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1867A - 流体性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性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1867A
CN111051867A CN201880056004.8A CN201880056004A CN111051867A CN 111051867 A CN111051867 A CN 111051867A CN 201880056004 A CN201880056004 A CN 201880056004A CN 111051867 A CN111051867 A CN 111051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nsulating
outer electrode
detection device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60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龟田幸则
吉田尚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B Corp filed Critical KYB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51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18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 G01N27/226Construction of measuring vessels; Electrod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 G01N27/0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a liquid
    • G01N27/07Construction of measuring vessels; Electrod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 G01N27/221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by investigating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流体性质检测装置(100)包括:壳体(10),其安装于外部装置,用于保持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外侧绝缘构件(40),其设于壳体(1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用于将壳体(10)和外侧电极(20)绝缘,并且限定外侧电极(20)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以及内侧绝缘构件(50),其设于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用于将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绝缘,且将壳体(10)和内侧电极(30)绝缘,并且限定内侧电极(30)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和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自壳体(10)突出,暴露于收纳在外部装置中的工作油等检测对象流体。

Description

流体性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性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JP2009-25185A中公开了一种电导率测量仪,该电导率测量仪包括管状的外侧电极和棒状的内侧电极,用于测量液体的电导率。在该电导率测量仪中,由导电性金属形成的外侧电极螺纹结合于由导电性金属形成的电极座,电极座螺纹结合于用于收纳作为测量对象的液体的容器。
发明内容
在JP2009-25185A所记载的测量仪中,由于用于收纳液体的容器和外侧电极借助电极座电连接,因此在外来噪音传播到容器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噪音的影响而导致测量仪的测量精度下降。
例如,在通过利用电动机驱动液压泵从而向驱动器供给从液压泵排出的工作油来进行预定加工的加工装置中,利用JP2009-25185A所记载的测量仪测量工作油的电导率。测量仪螺纹结合于在加工装置中用于收纳工作油的容器的预定部位,测量仪的外侧电极和内侧电极暴露于工作油内。测量仪检测与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相关的电压值,基于其检测结果来运算电导率。在此,由测量仪检测的电压值与向加工装置的电动机供给电力的商用电源的电压值相比非常小。因此,若在商用电源的噪音经由加工装置侵入到测量仪,则由测量仪检测的电压值会较大程度地受到噪音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流体性质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某个技术方案,一种流体性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收纳在外部装置中的检测对象流体的性质,其中,该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包括:筒状的外侧电极;棒状的内侧电极,其设于外侧电极的内侧;运算部,其基于外侧电极和内侧电极之间的电特性来运算检测对象流体的性质值;壳体,其安装于外部装置,用于保持外侧电极和内侧电极;外侧绝缘构件,其设于壳体和外侧电极之间,用于将壳体和外侧电极绝缘,并且限定外侧电极相对于壳体的位置;以及内侧绝缘构件,其设于外侧电极和内侧电极之间,用于将外侧电极和内侧电极绝缘,且将壳体和内侧电极绝缘,并且限定内侧电极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外侧电极的顶端部和内侧电极的顶端部自壳体突出,暴露于收纳在外部装置中的检测对象流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性质检测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油性质检测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检测单元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表示油性质检测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
流体性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例如在包括液压缸等液压驱动器的外部加工装置(外部装置)中收纳的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油的性质。液压驱动器利用从由电动机驱动的液压泵供给的工作油来驱动。通过液压驱动器驱动来进行冲压、切削等预定加工。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安装于用于收纳在外部加工装置中使用的工作油的容器,即配管、罐体等的预定部位。另外,流体性质检测装置的检测对象并不限定于工作油,也可以是润滑油、切削油、燃料、溶剂、化学药品这样的各种各样的液体、气体。在下文中,对流体性质检测装置是检测作为检测对象流体的配管1内的工作油的性质的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油性质检测装置100具有检测单元101、安装于检测单元101的基板单元102、安装于检测单元101且覆盖基板单元102的圆筒状的圆筒罩103以及封闭圆筒罩103的开口的端部罩104。
如图2所示,检测单元101包括:筒状的外侧电极20;棒状的内侧电极30,其设于外侧电极20的内侧且与外侧电极20相对;壳体10,其安装于外部加工装置的配管1,用于保持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作为安装构件的安装板107,其利用螺钉等固定于壳体10;作为外侧绝缘构件的外侧隔离件40,其设于壳体1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用于将壳体10和外侧电极20绝缘,并且限定外侧电极20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作为内侧绝缘构件的内侧隔离件50,其设于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用于将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绝缘且将壳体10和内侧电极30绝缘,并且限定内侧电极30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以及电极罩60,其安装于壳体10,覆盖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和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
在下文中,将与外侧电极20的中心轴线CL平行的方向称为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轴向,将与该轴向正交的方向称为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径向。此外,将配置有端部罩104的一侧称为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基端侧,将轴向的相反侧称为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顶端侧。
油性质检测装置100通过螺纹结合而安装于供工作油在内部流动的配管1,利用配置于配管1的内侧的检测部23检测工作油的电特性。检测部23由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和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构成。检测部23自壳体10突出,暴露于收纳在外部加工装置的配管1中的工作油。
基板单元102包括电路基板181和用于保持电路基板181的基板保持构件182。基板保持构件182利用螺钉等固定于检测单元101的安装板107。
壳体1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依次具有安装部111、载置部112、螺母部113、罩支承部114、插入部115。安装部111为圆筒状,在其外周形成有外螺纹,与形成于配管1的安装孔1a的内周的内螺纹螺纹接合。通过将安装部111插入、旋装于安装孔1a中,从而将油性质检测装置100安装于配管1。
载置部112是与安装部111相比外径较大的圆板状的部分,其顶端侧的表面载置于配管1的安装孔1a的开口周缘部。另外,载置部112并不限于直接安装于配管1的情况,也可以隔着垫板安装于配管1。
螺母部113形成为六棱柱形状。因此,通过利用扳手等工具使螺母部113旋转,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安装部111安装于安装孔1a。
插入部115为圆筒状,是插入到圆筒罩103的内侧的部分。罩支承部114是自螺母部113的基端向径向外方突出的边缘部,供圆筒罩103的顶端面抵接。
在插入部115插入圆筒罩103且圆筒罩103的顶端面抵接于罩支承部114的状态下,利用螺钉等将圆筒罩103固定于插入部115。
端部罩104以封闭圆筒罩103的基端侧的开口的状态利用螺钉等固定于圆筒罩103。基板单元102收纳于由端部罩104、圆筒罩103和检测单元101划分形成的收纳空间。
在壳体10的内侧设有安装板收纳部199作为收纳安装板107的空间。此外,在壳体10的内侧的比安装板收纳部199靠顶端侧的部位,从基端侧朝向顶端侧依次形成有大径收纳部191、小径收纳部192和中径收纳部193,来作为收纳电极、绝缘构件的空间。
大径收纳部191、小径收纳部192和中径收纳部19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形状,上述的收纳部设于同一轴线上。即,大径收纳部191、小径收纳部192和中径收纳部193设置为各自的中心轴线一致。大径收纳部191的内径R1、小径收纳部192的内径R2、中径收纳部193的内径R3的大小关系是R1>R3>R2。
由于大径收纳部191的内径R1形成为大于小径收纳部192的内径R2,因此在大径收纳部191的内周面和小径收纳部19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部(第1台阶部)195。由于中径收纳部193的内径R3形成为大于小径收纳部192的内径R2,因此在中径收纳部193的内周面和小径收纳部19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部(第2台阶部)196。
由于安装板收纳部199的内径形成为大于大径收纳部191的内径R1,因此在安装板收纳部199的内周面和大径收纳部19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98。安装板107利用螺钉等固定于台阶部198。
如图3所示,外侧电极20与内侧电极30配置于同一轴线上且覆盖内侧电极30的外周。在构成检测部23的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和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之间形成有能够供工作油浸入的间隙。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分别借助布线(未图示)与安装于电路基板181的检测电路185(参照图4)电连接。
如图4所示,检测电路185用于检测对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施加的电压值和与在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流动的电流值相关的电压值。将由检测电路185检测到的电压值作为工作油的电特性向安装于电路基板181的控制部183输出。
控制部183是微型计算机,其具有:运算部183a,该运算部183a基于构成检测部23的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和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之间的电特性即电压值,来运算作为工作油的性质值的导电率和介电常数;存储部183b,其能够存储由运算部183a运算得到的导电率和介电常数以及由检测部23检测到的电压值;ROM、RAM等辅助存储部183c,其用于存储在运算部183a中使用的程序等;以及输入/输出接口(未图示)。运算部183a是所谓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存储部183b是可改写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控制部183将运算部183a的运算结果向配置于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外部的外部控制装置(未图示)输出。
运算部183a基于检测电路185的检测结果来运算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的静电容量,并基于运算得到的静电容量来运算工作油的介电常数。此外,运算部183a基于检测电路185的检测结果来运算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的电阻值,并基于运算得到的电阻值来运算工作油的导电率。这样,利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来检测存在于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的间隙中的工作油的性质。
如图3所示,外侧电极2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具有圆筒状的外侧电极筒部121和自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外侧电极凸缘122。外侧隔离件40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具有圆筒状的外侧绝缘筒部141和自外侧绝缘筒部141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外侧绝缘凸缘142。
内侧电极3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具有设于顶端的圆柱状的大径部131和从大径部131朝向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基端侧延伸的圆柱状的小径部132。大径部131的外径大于小径部132的外径。内侧隔离件50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具有圆筒状的内侧绝缘筒部151和自内侧绝缘筒部151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内侧绝缘凸缘152。
外侧绝缘凸缘142、外侧电极凸缘122和内侧绝缘凸缘152从顶端侧朝向基端侧依次以层叠配置的状态收纳于壳体10中的作为凸缘收纳开口部的大径收纳部191。外侧绝缘凸缘142以使其顶端侧的面与台阶部195接触的方式重叠,外侧电极凸缘122以与外侧绝缘凸缘142的基端侧的面(基端面)接触的方式重叠。内侧绝缘凸缘152以与外侧电极凸缘122的基端侧的面(基端面)接触的方式重叠,安装板107以与内侧绝缘凸缘152的基端侧的面(基端面)接触的方式重叠。
内侧绝缘凸缘152、外侧电极凸缘122和外侧绝缘凸缘142夹在壳体10的台阶部195和安装板107之间。因而,利用外侧绝缘凸缘142和内侧绝缘凸缘152限定外侧电极20的轴向位置。
内侧绝缘凸缘152的外周面和外侧绝缘凸缘142的外周面与大径收纳部191的内周面接触。因而,利用壳体10的大径收纳部191限定外侧隔离件40的径向位置和内侧隔离件50的径向位置。
内侧电极30的基端部固着于安装板107,该内侧电极30从安装板107穿过大径收纳部191、小径收纳部192、中径收纳部193而自安装部111突出。
内侧绝缘筒部151沿着轴向从内侧绝缘凸缘152延伸至安装部111的顶端面。内侧绝缘筒部151的顶端面与安装部111的顶端面齐平。也就是说,内侧绝缘筒部151的顶端不自形成于安装部111的中径收纳部193的开口面突出。
外侧电极筒部121从外侧电极凸缘122穿过大径收纳部191、小径收纳部192、中径收纳部193而自安装部111突出。
外侧绝缘筒部141沿着轴向从外侧绝缘凸缘142延伸至台阶部196。外侧绝缘筒部141的顶端面与台阶部196齐平。也就是说,外侧绝缘筒部141的顶端不自形成于台阶部196的小径收纳部192的开口面突出。
因此,能够防止以下状况:在将电极罩60插装于中径收纳部193时,由于外侧绝缘筒部141的顶端咬入到电极罩60的端部和台阶部196之间,而使外侧隔离件40损伤。由于防止了外侧绝缘筒部141的咬入,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电极罩60插装于中径收纳部193。
内侧电极30、内侧绝缘筒部151、外侧电极筒部121、外侧绝缘筒部141从中心轴线侧朝向径向外方依次以层叠配置的状态收纳于壳体10中的作为筒部收纳开口部的小径收纳部192。内侧绝缘筒部151以与内侧电极30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重叠,外侧电极筒部121以与内侧绝缘筒部151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重叠,外侧绝缘筒部141以与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重叠。外侧绝缘筒部141的外周面以与小径收纳部192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配置。
这样,在壳体10的小径收纳部192的内周面和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外侧绝缘筒部141,在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内周面和内侧电极30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内侧绝缘筒部151。因而,利用外侧绝缘筒部141和内侧绝缘筒部151限定外侧电极20的径向位置和内侧电极30的径向位置。
内侧绝缘筒部151具有顶端侧收纳部157和基端侧收纳部158来作为收纳内侧电极30的空间,该顶端侧收纳部157用于在顶端侧收纳内侧电极30的大径部131,该基端侧收纳部158用于在基端侧收纳内侧电极30的小径部132。由于顶端侧收纳部157的内径大于基端侧收纳部158的内径,因此在顶端侧收纳部157的内周面和基端侧收纳部158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59。大径部131的外周面和小径部132的外周面之间的台阶部抵接于该台阶部159。因而,利用内侧隔离件50限定内侧电极30的轴向位置。
外侧隔离件40、外侧电极20、内侧隔离件50和内侧电极30配置于同一轴线上,进行定位以使它们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0的中心轴线一致。如上所述,利用外侧隔离件40和内侧隔离件50限定外侧电极20的径向位置和轴向位置及内侧电极30的径向位置和轴向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利用螺钉等将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固定于壳体10的固定作业。此外,能够将内侧电极30与外侧电极20的距离保持恒定,从而维持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
外侧电极凸缘122的外径设定为比大径收纳部191的内径小的尺寸,而防止外侧电极凸缘122与大径收纳部191接触的状况。
假如配管1和外侧电极20电连接,在外来噪音传播到配管1的情况下,产生由于噪音的影响而导致检测精度下降这样的问题。
由油性质检测装置100检测的电压值与向外部加工装置的电动机供给电力的商用电源的电压值相比非常小。因此,若商用电源的噪音经由外部加工装置侵入油性质检测装置100,则由油性质检测装置100检测的电压值会较大程度地受到噪音的影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利用外侧隔离件40和内侧隔离件50将安装于外部加工装置的配管1的壳体10与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绝缘。由此,在外来噪音(商用电源的噪音等)传播到外部加工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该外来噪音给在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检测的电特性带来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
在台阶部195和外侧绝缘凸缘142之间设有用于将壳体10和外侧隔离件40之间密封的环状的O形密封圈即外侧第1密封构件(第1密封构件)171。在图中示出了在设于台阶部195的环状槽中配置外侧第1密封构件171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外侧绝缘凸缘142设置用于配置外侧第1密封构件171的环状槽。
在外侧绝缘凸缘142和外侧电极凸缘122之间设有用于将外侧隔离件40和外侧电极20之间密封的环状的O形密封圈即外侧第2密封构件(第2密封构件)172。在图中示出了在设于外侧绝缘凸缘142的环状槽配置外侧第2密封构件172的例子,但也可以在外侧电极凸缘122设置用于配置外侧第2密封构件172的环状槽。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台阶部195和外侧绝缘凸缘142之间设有外侧第1密封构件171,在外侧绝缘凸缘142和外侧电极凸缘122之间设有外侧第2密封构件172。由此,不必在外侧电极筒部121和外侧绝缘筒部141设置用于配置密封构件的空间。因而,能够减小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厚度和外侧绝缘筒部141的厚度,从而能够谋求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内侧电极30的大径部131和内侧绝缘筒部151之间设有用于将内侧电极30和内侧隔离件50之间密封的环状的O形密封圈即内侧第1密封构件174。在内侧绝缘筒部151和外侧电极筒部121之间设有用于将内侧隔离件50和外侧电极20之间密封的环状的O形密封圈即内侧第2密封构件173。
在设于安装部111的作为罩插装开口部的中径收纳部193通过压入而插装有电极罩60。另外,固定方法并不限于压入,也可以采用铆接(日文:かしめ)加工、焊接等各种固定方法。电极罩60是有底圆筒状构件,具有圆板状的底部161和自底部161的外周缘立起的侧部162。
在插装电极罩60时,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和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被电极罩60覆盖。因此,在将油性质检测装置100安装于配管1的安装作业时,能够避免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检测部23)和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检测部23)与配管1的外周面、夹具等直接接触的状况,因此能够防止电极的顶端部(检测部23)的损伤。由于能够利用电极罩60保护电极的顶端部(检测部23),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油性质检测装置100。
在底部161设有一个将电极罩6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圆形形状的底部通孔161h。在侧部162设有多个将电极罩6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圆形形状的作为罩通孔的侧部通孔162h。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极罩60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设有四个侧部通孔162h。侧部通孔162h的直径D3小于底部通孔161h的直径D1(D3<D1)。
在外侧电极筒部121的顶端部设有多个将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圆形形状的电极通孔121h。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周向上以90度间隔设有四个电极通孔121h。在外侧电极筒部121的顶端形成有圆形形状的顶端开口部121t。
这样,在电极罩60和外侧电极20形成有多个用于向内部引导工作油的开口部。在此,在气泡与工作油一同混入电极罩60内且气泡侵入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时,检测部23会检测气泡(空气)的特性,从而导致检测误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极罩60的开口部(161h、162h)和外侧电极20的开口部(121h、121t)的位置设定为,即使在气泡(空气)侵入到外侧电极20的内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将气泡排出到电极罩60的外部。
外侧电极筒部121的顶端开口部121t和电极罩60的底部通孔161h彼此相对地配置,位于外侧电极20的中心轴线CL上。由此,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被顶端侧朝向上方地安装于配管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顶端开口部121t和底部通孔161h迅速地将侵入到外侧电极20的内侧的气泡排出到电极罩60的外侧。
外侧电极筒部121的电极通孔121h和电极罩60的侧部通孔162h彼此相对地配置,位于与外侧电极20的中心轴线CL正交的一条直线上。换言之,在将侧部通孔162h和电极通孔121h分别正投影于与侧部通孔162h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时,侧部通孔162h的投影面和电极通孔121h的投影面重叠。
由此,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安装于配管1以使其中心轴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情况下,或者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径向上存在工作油的流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电极通孔121h和侧部通孔162h迅速地将侵入到外侧电极20的内侧的气泡排出到电极罩60的外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罩60的一个侧部通孔162h的开口面积设定为与该侧部通孔162h相对配置的一个电极通孔121h的开口面积以上的大小。也就是说,侧部通孔162h的直径D2是电极通孔121h的直径D3以上的大小(D2≥D3)。
由此,能够通过侧部通孔162h和电极通孔121h阻碍气泡向外侧电极20的内侧侵入的状况。此外,在气泡侵入到外侧电极20的内侧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极通孔121h和侧部通孔162h将气泡向电极罩60的外侧排出的效果。
电极通孔121h的中心轴线和侧部通孔162h的中心轴线分别与外侧电极20的中心轴线CL正交,并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轴向上错开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部通孔162h的中心轴线自电极通孔121h的中心轴线向顶端侧偏移(D2-D3)/2的量地配置。也就是说,电极通孔121h的基端侧的开口缘和侧部通孔162h的基端侧的开口缘位于与外侧电极20的中心轴线CL正交的一条直线上。
因此,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被顶端侧朝向上方地安装于配管1的情况下,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径向上产生流动时,能够通过电极通孔121h和侧部通孔162h迅速地将侵入到外侧电极20的内侧的气泡排出到电极罩60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通孔配置为多个侧部通孔162h的位置和多个电极通孔121h的位置在周向上一致。具体地讲,彼此相对地配置的侧部通孔162h和电极通孔121h各自的中心轴线配置于包含外侧电极20的中心轴线CL在内的一个平面内。因此,在将侧部通孔162h和电极通孔121h分别正投影于与侧部通孔162h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时,在侧部通孔162h的投影面内包含电极通孔121h的全部投影面。另外,虽然优选的是在侧部通孔162h的投影面内包含电极通孔121h的全部投影面,但只要能够配置为侧部通孔162h的投影面和电极通孔121h的投影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即可。
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被顶端侧朝向下方地安装于配管1的情况下,若在比电极通孔121h靠基端侧的部位且是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形成有间隙,则气泡有可能不易释放。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绝缘筒部151延伸至电极通孔121h,在比电极通孔121h靠基端侧的部位且是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未形成间隙。因此,即使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被顶端侧朝向下方地安装于配管1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将侵入到外侧电极20的内侧的气泡排出到电极罩60的外侧。
电极罩60由能够屏蔽电磁波的铁类合金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具有抑制外部的电磁波对检测部23产生影响的状况的作为电磁屏蔽件的功能。由此,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的电磁波对外侧电极20的检测部23和内侧电极30的检测部23产生影响的状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
从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到外侧电极20的顶端面的轴向距离X1大于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的最短距离,即大于从内侧电极30的外周面到外侧电极20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Y1(X1>Y1)。由此,能够有效地增加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的电力线,因此能够提高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
作为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和电极罩60的与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相对的相对面(底部161的内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轴向距离X2小于电极的顶端面间的轴向距离X1(X2<X1)。轴向距离X2大于作为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的最短距离的径向距离Y1(X2>Y1)。
通过将电极-罩间的轴向距离X2设定为大于电极间的径向距离Y1,从而能够抑制金属制的电极罩60给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带来的影响。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油性质检测装置100包括:壳体10,其安装于外部加工装置的配管1,用于保持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外侧隔离件40,其设于壳体1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用于将壳体10和外侧电极20绝缘;以及内侧隔离件50,其设于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用于将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绝缘且将壳体10和内侧电极30绝缘。由于利用外侧隔离件40和内侧隔离件50将安装于外部加工装置的配管1的壳体10与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绝缘,因此在外来噪音(商用电源的噪音等)传播到外部加工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该外来噪音给在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检测的电特性带来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
本实施方式的油性质检测装置100无论外部加工装置相对于配管1的安装角度如何,在气泡侵入到外侧电极20的内侧的情况下,都能够迅速地将该气泡排出到电极罩60的外侧。由于无论安装角度如何,都能够防止气泡咬入到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的状况,能够利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获得稳定的检测结果,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安装角度的自由度较高的油性质检测装置100。
以下所述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能够将变形例所示的结构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组合,或者将在以下不同的变形例中说明的结构相互组合。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外侧第1密封构件171设于台阶部196和外侧绝缘凸缘142之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小径收纳部192和外侧电极筒部121之间设置外侧第1密封构件171。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外侧第2密封构件172设于外侧绝缘凸缘142和外侧电极凸缘122之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外侧绝缘筒部141和外侧电极筒部121之间设置外侧第2密封构件172。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电极通孔121h和作为罩通孔的侧部通孔162h位于与外侧电极20的中心轴线CL正交的一条直线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电极通孔121h和侧部通孔162h也可以在周向上错开地配置。
(变形例4)
也可以省略电极罩60的底部通孔161h和侧部通孔162h中的一者。此外,由于外侧电极20的顶端开口,因此也可以省略电极通孔121h。至少设有用于将电极罩6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开口及用于将外侧电极2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开口即可。
(变形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包括电极罩60的油性质检测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不包括电极罩60的油性质检测装置100。
(变形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电极罩60由导电性构件形成并作为能够屏蔽电磁波的电磁屏蔽件发挥功能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树脂材料形成电极罩60。
(变形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和电极罩60的与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相对的相对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轴向距离X2大于作为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的最短距离的径向距离Y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由树脂材料形成电极罩60的情况下,轴向距离X2也可以小于径向距离Y1。也可以使外侧电极20的顶端抵接于电极罩60的底部161,从而轴向距离X2变为0。
(变形例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从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到外侧电极20的顶端面的轴向距离X1大于从内侧电极30的外周面到外侧电极20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Y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配置为使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和外侧电极20的顶端面齐平。
(变形例9)
外侧电极20、内侧电极30、外侧隔离件40和内侧隔离件5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能够采用各种形状。例如虽然对内侧电极30包括圆柱形状的大径部131和小径部13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内侧电极30也可以是包括圆筒形状的大径部131和小径部132的结构。
以下总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及效果。
油性质检测装置100是用于检测收纳在外部装置中的工作油(检测对象流体)的性质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中,该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包括:筒状的外侧电极20;棒状的内侧电极30,其设于外侧电极20的内侧;运算部183a,其基于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的电特性来运算工作油的性质值;壳体10,其安装于外部装置,用于保持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外侧隔离件(外侧绝缘构件)40,其设于壳体1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用于将壳体10和外侧电极20绝缘,并且限定外侧电极20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以及内侧隔离件(内侧绝缘构件)50,其设于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用于将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绝缘,且将壳体10和内侧电极30绝缘,并且限定内侧电极30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和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自壳体10突出,暴露于收纳在外部装置中的工作油。
在该结构中,利用外侧隔离件40和内侧隔离件50将安装于外部装置的壳体10与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绝缘。由此,在外来噪音(商用电源的噪音等)传播到外部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该外来噪音给在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检测的电特性带来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
油性质检测装置100还包括电极罩60,该电极罩60安装于壳体10,覆盖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和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
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够利用电极罩60保护外侧电极20的顶端部和内侧电极30的顶端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油性质检测装置100。
油性质检测装置100在外侧电极20设有将外侧电极2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电极通孔121h,在电极罩60设有将电极罩6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作为罩通孔的侧部通孔162h,电极通孔121h和侧部通孔162h位于与外侧电极20的中心轴线CL正交的一条直线上。
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侧部通孔162h的开口面积设定为电极通孔121h的开口面积以上的大小。
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通过电极通孔121h和侧部通孔162h迅速地将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之间的气泡排出到电极罩60的外侧。
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中,电极罩60是能够屏蔽电磁波的电磁屏蔽件,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和电极罩60的与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相对的相对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的最短距离。
在该结构中,能够利用电极罩60抑制来自外部的电磁波对外侧电极20和内侧电极30产生影响的状况,进而能够抑制电极罩60给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精度带来的影响。
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中,从内侧电极30的顶端面到外侧电极20的顶端面的轴向距离X2大于从内侧电极30的外周面到外侧电极20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Y1。
在该结构中,能够增加在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之间形成的电力线。
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中,外侧电极20具有:圆筒状的外侧电极筒部121;以及外侧电极凸缘122,其自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外侧隔离件40具有:圆筒状的外侧绝缘筒部141;以及外侧绝缘凸缘142,其自外侧绝缘筒部141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内侧隔离件50具有:圆筒状的内侧绝缘筒部151;以及内侧绝缘凸缘152,其自内侧绝缘筒部151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壳体10具有:小径收纳部(筒部收纳开口部)192,其用于收纳与内侧电极30的外周面接触的内侧绝缘筒部151、与内侧绝缘筒部151的外周面接触的外侧电极筒部121、以及与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外周面接触的外侧绝缘筒部141,该小径收纳部(筒部收纳开口部)192与外侧绝缘筒部141的外周面接触;大径收纳部(凸缘收纳开口部)191,其用于收纳外侧绝缘凸缘142、与外侧绝缘凸缘142的基端面接触的外侧电极凸缘122、以及与外侧电极凸缘122的基端面接触的内侧绝缘凸缘152;以及台阶部(第1台阶部)195,其设于小径收纳部192和大径收纳部191之间,与外侧绝缘凸缘142的顶端面接触,该油性质检测装置100还包括与内侧绝缘凸缘152的基端面接触的安装板(安装构件)107。
在该结构中,利用外侧绝缘筒部141和内侧绝缘筒部151进行内侧电极30和外侧电极20相对于壳体10的径向定位,利用外侧绝缘凸缘142和内侧绝缘凸缘152进行外侧电极20相对于壳体10的轴向定位。
油性质检测装置100还包括:外侧第1密封构件(第1密封构件)171,其设于台阶部195和外侧绝缘凸缘142之间,用于将壳体10和外侧隔离件40之间密封;以及外侧第2密封构件(第2密封构件)172,其设于外侧绝缘凸缘142和外侧电极凸缘122之间,用于将外侧隔离件40和外侧电极20之间密封。
在该结构中,由于不必在外侧电极筒部121和外侧绝缘筒部141设置用于配置密封构件的空间,因此能够减小外侧电极筒部121的厚度和外侧绝缘筒部141的厚度,从而能够谋求油性质检测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油性质检测装置100中,壳体10具有向外部装置的安装孔1a插入的安装部111,在安装部111设有与小径收纳部192相比内径较大的中径收纳部(罩插装开口部)193,且该中径收纳部(罩插装开口部)193与小径收纳部192设于同一轴线上,电极罩60插装于中径收纳部193,外侧绝缘筒部141的顶端不自小径收纳部192的在中径收纳部193和小径收纳部192之间的台阶部(第2台阶部)196形成的开口面突出。
在该结构中,能够在不损伤外侧隔离件40的前提下将电极罩60插装于壳体10的中径收纳部193。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主旨并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本申请基于2017年9月11日向日本国特许厅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174361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编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9)

1.一种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收纳在外部装置中的检测对象流体的性质,其中,
该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包括:
筒状的外侧电极;
棒状的内侧电极,其设于所述外侧电极的内侧;
运算部,其基于所述外侧电极和所述内侧电极之间的电特性来运算所述检测对象流体的性质值;
壳体,其安装于所述外部装置,用于保持所述外侧电极和所述内侧电极;
外侧绝缘构件,其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外侧电极之间,用于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外侧电极绝缘,并且限定所述外侧电极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以及
内侧绝缘构件,其设于所述外侧电极和所述内侧电极之间,用于将所述外侧电极和所述内侧电极绝缘,且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内侧电极绝缘,并且限定所述内侧电极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
所述外侧电极的顶端部和所述内侧电极的顶端部自所述壳体突出,暴露于收纳在所述外部装置中的所述检测对象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中,
该流体性质检测装置还包括电极罩,该电极罩安装于所述壳体,覆盖所述外侧电极的所述顶端部和所述内侧电极的所述顶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中,
在所述外侧电极设有将所述外侧电极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电极通孔,
在所述电极罩设有将所述电极罩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罩通孔,
所述电极通孔和所述罩通孔位于与所述外侧电极的中心轴线正交的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罩通孔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所述电极通孔的开口面积以上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电极罩是能够屏蔽电磁波的电磁屏蔽件,
所述内侧电极的顶端面和所述电极罩的与所述内侧电极的顶端面相对的相对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内侧电极和所述外侧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中,
从所述内侧电极的顶端面到所述外侧电极的顶端面的轴向距离大于从所述内侧电极的外周面到所述外侧电极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外侧电极具有:
圆筒状的外侧电极筒部;以及
外侧电极凸缘,其自所述外侧电极筒部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
所述外侧绝缘构件具有:
圆筒状的外侧绝缘筒部;以及
外侧绝缘凸缘,其自所述外侧绝缘筒部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
所述内侧绝缘构件具有:
圆筒状的内侧绝缘筒部;以及
内侧绝缘凸缘,其自所述内侧绝缘筒部的基端部向径向外方突出,
所述壳体具有:
筒部收纳开口部,其用于收纳与所述内侧电极的外周面接触的所述内侧绝缘筒部、与所述内侧绝缘筒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所述外侧电极筒部、以及与所述外侧电极筒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所述外侧绝缘筒部,该筒部收纳开口部与所述外侧绝缘筒部的外周面接触;
凸缘收纳开口部,其用于收纳所述外侧绝缘凸缘、与所述外侧绝缘凸缘的基端面接触的所述外侧电极凸缘、以及与所述外侧电极凸缘的基端面接触的所述内侧绝缘凸缘;以及
第1台阶部,其设于所述筒部收纳开口部和所述凸缘收纳开口部之间,与所述外侧绝缘凸缘的顶端面接触,
该流体性质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侧绝缘凸缘的基端面接触的安装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中,
该流体性质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1密封构件,其设于所述第1台阶部和所述外侧绝缘凸缘之间,用于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外侧绝缘构件之间密封;以及
第2密封构件,其设于所述外侧绝缘凸缘和所述外侧电极凸缘之间,用于将所述外侧绝缘构件和所述外侧电极之间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性质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向所述外部装置的安装孔插入的安装部,
在所述安装部设有与所述筒部收纳开口部相比内径较大的罩插装开口部,且该罩插装开口部与所述筒部收纳开口部设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电极罩插装于所述罩插装开口部,
所述外侧绝缘筒部的顶端不自所述筒部收纳开口部的在所述罩插装开口部和所述筒部收纳开口部之间的第2台阶部形成的开口面突出。
CN201880056004.8A 2017-09-11 2018-05-14 流体性质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10518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4361 2017-09-11
JP2017174361A JP6901355B2 (ja) 2017-09-11 2017-09-11 流体性状検出装置
PCT/JP2018/018608 WO2019049429A1 (ja) 2017-09-11 2018-05-14 流体性状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1867A true CN111051867A (zh) 2020-04-21

Family

ID=65634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6004.8A Pending CN111051867A (zh) 2017-09-11 2018-05-14 流体性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1380B2 (zh)
EP (1) EP3657161B1 (zh)
JP (1) JP6901355B2 (zh)
CN (1) CN111051867A (zh)
WO (1) WO20190494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5194A (zh) * 2023-03-03 2023-05-02 中电智慧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氢罐密封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52601B2 (en) * 2019-03-07 2023-12-26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Electrode terminal assembly for liquid quality meter apparatus and liquid quality meter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6487A1 (en) * 2002-08-22 2004-02-26 Heremans Joseph Pierre Diesel engine lubricating oil contaminant sensor method
US20130213118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Denso Corporation Fuel property detecting device
JP2013195160A (ja) * 2012-03-16 2013-09-30 Denso Corp 燃料センサ
JP2014142204A (ja) * 2013-01-22 2014-08-07 Denso Corp 筒形電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性状センサ
US20140352428A1 (en) * 2013-05-28 2014-12-04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property detecting device
US20140375339A1 (en) * 2013-06-24 2014-12-25 Denso Corporation Fuel property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66268B1 (fr) * 1997-07-21 1999-10-08 Aerospatiale Detecteur d'eau et munition sous-marine equipee d'un tel detecteur
US6297733B1 (en) * 2000-11-10 2001-10-02 Kavlico Corporation Stable, reliable capacitive oil deterioration and level sensor
JP2009025185A (ja) 2007-07-20 2009-02-05 Miura Co Ltd 電気伝導度計測器
JP2015225047A (ja) * 2014-05-29 2015-12-14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センサ
JP2017174361A (ja) 2016-03-25 2017-09-28 ヤマハ株式会社 設定装置及び方法
JP6924106B2 (ja) 2017-09-11 2021-08-25 Kyb株式会社 流体性状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6487A1 (en) * 2002-08-22 2004-02-26 Heremans Joseph Pierre Diesel engine lubricating oil contaminant sensor method
US20130213118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Denso Corporation Fuel property detecting device
JP2013195160A (ja) * 2012-03-16 2013-09-30 Denso Corp 燃料センサ
JP2014142204A (ja) * 2013-01-22 2014-08-07 Denso Corp 筒形電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性状センサ
US20140352428A1 (en) * 2013-05-28 2014-12-04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property detecting device
US20140375339A1 (en) * 2013-06-24 2014-12-25 Denso Corporation Fuel property sens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5194A (zh) * 2023-03-03 2023-05-02 中电智慧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氢罐密封结构
CN116045194B (zh) * 2023-03-03 2023-11-17 中电智慧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氢罐密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57161A4 (en) 2021-04-28
JP6901355B2 (ja) 2021-07-14
EP3657161A1 (en) 2020-05-27
WO2019049429A1 (ja) 2019-03-14
US11231380B2 (en) 2022-01-25
JP2019049494A (ja) 2019-03-28
US20210033554A1 (en) 2021-02-04
EP3657161B1 (en)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363B2 (en) Liquid state detecting sensor
US7735354B2 (en) Liquid-condition detection sensor
US10948373B2 (en) Pressure sensor device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pump
US20070193345A1 (en) Liquid-condition detection sensor
US20140375321A1 (en) Sensor device
CN110998306B (zh) 流体性质检测装置
CN111051867A (zh) 流体性质检测装置
JP2006214997A (ja) 車両用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JP2010048772A (ja) 液体状態検知センサ
JP2007114051A (ja) 液状態検知センサ
US20190271307A1 (en) Pressure sensor device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pump
JP7199907B2 (ja) センサ
US9606014B2 (en) Pressure detector
JP4719570B2 (ja) 液体状態検知センサ
JP2007010587A (ja) 液体状態検知センサ
JP2005166268A (ja) 除電装置
CN114424038A (zh) 压力检测单元及使用了该压力检测单元的压力传感器
CN107407654B (zh) 气体传感器
WO2023182140A1 (ja) 流体性状センサ
JP7008006B2 (ja) 圧力検出装置
JP2020067323A (ja) センサ
JP2020067321A (ja) センサ
JP2021527211A (ja) 耐静電気放電型圧力センサ
JP2020067320A (ja) センサ
JP2007017255A (ja) 静電式液体状態検知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