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7065A - 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97065A CN111197065A CN202010111927.8A CN202010111927A CN111197065A CN 111197065 A CN111197065 A CN 111197065A CN 202010111927 A CN202010111927 A CN 202010111927A CN 111197065 A CN111197065 A CN 1111970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gin
- alginate
- hydrolysate
- reaction
- reaction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accharide radicals
- C12P19/04—Polysaccharide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five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each other by glycosidic bo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88—Lyases (4.)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402/00—Carbon-oxygen lyases (4.2)
- C12Y402/02—Carbon-oxygen lyases (4.2) acting on polysaccharides (4.2.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低粘度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一次性添加至反应体系反应6h,即可使褐藻胶水解物的粘度低至15cp;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间歇添加至反应体系反应6h,即可使褐藻胶水解物的粘度低至15cp。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褐藻胶是从海带、马尾藻、巨藻等褐藻中提取得到的多糖聚合物,由β-D-1,4-甘露糖醛酸(Mannuronate,M)和C-5差向异构体α-L-1,4-古罗糖醛酸(Guluronate,G)中的一种或两种糖单元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由于具有凝胶特性,褐藻胶可作为稳定剂、增稠剂或凝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印纺、农业、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另外,由于具有抗凝血、降血糖、降血脂、抗自由基、抗肿瘤、免疫保护、促植物生长等生物活性,褐藻胶可作为活性生物大分子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印纺、农业、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
研究表明,分子量大的褐藻胶在食品体系中即使浓度较低也会形成较高的粘度,造成食品流动性差,适口性差,难吞咽等问题(具体可见参考文献:李秋瑾.多糖酶解动态特性表征与剪切机理分析及动力学建模[D].天津大学,2009.)。因此,降低褐藻胶的分子量以降低其粘度对提升其质量,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十分关键。
目前,常利用化学法和物理法对褐藻胶进行水解以降低褐藻胶的分子量,但是,现有的化学法和物理法仍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杨桂霞等人通过γ辐射法对褐藻胶进行水解以降低其粘度,但是,此方法降解率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具体可见参考文献:杨桂霞,李晓燕.多糖类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的辐照降解[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47(05):730-734.);Feng等人通过超声法对褐藻胶进行水解以降低其粘度,但是,Feng等人也研究发现,超过28kHz的超声频率会促使褐藻胶的分子量发生共价聚集造成褐藻胶的分子量随频率升高而增加,进而使得褐藻胶水解物的水解度低,无法达到较低粘度(具体可见参考文献:Feng L,Cao Y,Xu D,et al.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rheological propertyand structural changes of sodium alginate induced by ultrasound[J].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2017,34:609-615.)。
上述缺陷极大限制了褐藻胶在医药、食品、印纺、农业、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因此,急需找到一种生产低粘度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低粘度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先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添加至含有褐藻胶的反应体系中进行反应,获得反应液,然后将反应液进行分离,获得褐藻胶水解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编码所述褐藻胶裂解酶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2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应过程中,将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分批添加至反应体系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批添加的次数为4~9次。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批添加的时间间隔为10~60min。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应过程中,将褐藻胶裂解酶按照2~11U/g褐藻胶/次的添加量分批添加至反应体系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应过程中,将褐藻胶按照5~20g/L反应体系/次的添加量分批添加至反应体系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0~40℃、pH为6.5~7.5、转速为400~600rpm、时间为2~8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为先将褐藻胶裂解酶按照10U/g褐藻胶的添加量添加至含有10g/L褐藻胶的反应体系中,于温度为35℃、pH为7的条件下反应6h,得到反应液,然后将反应液进行分离,获得褐藻胶水解物;反应过程中,当反应进行到第30、60、90、120、180、240min时,按照10U/g褐藻胶的添加量在反应体系中添加褐藻胶裂解酶、按照10g/L反应体系的添加量在反应体系中添加褐藻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为将反应液依次进行醇沉和离心;或者,所述分离为将反应液进行膜分离或色谱分离。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褐藻胶水解物。
本发明提供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或上述方法或上述褐藻胶水解物在褐藻胶水解物在制备食品、药品、日化产品、印纺产品或农产品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低粘度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一次性添加至反应体系反应6h,即可使褐藻胶水解物的粘度低至15cp;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间歇添加至反应体系反应6h,即可使褐藻胶水解物的粘度低至15cp。
(2)由于褐藻胶的粘度会随着其在水解体系中浓度的增加而指数增长,因此,一般情况下,对褐藻胶进行水解时,需将反应体系中褐藻胶的浓度控制在10~20g/L的较低浓度,较低的底物浓度会大大限制褐藻胶的水解效率。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解效率高的生产低粘度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一次性添加至反应体系反应6h,即可使反应液中褐藻胶水解物的浓度高达8g/L;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间歇添加至反应体系反应6h,即可使反应液中褐藻胶水解物的浓度高达100g/L。
(3)褐藻胶中,由连续的M糖单元组成的糖链称为聚M段(Mblock),由连续的G糖单元组成的糖链称为聚G段(G block),由两种糖单元交替连接称为MG或GM段(MG blocks)。其中,聚G段的硬度大,而聚M段柔软且具有弹性(具体可见参考文献:Grant,G.T.,Morris,E.R.,Rees,D.A.,Smith,P.J.C.,&Thom,D.(1973).Biolog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polysaccharides and divalent cations:The egg-box model.FEBS Letters,32,195-198.),因此,提高褐藻胶的M/G比值对提升其质量十分重要。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M/G比值高的低粘度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一次性添加至反应体系反应6h,即可使褐藻胶水解物的M/G比值高达1.72;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间歇添加至反应体系反应6h,即可使褐藻胶水解物的M/G比值高达1.77。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SK42.001记载于公开号为CN110272852A的专利申请文本中,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7011;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褐藻胶购自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高速分散仪购自德国VMADISPERMAT公司。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培养基如下:
海藻酸钠固体平板:海藻酸钠5g/L、(NH4)2SO45g/L、NaCl 30g/L、MgSO4·7H2O 1g/L、K2HPO42g/L、FeSO4·7H2O 0.01g/L、琼脂20g/L。
种子培养基:海藻酸钠5g/L、(NH4)2SO45g/L、NaCl 30g/L、MgSO4·7H2O 1g/L、K2HPO42g/L、FeSO4·7H2O 0.01g/L。
发酵培养基:海藻酸钠5g/L、(NH4)2SO45g/L、NaCl 30g/L、MgSO4·7H2O 1g/L、K2HPO42g/L、FeSO4·7H2O 0.01g/L。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检测方法如下:
褐藻胶水解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1、6%苯酚液的配置
取6mL苯酚,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得到6%苯酚液,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0mL浓度为1mg/mL的无水葡糖糖母液,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得到浓度为100μg/mL的无水葡萄糖标准液;用同样的方法配置浓度分别为0、0.01、0.02、0.03、0.04、0.05、0.06mg/mL的无水葡萄糖标准液;在1mL葡萄糖标准溶液中加入0.5mL苯酚液,摇匀后滴入3mL纯硫酸,混匀后沸水浴20min,取出冷却,以0号管作为空白,在49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无水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16.031x-0.0064,R2=0.999。
3、褐藻胶水解物浓度的检测
取1mL反应液,在反应液中加入0.5mL苯酚液,摇匀后滴入3mL纯硫酸,混匀后沸水浴20min,取出冷却,在49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和标准曲线得到褐藻胶水解物浓度。
褐藻胶水解物M/G比值的检测方法:
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对褐藻胶水解物的M/G进行测定,具体步骤如下:将褐藻胶水解物(6mg)在5mL甲酸(90%,v/v)中完全水解,并在100℃的烘箱中加热6h,得到反应液;在反应液中加入20mL蒸馏水停止反应后,将反应液储存在-80℃的冷冻室中进行冻干,得到冻干样品;将冻干样品溶于200μL超纯水中,注入CarboPac PA20柱(150mm×3mm)分离系统;有效洗脱液由(A)200mM NaOH和(B)1mM NaAc组成,流速为0.5mL/min,温度为30℃,梯度为:0~15min,A为5%,B为20%;15~25min,A为100%,每次运行前,用洗脱液B(100%)清洗柱,并用洗脱液A(100%)平衡。
褐藻胶水解物粘度的检测方法:
用蒸馏水将褐藻胶水解物配置成浓度为10g/L的溶液;选择S04号转子,调节转速为20rpm,用VISCO粘度计在室温(25℃)条件下测定溶液粘度。
褐藻胶水解物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的检测方法: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由GPC-MALLS测定,具体步骤如下:采用Ultrahydrogel 2000(7.8mm×300mm)和Ultrahydrogel 500(7.8mm×300mm)两根柱子串联,样品(褐藻胶水解物)浓度5mg/mL,0.22um滤膜过滤,进样量200μL,流动相0.1M NaNO3,流速0.6min/mL,柱温箱温度35℃。
褐藻胶水解物分子量分散指数的检测方法:
利用Astra 5.3.4软件对褐藻胶水解物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的GPC-MALLS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积分的方式即可计算得到褐藻胶水解物的分子量分散指数;
其中,分子量分散指数=Mw/Mn。
褐藻胶裂解酶酶活的检测方法:
褐藻胶裂解酶酶活通过DNS法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1、DNS溶液的配置:
在1L蒸馏水中45℃加热溶解185g C4O6H4KNa、6.35g DNS、21g NaOH、5gC6H5OH、5gNa2SO3,得到DNS溶液(DNS溶液配置后,需稳定一星期再使用);
2、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置浓度分别为0、0.2、0.3、0.4、0.5、0.6、0.7、0.8、0.9、1.0mg/mL的无水葡萄糖标准溶液;在0.3mL无水葡萄糖标准溶液中加入1mL DNS溶液,于沸水中反应10min,待冷却后,加入1mL水,以0号管为空白,在5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无水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1.338x-0.2316,R2=0.998。
3、褐藻胶裂解酶酶活的检测
取0.25mL发酵上清液中加入1mL浓度为10g/L的褐藻胶溶液中,于35℃水浴中反应10min,得到反应液;在0.3mL反应液中加入1mL DNS溶液,于沸水中反应10min,待冷却后,加入1mL水,在5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和标准曲线得到发酵上清液的褐藻胶裂解酶酶活。
褐藻胶裂解酶酶活的定义:每分钟从底物中释放1μmol还原糖的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1U)。
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制备方法如下:
褐藻胶裂解酶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无菌环境中,用接种环蘸取保藏在甘油管中的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SK42.001菌液在海藻酸钠固体平板上划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5h,得到单菌落;在无菌环境中,挑取单菌落接种至50mL种子培养基中,28℃、200rpm培养12h,得到种子液;在无菌环境中,将种子液按照2%(v/v)的接种量)接种至50mL发酵培养基中,28℃、200rpm培养24h,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10000r/min离心5min,取含褐藻胶裂解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发酵上清液(酶活1.4U/mL)。
实施例1:褐藻胶水解物的制备(一步法)
具体步骤如下:
先将褐藻胶裂解酶分别按照2.5U/g褐藻胶、3.75U/g褐藻胶、5U/g褐藻胶、7.5U/g褐藻胶、10U/g褐藻胶的添加量添加至含有10g/L褐藻胶的反应体系(含有10g/L褐藻胶的反应体系即浓度为10g/L的褐藻胶溶液)中,于温度为35℃、pH为7的条件下反应6h,得到反应液1~5,然后将反应液进行分离,获得褐藻胶水解物1~5;所述分离为先按照体积比1:3(反应液:无水乙醇)在反应液中添加无水乙醇,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静置24h后,8000rpm、25℃离心15min取沉淀,得到褐藻胶水解物。
检测反应液1~5中褐藻胶水解物的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
检测褐藻胶水解物1~5的M/G比值、粘度、分子量分散指数以及分子量,检测结果见表2。
由表1~2可知,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可很好的水解褐藻胶,达到降低褐藻胶分子量和粘度的目的,并且,使用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制备得到的褐藻胶水解物M/G比值较高。另外,使用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制备褐藻胶水解物的水解效率较高。
表1不同组别反应液中褐藻胶水解物的浓度
组别 | 褐藻胶水解物浓度/(g/L) |
反应液1(2.5U/g<sub>褐藻胶</sub>) | 8.4 |
反应液2(3.75U/g<sub>褐藻胶</sub>) | 8.7 |
反应液3(5U/g<sub>褐藻胶</sub>) | 8.8 |
反应液4(7.5U/g<sub>褐藻胶</sub>) | 8.5 |
反应液5(10U/g<sub>褐藻胶</sub>) | 8.1 |
表2不同组别反应液中褐藻胶水解物的浓度
组别 | M/G比值 | 粘度/(cp) | 分子量分散指数 | 分子量/(10<sup>5</sup>g/mol) |
褐藻胶水解物1 | 0.78 | 80 | 1.68 | 10.44 |
褐藻胶水解物2 | 0.8 | 56 | 1.91 | 0.77 |
褐藻胶水解物3 | 0.91 | 30 | 2.47 | 0.69 |
褐藻胶水解物4 | 1.48 | 20 | 2.28 | 0.56 |
褐藻胶水解物5 | 1.69 | 15 | 2.41 | 0.48 |
实施例2:褐藻胶水解物的制备(间歇法)
具体步骤如下:
方案一:先将褐藻胶裂解酶按照2.5U/g褐藻胶的添加量添加至含有10g/L褐藻胶的反应体系(含有10g/L褐藻胶的反应体系即浓度为10g/L的褐藻胶溶液)中,于温度为35℃、pH为7的条件下反应6h,得到反应液6,然后将反应液进行分离,获得褐藻胶水解物6;反应过程中,当反应进行到第30、60、90、120、180、240min时,先按照10g/L反应体系的添加量通过高速分散仪将褐藻胶溶解在反应体系中,然后按照2.5U/g褐藻胶的添加量将褐藻胶裂解酶添加至反应体系中;所述分离为先按照体积比1:3(反应液:无水乙醇)在反应液中添加无水乙醇,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混合液静置24h后,8000rpm、25℃离心15min取沉淀,得到褐藻胶水解物。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将每一次添加褐藻胶裂解酶的添加量均分别替换为3.75U/g褐藻胶、5U/g褐藻胶、7.5U/g褐藻胶、10U/g褐藻胶,得到反应液7~10和褐藻胶水解物7~10。
检测反应液6~10中褐藻胶水解物的浓度,检测结果见表3。
检测褐藻胶水解物6~10的M/G比值、粘度、分子量分散指数以及分子量,检测结果见表4。
由表3~4可知,反应过程中褐藻胶水解物和褐藻胶的添加方法对褐藻胶水解物的影响较大,总体而言,与一步法相比,利用间歇法制备得到的褐藻胶水解物水解程度更高,分子量分散度更低,且水解效率更高。
表3不同组别反应液中褐藻胶水解物的浓度
组别 | 褐藻胶水解物浓度/(g/L) |
反应液6(2.5U/g<sub>褐藻胶</sub>) | 8.8 |
反应液7(3.75U/g<sub>褐藻胶</sub>) | 90 |
反应液8(5U/g<sub>褐藻胶</sub>) | 8 |
反应液9(7.5U/g<sub>褐藻胶</sub>) | 7.1 |
反应液10(10U/g<sub>褐藻胶</sub>) | 6.5 |
表4不同组别反应液中褐藻胶水解物的浓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序列表
<110> 江南大学
<120> 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
<160> 2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289
<212> PRT
<213> 需钠弧菌
<400> 1
Met Pro Ser Pro Thr Leu Pro Ala Val Pro Leu Ala Lys Asn Ala Pro
1 5 10 15
Gly Gln Asn Phe Asp Leu Thr Arg Trp Lys Leu Thr Thr Pro Phe Asp
20 25 30
His Asp Lys Asp Gly Arg Ala Asp Asp Ile Asp Glu Trp Asp Met Ala
35 40 45
Asn Gly Phe Gln His Pro Asp Ile Phe Tyr Thr Ala Asp Asp Gly Gly
50 55 60
Met Val Phe Lys Ser Tyr Val Lys Gly Ala Arg Thr Ser Lys Asn Thr
65 70 75 80
Lys Tyr Ala Arg Thr Glu Leu Arg Thr Met Leu Arg Ala Gly Glu Lys
85 90 95
Ser His Ser Thr Lys Gly Val Asn Pro Asn Asn Trp Val Phe Ser Ser
100 105 110
Ala Pro Val Glu Asp Gln Lys Ala Ala Gly Gly Val Asp Gly Thr Leu
115 120 125
Glu Ala Thr Leu Lys Ile Asp His Ala Thr Thr Thr Gly Gln Ser His
130 135 140
Glu Val Gly Arg Phe Ile Ile Gly Gln Ile His Asp Lys Asp Asp Glu
145 150 155 160
Pro Ile Arg Leu Tyr Tyr Arg Lys Leu Pro Asp Gln Pro Thr Gly Thr
165 170 175
Val Tyr Phe Ala His Glu Lys Thr Lys Thr Gly Thr Glu Asp Tyr Tyr
180 185 190
Ser Leu Val Gly Asp Met Thr Gly Glu Ile Gly Asn Asp Gly Ile Ala
195 200 205
Leu Gly Glu Lys Phe Ser Tyr Ile Ile Asp Val Lys Gly Asn Thr Met
210 215 220
Thr Val Thr Val Lys Arg Asp Gly Lys Asp Asp Val Val Gln Val Val
225 230 235 240
Asp Met Ser Asp Ser Gly Tyr Asp Glu Gly Gly Arg Tyr Met Tyr Phe
245 250 255
Lys Ala Gly Val Tyr Asn Gln Asn Met Tyr Gly Asn Pro Asp Asp Tyr
260 265 270
Ala Gln Ala Thr Phe Tyr Lys Leu Asp Gln Ser Phe Gly Lys Tyr Gln
275 280 285
Gly
<210> 2
<211> 870
<212> DNA
<213> 需钠弧菌
<400> 2
atgccatccc caacgctacc ggctgttcca ctagctaaga atgcaccagg ccaaaacttt 60
gacctgacgc gctggaaact gacaacgcct ttcgatcacg acaaagacgg ccgcgctgat 120
gatattgatg agtgggatat ggcaaacggc ttccagcacc cagatatctt ctacacagct 180
gatgatggcg gcatggtttt caagagctat gtaaaaggtg cacgtacctc taaaaatact 240
aagtacgcac gtacagagtt gcgcactatg ctgcgtgcgg gtgagaagtc tcacagtaca 300
aaaggtgtaa atccaaataa ctgggtattc agctcagcgc cggtagaaga tcagaaagca 360
gcgggtgggg tagatggcac gcttgaggca actctgaaga ttgaccatgc aaccacaacg 420
ggtcagtcac acgaagttgg ccgtttcatt atcggtcaga ttcatgacaa agatgatgag 480
ccaattcgcc tttactaccg taagctacca gaccagccaa caggtacggt ttacttcgct 540
cacgaaaaaa ccaaaacagg tactgaagat tactacagcc tggttggtga tatgactggt 600
gaaatcggta acgatggtat cgcgctaggt gaaaaattca gctacatcat tgatgtaaaa 660
ggcaacacga tgacagttac ggtaaaacgt gacggtaaag atgatgttgt acaagtcgta 720
gatatgagtg acagtggtta tgatgagggt ggccgataca tgtacttcaa ggccggtgtt 780
tataaccaga atatgtacgg caatccagat gattacgctc aagcaacttt ctacaagcta 840
gatcaatctt ttggtaagta ccaaggctag 870
Claims (10)
1.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先将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添加至含有褐藻胶的反应体系中进行反应,获得反应液,然后将反应液进行分离,获得褐藻胶水解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过程中,将褐藻胶裂解酶和褐藻胶分批添加至反应体系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批添加的次数为4~9次。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批添加的时间间隔为10~60min。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过程中,将褐藻胶裂解酶按照2~11U/g褐藻胶/次的添加量分批添加至反应体系中。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过程中,将褐藻胶按照5~20g/L反应体系/次的添加量分批添加至反应体系中。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0~40℃、pH为6.5~7.5、转速为400~600rpm、时间为2~8h。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先将褐藻胶裂解酶按照10U/g褐藻胶的添加量添加至含有10g/L褐藻胶的反应体系中,于温度为35℃、pH为7的条件下反应6h,得到反应液,然后将反应液进行分离,获得褐藻胶水解物;反应过程中,当反应进行到第30、60、90、120、180、240min时,按照10U/g褐藻胶的添加量在反应体系中添加褐藻胶裂解酶、按照10g/L反应体系的添加量在反应体系中添加褐藻胶。
9.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褐藻胶水解物。
10.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褐藻胶裂解酶或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在制备褐藻胶水解物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11927.8A CN111197065A (zh) | 2020-02-24 | 2020-02-24 | 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11927.8A CN111197065A (zh) | 2020-02-24 | 2020-02-24 | 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97065A true CN111197065A (zh) | 2020-05-26 |
Family
ID=70745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11927.8A Pending CN111197065A (zh) | 2020-02-24 | 2020-02-24 | 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97065A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4001A (zh) * | 2001-10-26 | 2003-04-30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酶法制备不同聚合度低聚糖的调控方法 |
CN102586216A (zh) * | 2012-03-15 | 2012-07-18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种利用海洋弧菌生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方法 |
KR20170044254A (ko) * | 2015-10-14 | 2017-04-25 | 전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신규 알긴산 분해효소 |
CN106701627A (zh) * | 2017-01-05 | 2017-05-24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弧菌及其应用 |
CN106884025A (zh) * | 2017-05-02 | 2017-06-23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酶法水解定向制备褐藻胶寡糖的方法 |
CN110195051A (zh) * | 2019-06-26 | 2019-09-03 | 张学花 | 一种利用海洋细菌发酵产褐藻酸裂解酶的方法 |
CN110257410A (zh) * | 2019-07-24 | 2019-09-20 | 江南大学 | 一种编码褐藻胶裂解酶的基因 |
CN110272852A (zh) * | 2019-07-24 | 2019-09-24 | 江南大学 | 一种需钠弧菌及其应用 |
CN110301601A (zh) * | 2019-07-24 | 2019-10-08 | 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褐藻寡糖的可溶性海带粉及其酶法生产方法 |
CN110438111A (zh) * | 2019-07-24 | 2019-11-12 | 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褐藻胶裂解酶及其应用 |
CN110511918A (zh) * | 2019-08-01 | 2019-11-29 | 山东大学 | 一种褐藻胶裂解酶系及其应用 |
-
2020
- 2020-02-24 CN CN202010111927.8A patent/CN11119706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14001A (zh) * | 2001-10-26 | 2003-04-30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酶法制备不同聚合度低聚糖的调控方法 |
CN102586216A (zh) * | 2012-03-15 | 2012-07-18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种利用海洋弧菌生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方法 |
KR20170044254A (ko) * | 2015-10-14 | 2017-04-25 | 전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신규 알긴산 분해효소 |
CN106701627A (zh) * | 2017-01-05 | 2017-05-24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海洋弧菌及其应用 |
CN106884025A (zh) * | 2017-05-02 | 2017-06-23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酶法水解定向制备褐藻胶寡糖的方法 |
CN110195051A (zh) * | 2019-06-26 | 2019-09-03 | 张学花 | 一种利用海洋细菌发酵产褐藻酸裂解酶的方法 |
CN110257410A (zh) * | 2019-07-24 | 2019-09-20 | 江南大学 | 一种编码褐藻胶裂解酶的基因 |
CN110272852A (zh) * | 2019-07-24 | 2019-09-24 | 江南大学 | 一种需钠弧菌及其应用 |
CN110301601A (zh) * | 2019-07-24 | 2019-10-08 | 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有褐藻寡糖的可溶性海带粉及其酶法生产方法 |
CN110438111A (zh) * | 2019-07-24 | 2019-11-12 | 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褐藻胶裂解酶及其应用 |
CN110511918A (zh) * | 2019-08-01 | 2019-11-29 | 山东大学 | 一种褐藻胶裂解酶系及其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GENBANK: AXT72997.1: "alginate lyase [Vibrio sp. dhg]", 《NCBI BLAST》 * |
UCHIMURA KOHSUKE等: "Cloning and Sequencing of Alginate Lyase Genes from Deep-Sea Strains of Vibrio and Agarivoran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Vibrio Enzyme", 《MARINE BIOTECHNOLOGY》 * |
孙哲朴等: "褐藻胶寡糖制备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 * |
陈淑琼等: "酶解制备褐藻寡糖工艺优化及活性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ugumaran et al. | Review on production, downstream process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bial pullulan | |
CN101512006B (zh) | 用于纯化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的有效方法 | |
CN106387923B (zh) | 一种富含半乳甘露聚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331178B (zh) | 一种酶切法制备小分子透明质酸的方法及所得小分子透明质酸与其应用 | |
CN110923173B (zh) | 一种肠杆菌及其应用 | |
CN112760311B (zh) | 一种具有较优β-甘露聚糖酶和α-半乳糖苷酶酶活比的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951714B (zh) | 一种透明质酸水解酶及其编码序列和利用其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 | |
CN106995811B (zh) | 一种褐藻胶裂解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10257410B (zh) | 一种编码褐藻胶裂解酶的基因 | |
CN115161364B (zh) | 提高副干酪乳杆菌jy062胞外多糖产量的制法 | |
CN108018234A (zh) | 一株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及其应用 | |
JP2023027088A (ja) | プルランを作製する方法 | |
CN107686854B (zh) | 利用裂褶菌发酵体系自产内切酶对裂褶多糖进行降解改性的方法 | |
Sutherland | Microbial biopolymers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and potential | |
WO2020038077A1 (zh) | 一种复合酶制备的壳寡糖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402106B (zh) | 一种聚乙烯醇-纤维素固定克雷伯氏菌的方法及其应用 | |
García et al. | Advances in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marine bacteria | |
CN112680435B (zh) | 一种鞘氨醇胶裂解酶及酶解鞘氨醇胶的制备方法 | |
CN111363779B (zh) | 交联或高分子量透明质酸类物质的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 | |
CN111197065A (zh) | 一种生产褐藻胶水解物的方法 | |
CN112111473A (zh) | 具有高活性的壳聚糖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12592914A (zh) | 一种专用绿藻多糖裂解酶及其生产工艺 | |
CN114921454B (zh) | 一种固定β-琼胶酶的方法及其应用于琼胶低聚糖的制备 | |
CN108060187B (zh) | 一种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438067B (zh) | 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固定微生物高产透明质酸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