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4013B - 飞机座椅 - Google Patents

飞机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4013B
CN111164013B CN201780095519.4A CN201780095519A CN111164013B CN 111164013 B CN111164013 B CN 111164013B CN 201780095519 A CN201780095519 A CN 201780095519A CN 111164013 B CN111164013 B CN 111164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pair
arms
coupled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55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4013A (zh
Inventor
黄永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gapore Airlin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gapore Airlin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gapore Airlines Ltd filed Critical Singapore Airlin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64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4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4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4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39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with features for adjustment or converting of seats
    • B64D11/064Adjustable inclination or position of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39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with features for adjustment or converting of seats
    • B64D11/0641Seats convertible into b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01Arrangement of seats for non-standard seating layouts, e.g. seats staggered 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arranged in an angled or fishbone layout, or facing in other directions than the direction of f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b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with privacy shells, screens, separato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39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with features for adjustment or converting of seats
    • B64D11/06395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with features for adjustment or converting of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electric motors for adjus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座椅。座椅包括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具有支撑在其上的座椅底板和座椅靠背。座椅还包括:座椅基座,座椅基座将可移动的座椅托架支撑在其上;以及支撑构件,支撑构件能够在缩回构造和伸展构造之间移动,其中,支撑构件的第一端联接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并且支撑构件的第二端联接到座椅基座。座椅还包括致动器,致动器用于使可移动的座椅托架相对于座椅基座移动,从而使座椅在直立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过渡,座椅托架的移动在缩回构造和伸展构造之间驱动支撑构件,其中,当座椅远离直立位置过渡到倾斜位置以及处于倾斜位置时,支撑构件加强座椅。

Description

飞机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座椅的驱动机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展开在两个座椅之间的隐私屏障。
本发明特别地但非排他性地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座椅的驱动机构以及一种用于展开在一对飞机座椅之间的隐私屏障。
背景技术
在飞行过程中,乘客可能会寻求机会来工作、睡觉、饮食或只是放松。乘客的这些不断增加的需求不能损害飞机座椅的安全性,也不能违反航空机构制定的确保在起飞或降落时座椅的结构完整性不会被损害的严格准则。
设计飞机座椅时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必须满足的限制性的重量和体积要求。过多的重量将最终损害飞机的航程,而过大的体积将限制飞机可以运送的乘客数量,这可能对竞争性定价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飞机上的座椅的其他因素是乘客与相邻乘客互动的能力,或者反过来是避免与相邻乘客互动的能力。
以上所有考虑因素都必须根据对单人座椅设计(其将适应4英尺至7英尺、重量在20千克至150千克范围内的乘客)的舒适性的人体工程学需求进行调整。
在构思本发明时考虑了这些竞争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座椅包括:可移动的座椅托架,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具有支撑在其上的座椅底板和座椅靠背;座椅基座,所述座椅基座将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支撑在其上;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能够在缩回构造和伸展构造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端联接到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并且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联接到所述座椅基座;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使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座移动,从而使所述座椅在直立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过渡,所述座椅托架的移动在所述缩回构造和所述伸展构造之间驱动所述支撑构件,其中,当所述座椅远离所述直立位置过渡到所述倾斜位置以及处于所述倾斜位置时,所述支撑构件加强所述座椅。
所述支撑机构可以是剪刀型机构。
所述剪刀型机构可以包括联接在一起以围绕轴线在所述伸展构造和所述缩回构造之间进行枢转移动的一对主臂,所述轴线垂直于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平面延伸,在所述伸展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在所述缩回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其中,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与所述座椅基座联接,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与所述座椅托架联接。
所述轴线可以在每个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将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平分。
所述致动器可以包括马达。所述致动器可以包括电动马达。
所述剪刀型机构可以包括一对副臂,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一对副臂在其第一端处彼此枢转地连接以形成V形布置,所述一对副臂的每个第二端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主臂的每个第一端中的一个,使得所述一对主臂的第一端经由所述一对副臂联接到所述座椅基座。
所述剪刀型机构可以包括一对三级臂,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一对三级臂在其第一端处彼此枢转地连接以形成V形布置,所述一对三级臂的每个第二端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主臂的每个第二端中的一个,使得所述一对主臂的第二端经由所述一对三级臂联接到所述座椅托架。
所述座椅可以构造为三种离散构造:直立模式、倾斜模式和床模式。上述术语“直立位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包括所述直立模式。上述术语“倾斜位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包括所述倾斜模式和所述床模式。
床模式可以包括将所述座椅的所有部分都定向在基本平坦的构造中。
所述座椅可以构造为本文所述的三种离散构造之间的多个中间构造。
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和所述座椅底板可以包括支撑所述座椅底板和所述座椅靠背的互补的座椅框架。
所述座椅框架可以包括凸轮表面,并且所述座椅底板框架可以包括凸轮从动件,其中所述凸轮从动件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凸轮表面上,使得所述座椅底板框架相对于所述座椅框架的移动跟随所述凸轮表面,以改变所述座椅底板框架的定向。
所述座椅靠背可以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座椅底板,使得所述座椅底板的移动导致所述座椅靠背的移动。
展开机构可以连接到所述座椅靠背,从而随着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远离所述座椅基座移动,导致所述展开机构使安装到所述座椅靠背的一对翼部移动。
通过将所述翼部展开机构链接成由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的移动来驱动,消除了用于驱动所述展开机构的附加马达的体积、成本和重量。由于需要维护、修理和更换的马达/执行器更少,座椅的复杂性进一步降低。
所述一对翼部可以联接在所述座椅靠背的相对侧上并且可以被构造为在操作位置和存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翼部以成角度构造从所述座椅靠背延伸,在所述存储位置中,所述翼部与所述座椅靠背对齐地延伸,以提供基本平坦的座椅靠背。
所述翼部可以对于所有的座椅构造都维持在操作位置。
所述翼部可以仅对于座椅的完全平坦构造维持在存储位置。
所述翼部展开机构可以包括一对伸缩构件,每个伸缩构件的外侧端分别联接到所述座椅靠背上的所述一对翼部中的一个。
所述一对伸缩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外侧端可以分别与所述翼部中的每一个联接,使得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远离所述座椅基座的移动导致所述伸缩构件促使所述座椅靠背的翼部进入所述操作位置。
每个翼部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座椅的面向乘客侧的前部和位于所述座椅的非面向乘客侧或后侧的后部。
每个翼部的所述前部可以刚性地连接到每个翼部的所述后部,其中,所述后部延伸穿过所述座椅,使得所述翼部的所述后部的移动使所述翼部的所述前部移动。
所述一对伸缩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外侧端与所述翼部的相应后部接合,以在所述存储位置和所述操作位置之间驱动所述翼部。
弓形轨道可以被集成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中,以限定所述翼部在所述存储位置和所述操作位置之间的行进路径。所述弓形轨道可以独立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而形成,并且借助于紧固件、螺栓、销、粘合剂、旋转接头、铰链接头和焊接联接到其上。
电枢可以沿着所述座椅靠背延伸,所述电枢被构造为响应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的移动,并由此实现所述伸缩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外侧端沿着所述弓形轨道的移动,以使所述翼部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存储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一对伸缩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内侧端可以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使得当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将所述座椅移动到床模式时,所述伸缩构件促使所述翼部进入所述存储位置。
所述一对伸缩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外侧端可以分别与所述翼部中的每一个联接,使得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朝向所述座椅基座的移动导致所述伸缩构件促使所述座椅靠背的翼部进入所述操作位置。
本文所述的座椅可以是飞机座椅;火车座椅,电车座椅;家用座椅,电影院座椅,餐厅座椅,按摩座椅。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将飞机上的两个相邻座椅位置隔开的隐私屏障,其中,所述隐私屏障可移动地构造为提供打开模式、部分打开模式和关闭模式。
所述隐私屏障可以包括两个构件。所述隐私屏障可以包括三个构件。所述隐私屏障可以包括基座构件、中间构件和上部构件。
所述上部构件可以被构造为从所述中间构件可伸缩地伸展和缩回。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可以被构造为从所述基座构件可伸缩地伸展和缩回。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可以被构造为同时从所述基座构件可伸缩地伸展和缩回。
在所述打开模式中,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可以完全缩回到所述基座构件中,使得所述隐私屏障的最上表面与相邻座椅的座椅底板基本齐平。
所述隐私屏障可以位于可构造为床模式的一对座椅之间,其中,将所述隐私屏障放置于所述打开模式并将所述一对座椅中的每一个放置于所述床模式为每个座椅的乘客提供双人床体验。
可以提供一对引导件,所述上部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在其中可滑动地平移。所述一对引导件可以是独立式的。所述一对引导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结合到围绕座椅的护罩中。所述围绕座椅的护罩限定舱室。
所述上部构件或所述中间构件的移动可以由乘客物理地实现。所述上部构件或所述中间构件的移动可以通过电动马达或致动器来实现。所述上部构件或所述中间构件的移动可以通过流体致动构件来实现。所述上部构件或所述中间构件的移动可以通过气动撑杆来实现。
所述隐私屏障的移动可以由邻近所述隐私屏障就座的乘客中的每一个实现。
所述隐私屏障的上部构件、中间构件和基座构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整个地横跨所述舱室的一侧延伸。
处于关闭模式的隐私屏障可以禁止邻近所述隐私屏障就座的两位乘客之间的视觉和身体接触。
处于打开模式的隐私屏障可以促进邻近所述隐私屏障就座的两位乘客之间的身体和视觉接触。
存储隔室可以被结合到所述基座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上部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座椅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剪刀型机构,所述剪刀型机构包括联接在一起以围绕轴线在伸展构造和缩回构造之间进行枢转移动的一对主臂,所述轴线垂直于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平面延伸,在所述伸展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在所述缩回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其中,在使用中,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与座椅基座联接,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与可移动的座椅托架联接,使得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远离所述座椅基座的移动导致所述剪刀型机构朝向所述伸展构造的移动。
所述轴线可以在每个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将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平分。
所述支撑构件可以包括一对副臂,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一对副臂在其第一端处彼此枢转地连接以形成V形布置;所述一对副臂的每个第二端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主臂的每个第一端中的一个,使得所述一对主臂的第一端经由所述一对副臂与所述座椅基座联接。
所述支撑构件可以包括一对三级臂,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一对三级臂在其第一端处彼此枢转地连接以形成V形布置;所述一对三级臂的每个第二端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主臂的每个第二端中的一个,使得所述一对主臂的第二端经由所述一对三级臂与所述座椅托架联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包括多个上述座椅的乘客机舱的飞机。
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本发明的各种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部件。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的方式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A-1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三种构造(用于起飞和降落的直立构造;倾斜构造;以及基本平坦的构造)的飞机座椅的侧视图;
图1D显示了处于部分倾斜构造的飞机座椅的透视图;
图2是处于三种不同构造的图1A-C的飞机座椅的截面侧视图,所述三种不同构造被叠加以显示该座椅能够行进的运动范围;
图3是处于三种不同构造的图1A-C的座椅的座椅底板衬垫的截面侧视图,所述三种不同构造彼此叠加以显示座椅底板衬垫能够行进的运动范围;
图4是用于接收和支撑图1的座椅的座椅舱室的透视图,该舱室显示了座椅区域和供坐在所示座椅舱室后方的乘客使用的搁脚空间;
图5是图4的座椅舱室的基座的透视图,其显示了用于接合图1的座椅以及相对于图4的座椅舱室的基座驱动图1的座椅的导轨和马达机构;
图6是图1的座椅可移动地支撑在其上、用于与图5的导轨和马达机构可移动地接合的座椅托架;
图7是在飞机座椅的线框模型内的图6的座椅托架的透视图;
图7A是图6的座椅托架的透视图,显示了处于完全缩回构造的座椅安装导轨;
图7B是图7A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显示了在座椅托架内与座椅安装导轨相邻的内部和外部支撑导轨的伸缩布置;
图8是被显示为位于图6的托架机构内的用于在直立和平坦构造之间驱动座椅的剪刀型机构的俯视透视图;
图9是叠加在飞机座椅的线框模型上的被显示为位于图6的托架机构内的用于座椅伸展的剪刀型机构的透视图;
图10是位于飞机座椅和托架的线框模型内的图8的剪刀型机构的透视图;
图11是被显示为位于图6的座椅托架内的图8的剪刀型机构的仰视图;
图12A是处于完全直立构造的飞机座椅的座椅底板、座椅靠背、头枕和小腿支撑件组件的透视图,其显示了座椅靠背的抬起的相对的侧翼部框架;
图12B是处于完全直立的座椅构造的剪刀型机构和座椅底板框架的顶视图,其显示了座椅的小腿支撑件;
图12C是处于完全直立构造的座椅的剪刀型机构和小腿支撑件的透视图;
图13A是处于倾斜构造的飞机座椅的座椅底板、座椅靠背、头枕和小腿支撑件组件的透视图,其显示了座椅靠背的抬起的相对的侧翼部框架;
图13B是处于倾斜的座椅构造的剪刀型机构和座椅底板框架的俯视图,其显示了座椅的小腿支撑件;
图13C是处于倾斜构造的座椅的剪刀型机构和小腿支撑件的透视图;
图14A是处于基本平坦的构造的飞机座椅的座椅底板、座椅靠背和头枕组件的透视图,其显示了座椅靠背的处于收起位置的相对的侧翼部框架;
图14B是处于基本平坦的构造的完全伸展的剪刀型机构和座椅底板框架的俯视图,其显示了座椅的小腿支撑件;
图14C是处于基本平坦的构造的完全伸展的剪刀型机构和座椅靠背的收起的相对的侧翼部的透视图;
图15是叠加在飞机座椅的线框模型上的横跨托架完全伸展的剪刀型机构的俯视透视图;
图16是包括座椅靠背框架和头枕框架的处于完全伸展位置的剪刀型机构和托架的俯视透视图,其显示了用于移动座椅靠背的相对的侧翼部的展开机构;
图17A是处于直立构造的座椅的后视图,其显示了座椅底板和座椅靠背之间的一系列连杆装置;
图17B是座椅靠背的透视图,其显示了座椅靠背框架、主臂以及在座椅靠背框架、头枕和侧翼部之间协作的一系列连杆装置;
图17C是用于激活座椅的头枕的移动的偏心连杆的放大图;
图18是与座椅靠背框架的连杆装置接合的侧翼部展开机构的透视图;
图19A是从向前的过道位置看向舱室的座椅和座椅舱室的透视图;
图19B是从向后的过道位置看向舱室的后部的座椅和座椅舱室的透视图,其显示了搁脚空间;
图20A是具有处于“完全打开”模式的中心隐私屏障的中心座椅对的视图;
图20B是图20A的中心座椅对的视图,其中中心隐私屏障处于“部分打开”模式;
图20C是图20A的中心座椅对的视图,其中中心隐私屏障处于“完全关闭”模式;以及
图21是最靠前的中心座椅对和随后的座椅对的平面示意图,其显示了乘客睡觉位置的两种不同定向,其中座椅中的每一个均处于基本平坦的构造。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尽管它们不是唯一可能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尽管它们不是唯一可能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例。
尽管本文中关于飞机座椅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适用于汽车、火车、公共汽车、电车和所有类型的交通工具的座椅以及适用于家庭、办公室、饭店等的座椅。
以下术语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具有以下含义:
·“向前”是朝向飞机前部的方向;
·“向后”是朝向飞机后端的方向;
·“向上”是朝向机舱天花板的方向;
·“向下”是朝向机舱地板的方向;
·“座椅底板”是座椅的用户坐在其上的一部分,有时也称为“坐垫”;
以及
·“座椅靠背”是座椅的接触并支撑用户的背部的一部分。
大体参照附图,显示了座椅1,该座椅1包括:
(a)可移动的座椅托架20,其具有支撑在其上的座椅底板5和座椅靠背10;
(b)刚性地安装以将可移动的座椅托架20支撑在其上的座椅基座15;
(c)可在缩回构造和伸展构造之间移动的座椅支撑构件25,其中支撑构件25的第一端联接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20,并且支撑构件25的第二端联接到座椅基座15;以及
(d)致动器73,用于使可移动的座椅托架20相对于座椅基座15移动,从而使座椅1在直立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过渡,其中座椅托架20的移动在缩回构造和伸展构造之间驱动支撑构件25,其中当座椅远离直立位置过渡到倾斜位置以及处于倾斜位置时,支撑构件25加强座椅1。
支撑构件25可以包括剪刀型机构26。在使用中,通过座椅托架20远离座椅基座15的移动来驱动剪刀型机构26在缩回构造和伸展构造之间的伸展,并且通过座椅托架20朝向座椅基座15的移动来驱动剪刀型机构26从伸展构造朝向缩回构造的缩回,从而在直立构造和平坦构造之间驱动座椅1。
图1A-1D显示了座椅1,该座椅1具有可移动地安装到座椅靠背10的座椅底板5、头枕7和小腿支撑件3。头枕7可移动地安装到座椅靠背10,并且小腿支撑件3可移动地安装到座椅底板5。在图1A-1C中,座椅1以直立构造(1A)、倾斜构造(1B)和基本平坦的构造(1C)中的每一个被显示。
座椅1的直立构造可以称为“起飞/降落”(TOL)构造,因为这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座椅1被放置的默认构造。这也是在座椅1上进行主要安全测试以确保安全性和合规性的构造。
在图1A的直立构造中,座椅靠背10在其宽度上符合人体工程学地弯曲。座椅靠背10包括一对翼部。第一翼部8(图1A中未示出)定位在座椅靠背10的第一侧,而图1A中示出的第二翼部9定位在座椅靠背10的相对的第二侧。翼部8、9与座椅靠背10枢转地联接,并且可以在抬起的操作位置和存储位置之间铰接,在操作位置中,翼部8、9的远端8a,9a以向外略微弯曲的方式在座椅底板5上向前延伸以环抱乘客;在存储位置中,翼部8、9与座椅靠背10基本成一直线以横跨座椅靠背10提供平坦表面12。
座椅1的实施例和特征在本文中将参考上面概述的三种构造(1A,1B和1C)来提及。然而,应当注意,这些是选择以例示座椅1的特征的离散构造。如本文所述的座椅1的移动和铰接可以被设置并锁定在三个示例性构造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多个构造中。
图2比较地显示了四个主要座椅部件(座椅底板5,5',5”,座椅靠背10,10',10”,头枕7,7',7”和小腿支撑件3,3',3”)之间的铰接。如图2所示,不仅座椅1的四个部件相对于彼此铰接,而且整个座椅1可移动地安装到固定在飞机的地板上的座椅基座15(图2中未示出)。
图3显示了处于三种构造中的每一种中的座椅底板5,5',5”。除了在第一或向前方向上(朝向小腿支撑件3)的平移运动之外,座椅底板5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度也发生变化。
术语“水平方向”在本文中应理解为是指飞机上的乘客所感觉到的与飞机的机舱地板98基本平行的方向。因此,应当理解,随着飞机的上升和下降,乘客对飞机内的水平方向的感觉在视觉上并未发生改变。
在图3的平坦构造(1C)中,可以看到座椅底板5”是水平的,或者基本水平于飞机的地板98。然后,这为乘客提供了舒适自然的睡觉角度。当座椅底板5”从平坦构造朝向倾斜构造(1B)移动时,整个座椅底板5'向后移动并倾斜,使得座椅底板5'的后部6'下沉,从而推动座椅底板5'的前部4'朝上。当座椅底板5'继续朝向直立构造(1A)向后移动时,座椅底板5相对于飞机的地板98减小其倾斜角度,使得座椅底板5的后部6向上升并且座椅底板5的前部4降低。以这种方式,座椅被设计为向其上的乘客提供舒适感,因为座椅1模仿乘客身体的当乘客在直立就座位置和躺倒或仰卧位置之间过渡时的人体工程学移动。
座椅1位于座椅舱100内。舱100限定了容纳每个座椅1在基本平坦的构造和直立构造之间的铰接的容积。当座椅1向平坦构造过渡时,座椅底板5在舱100的容积内向前平移,从而在座椅底板5后面形成供座椅靠背10和头枕7占据的必要的空间。
为了促进座椅1相对于固定的座椅基座15所需的移动,座椅基座15被构造为直接安装到机舱地板98的框架(如图4所示),或者可以包括上部基座框架16。上部基座框架16通常被构造为刚性壳体,座椅1被支撑在该刚性壳体上。上部基座框架16由此提供了座椅1下方的储物隔室18(如图4所示)或者多个储物隔室。该隔室或这些隔室18可以被飞机用作电子设备的封装空间或救生衣的存储空间,或者由乘客用来存储行李,以便从其就座位置方便地取用。
为了促进座椅1相对于座椅基座15的移动,座椅1包括可移动的座椅托架20,其具有支撑在其上的座椅底板5和座椅靠背10。座椅基座15包括上部基座框架16,以在其上支撑可移动的座椅托架20,如图5所示。
致动器机构2也支撑在座椅基座15上,以使座椅托架20相对于座椅基座15移动。致动器机构2使可移动的座椅托架20远离座椅基座15移动以及朝向座椅基座15移回。
马达安装座23和致动器安装座24也安装到座椅基座15。安装座23、24可以是单独的安装构件。替代地,可以将安装座23、24集成到用于座椅安装导轨22的安装支架21中。以这种方式组合所需的支架/安装装置可以省去座椅1的附加重量。
致动器机构2包括显示为马达73(如图6所示)的致动器。马达73驱动座椅托架20远离座椅基座15,从而随着座椅底板框架52和相关联的座椅靠背框架57相对于座椅框架50移动而将座椅支撑构件25从缩回构造朝向伸展构造驱动。当座椅1被驱动而从直立构造移出时,座椅支撑构件25向倾斜的座椅1提供支撑,以经由偏移的座椅底板5通过座椅基座15支撑乘客的重量。座椅托架20远离座椅基座15移动得越远,在座椅底板5和座椅基座15上的乘客重量之间的偏移越大。这种偏移负载在座椅基座15周围产生力矩。当乘客的重量远离座椅基座15移动时,力矩增大,这又增加了座椅1上的负载。为了在伸展构造中的任一个中均提高座椅1的刚度,座椅支撑构件25提供了可伸展的骨架,其沿着座椅1的中心轴线运行。座椅支撑构件25为座椅1提供了增强的稳定性,从而更均匀地通过座椅1分配负载。此外,在其伸展构造中的任一个中均增强座椅1的刚度和稳定性为座椅1提供了更结实和坚固的感觉,从而给与乘客更多的支撑以及改善的飞行体验。
座椅托架
图6显示了与内部座椅结构的其余部分隔离的托架20。
托架20包括座椅框架50和座椅底板框架52。座椅框架50包括一对间隔开的导轨51,其适于横跨座椅基座15移动。座椅框架50在其上支撑座椅底板5和座椅靠背10中的每一个,并促进座椅底板5和座椅靠背10之间的旋转移动,以及相对于座椅基座15的平移移动。
座椅框架导轨51中的每一个都提供齿条54,该齿条54提供用于与至少一个小齿轮71接合以促进托架20的移动的多个齿55。然而,可以设想的是,可以使用单个齿条和单个小齿轮来有效地驱动托架20。如图11所示,一对小齿轮71与一对齿条54联接,每个齿条和小齿轮朝向托架20的外侧定位。用于驱动托架20的致动器机构2将在本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齿条54和小齿轮71可以逆向地安装在座椅基座15和托架20之间。例如,齿条54可以是座椅基座15或托架20的一部分,其中小齿轮71可驱动地安装到座椅基座15或托架20中的另一个。
齿条54布置在座椅框架导轨51的下侧,在图11中更清楚地显示。齿条54的齿55从座椅框架导轨51的下侧向外突出,以便位于座椅托架20下方、固定到座椅基座15的小齿轮71接近。
在图6中,座椅安装导轨22经由四个通过螺栓或铆钉直接固定在上部基座框架16中的导轨安装支架21刚性地安装到座椅基座15(未示出)。导轨安装支架21中的每一个提供用于紧固到座椅基座15的基座部分和用于接收安装销21a的上部部分。包括从动小齿轮71的致动器机构2安装到座椅安装导轨22,以横跨座椅基座15驱动齿条54和邻接的座椅框架50。围绕小齿轮71周向地布置的多个齿72从小齿轮71向外突出,以与座椅框架导轨51的齿条54的齿55啮合(见图11)。座椅框架50和托架20以线性运动向前和向后横跨座椅基座15被驱动。
当座椅1处于直立构造时,座椅底板框架52支撑座椅底板5并承载乘客重量的很大一部分。这是因为通过H点对乘客的负载作出反应。H点是“乘客臀部的理论相对位置,更具体地说,是乘客的躯干相对于大腿围绕其枢转的点”。
为了移动座椅1,致动器机构2通常由乘客启动,以远离或朝向座椅基座15驱动座椅托架20。
为了使座椅1倾斜,致动器机构2(和马达73)通常由乘客启动,以将座椅1从直立构造朝向倾斜构造驱动,并最终驱动至基本平坦的构造。该机构将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
随着座椅1倾斜以及远离直立构造(1A)移动,乘客重量的一部分将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座椅1的座椅靠背10上,并且H点负载将减少。随着座椅继续朝向平坦构造(1C)倾斜,更多的乘客重量将从H点转移为分别凭借乘客的腿和头通过小腿支撑件3和头枕7对其作出反应。以上述方式,随着座椅改变构造,乘客重量在座椅1上的分布不断转变。因此,通过其对座椅1和乘客的组合重量作出反应的重心相对于座椅基座15连续地转变,从而增加或减小该负载的偏移,并且改变围绕座椅基座15的力矩。如果座椅1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撑,则这种偏移负载会导致座椅1失去支撑,从而给乘客一种座椅1脆弱或不结实的感觉。除了不舒适之外,这还可能导致质量低劣的感觉,而这是不期望的。
座椅底板框架52可移动地支撑在座椅框架50上。座椅底板框架52包括一对间隔开的纵向导轨53,所述纵向导轨53安装到座椅框架50上。座椅底板框架52支撑座椅衬垫(未示出),乘客坐在该座椅衬垫上。座椅底板框架52由致动器机构2横跨座椅框架50来回驱动,以调节座椅底板5相对于托架20的位置和定向,当座椅托架20进一步远离座椅基座15移动时,该动作使座椅支撑构件25伸展和缩回以增加支撑。
座椅底板框架52枢转地联接到座椅靠背框架57(图14C所示)。轴线Po定义了座椅底板框架52和座椅靠背框架57之间的旋转轴线。当座椅底板框架52横跨座椅框架50行进时,附接到其上的座椅靠背框架57也横跨座椅框架50被拉动。
框架导轨51的顶表面51b提供凸轮表面58(见图8)。在座椅底板框架52上设置有凸轮从动件59。座椅底板框架52位于座椅框架50上,使得凸轮从动件59被支撑在凸轮表面58上。当致动器机构2使座椅底板框架52相对于座椅框架50移动时,凸轮从动件59沿着凸轮表面58被同时向后/向前和向上/向下驱动,从而改变座椅底板5的后部6与座椅基座15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该运动还导致座椅底板5的倾斜度的变化。
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凸轮机构(如图17B所示),以响应于凸轮从动件59沿着凸轮表面58的轨迹来调节座椅靠背框架57的倾斜度。
朝向座椅底板框架导轨53的前端,旋转轴线P1定义了小腿支撑件3枢转地连接到座椅底板5的旋转轴线和接合位置。小腿支撑件3的枢转运动通过马达17实现,如图14B和图17B所示。
当托架20横跨座椅基座15被驱动时,座椅支撑构件25在座椅底板框架52和座椅框架50之间伸展,从而为座椅1提供支撑。在直立构造(1A)中,座椅支撑构件25对座椅1的刚度的贡献较小,因为座椅托架20的部件在直立构造中紧密地封装,并且乘客的重量以最小的负载偏移直接通过座椅1传递到座椅基座15中。
图7显示了处于直立构造(1A)的托架20,其中座椅1和座椅支撑构件25的线框模型叠加在其上以供参考。座椅支撑构件25被显示为剪刀型机构26,其有时被称为“缩放仪(pantograph)”机构。
可以设想的是,座椅支撑构件25可以被构造为接合在座椅基座15和座椅托架20之间、以在马达73向前驱动座椅托架20时在它们之间伸展的一个或多个伸缩梁或折叠臂布置。但是,在以下方面需要进行设计折衷:(i)材料强度,(ii)梁直径和封装空间,(iii)制造成本以及(iv)重量,这些因素中的每一个都会影响增加对座椅的支撑的任何商业解决方案。
第三旋转轴线P2位于头枕7和座椅靠背10之间。轴线P2是头枕7相对于座椅靠背10围绕其枢转的旋转轴线。头枕7相对于座椅靠背10的旋转移动可以通过独立的马达或借助于相互关联的连杆装置系统(如图17C所示)启动。
座椅支撑构件
座椅支撑构件25包括剪刀型机构26,该剪刀型机构26包括联接在一起以围绕轴线S0在伸展构造和缩回构造之间进行枢转移动的一对主臂30,所述轴线S0垂直于所述一对主臂30中的每一个的平面延伸,在所述伸展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30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在所述缩回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30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其中,在使用中,一对主臂30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与座椅基座15联接,并且一对主臂30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与可移动的座椅托架20联接,使得可移动的座椅托架20远离座椅基座15的移动导致剪刀型机构26朝向伸展构造的移动。
致动器机构2包括一对支撑导轨安装座42、一对内部支撑导轨42a、一对外部支撑导轨42b(如图7、图7A和图7B所示)、前安装板60和后安装板61以及马达73。图7中的座椅支撑构件25处于缩回构造,并且当座椅1向平坦构造(1C)或床模式过渡时,座椅支撑构件25被拉向完全伸展构造。
剪刀型机构26的后端28与座椅基座15联接,并且剪刀型机构26的前端27与座椅托架20联接。
当座椅托架20被进一步驱动远离座椅基座15时,内部支撑导轨42a和外部支撑导轨42b从支撑导轨安装座42可伸缩地伸展。这向座椅托架20提供了附加的行程,以允许在舱100内将座椅1倾斜到基本平坦的构造、同时维持与座椅基座15的连接的必要移动。导轨42a、42b在图7A和图7B中详细地显示。
剪刀型机构26的后端28永久地附接到座椅基座15,使得剪刀型机构的部分可以相对于座椅基座15旋转,以允许剪刀型机构26伸展和缩回。剪刀型机构26的后端28不能相对于座椅基座15平移。
更具体地,剪刀型机构26的前端27永久地附接到座椅底板框架52,使得剪刀型机构26的部分可以相对于座椅底板框架52旋转,以允许剪刀型机构伸展和缩回。剪刀型机构26的前端27相对于座椅基座15平移,同时保持与座椅底板框架52联接。
剪刀型机构
剪刀型机构26的前端27与座椅托架20一起在远离座椅基座15的第一方向上移动。剪刀型机构26包括围绕轴线(S0)彼此枢转地联接的一对主臂30,所述轴线在每个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将一对主臂30中的每一个平分,其中轴线S0垂直于一对主臂30中的每一个的飞机延伸,从而允许臂31、32在伸展构造和缩回构造之间旋转,在所述伸展构造中,一对主臂30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在所述缩回构造中,一对主臂30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彼此叠置。一对主臂30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与座椅基座15联接,并且一对主臂30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与座椅托架20联接,使得激活马达73以驱动座椅托架20会随着座椅托架20远离座椅基座15移动且座椅1朝向平坦构造过渡而将剪刀型机构26拉向伸展构造。
所述第一方向是向前方向,其中座椅底板框架52沿着座椅框架50被向前驱动。马达73可以逆向地操作,以将座椅托架20拉向座椅基座15,通过逆向操作马达73来将座椅支撑构件25恢复到其缩回构造,并且座椅底板框架52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被驱动。所述第二方向是向后方向,其中座椅底板框架52朝向座椅框架50缩回。
在图8中更详细地显示了剪刀型机构26的替代实施例,其示出了处于完全缩回构造的剪刀型机构26的俯视透视图。
剪刀型机构26的前端27经由座椅底板横梁56连接到座椅底板框架52。横梁56在一对座椅底板框架导轨53之间延伸。横梁56基本上平行于小腿支撑件3围绕其旋转的旋转轴线P1。
分叉的安装板60沿着横梁56安装在中心,该安装板60具有用于枢转地接收剪刀型机构26的前部的中心凹槽。安装板60使剪刀型机构26保持与座椅底板框架52接合,同时允许剪刀型机构26自由旋转以伸展和缩回。
剪刀型机构26在图8中被显示为包括三对枢转臂:第一对30,第二对34和第三对38。
一对主臂30包括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两个臂31、32围绕销P彼此枢转地约束。销P提供臂31、32围绕其枢转的旋转轴线S0。轴线S0垂直于第一对臂30、第二对臂34和第三对臂38中的每一对位于其中的水平面运行。轴线S0允许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在水平面中在缩回构造和伸展构造之间旋转,在所述缩回构造中,两个臂31、32横向于座椅框架导轨51基本相互重叠;在所述伸展构造中,两个臂31、32仅在轴线S0的区域中相互重叠,从而沿着处于平坦构造(1C)的伸展座椅1的长度伸展以形成伪骨架,如图14所示。理想地,安装板70位于轴线S0上,以安装和支撑第一对臂(如图11所示)。
旋转轴线S0垂直于座椅底板5延伸(向上延伸出座椅底板5)。旋转轴线S0被显示为位于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的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然而,可以使轴线S0沿着臂31、32的长度移动来改变剪刀型机构26的伸展和缩回移动。
臂31、32是细长的,以在缩回构造和伸展构造之间提供足够的伸展,以实现期望的座椅运动范围。可以将附加的臂对添加到剪刀型机构26中,以提供进一步的臂展;然而,每对附加的臂将增加剪刀型机构26上的力矩负载。附加的臂展增加座椅底板5和座椅基座15之间的负载偏移距离。附加的负载将需要附加的重量或材料强度来在不造成稳定性损失的情况下支撑座椅1。应考虑上面提及的因素中的每一个来优化座椅1的设计和负载标准。
主臂30的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是平面状的。这使得该对臂能够紧邻彼此旋转,同时占据最小的高度。如本文所述,飞机上的可用空间竞争激烈,任何封装空间的减小都将是有利的。
臂31、32在俯视图和仰视图中的总体形式是螺旋桨形的,具有两个相等尺寸且相对的叶片。臂31和32彼此相同。臂31围绕主旋转轴线S0提供加厚的中心部段29。加厚的部段29有助于围绕轴线S0分布应力,并且进一步地在两个臂之间提供更大的重叠,通过该更大的重叠来传递负载。
臂31的远端31a、31b从加厚的中心部段29向外延伸,使得臂31的总长度仅略小于座椅框架50的两个导轨51之间的距离。在臂31的远端31a、31b中的每一个处是孔37,其用于接收连接器37a,以促进与剪刀型机构26的随后的一对臂的相邻臂的旋转接合。
主臂30、副臂34和三级臂38均定向成在单个操作平面内可旋转地操作。所述操作平面是水平的座椅平面,该水平的座椅平面平行于第一移动方向横跨座椅底板5延伸。具体地,剪刀型机构26与横跨座椅基座15驱动托架20的齿条和小齿轮机构54、71的平移平面在一个平面内伸展和缩回。
一对副臂34包括彼此枢转地联接的第一臂35和第二臂36。平行于轴线S0的枢转轴线S1朝向臂35、36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定位以形成V形布置。臂35和36的未附接端分别可旋转地联接到主臂31和32中的每一个的自由端,从而形成枢转轴线S4和S5。
一对三级臂38包括彼此枢转地联接的第一臂39和第二臂40。枢转轴线S2和S3平行于轴线S0、S1,并且朝向臂39、40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定位以形成基本V形的布置。臂39和40的未附接端分别可旋转地联接到主臂31和32中的每一个的剩余自由端,从而形成枢转轴线S6和S7。
因此,剪刀型机构26包括所有三对臂30、34、38,它们可旋转地互连以形成缩放仪式机构,所述缩放仪式机构打开和关闭以为座椅1提供可伸展/可缩回的座椅支撑构件25。
缩放仪式剪刀型机构26可以在紧凑的封装内传送座椅1的较大移动。这是有利的,因为它意味着机构26使用的空间更少,并且更多的空间可以被给与乘客,该空间可以在个人空间中或在便利设施中。在竞争激烈的飞机座椅世界中,这是一个重大优势。
剪刀型机构26的后端28(臂35、36)枢转地安装到后安装板61(如图11所示)。后安装板61安装到座椅基座15,并提供两个安装座,用于与剪刀型机构26的一对副臂34的臂35和36中的每一个中的两个弧形安装槽62接合。这允许臂35和36中的每一个可旋转地与后安装板61接合。
在剪刀型机构26的替代实施例中(如图12B所示),一对副臂34安装到插塞61'。与后安装板61相似,插塞61'也固定地安装到座椅基座15(或者安装到座椅1或上部基座框架16的其他非移动部件),但是臂35、36枢转地安装到插塞61'并围绕其自由旋转。插塞61'的这种布置消除了对弧形安装槽62(如图11所示)的需要。
剪刀型机构的臂之间的旋转连接中的每一个可以使用销、插塞或类似形式的旋转接头形成。轴线S0、S1、S2、S3、S4、S5、S6和S7上的这些旋转接头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包括轴承,以增加机构的寿命,并提供机构26的臂的平稳、无摩擦的旋转。
图9显示了托架20和座椅支撑构件25,其叠加在座椅1的线框模型上,以更好地显示这些部件与整个座椅1的位置。图10显示了用于将剪刀型机构26的前端27安装到座椅底板横梁56的替代前安装板60'。安装板60'提供了单个旋转轴线S2',一对三级臂38可以围绕该旋转轴线S2'旋转。
图11显示了从座椅1下方观察时的图8的托架20和座椅支撑构件25。盖板63布置在剪刀型机构26下方,以覆盖打开和关闭的臂对30、34、38。这提供了保护,以防止灰尘和尘土及其他异物被吸入剪刀型机构26中。因此,盖板63减小了在飞行过程中剪刀型机构26损坏或出故障的风险。盖板63还可用作一对主臂30和安装板70的安装构件。
图11还显示了一对带齿的齿条54,其沿着座椅框架50的导轨51中的每一个的下侧布置。齿条54通过一对小齿轮71的旋转而可平移地移动,其中每个小齿轮71的齿72与相应的齿条54中的每一个啮合。一对小齿轮71中的每一个安装在轴64的相对端。轴64由马达73驱动。马达73可以是电动马达。马达73在座椅底板5的宽度上大致居中放置,但是也可以放置在座椅1下方的任何位置,只要轴64被驱动即可。
轴64可以单独地安装到座椅基座15,或者如图11所示,其中座椅安装导轨22前部的两个前部导轨安装支架21被更改为可旋转地接收轴64的端部。
直立模式
在座椅1处于直立构造(1A)的情况下,座椅靠背10提供一对展开的翼部8、9。处于展开构造的翼部8、9在座椅靠背10的前方成一定角度。这将座椅靠背10放置于弯曲构造中,以接收和支撑乘客的上身。当座椅1倾斜时,翼部8、9保持展开以继续向乘客提供支撑。
翼部8、9的展开构造在图12A中显示。翼部8、9中的每一个具有T形板,用于在其上支撑单独的翼部衬垫或座椅靠背衬垫的一部分(在图12A上显示为线框包覆物)。
T形板沿着板的T形杆支撑衬垫,该T形杆布置在纵向定向中,以基本沿着座椅靠背10的长度延伸。该T形杆构成翼部8、9的前部。
T形板的中心杆是弯曲的,并且延伸穿过座椅1以形成翼部8、9中的每一个的后部8b、9b(如图12A所示)。每个后部8b、9b枢转地安装到翼部展开机构68,该翼部展开机构68沿着座椅靠背10延伸并且大致位于枢转轴线P0和P2之间的中间位置。翼部展开机构68响应于座椅靠背框架57和座椅底板框架52的协作移动而操作。
每个T形板被附加地锻造,以提供板的加强,以及进一步地促进材料规格的减小以省去质量。
图12A还显示了座椅底板衬垫支撑板66。板66由钢或铝或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在使用中支撑座椅底板5上的负载的其他金属或塑料制成。
板66还设置有开口67,以进一步减轻板66的重量。这些开口67可以呈各种形式,并且可以是形成为凹坑的带凸缘的开口,其不仅减轻重量而且提高板66的刚度。
座椅衬垫(未示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到座椅底板衬垫支撑板66。
图12B和图12C分别以俯视图和透视图显示了剪刀型机构26的放大图。图12C显示了臂对30、34、38及其分层结构的进一步的细节。
主臂31和32中的每一个由分叉板形成。这样,每个臂31、32提供顶板44和底板45,该顶板44和底板45被构造为在其间具有中心间隙,用于接收另一臂31、32;35、36;39、40的一部分。通过使互连的臂的顶板44和底板45交错,可以使剪刀型机构26的总厚度最小化。此外,每对互连的臂的顶板44和底板45的重叠表面在使用中提供了用于在其间传递负载的附加的重叠表面。
倾斜模式
座椅由马达73驱动到倾斜构造。马达73由乘客可接近的开关或扳钮(未示出)启动,以根据乘客需求来激活座椅1的变换。
马达73可以是电动马达。这使得能够使用单个马达73将座椅底板框架52和座椅靠背10驱动到完全倾斜的构造。与替代的支撑构件相比,剪刀型机构26还占据较小的空间体积。剪刀型机构26在高度上特别紧凑,因为三对臂30、34、38全部是细长和扁平的。
图13A显示了在座椅1的其余部分已经过渡到倾斜构造(1B)时仍然展开的翼部8、9。
图13B和图13C分别以俯视图和透视图中的每一个显示了处于倾斜构造的座椅的托架20和座椅底板5。
图13B中所示的插塞61'处于与图12B和图14B中所示的相对于座椅基座15的相同的位置。随着座椅底板5向前行进,图13B的座椅的所有其他部件都已远离插塞61'向前移动。
如图13B和图13C所示,在剪刀型机构26被拉向伸展构造的情况下,在剪刀型机构26的下方可看到支撑横向构件6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对臂30枢转地附接到支撑横向构件65,从而为臂30提供稳定且牢固的安装。横向构件65可以形成为钢、铝或适当强度的复合材料或塑料材料的单独部件。横向构件65也可以与座椅框架50一体地形成,以加强座椅框架50并将座椅框架50的导轨51连在一起。横向构件65支撑剪刀型机构26的重量。
横向构件65为人字形,并且在图13B中显示为使得人字形的中心部分远离小腿支撑件3向后延伸。人字形的角度以及定向(向前或向后)可以进行调节以提供期望的行进量以及为座椅1提供支撑。
随着剪刀型机构26的伸展,内部支撑导轨42a沿着支撑导轨安装导轨42平移;座椅框架50同时沿着外部支撑导轨42b平移;以及进一步地,座椅底板框架52和座椅靠背10沿着座椅框架50平移。图13C与图12C相比,显示了当座椅从直立构造1A朝向平坦构造1C进一步过渡时这些部件的相对移动。
床模式
如图14A所示,座椅1呈基本平坦的构造1C。翼部8、9被收起,也就是说,翼部8、9被放置成与基本平坦的座椅靠背表面12平坦接触。如图14A所示,座椅靠背10具有用于在其上支撑座椅靠背衬垫(未示出)的座椅靠背板13。靠背板13提供凹部14,以使座椅靠背10平缓地成形以增加乘客舒适度。可以通过应用于座椅靠背10的衬垫(未示出)的形状和刚度来增强或最小化座椅靠背板13中的凹部14以及任何周围形式。
图14B显示了剪刀型机构26处于其完全伸展状态,其中座椅1处于平坦构造1C。座椅底板5和座椅靠背10之间不再存在任何角度偏移,并且整个座椅1处于床模式。
图14B中进一步显示了用于驱动小腿支撑件3相对于座椅底板5的运动的辅助马达17。该马达17可以由乘客独立地操作。该马达17可以构造为在座椅支撑构件25被驱动成倾斜构造时与驱动相对于座椅基座15的座椅向前运动的马达73一起被激活。在图14B中可以看出操作座椅向前运动的马达73位于座椅靠背框架57下方。这样,图14B例示了由剪刀型机构26支撑的座椅行程的范围,因为当座椅处于直立构造1A时马达73位于座椅底板5的前部4的下方。
在图14B的床模式中,支撑横向构件65几乎在剪刀型机构26下方完全可见,因为一对主臂30的两个臂31、32在沿着平坦座椅1的长度的纵向定向上基本上彼此重叠。
图15和图16显示了座椅1为平坦的“床模式”构造(1C),其中各个部件被移除或包括在“线框”中,以显示剪刀型机构26在座椅1的衬垫下方的伸展构造。
剪刀型机构26的前部27安装到移动的座椅底板框架52。在座椅框架50的导轨51之间延伸的支撑横向构件65支撑主臂30。支撑横向构件65将剪刀型机构26安装在主臂30之间的旋转轴线S0处。该横向构件65附加于剪刀型机构26的前安装板60'和插塞61'。横向构件65为座椅框架50提供附加的支撑,以更好地对乘客转移到座椅基座15中的重量作出反应。本质上,横向构件65提供返回座椅框架15的附加负载路径。
图15显示了座椅移动的四个阶段:第一,支撑导轨安装座42沿着座椅安装导轨22平移,以实现其向前运动的最大伸展范围;第二,内部和外部支撑导轨42a、42b被从支撑导轨安装座42中拉出到其最大伸展范围;第三,座椅框架50远离外部支撑导轨42b伸展到其最远的伸展范围;以及最后,座椅底板框架52和附接的座椅靠背框架57横跨座椅框架50被拉动。
在图15中,座椅底板5、座椅靠背10和头枕7处于基本平坦的构造,尽管小腿支撑件3被显示为处于折叠构造。实际上,小腿支撑件3也可以围绕轴线P1旋转,以使座椅的该部分与座椅靠背10、座椅底板5和头枕7成一平面。
在图16中显示了外部座椅靠背框架89,该外部座椅靠背框架89经由座椅底板框架52将座椅靠背10的运动连接到座椅底板5的运动。座椅靠背10和座椅底板5之间的这种连接确保了当座椅1在可用构造之间过渡时座椅部分保持连接。
座椅靠背框架57位于外部座椅靠背框架89的内侧。座椅靠背框架57提供弯曲的轨道11以影响座椅靠背10相对于其的移动。一对主臂19在座椅靠背框架57的内侧,在座椅1的两侧各一个。主臂19通过轨道从动件88连接到外部座椅靠背框架89,该轨道从动件88在座椅靠背10的每一侧穿过座椅靠背框架57将外部座椅靠背框架89和主臂19连接在一起(见图17A和图17B)。
翼部机构
由剪刀型机构26支撑的可用座椅行程的整个范围在图16中显而易见,其显示了内部支撑导轨42a和外部支撑导轨42b、座椅框架50和座椅底板框架52相对于座椅安装导轨22的整个伸展范围。在图16(和图14C)中还显示了翼部展开机构68,该翼部展开机构68通过支架74安装到座椅靠背框架57。翼部8、9枢转地连接到座椅靠背框架57并且经由翼部展开机构68被驱动。
翼部展开机构68包括一对连杆装置69,如图16和图18所示。连杆装置69中的每一个包括伸缩梁,该伸缩梁在连杆装置69的外侧端具有第一接头75,并且每个伸缩梁在连杆装置69的内侧端具有第二接头76。接头75、76允许翼部8、9经由翼部展开机构68铰接。
每个翼部的后部8b、9b延伸穿过座椅靠背10,以允许翼部8、9的在座椅1的面向乘客侧的前部的操作。该机构在图17A-C和图18中显示。
展开机构68连接到座椅靠背框架57,使得当座椅1进入床模式并且剪刀型机构26朝向完全伸展构造移动时,展开机构68被展开以影响可移动地安装到座椅靠背10的翼部8、9的移动。翼部8、9没有独立的驱动机构。座椅底板5的移动以及因此连接到外部座椅靠背框架89的座椅底板框架52的移动激活展开机构68(如参考图16所述的那样)。
连杆装置的内侧接头76安装到连杆装置安装支架74。连杆装置安装支架74安装到座椅靠背框架57的横向构件57a。随着剪刀型机构26伸展并且座椅1倾斜,与座椅底板框架52接合(经由外部座椅靠背框架89)的主臂19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57移动。主臂19可以布置成借助于座椅靠背框架57中的弯曲轨道11以及将主臂19与座椅靠背框架57接合的轨道从动件88(见图17B)通过预定的弧形路径移动。当主臂19沿着弯曲轨道11移动时,连杆装置安装支架74不移动,并且连杆装置69被重新定向,从而促使翼部8、9调节为平坦的存储构造。当座椅1倾斜时(见图17C),通过一个或多个副臂46、46a、46b,主臂19的移动被传递,以促使头枕7以互补的方式移动。
图18显示了展开机构68的一个实施例,其中,连杆装置69的外侧接头75分别与每个翼部8、9的后部8b、9b接合。图18所示的弯曲轨道11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57弯曲,使得当主臂19相对于弯曲轨道11平移时,连杆装置69中的每一个都促使后部8b、9b(并且还促使每个翼部的附接前部8a、9a)随着座椅1倾斜而移动到平坦的存储构造。
隐私屏障
本文进一步描述了用于将飞机上两个相邻座椅位置隔开的隐私屏障80,其中该隐私屏障可移动地构造为提供打开模式、部分打开模式和关闭模式。
在图19A和图19B中的每一个中显示了处于关闭模式的隐私屏障80,首先是从透视角度看向舱100,其次是从透视视角看向舱100的背面。座椅1的与隐私屏障80相对的一侧提供了舱侧壁87,该舱侧壁87从过道交通提供了隐私。
舱100的入口96形成在限定舱100和随后的舱100'的每个随后的护罩99之间(见图21)。当中心隐私屏障80处于关闭模式时,就座的乘客与飞机上的邻近乘客在视觉上是隔离的。在乘客与同伴一起旅行并且他们坐在两个相邻的座椅中的情况下,中心隐私屏障80可以被放置于完全打开模式,以允许各个舱100、100'形成一个双人占用舱。
图19A所示的隐私屏障80包括基座构件77、中间构件78和上部构件79。
隐私屏障80包括一个静止的基座构件77和一个或多个移动面板;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移动面板为中间构件78和上部构件79。然而,可以设想的是,可以通过少至两个构件或者四个或更多的构件来构成屏障80以实现类似的效果。
隐私屏障80向乘客提供以下选项:
(1)完全关闭模式,以便从相邻乘客(在机舱/飞机的中心线的另一侧)提供最大的隐私性;或者
(2)完全打开模式,其中乘客能够在床高度以上彼此互动;或者
(3)在(1)和(2)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隐私级别(见图20B)。
在完全打开模式(1)中,如果两个座椅都处于床模式,则该座椅有效地为夫妇提供双人床体验(尽管在大多数座椅上他们的脚无法触碰)。
基座构件77是静止的并且安装到机舱地板98。存储隔室85结合到基座构件77、中间构件78和上部构件79的至少一个中或结合到隐私屏障80中。尽管隐私屏障构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包括存储隔室85,但是基座构件77更适于提供用于存储较重物品的大存储隔室85。
为了允许分阶段地展开隐私屏障80,上部构件79被构造为从中间构件78可伸缩地伸展和缩回。可以提供棘轮或内部阶梯式机构,以在使上部构件79和中间构件78相对于彼此可伸缩地移动时允许离散的打开和关闭步骤。
此外,上部构件79和中间构件78被构造为从基座构件77可伸缩地伸展和缩回。依然地,可以提供棘轮或内部阶梯式机构,以在使堆叠的上部构件79和中间构件78相对于基座构件77可伸缩地移入和移出时允许离散的打开和关闭步骤。
当处于打开模式时,上部构件79和中间构件78完全缩回到基座构件77中,使得隐私屏障80的最上表面81与相邻座椅1的座椅底板5基本齐平。
设置有一对引导件83、84,上部构件79和中间构件78在其中可滑动地平移。引导件83、84可以是一对轨道,以便隐私屏障构件在其中滑动。替代地,引导件83、84可以提供棘轮系统,用于控制上部构件和中间构件沿其的伸展和缩回。
前引导件83和后引导件8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结合在围绕座椅1、限定舱100的护罩99中。
上部构件79或中间构件78的移动由乘客通过拉动或推动可移动构件而物理地实现。该构件可以形成为提供手柄或突出构型或者凹槽,以使乘客能够抓握并从而调节隐私屏障80的各个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部构件79或中间构件78的移动由电动马达或致动器实现。隐私屏障80的移动可以由邻近隐私屏障80就座的乘客中的每一个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构件78、79由气动撑杆驱动,这使得乘客能够容易地移动这些构件,尽管它们具有一定的重量(未示出)。
隐私屏障80的上部构件79、中间构件78和基座构件77中的每一个均整个地横跨座椅1的舱100延伸。这样,处于关闭模式的隐私屏障80禁止邻近隐私屏障就座的两位乘客之间的视觉和身体接触(见图20C)。替代地,处于打开模式的隐私屏障80促进邻近隐私屏障80就座的两位乘客之间的身体和视觉接触(见图20A)。
如图20C所示,为了获得最大的隐私性,中间构件78从基座构件77内完全伸展,并且上部构件79从中间构件78内完全伸展。这导致总的结构高度接近最小隐私模式或“打开模式”的高度的3倍。
由于床模式高度与直立就座高度之间的比较性高度差,使隐私屏障80的完全打开模式与完全关闭模式之间的高度达到接近三倍是重要的。期望的是为睡觉的乘客提供一定级别的隐私性,以使其免受坐在直立位置中的相邻乘客的干扰。
如图20B所示,部分打开模式是中间构件78从基座构件77内完全伸展,而上部构件79完全缩回到中间构件78内的位置。这导致总的结构高度接近最小隐私或“打开”模式的高度的两倍。
部分打开模式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为希望交谈的乘客提供了适当级别的隐私性,同时又维持了其个人空间。
如图20A所示,为了获得最小的隐私性或完全“打开模式”,上部构件79几乎完全收起在中间构件78内,而中间构件78又几乎完全收起在基座构件77内。
处于完全“打开”模式的隐私屏障80的高度与处于基本平坦构造或床模式(1C)的座椅1为大致相同的水平。这允许邻近隐私屏障80就座的乘客体验双人床的体验。
如图21所示,可以根据可用的机舱空间来调节每对中的座椅1、1'的定向。这样,处于最靠前位置的座椅的舱100的布局可以允许座椅倾斜以与飞机的中心线对齐的定向倾斜。但是,位于最靠前的座椅1后面的第二舱100'只能容纳横跨舱100'偏移的座椅1',以防止乘客的腿接触到座椅1的后部或接触到围绕座椅1的护罩99。
在标准座椅1上,为了在床模式中容纳乘客,乘客搁脚空间86(乘客的脚的封装空间)在舱100内位于外侧、即朝向过道,从而导致睡眠位置远离飞机的中心线成角度。这是机舱布局的特征,其由如下事实导致:处于任何构造中的最靠前的座椅1将与较靠后的座椅1的床构造重叠。
对于前排座椅,在它们前面没有乘客/座椅,只有厨房单元或类似设施。因此,仅对于前排乘客而言,搁脚空间86可以跨越舱100的几乎整个宽度。这意味着前排座椅1中的倾斜/睡觉的乘客将不需要使他们的身体远离飞机的中心线成角度。
当基本平坦的座椅与完全打开的隐私屏障组合在一起时,一对乘客可以在他们的飞行中享受“双人床体验”。
乘客具有如下选项:从同行旅客(在飞机的中心线另一侧)增加隐私性的选项;非常开放的空间(情侣、家人等的理想选择)的选项;以及根据需要的“双人床”布置。
隐私屏障可以由多种不同的轻质材料(例如,塑料、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纤维板)制成。隐私屏障80足够坚固,以在飞行过程中使用时不会翘曲或凹陷,但在使用中不需要承受高的结构负载。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修改。因此,本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含义。尽管与本文描述的那些类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也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实践或测试中,但是本文描述了有限数量的示例性方法和材料。
应当理解,如果在本文中引用了任何现有技术出版物,则该引用并不构成对该出版物形成澳大利亚或任何其它国家的本领域公知常识的一部分的承认。
在所附权利要求和本发明的先前描述中,除非上下文由于表达语言或必要的暗示而另有要求,否则词语“包括”或诸如“包含”或“具有”的变型以包括性含义使用,即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指定所陈述的特征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特征的存在或增加。

Claims (21)

1.一种座椅,包括:
可移动的座椅托架,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具有支撑在其上的座椅底板和座椅靠背;
座椅基座,所述座椅基座将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支撑在其上;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能够在缩回构造和伸展构造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端联接到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并且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二端联接到所述座椅基座;以及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使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相对于所述座椅基座移动,从而使所述座椅在直立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过渡,所述座椅托架的移动在所述缩回构造和所述伸展构造之间驱动所述支撑构件,
其中,当所述座椅远离所述直立位置过渡到所述倾斜位置以及处于所述倾斜位置时,所述支撑构件加强所述座椅,
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是剪刀型机构,并且
其中,所述剪刀型机构包括联接在一起以围绕轴线在所述伸展构造和所述缩回构造之间进行枢转移动的一对主臂,所述轴线垂直于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平面延伸,在所述伸展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在所述缩回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其中,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与所述座椅基座联接,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与所述座椅托架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轴线在每个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将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平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剪刀型机构包括:
一对副臂,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一对副臂在其第一端处彼此枢转地连接以形成V形布置;
所述一对副臂的每个第二端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主臂的每个第一端中的一个,
使得所述一对主臂的第一端经由所述一对副臂联接到所述座椅基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剪刀型机构包括:
一对三级臂,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一对三级臂在其第一端处彼此枢转地连接以形成V形布置;
所述一对三级臂的每个第二端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主臂的每个第二端中的一个,
使得所述一对主臂的第二端经由所述一对三级臂联接到所述座椅托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和所述座椅底板还包括支撑所述座椅底板和所述座椅靠背的互补的座椅框架和座椅底板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座椅框架包括凸轮表面,并且所述座椅底板框架包括凸轮从动件,其中所述凸轮从动件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凸轮表面上,使得所述座椅底板框架相对于所述座椅框架的移动跟随所述凸轮表面,以改变所述座椅底板框架的定向。
7.根据权利要求中1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座椅底板,使得所述座椅底板的移动导致所述座椅靠背的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展开机构,所述展开机构连接到所述座椅靠背,使得在使用中,当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远离所述座椅基座移动时,导致所述展开机构使安装到所述座椅靠背的一对翼部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一对翼部联接在所述座椅靠背的相对侧上,并且所述翼部被构造为在操作位置和存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操作位置中,所述翼部以成角度构造从所述座椅靠背延伸,在所述存储位置中,所述翼部与所述座椅靠背对齐地延伸,以提供基本平坦的座椅靠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展开机构包括一对伸缩构件,每个伸缩构件的外侧端分别联接到所述一对翼部中的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一对伸缩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外侧端分别与所述翼部中的每一个联接,使得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朝向所述座椅基座的移动导致所述伸缩构件促使所述座椅靠背的翼部进入所述操作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其中,每个翼部包括位于所述座椅的面向乘客侧的前部和位于所述座椅的面向后部侧的后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其中,每个翼部的所述前部刚性地连接到每个翼部的所述后部,所述后部延伸穿过所述座椅,使得所述翼部的所述后部的移动使所述翼部的所述前部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其中,每个伸缩构件的外侧端与所述翼部的相应后部接合,以在所述存储位置和所述操作位置之间驱动所述翼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沿着所述座椅靠背延伸的电枢,所述电枢被构造为响应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的移动,并由此实现每个伸缩构件的外侧端沿着弓形轨道的移动,以使所述翼部在所述操作位置和所述存储位置之间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一对伸缩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内侧端可移动地安装到座椅靠背框架,使得当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将所述座椅移动到床模式时,所述伸缩构件促使所述翼部进入所述存储位置。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其中,所述座椅是飞机座椅。
18.一种用于座椅的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
剪刀型机构,所述剪刀型机构包括联接在一起以围绕轴线在伸展构造和缩回构造之间进行枢转移动的一对主臂,所述轴线垂直于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平面延伸,在所述伸展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在所述缩回构造中,所述一对主臂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叠置;并且
其中,在使用中,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与座椅基座联接,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的第二端与可移动的座椅托架联接,使得所述可移动的座椅托架远离所述座椅基座的移动导致所述剪刀型机构朝向所述伸展构造的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轴线在每个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将所述一对主臂中的每一个平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剪刀型机构包括:
一对副臂,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一对副臂在其第一端处彼此枢转地连接以形成V形布置;
所述一对副臂的每个第二端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主臂的每个第一端中的一个,
使得所述一对主臂的第一端经由所述一对副臂与所述座椅基座联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支撑构件,其中,所述剪刀型机构包括:
一对三级臂,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一对三级臂在其第一端处彼此枢转地连接以形成V形布置;
所述一对三级臂的每个第二端分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主臂的每个第二端中的一个,
使得所述一对主臂的第二端经由所述一对三级臂与所述座椅托架联接。
CN201780095519.4A 2017-10-03 2017-10-03 飞机座椅 Active CN111164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G2017/050498 WO2019070194A1 (en) 2017-10-03 2017-10-03 AIRCRAFT SEA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4013A CN111164013A (zh) 2020-05-15
CN111164013B true CN111164013B (zh) 2023-10-31

Family

ID=6599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5519.4A Active CN111164013B (zh) 2017-10-03 2017-10-03 飞机座椅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8105B2 (zh)
EP (1) EP3691971B1 (zh)
JP (1) JP7101243B2 (zh)
KR (1) KR102377392B1 (zh)
CN (1) CN111164013B (zh)
AU (1) AU2017435057A1 (zh)
NZ (1) NZ764093A (zh)
SG (1) SG11202001910WA (zh)
TW (1) TWI785066B (zh)
WO (1) WO20190701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4132B (zh) * 2017-09-20 2023-04-14 新加坡航空公司 飞机乘客室
GB2568035B (en) * 2017-10-26 2020-04-29 Cannon Nicola A seat moveable between a seat configuration and a bed configuration
EP3778398A4 (en) * 2018-03-27 2021-10-20 Jamco Corporation AIRCRAFT SEAT UNIT
GB2572768A (en) * 2018-04-09 2019-10-16 Zodiac Seats Uk Ltd A divider screen assembly
CN111572779A (zh) * 2019-02-18 2020-08-25 B/E航空公司 具有隐私分隔件构造的用于飞机客舱的布置
FR3100024B1 (fr) * 2019-08-19 2021-12-10 Safran Seats Agencement de sièges passagers, notamment pour aéronefs
FR3100027B1 (fr) * 2019-08-19 2024-03-08 Safran Seats Agencement de sièges passagers, notamment pour aéronefs
FR3113031A1 (fr) * 2020-08-03 2022-02-04 Design Investment Banquette double pour passagers d’aéronef.
CN112895996A (zh) * 2021-01-21 2021-06-04 诸城市锦翔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一种可形成床垫的电动汽车座椅
US11577631B2 (en) * 2021-03-03 2023-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ing assembly with displaceable panel
US11401038B1 (en) 2021-06-07 2022-08-02 B/E Aerospace, Inc. Aircraft seat
CN113352960B (zh) * 2021-06-09 2022-09-09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的零重力座椅结构及汽车
GB2612793A (en) * 2021-11-11 2023-05-17 Thompson Aero Seating Ltd A vehicle seat having a stowage spa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8183A (en) * 1995-07-27 1998-08-04 Societe Industrielle Et Commerciale De Materiel Aeronautique Device for adap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eat proper for a seat having a back that folds down to a sleeping position
JP2005206027A (ja) * 2004-01-22 2005-08-04 Toyota Boshoku Corp シートバックのサイドサポート構造
DE202005015551U1 (de) * 2005-10-05 2005-12-01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Sitz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lugzeug- oder Fahrzeugssitzvorrichtung
JP2007210388A (ja) * 2006-02-08 2007-08-2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05102263A (zh) * 2013-04-08 2015-11-25 B/E航空公司 采用用于座椅平移和座椅倾斜的两个致动器的航空器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5034A (ja) * 1984-12-26 1986-07-14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シ−トのサイドサポ−ト装置
GB9425078D0 (en) 1994-12-13 1995-02-08 British Airways Plc A seating unit
KR200178117Y1 (ko) * 1996-01-31 2000-06-01 유무성 비행기 날개 조립용 승강 장치
US20010015566A1 (en) 1997-02-20 2001-08-23 Singapore Airlines Ltd. Transport accommodation
CA2359985A1 (en) 2001-10-12 2003-04-12 Viet Pham Low profile articulated footrests unit and glider armchair using same
US20050140183A1 (en) 2003-12-01 2005-06-30 J. Robert Britton & Associates, Inc. Reclining chair with foot and leg rest
US20050151405A1 (en) 2003-12-15 2005-07-14 Be Aerospace, Inc. Vehicle seating with protected living space
GB2433433A (en) * 2005-12-23 2007-06-27 British Airways Plc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with secondary support surface
SG168521A1 (en) 2005-12-23 2011-02-28 British Airways Plc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GB0704546D0 (en) 2007-03-08 2007-04-18 Contour Premium Aircraft Seati Adjustable seat
JP2009153748A (ja) 2007-12-27 2009-07-16 Takara Belmont Co Ltd 理美容用椅子
US8573686B2 (en) * 2010-01-21 2013-11-05 Bae Industries, Inc. Scissor retractable headrest
US9604724B2 (en) * 2012-05-04 2017-03-28 Bombardier Inc. Seating arrangement convertible to a bunk bed
EP2783983A1 (en) 2013-03-28 2014-10-01 Etihad Airways Passenger module for a seating array for an aircraft cabin
US10259584B2 (en) 2014-04-24 2019-04-16 B/E Aerospace, Inc. Aircraft seat with occupant weight sensing mechanism to adjust tilt-recline force
EP3023329B1 (en) * 2014-11-20 2017-12-20 Optimares S.p.A. Displacement system of a seat, in particular an airplane seat
EP3362359B1 (en) * 2015-10-14 2019-07-10 B/E Aerospace, Inc. Aircraft passenger suite privacy scre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GB2560996B (en) * 2017-03-31 2021-04-14 Ipeco Holdings Ltd Sea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8183A (en) * 1995-07-27 1998-08-04 Societe Industrielle Et Commerciale De Materiel Aeronautique Device for adap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eat proper for a seat having a back that folds down to a sleeping position
JP2005206027A (ja) * 2004-01-22 2005-08-04 Toyota Boshoku Corp シートバックのサイドサポート構造
DE202005015551U1 (de) * 2005-10-05 2005-12-01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Sitz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lugzeug- oder Fahrzeugssitzvorrichtung
JP2007210388A (ja) * 2006-02-08 2007-08-2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05102263A (zh) * 2013-04-08 2015-11-25 B/E航空公司 采用用于座椅平移和座椅倾斜的两个致动器的航空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2001910WA (en) 2020-04-29
KR20200057774A (ko) 2020-05-26
JP2021502291A (ja) 2021-01-28
WO2019070194A1 (en) 2019-04-11
EP3691971B1 (en) 2023-03-29
TW201914904A (zh) 2019-04-16
EP3691971A1 (en) 2020-08-12
NZ764093A (en) 2023-04-28
US20200277059A1 (en) 2020-09-03
EP3691971A4 (en) 2021-05-12
KR102377392B1 (ko) 2022-03-22
US11008105B2 (en) 2021-05-18
TWI785066B (zh) 2022-12-01
AU2017435057A1 (en) 2020-05-21
CN111164013A (zh) 2020-05-15
JP7101243B2 (ja) 2022-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4013B (zh) 飞机座椅
CN109803889B (zh) 特别是用于飞机的座椅装置
EP2720944B1 (en) Flexible-usage travel suite
US6692069B2 (en) Aircraft sleeper seat
EP1571037B1 (en) A seating system and a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unit for a vehicle
EP1648767B1 (en) Seating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AU737843B2 (en) Improvements in transport accommodation
US20140246886A1 (en) Aircraft divan convertible to a bunk bed
WO2015153944A1 (en) Extendable leg rest for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WO2014155354A1 (en) Passenger module and seating array for an aircraft cabin
US6648407B1 (en) Device for converting seats into sleeper berths, seat designed for said device and transport means equipped therewith
WO2014155353A1 (en) Seating array for an aircraft cabin
EP2783983A1 (en) Passenger module for a seating array for an aircraft cabin
EP2783984A1 (en) Seating array for an aircraft cabin
CN116490398A (zh) 用于飞行器乘客的双座长排座椅
US11254433B2 (en) Occupant supports and virtual visualization and navigation
US20230257121A1 (en) Suite with improved arrangement, in particular for an aircraft cabin
NZ507658A (en) Seat for aircraft with back portion movable between upright and reclined portion and shell behind back portion having lower portion movable to accommodate back portion in reclined 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27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