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3673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3673A
CN111123673A CN201911043028.2A CN201911043028A CN111123673A CN 111123673 A CN111123673 A CN 111123673A CN 201911043028 A CN201911043028 A CN 201911043028A CN 111123673 A CN111123673 A CN 111123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unit
connector
fixing unit
resp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30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3673B (zh
Inventor
太田佳秀
木仓真
浅沼昇治
尾花阳光
田中智也
正元大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23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3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fix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33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0037Toner image det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小型且比较便宜的结构,在维持相对于包含定影单元的插入拔出单元在插入和拔出方向上移动的连接器接触性的同时,在插入拔出单元朝向装置主体插入时,连接器彼此能够切实地嵌合。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和能够在Z方向上插入和拔出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通过两颗阶梯螺钉(95)被安装在连接器保持托架(85)上。连接器保持托架(85)通过两颗阶梯螺钉(97)被安装在主体框架部件(105)上。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结构是,相对于两颗阶梯螺钉(95)及连接器保持托架(85)被保持为在朝向插入拔出方向的Z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两颗阶梯螺钉(95)及连接器保持托架(85)相对于两颗阶梯螺钉(97)及主体框架部件(105)被保持为在朝向与Z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将定影部作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能够装卸的定影单元来构成,并通过提高装卸性来提高卡纸去除的简易化,提高了维护检修及零件更换性(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是,具有可拉出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中的双面单元、安装在双面单元上的定影单元以及设置在装置主体上并通过双面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的插入和拔出而在被设置在定影单元的单元侧连接器中被插入和拔出的主体侧连接器,通过驱动定影单元和主体侧连接器中的至少一方,来调整定影单元和主体侧连接器的位置。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是通过单独的驱动系统来调整连接器位置,所以就难以面向小型化,朝着定影单元的双面单元插入时,连接器彼此不能嵌合,有时会导致连接器破损。
另外,关于相对于装置主体来插入和拔出定影单元时的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的具体的现有技术例,将通过后述的实施方式来说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409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小型且比较便宜的结构,在维持相对于包含定影单元的插入拔出单元(是指具有应该与装置主体侧连接器嵌合的单元侧连接器,并且相对于装置主体可以插入和拔出的单元的总称)在插入和拔出方向上移动的连接器接触性的同时,在插入拔出单元朝向装置主体插入时,连接器彼此能够切实地嵌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拔出单元,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能够插入和拔出;单元侧连接器,其被设置在所述插入拔出单元上;主体侧连接器,其被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并以所述插入拔出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插入拔出方向的插入拔出,在所述单元侧连接器里被插入拔出;第一构件,其保持所述主体侧连接器,及第二构件,其保持所述第一构件,所述主体侧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被保持为在朝向所述插入拔出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被保持为在朝向与所述插入拔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根据本发明,通过小型且比较便宜的结构,能够确保相对于插入拔出单元在插入和拔出方向上移动的连接器接触性,并在插入拔出单元朝向装置主体插入时,连接器彼此能够切实地嵌合。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被设置为可以在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插入和拔出的定影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图3所示是图1是去除了定影单元的外装部件的上部部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所示是从斜上方看到的图1的定影单元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5所示是从左侧看到的图1的定影单元的侧视图。
图6所示是图1的定影单元被安装在装置主体里时的装置主体的概要截面图。
图7的(a)、(b)所示是现有技术的抽屉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结构的说明图。
图8所示是实施例所涉及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的保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9的(a)、(b)所示是实施例所涉及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的保持结构的主要部分,(a)是(b)的S9-S9线的截面图,(b)是图8中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相对于连接器保持托架的安装/保持关系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10的(a)、(b)所示是实施例所涉及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的保持结构的主要部分,(a)是(b)的S10-S10线的截面图,(b)是通过图8中的连接器保持托架相对于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的主体框架部件的安装/保持关系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11所示是实施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的保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包括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或形状等的构成要素(构件或构成零件)等,只要是不会有混淆,就在一次说明之后通过赋予同一符号来省略其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及动作。
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是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本体100中,可以装卸地安装有作为成像单元的处理单元1。处理单元1包括有在表面上承载图像而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2、使感光体2的表面带电而作为充电机构的充电辊3、对感光体2上的潜像进行可视图像化而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装置4,以及具有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清洁而作为清洁机构的清洁刮板5等的清洁装置。另外,在与感光体2对置的位置里,配置有作为曝光感光体2表面的曝光机构的LED头灯阵列6。
在处理单元1中,作为粉体收容器的调色剂卡盒7相对于装置主体100被安装为可以装卸,该粉体收容器收容图像形成用的粉体即调色剂。调色剂卡盒7具有收容未使用的调色剂的未使用调色剂收容部8,和收容使用过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收容部9。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用纸上的转印装置10、用于供给用纸的供纸装置11、使得被转印到用纸上的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12、将用纸向装置外排出的排纸装置13,以及作为定时辊的一对对位辊17。
定影单元12是相对于装置主体100能够插入和拔出(或插入和脱卸)的插入拔出单元(或插入脱卸单元)的一例。
转印装置10具有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辊14。转印辊14是在将处理单元1安装在装置主体100里的状态下被配置为与感光体2接触的。另外,转印辊14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并被施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DC)及/或交流电压(AC)。
供纸装置11具有收容有用纸P的供纸卡盒15、对被收容在供纸卡盒15里的用纸P进行给送的供纸辊16。还有,在用纸P中,除了普通纸以外,还包括有厚纸、薄纸、明信片、信封、涂布纸(涂层纸或铜版纸等)、描图纸等。更进一步地,除了用纸以外,还可以将OHP片材、OHP膜材等作为记录介质来使用。
定影单元12具有作为使得图像定影在用纸上的定影部件的定影辊18,和作为与定影辊18相对配置的对置部件的加压辊19。定影辊18通过加热器等加热机构被加热。加压辊19朝向定影辊18侧被加压,并与定影辊18接触形成定影夹持部。
排纸装置13具有将用纸排出到装置外的一对排纸辊20。另外,在装置主体100的外装上面部,形成有用于载置通过排纸辊20排出的用纸的排纸盘21。
另外,在装置主体100内设置有用于将用纸P从供纸盒15开始经由对位辊17、转印辊14和感光体2之间的图像转印部(转印夹持部)、定影单元12,输送至排纸辊20的输送路径R1。更进一步地,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设置有用于在双面印刷时将通过了定影单元12的用纸P再次输送到图像转印部的双面输送路径R2。
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动作。
当成像动作开始后,感光体2被旋转驱动,并通过充电辊3使得感光体2的表面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接着,根据来自于读取装置或计算机等的图像信息,LED头灯阵列6对感光体2的带电面进行曝光,并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装置4向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静电潜像就作为调色剂图像被显像化(可视像化)。
接着,当开始成像动作时,供纸辊16开始旋转驱动,从供纸卡盒15来送出用纸P。被送出的用纸P通过对位辊17来暂时停止输送。然后,在规定的时机开始对位辊17的旋转驱动,并对准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到达图像转印部的时机,来将用纸P向图像转印部输送。
然后,当用纸P被输送到图像转印部里时,通过在转印辊14上施加的规定的电压所产生的转印电场,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用纸P上了。此时,未被转印到用纸P上的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刮刀5被除去,并被回收到调色剂卡盒7的废调色剂收纳部9。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P朝向定影单元12被输送,在通过由定影辊18和加压辊19形成的定影夹持部时被加热及加压,用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就得到了定影。然后,用纸P通过排纸辊20被排出到装置外,并被载置到排纸盘21上。
另外,在进行双面印刷时,不将通过了定影单元12的用纸P排出到装置外,而是转向后送到双面输送路径R2里。用纸P通过双面输送路径R2后在对位辊17的近前侧被送入输送路径R1,并通过对位辊17再次向图像转印部输送。然后,图像被转印到用纸P的背面,并在通过定影单元12对背面侧的图像定影后,将用纸P向装置外排出。
图2所示是定影单元12的概要截面图。
如图2所示,定影单元12具有树脂制成的框架部件23,其构成在内部收容定影辊18及加压辊19的外装部件。在框架部件23的正面形成有用于使得用纸进入定影单元12内的进口部23a,在框架部件23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将用纸从定影单元12排出的出口部23b。还有,这里所说的定影单元12的"正面"是指定影单元12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里的状态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即操作者通过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里的操作部(操作面板等)来进行打印指示时所站立的一侧的面。另外,在定影辊18内设置有作为发热体的卤素发热管22。加压辊19通过后述的加压部件对定影辊18加压,在定影辊18和加压辊19压接的部位里形成有定影夹持部N。
在图2中,附图标记70所示是作为被设置在定影单元12里的单元侧连接器的单元侧抽屉连接器。在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中收纳有与后述的图3所示供电线61等连接的端子。附图标记24所示是在定影单元12被插入装置主体100的状态下,关闭后述的图6所示开闭罩盖101时,以后述的图3所示的定影单元12的定影齿轮18G与装置主体100的驱动齿轮啮合的方式,接受被设置在开闭罩盖101里的凸起的推压力F的凹部形状的被推压部。
图3所示是去除了定影单元12的外装部件的上部部分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在定影辊18的一端部里设置有定影齿轮18G,该定影齿轮用于与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00里的驱动齿轮连结。因此,在将定影单元12安装到装置主体100里,并且定影齿轮18G与上述驱动齿轮连结的状态下,从装置主体100侧的驱动源向定影辊18传递驱动力时,定影辊18就会在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上旋转驱动。另外,加压辊19被构成为相对于旋转驱动的定影辊18,是在图2中的箭头所示的反时针旋转方向上从动旋转的。如此,通过定影辊18的旋转驱动及加压辊19的从动旋转,就构成了通过两辊18、19来夹持用纸的同时进行输送的方式。另外,与本实施方式相反,也可以将加压辊19设为驱动辊,将定影辊18设为从动辊。
在图3中,附图标记60所示是由安装在上述各卤素发热管22的端部里的陶瓷等构成的绝缘性的基座部件60,附图标记61所示是与各卤素发热管22的端部连接并用于从装置主体100侧的电源向各卤素发热管22供电的供电线。
参照图2来对定影单元12的动作进行简单的说明。
在定影辊18通过从卤素发热管22发出的辐射热来被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并且定影辊18和加压辊19旋转的状态下,当用纸从图2中的箭头C1所示方向进入定影夹持部N时,用纸一边被定影辊18和加压辊19夹持一边被输送。此时,用纸上的未定影图像在通过定影辊18的热被加热的同时,还通过定影辊18和加压辊19来被加压后,将图像定影在用纸上。然后,定影有图像的用纸从定影夹持部N向图2中箭头C2所示方向排出。
以下,对定影单元1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4所示是从斜上方看到的定影单元12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在框架部件23中设置有将定影单元12相对于装置主体100进行装卸时的操作者所握持的第一把手部41和第二把手部42。第一把手部41被分别设置在框架部件23的背面的左右端部,第二把手部42被设置在框架部件23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
一对第一把手部41被构成为相互间左右对称的形状。具体来说就是,各第一把手部41都具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握持部41a,和从握持部41a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向前方(正面侧)延伸的一对臂部41b,握持部41a借助于一对臂部41b来被固定到框架部件23的背面。然后,在各握持部41a和框架部件23的背面之间,形成有操作者能够插入手或手指的空间部S1。
另一方面,第二把手部42相对于框架部件23被设置为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能够转动(即,可以摇动)。详细来说就是,第二把手部4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握持部42a和朝着与握持部42a正交或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一对臂部42b,各臂部42b的先端部通过支承轴43被安装为相对于框架部件23可以摇动。通过第二把手部42以支承轴43为中心的摇动,第二把手部42就在图4所示的倒伏状态和立起状态(未图示)之间被切换。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第二把手部42被收纳到设置在框架部件23上部的凹状的收纳部(未图示)内。相对于此,在省略了图示的第二把手部42为立起的状态下,第二把手部42从图4所示的收纳状态向外侧(上方)突出,并作为把手成为能够使用的使用状态。即,在使用状态下,是在第二把手部42的握持部42a和框架部件23(省略图示的上述收纳部)的上表面之间,成为形成有操作者能够插入手或手指来把持握持部42a的空间部(未图示)的状态。
在省略了图示的上述收纳部中,设置有在将第二把手部42从收纳状态切换到使用状态时为了容易地将手指勾挂到第二把手部42里的两个凹部45,46。一个是使收纳部44的后端缘中央向前方凹陷而形成的第一凹部45,另一个是使收纳部44的上表面中央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第二凹部46。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框架部件23中还设置有多个的定位部件,用来相对于装置主体100对定影单元12进行定位。作为多个的定位部件,是由设置在框架部件23的正面左右两端部的第一定位突起47、分别设置在框架部件2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正面一侧的一对第二定位突起48、分别设置在框架部件23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背面一侧的一对第三定位突起49来构成的。
当定影单元12被安装到装置主体100里占据安装位置时,是通过形成在第一定位突起47的底部中的定位抵接面47a(参照图2等)和被固定在装置主体100侧的主体框架部件105的主体侧定位部件即定位抵接面105a(参照图6)的抵接,来构成对定影单元12的插入和拔出方向(以下,也称为"Z方向")的定位的。
另外,在框架部件23的左侧面及右侧面中,分别设置有在将定影单元12装卸(插入和拔出)到装置主体100里时沿着后述的主体侧导向部件被引导的凸状的导向部件即导向突起50。各导向突起50形成为矩形(大致长方形或大致正方形),并且各个上平面及下平面相对于主体侧导向部件起到进行滑动的滑动面50a、50b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单元12的装卸(插拔)时,由于定影单元12中的导向突起50以外的部分相对于装置主体100是不滑动的(不发挥导向功能),所以就降低了滑动阻力并提高了操作性。
图5所示是从左侧看到的定影单元12的侧视图。
如图5所示,在定影单元12中设置有锁定部53,以对安装在装置主体100里的状态下的定影单元12进行固定使其不会脱离。锁定部53被设置在转动部件51的一部分中,该转动部件51可以转动(摇动)地被设置在第一把手部41里。转动部件51形成为大致的L字型,在从其转动中心(支点52)向前方(正面侧)延伸的部分的先端部里设置有锁定部53。另一方面,从转动部件51的转动中心(支点52)向上方延伸的部分是操作者用于转动操作转动部件51的操作部54。
另外,锁定部53通过被配置在其上表面和框架部件23的下表面之间作为施力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55始终被作为有朝向下方的力。因此,在转动部件51没有被操作者转动操作时,转动部件51的下部与下侧的臂部41b的底部410抵接,并且锁定部53的先端部(下端部)比下侧的臂部41b的底部410更向下方大大地突出的状态(图5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得到保持。在该状态下,锁定部53成为能够与设置在装置主体100侧的后述的卡止部进行卡止的可锁定状态。
相对于此,在操作者克服压缩螺旋弹簧55的作用力而使得转动部件51向图5中的反时针旋转方向转动时,锁定部53的先端部向上方退避,并成为不与装置主体100侧的卡止部卡止的不可锁定状态(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如此,操作者通过对操作部54进行操作来使得转动部件51转动,就能够将锁定部53切换到可锁定状态和不可锁定状态里了。另外,转动部件51也同样设置在右侧的第一把手部41里。
图6所示是定影单元被安装在装置主体里时的装置主体的概要截面图。
如图6所示,在装置主体100的背面(图中左侧的面)设置有开闭罩盖101。开闭罩盖101通过在图6中的箭头H方向上的转动(摇动)来进行打开和关闭。图6所示的状态是开闭罩盖101打开而在装置主体100的背面形成有开口部102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将定影单元12从开口部102向后方卸除。还有,关于定影单元12的装卸方法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另外,在开闭罩盖101中一体地设置有构成双面输送路径R2的一部分的双面输送单元104。因此,如图6所示,在开闭罩盖101被打开的状态下,双面输送单元104与开闭罩盖101一起转动(摇动),并成为从定影单元12的背面附近退避的状态。
在装置主体100的左侧壁及右侧壁的各内表面中,分别设置有在将定影单元12装卸到装置主体100里时对定影单元12进行引导而作为主体侧导向部件的一对导向轨103。各导向轨103具有上侧的导向面103a及下侧的导向面103b。在定影单元12的装卸时,上述导向突起50的上侧的滑动面50a和下侧的滑动面50b通过相对于这些导向面103a、103b的滑动,来对定影单元12进行引导。
如图6所示,在装置主体100中设有多个的主体侧定位部来进行定影单元12相对于装置主体100的定位。多个的主体侧定位部是由与设置在定影单元12中的第一定位突起47卡止后主要对定影单元12的图4的左右方向(以下也称为"X方向")及前后方向或插入拔出方向(上述的Z方向)进行定位的第一主体侧定位部108、与设置在定影单元12中的第二定位突起48卡止后主要对定影单元12的前方和上下方向(以下也称为"Y方向")进行定位的第二主体侧定位部109,以及与设置在定影单元12中的第三定位突起49卡止后主要对定影单元以第二定位突起48为中心的旋转方向进行定位的第三主体侧定位部110来构成。
另外,在装置主体100中设有定影单元12的锁定部53所卡止的卡止部111。图6所示的状态是锁定部53与卡止部111卡止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定影单元12的后方被定位,在脱离方向上的移动得到限制。另外,关于定影单元12的装卸方法及优点,与本申请人提出的日本特开2018-040886号公报的段落[0043]~[0051]中记载的内容大致相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定影单元12构成为相对于装置主体100是可以插入和拔出的,来提高定影单元12对装置主体100的装卸性。由此,就实现了定影单元12的维护检查时的操作性的提高。
另外,定影单元12通过杆部件及各种定位部件等,来构成为在装置主体100里保持一定的松动地被安装和设置。另外,定影单元12的插入拔出方向(Z方向),和被设置在与图2及图5等所示的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嵌合的装置主体100侧里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参照后述图7)的嵌合方向(也是插入拔出方向/Z方向),以及定影单元12被推压的方向(也是插入拔出方向/Z方向)是一致的。定影单元12通过图6所示装置主体100侧的第一主体定位部108的抵接面来确定抵接位置,就如图3所示地,装置主体100侧的驱动齿轮(未图示)和定影单元12侧的定影齿轮18G之间的位置得到确定,从而能够传递驱动了。
[现有技术例]
参照图7,说明抽屉连接器彼此的嵌合结构所涉及的现有技术例。图7(a)所示是现有技术例中的抽屉连接器彼此没有问题地嵌合时的结构和动作图,图7(b)所示是现有技术例中的抽屉连接器产生破损等问题时的结构和动作图。
另外,在图7中,在以端视图显示被固定在该图中括号所示定影单元12侧的框架部件23上的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的截面的同时,还简化及示意性地图示了被固定在装置主体100里作为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安装部位的部件即主体框架部件105等。另外,为了实现图示的简单化,在上述图6中省略了单元侧抽屉连接器的图示以及安装在主体框架上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的图示。另外,处于相同的考虑,包括后述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例在内,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和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嵌合的端子形状的图示全部省略。
如图7(a)所示,作为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相对于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的插拔嵌合机构,已知的是使用了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阶梯螺钉90及压缩螺旋弹簧91的机构。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和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使用的是现成品。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是呈凹形状的雌型(插座),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是呈凸形状的雄型(插头)。
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在定影单元12侧的框架部件23中沿X方向、Y方向、Z方向的三维方向被定位,通过螺钉等紧固部件被固定。这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也是同样的。
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具有与其一体形成的被安装底座部80a。在被安装底座部80a中形成有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安装用的多个(在图7中为两个)安装孔80b。在阶梯螺钉90中,相对于安装孔80b的内径具有规定间隙的外径部90a,和形成有被紧固到形成在主体框架部件105的雌螺纹里的雄螺钉的螺钉部90b,以及形成有通过工具来紧固的紧固形状且具有比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安装孔80b的内径大的外径的凸缘部90c形成为一体。
如图7(a)所示,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构成是,通过将压缩螺旋弹簧91夹在阶梯螺钉90的凸缘部90c和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被安装底座部80a之间,来推压并保持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并能够在X方向、Y方向、Z方向(三维方向)上自由移动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换句话说就是,在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现有的保持结构中,特别是朝着作为插入拔出方向的Z方向来产生过行程的结构。
因此,能够吸收在向装置主体插入定影单元12时的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的姿势的偏离,以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和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连接器彼此被位置对准的状态来进行嵌合。由此,由于定影单元12的热收缩及动作时的微振动、驱动部的反转动作等,因为在与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嵌合的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中的Z方向上也有滑动摩擦的移动以及作用有使得抽屉连接器彼此分离的力,所以就能够防止连接器端子相互刮擦切削而导致的接触不良。即,能够维持电接触而不会产生抽屉连接器彼此的磨耗。
如图7(a)、图7(b)所示,在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中连接有用于向定影单元12供电的线束82,由于在定影单元12中使用一次电源,作为供电用的线束82线束直径粗、硬度大,以节省空间方式来配置时,由于线束82的弯曲引起的负荷就会成为使得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倾倒的力。
这里,如图7(b)所示,在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现有结构的保持机构中,因为在X方向、Y方向、Z方向(三维方向)的倾斜是自由的,通过线束82的硬度的强弱,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相对于主体框架部件105的保持姿势就会变化,从而会产生在定影单元12的插入拔出时(特别是插入时)抽屉连接器彼此的位置对不上,如附图标记D所示地,会导致抽屉连接器破损的担心和不良情况。如图7(b)所示,本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倾倒在作为该抽屉连接器的短边方向的Y方向上会特别显著地发生。
为了防止上述不良情况,虽然可以通过增强安装在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里的压缩螺旋弹簧91的作用力(弹簧力)来应对,但为了充分矫正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姿势需要使得弹簧力较大,并且在定影单元12安装时会发生强力回推定影单元12的力,所以就会导致图3说明的定影齿轮18G彼此之间的距离被拉开、驱动力的传递变得不良。
为了防止上述不良情况和问题点,也可以通过提高图2所说明的开闭罩盖101的推压力F来应对。但是,在提高开闭罩盖101的推压力F时,就会以在定影单元12附近配置的开闭罩盖101里施加较大负荷的状态来受到定影单元12的热,因历时劣化就会引起开闭罩盖101的变形,并导致定影单元12的位置发生偏移,还是会导致驱动力传递不良。
参照图8~图10,对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例的问题点的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8所示是实施例所涉及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的保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9(a)是图9(b)的S9-S9线的截面图,图9(b)是包括表示图8中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相对于连接器保持托架的安装/保持关系的局部剖面(阶梯螺钉95)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图10(a)是图10(b)的S10-S10线的截面图,图10(b)是包括通过图8中的连接器保持托架表示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相对于主体框架部件的安装/保持关系的局部剖面(阶梯螺钉97)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如图9所示地,图7所示的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和能够在Z方向上插入和拔出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通过两颗阶梯螺钉95被安装在连接器保持托架85上。连接器保持托架85通过两颗阶梯螺钉97被安装在主体框架部件105上。连接器保持托架85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例中未使用的新的部件,为了便于与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主体框架部件105的形状识别,以包括剖面的梨皮(沙地)图案来显示。连接器保持托架85是由耐热性优异的树脂来一体地形成的。
在图8、图9中,附图标记80c表示用于防止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正反侧误装的凸状的突起。
在图8~图10中,附图标记105b表示形成在主体框架部件105上的凸状的导向凸起,附图标记85c表示形成在连接器保持托架85中的导向凸起孔。通过导向凸起105b与导向凸起孔85c的卡止和嵌入,如后所述,连接器保持托架85相对于主体框架部件105就在Z方向上被引导为可以移动。另外,主体框架部件105具有包括起到作为安装部件功能的加强肋的立体形状,与连接器保持托架85和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相比,仅停留在以可以表示其大概形状等的较细的线来简略地图示。
这里,两颗阶梯螺钉95及连接器保持支架85的作用是作为保持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第一部件。两颗阶梯螺钉97及主体框架部件105的功能是作为保持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部件。
如图9所示,连接器保持托架85由两颗阶梯螺钉95保持。如图9(b)所示,各阶梯螺钉95的轴径部95a的外径d95a为φ3.5mm,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安装孔80b的孔径d80b为φ5.0mm,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仅能够沿XY平面移动该差值±0.75mm。
另外,本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被安装底座部80a的厚度t80a为2.0mm,阶梯螺钉95的凸缘部95c的下面到轴径部95a的阶梯部为止的高度h95为2.1mm,因此,本体侧抽屉连接器80就处于仅浮起该差值的间隙0.1mm的状态,由此,本体侧抽屉连接器80相对于连接器保持托架85就成为不会倾倒的结构。
如图10所示,连接器保持托架85通过两颗阶梯螺钉97来被保持在主体框架部件105上。连接器保持托架85通过形成在主体框架部件105里的导向凸起105b被引导为仅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作为连接器保持托架85的被紧固部的安装孔85a、85b与阶梯螺钉97的轴径部97a保持规定的间隙。
如图10(b)具体地所示,在连接器保持托架85中形成有用于安装阶梯螺钉97的安装孔85a及长孔85b。阶梯螺钉97的轴径部97a的外径d97a为φ3.5mm,安装孔85a的孔径d85a为φ3.6mm,长孔85b的孔径d85b为φ3.6×5.6mm。
另外,如图10(a)具体地所示,连接器保持托架85的构成是,在阶梯螺钉97的螺钉部(未图示)被完全紧固到形成在框架部件105中的雌螺纹里时,相对于阶梯螺钉97的凸缘部97c到轴径部97a的阶梯部的长度,产生1.0mm的间隙c85。由此,连接器保持托架85相对于框架部件105在Z方向上就能够在1.0mm以内的范围中移动了。
在图9、图10中,主体框架部件105的导向凸起105b的导向凸起直径d105b为φ6.0mm,导向凸起105b所插通的连接器保持托架85的导向凸起孔85c的孔径d85c为φ6.1mm。
另外,也可以不在主体框架部件105侧单独地设置导向凸起,而将阶梯螺钉97所安装和插入贯通的连接器保持托架85的安装孔的一方作为定位孔,并将另一方作为旋转止动孔。
如上所述,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结构是,相对于两颗阶梯螺钉95及连接器保持托架85(第一部件)被保持为在朝向插入拔出方向的Z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两颗阶梯螺钉95及连接器保持托架85(第一部件)相对于两颗阶梯螺钉97及主体框架部件105(第二部件)被保持为在朝向与Z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更进一步地,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结构是,相对于两颗阶梯螺钉95及连接器保持托架85(第一部件)在与Z方向正交的XY平面内被保持为能够移动,并且,两颗阶梯螺钉95及连接器保持托架85(第一部件)相对于两颗阶梯螺钉97及主体框架部件105(第二部件)被保持为在Z方向上能够移动。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小型且低价的结构,能够确保相对于定影单元12的插拔方向的移动的连接器接触性,并获得在定影单元12向装置主体100插入时,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和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能够可靠地嵌合的基本的效果。
另外,由于连接器保持托架85相对于主体框架部件105不会发生因朝向XY平面及Z方向的旋转分量而引起的位置偏移,所以就能够在防止因XY平面上的位置偏移修正而导致的连接器彼此嵌合时的破损的同时,可以进行Z方向的位置追随,从而提供没有连接器磨损等问题的结构。
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和单元侧抽屉连接器70是现成品,由于通常其保持部相对于嵌合和插入拔出方向的笔直长度较短,因此作为朝向嵌合方向的滑动保持部件来使用时,容易发生倾斜咬住。由此,对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保持限制了朝向平行于嵌合方向的方向的移动,因为能够朝着与嵌合方向正交的面内移动,所以就进一步提高了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的倾斜防止精度。
参照图11,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1所示是实施例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主体侧抽屉连接器的保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1所示的变形例与图8~图10所示的实施例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在主体框架部件105中一体地形成的承受台部105c的外周面和位于其外侧的连接器保持托架85之间,附加了作为按压部件乃至施力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88。
承受台部105c是在与阶梯螺钉97的螺钉部97b卡合而被螺钉紧固的主体框架部件105中一体地形成的部位。如图11所示,当定影单元插入装置主体时,压缩螺旋弹簧88以较轻的力将连接器保持托架85推压到定影单元上。另外,在图11中,为了表示本发明的特征,特地显示了与图10所示同样的间隙c85的发生。
根据变形例,通过追加作为按压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88,以较轻的力来将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推压到定影单元侧,即使在因为历时的磨耗而引起的表面状态的变化及灰尘的混入等而产生滑动负荷的情况下,因为承受台部105c平衡良好地推压的帮助,主体侧抽屉连接器80朝向Zb方向的动作就不会停滞和不确定。因此,就能够配合定影单元的微小振动来可靠地确保连接器连接和嵌合性。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只要在上述的说明中没有特别限定,在权力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例如,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等记载的技术内容进行适当的组合。
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入拔出单元(或插入脱卸单元)具有应与装置主体侧连接器嵌合的单元侧连接器,是指相对于装置主体为可以插入和拔出的单元的总称。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插入拔出单元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定影单元,也包括在双面单元及像载置体单元等,并且也能够适用于这些单元。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恰当记载的效果仅仅是列举有本发明所产生的最佳效果,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入拔出单元,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能够插入和拔出;
单元侧连接器,其被设置在所述插入拔出单元上;
主体侧连接器,其被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并以所述插入拔出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的插入拔出方向的插入拔出,在所述单元侧连接器里被插入拔出;
第一构件,其保持所述主体侧连接器,及
第二构件,其保持所述第一构件,
所述主体侧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被保持为在朝向所述插入拔出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被保持为在朝向与所述插入拔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侧连接器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被保持为在与所述插入拔出方向正交的面内能够移动,并且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被保持为在所述插入拔出方向上能够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被插入所述装置主体的所述插入拔出单元,在按推的方向上被推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侧连接器及所述单元侧连接器分别使用现成品的抽屉式连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拔出单元是具有一对旋转体的定影单元,所述一对旋转体形成用于定影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
CN201911043028.2A 2018-10-31 2019-10-30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1123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5915A JP7147480B2 (ja) 2018-10-31 2018-10-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05915 2018-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3673A true CN111123673A (zh) 2020-05-08
CN111123673B CN111123673B (zh) 2022-07-19

Family

ID=70326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3028.2A Active CN111123673B (zh) 2018-10-31 2019-10-3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1477B2 (zh)
JP (1) JP7147480B2 (zh)
CN (1) CN1111236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22141A (ja) 2022-02-22 2023-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器のハーネス接続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1881A1 (en) * 2000-12-22 2002-06-27 Komenda Vernon A. Spring-loaded connector setup for blind mating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2003303644A (ja) * 2002-04-09 2003-10-2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US20060141836A1 (en) * 2004-12-10 2006-06-29 Radiall Connection assembly comprising a support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a connector housing mounted on the support
US20090010680A1 (en) * 2007-07-04 2009-01-08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98608A (ja) * 2010-03-19 2011-10-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コネクタ取り付け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08892A (zh) * 2011-01-20 2012-07-25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剂量检测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50071675A1 (en) * 2013-09-12 2015-03-1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apparatus interlocked with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operation of unit
CN104570638A (zh) * 2013-10-15 2015-04-29 株式会社东芝 电源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094485A (zh) * 2015-04-28 2016-11-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8597Y2 (zh) * 1985-09-07 1991-10-17
JP3839932B2 (ja) * 1996-09-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カップリング
JP5158308B2 (ja) 2006-10-04 2013-03-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0324B2 (ja) 2008-09-24 2012-06-27 ケル株式会社 嵌合型コネクタ
JP5446193B2 (ja) 2008-09-24 2014-03-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2410B2 (ja) 2010-11-30 2014-02-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気的接続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879953B2 (en) 2012-06-25 2014-11-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etainer assembly having positioning features for processing circuitry used with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supply item
JP6108731B2 (ja) 2012-09-06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34753A (ja) 2012-12-13 2014-07-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966B2 (ja) 2013-03-08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5538B2 (ja) 2014-10-03 2019-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
US9904229B2 (en) 2014-12-09 2018-02-2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98501B2 (ja) 2015-04-30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接続装置及び記録材搬送装置
JP2017044994A (ja) 2015-08-28 2017-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578823B2 (ja) 2015-08-28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780387B2 (ja) 2016-09-06 2020-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0987A (ja) 2016-09-08 2018-03-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26949A (ja) 2018-01-23 2019-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筐体構造、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1881A1 (en) * 2000-12-22 2002-06-27 Komenda Vernon A. Spring-loaded connector setup for blind mating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JP2003303644A (ja) * 2002-04-09 2003-10-2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US20060141836A1 (en) * 2004-12-10 2006-06-29 Radiall Connection assembly comprising a support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a connector housing mounted on the support
US20090010680A1 (en) * 2007-07-04 2009-01-08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98608A (ja) * 2010-03-19 2011-10-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コネクタ取り付け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08892A (zh) * 2011-01-20 2012-07-25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剂量检测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50071675A1 (en) * 2013-09-12 2015-03-1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apparatus interlocked with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operation of unit
CN104570638A (zh) * 2013-10-15 2015-04-29 株式会社东芝 电源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094485A (zh) * 2015-04-28 2016-11-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插拔结构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47480B2 (ja) 2022-10-05
US20200133195A1 (en) 2020-04-30
US10761477B2 (en) 2020-09-01
JP2020071403A (ja) 2020-05-07
CN111123673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170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cartridge supporter, and image forming unit
US7433622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384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de member for the same
US7761027B2 (en) Process cartridge for image-forming device
JP51251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20080237972A1 (en) Sheet-feeding cassett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753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ystem
US10036987B2 (en) Removable fixing device having a convex guid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160010220A (ko) 롤러 이격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CN1111236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2653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4297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erable with a cartridge having a memory and a terminal
JP2000352921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91249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967954B (zh) 转印带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3246372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001295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873656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收纳装置
US8123214B2 (en) Printing medium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6620569B2 (ja) シート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758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本体、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誤挿入防止システム
JP20171514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3402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4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4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