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4288A - 轨道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轨道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4288A
CN111194288A CN201880065772.XA CN201880065772A CN111194288A CN 111194288 A CN111194288 A CN 111194288A CN 201880065772 A CN201880065772 A CN 201880065772A CN 111194288 A CN111194288 A CN 111194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ixing
rail
sleeve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57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94288B (zh
Inventor
A.费格
H.皮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Siemens Mobilit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11194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4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94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4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2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工具,其具有顶部、固定装置和车厢,其中,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彼此错移地布置和设计用于将顶部固定在车厢上,其中,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固定支座,其中,所述固定支座设计为阻止所述顶部相对于车厢的相对运动,其中,第二固定单元具有活动支座,其中,所述活动支座设计为,允许顶部沿轨道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纵向的运动和阻止顶部垂直于交通工具纵向的运动。

Description

轨道交通工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
已知的是具有顶部和车厢的轨道交通工具,其中,所述顶部布置在车厢上。所述车厢和所述顶部限定交通工具内部空间。顶部承受较高的热载荷。若顶部和车厢具有不同的材料,则由于材料的不同热膨胀特性而在顶部和车厢之间出现应力。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改进的轨道交通工具。
该技术问题借助按照权利要求1的轨道交通工具解决。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已知的是可以以此提供改进的轨道交通工具,即轨道交通工具具有顶部、固定装置和车厢,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彼此错移地布置和设计用于将顶部固定在车厢上。第一固定单元具有固定支座,其中,所述固定支座设计为阻止所述顶部相对于车厢的相对运动。第二固定单元具有活动支座,其中,所述活动支座设计为,允许顶部沿轨道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纵向的运动和阻止顶部垂直于交通工具纵向的运动。
这种设计方案具有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可靠地将顶部固定在车厢上,另一方面,用于车厢和用于顶部的材料可以相互无关地选择,因为通过所述活动支座提供顶部和车厢之间的线膨胀补偿。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顶部具有至少一个顶段,其中,所述顶段沿交通工具纵向覆盖轨道交通工具的局部区域,并且沿横向在轨道交通工具的整个交通工具宽度上延伸,其中,车厢具有第一车厢部段和第二车厢部段,其中,第一车厢部段和第二车厢部段平行于交通工具纵向延伸并且沿横向彼此错移地布置,其中,所述顶段只利用仅仅一个第一固定单元与第一车厢部段连接,并且只利用仅一个另外的第一固定单元与第二车厢部段连接,其中,两个第一固定单元彼此相同地设计。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具有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有序列分别具有多个第二固定单元和仅仅恰好一个第一固定单元,其中,第一序列将所述顶段固定在第一车厢部段上,第二序列将顶段固定在第二车厢部段上。通过每序列配设仅仅一个固定单元,可以实现顶部相对车厢的相对运动,并且同时通过配设另外的第二固定单元,顶部可以可靠地固定在车厢上。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单元分别布置在第一平面中,其中,第一平面垂直于轨道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纵向定向。第二固定单元分别布置在第二平面中,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轨道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纵向布置,其中,第一平面沿交通工具纵向相对于第二平面错移地布置。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顶部具有第一通孔,其中,所述固定支座具有带螺柱式设计的贯穿部段和连接部段的固定元件,其中,所述连接部段与贯穿部段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段在背离贯穿部段的侧面上与车厢连接,其中,贯穿部段穿过第一通孔,其中,第一通孔和贯穿部段的外周面基本上彼此无间隙地设计,其中,顶部贴靠在连接部段上。顶部相对于车厢的位置以此可靠地固定并且构造了特别廉价和简单地设计的固定支座。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支座具有摩擦配合的连接装置、尤其螺旋连接装置,还具有第一固定轨。第一固定轨在底侧与车厢连接,其中,摩擦配合的连接装置局部地咬合到第一固定轨中并且将顶部压到第一固定轨上。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活动支座具有固定套筒和带有螺母和螺钉的另外的摩擦配合的连接装置。所述顶部具有第二通孔。螺钉在一侧与车厢耦连,并且在对置的侧面上螺母围绕螺钉的螺钉轴线旋拧到螺钉上。固定套筒布置在螺母和车厢之间,并且具有第一套筒部段、相对于螺钉轴线轴向地接在第一套筒部段上的第二套筒部段和第三通孔。第二套筒部段具有比第一套筒部段更大的相对于螺钉轴线的径向延伸。螺钉穿过第三通孔,并且第一套筒部段伸入第二通孔中。第二套筒部段布置在螺母和顶部之间并且防止因顶部撞到第二套筒部段上导致顶部移动离开车厢。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通孔相对于第二套筒部段对中地布置。第一套筒部段相对于第三通孔偏心地布置。以此可以补偿在安装顶部中的制造公差。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通孔是长孔式设计的,其中,第三通孔沿其较宽的延伸方向横向于交通工具纵向延伸。以此可以补偿在安装顶部中的制造公差。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单元具有固定轨,其中,所述固定轨利用底侧面固定在车厢的顶侧上,其中,螺钉的螺钉头咬合到所述固定轨中,其中,固定套筒在固定轨和螺母之间张紧并且第一套筒部段在端侧贴靠在所述固定轨的顶侧面上。第二套筒部段利用套筒底侧面将顶部固持在固定轨的顶侧面上。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在顶部和套筒部段的端侧面之间布置轴向间隙。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套筒部段的端侧面和顶部之间布置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弹性元件盘形地设计并且沿周侧包围第一套筒部段。优选地,弹性元件具有下述材料之一:硫化橡胶、硅树脂、未硫化橡胶。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顶段具有顶部段和固定部段,其中,所述顶部段在两个车厢部段之间延伸并且与车厢部段一起限定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固定部段布置为在侧向邻接在顶部段上并且与顶部段连接,并且向外延伸远离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固定部段是板形设计的并且在固定部段中布置有第二通孔。固定部段以底侧贴靠在第二固定轨的顶侧上。固定部段布置在第二固定轨的顶侧和第二套筒部段之间。
下面根据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剖切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交通工具的横截面立体视图;
图2示出图1中所示轨道交通工具俯视图的局部;
图3示出沿图2中所示截面A-A的剖视图的局部;
图4示出沿图2中所示截面A-A剖切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轨道交通工具的剖视图;
图5示出沿图2中所示截面B-B剖切第二固定单元的剖视图B-B;
图6示出固定套筒的立体视图;
图7示出固定套筒的俯视图;
图8示出在图5至图7所示固定套筒的变型设计的立体视图;
图9示出在图8中所示固定套筒的俯视图;
图10示出沿图2中所示剖切面B-B剖切图5中所示固定单元的变型设计的剖视图。
在下述附图中参照坐标系5。在此,坐标系5具有x轴线(交通工具纵向15)、y轴线(横向)和z轴线(高度方向)。坐标系5例如设计为右手坐标系。坐标系5应被用于简化理解。
图1示出剖切轨道交通工具10的立体横截面。
轨道交通工具10例如设计为动力机车。当然,轨道交通工具10也可以设计为其他类型,尤其例如设计为铁路车辆。
轨道交通工具10顺着沿交通工具纵向15的轨道(图1中未示出)行驶。交通工具纵向15平行于坐标系5的x轴线定向。
轨道交通工具10还具有顶部20、车厢25和固定装置30。顶部20在该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具有多个顶段34,其中,所述顶段34沿交通工具纵向15先后相继地借助固定装置30固定在车厢25上。顶段34的数量是示例性的并且能随意选择。当然可以想到其他数量的顶段34。尤其可以想到的是,仅仅一个顶段34固定在车厢25上。
车厢25具有至少一个沿交通工具纵向15延伸的第一车厢部段35和沿交通工具纵向15延伸的第二车厢部段40。第一车厢部段35和第二车厢部段40沿横向、即垂直于交通工具纵向15错移地布置。在此,第一车厢部段35和第二车厢部段40在侧向限定轨道交通工具10的交通工具内部空间45。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车厢部段35和第二车厢部段40分别布置为邻接到轨道交通工具10的交通工具侧面上。
通常,针对设计为动力机车的轨道交通工具10配设约四至五个顶段34。顶段34以机械方式、例如通过固定装置30将布置在顶部20上的组件50(例如集电器)的力支撑在车厢25上。此外,顶段34承受较高的热载荷,使得顶段34例如随波动的温度相对于其初始状态沿交通工具纵向15膨胀或者缩短。通常,顶段34例如由铝材料制成。车厢25承载顶部20并且通常具有钢材料。由于车厢25和顶段34的材料不同,车厢25和顶段34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特性。
固定装置30具有第一固定单元55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单元60。固定单元55、60分别在一交通工具侧上(在图1中在朝向观察者的交通工具侧上)布置成第一序列65并且(在图1中在背对观察者的侧面上)布置在成第二序列70。序列65、70分别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分别沿交通工具纵向15延伸地定向。
图2示出在图1所示轨道交通工具10的俯视图的局部,其中,为清楚起见在图2中不显示其他未说明的部件。
所有顶段34都具有顶部段75和至少一个固定部段80、85。固定部段80、85侧向地固定在顶部段75上。第一固定部段80布置在第一车厢部段35顶侧,并且第二固定部段85布置在第二车厢部段40顶侧。顶部段75在两个车厢部段35、40之间延伸并且与车厢部段35、40一起限定交通工具内部空间。固定部段80、85与顶部段75连接。优选的是,顶部段75和固定部段80、85一体式并且材料统一地构造。固定部段80、85从交通工具内部空间45向外离开地延伸。固定部段80、85板形地设计。在第一固定部段80上布置有固定装置30的第一序列65,在第二固定部段85上布置有固定装置30的第二序列70。
固定装置30的第二序列70与第二序列65相同地设计。在第二序列70中,固定装置30具有另外的第一固定单元55和多个另外的第二固定单元60。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顶段34的交通工具纵向15的居中的位置中,在沿yz方向延伸并且因此垂直于交通工具纵向15定向的第一平面90中布置有第一序列65的第一固定单元55和第二序列70的另外的第一固定单元55。
在第一序列65的第一固定单元55两侧优选以预先定义的规则的间距a布置有第一序列65的多个第二固定单元60。第二固定单元60布置在第二平面95中,第二平面95设计为yz平面并且因此垂直于交通工具纵向15定向。
另外的第二固定单元60相对于另外的第一固定单元55在两侧错移地布置在第二序列70中。第二序列70的另外的第二固定单元60在第二平面95中与第一序列65的第二固定单元60共同布置。通过沿横向对置地布置第二固定单元60,第二序列70的另外的固定单元55、60因此也具有预先定义的间距a。
尤其有利的是,固定装置30的每序列65、70仅具有唯一一个第一固定单元55。此外,每序列65、70第二固定单元60的数量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在图2中例如每顶段34分别配设六个第二固定单元60。但是该数量可以根据顶段34的载荷选择为更大或者更小。
第一固定单元55和另外的第一固定单元55甚至可以取代居中的位置而布置在其他位置上,例如在顶段34的端侧的端部上。
图3示出沿图2中所示截面A-A剖切轨道交通工具10的剖视图的局部。
第一固定单元55具有固定支座100。固定支座100用于防止顶段34相对于车厢25的相对运动和沿所有空间方向固定顶段34的位置。
固定支座100具有固定元件105和连接部段115,固定元件105带有螺栓形设计的贯穿部段110。连接部段115布置在车厢25的顶侧并且与车厢25连接。例如,连接部段115可以与车厢25焊接。连接部段115甚至可以与固定轨140、141连接。连接部段115设计为沿横向比贯穿部段110更宽。
连接部段115在顶侧(在背离车厢25的侧面上)具有贴靠面120。贴靠面120设计为平的并且例如在xy平面中延伸。垂直于贴靠面120地布置有贯穿部段110。贯穿部段110例如具有圆形的横截面。
固定部段80、85是板形设计的并且具有第一通孔125。贯穿部段110穿过第一通孔125。贯穿部段110的外周面130和第一通孔125彼此适配地设计,使得第一通孔125基本上无间隙地由贯穿部段110穿过。顶段34沿x和y方向的运动以此由第一固定单元55阻止并且顶段34沿两个方向确定地被固定。
固定部段80、85利用底侧面135面状地贴靠在贴靠面120上,以便沿z方向确定向顶段34方向的位置。在固定部段80、85顶侧可以在贯穿部段110上配设固定器件139,以便在第一固定单元55处使顶段34的沿z方向的位置确定地沿所有空间轴线被固定。
图4示出沿图2中所示截面A-A剖切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轨道交通工具10的剖视图。
轨道交通工具10基本上相对于图1至3所述轨道交通工具10相同地设计。相对于其不同的是,第一固定单元55具有第一固定轨140。第一固定轨140例如具有C形截面或型材。第一固定轨140的底侧面145与车厢25连接。
固定支座100具有第一摩擦配合连接装置150。尤其有利的是,第一摩擦配合连接装置150设计为螺旋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摩擦配合连接装置150具有第一螺钉155、第一螺母160、第一压片165和第一套筒170。
第一螺钉155在一侧上具有第一螺纹部段175并且对置于第一螺纹部段175具有第一螺钉头180。第一螺钉头180咬合到第一固定轨140中。此外,第一螺钉155穿过第一固定部段80中的第一通孔125。第一通孔125在图4中相对于图3相对第一螺钉155沿y方向设计为更宽,使得在第一通孔125的轮廓和第一螺钉155的外周面之间配设间隙,以便避免第一螺钉155的剪切负载。在相对于第一螺钉头180对置的侧面上,第一套筒170布置在第一固定部段80上。在第一套筒170和旋拧在第一螺纹部段175上的第一螺母160之间布置有第一压片165。第一压片165用于将第一螺钉155的夹紧力Fs传输到第一套筒170上,其中,第一套筒170将第一固定部段80的底侧面135挤压到第一固定轨140的顶侧面185上。
尤其有利的是,第一摩擦配合连接装置150被预紧,使得在第一固定部段80的底侧面135和第一固定轨140的顶侧面185之间构成摩擦配合的连接,以便通过固定支座100可靠地沿所有三个空间方向固定第一固定部段80的位置。
图5示出沿图2中所示截面B-B剖切第二固定单元60的剖视图。第二固定单元60具有活动支座190。活动支座190具有设计为第二摩擦配合连接装置195的第二螺纹连接装置。第二摩擦配合连接装置195具有第二螺钉200、第二螺母205、第二压片210、第二套筒215和固定套筒220。第二螺钉200可以相对于图4所述第一螺钉155相同地设计。第二螺钉200利用第二螺钉头225咬合到第二固定轨141中。第二固定轨141或者可以设计为与第一固定轨140连贯的和一体式和材料统一的并且布置在车厢25的顶侧,或者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轨140保持间距地沿交通工具纵向15布置。
第二螺母205旋拧在第二螺钉200的第二螺纹部段230上,第二螺纹部段沿z方向相对于第二螺钉头225对置地布置。
第二螺钉200穿过第二压片210,在朝向第二固定轨141的侧面上第二螺母205贴靠在第二压片210上。在背离第二螺母205的侧面上,第二压片210贴靠在第二套筒215上。第二套筒215相对于第二螺钉200的螺钉轴线206设计为比第二压片210更宽。在此,第二套筒215围绕螺钉轴线206筒形地设计。
在第二套筒215的背离第二螺母205的侧面上,第二套筒215在端侧贴靠在固定套筒220上。
固定部段80、85具有第二通孔235。第二通孔235具有通孔轮廓240。通孔轮廓240例如可以圆形地围绕螺钉轴线206延伸地设计。
固定套筒220具有第三通孔245以及第一套筒部段250和沿基于螺钉轴线206的轴向邻接在第一套筒部段250上的第二套筒部段255。第二套筒部段255在径向外侧具有比第一套筒部段250更大的相对于螺钉轴线206的径向延伸。沿轴向,第一套筒部段250的轴向宽度b大于第一固定部段80的厚度d。
第三通孔245沿轴向在固定套筒220的整个轴向宽度上延伸。在活动支座190的安装状态中,第二螺钉200不仅穿过第二压片210和第二套筒215,也穿过第三通孔245。
通过第一套筒部段250和第二套筒部段255的分级式设计,仅第一套筒部段250穿过第二通孔235,其中,第一套筒部段250布置在第二通孔235外部。在此,第一套筒部段250在端侧贴靠在第二固定轨141的顶侧面256上。通孔轮廓240在此可以相对于固定套筒220的第一套筒部段250的外周面260设计,使得在第一套筒部段250的外周面260和通孔轮廓240之间配设径向间隙265。
在安装状态中,固定部段80、85的底侧面135贴靠在第二固定轨141的顶侧面256上。第一套筒部段250的宽度b大于第一固定部段80的厚度d导致在固定部段80、85的顶侧面270和第二套筒部段255的面向第一固定部段80的顶侧面270的端侧面275之间布置有轴向间隙280。通过轴向间隙280保证了,在顶部20相对于第二摩擦配合连接装置195热膨胀时,固定部段80、85可以在活动支座190上移动。该移动基本上沿交通工具纵向15进行。
此外,通过第一套筒部段250沿端侧贴靠在第一固定轨140的顶侧面185上保证了,轴向间隙280被保持,并且不会错误地、例如在通过规定的转矩拧紧第二螺母205时造成在第一固定轨140的顶侧面256和固定部段80、85之间和/或固定部段80、85的顶侧面270和第二套筒部段255之间的摩擦配合的连接。
图6示出固定套筒220的立体视图。
第三通孔245在该实施例中设计为长孔形,其中,第三通孔245具有更短的延伸部和更宽的延伸部。更宽的延伸部横向于交通工具纵向15延伸并且在实施方式中沿y方向延伸,如图5中所示。
图7示出固定套筒220的俯视图。第一套筒部段250和第二套筒部段255是同心地布置的。此外,第三通孔245相对于第一套筒部段250对中地布置,并且相对于第二套筒部段255对中地布置。
通过将第一固定部段80布置在固定轨140的顶侧面185和第二套筒部段255的端侧面175之间,也沿z方向确定了第一固定部段80相对于车厢25的位置,然而其中,固定部段80、85可以沿纵向相对于车厢25在活动支座190处移动。以此在顶部20热膨胀时或者在热收缩时保证在顶部20和车厢25的不同材料之间的长度补偿或者说线膨胀补偿。此外,以此可以较之顶部的传统固定方式更自由地选择材料,因为在此在选择材料时可以不考虑热膨胀特性。
图8示出在图5至图7所示固定套筒220的变型设计的立体视图。图9示出在图8中所示固定套筒220的俯视图。
第三通孔245在实施方式中圆形地围绕孔轴线285延伸地布置。在此,第三通孔245的孔轴线285与螺钉轴线206重叠。第一套筒部段250相对于孔轴线285偏心地布置,而相反的是,第二套筒部段255相对于孔轴线285对中地布置。通过偏心的布置,可以通过固定套筒220围绕螺钉轴线206的偏转提供相对于在第二平面中相对布置的第二固定单元60和顶部20的公差补偿,而相反的是,活动支座190同时可靠保证顶部20相对于车厢25沿交通工具纵向15可运动地支承。
图10示出沿图2中所示剖切面B-B剖切图5中所示固定单元60的变型设计的剖视图。
固定单元60基本上相对于图5所示固定单元60相同地设计。此外,在第二套筒部段255的端侧面275和顶段34的固定部段80、85的顶侧面270之间布置弹性元件290。弹性元件290在此是盘形设计的。弹性元件290在周侧包围固定套筒220的第一套筒部段250。弹性元件290优选具有下述材料之一:硫化橡胶、硅树脂、未硫化橡胶。通过弹性元件290可靠地固定顶段34沿所有空间方向的位置,然而同时保证顶段34沿交通工具纵向15相对于车厢25的可运动性,以便保证尤其在针对顶段34和车厢25使用不同材料时在顶段34和车厢25之间的可靠的长度补偿。

Claims (13)

1.一种轨道交通工具(10),其具有顶部(20)、固定装置(30)和车厢(25),
-其中,固定装置(3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单元(55)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单元(60),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5)和第二固定单元(60)彼此错移地布置和设计用于将所述顶部(20)固定在所述车厢(25)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5)包括固定支座(100),
-其中,所述固定支座(100)设计为阻止所述顶部(20)相对于车厢(25)的相对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60)具有活动支座(190),
-其中,所述活动支座(190)设计为,允许所述顶部(20)沿所述轨道交通工具(10)的交通工具纵向(15)的运动并且阻止所述顶部(20)垂直于交通工具纵向(15)的运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顶部(20)具有至少一个顶段(34),
-其中,所述顶段(34)沿交通工具纵向(15)覆盖轨道交通工具(10)的局部区域,并且沿横向在轨道交通工具(10)的整个交通工具宽度上延伸,
-其中,所述车厢(25)具有第一车厢部段(35)和第二车厢部段(40),
-其中,所述第一车厢部段(35)和第二车厢部段(40)平行于交通工具纵向(15)延伸并且沿横向彼此错移地布置,
-其中,所述顶段(34)只利用仅仅一个第一固定单元(55)与第一车厢部段(35)连接,并且只利用仅一个另外的第一固定单元(55)与第二车厢部段(40)连接,
-其中,两个第一固定单元(55)彼此相同地设计。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固定装置(30)具有第一序列(65)和第二序列(70),
-其中,所有序列(65、70)分别具有多个第二固定单元(60)和恰好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5),
-其中,第一序列(65)将所述顶段(34)固定在第一车厢部段(35)上,第二序列(70)将顶段(34)固定在第二车厢部段(40)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第一固定单元(55)分别布置在第一平面(90)中,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90)垂直于轨道交通工具(10)的交通工具纵向(15)定向,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60)分别布置在第二平面(95)中,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轨道交通工具(10)的交通工具纵向(15)布置,
-其中,第一平面(90)沿交通工具纵向(15)相对于第二平面(95)错移地布置。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顶部(20)具有第一通孔(125),
-其中,所述固定支座(100)具有固定元件(105)和连接部段(115),所述固定元件(105)带有螺柱形设计的贯穿部段(110)。
-其中,所述连接部段(115)与贯穿部段(110)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段(115)在背离贯穿部段(110)的侧面上与车厢(25)连接,
-其中,贯穿部段(110)穿过第一通孔(125),
-其中,第一通孔(125)和贯穿部段(110)的外周面(130)彼此无间隙地设计。
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固定支座(100)具有摩擦配合的连接装置(150)、尤其螺旋连接装置,所述固定支座(100)还具有第一固定轨(140)。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轨(140)在底侧与所述车厢(25)连接,
-其中,所述摩擦配合的连接装置(150)部段式咬合到第一固定轨(140)中并且将所述顶部(20)压到第一固定轨(140)上。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活动支座(190)具有固定套筒(220)和带有螺母(205)和螺钉(200)的另外的摩擦配合的连接装置(195)。
-其中,所述顶部(20)具有第二通孔(235),
-其中,所述螺钉(200)在一侧与车厢(25)耦连,并且在对置的侧面上螺母(205)围绕螺钉(200)的螺钉轴线(206)旋拧到螺钉(200)上,
-其中,固定套筒(220)布置在螺母(205)和车厢(25)之间,并且具有第一套筒部段(250)、相对于螺钉轴线(206)轴向地接在第一套筒部段(250)上的第二套筒部段(255)和第三通孔(245),
-其中,第二套筒部段(255)具有比第一套筒部段(250)更大的相对于螺钉轴线(206)的径向延伸,
-其中,所述螺钉(200)穿过第三通孔(245),第一套筒部段(250)伸入第二通孔(235)中,
-其中,第二套筒部段(255)布置在螺母(205)和顶部(20)之间并且防止因顶部(20)撞到第二套筒部段(255)上导致顶部(20)移动离开车厢(25)。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第三通孔(245)相对于第二套筒部段(255)对中地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套筒部段(250)相对于第二套筒部段(255)偏心地布置。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第三通孔(245)长孔式地设计,
-其中,所述第三通孔(245)沿其较宽的延伸方向横向于交通工具纵向(15)延伸。
10.按照权利要求7至9之一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60)具有第二固定轨(141),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轨(141)利用底侧面(145)在顶侧固定在车厢(25)上,
-其中,所述螺钉(200)的螺钉头(225)咬合到所述第二固定轨(141)中,
-其中,所述固定套筒(220)在所述第二固定轨(141)和螺母(205)之间夹紧并且第一套筒部段(250)在端侧贴靠在所述第二固定轨(141)的顶侧面(256)上,
-其中,所述第二套筒部段(255)利用套筒底侧面将顶部(20)固持在所述第二固定轨(141)的顶侧面(256)上。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在顶部(20)和第二套筒部段(255)的端侧面(275)之间布置轴向间隙(280)。
12.按照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在第二套筒部段(255)的端侧面(275)和顶部(20)之间布置弹性元件(290)。
-其中,所述弹性元件(290)盘形地设计并且沿周侧包围第一套筒部段(250),
-其中,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290)具有下述材料之一:
-硫化橡胶、
-硅树脂、
-未硫化橡胶。
13.按照权利要求10至12之一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顶段(34)包括顶部段(75)和固定部段(80,85),
-其中,所述顶部段(75)在两个车厢部段(35、40)之间延伸并且与车厢部段(35、40)一起限定交通工具内部空间(45),
-其中,固定部段(80,85)布置为在侧向邻接在顶部段(75)上并且与顶部段(75)连接,并且向外延伸远离交通工具内部空间(45),
-其中,固定部段(80、85)板形地设计并且在固定部段(80、85)中布置有第二通孔(235)。
-其中,固定部段(80、85)以底侧面贴靠在第二固定轨(141)的顶侧面(256)上,
-其中,固定部段(80、85)布置在第二固定轨(141)的顶侧面(256)和第二套筒部段(255)之间。
CN201880065772.XA 2017-08-25 2018-06-11 轨道交通工具 Active CN1111942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14925.6 2017-08-25
DE102017214925 2017-08-25
PCT/EP2018/065282 WO2019037914A1 (de) 2017-08-25 2018-06-11 Schienen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4288A true CN111194288A (zh) 2020-05-22
CN111194288B CN111194288B (zh) 2021-08-10

Family

ID=62750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5772.XA Active CN111194288B (zh) 2017-08-25 2018-06-11 轨道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5977B2 (zh)
EP (1) EP3652040B1 (zh)
CN (1) CN111194288B (zh)
ES (1) ES2890665T3 (zh)
PL (1) PL3652040T3 (zh)
RU (1) RU2737870C1 (zh)
WO (1) WO2019037914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8074A (en) * 1997-12-23 1999-11-23 Trn Business Trust Composite roof for a railway car
CN202624233U (zh) * 2012-06-12 2012-12-26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安装座及机车
CN203753026U (zh) * 2012-10-04 2014-08-06 德韧运营公司 车辆车顶纵梁系统
CN204895469U (zh) * 2012-11-30 2015-12-23 西门子公司 轨道车辆及用于将车顶结构与轨道车辆连接的托架
CN205113340U (zh) * 2012-11-26 2016-03-30 西门子公司 车厢部件及具有车厢部件和安置在其上的装配物体的装置
CN205652131U (zh) * 2016-05-11 2016-10-1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顶结构
JP2017140967A (ja) * 2016-02-12 2017-08-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885447A (fr) * 1939-10-25 1943-09-14 Perfectionnements à la construction et la réparation des toits de wagon et d'autres véhicules
GB763045A (en) * 1952-05-09 1956-12-05 Dexion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particularly such consisting of slotted metal bars of angle section
BE628128A (zh) * 1962-02-23
SU1106710A1 (ru) * 1983-05-20 1984-08-07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2207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 крыши с боковой стенкой кузов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DE4244155C2 (de) 1992-12-24 2001-06-07 Dwa Deutsche Waggonbau Gmbh Hub- und Arretiereinrichtung für das Dach und die obere Ladebühne an gedeckten Doppelstockautotransportgüterwagen
US5355806A (en) * 1993-05-10 1994-10-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onocoque locomotive
DE29512123U1 (de) 1995-07-28 1996-11-28 Duewag Ag Fahrzeug, insbesondere Schienenfahrzeug
FR2813262B1 (fr) * 2000-08-30 2004-10-15 Alstom Caisse de vehicule ferroviaire
US6805523B2 (en) * 2000-09-07 2004-10-19 Zeftec Auto rack railroad car panel bumper guard
DE102004031632A1 (de) 2004-06-21 2006-01-26 Bwg Gmbh & Co. Kg Anordnung zum Befestigen einer Schiene
US7784150B2 (en) * 2007-04-06 2010-08-31 Standard Car Truck Company Railroad car door pivot assembly
AT505030B1 (de) * 2007-07-05 2008-10-15 Mitterbacher Johannes Konsole
DE102012007318A1 (de) 2012-04-12 2013-10-1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Fügen von zwei unterschiedliche Werkstoffe aufweisenden Bauteilen
DE102013218772B3 (de) * 2013-09-19 2015-02-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efestigungsanordnung zur Anbindung eines Gerätecontainers an ein Schienenfahrzeugdach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Schienen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8074A (en) * 1997-12-23 1999-11-23 Trn Business Trust Composite roof for a railway car
CN202624233U (zh) * 2012-06-12 2012-12-26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安装座及机车
CN203753026U (zh) * 2012-10-04 2014-08-06 德韧运营公司 车辆车顶纵梁系统
CN205113340U (zh) * 2012-11-26 2016-03-30 西门子公司 车厢部件及具有车厢部件和安置在其上的装配物体的装置
CN204895469U (zh) * 2012-11-30 2015-12-23 西门子公司 轨道车辆及用于将车顶结构与轨道车辆连接的托架
JP2017140967A (ja) * 2016-02-12 2017-08-1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
CN205652131U (zh) * 2016-05-11 2016-10-1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37914A1 (de) 2019-02-28
PL3652040T3 (pl) 2021-12-20
EP3652040B1 (de) 2021-07-28
US20200391770A1 (en) 2020-12-17
RU2737870C1 (ru) 2020-12-04
EP3652040A1 (de) 2020-05-20
CN111194288B (zh) 2021-08-10
US11285977B2 (en) 2022-03-29
ES2890665T3 (es)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5410B1 (ko) 탑 마운트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138874B (zh) 用于增加制动器操作时摩擦衬片元件间的接触力的制动衬片中摩擦衬片元件的布置
CN210391130U (zh) 构件的连接装置和具有这种连接装置的轨道车辆
KR101764181B1 (ko) 자동차 시트의 조절 드라이브용 유지 장치
CN107628038B (zh) 具有用于线性感应电动机的电动机安装件的转向架
CN111594564A (zh) 减振器
CN111194288B (zh) 轨道交通工具
CN107965519B (zh) 橡胶轴承和用于生产橡胶轴承的方法
CN108476594B (zh) 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及其所用的电路板结构
CN114321269A (zh) 支承和支承装置
US7011187B2 (en) Device for controlled bearing support of a component on a vibration damper with visual indication of position adjustment
US20150321531A1 (en) Head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connecting a spring leg to a vehicle body
CN108603543B (zh) 具有浮动支承式推力垫片的离合器
US9383059B2 (en) Assembly securing arrangement
CN112789427A (zh) 铁道车辆用的制动盘的安装结构、以及使用它的制动盘单元
EP3297888B1 (en) Device for fastening trackside modules to rails
JP3908024B2 (ja) 磁気浮上式リニアモーターカー用軌道
CN114645922A (zh) 在车辆内安放构件的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车辆或车辆部件
CN217708446U (zh) 电梯导轨的固件组件、电梯导轨组件及电梯设备
US10501894B2 (en) Rail fastening
JP3126874U (ja) 誤差吸収機構付直線案内装置
CN214930139U (zh) 车厢安装结构
CN116137360A (zh) 公差补偿组件、电池以及用于提供公差补偿的方法
CN113137465A (zh) 用于将电路载体固定在车辆的传动系的构件上的固定组件和方法
EP2891198B1 (en) Fastening system for a battery in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