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2725A - 安装配件以及电阻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安装配件以及电阻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2725A
CN111192725A CN201910979514.9A CN201910979514A CN111192725A CN 111192725 A CN111192725 A CN 111192725A CN 201910979514 A CN201910979514 A CN 201910979514A CN 111192725 A CN111192725 A CN 111192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ide plate
resistor
mounting piec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95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92725B (zh
Inventor
宫泽直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a Corp filed Critical Ko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92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2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92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2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01Mounting; Sup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3/00Non-adjustable metal resistors made of wire or ribbon, e.g. coiled, woven or formed as grids
    • H01C3/14Non-adjustable metal resistors made of wire or ribbon, e.g. coiled, woven or formed as grids the resistive element being formed in two or more coils or loops continuously wound as a spiral, helical or toroidal winding
    • H01C3/20Non-adjustable metal resistors made of wire or ribbon, e.g. coiled, woven or formed as grids the resistive element being formed in two or more coils or loops continuously wound as a spiral, helical or toroidal winding wound on cylindrical or prismatic b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振性的安装配件以及电阻器单元。被用于安装电阻器(1)的安装配件(2)具备:夹持部(21),其具有第一侧板(211)、与第一侧板(211)对置的第二侧板(212)、和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11)的一端以及第二侧板(212)的一端连接的底板(213),所述夹持部(21)对电阻器(1)进行夹持;第一安装片(22),其被设置成从底板(213)的一端突出;第二安装片(23),其被设置成从底板(213)的另一端突出。夹持部(21)被配置于第一安装片(22)与第二安装片(23)之间。

Description

安装配件以及电阻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配件以及电阻器单元。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阻器的安装配件,该安装配件具备:底板,其与设置于电阻器的下表面的挂钩突起卡合,并设置有朝向底座的安装螺丝钉的贯通孔、止转突起;支承臂,其从底板起呈直角地折曲而夹住电阻器的外周,并将前端挂钩于电阻器的上表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1892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电阻器经由上述安装配件而被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电路基板等的情况下,由于仅被配置于夹持部的单侧的安装片通过螺纹紧固而被固定于电路基板等,因此,安装配件、电阻器(电阻器单元)容易受到来自发动机等的振动。借此,存在出现因振动而产生的对于电阻器的不良影响、或者产生因振动而引起的声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振性的安装配件以及电阻器单元。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式,提供一种被用于安装电阻器的安装配件,安装配件具备:夹持部,其具有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对置的第二侧板、和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的底板,所述夹持部对所述电阻器进行夹持;第一安装片,其被设置成从所述底板的一端突出;第二安装片,其被设置成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突出,所述夹持部被配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片与所述第二安装片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该方式,通过除了设置第一安装片之外,还将第二安装片设置于安装配件,从而使电阻器被夹持部夹持的安装配件经由第一安装片以及第二安装片而被安装于基板等,因此,与经由仅被配置于夹持部的单侧的安装片而被安装于基板等的安装配件相比,大幅地提高了安装配件的抗振性。借此,能够抑制因振动而产生的对于电阻器的不良影响以及声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阻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电阻器的结构的图。
图3A为表示安装配件的立体图。
图3B为表示安装配件的俯视图。
图4A为表示安装配件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4B为表示安装配件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5A为表示安装配件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B为表示安装配件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在整体的范围中对于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另外,在附图中,将在X轴上延伸的方向设为长边方向,将在Y轴上延伸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并将在Z轴上延伸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电阻器单元]
首先,一边参照图1,一边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阻器单元100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阻器单元100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阻器单元100为通过螺纹紧固而被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电路基板(未图示)等的电阻器单元。但是,电阻器单元100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被安装于空调等一般的电子设备上的电阻器单元。
如图1所示,电阻器单元100具备:电阻器1,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安装配件2,其将电阻器1安装于电路基板。另外,电阻器1在被安装配件2夹持的状态下,其长边方向的两端从安装配件2露出。
[电阻器]
接着,一边参照图2,一边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阻器1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电阻器1的结构的图。
如图2所示,电阻器1为例如车辆用的水泥电阻器(cement resistor)。电阻器1具有:电阻元件11;壳体12,其收容电阻元件11;外部连接端子13,其通过盖体而与电阻元件11的两端连接;作为密封材料的水泥材料14,其在电阻元件11被收容于壳体12中的状态下对壳体12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电阻元件11由被形成为圆柱状的陶瓷、玻璃纤维等绝缘体、和被卷绕于该绝缘体的外周面的金属线材构成,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材料。
作为金属线材的材料,可列举出镍·铁合金(Ni-Fe)、镍(Ni)、铬(Cr)、镍·铬合金(Ni-Cr)等材料。
壳体12为被设置成在一个方向(长边方向)上延伸、并在上表面具有开口的顶部开箱型的壳体。壳体12具有:收容空间,其在与开口相比靠里侧收容电阻元件11;两个挂钩突起121,其在壳体12下表面。安装配件2的后述的底板213通过与两个挂钩突起121卡合,从而限制电阻器1相对于安装配件2在长边方向上的移动。
外部连接端子1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在电阻元件11被收容于壳体12的收容空间的状态下,外部连接端子13的一部分从壳体12的开口突出。
水泥材料14在电阻元件11被收容于壳体12的状态下对壳体12的收容空间进行密封。借此,电阻器1除去外部连接端子13的一部分,成为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立方体。
[安装配件]
接着,一边参照图1、图3A以及图3B,一边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配件2进行说明。
图3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配件2的立体图。图3B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配件2的俯视图。
如图1、图3A以及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配件2具备:夹持部21,其具有能够与电阻器1的一方侧面抵接的第一侧板211、与第一侧板211对置且能够与电阻器1的另一方侧面抵接的第二侧板212、和与第一侧板211以及第二侧板212连接的底板213,并且,所述夹持部21对电阻器1进行夹持;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其被安装于基板等。
安装配件2由具有底板区域A、第一侧板区域B、和第二侧板区域C的一块金属板形成,其中,所述底板区域A与底板213对应,所述第一侧板区域B被配置于底板区域A的一端侧且与第一侧板211对应,所述第二侧板区域C被配置于底板区域A的另一端侧且与第二侧板212对应。借此,由于安装配件2被一体地形成,因此,尤其能够同时实现在上下方向上的抗振性的提高和轻量化这样相反的效果。另外,第一侧板区域B以及第二侧板区域C相对于底板区域A而被设置于对称的位置。
第一安装片22是通过在第一侧板区域B中放入两条从第一侧板区域B的一端到第一侧板区域B的另一端为止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切痕而被形成的。第二安装片23是通过在第二侧板区域C中放入具有一对边和连接一对边的半圆部或者圆弧部这样的大致M字型的切痕而被形成的。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均与对应于底板213的底板区域A连接。
另外,通过第一安装片22的形成而使折曲成直角的第一侧板区域B(第一侧板211)和电阻器1的一方侧面抵接的抵接面积减少,因此,减少了安装配件2相对于电阻器1的导热面积,从而能够抑制从电阻器1经由安装配件2向基板等的导热。另外,通过第二安装片23的形成而使折曲成直角的第二侧板区域C(第二侧板212)和电阻器1的另一方侧面抵接的抵接面积减少,因此,减少了安装配件2相对于电阻器1的导热面积,从而能够抑制从电阻器1经由安装配件2向基板等的导热。
这样,不仅减小了第一侧板区域B(第一侧板211)和电阻器1的一方侧面抵接的抵接面积,也减小了与第一侧板区域B(第一侧板211)对应的第二侧板区域C(第二侧板212)和电阻器1的另一方侧面抵接的抵接面积,因此,能够减小第一侧板211以及电阻器1的一方侧面的抵接面积、与第二侧板212以及电阻器1的另一方侧面的抵接面积之差,从而能够减小电阻器1的两方侧面的散热不均,并抑制因散热不均而产生的电阻器1的性能降低。
第一侧板211是通过使将缺少了第一安装片22后获得的第一侧板区域B相对于底板区域A折曲成直角而被形成的。第二侧板212是通过使将缺少了第二安装片23后获得的第二侧板区域C相对于底板区域A折曲成直角而被形成的。底板213由底板区域A形成。
第一侧板211为从底板213的一端起被立设的侧板。第一侧板211由以在长边方向上隔着第一安装片22的方式而被设置的两个第一副侧板211a、211b构成。
第一副侧板211a、211b的一端(基端)与底板2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副侧板211a、211b的另一端(前端)设置有被挂钩于电阻器1的上表面上的第一支承爪24。另外,第一副侧板211a、211b均具有第一高度H1(即、从第一副侧板211a、211b的一端到第一副侧板211a、211b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并被设置成能够和电阻器1的一方侧面抵接(参照图3A以及图3B)。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副侧板211a被形成为与第一副侧板211b相同的高度以及相同的宽度(长边方向),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其宽度的尺寸与第一副侧板211b的宽度的尺寸不同的方式而被形成。
第二侧板212为从底板213的另一端起被立设的侧板。第二侧板212由在长边方向上分离的第二副侧板212a、212b、和使第二副侧板212a、212b的另一端(前端)侧连通的连接板212c构成。第二副侧板212a、212b以及连接板212c均被设置成能够与电阻器1的另一方侧面抵接。
第二副侧板212a、212b的一端(基端)与底板21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副侧板212a、212b的另一端(前端)设置有被挂钩于电阻器1的上表面上的第二支承爪25。另外,第二副侧板212a、212b均具有与第一高度H1相同的第二高度H2(即,从第二副侧板212a、212b的一端到第二副侧板212a、212b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参照图3A以及图3B)。即,从第一侧板211的一端到第一侧板211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与从第二侧板212的一端到第二侧板212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相同。
连接板212c与底板213分离。即,连接板212c的一端(下端)未与底板213的另一端连接。另外,连接板212c被形成为其高度h1(从连接板212c的一端到连接板212c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为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的1/2以上(参照图3A)。
由于第二副侧板212a、212b由连接板212c连通,因此,能够实现第二侧板212的一体化。借此,能够提高第二侧板212的强度,其结果是,提高了作为安装配件2的整体的抗振性。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副侧板211a被形成为与第二副侧板212b相同的高度以及相同的宽度(长边方向),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其宽度的尺寸与第二副侧板212b的宽度的尺寸不同的方式而被形成。
第二副侧板212a、212b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与第一副侧板211a、211b的长边方向的尺寸相比,被形成得较大。即,对应于第一侧板211的第一安装片22的长边方向的宽度与对应于第二侧板212的第二安装片23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相比,被形成得较大。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板212c的另一端(上端)未设置有挂钩于电阻器1的上表面上的支承爪,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在该另一端(上端)设置支承爪。
底板213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矩形。底板213具有:凹陷部213a,其在底板213的中央向立设第一侧板211以及第二侧板212的一侧凹陷;平面部213b,其被设置于凹陷部213a的周围。凹陷部213a并未与基板抵接,而是以能够与电阻器1的下表面抵接的方式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矩形。平面部213b并未与电阻器1的下表面抵接,而是被形成为能够与基板抵接。
这样,由于电阻器1的下表面并未与平面部213b抵接,而是仅仅与凹陷部213a抵接,因此,由电阻器1产生的热难以经由和基板抵接的平面部213b而向基板侧传递。借此,能够抑制基板的温度上升。
如上所述,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13由凹陷部213a、和被设置于凹陷部213a的周围的平面部213b构成,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不具有凹陷部213a的方式而仅由在俯视观察时呈矩形的平面部构成。
在电阻器1以其一方侧面、另一方侧面以及下表面分别和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以及底板213抵接的方式而被夹持部21夹持的状态下,通过铆接等方式将第一支承爪24以及第二支承爪25向电阻器1的上表面侧折曲,从而能够利用夹持部21可靠地对电阻器1进行夹持。
第一安装片22以从底板21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第二安装片23以从底板213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夹持部21在俯视观察时被配置于第一安装片22与第二安装片2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相对于夹持部21而被设置成非对称。
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被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同一直线上。借此,由于使因第一安装片22而被形成于第一侧板区域B的缺口的位置、和因第二安装片23而被形成于第二侧板区域C的缺口的位置对应,因此,能够使电阻器1的两方侧面的散热图案接近,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电阻器1的两方侧面的散热不均,并进一步抑制因散热不均而产生的电阻器1的性能降低。
第一安装片22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矩形,并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和第一高度H1相同的第一突出长度L1(参照图3B)。在第一安装片22的中央形成有供紧固于基板的螺丝钉(未图示)插通的贯通孔221。另外,在第一安装片22的前端,且在基板的缘部设置有止转突起222。通过在第一安装片22的前端设置止转突起222,从而在安装配件2被安装于基板的状态下,止转突起222被挂钩于基板的缘部,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安装配件2的旋转。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片22具有贯通孔221和止转突起222,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有贯通孔221,且不具有止转突起222。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安装配件2的制造的简易化。
由于第二安装片23是通过在第二侧板区域C中放入大致M字型的切痕而被形成的,因此,除了与底板213连接的部位之外,具有大致M字型的轮廓,在整体上且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大致U字型。第二安装片23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与第一突出长度L1相比较小的第二突出长度L2(参照图3B)。另外,第二安装片23的第二突出长度L2为第二侧板212的第二高度H2的1/2以下。借此,能够抑制安装面积,并且也能够抑制向电路基板等的导热。
在第二安装片23的前端形成有供紧固于基板的螺丝钉(未图示)卡合的凹部231。由于凹部231是通过在第二侧板区域C中放入切痕而被形成的,因此,无需用于在第一安装片22上形成贯通孔221的穿孔工序等,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安装配件2的制造的简易化。
另外,由于凹部231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半圆形,因此,与形成有供螺丝钉插通的贯通孔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二安装片2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安装片23上形成凹部231,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贯通孔。另外,凹部231未必一定供螺丝钉插通,也可以以供第二安装片23嵌入的方式而固定于电路基板等。
从贯通孔221到底板213的一端为止的尺寸d1与从凹部231到底板213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d2相比较大(参照图3B)。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配件2仅具有一个从底板213的另一端突出的第二安装片23,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有多个从底板213的另一端突出的第二安装片23。在该情况下,进一步大幅地提高了安装配件2的抗振性。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配件2被用于安装电阻器1,安装配件2具备:夹持部21,其具有第一侧板211、与第一侧板211对置的第二侧板212、和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11的一端以及第二侧板212的一端连接的底板213,所述夹持部21对电阻器1进行夹持;第一安装片22,其被设置成从底板213的一端突出;第二安装片23,其被设置成从底板213的另一端突出,夹持部21被配置于第一安装片22与第二安装片23之间。
借此,通过除了设置第一安装片22之外,还将第二安装片23设置于夹持部21,从而使电阻器1被夹持部21夹持的安装配件2经由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而被安装于基板等,因此,与经由仅被配置于夹持部21的单侧的安装片而被安装于基板等的安装配件2相比,大幅地提高了安装配件2的抗振性。借此,能够抑制因振动而产生的对于电阻器1的不良影响、声音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第一侧板区域B,其对应于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区域C,其对应于第二侧板212,第一安装片22是通过在第一侧板区域B中放入切痕而被形成的,第二安装片23是通过在第二侧板区域C中放入切痕而被形成的。
借此,由于并未另行将安装片追加于夹持部21,而是将对应于第一侧板211的第一侧板区域B以及对应于第二侧板212的第二侧板区域C的一部分分别用作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安装配件2,并且抑制因部件追加而产生的成本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相对于底板213而被设置成非对称。
借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安装配件2的安装方向。其结果是,提高了安装的作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片22具有第一突出长度L1,第二安装片23具有与第一突出长度L1相比较小的第二突出长度L2。
借此,由于使第二安装片23的第二突出长度L2小于第一安装片22的第一突出长度L1,因此,能够实现安装配件2的宽度方向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长度L2为从第二侧板212的一端到第二侧板212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H2(第二高度)的1/2以下。
借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安装配件2的宽度方向的小型化,并能够抑制安装面积。另外,能够增大从连接板212c的一端到连接板212c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连接板212c的高度h1),从而能够抑制第二侧板212的强度降低,其结果是,能够维持作为安装配件2的整体的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安装片22上形成有贯通孔221,在第二安装片23上形成有凹部231,从第一安装片22的贯通孔221到底板213的一端为止的尺寸d1与从第二安装片23的凹部231到底板213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d2相比较大。借此,进一步提高了安装配件2的抗振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阻器单元100具备:电阻器1,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配件2,电阻器1在被夹持部21夹持的状态下,其长边方向的两端从安装配件2露出。
借此,即便是长边方向的长度不同的电阻器1,也能够被相同的安装配件2夹持,因此,能够提高安装配件2的通用性。
以上,虽然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非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安装配件的第一变形例)
接着,一边参照图4A以及图4B,一边对安装配件2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一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点,省略说明,并对主要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4A为表示安装配件2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图4B为表示安装配件2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第一变形例的安装配件2具备:夹持部21,其具有第一侧板211、与第一侧板211对置的第二侧板212、和与第一侧板211以及第二侧板212连接的底板213,并且所述夹持部21对电阻器1进行夹持;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其安装于基板等。
由于第一变形例的夹持部21以及第二安装片2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夹持部21以及第二夹持片2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一变形例的第一安装片2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安装片22相同地具有贯通孔221’。第一安装片22’的第一突出长度L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安装片22的第一突出长度L1相比较小。借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安装配件2相比,能够进一步实现安装配件2’的宽度方向的小型化。
另外,第一安装片22’被形成为其长边方向的宽度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安装片22的长边方向的宽度相比较小。借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安装片22相比,能够减小第一安装片22’和基板抵接的抵接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电阻器1经由安装配件2向基板的导热。
虽然在本第一变形例中,安装配件2具有一个第一安装片22’以及一个第二安装片23,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具有一个第一安装片22’以及多个第二安装片23,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安装片22’以及一个第二安装片23,还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安装片22’以及多个第二安装片23。
(安装配件的第二变形例)
接着,一边参照图5A以及图5B,一边对安装配件2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点,省略说明,并对主要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5A为表示安装配件2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图5B为表示安装配件2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第二变形例的安装配件2具备:夹持部21,其具有第一侧板211’、与第一侧板211’对置的第二侧板212、和与第一侧板211’以及第二侧板212连接的底板213,并且所述夹持部21对电阻器1进行夹持;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其安装于基板等。
由于第二变形例的第二侧板212、底板213以及第二安装片2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侧板212、底板213以及第二安装片2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一侧板211’被设置成与第二侧板212相同。因此,第一侧板211’与第二侧板212相同地具有使第一副侧板211a’、211b’连通的连接板211c’。第一安装片22”被设置成与第二安装片23相同,在第一安装片22”的前端具有凹部221”。即,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相对于夹持部21而被设置成对称。
借此,由于因第一安装片22”而被形成于第一侧板区域B中的缺口和因第二安装片23而被形成于第二侧板区域C中的缺口相同,因此,能够容易使第一侧板211’以及电阻器1的一方侧面的抵接面积、和第二侧板212以及电阻器1的另一侧面的抵接面积相同,从而能够消除电阻器1的两方侧面的散热不均,并抑制因散热不均而引起的电阻器1的性能降低。
另外,第一安装片22”以及第二安装片23均具有作为规定的突出长度的第二突出长度L2(参照图5B)。借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安装配件2的宽度方向的小型化。此外,能够利用连接板211c’抑制第一侧板211’的强度降低,并能够维持作为安装配件2的整体的强度。
虽然在本第二变形例中,安装配件2具有一个第一安装片22”以及一个第二安装片23,但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具有一个第一安装片22”以及多个第二安装片23,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安装片22”以及一个第二安装片23,还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安装片22”以及多个第二安装片23。
符号说明
1:电阻器
2:安装配件
21:夹持部
22:第一安装片
23:第二安装片
100:电阻器单元
211:第一侧板
212:第二侧板
213:底板
221:贯通孔
231:凹部
B:第一侧板区域
C:第二侧板区域
L1:第一突出长度
L2:第二突出长度(规定的突出长度)

Claims (10)

1.一种安装配件,被用于安装电阻器,其中,具备:
夹持部,其具有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对置的第二侧板、和一端以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连接的底板,所述夹持部对所述电阻器进行夹持;
第一安装片,其被设置成从所述底板的一端突出;
第二安装片,其被设置成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突出,
所述夹持部被配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片与所述第二安装片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配件,其中,具备:
第一侧板区域,其对应于所述第一侧板;
第二侧板区域,其对应于所述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安装片是通过在所述第一侧板区域中放入切痕而被形成的,
所述第二安装片是通过在所述第二侧板区域中放入切痕而被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片以及所述第二安装片相对于所述夹持部而被设置成非对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片具有第一突出长度,
所述第二安装片具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长度相比较小的第二突出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第二突出长度为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到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的1/2以下。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安装配件,其中,
在所述第一安装片上形成有贯通孔,
在所述第二安装片上形成有贯通孔或凹部,
从所述第一安装片的贯通孔到所述底板的一端为止的尺寸与从所述第二安装片的贯通孔或凹部到所述底板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相比较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片以及所述第二安装片相对于所述夹持部而被设置成对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配件,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片以及所述第二安装片均具有规定的突出长度,
所述规定的突出长度为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到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的1/2以下,
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到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与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到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为止的尺寸相同。
9.一种电阻器单元,其中,具备:
电阻器,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配件,
所述电阻器在被所述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其长边方向的两端从所述安装配件露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阻器单元,其中,
所述电阻器为在车辆中被使用的电阻器。
CN201910979514.9A 2018-11-15 2019-10-15 安装配件以及电阻器单元 Active CN1111927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4840A JP7254486B2 (ja) 2018-11-15 2018-11-15 取付金具及び抵抗器ユニット
JP2018-214840 2018-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2725A true CN111192725A (zh) 2020-05-22
CN111192725B CN111192725B (zh) 2021-07-16

Family

ID=70709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9514.9A Active CN111192725B (zh) 2018-11-15 2019-10-15 安装配件以及电阻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54486B2 (zh)
CN (1) CN111192725B (zh)
TW (1) TWI7457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7732B (zh) * 2020-09-25 2022-06-07 湖南旺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感非金属电阻器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67846B (en) * 1980-01-12 1983-06-02 Colvern Ltd Variable electrical resistance device
JPH1162701A (ja) * 1997-08-28 1999-03-05 Daihatsu Motor Co Ltd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ピストン
JPH11307301A (ja) * 1998-04-24 1999-11-05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シャント抵抗の組付け構造
JP2002076655A (ja) * 2000-08-25 2002-03-15 Sa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部品固定具
JP2007201183A (ja) * 2006-01-26 2007-08-09 Denso Corp 電力型抵抗器の取付構造
CN201160031Y (zh) * 2008-02-03 2008-12-03 陈国金 变频器电容的固定支架
CN201638336U (zh) * 2010-02-11 2010-11-17 河北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便于安装热敏电阻的支架
CN202513037U (zh) * 2012-04-06 2012-10-31 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支架
CN202711953U (zh) * 2012-08-09 2013-01-30 湖北东贝新能源有限公司 滤波电容固定支架
CN103167789A (zh) * 2011-12-09 2013-06-19 卓英社有限公司 壳体固定用夹持端子以及应用该端子的电磁波屏蔽装置
CN203070843U (zh) * 2012-12-30 2013-07-17 上海克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风冷制动电阻总成
CN103765685A (zh) * 2011-09-09 2014-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保持配件、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
CN104425087A (zh) * 2013-08-21 2015-03-18 上海雷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电阻框架支撑的用于网格电阻元件
CN105304238A (zh) * 2015-11-04 2016-02-0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扇调速电阻的安装结构及电子扇
CN205862909U (zh) * 2016-07-05 2017-01-04 广州创锐车用电器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及电阻器安装装置
CN206040330U (zh) * 2016-09-30 2017-03-22 泸州汉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震结构的电阻结构
CN106960707A (zh) * 2016-01-08 2017-07-18 Koa株式会社 电阻器用托架、附带托架的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6657742U (zh) * 2017-04-24 2017-11-2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安装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11329U (zh) * 1971-03-08 1972-10-11
TW436819B (en) * 1998-10-12 2001-05-28 Alps Electric Co Ltd Chip type variable resistor and its installing method
JP6420590B2 (ja) * 2014-08-18 2018-11-07 ミクロン電気株式会社 セメント抵抗器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67846B (en) * 1980-01-12 1983-06-02 Colvern Ltd Variable electrical resistance device
JPH1162701A (ja) * 1997-08-28 1999-03-05 Daihatsu Motor Co Ltd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ピストン
JPH11307301A (ja) * 1998-04-24 1999-11-05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シャント抵抗の組付け構造
JP2002076655A (ja) * 2000-08-25 2002-03-15 Sansha Electric Mfg Co Ltd 部品固定具
JP2007201183A (ja) * 2006-01-26 2007-08-09 Denso Corp 電力型抵抗器の取付構造
CN201160031Y (zh) * 2008-02-03 2008-12-03 陈国金 变频器电容的固定支架
CN201638336U (zh) * 2010-02-11 2010-11-17 河北北大青鸟环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便于安装热敏电阻的支架
CN103765685A (zh) * 2011-09-09 2014-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保持配件、连接器连接体及连接器
CN103167789A (zh) * 2011-12-09 2013-06-19 卓英社有限公司 壳体固定用夹持端子以及应用该端子的电磁波屏蔽装置
CN202513037U (zh) * 2012-04-06 2012-10-31 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支架
CN202711953U (zh) * 2012-08-09 2013-01-30 湖北东贝新能源有限公司 滤波电容固定支架
CN203070843U (zh) * 2012-12-30 2013-07-17 上海克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风冷制动电阻总成
CN104425087A (zh) * 2013-08-21 2015-03-18 上海雷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电阻框架支撑的用于网格电阻元件
CN105304238A (zh) * 2015-11-04 2016-02-0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扇调速电阻的安装结构及电子扇
CN106960707A (zh) * 2016-01-08 2017-07-18 Koa株式会社 电阻器用托架、附带托架的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862909U (zh) * 2016-07-05 2017-01-04 广州创锐车用电器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及电阻器安装装置
CN206040330U (zh) * 2016-09-30 2017-03-22 泸州汉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震结构的电阻结构
CN206657742U (zh) * 2017-04-24 2017-11-2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安装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0900A (zh) 2020-06-01
JP2020087975A (ja) 2020-06-04
CN111192725B (zh) 2021-07-16
TWI745743B (zh) 2021-11-11
JP7254486B2 (ja) 202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0331591A (ja) 電源直付け用大電流ヒューズ
JP2011222454A (ja) 電子部品
JP2590046B2 (ja) 接続具の取付構成体
JP2011507169A (ja) 半田接続要素
EP1239714B1 (en) Terminal holding an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US5148350A (en) Portable electronics apparatus housing and chassis
CN111192725B (zh) 安装配件以及电阻器单元
US11571951B2 (en) Connector system and heater system
US6671173B2 (en) Substrate-stacking structure
JP2003115667A (ja) 車両に使用するハウジング
US7109841B2 (en) Surface-mount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H0616431Y2 (ja) 接続具の取付け構成体
US20220141923A1 (en) A bus bar system
JP6871230B2 (ja) 電気接続箱
JPH0644047Y2 (ja) 接続具の取付け構成体
JP2021061700A (ja) 電気接続箱
JPH0626182U (ja) 接続具の取付構成体
JPH0633670Y2 (ja) 接続具の取付け構成体
EP1239713B1 (en) Substrate-stacking structure
JPH071744Y2 (ja) 接続具の取付構成体
JP2521729Y2 (ja) 車両用灯具のカプラ構造
JPH0648777Y2 (ja) ランプの取付け構成体
JPH0648775Y2 (ja) ランプの取付け構成体
JPH0635356Y2 (ja) 接続具の取付構成体
JPH0648776Y2 (ja) ランプの取付け構成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