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142B - 喷出器 - Google Patents

喷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142B
CN111094142B CN201880060522.7A CN201880060522A CN111094142B CN 111094142 B CN111094142 B CN 111094142B CN 201880060522 A CN201880060522 A CN 201880060522A CN 111094142 B CN111094142 B CN 1110941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pressing member
head
downward
e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05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4142A (zh
Inventor
坂田耕太
桑原和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797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581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11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6114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94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4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01Piston pumps
    • B05B11/1009Piston pumps actuated by a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59Components or details allowing operation in any orientation, e.g. for discharge in inverted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01Piston pumps
    • B05B11/1009Piston pumps actuated by a lever
    • B05B11/1012Piston pumps actuated by a lever the pump chamber being arranged substantially coaxially to the neck of the container
    • B05B11/1014Piston pumps actuated by a lever the pump chamber being arranged substantially coaxially to the neck of the container the pump chamber being arranged substantially coaxially to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01Piston pumps
    • B05B11/1023Piston pumps having an outlet valve opened by deformation or displacement of the piston relative to its actuating 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43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 B05B11/1045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the pump being preassembled as an independent unit before being mounted on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59Means for locking a pump or its actuation means in a fixed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43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 B05B11/1046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the pump chamber being arranged substantially coaxially to the neck of the container
    • B05B11/1047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the pump chamber being arranged substantially coaxially to the neck of the container the pump being preassembled as an independent unit before being mounted on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66Pump inlet valves
    • B05B11/1071Two inlet valves being placed in a supply conduit one upstream of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9/00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 F04B9/14Pumps characterised by muscle-power operation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在该喷出器(1)中,止动件(130)被配设为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上述限制位置是限制部(135、136)抵接或接近于被卡止部(120、100A),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位置,上述限制解除位置是从限制位置向后方摆动,限制部与被卡止部分离,允许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止动件具备:限制部;指挂部(134c),其位于比按压部件(16)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以及被抵接部(138),其在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抵接到按压部件,或者在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L)向下方旋转时抵接到按压部件,在按压部件中,在与被抵接部所抵接的抵接部分相比位于靠近后方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抑制突起部(139)。

Description

喷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出器。
本申请基于2017年9月2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179795号和2017年11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231173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喷出器,具备:泵,其具有在从上方施力状态下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配设于收容有内容物的容器主体的口部,并且形成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喷出孔的喷头;安装帽,其将泵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口部;支撑部,其立设于安装帽的后部;以及按压部件,其以能够绕着旋转轴旋转的方式配设于支撑部,且按压喷头,通过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向下方旋转,从而使喷头向下方移动,并使内容物从喷出孔喷出。作为这种喷出器,例如已知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构成:具备具有限制部的止动件,上述限制部被配设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且从按压部件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按压部件,止动件被配设为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上述限制位置是使得限制部抵接或接近于按压部件并限制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上述限制解除位置是从限制位置向后方摆动,使得限制部与按压部件分离,且允许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
在以上的构成中,如果在止动件位于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下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向下方旋转,则喷头向下方移动而从喷出孔喷出内容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4-2093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喷出器中,在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向按压部件施加例如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朝向下方旋转的大的力时,支撑部会变形等而从按压部件对止动件施加使止动件向后方摆动的力,可能导致止动件意外地从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侧发生位置偏移。
另外,例如如果将喷出器收纳于袋子等,则存在袋子内的其他物品挂住喷出器的按压部件的可能性。在该状态下,在想要从袋子拿出其他物品或喷出器的情况下等,有时不经意地施加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向上方旋转的大的力。由于喷出器的按压部件与喷头联动,所以可能通过施加于按压部件的力而使喷头从杆拉出。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对按压部件施加例如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朝向下方旋转的大的力,也能够抑制位于限制位置的止动件意外地向限制解除位置侧位置偏移的喷出器。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还提供即使对按压部件施加例如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朝向上方旋转的大的力,也能够抑制喷头从杆拉出的喷出器。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喷出器具备:泵,其具有喷头,上述喷头在从上方施力状态下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配设于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的口部,并且形成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喷出孔;安装帽,其将上述泵安装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口部;支撑部,其立设于上述安装帽的后部;以及按压部件,其以能够绕着旋转轴旋转的方式配设于上述支撑部,并按压上述喷头,上述喷出器构成为通过使上述按压部件绕着上述旋转轴朝向下方旋转,从而使上述喷头向下方移动,使上述内容物从上述喷出孔喷出,上述喷出器具备被配设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且具有限制部的止动件,上述限制部从形成于上述喷头和上述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被卡止部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上述被卡止部,上述止动件被配设为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上述限制位置是上述限制部抵接或接近于上述被卡止部,限制上述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上述限制解除位置是从上述限制位置向后方摆动,上述限制部与上述被卡止部分离,允许上述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上述止动件具备:上述限制部;指挂部,其位于比上述按压部件靠近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以及被抵接部,其在上述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抵接到上述按压部件,或者在上述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按压部件绕着上述旋转向下方旋转时抵接到上述按压部件,在上述按压部件中,在与上述被抵接部所抵接的抵接部分相比位于靠近后方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抑制突起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1方式的喷出器,由于在按压部件形成有抑制突起部,所以在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对按压部件施加例如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朝向下方旋转的大的力时,即使从按压部件的抵接部分向止动件的被抵接部施加朝向后方的力,止动件将向限制解除位置侧发生位置偏移,也通过使止动件的被抵接部从被抵接部的后方抵接到抑制突起部,从而使止动件卡止到抑制突起部。由此,能够抑制位于限制位置的止动件意外地向限制解除位置侧发生位置偏移。
在上述第1方式中,在上述被抵接部中,上述按压部件的抵接部分所抵接的上端面中的至少后端部可以随着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延伸。
此时,由于止动件的被抵接部的上端面中的至少后端部随着朝向后方逐渐朝向下方延伸,所以在对按压部件施加上述大的力时,即使止动件从限制位置将向限制解除位置侧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够对被抵接部的上端面施加从按压部件的抑制突起部朝向前方的力,使止动件向限制位置复原或停留于限制位置。
另外,在上述第1方式中,上述抑制突起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可以与上述被抵接部的上端面的后端部对置。
此时,由于抑制突起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与被抵接部的上端面的后端部对置,所以能够抑制被抵接部的上端面与抑制突起部的前后方向的距离,在对按压部件施加上述的大的力时,能够可靠地抑制止动件从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侧发生位置偏移,并且能够有效地从按压部件的抑制突起部对被抵接部的上端面施加朝向前方的力。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喷出器具备:泵,其具有在从上方施力状态下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配设于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的口部的杆、以及安装于上述杆并且形成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喷出孔的喷头;安装帽,其将上述泵安装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口部;支撑部,其立设于上述安装帽的后部;以及按压部件,其以能够绕着旋转轴旋转的方式配设于上述支撑部,且与上述喷头联动,上述喷出器构成为通过使上述按压部件绕着上述旋转轴朝向下方旋转,从而使上述喷头向下方移动,使上述内容物从上述喷出孔喷出,上述喷出器具有上升限制部,上述上升限制部从形成于上述喷头和上述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上升卡止部的上方抵接或接近于上述上升卡止部。
根据上述第2方式,在对按压部件意外地作用向上方的提升力的情况下,上升卡止部从上升限制部的下方抵接到上升限制部。由此,能够通过上升限制部限制喷头相对于杆向上方的移动。其结果,即使施加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向上方旋转的大的力,也能够抑制喷头从杆拉出。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2方式的喷出器中,可以是上述喷出器具备被配设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且具有下降限制部的止动件,上述下降限制部从形成于上述喷头和上述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下降卡止部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上述下降卡止部,上述止动件被配设为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上述限制位置是上述下降限制部抵接或接近于上述下降卡止部,限制上述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上述限制解除位置是从上述限制位置向后方摆动,上述下降限制部与上述下降卡止部分离,允许上述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在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下降限制部抵接或接近于下降卡止部,从而限制喷头向下方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内容物不经意地喷出。
另一方面,在使止动件位于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朝向下方旋转,从而允许喷头向下方移动。由此,能够通过喷出孔喷出内容物。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2方式的喷出器中,上述上升限制部可以形成于上述止动件。
根据该构成,通过将上升限制部形成于止动件,从而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构成的复杂化。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2方式的喷出器中,可以是上述支撑部具备供上述杆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插通的引导筒,上述上升卡止部形成于上述喷头中的从上述引导筒向上方突出的部分。
根据该构成,由于无论喷头、引导筒的尺寸等如何,均能够上升卡止部,所以能够提高例如设计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2方式的喷出器中,可以是上述支撑部具备供上述杆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插通的引导筒,上述上升卡止部形成于上述喷头中的位于上述引导筒内的部分。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安装筒部的下端部中限制喷头上升。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喷头的倾倒等。另外,由于上升限制部不在外部露出,所以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1方式的喷出器,即使对按压部件施加例如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朝向下方旋转的大的力,也能够抑制位于限制位置的止动件意外地向限制解除位置侧进行位置偏移。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2方式的喷出器,即使对按压部件施加例如使按压部件绕着旋转轴向上方旋转的大的力,也能够抑制喷头从杆拉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右方向对安装有正立倒立两用适配器且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喷出器进行观察而得的沿着轴向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喷出器的上半部的纵截面图。
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喷出器中除去了按压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从前方观察图1所示的喷出器而得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喷出器的图,是表示使止动件从图2所示的状态位于限制解除位置,且使按压部件向下方旋转而按压喷头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喷出器的止动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4的A-A线向视截面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喷出器的下半部的纵截面图。
图9是从左右方向对安装有正立倒立两用适配器,且止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出器进行观察而得的沿着轴向的纵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喷出器的上半部的纵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在图9所示的喷出器中除去了按压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前方观察图9所示的喷出器而得的局部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喷出器的图,是表示使止动件从图10所示的状态位于限制解除位置,且使按压部件向下方旋转而按压喷头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喷出器的止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0的放大截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喷出器的纵截面图。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喷出器的放大截面图。
符号说明
1、1A、1B:喷出器
2:容器主体
3:口部
11:安装帽
12:杆
13:喷头
13A:喷出孔
14:泵
15:支撑部
15c:引导筒
16:按压部件
100A:第2被卡止部(被卡止部)
100A1:平坦面(下降卡止部)
120:第1被卡止部(被卡止部)
130:止动件
134c:指挂部
135:第1限制部(限制部)
136:第2限制部(限制部)
138:被抵接部
138c:被抵接部的上端面
139:抑制突起部
302a:上升卡止部
310、445:上升限制部
420a:下降卡止部
430:止动件
435:第1下降限制部(下降限制部)
436c:第2下降限制部(下降限制部)
L: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喷出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喷出器1具备:具有在从上方施力状态下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配设在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2的口部3并且形成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喷出孔13A的喷头13的泵14;将泵14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口部3的安装帽11;立设于安装帽11的后部的支撑部15;以及以能够绕着旋转轴L旋转的方式配设在支撑部15且按压喷头13的按压部件16。在该喷出器1中,通过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朝向下方旋转,从而使喷头13向下方移动,使内容物从喷出孔13A喷出。
应予说明,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喷出器1安装有后述的正立倒立两用适配器200。
如图2所示,安装帽11形成为有顶筒状。安装帽11具有:在中央形成有开口部11c的圆环状的顶壁部11a;以及从顶壁部11a的外周边朝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周壁部11b。在周壁部11b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形成于容器主体2的口部3中的外周面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
泵14具备:被配设为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杆12;对杆12从上方施力的螺旋弹簧95;安装于杆12的上端部的喷头13;与杆12的上下运动联动的筒状的活塞41;能够上下滑动地收容活塞41的汽缸42;以及从杆12朝向下方延伸设置的活塞引导件43。
在此,安装帽11、杆12、活塞41、汽缸42和活塞引导件43以各自的中心轴线位于共享轴上的状态配设。
以下,将该共享轴称为中心轴线O,将沿着中心轴线O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另外,将从上下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与中心轴线O交叉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着中心轴线O卷绕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将在俯视时,径向中的喷头13的喷出孔13A开口的方向称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将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杆12在从上方施力状态下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立设于容器主体2的口部3。杆12的下部的内径和外径大于杆12的上部的内径和外径。在杆12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有锥状的圆筒部12A。
在杆12与活塞41之间配设有弹性片25,该弹性片25随着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相对于活塞41向下方的移动,被活塞41和杆12施加上下方向的压缩力。
弹性片25形成为表面背面朝向径向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弹性片25形成于杆12的下端开口缘,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弹性片25与杆12一体地形成。多个弹性片25形成为相互同等的形状且同等的大小。弹性片25的径向的大小(厚度)比杆12的厚度薄。应予说明,杆12和弹性片25由具有在弹性片25被施加一定的力时变形那样的一定程度刚性的材质,例如聚丙烯等形成。
喷头13具有安装于杆12的上端部的有顶筒状的安装筒部31;以及从安装筒部31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喷嘴筒部32。
安装筒部31嵌合于杆12内。在安装筒部31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后方突出的第1被卡止部120。
第1被卡止部120形成为具有在左右方向开口的一对减重孔121的块状。在第1被卡止部120形成有用于抑制后述的止动件130从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动的卡合突起122。
卡合突起122从第1被卡止部120的后端部朝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卡合突起122的下端位于比杆12的上端靠近上方的位置。在卡合突起122的后部形成有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朝向上方延伸的斜面122a。
在安装筒部31的上端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突出的一对第2被卡止部100A。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第2被卡止部100A呈圆形状。如图3所示,在第2被卡止部100A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向下方的平坦面100A1和朝向后方斜下侧的倾斜面100A2。平坦面100A1形成于第2被卡止部100A的外周面的下端,例如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倾斜面100A2与平坦面100A1的后端连接,且随着从平坦面100A1的后端朝向后方而逐渐朝向上方延伸。
如图2所示,在喷嘴筒部32内配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芯棒体35和附着于芯棒体35的前端部的有顶筒状的尖端36。
在芯棒体35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其与喷嘴筒部32的内周面之间能够供内容液流动的多个流路槽部35A。尖端36与芯棒体35配设在同轴上,并且具有在内侧嵌合有芯棒体35的圆筒状的尖端筒部37和设置于尖端筒部37的前端部的端壁部38。
尖端筒部37嵌合到喷嘴筒部32内。端壁部38抵接到芯棒体35的前端面。在端壁部38中的抵接到芯棒体35的前端面的后表面形成有与芯棒体35的流路槽部35A连通的自旋流路38A。在端壁部38的中央部分,与自旋流路38A连通的喷出孔13A朝向前方开口。
通过尖端36,能够使内容液呈雾状喷出。另外,通过改变尖端36和喷嘴前端形状等,能够呈泡状和直线状等地喷出内容液。例如,通过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嘴前端设置网孔等发泡部件,从而能够呈泡状喷出。
活塞41具备:在汽缸42内能够上下滑动地嵌合的外筒活塞51;配置于外筒活塞51的径向的内侧,且从径向的外侧围绕活塞引导件43的内筒活塞52;以及将外筒活塞51与内筒活塞52连结的环状连结部53。这些外筒活塞51、内筒活塞52和环状连结部53分别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设。在图示的例子中,外筒活塞51、内筒活塞52和环状连结部53一体地形成。
外筒活塞51的下端部以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逐渐朝向径向的外侧翘曲的方式弯曲。外筒活塞51的下端部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抵接到汽缸42的内周面。
内筒活塞52的下端部以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逐渐朝向径向的内侧翘曲的方式弯曲。抵接到形成于活塞引导件43的后述的凸缘部43A附近的抵接部43E。内筒活塞52的上端部以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逐渐朝向径向的外侧翘曲的方式弯曲,并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抵接到杆12的下端部的内周面。
在内筒活塞52的外周面,在与环状连结部53的上端连接的部分形成有随着从环状连结部53的上端朝向上方逐渐缩径的锥部52a。锥部52a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应予说明,锥部52a也可以在整周上断续地延伸。锥部52a和弹性片25的下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对置。
汽缸42形成为多段的圆筒状。汽缸42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筒部62;从上筒部62的下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且内径和外径比上筒部62小的下筒部63;从下筒部63的下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且内径和外径比下筒部63小的小径部64;将上筒部62的下端部与下筒部63的上端部连接的环状的台阶部65;以及从小径部64的下端部朝向下方延伸的连接筒部69。
在上筒部62的上部形成有使上筒部62的内外连通的空气孔62B。在上筒部62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圆环状的支撑板部61。在支撑板部61的上表面的外周部抵接有安装帽11的顶壁部11a的下表面。支撑板部61与容器主体2的口部3的上端开口缘之间配设有第1垫片66。安装帽11的周壁部11b通过螺合于口部3,从而将支撑板部61和第1垫片66固定在安装帽11的顶壁部11a与口部3之间。这些支撑板部61、上筒部62、下筒部63和小径部64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设。
台阶部65与活塞41的外筒活塞51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如图5所示,在活塞41位于下降端位置时,外筒活塞51的下端部抵接到台阶部65的上表面。
如图2所示,在支撑板部61的上表面形成有朝向上方延伸且插通在安装帽11的开口部11c的立设筒部60。立设筒部60的外径和内径比上筒部62的外径和内径大。立设筒部60的上端开口缘与杆12的圆筒部12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
支撑板部61的上表面与活塞41的外筒活塞51的上端开口缘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在支撑板部61中的相对于立设筒部60位于径向的内侧的内周部的上表面和外筒活塞51的上端开口缘处,一体地配设有环状的第2垫片56。
小径部64具有:从下筒部63的下端部朝向下方笔直地延伸的直筒部67;以及内径和外径随着从直筒部67的下端部朝向下方逐渐变小的锥筒部68。在锥筒部68的内侧,阀体44以能够与锥筒部68的内周面离合的方式配设。
应予说明,阀体44采用形成为球状的合成树脂制的所谓的球阀。通过使阀体44为合成树脂制,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并且在废弃时无需分离阀体44。另外,阀体44可以为金属制等。此外,可以为代替球阀的使用了各种阀体的止回阀。
在锥筒部68的内周面突出地设置有随着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逐渐朝向上方延伸的限制突起部68A。限制突起部68A的上端的内径比阀体44的外径小。由此,限制阀体44从限制突起部68A向上方脱离。应予说明,在限制突起部68A形成有断开周向的延伸的间隙。
活塞引导件43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活塞41的内侧。活塞引导件43形成为具备从杆12朝向下方延伸的周筒部43D和底壁部的有底筒状。活塞引导件43的底壁部位于比活塞41的内筒活塞52靠近下方的位置。在底壁部形成有朝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圆环状的凸缘部43A。
在活塞引导件43的周筒部43D的下端部形成有外径随着从凸缘部43A的上表面朝向上方逐渐缩径的抵接部43E。在该抵接部43E抵接有活塞41的内筒活塞52的下端部。
在活塞引导件43的周筒部43D形成有使活塞引导件43内与汽缸42内连通的连通孔43B。更详细而言,在周筒部43D的下部形成有连通孔43B。连通孔43B配置在例如在径向隔着中心轴线O的两侧。连通孔43B位于比内筒活塞52的下端部所抵接的抵接部43E靠近上方的位置。由此,阻断连通孔43B与汽缸42的上筒部62内的连通。
在活塞引导件43的周筒部43D形成有使活塞引导件43内与杆12内连通的贯通孔43C。更详细而言,在周筒部43D的上部形成有贯通孔43C。贯通孔43C与连通孔43B同样地配置在例如在径向隔着中心轴线O的两侧。贯通孔43C配置在比连通孔43B靠近上方的位置,并朝向杆12的圆筒部12A的内周面开口。通过使连通孔43B和贯通孔43C形成于活塞引导件43,从而能够防止活塞引导件43与活塞41之间和活塞引导件43与杆12之间的空气滞留。
活塞引导件43中的位于比贯通孔43C靠近上侧的位置的部分嵌合到杆12内。由此,活塞引导件43与杆12一起一体地上下运动。
活塞引导件43的下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且外装螺旋弹簧95的引导突起部43F。引导突起部43F构成为表面背面朝向周向的板体绕着中心轴线O配置有多个。引导突起部43F从汽缸42中的上筒部62的下部一直配设到下筒部63的上部。
螺旋弹簧95中的上端部抵接到凸缘部43A的下表面且下端部抵接到汽缸42中的直筒部67的上端开口缘。由此,活塞引导件43承受从螺旋弹簧95向上的施加力。
支撑部15具有:外装于汽缸42的立设筒部60的有顶筒状的围绕筒部15a;从围绕筒部15a的顶壁朝向上方延伸的引导筒15c;从围绕筒部15a朝向后方突出地设置且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设的一对侧壁部77;以及在左右方向上将侧壁部77的后边缘彼此连接的后壁部78。
围绕筒部15a的顶壁形成为环状,在该顶壁的内周边部配置有引导筒15c。杆12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插通在引导筒15c内。在围绕筒部15a的顶壁的下表面形成有在内侧插通有杆12的内侧垂下筒部15d;以及配置在内侧垂下筒部15d与围绕筒部15a的周壁之间的外侧垂下筒部15e。引导筒15c、内侧垂下筒部15d和外侧垂下筒部15e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设。
围绕筒部15a的周壁的下端部隔着间隙而与安装帽11的顶壁部11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外侧垂下筒部15e嵌合到立设筒部60内。外侧垂下筒部15e的下端开口缘介由第2垫片56被按压到汽缸42中的支撑板部61的内周部的上表面。
内侧垂下筒部15d外装于杆12的下部。内侧垂下筒部15d的下端开口缘介由第2垫片56被按压到活塞41的外筒活塞51的上端开口缘。
第2垫片56外嵌到杆12的下端部。第2垫片56能够阻断划分杆12与引导筒15c之间的外部空气导入路R与汽缸42内的位于比活塞41的外筒活塞51靠近上方的位置的上部空间的连通。
侧壁部77随着从前侧朝向后侧逐渐朝向上侧延伸。在侧壁部77的上端形成有在从左右方向观察的主视图中形成为朝向上方突出的半圆形状的突出片80。在突出片80,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地设置有圆柱状的轴体77A。轴体77A配置于比杆12靠近后方的位置。穿过轴体77A的中心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虚拟的轴线为按压部件16的旋转轴L。由此,旋转轴L配置在比杆12靠近后方的位置,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
在后壁部78的内表面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且在左右方向上将一对侧壁部77的内表面彼此和突出片80彼此一体地连结的加固壁78a。
按压部件16介由轴体77A安装于支撑部15。由此,按压部件16能够绕着旋转轴L摆动(能够旋转)地与支撑部15连结。
按压部件16具有:从上方覆盖喷头13的顶板部90;随着从顶板部90的前边缘朝向前方逐渐朝向下方延伸的前板部91;以及从顶板部90的左右两侧的侧边缘朝向下方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一对侧板部92。
并且,在被顶板部90和一对侧板部92包围的内部空间配置有喷头13。一对侧板部92以从左右方向夹着喷头13的方式配置。
从左右方向观察,侧板部92的下边缘呈朝向上方突出的曲线状。从左右方向观察,侧板部92的下边缘的上端部位于比中心轴线O靠近后方的位置。
顶板部90成为以朝向上方膨起的方式圆滑地弯曲的形状,其后端部从上方抵接到支撑部15的后壁部78的上端部。由此,按压部件16的以旋转轴L为中心的其以上的向上方的旋转受到限制。
在顶板部90的前侧部分形成有贯穿顶板部90的第1贯通孔93。该第1贯通孔93形成于顶板部9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并且在前方开口。由此,顶板部90的前侧部分成为在左右方向被分成两股的形状。前板部91随着从被分成两股的顶板部90的前边缘朝向前方逐渐朝向下方延伸。
喷头13的喷嘴筒部32插通在第1贯通孔93内。由此,喷嘴筒部32通过第1贯通孔93从前板部91朝向前方突出,按压部件16和喷头13的绕着中心轴线O的相对的旋转受到限制。应予说明,前板部91的下侧部分是用于搭挂指尖的指挂部分。
按压部件16的一对侧板部92在左右方向夹着支撑部15的一对侧壁部77的上部。由此,支撑部15和按压部件16的绕着中心轴线O的相对的旋转受到限制。在一对侧板部92的后部侧的内表面形成有供轴体77A插通的轴孔部92A。由此,按压部件16以能够绕着轴体77A,即绕着旋转轴L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在按压部件16形成有卡合到喷头13的第2被卡止部100A的卡合槽31A。卡合槽31A在从按压部件16的一对侧板部92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突出的板部的下端部形成为朝向下方开口的半圆形状。
在该卡合槽31A内插入有第2被卡止部100A。
在以上的构成中,如果绕着旋转轴L向下方旋转按压部件16,则卡合槽31A的内周面朝向下方压入第2被卡止部100A的外周面,由此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抵抗螺旋弹簧95的从上方施力而下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器1具备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止动件130。
止动件130被配设成能够绕着与按压部件16的旋转轴L平行的轴体131向前后方向摆动,并能够在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限制位置(图2所示的位置)与从限制位置绕着轴体131向后方摆动且允许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限制解除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应予说明,以下说明的止动件130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为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时的位置关系。
如图6所示,止动件130具备: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止动件侧壁部132;将一对止动件侧壁部132彼此连结的连结壁部133;配设在比连结壁部133靠近下方的位置并且将一对止动件侧壁部132彼此连结的轴体131;从连结壁部133向上方突出的第1限制部135;从止动件侧壁部132和连结壁部133中的至少一者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第2限制部136;从一对止动件侧壁部132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分别突出且具有相对于按压部件16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的指挂部134c的把手部134;以及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抵接到按压部件16,或者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向下方旋转时抵接到按压部件16的被抵接部138。
一对止动件侧壁部132呈表面背面形成为朝向左右方向的板状,且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方形。
连结壁部133呈表面背面形成为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一对边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剩余一对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状。连结壁部133的上端面与止动件侧壁部132的上端面齐平。连结壁部133的下端部位于比止动件侧壁部132的下端部靠近上方的位置。
轴体131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棒状。轴体131将一对止动件侧壁部132的下端部彼此连结。如图2所示,轴体131以能够绕着中心轴旋转的方式嵌入到支撑部15中的形成于一对侧壁部77的第2支撑凹部82。第2支撑凹部82配置在比杆12靠近后方的位置。止动件130在比杆12靠近后方处,绕着轴体131能够在前后方向摆动地被安装于支撑部15。
第1限制部135呈大致长方体状。第1限制部135从连结壁部133的上端面向上方延伸。第1限制部135位于连结壁部13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第1限制部135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连结壁部133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小。第1限制部135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与连结壁部133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在第1限制部135的上端面中的相对于后端部位于前方的前侧部分,形成有随着朝向前方而朝向下方延伸的倾斜面135a。
第1限制部135在止动件130位于图2所示的限制位置时,从第1被卡止部120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喷头13的第1被卡止部120。第1限制部135的上端部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时,从卡合突起122的前侧卡合于卡合突起122。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时,第1限制部135抵接或接近于第1被卡止部120的下表面,连结壁部133的下端面抵接或接近于引导筒15c的上端开口缘15f。
第1限制部135在止动件130位于图5所示的限制解除位置时,从第1被卡止部120向后方分离。
如图6所示,第2限制部136从连结壁部133中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和止动件侧壁部132一体地向前方突出。第2限制部136形成为表面背面朝向左右方向的板状。第2限制部136中的下端部136a相对于位于比下端部136a靠近上方的位置的上部朝向前方突出。第2限制部136的上端面136b中的后部136c成为随着朝向前方逐渐朝向上方延伸的倾斜面,前部136d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第2限制部136的上端面136b的后边缘无阶梯差地连接到连结壁部133的上端面。
第2限制部136的上端面136b的前部136d和第1限制部135的上端面的后端部各自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彼此相同。
在一对第2限制部136中的左右方向上彼此对置的内表面以及连结壁部133的前表面中的位于一对第2限制部136彼此之间的部分,一体地形成有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朝向前方开口的呈C字状的凹曲面状的嵌合面137。嵌合面137的半径与杆12的外周面的半径几乎相同。嵌合面137在止动件130位于图2所示的限制位置时,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并且从杆12的后方外嵌于杆12。
在第2限制部136的下端部136a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膨出的膨出部136e。一对膨出部136e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隔比杆12的外径小。
由此,在嵌合面137外嵌于杆12时和嵌合面137从杆12脱离时,通过第2限制部136的膨出部136e与杆12的外周面滑动接触,从而一对第2限制部136中的各下端部136a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弹性变形并扩展。
第2限制部136在止动件130位于图2所示的限制位置时,从第2被卡止部100A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第2被卡止部100A。更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时,第2限制部136的上端面136b的前部136d从下方抵接或接近于第2被卡止部100A的平坦面100A1。此时,第2限制部136的下端面抵接或接近于引导筒15c的上端开口缘15f。
第2限制部136在止动件130位于图5所示的限制解除位置时,与第2被卡止部100A向后方分离。
如上,止动件130被配设为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限制位置是使第1限制部135和第2限制部136分别抵接或接近于第1被卡止部120和第2被卡止部100A,且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位置,限制解除位置是从限制位置向后方摆动,使第1限制部135和第2限制部136分别与第1被卡止部120和第2被卡止部100A分离,且允许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位置。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对按压部件16施加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朝向下方旋转的大的力,也不会从第1被卡止部120和第2被卡止部100A对第1限制部135和第2限制部136施加使止动件130绕着轴体131朝向后方摆动的力。
如图6所示,把手部134具备:从止动件侧壁部132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第1臂部134a;从第1臂部134a的左右方向的外端朝向上方延伸的第2臂部134b;以及从第2臂部134b的上端朝向上方突出的指挂部134c。
如图4所示,第1臂部134a的左右方向的外端位于比按压部件16(侧板部92)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由此,第2臂部134b和指挂部134c位于比按压部件16(侧板部92)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从指挂部134c的左右方向观察的主视图中形状为大致圆形状。指挂部134c和第2臂部134b各自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于前后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指挂部134c的外径比第2臂部134b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被抵接部138配设在止动件侧壁部132与把手部134之间,并从按压部件16的下方与按压部件16的侧板部92中的朝向下方的下边缘对置。在图示的例子中,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抵接或接近于按压部件16的侧板部92的下边缘。被抵接部138位于比中心轴线O靠近后方的位置。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对按压部件16施加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朝向下方旋转的大的力时,从按压部件16的侧板部92对被抵接部138施加使止动件130绕着轴体131朝向后方摆动的力。
被抵接部138呈表面背面形成为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且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为上下方向上长的长方形。被抵接部138一体地连结到止动件侧壁部132中的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外表面、把手部134的第1臂部134a的上表面、把手部134的第2臂部134b中的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内表面以及把手部134的指挂部134c中的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内表面。被抵接部138的厚度(前后方向的大小)比第1臂部134a和第2臂部134b的各厚度薄。被抵接部138配设在止动件侧壁部132和把手部134各自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
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中的至少后端部随着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的后部138a成为随着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延伸的倾斜面,前部138b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中的前部138b抵接或接近于按压部件16的侧板部92的下边缘。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的前边缘形成为具有角被倒圆的突曲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按压部件16中,在与止动件130的被抵接部138所抵接的抵接部分相比靠近后方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抑制突起部139。
在图示的例子中,抑制突起部139形成于按压部件16的侧板部92的下边缘。抑制突起部139形成在侧板部92的下边缘中的与中心轴线O相比位于后方的位置的上端部。抑制突起部139从被抵接部138的后方接近被抵接部138。抑制突起部139形成为向下方突起的曲面状。抑制突起部139的前后方向的大小比被抵接部138的前后方向的大小大。应予说明,也可以将抑制突起部139的前后方向的大小设为被抵接部138的前后方向的大小以下。
抑制突起部139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与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的后端部对置。在图示的例子中,抑制突起部139中的随着从前方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延伸的前端部139a与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的后部138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抑制突起部139的下端和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的后端各自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彼此相同。抑制突起部139中的位于最下方的顶部位于比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靠近后方的位置。
如图8所示,正立倒立两用适配器200具备圆筒状的主体筒部210。主体筒部210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设。主体筒部210具有:外嵌到汽缸42的圆筒状的外侧筒部件211和嵌合到外侧筒部件211内的内侧筒部件212。在内侧筒部件212的下端部内嵌合有下端开口朝向容器主体2内开口的圆筒状的管213的上端部。这些外侧筒部件211、内侧筒部件212和管213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设。
外侧筒部件211具有:在上端部内嵌合有汽缸42的直筒部67的圆筒状的外筒部214;配设于外筒部214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且将外筒部214的内部上下分隔的分隔壁部215;以及从分隔壁部215向下方延伸设置且连结内侧筒部件212的上端部的圆筒状的连结筒部217。
在分隔壁部215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液孔219。连结筒部217的上端部中的一部分外周面连接到外筒部214的内周面,其他部分的外周面与外筒部214的内周面在径向的内侧分离。并且,在外侧筒部件211形成有一体地在径向贯穿连结筒部217的上述一部分和外筒部214的倒立时导入孔221。倒立时导入孔221被设置为在喷出器1倒立时能够将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导入到连结筒部217内。
内侧筒部件212具有:上端部与连结筒部217连结的圆筒状的上侧筒部222;与上侧筒部222相比配设于靠近下方的位置,且下端部位于比外侧筒部件211的下端部靠近下方的位置的圆筒状的下侧筒部223;以及将上侧筒部222与下侧筒部223结合的圆筒状的结合筒部224。
上侧筒部222的上端部外嵌到连结筒部217。并且,在上侧筒部222的外周面与外筒部21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使内容液流通的第1流路r1。该第1流路r1与通液孔219连通。上侧筒部222的下端部成为内径和外径随着朝向下方逐渐缩径的锥状。在上侧筒部222的下端部内,球状的切换阀225被配设成能够向上方分离。
切换阀225由金属材料形成。
在结合筒部224的外周面与外筒部21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使内容液流通的第2流路r2。该第2流路r2与第1流路r1连通。在结合筒部224形成有将其内部与第2流路r2连通的连络孔226。连络孔226以在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在结合筒部224形成有多个。
在此,连络孔226、第2流路r2、第1流路r1和通液孔219构成将内侧筒部件212的下端的正立时导入孔229和倒立时导入孔221与汽缸42的连接筒部69的下端开口连通的连通路r3。正立时导入孔229配置在比倒立时导入孔221靠近下方的位置。
下侧筒部223嵌合到外侧筒部件211的下端部内。管213的上端部嵌合到下侧筒部223内,管213的下端开口朝向容器主体2内的底部开口。管213的下端开口和正立时导入孔229被设置成在喷出器1正立时,能够将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导入到内侧筒部件212内。通过管213向正立时导入孔229导入内容液。
接下来,对如上构成的喷出器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使用喷出器1时,首先,使止动件130从限制位置摆动到后方的限制解除位置,按压部件16和喷头13成为能够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接下来,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向下方旋转。此时,例如将指尖搭挂到按压部件16的前板部91的指挂部分,同时使按压部件16抵抗螺旋弹簧95的施加力而向下方旋转。如果使按压部件16向下方旋转,则喷头13向下方移动,在利用阀体44将汽缸42的锥筒部68内关闭的状态下,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按压汽缸42。
如果杆12与活塞引导件43一起被按压,则施加到杆12的按压力介由弹性片25传递到活塞41,活塞41与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成为一体,相对于汽缸42向下方移动。由此,在活塞41的内筒活塞52的下端部阻断杆12内与汽缸42内的连通的状态下,汽缸42内被加压。如果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按压杆12,则通过汽缸42的上升的内压抑制活塞41向下方移动,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相对于活塞41向下方移动。
因此,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对配设于杆12与活塞41之间的弹性片25施加上下方向的压缩力而使弹性片25弹性变形,同时相对于活塞41向下方移动。此时,活塞41的内筒活塞52的下端部与活塞引导件43的抵接部43E在上方分离,在内筒活塞52的下端部与活塞引导件4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因此,连通孔43B通过该间隙向汽缸42内开放。应予说明,汽缸42的内压进一步上升,直到连通孔43B相对于汽缸42内开放。
由此,汽缸42内的内容液流入到内筒活塞52的内周面与活塞引导件43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通过连通孔43B流入到活塞引导件43内。并且,流入到活塞引导件43内的内容液在杆12的上部内流动并到达喷嘴筒部32,从喷嘴筒部32的喷出孔13A喷出。其结果,能够使收容到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通过喷出孔13A向外部喷出。
其后,如果解除按压部件16的操作,则杆12和活塞41基于来自螺旋弹簧95的施加力而相对于汽缸42进行复原移动。此时,汽缸42内成为负压,该负压作用于阀体44而将锥筒部68内开放,通过连通路r3作用于图8所示的切换阀225。这样,在喷出器1正立时,维持在切换阀225阻断倒立时导入孔221与连通路r3的连通的状态。其结果,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通过正立时导入孔229、主体筒部210内和连通路r3到达汽缸42的下端开口而流入到汽缸42内。
另一方面,在喷出器1倒立时,在容器主体2内的底部开口的管213的下端开口从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的液面突出。并且,在倒立时导入孔221位于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中的状态下,切换阀225因其自重而远离上侧筒部222的下端部的内周面,倒立时导入孔221与连通路r3通过主体筒部210内连通。因此,通过在汽缸42内产生负压,从而使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通过倒立时导入孔221、主体筒部210内和连通路r3到达汽缸42的下端开口而流入到汽缸42内。
在喷出器1正立时和倒立时的任一情况下,如果使喷头13、杆12和活塞41相对于汽缸42一体地按压,则汽缸42内的位于比活塞41靠近下方位置的下部空间被加压,该下部空间内的内容液在杆12内上升而从喷出孔13A喷出。在该过程中,第2垫片56将外部空气导入路R的下端开口开放,外部空气导入路R与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连通,外部空气被导入到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
如果解除喷头13、杆12和活塞41的按压而使它们向上方进行复原移动,则汽缸42内的下部空间成为负压,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被导入到汽缸42内的下部空间。在该过程中,通过空气孔62B将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与容器主体2内连通,由此将上部空间的空气导入到容器主体2内。
其后,如果杆12和活塞41复原,则通过第2垫片56阻断外部空气导入路R与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的连通,并阻断通过外部空气导入路R的容器主体2内与外部的连通。
应予说明,由于配设有阻断外部空气导入路R与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的连通的第2垫片56,所以即使喷出器1倒立等而使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到达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也能够防止该内容液通过外部空气导入路R向外部漏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出器1,由于在按压部件16形成有抑制突起部139,所以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对按压部件16施加例如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向下方旋转的大的力时,从按压部件16对止动件130的被抵接部138施加向后方的力,止动件130将位置偏移到限制解除位置侧,也能够通过使止动件130的被抵接部138从被抵接部138的后方抵接到抑制突起部139,从而将止动件130卡止到抑制突起部139。由此,能够抑制位于限制位置的止动件130意外地位置偏移到限制解除位置侧。
由于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中的至少后端部随着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延伸,所以在对按压部件16施加上述的大的力时,即使止动件130将从限制位置位置偏移到限制解除位置侧,也从按压部件16的抑制突起部139对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施加向前方的力,能够使止动件130回到或停留在限制位置。
另外,由于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中的至少后端部随着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延伸,所以如上所述,在止动件130将从限制位置位置偏移到限制解除位置侧时,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容易抵接到抑制突起部139,并且容易将从抑制突起部139施加于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的向下方的力变换为向前方的力。
由于抑制突起部139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与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的后端部对置,所以能够抑制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与抑制突起部139的前后方向的距离,在对按压部件16施加上述的大的力时,能够可靠地抑制止动件130从限制位置位置偏移到限制解除位置侧,并且能够有效地从按压部件16的抑制突起部139对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施加向前方的力。
此外,在对按压部件16施加上述的大的力时,如果从按压部件16的抑制突起部139对止动件130的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施加向前方的力,则止动件130的嵌合面137被向前方按压到杆12的外周面,并且止动件130在上下方向上被引导筒15c的上端开口缘15f和按压部件16的侧板部92的下边缘压缩,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止动件130从限制位置位置偏移到后方的限制解除位置侧。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出器1A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说明。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有时参照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
如图9~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出器1A的喷头13具有:安装于杆12的上端部的有顶筒状的安装筒部31和从安装筒部31朝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喷嘴筒部32。
安装筒部31嵌合到杆12内。在安装筒部31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419。在安装筒部31的上端部,在位于突出部419的下方的部分形成有第1被卡止部420。
在第1被卡止部420的后端部形成有用于抑制后述的止动件430从限制位置向限制解除位置移动的卡合突起422a、422b。卡合突起422a从第1被卡止部420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卡合突起422b从第1被卡止部420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各卡合突起422a、422b形成为随着从前后方向的两侧朝向中央部而从第1被卡止部420的突出设置量增加的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器1A具备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止动件430。
止动件430被配设为能够绕着与按压部件16的旋转轴L平行的轴体431向前后方向摆动,并能够在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限制位置(图10所示的位置)与从限制位置绕着轴体431向后方摆动,允许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限制解除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应予说明,以下说明的止动件430的各部分的位置关系是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时的位置关系。
如图14所示,止动件430具备: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止动件侧壁部432;将一对止动件侧壁部432彼此连结的连结壁部433;配设在比连结壁部433靠近下方的位置,并且将一对止动件侧壁部432彼此连结的轴体431;从止动件侧壁部432和连结壁部433中的至少一者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限制部436;从一对止动件侧壁部432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分别突出且具有相对于按压部件16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的指挂部434c的把手部434;以及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抵接到按压部件16,或者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朝向下方旋转时抵接到按压部件16的被抵接部438。
一对止动件侧壁部432呈表面背面形成为朝向左右方向的板状且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上下方向上长的长方形。
连结壁部433呈表面背面形成为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一对边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剩余一对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状。在连结壁部433的上端面,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部分构成第1下降限制部43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下降限制部435成为随着朝向后方沿上方延伸的倾斜面。
第1下降限制部435在止动件430位于图10所示的限制位置时,从第1被卡止部420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喷头13的第1被卡止部420的下表面(以下称为下降卡止部420a)。第1下降限制部435的后端部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时,从卡合突起422b的前侧卡合于卡合突起422b。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时,第1下降限制部435抵接或接近于下降卡止部420a,连结壁部433的下端面从上方抵接或接近于引导筒15c的上端开口缘15f。
第1下降限制部435在止动件430位于图13所示的限制解除位置时,与第1被卡止部420在后方分离。
如图14所示,在连结壁部433的上端面,位于左右方向的两侧的部分与止动件侧壁部432的上端面齐平。连结壁部433的下端部位于比止动件侧壁部432的下端部靠近上方的位置。
轴体431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棒状。轴体431将一对止动件侧壁部432的下端部彼此连结。如图10所示,轴体431以能够绕着中心轴旋转的方式嵌入到支撑部15中的形成于一对侧壁部77的第2支撑凹部82。第2支撑凹部82配置在比杆12靠近后方的位置。止动件430在比杆12靠近后方的位置处以能够绕着轴体431在前后方向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撑部15。
如图14所示,限制部436从连结壁部433的左右方向的端部和止动件侧壁部432一体地向前方突出。限制部436形成为表面背面朝向左右方向的板状。限制部436中的下端部436a相对于位于比下端部436a靠近上方的位置的上部向前方突出。限制部436的上端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
在一对限制部436的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置的内表面和连结壁部433的前表面中的位于一对限制部436彼此之间的部分一体地形成有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朝向前方开口的呈C字状的凹曲面状的嵌合面437。嵌合面437的半径与杆12的外周面的半径几乎相同。嵌合面437在止动件430位于图10所示的限制位置时,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置,并且从杆12的后方外嵌到杆12。
如图14所示,在限制部436的下端部436a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膨出的膨出部436e。一对膨出部436e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隔比杆12的外径小。
由此,在嵌合面437外嵌于杆12时以及嵌合面437与杆12分离时,通过限制部436的膨出部436e与杆12的外周面滑动接触,从而一对限制部436的各下端部436a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发生弹性变形而扩展。
限制部436在止动件430位于图10所示的限制位置时,从第2被卡止部100A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第2被卡止部100A。更详细而言,如图11所示,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时,限制部436的上端面从下方抵接或接近于第2被卡止部100A的平坦面(下降卡止部)100A1。即,限制部436的上端面在止动件430位于图10所示的限制位置时,作为抵接或接近于第2被卡止部100A的平坦面100A1的第2下降限制部436c发挥作用。应予说明,在限制位置,限制部436的下端面抵接或接近于引导筒15c的上端开口缘15f。
限制部436在止动件430位于图13所示的限制解除位置时,与第2被卡止部100A在后方分离。
如上,止动件430被配设为: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所述限制位置是第1下降限制部435和第2下降限制部436c分别抵接或接近于第1被卡止部420和第2被卡止部100A,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所述限制解除位置是从限制位置向后方摆动,第1下降限制部435和第2下降限制部436c与第1被卡止部420和第2被卡止部100A分别分开,允许喷头13向下方移动。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向按压部件16施加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向下方旋转的大的力,也不会从第1被卡止部420和第2被卡止部100A向第1下降限制部435和第2下降限制部436c施加使止动件430绕着轴体431向后方摆动的力。
如图14所示,把手部434具备:从止动件侧壁部432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第1臂部434a;从第1臂部434a的左右方向的外端向上方延伸的第2臂部434b;以及从第2臂部434b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的指挂部434c。
如图12所示,第1臂部434a的左右方向的外端位于比按压部件16(侧板部92)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由此,第2臂部434b和指挂部434c位于比按压部件16(侧板部92)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从指挂部434c的左右方向观察的主视图中形状呈大致圆形状。指挂部434c和第2臂部434b各自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位于前后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指挂部434c的外径比第2臂部434b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
如图12、图14和图15所示,被抵接部438配设在止动件侧壁部432与把手部434之间,从按压部件16的下方与按压部件16的侧板部92的朝向下方的下边缘对置。在图示的例子中,被抵接部438的上端面438c抵接或接近于按压部件16的侧板部92的下边缘。被抵接部438位于比中心轴线O靠近后方的位置。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向按压部件16施加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朝向下方旋转的大的力时,从按压部件16的侧板部92对被抵接部438施加使止动件430绕着轴体431向后方摆动的力。
被抵接部438呈表面背面形成为朝向前后方向的板状,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方形。被抵接部438一体地连结到止动件侧壁部432的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外表面、把手部434的第1臂部434a的上表面、把手部434的第2臂部434b的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内表面以及把手部434的指挂部434c的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内表面。被抵接部438的厚度(前后方向的大小)比第1臂部434a和第2臂部434b的各厚度薄。被抵接部438配设于止动件侧壁部432和把手部434各自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被抵接部438的上端面438c中的前后两端部形成为角被倒圆的突曲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图15所示,在连结壁部433的上端面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片440。突出片440形成为逆U字状。突出片440具有一对上下延伸部441和左右延伸部442。
上下延伸部441从与第1下降限制部435相比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向上方延伸。上下延伸部441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矩形状。
左右延伸部442桥接上下延伸部441的上端部彼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下降限制部435和突出片440划分的部分成为供第1被卡止部420插通的插通开口。
左右延伸部442的下端面在止动件430位于图10所示的限制位置时,作为限制喷头13相对于止动件430向上方移动的上升限制部445发挥作用。上升限制部445在止动件430位于图10所示的限制位置时,从第1被卡止部420的上方抵接或接近于喷头13的第1被卡止部420的上表面(以下称为上升卡止部420b)。上升限制部445的后端部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时,从卡合突起422a的前侧卡合到卡合突起422a。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时,上升限制部445抵接或接近于上升卡止部420b,且突出部419的下表面从上方抵接或接近于左右延伸部442的上端面。
上升限制部445在止动件430位于图13所示的限制解除位置时,与第1被卡止部420在后方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升限制部445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但是,上升限制部445的形状能够适当地进行改变。
接下来,对如上构成的喷出器1A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使用喷出器1A时,首先,使止动件430从限制位置向后方的限制解除位置摆动,成为按压部件16和喷头13能够向下方移动的状态。接下来,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向下方旋转。此时,例如在按压部件16的前板部91的指挂部分搭挂指尖,同时使按压部件16抵抗螺旋弹簧95的施加力向下方旋转。如果使按压部件16向下方旋转,则在喷头13向下方移动,通过阀体44关闭汽缸42的锥筒部68内的状态下,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相对于汽缸42被按压。
如果杆12与活塞引导件43一起被按压,则施加于杆12的按压力介由弹性片25传递到活塞41,活塞41与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成为一体,相对于汽缸42向下方移动。由此,在活塞41的内筒活塞52的下端部阻断杆12内与汽缸42内的连通的状态下,对汽缸42内进行加压。如果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按压杆12,则通过汽缸42的上升的内压抑制活塞41向下方移动,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相对于活塞41向下方移动。
因此,杆12和活塞引导件43对配设于杆12与活塞41之间的弹性片25施加上下方向的压缩力而使弹性片25弹性变形,同时相对于活塞41向下方移动。此时,活塞41的内筒活塞52的下端部与活塞引导件43的抵接部43E在上方分离,在内筒活塞52的下端部与活塞引导件4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因此,连通孔43B通过该间隙相对于汽缸42内开放。应予说明,汽缸42的内压进一步上升,直到连通孔43B相对于汽缸42内开放。
由此,汽缸42内的内容液通过内筒活塞52的内周面与活塞引导件43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连通孔43B向活塞引导件43内流入。并且,流入到活塞引导件43内的内容液在杆12的上部内流动而到达喷嘴筒部32,从喷嘴筒部32的喷出孔13A喷出。其结果,能够使收容于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通过喷出孔13A喷出到外部。
其后,如果解除按压部件16的操作,则杆12和活塞41基于来自螺旋弹簧95的施加力相对于汽缸42进行复原移动。此时,通过随着向杆12的上方的复原移动使喷头13上升,从而按压部件16介由卡合槽31A的内表面被向上方按压。由此,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向上方旋转。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按压部件16的向下方的移动使喷头13下降,随着喷头13的上升使按压部件16向上方移动。
即,喷头13和按压部件16以与其中任一方的移动连动地进行上下运动。
在杆12和活塞41进行复原移动的过程中,汽缸42内成为负压,该负压作用于阀体44而将锥筒部68内开放,通过连通路r3而作用于图8所示的切换阀225。这样,在喷出器1A正立时,切换阀225维持在阻断倒立时导入孔221与连通路r3的连通的状态。其结果,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通过正立时导入孔229、主体筒部210内和连通路r3到达汽缸42的下端开口而流入到汽缸42内。
另一方面,在喷出器1A倒立时,在容器主体2内的底部开口的管213的下端开口从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的液面突出。并且,在倒立时导入孔221位于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中的状态下,切换阀225因其自重而远离上侧筒部222的下端部的内周面,倒立时导入孔221和连通路r3通过主体筒部210内连通。因此,通过在汽缸42内产生负压,从而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通过倒立时导入孔221、主体筒部210内和连通路r3到达汽缸42的下端开口而流入到汽缸42内。
在喷出器1A正立时和倒立时的任一情况下,如果相对于汽缸42一体地按压喷头13、杆12和活塞41,则汽缸42内的位于比活塞41靠近下方的位置的下部空间被加压,该下部空间内的内容液在杆12内上升而从喷出孔13A喷出。在该过程,第2垫片56将外部空气导入路R的下端开口开放,使外部空气导入路R与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连通,外部空气被导入到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
如果解除喷头13、杆12和活塞41的按压而使它们向上方复原移动,则汽缸42内的下部空间成为负压,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被导入到汽缸42内的下部空间。在该过程中,上部空间的空气通过空气孔62B使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与容器主体2内连通,从而被导入到容器主体2内。
其后,如果杆12和活塞41复原,则通过第2垫片56阻断外部空气导入路R与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的连通,阻断通过外部空气导入路R的容器主体2内与外部的连通。
应予说明,由于配设有阻断外部空气导入路R与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的连通的第2垫片56,所以即使喷出器1A倒立等而使容器主体2内的内容液到达汽缸42内的上部空间,也能够防止该内容液通过外部空气导入路R而向外部漏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限制位置处具有从上升卡止部420b的上方抵接或接近于形成于喷头13的上升卡止部420b的上升限制部445。
根据该构成,在介由按压部件16意外地对喷头13作用向上方的提升力的情况下,上升卡止部420b从上升限制部445的下方抵接到上升限制部445。由此,能够通过上升限制部445限制喷头13相对于杆12的向上方的移动。其结果,即使施加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朝向上方旋转的大的力,也能够抑制喷头13从杆12拉出。应予说明,“大的力”是指用于使按压部件16从非喷出时的状态(图10等)绕着旋转轴L向上方移动所需要的力。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使按压部件16将向上方旋转时,使后壁部78变形(塑性变形或弹性变形),解除后壁部78的对按压部件16向上方旋转的限制的程度的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备以能够在限制位置和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地配设的止动件430,所述限制位置是下降限制部435、436c抵接或接近于平坦面100A1,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所述限制解除位置是从限制位置向后方摆动,下降限制部435、436c与平坦面100A1分离,允许喷头13向下方移动。
根据该构成,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下降限制部435、436c抵接或接近于平坦面100A1,从而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因此,能够抑制不经意地喷出内容物。
另一方面,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解除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向下方旋转,从而允许喷头13向下方移动。由此,能够通过喷出孔13A喷出内容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升限制部445形成于止动件430,所以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加、构成的复杂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升卡止部420b形成于喷头13中的从引导筒15c向上方突出的部分。
根据该构成,由于无论喷头13、引导筒15c的尺寸等如何均能够形成上升卡止部420b,所以能够提高例如设计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下降卡止部420a和上升卡止部420b一体地形成于第1被卡止部420。因此,与分别形成下降卡止部和上升卡止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构成的简化。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喷出器1B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第1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出器1B的喷头13中,在安装筒部31的前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00。突出部300的后表面形成为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在限制位置处,限制部436的下端部436a的前表面从突出部300的后方抵接或接近突出部300的后表面。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限制位置处,嵌合面437外嵌到安装筒部31。
在安装筒部31中的位于比杆12靠近上方的位置的部分,即位于引导筒15c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限制凸缘部302。限制凸缘部302在安装筒部31的整周上延伸。限制凸缘部302中的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时与连结壁部433在上下方向对置的部分作为上升卡止部302a发挥作用。应予说明,限制凸缘部302可以形成于周向的一部分(例如与上升卡止部302a在上下方向对置的部分)。
止动件430的连结壁部433在限制位置处位于第1被卡止部420与限制凸缘部302之间。连结壁部433的上端面作为从第1被卡止部420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第1被卡止部420的下降卡止部420a的第1下降限制部435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连结壁部433和限制部436的下端面作为从限制凸缘部302的上方抵接或接近于限制凸缘部302的上升卡止部302a的上升限制部310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升限制部310除了上升卡止部302a以外,还从上方抵接或接近于引导筒15c的上端开口缘。应予说明,上升限制部310可以形成于连结壁部433和限制部436中的至少一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升限制部310位于引导筒15c内,所以能够在安装筒部31的下端部限制喷头13的上升。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喷头13的倾倒等。另外,由于上升限制部310不向外部露出,所以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连结壁部433和限制部436的下端面作为上升限制部310,从而在止动件430位于限制位置时(嵌合面437嵌合到安装筒部31时),上升限制部310与限制凸缘部302(上升卡止部302a)的相对于中心轴线O从后方遍及左右两侧的区域对置。即,以包围安装筒部31的周围的方式使上升限制部310与限制凸缘部302对置,所以即使施加使按压部件16绕着旋转轴L向上方旋转的大的力,也能够可靠地抑制喷头13从杆12拉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喷头13具备通过抵接或接近于止动件130的限制部来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被卡止部的构成,但也可以使按压部件16具备被卡止部,还可以使喷头13和按压部件16双方具备被卡止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被抵接部138(438)中,按压部件16的抵接部分所抵接的上端面138c(438c)中的至少后端部随着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延伸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被抵接部138(438)的上端面138c(438c)成为在整个区域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等适当地进行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抑制突起部139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与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的后端部在上下方向对置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使抑制突起部139位于比被抵接部138的上端面138c靠近后方的位置。
抑制突起部139的形状、大小和形成位置等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地进行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止动件130位于限制位置时抵接到第1被卡止部120和第2被卡止部100A进行了说明,但是止动件130可以不抵接而是接近于第1被卡止部120和第2被卡止部100A,此时也能够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
另外,喷出器1(1A、1B)可以不具备正立倒立两用适配器200。此时,管213安装于汽缸42的下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喷头13具备通过抵接或接近于止动件430的下降限制部来限制喷头13向下方移动的下降卡止部的构成,但也可以使按压部件16具备下降卡止部,还可以使喷头13和按压部件16双方具备下降卡止部。另外,对于上升卡止部,可以使按压部件16具备上升卡止部,也可以使喷头13和按压部件16双方具备上升卡止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止动件430设置有上升限制部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不仅限于该构成。例如可以采用在杆12设置上升限制部的构成。另外,可以与杆12和/或止动件430独立地设置上升限制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被抵接部438中,按压部件16的抵接部分所抵接的上端面438c中的至少后端部随着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延伸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被抵接部438的上端面438c成为在整个区域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等适当地进行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止动件430具备上升限制部和下降限制部这两方的构成,至少仅具有上升限制部即可。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另外,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变形例。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安装于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的口部,使内容物从喷出孔喷出的喷出器。

Claims (8)

1.一种喷出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其具有喷头,所述喷头在从上方施力状态下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配设于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的口部,并且形成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喷出孔;
安装帽,其将所述泵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口部;
支撑部,其立设于所述安装帽的后部;以及
按压部件,其以能够绕着旋转轴旋转的方式配设于所述支撑部,并按压所述喷头,
所述喷出器构成为通过使所述按压部件绕着所述旋转轴向下方旋转,从而使所述喷头向下方移动,使所述内容物从所述喷出孔喷出,
所述喷出器具备被配设为能够向前后方向摆动且具有限制部的止动件,所述限制部从形成于所述喷头和所述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被卡止部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所述被卡止部,
所述止动件被配设为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所述限制位置是所述限制部抵接或接近于被卡止部,限制所述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所述限制解除位置是从所述限制位置向后方摆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被卡止部分离,允许所述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
所述止动件具备:所述限制部;指挂部,其位于比所述按压部件靠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所述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以及被抵接部,其在所述止动件位于所述限制位置的状态下抵接到所述按压部件,或者在所述止动件位于所述限制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按压部件绕着所述旋转轴朝向下方旋转时抵接到所述按压部件,
在所述按压部件中,在与所述止动件的所述被抵接部所抵接的抵接部分相比位于靠近后方的位置的部分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抑制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抵接部中,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抵接部分所抵接的上端面中的至少后端部随着朝向后方逐渐向下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突起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止动件位于所述限制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被抵接部的上端面的后端部对置。
4.一种喷出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泵,其具有在从上方施力状态下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配设于收容内容物的容器主体的口部的杆、以及安装于所述杆并且形成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喷出孔的喷头;
安装帽,其将所述泵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口部;
支撑部,其立设于所述安装帽的后部;以及
按压部件,其以能够绕着旋转轴旋转的方式配设于所述支撑部,且与所述喷头联动,
所述喷出器构成为通过使所述按压部件绕着所述旋转轴向下方旋转,从而使所述喷头向下方移动,使所述内容物从所述喷出孔喷出,
所述喷出器具有上升限制部,所述上升限制部从形成于所述喷头和所述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上升卡止部的上方抵接或接近于所述上升卡止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出器具备被配设为能够向前后方向摆动且具有下降限制部的止动件,所述下降限制部从形成于所述喷头和所述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下降卡止部的下方抵接或接近于所述下降卡止部,
所述止动件被配设为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限制解除位置之间进行摆动,所述限制位置是所述下降限制部抵接或接近于所述下降卡止部,限制所述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所述限制解除位置是从所述限制位置向后方摆动,所述下降限制部与所述下降卡止部分离,允许所述喷头向下方移动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限制部形成于所述止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备供所述杆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插通的引导筒,
所述上升卡止部形成于所述喷头中的从所述引导筒向上方突出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备供所述杆以能够向下方移动的方式插通的引导筒,
所述上升卡止部形成于所述喷头中的位于所述引导筒内的部分。
CN201880060522.7A 2017-09-20 2018-09-18 喷出器 Active CN1110941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9795 2017-09-20
JP2017179795A JP6858106B2 (ja) 2017-09-20 2017-09-20 吐出器
JP2017231173A JP6861142B2 (ja) 2017-11-30 2017-11-30 吐出器
JP2017-231173 2017-11-30
PCT/JP2018/034403 WO2019059163A1 (ja) 2017-09-20 2018-09-18 吐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142A CN111094142A (zh) 2020-05-01
CN111094142B true CN111094142B (zh) 2021-10-29

Family

ID=6581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0522.7A Active CN111094142B (zh) 2017-09-20 2018-09-18 喷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3459B2 (zh)
EP (2) EP3686122B1 (zh)
CN (1) CN111094142B (zh)
WO (1) WO2019059163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7963A1 (en) * 2001-12-06 2003-06-11 Mitani Valve Co Trigger-type sprayer with stopper member
JP2004209319A (ja) * 2002-12-27 2004-07-2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液体噴出器
JP2009131813A (ja) * 2007-11-30 2009-06-1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09131818A (ja) * 2007-11-30 2009-06-1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1251218A (ja) * 2010-05-31 2011-12-15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トリガー式泡噴出器
JP2012096134A (ja) * 2010-10-29 2012-05-2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液体噴出器
JP2012096135A (ja) * 2010-10-29 2012-05-2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液体噴出器
CN204548848U (zh) * 2015-04-02 2015-08-12 三谷阀门有限公司 喷出泵装置、喷出阀装置及触发式喷出器
JP2017095168A (ja) * 2015-11-27 2017-06-01 株式会社三谷バルブ 内容物放出機構およびこの内容物放出機構を備えたエアゾール式製品
JP2017100753A (ja) * 2015-11-30 2017-06-0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2223A (en) * 1975-12-06 1978-04-0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Trigger type spraying device
FR2528328B1 (fr) * 1982-06-11 1985-11-22 Valve Precision Sarl Dispositif de pulverisation pour liquides
US4993214A (en) * 1988-03-08 1991-02-19 S. C. Johnson & Son,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a trigger sprayer device
US4915263A (en) * 1988-03-08 1990-04-10 S. C. Johnson Son, Inc. Trigger sprayer device
IT1228787B (it) * 1989-03-31 1991-07-03 Lumson Srl Pompetta manuale per l'erogazione di liquidi o paste da flaconi.
IT1239489B (it) * 1990-03-27 1993-11-03 Guala Spa Dispositivo a grilletto per pompa spruzzatrice da impiegarsi in contenitori impugnabili con una mano
US5615806A (en) * 1996-05-31 1997-04-01 Calmar-Albert Gmbh Plunger lock-up dispenser
US6364167B1 (en) * 2000-05-12 2002-04-02 Owens-Brockway Plastic Products Inc. Pump dispenser package
JP2003225595A (ja) 2002-01-31 2003-08-12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トリガー式液体注出装置
US7249692B2 (en) * 2004-11-29 2007-07-31 Seaquistperfect Dispensing Foreign, Inc. Dispenser with lock
KR200449781Y1 (ko) * 2008-07-30 2010-08-10 주식회사 종우실업 소형 수동식 분사기
US8757447B2 (en) * 2011-11-02 2014-06-24 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 Inc. Spray device
JP3199176U (ja) * 2015-05-29 2015-08-06 ▲徳▼晉(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ストッパー機構を具えたプッシュ型ポンプディスペンサ
JP2017179795A (ja) 2016-03-29 2017-10-05 住友林業株式会社 木造建築物の補強金物、及び木造建築物の補強構造
JP6670671B2 (ja) 2016-04-28 2020-03-2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7963A1 (en) * 2001-12-06 2003-06-11 Mitani Valve Co Trigger-type sprayer with stopper member
JP2004209319A (ja) * 2002-12-27 2004-07-2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液体噴出器
JP2009131813A (ja) * 2007-11-30 2009-06-1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09131818A (ja) * 2007-11-30 2009-06-18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1251218A (ja) * 2010-05-31 2011-12-15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トリガー式泡噴出器
JP2012096134A (ja) * 2010-10-29 2012-05-2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液体噴出器
JP2012096135A (ja) * 2010-10-29 2012-05-2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液体噴出器
CN204548848U (zh) * 2015-04-02 2015-08-12 三谷阀门有限公司 喷出泵装置、喷出阀装置及触发式喷出器
JP2017095168A (ja) * 2015-11-27 2017-06-01 株式会社三谷バルブ 内容物放出機構およびこの内容物放出機構を備えたエアゾール式製品
JP2017100753A (ja) * 2015-11-30 2017-06-0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15561A1 (en) 2020-07-09
WO2019059163A1 (ja) 2019-03-28
US11273459B2 (en) 2022-03-15
EP4201833B1 (en) 2024-06-05
EP3686122B1 (en) 2024-04-17
EP3686122A1 (en) 2020-07-29
CN111094142A (zh) 2020-05-01
EP4201833A1 (en) 2023-06-28
EP3686122A4 (en) 2021-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5681B1 (en) Trigger-type liquid injector
JP6670671B2 (ja) 吐出器
CN111094142B (zh) 喷出器
JP6774887B2 (ja) 吐出容器
JP2015163518A (ja) 泡吐出器
JP6861142B2 (ja) 吐出器
JP6584235B2 (ja) エアゾール容器用吐出具
JP6590620B2 (ja) 吐出器
JP2008068890A (ja) 噴射ボタン装置
JP6956655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JP2019055787A (ja) 吐出器
JP6604886B2 (ja) 吐出器
JP6858554B2 (ja) 吐出器
JP7134049B2 (ja) 吐出器
JP6267998B2 (ja) 泡吐出器
JP7166221B2 (ja) トリガー式液体噴出器
WO2024005177A1 (ja) 吐出器用ストッパー
JP6910879B2 (ja) 吐出器
JP7186666B2 (ja) 吐出器
JP2024006921A (ja) 吐出器用ストッパー
JP6910264B2 (ja) 吐出ポンプ
JP2017065758A (ja) 吐出器および吐出器の製造方法
JP5466532B2 (ja) エアゾール内容物噴射装置
JP2024018738A (ja) 液体噴出器及び液体噴出容器
JP2019177902A (ja) 吐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