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3206B - 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金属套环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金属套环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3206B
CN111133206B CN201780094510.1A CN201780094510A CN111133206B CN 111133206 B CN111133206 B CN 111133206B CN 201780094510 A CN201780094510 A CN 201780094510A CN 111133206 B CN111133206 B CN 1111332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r member
peripheral surface
hole
collar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45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3206A (zh
Inventor
大久保洋志
櫻井隼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33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3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3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3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04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 F16B13/08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with separate or non-separate gripping parts moved into their final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body of the device without further manual operation
    • F16B13/0858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with separate or non-separate gripping parts moved into their final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body of the device without further manual operation with an expansible sleeve or dowel body driven against a tapered or spherical expander plu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04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 F16B13/08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with separate or non-separate gripping parts moved into their final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body of the device without further manual operation
    • F16B13/0825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with parts gripping in the hole or behind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wall after inserting from the front with separate or non-separate gripping parts moved into their final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body of the device without further manual operation with a locking element, e.g. sleeve, ring or key co-operating with a cammed or eccentrical surface of the dowel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3/00Dowels or other devices fastened in walls or the like by inserting them in holes made therein for that purpose
    • F16B13/14Non-metallic plugs or sleeves; Use of liquid, loose solid or kneadable material therefor
    • F16B13/141Fixing plugs in holes by the use of settable material
    • F16B13/143Fixing plugs in holes by the use of settable material using frangible cartridges or capsules containing the setting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9/00Bolts without screw-thread; Pins, including deformable elements; Rivets
    • F16B19/02Bolts or sleeves for positioning of machine parts, e.g. notched taper pins, fitting pins, sleeves, eccentric position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2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locking by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 F16B5/0258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using resiliently deformable sleeves, grommets or inse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6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 F16B5/0607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 F16B5/0621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 F16B5/064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clamps or clips 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to each other in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plates being arranged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and in full clos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在FRP件的贯通孔安装的金属套环具有第1套环部件和第2套环部件。第1套环部件具有外周面和内周面。外周面与贯通孔的孔内周面抵接。在第1套环部件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狭缝。第2套环部件对第1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或者对狭缝的内表面朝使得该内表面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将第2套环部件保持于第1套环部件,利用该按压力使第1套环部件扩径变形,将其外周面按压于孔内周面。

Description

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金属套环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金属套环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将被紧固连结物紧固连结于由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部件(下面称为FRP件)时,存在如下方法,即,将金属套环安装于在FRP件形成的贯通孔,利用插入于该金属套环的紧固连结件对FRP件和被紧固连结物进行紧固连结。对于金属套环,利用在其外周面与孔内周面之间的间隙配置的粘接剂将其粘接固定于FRP件。日本特开2007-332975号公报公开了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粘接剂会发生蠕变变形,因此贯通孔与金属套环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FRP件与被紧固连结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有时会随时间而变化。作为抑制该情况的方法,考虑尽量减小上述间隙而减薄粘接剂层,但如果减小间隙,则相应地在将金属套环插入于贯通孔时金属套环的插入方向上的摩擦力容易作用于孔内周面。该摩擦力有可能成为孔周围部的强化纤维折断、剥离等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将金属套环安装于在FRP件形成的贯通孔的紧固连结部构造,抑制粘接剂的蠕变变形造成的影响,并且防止在安装金属套环时有可能发生的孔周围部的强化纤维的损伤。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安装于FRP件的贯通孔的金属套环具有第1套环部件和第2套环部件。第1套环部件具有外周面和内周面。外周面与贯通孔的孔内周面抵接。在第1套环部件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从一个端面连通至另一个端面的狭缝。第2套环部件对第1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或者对狭缝的内表面朝使得该内表面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将第2套环部件保持于第1套环部件,利用该按压力使第1套环部件扩径变形,将其外周面按压于孔内周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紧固连结部构造,能够抑制粘接剂的蠕变变形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防止有可能在安装金属套环时产生的孔周围部的强化纤维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的沿着贯通孔的中心轴的剖面图。
图1B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的下侧侧视图。
图1C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展开斜视图。
图1D是表示微囊的构造的局部剖面图。
图1E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1F是紧随图1E之后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2A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展开斜视图。
图2B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2C是紧随图2B之后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3A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的沿着贯通孔的中心轴的剖面图。
图3B是沿着图3A中的IIIB-IIIB线的剖面图。
图3C是将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与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位置关系的例子在周向上展开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图。
图3D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展开斜视图。
图3E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斜视图。
图3F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3G是紧随图3F之后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3H是沿着图3G中的IIIH-IIIH线的剖面图。
图4A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4B是紧随图4A之后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4C是紧随图4B之后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5A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展开斜视图。
图5B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的沿着贯通孔的中心轴的局部剖面图。
图6A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侧套环部件的俯视图。
图6B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表示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的状态。
图6C是沿着图6B中的VIC-VIC线的剖面图。
图7A是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IXB-IXB线的剖面图。
图7C是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沿着图7A中的IXC-IXC线的剖面图。
图7D是对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侧套环部件的低刚性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7E是对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侧套环部件的低刚性部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8A是对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的状态。
图8B是对紧随图8A之后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使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FRP件旋转而使外侧套环部件与孔内周面抵接的状态。
图8C是对紧随图8B之后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使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旋转而利用内侧套环部件使外侧套环部件扩径变形的状态。
图9是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的沿着贯通孔的中心轴的局部剖面图。
图10A是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的沿着贯通孔的中心轴的剖面图。
图10B是沿着图10A中的XB-XB线的剖面图。
图10C是将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侧套环部件的外齿与外侧套环部件的内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在周向上展开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图。
图10D是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表示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的状态。
图10E是沿着图10D中的XE-XE线的剖面图。
图11是将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侧套环部件的外齿与外侧套环部件的内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在周向上展开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图。
图12A是对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的状态。
图12B是对紧随图12A之后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使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旋转而利用内侧套环部件使外侧套环部件扩径变形的状态。
图12C是将图12A的内侧套环部件的外齿与外侧套环部件的内齿的位置关系在周向上展开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图。
图12D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2B的内侧套环部件的外齿与外侧套环部件的内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的图。
图13A是对第1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的状态。
图13B是将图13A的内侧套环部件的外齿与外侧套环部件的内齿的位置关系在周向上展开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图。
图13C是示意性地表示使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旋转而利用内侧套环部件使外侧套环部件扩径变形时的、内侧套环部件的外齿与外侧套环部件的内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的图。
图14A是将第1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时的、内侧套环部件的外齿与外侧套环部件的内齿的位置关系在周向上展开而示意性地示出的图。
图14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使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旋转而利用内侧套环部件使外侧套环部件扩径变形时的、内侧套环部件的外齿与外侧套环部件的内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的图。
图15A是第1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主要部分剖面图,表示内侧套环部件插入于外侧套环部件的状态。
图15B是图15A中的XVB部的放大图。
图15C是对第1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的状态。
图16A是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的沿着贯通孔的中心轴的剖面图。
图16B是沿着图16A中的XVIB-XVIB线的剖面图。
图16C是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俯视图。
图16D是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狭缝的放大俯视图。
图16E是对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的状态。
图17A是第1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俯视图。
图17B是沿着图17A中的XVIIB-XVIIB线的剖面图。
图18是第1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19是第1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0A是第2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0B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楔形部件打入套环部件的狭缝而利用楔形部件使套环部件扩径变形时的、套环部件的狭缝与楔形部件的位置关系的例子的图。
图21A是第2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俯视图。
图21B是沿着图21A中的XXIB-XXIB线的剖面图。
图21C是对第2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21D是紧随图21C之后的对第2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作用进行说明的图。
图22A是对第2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的状态。
图22B是对紧随图22A之后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将楔形部件打入套环部件的狭缝而利用楔形部件使套环部件扩径变形的状态。
图23A是第2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俯视图。
图23B是第2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楔形部件打入套环部件的狭缝而利用楔形部件使套环部件扩径变形时的金属套环的俯视图。
图24A是对第2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金属套环嵌入于贯通孔的状态。
图24B是对紧随图24A之后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的、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的剖面图,表示将楔形部件打入套环部件的狭缝而利用楔形部件使套环部件扩径变形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几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进行说明。此外,下面的说明中的“上”、“下”等表示方向的用语是为了便于对各部分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而规定的,并不对实际的安装姿势等进行限定。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除了特别记载的情况以外,“轴向”是指形成于FRP件的贯通孔的轴向,“径向”是指贯通孔的径向。在贯通孔的剖面形状为椭圆形、正多边形的情况下,“径向”是指与贯通孔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另外,“周向”是指针对各部件而定义的、各部件的周面延伸的方向。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A至图1F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A及图1B所示,对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而言,在形成于FRP件1的贯通孔H安装有金属套环2。如图1C所示,金属套环2包含外侧套环部件10和内侧套环部件20。
外侧套环部件10例如由钢等金属构成,具有环状或筒状的形状。外侧套环部件10具有外周面11和内周面12。外侧套环部件10的宽度(或轴向长度)与贯通孔H的深度(或孔内周面Hs的宽度)大致相等。
外侧套环部件10在其外周面11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狭缝13,俯视时呈C字状,能够沿贯通孔H的径向(扩径/缩径方向)弹性变形。狭缝13从作为外侧套环部件10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面的侧面14向作为另一个端面的侧面15连通。狭缝1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形状,可以相对于轴向倾斜,也可以是折线状、曲线状、或者由它们的组合构成的形状。在外侧套环部件10处于自然状态时,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具有比贯通孔H的孔内周面Hs的内径小的外径。
内侧套环部件20例如由钢等金属构成,具有筒状的主体部21和板状的凸缘部22。凸缘部22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的上侧端部向径向外侧伸出。在凸缘部22的上侧的侧面(表面)22a,开口有用于供螺栓等紧固连结件F(参照图21C、图21D)插入的插入孔24。
如图1A及图1B所示,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嵌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外侧套环部件10处于嵌入于孔内周面Hs的状态,其外周面11与贯通孔H的孔内周面Hs抵接。另外,凸缘部22的下侧(外侧套环部件10侧)的侧面(背面)22b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上侧(凸缘部22侧)的侧面14彼此在贯通孔H的轴向(下面,将贯通孔H的轴也称为“孔轴”)上相对并抵接。
内侧套环部件20压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按压面)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向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使外侧套环部件10在扩径方向上变形,其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内侧套环部件20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受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利用该反作用力而将内侧套环部件20保持于外侧套环部件10。
利用粘接剂对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进行粘接。另外,利用粘接剂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和孔内周面Hs进行粘接。
FRP件1的贯通孔H的周围部与金属套环2一起构成紧固连结部。利用插入于插入孔24的紧固连结件F将紧固连结部紧固连结于与FRP件1的下侧的表面1b重叠的被紧固连结物E(参照图21C、图21D)。另外,使金属制的垫圈介于FRP件1的下侧的表面1b与被紧固连结物E的上表面之间,还能够在该状态下对FRP件1和被紧固连结物E进行紧固连结。
FRP件1由强化纤维和基质树脂构成。强化纤维由沿FRP件1的面方向而取向的连续纤维构成,例如,可以具有在一个方向上或改变角度对强化纤维束进行层叠后的层叠结构、或者织物的形态。强化纤维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聚芳酰胺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等。碳纤维例如可以采用聚丙烯腈(PAN系)、沥青系、纤维素系、基于烃的气相生长系碳纤维、石墨纤维等。也可以组合使用大于或等于2种的上述纤维。基质树脂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等公知的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另外,FRP件1的强化纤维也可以是长纤维、短纤维等不连续的纤维、或者由连续纤维和不连续纤维的组合构成。另外,强化纤维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随机地取向。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对该内周面12向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使外侧套环部件10在扩径方向上变形,其外周面11被按压于孔内周面Hs。因此,与未作用有上述按压力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配置于外周面11与孔内周面Hs之间的间隙的粘接剂的层厚。另外,利用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受到的上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将内侧套环部件20保持于外侧套环部件10。即,外侧套环部件10由孔内周面Hs和内侧套环部件20限制形状。因此,与仅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弹性力获得按压力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获得更大的按压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能够抑制粘接剂的蠕变变形造成的影响(贯通孔H与金属套环2的位置关系随时间的变化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套环部件10在外周面11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狭缝13,能够在贯通孔H的径向上变形。因此,在将外侧套环部件10安装于贯通孔H时,能够使外侧套环部件10缩径变形且嵌入,由此,能够防止较大的摩擦力从外侧套环部件10作用于孔内周面Hs。另外,安装于贯通孔H的外侧套环部件10配置为其外周面11与孔内周面Hs抵接,因此在将内侧套环部件20嵌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时,能够利用外侧套环部件10对孔内周面Hs进行保护。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能够防止有可能在安装金属套环2时产生的、孔周围部的强化纤维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外侧套环部件10处于自然状态时,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外径也小于孔内周面Hs的内径。因此,在将外侧套环部件10安装于贯通孔H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较大的摩擦力从外侧套环部件10作用于孔内周面Hs。此外,通常,优选地,FRP件1的贯通孔H的内径的公差为-0.2mm~+0.2mm左右,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外径小于该公差的最小值。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摩擦力向将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贯通孔H时的孔内周面Hs输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侧套环部件20压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且以较大的按压力将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参照图1D至图1F对本实施方式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1)粘接剂涂敷工序
在下述的组装工序之前,预先在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中的至少任一者、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涂敷微囊M并使其干燥。
对于微囊M而言,将树脂作为粘接剂而涂敷于被涂敷面上并使其干燥而构成覆膜。如图1D所示,微囊M由作为芯材Ma的粘接剂和内包有粘接剂的薄膜Mb构成。微囊M因上述按压力、将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时的按压力发挥作用而破裂,将封入于内部的粘接剂释放。可以利用界面聚合法等化学方法、凝聚法等物理化学方法、锅包衣法(pan coating)等机械方法等的公知方法制造微囊M。
粘接剂可以采用因粘接剂中的溶剂蒸发而固化、或者与空气中的氧、水分发生反应而固化、或者受热、受到紫外线的照射而固化的例如环氧系、丙烯酸系等公知的粘接剂。粘接剂可以是单液型,也可以是双液混合型。双液混合型的粘接剂因微囊M的薄膜Mb破裂例如使得主剂和固化剂混合而固化。主剂和固化剂可以分开收容于不同的微囊M,也可以在一个微囊M设置2个腔室而分开收容于各腔室。作为市售的加入粘接剂的微囊M,例如存在“Merck加工”(“株式会社スリーボンド”制)。
(2)组装工序
在组装工序中,首先,如图1E所示,在FRP件1的贯通孔H的孔内周面Hs嵌入外侧套环部件10。
接下来,从下侧对外侧套环部件10进行支撑而限制外侧套环部件10相对于FRP件1向下方的移动,并且如图1F所示,从上方将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压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由此,使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与外部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从外周面23对内周面12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使外侧套环部件10在径向上变形,将其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另外,利用该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使外侧套环部件10对内侧套环部件20进行保持。
而且,利用上述按压力使涂敷于外周面23和内周面12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微囊M破裂,将封入于其内部的粘接剂释放。另外,利用上述按压力使涂敷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微囊M破裂,将封入于其内部的粘接剂释放。然后,使释放出的粘接剂固化。
根据该安装方法,能够高效地(通过简单的工序以良好的生产率)获得上述紧固连结部构造。另外,能够利用外侧套环部件10对孔内周面Hs进行保护,并且能够将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
另外,根据上述组装工序,预先将微囊M涂敷于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中的至少任一者、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因此,能够省略组装工序中的粘接剂的涂敷,生产率提高。另外,微囊M通过上述按压力的作用而释放粘接剂,因此能够利用按压力起作用的点而可靠地使粘接剂遍布。因此,能够提高外侧套环部件10和内侧套环部件20的粘接强度,能够提高针对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的紧固扭矩的、金属套环2的强度及刚性。
另外,在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微囊M也通过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的作用而释放粘接剂,因此能够利用上述按压力起作用的点而可靠地使粘接剂遍布。因此,能够提高FRP件1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粘接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的紧固扭矩的、金属套环2的强度及刚性。
此外,粘接剂也可以是含有发泡剂的发泡性粘接剂。作为发泡剂,可以使用水、烃系等公知的发泡剂。发泡性粘接剂如果从微囊M释放则发泡,遍布比非发泡性的粘接剂更广阔的范围。因此,外侧套环部件10与内侧套环部件20之间的间隙、外侧套环部件10与孔内周面Hs之间的间隙、凸缘部22的背面22b与FRP件1的上侧的表面1a之间的间隙以更高的填充率由粘接剂填充。由此,能够针对水等向上述间隙的侵入而发挥较高的防水性。
<第2至第15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A至图15C对第2至第15实施方式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进行说明。
此外,第2至第1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在第2至第15实施方式中,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的至少一部分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至少一部分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另外,利用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受到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将内侧套环部件20保持于外侧套环部件10。并且,外侧套环部件10在外周面11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狭缝13而构成为能够在贯通孔H的径向上变形。另外,安装于贯通孔H的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与贯通孔H的孔内周面Hs抵接。因此,在第2至第1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抑制粘接剂的蠕变变形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防止有可能在安装金属套环2时产生的、孔周围部的强化纤维的损伤。
另外,省略了详细说明,但在第2至第15实施方式的组装工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预先将微囊M涂敷于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中的至少任一者、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提高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的生产率,另外,能够提高针对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的紧固扭矩的、金属套环2的强度及刚性。
下面,在与第2至第15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中,仅对与此前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具有与此前的实施方式等中已经说明的要素相同的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形成有自攻螺钉23a。自攻螺钉23a具有比从孔内周面Hs的内径减去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厚度的2倍所得的值大的外径。另外,如图2C所示,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自攻螺钉23a拧入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自攻螺钉23a的螺纹牙咬入至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从螺纹牙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而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在扩径方向上变形,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内侧套环部件20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受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利用该反作用力而保持于外侧套环部件10。此外,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厚度是指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厚度的平均值。例如,可以作为在周向上的等间隔的多个位置测量所得的径向厚度的平均值而求出。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如图2B所示,在使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之后,对外侧套环部件10实施止转,约束外侧套环部件10相对于FRP件1绕孔轴的旋转,并且将自攻螺钉23a拧入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由此,如图2C所示,使自攻螺钉23a的螺纹牙咬入至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其他工序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外侧套环部件10的止转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在拧入工序中,在从下侧对FRP件1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进行支撑的夹具的与外侧套环部件10抵接的面设置凸起,将该凸起插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狭缝13的下端部。也可以将垫圈固定于FRP件1的下侧的表面1b的贯通孔H的周围部并在该垫圈设置上述凸起。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形成有自攻螺钉23a,因此通过将自攻螺钉23a拧入至外侧套环部10的内周面12而能够对内周面12施加上述按压力。另外,在螺纹槽与内周面12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在将内侧套环部件20嵌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时防止涂敷于内周面12或外周面23的粘接剂完全被刮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形成有自攻螺钉23a,但也可以将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设为圆筒面,将能够对该圆筒面切削出外螺纹的内螺纹设置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在该情况下,如果设定为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外径减去该内螺纹的内径所得的值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的外径之和大于孔内周面Hs的内径,则能够获得同上所述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形成为彼此大致相似的带弧度的正三角形形状。因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与外周面11的形状差而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厚度在周向上变化,在周向上的多个位置取极大值及极小值。本说明书中的带弧度的正n边形(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由整周以朝径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曲线构成。与该角部对应的部分的曲率半径小于与边部对应的部分的曲率半径。
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在与正三角形的角部对应的位置具有凸面25。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的中心至凸面25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L1(参照图3H)、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大于孔内周面Hs的半径。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是指利用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周向上彼此相隔120°的3个位置处的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厚度(例如,图3H中的t1、t2、t3)之和除以上述正三角形的角部的个数3所得的值。
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嵌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在该状态下,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凸面25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使外侧套环部件10在扩径方向上变形,将其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内侧套环部件20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受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并利用该反作用力而保持于外侧套环部件10。
另外,如图3B及图3C所示,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直线X2和切点CP1处的切线Y1所成的角中较小的角θa满足下式,其中,直线X2从凸面25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切点CP1通过、且与将该切点CP1和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的中心连结的直线X1垂直。
tanθa≤μ
其中,μ: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另外,如图3D及图3E所示,内侧套环部件20具有爪部26。爪部26从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的下侧端部(设置有凸缘部22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朝径向外侧凸出。爪部26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下侧的侧面15抵接,将外侧套环部件10保持于爪部26与凸缘部22之间的轴向位置。
在外侧套环部件10处于自然状态时,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具有比孔内周面Hs的内径的公差的最大值大的外径。外侧套环部件10以如下方式构成,即,通过施加朝向径向内侧的外力而保持于爪部26,在该状态下,能够弹性地缩径变形直至外周面11的外径小于孔内周面Hs的内径的公差的最小值为止。
另外,在凸缘部22的表面22a形成的插入孔24的开口形成为六边形形状,使用六角扳手能够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此外,用于使该内侧套环部件20能够旋转的机构并不局限于图示的机构,例如凸缘部22的外周缘部的形状可以形成为能够利用扳手等而使其旋转的多边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分别形成为带弧度的正三角形。另外,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的中心至该外周面23的与正三角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25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L1、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大于孔内周面Hs的半径。因此,在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的状态下,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由此能够使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而对该内周面12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
另外,通过控制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的旋转扭矩,能够将从凸面25施加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朝向径向外侧的按压力、进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朝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控制为适当的值。由此,能够防止从金属套环2向FRP件1的孔周围部输入过大的力。
并且,爪部26将外侧套环部件10保持于爪部26与凸缘部22之间。因此,能够一体地对外侧套环部件10和内侧套环部件20进行处理,组装工序等中的金属套环2的处理变得容易。另外,爪部26对外侧套环部件10进行保持,因此能够提高针对将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向凸缘部22侧拉拔的载荷的金属套环2的强度及刚性。
另外,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上述角θa满足下式。
tanθa≤μ
其中,μ: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因此,即使径向上的外力作用于内侧套环部件20,与该外力的平行于切线Y1的分量相比,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之间的摩擦力更大。因此,能够防止凸面25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滑动,从而能够防止内侧套环部件20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金属套环2)的松动。
此外,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的、孔内周面Hs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形状为彼此大致相似的非圆形状(例如,椭圆形、带弧度的多边形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在外侧套环部件10处于自然状态时具有比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大值大的径向尺寸,在外侧套环部件10被施加朝向径向内侧的外力而弹性地缩径变形时,具有比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小值小的径向尺寸。
并且,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的、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形状可以是彼此大致相似的带弧度的正多边形(除了正三角形以外的正方形、正五边形等)。在该情况下,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的中心至外周面23的与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25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比从孔内周面Hs的中心至孔内周面Hs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大即可。这里,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是指利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周向上彼此相隔360°/n的n个位置处的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上的厚度之和除以n所得的值(n是该正多边形的角部的个数)。在角部的数量为奇数个的正多边形的情况下,按压力的反作用力的矢量彼此交叉(不相对)。因此,在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能够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部使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自动调心。另外,从内侧套环部件20传递至外侧套环部件10的按压力的矢量不会在同轴上相对,朝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不会过度集中。
另外,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使用的粘接剂优选为发泡性粘接剂。发泡性粘接剂如果从微囊M释放则发泡,从而遍布比非发泡性的粘接剂更广阔的范围。因此,外侧套环部件10与内侧套环部件20之间的间隙、外侧套环部件10与孔内周面Hs之间的间隙、凸缘部22的背面22b与FRP件1的上侧的表面1a之间的间隙由粘接剂以更高的填充率填充。由此,能够对水等向上述间隙的侵入发挥较高的防水性。另外,内侧套环部件20与外侧套环部件10之间的相对移动或相对旋转、以及FRP件1与外侧套环部件10之间的相对移动或相对旋转被更牢固地约束,因此能够提高金属套环2以及紧固连结部的强度及刚性。在后述的第4至第15实施方式中也一样优选发泡性粘接剂。
此外,为了节约使用量,用于对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和外部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进行粘接固定的加入粘接剂的微囊M,可以在主体部21的凸面25或者外部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仅设置于与凸面25抵接的部位。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如图3F所示,在将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FRP件1的孔内周面Hs时,对外侧套环部件10施加外力而使外侧套环部件10缩径变形,在其外周面11的径向尺寸小于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状态下将其嵌入。施加外力时的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径向尺寸小于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小值,因此在嵌入时能够防止较高的摩擦力从外侧套环部件10作用于孔内周面Hs。
而且,在将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之前,如图3G及图3H所示,将施加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力卸除,在贯通孔H的内部使外侧套环部件10弹性地在扩径方向上复原。
然后,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朝周向一侧(图3H中的顺时针方向,Z1方向)旋转,如图3B所示,使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从凸面25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其他工序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安装方法,能够高效地(通过简单的工序以良好的生产率)获得上述紧固连结部构造。另外,通过控制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的旋转扭矩,能够将从凸面25施加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朝向径向外侧的按压力、进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朝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控制为适当的值。
并且,将在贯通孔H的内部施加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力卸除,使外侧套环部件10弹性地在扩径方向上复原,由此能够利用其复原力将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能够相对于FRP件1而对外侧套环部件10进行预固定。因此,在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能够利用作用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与孔内周面Hs之间的摩擦力而防止外侧套环部件10相对于FRP件1的旋转(滑动)。另外,外侧套环部件10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径向尺寸大于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大值。因此,能够提高上述摩擦力,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外侧套环部件10相对于FRP件1的旋转。为了进一步提高摩擦力,可以增大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表面粗糙度、或者对外周面11实施滚花加工。
此外,为了更可靠地防止外侧套环部件10相对于FRP件1的旋转,也可以对外侧套环部件10实施止转。外侧套环部件10的止转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而实现,即,在从下侧对FRP件1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进行支撑的夹具的与外侧套环部件10抵接的面设置凸起,将该凸起插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狭缝13的下端部。可以将垫圈固定于FRP件1的下侧的表面1b的贯通孔H的周围部并在该垫圈设置上述凸起。
此外,后述的第4、第5、第7以及第9实施方式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与第3实施方式的相同,因此对于第4、第5、第7以及第9实施方式省略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的说明。
<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如图4A至图4C所示,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设置有越靠近凸缘部22则外周面11的径向尺寸越小的锥形部。如图4A所示,在外侧套环部件10处于自然状态时,锥形部的下端部(最远离凸缘部22的端部)的径向尺寸大于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大值。锥形部的角度θe例如在包含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中心轴X9的剖面中相对于中心轴X9为1°左右。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设置有越靠近凸缘部22则其径向尺寸越小的锥形部。因此,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将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时,能够抑制涂敷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粘接剂被FRP件1刮落。
另外,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设置有上述锥形部,因此在将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时从孔内周面Hs受到的力如图4C中箭头所示那样具有向下(朝向爪部26侧)的分量。该向下的力经由爪部26而传递至凸缘部22,因此凸缘部22的背面22b被按压于FRP件1的上侧(凸缘部22侧)的表面1a。另外,利用该向下的力防止金属套环2从贯通孔H向上侧脱离。
<第5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中,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设置有越靠近凸缘部22则它们的径向尺寸越小的锥形部。锥形的角度θf例如在包含中心轴X10的剖面中相对于中心轴X10为1°左右。
另外,将加入粘接剂的微囊M涂敷于凸缘部22的下侧(外侧套环部件10侧)的侧面(背面)22b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上侧(凸缘部22侧)的侧面14中的至少任一者。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设置有越靠近凸缘部22则它们的径向尺寸越小的锥形部。因此,内侧套环部件20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受到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如图5B中箭头所示那样具有向下(朝向内侧套环部件20的前端部侧、或者朝向设置有凸缘部22的那侧的相反侧)的分量。利用该向下的力将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上侧的侧面14按压于凸缘部22的背面22b,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涂敷于此处的微囊M破裂,另外,能够在该部位确保粘接剂的固化所需的压力。
另外,从涂敷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上侧的侧面14或凸缘部22的背面22b的微囊M释放的粘接剂还遍布凸缘部22的背面22b与FRP件1的上侧的表面1a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外侧套环部件10与内侧套环部件20的粘接强度,并且能够相对于水等从上述间隙的侵入而提高防水性。
<第6实施方式>
在第6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划分为:第1半圆筒面11A,其隔着狭缝13而位于外周面11的周向一侧(图6A中的顺时针方向侧,Z1方向);以及第2半圆筒面11B,其位于外周面11的周向另一侧(图6A中的逆时针方向侧,Z2方向)。第1半圆筒面11A的曲率半径r1小于贯通孔H的半径的公差的最小值。第2半圆筒面11B的曲率半径r2大于贯通孔H的半径的公差的最大值。
外侧套环部件10具有规定狭缝13的一对狭缝周缘部10s。在一对狭缝周缘部10s中的周向一侧(Z1方向)的狭缝周缘部10s的上侧(凸缘部22侧)的端部设置有朝向上侧凸出的凸起16。
另外,如图6B及图6C所示,在凸缘部22的下侧(外侧套环部件10侧)的侧面22b设置有俯视时大致呈圆弧状的引导槽27。引导槽27以能够绕孔轴相对移动的方式对凸起16进行收容。
在凸起16位于引导槽27的端部时,引导槽27与凸起16卡合,阻止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另外,在凸起16位于引导槽27的除了端部以外的部分时,引导槽27允许凸起16在引导槽27内移动,允许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
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周向相位一致时,即,如图6C所示,在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的与正三角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25、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与正三角形的角部对应的凹面12a在径向上相对时,凸起16位于引导槽27的周向一侧(Z1方向)的端部。引导槽27的长度并未特别限定,但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剖面形状为正n边形(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的情况下,优选内侧套环部件20为允许从图6C的位置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向周向一侧(图6C中的顺时针方向,Z1方向)旋转180°/n的长度。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在将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时,隔着狭缝13向位于周向另一侧的端部10b(向狭缝13的宽度缩窄的方向)对与狭缝13的周向一侧相邻的端部10a进行牵引,并使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具体而言,在使凸起16与引导槽27的周向一侧(Z1方向)的端部卡合的状态下,使内侧套环部件20绕孔轴朝周向另一侧(图6C中的逆时针方向,Z2方向)旋转、且在孔轴方向上进给,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此时,第2半圆筒面11B模仿孔内周面Hs而略微缩径并被向贯通孔H内拉入,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其他工序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划分为:第1半圆筒面11A,其隔着狭缝13而位于外周面11的周向一侧;以及第2半圆筒面11B,其位于外周面11的周向另一侧,第1半圆筒面11A的曲率半径r1小于孔内周面Hs的半径的公差的最小值,并且第2半圆筒面11B的曲率半径r2大于孔内周面Hs的半径的公差的最大值。因此,即使在孔内周面Hs的半径为公差的最大值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第2半圆筒面11B在与孔内周面Hs之间确保适当的摩擦力,在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能够防止外侧套环部件10相对于孔内周面Hs的滑动。另外,即使在孔内周面Hs的半径为公差的最小值的情况下,通过使第1半圆筒面11A比第2半圆筒面11B先进入贯通孔H的内部,并且使外侧套环部件10向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的端部10a比端部10b在先的方向(Z2方向)绕孔轴旋转,也能够使第2半圆筒面11B模仿孔内周面Hs而略微缩径、且将其拉入至贯通孔H内。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
另外,在凸起16位于引导槽27的端部时,引导槽27与凸起16卡合而阻止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旋转。因此,在使凸起16与引导槽27的端部卡合的状态下使内侧套环部件20绕孔轴旋转,由此能够将外侧套环部件10的端部10a朝向端部10b牵引,并且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另外,在凸起16位于引导槽27的除了端部以外的部分时,引导槽27允许凸起16在引导槽27内移动,并且允许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因此,在外侧套环部件10向孔内周面Hs的嵌入完毕之后,使内侧套环部件20的旋转方向反转,由此能够使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而对该内周面12施加朝向径向外侧的按压力。
<第7实施方式>
在第7实施方式中,如图7A至7C所示,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凸面25抵接而被施加按压力的部分的刚性设定为,低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其他部分的刚性。更具体而言,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与正三角形的边部对应的加厚部10A相比于与该正三角形的角部对应的减薄部10B,针对径向载荷(上述按压力)的刚性更低。
如图7B所示,在加厚部10A的上侧侧面14及下侧侧面15分别形成有多个在孔轴方向上具有深度的凹部14A、15A。在轴向上相邻的凹部14A、15A彼此之间设置有间隔壁。此外,如图7C所示,也可以仅在加厚部10A的上侧侧面14或下侧侧面15中的一者设置多个凹部。各凹部14A、15A也可以是在轴向上贯通的孔,但在要求高防水性的情况下,优选设置间隔壁。
根据本实施方式,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凸面25抵接而被施加按压力的部分的刚性设定为低于其他部分的刚性。因此,即使FRP件1随着时间而减薄,孔内周面Hs的位置比当初的位置朝径向外侧后退,也因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上述低刚性部弹性地复原而能够与未设置低刚性部的情况相比更多地吸收FRP件1的变形量。由此,能够防止金属套环2的松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孔轴向上具有深度的凹部14A、15A形成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凸面25抵接而被施加按压力的部分。由此,如图7D所示,在该部分形成有:中间区域MR,其包含凹部14A、15A;以及内侧区域IR和外侧区域OR,它们位于在径向上隔着中间区域MR的位置、且不包含凹部14A、15A。如图7D所示,如果将这3个区域置换为在径向上串联连接的3个弹簧而表示,则中间区域MR的弹簧常数k2因形成有凹部14A、15A而相应地小于内侧区域IR的弹簧常数k1、外侧区域OR的弹簧常数k3。3个弹簧的综合弹簧常数也小于未形成凹部14A、15A时的综合弹簧常数。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E所示,主要因中间区域MR弹性地复原而能够与未设置凹部14A、15A的情况相比更多地吸收FRP件1的变形量δ1。
<第8实施方式>
在第8实施方式中,如图8A至图8C所示,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孔内周面Hs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分别形成为椭圆形。孔内周面Hs的形状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形状大致相似。另外,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中心至外周面11的椭圆形的长轴端为止的距离L2,大于从孔内周面Hs的中心至孔内周面Hs的椭圆形的短轴端为止的距离L3。
另外,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分别形成为带弧度的正三角形。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的形状和外部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形状大致相似。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的中心至该外周面23的与正三角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25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L1、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大于从孔内周面Hs的中心至孔内周面Hs的椭圆形的长轴端为止的距离L4。这里,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是指利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在周向上彼此相隔120°的3个位置的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厚度(例如,图8A中的t4、t5、t6)之和除以上述正三角形的角部的数量3所得的值。
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嵌入于该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在该状态下,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FRP件1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外侧套环部件10的凸面与孔内周面Hs抵接,内侧套环部件20的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凸面25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而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在扩径方向上变形,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内侧套环部件20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受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并利用该反作用力而保持于外侧套环部件10。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孔内周面Hs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分别形成为椭圆形。另外,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中心至该外周面11的与椭圆形的长轴端部对应的凸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L2,大于从孔内周面Hs的中心至孔内周面Hs的椭圆形的短轴端为止的距离L3。并且,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分别形成为带弧度的正三角形。另外,从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的中心至该外周面23的与正三角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25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L1、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大于从孔内周面Hs的中心至孔内周面Hs的椭圆形的长轴端为止的距离L4。因此,在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的状态下,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FRP件1绕孔轴旋转,由此能够使外侧套环部件10相对于FRP件1绕孔轴旋转,能够使外侧套环部件10的凸面与孔内周面Hs抵接。另外,此后进一步使内侧套环部件20持续旋转,由此能够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能够使内侧套环部件20的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而对该内周面12施加按压力。
另外,外侧套环部件10的凸面与孔内周面Hs抵接而将外侧套环部件10约束为无法在贯通孔H内旋转,因此针对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的紧固扭矩的强度得到提高。因此,即使在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有过大的紧固扭矩的情况下,也能事先防止金属套环2相对于FRP件1旋转于未然。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如图8A所示,在将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之后,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FRP件1绕孔轴朝周向一侧(图8A中的顺时针方向,Z1方向)旋转,由此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相对于FRP件1绕孔轴旋转,如图8B所示,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的凸面与孔内周面Hs抵接。然后,进一步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朝周向一侧(图8A中的顺时针方向,Z1方向)旋转,如图8C所示,使得内侧套环部件20的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抵接,从凸面25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施加按压力。其他工序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安装方法,通过使外侧套环部件10的凸面与孔内周面Hs抵接而将外侧套环部件10约束为无法在贯通孔H内旋转,由此能够获得针对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的紧固扭矩而具有优异的强度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另外,通过控制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的旋转扭矩,能够将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朝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控制为适当的值。
此外,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的、孔内周面Hs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并不局限于椭圆形,也可以形成为彼此大致相似的带弧度的正多边形。另外,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的、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也可以形成为彼此大致相似的带弧度的正多边形(除了正三角形以外的正方形、正五边形等)。在该情况下,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中心至外周面11的与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只要形成为大于从孔内周面Hs的中心至孔内周面Hs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小值(从孔内周面Hs的中心至孔内周面Hs的与正多边形的边部对应的面的最近点为止的距离)即可。并且,只要使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的中心至该外周面23的与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25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形成为大于从孔内周面Hs的中心至孔内周面Hs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从孔内周面Hs的中心至孔内周面Hs的与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凹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即可。这里,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是指利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周向上彼此相隔360°/n的n个位置的外侧套环部件10的径向厚度之和除以n所得的值(n为正多边形的角部的个数)。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上所述的效果。
<第9实施方式>
在第9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凸缘部22的下侧(外侧套环部件10侧)的侧面(背面)22b、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的上侧(凸缘部22侧)的侧面14,设置有随着趋向径向内侧而位于上侧(凸缘部22的表面22a侧)的锥形部。锥形部的角度θg例如在包含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中心轴X12的剖面中相对于与中心轴X12正交的线X13为5°左右。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凸缘部22侧的侧面14、以及与其抵接的凸缘部22的背面22b,设置有随着趋向径向内侧而位于凸缘部22的表面22a侧的锥形部。因此,在紧固连结件F的轴向力经由凸缘部22而从其背面22b输入至外侧套环部件10的侧面14时,朝向径向外侧的力难以施加于外侧套环部件10。因此,即使在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有过大的轴向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对孔内周面Hs朝径向外侧施加过大的力。另外,即使在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有过大的紧固扭矩的情况下,朝向径向内侧的力也从凸缘部22的背面22b作用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凸缘部22侧的端部而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被内侧套环部件20约束,因此能够防止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旋转(滑动)。此外,如果在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侧面14相比而径向上的宽度更大的凸缘部22的背面22b设置有上述锥形部,则即使省略外侧套环部件10的侧面14的锥形部也能够获得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第10实施方式>
在第10实施方式中,如图10A至图10C所示,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的外周面23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外齿T2。在外齿T2的径向外侧侧面分别设置有内侧凸轮面C2。另外,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内齿T1。在内齿T1的径向内侧侧面分别设置有外侧凸轮面C1。多个外侧凸轮面C1分别在径向上与多个内侧凸轮面C2相对。
内侧凸轮面C2以及外侧凸轮面C1分别以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周向一侧比周向另一侧更靠径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如图10B及图10C所示,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的中心至内侧凸轮面C2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RD1、与从外侧凸轮面C1至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RD2之和,大于孔内周面Hs的半径。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主体部21嵌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在该状态下,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朝周向一侧(图10B中的顺时针方向,Z1方向)旋转,内侧套环部件20的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抵接而对外侧凸轮面C1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使外侧套环部件10在扩径方向上变形而将其外周面11按压于孔内周面Hs。内侧套环部件20从外侧凸轮面C1受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并利用该反作用力而保持于外侧套环部件10。
另外,如图10B及图10C所示,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直线X4与切点CP2处的切线Y2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b满足下式,其中,直线X4从内侧凸轮面C2和外侧凸轮面C1的切点CP2通过、且与将该切点CP2和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中心连结的直线X3垂直。
tanθb≤μ
其中,μ: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内侧凸轮面C2,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外侧凸轮面C1,所述多个外侧凸轮面C1分别在径向上与多个内侧凸轮面C2相对。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内侧凸轮面C2及外侧凸轮面C1分别以周向一侧比周向另一侧更靠径向内侧的方式倾斜,并且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的中心至内侧凸轮面C2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RD1、与从外侧凸轮面C1至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RD2之和,大于孔内周面Hs的半径。因此,在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的状态下,通过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朝周向一侧(图10B中的顺时针方向,Z1方向)旋转,能够使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抵接而对该外侧凸轮面C1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
另外,与第3至第9实施方式那样使得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分别形成为带弧度的多边形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内侧套环部件20与外侧套环部件10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容积。因此,能够减少用于填充间隙的粘接剂的使用量,能够提高粘接剂固化后的金属套环2的刚性。
另外,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角θb满足下式。
tanθb≤μ
其中,μ: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因此,即使径向外力作用于内侧套环部件20,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之间的摩擦力也大于该外力的平行于切线Y2的分量。因此,能够防止内侧凸轮面C2相对于外侧凸轮面C1的滑动,能够防止内侧套环部件20以及外侧套环部件10(金属套环2)的松动。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如图10D及图10E所示,在将外侧套环部件10嵌入于孔内周面Hs之后,对外侧套环部件10相对于FRP件1绕孔轴的旋转进行约束,并且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朝周向一侧(Z1方向)绕孔轴旋转。由此,如图10B所示,使多个内侧凸轮面C2与多个外侧凸轮面C1抵接而从内侧凸轮面C2对外侧凸轮面C1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其他工序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安装方法,能够有效地(通过简单的工序以良好的生产率)获得上述紧固连结部构造。另外,用于内侧套环部件20和外侧套环部件10的粘接的粘接剂的量较少,从而能够有效地获得具有高刚性的金属套环2。
此外,后述的第11实施方式及第15实施方式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与第10实施方式的相同,因此对于第11及第15实施方式而省略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的说明。
<第11实施方式>
在第11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锐角,其角度α与上述角θb满足下式的关系。
α<90°-θb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角度α满足α≥90°-θb的关系时相比,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的刚性更低。因此,即使FRP件1随时间而减薄、且与当初的位置相比而孔内周面Hs进一步朝径向外侧后退,上述端部T2a也能够通过弹性地复原而更多地吸收FRP件1的变形量(与满足α≥90°-θb的关系时相比,角度α更大)。由此,能够防止金属套环2的松动。
此外,也可以代替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或者与其一起使得内齿T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T1a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锐角,并使其角度β形成为与角θb满足下式的关系。
β<90°-θb
在该情况下,与其角度β满足β≥90°-θb的关系时相比,也能够使内齿T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T1a的刚性更低,能够获得同上所述的效果。
<第12实施方式>
在第12实施方式中,如图12A至图12D所示,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凸起28形成于内侧凸轮面C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另外,如图12B及图12D所示,凹部17形成于外侧凸轮面C1。在内侧凸轮面C2相对于外侧凸轮面C1而处于规定的周向位置时,凹部17与凸起28卡合而限制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朝周向一侧的旋转。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防止内侧凸轮面C2相对于外侧凸轮面C1从规定的周向位置朝周向一侧旋转。因此,即使在使得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输入有过大的(大于或等于既定扭矩的)旋转扭矩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内侧凸轮面C2对外侧凸轮面C1施加的朝向径向外侧的按压力、进而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朝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抑制为小于或等于恒定的上限值。由此,能够防止从金属套环2对FRP件1的孔周围部输入有过大的力。此外,能够预先通过计算、实验以使得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朝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收敛于孔内周面Hs的允许面压力的范围内的方式求出规定的周向位置。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在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如图12B及图12D所示,直至与凹部17卡合为止而使凸起28旋转。其他工序与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安装方法,能够将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的朝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控制为适当的值,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从金属套环2对FRP件1的孔周围部输入有过大的力。
此外,可以代替凸起28、或者与凸起28一起在外侧凸轮面C1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朝径向内侧凸出的凸起。在该情况下,在内侧凸轮面C2相对于外侧凸轮面C1处于规定的周向位置时,在内侧凸轮面C2形成有与上述凸起卡合、且限制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朝周向一侧旋转的凹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上所述的效果。
<第13实施方式>
在第13实施方式中,如图13A及13B所示,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锐角,外侧凸轮面C1划分为第1凸轮面C11以及第2凸轮面C12。第2凸轮面C12从第1凸轮面C11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弯曲并朝周向一侧延伸。
另外,如图13B所示,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角θ1大于角θ2。角θ1是第1凸轮面C11上的点处的第1凸轮面C11的法线N1与将第1凸轮面C11上的点和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中心连结的直线X5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角θ2是第2凸轮面C12上的点处的第2凸轮面C12的法线N2与将该第2凸轮面C12上的点和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中心连结的直线X6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
根据本实施方式,角θ1大于角θ2,因此在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从第1凸轮面C11侧朝第2凸轮面C12侧通过第1凸轮面C11与第2凸轮面C12之间的边界线时,为了使内侧套环部件20朝周向一侧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的每单位旋转角的增加率不连续地减小。因此,作业者或金属套环安装用机械(下面,称为作业者等)能够感知或检测到外齿T2的端部T2a已从第1凸轮面C11与第2凸轮面C12之间的边界线通过(从图13B所示的状态向图13C所示的状态变化)。因此,如果设定为使得外齿T2的端部T2a在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对孔内周面Hs施加的按压力达到适当的值的时刻通过上述边界线,并在该时刻使由作业者等实现的内侧套环部件20的旋转停止,则能够防止从金属套环2对FRP件1的孔周围部输入过大的力。
此外,内齿T1与外齿T2的关系也可以是与上述关系相反的关系。具体而言,也可以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使内齿T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T1a(参照图11)形成为锐角,将内侧凸轮面C2划分为第3凸轮面、以及从第3凸轮面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弯曲并朝周向另一侧延伸的第4凸轮面。而且,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对于第3凸轮面上的点处的第3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3凸轮面上的点和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3,可以将其设为大于第4凸轮面上的点处的第4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4凸轮面上的点和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4。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上所述的效果。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在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从图13B的状态旋转至如图13C所示那样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越过第1凸轮面C11与第2凸轮面C12之间的边界线为止。在上述变形例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在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使内齿T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T1a旋转至越过第3凸轮面与第4凸轮面之间的边界线。其他工序与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安装方法,作业者等能够感知或检测到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已通过边界线(在变形例中,内齿T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T1a通过边界线)。因此,通过设定为在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外周面11对孔内周面Hs施加的按压力达到适当值的时刻使得外齿T2的端部T2a(在变形例中为内齿T1的端部T1a)通过上述边界线,作业者等能够感知或检测到上述按压力已达到适当的值。
<第14实施方式>
在第14实施方式中,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在第13实施方式的第2凸轮面C12形成有与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卡合的凹部18。另外,角θ2(参照图13B)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2凸轮面C12形成有与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卡合的凹部18。在外齿T2的端部T2a与凹部18卡合时,在端部T2a进入凹部18的内部时,为了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在瞬间减小,然后(端部T2a与凹部18卡合之后)急剧增大。因此,作业者等能够感知或检测到外齿T2的端部T2a已与凹部18卡合(获得点击感)。而且,通过在该时刻使内侧套环部件20的旋转停止,能够防止内侧套环部件20过度旋转。
另外,外齿T2的端部T2a受到朝向径向外侧的按压力,因此与凹部18卡合的端部T2a保持为该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朝周向另一侧回转(内侧套环部件20的松动)。
并且,角θ2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在该情况下,为了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朝周向一侧旋转所需的旋转扭矩,在外齿T2的端部T2a通过第1凸轮面C11与第2凸轮面C12之间的边界线之后几乎不增大。因此,即使端部T2a越过凹部18而内侧套环部件20持续朝周向一侧旋转,也能够防止从金属套环2对FRP件1的孔周围部输入过大的力。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在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从图14A所示的状态旋转至如图14B所示那样外齿T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T2a与凹部18卡合为止。其他工序与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安装方法,作业者等能够感知或检测到外齿T2的端部T2a已与凹部18卡合(获得点击感)。而且,通过在该时刻使内侧套环部件20的旋转停止而能够防止内侧套环部件20过度旋转。
此外,内齿T1与外齿T2的关系也可以是与上述关系相反的关系。具体而言,也可以在第1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第4凸轮面形成与内齿T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T1a卡合的凹部。另外,也可以将角θ4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上所述的效果。此外,除了在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旋转时使内齿T1的端部T1a旋转至与凹槽卡合为止这一点以外,该变形例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与第1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方法相同。
<第15实施方式>
在第15实施方式中,如图15A及图15B所示,在内侧凸轮面C2的周向一侧端部与外侧凸轮面C1的周向一侧端部在径向上相对、且内侧凸轮面C2的周向另一侧端部与外侧凸轮面C1的周向另一侧端部在径向上相对的状态下,在彼此在径向上相对的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之间形成的最小间隙δ的大小满足下式。
πR/45×sinθc≤Avg.δ≤πR/30×sinθc
其中,Avg.δ:最小间隙δ的平均值,R: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的、从内侧凸轮面C2的周向另一侧端部至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中心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θC:内侧凸轮面C2上的点处的内侧凸轮面C2的法线N3、与将内侧凸轮面C2上的点和内侧套环部件20的中心连结的直线X7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
此外,最小间隙δ是指在径向上相对的一对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的、最窄区域的间隙。另外,最小间隙δ的平均值是指在所有内侧凸轮面C2形成的最小间隙δ的平均值。例如,可以作为根据沿周向均匀配置的内侧凸轮面C2中的几个进行测量所得的最小间隙δ的平均值而求解。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处于使得内侧凸轮面C2的周向一侧端部和外侧凸轮面C1的周向一侧端部在径向上相对、且使得内侧凸轮面C2的周向另一侧端部和外侧凸轮面C1的周向另一侧端部在径向上相对的角度位置时,形成有在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之间至少具有最小间隙δ的大小的间隙。因此,在内侧套环部件20插入于外侧套环部件10时,能够容易地将外侧套环部件10插入而不会使其扩径变形,金属套环2的组装作业的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在插入之后,如图15C所示,通过使内侧套环部件20相对于外侧套环部件10绕孔轴朝周向一侧旋转8°~12°左右,从而使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抵接,并且通过使内侧套环部件20略微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能够使外侧套环部件10弹性地扩径变形。在该状态下,能够利用外侧套环部件10的复原力将外侧套环部件10保持(预固定)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外周面23,因此组装作业时的金属套环2的处理变得容易。另外,此时的外侧凸轮面C1和内侧凸轮面C2的接触压力能够控制为所需最小限度,因此即使在将加入粘接剂的微囊M涂敷于凸轮面C1、C2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组装工序中的外侧套环部件10的扩径变形之前的工序(金属套环2的输送、向贯通孔H的插入等)而导致微囊M破裂。
此外,第10至第15实施方式中的从内侧凸轮面C2对外侧凸轮面C1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时的内侧套环部件20的旋转方向(周向一侧(Z1方向))、以及第3至第9实施方式中的从内侧套环部件20的凸面25对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时的内侧套环部件20的旋转方向(周向一侧(Z1方向)),与对紧固连结件F进行紧固连结时输入至内侧套环部件20的紧固扭矩的方向相同。因此,即使在紧固扭矩输入至内侧套环部件20的情况下,压缩方向的力也作用于凸面25与外侧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的粘接面、内侧凸轮面C2与外侧凸轮面C1的粘接面。因此,金属套环2难以松动。
<第16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6A至图16E对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与以上已经说明的要素相同的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6A及图16B所示,对于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而言,金属套环2安装于在FRP件1形成的贯通孔H。如图16C及图16D所示,金属套环2具有套环部件30以及楔形部件40。
套环部件30例如由钢等金属构成,具有筒状的主体部31以及板状的凸缘部32。凸缘部32从主体部31的上侧端部朝径向外侧伸出。主体部31的外周面33与贯通孔H的孔内周面Hs抵接。
用于供螺栓等紧固连结件F插入的插入孔24在凸缘部32的上侧的侧面(表面)32a开口。凸缘部32的下侧(FRP件1侧)的侧面(背面)32b和FRP件1的上侧(凸缘部32侧)的表面1a在贯通孔H的轴向上彼此相对抵接。
套环部件30在其外周面33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狭缝34,俯视时呈C字状,能够在贯通孔H的径向(扩径/缩径方向)上弹性变形。狭缝34从套环部件30的作为轴向上的一个端面的表面32a向作为另一个端面的下侧侧面连通。
楔形部件40例如是由钢等金属构成的、具有与套环部件30的主体部31的轴向长度相同程度的长度的柱状部件。楔形部件40打入至套环部件30的狭缝34。楔形部件40的侧面41(按压面)对狭缝34的内表面34a朝使得该内表面34a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使套环部件30在扩径方向上变形而将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按压于孔内周面Hs。楔形部件40从狭缝34的内表面34a受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利用该反作用力而保持于套环部件30。
如图16D所示,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狭缝34的内表面34a的与楔形部件40抵接的面区域、和将该面区域上的点与套环部件30的中心连结的直线X8所成的角θd满足下式。
tanθd≤μ
其中,μ:狭缝34的内表面34a与楔形部件40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利用粘接剂对楔形部件40的侧面41和狭缝34的内表面34a进行粘接。另外,利用粘接剂对套环部件30的主体部31的外周面33和孔内周面Hs进行粘接。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楔形部件40对狭缝34的内表面34a朝使得该内表面34a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使套环部件30在扩径方向上变形而将其外周面33按压于孔内周面Hs。因此,与未作用有上述按压力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外周面33与孔内周面Hs之间的间隙配置的粘接剂的层厚。另外,利用从狭缝34的内表面34a受到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将楔形部件40保持于套环部件30。即,由孔内周面Hs和楔形部件40约束套环部件30的形状。因此,与仅从套环部件30的弹性力获得按压力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获得较大的按压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能够抑制粘接剂的蠕变变形造成的影响(贯通孔H与金属套环2的位置关系随时间的变化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环部件30在外周面33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狭缝34,能够在贯通孔H的径向上变形。因此,在将套环部件30安装于贯通孔H时,能够使套环部件30缩径变形并使其嵌入,由此,能够防止较大的摩擦力从套环部件30作用于孔内周面Hs。另外,安装于贯通孔H的套环部件30配置为其外周面33与孔内周面Hs抵接,因此在将楔形部件40打入至套环部件30时,能够利用套环部件30保护孔内周面Hs。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能够防止有可能在安装金属套环2时产生的孔周围部的强化纤维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狭缝34的内表面34a的与楔形部件40抵接的面区域、与将该面区域上的点与套环部件30的中心连结的直线X8所成的角θd满足下式。
tanθd≤μ
其中,μ:狭缝34的内表面34a与楔形部件40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因此,即使对楔形部件40作用有套环部件30的周向上的外力,楔形部件40与狭缝34的内表面34a之间的摩擦力也大于该外力的与狭缝34的内表面34a平行的分量。因此,能够防止楔形部件40相对于狭缝34的内表面34a的滑动,能够防止套环部件30及楔形部件40(金属套环2)的松动。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参照图16A、图16B及图16E对本实施方式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1)粘接剂涂敷工序
在后述的组装工序之前,预先将微囊M涂敷于楔形部件40的侧面41和狭缝34的内表面34a中的至少任一者、以及套环部件30的主体部31的外周面33并使其干燥。微囊M因上述按压力、主体部31的外周面33按压于孔内周面Hs时的按压力的作用而破裂,将封入至内部的粘接剂释放。
(2)组装工序
在组装工序中,首先,如图16E所示,使套环部件30嵌入于FRP件1的贯通孔H的孔内周面Hs。
接下来,如图16A及图16B所示,利用打入夹具将楔形部件40打入至狭缝34。由此,使楔形部件40的侧面41(按压面)与狭缝34的内表面34a抵接,从侧面41对内表面34a施加使得狭缝34的内表面34a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的按压力。利用该按压力使套环部件30在径向上变形并将其外周面33按压于孔内周面Hs。另外,利用该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将楔形部件40保持于套环部件30。
而且,利用上述按压力使涂敷于侧面41和内表面34a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微囊M破裂,将封入至其内部的粘接剂释放。另外,利用上述按压力使涂敷于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的微囊M破裂,将封入至其内部的粘接剂释放。然后,使释放的粘接剂固化。
根据该安装方法,能够有效地(通过简单的工序以良好的生产率)获得上述紧固连结部构造。
另外,根据上述组装工序,预先将微囊M涂敷于楔形部件40的侧面41和狭缝34的内表面34a中的至少任一者、以及套环部件30的主体部31的外周面33。因此,能够省略组装工序中的粘接剂的涂敷,生产率得到提高。另外,通过上述按压力的作用使微囊M将粘接剂释放,因此能够利用按压力起作用的点可靠地使粘接剂遍布。因此,能够提高楔形部件40和套环部件30的粘接强度,能够提高针对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的紧固扭矩的、金属套环2的强度及刚性。
另外,即使在主体部31的外周面33,也通过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的作用而使微囊M将粘接剂释放,因此能够利用上述按压力起作用的点可靠地使粘接剂遍布。因此,能够提高FRP件1和套环部件30的粘接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的紧固扭矩的、金属套环2的强度及刚性。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接剂,优选发泡性粘接剂。发泡性粘接剂如果从微囊M释放则发泡,与非发泡性的粘接剂相比而遍布更广阔的范围。因此,狭缝34的间隙、楔形部件40与套环部件30之间的间隙、套环部件30与孔内周面Hs之间的间隙、凸缘部32的背面与FRP件1的上侧的表面1a之间的间隙,以更高的填充率由粘接剂填充。由此,能够针对水等向上述间隙的侵入而发挥较高的防水性。
此外,后述的第17、第19、第20以及第22至第24实施方式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与第16实施方式的相同,因此对于第17、第19、第20以及第22至第24实施方式而将对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的说明省略。
<第17至第24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7A至图24B对第17至第2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进行说明。
此外,第17至第2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具有与第16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即,在第17至第24实施方式中,楔形部件40也对狭缝34的内表面34a朝使得该内表面34a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另外,利用从狭缝34的内表面34a受到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将楔形部件40保持于套环部件30。并且,套环部件30构成为在外周面33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狭缝34、且能够在贯通孔H的径向上变形。另外,安装于贯通孔H的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与贯通孔H的孔内周面Hs抵接。因此,在第17至第2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紧固连结部构造中,也与第16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抑制粘接剂的蠕变变形造成的影响,并能够防止有可能在安装金属套环2时产生的孔周围部的强化纤维的损坏。
另外,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在第17至第24实施方式的组装工序中,也与第16实施方式相同地,预先将微囊M涂敷于楔形部件40的侧面41和狭缝34的内表面34a中的至少任一者、以及套环部件30的主体部31的外周面33。因此,与第16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提高金属套环的组装工序的生产率,另外,能够提高针对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的紧固扭矩的、金属套环2的强度及刚性。另外,作为使用的粘接剂而优选发泡性粘接剂,这一点也与第16实施方式相同。
下面,在第17至第2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说明中,仅对与此前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具有与此前的实施方式等中已经说明的要素相同的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17实施方式>
在第17实施方式中,如图17A及图17B所示,楔形部件40具有:具有梯形剖面的柱状的楔形部42;以及在楔形部42的端部从楔形部42的侧面凸出的板状的凸边部43。楔形部42打入至狭缝34。在楔形部42打入至狭缝34的状态下,凸边部43沿套环部件30的凸缘部32延伸,将在凸缘部32开口的狭缝34的端部覆盖。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楔形部42打入至狭缝34的状态下,从楔形部42的侧面凸出的凸边部43沿凸缘部32延伸,因此楔形部件40相对于套环部件30的贯通孔H的轴向上的移动因凸边部43和凸缘部32的干扰而受到阻止。由此,能够防止楔形部件40的脱落。
另外,凸边部43将在凸缘部32开口的狭缝34的端部覆盖。因此,能够防止异物向狭缝34内侵入。
<第18实施方式>
在第18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在套环部件30以使得狭缝34的内表面34a彼此抵接的方式缩径变形的状态下,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具有比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小值dmin小的径向尺寸OD。另外,在套环部件30的自然状态下,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具有比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大值大的径向尺寸OD。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为公差的最小值dmin的情况下,通过对套环部件30施加外力而使套环部件30缩径变形,也能够使得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的径向尺寸OD小于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由此,在套环部件30嵌入于孔内周面Hs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较大的摩擦力从套环部件30作用于孔内周面Hs。
另外,即使在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为公差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在套环部件30嵌入于孔内周面Hs之后,通过将施加于套环部件30的外力卸除而使套环部件30在贯通孔H的内部弹性地在扩径方向上复原,也能够使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与孔内周面Hs抵接。由此,在楔形部件40打入至狭缝34之前,能够利用套环部件30的复原力将其外周面33按压于孔内周面Hs,使得套环部件30预固定于FRP件1。另外,预先形成为外周面33按压于孔内周面Hs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因楔形部件40的打入而引起的套环部件30的变形量,能够将上述角θd设定得较小。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在使套环部件30嵌入于FRP件1的贯通孔H的孔内周面Hs时,对套环部件30施加外力而使套环部件30缩径变形,在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的径向尺寸OD小于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状态下使其嵌入。
而且,在将楔形部件40打入至狭缝34之前,将施加于套环部件30的外力卸除而使得套环部件30在贯通孔H的内部弹性地在扩径方向上复原。
然后,将楔形部件40打入至狭缝34,使楔形部件40的侧面41(按压面)与狭缝34的内表面34a抵接,从侧面41对内表面34a施加使得楔形部件40的狭缝34的内表面34a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的按压力。其他工序与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的、孔内周面Hs以及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的形状为非圆形状(例如,椭圆形、带弧度的多边形等)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在套环部件30以使得狭缝34的内表面34a彼此抵接的方式缩径变形的状态下,具有比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小值小的径向尺寸。另外,在套环部件30的自然状态下,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具有比孔内周面Hs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大值大的径向尺寸。
<第19实施方式>
在第19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在狭缝34的内表面34a,沿楔形部件40的打入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棘齿35。另外,在楔形部件40的侧面41形成有能够与棘齿35卡合的卡止爪44。卡止爪44的前端具有尖细形状,在卡止爪44与棘齿35卡合时,卡止爪44的前端模仿棘齿35的形状而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打入至狭缝34的楔形部件40的松动(楔形部件40相对于狭缝34的内表面34a的滑动)。另外,卡止爪44的前端具有尖细形状,在卡止爪44与棘齿35卡合时,模仿棘齿35的形状而弹性变形,因此卡止爪44与棘齿35的贴合性得到提高。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等从狭缝34的内表面34a与楔形部件40之间侵入。
<第20实施方式>
在第20实施方式中,如图20A及图20B所示,在凸缘部32的表面32A形成有凹部36。凹部36在楔形部42打入至狭缝34的状态下对凸边部43进行收容。在凹部36的侧面36a,沿楔形部件40的打入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棘齿37。在凸边部43的与凹部36的侧面36a相对的面,形成有能够与棘齿37卡合的卡止爪45。另外,卡止爪45的前端具有尖细形状,在卡止爪45与棘齿37卡合时,卡止爪45的前端模仿棘齿37的形状而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凸边部43的卡止爪45与棘齿37卡止而使得凹部36的侧面36a和凸边部43的与凹部36的侧面36a相对的面贴合,能够将它们之间的间隙封堵。由此,能够防止水等从该间隙侵入。另外,卡止爪45的前端具有尖细形状,在卡止爪45与棘齿37卡合时,卡止爪45的前端模仿棘齿37的形状而弹性变形。因此,凹部36的侧面36a和凸边部43的与凹部36的侧面36a相对的面的贴合性得到提高,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等侵入。
<第21实施方式>
在第21实施方式中,如图21A及图21B所示,在凸边部43收容于凹部36的状态下,凸边部43的表面43A与凸缘部32的表面32a平行。另外,在插入孔24的孔周缘部的周向上的两个部位,凸边部43的侧面和凹部36的侧面36a(具体而言,一对卡止爪45和与它们卡合的棘齿37)抵接。另外,在凸边部43的表面43a的孔周缘部形成有凸条46。凸条46以将凸边部43的侧面与凹部36的侧面36a抵接的两个点彼此连结的方式在孔周缘部的周向上连续延伸。另外,在凸边部43收容于凹部36的状态下,凸条46比凸缘部32的表面32a的孔周缘部更高地凸出。凸条46相对于凸缘部32的表面32a的凸出量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为0.1mm左右。利用插入于插入孔24的紧固连结件F的轴向力而使凸条46压溃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凸条46在凸边部43的表面43a的孔周缘部沿孔周缘部的周向延伸,并且比凸缘部32的表面32a的孔周缘部更高地凸出。因此,在楔形部件40打入至狭缝34之后,如图21C所示,将紧固连结件F插入于插入孔24,如图21D所示,通过对紧固连结件F进行紧固连结而能够从紧固连结件F的头部对凸条46施加紧固连结件F的轴向力,能够使凸条46压溃变形(塑性变形)。
另外,凸条46以将凸边部43的侧面与凹部36的侧面36a抵接的两个点彼此连结的方式在孔周缘部的周向上连续延伸。因此,即使在收容于凹部36的凸边部43的表面43a与凸缘部32的表面32a之间存在台阶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凸条46将在凸边部43的表面43a与紧固连结件F的头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封堵。由此,能够防止水等从外部经由该间隙侵入至插入孔24。
<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工序中,在将楔形部件40打入至狭缝34时,将凸边部43收容于凹部36、且将楔形部42打入至狭缝34。然后,将紧固连结件F插入于插入孔24并对紧固连结件F进行紧固连结,由此使紧固连结件F的轴向力从头部作用于凸条46而使得凸条46压溃变形。其他工序与第1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的安装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安装方法,能够获得防水性较高的紧固连结部。
<第22实施方式>
在第22实施方式中,如图22A及图22B所示,孔内周面Hs以及套环部件30的主体部31的外周面33在与贯通孔H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彼此大致相似的椭圆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套环部件30扩径变形之后,如图22B所示,套环部件30被约束为无法在贯通孔H内旋转,因此能够提高针对从紧固连结件F输入的紧固扭矩的、紧固连结部的强度。
此外,孔内周面Hs以及套环部件30的主体部31的外周面33并不局限于椭圆形,也可以形成为彼此大致相似的带弧度的多边形。在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上所述的效果。
<第23实施方式>
在第23实施方式中,如图23A及图23B所示,在贯通孔H的轴向上观察时,狭缝34弯曲,具有能供楔形部件40打入的径向狭缝34A以及周向狭缝34B。周向狭缝34B从径向狭缝34A的径向外侧端与外周面33平行地延伸。而且,如果套环部件30在径向上变形,则周向狭缝34B的内表面34a彼此沿外周面33的周向相对地滑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23B所示,即使将楔形部件40打入至狭缝34而使得径向狭缝34A的径向外侧端部的宽度扩大,也能够维持位于其径向外侧的周向狭缝34B的内表面34a彼此接触的状态。因此,与未设置周向狭缝34B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水等从外部朝径向狭缝34A内侵入。
<第24实施方式>
在第24实施方式中,如图24A及图24B所示,在套环部件30的内周面的与形成有狭缝34的周向位置不同的周向位置形成有切口38。切口38在套环部件30的俯视时隔着插入孔24而形成于狭缝34的相反侧的位置(在径向上与狭缝34相对的位置)。切口38在套环部件30的轴向长度的整个区域延伸,朝径向外侧具有深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形成切口38,与未形成切口38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针对套环部件30的径向变形的刚性。因此,与未形成切口38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套环部件30的外周面33的朝向孔内周面Hs的按压力(输出)相对于楔形部件40的打入力、即楔形部件40的朝向狭缝34的内表面34a的按压力(输入)之比(放大率)。由此,通过调节楔形部件40的打入力而能够更准确地控制上述按压力。
此外,切口38的位置及个数并不局限于图示的位置及个数,也可以在与形成有狭缝34的周向位置不同的周向位置形成多个切口38。切口38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形状,在套环部件30的俯视时,也可以是U字状、V字状等。
<其他实施方式>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存在从第3至第15实施方式(包含它们的变形例)中选择的大于或等于2个的实施方式组合而成的实施方式。并且,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存在从第16至第24实施方式(包含它们的变形例)中选择的大于或等于2个的实施方式组合而成的实施方式。在这些组合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相当于组合后的各要素的实施方式的各效果。
<金属套环>
如上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所涉及的金属套环2具有第1套环部件(外侧套环部件10、套环部件30)以及第2套环部件(内侧套环部件20、楔形部件40)。第1套环部件(10、30)具有:外周面(11、33),其在第1套环部件(10、30)安装于贯通孔H时与贯通孔H的孔内周面Hs抵接;以及内周面,其位于比外周面更靠贯通孔H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在外周面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连通的狭缝(13、34)并构成为能够在径向上变形。第2套环部件(20、40)具有按压面(23)和按压面(41)中的任一者,该按压面(23)在第2套环部件(20、40)嵌入于第1套环部件(10)的内周面(12)时对内周面(12)的至少一部分朝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该按压面(41)在第2套环部件(20、40)嵌入于第1套环部件(30)的狭缝(34)时对狭缝(34)的内表面(34a)朝使得该内表面彼此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利用上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将第2套环部件(20、40)保持于第1套环部件(10、30),并且利用上述按压力使第1套环部件(10、30)扩径变形,将第1套环部件(10、30)的外周面(11、33)按压于孔内周面Hs。
粘接剂
另外,也可以将加入粘接剂的微囊M涂敷于第2套环部件(20、40)的按压面(23、41)、以及由按压面施加有按压力的第1套环部件(10、30)的狭缝的内表面(34a)或内周面(12)中的至少任一者。并且,也可以将加入粘接剂的微囊M涂敷于第1套环部件(10、30)的外周面(11、33)。另外,粘接剂也可以是如下发泡性粘接剂,即,如果从微囊M释放则发泡并固化。
以上对几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等不过是为了容易理解发明而记载的简单的示例而已。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公开的具体技术事项,还包含容易由此导出的各种变形、变更、代替技术等。
工业实用性
上述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金属套环及其安装方法例如可以用于发动机罩、车门面板、保险杠、行李箱盖、后门、挡泥板、侧车身面板、车顶面板等汽车等车辆的结构部件。另外,也可以用于飞机、船舶、铁道车辆等输送机、家电产品、发电设备、生产机械、住宅器材、家具、休闲用品等结构部件。
标号的说明
1 FRP件
1a 上侧的侧面(表面)
H 贯通孔
Hs 孔内周面
M 微囊
F 紧固连结件
2 金属套环
10 外侧套环部件(第1套环部件、第1部件)
11 外周面
11A 第1半圆筒面
11B 第2半圆筒面
12 内周面
13 狭缝
14 上侧侧面(凸缘部侧的侧面)
14A、15A 在贯通孔的轴向上具有深度的凹部
16 收容于引导槽的凸起
17 与形成于凸轮面的凸起卡合的凹部
18 与外齿的端部卡合的凹部
20 内侧套环部件(第2套环部件、第2部件)
21 主体部
22 凸缘部
22a 上侧的侧面(表面)
22b 下侧的侧面(背面)
23 外周面(按压面)
23a 自攻螺钉
24 插入孔
25 与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
26 爪部
27 引导槽
28 形成于凸轮面的凸起
T1 内齿
T1a 径向内侧的端部
T2 外齿
T2a 径向外侧的端部
C1 外侧凸轮面
C2 内侧凸轮面
C11 第1凸轮面
C12 第2凸轮面
30 套环部件(第1套环部件、第1部件)
31 主体部
32 凸缘部
32a 上侧的侧面(表面)
33 外周面
34 狭缝
34a 内表面
34A 径向狭缝
34B 周向狭缝
35 棘齿(第2棘齿)
36 凹部
36a 凹部的侧面
37 棘齿(第1棘齿)
38 切口
40 楔形部件(第2套环部件、第2部件)
41 侧面(按压面)
42 楔形部
43 凸边部
43a 表面
44 卡止爪(第2卡止爪)
45 卡止爪(第1卡止爪)
46 凸条

Claims (64)

1.一种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具有在形成于FRP件的贯通孔安装的金属套环,
所述金属套环具有:
环状或筒状的外侧套环部件,其外周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孔内周面抵接,并且在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连通的狭缝;以及
内侧套环部件,其嵌入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并且,通过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对该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所述贯通孔的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
在所述金属套环为紧固连结件未插入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将所述内侧套环部件保持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并且利用所述按压力使所述外侧套环部件扩径变形,将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孔内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自攻螺钉,该自攻螺钉具有比从所述孔内周面的内径减去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厚度的2倍所得的值大的外径,
所述自攻螺钉的螺纹牙咬入至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对该内周面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所述按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分别形成为带弧度的正多边形,并且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至该外周面的与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和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大于从所述孔内周面的中心至所述孔内周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
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凸面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抵接,对该内周面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所述按压力,
其中,平均厚度T表示利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彼此相隔360°/n的n个位置处的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厚度之和除以n所得的值,n表示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从所述凸面和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切点通过的与将该切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连结的直线垂直的直线和所述切点处的切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满足下式,
tanθ≤μ
其中,μ表示所述凸面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内侧套环部件具有:凸缘部,其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伸出;以及爪部,其从设置有所述凸缘部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凸出,
所述爪部将所述外侧套环部件保持于该爪部与所述凸缘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内侧套环部件具有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
在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设置有越靠近所述凸缘部则该外周面以及内周面的径向尺寸越小的锥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将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凸面抵接而施加有所述按压力的部分的针对径向载荷的刚性,设定为低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其他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凸面抵接而施加有所述按压力的部分,形成有在所述贯通孔的轴向上具有深度的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内侧套环部件具有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
所述凸缘部具有:表面,其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紧固连结件插入的插入孔的开口;以及背面,其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凸缘部侧的侧面抵接,
在所述背面设置有越趋向所述径向内侧则越位于所述表面侧的锥形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内侧套环部件具有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
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设置有越靠近所述凸缘部则该外周面的径向尺寸越小的锥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划分为:第1半圆筒面,其隔着所述狭缝而位于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一侧;以及第2半圆筒面,其位于所述外周面的周向另一侧,
所述第1半圆筒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半径的公差的最小值,并且所述第2半圆筒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半径的公差的最大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内侧套环部件具有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
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具有规定所述狭缝的一对狭缝周缘部,
在所述一对狭缝周缘部中的所述周向一侧的狭缝周缘部的所述凸缘部侧的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凸缘部侧凸出的凸起,
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外侧套环部件侧的侧面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将所述凸起收容为能够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相对移动,
在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引导槽的端部时,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凸起卡合而阻止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在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引导槽的除了端部以外的部分时,所述引导槽允许所述凸起在所述引导槽内移动而允许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孔内周面及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分别形成为椭圆形或带弧度的正多边形,并且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至该外周面的与所述椭圆形的长轴端部或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孔内周面的中心至所述孔内周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小值,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分别形成为带弧度的正多边形,并且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至该外周面的与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和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大于从所述孔内周面的中心至所述孔内周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
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凸面与所述孔内周面抵接,
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凸面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抵接,对该内周面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所述按压力,
其中,平均厚度T表示利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彼此相隔360°/n的n个位置处的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厚度之和除以n所得的值,n表示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的个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内侧凸轮面,
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多个内侧凸轮面在所述径向上相对的多个外侧凸轮面,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内侧凸轮面及所述外侧凸轮面分别以周向一侧比周向另一侧位于更靠所述径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至所述内侧凸轮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和从所述外侧凸轮面至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之和大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半径,
所述内侧凸轮面与所述外侧凸轮面抵接,对该外侧凸轮面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所述按压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从所述内侧凸轮面和所述外侧凸轮面的切点通过的与将该切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垂直的直线和所述切点处的切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满足下式,
tanθ≤μ
其中,μ表示所述内侧凸轮面与所述外侧凸轮面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分别具有所述内侧凸轮面的多个外齿,
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分别具有所述外侧凸轮面的多个内齿,
所述外齿的所述径向外侧的端部或所述内齿的所述径向内侧的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锐角,其角度α满足下式的关系,
α<90°-θ
其中,θ表示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的、从所述内侧凸轮面和所述外侧凸轮面的切点通过的与将该切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垂直的直线和所述切点处的切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内侧凸轮面的所述周向一侧端部和所述外侧凸轮面的所述周向一侧端部在所述径向上相对,且所述内侧凸轮面的所述周向另一侧端部和所述外侧凸轮面的所述周向另一侧端部在所述径向上相对的状态下,在彼此在所述径向上相对的所述内侧凸轮面与所述外侧凸轮面之间形成的最小间隙δ的大小满足下式,
πR/45×sinθc≤Avg.δ≤πR/30×sinθc
其中,Avg.δ表示所述最小间隙δ的平均值,R表示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的从所述内侧凸轮面的所述周向另一侧端部至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θc表示所述内侧凸轮面上的点处的所述内侧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内侧凸轮面上的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内侧凸轮面的所述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朝所述径向外侧凸出的凸起,
在所述外侧凸轮面形成有凹部,在所述内侧凸轮面相对于所述外侧凸轮面而位于规定的周向位置时,所述凹部与所述凸起卡合而限制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朝所述周向一侧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外侧凸轮面的所述周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朝所述径向内侧凸出的凸起,
在所述内侧凸轮面形成有凹部,在所述内侧凸轮面相对于所述外侧凸轮面而位于规定的周向位置时,所述凹部与所述凸起卡合而限制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朝所述周向一侧旋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分别具有所述内侧凸轮面的多个外齿,
所述外齿的所述径向外侧的端部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锐角,
所述外侧凸轮面划分为第1凸轮面和第2凸轮面,所述第2凸轮面从所述第1凸轮面的所述周向一侧的端部弯曲而朝所述周向一侧延伸,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第1凸轮面上的点处的所述第1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1凸轮面上的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1,大于所述第2凸轮面上的点处的所述第2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2凸轮面上的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2。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第2凸轮面形成有与所述外齿的所述径向外侧的端部卡合的凹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角θ2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
23.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分别具有所述外侧凸轮面的多个内齿,
所述内齿的所述径向内侧的端部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锐角,
所述内侧凸轮面划分为第3凸轮面和第4凸轮面,所述第4凸轮面从所述第3凸轮面的所述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弯曲而朝所述周向另一侧延伸,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第3凸轮面上的点处的所述第3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3凸轮面上的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3,大于所述第4凸轮面上的点处的所述第4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4凸轮面上的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4。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第4凸轮面形成有与所述内齿的所述径向内侧的端部卡合的凹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角θ4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1°。
26.一种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具有在形成于FRP件的贯通孔安装的金属套环,
所述金属套环具有:
套环部件,其外周面与所述贯通孔的孔内周面抵接,并且在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连通的狭缝;以及
楔形部件,其打入至所述狭缝,朝向使得所述狭缝的内表面彼此在所述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
在所述金属套环为紧固连结件未插入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将所述楔形部件保持于所述套环部件,并且利用所述按压力使所述套环部件扩径变形,将所述套环部件的所述外周面按压于所述孔内周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狭缝的内表面中的与所述楔形部件抵接的面区域、与将所述面区域上的点和所述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θ满足下式,
tanθ≤μ
其中,μ表示所述狭缝的内表面的所述面区域与所述楔形部件之间的静摩擦系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套环部件具有:筒状的主体部;以及凸缘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伸出,
所述楔形部件具有:楔形部,其打入至所述狭缝;以及凸边部,其从所述楔形部的侧面凸出,
所述凸边部在所述楔形部打入至所述狭缝的状态下沿所述凸缘部延伸。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凸边部在所述楔形部打入至所述狭缝的状态下将在所述凸缘部开口的所述狭缝的端部覆盖。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凸缘部的表面形成有凹部,该凹部在所述楔形部打入至所述狭缝的状态下能够对所述凸边部进行收容,
在所述凹部的侧面沿所述楔形部件的打入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第1棘齿,
在所述凸边部的与所述凹部的侧面相对的面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1棘齿卡合的第1卡止爪。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第1卡止爪的前端具有尖细形状,在所述第1卡止爪与所述第1棘齿卡合时,所述第1卡止爪的前端构成为能够模仿所述第1棘齿的形状而弹性变形。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凸缘部的表面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紧固连结件插入的插入孔的开口;以及凹部,其在所述楔形部打入至所述狭缝的状态下能够对所述凸边部进行收容,
在所述凸边部收容于所述凹部的状态下,所述凸边部的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表面平行,并且所述凸边部的侧面与所述凹部的侧面在所述插入孔的孔周缘部的周向上的两个部位抵接,并且,
在所述凸边部的表面的所述孔周缘部形成有凸条,该凸条以将所述凸边部的侧面和所述凹部的侧面抵接的两个点彼此连结的方式沿所述孔周缘部的周向连续延伸,并且,比所述凸缘部的表面的所述孔周缘部更高地凸出,能够利用插入于所述插入孔的所述紧固连结件的轴向力而压溃变形。
33.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狭缝的内表面沿所述楔形部件的打入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第2棘齿,
在所述楔形部件的与所述狭缝的内表面相对的面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2棘齿卡合的第2卡止爪。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第2卡止爪的前端具有尖细形状,构成为,在所述第2卡止爪与所述第2棘齿卡合时,所述第2卡止爪的前端能够模仿所述第2棘齿的形状而弹性变形。
35.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套环部件以使得所述狭缝的内表面彼此抵接的方式缩径变形时,所述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小值,并且在所述套环部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大值。
36.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孔内周面及所述套环部件的外周面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椭圆形或带弧度的多边形。
37.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狭缝在所述贯通孔的轴向上观察时弯曲,具有:能将所述楔形部件打入的径向狭缝;以及从所述径向狭缝的所述径向外侧端与所述外周面平行地延伸的周向狭缝,
所述狭缝构成为,如果所述套环部件在所述径向上变形,则所述周向狭缝的内表面彼此沿所述外周面的周向滑动。
3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在所述套环部件的内周面,在与形成有所述狭缝的周向位置不同的周向位置形成有切口,该切口在所述套环部件的所述贯通孔的轴向长度的整个区域延伸,朝所述径向外侧具有深度。
39.一种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是在形成于FRP件的贯通孔安装金属套环的方法,其中,
准备金属套环,该金属套环具有:
环状或筒状的外侧套环部件,其具有在安装于所述贯通孔时与所述贯通孔的孔内周面抵接的外周面,并且在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连通的狭缝而构成为能够在所述贯通孔的径向上变形;以及
内侧套环部件,其在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按压面,在所述内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时,该按压面能够对所述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
将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贯通孔的孔内周面,
将所述内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
使所述按压面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抵接,对该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按压面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
在紧固连结件未插入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将所述内侧套环部件保持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并且利用所述按压力使所述外侧套环部件扩径变形,将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孔内周面。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自攻螺钉,该自攻螺钉具有比从所述孔内周面的内径减去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厚度的两倍所得的值大的外径,
在使得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之后,将所述自攻螺钉拧入至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使所述自攻螺钉的螺纹牙咬入至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使得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分别形成为带弧度的正多边形,并且形成为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至该外周面的与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大于从所述孔内周面的中心至所述孔内周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
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的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使所述凸面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抵接而对该内周面施加所述按压力,
其中,平均厚度T表示利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彼此相隔360°/n的n个位置处的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厚度之和除以n所得的值,n表示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的个数。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形成为能够在所述径向上弹性变形至使得其外周面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小值为止,并且形成为使得自然状态下的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大值,
对所述外侧套环部件施加外力而使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缩径变形,在使得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的状态下,将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
在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之前,将施加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外力卸除,使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在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弹性地扩径变形。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将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划分为:第1半圆筒面,其隔着所述狭缝而位于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一侧;以及第2半圆筒面,其位于所述外周面的周向另一侧,
所述第1半圆筒面的曲率半径形成为小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半径的公差的最小值,并且所述第2半圆筒面的曲率半径形成为大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半径的公差的最大值,
在将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时,将与所述狭缝的所述周向一侧相邻的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端部朝向隔着所述狭缝而位于所述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牵引,并且使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孔内周面及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分别形成为椭圆形或带弧度的正多边形,并且形成为使得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至该外周面的与所述椭圆形的长轴端部或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孔内周面的中心至所述孔内周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小值,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分别形成为带弧度的正多边形,并且形成为使得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至该外周面的与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和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大于从所述孔内周面的中心至所述孔内周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
在使得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之后,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FRP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由此使得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FRP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使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凸面与所述孔内周面抵接,然后,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进一步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凸面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抵接,对该内周面施加所述按压力,
其中,平均厚度T表示利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彼此相隔360°/n的n个位置处的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厚度之和除以n所得的值,n表示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的个数。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内侧凸轮面,
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多个内侧凸轮面在所述径向上相对的多个外侧凸轮面,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内侧凸轮面及所述外侧凸轮面分别以使得周向一侧比周向另一侧位于更靠所述径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倾斜,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至所述内侧凸轮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与从所述外侧凸轮面至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之和大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半径,
在使得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之后,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使所述内侧凸轮面与所述外侧凸轮面抵接而对该外侧凸轮面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所述按压力。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所述内侧凸轮面的所述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朝所述径向外侧凸出的凸起,
在所述外侧凸轮面形成有凹部,在所述内侧凸轮面相对于所述外侧凸轮面处于规定的周向位置时,所述凹部与所述凸起卡合而限制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朝所述周向一侧旋转,
在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时,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旋转至所述凹部与所述凸起卡合为止。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所述外侧凸轮面的所述周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朝所述径向内侧凸出的凸起,
在所述内侧凸轮面形成有凹部,在所述内侧凸轮面相对于所述外侧凸轮面位于规定的周向位置时,所述凹部与所述凸起卡合而限制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朝所述周向一侧旋转,
在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时,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旋转至所述凹部与所述凸起卡合为止。
48.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分别具有所述内侧凸轮面的多个外齿,
所述外齿的所述径向外侧的端部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锐角,
所述外侧凸轮面划分为第1凸轮面和第2凸轮面,所述第2凸轮面从所述第1凸轮面的所述周向一侧的端部弯曲而朝所述周向一侧延伸,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第1凸轮面上的点处的所述第1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1凸轮面上的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1形成为,大于所述第2凸轮面上的点处的所述第2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2凸轮面上的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2,
在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时,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旋转至所述外齿的所述径向外侧的端部越过所述第1凸轮面与所述第2凸轮面之间的边界线为止。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2凸轮面形成有与所述外齿的所述径向外侧的端部卡合的凹部,
在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时,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旋转至所述外齿的所述径向外侧的端部与所述凹部卡合为止。
50.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分别具有所述外侧凸轮面的多个内齿,
所述内齿的所述径向内侧的端部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形成为锐角,
所述内侧凸轮面划分为第3凸轮面和第4凸轮面,所述第4凸轮面从所述第3凸轮面的所述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弯曲而朝所述周向另一侧延伸,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第3凸轮面上的点处的所述第3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3凸轮面上的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3形成为,大于所述第4凸轮面上的点处的所述第4凸轮面的法线、与将该第4凸轮面上的点和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中心连结的直线所成的角中的较小的角θ4,
在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时,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旋转至所述内齿的所述径向内侧的端部越过所述第3凸轮面与所述第4凸轮面之间的边界线为止。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4凸轮面形成有与所述内齿的所述径向内侧的端部卡合的凹部,
在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相对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时,使所述内侧套环部件旋转至所述内齿的所述径向内侧的端部与所述凹部卡合为止。
52.根据权利要求39至46、48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使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之前,将加入粘接剂的微囊涂敷于所述内侧套环部件的按压面、和由所述按压面施加所述按压力的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任一者,
利用从所述按压面对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施加的所述按压力使所述微囊破裂,将封入至其内部的所述粘接剂释放。
53.根据权利要求39至46、48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使所述外侧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之前,将加入粘接剂的微囊涂敷于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
利用将所述外侧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孔内周面的按压力使所述微囊破裂,将封入至其内部的所述粘接剂释放。
54.一种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是在形成于FRP件的贯通孔安装金属套环的方法,其中,
准备金属套环,该金属套环具有:
套环部件,其具有在安装于所述贯通孔时与所述贯通孔的孔内周面抵接的外周面,并且在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连通的狭缝而构成为能够在所述贯通孔的径向上变形;以及
楔形部件,其具有在打入至所述狭缝时能够对所述狭缝的内表面朝使得该内表面彼此在所述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的按压面,
将所述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贯通孔的孔内周面,
将所述楔形部件打入至所述狭缝,
使所述按压面与所述狭缝的内表面抵接,从所述按压面对该狭缝的内表面施加使得该内表面彼此在所述周向上分离的方向的按压力,
在紧固连结件未插入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将所述楔形部件保持于所述套环部件,并且利用所述按压力使所述套环部件扩径变形而将所述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孔内周面。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使所述套环部件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在所述套环部件以使得所述狭缝的内表面彼此抵接的方式弹性地缩径变形时,所述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小值,并且在所述套环部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的公差的最大值,
对所述套环部件施加外力而使所述套环部件缩径变形,在使得所述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孔内周面的径向尺寸的状态下,将所述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
在将所述楔形部件打入至所述狭缝之前,将施加于所述套环部件的所述外力卸除,使所述套环部件在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弹性地扩径变形。
56.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所述套环部件具有:筒状的主体部;以及凸缘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伸出,
所述楔形部件具有:楔形部,其打入至所述狭缝;以及凸边部,其从所述楔形部的侧面凸出,
在所述凸缘部的表面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紧固连结件插入的插入孔的开口;以及凹部,其在所述楔形部打入至所述狭缝的状态下能够对所述凸边部进行收容,
所述凸边部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在收容于所述凹部时,所述凸边部的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表面平行,并且所述凸边部的侧面与所述凹部的侧面在所述插入孔的孔周缘部的周向上的两个部位抵接,并且,
在所述凸边部的表面的所述孔周缘部形成有凸条,该凸条以将所述凸边部的侧面的与所述凹部的侧面抵接的两个点彼此连结的方式沿所述孔周缘部的周向连续延伸,并且在所述凸边部收容于所述凹部时比所述凸缘部的表面的所述孔周缘部更高地凸出,
在将所述楔形部件打入至所述狭缝时,将所述凸边部收容于所述凹部,且将所述楔形部打入至所述狭缝,
在从所述按压面对所述狭缝的内表面施加所述按压力之后,将所述紧固连结件插入于所述插入孔,利用所述紧固连结件的轴向力使所述凸条压溃变形。
57.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之前,将加入粘接剂的微囊涂敷于所述楔形部件的按压面、和由所述按压面施加所述按压力的所述狭缝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任一者,
利用从所述按压面对所述狭缝的内表面施加的所述按压力使所述微囊破裂,将封入至其内部的所述粘接剂释放。
58.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金属套环的安装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套环部件嵌入于所述孔内周面之前,将加入粘接剂的微囊涂敷于所述套环部件的外周面,
利用将所述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孔内周面的按压力使所述微囊破裂,将封入至其内部的所述粘接剂释放。
59.一种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其中,
所述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具有在形成于FRP件的贯通孔安装的金属套环,
所述金属套环具有:
第1部件,其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的孔内周面抵接的外周面、以及位于比所述外周面更靠所述贯通孔的径向内侧的位置的内周面,并且在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连通的狭缝;以及
第2部件,其对所述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或者对所述狭缝的内表面朝使得该内表面彼此在所述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
在所述金属套环为紧固连结件未插入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将所述第2部件保持于所述第1部件,并且利用所述按压力使所述第1部件扩径变形,将所述第1部件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孔内周面。
60.一种金属套环,其安装于在FRP件形成的贯通孔,其中,
所述金属套环具有:
第1套环部件,其具有在安装于所述贯通孔时与所述贯通孔的孔内周面抵接的外周面、以及位于比所述外周面更靠所述贯通孔的径向内侧的位置的内周面,并且在所述外周面的周向上的一个部位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连通的狭缝而构成为能够在所述贯通孔的径向上变形;以及
第2套环部件,其具有在嵌入于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所述内周面、并且绕所述贯通孔的轴线旋转时对所述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按压力的按压面、以及在嵌入于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所述狭缝时对所述狭缝的内表面朝使得该内表面彼此在所述周向上分离的方向施加按压力的按压面中的任一者,
在所述金属套环为紧固连结件未插入的状态下,所述第2套环部件通过所述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保持于所述第1套环部件,并且所述第1套环部件因所述按压力而扩径变形,由此将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孔内周面。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金属套环,其中,
在所述第2套环部件的按压面、和由所述按压面施加按压力的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所述狭缝的内表面或者所述内周面中的至少任一者涂敷有加入粘接剂的微囊,
所述微囊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因所述按压力而破裂,由此将封入其内部的所述粘接剂释放。
62.根据权利要求60或61所述的金属套环,其中,
在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涂敷有加入粘接剂的微囊,
所述微囊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因将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外周面按压于所述孔内周面时的按压力而破裂,由此将封入其内部的所述粘接剂释放。
63.根据权利要求60或61所述的金属套环,其中,
所述第2套环部件具有:外周面,其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相对;以及凸缘部,其从所述外周面的端部朝所述径向外侧伸出,
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所述凸缘部侧的侧面与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第1套环部件侧的侧面彼此在所述贯通孔的轴向上相对并抵接,
在与所述贯通孔的轴向垂直的剖面中,所述第2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以及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内周面分别形成为带弧度的正多边形,并且从所述第2套环部件的外周面的中心至该外周面的与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对应的凸面的最远点为止的距离、和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平均厚度T的最大值之和,大于从所述孔内周面的中心至所述孔内周面为止的半径方向距离的最大值,
所述第2套环部件的凸面构成对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内周面朝所述径向外侧施加所述按压力的所述按压面,
在所述第2套环部件的外周面以及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内周面设置有越靠近所述凸缘部则该外周面以及内周面的径向尺寸越小的锥形部,
在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所述凸缘部侧的侧面和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第1套环部件侧的侧面中的至少任一者涂敷有加入粘接剂的微囊,
其中,平均厚度T表示利用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内周面的周向上彼此相隔360°/n的n个位置处的所述第1套环部件的所述径向上的厚度之和除以n所得的值,n表示所述正多边形的角部的个数。
64.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金属套环,其中,
所述粘接剂是如果被从所述微囊释放则发泡并固化的发泡性粘接剂。
CN201780094510.1A 2017-09-20 2017-09-20 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金属套环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11133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3917 WO2019058459A1 (ja) 2017-09-20 2017-09-20 Frp材の締結部構造、金属カラー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3206A CN111133206A (zh) 2020-05-08
CN111133206B true CN111133206B (zh) 2021-08-13

Family

ID=6581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4510.1A Active CN111133206B (zh) 2017-09-20 2017-09-20 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金属套环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64508A1 (zh)
EP (1) EP3686444A4 (zh)
JP (1) JP6897781B2 (zh)
CN (1) CN111133206B (zh)
WO (1) WO20190584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0965B (zh) * 2019-11-15 2024-03-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粘接构件、粘接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框体的制造方法
CN114810781A (zh) * 2022-04-20 2022-07-29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件固定用止推螺栓
WO2024070251A1 (ja) * 2022-09-26 2024-04-04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マット材、排ガス浄化装置及びマット材の製造方法
CN117662588B (zh) * 2024-01-31 2024-04-12 唯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铲运结构及掘进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1687A (en) * 1987-09-09 1990-10-09 Aerospatiale Societe Nationale Industrielle Fastening device including sleeves, and rotor blade equipped with such a device for fastening to a hub
US5738477A (en) * 1995-04-14 1998-04-14 Shur-Lok Corporation Panel snap fastener assembly
CN105972013A (zh) * 2016-07-28 2016-09-28 宁夏共享机床辅机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防护罩用新型密封螺栓及其装配结构
CN205769036U (zh) * 2015-12-23 2016-12-07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隔离套
JP7117088B2 (ja) * 2017-08-04 2022-08-1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抗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抗体の熱安定性を向上させ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57137A (en) * 1970-04-30 1974-11-05 John O. King (Jr.) Fastener adapter and method
AU496094B2 (en) * 1975-06-02 1976-12-09 Epworth Nilsson John Double eccentric insert tolerances system
JPH07117088B2 (ja) * 1991-05-27 1995-12-18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鋼構造物のボルト接合構造
FR2694608B1 (fr) * 1992-08-10 1994-10-21 Peugeot Dispositif d'immobilisation de deux pièces.
JP3500256B2 (ja) * 1996-08-21 2004-02-23 株式会社杉浦製作所 雌ねじ部構造
JP2007332975A (ja) 2006-06-12 2007-12-27 Toyota Motor Corp フランジ付カラーを含む締結構造体
DE102008047017A1 (de) * 2008-09-13 2010-03-18 Schaeffler Kg Kreiskeil-Verbindung
JP2016098999A (ja) * 2014-11-26 2016-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部品締結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1687A (en) * 1987-09-09 1990-10-09 Aerospatiale Societe Nationale Industrielle Fastening device including sleeves, and rotor blade equipped with such a device for fastening to a hub
US5738477A (en) * 1995-04-14 1998-04-14 Shur-Lok Corporation Panel snap fastener assembly
CN205769036U (zh) * 2015-12-23 2016-12-07 伯尔霍夫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隔离套
CN105972013A (zh) * 2016-07-28 2016-09-28 宁夏共享机床辅机有限公司 一种机床防护罩用新型密封螺栓及其装配结构
JP7117088B2 (ja) * 2017-08-04 2022-08-1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抗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抗体の熱安定性を向上させ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58459A1 (ja) 2019-03-28
JPWO2019058459A1 (ja) 2020-10-15
CN111133206A (zh) 2020-05-08
JP6897781B2 (ja) 2021-07-07
EP3686444A1 (en) 2020-07-29
US20220260103A1 (en) 2022-08-18
US20210164508A1 (en) 2021-06-03
EP3686444A4 (en) 202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3206B (zh) Frp件的紧固连结部构造、金属套环及其安装方法
EP3564055B1 (en) Battery securing device, traction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vehicle
US12085110B2 (en) Nut and tightening method
CN107781270B (zh) 带垫圈的螺钉
JP6052531B2 (ja) ナット
EP1369599A1 (en) An improved blind fastener
CN110088490B (zh) 外螺纹部件
JP5464069B2 (ja) グロメットの車体取付構造
US12123442B2 (en) Fastening part structure for FRP member, metal collar,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metal collar
JP2010133446A (ja) ねじ及びねじを用いた締結構造
KR101300824B1 (ko) 호스용 클램프
KR100928150B1 (ko) 클러치 마스터 실린더 조립체의 트위스트 로크 장치
CN114838048A (zh) 具有防松动功能的组合螺母
JP7091123B2 (ja) 締結構造
JP2010213426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クランプ
US8893593B2 (en) Tool for deforming threads at a particular location on a fastener
JP2007120532A (ja) 回り止め構造及び電気モータの回転検出器の取付構造
CN106090044A (zh) 用于将传动轴法兰装配到变速器法兰的方法和装置
EP4421334A1 (en) Threaded fastener
KR101460302B1 (ko) Epb 엑추에이터와 캘리퍼의 체결 구조
JP2007333076A (ja) プッシュリベット
CN117377832A (zh) 调节元件、带有调节元件的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部件的连接结构、调节元件的制造方法和连接方法
KR20200077952A (ko) 리벳 너트 장치
JP2006214459A (ja) ボルト・ナット締結緩み防止構造及びボルト・ナット締結緩み防止方法
JPH04698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