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1389B - 包含聚碳硅烷的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以及使用了其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含聚碳硅烷的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以及使用了其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1389B
CN111051389B CN201880051100.3A CN201880051100A CN111051389B CN 111051389 B CN111051389 B CN 111051389B CN 201880051100 A CN201880051100 A CN 201880051100A CN 111051389 B CN111051389 B CN 1110513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silane
composition
cumulative intensity
measured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11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1389A (zh
Inventor
冈村聪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ck Paten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erck Pat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ck Patent GmbH filed Critical Merck Paten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051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1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1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1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6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in which all the silicon atoms are connected by linkages other than oxy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32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in which at least two but not all the silicon atoms are connected by linkages other than oxygen atoms
    • C08G77/5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in which at least two but not all the silicon atoms are connected by linkages other than oxygen atoms by carbon link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6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in which all the silicon atoms are connected by linkages other than oxy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16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in which all the silicon atoms are connected by linkages other than oxygen ato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10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 H01L21/0211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 H01L21/02123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licon
    • H01L21/0216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ayer the material containing silicon the material being a silicon carbide not containing oxygen, e.g. SiC, SiC:H or silicon carbonitr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109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 H01L21/02205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the layer be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cursor material for deposition
    • H01L21/02208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the layer be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cursor material for deposition the precursor containing a compound comprising Si
    • H01L21/02211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ayer, e.g. type of material, porous/non-porous, pre-cursors, mixtures or laminates the layer be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cursor material for deposition the precursor containing a compound comprising Si the compound being a silane, e.g. disilane, methylsilane or chlorosi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107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225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 H01L21/0226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deposition process
    • H01L21/02282Forming insula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ng layer formation by a deposition process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coating, sol-gel techniques, spray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聚碳硅烷的组合物,其埋入性优异,可在更低温进行成膜,且使制造出的膜的电特性优异。[解决方案]一种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其包含聚碳硅烷以及溶剂,前述聚碳硅烷的1H‑NMR光谱中的3.92~4.20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3.60~5.5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27~50%。

Description

包含聚碳硅烷的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以及使用了其的碳 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聚碳硅烷(polycarbosilane)的碳化硅(silicon carbonaceous)质膜形成组合物。另外,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该碳化 硅质膜形成组合物而得到的固化膜以及具有该固化膜的器件 (device)的制造方法、以及聚碳硅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器件尤其是半导体器件的领域,缓慢地推进了器件规 则(device rule)的微细化,组入于器件中的将各器件间进行分离的绝 缘结构等的尺寸也要求微细化。在这样的绝缘结构中形成层间绝 缘膜,对于绝缘膜,人们要求其具有平整性、绝缘特性等各种各样的特性。作为更简易地形成绝缘膜的方法,有人提出了使用了 包括有机材料以及无机材料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涂布系材料的形成 方法。其中之一是包含聚碳硅烷的组合物。通过将聚碳硅烷进行 热处理而获得的碳化硅质材料的耐热性优异,不但用作绝缘膜, 而且也用作蚀刻终止膜、硬质掩膜。
随着绝缘结构的微细化的推进,人们要求开发出一种材料, 其相对于凹凸结构的埋入性进一步良好,可实现全面的(global)平 整化。另外,考虑到对器件造成的影响,也要求开发出一种材料, 其可在更低温进行成膜,且制造出的膜的电特性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1995-1180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10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形而完成,提供一种包含聚碳硅烷 的组合物,其埋入性优异,可在更低温进行成膜,且使制造出的 膜的电特性优异。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为包含聚碳硅烷以及溶剂的 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聚碳硅烷的1H-NMR光谱中的3.92~ 4.20ppm的累积强度(integrated intensity)相对于3.60~5.50ppm的 累积强度的比率为27~50%。
另外,本发明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含 如下的工序:将上述的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利用加热进行固化。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含上 述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 的工序:将聚二甲基硅烷在0.15~0.9MPa、700℃以上的条件下进 行热处理。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埋入性优异的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通过使用 此组合物,可制造相比于以前而言在更低温显现优异的电特性的 碳化硅质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1H-NMR光谱
图2: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29Si-NMR光谱
图3: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DEPT29Si-NMR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而表示数值范围的情况下,只要 不是特别地限定地言及,它们就包含两方的端点,单位是共通的。 例如,5~25mol%表示5mol%以上且25mol%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Cx~y”、“Cx~Cy”以及“Cx”等的记载表示 分子或者取代基中的碳原子的数量。例如,C1~6烷基表示具有1 个以上且6个以下碳原子的烷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 己基等)。另外,本说明书所说的“氟烷基”是指烷基中的1个以 上的氢被氟取代而得到的氟烷基,“氟芳基”是芳基中的1个以上 的氢被氟取代而得到的氟芳基。
在本说明书中,只要不是特别地限定地言及,“烷基”表示直 链状或支链状烷基,“环烷基”表示包含环状结构的烷基。直链状 或支链状烷基在环状结构上进行取代而得到的烷基也称为环烷 基。另外,“烃基”表示一价或二价以上的、包含碳以及氢并且根 据需要而包含氧或者氮的基团。而且,“脂肪族烃基”表示直链状、 支链状或者环状的脂肪族烃基,而“芳香族烃基”包含芳香环, 根据需要而具有脂肪族烃基作为取代基。这些脂肪族烃基、以及 芳香族烃基根据需要而包含氟、氧、羟基、氨基、羰基、或者甲 硅烷基等。
在本说明书中,在聚合物具有多种重复单元的情况下,这些 重复单元进行共聚。只要不是特别地限定地言及,这些共聚就可 以是交替共聚、无规共聚、嵌段共聚、接枝共聚、或者它们的混 合存在之中的任一种。
在本说明书中,只要不是特别地限定地言及,温度的单位使 用摄氏度(Celsius)。例如,20度是指摄氏20度。
<组合物>
本发明的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以下有时会简称为“组合 物”)的特征在于,包含特定的聚碳硅烷以及溶剂。以下,对本发 明的组合物中所含的各成分进行详细说明。
[聚碳硅烷]
聚碳硅烷是指具有由硅原子与碳原子的重复结构形成的主链 的聚合物。本发明的聚碳硅烷包含与通常已知的聚碳硅烷同样的 重复单元,但是在其分子结构上具有特征,可通过测定NMR而特 定。
关于本发明的聚碳硅烷,1H-NMR光谱中的3.92~4.20ppm的 累积强度相对于3.60~5.5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27~50%,优 选为27~45%,更优选为35~45%。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 29Si-NMR光谱中的-25~-5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40~20ppm的 累积强度的比率为38~50%,优选为39~47%,更优选为39~44%, 且,DEPT29Si-NMR光谱中的-24~-5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40~ 2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70~92%,优选为70~90%,更优选 为70~89%。
不受理论的约束,但是可认为,这样的NMR光谱的累积强度 比率对应于聚碳硅烷中存在的各种取代基的含量。
关于聚碳硅烷的1H-NMR光谱中的在3.92~4.20ppm检测的 峰,对应于以下的结构(i),即特征在于2个氢原子直接键合于Si 原子的结构的化学位移。另外,在3.60~5.50ppm检测的峰对应于 R3SiH、R2SiH2、RSiH3基的化学位移。即,1H-NMR光谱中的3.92~ 4.20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3.60~5.5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表 示:聚碳硅烷在其分子中包含以下的结构(i)的程度。
Figure BDA0002380359840000051
另外,关于聚碳硅烷的29Si-NMR光谱中的在-25~-5ppm检测 的峰,对应于以下的化学结构(ii)以及(iii)的化学位移。另外,在 -40~20ppm检测的峰对应于R4Si、R3SiMe、R2Si(Me)2、R3SiH、 化学结构(ii)、R2SiHMe基的化学位移。即,29Si-NMR光谱中的 -25~-5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40~2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表 示:聚碳硅烷在其分子中包含以下的结构(ii)以及(iii)的程度。
关于DEPT29Si-NMR光谱中的在-24~-5ppm检测的峰,对应 于以下的结构(iii)的化学位移,-24~-5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 -40~2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表示:聚碳硅烷在其分子中包含以 下的结构(iii)的程度。即,在本发明中的聚碳硅烷中,以下的结构 (iii)优选为一定量以下。
Figure BDA0002380359840000052
Figure BDA0002380359840000053
对本发明中的NMR(1H-NMR、29Si-NMR、DEPT29Si-NMR) 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
1H-NMR的测定可如以下那样操作而进行。
利用蒸发器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去除溶剂,将所获得 的聚碳硅烷0.4g溶解氘代溶剂例如氘代氯仿1.6g,获得试样溶液。 使用JNM-ECS400型核磁共振装置(商品名,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JEOL Ltd.)制造),对试样溶液测定80次,获得1H-NMR光谱。 图1是利用此方法而获得的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1H-NMR光谱的 一个例子。
在本发明中,例如“-25~-5ppm的累积强度”表示:-25ppm 至-5ppm的范围中的光谱的积分值,即图1的曲线与基线(此处, 强度成为0)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
关于29Si-NMR的测定,具体地可如以下那样操作而进行。
利用蒸发器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去除溶剂,将所获得 的聚碳硅烷0.4g溶解于氘代溶剂、例如氘代氯仿1.6g并且获得试 样溶液。使用JNM-ECS400型核磁共振装置(商品名,日本电子株 式会社(JEOL Ltd.)制造),对试样溶液测定1,000次而获得 29Si-NMR光谱。图2是利用此方法而获得的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 29Si-NMR光谱的一个例子。在该NMR光谱中,发现归属于聚碳 硅烷的R4Si或者R3SiMe结构的峰(20~5ppm附近)、归属于R2SiMe2或者R3SiH结构的峰(5~-5ppm附近)、或者归属于 RSiHMe结构的峰(-5~-24ppm附近)、归属于R2SiH2结构的峰 (-24~-39ppm附近)。
关于DEPT29Si-NMR的测定,具体地可如以下那样操作而进 行。
利用蒸发器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化合物去除溶剂,将 所获得的聚碳硅烷0.4g溶解于氘代溶剂、例如氘代氯仿1.6g并且 获得试样溶液。使用JNM-ECS400型核磁共振装置(商品名,日本 电子株式会社(JEOL Ltd.)制造),对试样溶液测定2,000次而获得DEPT29Si-NMR光谱。图3是利用此方法而获得的本发明的聚碳硅 烷的DEPT29Si-NMR光谱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的聚碳硅烷优选包含以下的重复单元(I)。
Figure BDA0002380359840000071
式中,Ra是取代或者非取代的亚甲基或次甲基。此处的取代 的亚甲基或者取代的次甲基表示,它们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者全 部被卤素等取代了。式中,关于“1/2”,是为了表述重复单元而形 式性地使用。即,在Si原子的两侧结合着Ra,但是此Ra是与其 它的重复单元共有,将这一情况以“1/2”表述。在式(II)中也同样。
Ra优选为氢原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F取代了的亚甲基或次 甲基、或者非取代的亚甲基或次甲基,更优选为非取代的亚甲基。
关于聚碳硅烷中的重复单元(I)中所含的Si原子的个数相对于 聚碳硅烷中所含的全部的Si原子的个数的比率,优选为0.1~20%, 更优选为0.5~17%,特别优选为1.9~14%。
优选为,聚碳硅烷进一步包含以下的重复单元(II)。
Figure BDA0002380359840000072
式中,
Rb是取代或者非取代的亚甲基或次甲基,
Rc各自独立地为氢、取代或者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 者非取代的C1~C6烯基,或者取代或者非取代的C6~C10芳基。 此处,Rb中的取代表示:亚甲基或次甲基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者 全部被卤素等取代了,Rc中的取代表示:C1~C6烷基、C1~C6烯 基或者C6~C10芳基的氢原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卤素等取代了。
Rb优选为氢原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F取代了的亚甲基或次 甲基、或者非取代的亚甲基或次甲基,更优选为非取代的亚甲基。
关于Rc,例如列举甲基、乙基、丙基、苯基、乙烯基、烯丙 基等。优选为甲基、乙基、苯基,特别优选为甲基。
聚碳硅烷中的重复单元(II)中所含的Si原子的个数相对于聚 碳硅烷中所含的全部的Si原子的个数的比率优选为30~50%,更 优选为32~48%,特别优选为34~45%。
另外,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的1080~ 1145cm-1处的峰的累积强度相对于936~1077cm-1处的峰的累积 强度的比率优选为0.6%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特别优选为 0.3%以下。关于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的1080~1145cm-1附近的峰, 可认为是起因于Si-O-C结构的振动,但关于本发明的聚碳硅烷, 出于加热时的流动性的理由,这些结构优选为少。
在本发明中,红外线吸收光谱的测定具体地可如以下那样测 定。
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溶解于丁醚,使用Mikasa Co.,Ltd. 制旋转涂布机1H-360而涂布于硅晶圆上,利用椭圆偏振仪(J.A. Woollam Co.,Inc.制M-44)测定,确认各样品为一定膜厚(600nm 左右),使用日本分光(JASCO Corporation)制FTIR6100测定出该膜的红外吸收光谱。
关于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结构,也可在分子内具有分支结构 和/或环状结构,但是优选为环状结构。
本发明的聚碳硅烷需要具有特定的分子量。为了提高本发明 的包含聚碳硅烷的组合物的涂布性,另外为了防止干燥工序中的 涂布膜的膜减少,关于聚碳硅烷的质均分子量,在聚碳硅烷具有 熔点的范围,优选为大。另外,为了提高组合物朝向沟道(trench) 的埋入性,聚碳硅烷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小。从这样的观点考虑, 聚碳硅烷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4,500,更优选为1,000~ 4,000,特别优选为1,100~3,800。此处质均分子量是指聚苯乙烯 换算质均分子量,可以以聚苯乙烯为基准而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 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熔点优选为350℃以下,更优选为300℃ 以下,特别优选为250℃以下。
关于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根据需要而将两种以上的聚碳硅 烷组合而使用。
[溶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溶剂。关于该溶剂,选自将聚碳硅烷均 匀溶解或者分散的溶剂。具体而言,例如列举乙二醇单甲醚、乙 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乙二醇单烷基醚类, 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丙醚、二乙二醇 二丁醚等二乙二醇二烷基醚类,甲基溶纤剂乙酸酯、乙基溶纤剂 乙酸酯等乙二醇烷基醚乙酸酯类,丙二醇单甲醚(PGME)、丙二醇 单乙醚等丙二醇单烷基醚类,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PGMEA)、丙 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等丙二醇烷基醚乙酸酯 类,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甲乙酮、丙酮、甲基戊基 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类,异丙醇、丙二醇等醇类等, 但是不限定于它们。这些溶剂分别单独地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 上而使用。
关于溶剂向组合物中的配混量,可按照利用所采用的涂布方 法而使得作业性变得良好的方式,另外考虑到溶液朝向微细的沟 槽内的渗透性和/或在沟槽外部的必需的膜厚,根据所使用的聚碳 硅烷的质均分子量、其分布以及结构从而适当选定。关于本发明 的组合物,以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包含通常为0.5~80质量%、 优选为2~60质量%、更优选为5~30质量%的聚碳硅烷。
本发明的组合物以聚碳硅烷以及溶剂为必需,但可根据需要 而组合此外的化合物。如以下那样说明这些可组合的材料。予以 说明的是,关于在组合物全体中所含的除了聚碳硅烷以及溶剂以 外的成分,相对于全体的质量而言,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 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
[表面活性剂]
另外,在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为了提高涂布性,可使用表面 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使用任意的表面活性剂。关于本发 明中可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可列举(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具体优选为 (A)烷基磺酸酯(alkyl sulfonate)、烷基苯磺酸(alkyl benzenesulfonic acid)、以及烷基苯磺酸酯(alkyl benzene sulfonate)、(B)月桂基氯化 吡啶鎓、以及月桂基甲基氯化铵、以及(C)聚氧化乙烯辛基醚、聚 氧化乙烯月桂基醚、以及聚氧化乙烯炔属二醇醚。关于这些表面活性剂,例如,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市售有日本乳化 剂株式会社(NipponNyukazai Co.,Ltd.)制造的非离子烷基醚系表 面活性剂等。
[其它的添加剂]
关于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使 用其它的可选的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中的一种,列举增塑 剂例如乙二醇、甘油、三乙二醇等。另外,也可使用流平剂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固形物浓度优选为3~50质量%,更优选为 5~30质量%,可根据成为目标的膜厚而调整。
<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将前述的 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上,利用加热进行固化。
[涂布工序]
首先,在基材上涂布组合物,形成涂膜。关于组合物对基材 的涂布方法,可从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旋涂法、浸渍法、喷雾法、 转印法、辊涂、刮棒涂布、刷涂、刮刀涂布、流涂、以及狭缝式 涂布等中任意选择。另外,关于涂布组合物的基材,可使用硅基 板、玻璃基板、树脂薄膜等适当的基材。在这些基材,也可根据 需要而形成了各种半导体元件等。
基材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目的而任意选择。但关于 本发明的组合物,由于以良好的埋入性为特征,因而优选适用于 具有深宽比(aspect ratio)高的沟槽部和/或孔的基材。具体而言,优 选适用于具有至少一个最深部的宽度为50nm以下且其深宽比为10以上的沟槽的基材等。此处沟槽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截面可 以是长方形、顺锥形形状、倒锥形形状、曲面形状等任一种形状。 另外,沟槽的两端部分可以开放也可以关闭。
[干燥工序]
在涂布组合物之后,可根据希望,以去除涂膜中所含的溶剂 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为目的,付诸于干燥工序。关于干燥,例如, 可通过大气中、真空中、减压中、非活性气体或者氧中,在100~ 300℃、优选不足250℃的气氛下,放置5秒~60分从而进行。另 外,也可在真空中、减压中或者非活性气体中进行处理之后,接 着在大气中或者氧中进行处理。在该工序中,是在实质上不引起 后述的实质性的固化反应的温度进行处理,随着溶剂被去除,倾向于改良最终获得的覆膜的平整性。予以说明的是,关于在引发 实质性的固化反应的温度进行处理而并行地推进溶剂去除与固化 反应的工序,分类为后述的固化工序。
[固化工序]
接着,以使得涂膜中的聚碳硅烷进行反应而制造覆膜为目的, 付诸于固化工序。此处的固化表示,通过使得聚碳硅烷中残留的 SiOH基发生缩合反应而进行致密化。关于固化工序,例如,通过 将涂膜进行加热而进行。关于加热温度,在150~1,200℃进行, 更优选在200~650℃进行,特别优选在250~450℃进行,最优选 在250~350℃进行。加热之时的直至目标温度的升温速度以及降 温速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一般可设为1~100℃/分钟的范围。另外, 到达目标温度后的加热保持时间也没有特别限制,一般可设为1 分钟~10小时的范围,优选为1~120分钟,更优选为1~60分钟。 另外,加热之时的气氛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大气中、氮气等非 活性气体中、真空下、减压下、氧气中、水蒸气中的任一种气氛。 另外,也可在这些气氛中的任一种气氛下进行加热处理,接着在 不同的气氛下进行加热。它们之中优选的气氛是在非活性气体中, 特别优选是在氮气中。
利用上述的固化工序,进行聚碳硅烷的缩聚,转化为碳化硅 质膜。此处,关于本发明的碳化硅质膜,通过加热将聚碳硅烷进 行固化而得到,聚碳硅烷中的一部分的碳被替换为氧。聚碳硅烷 中所含的碳原子之中的优选1~25%、更优选3~20%、特别优选 5~15%在成膜后替换为氧原子。
本发明的聚碳硅烷的特征在于,相比较于以往,可利用更低 温下的加热而形成膜。这是由于,在本发明的聚碳硅烷中,存在 比以往的聚碳硅烷多的SiH2结构,能够容易地与空气中的水蒸气 或者氧进行反应。
制造出的碳化硅质膜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10~ 4,000nm,优选为50~3,000nm。
关于这样地制造出的碳化硅质膜,例如可用作绝缘膜、硬质 掩膜、蚀刻终止膜、金属扩散防止膜。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包含上述的碳化硅质膜 的制造方法。
<聚碳硅烷的制造方法>
关于聚碳硅烷,通常,可通过将聚二甲基硅烷在3.0~7.0MPa 下在氮气气氛下在400~500℃进行热重排反应从而制造。在本发 明的聚碳硅烷的制造方法中,特别是,通过包含将聚二甲基硅烷 在0.15~0.9MPa、70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的工序,从而可 获得所期望的聚碳硅烷。
如以下那样使用诸例说明本发明。予以说明的是,本发明的 实施方式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聚二甲基硅烷>
将金属钠390g在氮气流下在二甲苯2.5L中,在100℃以上加 热,进行了搅拌、熔解。向其中滴加二氯二甲基硅烷1,100g,在 120~140℃以12小时,一边进行回流一边进行搅拌,结果是获得 了紫色的沉淀。过滤分离了二甲苯,然后向该沉淀中加入甲醇, 搅拌,从而进行了将残留的金属钠进行非活性化的处理。进一步, 加入纯水3L,进行搅拌、过滤,将这一操作反复进行12次,去除 了副产物氯化钠。将产物在真空干燥机中进行90℃、5mmHg、24 小时的干燥,获得了白色粉末状的聚二甲基硅烷420g。
<聚碳硅烷A>
将上述中获得的聚二甲基硅烷300g加入于瓷坩埚,将其设置 于加压气氛炉内。用氮气将空气进行置换,然后进行720℃、 0.8MPa、12小时的加压反应,获得了加压反应产物205g(收率 68%)。将此加压反应产物溶解于正己烷500ml,进行了过滤。将 所获得的正己烷溶液滴加于搅拌着的乙醇1,200mL。将沉淀过滤 分离,将溶剂进行减压蒸馏去除,从而获得了淡黄色固体66g。收 率相对于聚二甲基硅烷而言为22%。
<聚碳硅烷B>
将利用聚碳硅烷A中记载的方法而获得的加压反应产物溶解 于正己烷500ml,进行了过滤。将所获得的正己烷溶液滴加于搅拌 着的乙醇750mL。将沉淀过滤分离,将溶剂进行减压蒸馏去除, 从而获得了淡黄色固体84g。收率相对于聚二甲基硅烷而言为 28%。
<聚碳硅烷C>
将上述中获得的聚二甲基硅烷300g加入于瓷坩埚,将其设置 于加压气氛炉内。用氮气将空气进行置换,然后进行了750℃、 0.5MPa、12小时的加压反应。获得了加压反应产物210g(收率 70%)。将此加压反应产物溶解于正己烷500ml,进行了过滤。将 所获得的正己烷溶液滴加于搅拌着的乙醇1,000mL中。将沉淀过 滤分离,将溶剂进行减压蒸馏去除,从而获得了淡黄色固体96g。 收率相对于聚二甲基硅烷而言为32%。
<聚碳硅烷D>
将利用聚碳硅烷C中记载的方法而获得的加压反应产物溶解 于正己烷500ml,进行了过滤,然后将正己烷溶液滴加于搅拌着的 乙醇700mL。将沉淀过滤分离,将溶剂进行减压蒸馏去除而获得 了淡黄色固体99g。收率相对于聚二甲基硅烷而言为33%。
<聚碳硅烷E>
将上述中获得的聚二甲基硅烷300g加入于瓷坩埚,将其设置 于加压气氛炉内。用氮气将空气进行置换,然后进行了780℃、 0.2MPa、12小时的加压反应。获得了加压反应产物216g(收率 72%)。将此加压反应产物溶解于正己烷500ml,进行了过滤,然 后将正己烷溶液滴加于搅拌着的乙醇500mL。将沉淀回收并且再 溶解于正己烷后,将溶剂进行减压蒸馏去除,获得了淡黄色固体 114g。收率相对于聚二甲基硅烷而言为38%。
<聚碳硅烷F>
将上述的聚碳硅烷B与聚碳硅烷E以3:1进行混合,制成了 聚碳硅烷F。
<聚碳硅烷G>
将上述中获得的聚二甲基硅烷300g加入于内容积1L的高压 釜,用氮气将空气进行置换,然后进行了480℃、4MPa、12小时 的加压反应。获得了加压反应产物195g(收率65%)。将此加压反 应产物溶解于正己烷500ml,进行了过滤,然后将正己烷溶液滴加 于搅拌着的乙醇750mL。将沉淀回收并且再溶解于正己烷后,将 溶剂进行减压蒸馏去除而获得了淡黄色固体126g。收率相对于聚 二甲基硅烷而言为42%。
<聚碳硅烷H>
将利用与聚碳硅烷G同样的方法而获得的加压反应产物溶解 于正己烷500ml,进行了过滤,然后将正己烷溶液滴加于搅拌着的 乙醇1,500mL。将沉淀回收并且再溶解于正己烷后,将溶剂进行 减压蒸馏去除而获得了淡黄色固体117g。收率相对于聚二甲基硅 烷而言为39%。
关于聚碳硅烷A~G,根据FT-IR,发现了2990cm-1、2920cm-1、1360cm-1以及1020cm-1处的由C-H引起的吸收,2100cm-1处的由 Si-H引起的吸收,1200cm-1以及830cm-1处的由Si-CH3引起的吸 收,确认了产物为聚碳硅烷。
聚碳硅烷A~G的特性如以下的表1那样。
此处,利用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Shimadzu Corporation)制 GPC装置进行质均分子量的测定,使用了四氢呋喃作为洗脱液。 另外,在熔点的测定中,使用梅特勒(Mettler)公司制造的全自动熔 点测定装置(MP90型),在内径1mm的玻璃制毛细管将325目(mesh) 以下的粉末试样填充为填充密度0.54~0.57g/cm3、高度4.0~ 4.5mm,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测定出光的透射度。将试样发生 熔融并且光透射曲线急剧地升高的拐点的温度设为熔点。
表1
Figure BDA0002380359840000161
表中,
1H-NMR累积强度比率表示1H-NMR光谱中的3.92~4.20ppm 的累积强度相对于3.60~5.5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
29Si-NMR累积强度比率表示29Si-NMR光谱中的-25~-5ppm 的累积强度相对于-40~2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
DEPT29Si-NMR累积强度比率表示DEPT29Si-NMR光谱中的 -24~-5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40~2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
<实施例1~6、比较例1和2>
分别将上述中获得的聚碳硅烷A~F溶解于丁醚,使用Mikasa Co.,Ltd.制旋转涂布机1H-360以1,000rpm涂布于硅晶圆上,按照 可获得600nm的膜厚的方式,制备出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将 所获得的组合物以1,000rpm涂布于硅晶圆上,然后通过在N2中 在260℃热处理2分钟,接着大气中在300℃热处理3分钟,接着 在N2中在450℃热处理60分钟而进行固化,从而获得了碳化硅质 膜。各自的膜厚如以下的表2所示。利用椭圆偏振仪(J.A.Woollam Co.,Inc.制M-44)对碳化硅质膜进行膜厚的测定。利用光学显微镜 观察各个碳化硅质膜的膜表面,结果没有确认裂纹。
<实施例7>
使用上述中获得的聚碳硅烷B而与上述同样地制备出碳化硅 质膜形成组合物。将所获得的组合物以1,000rpm涂布于硅晶圆上, 然后通过在N2中在320℃热处理60分钟而进行固化,从而获得了 碳化硅质膜。膜厚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与上述同样地没有确 认裂纹。
<实施例8>
使用上述中获得的聚碳硅烷B与上述同样地制备出碳化硅质 膜形成组合物。将所获得的组合物以1,000rpm涂布于硅晶圆上, 然后通过在减压下(0.6Pa)在300℃热处理60分钟而进行固化,从 而获得了碳化硅质膜。膜厚的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与上述同样 地没有确认裂纹。
[电特性的评价]
使用所获得的碳化硅质膜,测定出相对介电常数以及击穿电 场。关于相对介电常数,使用Semilab Inc.制造的水银探针装置 (MCV-530)进行了测定。
另外,关于击穿电场,使用日本SMS株式会社制造的SSM495 272A-M100进行测定。将密度超过了1E-6(A/cm2)时的电场设为Fbd (MV/cm)。所获得的结果如表2那样。
[埋入性评价]
准备了在表面具有宽度50nm、深度500nm的沟槽结构的硅基 板。利用旋涂将上述的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涂布于该硅基板上, 进行与上述同样的热处理,制作出带有碳化硅质膜的硅基板。与 沟槽方向垂直地将带有碳化硅质膜的硅基板切断,利用扫描型电 子显微镜对于截面观察了在沟槽内有无空孔(孔隙)。所获得的结果 如表2那样。
[平整性评价]
准备了在表面具有宽度1,800nm、深度500nm的沟槽结构的 硅基板。利用旋涂而涂布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组合物,进行与上述 同样的热处理,制作出带有碳化硅质膜的硅基板。与沟槽方向垂 直地将带有碳化硅质膜的硅基板切断,利用可测长度的扫描型电 子显微镜对于截面测定出沟槽内的膜厚。测定出沟槽侧壁部的距 离沟槽底部的膜厚与沟槽中央部的距离沟槽底部的膜厚之差。其 差示于表2。差越小则评价为平整性越良好。
表2
聚碳硅烷 膜厚(nm) 相对介电常数 Fbd(MV/cm) 埋入性 平整性(nm)
实施例1 聚碳硅烷A 653 3.25 3.5 无孔隙 0
实施例2 聚碳硅烷B 586 2.68 5.0 无孔隙 0
实施例3 聚碳硅烷C 605 2.86 4.2 无孔隙 0
实施例4 聚碳硅烷D 607 2.45 4.6 无孔隙 0
实施例5 聚碳硅烷E 599 3.18 3.5 无孔隙 0
实施例6 聚碳硅烷F 617 3.43 3.5 无孔隙 0
实施例7 聚碳硅烷B 618 3.06 4.7 无孔隙 0
实施例8 聚碳硅烷B 632 2.90 5.3 无孔隙 0
比较例1 聚碳硅烷G 652 3.55 2.0 有孔隙 139
比较例2 聚碳硅烷H 613 3.68 2.9 有孔隙 152

Claims (16)

1.一种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其包含聚碳硅烷以及溶剂,
所述聚碳硅烷的1H-NMR光谱中的3.92~4.20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3.60~5.5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27~50%,
所述聚碳硅烷的29Si-NMR光谱中的-25~-5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40~2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38~50%,且,
DEPT29Si-NMR光谱中的-24~-5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40~2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70~92%,
其中,该1H-NMR是通过如下操作测得的:
利用蒸发器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去除溶剂,将所获得的聚碳硅烷溶解于氘代溶剂,获得试样溶液,使用JNM-ECS400型核磁共振装置,对试样溶液测定80次,
29Si-NMR是通过如下操作测得的:
利用蒸发器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去除溶剂,将所获得的聚碳硅烷溶解于氘代溶剂,获得试样溶液,使用JNM-ECS400型核磁共振装置,对试样溶液测定1,000次,
该DEPT29Si-NMR是通过如下操作测得的:
利用蒸发器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去除溶剂,将所获得的聚碳硅烷溶解于氘代溶剂,获得试样溶液,使用JNM-ECS400型核磁共振装置,对试样溶液测定2,000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硅烷包含以下的重复单元(I):
Figure FDA0003459909850000011
式中,Ra是取代或者非取代的亚甲基或次甲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Ra是被F取代了的亚甲基或次甲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Ra是非取代的亚甲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硅烷中的重复单元(I)中所含的Si原子的个数相对于所述聚碳硅烷中所含的全部的Si原子的个数的比率为0.1~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硅烷进一步包含以下的重复单元(II):
Figure FDA0003459909850000021
式中,Rb是取代或者非取代的亚甲基或次甲基,且Rc各自独立地为氢、取代或者非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者非取代的C2~C6烯基或者取代或者非取代的C6~C10芳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Rb是被F取代了的亚甲基或次甲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Rb是非取代的亚甲基,且所述Rc是非取代的甲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硅烷中的重复单元(II)中所含的Si原子的个数相对于所述聚碳硅烷中所含的全部的Si原子的个数的比率为30~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硅烷的质均分子量为1,000~4,50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硅烷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的1080~1145cm-1处的峰的累积强度相对于936~1077cm-1处的峰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0.6%以下。
12.一种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如下的工序:将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利用加热进行固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加热在200~650℃进行。
14.一种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含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
15.一种聚碳硅烷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如下的工序:将聚二甲基硅烷在0.15~0.9MPa、700~78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碳硅烷的1H-NMR光谱中的3.92~4.20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3.60~5.5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27~50%,
所述聚碳硅烷的29Si-NMR光谱中的-25~-5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40~2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38~50%,且,
DEPT29Si-NMR光谱中的-24~-5ppm的累积强度相对于-40~20ppm的累积强度的比率为70~92%,
其中,该1H-NMR是通过如下操作测得的:
利用蒸发器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去除溶剂,将所获得的聚碳硅烷溶解于氘代溶剂,获得试样溶液,使用JNM-ECS400型核磁共振装置,对试样溶液测定80次,
29Si-NMR是通过如下操作测得的:
利用蒸发器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去除溶剂,将所获得的聚碳硅烷溶解于氘代溶剂,获得试样溶液,使用JNM-ECS400型核磁共振装置,对试样溶液测定1,000次,
该DEPT29Si-NMR是通过如下操作测得的:
利用蒸发器将经合成而获得的聚碳硅烷去除溶剂,将所获得的聚碳硅烷溶解于氘代溶剂,获得试样溶液,使用JNM-ECS400型核磁共振装置,对试样溶液测定2,000次。
CN201880051100.3A 2017-08-10 2018-08-07 包含聚碳硅烷的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以及使用了其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051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5482A JP2019034993A (ja) 2017-08-10 2017-08-10 ポリカルボシランを含んでなるシリコンカーバイド質膜形成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リコンカーバイド質膜の製造方法
JP2017-155482 2017-08-10
PCT/EP2018/071342 WO2019030206A1 (en) 2017-08-10 2018-08-07 SILICON CONTAINING CARBON FILM FORMATIO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OLYCARBOSILAN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CARBON FILM CONTAINING SILICON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1389A CN111051389A (zh) 2020-04-21
CN111051389B true CN111051389B (zh) 2022-06-14

Family

ID=6314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1100.3A Active CN111051389B (zh) 2017-08-10 2018-08-07 包含聚碳硅烷的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以及使用了其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9974B2 (zh)
EP (1) EP3665211A1 (zh)
JP (2) JP2019034993A (zh)
KR (1) KR102367516B1 (zh)
CN (1) CN111051389B (zh)
SG (1) SG11202000542VA (zh)
TW (1) TWI751367B (zh)
WO (1) WO20190302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1202109359RA (en) * 2019-04-08 2021-10-28 Merck Patent Gmbh Composition comprising block copolym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iliceous film using the same
KR102591159B1 (ko) * 2020-05-07 2023-10-20 메르크 파텐트 게엠베하 폴리카보실라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규소-함유 막의 제조방법
CN113501525A (zh) * 2021-08-20 2021-10-15 中电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碳化硅粉体的合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69284B1 (en) * 1986-11-06 1993-08-04 Nippon Carbon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osilicon polymers
CN101240070A (zh) * 2007-02-09 2008-08-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陶瓷先驱体聚碳硅烷的超临界流体合成方法
CN105384940A (zh) * 2015-12-10 2016-0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纺丝级聚铝碳硅烷先驱体的合成方法
CN105734720A (zh) * 2016-03-01 2016-07-06 江苏赛菲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碳化硅纤维强度和模量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26300A (en) 1975-04-26 1976-11-04 Res Inst Iron Steel Tohoku Univ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rganoo silicon polymer having silicon and carbon atoms as main skeleton component
JPS5863724A (ja) * 1981-10-12 1983-04-15 Shin Etsu Chem Co Ltd 有機けい素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418458B2 (ja) 1993-08-31 2003-06-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766267B2 (ja) 2007-02-26 2011-09-07 Jsr株式会社 膜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
JP5692736B2 (ja) * 2009-10-05 2015-04-01 株式会社Adeka 絶縁膜形成用塗布液、それを用いた絶縁膜
JP6434986B2 (ja) * 2014-06-28 2018-12-0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ポリカルボシランの触媒による転位の製造方法
US10316216B2 (en) 2016-08-31 2019-06-11 Samsung Sdi Co., Lt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silica layer, and silica lay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69284B1 (en) * 1986-11-06 1993-08-04 Nippon Carbon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organosilicon polymers
CN101240070A (zh) * 2007-02-09 2008-08-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陶瓷先驱体聚碳硅烷的超临界流体合成方法
CN105384940A (zh) * 2015-12-10 2016-0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纺丝级聚铝碳硅烷先驱体的合成方法
CN105734720A (zh) * 2016-03-01 2016-07-06 江苏赛菲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碳化硅纤维强度和模量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40769A (ko) 2020-04-20
JP2019034993A (ja) 2019-03-07
SG11202000542VA (en) 2020-02-27
JP6804691B2 (ja) 2020-12-23
WO2019030206A1 (en) 2019-02-14
TWI751367B (zh) 2022-01-01
EP3665211A1 (en) 2020-06-17
KR102367516B1 (ko) 2022-02-24
US11059974B2 (en) 2021-07-13
CN111051389A (zh) 2020-04-21
US20200385581A1 (en) 2020-12-10
TW201920493A (zh) 2019-06-01
JP2020530043A (ja)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4785B2 (ja) ペルヒドロポリシラザン、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シリカ質膜の形成方法
US8658284B2 (en) Polysilane—polysilazane copolymer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EP3135711B1 (en) Copolymerized polysilazan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iliceous film using same
CN111051389B (zh) 包含聚碳硅烷的碳化硅质膜形成组合物、以及使用了其的碳化硅质膜的制造方法
CN107663275B (zh) 用于填充微细图案间隙的间隙填充聚合物及使用其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EP0935632A1 (en) Stable solutions of a silsesquioxane or siloxane resin and a silicone solvent
CN113227215B (zh) 包含嵌段共聚物的用于形成硅质膜的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制造硅质膜的方法
EP3802667B1 (en) Block copolymer comprising block having polysilane skeleton and block having polysilazane skeleton
US8080286B2 (en)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silicon coating,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o integrated circuits
JP5099301B2 (ja) 絶縁膜形成用組成物、ポリマ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絶縁膜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シリカ系絶縁膜
CN108164711B (zh) 用于形成硅氧层的组成物、制造硅氧层的方法及电子装置
KR20190051026A (ko) 가교된 실리콘 수지, 필름,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관련 방법
KR102572915B1 (ko) 블록 공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실리카질 막의 제조방법
KR20190051027A (ko) 가교된 실리콘 수지, 필름,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관련 방법
KR102248004B1 (ko) 실록사잔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실리카질 막의 제조 방법
KR20220123084A (ko) 폴리카보실라잔을 사용하여 저-k 유전체 규소-함유 필름을 형성하기 위한 경화성 제형
CN115605530A (zh) 聚碳硅氮烷和包含其的组合物以及使用其制造含硅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