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955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3955A
CN111033955A CN201880050923.4A CN201880050923A CN111033955A CN 111033955 A CN111033955 A CN 111033955A CN 201880050923 A CN201880050923 A CN 201880050923A CN 111033955 A CN111033955 A CN 111033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narrow
wide
width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09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3955B (zh
Inventor
山下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33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3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具有多个线圈,该定子与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多个汇流条,它们与从线圈延伸的导线电连接。汇流条呈板面沿着轴向的板状,并沿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多个汇流条包含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第一汇流条具有第一宽幅部和轴向的尺寸比第一宽幅部小的第一窄幅部,该第一窄幅部在第一汇流条所延伸的方向上与第一宽幅部连接。第一窄幅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一宽幅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第一窄幅部配置为与第二汇流条的轴向另一侧隔着间隙而对置。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截面的长度方向沿轴向延伸的汇流条的旋转电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这样的汇流条的内燃机用的旋转电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第2016-1679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那样的汇流条的轴向的尺寸比较大。因此,例如,在采用其他汇流条跨越一个汇流条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轴向的尺寸在汇流条彼此的交叉部处变大,因而旋转电机在轴向上大型化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具有多个板面沿着轴向的板状的汇流条,并且能够在轴向上小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具有多个线圈,该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多个汇流条,它们与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电连接。所述汇流条呈板面沿着轴向的板状,并沿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所述多个汇流条包含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第一宽幅部和轴向的尺寸比所述第一宽幅部小的第一窄幅部,该第一窄幅部在所述第一汇流条所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宽幅部连接,所述第一窄幅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宽幅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所述第一窄幅部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轴向另一侧隔着间隙而对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具有多个板面沿着轴向的板状的汇流条,并且能够在轴向上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4是沿与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沿与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汇流条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沿与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汇流条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是与Z轴方向平行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图中,适当地用箭头θ来表示周向。
将轴向中的Z轴方向的正侧称为“上侧”,将轴向中的Z轴方向的负侧称为“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上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将周向中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与箭头θ的方向相反地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中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沿箭头θ的方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壳体11、转子20、轴承51、52、定子30、轴承保持架40、汇流条单元90以及控制装置80。壳体11收纳马达10的各部。壳体1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壳体11在下侧的底部保持轴承51。
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磁铁23。轴21沿中心轴线J配置。轴21被轴承51、52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铁芯22呈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的圆环状。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轴承51在转子铁芯22的下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2在转子铁芯22的上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1、52是球轴承。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定子30在转子20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4以及多个线圈35。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2和多个齿33。
多个线圈35隔着绝缘件34而分别安装于多个齿33上。线圈35是导线隔着绝缘件34卷绕于齿33上而构成的。从各个线圈35向上侧引出线圈引出线36。线圈引出线36是从线圈35延伸的导线,是构成线圈35的导线的端部。
轴承保持架40配置于定子3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0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轴承保持架40对轴承52进行保持。轴承保持架40是金属制的。轴承保持架40具有沿轴向贯穿轴承保持架40的保持架孔部40a。线圈引出线36通过保持架孔部40a。
汇流条单元90配置于轴承保持架40的上侧。汇流条单元9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0和汇流条70。即,马达1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0和多个汇流条70。汇流条保持架60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汇流条保持架60固定于轴承保持架40的上表面。汇流条保持架60是树脂制的。
汇流条70保持于汇流条保持架60。汇流条70被汇流条保持架60从下侧支承。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70呈板面沿着轴向的板状。汇流条70的厚度例如是均匀的。汇流条70沿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多个汇流条70沿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汇流条70彼此为相同形状。在图2中,多个汇流条70例如包含汇流条70A、70B、70C作为三个汇流条70。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特别区分汇流条70A、70B、70C的情况下,简称为汇流条70。
汇流条70具有第一部件71、第二部件72以及电源连接部73。第一部件71、第二部件72以及电源连接部73是彼此分开的部件。通过连结第一部件71、第二部件72以及电源连接部73,构成一个汇流条70。第一部件71和第二部件72分别固定于电源连接部73的周向两侧。第一部件71、第二部件72以及电源连接部73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
如图3所示,在第一部件71和第二部件72分别连接有多个线圈引出线36。由此,汇流条70与线圈引出线36电连接。在第一部件71连接有线圈引出线36中的第一线圈引出线36a和第二线圈引出线36b。在第二部件72连接有线圈引出线36中的第一线圈引出线36c和第二线圈引出线36d。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引出线36a、36c相当于第一导线。第二线圈引出线36b、36d相当于第二导线。
第一部件71和第二部件72呈板面沿着轴向的板状。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一部件71从电源连接部73向周向一侧呈折线状延伸。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二部件72从电源连接部73向周向另一侧呈折线状延伸。第一部件71具有多个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弯折的屈曲部71c。在第一部件71所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屈曲部71c的弯折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即,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一部件71呈锯齿状延伸。同样地,第二部件72具有多个屈曲部72c。即,汇流条70具有屈曲部71c、72c。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二部件72呈锯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部件71所延伸的方向以及第二部件72所延伸的方向上,将与电源连接部73连接的一侧称为“基端侧”,将与基端侧相反的一侧称为“前端侧”。
第一部件71具有三个第一宽幅部74a、74b、74c以及两个第一窄幅部75a、75b。第一窄幅部75a、75b在汇流条70所延伸的方向上与第一宽幅部74a、74b、74c连接。第一窄幅部75a、75b的轴向的尺寸比第一宽幅部74a、74b、74c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一宽幅部74a、74b、74c的轴向的尺寸彼此相同。各个第一窄幅部75a、75b的轴向的尺寸彼此相同。各个第一宽幅部74a、74b、74c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各个第一窄幅部75a、75b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三个第一宽幅部74a、74b、74c与两个第一窄幅部75a、75b沿着第一部件71所延伸的方向交替地配置。
第一宽幅部74a的基端侧的端部与电源连接部73连接。第一宽幅部74a的基端侧的端部是第一部件71的基端侧的端部。第一宽幅部74a具有两个屈曲部71c。第一宽幅部74a具有第一线圈连接部76a。即,汇流条70具有第一线圈连接部76a。第一线圈连接部76a与第一线圈引出线36a连接。第一线圈连接部76a与第一线圈引出线36a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
第一线圈连接部76a是第一宽幅部74a中的两个屈曲部71c彼此之间的部分。第一线圈连接部76a呈长方形板状。即,第一线圈连接部76a呈从屈曲部71c延伸的板状。因此,通过弯折板部件,能够容易地制作第一线圈连接部76a。另外,容易确保用于将第一线圈引出线36a焊接在第一线圈连接部76a的空间。第一宽幅部74a包含汇流条70中的从电源连接部73到第一线圈连接部76a之间的部分。
第一窄幅部75a与第一宽幅部74a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一窄幅部75a与第一宽幅部74a的前端侧的端部中的上侧的部分连接。第一窄幅部75a的上侧的端部与第一宽幅部74a的上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第一窄幅部75a沿与第一宽幅部74a的前端侧的端部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一窄幅部75a的下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一宽幅部74a、74b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第一宽幅部74b与第一窄幅部75a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一宽幅部74b的基端侧的端部中的上侧的部分与第一窄幅部75a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由此,第一宽幅部74a、74b在汇流条70所延伸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第一窄幅部75a的两侧。第一宽幅部74b具有三个屈曲部71c。第一宽幅部74b的基端侧的端部沿与第一窄幅部75a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第一窄幅部75b与第一宽幅部74b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一窄幅部75b与第一宽幅部74b的前端侧的端部中的上侧的部分连接。第一窄幅部75b沿与第一宽幅部74b的前端侧的端部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一窄幅部75b的下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一宽幅部74b、74c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第一宽幅部74c与第一窄幅部75b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一宽幅部74c的基端侧的端部中的上侧的部分与第一窄幅部75b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由此,第一宽幅部74b、74c在汇流条70所延伸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第一窄幅部75b的两侧。第一宽幅部74c具有一个屈曲部71c。第一宽幅部74c的基端侧的端部沿与第一窄幅部75a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第一宽幅部74c具有第二线圈连接部76b。即,汇流条70具有第二线圈连接部76b。第二线圈连接部76b与线圈引出线36中的不同于第一线圈引出线36a的第二线圈引出线36b连接。第二线圈连接部76b与第二线圈引出线36b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
第二线圈连接部76b是从第一宽幅部74c的屈曲部71c到前端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第二线圈连接部76b呈长方形板状。即,第二线圈连接部76b呈从屈曲部71c延伸的板状。因此,通过弯折板部件,能够容易地制作第二线圈连接部76b。另外,容易确保用于将第二线圈引出线36b焊接在第二线圈连接部76b的空间。
第二线圈连接部76b的前端侧的端部是第一宽幅部74c的前端侧的端部,并且是第一部件71的前端侧的端部。第二线圈连接部76b配置于比第一线圈连接部76a靠前端侧的位置。即,第一线圈连接部76a在汇流条70中设置于从电源连接部73到第二线圈连接部76b之间。
第一窄幅部75a、75b分别配置为相对于第一宽幅部74a、74b、74c向上侧凹陷。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窄幅部75a、75b全部配置为相对于第一宽幅部74a、74b、74c向轴向的同一侧凹陷。因此,例如,在对汇流条70的一部分进行冲裁来制作多个第一窄幅部75a、75b时,容易制作多个第一窄幅部75a、75b。第一窄幅部75a、75b在汇流条70中设置于从第一线圈连接部76a到第二线圈连接部76b之间。
通过第一窄幅部75a和设置于第一窄幅部75a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宽幅部74a、74b,构成沿轴向凹陷的第一凹部71a。通过第一窄幅部75b和设置于第一窄幅部75b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宽幅部74b、74c,构成沿轴向凹陷的第一凹部71b。即,汇流条70具有第一凹部71a、71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71a、71b从汇流条70的下侧的端部向上侧凹陷。
如图4所示,在沿与第一窄幅部75a的汇流条70的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凹部71a的内侧部分的形状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与第一窄幅部75a的汇流条70的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凹部71a的内侧部分的形状为在第一窄幅部75a所延伸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第一凹部71b的形状与第一凹部71a的形状相同。
如图3所示,第二部件72配置在与第一部件71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第二部件72具有三个第二宽幅部77a、77b、77c以及两个第二窄幅部78a、78b。第二窄幅部78a、78b在汇流条70所延伸的方向上与第二宽幅部77a、77b、77c连接。第二窄幅部78a、78b的轴向的尺寸比第二宽幅部77a、77b、77c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第二宽幅部77a、77b、77c的轴向的尺寸彼此相同。各个第二窄幅部78a、78b的轴向的尺寸彼此相同。各个第二宽幅部77a、77b、77c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各个第二窄幅部78a、78b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三个第二宽幅部77a、77b、77c与两个第二窄幅部78a、78b沿着第二部件72所延伸的方向交替地配置。
第二宽幅部77a的基端侧的端部与电源连接部73连接。第二宽幅部77a的基端侧的端部是第二部件72的基端侧的端部。第二宽幅部77a具有四个屈曲部72c。第二宽幅部77a具有第一线圈连接部79a。第一线圈连接部79a是第一宽幅部74a的屈曲部72c中的两个屈曲部72c彼此之间的部分。第一线圈连接部79a为与第一线圈连接部76a相同的形状。第一线圈连接部79a与第一线圈引出线36c连接。第二宽幅部77a包含汇流条70的从电源连接部73到第一线圈连接部79a之间的部分。
第二窄幅部78a与第二宽幅部77a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二窄幅部78a与第二宽幅部77a的前端侧的端部中的下侧的部分连接。第二窄幅部78a的下侧的端部与第二宽幅部77a的下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第二窄幅部78a具有一个屈曲部72c。第二窄幅部78a的轴向的尺寸比较小,因此容易弯折。因此,容易制作屈曲部72c。第二窄幅部78a的上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二宽幅部77a、77b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
第二宽幅部77b与第二窄幅部78a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二宽幅部77b的基端侧的端部中的下侧的部分与第二窄幅部78a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由此,第二宽幅部77a、77b在汇流条70所延伸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第二窄幅部78a的两侧。第二宽幅部77b具有一个屈曲部72c。第二宽幅部77b的基端侧的端部沿与第二窄幅部78a的前端侧的部分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第二窄幅部78b与第二宽幅部77b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二窄幅部78b与第二宽幅部77b的前端侧的端部中的下侧的部分连接。第二窄幅部78b具有一个屈曲部72c。第二窄幅部78b的轴向的尺寸比较小,因此容易弯折。因此,容易制作屈曲部72c。第二窄幅部78b的上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二宽幅部77b、77c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
第二宽幅部77c与第二窄幅部78b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更详细而言,第二宽幅部77c的基端侧的端部中的下侧的部分与第二窄幅部78b的前端侧的端部连接。由此,第二宽幅部77b、77c在汇流条70所延伸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第二窄幅部78b的两侧。第二宽幅部77c具有一个屈曲部72c。第二宽幅部77c的基端侧的端部沿与第二窄幅部78a的前端侧的部分所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第二宽幅部77c具有第二线圈连接部79b。第二线圈连接部79b是第二宽幅部77c中的从屈曲部72c到前端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第二线圈连接部79b为与第二线圈连接部76b相同的形状。第二线圈连接部79b与第二线圈引出线36d连接。第二线圈连接部79b的前端侧的端部是第二宽幅部77c的前端侧的端部,并且是第二部件72的前端侧的端部。第二线圈连接部79b配置于比第一线圈连接部79a靠前端侧的位置。即,第一线圈连接部79a在汇流条70中设置于从电源连接部73到第二线圈连接部79b之间。
第二窄幅部78a、78b分别配置为相对于第二宽幅部77a、77b、77c向下侧凹陷。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窄幅部78a、78b全部配置为相对于第二宽幅部77a、77b、77c向轴向的同一侧凹陷。因此,例如,在对汇流条70的一部分进行冲裁来制作多个第二窄幅部78a、78b时,容易制作多个第二窄幅部78a、78b。第二窄幅部78a、78b在汇流条70中设置于从第一线圈连接部79a到第二线圈连接部79b之间。
通过第二窄幅部78a以及设置于第二窄幅部78a的两侧的两个第二宽幅部77a、77b,构成沿轴向凹陷的第二凹部72a。通过第二窄幅部78b以及设置于第二窄幅部78b的两侧的两个第二宽幅部77b、77c,构成沿轴向凹陷的第二凹部72b。即,汇流条70具有第二凹部72a、72b。第二凹部72a、72b从汇流条70的上侧的端部向下侧凹陷。
在沿第二窄幅部78a的屈曲部72c凸出的方向观察时,第二凹部72a的内侧部分的形状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第二窄幅部78a的屈曲部72c凸出的方向观察时,第二凹部72a的内侧部分的形状为在第二窄幅部78a所延伸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第二凹部72b的形状与第二凹部72a的形状相同。
如图4所示,第一窄幅部75a、75b的轴向的尺寸H2小于第一宽幅部74a、74b、74c的轴向的尺寸H1的一半。第二窄幅部78a、78b的轴向的尺寸H4小于第二宽幅部77a、77b、77c的轴向的尺寸H3的一半。第一宽幅部74a、74b、74c的轴向的尺寸H1与第二宽幅部77a、77b、77c的轴向的尺寸H3彼此相同。第一窄幅部75a、75b的轴向的尺寸H2与第二窄幅部78a、78b的轴向的尺寸H4彼此相同。
从第一窄幅部75a的下侧的端部到第一宽幅部74a、74b的下侧的端部的轴向的距离L1大于第一窄幅部75a的轴向的尺寸H2。距离L1与尺寸H2相加而得到的值等于第一宽幅部74a、74b的轴向的尺寸H1。从第二窄幅部78a的上侧的端部到第二宽幅部77a、77b的上侧的端部的轴向的距离L2大于第二窄幅部78a的轴向的尺寸H4。距离L2与尺寸H4相加而得到的值等于第二宽幅部77a、77b的轴向的尺寸H3。
如图3所示,电源连接部73具有端子部73a和固定部73b。如图1所示,端子部73a向上侧延伸并与控制装置80连接。由此,电源连接部73与控制装置80连接。如图3所示,固定部73b与端子部73a的下侧的端部连接。固定部73b呈沿轴向延伸的板状。在固定部73b固定有第一宽幅部74a和第二宽幅部77a。固定部73b被第一宽幅部74a和第二宽幅部77a从周向两侧夹持。
如图2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各个汇流条70彼此交叉。在沿轴向观察时,一个汇流条70的第一部件71跨越其他两个汇流条70的第二部件72的上侧而与两个第二部件72交叉。在沿轴向观察时,一个汇流条70的第二部件72被其他两个汇流条70的第一部件71从上侧跨越而与两个第一部件71交叉。
如图3所示,汇流条70B的第二部件72和汇流条70C的第二部件72与汇流条70A的第一部件71交叉。在汇流条70A的第一部件71与汇流条70B的第二部件72和汇流条70C的第二部件72交叉的关系中,汇流条70A相当于第一汇流条,汇流条70B、70C相当于第二汇流条。
汇流条70A的第一部件71跨越汇流条70B的第二部件72的上侧以及汇流条70C的第二部件72的上侧。汇流条70A的第一部件71中的跨越汇流条70B的第二部件72的上侧的部分是第一窄幅部75a。汇流条70A的第一窄幅部75a配置为与汇流条70B的第二窄幅部78a的上侧隔着间隙而对置。由此,作为第一汇流条的汇流条70A的第一窄幅部75a配置为与作为第二汇流条的汇流条70B的上侧隔着间隙而对置。
因此,直到第一宽幅部74a、74b的下侧的端部成为比汇流条70B的第二部件72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为止,即使使汇流条70A从上侧接近汇流条70B,也能够抑制第一窄幅部75a与汇流条70B接触。由此,能够将汇流条70A的一部分与汇流条70B的一部分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因此,即使使汇流条70A与汇流条70B在轴向上重叠而交叉,也能够抑制汇流条70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变大。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10:具有多个板面沿着轴向的板状的汇流条70,并且能够在轴向上小型化。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某个对象彼此在某个方向上重叠”包含在沿某个方向观察时,某个对象彼此重叠的情况。即,汇流条70的一部分彼此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包含在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汇流条70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情况。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70A的第一宽幅部74a、74b具有位于比汇流条70B的上侧的端部,即第二部件72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因此,汇流条70A的一部分与汇流条70B的一部分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因此,能够缩小汇流条70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从而能够使马达10在轴向上更加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70A的第一宽幅部74a、74b的上侧的端部与汇流条70B的第二宽幅部77a、77b的上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因此,汇流条70A的第一宽幅部74a、74b中的除了上侧的端部的部分是位于比第二部件72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并且是位于比汇流条70B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窄幅部75a的两侧设置第一宽幅部74a、74b,而设置第一凹部71a。因此,通过局部地缩小汇流条70A中的与汇流条70B交叉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能够在汇流条70A与汇流条70B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使汇流条70A跨越汇流条70B的上侧。由此,能够减少汇流条70A中的轴向的尺寸变小的部分,从而能够抑制汇流条70A的强度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沿与第一窄幅部75a的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凹部71a的内侧部分的形状为多边形状。因此,例如,在通过基于冲压加工的冲裁制作第一凹部71a的情况下,容易沿第一凹部71a的内缘对汇流条70A的一部分进行冲裁。由此,容易制作第一凹部7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制作第一凹部71a,能够制作第一宽幅部74a、74b和第一窄幅部75a。因此,能够使第一宽幅部74a、74b的制作以及第一窄幅部75a的制作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第二汇流条的汇流条70B具有第二窄幅部78a。而且,第二窄幅部78a配置为与作为第一汇流条的汇流条70A的第一窄幅部75a的下侧隔着间隙而对置。因此,能够将汇流条70A与汇流条70B在轴向上更接近地重叠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汇流条70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从而能够使马达10更加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二窄幅部78a的两侧设置第二宽幅部77a、77b,而设置第二凹部72a。因此,通过局部地缩小汇流条70B中的与汇流条70A交叉的部分的轴向的尺寸,能够在汇流条70A与汇流条70B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使汇流条70A跨越汇流条70B的上侧。由此,能够减少汇流条70B中的轴向的尺寸变小的部分,从而能够抑制汇流条70B的强度降低。另外,通过使各个汇流条70A、70B的第一凹部71a与第二凹部72a啮合,能够使两个汇流条70A、70B交叉。因此,能够将第一凹部71a和第二凹部72a作为对汇流条70彼此进行组合而进行配置时的标记,从而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配置多个汇流条70。
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70A的第一凹部71a的内侧部分与汇流条70B的第二凹部72a的内侧部分在一部分彼此重叠。汇流条70A的第一凹部71b的内侧部分与汇流条70C的第二凹部72b的内侧部分在一部分彼此重叠。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70A的从第一窄幅部75a的下侧的端部到第一宽幅部74a、74b的下侧的轴向的距离L1大于汇流条70B的第二窄幅部78a的轴向的尺寸H4。因此,能够在通过第一窄幅部75a相对于第一宽幅部74a、74b向上侧凹陷而构成的凹部中收纳第二窄幅部78a的轴向的整体。由此,容易进一步缩小汇流条70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因此,能够使马达10更加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汇流条70A中,第一窄幅部75a的轴向的尺寸H2小于第一宽幅部74a、74b的轴向的尺寸H1的一半。另外,在汇流条70B中,第二窄幅部78a的轴向的尺寸H4小于第二宽幅部77a、77b的轴向的尺寸H3的一半。另外,第一宽幅部74a、74b的轴向的尺寸H1与第二宽幅部77a、77b的轴向的尺寸H3彼此相同。
因此,如图4所示,在使第一宽幅部74a、74b的轴向两侧的端部与第二宽幅部77a、77b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对齐的状态下,即使使汇流条70A与汇流条70B重叠,第一窄幅部75a与第二窄幅部78a的轴向之间也设置有间隙,从而第一窄幅部75a与第二窄幅部78a不接触。由此,能够使在轴向上重叠的两个汇流条70A、70B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与一个汇流条70中的第一宽幅部74a、74b的轴向的尺寸以及第二宽幅部77a、77b的轴向的尺寸相同。因此,即使使两个汇流条70A、70B彼此交叉而在轴向上重叠,两个汇流条70A、70B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也不会变大。由此,能够使马达10更加小型化。
如图3所示,汇流条70A的第一部件71中的跨越汇流条70C的第二部件72的上侧的部分是第一窄幅部75b。汇流条70A的第一窄幅部75b配置为与汇流条70C的第二窄幅部78b的上侧隔着间隙而对置。由此,作为第一汇流条的汇流条70A的第一窄幅部75b配置为与作为第二汇流条的汇流条70C的上侧隔着间隙而对置。在汇流条70A与汇流条70C的关系中,也与上述汇流条70A与汇流条70B的关系相同,能够抑制汇流条70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变大。
这样,汇流条70A具有多个第一窄幅部75a、75b。因此,能够以使汇流条70A跨越多个汇流条70的状态配置汇流条70A。由此,能够在抑制汇流条70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变大的同时提高各个汇流条70的配置自由度。因此,即使在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汇流条70的情况下等,也容易使马达10在轴向上小型化。
另外,汇流条70B、70C具有多个第二窄幅部78a、78b。因此,能够使多个汇流条70跨越汇流条70B、70C。由此,能够在抑制汇流条70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变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各个汇流条70的配置自由度。因此,即使在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汇流条70的情况下等,也容易使马达10在轴向上更加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三个汇流条70A、70B、70C的每一个汇流条中,通过第一部件71跨越其他两个汇流条70,并且使其他两个汇流条70跨越第二部件72。由此,能够使三个汇流条70A、70B、70C在轴向上重叠,并且能够使各个汇流条70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与一个汇流条70的轴向的尺寸相同。因此,能够在配置三个汇流条70A、70B、70C的基础上,实现能够使马达10在轴向上小型化的适当的配置。
在沿轴向观察时,汇流条70A的第一宽幅部74a、74b、74c配置于与汇流条70B不同的位置。另外,在沿轴向观察时,汇流条70B、70C的第二宽幅部77a、77b、77c配置于与汇流条70A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仅将各个汇流条70彼此交叉的部分作为各个窄幅部。由此,能够抑制汇流条70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变大。
另外,在汇流条70B的第一部件71与汇流条70A的第二部件72和汇流条70C的第二部件72交叉的关系中,汇流条70B相当于第一汇流条,汇流条70A、70C相当于第二汇流条。在汇流条70C的第一部件71与汇流条70A的第二部件72和汇流条70B的第二部件72交叉的关系中,汇流条70C相当于第一汇流条,汇流条70A、70B相当于第二汇流条。
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80配置于汇流条单元90的上侧。控制装置80经由端子部73a与汇流条70电连接。控制装置80是经由汇流条70向定子30提供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80具有设置有逆变器电路的基板,该逆变器电路对向定子30提供的电力进行控制。
通过从控制装置80提供电力,在汇流条70和线圈35中有电流流动。从控制装置80提供的电流从电源连接部73分别流向第一部件71和第二部件72。流向第一部件71的电流依次流过第一宽幅部74a、第一窄幅部75a、第一宽幅部74b、第一窄幅部75b以及第一宽幅部74c。通过电流在第一宽幅部74a流动,电流从第一线圈连接部76a流向第一线圈引出线36a,从而电流被提供至线圈35。通过电流在第一宽幅部74c流动,电流从第二线圈连接部76b流向第二线圈引出线36b,从而电流被提供至线圈35,该线圈35不同于与第一线圈连接部76a连接的线圈35。
另外,流向第二部件72的电流依次流过第二宽幅部77a、第二窄幅部78a、第二宽幅部77b、第二窄幅部78b以及第二宽幅部77c。通过电流在第二宽幅部77a流动,电流从第一线圈连接部79a流向第一线圈引出线36c,从而电流被提供至线圈35,该线圈35不同于与第一线圈连接部76a以及第二线圈连接部76b连接的线圈35。通过电流在第二宽幅部77c流动,电流从第二线圈连接部79b流向第二线圈引出线36d,从而电流被提供至线圈35,该线圈35不同于与第一线圈连接部76a、79a以及第二线圈连接部76b连接的线圈35。
这里,能够在汇流条70中流动的电流量的最大值由汇流条70的截面积来决定。即,汇流条70的截面积越小,能够在汇流条70中流动的电流量的最大值越小。而且,在厚度相同的汇流条70中,各个窄幅部的截面积小于各个宽幅部的截面积。因此,在各个窄幅部和各个宽幅部中,与各个宽幅部相比,能够在各个窄幅部流动的电流量的最大值较小。因此,根据各个窄幅部和各个宽幅部的配置,有时难以使需要的电流量适当地流动。
针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线圈连接部76a在汇流条70中设置于从电源连接部73到第二线圈连接部76b之间,从而第一宽幅部74a包含汇流条70的从电源连接部73到第一线圈连接部76a之间的部分。而且,第一窄幅部75a、75b在汇流条70中设置于从第一线圈连接部76a到第二线圈连接部76b之间。因此,在第一宽幅部74a流动的电流的一部分从第一线圈连接部76a流向第一线圈引出线36a,其余的一部分流向第一窄幅部75a、75b。由此,在第一窄幅部75a、75b流动的电流量小于在第一宽幅部74a流动的电流量。因此,即使设置第一窄幅部75a、75b,也能够向各个线圈引出线36适当地提供需要的电流量。对于在第二部件72流动的电流,这也是同样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电源连接部73流向第一宽幅部74a的电流包含流向与第一线圈连接部76a连接的第一线圈引出线36a的电流以及流向与第二线圈连接部76b连接的第二线圈引出线36b的电流。另一方面,在第一窄幅部75a以及比第一窄幅部75a靠前端侧的部分流动的电流仅包含流向第二线圈引出线36b的电流。对于在第二部件72流动的电流,这也是同样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各个窄幅部,能够使马达10在轴向上小型化,并且能够适当地使电流流向各个线圈35。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如图5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汇流条170的第一部件171中,第一窄幅部175a从第一宽幅部74a的前端侧的端部的上侧部分延伸至第一部件171的前端侧的端部。即,第一窄幅部175a的前端侧的端部是第一部件171的前端侧的端部。第一窄幅部175a配置为相对于第一宽幅部74a向上侧凹陷。这样,在本变形例中,未设置第一凹部。
根据该结构,比第一宽幅部74a靠前端侧的部分全部是第一窄幅部175a,因此只要是比第一宽幅部74a靠前端侧的部分,在任何位置均能够使其跨越其他汇流条170。因此,能够提高汇流条170彼此的配置自由度。另外,由于能够增加轴向的尺寸变小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制作汇流条170所需的材料,从而能够降低汇流条170的制造成本。另外,在对板部件进行冲裁来制作汇流条170的情况下,容易增加从一个板部件取出的数量,从而能够提高汇流条170的成品率。
本变形例的第一部件171的形状例如相当于如下形状:在图3所示的第一部件71中,使配置于比第一窄幅部75a靠前端侧的位置的第一宽幅部74b、74c的轴向的尺寸与第一窄幅部75a、75b的轴向的尺寸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270A的第一部件271中,第一窄幅部275a的上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一宽幅部74a、74b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第一窄幅部275a的下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一宽幅部74a、74b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即,第一窄幅部275a配置为相对于第一宽幅部74a、74b向上侧和下侧凹陷。由此,第一凹部271a分别设置于第一窄幅部275a的轴向两侧。
通过在第一窄幅部275a的轴向两侧设置第一凹部271a,例如能够在汇流条270A和汇流条270B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使第一窄幅部275a跨越汇流条270B的上侧,并且在汇流条270A和汇流条270C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的状态下,使汇流条270C跨越第一窄幅部275a的上侧。由此,能够在使三个汇流条270A、270B、270C在轴向上重叠地配置的同时缩小三个汇流条270A、270B、270C重叠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因此,即使在汇流条270的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马达210在轴向上小型化。
在汇流条270B、270C中,第二窄幅部278a的上侧的端部配置在比第二宽幅部77a、77b的上侧的端部靠下侧的位置。但是,也可以为,第二窄幅部278a的上侧的端部的轴向的位置与第二宽幅部77a、77b的上侧的端部相同。第二窄幅部278a的下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二宽幅部77a、77b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即,第二窄幅部278a配置为相对于第二宽幅部77a、77b向上侧以及下侧凹陷。由此,第二凹部272a分别设置于第二窄幅部278a的轴向两侧。因此,通过使第一凹部271a与第二凹部272a啮合,能够进一步缩小各个汇流条270A、270B、270C彼此的交叉部处的轴向的尺寸。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的其他结构。只要设置有作为第一汇流条的汇流条和作为第二汇流条的汇流条这至少两个汇流条,则汇流条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条具有各为至少一个的第一窄幅部和第一宽幅部,则第一窄幅部的数量,第二窄幅部的数量、第一宽幅部的数量以及第二宽幅部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设置不具有各个窄幅部和各个宽幅部的汇流条。
只要汇流条呈板面沿着轴向的板状,并且汇流条中的至少一个汇流条具有各为至少一个的第一窄幅部和第一宽幅部,则汇流条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第一窄幅部也可以具有屈曲部。第一窄幅部由于其轴向的尺寸比较小,因此容易弯折。因此,容易制作屈曲部。汇流条也可以为不具有屈曲部的形状。
在沿与第一窄幅部的汇流条的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凹部的内侧部分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状以外的多边形状,也可以为半圆形状。在该结构中,在通过基于冲压加工的冲裁来制作第一凹部的情况下,也容易制作第一凹部。作为长方形状以外的多边形状,例如举出三角形、梯形等。对于第二凹部的内侧部分的形状,这也是相同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可以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Claims (17)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定子,其具有多个线圈,该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以及
多个汇流条,它们与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电连接,
所述汇流条呈板面沿着轴向的板状,并沿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
所述多个汇流条包含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
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
第一宽幅部;以及
第一窄幅部,其轴向的尺寸比所述第一宽幅部小,该第一窄幅部在所述第一汇流条所延伸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宽幅部连接,
所述第一窄幅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宽幅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窄幅部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轴向另一侧隔着间隙而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宽幅部具有位于比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宽幅部在所述第一汇流条所延伸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窄幅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沿轴向凹陷的第一凹部,
所述第一凹部由所述第一窄幅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窄幅部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宽幅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沿与所述第一窄幅部的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板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凹部的内侧部分的形状为多边形状或者半圆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窄幅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宽幅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凹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窄幅部的轴向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
电源连接部,其与向所述定子提供电力的电源连接;
第一线圈连接部,其与所述导线中的第一导线连接;以及
第二线圈连接部,其与所述导线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线的第二导线连接,
所述第一线圈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汇流条中设置于从所述电源连接部到所述第二线圈连接部之间,
所述第一宽幅部包含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从所述电源连接部到所述第一线圈连接部之间的部分,
所述第一窄幅部在所述第一汇流条中设置于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部到所述第二线圈连接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窄幅部具有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弯折的屈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
屈曲部,其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弯折;以及
第一线圈连接部,其与所述导线中的第一导线连接,
所述第一线圈连接部呈从所述屈曲部延伸的板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汇流条具有:
第二宽幅部;以及
第二窄幅部,其轴向的尺寸比所述第二宽幅部小,
所述第二窄幅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宽幅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窄幅部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窄幅部的轴向一侧隔着间隙而对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
从所述第一窄幅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到所述第一宽幅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轴向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窄幅部的轴向的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宽幅部的轴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宽幅部的轴向的尺寸彼此相同,
所述第一窄幅部的轴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宽幅部的轴向的尺寸的一半,
所述第二窄幅部的轴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宽幅部的轴向的尺寸的一半。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宽幅部在所述第一汇流条所延伸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窄幅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沿轴向凹陷的第一凹部,
所述第一凹部由所述第一窄幅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窄幅部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宽幅部构成,
所述第二宽幅部在所述第二汇流条所延伸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窄幅部的两侧,
所述第二汇流条具有沿轴向凹陷的第二凹部,
所述第二凹部由所述第二窄幅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窄幅部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宽幅部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宽幅部配置于与所述第二汇流条不同的位置,
在沿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宽幅部配置于与所述第一汇流条不同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汇流条具有多个所述第二窄幅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马达,其中,
多个所述第二窄幅部全部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宽幅部向轴向的同一侧凹陷。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多个所述第一窄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窄幅部全部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宽幅部向轴向的同一侧凹陷。
CN201880050923.4A 2017-09-28 2018-09-20 马达 Active CN1110339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8049 2017-09-28
JP2017-188049 2017-09-28
PCT/JP2018/034807 WO2019065449A1 (ja) 2017-09-28 2018-09-20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955A true CN111033955A (zh) 2020-04-17
CN111033955B CN111033955B (zh) 2022-04-05

Family

ID=65902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0923.4A Active CN111033955B (zh) 2017-09-28 2018-09-20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33955B (zh)
WO (1) WO20190654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518735A (ja) * 2018-03-23 2021-08-02 ヴァレオ エキプマン エレクトリク モトゥール 回転電機のための電気接続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42124A1 (en) * 2007-04-02 2008-10-02 Nidec Corporation Busbar unit
CN102027657A (zh) * 2008-05-16 2011-04-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KR20120021838A (ko) * 2010-08-19 2012-03-0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 구동모터의 터미널유닛
CN102545448A (zh) * 2010-11-05 2012-07-0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电机的母线
JP2013102596A (ja) * 2011-11-08 2013-05-23 Mitsuba Corp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3490545A (zh) * 2012-06-07 2014-01-01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集配电环、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7078619A (zh) * 2014-11-10 2017-08-18 电装多利牡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旋转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01723B2 (ja) * 2007-06-12 2012-08-1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
JP2012031808A (ja) * 2010-08-02 2012-02-16 Denso Corp 燃料ポンプ
DE112014004804T5 (de) * 2013-10-21 2016-08-04 Nidec Corporation Sammelschieneneinheit und Mo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42124A1 (en) * 2007-04-02 2008-10-02 Nidec Corporation Busbar unit
CN102027657A (zh) * 2008-05-16 2011-04-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KR20120021838A (ko) * 2010-08-19 2012-03-0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 구동모터의 터미널유닛
CN102545448A (zh) * 2010-11-05 2012-07-0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电机的母线
JP2013102596A (ja) * 2011-11-08 2013-05-23 Mitsuba Corp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3490545A (zh) * 2012-06-07 2014-01-01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集配电环、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7078619A (zh) * 2014-11-10 2017-08-18 电装多利牡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旋转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518735A (ja) * 2018-03-23 2021-08-02 ヴァレオ エキプマン エレクトリク モトゥール 回転電機のための電気接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955B (zh) 2022-04-05
WO2019065449A1 (ja)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6186B2 (en) Bus bar device, stator, mo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tator
CN108141092B (zh) 马达
US9318933B2 (en) Stepping motor with snapping front boss and securing pins
EP3358715B1 (en) Stator, motor, and pump device
JP2007014083A (ja) 車両用薄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集中配電部材
EP3200320A1 (en) St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3196621B (zh) 电机
CN110476331B (zh) 汇流条单元及具有该汇流条单元的马达
CN111052555B (zh) 马达
EP2073355A1 (en) Coil bobbin for motor
CN111033955B (zh) 马达
US20200036251A1 (e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US11336145B2 (en) Motor
CN112005469A (zh) 马达
CN111386647B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US11095180B2 (en) Motor including a holding member support portion which supports portions of a bus bar
JP2016046867A (ja) 回転電機ステータ
CN109661759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0462987B (zh) 马达
EP2824680A1 (en)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coil for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N110249510B (zh) 马达
CN112242762A (zh) 马达
JP4827648B2 (ja) モータ
CN210780273U (zh) 转子和马达
CN220857734U (zh) 定子、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