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1619B - 离心式细纱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细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1619B
CN111041619B CN201910948672.8A CN201910948672A CN111041619B CN 111041619 B CN111041619 B CN 111041619B CN 201910948672 A CN201910948672 A CN 201910948672A CN 111041619 B CN111041619 B CN 111041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over
guide tube
tank
centrifu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86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1619A (zh
Inventor
中村祐介
槌田大辅
佐藤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41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1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1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1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08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cup, pot or disc type, in which annular masses of yarn are formed by centrifugal 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向筒管的卷回的成功率的离心式细纱机,克服从旋转中的离心罐取下内盖等技术上的难题。本发明的离心式细纱机(1)具备:具有离心罐开口部(26)的离心罐(16)、向离心罐(16)内引导纱线(25)的导纱管(14)、具有罩开口部(28)的固定罩(18)以及对罩开口部(28)进行开闭的盖(50)。在利用盖(50)关闭了罩开口部(28)的情况下,盖(50)通过离心罐开口部(26)进入离心罐(16)内配置,盖(50)具有在断纱时将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排出的纱线向离心罐(16)的内壁(29)引导的突出部(52)。

Description

离心式细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式细纱机。
背景技术
作为细纱机之一,公知有具备圆筒形的离心罐的离心式细纱机。在离心式细纱机中,首先,使纱线通过导纱管向高速旋转的离心罐内导入,并且利用伴随着离心罐的旋转的离心力而将已导入的纱线卷绕在离心罐的内壁。此时,一边使导纱管在离心罐的中心轴方向反复往复移动,一边使导纱管的位置逐渐地向下方位移,由此在离心罐的内壁形成纱饼。接着,在进行应停止对导纱管的纱线的供给的断纱之后,使纱线卷回到已插入离心罐内的筒管。此时,使用具有向下开口的离心罐开口部的离心罐,若保持使离心罐开口部开放来进行断纱,则应成为卷回的起点的纱线的部分(以下称为“卷回起点部”。)被向离心罐外拉出,卷回失败的可能性变高。
以下,详细地说明。
首先,在进行断纱之前,对被导入导纱管的纱线施加规定的张力。因此,若进行断纱,则纱线的张力被释放。若纱线的张力被释放,则由断纱产生的线端部分不会粘贴于离心罐的内壁而被向离心罐外排出,并且已被排出的线端部分被拉动而使离心罐内的纱线被向离心罐外拉出。其结果是,本来应粘贴于离心罐的内壁形成卷回起点部的纱线被向离心罐外拉出,向筒管的卷回失败的可能性变高。作为使卷回失败的例子,例如认为如上述那样被向离心罐外拉出的纱线卷绕于导纱管而使卷回失败的情况。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具有向下开口的离心罐开口部的圆筒形的离心罐、具有向下开口的外壳开口部的圆筒形的外壳、关闭离心罐开口部的内盖、以及关闭外壳开口部的外盖的离心式细纱机。在该离心式细纱机中,成为内盖与离心罐一体地旋转的构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6043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离心式细纱机中,在将在离心罐内形成纱饼的纱线向筒管卷回的情况下,在这之前需要将筒管插入到离心罐内,此时存在如下那样的问题。
首先,在向离心罐内插入筒管时,需要按顺序打开关闭外壳开口部的外盖、和关闭离心罐开口部的内盖。另外,在打开内盖时,需要从离心罐取下内盖,此时,若停止离心罐的旋转,或使离心罐的旋转速度过度地降低,则纱饼因离心力的消失或者降低而被破坏。另外,为了避免纱饼破坏而将离心罐的旋转速度维持在规定的等级以上,在技术层面上从离心罐取下内盖是极困难的。另外,若不将内盖安装于离心罐而保持打开离心罐开口部来进行断纱,则由断纱产生的线端部分通过离心罐开口部而被向离心罐外排出,所以与上述相同使向筒管的卷回失败的可能性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向筒管的卷回的成功率而没有从旋转中的离心罐取下内盖这样技术难题的离心式细纱机。
本发明的离心式细纱机具备:离心罐,其具有向下开口的离心罐开口部;导纱管,其向上述离心罐内引导纱线,并且在下端部具有排出上述纱线的纱线排出口;固定罩,其具有向下开口的罩开口部,并且包围上述离心罐;以及盖,其对上述固定罩的上述罩开口部进行开闭,上述盖,在利用上述盖关闭了上述罩开口部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离心罐开口部进入上述离心罐内而被配置,具有在断纱时将被从上述导纱管的上述纱线排出口排出的纱线向上述离心罐的内壁引导的突出部。
优选本发明的离心式细纱机在利用上述盖关闭了上述罩开口部的情况下,以上述离心罐的下端部为基准的上述突出部的进入量是0.1mm以上。
本发明的离心式细纱机也可以具备:牵伸装置,其拉伸纱线材料;牵伸驱动部,其驱动上述牵伸装置;导纱管驱动部,其驱动上述导纱管;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牵伸驱动部以及上述导纱管驱动部,以便在上述纱线排出口被配置于与上述突出部的顶端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或者在上述纱线排出口被配置于比上述突出部的顶端靠下方的状态下进行断纱。
优选本发明的离心式细纱机还具备:梯形圆锥形状的引导部件,其被设置于上述导纱管的下端部;以及圆盘状的剪切器,其被安装于上述导纱管,并且在上述导纱管的中心轴方向上与上述引导部件的上端接触地配置,上述盖在上述突出部的内侧具有用于避免与上述引导部件以及上述剪切器干涉的凹部,以上述突出部的顶端为基准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尺寸被设定为至少比上述突出部的突出尺寸大,并且上述凹部的内径被设定为比上述剪切器的外径大。
在本发明的离心式细纱机中,优选在上述剪切器的外周形成刀刃,上述凹部的深度尺寸被设定为比从上述导纱管以及上述引导部件的任一个下端部到上述剪切器的刀刃的高度尺寸大。
本发明的离心式细纱机中,优选在上述引导部件的外周形成锥面,在上述凹部的底面设置有通过与上述引导部件的锥面的接触来修正上述导纱管的位置偏移的引导孔。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向筒管的卷回的成功率而没有从旋转中的离心罐取下内盖这样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的简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的侧视图。
图4是图2中的IV-IV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罐精纺方法的基本流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第一状态的图。
图8是说明纱饼形成步骤的导纱管的动作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第二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第三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第四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第五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第六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第七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的简图。
图16是通过离心罐开口部来观察离心罐内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各部的尺寸的图。
图18是说明用剪切器切断弦纱线时的状况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的简图。
图2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效果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离心式细纱机,10…牵伸装置,14…导纱管,14b…纱线排出口,16…离心罐,18…固定罩,26…离心罐开口部,28…罩开口部,50…盖,52…突出部,52a…顶端,53…凹部,61…控制部,62…牵伸驱动部,63…导纱管驱动部,71…剪切器,71a…刀刃,72…引导部件,72a…锥面,75…引导孔,75a…锥引导面,La…突出尺寸,Lb…进入量,Lc…深度尺寸,Ld…高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的简图。
如图1所示,离心式细纱机1具备:牵伸装置10、吸须条管12、导纱管14、离心罐16、固定罩18、筒管支承部20以及盖50。此外,上述结构要素构成作为纺纱的一个单位的一个纱锭。离心式细纱机1具备多个纱锭,这里对其中的一个纱锭的结构进行说明。
(牵伸装置)
牵伸装置10是拉伸纱线材料的装置。牵伸装置10使用由后辊对21、中间辊对22以及前辊对23构成的多个辊对而构成。多个辊对从纱线材料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以后辊对21、中间辊对22以及前辊对23的顺序而被配置。
各个辊对21、22、23随着后述的牵伸驱动部的驱动而旋转。若比较各个辊对21、22、23的单位时间的转速(rpm),则中间辊对22的转速比后辊对21的转速高,前辊对23的转速比中间辊对22的转速高。这样各个辊对21、22、23的转速相互不同,利用该转速的不同、即旋转速度差,牵伸装置10细细地拉伸纱线材料。
(吸须条管)
吸须条管12吸入从牵伸装置10供给的纱线25,并且将已吸入的纱线25向导纱管14送出。吸须条管12利用空气的旋转流将由牵伸装置10拉伸的纱线25吸入吸须条管12内。
(导纱管)
导纱管14将从牵伸装置10经由吸须条管12输送来的纱线25向离心罐16内引导。导纱管14被形成为细长的管状。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对导纱管14进行剖面时的形状是圆形。导纱管14在比牵伸装置10靠下游侧,与吸须条管12以及离心罐16同轴地配置。导纱管14贯通离心罐16的上部并被插入离心罐16内。导纱管14的上端部作为纱线导入口14a开口,其下端部作为纱线排出口14b开口。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导入口14a导入的纱线25通过导纱管14的内部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排出。
(离心罐)
离心罐16被用于加捻、纱饼24的形成以及纱线的卷回。纱饼24是被形成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纱线的层叠体。离心罐16被形成为圆筒形。离心罐16被设置为能够绕离心罐16的中心轴K旋转。离心罐16的中心轴K与铅垂方向平行地配置。因此,离心罐16的中心轴方向的一方成为上方,另一方成为下方。在离心罐16的下端形成有离心罐开口部26。离心罐开口部26以与离心罐16的内径相同的直径向下开口。
(固定罩)
固定罩18以包围离心罐16的方式被配置于离心罐16的外侧。固定罩18被固定于固定部27。固定罩18以比离心罐16大的直径被形成为圆筒形。固定罩18与离心罐16同轴地配置。固定罩18的上端侧的开口部被固定部27闭塞。另一方面,在固定罩18的下端部设置有罩开口部28。罩开口部28以与固定罩18的内径相同的直径向下开口。另外,罩开口部28被配置于比离心罐开口部26靠下方。
(筒管支承部)
筒管支承部20在离心罐16的下方支承筒管30。筒管支承部20具有升降导轨31、筒管支承部件32以及空气喷嘴33。升降导轨31被设置为能够通过后述的导轨驱动部而升降。筒管支承部件32被安装于升降导轨31。筒管支承部件32是能够装卸筒管30的部分。筒管支承部件32以在离心罐16的中心轴K上与导纱管14对置的方式,与导纱管14以及离心罐16同轴地配置。因此,若将筒管30安装于筒管支承部件32,则筒管30在离心罐16的中心轴K上与导纱管14对置地配置。
筒管30是筒管外周径从筒管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连续地变化的锥构造。筒管30从筒管支承部件32垂直直立地被支承。筒管30的外周径被设定为比被形成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纱饼24的最小径小。由此,在使筒管30通过离心罐16的离心罐开口部26并向离心罐16内插入而配置时,能够避免筒管30与纱饼24的接触。
空气喷嘴33用于向被卷绕在离心罐16的内壁区域29a的纱线吹送空气。离心罐16的内壁区域29a是构成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一部分的区域,是位于比被形成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纱饼24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24b靠离心罐开口部26侧的区域。作为向筒管30的卷回起点部的纱线部被卷绕于离心罐16的内壁区域29a。与此相对,空气喷嘴33利用压缩空气的吹送将作为向筒管30的卷回起点部的纱线部向离心罐16外排出。
卷回起点部在将形成纱饼24的纱线向筒管30卷回时,是最先被卷绕在筒管30的纱线的部分。因此,在作为卷回起点部的纱线部被卷绕在筒管30时,向筒管30的卷回开始。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卷绕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纱线中的、在离心罐16的中心轴方向上被卷绕在纱饼24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24b与离心罐开口部26之间的纱线的部分是卷回起点部。另外,若从离心罐16的中心轴K方向观察,则纱饼24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24b相当于离心罐开口部26侧的纱饼端部。
空气喷嘴33在筒管支承部20中,被安装于升降导轨31。另外,空气喷嘴33以从升降导轨31垂直地直立的方式被配置于筒管支承部件32的附近。
空气喷嘴33具有喷出压缩空气的喷出口33a。空气喷嘴33的喷出口33a被配置于空气喷嘴33的上端部附近。从空气喷嘴33的喷出口33a喷出的压缩空气利用后述的空气喷嘴驱动部的驱动而被向离心罐16的内壁区域29a倾斜地吹送。
(盖)
盖50用于开闭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盖50被设置为通过后述的盖驱动部的驱动,能够配置在关闭罩开口部28的闭塞位置与打开罩开口部28的开放位置。盖驱动部例如,虽没有图示,但包含在与离心罐16的中心轴K方向平行的方向亦即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使盖50移动的升降机构,以及在与离心罐16的中心轴K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水平方向使盖50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另外,除此以外,盖驱动部例如,虽没有图示,但包括具有在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附近能够开闭地支承盖50的支承轴的铰接部、以及以铰接部的支承轴为中心使盖50进行开闭动作的促动器部。在采用任一个结构的情况下,在打开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而将筒管30向离心罐16插入,或从离心罐16取出已插入的筒管30时,盖驱动部以盖50与筒管30不干涉的方式使盖50避让。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盖的俯视图,图3是其侧视图。另外,图4是图2中的IV-IV剖视图。
盖50被配置于闭塞位置,由此保持为闭塞了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状态。另外,盖50具有在断纱时线端部分通过离心罐开口部26被向离心罐16外排出那样地引导纱线的功能。本说明书记载的“线端部分”是包含由断纱产生的纱线的末端的部分,且是具有从进行断纱的断纱位置到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的长度的纱线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牵伸装置10的各辊对的旋转进行断纱,所以与牵伸装置10的辊位置对应地设定断纱位置。
盖50具备板状的主体部51以及圆环状的突出部52。优选盖50由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但是,构成盖50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树脂,例如也可以是金属、陶瓷等。即、构成盖50的材料并不限定于特定的材料。
主体部51形成为俯视圆形的平坦的板状。主体部51的直径D1(参照图3)以能够利用盖50闭塞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方式与固定罩18的外径对应地设定。在利用盖50关闭罩开口部28时,只要主体部51的直径D1被设定为固定罩18的内径以上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主体部51的直径D1被设定为与固定罩18的外径相同的尺寸。
若将盖50配置于闭塞位置则成为图1那样。在该状态下,主体部51的上表面51a的外周部被配置为与固定罩18的下端部接触。另外,主体部51的上表面51a被配置为与离心罐16的下端部16a对置,主体部51的下表面51b被配置为与筒管支承部件32对置。
突出部52被设置于主体部51的上表面51a。突出部52从主体部51的上表面51a向盖50的厚度方向突出了突出尺寸La。在突出部52的内侧形成有凹部53(参照图4)。突出部52的外径D2(参照图3)被设定为比离心罐开口部26的开口径小。突出部52的顶端52a如图4所示,使剖面圆弧状地带有圆形地形成。另外,突出部52的顶端52a遍及突出部52的圆周方向的整周地被同样地形成为相同的高度。但是,突出部52的顶端52a也不一定要遍及整周地被同样地形成为相同的高度。
如图1所示,突出部52在将盖50配置于闭塞位置并利用盖50关闭了罩开口部28的情况下,被配置为通过离心罐开口部26进入离心罐16。在该配置状态下,突出部52以将断纱时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排出的纱线向离心罐16的内壁29引导的方式发挥功能。
另外,在利用盖50关闭了罩开口部28的情况下,以离心罐16的下端部16a为基准的突出部52的进入量Lb(参照图1)是0.1mm以上。将突出部52的进入量Lb确保在0.1mm以上,由此能够利用突出部52有效地抑制由断纱产生的线端部分被向离心罐16外排出的情况。此外,突出部52的进入量Lb能够通过改变突出部52的突出尺寸La来增减。但是,若突出部52的进入量Lb变得过大,则存在无法在离心罐16的下端部16a附近充分确保用于形成卷回起点部的区域的担忧。因此,突出部52的进入量Lb的上限可以设定在能够确保卷回起点部的形成所需的区域的范围内。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的驱动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5所示,离心式细纱机1具备:控制部61、牵伸驱动部62、导纱管驱动部63、离心罐驱动部64、导轨驱动部65、喷嘴驱动部66、以及盖驱动部67。
(控制部)
控制部61统一地控制离心式细纱机1整体的动作。控制部61作为控制的对象,与牵伸驱动部62、导纱管驱动部63、离心罐驱动部64、导轨驱动部65、喷嘴驱动部66以及盖驱动部67电连接。
(牵伸驱动部)
牵伸驱动部62分别以规定的旋转速度使后辊对21、中间辊对22以及前辊对23旋转。牵伸驱动部62基于从控制部61向牵伸驱动部62赋予的牵伸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后辊对21、中间辊对22及前辊对23旋转。
(导纱管驱动部)
导纱管驱动部63使导纱管14动作。导纱管驱动部63以使导纱管14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使导纱管14动作。导纱管驱动部63基于从控制部61向导纱管驱动部63提供的导纱管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导纱管14在上下方向移动。
(离心罐驱动部)
离心罐驱动部64使离心罐16旋转。离心罐驱动部64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离心罐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离心罐16以离心罐16的中心轴K为旋转中心旋转。
(导轨驱动部)
导轨驱动部65使升降导轨31进行升降动作。导轨驱动部65以使被安装于筒管支承部件32的筒管30与空气喷嘴33一体地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使升降导轨31进行升降动作。导轨驱动部65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导轨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升降导轨31进行升降动作。
(喷嘴驱动部)
喷嘴驱动部66使空气喷嘴33进行动作。喷嘴驱动部66以从空气喷嘴33的喷出口33a喷出压缩空气的方式使空气喷嘴33动作。喷嘴驱动部66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喷嘴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从空气喷嘴33的喷出口33a喷出压缩空气。
(盖驱动部)
盖驱动部67使应利用盖50开闭罩开口部28的盖50动作。盖驱动部67使盖50动作,以便在关闭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情况下,在与此对应的闭塞位置配置盖50,在打开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情况下,在与此对应的开放位置配置盖50。盖驱动部67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盖开闭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使盖50动作。
<离心罐精纺方法>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罐精纺方法的基本流程的图。如图6所示,离心罐精纺方法具备拉伸步骤S1、纱饼形成步骤S2、以及卷回步骤S3。
拉伸步骤S1是将粗纱线等纱线材料拉伸为规定的细度的步骤。纱饼形成步骤S2是将在拉伸步骤S1中被拉伸为规定的细度的纱线卷绕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而形成纱饼24的步骤。卷回步骤S3是将形成了纱饼24的纱线向筒管30卷回的步骤。以下,对基于各步骤的离心式细纱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外,在使离心式细纱机1动作之前,在吸须条管12接近地配置导纱管14,并且将筒管30安装于筒管支承部20的筒管支承部件32,并且筒管30被退避地配置于比离心罐16靠下方。另外,盖50被配置于闭塞位置。因此,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被盖50关闭。另外,盖50的突出部52进入卷绕离心罐16的内侧配置。
(拉伸步骤)
拉伸步骤S1使用牵伸装置10来进行。牵伸驱动部62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牵伸驱动信号而进行驱动,由此分别以规定的旋转速度使后辊对21、中间辊对22以及前辊对23旋转。由此,粗纱线等纱线材料通过各个辊对21、22、23的旋转而被输送。
此时,控制部61将后辊对2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比中间辊对22的旋转速度低的低速,并且将中间辊对22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比前辊对23的旋转速度低的低速。由此,后辊对21与中间辊对22之间,利用上述辊对的旋转速度差拉伸纱线。同样,在中间辊对22与前辊对23之间,利用上述辊对的旋转速度差拉伸纱线。
其结果是,粗纱线等纱线材料按顺序通过后辊对21、中间辊对22以及前辊对23并且被拉伸为规定的细度。这样被拉伸的纱线25,之后,利用空气的旋转流被导入到吸须条管12后,通过纱线导入口14a而向导纱管14导入。
另外,控制部61在拉伸步骤S1的开始之前,向离心罐驱动部64提供离心罐驱动信号,由此使离心罐16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与此相对,无论离心罐16是否旋转固定罩18总是停止。
(纱饼形成步骤)
纱饼形成步骤S2使用导纱管14与离心罐16进行。导纱管驱动部63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导纱管驱动信号而驱动,由此使导纱管14向下方移动规定量。另外,离心罐驱动部64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离心罐驱动信号而驱动,由此使离心罐16的旋转继续。此外,若使导纱管14向下方移动,这成为导纱管14与吸须条管12分离了的状态。另外,从吸须条管12被导入到导纱管14的纱线25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排出。
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排出的纱线25利用离心罐16的旋转而被作用离心力,纱线25利用该离心力而被按压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另外,被按压离心罐16的内壁29于的纱线25利用离心罐16的旋转而被加捻。其结果是,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排出的纱线25在被离心罐16的旋转加捻的状态下而卷绕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
另外,导纱管驱动部63基于上述导纱管驱动信号而驱动,由此如图7所示,一边以规定的周期使导纱管14反复在上下方向往复移动一边使导纱管14的位置相对地向下方位移。由此,纱线25被卷绕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并且使该卷绕位置错开并且层叠纱线25,结果是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形成纱饼24。
图8是说明纱饼形成步骤的导纱管的动作的图。图中的纵轴表示离心罐中心轴方向的导纱管的位置,横轴表示时间。
在图8中,首先,导纱管14下降至P1位置之后,上升到P2位置,接着下降到P3位置之后,上升到P4位置。即、导纱管14反复在上下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在该情况下,从导纱管14到达P1位置之后到达P3位置的期间T1,以及从导纱管14到达P2位置之后到达P4位置的期间T2分别成为一个周期。另外,使导纱管14的位置相对地向下方位移,所以P3位置与P1位置相比成为低位,P4位置与P2位置相比成为低位。P1位置与P3位置的上下方向的偏移量H1,以及P2位置与P4位置的上下方向的偏移量H2分别成为一个周期中的导纱管14的位移阶跃量。即、导纱管14以恒定的周期重复反复沿上下方向的往复移动,并且每次以恒定的位移阶跃量向下方位移。这样的导纱管14的动作持续到导纱管14到达Pm位置为止。在该情况下,P1位置规定图1所示的纱饼24的卷绕开始侧的端部24a,Pm位置规定同图所示的纱饼24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24b。
控制部61向导纱管驱动部63提供导纱管驱动信号,由此如图7以及图8所示,使导纱管14动作。由此,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以图7所示那样的形状形成纱饼2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纱饼形成步骤S2中,在利用导纱管14的动作形成了纱饼24后,进一步进行如下那样的动作。
控制部61在导纱管14到达Pm位置后,使导纱管14向下方移动规定量Lh。由此,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如图9所示,在比纱饼24的卷绕结束侧的端部24b靠离心罐开口部26侧的内壁区域29a卷绕成为向筒管30的卷回起点部的纱线部25a。该纱线部25a可以以一层卷绕,也可以以多层卷绕。在以一层卷绕纱线部25a的情况下,只要在使导纱管14从Pm位置向Pn位置下降的阶段进行断纱即可。另外,在以多层卷绕纱线部25a的情况下,只要在使导纱管14从Pm位置向Pn位置下降之后,使导纱管14上升到比Pn位置高的位置的动作至少进行了一次的阶段进行断纱即可。此外,优选规定量Lh是3mm以上7mm以下。
这里,对“断纱”与“纱断”的不同进行说明。
断纱是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卷绕了预先决定的规定量的纱线25的阶段有意地进行的。与此相对,纱断是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卷绕规定量的纱线25之前因某种理由而在中途纱线25切断的现象。
断纱在控制部61的控制下进行。具体而言,控制部61以使前辊对23的旋转继续、并使后辊对21以及中间辊对22的旋转一起停止的方式,控制牵伸驱动部62的驱动。由此,纱线25在中间辊对22的下游侧被强制切断。纱饼形成步骤S2在如上述那样进行了纱饼形成以及断纱的阶段结束。
(关于盖的技术上的意义)
这里,对盖50的技术上的意义进行说明。
在离心罐16的旋转中利用盖50关闭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由此,盖50发挥以下(1)~(3)的效果。
(1)减少离心罐16的风损。
(2)确保离心罐16周围的安全性。
(3)抑制飞花向离心罐16内的吸入。
另外,盖50发挥抑制在断纱时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排出的纱线被向离心罐16外排出的功能,以及以在断纱时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排出的纱线粘贴于离心罐16的内壁区域29a的方式引导纱线的功能。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在从开始纱饼形成之后到进行断纱为止的期间,盖50始终被配置于闭塞位置。因此,纱饼形成和断纱在利用盖50关闭了罩开口部28的状态下进行。另外,在利用盖50关闭了罩开口部28的状态下,盖50的突出部52进入离心罐16内配置。
若基于这样的状况进行断纱,则由断纱产生的线端部分向下方被急加速。而且,在对纱线作用张力的期间,被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排出的线端部分按顺序粘贴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若对纱线作用的张力消失则如图10所示线端部分25b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突出。此时,盖50的突出部52通过离心罐开口部26进入离心罐16内配置,所以从纱线排出口14b突出的线端部分25b暂时被接纳于突出部52内侧的凹部53。
接下来,线端部分25b利用突出部52而被向离心罐16的内壁29引导。具体而言,被接纳在突出部52的内侧的线端部分25b随着离心罐16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越过突出部52的顶端52a而粘贴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此时,越过突出部52的顶端52a的线端部分25b沿着顶端52a而被离心罐16的内壁29引导。因此,线端部分25b粘贴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位置成为与突出部52的顶端52a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由此,如图11所示,线端部分25b粘贴在离心罐16的内壁区域29a、即应形成纱线的卷回起点部的位置。因此,能够包含由断纱产生的线端部分25b而可靠地将形成卷回起点部的纱线卷绕在离心罐16的内壁区域29a。
另外,在进行断纱时,优选控制部61控制牵伸驱动部62以及导纱管驱动部63,以便在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被配置于与盖50的突出部52的顶端52a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或者纱线排出口14b被配置于比顶端52a靠下方的状态下进行断纱。通过这样控制,能够可靠地将由断纱产生的线端部分25b接纳于突出部52内侧的凹部53。因此,能够使线端部分25b粘贴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位置稳定。
此外,在实施本发明时,也可以在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被配置于比盖50的突出部52的顶端52a靠上方的状态下进行断纱。在该情况下,若利用盖50关闭了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则盖50的突出部52进入离心罐16内配置,所以由断纱产生的线端部分25b不会被向离心罐16外排出。但是,优选在使线端部分25b粘贴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位置稳定的基础上,在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被配置于与盖50的突出部52的顶端52a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或者被配置于比顶端52a靠下方的状态下进行断纱。
(卷回步骤)
卷回步骤S3使用离心罐16、筒管30以及空气喷嘴33来进行。卷回步骤S3在继续离心罐16的旋转的状态下进行。在卷回步骤S3中,首先,盖驱动部67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盖驱动信号而驱动,由此使盖50从闭塞位置向开放位置移动。由此,如图12所示,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成为被打开的状态。
另外,在卷回步骤S3中,导纱管驱动部63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导纱管驱动信号而驱动,并且使导纱管14向上方移动。由此,导纱管14在筒管30的进入之前,向不与筒管30接触的位置退避。另外,在卷回步骤S3中,导轨驱动部65基于从控制部61提供的导轨驱动信号而驱动,由此使升降导轨31向上方移动。由此,被安装于筒管支承部件32的筒管30和被安装于升降导轨31的空气喷嘴33一起向上方移动。另外,筒管30与空气喷嘴33按顺序通过罩开口部28和离心罐开口部26而进入离心罐16内。
接下来,控制部61在完成利用上述导轨驱动部65的驱动使筒管30向离心罐16内的插入之后,对喷嘴驱动部66提供喷嘴驱动信号,由此如图13所示,使压缩空气34从空气喷嘴33喷出。压缩空气34的喷出时间例如可以被设定在0.2秒以上2秒以下的范围内。由此,被从空气喷嘴33喷出的压缩空气34相对于离心罐16的内壁29向斜下方吹送。另外,压缩空气34被向卷绕在离心罐16的内壁区域29a的纱线部、即成为向筒管30的卷回起点部的线端部分25b吹送。这样,线端部分25b被压缩空气34推压而被从离心罐开口部26向离心罐16外排出。
这样,若通过来自空气喷嘴33的压缩空气34的吹送而将线端部分25b向离心罐16外排出,则线端部分25b随着离心罐16的旋转延迟地结伴旋转、最终开始卷绕于筒管30。由此,在可靠地完成了筒管30向离心罐16的插入之后,能够开始向筒管30的卷回。
然后,如图14所示,若已形成纱饼24的全部的纱线25被卷回筒管30,则控制部61向导轨驱动部65提供导轨驱动信号,由此使升降导轨31向下方移动。由此,卷回步骤S3结束。
通过以上的动作,能够得到卷回了规定量的纱线25的筒管30、即满管的筒管30。然后,从筒管支承部件32取下满管的筒管30后,将空的筒管30安装于筒管支承部件32。另外,盖50通过盖驱动部67的驱动而被配置于闭塞位置。以后重复与上述相同的动作。
<第一实施方式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下构成,即设置关闭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盖50,并且在用盖50关闭了罩开口部28的情况下,利用进入离心罐16内而配置的突出部52,将纱线向离心罐16的内壁29引导的构成。由此,能够可靠地将成为卷回起点部的纱线卷绕于离心罐16的内壁区域29a。因此,能够提高向筒管30的卷回的成功率而不存在从旋转中的离心罐取下内盖等技术上的难题。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利用盖50关闭了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情况下,以离心罐16的下端部16a为基准的突出部52的进入量Lb被确保为0.1mm以上。由此,能够利用突出部52有效地抑制由断纱产生的线端部分25b被向离心罐16外排出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1控制牵伸驱动部62以及导纱管驱动部63,以便在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被配置于与盖50的突出部52的顶端52a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或者纱线排出口14b被配置于比突出部52的顶端52a靠下方的状态下进行断纱。由此,能够使线端部分25b针对离心罐16的内壁29粘贴的位置稳定。
[第二实施方式]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断纱的情况下,存在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突出的纱线的一部分从离心罐16的内壁29远离,原样地存在于离心罐16内的空间的情况。这样,从离心罐16的内壁29远离而存在的纱线被称为“弦”。在本说明书中,将形成弦的纱线称为“弦纱线”。弦纱线受到随着离心罐16的旋转的离心力而弯曲,离开被卷绕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纱线而独立地存在。
如上述那样,若在离心罐16内的空间存在弦纱线,则例如弦纱线与导纱管14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往往弦纱线被卷绕在导纱管14。另外,这以外,例如在使筒管30向离心罐16内插入的中途弦纱线与筒管30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往往向筒管30的卷回比假定提前开始。其结果是,在任一个情况下都使向筒管30的卷回失败。
<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为了避免由弦纱线的产生引起的卷回的失败而在导纱管14设置剪切器71,为了防止在断纱时线端卷绕在导纱管14的情况而设置引导部件72,对应于此采用了在盖50设置有规定尺寸的凹部53的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剪切器)
剪切器71为了切断从离心罐16的内壁29离开并存在于离心罐16内的空间的弦纱线25c(参照图16)而被设置。剪切器71被形成为圆盘状。在剪切器71的外周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刀刃71a。剪切器71的刀刃71a从导纱管14的中心轴方向观察被形成为圆形。另外,剪切器71的刀刃71a以能够切断纱线25的方式被锐利地形成。剪切器71例如能够由超硬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
在剪切器71的中心部形成有与导纱管14的外径对应的孔,导纱管14被插入到该孔。剪切器71的外周径以剪切器71的刀刃71a不与纱饼24接触的方式,被设定为比纱饼24的最小内径小。
(引导部件)
引导部件72被设置于导纱管14的下端部。引导部件72在导纱管14的中心轴方向上,被形成为下侧的直径比上侧的直径小的梯形圆锥形状。因此,引导部件72的外周面成为锥面72a。引导部件72的上表面与剪切器71的下表面紧贴地配置。锥面72a是为了防止在断纱时纱线端被卷绕于导纱管14而形成的面。
引导部件72例如能够由陶瓷、金属等构成。在导纱管14与引导部件72一起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以一体构造形成两者。该情况下的金属材料例如能够应用不锈钢等。另外,在将导纱管14与引导部件72设为独立构造的情况下,只要在引导部件72形成与导纱管14的外径对应的直径的贯通孔,例如利用粘合、螺纹固定、压入等将引导部件72固定于导纱管14即可。另一方面,关于剪切器71,只要例如利用螺纹固定、粘合等将剪切器71固定于作为与导纱管14一体构造的引导部件72,或者被固定于导纱管14的引导部件72即可。另外,也可以将剪切器71直接地固定于导纱管14。
(盖)
盖50一体地具有主体部51、突出部52以及凹部53。凹部53为了避免剪切器71以及引导部件72与盖50的干涉而形成于突出部52的内侧。如图17所示,凹部53通过比主体部51的上表面51a以及下表面51b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由此,以突出部52的顶端52a为基准的凹部53的深度尺寸Lc被设定为比突出部52的突出尺寸La大。另外,若将从导纱管14的下端部到剪切器71的刀刃71a的高度尺寸设为Ld,则凹部53的深度尺寸Lc被设定为比上述高度尺寸Ld大。另外,凹部53的内径D3被设定为比剪切器71的外径D4大。此外,在引导部件72的下端部被配置于比导纱管14的下端部靠下方的情况下,以从引导部件72的下端部到剪切器71的刀刃71a的高度尺寸来规定上述Ld。
<离心式细纱机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纱饼形成步骤S2中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使导纱管14动作之后,进行断纱。此时,如图16所示,具有在从导纱管14的纱线排出口14b突出的纱线的一部分成为弦纱线25c并存在于离心罐16内的情况。弦纱线25c的两端以拉挂在被卷绕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的纱线25的方式被支承。这样,若在离心罐16内存在弦纱线25c,则如上述那样,存在弦纱线25c与导纱管14的外周面接触,或者弦纱线25c与筒管30的外周面接触而使卷回失败的担忧。因此,在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1中,在利用牵伸装置10进行了断纱之后,为了利用剪切器71切断弦纱线25c而使导纱管14向下方移动规定量。
这里,对剪切器71切断弦纱线25c时的状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弦纱线25c存在于离心罐16内的状态下,若使导纱管14下降,则弦纱线25c被引导部件72的锥面72a引导而如图18那样与剪切器71接触,最终被剪切器71的刀刃71a切断。这样若弦纱线25c被切断,这之前形成了弦纱线25c的纱线利用伴随着离心罐16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被按压在离心罐16的内壁29。其结果是,弦纱线25c从离心罐16内的空间消失。另外,由剪切器71进行的弦纱线25c的切断在利用盖50关闭了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状态下被进行。因此,也不存在被剪切器71切断了的弦纱线25c被向离心罐16外排出的担忧。
另外,弦纱线25c被形成于比盖50的突出部52的顶端52a稍靠上方的位置,或者与顶端52a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在利用剪切器71切断弦纱线25c时,在进行了断纱后需要使导纱管14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此时,假设若凹部53的深度尺寸Lc被设定为与突出部52的突出尺寸La相同,则在切断弦纱线25c时,导纱管14的下端部与凹部53的底面抵接,存在无法使剪切器71与弦纱线25c接触的担忧。
与此相对,若将凹部53的深度尺寸Lc设定为至少比突出部52的突出尺寸La大,则在切断弦纱线25c时,能够确保使导纱管14的下降量更大。因此,容易使弦纱线25c与剪切器71的刀刃71a接触。另外,若将凹部53的内径D3设定为比剪切器71的外径D4大,则能够避免盖50的突出部52与剪切器71的刀刃71a的干涉。并且,在将凹部53的深度尺寸Lc设定为比上述高度尺寸Ld大的情况下,能够使剪切器71与突出部52的顶端52a相比下降到下方位置。因此,能够利用突出部52的顶端52a支承弦纱线25c并且能够可靠地使弦纱线25c与剪切器71的刀刃71a接触。
[第三实施方式]
<离心式细纱机的结构>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细纱机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采用了在盖50的凹部53的底面设置有引导孔75的构成。引导孔75通过与引导部件72的锥面72a的接触来修正导纱管14的位置偏移。导纱管14的位置偏移是因相对于离心罐16的中心轴K的导纱管14的芯偏移、倾斜等而产生的。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引导孔75在凹部53的底面的中央部被形成为研钵状。引导孔75在利用盖50关闭了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情况下,与离心罐16的中心轴K同轴状地配置。在引导孔75的内周形成有与引导部件72的锥面72a对应的锥引导面75a。锥引导面75a向与引导部件72的锥面72a相同的方向倾斜。
<离心式细纱机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为了切断弦纱线25c而使导纱管14进行下降动作的情况下,若导纱管14的位置从离心罐16的中心轴K偏移,则存在剪切器71的刀刃71a与盖50的突出部52接触的担忧。与此相对,若在凹部53的底面形成有引导孔75,则如图20所示,引导部件72的锥面72a与引导孔75的锥引导面75a接触,由此导纱管14的位置靠近离心罐16的中心轴K侧。由此,导纱管14的位置偏移被修正。因此,能够抑制剪切器71的刀刃71a与盖50的突出部52接触的情况。
<变形例等>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导出通过发明的结构要件、其组合而得到的特定的效果的范围内,还包含各种改变、进行了改进的形态。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例示了由固定罩18直接包围离心罐16的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利用未图示的旋转罩包围离心罐16,经由该旋转罩并利用固定罩18包围离心罐16的构成。旋转罩与离心罐16一体地旋转。
另外,也可以在关闭固定罩18的罩开口部28的盖50的中心部形成孔。

Claims (6)

1.一种离心式细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离心罐,其具有向下开口的离心罐开口部;
导纱管,其向上述离心罐内引导纱线,并且在下端部具有排出上述纱线的纱线排出口;
固定罩,其具有向下开口的罩开口部,并且包围上述离心罐;以及
盖,其对上述固定罩的上述罩开口部进行开闭,
上述盖,在利用上述盖关闭了上述罩开口部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离心罐开口部进入上述离心罐内而被配置,具有在断纱时将被从上述导纱管的上述纱线排出口排出的纱线向上述离心罐的内壁引导的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上述盖关闭了上述罩开口部的情况下,以上述离心罐的下端部为基准的上述突出部的进入量是0.1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牵伸装置,其拉伸纱线材料;
牵伸驱动部,其驱动上述牵伸装置;
导纱管驱动部,其驱动上述导纱管;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牵伸驱动部以及上述导纱管驱动部,以便在上述纱线排出口被配置于与上述突出部的顶端相同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或者在上述纱线排出口被配置于比上述突出部的顶端靠下方的状态下进行断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梯形圆锥形状的引导部件,其被设置于上述导纱管的下端部;以及
圆盘状的剪切器,其被安装于上述导纱管,并且在上述导纱管的中心轴方向上与上述引导部件的上端接触地配置,
上述盖在上述突出部的内侧具有用于避免与上述引导部件以及上述剪切器干涉的凹部,
以上述突出部的顶端为基准的上述凹部的深度尺寸被设定为至少比上述突出部的突出尺寸大,并且上述凹部的内径被设定为比上述剪切器的外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剪切器的外周形成刀刃,
上述凹部的深度尺寸被设定为比从上述导纱管以及上述引导部件的任一个下端部到上述剪切器的刀刃的高度尺寸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细纱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引导部件的外周形成锥面,
在上述凹部的底面设置有通过与上述引导部件的锥面的接触来修正上述导纱管的位置偏移的引导孔。
CN201910948672.8A 2018-10-11 2019-10-08 离心式细纱机 Active CN111041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2364A JP7006561B2 (ja) 2018-10-11 2018-10-11 ポット精紡機
JP2018-192364 2018-10-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1619A CN111041619A (zh) 2020-04-21
CN111041619B true CN111041619B (zh) 2022-03-22

Family

ID=68066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8672.8A Active CN111041619B (zh) 2018-10-11 2019-10-08 离心式细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36809B1 (zh)
JP (1) JP7006561B2 (zh)
CN (1) CN11104161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429149A1 (ru) * 1972-06-26 1974-05-25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кладки нити в кружке центрифугальной прядильной машины
DE3541219A1 (de) * 1985-11-21 1987-05-27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spinnen von fasern
CH688515A5 (de) * 1994-07-23 1997-10-31 Traxler Alfons Dr Vakuumzentrifuge und Dichtung hierfuer.
CH692667A5 (de) * 1995-06-01 2002-09-13 Schlafhorst & Co W Topf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 ihrem Betrieb.
DE19523938B4 (de) * 1995-06-30 2004-03-04 Saurer Gmbh & Co. Kg Topfspinnmaschine
DE19802656A1 (de) * 1998-01-24 1999-07-29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leiten des Umwickelvorganges beim Zentrifugenspinnen nach einem Fadenbruch
DE59900172D1 (de) * 1998-01-24 2001-09-06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leiten des Umwickelvorganges beim Zentrifugenspinnen nach einem Fadenbruch
DE19854786A1 (de) * 1998-11-27 2000-05-31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Umwickeln eines gesponnenen Garnkörpers
DE10211850A1 (de) * 2002-03-18 2003-10-02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vorrichtung
DE10211862A1 (de) * 2002-03-18 2003-10-02 Schlafhorst & Co W Zentrifugenspinn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59951A (ja) 2020-04-16
CN111041619A (zh) 2020-04-21
EP3636809B1 (en) 2022-10-12
JP7006561B2 (ja) 2022-02-10
EP3636809A1 (en) 2020-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68932B1 (en) Yarn end ca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it
EP2213773B2 (en) Yarn end catch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EP1072702B1 (en) Spinn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12020852A (ja) 糸巻取装置
US6272832B1 (en) Service unit for a cheese-producing textile machine
CN111041619B (zh) 离心式细纱机
JP2007284823A (ja) 紡機における尻糸切断方法
CN106939451B (zh) 纺纱机械
CN100537861C (zh) 用于纺纱机的尾纱切断装置
EP3543383B1 (en) Pot spinning machine
CN110158206B (zh) 离心式精纺方法和离心式细纱机
JP2016037685A (ja) 紡績機
CN110129927B (zh) 离心式精纺方法和离心式细纱机
JP2005336662A (ja) 紡機における残糸除去方法
EP0473212A1 (en) Device and procedure for picking up and preparing the skein end for rejoining in an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CN110158204B (zh) 离心式细纱机在断纱时的回卷方法
CN112048787B (zh) 离心式细纱机
JP2921479B2 (ja) 紡績機のピーシング方法
EP3527700A1 (en) Pot spinning machine and pot spinning method
JPS6197433A (ja) 紡機における尻糸切断装置
JP2001226841A (ja) 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ピーシング条件設定装置
JP2001073236A (ja) 紡績装置
JPH05195354A (ja) 粗糸替機における粗糸切断装置
JPH10317235A (ja) ピーシング装置
JPS5953728A (ja) 紡機の尻糸切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