/cm3。在擦拭片110的厚度尺寸D101的测量中,使用了厚度测量器(PEACOCK公司制、测量面
Figure BDA0002487507710000101
、测量压力3g/cm3)。
在第一纤维层121及第二纤维层122中使用的人造丝纤维及PET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5~2.5dtex,另外,人造丝纤维及PET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50mm,优选为35~45mm。纸浆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1~10mm,优选为2~5mm。通过使形成擦拭片110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第一纤维层121及第二纤维层122的结构纤维的平均纤度、平均纤维长度比中间纤维层123的结构纤维大,从而使质地(纤维的不均匀性)变得良好,能够抑制构成图案区域140的凹状线118的纤维量之差,并确保所需的视觉辨识性及形状稳定性。
参照图2及图3,擦拭片110具有图案区域140,所述图案区域140由在第一面111向第二面112侧凹陷的凹状线118形成。凹状线118通过将纤维交织而形成,并具有有底的底部118a和围绕底部118a的两壁部118b、118b。
“凹状线有底”是指在凹状线118的延伸方向上未形成连续的开孔,即便为具有通过流体喷射工序中的纤维的再取向而形成的大小各种各样的纤维间隙的结构,只要在其延伸方向上未形成连续的开孔,就能够称为有底。这样,由于凹状线118有底,所以例如在将擦拭片110用作臀部擦拭片的情况下,在擦抹后进入到凹状线118的排泄物不会附着于使用者的手指。
图案区域140具有由相互不同的设计构成的第一图案部141和第二图案部142。第一图案部141具有由凹状线118形成的大致圆形形状的外形线141A和被外形线141A围绕的大致星形形状的图案141B。第二图案部142具有大致椭圆形形状的外形线142A和被外形线142A围绕且将多个字符配置于沿第二方向Y并列的多列而成的图案142B。第一图案部141和第二图案部142并列地位于第一方向X的大致中央。
而且,图案区域140还具有由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三图案部143和心形的比较小的第四图案部144。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在第一面111具有比较大的面积,由于其能够单独地发挥完整的设计性并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可以说是主要的图案。另一方面,由于第三图案部143并不完整,其无法单独地发挥任意的设计性,另外,第四图案部144比较小,无法说其可以单独地发挥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那样的设计性,因此,第三图案部143及第四图案部144可以说是次要的图案。
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141A、142A,外形线141A、142A位于从擦拭片110的外周缘远离的位置。在此,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的外形线141A、142A独立是指:并非如编织物的底纹那样为延伸至织物的外周缘而无法把握其外形形状整体的连续花纹,而是位于从擦拭片110的外周缘远离的位置且具有完全独立的设计性的外形线。因此,例如如第三图案部143那样外形线143A到达片外周缘而无法把握整体的设计的结构并不相当于独立的外形线。
另外,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的外形线141A、142A封闭是指外形线141A、142A以围绕图案141B、142B的方式连续或非连续地延伸。外形线141A、142A只要具有围绕图案141B、142B的形态即可,也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各种公知的形状。
优选的是,第一图案部141的图案141B及第二图案部142的图案142B具有可被使用者一眼就识别出的那样的设计性,除了图示例之外,还包括动漫、漫画的人物、企业宣传用的徽标、各种公知的外观设计、字符、图形、符号以及基于它们的组合的具有信息性的设计等。字符包括字母字符、平假名字符、片假名字符、汉字及各外语字符(例如印度尼西亚语字符)等。
在擦拭片110中,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是具有立体形状的主要的设计区域,并且也可以说是用于擦抹排泄物、粉尘的擦抹区域。即,在使用擦拭片110时,将第一面111作为擦抹面,能够利用凹状线118的两侧壁部118b的第一面111侧的端缘(边缘)118c,以将污垢刮除的方式有效地擦抹附着于身体、桌台等被擦抹面的污垢。
为了供使用者用手指按压第一图案部141或第二图案部142并高效地擦抹附着于被擦抹面的污垢,优选的是,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具有所需的大小,例如优选具有擦拭片110的表面面积的至少10%以上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第四图案部144具有比较小的面积,因此,并不作为主要的擦抹区域发挥功能。
通常,考虑到膨松性及肌肤触感,作为擦拭片,适合使用通过水流交织处理形成的水刺纤维无纺布,为了提高其设计性、擦抹性,已知有如下方法:通过纤维交织,对片表面赋予从片表面整体地隆起的立体图案,或者赋予几何学花纹、花边花纹等凹凸花纹。
在对擦拭片赋予从片表面隆起的立体图案的情况下,与基于印刷的图案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性,并且能够利用隆起的外周缘部擦抹污垢。然而,由于图案本身具有隆起状,所以在擦抹时会与被擦抹面进行滑动接触,图案部的形态有可能会由于摩擦而塌陷。
另一方面,当在擦拭片上附加连续的凹凸花纹的情况下,由于作为图案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此,无法使其设计给使用者强烈地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由于在制造时利用流体沿机器方向连续地赋予凹凸花纹,因此,无法采用通过具有完全独立的形态才能够发挥其外观设计性的图案、例如人物、字符、符号等具有较高的设计性、信息性的图案。
而且,也存在通过对擦拭片施加热压纹(凹陷)处理而形成由多个凹状线构成的图案部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通过热压纹加工对结构纤维进行热熔敷,凹状线内会变得比较硬,这会损害水刺无纺布原本的柔软性、手感。另外,在作为婴幼儿的臀部擦拭片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了压纹加工的部分有可能会碰到肌肤而带来不适感、刺激,并且会变得容易破裂。
在本实施方式的擦拭片110中,由于形成图案区域140的凹状线118通过纤维的交织而形成,所以与通过热压纹处理形成的情况相比,作为无纺布整体具有柔软且良好的肌肤触感,能够维持水刺无纺布独特的悬垂性。另外,由于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具有独立的外形线141A、142A,所以能够采用具有完全独立的形态的设计,与延伸至片外周缘的单纯的连续花纹相比,外观设计性优异,并能够提高美学上的外观。
在图案区域140本身隆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因光进行散射而使得其外形轮廓模糊,但由于图案区域140由凹状线118形成,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能够更鲜明地把握其外形轮廓。另外,由于在擦抹时凹状线118以外的部分与被擦抹面直接滑动接触,因此,不会由于摩擦而使得凹状线118的形状塌陷,图案区域140不会较大地变形。
在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中,外形线141A、142A为封闭状,图案141B、142B被配置成由外形线141A、142A围绕。由于图案141B、142B被外形线141A、142A围绕,所以即使在使用者进行拉拽或揉搓而使擦拭片110变形的情况下,也会以外形线141A、142A为起点进行变形,因此,图案141B、142B能够维持其形状。另外,即便在擦抹时比较强力地擦抹被擦抹面而外形线141A、142A的形状塌陷,也能够抑制被该外形线141A、142A围绕的图案141B、142B的形状塌陷。
另外,第三图案部143及第四图案部144位于作为主要的擦抹区域的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的周边。因此,在揉搓擦拭片110时,会使第三图案部143及第四图案部144成为起点地进行变形,可以说能够抑制位于中心的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的变形。
从擦抹性及美观的观点出发,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优选具有曲线状的凹状线118。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形线141A、142A为曲线状,且图案141B、142B也具有曲线状部分。这样,由于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具有曲线状的凹状线118,所以能够带来柔软且肌肤触感良好的印象,并且容易与被擦抹面的形状相匹配地变形,例如能够使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沿着被擦抹面的宽度较窄且曲线状的槽变形并对污垢进行擦抹。
由于由凹状线118构成的图案区域140位于第一面111侧,所以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出第一面111为擦抹面。因此,可以说图案区域140还具有以将第一面111用作擦抹面的方式引导使用者的功能。
如已述的那样,图案区域140中的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能够作为擦抹区域发挥功能,但由于第三图案部143及第四图案部144也由凹状线118形成,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擦抹性。因此,使用者在擦抹时能够根据污垢的大小而适当地选择并使用第一~第四图案部141~144中的最佳的部分。
在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中,形成外形线141A、142A的凹状线118的整体上的宽度比形成图案141B、142B的凹状线118宽。由于外形线141A、142A的宽度比较宽,所以能够引起使用者的注意,能够进一步衬托被该外形线141A、142A围绕的图案141B、142B。另外,在擦抹时,在利用外形线141A、142A粗略地擦抹污垢之后,能够利用位于其内部的宽度较窄且紧密地集合的图案141B、142B刮除顽固的污垢。
由于图案区域140具有设计不同的多个第一~第四图案部141-144,因此,关于将擦拭片110的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第一假想线P和将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第二假想线Q,具有非对称的形状。因此,能够使使用者识别擦拭片110的纵向及宽度方向。这样,只要能够识别擦拭片110的横纵,则图案区域140关于第一假想线P和第二假想线Q中的任一方为非对称即可。
在擦拭片110中,第二方向Y对应于制造工序中的机器方向,第一方向X对应于与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结构纤维主要沿第二方向Y取向。因此,优选的是,擦抹方向沿着纤维取向的方向、即片强度比第一方向X高的第二方向Y,通过非对称地配置图案区域140,从而能够将第二方向Y识别为擦抹方向(纵向)。另外,通过如第二图案部142的图案142B那样以使第二方向Y成为纵向的方式配置外观设计要素,从而也能够以沿第二方向Y擦抹的方式进行引导。在该情况下,可以说第二图案部142相对于将其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线(未图示)为非对称。
参照图1,形成图案区域140的凹状线118具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部分181和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部分182。第二部分中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在第一部分181中,与第二部分182相比,每单位面积中的沿第二方向Y取向的纤维数量较少。这样,由于在第二部分182中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所以能够在将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发挥所需的拉伸强度,其凹形形状不会塌陷。
因此,例如在采用以第二方向Y为上下方向的人物设计等作为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的图案141B、142B的情况下,其上下部分(例如头部和躯干)的外形轮廓、上下的尺寸平衡不会被破坏,即使在擦抹之后,或者例如即使在以沿第二方向Y产生摩擦阻力的方式从包装中取出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其设计形状。
在凹状线118的第一部分181中,在将纤维取向的方向即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其形状也难以塌陷,其宽度尺寸存在变窄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将第一方向X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在沿与纤维取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拉拽的力作用于凹状线118时,第一部分181的宽度尺寸扩展。因此,在采用以第二方向Y为上下方向的人物设计作为图案141B、142B的情况下,在擦抹之后,或者在以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产生摩擦阻力的方式从包装中取出的情况下,会成为其宽度尺寸扩展的那样的形态,但其外观图像被维持,反而能够变化为婴幼儿喜欢的具有圆润感的那样的人物设计。
在此,纤维取向是指在俯视擦拭片110时纤维流动的方向,“第二部分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是指:除了构成第二部分的纤维的总重量中的100%沿第二方向Y进行纤维取向的情况之外,还包括50%以上相对于第二方向Y在-45°~+45°的范围内具有纤维取向性的情况。该纤维取向能够通过这种领域中的公知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能够通过按照TAPPI标准方法T481中的基于零距离拉伸强度的纤维取向性试验法的测量方法,对该纤维取向进行测量。另外,作为简易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后述的拉伸试验机,根据第二部分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上的拉伸强度比(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来测量纤维取向。
在第一部分181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该第一部分181为沿着第一假想线P延伸的部分,在第二部分182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该第二部分182为沿着第二假想线Q延伸的部分。另一方面,例如在如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的外形线141A、142A那样具有曲线状的情况下,第一部分181为向第一方向X凸出的部分,第二部分182为向第二方向Y凸出并弯曲的部分。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作为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的图案141B、142B,也可以采用由图形设计与字符的概念性的组合构成的图案。例如在人物用双手持有心状的标语牌的图形设计中,通过在标语牌内配置“非常喜欢!/I LOVE YOU!”等字符,从而能够使图形设计与字符相互对应并想起共同的概念,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并引起使用者的购买欲望,并且能够引起作为被使用者的婴幼儿的兴趣。
另外,例如也能够采用由笑脸的人物设计与如下的字符的组合构成的设计,所述字符由“早上好”、“承蒙款待”等作为使用者的母亲与作为被使用者的婴幼儿交互进行的日常对话的一部分构成。这样,例如通过在图案141B、142B中采用婴幼儿尚未记住或刚刚记住的语句,并在使用时由父母和孩子进行重述,由此,能够使该语句扎根于婴幼儿的记忆。这样,图案区域140还可以具备作为如下的用具之一的功能,所述用具能够通过擦拭片110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对话并实现良好的沟通。
如以上那样,由于擦拭片110具有视觉辨识性高且独创性优异的设计,因此,与以往的擦拭片不同,具有无缝地形成有图案部分的高级手帕那样的美学上的外观。因此,通过实现与其它产品的差异化,即便使用者为比较年轻的女性群体,也不会进行犹豫,反而能够使其在外出时积极地携带擦拭片110并使用。另外,在采用企业的徽标设计作为图案区域140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使用者认知品牌,能够发挥优异的宣传广告功能。因此,可以说擦拭片110兼具作为擦拭巾的基本功能和引起消费者的购进欲望的那样的情绪上的价值这双方。
再次参照图3,擦拭片110具有位于凹状线118的底部118a的低密度区域151、位于低密度区域151的至少两侧且纤维密度比低密度区域151高的高密度区域152、以及纤维密度比低密度区域151高且纤维密度比高密度区域152小的中密度区域153。即,在凹状线118的底部118a,纤维密度最低,纤维密度最高的高密度区域152位于以围绕底部118a的外周缘的方式位于至少两侧的部分。
擦拭片110具有这样的纤维密度差,高密度区域152被定位成围绕由低密度区域151构成的凹状线118的底部118a,形成有由密度差产生的对比度。在外观方面,以通过纤维的疏密对凹状线118(的底部118a)的外周缘进行修边的方式将高密度区域152视觉辨识为颜色较深,能够更清楚地对凹状线118的轮廓进行视觉辨识。
另外,高密度区域152在第二面112侧具有与中密度区域153相比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分154。这样,由于高密度区域152在第二面112侧具有向外方突出的立体形状,因此,即使在使用者从未形成凹状线118的第二面112侧观察的情况下,也能够把握凹状线118的轮廓。因此,与由高密度区域152与低密度区域151的密度差产生的基于颜色浓淡的对比度互相结合,不仅从第一面111,从第二面112也能够更清楚地对凹状线118的轮廓进行视觉辨识。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在使用擦拭片110的情况下,存在使作为非擦抹面的第二面112成为内侧并弯折成两个地进行使用的情况。在该使用形态中,折叠部分的第二面112彼此相互接触,在进行擦抹操作的期间,接触部分偏移,力有可能不会充分地作用于擦抹面。在擦拭片110中,位于第二面112侧的高密度区域152的突出部分154钩挂于相向面,并作为妨碍上述折叠部分的滑动的止动件发挥功能,能够抑制擦抹操作中的该片彼此的偏移,能够充分地向擦抹面传递力并进行擦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块擦拭片110中,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141A、142A的图案部141、142存在多个,但考虑到设计性及擦抹性,只要存在至少一个图案部141、142即可。另外,通过按各擦拭片110具有不同的设计的图案区域140,在使用者从收容有多个擦拭片110的容器取出擦拭片110时,会连续不断地抽出具有不同的设计的擦拭片110,因此,使用者能够一边进行享乐一边将擦拭片110弹出(pop up)。
<擦拭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擦拭片110能够使用在这种领域中通常使用的与擦拭巾用的纤维无纺布片同样的制造装置,例如能够使用如下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包括纤维网形成部、使纤维网包含有水的水供给部、用于交织纤维并进行再排列的水流喷射部(工序)、脱水部(脱水器)、干燥部(干燥器)。以下对擦拭片110的制造装置、制造工序的一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擦拭片110的基材,形成将通过各种公知的制作方法制造出的纤维集合体层叠而成的纤维网。纤维网例如能够将通过梳理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湿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纺粘法、熔喷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等层叠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网具有在成为擦拭片110的第一纤维层121及第二纤维层122的基材的通过梳理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之间夹设成为中间纤维层123的基材的通过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并进行层叠而成的多层构造。
优选的是,在用于纤维交织及对与形成图案区域140的凹状线118对应的凹状部分进行赋形的水流喷射(喷水)工序之前,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通过在水流喷射工序中在将纤维交织之前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从而利用水来填补纤维间隙,纤维密度变高。由此,能够在水流喷射工序中抑制由于水流而使得纤维飞散并使纤维网的纤维密度变得不均匀且纤维网的质地紊乱。在像这样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的情况下,其目的在于利用水来填补纤维间隙,因此,并不需要使纤维移动的程度的水压,也可以通过喷雾来喷洒水。
图4是在纤维网401形成与图案区域140的凹状线118对应的凹状部分422的水流喷射工序400的立体图。水流喷射工序400包括抽吸鼓406和喷嘴板407,所述抽吸鼓406在外周面保持沿机器方向MD输送的纤维网,所述喷嘴板407向位于抽吸鼓406的外周面上的纤维网喷射水流。纤维网401具有在抽吸鼓406的外周面上与喷嘴板407相向的第一面401a、以及位于该第一面401a的相反侧的与抽吸鼓406的外周面相向的第二面401b。
抽吸鼓406具备具有线状凸部420的赋形支承体406a。赋形支承体406a的外周面为具有多个吸引管421的网眼状,一边使赋形支承体406a绕轴线K401旋转,一边使纤维网401由赋形支承体406a吸引并保持于外周面,并且经由下游侧输送机构(未图示)向脱水器(未图示)输送。喷嘴板407通过朝向被保持在抽吸鼓406的外周面的纤维网401的第一面401a侧喷射水,使纤维彼此交织并将其压靠于位于赋形支承体4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420,从而在纤维网401的第二面401b侧赋予凹凸图案。线状凸部420与赋形支承体406a的外周面一体或分体地形成。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对于通过脱水器的输送带进一步向机器方向MD输送的纤维网401而言,在将其用作在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的情况下,向干燥器输送,另一方面,在将其用作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110的情况下,经过或不经过干燥器地向液体供给机构输送,所述液体供给机构用于浸渍包含有药剂、香料的液体。在经过这些工序之后,利用切断机构将纤维网切断为适当的大小。此外,在干燥器中,将构成纤维网401的热熔接性纤维的一部分热熔接,并提高片强度。
在喷嘴板407中,沿交叉方向CD排列的多个喷嘴针对保持于抽吸鼓406的赋形支承体406a的外周面的纤维网401的第一面401a喷射水。对于纤维网401而言,在位于抽吸鼓406的上游的抽吸鼓(未图示)预备性地进行纤维交织,在利用较弱的力将纤维彼此交织且作为整体为平坦状时,一边从外周面的吸引管421进行吸引,一边利用从喷嘴板407喷射的水流,将纤维网401压接于位于赋形支承体4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420。
图5(a)是在抽吸鼓406中喷射水流之前的线状凸部420上的纤维网401的放大图,图5(b)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后的线状凸部420上的纤维网401的放大图。
参照图5(a)、(b),由于在线状凸部420未吸引纤维,所以位于线状凸部420上的纤维会以向周边移动的方式进行再排列,并在与线状凸部420对应的纤维网401的第二面401b侧形成向第一面401a侧凹陷的凹状部分422。
线状凸部420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线状凸部420a、420b、420c,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线状凸部420a、420b、420c具有与擦拭片110的第一、第二及第四图案部141、142、144对应的不同的设计。由于线状凸部420是从赋形支承体406a的外周面突出的部分,因此,除了图示的形态之外,还能够采用人物、企业徽标等各种设计并对纤维网401赋形。
线状凸部420配置于赋形支承体406a的外周整体,且具有如下的图案,所述图案还在所制造的全部的擦拭片110中配置具有至少一个独立且封闭的设计的图案部。另外,线状凸部420的高度被设计为根据赋形的设计而使线宽及高度在其延伸方向上变化。
在纤维网401中的位于线状凸部420上的薄壁部分(凹状部分422的底部)424,利用水流使纤维向周边移动,且纤维未被吸引管421吸引,因此,纤维密度变得比周边区域低。
另一方面,在以围绕薄壁部分424的方式位于该薄壁部分424的外周缘的第一部分431积存有从线状凸部420上移动来的纤维,纤维密度变得较高。另外,在从第一部分431进一步向外方延伸的第二部分432,纤维密度比薄壁部分424高,且纤维密度比第一部分431低。
另外,由于位于纤维网401的中间纤维层的纸浆纤维的纤维长度比位于上下层的热熔接纤维短,且在纤维集合体中纤维彼此的缠结较弱,所以变得容易利用水流进行移动。因此,在由位于线状凸部420上的薄壁部分424构成的低密度区域,纸浆纤维以被吹飞到周边的方式移动,纸浆纤维的质量变得比第一部分431及第二部分432低。
能够利用该水流喷射工序,在纤维网401上对通过纤维的缠结而形成的设计花纹进行赋形,纤维网401的凹状部分422、第一部分431及第二部分432分别相当于擦拭片110的凹状线118(低密度区域151)、高密度区域152及中密度区域153。
以往,在水刺纤维无纺布的制造工序中,有将纤维压入到形成于抽吸鼓的赋形支承体的凹状部分并对凹状图案进行赋形的方法。在该制作方法中,由于在凹状部分对纤维进行吸引,因此,会形成不存在纤维或者沿凹状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较大的开孔。因此,例如为了对本实施方式的图案区域140那样的纤维网赋予独立且封闭的图案,在将凹状部分形成为独立且封闭的形状的情况下,会在凹状部分沿其延伸方向形成连续的开孔,在制造工序中,被凹状部分围绕的部分有可能会脱落。
根据本制造方法,由于利用配置于抽吸鼓406的赋形支承体4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420对纤维进行再取向,并在纤维网401的第二面401b侧对凹状部分422进行赋形,因此,不会在位于线状凸部420的薄壁部分424沿其延伸方向形成比较大的开孔,在制造工序中,被线状凸部420围绕的部分不会脱落。这样,通过利用朝向水流凸出的线状凸部420对纤维网401进行赋形,从而仅通过纤维的交织,就能够以各种尺寸采用独立且封闭的各种设计、例如人物、字符、图形、符号及它们的组合等。
作为擦拭片1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例示了基于水流交织的水刺制作方法,但只要能够通过基于流体处理的纤维交织来形成凹状线118,则除了水之外,还能够采用基于空气、水蒸气等流体的制作方法。
<第一发明的变形例>
图6是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2同样的擦拭片110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形成图案区域140的各凹状线118的宽度尺寸在其延伸方向上变化。具体而言,形成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的外形线141A、142A的凹状线118和形成图案141B、142B的凹状线118具有在其延伸的方向上排列的宽度较宽部分161和宽度较窄部分161。这样,由于在凹状线118的延伸方向上宽度尺寸变化,所以与具有单纯的直线状或曲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另外,由于凹状线118具有多个宽度较宽部分161,所以刮除面积变大,并且能够在宽度较窄部分161与宽度较宽部分161的边界附近的弯折部位更容易地刮除顽固的污垢,因此,刮除性优异。
图7是与第一发明相关的另一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2同样的擦拭片110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形成图案区域140的各凹状线118在其延伸的方向上具有多个狭缝170。从外观设计性及擦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图案区域140沿延伸方向连续地延伸,但也可以像这样配置多个狭缝170而使其非连续地延伸。在该情况下,由于形成图案区域140的凹状线118具有非连续的形状,所以与凹状线118具有连续的形状的情况相比,整体的面积减少,因此,能够使片强度提高。
图8是与第一发明相关的又一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2同样的擦拭片110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第一图案部141的一部分和第二图案部142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位于相互重叠的位置。这样,由于形成有第一图案部141与第二图案部142相互重叠的部分,所以在该重叠的部分,擦拭片110的每单位面积的凹状线118占据的比例变大,由此,能够使擦抹效率提高。
在本说明书中,重点对作为第一发明的擦拭片1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叙述,但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并不限于擦拭巾用,也可以作为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母乳垫等卫生用品的构成材料使用。特别是,由于图案区域140的第一图案部141及第二图案部142具有由基于纤维交织的凹状线118形成的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141A、142A,因此,作为整体柔软的设计性优异,能够适合用作卫生用品中的与肌肤相接的片材料。
对于构成第一发明的擦拭片110的各结构构件而言,只要未特别写明,则除了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材料之外,还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在这种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材料。另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这样的用语仅是为了区别同样的要素、位置等而使用的。
<第二发明>
参照图9~图11,作为第二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擦抹片、擦拭巾用无纺布)210为通过交织纤维而形成的膨松且柔软的片,并具有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厚度方向Z以及在厚度方向Z上彼此相向的第一面211及第二面212。在本说明书中,也将第一面211称为擦抹面,并将第二面212称为非擦抹面。
擦拭片210为大致矩形形状,并具有由第一端缘210A及第二端缘210b和第一侧缘210c及第二侧缘210d构成的外周缘,所述第一端缘210A及第二端缘210b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侧缘210c及第二侧缘210d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二方向Y延伸。擦拭片210的形状并不限于图示例,例如也可以具有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各种公知的形状,尺寸也能够根据其用途而进行各种选择。
擦拭片210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例如能够用于臀部擦拭片、清洁用片、一次性毛巾等。另外,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并不限于擦拭巾用,可以适合用作配置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的肌肤相向面侧的表面片等构成卫生用品的片材料。
在将擦拭片210用作湿擦拭巾的情况下,作为浸渍于该擦拭片210的药剂,例如可以使用包含有表面活性剂、保湿剂、用于给肌肤带来清凉感的乙醇等清凉感赋予剂、润肤剂、PH调节剂、香料、抗氧化剂、螯合剂、植物提取物、褐变抑制剂、抗炎剂、皮肤活化剂、收敛剂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
参照图12(a)、(b),擦拭片210包括形成第一面211侧的第一纤维层221、形成第二面212侧的第二纤维层222、以及位于第一纤维层221与第二纤维层222之间的中间纤维层(第三纤维层)223。第一纤维层221、第二纤维层222及中间纤维层223具有将构成它们的纤维彼此三维地相互交织并进行复合化而成的多层构造。
作为第一纤维层221及第二纤维层222,能够使用亲水性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网。作为亲水性纤维的材料,可以优选使用吸水纤维,更优选使用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纤维等。作为合成纤维,除了聚酯类纤维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之外,还可以使用聚烯烃类纤维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的各纤维以及使用这些纤维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作为形成复合纤维的鞘部分的材料,使用熔融温度比形成芯部分的材料低的材料。
作为该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例如有聚乙烯与聚丙烯、聚乙烯与聚酯、聚丙烯与聚酯的组合等。“合成纤维”是指该纤维本身的材料具有疏水性的纤维,也包括用亲水剂对该材料进行处理而得到的纤维。作为由该材料构成的纤维的亲水化处理,可以列举将亲水剂(油剂)附着于纤维表面的处理或者使该纤维内含有亲水剂(油剂)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纤维层221及第二纤维层222,优选由将人造丝纤维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20:80~80:20的比例(质量%)混合而成的纤维网形成。这样,通过除了作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PET纤维之外,还混合作为再生纤维的人造丝纤维,由此,即便形成图案区域240的凹状线218的纤维量较少,也能够确保一定量的液体的融合容易性。PET纤维是在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多的聚酯类纤维的一种,强度性能、耐热性能、耐水性能、耐酸性能、耐碱性能等优异,适合作为擦拭片的片材料。
中间纤维层223由人造丝、棉、纸浆等亲水性纤维形成,优选由纸浆纤维形成,对于所使用的纸浆纤维而言,除了一般使用的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木材纤维之外,还能够组合木材纸浆纤维以外的植物纤维、合成纤维(优选为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等。由于纸浆纤维的纤维短,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根数变多,因此,中间纤维层223的白度变得较高,能够提高图案区域240的视觉辨识性。另外,除了纸浆纤维之外,还可以混合马尼拉麻、构树、结香、棉绒纸浆。
由于第一纤维层221及第二纤维层222主要由疏水性的纤维构成,所以可以将其称为疏水性层,由于中间纤维层223主要由亲水性纤维构成,所以可以将其称为亲水性层。
擦拭片210的厚度尺寸D201为0.3~1.0mm,质量为40~60g/m2,表观密度为0.03~0.09g/cm3。在擦拭片210的厚度尺寸D201的测量中,使用了厚度测量器(PEACOCK公司制、测量面
Figure BDA0002487507710000251
、测量压力3g/cm3)。
在第一纤维层221及第二纤维层222中使用的人造丝纤维及PET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5~2.5dtex,另外,人造丝纤维及PET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0~50mm,优选为35~45mm。纸浆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1~10mm,优选为2~5mm。通过使形成擦拭片210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第一纤维层221及第二纤维层222的结构纤维的平均纤度、平均纤维长度比中间纤维层223的结构纤维大,从而使质地(纤维的不均匀性)变得良好,能够抑制构成图案区域240的凹状线218的纤维量之差,并确保所需的视觉辨识性及形状稳定性。
参照图10及图11,擦拭片210在第一面211具有图案区域240。图案区域240具有由相互不同的设计构成的第一图案部241和第二图案部242。第一图案部241具有由凹状线218形成的大致圆形形状的外形线241A和被外形线241A围绕的大致星形形状的图案241B。第二图案部242具有大致椭圆形形状的外形线242A和被外形线242A围绕且由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字符、符号等形成的图案242B。第一图案部241和第二图案部242并列地位于第一方向X的大致中央。图案242B具有位于第一端缘210a侧的第一列和位于第二端缘210b侧的第二列。
图案区域240还具有由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三图案部243和心形的比较小的第四图案部244。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在第一面211具有比较大的面积,由于其能够单独地发挥完整的设计性并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可以说是主要的图案。另一方面,由于第三图案部243并不完整,其无法单独地发挥任意的设计性,另外,第四图案部244比较小,无法说其可以单独地发挥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那样的设计性,因此,第三图案部243及第四图案部244可以说是次要的图案。
优选的是,第一图案部241的图案241B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图案242B具有可被使用者一眼就识别出的那样的设计性,除了图示例之外,还包括动漫、漫画的人物、企业宣传用的徽标、各种公知的外观设计、字符、图形、符号以及基于它们的组合的具有信息性的设计等。字符包括字母字符、平假名字符、片假名字符、汉字及各外语字符(例如印度尼西亚语字符)等。
图案区域240由宽度尺寸在其延伸方向上变化的线形成。具体而言,形成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外形线241A、242A的线具有在其延伸方向上排列的宽度较宽部分261和宽度较窄部分262。这样,由于外形线241A、242A的宽度尺寸变化,所以与宽度尺寸不变化的线相比,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另外,通过像这样使图案241B、242B被在外观上具有特征的外形线241A、242A围绕,从而能够进一步使图案241B、242B变得更加显眼。
另外,在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中,与形成外形线241A、242A的线相比,形成图案241B、242B的线的宽度较窄。这样,通过利用宽度比较宽的外形线241A、242A围绕图案241B、242B,从而能够利用其宽度尺寸的对比度更清楚地对图案241B、242B的形状进行视觉辨识。
参照图11,由构成第二图案部242的图案242B的第一列的字母字符、平假名字符及数字的组合构成的“Abcあいう123”中的“A”、“い”(外观设计要素245)由与其它字符及数字相比宽度较宽的线形成。另外,构成图案242B的第二列的汉字“松竹梅”中的“竹”(外观设计要素245)由与其它汉字相比宽度较宽的线形成。
这样,通过利用与其它外观设计要素相比宽度较宽的线来形成构成图案242B的字符、符号、数字等外观设计要素中的想要特别强调的优先级较高的外观设计要素245,从而能够产生基于线宽的对比度,能够有效地使该外观设计要素245变得显眼。
为了通过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外形线241A、242A的宽度较宽部分261与宽度较窄部分262的线宽的不同而使图案241B、242B更加显眼,宽度较宽部分261的宽度尺寸W101为宽度较窄部分262的宽度尺寸W202的1.1~5.0倍的大小,优选为1.2~3.0倍的大小。同样地,为了通过图案242B中的想要强调的外观设计要素与其它外观设计要素245的线宽的不同而使外观设计要素245更加显眼,外观设计要素的宽度尺寸为其它外观设计要素的宽度尺寸的1.1~5.0倍的大小,优选为1.2~3.0倍的大小。
由于宽度较宽部分261与宽度较窄部分262具有该宽度尺寸比,所以由宽度较宽部分261与宽度较窄部分262的宽度尺寸差产生的对比度变得清晰,能够不使图案区域240的整体设计塌陷地强调第一图案部241的图案241B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图案242B。
宽度较宽部分261的宽度尺寸W201及宽度较窄部分262的宽度尺寸W202分别为0.5~5.0mm,优选为0.7~3.0mm。在宽度尺寸W201、W202小于0.5mm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将凹状线218压垮或者将孔打开而使得视觉辨识性降低,另一方面,在宽度尺寸W201、W202超过5.0mm的情况下,在擦抹操作中,由凹状线218擦抹并保持的污垢有可能会漏出到外部。
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241A、242A,外形线241A、242A位于从擦拭片210的外周缘远离的位置。在此,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外形线241A、242A独立是指:并非如编织物的底纹那样为延伸至织物的外周缘而无法把握其外形形状整体的连续花纹,而是位于从擦拭片210的外周缘远离的位置且具有完全独立的设计性的外形线。因此,例如如第三图案部243那样外形线243A到达片外周缘而无法把握整体的设计的结构并不相当于独立的外形线。
另外,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外形线241A、242A封闭是指外形线241A、242A以围绕图案241B、242B的方式连续或非连续地延伸。外形线241A、242A只要具有围绕图案241B、242B的形态即可,也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各种公知的形状。
参照图12(b),形成图案区域240的线为在第一面211向第二面212侧凹陷的有底的凹状线218,并通过将纤维交织而形成。凹状线218具有有底的底部218a和围绕底部218a的两壁部218B、218b。此外,图案区域240只要具有形成该图案区域240的线的宽度尺寸在延伸方向上变化的形态即可,也可以不为凹状线,可以为凸状线,或者可以为通过使图案区域240本身具有从第一面211隆起的形状而立体地进行表示的外形轮廓线。
“凹状线有底”是指在凹状线218的延伸方向上未形成连续的开孔,即便为具有通过流体喷射工序中的纤维的再取向而形成的大小各种各样的纤维间隙的结构,只要在其延伸方向上未形成连续的开孔,就能够称为有底。这样,由于凹状线218有底,所以例如在将擦拭片210用作臀部擦拭片的情况下,在擦抹后进入到凹状线218的排泄物不会附着于使用者的手指。
在擦拭片210中,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是具有立体形状的主要的设计区域,并且也可以说是用于擦抹排泄物、粉尘的擦抹区域。即,在使用擦拭片210时,将第一面211作为擦抹面,能够利用凹状线218的两壁部218b的第一面211侧的端缘(边缘)218c,以将污垢刮除的方式有效地擦抹附着于身体、桌台等被擦抹面的污垢。
另外,由于形成图案区域240的凹状线218的宽度尺寸在其延伸方向上变化,并具有多个宽度较宽部分261,所以刮除面积变大,并且能够在宽度较窄部分262与宽度较宽部分261的边界附近的弯折部位更容易地刮除顽固的污垢,因此,刮除性优异。而且,由于在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中,形成外形线241A、242A的凹状线218的整体上的宽度比形成图案241B、242B的凹状线218宽,所以在擦抹时,在利用外形线241A、242A粗略地擦抹污垢之后,能够利用位于其内部的宽度较窄且紧密地集合的图案241B、242B刮除顽固的污垢。
为了供使用者用手指按压第一图案部241或第二图案部242并高效地擦抹附着于被擦抹面的污垢,优选的是,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具有所需的大小,例如优选具有擦拭片210的表面面积的至少10%以上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第四图案部244具有比较小的面积,因此,并不作为主要的擦抹区域发挥功能。
通常,考虑到膨松性及肌肤触感,作为擦拭片,适合使用通过水流交织处理形成的水刺纤维无纺布,为了提高其设计性、擦抹性,已知有如下方法:通过纤维交织,对片表面赋予从片表面整体地隆起的立体图案,或者赋予几何学花纹、花边花纹等凹凸花纹。
在对擦拭片赋予从片表面隆起的立体图案的情况下,与基于印刷的图案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性,并且能够利用隆起的外周缘部擦抹污垢。然而,由于图案本身具有隆起状,所以在擦抹时会与被擦抹面进行滑动接触,图案部的形态有可能会由于摩擦而塌陷。
另一方面,当在擦拭片上附加连续的凹凸花纹的情况下,由于作为图案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此,无法使其设计给使用者强烈地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由于在制造时利用流体沿机器方向连续地赋予凹凸花纹,因此,无法采用通过具有完全独立的形态才能够发挥其外观设计性的图案、例如人物、字符、符号等具有较高的设计性、信息性的图案。
而且,也存在通过对擦拭片施加热压纹(凹陷)处理而形成由多个凹状线构成的图案部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通过热压纹加工对结构纤维进行热熔敷,凹状线内会变得比较硬,这会损害水刺无纺布原本的柔软性、手感。另外,在作为婴幼儿的臀部擦拭片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了压纹加工的部分有可能会碰到肌肤而带来不适感、刺激,并且会变得容易破裂。
在本实施方式的擦拭片210中,由于形成图案区域240的凹状线218通过纤维的交织而形成,所以与通过热压纹处理形成的情况相比,作为无纺布整体具有柔软且良好的肌肤触感,能够维持水刺无纺布独特的悬垂性。另外,由于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具有独立的外形线241A、242A,所以能够采用具有完全独立的形态的设计,与延伸至片外周缘的单纯的连续花纹相比,外观设计性优异,并能够提高美学上的外观。
在图案区域240本身隆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因光进行散射而使得其外形轮廓模糊,但由于图案区域240由凹状线218形成,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能够更鲜明地把握其外形轮廓。另外,由于在擦抹时凹状线218以外的部分与被擦抹面直接滑动接触,因此,不会由于摩擦而使得凹状线218的形状塌陷,图案区域240不会较大地变形。
在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中,外形线241A、242A为封闭状,图案241B、242B被配置成由外形线241A、242A围绕。由于图案241B、242B被外形线241A、242A围绕,所以即使在使用者进行拉拽或揉搓而使擦拭片210变形的情况下,也会以外形线241A、242A为起点进行变形,因此,图案241B、242B能够维持其形状。另外,即便在擦抹时比较强力地擦抹被擦抹面而外形线241A、242A的形状塌陷,也能够抑制被该外形线241A、242A围绕的图案241B、242B的形状塌陷。
另外,第三图案部243及第四图案部244位于作为主要的擦抹区域的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周边。因此,在揉搓擦拭片210时,会使第三图案部243及第四图案部244成为起点地进行变形,可以说能够抑制位于中心的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变形。
从擦抹性及美观的观点出发,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优选具有曲线状的凹状线218。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形线241A、242A为曲线状,且图案241B、242B也具有曲线状部分。这样,由于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具有曲线状的凹状线218,所以能够带来柔软且肌肤触感良好的印象,并且容易与被擦抹面的形状相匹配地变形,例如能够使图案部241、242沿着被擦抹面的宽度较窄且曲线状的槽变形而不残留污垢地进行擦抹。
由于由凹状线218构成的图案区域240位于第一面211侧,所以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出第一面211为擦抹面。因此,可以说图案区域240还具有以将第一面211用作擦抹面的方式引导使用者的功能。
如已述的那样,图案区域240中的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能够作为擦抹区域发挥功能,但由于第三图案部243及第四图案部244也由凹状线218形成,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擦抹性。因此,使用者在擦抹时能够根据污垢的大小而适当地选择并使用第一~第四图案部241~244中的最佳的部分。
由于图案区域240具有设计不同的多个第一~第四图案部241-244,因此,关于将擦拭片210的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第一假想线P和将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第二假想线Q,具有非对称的形状。因此,能够使使用者识别擦拭片210的纵向及宽度方向。这样,只要能够识别擦拭片210的横纵,则图案区域240关于第一假想线P和第二假想线Q中的任一方为非对称即可。
在擦拭片210中,第二方向Y对应于制造工序中的机器方向,第一方向X对应于与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结构纤维主要沿第二方向Y取向。因此,优选的是,擦抹方向沿着纤维取向的方向、即片强度比第一方向X高的第二方向Y,通过非对称地配置图案区域240,从而能够将第二方向Y识别为擦抹方向(纵向)。另外,通过如第二图案部242的图案242B那样以使第二方向Y成为纵向的方式配置外观设计要素,从而也能够以沿第二方向Y擦抹的方式进行引导。在该情况下,可以说第二图案部242相对于将其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线(未图示)为非对称。
形成图案区域240的凹状线218具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部分281和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部分282。第二部分282中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在第一部分281中,与第二部分282相比,每单位面积中的沿第二方向Y取向的纤维数量较少。这样,由于在第二部分282中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所以能够在将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发挥所需的拉伸强度,其凹形形状不会塌陷。
因此,例如在采用以第二方向Y为上下方向的人物设计等作为第一图案部241的图案241B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图案242B的情况下,其上下部分(例如头部和躯干)的外形轮廓、上下的尺寸平衡不会被破坏,即使在擦抹之后,或者例如即使在以沿第二方向Y产生摩擦阻力的方式从包装中取出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其设计形状。
在凹状线218的第一部分281中,在将纤维取向的方向即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其形状也难以塌陷,其宽度尺寸存在变窄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将第一方向X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在沿与纤维取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拉拽的力作用于凹状线218时,第一部分281的宽度尺寸扩展。因此,在采用以第二方向Y为上下方向的人物设计作为图案241B、242B的情况下,在擦抹之后,或者在以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Y产生摩擦阻力的方式从包装中取出的情况下,会成为其宽度尺寸扩展的那样的形态,但其外观图像被维持,反而能够变化为婴幼儿喜欢的具有圆润感的那样的人物设计。
在此,纤维取向是指在俯视擦拭片210时纤维流动的方向,“第二部分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是指:除了构成第二部分的纤维的总重量中的500%沿第二方向Y进行纤维取向的情况之外,还包括50%以上相对于第二方向Y在-45°~+45°的范围内具有纤维取向性的情况。该纤维取向能够通过这种领域中的公知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能够通过按照TAPPI标准方法T481中的基于零距离拉伸强度的纤维取向性试验法的测量方法,对该纤维取向进行测量。另外,作为简易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后述的拉伸试验机,根据第二部分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上的拉伸强度比(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来测量纤维取向。
在第一部分281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该第一部分281为沿着第一假想线P延伸的部分,在第二部分282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该第二部分282为沿着第二假想线Q延伸的部分。另一方面,例如在如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外形线241A、242A那样具有曲线状的情况下,第一部分281为向第一方向X凸出的部分,第二部分282为向第二方向Y凸出并弯曲的部分。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作为第一图案部241的图案241B及第二图案部242的图案242B,也可以采用由图形设计与字符的概念性的组合构成的图案。例如在人物用双手持有心状的标语牌的图形设计中,通过在标语牌内配置“非常喜欢!/I LOVE YOU!”等字符,从而能够使图形设计与字符相互对应并想起共同的概念,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并引起使用者的购买欲望,并且能够引起作为被使用者的婴幼儿的兴趣。
另外,例如也能够采用由笑脸的人物设计与如下的字符的组合构成的设计,所述字符由“早上好”、“承蒙款待”等作为使用者的母亲与作为被使用者的婴幼儿交互进行的日常对话的一部分构成。这样,例如通过在图案241B、242B中采用婴幼儿尚未记住或刚刚记住的语句,并在使用时由父母和孩子进行重述,由此,能够使该语句扎根于婴幼儿的记忆。这样,图案区域240还可以具备作为如下的用具之一的功能,所述用具能够通过擦拭片210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对话并实现良好的沟通。
如以上那样,由于擦拭片210具有视觉辨识性高且独创性优异的设计,因此,与以往的擦拭片不同,具有无缝地形成有图案部分的高级手帕那样的美学上的外观。因此,通过实现与其它产品的差异化,即便使用者为比较年轻的女性群体,也不会进行犹豫,反而能够使其在外出时积极地携带擦拭片210并使用。另外,在采用企业的徽标设计作为图案区域240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使用者认知品牌,能够发挥优异的宣传广告功能。因此,可以说擦拭片210兼具作为擦拭巾的基本功能和能够引起消费者的购进欲望的那样的情绪上的价值这双方。
再次参照图12(b),擦拭片210具有位于凹状线218的底部218a的低密度区域251、位于低密度区域251的至少两侧且纤维密度比低密度区域251高的高密度区域252、以及纤维密度比低密度区域251高且纤维密度比高密度区域252小的中密度区域253。即,在凹状线218的底部218a,纤维密度最低,纤维密度最高的高密度区域252位于以围绕底部218a的外周缘的方式位于至少两侧的部分。
擦拭片210具有这样的纤维密度差,高密度区域252被定位成围绕由低密度区域251构成的凹状线218的底部218a,形成有由密度差产生的对比度。在外观方面,以通过纤维的疏密对凹状线218(的底部218a)的外周缘进行修边的方式将高密度区域252视觉辨识为颜色较深,能够更清楚地对凹状线218的轮廓进行视觉辨识。
另外,高密度区域252在第二面212侧具有与中密度区域253相比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分254。由于高密度区域252在第二面212侧具有向外方突出的立体形状,因此,即使在使用者从未形成凹状线218的第二面212侧观察的情况下,也能够把握凹状线218的轮廓。因此,与由高密度区域252与低密度区域251的密度差产生的基于颜色浓淡的对比度互相结合,不仅从第一面211,从第二面212也能够更清楚地对凹状线218的轮廓进行视觉辨识。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在使用擦拭片210的情况下,存在使作为非擦抹面的第二面212成为内侧并弯折成两个地进行使用的情况。在该使用形态中,折叠部分的第二面212彼此相互接触,在进行擦抹操作的期间,接触部分偏移,力有可能不会充分地作用于擦抹面。在擦拭片210中,位于第二面212侧的高密度区域252的突出部分254钩挂于相向面,并作为妨碍上述折叠部分的滑动的止动件发挥功能,能够抑制擦抹操作中的该片彼此的偏移,能够充分地向擦抹面传递力并进行擦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块擦拭片210中,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241A、242A的图案部241、242存在多个,但考虑到设计性及擦抹性,只要存在至少一个图案部241、242即可。另外,通过按各擦拭片210具有不同的设计的图案区域240,在使用者从收容有多个擦拭片210的容器取出擦拭片210时,会连续不断地抽出具有不同的设计的擦拭片210,因此,使用者能够一边进行享乐一边将擦拭片210弹出。
<擦拭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擦拭片210能够使用在这种领域中通常使用的与擦拭巾用的纤维无纺布片同样的制造装置,例如能够使用如下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包括纤维网形成部、使纤维网包含有水的水供给部、用于交织纤维并进行再排列的水流喷射部(工序)、脱水部(脱水器)、干燥部(干燥器)。以下对擦拭片210的制造装置、制造工序的一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擦拭片210的基材,形成将通过各种公知的制作方法制造出的纤维集合体层叠而成的纤维网。纤维网例如能够将通过梳理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湿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纺粘法、熔喷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等层叠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网具有在成为擦拭片210的第一纤维层221及第二纤维层222的基材的通过梳理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之间夹设成为中间纤维层223的基材的通过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并进行层叠而成的多层构造。
优选的是,在用于纤维交织及对与形成图案区域240的凹状线218对应的凹状部分进行赋形的水流喷射(喷水)工序之前,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通过在水流喷射工序中在将纤维交织之前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从而利用水来填补纤维间隙,纤维密度变高。由此,能够在水流喷射工序中抑制由于水流而使得纤维飞散并使纤维网的纤维密度变得不均匀且纤维网的质地紊乱。在像这样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的情况下,其目的在于利用水来填补纤维间隙,因此,并不需要使纤维移动的程度的水压,也可以通过喷雾来喷洒水。
图13是在纤维网501形成与图案区域240的凹状线218对应的凹状部分522的水流喷射工序500的立体图。水流喷射工序500包括抽吸鼓506和喷嘴板507,所述抽吸鼓506在外周面保持沿机器方向MD输送的纤维网,所述喷嘴板507向位于抽吸鼓506的外周面上的纤维网喷射水流。纤维网501具有在抽吸鼓506的外周面上与喷嘴板507相向的第一面501a、以及位于该第一面501a的相反侧的与抽吸鼓506的外周面相向的第二面501b。
抽吸鼓506具备具有线状凸部520的赋形支承体506a。赋形支承体506a的外周面为具有多个吸引管521的网眼状,一边使赋形支承体506a绕轴线K501旋转,一边使纤维网501由赋形支承体506a吸引并保持于外周面,并且经由下游侧输送机构(未图示)向脱水器(未图示)输送。喷嘴板507通过朝向被保持在抽吸鼓506的外周面的纤维网501的第一面501a侧喷射水,使纤维彼此交织并将其压靠于位于赋形支承体5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520,从而在纤维网501的第二面501b侧赋予凹凸图案。线状凸部520与赋形支承体506a的外周面一体或分体地形成。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对于通过脱水器的输送带进一步向机器方向MD输送的纤维网501而言,在将其用作在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的情况下,向干燥器输送,另一方面,在将其用作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210的情况下,经过或不经过干燥器地向液体供给机构输送,所述液体供给机构用于浸渍包含有药剂、香料的液体。在经过这些工序之后,利用切断机构将纤维网切断为适当的大小。此外,在干燥器中,将构成纤维网501的热熔接性纤维的一部分热熔接,并提高片强度。
在喷嘴板507中,沿交叉方向CD排列的多个喷嘴针对保持于抽吸鼓506的赋形支承体506a的外周面的纤维网501的第一面501a喷射水。对于纤维网501而言,在位于抽吸鼓506的上游的抽吸鼓(未图示)预备性地进行纤维交织,在利用较弱的力将纤维彼此交织且作为整体为平坦状时,一边从外周面的吸引管521进行吸引,一边利用从喷嘴板507喷射的水流,将纤维网501压接于位于赋形支承体5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520。
图14(a)是在抽吸鼓506中喷射水流之前的线状凸部520上的纤维网501的放大图,图6(b)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水流之后的线状凸部520上的纤维网501的放大图。
参照图13及图14(a)、(b),由于在线状凸部520未吸引纤维,所以位于线状凸部520上的纤维会以向周边移动的方式进行再排列,并在与线状凸部520对应的纤维网501的第二面501b侧形成向第一面501a侧凹陷的凹状部分522。
线状凸部520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线状凸部520a、520b、520c,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线状凸部520a、520b、520c具有与擦拭片210的第一、第二及第四图案部241、242、244对应的不同的设计。由于线状凸部520是从赋形支承体506a的外周面突出的部分,因此,除了图示的形态之外,还能够采用人物、企业徽标等各种设计并对纤维网501赋形。
线状凸部520配置于赋形支承体506a的外周整体,且具有如下的图案,所述图案还在所制造的全部的擦拭片210中配置具有至少一个独立且封闭的设计的图案部。另外,线状凸部520的高度被设计为根据赋形的设计而使线宽及高度在其延伸方向上变化。
在纤维网501中的位于线状凸部520上的薄壁部分(凹状部分522的底部)524,利用水流使纤维向周边移动,且纤维未被吸引管521吸引,因此,纤维密度变得比周边区域低。
另一方面,在以围绕薄壁部分524的方式位于该薄壁部分524的外周缘的第一部分531积存有从线状凸部520上移动来的纤维,纤维密度变得较高。另外,在从第一部分531进一步向外方延伸的第二部分532,纤维密度比薄壁部分524高,且纤维密度比第一部分531低。
另外,由于位于纤维网501的中间纤维层的纸浆纤维的纤维长度比位于上下层的热熔接纤维短,且在纤维集合体中纤维彼此的缠结较弱,所以变得容易利用水流进行移动。因此,在由位于线状凸部520上的薄壁部分524构成的低密度区域,纸浆纤维以被吹飞到周边的方式移动,纸浆纤维的质量变得比第一部分531及第二部分532低。
能够利用该水流喷射工序,在纤维网501上对通过纤维的缠结而形成的设计花纹进行赋形,纤维网501的凹状部分522、第一部分531及第二部分532分别相当于擦拭片210的凹状线218(低密度区域251)、高密度区域252及中密度区域253。
以往,在水刺纤维无纺布的制造工序中,有将纤维压入到形成于抽吸鼓的赋形支承体的凹状部分并对凹状图案进行赋形的方法。在该制作方法中,由于在凹状部分对纤维进行吸引,因此,会形成不存在纤维或者沿凹状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较大的开孔。因此,例如为了对本实施方式的图案区域240那样的纤维网赋予独立且封闭的图案,在将凹状部分形成为独立且封闭的形状的情况下,会在凹状部分沿其延伸方向形成连续的开孔,在制造工序中,被凹状部分围绕的部分有可能会脱落。
根据本制造方法,由于利用配置于抽吸鼓506的赋形支承体5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520对纤维进行再取向,并在纤维网501的第二面501b侧对凹状部分522进行赋形,因此,不会在位于线状凸部520的薄壁部分524沿其延伸方向形成比较大的开孔,在制造工序中,被线状凸部520围绕的部分不会脱落。这样,通过利用朝向水流凸出的线状凸部520对纤维网501进行赋形,从而仅通过纤维的交织,就能够以各种尺寸采用独立且封闭的各种设计、例如人物、字符、图形、符号及它们的组合等。
作为擦拭片2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例示了基于水流交织的水刺制作方法,但只要能够通过基于流体处理的纤维交织来形成凹状线218,则除了水之外,还能够采用基于空气、水蒸气等流体的制作方法。
<第二发明的变形例>
图15是与第二发明相关的另一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2同样的擦拭片210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形成图案区域240的各凹状线218在其延伸的方向上具有多个狭缝270。从外观设计性及擦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图案区域240沿延伸方向连续地延伸,但也可以像这样配置多个狭缝270而使其非连续地延伸。在该情况下,由于形成图案区域240的凹状线218具有非连续的形状,所以与凹状线218具有连续的形状的情况相比,整体的面积减少,因此,能够使片强度提高。
图16是与第二发明相关的又一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2同样的擦拭片210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第一图案部241的一部分和第二图案部242的一部分在俯视时位于相互重叠的位置。这样,由于形成有第一图案部241与第二图案部242相互重叠的部分,所以在该重叠的部分,擦拭片210的每单位面积的凹状线218占据的比例变大,由此,能够使擦抹效率提高。
在本说明书中,重点对作为第二发明的擦拭片2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叙述,但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并不限于擦拭巾用,也可以作为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母乳垫等卫生用品的构成材料使用。特别是,由于形成图案区域240的第一图案部241及第二图案部242的线的宽度尺寸在其延伸的方向上变化,所以设计性优异,并且由于肌肤触感良好,所以能够适合用作卫生用品中的与肌肤相接的片材料。
对于构成第二发明的擦拭片210的各结构构件而言,只要未特别写明,则除了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材料之外,还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在这种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材料。另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这样的用语仅是为了区别同样的要素、位置等而使用的。
<第三发明>
参照图17~图19,作为第三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一例示出的擦拭片(擦抹片)310为通过交织结构纤维而形成的膨松且柔软的片,并具有相互交叉(正交)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分别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正交)的厚度方向Z、以及在厚度方向Z上彼此相向的第一面311及第二面312。在本说明书中,也将第一面311称为擦抹面,并将第二面312称为非擦抹面。
擦拭片310为大致矩形形状,并具有由第一端缘310a及第二端缘310b和第一侧缘310c及第二侧缘310d构成的外周缘,所述第一端缘310a及第二端缘310b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第一侧缘310c及第二侧缘310d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向地沿第二方向Y延伸。
擦拭片310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例如能够用于一次性臀部擦拭片、一次性清洁用片、一次性毛巾等。另外,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并不限于擦拭巾用,可以适合用作构成卫生巾、一次性尿布及母乳垫等卫生用品中的配置在肌肤相向面侧的表面片等的片材料。
在将擦拭片310用作湿擦拭巾的情况下,作为浸渍于该擦拭片310的药剂,例如可以使用包含有表面活性剂、保湿剂、用于给肌肤带来清凉感的乙醇等清凉感赋予剂、润肤剂、PH调节剂、香料、抗氧化剂、螯合剂、植物提取物、褐变抑制剂、抗炎剂、皮肤活化剂、收敛剂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
参照图19,擦拭片310包括形成第一面311侧的第一纤维层321、形成第二面312侧的第二纤维层322、以及位于第一纤维层321与第二纤维层322之间的中间纤维层(第三层)323。第一纤维层321、第二纤维层322及中间纤维层323具有将构成它们的纤维彼此三维地相互交织并进行复合化而成的多层构造。
作为第一纤维层321及第二纤维层322,能够使用亲水性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纤维网。作为亲水性纤维的材料,可以优选使用吸水纤维,更优选使用人造丝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纤维等。作为合成纤维,除了聚酯类纤维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之外,还可以使用聚烯烃类纤维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的各纤维以及使用这些纤维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作为形成复合纤维的鞘部分的材料,使用熔融温度比形成芯部分的材料低的材料。
作为该芯鞘型的复合纤维,例如有聚乙烯与聚丙烯、聚乙烯与聚酯、聚丙烯与聚酯的组合等。“合成纤维”是指该纤维本身的材料具有疏水性的纤维,也包括用亲水剂对该材料进行处理而得到的纤维。作为由该材料构成的纤维的亲水化处理,可以列举将亲水剂(油剂)附着于纤维表面的处理或者使该纤维内含有亲水剂(油剂)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纤维层321及第二纤维层322,优选由将人造丝纤维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20:80~80:20的比例(质量%)混合而成的纤维网形成。PET纤维是在合成纤维中产量最多的聚酯类纤维的一种,强度性能、耐热性能、耐水性能、耐酸性能、耐碱性能等优异,适合作为擦拭片的片材料。
由于第一纤维层321及第二纤维层322主要由疏水性的纤维构成,所以可以将其称为疏水性层,由于中间纤维层323主要由亲水性纤维构成,所以可以将其称为亲水性层。
中间纤维层323由人造丝、棉、纸浆等亲水性纤维形成,优选由纸浆纤维形成,对于所使用的纸浆纤维而言,除了一般使用的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木材纤维之外,还能够组合木材纸浆纤维以外的植物纤维、合成纤维(优选为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纤维)等。纸浆纤维的纤维短,每单位面积的纤维根数变多,中间纤维层323的白度变得较高,能够提高图案区域340的视觉辨识性。另外,除了纸浆纤维之外,还可以混合马尼拉麻、构树、结香、棉绒纸浆。
擦拭片310的厚度尺寸D301为约0.3~1.0mm,质量为约40~60g/m2,表观密度为0.03~0.09g/cm3。在擦拭片310的厚度尺寸D301的测量中,使用了厚度测量器(PEACOCK公司制、测量面
Figure BDA0002487507710000421
、测量压力3g/cm3)。
在第一纤维层321及第二纤维层322中使用的人造丝纤维及PET纤维的纤度为1.5~2.5dtex,另外,人造丝纤维及PET纤维的纤维长度为20~50mm,优选为35~45mm。纸浆纤维的纤维长度为1~10mm,优选为2~5mm。
参照图2及图3,擦拭片310具有图案区域340,所述图案区域340由在第一面311向第二面312侧凹陷的凹状线318形成。凹状线318通过将结构纤维交织而形成,并具有有底的底部318a和两侧部318b,所述两侧部318b在图3(b)所示的凹状线318的横截面中如壁部那样将底部318a围绕。
“凹状线有底”是指在凹状线318的延伸方向上未形成连续的开孔,即便为具有通过流体喷射工序中的纤维的再取向而形成的大小各种各样的纤维间隙的结构,只要在其延伸方向上未形成连续的开孔,就能够称为有底。这样,由于凹状线318有底,所以例如在将擦拭片310用作臀部擦拭片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擦抹后进入到凹状线318的排泄物(异物)附着于使用者的手指。
图案区域340具有由相互不同的设计构成的第一图案部341和第二图案部342。第一图案部341具有由凹状线318形成的大致圆形形状的外形线341A和被外形线341A围绕的大致星形形状的图案341B。第二图案部342具有大致椭圆形形状的外形线342A和被外形线342A围绕且将多个字符配置于沿第二方向Y并列的多列而成的图案342B。第一图案部341和第二图案部342并列地位于第一方向X的大致中央。
而且,图案区域340还具有将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切断而成的作为它们的一部分的第三图案部343和心形的比较小的副图案344。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在第一面311具有比较大的面积,由于其能够单独地发挥完整的设计性并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可以说是主要的图案(主图案)。另一方面,由于第三图案部343并不完整,其无法单独地发挥任意的设计性,因此,第三图案部343可以说是次要的图案。另外,副图案344比较小,无法说其可以单独地发挥给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那样的设计性。第三图案部343及副图案344以围绕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方式位于外侧。由此,能够提高擦拭片310的设计性。另外,构成副图案344的凹状线318的宽度尺寸小于构成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凹状线318的宽度尺寸。由此,能够使副图案344不易显眼,另一方面,能够使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显眼。
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341A、342A,外形线341A、342A位于从擦拭片310的外周缘(由第一端缘310a、第二端缘310b、第一侧缘310c及第二侧缘310d划定的外周缘)分离的位置。在此,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外形线341A、342A独立是指:并非如编织物的底纹那样为延伸至织物的外周缘而无法把握其外形形状整体的连续花纹,而是位于从擦拭片310的外周缘分离的位置且具有完全独立的设计性的外形线。因此,例如如第三图案部343那样外形线343A到达片外周缘而无法把握整体的设计的结构并不相当于独立的外形线。
另外,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外形线341A、342A封闭是指外形线341A、342A以围绕图案341B、342B的方式连续或非连续地延伸。外形线341A、342A只要具有围绕图案341B、342B的形态即可,也可以具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各种公知的形状。
优选的是,第一图案部341的图案341B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图案342B具有可被使用者一眼就识别出的那样的设计性,除了图示例之外,还包括动漫、漫画的人物、企业宣传用的徽标、各种公知的外观设计、字符、图形、符号以及基于它们的组合的具有信息性的设计等。字符包括字母字符、平假名字符、片假名字符、汉字及各外语字符(例如印度尼西亚语字符)等。副图案344无需具有可被使用者一眼就识别出的那样的设计性,除了图示例之外,也可以为星形(星星)形状、模仿气泡的圆环形状等。
在擦拭片310中,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是具有立体形状的主要的设计区域,并且也可以说是用于擦抹排泄物、粉尘等异物的擦抹区域。即,在使用擦拭片310时,将第一面311作为擦抹面,能够利用凹状线318的两侧部318b的第一面311侧的端缘(边缘)318c,以将污垢刮除的方式有效地擦抹附着于身体、桌台等被擦抹面的污垢。
为了供使用者用手指按压第一图案部341或第二图案部342并高效地擦抹附着于被擦抹面的污垢,优选的是,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具有所需的大小,例如优选具有擦拭片310的表面面积的至少10%以上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副图案344具有比较小的面积,因此,并不作为主要的擦抹区域发挥功能。
通常,考虑到膨松性及肌肤触感,作为擦拭片,适合使用通过水流交织处理形成的水刺纤维无纺布,为了提高其设计性、擦抹性,已知有如下方法:通过纤维交织,对片表面赋予从片表面整体地隆起的立体图案,并赋予几何学花纹、花边花纹等凹凸花纹。
在对擦拭片赋予从片表面隆起的立体图案的情况下,与基于印刷的图案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性,并且能够利用隆起的外周缘部擦抹污垢。然而,由于图案本身具有隆起状,所以在擦抹时会与被擦抹面进行滑动接触,图案部的形态有可能会由于摩擦而塌陷。
另一方面,当在擦拭片上附加连续的凹凸花纹的情况下,由于作为图案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此,无法使其设计给使用者强烈地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由于在制造时利用流体沿机器方向连续地赋予凹凸花纹,因此,无法采用通过具有完全独立的形态才能够发挥其外观设计性的图案、例如人物、字符、符号等具有较高的设计性、信息性的图案。
而且,也存在通过对擦拭片施加热压纹(凹陷)处理而形成由多个凹状线构成的图案部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通过热压纹加工对结构纤维进行热熔敷,凹状线内会变得比较硬,这会损害水刺无纺布原本的柔软性、手感。另外,在作为婴幼儿的臀部擦拭片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了压纹加工的部分有可能会碰到肌肤而带来不适感、刺激,并且会变得容易破裂。
在本实施方式的擦拭片310中,由于形成图案区域340的凹状线318通过结构纤维的交织而形成,所以与通过热压纹处理形成的情况相比,作为无纺布整体具有柔软且良好的肌肤触感,能够维持水刺无纺布独特的柔软性。另外,由于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具有独立的外形线341A、342A,所以能够采用具有完全独立的形态的设计,与延伸至片外周缘的单纯的连续花纹相比,设计性优异,并能够提高美学上的外观。
在图案区域340本身隆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因光进行散射而使得其外形轮廓模糊,但由于图案区域340由凹状线318形成,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能够更鲜明地把握其外形轮廓。另外,由于在擦抹时凹状线318以外的部分与被擦抹面直接滑动接触,因此,不会由于摩擦而使得凹状线318的形状塌陷,图案区域340不会较大地变形。
在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中,外形线341A、342A为封闭状,图案341B、342B被配置成由外形线341A、342A围绕。由于图案341B、342B被外形线341A、342A围绕,所以即使在使用者进行拉拽或揉搓而使擦拭片310变形的情况下,也会以外形线341A、342A为起点进行变形,因此,图案341B、342B能够维持其形状。另外,即便在擦抹时比较强力地擦抹被擦抹面而外形线341A、342A的形状塌陷,也能够抑制被该外形线341A、342A围绕的图案341B、342B的形状塌陷。
第一图案部341与第二图案部342的彼此的设计不同,并且凹状线318的总面积相互不同。由此,由于存在异物的收容容量不同的图案部341、342,因此,使用者能够选择与污垢的量相应的图案部341、342进行擦抹。
另外,第三图案部343及副图案344位于作为主要的擦抹区域的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周边。因此,在揉搓擦拭片310时,会使第三图案部343及副图案344成为起点地进行变形,可以说能够抑制位于中心的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变形。
从擦抹性及美观的观点出发,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优选具有曲线状的凹状线318。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形线341A、342A为曲线状,且图案341B、342B也具有曲线状部分。这样,由于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具有曲线状的凹状线318,所以能够带来柔软且肌肤触感良好的印象,并且容易与被擦抹面的形状相匹配地变形,例如能够使图案部341、342沿着被擦抹面的宽度较窄且曲线状的凹状线318变形并对污垢进行擦抹。
由于由凹状线318构成的图案区域340位于第一面311侧,所以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出第一面311为擦抹面。另外,若在第一图案341B及第二图案342B使用音符等符号及字符、即在从第一面311侧观察时记载内容正确而在从第二面312侧观察时记载内容错误的那样的符号及字符,则能够更进一步地容易地识别出第一面311为标准的擦抹面。因此,可以说图案区域340还具有以将第一面311用作擦抹面的方式引导使用者的功能。
如已述的那样,图案区域340中的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能够作为擦抹区域发挥功能,但由于第三图案部343及副图案344也由凹状线318形成,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擦抹性。因此,使用者在擦抹时能够根据污垢的大小而适当地选择并使用第一图案部341~第三图案部343及副图案344中的最佳的部分。
在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中,形成外形线341A、342A的凹状线318(第一线(外侧图案部))的整体上的宽度比形成图案341B、342B的凹状线318(第二线(内侧图案部))宽。即,形成外形线341A、342A的第一线的相对于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形成图案341B、342B的第二线的相对于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由此,能够提高擦拭片310的设计性。由于外形线341A、342A的宽度比较宽,所以能够引起使用者的注意,能够进一步衬托被该外形线341A、342A围绕的图案341B、342B。除此之外,在擦抹时,异物首先会进入到位于外侧的外形线341A、342A的凹状线318,由于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到位于内侧的图案341B、342B的凹状线318,因此,即使在擦抹污垢之后,也能够抑制位于外形线341A、342A的内侧的图案341B、342B的清晰度降低。另外,在擦抹时,在利用外形线341A、342A粗略地擦抹污垢之后,能够利用位于其内部的宽度较窄且紧密地集合的图案341B、342B刮除顽固的污垢。
在擦拭片310中,在第二方向Y上的任意选择的部位中的第一方向X上,存在多个图案部341~343中的至少某一个图案部341~343。例如在使用者的手指碰到不存在图案部341~343的部位的状态下,只要使手指沿第一方向X移动,就会有存在某一个图案部341~343的部位,因此,若有固接的污垢,则能够容易地变更手指碰到的部位。在该擦拭片310中,在第一方向X上的任意选择的部位中的第二方向Y上,存在多个图案部341~343中的至少某一个图案部341~343。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地变更手指碰到的部位。
由于图案区域340具有设计不同的多个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因此,关于将擦拭片310的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第一假想线P和将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二等分的第二假想线Q,具有非对称的设计。因此,能够使使用者识别擦拭片310的纵向及宽度方向。这样,只要能够识别擦拭片310的横纵,则图案区域340关于第一假想线P和第二假想线Q中的任一方为非对称即可。
在擦拭片310中,第二方向Y对应于制造工序中的机器方向,第一方向X对应于与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结构纤维主要沿第二方向Y取向。因此,优选的是,擦抹方向沿着纤维取向的方向、即片强度比第一方向X高的第二方向Y,通过非对称地配置图案区域340,从而能够将第二方向Y识别为擦抹方向(纵向)。另外,通过如第二图案部342的图案342B那样以使第二方向Y成为纵向的方式配置外观设计要素,从而也能够以沿第二方向Y擦抹的方式进行引导。在该情况下,可以说第二图案部342相对于将其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线(未图示)为非对称。
再次参照图18,形成图案区域340的凹状线318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部分382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部分381。第二部分382中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Y。因此,在将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所需的拉伸强度,即使在擦抹之后,凹状线318的凹形形状也不会塌陷。另一方面,在第一部分381中,与第二部分382相比,每单位面积中的沿第二方向Y取向的纤维数量较少。因此,在将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第一部分381的拉伸强度比第二部分382的拉伸强度小。因此,与第二部分382相比,第一部分381的凹状线318的凹形形状在擦抹之后稍许塌陷。因此,利用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部分382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部分381,使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擦抹之后的变化形态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部分381与第二部分382相连而形成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第一部分381不与第二部分382相连。
在此,纤维取向是指在俯视擦拭片310时纤维流动的方向,“第二部分382的纤维取向为第二方向”是指:除了构成第二部分382的纤维的总重量中的100%沿第二方向进行纤维取向的情况之外,还包括50%以上相对于第二方向Y在-45°~+45°的范围内具有纤维取向性的情况。该纤维取向能够通过这种领域中的公知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能够通过按照TAPPI标准方法T481中的基于零距离拉伸强度的纤维取向性试验法的测量方法,对该纤维取向进行测量。另外,作为简易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后述的拉伸试验机,根据第二部分382的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上的拉伸强度比(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来测量纤维取向。
在第一部分381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该第一部分381为沿着第一假想线P延伸的部分,在第二部分为直线状的情况下,该第二部分为沿着第二假想线Q延伸的部分。另一方面,例如在如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外形线341A、342A那样具有曲线状的情况下,第一部分381为向第一方向X凸出的部分,第二部分382为向第二方向Y凸出并弯曲的部分。
例如在采用以第二方向Y为上下方向的人物设计等作为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图案341B、342B的情况下,其上下部分(例如头部和躯干)的外形轮廓、上下的尺寸平衡不会被破坏,即使在擦抹之后,或者例如即使在以沿第二方向Y产生摩擦阻力的方式从包装中取出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其设计形状。
在凹状线318的第一部分381中,在将纤维取向的方向即第二方向Y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其形状也难以塌陷,其宽度尺寸存在变窄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将第一方向X作为擦抹方向的情况下,在沿与纤维取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拉拽的力作用于凹状线318时,第一部分381的宽度尺寸扩展。因此,在采用以第二方向Y为上下方向的人物设计作为图案341B、342B的情况下,在擦抹之后,或者在以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产生摩擦阻力的方式从包装中取出的情况下,会成为其宽度尺寸扩展的那样的形态,但其外观图像被维持,反而能够变化为婴幼儿喜欢的具有圆润感的那样的人物设计。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作为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图案341B、342B,也可以采用由图形设计与字符的概念性的组合构成的图案。例如在人物用双手持有心状的标语牌的图形设计中,通过在标语牌内配置“非常喜欢!/I LOVE YOU!”等字符,从而能够使图形设计与字符相互对应并想起共同的概念,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并引起使用者的购买欲望,并且能够引起作为被使用者的婴幼儿的兴趣。
另外,例如也能够采用由笑脸的人物设计与如下的字符的组合构成的设计,所述字符由“早上好”、“承蒙款待”等作为使用者的母亲与作为被使用者的婴幼儿交互进行的日常对话的一部分构成。这样,通过在图案341B、342B中采用婴幼儿尚未记住或刚刚记住的单词,并在使用时由父母和孩子进行重述,由此,能够使该单词扎根于婴幼儿的记忆。这样,图案区域340还可以具备作为如下的用具之一的功能,所述用具能够通过擦拭片310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对话并实现良好的沟通。
如以上那样,由于擦拭片310具有视觉辨识性高且独创性优异的设计,因此,与以往的擦拭片不同,具有无缝地形成有图案部分的高级手帕那样的美学上的外观。因此,通过实现与其它产品的差异化,即便使用者为比较年轻的女性群体,也不会进行犹豫,反而能够使其在外出时积极地携带擦拭片并使用。另外,在采用企业的徽标设计作为图案区域340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使用者认知品牌,能够发挥优异的宣传广告功能。因此,可以说擦拭片310兼具作为擦拭巾的基本功能和引起消费者的购进欲望的那样的情绪上的价值这双方。
再次参照图19,擦拭片310具有位于凹状线318的底部318a的低密度区域351、位于低密度区域351的至少两侧且纤维密度比低密度区域351高的高密度区域352、以及纤维密度比低密度区域351高且纤维密度比高密度区域352小的中密度区域353。即,在凹状线318的底部318a,纤维密度最低,纤维密度最高的高密度区域352位于以围绕底部318a的外周缘的方式位于至少两侧的部分。
擦拭片310具有这样的纤维密度差,高密度区域352被定位成围绕由低密度区域351构成的凹状线318的底部318a,形成有由密度差产生的对比度。在外观方面,以通过纤维的疏密对凹状线318(的底部318a)的外周缘进行修边的方式将高密度区域352视觉辨识为颜色较深,能够更清楚地对凹状线318的轮廓进行视觉辨识。
另外,高密度区域352在第二面312侧具有与中密度区域353相比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分354。这样,由于高密度区域352在第二面312侧具有向外方突出的立体形状,因此,即使在使用者从未形成凹状线318的第二面312侧观察的情况下,也能够把握凹状线318的轮廓。因此,与由高密度区域352与低密度区域351的密度差产生的基于颜色浓淡的对比度互相结合,不仅从第一面311,从第二面312也能够更清楚地对凹状线318的轮廓进行视觉辨识。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在使用擦拭片310的情况下,存在使作为非擦抹面的第二面312成为内侧并弯折成两个地进行使用的情况。在该使用形态中,折叠部分的第二面312彼此相互接触,在进行擦抹操作的期间,接触部分偏移,力有可能不会充分地作用于擦抹面。在擦拭片310中,位于第二面312侧的高密度区域352的突出部分354钩挂于相向面,并作为妨碍上述折叠部分的滑动的止动件发挥功能,能够抑制擦抹操作中的该片彼此的偏移,能够充分地向擦抹面传递力并进行擦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块擦拭片310中,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341A、342A的图案部341、342存在多个,但考虑到设计性及擦抹性,只要存在至少一个图案部341、342即可。另外,通过按各擦拭片310具有不同的设计的图案区域340,在使用者从收容有多个擦拭片310的容器取出擦拭片310时,会连续不断地抽出具有不同的设计的擦拭片310,因此,使用者能够一边进行享乐一边将擦拭片310弹出。
<擦拭片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擦拭片310能够使用在这种领域中通常使用的与擦拭巾用的纤维无纺布片同样的制造装置,例如能够使用如下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包括纤维网形成部、使纤维网包含有水的水供给部、用于交织纤维并进行再排列的水流喷射部(工序)、脱水部(脱水器)、干燥部(干燥器)。以下对擦拭片310的制造装置、制造工序的一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作为擦拭片310的基材,形成将通过各种公知的制作方法制造出的纤维集合体层叠而成的纤维网。纤维网例如能够将通过梳理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湿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通过纺粘法、熔喷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等层叠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纤维网具有在与擦拭片310的第一纤维层321及第二纤维层322对应的通过梳理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之间夹设与中间纤维层323对应的通过气流成网法形成的纤维集合体并进行层叠而成的多层构造。
优选的是,在用于纤维交织及对与形成图案区域340的凹状线318对应的凹状部分进行赋形的水流喷射(喷水)工序之前,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通过在水流喷射工序中在将纤维交织之前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从而利用水来填补纤维间隙,纤维密度变高。由此,能够在水流喷射工序中抑制由于水流而使得纤维飞散并使纤维网的纤维密度变得不均匀且纤维网的质地紊乱。在像这样预先使纤维网包含有水的情况下,其目的在于利用水来填补纤维间隙,因此,并不需要使纤维移动的程度的水压,也可以通过喷雾来喷洒水。
图20是在纤维网601形成与图案区域340的凹状线318对应的凹状部分622的水流喷射工序600的立体图。水流喷射工序600包括抽吸鼓606和喷嘴板607,所述抽吸鼓606在外周面保持沿机器方向MD输送的纤维网,所述喷嘴板607向位于抽吸鼓606的外周面上的纤维网喷射水流。纤维网601具有在抽吸鼓606的外周面上与喷嘴板607相向的第一面601a、以及位于该第一面601a的相反侧的与抽吸鼓606的外周面相向的第二面601b。
抽吸鼓606具备具有线状凸部620的赋形支承体606a。赋形支承体606a的外周面为具有多个吸引管621的网眼状,一边使赋形支承体606a绕轴线K601旋转,一边使纤维网601由赋形支承体606a吸引并保持于外周面,并且经由下游侧输送机构(未图示)向脱水器(未图示)输送。喷嘴板607通过朝向被保持在抽吸鼓606的外周面的纤维网601的第一面601a侧喷射水,使纤维彼此交织并将其压靠于位于赋形支承体6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620,从而在纤维网601的第二面601b侧赋予凹凸图案。线状凸部620与赋形支承体606a的外周面一体或分体地形成。
虽然未进行图示,但对于通过脱水器的输送带进一步向机器方向MD输送的纤维网601而言,在将其用作在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的情况下,向干燥器输送,另一方面,在将其用作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310的情况下,经过或不经过干燥器地向液体供给机构输送,所述液体供给机构用于浸渍包含有药剂、香料的液体。在经过这些工序之后,利用切断机构将纤维网切断为适当的大小。此外,在干燥器中,将构成纤维网601的热熔接性纤维的一部分热熔接,并提高片强度。
在喷嘴板607中,沿交叉方向CD排列的多个喷嘴针对保持于抽吸鼓606的赋形支承体606a的外周面的纤维网601的第一面601a喷射水。对于纤维网601而言,在位于抽吸鼓606的上游的抽吸鼓(未图示)预备性地进行纤维交织,在利用较弱的力将纤维彼此交织且作为整体为平坦状时,一边从外周面的吸引管621进行吸引,一边利用从喷嘴板607喷射的水流,将纤维网601压接于位于赋形支承体6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620。
图21(a)是在抽吸鼓606中喷射水流之前的线状凸部620上的纤维网601的放大图,图21(b)是在抽吸鼓中喷射流体之后的线状凸部620上的纤维网601的放大图。
参照图21(a)、(b),由于在线状凸部620未吸引纤维,所以位于线状凸部620上的纤维会以向周边移动的方式进行再排列,并在与线状凸部620对应的纤维网601的第二面601b侧形成向第一面601a侧凹陷的凹状部分622。
线状凸部620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线状凸部620a、620b、620c,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线状凸部620a、620b、620c具有与擦拭片310的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以及副图案344对应的不同的设计。由于线状凸部620是从赋形支承体606a的外周面突出的部分,因此,除了图示的形态之外,还能够采用人物、企业徽标等各种设计并对纤维网601赋形。
线状凸部620配置于赋形支承体606a的外周整体,且具有如下的图案,所述图案还在所制造的全部的擦拭片310中配置具有至少一个独立且封闭的设计的图案部。另外,线状凸部620的高度被设计为根据赋形的设计而使线宽及高度在其延伸方向上变化。
在纤维网601中的位于线状凸部620上的薄壁部分(凹状部分622的底部)624,利用水流使纤维向周边移动,且纤维未被吸引管621吸引,因此,纤维密度变得比周边区域低。
另一方面,在以围绕薄壁部分624的方式位于该薄壁部分624的外周缘的第一部分631积存有从线状凸部620上移动来的纤维,纤维密度变得较高。另外,在从第一部分631进一步向外方延伸的第二部分632,纤维密度比薄壁部分624高,且纤维密度比第一部分631低。
另外,由于位于纤维网601的中间纤维层的纸浆纤维的纤维长度比位于上下层的热熔接纤维短,且在纤维集合体中纤维彼此的缠结较弱,所以变得容易利用水流进行移动。因此,在由位于线状凸部620上的薄壁部分624构成的低密度区域,纸浆纤维以被吹飞到周边的方式移动,纸浆纤维的质量变得比第一部分631及第二部分632低。
能够利用该水流喷射工序,在纤维网601上对通过纤维的缠结而形成的设计花纹进行赋形,纤维网601的凹状部分622、第一部分631及第二部分632分别相当于擦拭片310的凹状线318(低密度区域351)、高密度区域352及中密度区域353。
以往,在水刺纤维无纺布的制造工序中,有将纤维压入到形成于抽吸鼓的赋形支承体的凹状部分并对凹状图案进行赋形的方法。在该制作方法中,由于在凹状部分对纤维进行吸引,因此,会形成不存在纤维或者沿凹状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较大的开孔。因此,例如为了对本实施方式的图案区域340那样的纤维网赋予独立且封闭的图案,在将凹状部分形成为独立且封闭的形状的情况下,会在凹状部分沿其延伸方向形成连续的开孔,在制造工序中,被凹状部分围绕的部分有可能会脱落。
根据本制造方法,由于利用配置于抽吸鼓606的赋形支承体606a的外周面的线状凸部620对纤维进行再取向,并在纤维网601的第二面601b侧对凹状部分622进行赋形,因此,不会在位于线状凸部620的薄壁部分624沿其延伸方向形成比较大的开孔,在制造工序中,被线状凸部620围绕的部分不会脱落。这样,通过利用朝向水流凸出的线状凸部620对纤维网601进行赋形,从而仅通过纤维的交织,就能够以各种尺寸采用独立且封闭的各种设计、例如人物、字符、图形、符号及它们的组合等。
作为擦拭片31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例示了基于水流交织的水刺制作方法,但只要能够通过基于流体处理的纤维交织来形成凹状线318,则除了水之外,还能够采用基于空气、水蒸气等流体的制作方法。
<第三发明的第一变形例>
图22是与第三发明相关的擦拭片310的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18同样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构成副图案344的凹状线318的宽度尺寸大于构成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凹状线318的宽度尺寸。由此,在擦抹时,异物首先会进入到位于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外侧的副图案344的凹状线318,由于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到位于内侧的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凹状线318,因此,即使在擦抹之后,也能够抑制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的清晰度降低。
<第三发明的第二变形例>
图23是第三发明的擦拭片310的变形例的一例的与图18同样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擦拭片310不具有副图案344。另外,第一图案部341的外形线341A的凹状线318在沿延伸方向连续的一个线中具有相对于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不同的宽度较窄部分349a和宽度较宽部分349b。由此,能够提高擦拭片310的设计性。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对第一图案部341的外形线341A具有宽度较窄部分349a及宽度较宽部分349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既可以是,第一图案部341的图案341B具有宽度较窄部分及宽度较宽部分,也可以是,第二图案部342的外形线342A具有宽度较窄部分及宽度较宽部分,还可以是,第二图案部342的图案342B具有宽度较窄部分及宽度较宽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重点对作为第三发明的擦拭片3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叙述,但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片并不限于擦拭巾用,也可以作为卫生巾、一次性尿布、母乳垫等卫生用品的构成材料使用。特别是,由于图案区域340的第一图案部341及第二图案部342具有由基于纤维交织的凹状线318形成的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341A、342A,因此,作为整体柔软的设计性优异,能够适合用作卫生用品中的与肌肤相接的片材料。
对于构成第三发明的擦拭片310的各结构构件而言,只要未特别写明,则除了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材料之外,还能够没有限制地使用在这种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材料。另外,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这样的用语仅是为了区别同样的要素、位置等而使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10 纤维无纺布片(擦拭片)
111 第一面
112 第二面
118 凹状线
140 图案区域
141 第一图案部(图案部)
142 第二图案部(图案部)
141A、142A 外形线
141B、142B 图案
161 宽度较宽部分
161 宽度较窄部分
170 狭缝
210 纤维无纺布片(擦拭片)
211 第一面
212 第二面
218 凹状线
240 图案区域
241 第一图案部
242 第二图案部
241A、242A 外形线
241B、242B 图案
261 宽度较宽部分
262 宽度较窄部分
270 狭缝
310 纤维无纺布片(擦拭片)
311 第一面
312 第二面
318 凹状线
318 形成外形线的凹状线(第一线)
318 形成图案的凹状线(第二线)
341 第一图案部(图案部)
342 第二图案部(图案部)
344 副图案
349a 宽度较窄部分
349b 宽度较宽部分
P 第一假想线
Q 第二假想线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 厚度方向

Claims (20)

1.一种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厚度方向和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对纤维进行水流交织而形成,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图案部,所述图案部由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侧凹陷的凹状线形成,
所述凹状线通过纤维交织而形成,
所述图案部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线,所述外形线位于从所述纤维无纺布片的外周缘远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为水刺纤维无纺布制,所述凹状线有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线的纤维密度小于所述凹状线以外的区域的纤维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部还具有位于被所述外形线围绕的位置的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线为曲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部关于将所述纤维无纺布片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线或将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二等分的假想线为非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线的宽度尺寸在延伸方向上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线具有多个狭缝。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部具有多个图案部,所述多个图案部的一部分彼此在俯视时相互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为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片。
11.一种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厚度方向、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以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向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通过对结构纤维进行水流交织而形成,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多个图案部,所述多个图案部由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侧凹陷的凹状线形成,
所述图案部具有独立且封闭的外形形状,
所述凹状线通过纤维交织而形成,
所述多个图案部相互不同,并且所述凹状线的总面积相互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图案部中的至少一个图案部位于从外周缘分离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具有副图案,所述副图案以围绕所述图案部的方式位于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线在沿延伸方向连续的一个线中具有相对于所述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不同的宽度较窄部分和宽度较宽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线在不同的线中具有相对于延伸方向的宽度尺寸不同的第一线及第二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副图案的所述凹状线的宽度尺寸小于构成所述图案部的所述凹状线的宽度尺寸。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副图案的所述凹状线的宽度尺寸大于构成所述图案部的所述凹状线的宽度尺寸。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案部具有外侧图案部和位于所述外侧图案部的内侧的内侧图案部,
所述外侧图案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内侧图案部的宽度尺寸。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任意选择的部位中的所述第一方向上,存在多个所述图案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图案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纤维无纺布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无纺布片为在干燥状态或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擦拭巾用。
CN201880073109.4A 2017-12-28 2018-12-21 纤维无纺布片 Active CN111328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6549.8A CN114960031A (zh) 2017-12-28 2018-12-21 纤维无纺布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4744 2017-12-28
JP2017254749A JP7065606B2 (ja) 2017-12-28 2017-12-28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2017-254745 2017-12-28
JP2017254744A JP7065603B2 (ja) 2017-12-28 2017-12-28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2017-254749 2017-12-28
JP2017254745A JP7138434B2 (ja) 2017-12-28 2017-12-28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PCT/JP2018/047358 WO2019131550A1 (ja) 2017-12-28 2018-12-21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6549.8A Division CN114960031A (zh) 2017-12-28 2018-12-21 纤维无纺布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8356A CN111328356A (zh) 2020-06-23
CN111328356B true CN111328356B (zh) 2022-09-09

Family

ID=6706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6549.8A Pending CN114960031A (zh) 2017-12-28 2018-12-21 纤维无纺布片
CN201880073109.4A Active CN111328356B (zh) 2017-12-28 2018-12-21 纤维无纺布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6549.8A Pending CN114960031A (zh) 2017-12-28 2018-12-21 纤维无纺布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539621B1 (zh)
CN (2) CN114960031A (zh)
WO (1) WO2019131550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4893A (en) * 1991-04-26 1994-01-04 Nippon Filcon Co., Ltd. Belt for fabricating a non-woven fabric with projection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non-woven fabric with patterns
JP2002069814A (ja) * 2000-08-30 2002-03-08 Daiwabo Co Ltd 刺繍入り不織布形成用支持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刺繍模様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685099A (zh) * 2002-09-26 2005-10-19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纺粘类无纺布及卫生材料
JP2010168676A (ja) * 2009-01-21 2010-08-05 Kakui Kk 模様付き不織布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シートの模様形成装置
CN104246046A (zh) * 2012-06-07 2014-12-24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
JP2017031518A (ja) * 2015-07-30 2017-02-09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水流交絡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9966A1 (en) * 1999-12-10 2001-10-18 Arthur Wong Non-apertured cleaning sheets having non-random macroscopic three-dimensional character
CN101448991B (zh) * 2006-06-23 2011-05-2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无纺织物
JP5525179B2 (ja) 2008-04-28 2014-06-18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拭き取り材
JP5506520B2 (ja) * 2010-04-16 2014-05-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長性繊維と伸縮性繊維とを含む、凹凸を有する不織布、及び当該不織布を製造する方法
TWI473591B (zh) * 2010-12-02 2015-02-21 Daiwabo Holdings Co Ltd Nonwoven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wiping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4893A (en) * 1991-04-26 1994-01-04 Nippon Filcon Co., Ltd. Belt for fabricating a non-woven fabric with projection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non-woven fabric with patterns
JP2002069814A (ja) * 2000-08-30 2002-03-08 Daiwabo Co Ltd 刺繍入り不織布形成用支持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刺繍模様付き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685099A (zh) * 2002-09-26 2005-10-19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纺粘类无纺布及卫生材料
JP2010168676A (ja) * 2009-01-21 2010-08-05 Kakui Kk 模様付き不織布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シートの模様形成装置
CN104246046A (zh) * 2012-06-07 2014-12-24 花王株式会社 无纺布
JP2017031518A (ja) * 2015-07-30 2017-02-09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水流交絡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8356A (zh) 2020-06-23
KR20200096205A (ko) 2020-08-11
CN114960031A (zh) 2022-08-30
WO2019131550A1 (ja) 2019-07-04
KR102539621B1 (ko)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337319B2 (en) Cleansing article having printed texture
US20070098768A1 (en) Two-sided personal-care appliance for health, hygiene, and/o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id two-sided personal-care appliance
MX2011001480A (es) Articulo absorbente con un lienzo superior con penachos.
CN205018989U (zh) 擦拭片用无纺布基片
WO2008120959A1 (en) Apparatus for perforating nonwoven web and method thereof, nonwoven web by the same
MX2011001481A (es) Articulo absorbente con un lienzo superior afelpado.
WO2016132790A1 (ja) 拭き取りシート
JP2001231815A (ja) 吸収体製品の表面被覆シート
JP7065603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TW526054B (en) Liquid-pervious topsheet for body fluid absorbent articl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11328355B (zh) 纤维无纺布片
JP3751182B2 (ja) 可撓性の複合シート
CN111328356B (zh) 纤维无纺布片
CN111212938B (zh) 纤维无纺布片
JP7065606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7138434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7065607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7065604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6956629B2 (ja) 繊維不織布シート
JP2006320355A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RU2649932C1 (ru) Перфорированное полотно
EP3536291B1 (en) A skin care pad and a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JP2022065416A (ja) 衛生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