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641B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3641B
CN111033641B CN201880052533.0A CN201880052533A CN111033641B CN 111033641 B CN111033641 B CN 111033641B CN 201880052533 A CN201880052533 A CN 201880052533A CN 111033641 B CN111033641 B CN 111033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wire
fixing means
fixing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25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3641A (zh
Inventor
山口晃司
水野芳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33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3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56Ladders or othe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46Parallel wires, fixed upon a sup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mounting or secu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相对于基材容易地层叠电线的技术。线束具备基材及包括第一电线及第二电线层叠而配设于所述基材的电线。维持所述第一电线配设在所述基材上的状态的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与维持所述第二电线配设在所述第一电线上的状态的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不同。例如,在线束中,作为所述第一固定部位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采用使用由线进行缝制的第一固定单元、使用超声波熔敷的第二固定单元及使用具有粘接性或粘合性的中介物的第三固定单元中的两个固定单元。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配设于车辆的线束尽可能地保持为平坦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作为将多根电线保持为平坦的技术,在多个芯线的外周一并实施了绝缘包覆的扁平电缆。
但是,在扁平电缆的情况下,与使用多个一根电线的情况相比,难以自由改变电线根数,缺乏通用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52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了作为将多根电线保持为平坦的技术,将电线平坦地配设于基材的技术。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应对电线根数的增加。
但是,若要在基材上仅配设一层电线,则有可能在电线根数变多的情况下,相对于基材电线所占的比例变得过大,或者基材的面积变得过大。另外,在为了抑制上述情况而欲将电线层叠时,在作为电线与基材的固定单元及相邻的层的电线彼此的固定单元使用相同的固定单元的情况下,根据条件的不同,有可能难以固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相对于基材能够容易地将电线进行层叠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的线束具备:基材;及电线,包括第一电线及第二电线,层叠而配设于所述基材,维持所述第一电线配设在所述基材上的状态的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与维持所述第二电线配设在所述第一电线上的状态的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不同,所述电线包括在所述基材上弯曲的电线。
第二方式的线束为在第一方式的线束的基础上,作为所述第一固定部位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采用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和第三固定单元中的两个固定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使用基于线的缝制,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使用超声波熔敷,所述第三固定单元使用具有粘接性或粘合性的中介物。
第三方式的线束为在第二方式的线束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或所述第三固定单元。
第四方式的线束为在第三方式的线束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所述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所述第二固定单元。
第五方式的线束为在第一至第四中任一方式的线束的基础上,所述线束还具备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形成为具有层叠的所述电线的高度以上的高度尺寸,并以相对于所述基材位于所述电线的两侧的方式设置。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至第五方式,能够根据各自的固定部位而使用不同的固定单元。由此,能够相对于基材容易地层叠电线。
尤其是,根据第二方式,作为多个不同的固定单元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固定单元。
尤其是,根据第三方式,在基材是例如隔音构件等的具有比较厚的厚度且具有柔软性的构件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对电线进行超声波熔敷。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缝制或粘接等将基材和电线可靠地固定。
尤其是,根据第四方式,关于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例如只要基材能够贯通针即可,作为基材的材料,能够使用广泛的材料。另外,关于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例如通过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使用绝缘包覆层由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电线等,即使不使用其他的构件也能够比较牢固地将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固定。
在电线固定并层叠于基材的情况下,若电线被踩踏等,则电线有可能无法完全吸收该冲击而损伤。即使在该情况下,根据第五方式,通过设置加强构件,也能够抑制对电线施加过度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示出制造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制造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示出制造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制造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制造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线束的概略剖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线束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的立体图。图2及图3是示出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的情况的说明图。
线束10具备基材20和电线30。
基材20只要能够平坦地配设电线30的一部分即可,形状、材质等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根据基材20的功能适当设定即可。作为该基材20的功能,也可能有具有将配设的电线30保持为平坦的功能以外的功能的情况。作为这样的功能,例如可以考虑具有保护、绝热、隔热、散热、隔音、防水、电磁屏蔽、缓和施加于电线30的张力的张力构件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情况。
例如,在基材20是隔音材料的情况下,尤其可以考虑是配置于车辆的地板的消音器的情况等。在该情况下,作为基材20,可以考虑使用无纺布、纤维被压缩而利用粘接剂等固化而成的构件、发泡树脂或发泡树脂的薄片被压缩而固化而成的构件等。另外,在该情况下,可以考虑基材20是比较柔软且比较厚的构件。
另外,例如,也可以考虑基材20是保护片的情况等。在该情况下,作为基材20,可以考虑使用树脂被挤出成型而成的一样的实心截面的片材或无纺布等。
基材20可以由一个构件构成,也可以层叠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的多个构件而构成。
电线30层叠而配设于基材20。电线30包括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第一电线32是配设在基材20上的电线。第二电线34是配设在第一电线32上的电线。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电线34位于相邻的两根第一电线32之间,与相邻的两根第一电线32抵接,但这不是必须的。也可能有第二电线34仅与一根第一电线32抵接的情况。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电线34形成为比与自身抵接的第一电线32大,但这不是必须的。第二电线34可以形成为与抵接于自身的第一电线32相同或比该第一电线32小。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作为第一电线32的多根电线全部形成为相同的大小,但这不是必须的。作为第一电线32,也可以设置不同大小的电线。第二电线34也同样。
下面,以各电线30为包括芯线和覆盖芯线的绝缘包覆层的绝缘电线进行说明。芯线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多个线材集合而成。在多个线材集合而成的情况下,可以捻合,也可以不捻合。绝缘包覆层可以是树脂等在芯线的周围被挤出成型而形成的,也可以是树脂涂料涂布于芯线的周围而形成的。可是,也可能有在电线30的一部分没有绝缘包覆层即所谓的采用裸电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相互抵接的电线30中的至少一个也为绝缘电线。
在此,说明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相对于基材总是沿着相同的路径延伸的情况,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能有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相对于基材在一部分区间沿着不同的路径延伸的情况。关于这一点后面详细叙述。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电线32的端部和第二电线34的端部与相同的构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连接器C)连接,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能有第一电线32的端部和第二电线34的端部与不同的构件连接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中,将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一电线32配设在基材20上的状态的固定单元的固定部位称为第一固定部位。同样地,将设置有用于维持第二电线34配设在第一电线32上的状态的固定单元的固定部位称为第二固定部位。在线束10中,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与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不同。此外,在第一固定部位,第一电线32与基材20固定。在第二固定部位,第二电线34与第一电线32或基材20固定。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将使用由线40进行缝制的固定单元称为第一固定单元。同样地,将使用超声波熔敷的固定单元称为第二固定单元。同样地,将使用具有粘接性或粘合性的中介物50(参照图4)的固定单元称为第三固定单元。
在此,作为第一固定部位及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采用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及第三固定单元中的两个固定单元。本实施方式是作为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使用第一固定单元的事例。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详细叙述作为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使用第三固定单元的事例,在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详细叙述作为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使用第二固定单元的事例。
如上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是使用由线40进行缝制的固定单元。更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通过在线40插通在形成于针70的前端的插通孔72的状态下,使插通有该线40的针70的前端贯通基材20,由此能够进行利用线40的缝制。因此,在此基材20形成为针70的前端能够贯通。此时,缝制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使用缝纫机的平缝,也可以是同样地使用缝纫机的链式缝制,另外也可以是不使用缝纫机的手工缝制。另外,此时,一个针脚的线40可以是一根,也可以为两根以上。通常地,在手工缝制或利用缝纫机的链式缝制的情况下,一个针脚的线40为一根,在利用缝纫机的平缝的情况下,一个针脚的线40为插通于针70的面线42和穿过面线42的环的底线44这两根。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平缝。因此,线40为面线42和底线44这两根。在通过缝纫机对电线30进行平缝的情况下,例如,在通过平缝将刺绣线缝制于基材的刺绣用缝纫机中,通过使用电线30代替刺绣线等,能够一边将电线30相对于基材20送出一边进行缝制。
在通过线40缝制电线30时,可以通过相同的线40仅缝制一根电线30,也可以通过相同的线40汇总缝制平行的多根电线30。适当设定缝制的间距等,也可能有在中途改变间距等的情况。例如,在电线30包括弯曲配设的部分和以直线状配设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电线30弯曲配设的部分的间距比以直线状配设的部分的间距小的情况或大的情况等两部分的间距不同的情况。
另外,第一电线32可以是通过相同的线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缝制的电线,也可以是通过不同的线40在长度方向上断续地缝制的电线,即可以是在相邻的缝制区域利用不同的线40缝制的电线。在长度方向上断续地缝制第一电线32的情况下,适当设定一个缝制区域的大小及相邻的缝制区域的间隔等。
本方式的例子是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二固定单元的事例。可是,也可能有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三固定单元的情况。关于该事例,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如上所述,第二固定单元是使用超声波熔敷的固定单元。更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通过利用超声波熔敷机80的焊头82和砧座84夹入固定对象并对固定对象施加超声波振动,由此能够进行超声波熔敷。在此,焊头82是进行超声波振动的构件。并且,焊头82能够对与自身抵接的构件施加超声波振动。砧座84是设置于与焊头82对置的位置而相对于焊头82的相反侧与焊头82一起夹入固定对象的构件。
在本方式中,作为在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使用第二固定单元。因此,如图3所示,优选焊头82位于第二电线34侧,砧座84位于基材20侧。由此,与焊头82和砧座84的配置与之相反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将来自焊头82的超声波振动向第二固定部位传递。
也可能有在焊头82中的与固定对象抵接的面上,作为防止与固定对象的滑动,实施所谓的滚花加工那样的加工而形成一样且小的凹凸形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能有在焊头82碰触的构件上残留与焊头82的凹凸形状对应的痕迹(以下,称为焊头痕迹)的情况。因此,在此,可能有在第二电线34中的朝向与第一电线32侧的相反侧的面上残留有焊头痕迹的情况。
在超声波熔敷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时,优选第一电线32的绝缘包覆层和第二电线34的绝缘包覆层是同种的材料,更优选是相同的材料。由此,在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被超声波熔敷时,第一电线32的绝缘包覆层和第二电线34的绝缘包覆层一起融化,能够进一步比较均匀地混合,因此能够提高接合强度。
此外,焊头82可以仅与一根第二电线34碰触而仅对该一根第二电线34进行超声波熔敷,也可以与多根第二电线34碰触而对该多根第二电线34一并进行超声波熔敷。
另外,第二电线34可以是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进行超声波熔敷的电线,也可以是在长度方向上断续地进行超声波熔敷的电线。在第二电线34在长度方向上断续地进行超声波熔敷的情况下,适当设定一个超声波熔敷区域的大小及相邻的超声波熔敷区域的间隔等。
此外,在此作为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采用使用由线40进行缝制的第一固定单元。因此,存在在第一电线32与第二电线34之间夹设线40的部分。此时,只要在不夹设线40的部分超声波熔敷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即可。
在超声波熔敷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时,也可能有将缝制有第一电线32的线40也一并熔敷于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此时,在缝制有第一电线32的线40被熔敷于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这两者的情况下,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成为经由线40接合的状态。可是,也可能有缝制有第一电线32的线40未熔敷于电线30的情况。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变形例的线束10A是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三固定单元的事例。
如上所述,第三固定单元是使用具有粘接性或粘合性的中介物50的固定单元。作为该中介物50例如使用粘接剂或双面粘合带等。在作为该中介物50使用双面粘合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粘贴简单地设置,另外能够省略固化的工序。另外,在作为该中介物50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能够填埋间隙或者增加粘接面积。
在使用中介物50的情况下,中介物50可以先设置于第一电线32,中介物50也可以先设置于第二电线34。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中介物50的双面粘合带先设置于第一电线32。此时,将能够粘贴多根第二电线34的一张比较大的双面粘合带先设置于第一电线32。可是,也可以设置多个比该比较大的双面粘合带小的双面粘合带,也可以是一张双面粘合带对应于一根电线30。但是,通过一张比较大的双面粘合带先设置于第一电线32,由此与设置多个比该比较大的双面粘合带小的双面粘合带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双面粘合带的配设工序。
中介物50可以相对于第二电线34在长度方向上连续地配设,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断续地配设。在中介物50在长度方向上断续地配设的情况下,适当设定设置一个中介物50的区域的长度及相邻的设置中介物50的区域的间隔等。
{第二实施方式}
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图5及图6是示出制造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110的情况的说明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与此前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在下面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同样。
如上所述,本方式所示的例子是作为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使用第三固定单元的事例。在通过第三固定单元固定第一固定部位时,在上述线束10A中,能够通过第三固定单元使用与固定第二固定部位时同样的方法进行。
此时,在此,作为中介物50,与线束10A中的中介物50同样地,以能够粘贴多根第一电线32的方式,使用一张比较大的双面粘合带,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中介物50的大小可以是能够仅粘贴一根第一电线32的大小。另外,例如作为中介物50的种类,可以是粘接剂。
本方式的例子是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二固定单元的事例。可是,也可能有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一固定单元的情况。关于该事例,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在通过第二固定单元固定第二固定部位时,能够使用与在上述线束10中通过第二固定单元固定第二固定部位时同样的方法进行。
此时,在此,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三固定单元,所以第一电线32的固定未使用线40。其结果是,与上述线束10相比,不经由线40而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抵接的面积变大。因此,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不熔敷线40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超声波熔敷所涉及的面积增大。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110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本变形例的线束110A是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一固定单元的事例。在通过第一固定单元固定第二固定部位时,能够使用与在上述线束10、10A中通过第一固定单元固定第一固定部位时同样的方法进行。
此时,在此,线40一边卷入第一电线32一边缝制于基材20。因此,除第二电线34之外,第一电线32也通过线40被缝制。可是,线40也可以不卷入第一电线32而仅将第二电线34缝制于基材20。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而且,在此,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三固定单元,所以在基材20上设置有中介物50。此时,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线40贯通中介物50。可是,也可以在基材20上存在在第一电线32之间未设置中介物50的部分,线40穿过基材20中的未设置该中介物50的部分。
{第三实施方式}
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图8及图9是示出制造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210的情况的说明图。
如上所述,本方式所示的例子是作为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使用第二固定单元的事例。在通过第二固定单元固定第一固定部位时,能够使用与在上述线束10中通过第二固定单元固定第二固定部位时同样的方法进行。
此时,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以焊头82位于第一电线32侧且砧座84位于基材20侧的方式进行超声波熔敷,但是也可以以相反的配置进行超声波熔敷。也就是说,可以以焊头82位于基材20侧且砧座84位于第一电线32侧的方式进行超声波熔敷。尤其是在基材20的厚度薄的情况下,即便使焊头82位于基材20侧,也能够不那么提高输出而进行熔敷。在焊头82位于基材20侧的情况下,可能有在基材20上残留焊头痕迹的情况。
本方式的例子是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为第三固定单元的事例。在通过第三固定单元固定第二固定部位时,能够使用与在上述线束10A中通过第三固定单元固定第二固定部位时同样的方法进行。
此时,在此,由于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二固定单元,所以在第一电线32的周围不存在线40。因此,与上述线束10A相比,能够使中介物50与第一电线32直接抵接的面积增大。另外,由于不存在由于线40而中介物50向第二电线34侧以凸状隆起的可能,所以中介物50容易与第二电线34一样地抵接。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210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本变形例的线束210A是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一固定单元的事例。在通过第一固定单元固定第二固定部位时,能够使用与在上述线束110A中通过第一固定单元固定第二固定部位时同样的方法进行。
此时,在此,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二固定单元,所以在基材20上不存在中介物50。因此,与上述线束110A相比,线40可以不贯通中介物50。
{第四实施方式}
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图11是示出制造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310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2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310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本方式的线束310及其变形例的线束310A是电线30包括配设在第二电线34上的第三电线36的事例。这样,也可能有电线30层叠3层以上的情况。
下面,将设置有将第三电线36固定在第二电线34上的固定单元的固定部位称为第三固定部位。第三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与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相同,也可以与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相同,还可以与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及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不同。
更详细地说,图11、图12所示的事例是相对于上述线束10还层叠有第三电线36的情况的事例。此时,在图11所示的线束310中,第三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采用与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及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不同的固定单元。更详细地说,在图12所示的线束310中,作为第三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采用第三固定单元。
另外,在图12所示的线束10中,第三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采用与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相同的固定单元,也就是说采用第二固定单元。这样,通过第三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使用与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相同的固定单元,能够使用相同的设备配设第二电线34和第三电线36。
此外,在电线30层叠多层以上的情况下,也可能有距基材20远的电线30未整齐地排列,而与比其靠基材20侧的多层电线30抵接的情况。
根据上述各方式,由于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和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设为不同的单元,能够根据各个固定部位使用不同的固定单元。由此,能够相对于基材20容易地层叠电线30。
另外,作为多个不同的固定单元,采用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及第三固定单元中的两个固定单元,所以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固定单元。
在此,在基材20是例如隔音材料等的具有比较厚的厚度且具有柔软性的构件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对电线30进行超声波熔敷。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如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那样,通过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第一固定单元或第三固定单元,由此能够通过缝制或粘接等可靠地固定基材20和电线30。
尤其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中,关于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例如只要基材20能够贯通针即可,作为基材20的材料能够使用广泛的材料。另外,关于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例如通过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使用绝缘包覆层由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电线等,即使不使用其他的构件也能够比较牢固地将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固定。
{其他变形例}
图13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线束410的概略俯视图。
此前说明了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相对于基材20沿着相同的路径配设的情况,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如图13所示,也可能有第一电线32和第二电线34在中途分支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可能有在与第一电线32相同的路径上作为第二电线34的电线430在与第一电线32分支后配设在基材20上即成为第一电线32的情况。如该情况那样,也可能有在某一路径上具有第一电线32、第二电线34、第三电线36中的任一个的作用的电线430在其他路径上具有第一电线32、第二电线34、第三电线36中的其他作用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一根电线30采用相同的固定单元的情况,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能有对一根电线30采用不同的固定单元的情况。尤其是,如图13所示,在一根电线430在沿着长度方向的不同的部分具有第一电线32、第二电线34、第三电线36中的其他作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能有采用与作用相应的不同的固定单元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上述电线430中,可以在作为第一电线32发挥功能的部分和作为第二电线发挥功能的部分采用不同的固定单元。当然,在上述电线430中,也可以在作为第一电线32发挥功能的部分和作为第二电线发挥功能的部分采用相同的固定单元。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电线32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对所有的第一电线32采用相同的固定单元的情况,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在第一电线32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可能有一部分第一电线32和另一部分第一电线32采用不同的固定单元的情况。第二电线34、第三电线36也同样。
图14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线束510的概略剖视图。
线束510还具备加强构件60。此外,线束510中的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及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与上述线束10同样,但是并不特别限定。
加强构件60形成为具有层叠的电线30的高度以上的高度尺寸。加强构件60以相对于基材20位于电线30的两侧的方式设置。此时,配置于相邻的加强构件60之间的第一电线32可以是多根,也可以是一根。另外,可以存在与加强构件60抵接的电线30,也可以不存在与加强构件60抵接的电线30。在存在与加强构件60抵接的电线30的情况下,可以是第一电线32,也可以是第二电线34,还可以是第三电线36以后的电线30。
加强构件60例如将树脂或金属等作为材料而形成。此时,优选加强构件60形成为与电线30相比具有高刚性。另外,加强构件60沿着电线30的路径设置。此时,优选加强构件60沿着电线30的长度方向连续地设置,但是也可以断续地设置。另外,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加强构件60的截面形状是方形形状,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状而适当设定。
加强构件60固定于基材20。加强构件60例如与电线30同样地,通过使用由线40进行缝制、超声波熔敷、具有粘接性或粘合性的中介物50的固定等方法固定于基材20。此时,加强构件60可以利用与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相同的固定单元固定,也可以利用与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相同的固定单元固定,还可以利用与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及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不同的固定单元固定。可是,加强构件60也可以通过使用由线40进行缝制、超声波熔敷、具有粘接性或粘合性的中介物50的固定以外的方法固定于基材20。
对相邻的加强构件60的间隔而言,例如可以设定为,比在配设于车辆时有可能按压线束510而施加大的外力的按压构件90中的按压部分的外形最小的按压构件90小。作为该按压构件90,例如可以考虑鞋跟或伞的前端等。
在电线30固定并层叠于基材20的情况下,若电线30被踩踏等,则电线30有可能无法完全吸收该冲击而损伤。尤其是,如线束510是配设于车辆的地板的地板线束的情况那样,可能有存在从室内侧被踩踏等而施加较强的力的可能性,并且在线束510与室内空间之间未配置内饰等比较高刚性的保护罩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本方式,通过在线束510设置加强构件60,能够抑制对电线30施加过度的力。
此外,也可能有相对于位于基材20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电线30在基材20的端缘部侧没有加强构件60的情况。也就是说,也可能有在线束510中,除了加强构件60以相对于基材20位于电线30的两侧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加强区域A1以外,还形成有加强构件60以相对于基材20仅位于电线30的单侧的方式设置的第二加强区域A2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线束510配设于车辆时,可以在该线束510的附近配置其他的构件100,或该线束510配置于凹状的槽部等。由此,其他构件100或槽部的缘部能够兼用作加强构件60的替代结构。
另外,在加强构件60即使在设置于相对于基材20仅设置有一层电线30的部分的情况下,也具有上述效果。因此,在上述各线束中,在存在相对于基材20仅设置一层电线30的部分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在该部分设置加强构件60的情况。而且,在相对于基材20仅设置有一层电线的线束及相对于基材20电线层叠的情况下,关于利用与本发明不同的方法层叠的线束,也能够应用加强构件60。
图15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线束610的概略剖视图。
线束610在第二固定部位采用第一固定单元这方面与上述线束110A、210A相同。但是,第一固定单元中的缝制方式与上述线束110A、210A不同。
具体地说,在此,线40不将第一电线32卷入而仅将第二电线34缝制于基材20。此时,一根第二电线34配置于两根第一电线32之间,缝制第二电线34的线40在该第二电线34的下方在两根第一电线32之间穿过并缝制于基材20。
除此以外,此前对作为固定单元采用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第三固定单元中的任一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作为固定单元,例如也可能有采用例如将捆扎带或单面粘合带卷绕于基材和电线30的周围等的使用捆扎带或单面粘合带的固定单元等除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及第三固定单元以外的固定单元的情况。
另外,此前说明了电线30利用从基材20延伸出的部分与连接器C等的连接对象连接的情况,但是这不是必须的结构。电线30可以在基材20上与连接器C等的连接对象连接。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够适当组合。
如以上那样,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的说明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此。应解释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设想没有例示的无数变形例。
标号说明
10线束
20基材
30电线
32第一电线
34第二电线
36第三电线
40线
50中介物
60加强构件

Claims (4)

1.一种线束,其中,所述线束具备:
基材;及
电线,包括第一电线及第二电线,层叠而配设于所述基材,
维持所述第一电线配设在所述基材上的状态的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与维持所述第二电线配设在所述第一电线上的状态的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不同,
所述电线包括在所述基材上弯曲的电线,
作为所述第一固定部位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分别采用第一固定单元、第二固定单元和第三固定单元中的彼此不同的两种固定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使用基于线的缝制,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使用超声波熔敷,所述第三固定单元使用具有粘接性或粘合性的中介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或所述第三固定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所述第一固定单元,
所述第二固定部位的固定单元是所述第二固定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还具备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形成为具有层叠的所述电线的高度以上的高度尺寸,并以相对于所述基材位于所述电线的两侧的方式设置。
CN201880052533.0A 2017-08-28 2018-06-15 线束 Active CN111033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63305 2017-08-28
JP2017163305A JP6784245B2 (ja) 2017-08-28 2017-08-28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CT/JP2018/022939 WO2019044122A1 (ja) 2017-08-28 2018-06-15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641A CN111033641A (zh) 2020-04-17
CN111033641B true CN111033641B (zh) 2021-11-02

Family

ID=65525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2533.0A Active CN111033641B (zh) 2017-08-28 2018-06-15 线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03037A1 (zh)
JP (1) JP6784245B2 (zh)
CN (1) CN111033641B (zh)
WO (1) WO2019044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0533B2 (ja) * 2017-08-23 2021-05-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部品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電気部品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組付構造
US11521764B2 (en) * 2018-03-28 2022-12-06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US10639737B1 (en) * 2018-10-19 2020-05-05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Weld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3168937A (zh) * 2018-12-12 2021-07-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布线构件及包装形态的布线构件
JP7310548B2 (ja) * 2019-10-31 2023-07-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の配置構造体
JP7028854B2 (ja) * 2019-12-26 2022-03-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3113884B (zh) * 2021-04-14 2022-07-12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布线方法及线束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5373A (en) * 1993-02-18 1994-08-24 Sumitomo Wall Systems Ltd Flat cable harness assembly
JP2001251742A (ja) * 2000-03-07 2001-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フラット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車体固定方法
CN101080780A (zh) * 2004-12-17 2007-11-28 通用电气公司 多导体电缆组件和制造多导体电缆组件的方法
JP6128024B2 (ja) * 2014-03-11 2017-05-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119828B (it) * 1978-08-15 1986-03-10 Lucas Industries Ltd Cavo nastriforme
JPS58192408U (ja) * 1982-06-16 1983-12-2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ネス
JP3198668B2 (ja) * 1992-09-30 2001-08-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芯平行導線
US6346676B1 (en) * 2000-04-11 2002-02-12 Lsi Logic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US20030075646A1 (en) * 2001-10-18 2003-04-24 Womack Christopher C. Cable management device
JP4776942B2 (ja) * 2005-02-21 2011-09-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積層方法
CN101517443A (zh) * 2006-09-26 2009-08-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缝合的导线的光导装置
JP5424447B2 (ja) * 2008-07-15 2014-02-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8646397B2 (en) * 2010-12-17 2014-02-11 Midcon Cables C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achine stitched flat wiring harness
US9165698B2 (en) * 2011-02-24 2015-10-20 Lake Cable, Llc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a cable assembly
JP5979496B2 (ja) * 2013-05-24 2016-08-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中継ハーネス
JP5935787B2 (ja) * 2013-11-27 2016-06-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5373A (en) * 1993-02-18 1994-08-24 Sumitomo Wall Systems Ltd Flat cable harness assembly
JP2001251742A (ja) * 2000-03-07 2001-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フラット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車体固定方法
CN101080780A (zh) * 2004-12-17 2007-11-28 通用电气公司 多导体电缆组件和制造多导体电缆组件的方法
JP6128024B2 (ja) * 2014-03-11 2017-05-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44122A1 (ja) 2019-03-07
US20200203037A1 (en) 2020-06-25
JP6784245B2 (ja) 2020-11-11
JP2019040798A (ja) 2019-03-14
CN111033641A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641B (zh) 线束
JP6497420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US20200062198A1 (en) Wire harness fixing structure
JP5270667B2 (ja) 接点パッドに接続されたトランスポンダアンテナを有する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得られたデバイス
JP6767437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13519032B (zh) 带有固定构件的布线构件及布线构件的固定构造
CN110612648B (zh) 线束的固定结构以及线束
JP2020177918A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複合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配線モジュール付固定対象部材
US20220293297A1 (en) Wiring member
CN110678939A (zh) 线束
US11501891B2 (en) Wiring member
WO2014038253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11065550B (zh) 线束的固定构造
KR20180034160A (ko) 도전선 삽입형 면상도전체와 그 제조방법
WO2019225029A1 (ja) 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JP2021083151A (ja) 配線部材
JP7160059B2 (ja) 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JP6583597B1 (ja) 固定部材付き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固定構造
KR20110112154A (ko) 도전체와 그 제조방법
CN114651313B (zh) 配线构件
WO2022270284A1 (ja) 電気機器と配線部材との接続モジュール
WO2021095522A1 (ja) 配線部材
US20210335521A1 (en) Wiring member
JP2022147684A (ja) 配線部材付き被着体及びカバー付き配線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