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555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555B
CN111052555B CN201880053780.2A CN201880053780A CN111052555B CN 111052555 B CN111052555 B CN 111052555B CN 201880053780 A CN201880053780 A CN 201880053780A CN 111052555 B CN111052555 B CN 1110525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supported
portions
phase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37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555A (zh
Inventor
岩野健彦
大西达也
小川幸祐
瀬口敬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52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具有多个线圈,并且该定子与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而对置;多个汇流条,它们与定子电连接;以及多个汇流条保持架,它们配置于定子的轴向一侧,并且是互相分离的不同部件。多个线圈构成电力系统互相不同的多个线圈组。汇流条保持架各自对至少1个互相不同的汇流条进行保持。在各个汇流条保持架中,汇流条保持架所保持的汇流条中的至少1个具有与电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部。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公知有保持汇流条的保持架配置于定子的轴向一侧的旋转电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汇流条和保持架的接线板构造体固定于绝缘件的旋转电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7466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旋转电机中,存在设置有多个向线圈提供电力的电力系统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汇流条设置于每个电力系统,具有分别与电源装置等电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部。但是,在各汇流条的连接端子部与分别要连接的电部件的端子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等,存在多个连接端子部与多个电部件的连接变得困难的情况。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该马达具有多个电力系统,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各电力系统的汇流条中的连接端子部与电部件的连接。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马达,其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定子,其具有多个线圈,并且该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而对置;多个汇流条,它们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多个汇流条保持架,它们配置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并且是互相分离的不同部件,所述多个线圈构成电力系统互相不同的多个线圈组,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各自对至少1个互相不同的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在各个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所保持的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1个具有与电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该马达具有电力系统互相不同的多个线圈组,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各电力系统的汇流条中的连接端子部与电部件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和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和汇流条单元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和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一部分和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从轴承保持架的上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从径向内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定子的一部分和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方向是将正的一侧作为上侧、将负的一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与Z轴方向平行,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在各图中,适当用箭头θ示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内侧相当于径向一侧,径向外侧相当于径向另一侧。
另外,将轴向上的Z轴方向的正的一侧称为“上侧”,将轴向上的Z轴方向的负的一侧称为“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将周向上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逆时针前进的一侧、即沿箭头θ的方向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上的从上侧朝向下侧观察时顺时针前进的一侧、即与箭头θ的方向相反地前进的一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另外,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具有壳体11、转子20、轴承51、52、定子30、控制装置80、汇流条单元90以及轴承保持架40。壳体11收纳马达10的各部。壳体11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壳体11在下侧的底部对轴承51进行保持。
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以及磁铁23。轴21沿着中心轴线J配置。轴21被轴承51、52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铁芯22呈固定于轴21的外周面的圆环状。磁铁23固定于转子铁芯22的外周面。轴承51在转子铁芯22的下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2在转子铁芯22的上侧将轴2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51、52是球轴承。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定子30在转子20的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绝缘件34以及多个线圈35。定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2和多个齿33。
如图2和图3所示,铁芯背部32沿周向延伸。铁芯背部32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如图1所示,铁芯背部32的外周面固定于壳体11的内周面。如图3所示,齿33从铁芯背部32沿径向延伸。更详细而言,齿33从铁芯背部32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33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置有12个齿33。
齿33具有从铁芯背部32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主体33a和与齿主体33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连的伞部33b。伞部33b比齿主体33a向周向两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31具有作为互相不同的部件的多个定子铁芯件31a。多个定子铁芯件31a沿周向互相连结而使使定子铁芯31构成为环状。各定子铁芯件31a分别具有一个铁芯背部件32a和齿33。如图2所示,铁芯背部件32a沿轴向延伸并沿周向弯曲。各定子铁芯件31a的铁芯背部件32a沿周向互相连结而构成铁芯背部32。例如设置有12个定子铁芯件31a。
绝缘件34安装于定子铁芯3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绝缘件34。多个绝缘件34分别安装于各定子铁芯件31a。如图1所示,绝缘件34具有绝缘件主体34a、内侧突出部34b以及外侧突出部34e。绝缘件主体34a呈在径向两侧开口的筒状。齿主体33a穿过绝缘件主体34a的内部。绝缘件主体34a覆盖齿主体33a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两侧面。
内侧突出部34b从绝缘件主体34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上侧突出。如图4所示,内侧突出部34b具有一对壁部34c、34d。即,定子30具有一对壁部34c、34d。壁部34c与壁部34d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壁部34c配置于伞部33b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的上侧。壁部34d配置于伞部33b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上侧。
如图1所示,外侧突出部34e从绝缘件主体34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突出。如图5所示,外侧突出部34e沿周向延伸。外侧突出部34e的周向尺寸与铁芯背部件32a的周向尺寸大致相同。外侧突出部34e配置于铁芯背部件32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上侧。
外侧突出部34e具有从外侧突出部34e的径向外侧面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34h。凹部34h设置于外侧突出部34e的周向的中央部。凹部34h沿轴向贯通外侧突出部34e。通过设置凹部34h,在外侧突出部34e上以沿周向夹着凹部34h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壁部34f、34g。即,定子30具有一对壁部34f、34g。壁部34f与壁部34g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
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线圈35隔着绝缘件34分别安装于多个齿33。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35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有12个。线圈35是通过将导线隔着绝缘件主体34a卷绕于齿主体33a而构成的。如图2所示,从各线圈35向上侧引出线圈引出线35a。线圈引出线35a是从线圈35延伸的导线,是构成线圈35的导线的端部。
多个线圈35构成电力系统互相不同的多个线圈组。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构成有4个电力系统互相不同的线圈组。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0例如具有4个电力系统。在各线圈组中例如包含3个线圈35。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线圈组所包含的线圈35在周向上相邻而集中配置。
在本说明书中,“某个对象彼此的电力系统不同”包含对某个对象按每个电力系统独立地提供电力的情况。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电力系统不同的线圈组的线圈35分别独立地提供三相交流电力。
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80具有控制装置主体81和从控制装置主体81向下侧突出的多个电源端子部82。控制装置主体81配置于壳体11的内部的上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80是电部件,是向定子30提供电力的电源装置。控制装置80经由电源端子部82向定子30提供电力。
电源端子部82设置于每个电力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电源端子部82。各电源端子部82分别与各汇流条单元90连接。电源端子部82具有向下侧延伸的3个端子82a。3个端子82a分别是提供U相、V相以及W相的电流的端子。控制装置80能够经由各电力系统的电源端子部82对每个电力系统独立地提供三相交流电力。
汇流条单元90配置于定子30的上侧。汇流条单元9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0和汇流条70。即,马达10具有汇流条保持架60和汇流条70。如图2所示,汇流条单元90在周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各设置有多个。即,汇流条保持架60和汇流条70分别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汇流条单元90的形状互相相同。即,在各汇流条单元90中,各汇流条保持架60的形状互相相同。在各汇流条单元90中,各汇流条70的形状互相相同。因此,与形状互相不同的情况相比,容易制造多个汇流条单元90。
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于定子30的上侧,被定子30从下侧支承。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沿周向配置。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是互相分离的不同部件。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在图2中,设置有4个汇流条单元90和汇流条保持架60。
汇流条保持架60各自对至少1个互相不同的汇流条70进行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60各自对2个以上的汇流条70进行保持。由此,能够通过较少数量的汇流条保持架60来保持多个汇流条70。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60各自对3个汇流条70进行保持。
如图4和图5所示,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基部61、内侧弯曲部62、外侧弯曲部63、被支承部67以及筒部64A、64B、64C。基部61具有第1基部61a和第2基部61b。第1基部61a和第2基部61b呈大致长方体状。如图3所示,从第1基部61a的上侧观察的形状和从第2基部61b的上侧观察的形状是在与径向和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在与径向和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第2基部61b的尺寸比第1基部61a的尺寸小。第2基部61b从第1基部61a的周向的中央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
内侧弯曲部62沿周向延伸。如图4所示,内侧弯曲部62与第1基部61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中的下侧的端部相连。内侧弯曲部62具有臂部62a。即,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臂部62a。臂部62a是内侧弯曲部6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臂部62a比基部61向周向另一侧突出。臂部62a从对被支承部67进行支承的齿33的上侧沿周向延伸至与对被支承部67进行支承的齿33在周向上相邻的齿33的上侧。更详细而言,臂部62a延伸至未从下侧支承汇流条单元90的齿33的上侧。臂部62a配置于齿33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上侧。
如图5所示,外侧弯曲部63沿周向延伸。外侧弯曲部63与第2基部61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中的下侧的端部相连。外侧弯曲部63比第2基部61b向周向两侧突出。
被支承部67与定子30接触而被定子30从下侧支承。被支承部67与定子铁芯31的上侧的端部接触而被定子铁芯31从下侧直接支承。如图4和图5所示,被支承部67包含第1被支承部67a、67b和第2被支承部67c、67d。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被支承部和第2被支承部分别设置有多个。
如图4所示,第1被支承部67a、67b从内侧弯曲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1被支承部67a、67b呈板面与径向垂直的大致矩形板状。第1被支承部67a、67b沿周向弯曲。第1被支承部67a、67b的径向内侧面与内侧弯曲部62的径向内侧面在径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第1被支承部67a与第1被支承部67b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即,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被支承部67。
第1被支承部67a、67b被齿33从下侧支承。更详细而言,第1被支承部67a、67b的下侧的端部与伞部33b的上侧的端部接触而被从下侧支承。由此,第1被支承部67a、67b在比线圈3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与定子铁芯31的上侧的端部接触。对第1被支承部67a进行支承的齿33与对第1被支承部67b进行支承的齿33互相不同。由此,多个第1被支承部包含支承在互相不同的定子铁芯件31a上的至少2个第1被支承部67a、67b。对第1被支承部67a进行支承的齿33与对第1被支承部67b进行支承的齿33在周向上相邻。
第1被支承部67a、67b的下部配置于一对壁部34c、34d的周向之间。由此,壁部34c、34d配置于第1被支承部67a、67b的周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因此,例如通过使第1被支承部67a、67b与壁部34c、34d在周向上接触,能够将第1被支承部67a、67b在周向上进行定位,从而能够将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壁部34c、34d配置于第1被支承部67a、67b的周向两侧。因此,能够通过一对壁部34c、34d将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进行定位,并且能够抑制汇流条保持架60的周向位置大幅偏移。
具有配置于第1被支承部67a的周向两侧的壁部34c、34d的绝缘件34与具有配置于第1被支承部67b的周向两侧的壁部34c、34d的绝缘件34互相不同。第1被支承部67a、67b的周向尺寸比一对壁部34c、34d彼此之间的周向距离小。在图4中,在第1被支承部67a、67b与壁部34c的周向之间和第1被支承部67a、67b与壁部34d的周向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如图5所示,第2被支承部67c、67d从外侧弯曲部6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2被支承部67c从外侧弯曲部63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2被支承部67d从外侧弯曲部63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第2被支承部67c、67d呈板面与径向垂直的大致矩形板状。第2被支承部67c、67d沿周向弯曲。第2被支承部67c、67d的径向外侧面与外侧弯曲部63的径向外侧面在径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第2被支承部67c与第2被支承部67d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
第2被支承部67c、67d被铁芯背部32从下侧支承。由此,第2被支承部67c、67d在比线圈3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与定子铁芯31的上侧的端部接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定子铁芯31借助多个被支承部67来直接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即使在对汇流条保持架60施加轴向的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定子铁芯31来承受载荷。由此,能够抑制对绝缘件34施加载荷。因此,能够抑制绝缘件34破损。另外,定子铁芯31借助第1被支承部67a、67b和第2被支承部67c、67d在线圈35的径向两侧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具有能够抑制绝缘件34破损并且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的构造的马达10。
例如在仅设置有1个汇流条保持架的情况下,存在汇流条保持架设置成圆环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即使仅在线圈35的径向一侧对汇流条保持架进行支承也能够在定子30的上侧配置汇流条保持架的情况。但是,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有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作为互相分离的不同部件的情况下,如果仅在径向一侧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则汇流条保持架60向径向另一侧倾倒,因此有时无法将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在定子30的上侧。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线圈35的径向两侧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即使在设置有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作为互相分离的不同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将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在定子30的上侧。
对第2被支承部67c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与对第2被支承部67d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互相不同。由此,多个第2被支承部包含支承在互相不同的定子铁芯件31a上的至少2个第2被支承部67c、67d。对第2被支承部67c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与对第2被支承部67d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在周向上相邻。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第1被支承部67a、67b和多个第2被支承部67c、67d被定子铁芯31支承,因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另外,多个第1被支承部67a、67b和多个第2被支承部67c、67d被不同的多个定子铁芯件31a支承。因此,能够使汇流条保持架60中的被定子铁芯31支承的部分(即被支承部67)在周向上分离。因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
对第2被支承部67c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是具有对第1被支承部67a进行支承的齿33的定子铁芯件31a的铁芯背部件32a。对第2被支承部67d进行支承的铁芯背部件32a是具有对第1被支承部67b进行支承的齿33的定子铁芯件31a的铁芯背部件32a。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在周向上相邻的2个定子铁芯件31a从下侧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对4个汇流条保持架60进行支承的定子铁芯件31a合计为8个。由于定子铁芯件31a合计设置有12个,因此仅一部分定子铁芯件31a对汇流条保持架60进行支承。即,对被支承部67进行支承的齿33仅是多个齿33中的一部分的齿33。
第2被支承部67c、67d的下部插入于凹部34h。由此,第2被支承部67c、67d的下部配置于一对壁部34f、34g的周向之间。即,一对壁部34f、34g配置于第2被支承部67c、67d的周向两侧。具有配置于第2被支承部67c的周向两侧的壁部34f、34g的绝缘件34与具有配置于第2被支承部67d的周向两侧的壁部34f、34g的绝缘件34互相不同。第2被支承部67c、67d的周向尺寸比一对壁部34f、34g彼此之间的周向距离小。第2被支承部67c、67d的周向尺寸比第1被支承部67a、67b的周向尺寸小。在图5中,在第2被支承部67c、67d与壁部34f的周向之间和第2被支承部67c、67d与壁部34g的周向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这样,在壁部34c、34d与第1被支承部67a、67b的周向之间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间隙。在壁部34f、34g与第2被支承部67c、67d的周向之间中的至少一处设置有间隙。由此,第1被支承部67a、67b和第2被支承部67c、67d能够分别在周向上移动相当于间隙的量。由此,容易将整个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成能够在周向上移动。在图4和图5中,在壁部34c、34d、34f、34g与被支承部67的周向之间全部设置有间隙。因此,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成能够在周向上移动相当于壁部34c、34d、34f、34g与被支承部67之间的周向的间隙的量。
筒部64A、64B、64C呈向上侧开口的筒状。更详细而言,筒部64A、64B、64C呈向上侧开口的圆筒状。如图4所示,筒部64A、64B设置于内侧弯曲部62,比内侧弯曲部62的上侧的面向上侧突出。筒部64A配置于内侧弯曲部62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筒部64A配置于比基部61靠周向一侧的位置。筒部64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1被支承部67a靠周向一侧的位置。
筒部64B配置于内侧弯曲部62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筒部64B配置于比基部61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筒部64B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第1被支承部67b靠周向另一侧且比臂部6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靠周向一侧的位置。筒部64A、64B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上配置于与内侧弯曲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筒部64A、64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比内侧弯曲部62向径向外侧突出。
如图5所示,筒部64C配置于外侧弯曲部63的周向一侧的部分。筒部64C配置于比第2基部61b靠周向一侧的位置。筒部64C配置于比第2被支承部67c的周向一侧的端部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在从上侧观察时,筒部64C的一部分与第2被支承部67c重叠。筒部64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比外侧弯曲部63和第2被支承部67c、67d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沿着径向中的第2基部61b从第1基部61a突出的径向进行观察时,筒部64C的一部分与第1基部61a重叠。
各筒部64A、64B、64C的上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通过设置筒部64A、64B、64C来设置从上侧向下侧凹陷的孔部65A、65B、65C。即,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孔部65A、65B、65C。孔部65A的内部由筒部64A的内部构成。孔部65B的内部由筒部64B的内部构成。孔部65C的内部由筒部64C的内部构成。孔部65A、65B、65C的从上侧观察的形状为圆形状。
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从上侧向下侧凹陷的插入孔部66A、66B、66C。如图1所示,插入孔部66B沿轴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60。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插入孔部66A、66C也沿轴向贯通汇流条保持架60。如图4所示,插入孔部66A、66B、66C设置于基部61。更详细而言,插入孔部66A、66B设置于第1基部61a。插入孔部66C设置于第2基部61b。插入孔部66A和插入孔部66B沿第1基部61a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插入孔部66B配置于比插入孔部66A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插入孔部66C配置于插入孔部66A与插入孔部66B之间的径向外侧。在从上侧观察时,插入孔部66A、66B、66C呈在第1基部61a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
如图6所示,汇流条70例如是使通过冲压加工而冲裁出的板部件弯折而制作成的板状。汇流条70的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由此,汇流条保持架60对汇流条70进行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汇流条保持架60所保持的3个汇流条70是与控制装置80电连接的相用汇流条。
相用汇流条在每个电力系统中包含第1相用汇流条70A、第2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70C。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3个汇流条70,各汇流条保持架60对1个电力系统中的第1相用汇流条70A、第2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70C进行保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1个汇流条保持架60所保持的汇流条70是电力系统互相相同的3个相用汇流条。
第1相用汇流条70A具有周向延伸部71A、检查部72A、第1径向延伸部73A、第1轴向延伸部74A、线圈连接部75A、第2轴向延伸部76A以及第2径向延伸部77A。周向延伸部71A沿周向延伸。周向延伸部71A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周向延伸部71A的整体埋入于内侧弯曲部62中的周向一侧的部分。
检查部72A与周向延伸部71A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相连。检查部72A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圆板状。即,在从上侧观察时,检查部72A呈圆形状。检查部72A的外径比周向延伸部71A的径向尺寸大。检查部72A设置于筒部64A的底部。检查部72A在筒部64A的内部露出。检查部72A构成孔部65A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65A的整个底面由检查部72A的上侧的面构成。由此,检查部72A经由孔部65A而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露出。
第1径向延伸部73A从检查部72A向径向外侧延伸。第1径向延伸部73A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1径向延伸部73A从筒部64A的下端部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突出。第1轴向延伸部74A从第1径向延伸部73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1轴向延伸部74A延伸至比筒部64A靠上侧的位置。第1轴向延伸部74A呈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
线圈连接部75A与第1轴向延伸部74A的上侧的端部相连。由此,线圈连接部75A经由第1轴向延伸部74A而与第1径向延伸部73A的径向的前端部相连。在从上侧观察时,线圈连接部75A呈向周向一侧开口的U字状。线圈连接部75A是使板面与轴向平行的板状部分弯折而构成的。线圈连接部75A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
第2轴向延伸部76A从周向延伸部71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2轴向延伸部76A呈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第2径向延伸部77A从第2轴向延伸部76A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第2径向延伸部77A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2径向延伸部77A沿径向贯通插入孔部66A的内部。
第2径向延伸部77A具有连接端子部70Aa。即,第1相用汇流条70A具有连接端子部70Aa。连接端子部70Aa是第2径向延伸部77A的径向的中间部分。连接端子部70Aa配置于插入孔部66A的内部。由此,连接端子部70Aa经由插入孔部66A而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更详细而言,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部70Aa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露出。如图6所示,连接端子部70Aa的宽度比第2径向延伸部77A的其他部分小。
第1相用汇流条70A中的从检查部72A至连接端子部70A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第1相用汇流条70A中的从检查部72A至线圈连接部75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相用汇流条70A中的从检查部72A至连接端子部70Aa之间的整个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在第1相用汇流条70A中的从检查部72A至线圈连接部75A之间的部分中,第1径向延伸部73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
第2相用汇流条70B具有周向延伸部71B、检查部72B、第1径向延伸部73B、第1轴向延伸部74B、线圈连接部75B、第2轴向延伸部76B以及第2径向延伸部77B。周向延伸部71B沿周向延伸。周向延伸部71B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周向延伸部71B的整体埋入于内侧弯曲部62中的比埋入周向延伸部71A的部分靠周向另一侧的部分。周向延伸部71B与周向延伸部71A的周向另一侧分开配置。周向延伸部71B在轴向上与周向延伸部71A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检查部72B与周向延伸部71B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相连。检查部72B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圆板状。即,在从上侧观察时,检查部72B呈圆形状。检查部72B的外径比周向延伸部71B的径向尺寸大。检查部72B设置于筒部64B的底部。检查部72B在筒部64B的内部露出。检查部72B构成孔部65B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65B的整个底面由检查部72B的上侧的面构成。由此,检查部72B经由孔部65B而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露出。
第1径向延伸部73B从检查部72B向径向外侧延伸。第1径向延伸部73B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1径向延伸部73B从筒部64B的下端部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突出。第1轴向延伸部74B从第1径向延伸部73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1轴向延伸部74B延伸至比筒部64B靠上侧的位置。第1轴向延伸部74B呈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
线圈连接部75B与第1轴向延伸部74B的上侧的端部相连。由此,线圈连接部75B经由第1轴向延伸部74B而与第1径向延伸部73B的径向的前端部相连。线圈连接部75B的形状与线圈连接部75A的形状相同。线圈连接部75B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
第2轴向延伸部76B从周向延伸部71B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2轴向延伸部76B呈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第2径向延伸部77B从第2轴向延伸部76B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第2径向延伸部77B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2径向延伸部77B沿径向贯通插入孔部66B的内部。
第2径向延伸部77B具有连接端子部70Ba。即,第2相用汇流条70B具有连接端子部70Ba。连接端子部70Ba是第2径向延伸部77B的径向的中间部分。连接端子部70Ba配置于插入孔部66B的内部。由此,连接端子部70Ba经由插入孔部66B而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更详细而言,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部70Ba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露出。如图6所示,连接端子部70Ba的宽度比第2径向延伸部77B的其他部分小。
第2相用汇流条70B中的从检查部72B至连接端子部70B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第2相用汇流条70B中的从检查部72B至线圈连接部75B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相用汇流条70B中的从检查部72B至连接端子部70Ba之间的整个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在第2相用汇流条70B中的从检查部72B至线圈连接部75B之间的部分中,第1径向延伸部73B的径向内侧的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
第3相用汇流条70C具有第1周向延伸部71C、第1径向延伸部73C、轴向延伸部74C、线圈连接部75C、第2径向延伸部76C、第2周向延伸部77C以及检查部72C。第1周向延伸部71C沿周向延伸。第1周向延伸部71C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1周向延伸部71C的整体埋入于内侧弯曲部62中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
第1周向延伸部71C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在周向上配置于周向延伸部71A与周向延伸部71B之间。第1周向延伸部71C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延伸至臂部6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配置于比周向延伸部71B靠周向另一侧的位置。
第1周向延伸部71C配置于比周向延伸部71A、71B靠下侧的位置。在沿轴向观察时,第1周向延伸部71C与周向延伸部71B重叠。即,在沿轴向观察时,汇流条保持架60所保持的2个以上的汇流条70中的至少2个具有互相重叠的部分。因此,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在径向上小型化。
第1径向延伸部73C从第1周向延伸部71C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第1径向延伸部73C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状。第1径向延伸部73C从臂部62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突出。即,第1径向延伸部73C是从臂部62a的周向的前端部沿径向延伸的径向延伸部。轴向延伸部74C从第1径向延伸部73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轴向延伸部74C延伸至比筒部64A、64B、64C靠上侧的位置。轴向延伸部74C呈板面与径向垂直的板状。
线圈连接部75C与轴向延伸部74C的上侧的端部相连。由此,线圈连接部75C经由轴向延伸部74C而与第1径向延伸部73C的径向的前端部相连。线圈连接部75C的形状与线圈连接部75A的形状相同。线圈连接部75C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线圈连接部75C配置于线圈连接部75B的周向另一侧。
线圈连接部75C配置于未支承被支承部67的定子铁芯件31a的上侧。这样,通过在从臂部62a的周向的前端部沿径向延伸的第1径向延伸部73C的前端部设置线圈连接部75C,能够将线圈连接部75C配置于未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的定子铁芯件31a的上侧。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安装在未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的定子铁芯件31a上的线圈35的线圈引出线35a与汇流条70连接。
第2径向延伸部76C从第1周向延伸部71C的周向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第2径向延伸部76C从内侧弯曲部62经由基部61而延伸至外侧弯曲部63。第2径向延伸部76C呈板面与周向平行的板状。第2径向延伸部76C的径向的中央部是第2径向延伸部76C的一部分被向上侧弯折而突出的中央突出部76Ca。中央突出部76Ca沿径向延伸。中央突出部76Ca所延伸的方向与第2径向延伸部77A所延伸的方向和第2径向延伸部77B所延伸的方向平行。中央突出部76Ca在轴向上配置于与第2径向延伸部77A、77B相同的位置。中央突出部76Ca沿径向贯通插入孔部66C的内部。
中央突出部76Ca具有连接端子部70Ca。即,第3相用汇流条70C具有连接端子部70Ca。连接端子部70Ca是中央突出部76Ca的径向的中间部分。连接端子部70Ca配置于插入孔部66C的内部。由此,连接端子部70Ca经由插入孔部66C而露出到汇流条保持架60的外部。更详细而言,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部70Ca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露出。如图6所示,连接端子部70Ca的宽度比中央突出部76Ca的其他部分小。连接端子部70Aa、连接端子部70Ba以及连接端子部70Ca在轴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第2径向延伸部76C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配置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第2径向延伸部76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配置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第3相用汇流条70C配置成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横跨至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汇流条保持架60所保持的2个以上的汇流条70中的至少1个配置成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横跨至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2周向延伸部77C从第2径向延伸部76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周向两侧延伸。第2周向延伸部77C的整体埋入于外侧弯曲部63。
检查部72C与第2周向延伸部77C的周向一侧的端部相连。检查部72C呈板面与轴向垂直的圆板状。即,在从上侧观察时,检查部72C呈圆形状。检查部72C的外径比第2周向延伸部77C的径向尺寸大。检查部72C设置于筒部64C的底部。检查部72C在筒部64C的内部露出。检查部72C构成孔部65C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65C的整个底面由检查部72C的上侧的面构成。由此,检查部72C经由孔部65C而向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露出。
第3相用汇流条70C中的从检查部72C至连接端子部70C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第3相用汇流条70C中的从检查部72C至线圈连接部75C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相用汇流条70C中的从检查部72C至连接端子部70Ca之间的整个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在第3相用汇流条70C中的从检查部72C至线圈连接部75C之间的部分中,除了连接端子部70Ca和第1径向延伸部73C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以外的整体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
如图4所示,线圈引出线35a穿过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的内侧。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线圈连接部75A、75B、75C的U字状的开口侧的前端部被从径向两侧凿紧而从径向两侧夹持线圈引出线35a。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和线圈引出线35a例如通过焊接而互相固定。由此,线圈连接部75A、75B、75C与线圈引出线35a连接,汇流条70与定子30电连接。
线圈连接部75A、线圈连接部75B以及线圈连接部75C在轴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对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进行凿紧时的轴向位置以及对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和线圈引出线35a进行焊接时的轴向位置在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中相同。因此,能够简化将线圈引出线35a与各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分别连接的作业。
根据本实施方式,线圈连接部75A、75B、75C配置于比筒部64A、64B、64C靠上侧的位置。即,筒部64A、64B、64C的上侧的端部配置于比线圈连接部75A、75B、75C靠下侧的位置。由此,在对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和线圈引出线35a进行连接时,能够抑制对线圈连接部75A、75B、75C进行凿紧的工具和对线圈连接部75A、75B、75C和线圈引出线35a进行焊接的工具与筒部64A、64B、64C发生干涉。因此,容易将线圈连接部75A、75B、75C与线圈引出线35a连接。
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与控制装置80电连接。更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各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插入到插入孔部66A、66B、66C中而与在插入孔部66A、66B、66C内露出的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接触。由此,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经由端子82a而与控制装置80接触,从而电连接。
这样,在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供端子82a插入的插入孔部66A、66B、66C的情况下,在将各端子82a与插入孔部66A、66B、66C连接时,容易对汇流条保持架60施加轴向的载荷。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像上述那样由定子铁芯31来承受施加给汇流条保持架60的载荷,因此能够抑制绝缘件34破损。因此,在汇流条保持架60具有供端子82a插入的插入孔部66A、66B、66C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的能够抑制绝缘件34破损的效果特别有用。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端子82a例如分别被压入于插入孔部66A、66B、66C。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将各端子82a与插入孔部66A、66B、66C连接时,容易对汇流条保持架60施加比较大的轴向的载荷。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由定子铁芯31来承受施加给汇流条保持架60的载荷,因此能够抑制绝缘件34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孔部66A、66B、66C在径向上配置于第1被支承部67a、67b与第2被支承部67c、67d之间。因此,即使在经由插入孔部66A、66B、66C对汇流条保持架60施加比较大的轴向的载荷的情况下,也容易通过第1被支承部67a、67b和第2被支承部67c、67d这两者来均等地承受载荷。因此,容易通过定子铁芯31来稳定地支承汇流条保持架60。
例如,在第1相用汇流条70A的连接端子部70Aa上连接U相的端子82a。在第2相用汇流条70B的连接端子部70Ba上连接V相的端子82a。在第3相用汇流条70C的连接端子部70Ca上连接W相的端子82a。由此,经由各端子82a向第1相用汇流条70A、第2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70C提供相位互相不同的电流。因此,从控制装置80经由第1相用汇流条70A、第2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70C向1个电力系统的线圈组提供三相交流电力。
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有多个电力系统的情况下,例如所连接的电源端子部82的数量变多,如果电源端子部82彼此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则各电源端子部82与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的连接有时变得困难。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作为互相分离的不同部件的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容易根据与各汇流条保持架60所保持的汇流条70连接的电源端子部82的位置而分别独立地调整各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电源端子部82彼此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调整汇流条保持架60彼此的相对位置而容易地将各电源端子部82与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10:该马达10具有电力系统互相不同的多个线圈组,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各电力系统的汇流条70中的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与电部件的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的电部件是作为电源装置的控制装置80,汇流条保持架60对汇流条70中的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与向定子30提供电力的控制装置80的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保持架60对1个电力系统中的第1相用汇流条70A、第2相用汇流条70B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70C进行保持。因此,能够使1个电力系统的相用汇流条集中保持于1个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将一个电力系统中的多个端子82a集中作为电源端子部82的情况下,容易将电源端子部82与3个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需要配置汇流条70的部分适当配置各汇流条保持架60。因此,与在1个汇流条保持架上保持所有的汇流条的情况相比,容易使整个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体积变小。因此,能够降低汇流条保持架60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成能够在周向上移动。因此,在将各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在定子30上之后,能够使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移动。由此,容易与电源端子部82的位置对应地调整汇流条保持架60的周向位置,从而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与控制装置80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壁部34c、34d、34f、34g与被支承部67的周向之间中的至少1处设置有间隙,因此能够根据间隙的大小来调整汇流条保持架60的周向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对被支承部67进行支承的齿33仅是一部分的齿33。因此,能够在未支承被支承部67的齿33的上侧设置未配置汇流条保持架60的区域,从而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体积变得更小。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汇流条保持架60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能够将汇流条保持架60配置成能够在周向上移动。另外,能够在汇流条保持架60彼此的周向之间设置未配置汇流条保持架60的区域。因此,能够使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体积变得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汇流条保持架60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汇流条保持架60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因此,例如在电源端子部82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的情况下,容易将各电源端子部82与各汇流条保持架60所保持的汇流条70分别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配置于各插入孔部66A、66B、66C的内部。因此,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从控制装置80朝向汇流条单元90延伸的电源端子部82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插入于插入孔部66A、66B、66C,能够将电源端子部82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另外,例如与连接端子部向上侧延伸而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情况相比,容易使在控制装置80与汇流条保持架60之间产生的力的作用点位于汇流条保持架60侧。因此,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在周向上移动,从而容易调整汇流条保持架60的周向位置。
如图6所示,各检查部72A、72B、72C能够与向定子30提供电力的检查端子IA电连接。检查端子IA呈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检查端子IA的下侧的端部插入于各筒部64A、64B、64C。检查端子IA的下表面与检查部72A、72B、72C的上表面接触。由此,能够经由检查端子IA从检查部72A向第1相用汇流条70A流入例如U相的电流。能够经由检查端子IA从检查部72B向第2相用汇流条70B流入例如V相的电流。能够从检查部72C向第3相用汇流条70C流入例如W相的电流。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检查端子IA与检查部72A、72B、72C连接,能够向定子30提供三相交流电力。因此,无需将检查端子IA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就能够进行马达10的驱动检查。由此,能够抑制在将端子82a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之前,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和对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60发生变形。因此,能够得到具有如下构造的马达10:能够抑制难以将控制装置80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的情况,并且能够进行驱动检查。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将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插入于插入孔部66A、66B、66C而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的情况下,当想要将检查端子IA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时,有时因插入检查端子IA而导致插入孔部66A、66B、66C发生变形。因此,在进行了马达10的驱动检查之后,有时很难将电源端子部82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因此,在采用将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插入于插入孔部66A、66B、66C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难以将控制装置80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连接的效果特别有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汇流条70中的从检查部72A、72B、72C至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和汇流条70中的从检查部72A、72B、72C至线圈连接部75A、75B、75C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60而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60覆盖。因此,在从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观察的情况下,检查部72A、72B、72C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和线圈连接部75A、75B、75C隔着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一部分而设置。由此,容易采用如下的构造:容易将检查端子IA与检查部72A、72B、72C连接。
具体而言,能够采用设置有孔部65A、65B、65C的结构,该孔部65A、65B、65C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检查部72A、72B、72C构成。由此,能够在孔部65A、65B、65C中插入检查端子IA而将检查部72A、72B、72C与检查端子IA连接。因此,能够通过孔部65A、65B、65C的内周面而将检查端子IA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定位,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检查部72A、72B、72C与检查端子IA的连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筒部64A、64B、64C而构成孔部65A、65B、65C。由此,能够使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一部分局部地向上侧突出而增大检查端子IA插入于孔部65A、65B、65C中的部分的轴向尺寸。另一方面,在汇流条保持架60的筒部64A、64B、64C以外的部分中,不需要增大轴向尺寸,能够使轴向尺寸比较小。因此,能够抑制整个汇流条保持架60的体积增大。由此,能够抑制汇流条保持架60大型化,并且能够使检查端子IA与检查部72A、72B、72C的连接稳定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部72A、72B、72C的露出面积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的露出面积大。因此,更容易将检查端子IA与检查部72A、72B、72C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上侧观察时,检查部72A、72B、72C呈圆形状。因此,例如与使从上侧观察时的形状为多边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检查部72A、72B、72C的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最大尺寸并且确保相同的露出面积。因此,能够增大检查部72A、72B、72C的露出面积并且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小型化。
检查部72A、检查部72B以及检查部72C在轴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即,在汇流条保持架60所保持的2个以上的汇流条70中,检查部72A、72B、72C的轴向位置互相相同。因此,容易将多个检查端子IA与多个检查部72A、72B、72C分别连接。
检查部72A和检查部72B位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检查部72C位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部包含位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检查部72A、72B和位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检查部72C。因此,与将多个检查部72A、72B、72C全部在周向上排列配置的情况相比,容易使汇流条保持架60的周向尺寸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相用汇流条70C配置成从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横跨至比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容易将第3相用汇流条70C的检查部72C以在径向上隔着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的方式配置于与检查部72A、72B相反的一侧。
如图1所示,轴承保持架40配置于汇流条单元90的上侧。轴承保持架40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40是覆盖汇流条保持架60的上侧的盖部。轴承保持架40的外周面固定于外壳11的内周面。在轴承保持架40的内周面保持有轴承52。如图1和图7所示,轴承保持架40具有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40的第1贯通孔40a和第2贯通孔40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贯通孔40a在每个电力系统中各设置有1个。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贯通孔40a合计设置有4个。如图7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第1贯通孔40a与连接端子部70Aa、70Ba、70Ca重叠。在沿轴向观察时,第1贯通孔40a是沿着基部61的外形的形状。第1贯通孔40a的内缘配置于基部61的外形的内侧。如图1所示,电源端子部82的端子82a穿过第1贯通孔40a。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端子82a穿过1个第1贯通孔40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贯通孔40b在每个电力系统中各设置有3个。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贯通孔40b合计设置有12个。如图7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对1个电力系统设置的各第2贯通孔40b与检查部72A、72B、72C分别重叠。因此,能够将检查端子IA从轴承保持架40的上侧穿过第2贯通孔40b而将检查端子IA与检查部72A、72B、72C连接。由此,即使在配置了轴承保持架40之后,也能够通过检查端子IA来进行马达10的驱动检查。第2贯通孔40b呈圆形状。在沿轴向观察时,第2贯通孔40b的内缘配置于各孔部65A、65B、65C的内侧。
(变形例)
如图8所示,在本变形例的马达110的汇流条保持架160中,被支承部167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多个被支承部167包含第1被支承部167a、第1被支承部167b以及第1被支承部167c。第1被支承部167a被齿33的周向一侧的端部从下侧支承。第1被支承部167c被与支承第1被支承部167a的齿33的周向另一侧相邻的齿33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从下侧支承。
第1被支承部167b配置于第1被支承部167a与第1被支承部167c的周向之间。第1被支承部167b被对第1被支承部167a和第1被支承部167c进行支承的沿周向相邻的齿33这两者从下侧支承。在第1被支承部167a与第1被支承部167b的周向之间和第1被支承部167b与第1被支承部167c的周向之间配置有绝缘件134的内侧突出部134b。在本变形例中,内侧突出部134b是配置于沿周向相邻的被支承部167彼此之间的壁部。能够通过作为壁部的内侧突出部134b将汇流条保持架160在周向上定位。在图8中,在内侧突出部134b与第1被支承部167a、167b、167c的周向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
在本变形例中,关于第2被支承部,可以采用与第2被支承部67c、67d同样地设置2个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与第1被支承部167a、167b、167c同样地设置3个的结构。在与第2被支承部67c、67d同样地设置2个第2被支承部的情况下,第1被支承部的数量与第2被支承部的数量互相不同。在该情况下,例如通过使设置于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中的容易被施加载荷的一侧的被支承部的数量变多等,能够稳定地对汇流条保持架进行支承,并且使被支承部的合计数减少。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以下的其他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汇流条保持架所保持的汇流条各自具有连接端子部,但不限于此。在多个汇流条保持架的各个汇流条保持架中,只要汇流条保持架所保持的汇流条中的至少1个具有连接端子部即可。即,如果汇流条保持架对1个以上的具有连接端子部的汇流条进行保持,则也可以对不具有连接端子部的汇流条进行保持。
只要汇流条保持架所保持的汇流条的数量是1个以上,则没有特别限定。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仅保持1个汇流条。在多个汇流条保持架中,所保持的汇流条的数量也可以互相不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各汇流条保持架上分别保持有相用汇流条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至少1个汇流条保持架对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即,也可以设置对相用汇流条以外的汇流条进行保持的汇流条保持架。
相用汇流条以外的汇流条例如是中性点汇流条。中性点汇流条是将2个以上的线圈连接起来作为中性点的汇流条。即,也可以是至少1个汇流条保持架对汇流条中的中性点汇流条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在将中性点汇流条的连接端子部与电部件连接时,能够调整汇流条保持架的周向位置,从而容易将中性点汇流条与电部件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各汇流条保持架上分别保持有1个电力系统中的第1相用汇流条、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这3个相用汇流条,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至少1个汇流条保持架对1个电力系统中的第1相用汇流条、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至少1个汇流条保持架仅对第1相用汇流条、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中的任意一种的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1个汇流条保持架来集中保持提供相同相位的电流的相用汇流条。在该情况下,至少1个汇流条保持架对所连接的线圈的电力系统互相不同的2个以上的汇流条进行保持。
例如,在至少1个电力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第1相用汇流条、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中的至少2个被互相不同的汇流条保持架保持。
如上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所保持的汇流条的数量和种类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与汇流条的连接端子部连接的电部件的种类和配置等而适当确定。
只要汇流条保持架的数量是2个以上,则没有特别限定。多个汇流条保持架的形状也可以互相不同。在所组装的马达中,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在周向上固定。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设置多个作为互相分离的不同部件的汇流条保持架,也能够在组装马达时在分别独立地调整各汇流条保持架的周向位置之后进行配置。多个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互相接触。
多个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非等间隔地配置。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电源端子部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非等间隔地配置的情况下,容易将各电源端子部与各汇流条保持架所保持的汇流条分别连接。
也可以在壁部与被支承部的周向之间不设置间隙。即,壁部与被支承部也可以在周向上接触。壁部也可以仅设置于被支承部的周向两侧中的任意一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壁部是绝缘件的一部分,但不限于此。只要壁部是定子的一部分,则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与绝缘件不同的部件。也可以不设置壁部。被支承部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被支承部也可以支承于绝缘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入孔部是贯通汇流条保持架的孔,但不限于此。插入孔部也可以是具有底部的孔。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插入孔部。在该情况下,汇流条的连接端子部也可以向上侧延伸而与控制装置等电部件连接。
汇流条中的从检查部至连接端子部之间的部分和汇流条中的从检查部至线圈连接部之间的部分也可以不埋入于汇流条保持架,也可以不使上侧被汇流条保持架覆盖。检查部的露出面积可以与连接端子部的露出面积相同,也可以比连接端子部的露出面积小。也可以不设置筒部。也可以不设置孔部。检查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多边形状。检查部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多个检查部也可以在轴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也可以不设置检查部。
只要电力系统的数量是2个以上,则没有特别限定。即,只要马达是多系统的马达即可。只要电部件是与汇流条的连接端子部电连接的部件,则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电源装置以外的部件。例如在汇流条是中性点汇流条的情况下,电部件也可以是对流过中性点汇流条的电流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上述各结构能够在互相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Claims (16)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沿着中心轴线配置的轴;
定子,其具有多个线圈,并且该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而对置;
多个汇流条,它们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
多个汇流条保持架,它们配置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并且是互相分离的不同部件,
所述多个线圈构成电力系统互相不同的多个线圈组,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各自对至少1个互相不同的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
在各个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中,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所保持的所述汇流条中的至少1个具有与电部件电连接的连接端子部,
所述定子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齿,
所述多个齿沿着周向配置,
所述多个汇流条保持架沿着周向配置,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与所述定子接触并被所述定子从轴向另一侧支承的被支承部,
所述被支承部被所述齿直接支承,
对所述被支承部直接进行支承的所述齿仅是所述多个齿中的一部分的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以能够沿周向移动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与所述定子接触并被所述定子从轴向另一侧支承的被支承部,所述定子具有配置于所述被支承部的周向两侧的一对壁部,
在所述壁部与所述被支承部的周向之间中的至少1处设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与所述定子接触并被所述定子从轴向另一侧支承的被支承部,
所述被支承部沿着周向设置有多个,
所述定子具有配置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被支承部彼此之间的壁部,
在所述壁部与所述被支承部的周向之间中的至少1处设置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臂部,该臂部从对所述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所述齿的所述轴向一侧沿周向延伸至与对所述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所述齿沿周向相邻的所述齿的所述轴向一侧,
所述臂部配置于所述齿的径向一侧的端部的所述轴向一侧,
所述汇流条具有:
径向延伸部,其从所述臂部的周向的前端部向径向另一侧延伸;以及
线圈连接部,其与所述径向延伸部的径向的前端部相连,并且与从所述线圈延伸的导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多个汇流条保持架互相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多个汇流条保持架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多个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非等间隔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从所述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插入孔部,所述连接端子部配置于所述插入孔部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各自对2个以上的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至少1个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对所述汇流条中的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该相用汇流条与向所述定子提供电力的电源装置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相用汇流条在每个所述电力系统中包含提供相位互相不同的电流的第1相用汇流条、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至少1个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对1个所述电力系统中的所述第1相用汇流条、所述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相用汇流条在每个所述电力系统中包含提供相位互相不同的电流的第1相用汇流条、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至少1个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仅对所述第1相用汇流条、所述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相用汇流条中的任意一种的所述相用汇流条进行保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相用汇流条在每个所述电力系统中包含提供相位互相不同的电流的第1相用汇流条、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第3相用汇流条,在至少1个所述电力系统中,所述第1相用汇流条、所述第2相用汇流条以及所述第3相用汇流条中的至少2个被互相不同的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保持。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至少1个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对所述汇流条中的中性点汇流条进行保持,该中性点汇流条将2个以上的所述线圈连接起来作为中性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至少1个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对所连接的所述线圈的所述电力系统互相不同的2个以上的所述汇流条进行保持。
CN201880053780.2A 2017-09-28 2018-09-25 马达 Active CN111052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8227 2017-09-28
JP2017-188227 2017-09-28
PCT/JP2018/035335 WO2019065586A1 (ja) 2017-09-28 2018-09-25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555A CN111052555A (zh) 2020-04-21
CN111052555B true CN111052555B (zh) 2022-04-15

Family

ID=6590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3780.2A Active CN111052555B (zh) 2017-09-28 2018-09-25 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1453B2 (zh)
JP (1) JPWO2019065586A1 (zh)
CN (1) CN111052555B (zh)
WO (1) WO20190655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14111A1 (de) * 2018-08-21 2020-02-27 Robert Bosch Gmbh Sta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olch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2020088877A (ja) * 2018-11-14 2020-06-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モータ
KR20220040266A (ko) * 2020-09-23 2022-03-3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모터용 버스바 유닛
EP4254742A1 (en) * 2022-03-29 2023-10-0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ctric machin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1708A (zh) * 2010-03-26 2011-09-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定子
CN104541437A (zh) * 2012-10-19 2015-04-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单元以及马达
JP2016174527A (ja) * 2016-05-24 2016-09-2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25801U (zh) * 1972-03-22 1972-11-22
JP5028869B2 (ja) * 2006-06-05 2012-09-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8289325A (ja) * 2007-05-21 2008-11-27 Asmo Co Ltd バスバー装置取付構造及びステータ
JP5335265B2 (ja) * 2008-03-28 2013-11-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
JP5930801B2 (ja) 2012-03-30 2016-06-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載用モ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939006B2 (ja) * 2012-04-13 2016-06-2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回転電機
JP5901847B2 (ja) 2013-04-26 2016-04-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6476623B2 (ja) * 2014-07-14 2019-03-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450963B2 (ja) * 2014-07-28 2019-01-16 株式会社明電舎 回転機および回転機の製造方法
JP6398549B2 (ja) * 2014-09-30 2018-10-0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539997B2 (ja) * 2014-11-25 2019-07-1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277425B2 (ja) * 2014-11-28 2018-02-1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DE102015225088A1 (de) * 2014-12-26 2016-06-3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JP6589336B2 (ja) * 2015-03-30 2019-10-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車載装置
JP6596884B2 (ja) * 2015-03-31 2019-10-3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KR20180023002A (ko) * 2015-08-10 2018-03-06 니혼 덴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1708A (zh) * 2010-03-26 2011-09-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定子
CN104541437A (zh) * 2012-10-19 2015-04-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单元以及马达
JP2016174527A (ja) * 2016-05-24 2016-09-2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20412A1 (en) 2020-07-09
US11411453B2 (en) 2022-08-09
WO2019065586A1 (ja) 2019-04-04
CN111052555A (zh) 2020-04-21
JPWO2019065586A1 (ja)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2555B (zh) 马达
US11336146B2 (en) Motor
CN110546862B (zh) 汇流条单元及具有该汇流条单元的马达
CN107925297B (zh) 马达
WO2017026412A1 (ja) モータ
CN107925290B (zh) 马达、马达的制造方法以及定子单元
JP7006675B2 (ja) モータ
CN110476331B (zh) 汇流条单元及具有该汇流条单元的马达
US11095180B2 (en) Motor including a holding member support portion which supports portions of a bus bar
CN112005469A (zh) 马达
US11336145B2 (en) Motor
CN110612655A (zh) 马达
CN111386647A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CN111788760B (zh) 马达
CN109586484B (zh) 马达
JP2019062708A (ja) モータ
CN113809863B (zh)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JP2021016293A (ja) モータ
US20240088738A1 (en) Motor
CN109586479B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6896218A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