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1843B - 堆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堆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1843B
CN111071843B CN201910987577.9A CN201910987577A CN111071843B CN 111071843 B CN111071843 B CN 111071843B CN 201910987577 A CN201910987577 A CN 201910987577A CN 111071843 B CN111071843 B CN 111071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witch
shutter
power supply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75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71843A (zh
Inventor
石塚达雄
冈本晃
丰泉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071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1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71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1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2Auxiliary devices for receiving articles during removal of a completed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65H31/08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 B65H31/10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and applied at the top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B65H43/06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detecting, or responding to, completion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5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in or on special supports
    • B65H2301/42252Vehicles, e.g. carriage, tru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5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in or on special supports
    • B65H2301/42256Pallets; Skids; Platforms with feet, i.e. handled together with the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3Housings with openings for delivering material, e.g. for dispensin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5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5Large capacity supports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10Safety means, e.g. for preventing injuries or illegal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对于堆叠装置的片材的装载动作而言,确保所需的安全性,并且提高生产性。堆叠装置(1)具备:排出部(16),根据打印任务排出片材;第一托盘(21),装载所排出的片材;第二托盘(22),成为装载于第一托盘(21)的片材的传送目的地;闸门(12),覆盖壳体的正面的开口部;驱动部(42B),使第一托盘(21)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41),基于闸门(12)的高度位置、以及第二托盘(22)的前后方向位置,执行针对驱动部(42B)的电源切断。

Description

堆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堆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装载由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片材的堆叠装置。对堆叠装置而言,关于片材的装载动作,要求使每单位时间的装载量成为规定量以上这样的生产性,以能够跟随由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图像形成工序的大量高速处理。另外,在堆叠装置中,进行将所装载的片材排出到设备外这样的片材的排出动作。在进行排出动作时,打开堆叠装置的闸门而装置内部暂时被释放,而能够将手、手指伸进装置内部。对于这样的堆叠装置,为了避免将手、手指夹在装载片材的托盘等事故,要求在打开闸门时切断对驱动部件的电力供给并暂时停止装载动作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在堆叠装置的装载动作中止期间,也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停机时间,所以若装载动作的中止期间长期化、或以高频度产生,则会导致片材生产性的降低。
专利文献1为了提供“防止开关的误动作等,并且精度较高的安全机构装置”等,公开了“一种安全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对从图像形成单元输出的片材进行装订处理或者非装订处理,并排出到排纸托盘上的片材后处理中的安全机构装置,包含:载置台,用于在上述装订处理前暂时层叠载置上述片材;闸门单元,在与上述载置台上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在上述载置台上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覆盖装订区域从而从装订处理中确保安全;开关单元,进行开关动作对上述装订处理的执行停止进行开关处理;以及放大单元,在上述闸门单元向上方移动以成为比上述规定间隔大的宽度时,将上述开关单元设为关闭状态来促使上述装订处理的停止,并且基于上述闸门单元从上述载置台上的上述规定间隔位置的移动的在上述上下方向上的第一移动行程,放大朝向上述开关单元的接点位置移动的方向上的第二移动行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87693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0013段)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对于提高片材后处理的生产性的方法既未记载也未给出启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以对于堆叠装置的片材的装载动作,确保所需的安全性,并且提高生产性为课题。
即,本发明的上述课题通过下述的结构来解决。
(1):一种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排出部,根据打印任务排出片材;第一托盘,装载排出的上述片材;第二托盘,成为装载于上述第一托盘的片材的传送目的地;闸门,覆盖壳体的正面的开口部;驱动部,使上述第一托盘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基于上述闸门的高度位置、以及上述第二托盘的前后方向位置,来执行针对上述驱动部的电源切断。
(2):根据(1)所记载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将移动至设备外的上述第二托盘收纳于上述堆叠装置的内部的情况下,上述闸门的下端部不会比能够将上述第二托盘中装载的片材排出至设备外的位置向上方移动,而将上述闸门半开,在上述第二托盘的收纳完成之前,将上述闸门完全关闭。
(3):根据(1)或(2)所记载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托盘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载置于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二托盘台。
(4):根据(3)所记载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至设备外的上述第二托盘台,以载置有上述第二托盘的状态、未载置上述第二托盘的状态、在上述第二托盘台具有升降功能的情况下在处于下降状态的上述第二托盘台中载置有上述第二托盘的状态的任意一个状态收纳于上述堆叠装置的内部。
(5):根据(3)所记载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第二托盘台的前后方向位置、以及上述第二托盘是否载置于上述第二托盘台来决定上述闸门的高度位置。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开关,在上述闸门半开到能够将上述第二托盘中装载的片材排出到设备外的程度时断开;第二开关,在上述第二托盘被收纳于上述堆叠装置的内部时断开;以及第三开关,在上述闸门完全关闭时闭合,上述控制部通过上述第一开关、上述第二开关、以及上述第三开关的开闭的组合不经由软件控制来执行上述电源切断。
(7):根据(6)所记载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开关与上述第三开关并联连接,上述第一开关与上述第二开关以及上述第三开关分别串联连接。
(8):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1)~(7)中任一项所述的堆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设置于上述堆叠装置的前段侧,在上述片材上形成图像,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将形成有上述图像的上述片材供给至上述排出部。
根据本发明,对于堆叠装置的片材的装载动作,能够确保所需的安全性,并且提高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a)、(b)。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堆叠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堆叠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闸门的电源切断位置较高的情况的比较例,(a)是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b)是电源切断电路图。
图5是闸门的电源切断位置较低的情况的比较例,(a)是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b)是电源切断电路图,(c)是第二托盘台的进出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装载动作(其1)的说明图,(a)是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b)是电源切断电路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装载动作(其2)的说明图,(a)是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b)是电源切断电路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动作的说明图,(a)是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b)是电源切断电路图。
图9A是载置有第二托盘的第二托盘台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a-1)是收纳动作的迁移图,(b-1)是与(a-1)对应的电源切断电路图。
图9B是载置有第二托盘的第二托盘台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a-2)是收纳动作的迁移图,(b-2)分别是与(a-2)对应的电源切断电路图。
图9C是载置有第二托盘的第二托盘台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a-3)~(a-4)是收纳动作的迁移图,(b-3)~(b-4)是分别与(a-3)~(a-4)对应的电源切断电路图。
图10是收纳动作中的在各开关产生的电信号的时序图。
图11是装载有3000张的片材时的动作过程S1~S14。
图12A是与图11所示的动作过程S1~S6的每一个对应的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a)~(f)。
图12B是与图11所示的动作过程S7~S14的每一个对应的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g)~(n)。
图13是未载置第二托盘的第二托盘台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
图14是载置有第二托盘,处于下降状态的第二托盘台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将装载于堆叠装置的片材取出到设备外的方向设为“前”或“正面”。
图1(a)、(b)是本实施方式的堆叠装置1的左侧面图。堆叠装置1具备排出部16、第一托盘21、第二托盘22、第二托盘台23、以及子托盘24等。
排出部16将根据打印任务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排出至排出目的地。排出部16的片材P的排出目的地为第一托盘21以及子托盘24的任一一方。
第一托盘21作为排出目的地,装载由排出部16排出的片材P。
第二托盘22是装载于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传送目的地,能够执行使片材P排出到设备外的自动设备外排出处理。自动设备外排出处理是在装载于第一托盘21的片材P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执行该片材P的排出动作的处理。
第二托盘台23为第二托盘22的载置台。第二托盘台23由基部23a、把手部23b以及后端部23c构成。基部23a载置并容纳第二托盘22。把手部23b构成第二托盘台23的前端部,能够拉动第二托盘台23,使其移动到设备外。后端部23c位于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卡止于堆叠装置1的壳体11的前下缘部,从而能够防止第二托盘台23整体从堆叠装置1的脱离。
第二托盘台23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第二托盘2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载置于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二托盘台23。
子托盘24在执行将装载于第一托盘21的片材P传送至第二托盘22的动作的情况下,装载由排出部16排出的片材P。子托盘24设置于第一托盘21的上方、并且壳体11的上部。优选朝向子托盘24的片材P的装载例如由于某些问题而无法进行朝向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在想要继续由排出部16进行的片材P的排纸时进行的紧急单元。因此,片材P的装载动作在正常时对第一托盘21进行。此外,装载于子托盘24的片材P例如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移动到第一托盘21,并能够继续朝向第一托盘21的装载动作。
第一托盘21设置于第二托盘22的上方,在执行将装载于第一托盘21的片材P传送至第二托盘22的动作的情况下,朝向第二托盘22下降。
此外,在壳体11的侧面设置有报告部51以及设定部52。报告部51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构成,报告第二托盘22的操作过程。设定部52受理设定是否执行可由第二托盘22执行的自动设备外排出处理的设定内容。
图1(a)表示将开始由排出部16排出的片材P的接受的位置亦即片材接受开始位置设定在第一托盘21的移动范围中的最上方位置,且是第一托盘21的最上面,且在第一托盘21以及子托盘24的任何一个上都未装载片材P,也未向第二托盘22传送片材P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图1(b)表示第一托盘21位于朝向第二托盘22的片材传送位置,且装载有片材P的第一托盘21下降到第二托盘22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因此,距离L_A表示从片材接收开始位置到片材传送位置的距离。在图1(b)中,使片材P装载至第一托盘21的装载高度H_P基于极限装载张数和纸厚来确定。
此外,与极限装载张数对应的片材P的装载量被设定为比距离L_A小,但例如,在设定有超过极限装载张数的打印任务的情况下,换句话说,装载高度H_P超过与极限装载张数对应的片材P的装载量的情况下,执行在打印任务的中途将一摞片材P排出至堆叠装置1的设备外的控制。
第一托盘21以及第二托盘22分别例如构成为梳齿状。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托盘21下降时,能够将装载于第一托盘21的一摞片材P保持原样传送至第二托盘22。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堆叠装置1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排出部16具备排出辊16A和切换部16B。排出辊16A排出片材P。切换部16B设置于排出辊16A的后段侧,切换由排出辊16A排出的片材P的排出目的地。
堆叠装置1所具备的闸门12覆盖壳体11的正面的开口部13。闸门12通过打开能够使第二托盘22从设置于壳体11的正面侧的开口部13移动到设备外,所以能够将传送至第二托盘22的一摞片材P排出至设备外。具体而言,在闸门12打开的情况下,第二托盘台23使临时放置于第二托盘22的片材P与第二托盘22一起排出至设备外。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堆叠装置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堆叠装置1具备控制部41。另外,控制部41能够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者固件等以及存储器构成,能够执行各种控制。
堆叠装置1具备片材接受位置检测传感器61、片材传送位置检测传感器62、以及开关71~73等。
片材接受位置检测传感器61检测第一托盘21的位置是否配置于片材接受位置。片材接受位置检测传感器61例如能够由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片材接受位置检测传感器61例如能够在片材接受位置的周围配置于1处或者多处。
片材传送位置检测传感器62检测第一托盘21的位置是否配置于片材传送位置。片材传送位置检测传感器62例如能够由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片材传送位置检测传感器62例如能够在片材传送位置的周围配置于1处或者多处。
开关71是作为闸门12的开闭状态,检测闸门12的半开的传感器。开关71例如能够由联锁开关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由联锁开关构成的开关71的接触器例如能够在沿上下移动的闸门12所能够移动位置的周围配置于1处或者多处。
开关72是检测第二托盘台的前后方向位置的传感器。开关72能够检测第二托盘22是否排出至设备外、以及是否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开关72例如能够由联锁开关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由联锁开关构成的开关72的接触器例如能够在沿前后移动的第二托盘台所能够移动位置的周围配置于1处或者多处,特别是,能够配置于壳体11的后面部中的与第二托盘台23对置的位置。
开关73是作为闸门12的开闭状态,检测闸门12的完全关闭的传感器。开关71例如能够由联锁开关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由联锁开关构成的开关71的接触器例如能够在沿上下移动的闸门12所能够移动位置的周围配置于1处或者多处,特别是,能够配置于第二托盘台23的把手部23b的上表面。
控制部41例如控制由驱动马达构成的驱动部42A。具体而言,控制部41基于由设置于堆叠装置1的前段侧的装置等进行的各种控制,通过驱动部42A控制排出部16。
控制部41例如控制由驱动马达构成的驱动部42B。具体而言,控制部41基于片材接受位置检测传感器61以及片材传送位置检测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通过驱动部42B控制第一托盘21的位置(高度位置)。驱动部42B使第一托盘21沿上下方向移动。
控制部41例如控制由驱动马达构成的驱动部42C。具体而言,控制部41通过基于开关72的检测结果,通过驱动部42C控制第二托盘台23的位置(前后方向位置),来控制第二托盘22的位置。换句话说,驱动部42C使第二托盘22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二托盘22移动至设备外。
控制部41例如控制由驱动马达构成的驱动部42D。具体而言,控制部41基于开关71、73的检测结果,通过驱动部42D控制闸门12的位置(高度位置)。换句话说,驱动部42D能够使闸门12沿上下方向移动。
设定部52具备输入部52A和输出部52B。输入部52A例如由触摸面板构成。输出部52B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构成。换句话说,设定部52作为带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器发挥作用。
堆叠装置1所具备的通信部53例如进行与智能手机81等或者遥控器那样的设备的通信。例如,也可以由智能手机81等或者遥控器那样的设备进行自动设备外排出处理的执行的控制。另外,通信部53与图像形成装置5进行通信。
堆叠装置1所具备的电源部43向构成堆叠装置1的各负载供给电力。开关71~73能够通过开闭来执行供给或切断来自电源部43的电源这样的电源切断控制。开关71~73的开闭状态表示电源切断控制的结果,并输出至控制部41。控制部41能够根据从开关71~73输入的电源切断控制的结果来控制驱动部42B(详细内容后述)。
此外,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5设置于堆叠装置1的前段侧,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5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供给至排出部16。
如前面叙述的那样,在将堆叠装置1的闸门12打开时,由于切断对驱动部件的电力供给,并暂时停止片材的装载动作,所以导致片材生产性降低。该片材生产性的降低取决于作为装载动作的停止手段的成为电源切断的契机的闸门12的位置。
图4是闸门12的电源切断位置较高的情况下的比较例。图4(a)所示的附图标记SP1表示用于在闸门12半开而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时停止片材P的装载动作的电源切断位置。另外,在图4(b)中,表示由开关71构成的电源切断电路图。
如图4(b)所示,从电源部43供给的电力被供给至驱动部42B、以及负载组44。负载组44是构成堆叠装置1的各种负载中的除去驱动部42B的负载以外的负载的集合。负载组44例如包含驱动部42A、42C、42D(图3)。
开关71控制朝向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开关71在将完全关闭的闸门12半开(向上方移动)而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时断开(OFF),来实现针对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停止。另外,开关71在将完全打开的闸门12关闭(向下方移动),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时闭合(ON),来实现针对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
此外,电源部43经由开关74与电源插头45连接。开关74能够作为与堆叠装置1的前门(未图示)的开闭对应的电源切断开关,但不参与本发明。
如图4(a)所示,在将电源切断位置SP1设定在较高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到打开完全关闭的闸门12而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的距离相对增大,所以不容易满足针对驱动部42B的电源切断的条件。因此,由于容易继续片材P的装载动作,所以可以说生产性较高。
但是,在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的时刻,基于闸门12的开口部13(图2)的覆盖面积相对较小,堆叠装置1的正面的开口量相当大。因此,即使闸门12的下端部未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如图4(a)的箭头Y1所示,也容易将手、手指伸进装置内部。然而,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未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所以即使装载动作本身中止,针对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也不会停止。在该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由于某种因素第一托盘21失控,而夹住伸进装置内部的手、手指的事故。因此,为了确保所需的安全性,不希望将电源切断位置SP1设定在较高的位置。
另外,第二托盘22能够从第二托盘台23拆卸,但在没有第二托盘22的状态下在堆叠装置1内收纳有第二托盘台23的情况下,装置内部的空间进一步增大,而更容易将手、手指伸进装置内部。因此,为了确保所需的安全性,更不希望将电源切断位置SP1设定在较高的位置。
图5是闸门12的电源切断位置较低的情况下的比较例。图5(a)所示的电源切断位置SP1比图4(a)所示的电源切断位置SP1低。图5(b)所示的电源切断电路图与图4(a)所示的电源切断电路图相同。
如图5(a)所示,在将电源切断位置SP1设定在较低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到打开完全关闭的闸门12而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的距离相对减小,所以容易满足针对驱动部42B的电源切断的条件。换句话说,若稍微打开闸门12,则针对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停止,能够中止装载动作本身。在该情况下,在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的时刻,基于闸门12的开口部13(图2)的覆盖面积相对较大,堆叠装置1的正面的开口量相当较小。因此,即使闸门12的下端部比电源切断位置SP1向上方移动,如图5(a)的箭头Y2所示,也很难将手、手指伸进装置内部。因此,将电源切断位置SP1设定在较低的位置可以说在确保所需的安全性方面优选。
但是,由于到将完全关闭的闸门12打开而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的距离相对减小,所以容易满足针对驱动部42B的电源切断的条件。因此,由于难以继续片材P的装载动作,所以可以说生产性较低。
特别是,如图5(c)所示,若即使仅想要将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内部、或从堆叠装置1取出,而将闸门12打开第二托盘台23的高度尺寸,则闸门12的下端部也比电源切断位置SP1向上方移动。因此,每当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进出,必须中止片材P的装载动作,而导致生产性降低。
此外,图5(c)所示的附图标记3是将装载有片材P的第二托盘22从第二托盘台23转移并运出的台车。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堆叠装置1通过控制部41,基于闸门12的高度位置、以及第二托盘台23的拉出位置,换句话说,前后方向位置的组合来执行针对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或者电源切断。通过该组合,保证无法将手、手指伸进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这样的安全性,并且实现即使稍微打开闸门12也继续片材P的装载动作这样的生产性的提高。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装载动作(之1)的说明图。图6(a)是堆叠装置1的左侧面图。如图6(a)所示,在闸门12完全关闭,且第一托盘21位于最上位(片材接受位置)时,控制部41(图3)能够执行向第一托盘21装载片材P的装载动作。
图6(a)所示的附图标记SP1表示用于在闸门12半开而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时停止片材P的装载动作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源切断位置。电源切断位置SP1是闸门12的下端部为能够将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22中装载的片材P排出到设备外的位置,是闸门12半开到能够将所装载的片材P排出到设备外的程度的位置。电源切断位置SP1例如能够为比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22的上表面高度位置向上方规定量的位置。
图6(a)所示的附图标记TP表示成为壳体11的后面部的前后方向位置的电源切断位置。在将第二托盘台23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的情况下,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抵接于壳体11的后面部,而与电源切断位置TP一致。
图6(a)所示的附图标记SP2表示成为完全关闭的闸门12的下端部的高度位置的电源切断位置。在将第二托盘台23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的情况下,把手部23b位于闸门12的下方。因此,完全关闭的闸门12的下端部抵接于把手部23b,而电源切断位置SP2与把手部23b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一致。
在图6(b)中,示出由开关71~73构成的电源切断电路。开关71在将完全关闭的闸门12半开(向上方移动)而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时断开(OFF),来实现针对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停止。另外,开关71在将完全打开的闸门12关闭(向下方移动),而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1时闭合(ON),若满足规定条件,则实现针对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
开关72在第二托盘台23被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且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到达电源切断位置TP之前的期间闭合(ON)。另外,开关72在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到达电源切断位置TP,且收纳有第二托盘台23时断开(OFF)。
开关73在闸门12打开(向上方移动)而闸门12的下端部位于电源切断位置SP2的上方时断开(OFF)。另外,开关73在将闸门12完全关闭,且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2时闭合(ON)。
如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开关71~73的连接方式设为开关71、72串联连接、开关71、73串联连接、并且开关72、73并联连接的换句话说1串联/2并联连接。在开关71闭合的情况下,在开关72、73的至少任意一个闭合时,实现针对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换言之,从开关71~73输入电源切断控制的结果的控制部41通过开关71~73的开闭的组合来执行电源切断。由于开关71~73的开闭的组合基于相对于电源切断位置SP1、SP2的闸门12的高度位置、以及相对于电源切断位置TP的第二托盘台23的前后方向位置来决定,所以电源切断不经由软件控制来执行。
如图6(a)、(b)所示,在第二托盘台23被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且闸门12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位于比电源切断位置SP1靠下方所以开关71闭合(ON)。另外,由于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到达电源切断位置TP所以开关72断开(OFF)。另外,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2所以开关73闭合(ON)。因此,实现经由开关71、73,将来自电源部43的电源供给至驱动部42B这样的通电,堆叠装置1能够执行朝向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此时,由于闸门12完全关闭,所以无法伸进手、手指,而安全性较高。
另外,如图6(a)所示,假设在第二托盘台23被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闸门12完全关闭的情况下,无意中闸门12稍微打开。在该情况下,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从电源切断位置SP2上升移动,所以开关73断开(OFF)。因此,由于保持着开关73断开(OFF),所以针对驱动部42B的来自电源部43的电源被切断,而片材P的装载动作立即中止。因此,能够确保针对在无意中闸门12稍微打开的现象的安全性。
另外,控制部41能够基于第二托盘台23的前后方向位置,来决定闸门12的高度位置。例如,能够以根据移动至设备外、或移动至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的第二托盘台23的上表面高度来变更闸门12的高度位置的方式,执行闸门12以及第二托盘台23的动作控制。通过这样的动作控制,由于在第二托盘台23进出期间,在闸门12与第二托盘台23之间不产生缝隙,所以无法伸进手、手指,而能够确保所需的安全性。
上述的动作控制不仅适用于在第二托盘台23上未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情况,也适用于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情况。换句话说,能够以根据载置于移动至设备外、或移动至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的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22的上表面高度来变更闸门12的高度位置的方式,执行闸门12以及第二托盘台23的动作控制。其结果,由于在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进出期间,在闸门12与第二托盘22之间不产生缝隙,所以无法伸进手、手指,而能够确保所需的安全性。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装载动作(之2)的说明图。图7(a)是堆叠装置1的左侧面图。如图7(a)所示,在第一托盘21下降到最下位(片材传送位置),第一托盘21中装载的片材P被传送至第二托盘22时,为了将片材P排出至设备外将闸门12几乎完全打开(闸门12的开口量为与片材P的装载量相应的量即可)。
如图7(a)、(b)所示,在闸门12几乎完全打开的情况下,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位于比电源切断位置SP1靠上方所以开关71断开(OFF)。因此,不管开关72、73的开闭状态如何,针对驱动部42B的来自电源部43的电源都被切断,堆叠装置1无法执行朝向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第一托盘21的上升)。然而,即使闸门12打开能够将手、手指伸进装置内部,由于第一托盘21位于最下位,所以也不会发生将手、手指夹在第一托盘21的事故,可以说安全性较高。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动作的说明图。图8(a)是堆叠装置1的左侧面图。如图8(a)所示,将第二托盘台23以载置有装载有片材P的第二托盘22的状态拉出,并将闸门12关闭到抵接于卡止在壳体11的前下边缘部的后端部23c。此时,在将装载有片材P的第二托盘22传送至台车3并运出到外部期间,控制部41(图3)能够执行将片材P装载于第一托盘21的装载动作。
如图8(a)、(b)所示,在将闸门12关闭到抵接于卡止在壳体11的前下边缘部的后端部23c的情况下,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位于比电源切断位置SP1靠下方所以开关71闭合(ON)。另外,由于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远离电源切断位置TP,所以开关72闭合(ON)。另外,由于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的上表面处于高于第二托盘台23的把手部23b的上表面的位置,所以闸门12的下端部未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2,而开关73断开(OFF)。
因此,实现经由开关71、72,将来自电源部43的电源供给至驱动部42B的通电,堆叠装置1能够执行朝向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此时,由于闸门12抵接于后端部23c并关闭,所以无法伸进手、手指,而安全性较高。
图9A~图9C是载置有第二托盘的第二托盘台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如图9A(a-1)所示,在通过台车3运出片材P之后(参照图8),执行将第二托盘22载置于拉出到设备外的第二托盘台23,并将第二托盘22以及第二托盘台23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内部的收纳动作。
图9A(b-1)是与图9A(a-1)对应的电源切断电路图。在图9A(a-1)中,闸门12与图8(a)相同,抵接于卡止在壳体11的前下边缘部的后端部23c并关闭。因此,图9A(b-1)所示的电源切断电路图与图8(b)所示的电源切断电路图相同。
因此,实现经由开关71、72,将来自电源部43的电源供给至驱动部42B这样的通电,堆叠装置1能够执行朝向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此时,由于闸门12抵接于后端部23c并闭合,所以无法伸进手、手指,而安全性较高。
在图9A(a-1)的状态之后,如图9B(a-2)所示,由于收纳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所以将闸门12半开。此时闸门12的向上方的移动量为闸门12的下端部高于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的上表面的位置,并且,低于电源切断位置SP1的移动量。
图9B(b-2)是与图9B(a-2)对应的电源切断电路图。如图9B(a-2)、(b-2)所示,由于即使闸门12半开,闸门12的下端部也不会向上方超过电源切断位置SP1,所以开关71保持闭合(ON)。另外,由于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远离电源切断位置TP所以开关72保持闭合(ON)。另外,由于通过半开向上方移动的闸门12的下端部未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2,所以开关73保持断开(OFF)。
因此,维持经由开关71、72,将来自电源部43的电源供给至驱动部42B的通电,堆叠装置1能够继续执行朝向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此时,由于第二托盘的存在,即使闸门12半开,也无法伸进手、手指,而安全性较高。
在图9B(a-2)的状态之后,如图9C(a-3)所示,在第二托盘22完全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且第二托盘台23的大部分收纳于装置内部的时机将闸门12完全关闭。其结果,闸门12的下端部抵接于第二托盘台23的把手部24b的上表面,且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2。
图9C(b-3)是与图9C(a-3)对应的电源切断电路图。如图9C(a-3)、(b-3)所示,在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2的情况下,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位于比电源切断位置SP1靠下方所以开关71保持闭合(ON)。另外,由于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保持着远离电源切断位置TP所以开关72保持闭合(ON)。另外,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到达了电源切断位置SP2,所以开关73闭合(ON)。
因此,维持经由开关71~73,将来自电源部43的电源供给至驱动部42B的通电,堆叠装置1能够继续执行朝向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此时,由于闸门12完全关闭,所以无法伸进手、手指,而安全性较高。
在图9C(a-3)的状态之后,如图9C(a-4)所示,第二托盘台23的把手部23b也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第二托盘台23整体完全收纳于装置内部,完成收纳。此时,闸门12的下端部保持着抵接于第二托盘台23的把手部24b的上表面,且保持着到达了电源切断位置SP2。另外,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抵接于壳体11的后面部,且到达电源切断位置TP。
图9C(b-4)是与图9C(a-4)对应的电源切断电路图。如图9C(a-4)、(b-4)所示,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保持着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2,且闸门12的下端部位于比电源切断位置SP1靠下方所以开关71保持着闭合(ON)。另外,由于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到达电源切断位置TP所以开关72断开(OFF)。另外,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保持着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2,所以开关73保持着闭合(ON)。
因此,维持经由开关71、73,将来自电源部43的电源供给至驱动部42B这样的通电,堆叠装置1能够继续执行朝向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此时,由于闸门12完全关闭,所以无法伸进手、手指,而安全性较高。
图10是表示收纳动作中的在各开关产生的电信号的时序图。图10(a)是表示闸门12(下端部)的高度位置的迁移的图。另外,图10(b)是表示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的前后方向位置的迁移的图。另外,图10(c)是表示在开关71~73中产生的电信号的振幅的迁移。
图9A(a-1)的状态为图10所示的收纳动作的时刻0下的状态。首先,控制部41使闸门12的下端部从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上升到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22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上升完成时的时刻为t1。在时刻0~t1期间,控制部41不使第二托盘台23移动到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另外,上升后的闸门12的下端部成为比电源切断位置SP1靠下方。
接下来,控制部41使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移动到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移动完成时的时刻为t2。在时刻t1~t2期间,控制部41不移动闸门12。图9B(a-2)的状态为收纳动作的时刻t2的状态。如图9B(a-2)所示,在时刻t2,第二托盘22位于闸门12的后方,并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另一方面,第二托盘台23的把手部23b位于闸门12的下方,且第二托盘台23整体不会收纳于装置内部。
接下来,控制部41将闸门12完全关闭。完全关闭完成时的时刻为t3。在时刻t2~t3期间,控制部41不将第二托盘台23移动到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图9C(a-3)的状态为收纳动作的时刻t3的状态。如图9C(a-3)所示,在时刻t3,闸门12的下端部抵接于第二托盘台23的把手部23b的上表面。
接下来,控制部41使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整体移动到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移动完成时的时刻为t4。在时刻t3~t4期间,控制部41不移动闸门12。图9C(a-4)的状态为收纳动作的时刻t4的状态。如图9B(a-2)所示,在时刻t4,第二托盘台23整体收纳于装置内部。
如图10(c)所示,在收纳动作中,由于闸门12的下端部不会移动到电源切断位置SP1上方,所以开关71始终保持ON。另外,开关73在时刻t2从OFF切换至ON,开关72在时刻t3从ON切换至OFF,但在时刻t2~t3期间开关72、73均经由ON的状态。换句话说,不存在开关72、73均成为OFF的状态的时间段。
因此,控制部41在收纳动作中,能够始终维持针对驱动部42B的通电。其结果,能够不进行基于电源切断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的中止地执行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换言之,即使是收纳动作中,也能够避免片材P的装载动作的中止期间亦即停机时间,而有利于生产性的提高。此外,如参照图9A~图9C已经说明的那样,收纳动作中的安全性保持较高。以往,为了重视安全性,在收纳动作中打开闸门时切断电源,所以无法避免停机时间,而在生产性的提高上是有限的。
对能够定量地评价本实施方式的功效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图11是装载有3000张片材时的动作过程S1~S14。另外,图12A是与图11所示的动作过程S1~S6的每一个对应的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a)~(f),图12B是与图11所示的动作过程S7~S14对应的堆叠装置的左侧面图(g)~(n)。
首先,通过堆叠装置1,完成向第一托盘21装载3000张片材P(S1)。接下来,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使第一托盘21从片材接收开始位置下降到片材传送位置(S2)。其结果,第一托盘21中装载的片材P被装载于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22。
接下来,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将闸门12完全打开(S3)。由此,释放装载于第二托盘台23的片材P的整体。接下来,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将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并且,装载有片材P的第二托盘22移动至设备外(S4)。
接下来,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将闸门12关闭(S5)。此时,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闸门12的下端部抵接于第二托盘台23的后端部23c的上表面,并位于比电源切断位置SP1靠下方,并且,比电源切断位置SP2靠上方。接下来,第一托盘21从片材传送位置上升到片材接收开始位置(S6)。
接下来,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重新开始朝向第一托盘21的片材P1的装载动作(S7)。接下来,将移动至设备外的第二托盘22中载置的片材P传送至台车3(S8)。其结果,片材P被运出到外部。接下来,没有片材P的装载的第二托盘22被设置于第二托盘台23(S9)。
接下来,若是以往的装载动作,则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为了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输出装载动作停止请求(S10)。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省略S10的动作过程,不使装载动作停止而继续。
接下来,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将闸门12半开(S11)。此时,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闸门12的下端部控制为不超过电源切断位置SP1。接下来,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将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22移动到装置内部(S12)。此时,第二托盘22的整体被收纳于装置内部,且第二托盘台23的大部分被收纳于装置内部。接下来,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将闸门12完全关闭(S13)。此时,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闸门12的下端部抵接于第二托盘台23的把手部23b的上表面,并到达电源切断位置SP2。另外,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将第二托盘台23的整体收纳于装置内部。
接下来,若是以往的装载动作,堆叠装置1的控制部41输出装载动作请求,并执行3000张片材P1的装载(S14)。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最初未输出装载动作停止请求(参照S10),所以省略S14的动作过程,继续装载动作。
以下,返回到S1的动作过程,反复装载动作,在用户指定的张数的量的图像形成以及排出完成之后,动作结束。
向堆叠装置1排出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5的排出线速为140ppm(page perminutes)。于是,可知3000张的装载所需的时间大约为21分钟。S1~S14的动作过程中的相当于停机时间的动作过程为S2~S6、S10~S14。
根据堆叠装置1的性能等,S2~S6的动作过程的每一个所需时间为5sec,S2~S6的动作过程的累计值为25sec。另外,S10的动作过程所需的时间为10sec,S11~S13的动作过程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为5sec,S14的动作过程所需的时间为20sec,S10~S14的动作过程的累计值为45sec。根据本实施方式,没有S10、S14动作过程,即使在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中也能够继续装载动作。因此,没有相当于S10~S14的动作过程的停机时间,停机时间的总时间缩短为约1/3左右(70sec→25sec)。其结果,能够将每1小时的生产性提高300张左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较大地打开闸门12的时间有限(仅S3、S4的动作过程),所以充分地保证装载动作的安全性。
(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
关于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存在不是将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参照图9A~图9C)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而是将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的情况。图13是未载置第二托盘的第二托盘台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
由于收纳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所以将闸门12半开。此时闸门12的朝向上方的移动量能够比为了收纳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而使闸门12向上方移动时的移动量(参照图9B(a-2))充分小。因此,用于收纳未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的闸门12的朝向上方的移动量为闸门12的下端部高于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的上表面的位置,并且低于电源切断位置SP1的移动量。
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的之后的收纳动作与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的之后的收纳动作相同(图9C(a-3)、(a-4)),而省略说明。另外,由于针对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的电源切断电路图与已经说明的针对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的电源切断电路图(参照图9A(b-1)~图9C(b-4))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由于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中的在各开关中产生的电信号的时序图与图10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因此,即使是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也能够维持较高的安全性,并且避免片材P的装载动作的中止期间亦即停机时间,而有利于生产性的提高。
(处于下降状态的第二托盘台的收纳动作)
第二托盘台23能够具有基部23a升降,来变更第二托盘台23自身的高度尺寸的升降功能。通过升降功能,能够变更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22的高度位置。关于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有将载置有第二托盘22并处于下降状态的第二托盘台23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装置内部的情况。图14是载置有第二托盘且处于下降状态的第二托盘台的收纳动作的说明图。
载置于处于下降状态的第二托盘台23的第二托盘22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能够与未载置第二托盘22且处于上升状态的第二托盘台23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相同。因此,在图13所示的收纳动作中的第二托盘台23处于上升状态的情况下,图14所示的收纳动作能够与已经说明的图13所示的收纳动作相同。
因此,由于针对载置有第二托盘22且处于下降状态的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的电源切断电路图与已经说明的针对载置有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的电源切断电路图(参照图9A(b-1)~图9C(b-4))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由于载置有第二托盘22且处于下降状态的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中的在各开关中产生的电信号的时序图与图10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因此,即使是载置有第二托盘22且处于下降状态的第二托盘台23的收纳动作,也能够维持较高的安全性,并且避免片材P的装载动作的中止期间亦即停机时间,而有利于生产性的提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基于闸门12的高度位置、以及第二托盘台23的前后方向位置,来执行针对至少第一托盘21的驱动部42B的电源切断。因此,无法将手、手指等伸进堆叠装置1的内部,并且能够向堆叠装置1提供能够执行片材P的装载动作的动作过程。
因此,对于堆叠装置1的片材的装载动作,能够确保所需的安全性,并且提高生产性。
特别是,即使在移动至设备外的第二托盘23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内部的情况下,由于无需中止片材P的装载动作,所以能够减少收纳动作中的停机时间。
另外,像这样的停机时间的减少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载置于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二托盘台23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
另外,像这样的停机时间的减少能够不管移动至设备外的第二托盘23上是否载置有第二托盘22、是否利用第二托盘23的升降功能处于下降状态的来实现。
另外,通过基于第二托盘台23的前后方向位置、以及第二托盘22是否载置于第二托盘台23来决定闸门12的高度位置,无法伸进手、手指,而能够确保所需的安全性。
另外,由于以开关71~73的开闭的组合来执行电源切断,所以能够以低成本,确保所需的安全性,并且提高生产性。
特别是,通过将开关71~73设为1串联/2并联连接,能够实现上述的电源切断。
另外,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堆叠装置1和图像形成装置5的图像形成系统由于能够通过减少了中止的装载动作继续图像形成处理,所以能够确保所需的安全性,并且提高生产性。
(变形例)
(a)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堆叠装置1,也能够适用于作为堆叠装置1、以及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堆叠装置1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5的组合而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的堆叠装置1可以是1台或者多台。另外,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5也可以是1台或者多台。
(b)针对第一托盘21的片材P的装载动作即使未载置第二托盘22的第二托盘台23被收纳于堆叠装置1的内部也能够执行。能够将开关71配置为在执行片材P的排出动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托盘22的高度尺寸来降低电源切断位置SP1。由此,由于未载置第二托盘22,在第二托盘台23的上方形成空间,但在进行排出动作时,能够在打开闸门12释放该空间之前执行电源切断,而能够确保安全性。
(c)也可以代替开关71~73,由CPU、ASIC、或者固件等、以及存储器构成执行电源切断的控制的功能部。在该情况下,例如,优选准备多个CPU等,并使控制部41具备监视闸门12的1个或者多个位置、以及第二托盘台23的1个或者多个位置的功能部。
(d)在本发明中,堆叠装置1所装载的片材P能够包含纸张、薄膜、织物等。
(e)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采用第二托盘22不能拆装于第二托盘台23,换句话说,第二托盘22无法从第二托盘台23取下的其它方式的堆叠装置1。在其它方式的堆叠装置1中,仅取出被排出至设备外的第二托盘22上的一摞片材并运出。另外,在其它方式的堆叠装置1中,由于第二托盘22以及第二托盘台23实际上一体化,所以与第二托盘台23相关的控制能够作为与第二托盘22相关的控制来处理。例如,其它方式的堆叠装置1能够通过控制部41,基于闸门12的高度位置、以及第二托盘22的拉出位置,换句话说,前后方向位置的组合来执行针对驱动部42B的电力供给或者电源切断。
附图标记说明
1…堆叠装置;5…图像形成装置;11…壳体;12…闸门;13…开口部;16…排出部;21…第一托盘;22…第二托盘;23…第二托盘台;23a…基部;23b…把手部;23c…后端部;24…子托盘;41…控制部;42A~42D…驱动部;43…电源部;44…负载组;51…报告部;52…设定部;53…通信部;61…片材接受位置检测传感器;62…片材传送位置检测传感器;71…开关(第一开关);72…开关(第二开关);73…开关(第三开关);81…智能手机;P…片材;SP1、SP2、TP…电源切断位置。

Claims (10)

1.一种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排出部,根据打印任务排出片材;
第一托盘,装载排出的上述片材;
第二托盘,成为装载于上述第一托盘的片材的传送目的地;
闸门,覆盖壳体的正面的开口部;
驱动部,使上述第一托盘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
控制部,基于上述闸门的高度位置、以及上述第二托盘的前后方向位置,来执行针对上述驱动部的电源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将移动至设备外的上述第二托盘收纳于上述堆叠装置的内部的情况下,
上述闸门的下端部不会比能够将上述第二托盘中装载的片材排出至设备外的位置向上方移动,而将上述闸门半开,
在上述第二托盘的收纳完成之前,将上述闸门完全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托盘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载置于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二托盘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移动至设备外的上述第二托盘台,以载置有上述第二托盘的状态、未载置上述第二托盘的状态、在上述第二托盘台具有升降功能的情况下在处于下降状态的上述第二托盘台中载置有上述第二托盘的状态的任意一个状态收纳于上述堆叠装置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第二托盘台的前后方向位置、以及上述第二托盘是否载置于上述第二托盘台来决定上述闸门的高度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开关,在上述闸门半开到能够将上述第二托盘中装载的片材排出到设备外的程度时断开;
第二开关,在上述第二托盘被收纳于上述堆叠装置的内部时断开;以及
第三开关,在上述闸门完全关闭时闭合,
通过上述第一开关、上述第二开关、以及上述第三开关的开闭的组合而不经由软件控制来执行上述电源切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开关,在上述闸门半开到能够将上述第二托盘中装载的片材排出到设备外的程度时断开;
第二开关,在上述第二托盘被收纳于上述堆叠装置的内部时断开;以及
第三开关,在上述闸门完全关闭时闭合,
通过上述第一开关、上述第二开关、以及上述第三开关的开闭的组合而不经由软件控制来执行上述电源切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开关与上述第三开关并联连接,
上述第一开关与上述第二开关以及上述第三开关分别串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开关与上述第三开关并联连接,
上述第一开关与上述第二开关以及上述第三开关分别串联连接。
10.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堆叠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装置,设置于上述堆叠装置的前段侧,在上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将形成有上述图像的上述片材供给至上述排出部。
CN201910987577.9A 2018-10-22 2019-10-17 堆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Active CN111071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8219A JP7167621B2 (ja) 2018-10-22 2018-10-22 スタッカ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8-198219 2018-10-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1843A CN111071843A (zh) 2020-04-28
CN111071843B true CN111071843B (zh) 2022-04-26

Family

ID=70281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7577.9A Active CN111071843B (zh) 2018-10-22 2019-10-17 堆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4009B2 (zh)
JP (1) JP7167621B2 (zh)
CN (1) CN11107184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34572A1 (en) * 2007-11-26 2009-05-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44430B2 (en) * 2012-10-16 2015-02-0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Guard for a machine for processing sheets, e.g. punch or printing machine, in particular in the region of the delive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0659A (ja) * 1988-09-01 1990-03-09 Fujitsu Ltd 紙幣収納装置
JPH06144687A (ja) * 1992-09-21 1994-05-24 Hitachi Koki Co Ltd 排紙装置および給紙装置
JP2002087693A (ja) 2000-09-18 2002-03-27 Konica Corp 安全機構装置、シート整合装置、シート整合方法、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9162B2 (ja) 2006-10-13 2011-09-07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53084B2 (ja) 2007-11-26 2013-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23185B2 (ja) * 2008-09-26 2011-02-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5310110B2 (ja) 2009-03-03 2013-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シート取扱方法
US20110014021A1 (en) 2009-07-20 2011-01-20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 load
JP5566821B2 (ja) * 2010-09-14 2014-08-06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ト排出装置
JP6027876B2 (ja) 2012-12-07 2016-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CN105540316B (zh) * 2015-12-03 2017-10-24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片类介质聚集装置及金融自助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34572A1 (en) * 2007-11-26 2009-05-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44430B2 (en) * 2012-10-16 2015-02-03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Guard for a machine for processing sheets, e.g. punch or printing machine, in particular in the region of the deliv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1843A (zh) 2020-04-28
US20200122945A1 (en) 2020-04-23
JP2020066476A (ja) 2020-04-30
JP7167621B2 (ja) 2022-11-09
US11274009B2 (en)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7520B2 (ja)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09742B2 (en) Post-processing device controlling accumulation of sheet onto processing tray according to position of stack tray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this post-processing device
JP573724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1440763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1071843B (zh) 堆叠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JP2009126627A (ja) 後処理装置
JP462109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83863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232478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633838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1437527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92712B (zh) 排纸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607284B (zh)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69239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guidance video
JP6958262B2 (ja) 用紙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410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からの排出用紙の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57237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30635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09071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排出方法
JP4276858B2 (ja) 用紙後処理方法、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7416596B2 (ja) 媒体排出装置
JPH10139256A (ja) 後処理装置
JP6958261B2 (ja) 用紙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327777A (ja) 給紙装置
JP4157845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