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6734B -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6734B
CN111016734B CN201911419478.7A CN201911419478A CN111016734B CN 111016734 B CN111016734 B CN 111016734B CN 201911419478 A CN201911419478 A CN 201911419478A CN 111016734 B CN111016734 B CN 111016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charging
discharge
compari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94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16734A (zh
Inventor
乔培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94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16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16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6734A/zh
Priority to US17/013,630 priority patent/US20210197690A1/en
Priority to EP20195216.5A priority patent/EP384630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16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6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60L58/13Maintaining the SoC within a determined r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60L58/14Preventing excessive dischar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7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通过根据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可以对电池输出的功率以及向电池反馈的功率实现控制,进而有效利用电池的能量,避免对电池的过度使用,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池释放的能量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的功率需求,从而对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避免电池触发运行故障、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等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在车辆实际的工况中,车辆的功率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例如,车辆在起步、加速和爬坡等工况时,车辆的功率需求是不同的,若车辆为电动汽车时,电池的功率输出和反馈也是动态变化的,也即,电池可以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池的内阻和容量均会发生改变,使得电池的寿命也随之发生变化,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也会发生变化。
那么,如何有效利用电池的能量,避免对电池过度使用,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池释放的能量能够满足车辆的功率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用以有效利用电池的能量,避免对电池过度使用,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池释放的能量能够满足车辆的功率需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的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电池当前的实际功率;
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
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
根据所述参考功率和所述比较功率,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调整。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控制规则为:
在规定时间内,所述电池的实际极化电压不大于所述电池的最大极化电压,且所述电池在的实际热积累量不大于所述电池的最大热积累量;
其中,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所述规定时间为确定所述放电峰值功率时采用的时间。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参考功率和所述比较功率,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若所述电池当前处于放电阶段,且实际功率为放电实际功率,所述参考功率为放电参考功率,所述比较功率为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放电额定功率时,根据所述放电参考功率和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
或,若所述电池当前处于充电阶段,且实际功率为充电实际功率,所述参考功率为充电参考功率,所述比较功率为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充电峰值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时,根据所述充电参考功率和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所述充放电额定功率。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放电参考功率和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1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
若不大于,则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
若大于,则继续判断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2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
若是,则在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之后,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额定功率;
若否,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
根据所述充电参考功率和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所述充放电额定功率,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1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
若不小于,则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
若小于,则继续判断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2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
若是,则在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若否,则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
其中,N1、N2均为正数,且N1小于N2。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判断出所述放电比较功率不大于N1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之前,还包括:保持用于表示放电程度的第一标志位的数值为第一初始值;且在判断出所述放电比较功率大于N2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标志位的数值设置为第一预设值;
或,在判断出所述充电比较功率不小于N1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之的绝对值前,还包括:保持用于表示充电程度的第二标志位的数值为第二初始值;且在判断出所述充电比较功率小于N2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标志位的数值设置为第二预设值。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判断出所述放电比较功率大于N1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所述第一初始值;若是,则判断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2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若否,则在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之后,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额定功率;
或,在判断出所述充电比较功率小于N1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二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所述第二初始值;若是,则判断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2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若否,则在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且所述规定功率参数还包括放电额定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时,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放电峰值功率与所述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所述放电参考功率;或,根据所述充电峰值功率与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所述充电参考功率;
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具体包括:
对所述实际功率和所述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或,对所述实际功率和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所述充电比较功率。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时,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具体包括:
对所述放电峰值功率进行积分处理,确定所述放电参考功率;或,对所述充电峰值功率进行积分处理,确定所述充电参考功率;
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具体包括:
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或,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所述充电比较功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池的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电池当前的实际功率;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功率和所述比较功率,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调整。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电池和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控制装置;
或,所述控制器采用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控制方法对所述电池功率进行控制。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通过根据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可以对电池输出的功率以及向电池反馈的功率实现优化,进而有效利用电池的能量,避免对电池的过度使用,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池释放的能量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的功率需求,从而对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避免电池触发运行故障、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等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对电池输出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向电池反馈的功率进行动态调整的示意图;
图4为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时单体电池的放电峰值功率的结果示意图;
图5为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时单体电池的放电额定功率的结果示意图;
图6为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时单体电池的充电峰值功率的结果示意图;
图7为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时单体电池的充电额定功率的结果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获取电池的规定功率参数、以及电池当前的实际功率;
其中,规定功率参数可以包括放电额定功率和充电额定功率;
其中,在获取电池的规定功率参数时,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定时向控制装置发送规定功率参数,例如但不限于,每0.1s发送一次,以使控制装置获取到规定功率参数。
说明一点,规定功率参数可以理解为电池中预设的功率参数,如预设的放电额定功率和预设的充电额定功率。
在获取电池当前的实际功率时,也可以定时获取,还可以随时获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并且具体的获取当时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任何可以获取电池当前的实际功率的方式,在此并不限定。
S102、根据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
其中,参考功率可以包括放电参考功率或充电参考功率;
S103、根据规定功率参数以及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
其中,比较功率可以包括放电比较功率或充电比较功率;
S104、根据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可以对电池输出的功率以及向电池反馈的功率实现优化,进而有效利用电池的能量,避免对电池的过度使用,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池释放的能量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的功率需求,从而对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避免电池触发运行故障、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等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
在具体实施时,在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且规定功率参数还包括放电额定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时,在确定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1: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放电峰值功率与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放电参考功率;
根据充电峰值功率与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充电参考功率。
例如,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放电参考功率和充电参考功率:
S1_d=[Pd_m(SOC,T,t1)-Pd_r(SOC,T,t1)]×t1;
S1_c=[Pc_m(SOC,T,t2)-Pc_r(SOC,T,t2)]×t2;
其中,T表示温度,SOC表示电池荷电状态,t1表示向电池施加放电功率的时间,t2表示向电池施加充电功率的时间,S1_d表示放电参考功率,S1_c表示充电参考功率,Pd_m(SOC,T,t1)表示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在施加放电功率的时间为t1时的放电峰值功率,Pd_r(SOC,T,t1)表示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在施加放电功率的时间为t1时的放电额定功率,Pc_m(SOC,T,t2)表示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在施加充电功率的时间为t2时的充电峰值功率,Pc_r(SOC,T,t2)表示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在施加充电功率的时间为t2时的充电额定功率。
说明一点,上述公式只是举例说明参考功率的计算过程,但在实际情况中,参考功率的计算过程并不限于上述例子,只要能够根据放电峰值功率与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放电参考功率,以及根据充电峰值功率与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充电参考功率,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要保护的范围。
其中,t1可以设置为30s,但并不限于30s,t2可以设置为10s,但也并不限于10s,也就是说,t1和t2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如此,通过简单的方法即可确定出参考功率,进而可以利用该参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从而有利于实现对电池功率的控制。
相应地,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规定功率参数以及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具体包括:
对实际功率和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放电比较功率;
对实际功率和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充电比较功率。
例如,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放电比较功率和充电比较功率:
Figure BDA0002351962090000081
Figure BDA0002351962090000082
其中,T表示温度,SOC表示电池荷电状态,t1表示向电池施加放电功率的时间,t2表示向电池施加充电功率的时间,S2_d表示放电比较功率,S2_c表示充电比较功率,Pd_r(SOC,T,t1)表示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在施加放电功率的时间为t1时的放电额定功率,Pc_r(SOC,T,t2)表示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在施加充电功率的时间为t2时的充电额定功率,a和b为时间参数,P1表示电池输出的实际功率。
如此,通过简单的方法即可确定出比较功率,进而可以利用该比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从而有利于实现对电池功率的控制。
方式2: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具体包括:
对放电峰值功率进行积分处理,确定放电参考功率;或,对充电峰值功率进行积分处理,确定充电参考功率。
其中,在进行积分处理时,可以采用如方式1中提及的积分处理过程,具体可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规定功率参数以及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具体包括:
对实际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放电比较功率;或,对实际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充电比较功率。
同样地,在进行积分处理时,可以采用如方式1中提及的积分处理过程,具体可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说明一点,在实际情况中,除了上述方式1和方式2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例如但不限于,对实际功率与峰值功率(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比较功率,或者,对实际功率与峰值功率的比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比较功率,又或者,对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包括放电额定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的比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比较功率等等,上述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也可以通过平均值处理或者其他处理方式得到,例如但不限于,对实际功率与峰值功率(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的差值进行平均值处理得到比较功率,或者,对实际功率与峰值功率的比值进行平均值处理得到比较功率,又或者,对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包括放电额定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的比值进行平均值处理得到比较功率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也就是说,在确定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只要能够确定出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以便于后续对实际功率的调整即可,对于具体的确定方法,在此并不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在满足预设控制规则的条件下,根据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
其中,预设控制规则为可以包括:
在规定时间内,电池的实际极化电压不大于电池的最大极化电压,且电池在的实际热积累量不大于电池的最大热积累量;
其中,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规定时间为确定放电峰值功率时采用的时间。
说明一点,在考虑电池的功率特性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电池的极化电压;
2)电池的热积累。
假设比较功率与参考功率相等时,那么需要满足以下关系式:
△Umax(t0)≥△Us(t);
Imax 2×R×t0≥Is2×R×t;
其中,t表示时间,且t的取值范围为[0,t0],t0为规定时间,△Umax(t0)表示电池在规定时间内的最大极化电压,△Us(t)表示电池任意时间t内的实际极化电压,Imax 2×R×t0表示在规定时间内电池的热积累量,Is2×t表示在任意时间t内电池的实际热积累量,Is表示电池任意时间t时产生的电流,Imax表示电池产生的最大电流,R表示在特定温度、特定SOC、以及特定电流时电池的内阻。
因规定时间为确定放电峰值功率时采用的时间,且在确定电池的放电峰值功率时,可以采用《功率辅助型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测试手册》(简称HPPC)确定,所以一般可以将规定时间设置为30s,当然,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对于极化电压而言,由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电池内部极化现象的存在,会产生极化电压,如果极化电压越大,会使得电池的性能越低,实际输出的功率降低。
对于热积累而言,因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电池的热积累量越大,说明电池产生了较多的热量,会使得电池本身的温度升高,此时会导致电池内部结构损坏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因此,不管是极化电压还是热积累,过高均会对电池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为了保证电池可以正常工作,在保证具有良好性能的情况下为电动汽车提供更多的电能,在电池功率的控制过程中,需要满足上述控制规则,以提高电池的性能,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若电池当前处于放电阶段,且实际功率为放电实际功率,参考功率为放电参考功率,比较功率为放电比较功率,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放电额定功率时,根据放电参考功率和放电比较功率,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
或,若电池当前处于充电阶段,且实际功率为充电实际功率,参考功率为充电参考功率,比较功率为充电比较功率,规定功率参数包括充电峰值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时,根据充电参考功率和充电比较功率,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不大于充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充放电额定功率。
其中,对于上述内容提及的电池的实际功率可以包括:放电过程中电池输出的实际功率、以及充电过程中向电池反馈的实际功率。
因此,相应地,对于放电过程而言,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可以理解为:电池输出的实际功率中的最大值;对于充电过程而言,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可以理解为:向电池反馈的实际功率中的最大值。
如此,在将电池应用至电动汽车中时,可以将电动汽车的功率需求与电池的实际的放电和充电能力进行关联,实现电池输出/反馈的最大功率在放电/充电峰值功率与放电/充电额定功率之间进行动态切换,进而实现电池功率的优化设计,从而有效利用电池的能量,避免对电池的过度使用,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池释放的能量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的功率需求,从而对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避免电池触发运行故障、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等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放电参考功率和放电比较功率,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具体包括:
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
若不大于,则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
若大于,则继续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2倍的放电参考功率;
若是,则在控制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之后,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额定功率;
若否,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
根据充电参考功率和充电比较功率,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不大于充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充放电额定功率,具体包括:
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
若不小于,则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
若小于,则继续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2倍的充电参考功率;
若是,则在控制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若否,则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
其中,N1、N2均为正数,且N1小于N2。
如此,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在放电峰值功率/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之间进行动态切换,以及使得向电池输入的最大功率在放电额定功率/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间进行动态切换,在保证电池可以长时间稳定而有效地使用的同时,控制电池功率输出的设计,为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地参考。
说明一点,若电池应用至电动汽车中时,放电过程可以理解为但不限于电动汽车行驶过程,此时,可以定义放电峰值功率、放电额定功率、在放电过程中当前的实际功率均为正值;充电过程可以理解为但不限于电动汽车的刹车过程,此时,可以定义充电峰值功率、充电额定功率、在充电过程中当前的实际功率均为负值。如此,以便于区分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从而便于对电池功率的有效控制。
当然,在实际情况中,还可以将充电峰值功率、充电额定功率、在充电过程中当前的实际功率均定义为正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并且,对于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不同的确定方法,在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时,也会有所不同,以上述介绍的方式1和方式2确定出的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为例进行说明。
情况1、对于方式1确定出的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而言,以电池的放电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说明一点,由于方式1中确定出的放电比较功率是根据实际功率与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的积分后得到的,所以可以首先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再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以便于对电池输出的实际功率进行精确地控制。
其中,对于第一阈值的取值,可以设置为零,或者其他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
若否,则在第一阈值为零时,说明电池当前输出的功率小于放电额定功率,此时为了便于控制,可以默认为放电比较功率为零,且为了使得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完成加速、爬坡等过程,所以可以控制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为放电峰值功率;
若是,则在第一阈值为零时,说明电池当前输出的功率大于放电额定功率,此时可以继续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
若不大于,则说明电池当前输出的功率并不是放电峰值功率,且输出的功率与放电额定功率较接近,所以可以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以使得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完成加速、爬坡等过程;
若大于,则可以继续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2倍的放电参考功率;
若是,则说明电池当前输出的功率是较大的,且输出的功率可能是放电峰值功率,如果电池长期输出较大的功率时,会使得电池消耗过度,电量快速损耗,同时也会增加电池的极化电压和热积累量,对电池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此时可以先控制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之后再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额定功率;
其中,若要使得电池从当前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为了保证电池输出功率的平稳过渡,以及保证电动汽车的行驶稳定,在此过程中可以具体为:控制电池由当前输出的功率以第一预设速率平滑下降至放电额定功率。
并且,第一预设速率的取值在此并不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若否,则可以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以使得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完成加速、爬坡等过程。
例如,参见图2所示,图a表示电池在实验阶段输出的功率示意图,图b表示电池工况中输出的功率示意图。
在图a中,电池输出放电峰值功率的时长为30s,输出放电额定功率的时长也为30s,电池交替地输出放电峰值功率和放电额定功率。并且,斜线填充区域表示放电参考功率。
在图b中,虚线表示电池所能承受的功率,也即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功率,稀疏的黑点填充的区域表示放电比较功率,在电池输出的功率为放电额定功率之前经历两个时间段,分别为t3和t4,t3可以为但不限于大于或等于24s,t4可以为但不限于小于或等于12s,其中,在t4时间内,电池输出的功率以第一预设速率下降,直至下降至放电额定功率。
通过对电池输出的功率的控制和调整,使得电池输出的功率在所能承受的功率范围内波动,在保证电池正常有效工作的基础上,对电池输出的功率进行控制,实现电池工况的优化设计。
同理,电池的充电过程同上述实施例的原理类似,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
说明一点,在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之前,同样需要首先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第二阈值;
其中,充电比较功率、充电峰值功率、以及在电池的充电阶段当前的实际功率均为负值。
并且,对于第二阈值的取值,可以设置为零,或者其他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定。
若否,则在第二阈值为零时,说明当前向电池反馈的功率小于充电额定功率,此时为了便于控制,可以默认为充电比较功率为零,且可以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为充电峰值功率;
若是,则继续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
此外,在控制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时,依据放电过程,同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
控制向电池反馈的当前功率的绝对值以第二预设速率平滑下降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并且,第二预设速率的取值在此并不限定,第一预设速率和第二预设速率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参见图3所示,图a表示在实验阶段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示意图,图b表示电池工况中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示意图。
在图a中,向电池反馈充电峰值功率的时长为30s,反馈充电额定功率的时长也为30s,向电池交替地反馈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和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并且,斜线填充区域表示充电参考功率的绝对值。
在图b中,虚线表示电池所能承受的功率的绝对值,也即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稀疏的黑点填充的区域表示充电比较功率的绝对值,在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为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前同样经历了两个时间段,分别为t5和t6,t5可以为但不限于大于或等于8s,t6可以为但不限于小于或等于4s,其中,在t6时间内,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以第二预设速率下降,直至下降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通过对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控制和调整,使得向电池反馈的功率在所能承受的功率范围内波动,在保证电池正常有效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对电池输出的功率进行控制和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设置N1和N2的取值时,一方面要考虑电池输出的功率的平滑过渡,以使电动汽车可以正常平稳地行驶,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电池长时间的满功率运行时对电池的损耗和对电池寿命的影响。
因此,N1和N2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路况需求确定,比如山区、城市、郊区,不同的路况,还可以通过调节标定参数,调节峰值功率与额定功率的输出时间来确定,以适配不同的路况。
情况2、对于方式2中确定出的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而言:
由于参考功率为对峰值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后得到,比较功率为对实际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后得到,并未涉及到差值,所以无需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零,或者无需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零,可以直接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或直接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
其中,此情况2中涉及到的N1和N2的取值,与上述情况1中涉及到的N1和N2的取值可以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且不同情况中的N1和N2的取值的设置方式类似,具体可参见上述内容,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判断出放电比较功率不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之前,还包括:保持用于表示放电程度的第一标志位的数值为第一初始值;且在判断出放电比较功率大于N2倍的放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之前,还包括:将第一标志位的数值设置为第一预设值;
或,在判断出充电比较功率不小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峰值功率之的绝对值前,还包括:保持用于表示充电程度的第二标志位的数值为第二初始值;且在判断出充电比较功率小于N2倍的充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前,还包括:将第二标志位的数值设置为第二预设值。
也就是说,在放电过程中,引入第一标志位,在判断出放电比较功率不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之后,可以通过第一标志位的数值,来标记当前电池输出的实际功率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后续的调整控制过程中快速地进行判断,提高调整控制的效率。
同理,在充电过程中,引入第二标志位,在判断出充电比较功率不大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之后,可以通过第二标志位的数值,来标记当前向电池反馈的实际功率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后续的调整控制过程中快速地进行判断,提高调整控制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判断出放电比较功率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之后,还包括:判断第一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第一初始值;若是,则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2倍的放电参考功率;若否,则在控制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之后,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额定功率;
或,在判断出充电比较功率小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之后,还包括:判断第二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第二初始值;若是,则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2倍的充电参考功率;若否,则在控制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也就是说,在放电过程中,在判断出放电比较功率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之后,可以通过第一标志位的数值,快速地做出判断,以确定是否控制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从而在实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在放电峰值功率与放电额定功率之间的动态切换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动态切换的效率,即提高电池功率调整和控制的效率。
同理,在充电过程中,在判断出充电比较功率大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之后,可以通过第二标志位的数值,快速地做出判断,以确定是否控制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从而在实现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在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与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间的动态切换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动态切换的效率,即提高电池功率调整和控制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电池所能提供功率的能力,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S101中获取到的电池的规定功率参数可以是修正后的功率参数,也即规定功率参数中包括:修正放电峰值功率、修正放电额定功率、修正充电峰值功率、以及修正充电额定功率。
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电池的内阻和当前功率确定出的电池健康状态指数,并将该电池健康状态指数作为修正指数,利用该修正指数对初始的功率参数进行修正,而电池的内阻可以反映电池的老化特性,所以可以依据电池的老化特性对初始功率参数进行修正,如此,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电池所能提供功率的能力,使得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更优异的能力,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电池提供的能量。
因此,在上述内容中涉及到的放电峰值功率可以替换为修正放电峰值功率,放电额定功率可以替换为修正放电额定功率,充电峰值功率可以替换为修正充电峰值功率,充电额定功率可以替换为修正充电额定功率。
具体地,修正后的功率参数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确定电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电池荷电状态时的初始功率参数;
其中,初始功率参数可以包括:初始放电峰值功率、初始放电额定功率、初始充电峰值功率和初始充电额定功率;
其中,温度和电池荷电状态这两个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准确地确定出初始功率参数即可,在此并不限定。
步骤2、根据电池的内阻和电池的当前功率,确定电池的电池健康状态指数;
其中,电池的当前功率,可以理解为电池在当前时刻的实际功率。例如,电池当前处于放电阶段时,电池的当前功率为在放电阶段中某一时刻的实际功率。若电池当前处于充电阶段时,电池的当前功率为在充电阶段中某一时刻的实际功率。
步骤3、根据电池健康状态指数,对初始功率参数进行修正,得到电池的功率状态。
其中,修正后的初始功率参数包括:修正放电峰值功率、修正放电额定功率、修正充电峰值功率和修正充电额定功率。
说明一点,电池的功率状态可以理解为:在t(任一时间)、T(特定温度)和特定SOC时,电池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也就是说,在特定温度和特定SOC下,随着时间的变化,电池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是在变化,其中,电池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可能是峰值功率,还有可能是额定功率,是根据不同的场景而定的,通过修正后的初始功率参数,可以表示电池所能提供功率的能力,从而反映出电池的性能。
在具体实施时,电池可以包括多个单体电池,然后通过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得到电池。
此时,为了实现上述步骤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电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电池荷电状态时的初始功率参数,具体包括:
采用预设的功率测试方法,确定各单体电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电池荷电状态时的第一功率参数,其中第一功率参数包括第一放电峰值功率、第一放电额定功率、第一充电峰值功率、以及第一充电额定功率;
对确定出的第一功率参数进行平滑处理,得到各单体电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电池荷电状态时的第二功率参数;
根据得到的各单体电池的第二功率参数,按照各单体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关系,确定电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电池荷电状态时的初始功率参数。
如此,可以通过上述简单的方式,即可确定出初始功率参数,不仅有利于提高功率状态的确定效率,还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功率状态的准确性,更加符合电池本身的性能。
其中,预设的功率测试方法可以为电池HPPC测试方法,当然,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可以确定出各单体电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电池荷电状态时的第一功率参数的测试方法,在此并不限定。
并且,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对确定出的第一功率参数进行平滑处理时,可以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进行平滑处理,以实现功率平滑输出;同时,避免相邻两个区间的数据发生突变或跳变,进而避免因突变或跳变而导致确定出的功率状态的准确性降低,从而提高功率状态的确定的准确性,为电池的应用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其中,处理后的结果如图4至图7所示,其中图4为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时单体电池的放电峰值功率,图5为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时单体电池的放电额定功率,图6为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时单体电池的充电峰值功率,图7为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时单体电池的充电额定功率,通过图4至图7所示的结果,清楚地给出了不同温度和不同SOC时单体电池的第二功率参数,以便于利用该第二功率参数确定出初始功率参数。
此外,可选地,在确定电池的初始功率参数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Pc-m’(SOC,T,t11)=S1×S2×P0-c-m’(SOC,T,t11);
Pd-m’(SOC,T,t31)=S1×S2×P0-d-m’(SOC,T,t31);
Pc-r’(SOC,T,t21)=S1×S2×P0-c-r’(SOC,T,t21);
Pd-r’(SOC,T,t41)=S1×S2×P0-d-r’(SOC,T,t41);
其中,T表示温度,SOC表示电池荷电状态,S1表示电池中串联的单体电池的数量,S2表示电池中并联的单体电池的数量,P0-c-m’(SOC,T,t11)表示单体电池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充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11时的初始充电峰值功率,P0-d-m’(SOC,T,t31)表示单体电池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放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11时的初始放电峰值功率,P0-c-r’(SOC,T,t21)表示单体电池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充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11时的初始充电额定功率,P0-d-r’(SOC,T,t41)表示单体电池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放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11时的初始放电额定功率,Pc-m’(SOC,T,t11)表示修正前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充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11时的初始充电峰值功率,Pc-r’(SOC,T,t21)表示修正前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充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21时的初始充电额定功率,Pd-m’(SOC,T,t31)表示修正前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放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31时的初始放电峰值功率,Pd-r’(SOC,T,t41)表示修正前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放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41时的初始放电额定功率。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实现上述步骤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电池的内阻和电池的当前功率,确定电池的电池健康状态指数,具体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电池的电池健康状态指数:
P11=Umax×[(C1-Umax)/Dc] 公式1,或P21=Umin×[(C1-Umin)/Dd] 公式2;
SOH=[(DEOL-D)/(DEOL-DBOL)]×100% 公式3;
其中,P11表示电池处于充电阶段时的当前功率,Umax表示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C1表示任意SOC下的开路电压,Dc表示在当前充电功率时电池的内阻,P21表示电池处于放电阶段时的当前功率,Umin表示电池的放电截止电压,Dd表示在当前放电功率时电池的内阻;SOH表示电池的电池健康状态指数,DEOL表示电池寿命终止时的内阻,DBOL表示电池的初始内阻,D表示电池的当前内阻;电池处于充电阶段时,电池的当前内阻为:在当前充电功率时电池的内阻;电池处于放电阶段时,电池的当前内阻为:在当前放电功率时电池的内阻。
说明一点,在实际情况中,若电池处于充电状态,那么仅计算公式1即可,无需计算公式2,;若电池处于放电状态,那么仅计算公式2即可,无需计算公式1,从而有利于降低系统的功耗。
也就是说,对于上述公式1至公式3而言,在电池处于放电阶段时,首先可以根据公式2确定出在放电阶段时电池在某一时刻的内阻Dd,然后,将确定出的该内阻Dd确定为电池的当前内阻D,也即此时D=Dd;最后,将确定出的内阻Dd带入至公式3中,即可确定出电池在某一时刻的电池的电池健康状态指数。
同理,在电池处于充电阶段时,首先可以根据公式1确定出在充电阶段时电池在某一时刻的内阻Dc,然后,将确定出的该内阻Dc确定为电池的当前内阻D,也即此时D=Dc;最后,将确定出的内阻Dc带入至公式3中,即可确定出电池在某一时刻的电池的电池健康状态指数。
说明一点,电池的内阻特性影响着电池的输出功率,所以内阻特性是评估电池功率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且电池健康状态指数反应了电池的老化程度。
因此,基于电池等效电路模型(也即Rint模式)的HPPC的测试方法,可以得到确定P11和P21的公式(如公式1和公式2),由于特定SOC下的C1可以取定值,Umax可以取定值,Umin可以取定值,所以可以确定出电池的内阻与电池的当前功率(包括当前充电功率和当前放电功率)呈负相关。
也就是说,若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当前功率也就越小,若电池的内阻越小,电池的当前功率也就越大。
因此,通过上述内阻和功率的关系,可以确定出电池的内阻与电池的当前功率呈线性关系。
并且,由于电池健康状态指数的确定,一般以内阻作为表征量,所以可以得到上述确定SOH的公式(即公式3),因DEOL可以取定值,DBOL可以取定值,所以可以确定出SOH与电池的当前内阻呈负相关。
也就是说,若电池的内阻越大,SOH越小,若电池的内阻越小,SOH越大。
因此,通过上述内阻和SOH的关系,可以确定出电池的内阻与SOH呈线性关系。
基于此,根据上述公式1至公式3,可以确定出SOH与电池的当前功率呈线性关系,所以依据电池的当前功率,可以确定出SOH,进而在利用该种方法确定出的SOH对初始功率参数进行修正时,可以实现依据电池的老化程度进行修正,从而有利于使得修正后的结果更加准确地反应出电池的性能,有利于降低确定出的电池的功率状态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实现上述步骤3,在电池健康状态指数包括第一指数、第二指数、第三指数和第四指数,初始功率参数包括:初始放电峰值功率、初始放电额定功率、初始充电峰值功率和初始充电额定功率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电池健康状态指数,对初始功率参数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根据电池健康状态指数,对初始功率参数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将初始放电峰值功率与第一指数相乘,得到修正放电峰值功率;
将初始放电额定功率与第二指数相乘,得到修正放电额定功率;
将初始充电峰值功率与第三指数相乘,得到修正充电峰值功率;
将初始充电额定功率与第四指数相乘,得到修正充电额定功率。
具体地,根据电池健康状态指数,对初始功率参数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分别对初始放电峰值功率、初始放电额定功率、初始充电峰值功率和初始充电额定功率进行修正:
Pc-m(SOC,T,t11)=SOH1×Pc-m’(SOC,T,t11);
Pc-r(SOC,T,t21)=SOH2×Pc-r’(SOC,T,t21);
Pd-m(SOC,T,t31)=SOH3×Pd-m’(SOC,T,t31);
Pd-r(SOC,T,t41)=SOH4×Pd-r’(SOC,T,t41);
其中,T表示温度,SOC表示电池荷电状态,Pc-m’(SOC,T,t11)表示修正前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充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11时的初始充电峰值功率,Pc-m(SOC,T,t11)表示修正后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充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11时的修正充电峰值功率,Pc-r’(SOC,T,t21)表示修正前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充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21时的初始充电额定功率,Pc-r(SOC,T,t21)表示修正后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充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21时的修正充电额定功率,Pd-m’(SOC,T,t31)表示修正前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放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31时的初始放电峰值功率,Pd-m(SOC,T,t31)表示修正后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放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31时的修正放电峰值功率,Pd-r’(SOC,T,t41)表示修正前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放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41时的初始放电额定功率,Pd-r(SOC,T,t41)表示修正后在温度为T、电池荷电状态为SOC、以及施加放电脉冲功率的时间为t41时的修正放电额定功率,SOH1表示充电峰值功率对应的第一指数,SOH2表示充电额定功率对应的第二指数,SOH3表示放电峰值功率对应的第三指数,SOH4表示放电额定功率对应的第四指数。
如此,在利用上述方式对初始功率参数进行修正后,可以使得修正后的结果更加准确地反应出电池的性能,降低确定出的电池的功率状态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电池所能提供功率的能力,使得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更优异的能力,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电池提供的能量。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内容中提及的t11和t21与电池的充电过程相关,t31和t41与电池的放电过程相关,且t11和t31与电池的峰值功率相关,t21和t41与电池的额定功率相关,因此:
基于电池的特性,为避免因电池一直处于峰值功率时而造成损坏,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一般可以将t11和t31设置为30s,但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要,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而对于t21和t41的数值限定并不像t11和t31那样,t21和t41的取值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要,提高设计的灵活性。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指数、第二指数、第三指数和第四指数均相同。
如此,可以简化电池健康状态指数的确定过程,提高电池健康状态指数的确定效率,从而提高功率状态的确定效率。
当前,在实际情况中,也可以将第一指数、第二指数、第三指数和第四指数设置为均不同,而具体的数值在此并不限定,如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各功率参数进行修正,从而提高修正的准确性,更加准确地确定电池的功率状态。
实施例一:以电池的放电过程,且以方式1确定出的放电参考功率和放电比较功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N1为40%,N2为80%,结合图8所示的方法的流程图。
S801、接收电池发送的修正放电峰值功率和修正放电额定功率;
S802、根据修正放电峰值功率和修正放电额定功率确定放电参考功率;
S803、获取电池输出的当前实际功率;
S804、对当前实际功率与修正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放电比较功率;
S805、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0;若否,执行步骤S806;若是,执行步骤S807;
S806、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修正放电峰值功率;结束流程;
S807、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放电参考功率的80%;若是,执行步骤S808;若否,保持第一标志位的数值为0,执行步骤S806;
其中,第一标志位的初始值可以设置为0。
S808、判断第一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0;若是,执行步骤S809;若否,执行步骤S811;
S809、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放电参考功率的80%;若是,执行步骤S810;若否,执行步骤S806;
S810、将第一标志位的数值修改为1;
S811、将当前实际功率以速率r下降至修正放电额定功率之后,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修正放电额定功率。
实施例二:以向电池的反馈过程,且以方式1确定出的充电参考功率和充电比较功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N1为40%,N2为80%,结合图9所示的方法的流程图。
S901、接收电池发送的修正充电峰值功率和修正充电额定功率;
S902、根据修正充电峰值功率和修正充电额定功率确定充电参考功率;
S903、获取向电池反馈的当前实际功率;
S904、对当前实际功率与修正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充电比较功率;
S905、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0;若否,执行步骤S906;若是,执行步骤S907;
S906、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修正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结束流程;
S907、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充电参考功率的40%;若是,执行步骤S908;若否,保持第二标志位的数值为0,执行步骤S906;
其中,第二标志位的初始值可以设置为0。
S908、判断第二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0;若是,执行步骤S909;若否,执行步骤S911;
S909、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充电参考功率的80%;若是,执行步骤S910;若否,执行步骤S906;
S910、将第二标志位的数值修改为1;
S911、将当前实际功率的绝对值以速率r下降至修正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修正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的实现原理与前述一种控制方法的实现原理类似,所以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装置,如图10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1001,用于获取电池的规定功率参数、以及电池当前的实际功率;
确定单元1002,用于根据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根据规定功率参数以及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
调整单元1003,用于根据参考功率和比较功率,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单元1003具体用于:
若电池当前处于放电阶段,且实际功率为放电实际功率,参考功率为放电参考功率,比较功率为放电比较功率,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放电额定功率时,根据放电参考功率和放电比较功率,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
或,若电池当前处于充电阶段,且实际功率为充电实际功率,参考功率为充电参考功率,比较功率为充电比较功率,规定功率参数包括充电峰值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时,根据充电参考功率和充电比较功率,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不大于充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充放电额定功率。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单元1003具体用于:
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
若不大于,则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
若大于,则继续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2倍的放电参考功率;
若是,则在控制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之后,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额定功率;
若否,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
调整单元1003具体用于:
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
若不小于,则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
若小于,则继续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2倍的充电参考功率;
若是,则在控制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若否,则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
其中,N1、N2均为正数,且N1小于N2。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单元1003还用于:
在判断出放电比较功率不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峰值功率之前,还包括:保持用于表示放电程度的第一标志位的数值为第一初始值;且在判断出放电比较功率大于N2倍的放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之前,还包括:将第一标志位的数值设置为第一预设值;
或,在判断出充电比较功率不小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峰值功率之的绝对值前,还包括:保持用于表示充电程度的第二标志位的数值为第二初始值;且在判断出充电比较功率小于N2倍的充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前,还包括:将第二标志位的数值设置为第二预设值。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单元1003还用于:
在判断出放电比较功率大于N1倍的放电参考功率之后,还包括:判断第一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第一初始值;若是,则判断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2倍的放电参考功率;若否,则在控制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放电额定功率之后,控制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额定功率;
或,在判断出充电比较功率小于N1倍的充电参考功率之后,还包括:判断第二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第二初始值;若是,则判断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2倍的充电参考功率;若否,则在控制向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向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且规定功率参数还包括放电额定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时,确定单元1002具体用于:
根据放电峰值功率与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放电参考功率;或,根据充电峰值功率与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充电参考功率;
对实际功率和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放电比较功率;或,对实际功率和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充电比较功率。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时,确定单元1002具体用于:
对放电峰值功率进行积分处理,确定放电参考功率;或,对充电峰值功率进行积分处理,确定充电参考功率;
对实际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放电比较功率;或,对实际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充电比较功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110,如图11所示,包括电池111和控制器112;
其中,控制器112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控制装置;
或,控制器112采用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控制方法对电池111输出的功率进行控制。
当然,电动汽车中除了包括电池和控制器之外,还包括用于实现电动汽车正常运行的其他结构(图11中未示出),在此并不限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池的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电池当前的实际功率;其中,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为所述电池中预设的功率参数;
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
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
在满足预设控制规则的条件下,根据所述参考功率和所述比较功率,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预设控制规则包括:
在规定时间内,所述电池的实际极化电压不大于所述电池的最大极化电压,且所述电池在的实际热积累量不大于所述电池的最大热积累量;
其中,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所述规定时间为确定所述充电峰值功率或放电峰值功率时采用的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参考功率和所述比较功率,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调整,具体包括:
若所述电池当前处于放电阶段,且实际功率为放电实际功率,所述参考功率为放电参考功率,所述比较功率为放电比较功率,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放电额定功率时,根据所述放电参考功率和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
或,若所述电池当前处于充电阶段,且实际功率为充电实际功率,所述参考功率为充电参考功率,所述比较功率为充电比较功率,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充电峰值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时,根据所述充电参考功率和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所述充电额定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放电参考功率和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1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
若不大于,则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
若大于,则继续判断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2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
若是,则在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之后,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额定功率;
若否,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
根据所述充电参考功率和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或降低至所述充电额定功率,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1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
若不小于,则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
若小于,则继续判断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2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
若是,则在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若否,则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的绝对值;
其中,N1、N2均为正数,且N1小于N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出所述放电比较功率不大于N1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所述放电峰值功率之前,还包括:保持用于表示放电程度的第一标志位的数值为第一初始值;且在判断出所述放电比较功率大于N2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标志位的数值设置为第一预设值;
或,在判断出所述充电比较功率不小于N1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峰值功率之的绝对值前,还包括:保持用于表示充电程度的第二标志位的数值为第二初始值;且在判断出所述充电比较功率小于N2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之后,且在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二标志位的数值设置为第二预设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出所述放电比较功率大于N1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所述第一初始值;若是,则判断所述放电比较功率是否大于N2倍的所述放电参考功率;若否,则在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功率降低至所述放电额定功率之后,控制所述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不大于放电额定功率;
或,在判断出所述充电比较功率小于N1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二标志位的数值是否为所述第二初始值;若是,则判断所述充电比较功率是否小于N2倍的所述充电参考功率;若否,则在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功率的绝对值降低至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向所述电池反馈的最大功率的绝对值不大于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绝对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且所述规定功率参数还包括放电额定功率或充电额定功率时,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放电峰值功率与所述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放电参考功率;或,根据所述充电峰值功率与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确定充电参考功率;
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具体包括:
对所述实际功率和所述放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放电比较功率;或,对所述实际功率和所述充电额定功率的差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充电比较功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时,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具体包括:
对所述放电峰值功率进行积分处理,确定放电参考功率;或,对所述充电峰值功率进行积分处理,确定充电参考功率;
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具体包括:
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放电比较功率;或,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充电比较功率。
8.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电池的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电池当前的实际功率;其中,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为所述电池中预设的功率参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确定参考功率;根据所述规定功率参数以及所述实际功率,确定比较功率;
调整单元,用于在满足预设控制规则的条件下,根据所述参考功率和所述比较功率,对所述实际功率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预设控制规则包括:
在规定时间内,所述电池的实际极化电压不大于所述电池的最大极化电压,且所述电池在的实际热积累量不大于所述电池的最大热积累量;
其中,所述规定功率参数包括放电峰值功率或充电峰值功率,所述规定时间为确定所述充电峰值功率或放电峰值功率时采用的时间。
9.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和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
或,所述控制器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对所述电池功率进行控制。
CN201911419478.7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111016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9478.7A CN111016734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US17/013,630 US20210197690A1 (en) 2019-12-31 2020-09-06 Method for control power of battery,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ctric vehicle
EP20195216.5A EP3846306A1 (en) 2019-12-31 2020-09-09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of a battery, control apparatus, and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9478.7A CN111016734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6734A CN111016734A (zh) 2020-04-17
CN111016734B true CN111016734B (zh) 2021-07-23

Family

ID=70201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9478.7A Active CN111016734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97690A1 (zh)
EP (1) EP3846306A1 (zh)
CN (1) CN1110167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6734B (zh) * 2019-12-31 2021-07-23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1890985A (zh) * 2020-06-30 2020-11-06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可用功率调节方法
CN111987891A (zh) * 2020-10-16 2020-11-24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 用于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功率输出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3022311B (zh) * 2021-02-26 2022-03-25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装置和车辆
CN113665435A (zh) * 2021-09-23 2021-11-19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动力电池实时放电电流允许值的方法
CN113824143B (zh) * 2021-10-13 2023-11-10 王勇 一种基于h桥级联的电动车退役电池二次利用系统
CN114167289B (zh) * 2021-12-01 2024-01-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输出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4194070A (zh) * 2021-12-28 2022-03-18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方法、装置及工程机械
CN114194069B (zh) * 2021-12-31 2024-02-02 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输出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7087497B (zh) * 2023-08-17 2024-03-08 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动力电池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7425A (ja) * 2002-08-29 2004-03-18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と電源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3683391A (zh) * 2013-11-21 2014-03-26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8162968A (zh) * 2016-12-05 2018-06-1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输出控制方法及装置、功率回馈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46238A (zh) * 2018-11-01 2019-03-29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池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99632B (zh) * 2017-09-30 2020-11-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09532515B (zh) * 2018-12-19 2020-09-08 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超限功率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11016734B (zh) * 2019-12-31 2021-07-23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7425A (ja) * 2002-08-29 2004-03-18 Toyota Motor Corp 電源装置と電源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03683391A (zh) * 2013-11-21 2014-03-26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08162968A (zh) * 2016-12-05 2018-06-15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输出控制方法及装置、功率回馈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46238A (zh) * 2018-11-01 2019-03-29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池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97690A1 (en) 2021-07-01
EP3846306A1 (en) 2021-07-07
CN111016734A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6734B (zh) 一种电池功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1123124B (zh) 一种电池系统的功率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JP4375458B2 (ja) 2次電池の充電状態推定装置及び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US9855854B2 (en) Charge control device and charge control method
US9582468B2 (en) Capacity estimating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battery
JP6822300B2 (ja) 充電率推定方法および車載の電池システム
US9041405B2 (en) Condition estim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open circuit voltage characteristic
US20040119441A1 (en) Method for resetting a state of charge fo a battery of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JP6531784B2 (ja) 蓄電素子管理装置、及び、蓄電素子のsoc推定方法
WO2017170621A1 (ja) 二次電池劣化推定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劣化推定方法
US11143710B2 (en) Device for estimating degradation of secondary cell,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degradation of secondary cell
WO2014103218A1 (ja) 蓄電装置充放電システム
JP2010011708A (ja) 電池パックの充電制御方法、放電制御方法および充放電システム
JP5338135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11072157A (ja) 組電池の容量調整装置
JP4858349B2 (ja) 2次電池の充電状態推定装置及び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JP5562195B2 (ja) 充電制御装置
JP4874646B2 (ja) 電池用制御装置、電動車両、及び二次電池の制御方法
WO2013105139A1 (ja) 二次電池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22201915A1 (ja) 電池装置
WO2022201914A1 (ja) 電池装置
JP2018205188A (ja) 電池状態推定装置および電池コントローラ
JP2011135680A (ja) 蓄電装置の入出力制御装置
JP6708956B2 (ja) 電池システム
JP2023024201A (ja) バッテリ管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9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