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6112B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6112B
CN110966112B CN201910793457.5A CN201910793457A CN110966112B CN 110966112 B CN110966112 B CN 110966112B CN 201910793457 A CN201910793457 A CN 201910793457A CN 110966112 B CN110966112 B CN 110966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eat insulating
insulating film
heat
contact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34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66112A (zh
Inventor
山下英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66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6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66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61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3/00Pistons 
    • F02F3/10Pistons  having surface coverings
    • F02F3/12Pistons  having surface coverings on piston heads
    • F02F3/14Pistons  having surface coverings on piston heads within combustion cha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3/00Pistons 
    • F02F3/10Pistons  having surface coverings
    • F02F3/12Pistons  having surface coverings on piston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04Cylinder l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77/02Surface coverings of combustion-gas-swept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Pistons, Piston Rings, And Cylinders (AREA)
  • Combustion Method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在构成燃烧室的壁面形成隔热膜。隔热膜具备隔热层和防油层。隔热层形成于壁面。隔热层由具有比燃烧室的母材低的热传导率的材料构成。防油层形成于隔热层的表面。防油层由聚烷氧基硅氧烷构成。防油层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为40度以上。

Description

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更详细而言,涉及在构成燃烧室的壁面形成有隔热膜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5-031226号公报公开一种具备隔热膜的内燃机。隔热膜形成于构成燃烧室的铝系的壁面。隔热膜具有耐热铝层(alumite layer)和密封层。耐热铝层通过铝系的壁面的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耐热铝层的表面具有在阳极氧化处理中形成的微孔。密封层由将微孔的入口部密封的密封剂构成。密封剂是聚硅氮烷或聚硅氧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312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内燃机以各种各样的运转模式运转。特定的运转模式(例如,冷机(日文:冷間)时的间歇运转、怠速运转)的多用促进沉积物的生成。当在隔热膜的表面生成的沉积物向膜表面的大范围堆积时,隔热膜的作用会被阻碍。因而,要使隔热作用的效果持续地发挥,需要用于抑制在膜表面上生成沉积物的设计。
本发明的1个目的在于,在构成燃烧室的壁面形成隔热膜的内燃机中,抑制在膜表面上生成沉积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第1发明是一种内燃机,具有以下特征。
在构成所述内燃机的燃烧室的壁面形成隔热膜。
所述隔热膜具备隔热层和防油层。
所述隔热层形成于所述壁面。
所述隔热层由具有比所述燃烧室的母材低的热传导率的材料构成。
所述防油层形成于所述隔热层的表面。
所述防油层由聚烷氧基硅氧烷构成。
所述防油层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为40度以上。
第2发明以第1发明为基础,还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防油层的热容量为所述隔热层的热容量以下。
第3发明以第1或第2发明为基础,还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壁面是活塞的顶面及汽缸盖的底面。
所述隔热膜具备第1隔热膜和第2隔热膜。
所述第1隔热膜形成于所述顶面。
所述第2隔热膜形成于所述底面。
所述防油层具备所述第1隔热膜所具备的第1防油层和所述第2隔热膜所具备的第2防油层。
第1接触角为第2接触角以上。
所述第1接触角是所述第1防油层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
所述第2接触角是所述第2防油层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
第4发明以第3发明为基础,还具有以下特征。
所述第1接触角比所述第2接触角大。
发明的效果
当流入到燃烧室的发动机油固化时,生成沉积物。关于这一点,根据第1发明,由于隔热膜的表面由防油层构成,所以能够抑制在防油层上发动机油固化。因此,能够抑制在隔热膜的表面上生成沉积物。
当防油层的热容量高时,隔热膜的表面会稳定地高温化。这样一来,吸入到燃烧室的空气(进气)被加热,容易发生异常燃烧。关于这一点,根据第2发明,由于防油层的热容量为隔热层的热容量以下,所以能够抑制这样的弊端的产生。
流入到燃烧室的发动机油的大部分相比于底面存在于顶面。其理由是,发动机油的主要的流入原因是活塞的上下运动。关于这一点,根据第3发明,由于第1接触角为第2接触角以上,所以能够适当地抑制在第1隔热膜的表面上发动机油固化。
根据第4发明,由于第1接触角比第2接触角大,所以能够适当地抑制在第1隔热膜的表面上发动机油固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2是示出隔热膜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在防油层上堆积的沉积物的量、与接触角θ的关系的数据。
图4是示出在防油层上堆积的沉积物的量、与表面粗糙度Ra的关系的数据。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40、60 内燃机
12 燃烧室
14 汽缸盖的底面
16 缸孔的表面
18 活塞的顶面
30、50、70 隔热膜
32、52、72 隔热层
34、36 气孔部
38、58、78 防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同一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1.内燃机(以下,也简称作“发动机”)的说明
1.1主要部分的构成的说明
实施方式1的发动机是搭载于车辆的火花点火式或压缩自着火式的发动机。图1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图1所示的发动机10具备燃烧室12。燃烧室12是由汽缸盖的底面14、缸孔的表面16及活塞的顶面18区划出的空间。底面14、表面16及顶面18被总称为构成燃烧室12的壁面。在燃烧室12安装有点火装置20。点火装置20使燃烧室12内的混合气着火。
图1所示的主要部分的构成是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构成。在实施方式1的发动机由压缩自着火的发动机构成的情况下,构成其燃烧室的壁面与构成燃烧室12的壁面的定义相同地定义。
1.2隔热膜的构成的说明
发动机10具备隔热膜30。隔热膜30形成于顶面18。图2是示出隔热膜30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如图2所示,隔热膜30具备隔热层32。隔热层32由通过顶面18的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的多孔质氧化铝(即,耐热铝)构成。隔热层32具有2种气孔部34及36。这些气孔部在阳极氧化处理中形成。气孔部34形成于隔热层32的内部。气孔部36形成于隔热层32的表面。通过这些气孔部,耐热铝呈现比活塞的母材(具体而言是铝合金)低的热传导率。
隔热膜30具备的隔热层也可以由多孔质陶瓷构成。多孔质陶瓷通过喷镀处理或烧成处理而形成。在喷镀处理中,将氧化锆、氧化铝、二氧化钛之类的陶瓷的粉末、或者、金属陶瓷、莫来石、堇青石、滑石等复合陶瓷的粉末在熔融状态下向顶面18喷附。在烧成处理中,将包括上述的粉末的浆料向顶面18涂布,之后烧固。此外,气孔部34及36是耐热铝所特有的。因而,在由多孔质陶瓷构成隔热层的情况下,不会形成气孔部34及36。多孔质陶瓷呈现比母材低的热传导率。
隔热膜30还具备防油层38。防油层38形成于隔热层32的表面。防油层38由聚烷氧基硅氧烷构成。关于适合作为防油层38的聚烷氧基硅氧烷将在后文叙述。防油层38将气孔部36的开口密封。防油层38的一部分进入至气孔部36的中途。通过防油层38进入至气孔部36的中途,从而防油层38与隔热层32牢固地结合(锚固效应)。聚烷氧基硅氧烷呈现比母材低的热传导率。
2防油层38的详情
2.1聚烷氧基硅氧烷
构成防油层38的聚烷氧基硅氧烷是向硅氧烷骨架的侧链导入烷基R而成的硅聚合物。聚烷氧基硅氧烷的一般式如下。
OH-(-SiR1R2O)n-H…(1)
作为式(1)的烷基R1及R2,可例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乙烯基、苯基、长链烷基。不过,当烷基R的分子量变大时,防油层38的亲油性变高(也就是说,防油性下降)。因而,烷基R1及R2优选其分子量小。烷基R1及R2优选是甲基、乙基或丙基,更优选两者都是甲基。
2.2防油层38的接触角θ38
防油层38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θ38为40度以上。发动机油是发动机10的润滑油。发动机油有时会伴随于活塞的上下运动而向燃烧室12内流入。当流入到燃烧室12的发动机油固化时,生成沉积物。接触角θ38通过一般的测定方法(例如,θ/2法、切线法、曲线拟合法)来测定。接触角θ38也可以是动态接触角。
2.3防油层38的热容量C38
防油层38的热容量C38优选为隔热层32的热容量C32以下。当热容量C38高时,隔热膜30的表面会稳定地高温化。这样一来,吸入到燃烧室12的空气被加热,容易发生异常燃烧。关于这一点,若热容量C38为热容量C32以下,则能够抑制这样的弊端的产生。热容量C38优选比热容量C32低。若热容量C38比热容量C32低,则能够提高该抑制效果。此外,热容量C的大小关系的调整能够通过增减防油层38的体积来实现。防油层38的体积能够通过增减聚烷氧基硅氧烷的重量来实现。
3.实验数据的说明
图3是示出在防油层上堆积的沉积物的量、与接触角θ的关系的数据。图3所示的接触角θ如以下这样测定。首先,使用各种硅系涂料准备了防油膜的样本。接着,从喷嘴向这些样本分别滴下了发动机油。接触角θ的测定在25℃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沉积物的堆积量使用由与测定了接触角θ的样本相同的涂料分别形成的防油层而测定。
从图3可知,在形成有接触角θ小于40度(更准确地说是32度)的防油层的发动机中,在防油层上堆积了很多沉积物。此外,接触角θ=32度的数据是由聚硅氮烷形成的防油层的数据。另外,从图3也可知,在形成有接触角θ为40度(更准确地说是42度及51度)以上的防油层的发动机中,抑制了沉积物的堆积。此外,接触角θ=42度及51度的数据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形成的防油层的数据。
图3所示的数据的倾向示出了当使用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θ为40度以上的防油层时能够抑制隔热膜上的沉积物的生成的可能性。推测其理由是,成功抑制了流入到燃烧室内的发动机油在防油层上固化。
图4是示出在防油层上堆积的沉积物的量、与表面粗糙度Ra的关系的数据。图4所示的表面粗糙度Ra通过研磨没有防油层的隔热膜(也就是仅具有隔热层的膜)的表面而调整。沉积物的堆积量使用测定了表面粗糙度Ra的隔热膜而测定。
从图4可知,表面粗糙度Ra越小,则沉积物的堆积量越减少。不过,也可知,即使在使用了表面粗糙度Ra小于1μm的隔热膜的情况下,沉积物也会堆积一定量。
图4所示的数据的倾向表示,仅减小隔热膜的表面粗糙度Ra的话,达不到使隔热作用的效果持续地发挥。
4.隔热膜30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的发动机,能够抑制隔热膜上的沉积物的生成。因此,能够使隔热作用的效果持续地发挥。另外,若热容量C38为热容量C32以下,则能够抑制吸入到燃烧室的空气的加热而抑制异常燃烧的发生。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重复的说明适当省略。
1.发动机的说明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图5所示的发动机40除了隔热膜30之外还具备隔热膜50。隔热膜50形成于底面14。隔热膜50的构成与隔热膜30的构成相同。即,隔热膜50具备隔热层52及防油层58。隔热层52由耐热铝构成。防油层58由聚烷氧基硅氧烷构成。防油层58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θ58为40度以上。
2.接触角θ58与接触角θ38的大小关系
接触角θ58优选为接触角θ38以下。也就是说,接触角θ38优选为接触角θ58以上。流入到燃烧室12的发动机油的大部分相比于底面14存在于顶面。其理由是,发动机油的主要的流入原因是活塞的上下运动。关于这一点,若接触角θ38为接触角θ58以上,则能够适当地抑制发动机油在防油层38上固化。若接触角θ38比接触角θ58小,则能够提高该抑制效果。此外,若用不同的聚烷氧基硅氧烷构成防油层38及58,则能够实现接触角θ的大小关系的调整。
3.隔热膜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2的发动机,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另外,若接触角θ38为接触角θ58以上,则能够适当地抑制发动机油在防油层38上固化。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及2重复的说明适当省略。
1.发动机的说明
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3的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图6所示的发动机60除了隔热膜30及50之外还具备隔热膜70。隔热膜70形成于表面16。隔热膜70的构成与隔热膜30的构成相同。即,隔热膜70具备隔热层72及防油层78。隔热层72由耐热铝构成。防油层78由聚烷氧基硅氧烷构成。防油层78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θ78为40度以上。
2.隔热膜的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3的发动机,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以具备隔热膜30的发动机为前提进行了说明。然而,不具备隔热膜30的发动机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即,仅具备隔热膜50的发动机、仅具备隔热膜70的发动机或具备隔热膜50及70的发动机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提及了各要素的个数、数量、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了的情况或在原理上明确地特定为该数值的情况之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该提及了的数值。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造等除了特别明示了的情况或明确地在原理上特定为上述的构造等的情况之外,上述的构造等对于本发明而言不一定是必需的。

Claims (4)

1.一种内燃机,在构成燃烧室的壁面形成隔热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膜具备:
隔热层,形成于所述壁面,由具有比所述燃烧室的母材低的热传导率的材料构成;和
防油层,形成于所述隔热层的表面,
所述防油层由聚烷氧基硅氧烷构成,
所述防油层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为40度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油层的热容量为所述隔热层的热容量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面是活塞的顶面及汽缸盖的底面,
所述隔热膜具备形成于所述底面的第2隔热膜和形成于所述顶面的第1隔热膜,
所述防油层具备所述第1隔热膜所具备的第1防油层和所述第2隔热膜所具备的第2防油层,
所述第1防油层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即第1接触角为所述第2防油层相对于发动机油的接触角即第2接触角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接触角比所述第2接触角大。
CN201910793457.5A 2018-10-01 2019-08-27 内燃机 Active CN110966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6704A JP7077902B2 (ja) 2018-10-01 2018-10-01 内燃機関
JP2018-186704 2018-10-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6112A CN110966112A (zh) 2020-04-07
CN110966112B true CN110966112B (zh) 2022-03-15

Family

ID=6978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3457.5A Active CN110966112B (zh) 2018-10-01 2019-08-27 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1730B2 (zh)
JP (1) JP7077902B2 (zh)
CN (1) CN110966112B (zh)
DE (1) DE102019121240B4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6925A1 (de) * 2012-09-20 2014-03-20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mit Öl gekühlten Maschinenteils
JP5533446B2 (ja) * 2010-08-27 2014-06-25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内燃機関
CN203962174U (zh) * 2014-05-22 2014-11-26 含山县全兴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气缸套筒
CN105736141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隔热膜的形成方法和内燃机
CN106042525A (zh) * 2015-04-17 2016-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隔热膜的形成方法及隔热膜结构
CN206129415U (zh) * 2016-07-15 2017-04-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烧室的隔热膜结构
CN107793921A (zh) * 2016-08-29 2018-03-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隔热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30554A1 (de) * 1983-08-24 1985-03-07 Kolbenschmidt AG, 7107 Neckarsulm Kolben fuer brennkraftmaschinen
JP2006321182A (ja) * 2005-05-20 2006-11-30 Toyota Motor Corp 撥油被膜を備えた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18779A (ja) * 2008-06-11 2010-01-28 Riken Corp エンジン部品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ンジン部品
JP5083342B2 (ja) * 2010-02-25 2012-11-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構成部材、及び撥水撥油性被膜の形成方法
JP2012072746A (ja) * 2010-09-30 2012-04-12 Mazda Motor Corp 断熱構造体
JP5893398B2 (ja) * 2011-12-28 2016-03-23 株式会社Kri ケイ素含有処理剤及び撥水膜
JP6036005B2 (ja) * 2012-08-23 2016-11-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燃焼室部材の断熱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06996B2 (ja) * 2012-08-23 2016-04-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燃焼室部材の断熱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40820A (ja) 2012-08-23 2014-03-06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燃焼室に臨む部材の断熱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004237A1 (de) 2013-05-24 2016-04-13 BYK-Chemie GmbH Hochverzweigte polyalkoxysiloxanadditive für schmutzabweisende oberflächenbeschichtungen
JP5913227B2 (ja) 2013-08-05 2016-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281551B2 (ja) * 2015-09-30 2018-02-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燃焼室の断熱構造
US10273902B2 (en) * 2016-02-22 2019-04-30 Tenneco Inc. Insulation layer on steel pistons without gallery
US10119493B2 (en) * 2016-02-29 2018-11-06 Achates Power, Inc. Multi-layered piston crown for opposed-piston engines
JP6838709B2 (ja) 2017-09-15 2021-03-03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部品および内燃機関用部品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3446B2 (ja) * 2010-08-27 2014-06-25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内燃機関
DE102012216925A1 (de) * 2012-09-20 2014-03-20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mit Öl gekühlten Maschinenteils
CN203962174U (zh) * 2014-05-22 2014-11-26 含山县全兴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气缸套筒
CN105736141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隔热膜的形成方法和内燃机
CN106042525A (zh) * 2015-04-17 2016-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隔热膜的形成方法及隔热膜结构
CN206129415U (zh) * 2016-07-15 2017-04-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烧室的隔热膜结构
CN107793921A (zh) * 2016-08-29 2018-03-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隔热膜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56347A (ja) 2020-04-09
US10711730B2 (en) 2020-07-14
DE102019121240A1 (de) 2020-04-02
US20200102905A1 (en) 2020-04-02
CN110966112A (zh) 2020-04-07
DE102019121240B4 (de) 2024-02-01
JP7077902B2 (ja)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7207B1 (en) Engine combustion chamber structure, and inner wall structure of through channel
Wakisaka et al. Reduction of heat loss and improvement of thermal efficiency by application of “temperature swing” insulation to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s
JP6178303B2 (ja) 内燃機関
Kawaguchi et al. Thermo-swing wall insulation technology;-A novel heat loss reduction approach on engine combustion chamber
US4300494A (en) Thermal insulated intake ports
JPWO2013125704A1 (ja) エンジン燃焼室構造、および流路の内壁構造
JP2008530440A (ja) オイルカーボン付着を阻止するための、構成部分の接着防止被膜
Yilmaz et al.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for diesel engines
KR101837263B1 (ko) 내연 기관의 피스톤, 당해 피스톤을 구비하는 내연 기관 및 당해 피스톤의 제조 방법
EP3070312B1 (en) Pist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cluding this pist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is piston
JP2010185291A (ja) 遮熱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CN110966112B (zh) 内燃机
US20200255672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orous thermal insulation coating layer, porous thermal insulation coating layer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ing the same
EP3290548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heat-shielding film
JP4528140B2 (ja) 複合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セラミック焼成体、ガスセンサ素子、ガスセンサ、複合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3185201A (ja) 断熱皮膜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05619A (ja) ピストン
JP6287726B2 (ja) 断熱層
US9738533B2 (en) Fouling resistant system
JP2019124189A (ja) 圧縮着火式エンジン
US20200158045A1 (en) Spark-ignit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1708472B2 (en) Addition-curing silicone resin for producing heat-shielding film, method for forming heat-shielding film on inner surface of combustion chamber of engine by means of addition-curing silicone resin, heat-shielding film, and heat shielding method for reducing or preventing heat dissipation from combustion chamber of engine to outside by means of heat-shielding film
JP7129759B2 (ja) 遮熱被膜層形成方法、および、遮熱被膜層を備えるエンジン部品
EP2884273A1 (en) Thermal shock resistant coated exhaust sensor
Biswal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IC Engine’s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Materi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