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9249B - 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9249B
CN110959249B CN201880048392.5A CN201880048392A CN110959249B CN 110959249 B CN110959249 B CN 110959249B CN 201880048392 A CN201880048392 A CN 201880048392A CN 110959249 B CN110959249 B CN 110959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oard
control board
side en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83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9249A (zh
Inventor
鞍田纯也
菊地悟志
史密斯·比约恩
凯斯勒·欧文
霍普穆勒·格布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Mabuch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Mabuch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Mabuch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0959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9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9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9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8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associated with geared commutator motors of the worm-and-wheel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通过在控制板上优化元件布置,在不增大装置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实现适当的板形达到更小的尺寸,从而降低控制板的成本,提高机械和电气信赖性。蜗轮(8)设置在主机壳单元(2)的蜗轮容纳腔(3)内部,电机(9)从以与蜗轮(8)的轴线(Cw)直角相交的一侧通过紧固构件(12)紧固到主机壳单元(2),并且固定到电机(9)的输出轴(9a)的蜗杆(10)与蜗轮(8)啮合。板容纳腔(5)被标定,以便在一侧与蜗轮容纳腔(3)相邻,并且控制板(15)以与电机(9)的输出轴(9a)的轴向输出轴线(Cm)相交的姿态设置在板容纳腔(5)中。控制板(15)与电机(9)电连接并且具备连接器(21),该连接器(21)在控制板(15)的一侧与外部连接。控制板(15)通过设置在控制板(15)上的电机侧部位的板侧端子(37)电连接到电机(9),并且电机(9)的电机侧端子(38)从板侧端子(37)的顶面(37b)的顶部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顶面(37b)的电机侧端与控制板(15)之间的距离(D1)大于顶面(37b)的连接器侧端与控制板(15)之间的距离(D2)。板侧端子(37)包括与顶面(37b)相对的底面(37c),并且进一步包括压配端(37a),该压配端(37a)从底面(37c)突出并压配至形成于控制板(15)中的孔中。可选择地或除了压配端(37a)以外,底面(37c)至少部分地焊接在控制板(15)上。

Description

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且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内置控制板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该控制板执行电机的驱动控制,并通过包括蜗杆和蜗轮的减速器输出电机的旋转。
背景技术
这种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的一种常见示例是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电动车窗装置。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电动车窗装置的主机壳单元内部绕着标定的蜗轮容纳腔内部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撑蜗轮。电机通过与蜗轮轴线成直角相交的一侧上的总共四个螺钉紧固到主机壳单元,并且固定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蜗杆与蜗轮啮合。在主机壳单元中标定板容纳腔,以便在一侧上与蜗杆容纳腔相邻,并且将控制板设置在板容纳腔内。
控制板与电机电连接,通过定向在与蜗轮容纳腔相反的方向上的连接器从外部接收电力和操作信号的输入,并根据操作信号对电机进行驱动控制。
引用列表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第2003/0137202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描述的电动车窗装置存在不能同时获得适当的板形和装置的紧凑尺寸的问题。
具体来说,如上所述,电机通过四个螺钉(以下称为“电机紧固部件”)紧固到主机壳单元上,并且这些电机紧固部件的位置在电机输出轴的轴向上与控制板重叠。因此,为了防止与靠近控制板的一侧的两个电机紧固部件发生干扰,控制板的两侧均形成了大的避开区域。
这种不规则的板形是导致控制板制造成本大幅增加的因素,也是导致电动车窗装置信赖性下降的因素,因为板面积减小使板上元件的最佳布置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考虑了通过沿远离主机壳单元的方向移动电机紧固部件的位置来避免电机紧固部件与控制板之间重叠的措施。然而,因为以此方式移动电机紧固部件也导致了电机自身移动远离主机壳单元,所以出现了电动车窗装置在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上变大的问题。
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中的电动车窗装置,无法避免对板尺寸的限制问题或装置尺寸增大的问题,因而需要进行根本性的重新评估。
为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通过在控制板上优化元件布置,在不增大装置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实现适当的板形达到更小的尺寸,从而降低控制板的成本,提高机械和电气信赖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一种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为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包括:蜗轮,其设置在主机壳单元的蜗轮容纳腔内部并且围绕轴线被旋转地支撑;电机,其与蜗轮的轴线直角相交的一侧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到主机壳单元,并且其中固定到输出轴的蜗杆与蜗轮啮合;板容纳腔,其被标定在主机壳单元中以便在一侧与蜗轮容纳腔相邻;以及控制板,其以与电机输出轴的轴向输出轴线相交的姿态设置在板容纳腔中,控制板与电机电连接并且具备连接器,该连接器在控制板的一侧与外部连接,其中控制板通过位于控制板(15)上电机侧的板侧端子与电机电连接;以及电机的电机侧端子,其从板侧端子顶面的顶部装配至板侧端子中。顶面的电机侧端与控制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顶面的连接器侧端与控制板之间的距离。板侧端子包括与顶面相对的底面,并且进一步包括压配端,该压配端从底面突出并压配至形成于控制板中的孔中。或者或除了压配端以外,底面至少部分地焊接在控制板上(权利要求1)。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板侧端子的顶面与控制板不平行。或者换句话说,连接顶面的电机侧端与顶面的连接器侧端的连接线与控制板形成锐角。在这种配置中,当控制板的电机侧端以与轴向输出轴线呈直角相交的姿态朝向另一侧移位从而控制板往某一方向倾斜时,可以通过板侧端子顶面的非平行配置来补偿控制板的这种倾斜配置。使用压配端和/或焊接将板侧端子进一步牢固地固定在控制板上。因此,即使对于控制板的倾斜配置而言,也可以在板侧端子与电机侧端子之间实现可靠的电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压配端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尽可能靠近底面电机侧的位置,且压配端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尽可能靠近底面连接器侧的位置。(权利要求2)。
借由如此配置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可确保压配端分别尽可能地靠近板侧端子底面的电机侧端和连接器侧端。因此,相邻压配端之间的距离最大化。这样,将电机侧端子装配至板侧端子的过程中,作用在板侧端子上的力可以更容易地被吸收,从而在电机侧端子和板侧端子之间实现更稳定和更长期可靠的电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顶面的总体形状在从顶面的电机侧端到顶面的连接器侧端的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凸出(权利要求3)。
借由如此配置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在将电机侧端子装配至板侧端子中之后,由于电机侧端子面向突出顶面,可以减小电机侧端子与板侧端子之间的装配力,从而减小电机侧端子与板侧端子之间的总接触面积。
在优选实施例中,顶面的总体形状在从顶面的电机侧端到顶面的连接器侧端的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凹入(权利要求4)。
借由如此配置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在将电机侧端子装配至板侧端子中之后,类似于凸出形状,由于电机侧端子面向凹入顶面,可以减小电机侧端子与板侧端子之间的装配力,从而减小电机侧端子与板侧端子之间的总接触面积。
在优选实施例中,顶面的总体形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凸出(权利要求5)。
借由如此配置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电机侧端子可借由减小的装配力容易地从顶面的顶部装配至板侧端子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控制板的电机侧端以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输出轴线呈直角相交的姿态朝向另一侧移位从而控制板往某一方向倾斜,并且选择顶面的电机侧端与控制板之间的距离和顶面的连接器侧端与控制板之间的距离,以使得从电机侧端到连接器侧端的顶面的第一方向大体上垂直于输出轴的轴向输出轴线(权利要求6)。
借由如此配置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当电机侧端子沿大体上平行于轴向输出轴线的装配方向装配至板侧端子中时,顶面被设置为大体上垂直于装配方向。因此,电机侧端子可以始终从板侧端子的顶面的顶部牢固且长期可靠地装配至板侧端子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为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包括:蜗轮,其设置在主机壳单元的蜗轮容纳腔内部并且围绕轴线被旋转地支撑;电机,其与蜗轮的轴线直角相交的一侧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到主机壳单元,并且其中固定到输出轴的蜗杆与蜗轮啮合;板容纳腔,其被标定在主机壳单元中以便在一侧与蜗轮容纳腔相邻;以及控制板,其以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相交的姿态设置在板容纳腔中,控制板与电机电连接,并且其具备连接器,该连接器在一侧与外部连接,其中控制板往某一方向倾斜从而电机侧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直角相交的姿态朝向另一侧移位,电机侧端由此在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远离紧固构件的紧固部件。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可以避免紧固部件与控制板在电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的重叠,从而消除对于在控制板上形成避开区域以防止与紧固部件发生干扰的需要。因而,有可能消除对板形的限制,并获得具有适当板形(例如,常见的矩形)的控制板。另外,例如,因为不需要如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那样沿远离主机壳单元的方向移动紧固部件的位置以避免控制板与紧固部件之间的重叠,所以有可能避免增大装置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板容纳腔具有形成为与电机相对的开口,优选的是构成连接器的连接器盖可移动地设置以便挡住开口,并且控制板从与电机相对侧沿着板表面插入并穿过开口。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板容纳腔中的开口仅需要足够大到能避免沿着板表面插入的控制板与安装在其上的元件之间的干扰,因此即使开口很小也可以毫无问题地保持功能性。因此,与形成大开口的情况相比,主机壳单元具有更好的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优选的是用防水密封圈填充板容纳腔中的开口与连接器盖之间的空间。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防水密封所需的密封件的长度减小,从而有可能使防水密封圈变小,并且降低实现防水密封的难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优选的是板容纳腔中的开口形成为与电机相对并且与所述方向成对角线,连接器盖和构成连接器的连接器端子通过开口设置到在所述侧上突出的控制板上,并且连接器盖从所述侧设置到板容纳腔中的开口中,以便包住连接器端子并挡住开口。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控制板的插入位置和连接器端子的突出设置均可以通过简单形状实现,该简单形状仅在对角线方向上在板容纳腔中形成开口,简化了开口附近的配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优选的是控制板通过设置在控制板上电机侧位置的板侧端子电连接到电机,并且将电机的电机侧端子装配至板侧端子中,通过倾斜控制板使控制板的电机侧端和板侧端子朝向另一侧移位。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已倾斜的控制板的电机侧端和板侧端子朝向另一侧移位,因此电机的位置也朝向另一侧移动,其结果是装置更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优选的是控制板通过设置在控制板上电机侧位置的板侧端子电连接到电机,并且将电机的电机侧端子装配至板侧端子中,并且在板容纳腔内部设置有端子引导单元,其对从电机的相对侧通过开口插入的控制板上的板侧端子的位置进行校正。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尽管由于倾斜等而在小型且刚性低的板侧端子上容易发生偏移,但因为通过端子导向单元来校正位置,所以可以万无一失地装配电机侧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优选的是控制板通过设置在控制板上电机侧位置的板侧端子电连接到电机,并且将电机的电机侧端子装配至板侧端子中,并且在板容纳腔内部设置有板位置限定单元,其在将电机侧端子装配至板侧端子中时,在板侧端子附近处从另一侧邻接控制板来限定控制板的位置。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虽然板侧端子在装配过程中接收到来自电机侧端子的按压力,但是由于位置通过控制板受到端子位置限定单元的限定,板侧端子不会移动或变形,因此可以万无一失地装配电机侧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优选的是控制板通过设置在控制板上电机侧位置的板侧端子电连接到电机,并且将电机的电机侧端子装配至板侧端子中,并且在板容纳腔内部设置有端子位置限定单元,其在将电机侧端子装配至板侧端子中时,从另一侧邻接板侧端子来限定板侧端子的位置。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虽然板侧端子在装配过程中接收到来自电机侧端子的按压力,但是由于端子位置限定单元的位置限定防止了控制板的翘曲或变形,板侧端子不会移动或变形,因此可以万无一失地装配电机侧端子。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优选的是倾斜控制板引起板容纳腔上与电机相对的位置从蜗轮容纳腔朝向所述侧移动,并且允许连接器的一侧的附接和移除的接合单元被设置在由所述移动远离形成的空间中。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板容纳腔上与电机相对的位置朝向所述侧移动远离蜗轮容纳腔,并且因为如此形成的空间用于形成接合单元,所以连接器的一侧可以通过简单的接合原理固定,而无需复杂的紧固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优选的是由沿着蜗轮轴线的一侧表面标定的蜗轮容纳腔被盖构件遮挡,并且倾斜控制板会使板容纳腔中与电机相对的位置朝向所述侧移动远离蜗轮容纳腔,并且盖构件的周边通过铆接在由所述移动远离所形成的空间中而联结到蜗轮容纳腔的周边。
借由如此构成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板容纳腔上与电机相对的位置朝向所述侧移动远离蜗轮收容纳腔,并且因为如此形成的空间用于铆接,所以盖构件可以通过简单的铆接联结到蜗轮容纳空间,而无需复杂的联结结构。
发明的效果
借由根据本发明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通过在控制板上优化元件布置,在不增大装置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实现适当的板形达到更小的尺寸,从而降低控制板的成本,提高机械和电气信赖性。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动车窗装置的斜视图。
[图2]图2为示出电动车窗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图3为示出图1的电动车窗装置的右侧侧视图。
[图4]图4为示出在安装防水密封圈之前板容纳腔中的开口的斜视图。
[图5]图5为示出在安装防水密封圈之后板容纳腔中的开口的斜视图。
[图6]图6为示出连接器盖的斜视图。
[图7]图7为示出控制板的斜视图。
[图8]图8为示出在插入控制板之前板容纳腔的顶部的斜视图。
[图9]图9为示出在插入控制板之后板容纳腔的顶部的斜视图。
[图10]图10为示出在将电机侧端子装配到板侧端子中时,板容纳腔的顶部的斜视图。
[图11]图11为在将电机侧端子装配到板侧端子中时,沿图10的线XI-XI的横截面图。
[图12]图12为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在插入控制板之前板容纳腔的顶部的斜视图。
[图13]图13为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在插入控制板之后板容纳腔的顶部的斜视图。
[图14]图14为另一实施例中在将电机侧端子装配到板侧端子中时对应于图11的横截面图。
[图15]图15为更详细地示出控制板和板侧端子的斜视图。
[图16]图16为控制板和板侧端子的另一实施例的详细斜视图。
[图17]图17为控制板和板侧端子的又一实施例的详细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一个实施例,其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安装在车门内并升高和降低车窗的电动车窗单元。
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车窗装置的斜视图。图2为示出电动车窗装置的横截面图。图3为示出图1的电动车窗装置的右侧侧视图。以下根据图2定义垂直和水平方向,与纸张以直角相交的方向为深度方向。
为了在正确描述之前描述本实施例和本发明中与方向表述有关的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中的右侧对应于本发明中的所述侧,本实施例中的左侧对应于另一侧。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上侧、向上、顶边和顶部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电机侧,下侧、向下、底边和底部对应于本发明中与电机相对侧。
电动车窗装置1中的主机壳单元2由塑料制成,并且以下描述的蜗轮容纳腔3、蜗杆容纳腔4及板容纳腔5与主机壳单元2一体地形成。从正面看,蜗轮容纳腔3形成圆形,并且在蜗轮容纳腔3的底部左边和右边的两个附接支架6和在蜗轮容纳腔3的顶部的一个附接支架6与蜗轮容纳腔3一体地形成。蜗轮容纳腔3在深度方向上具有预定厚度,前表面(对应于本发明中的一个侧表面)形成为敞开的。通过将铝板压制成型而形成的前盖7(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盖构件)设置在开口中。
在前盖7的周边上彼此以180%相对的两个位置(在图2中用字母C表示)通过铆接联结到蜗轮容纳腔3的周边,开口由此被挡住且蜗轮容纳腔3被标定。绕着在蜗轮容纳腔3内沿深度方向延伸的轴线Cw旋转地支撑蜗轮8,并且蜗轮8的输出轴8a穿过前盖7并在深度方向上突出。
蜗杆容纳腔4从右侧形成在主机壳单元2中位于蜗轮容纳腔3上方的位置处,并且其内部与位于下方的蜗轮收纳腔3的顶部连通。与蜗杆收容纳腔4内部的蜗轮8的轴线Cw相交的右侧插入有刷电机9(以下简称为“电机”)的输出轴9a,并且固定到输出轴9a的蜗杆10与蜗轮8啮合。
螺母部11形成在主机壳单元2的右侧表面上,一个在蜗杆容纳腔4上方,两个在蜗杆容纳腔4下方。螺钉12(紧固构件)穿过电机9的凸缘部9b并拧入螺母部11中,从而使电机9紧固到主机壳单元2。以下将由螺钉12和螺母部11构成的三个紧固位置称作电机紧固部件1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紧固部件)。
电动车窗装置1通过三个附接支架6附接到车门内的预定位置,并且形成在蜗轮8的输出轴8a上的锯齿边8b与车窗升/降机构链接。当电机9的输出轴9a沿预定方向转动时,这一转动被蜗杆10和蜗轮8减速,并从输出轴8a传输至车窗升/降机构,而且车窗取决于转动方向而升高或降低。
板容纳腔5标定在主机壳单元2中,以便在右边与蜗轮容纳腔3相邻。总体来说,板容纳腔5呈垂直延伸的形状,并且控制板15安装在板容纳腔5中,使得左侧表面面向蜗轮容纳腔3侧,或者换句话说,以便与电机9的输出轴9a的轴向输出轴线(简称:轴线)Cm相交。以下将给出详细描述,但控制板15的顶部电连接到电机9,并且通过设置在控制板15底部的连接器21从外部输入电力和操作信号。
应注意,通过以此方式将控制板15设置在主机壳单元2内部,可以使控制板15共用左右门上的电动车窗装置1,并且可以将主机壳单元2设计为具有相同的左右对称性。
控制板15执行如下功能:执行电机9的驱动控制,例如,基于对应于车窗的升高和降低操作的操作信号输入驱动电机9,基于以下所述的旋转角度传感器42检测出的电机旋转角度来确定车窗的垂直位置;并且在完全关闭和完全打开的位置处自动地使电机9停止。控制板15在板容纳腔5内的安置、与电机9电连接的结构以及连接器结构是本发明的特征,并在以下详细描述。
附带的,如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施例的电动车窗装置1中的蜗轮8、电机9和控制板15的布局基本上与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布局相同。因此,如果将电机紧固部件13的位置设置成在电机9的输出轴9a的轴线Cm方向上与控制板15重叠,则必须要在控制板15中形成避开区域,以便防止特别是对底部两个电机紧固部件13的干扰。另外,如果将电机紧固部件13移动至远离主机壳单元2的右侧以避免重叠,则电动车窗装置1将在输出轴9a的轴线Cm方向(左边和右边)上变大。
鉴于此缺点,发明人注意到,图2中所示的形成在蜗轮容纳腔3、蜗杆容纳腔4与板容纳腔5之间的区域E是死角,不以任何方式使用。换句话说,如果控制板15的顶部(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电机侧端)移动到左侧并设置在死角内,而不是如上述措施那样将电机紧固部件13移动到右侧,则通过使控制板15的顶部沿电机9的输出轴9a的轴线Cm方向移动远离电机紧固部件13,可以避免在两个方向上的重叠。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电机紧固部件13的移动而引起的装置1的尺寸增大,并且可以通过避免重叠来保持没有避开区域的最佳板形。
另一方面,希望将控制板15的底端移动到远离蜗轮容纳腔3的右侧并在其之间形成空间。以下给出详细描述,但形成此空间是为了将前盖7铆接到蜗轮容纳腔3,并将连接器盖20紧固至板容纳腔5中的开口18,如下进行描述。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电机9的输出轴9a的轴线Cm直角相交时,使用控制板15的姿态(直立姿态)为基准,使控制板15倾斜以便使顶端移动到左侧而使底端移动到右侧。更具体来说,使控制板15倾斜以便以与虚拟线L直角相交,该虚拟线L连接蜗轮8的轴线Cw和底部电机紧固部件13。另外,倾斜方向与专利文献1中的控制板相同,但根本差别在于,是通过使控制板15的顶端沿电机9的输出轴9a的轴线Cm方向移动远离电机紧固部件13来避免重叠,并且基于此差别获得了显著效果。以下详细描述控制板15及其周围配置。
为了使控制板15以上述方式倾斜,内部设置有控制板15的板容纳腔5本身被标定为沿对应方向倾斜的形状。换句话说,板容纳腔5的左壁5a沿着板容纳腔5的整个垂直长度延伸,并且左壁5a的顶部大体上直接连接在蜗轮容纳腔3附近,从而位于死角内。
左壁5a的底部通过板形连杆16连接至蜗轮容纳腔3的底部右附接托架6。因此,左壁5a的底部(对应于本发明中中与电机相对之处)以对应于连杆16的长度的距离与蜗轮容纳腔3向右分离开,其结果是在板容纳腔5的底部与蜗轮容纳腔3的底部之间形成空间。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描述,将以控制板15为重点,分阶段进行描述。首先,描述控制板15的底部区域的配置和操作效果,其后描述控制板15的顶部区域的配置和操作效果,最后描述控制板15的姿态的操作效果。
(控制板15的底部区域的配置)
图4为示出在安装防水密封圈之前板容纳腔5中的开口的斜视图。图5为示出在安装防水密封圈之后板容纳腔5中的开口的斜视图。图6为示出连接器盖的斜视图。
如图2、图4和图5中所示,与沿着板容纳腔5的整个垂直长度延伸的左壁5a相反,右壁5b移动到右边以形成用于设置控制板15的空间,并且主要形成在板容纳腔5的上半部分中。在板容纳腔5的底部形成插入有控制板15的开口18,由于右壁5b的底边定位为高于左壁5a的底边,因此开口18沿对角线向下和向右打开,并且开口端大体上形成矩形。
因为开口18是沿对角线定向的,所以如图4中所示,控制板15可以通过从下方沿板表面插入板容纳腔5而被设置于其中。应注意,在插入过程中,通过形成于板容纳腔5内前后两侧上的凹槽5d(在图11中示出)有游隙地引导控制板15。
在控制板15的底部设置多个连接器端子19,该控制板15插入突出并朝向右侧的板容纳腔5中。将这些连接器端子19分为电力端子和操作信号端子。连接器端子19通过对角的开口18向右突出。如以下所述,由这些连接器端子19和以下所述的连接器盖20构成输入有电力和操作信号的连接器21。
图6中所示的连接器盖20不仅连同连接器端子19一起构成连接器21,而且其还起到以可移动方式紧固至板容纳腔5中的开口18并挡住板容纳腔5中的开口18的作用。电动车窗装置1必须防水,因此在板容纳腔5的开口18与连接器盖20之间插入用于保持水密性的防水密封圈22。将防水密封圈22定位并固定在板容纳腔5的开口18侧上,因此在描述连接器盖20之前先描述将防水密封圈22安装到开口18中。
将上啮合爪24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到板容纳腔5中的开口18的顶部,并且将一对限位凸舌25设置到开口18的顶部的前后两侧,开口18在平行于连接器端子19的方向上突出。使板容纳腔5的开口18成形以便避开前后限位凸舌25,并且平密封表面26与其整个周围区域形成连续的条带。在密封表面26的四个地方形成定位凹槽26a。
防水密封圈22具有对应于开口18的密封表面26的大体上矩形的形状,并且在防水密封圈22的开口18侧表面中形成对应于定位凹槽26a的定位突起22a。将防水密封圈22设置在开口18的密封表面26上,且将防水密封圈22的定位突起22a装配到密封表面26上的定位凹槽26a中,由此防止防水密封圈22与密封表面26上的正确位置对不准。此時限位凸舌25和上啮合爪24也起到防止此时防水密封圈22与外部对不准的作用。
通过将定位凹槽26a和定位突起22a一起装配到密封表面26中,以便防止防水密封圈22变得对不准的原因如下。
必须留出足够的板面积,用于在控制板15上进行最佳的元件布置。另一方面,为了使电动车窗装置1变小,设置有控制板15的板容纳腔5必须越小越好。因此,将开口18设计为具有足以插入控制板15的最小尺寸。
通常通过在密封表面26内部或外部形成用于防水密封圈22的防止对不准的壁来完成防水密封圈22的定位,但是这导致开口18(进而板容纳腔5)的尺寸增大了等于壁厚度的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定位凹槽26a和定位突起22a一起装配在密封表面26中。板容纳腔5的尺寸可因此减小到最小,从而特别使提供了允许减小电动车窗装置1(图3中以B示出)的深度方向厚度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5中所示,下啮合爪27(啮合单元)从蜗轮容纳腔3右下角的附接支架6向右侧突出以便在连杆16下方,并且其末梢位于板容纳腔5的开口18下方。如以下将描述,上啮合爪24和下啮合爪27一起工作,起到将连接器盖20紧固到板容纳腔5的开口18的作用。
如图2和图6中所示,在连接器盖20中,挡住板容纳腔5中的开口18的盖部29和包围并支撑控制板15的连接器端子19的连接器部30形成为一个单元。
盖部29具有对应于板容纳腔5的开口18的大体矩形的形状,并且在其周围形成如同开口18那样的平密封表面31。限位凹槽32形成在盖部29的前后两侧,开口18的限位凸舌25装配在限位凹槽32中。啮合上述上啮合爪24的上啮合部33形成在盖部29的顶部中,而啮合下啮合爪27的下啮合部34形成在盖部29的底部中。
另一方面,连接器部30的形状为从盖部29突出的矩形,并且从正面看时,通过相对于盖部29形成角度,使得当将连接器盖20固定到板容纳腔5的开口18时连接器部30朝向右侧。在连接器部30的基端(盖部29侧)中形成插入有控制板15的连接器端子19的端子孔35,通过这些端子孔35连接盖部29的内部和连接器部30的内部。
为了将连接器盖20固定到板容纳腔5的开口18,当以正确姿态从右侧使连接器盖20靠近板容纳腔5的开口18时,首先将位于开口18前后的限位凸舌25插入连接器盖20中的限位凹槽32中。因此使连接器21更靠近开口18,而同时其位置受到前后和垂直上的限制。将密封表面31准确地设置在对应于开口18的密封表面26的正确位置处。
与此同时,将控制板15的连接器端子19插入连接器盖20的端子孔35中并由其支撑,其端部突出到连接器部30中并被连接器部30包围。在这种情况发生时,通过限位凸舌25和限位凹槽32的啮合来限制连接器21的位置,并且万无一失地将连接器端子19插入端子孔35中。通过连接器端子19来自连接器盖20侧的支撑限制了控制板15的底部在板容纳腔5内部的移动。
其后,在开口18侧上的上啮合爪24和下啮合爪27啮合连接器盖20的上啮合部33和下啮合部34,从而防止连接器盖20移动到远离开口18的右侧。因为限位凸舌25和限位凹槽32仍啮合在一起,所以连接器盖20在其前后和垂直上的移动受限制,所以可万无一失地紧固在开口18中的正确位置处。因此,板容纳腔5的开口18被连接器盖20的盖部29挡住,而且在盖部29的密封表面31与开口18的密封表面26之间插有防水密封圈22,从而使防水性得以保持。
(控制板15的底部区域的配置的操作效果)
接下来说明如此构成的控制板15的底部区域周围的配置提供的操作效果。
首先,开口18形成在板容纳腔5的底部,并且沿着板表面将控制板15插入板容纳腔5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控制板从与板表面成直角相交的方向插入板容纳腔中,因此需要将板容纳腔打开到至少与控制板一样大的尺寸。就强度而言,形成大的开口对于主机壳单元不利,而且使得需要水密性的密封件的长度变长,这使得成本增加与使防水密封圈22更大相关联,而且由于水密性难以实现,信赖性下降。
相反,如图4至图6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开口18仅需要足够大到避免干扰沿板表面插入的控制板15和安装在其上的元件即可,因而即使很小的开口18也能正常工作。就强度而言这对主机壳单元2有利,并且在保持与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的主机壳单元相同的强度的同时,允许薄且轻质的设计。防水密封圈22变小,可成本降低,而且因为水密性所需的密封件的长度明显减小,实现水密性的难度降低,信赖性也获得提高。
根据本实施例的板容纳腔5中的开口18在对角线方向上打开,以便开口18不仅朝下而且朝右。因此,可以通过使控制板15上的连接器端子19通过开口18向右侧突出并与连接器盖20联结来构成连接器21。具体来说,借由其中板容纳腔5的开口18沿对角线向下并向右打开的简单形状,可以实现控制板15从底部插入以及连接器端子19向右突出。因此,可以简化开口18周围的配置,使进一步降低成本成为可能。
为了使控制板15倾斜,板容纳腔5的底部通过连杆16向右侧移动,远离蜗轮容纳腔3的附接支架6。因此,在板容纳腔5的底部与蜗轮容纳腔3的底部之间形成空间,并且该空间用于将前盖7铆接到蜗轮容纳腔3并形成紧固连接器盖20的下啮合爪27。
首先,描述前盖7的铆接。为了将前盖7联结到蜗轮容纳腔3,必须将相隔至少180°的两个位置铆接,并且必须避开蜗杆容纳腔4和附接支架6的位置。因此,如图2中所示,将铆接位置C限制在蜗轮容纳腔3与板容纳腔5之间。如果板容纳腔5的底部靠近蜗轮容纳腔3的底部,则因被板容纳腔5挡住而没有的用于铆接的多余空间,因此必须使用另一更复杂的联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由连杆16形成的空间,并且可以毫无问题地在位置C处进行铆接。前盖7可以通过简单的铆接而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联结结构联结到蜗轮容纳腔3,这也明显有助于降低成本。
接下来,描述下啮合爪27的形成。如同铆接一样,如果板容纳腔5的底部靠近蜗轮容纳腔3的底部,则因被板收容腔室5挡住没有多余的空间形成下啮合爪27。因此,必须通过复杂结构而不是啮合爪来紧固连接器盖20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由连杆16形成的空间,并且可以毫无问题地形成下啮合爪27。因而,可以用简单的啮合原理紧固连接器盖20的底部,而无需使用复杂的紧固结构,这也明显有助于降低成本。
(控制板15的顶部区域的配置)
接下来描述控制板15的顶部周围的配置。
图7为示出控制板15的斜视图。在该图中,以对应于图2的姿态表示控制板15,并且省略板上的元件和连接器端子19。
首先,基于图7描述控制板15的配置。总体来说,控制板15形成为细长的矩形,并且没形成避开区域,诸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控制板中的那些避开区域。下面会给详细理由,但这是因为不需要防止与底部两个电机紧固部件13发生干扰。
将用于与电机9电连接的一对板侧端子37(正极和负极)设置在控制板15的上部。板侧端子37在沿深度方向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处向右侧突出。板侧端子37在深度方向上具有平直的形状。板侧端子37具有顶面37b和与顶面37b相对的底面37c。一对上下压配端37a一体地并且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它们中每一个的左侧。这对上下压配端37a从底面37c突出。当压配端37a压配至形成于控制板15中的孔中时,板侧端子37被紧固到控制板15,并且压配端37a从控制板15向左突出。
图8为示出在插入控制板15之前板容纳腔5的顶部的斜视图。图9为示出在插入控制板15之后板容纳腔5的顶部的斜视图。图10为当从顶面37b的顶部将电机侧端子装配到板侧端子37中时,板容纳腔5的顶部的斜视图。图11为当将电机侧端子装配到板侧端子37中时,沿图10中的线XI-XI的横截面图。
特别地,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在板容纳腔5内部,将前后一对电机侧端子38装配至控制板15的板侧端子37中,由此电连接控制板15与电机9。这些连接称为端子连接单元39,以下详细描述端子连接单元39。可以看出,电机侧端子38从顶面37b的顶部上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
如图8中所示,蜗杆容纳腔4中右侧的开口4a位于板容纳腔5上方,从而在它们之间建立连接。在将电机9紧固到主机壳单元2的右侧表面的情况下,如图10中所示,输出轴9a通过板容纳腔5上方,并通过开口4a插入蜗杆容纳腔4中。在输出轴9a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机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传感器42。
如图8中所示,支撑壁5c从板容纳腔5的右壁5b的顶边向左侧水平地延伸,并且在支撑壁5c的左端形成一对具有端子引导槽40a(端子引导单元)前后槽突起40。端子引导槽40a成形为向左侧并且垂直地打开。端子引导槽40a的前后位置对应板侧端子37的前后位置。因此,如图9中所示,在控制板15设置在板容纳腔5内部的情况下,将板侧端子37插入对应的端子引导槽40a中。
另一方面,将一对前后端子位置限定单元41设置为在板容纳室5内部向左壁5a的顶部突出并且垂直于左壁5a的顶部延伸。端子位置限定单元41的前后位置对应板侧端子37的前后位置,并且板侧端子37的压配端37a的末梢在左右方向上对应端子位置限定单元41的右侧表面。因此,如图9中所示,板侧端子37的压配端37a的末梢从右侧与对应的端子位置限定单元41邻接或隔着小缝隙相向,其中控制板15插入板容纳腔5中。
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这对电机侧端子38从电机9朝向左侧向外突出,电机侧端子38的前后位置对应板侧端子37的前后位置,并且电机侧端子38的垂直位置对应板侧端子37的垂直位置。电机侧端子38的末梢前后分开,并且控制板15和电机9通过将对应的板侧端子37装配至其中进行电连接。来自从电机9侧经由电机侧端子38的支撑限制了控制板15的底部在板容纳腔5内部的移动。
(控制板15的顶部区域的配置的操作效果)
接下来描述如此构成的控制板15顶部区域周围的配置所提供的操作效果。
首先,如图2中所示,通过相对于与电机9的输出轴9a的轴线Cm成直角相交的直立姿态倾斜控制板15,控制板15的顶边向左侧移动。因此,控制板15的顶端位于图2中所示的形成于蜗轮容纳腔3、蜗杆容纳腔4和板容纳腔5之间的死角E中,因此在输出轴9a的轴线Cm方向上远离底部两个电机紧固部件13向左移动。
因为以此方式避免了控制板15与电机紧固部件13之间的重叠,所以不需要在控制板15中形成避开区域来防止干扰电机紧固单元部件13。因而,有可能消除对板形的限制,并获得具有适当板形(例如,常见的细长矩形)的控制板15。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作控制板15,这意味着也可以降低电动车窗装置1的成本。并且,由于可以实现最大板面积,所以元件可最佳地布置在控制板15上,可以防止故障从而提高信赖性。
另外,端子连接单元39位于控制板15的顶部中,并且通过将电机侧端子38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构成。电机侧端子38从电机9突出,因此电机9不可避免地位于端子连接单元39的右侧附近。倾斜的控制板15的顶部和端子连接单元39均向左侧移位,因此电机9的位置也向左侧移位。应注意,电机紧固部件13也不可避免地向左移位,但是也向左侧移位的控制板15的存在并不是防止电机紧固部件13移位的因素。
借由本实施例,如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那样,避免了控制板与电机紧固部件之间的重叠,不仅不需要将电机紧固部件向右侧(沿远离主机壳单元的方向)移位,而是电机紧固部件13(进而是电机9自身)向左移位。因此,获得了能够减小电动车窗装置1的左右长度Lrl(图2中所示)的效果。
另一方面,当组装电动车窗装置1时,端子连接单元39的板侧端子37和电机侧端子38按照以下程序连接。
当控制板15通过开口18插入板容纳腔5中时,板侧端子37逐渐升高,并在即将完成插入之前从下方插入对应的端子引导槽40a中。小型且刚性低的板侧端子37由于倾斜等具有在深度方向上对不准的倾向,但是通过插入端子引导槽40a中被校正为正确的前后位置。一旦控制板15的插入完成,如图9中所示,它们就被保持在端子引导槽40a内部正确的前后位置处。
另外,随着控制板15插入,板侧端子37的压配端37a也逐渐升高,并且如图9中所示的插入一旦完成,则压配端37a的末梢从右侧与端子位置限定单元41邻接或隔着缝隙相向。
接下来,当电机9的输出轴9a从右侧插入主机壳单元2的蜗杆容纳腔4中时,电机侧端子38在板容纳腔内部从右侧接近板侧端子37。一旦电机9的凸缘部9b邻接主机壳单元2的右侧表面,电机侧端子38便从右侧夹住对应的板侧端子37并进行装配。因为以此方式将板侧端子37保持在端子引导槽40a中正确的前后位置处,所以能万无一失地将电机侧端子38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
在组装过程中,板侧端子37从电机侧端子38接收朝向左侧的按压力。因此,即使板侧端子37处于正确的前后位置处,也有可能由于因为按压力向左侧移动或变形而导致装配不当。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从左侧邻接板侧端子37的压配端37a的末梢来限制端子位置限定单元41的位置,所以防止了板侧端子37向左侧的移动或变形,从而使得与电机侧端子38的装配更加牢固。
另外,来自电机侧端子38的按压力通过板侧端子37传输至端子位置限定单元41,但不作用于控制板15上,所以不存在控制板15断裂的风险。因此,由于在控制板15与电机9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电连接而避免了诸如接触不良等的问题,这可以进一步提高信赖性。
(与控制板15的姿态有关的操作效果)
接下来描述通过倾斜的控制板15的姿态获得的操作效果。
至今已采用各种措施使电动车窗装置1变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蜗轮8的直径变小(导致蜗轮容纳腔3的直径也变小)来减小垂直长度。然而,因为由于元件的布置难以减小控制板15的垂直长度,所以如果将控制板15直立设置,则控制板15的底部将伸出附接支架6之外。因此,即使减小了蜗轮容纳腔3的直径,从右侧看到的投影面积也不会减小,并且无法获得较小的尺寸。
借由本实施例,控制板15相对于直立姿态倾斜,其中顶端向左移动而底端向右移动。因此,底部可安置于比附接支架6更上方,以防止向下突出,同时保持控制板15的同一垂直长度,从而提供了允许减小电动车窗单元1的垂直长度Lud(如图2中所示)的效果。在防止控制板15向下突出的同时,控制板15可以视情况垂直地加长,以形成更多空间用于安置元件,而同时。
在本实施例的电动车窗装置1中,左右长度Lrl和垂直长度Lud减小,不仅如此,而且在实现小尺寸的同时,总体形状大体上保持为矩形,这有利于包装。
换句话说,由于控制板15底端向右侧移位,因此与控制板15呈直立姿态相比,板容纳腔5和连接器盖20向右侧伸出得更远。然而,右侧对应于电机9的正下方,因而,从前面看时,电动车窗装置1的形状大体上保持为矩形(垂直Lrl×水平Lud)。大体上矩形的电动车窗装置1在大规模运输过程中易于打包装箱,并且可以增加每个货盘的装载重量。因而,优势不仅体现在作为产品的功能性上,而且还体现在运输期间完全不同的便利性方面。
附带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板容纳腔5中的左壁5a上设置一对端子位置限定单元41,以防止由于与电机侧端子38的装配而引起的板侧端子37的移动或变形,但其他配置也能获得相同的操作效果。以下描述其他实施例。
图12为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在插入控制板15之前板容纳腔5的顶部的斜视图。图13为示出另一实施例中在插入控制板15之后板容纳腔5的顶部的斜视图。图14为另一实施例中当将电机侧端子38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时对应于图11的横截面图。
如这些图中所示,在板容纳腔5中的左壁5a的顶部设置一对前后板位置限定单元51(在图13和图14中仅示出一个),而不是端子位置限定单元41。当控制板15插入板容纳腔5中时,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控制板15的顶部从右侧邻接或隔着小缝隙面向板位置限定单元51的右侧表面。
当电机侧端子38从右侧装配至控制板15的板侧端子37中时,板侧端子37接收到朝向左侧的按压力。当此情形发生时,板位置限定单元51从左侧邻接控制板15的顶部,由此限定位置并防止由于按压力而引起控制板15翘曲或变形。因此,板侧端子37的位置也通过控制板15限定,由此防止了向左侧的移动或变形。因而,如同在前一实施例中那样,板侧端子37和电机侧端子38牢固地配合,使得有可能提前预防诸如接触不良等的问题。
在图15中,提供了更详细地示出控制板15和板侧端子37的斜视图。可以看出,控制板15具有细长矩形的形状。控制板15包括配置为用于安装板侧端子37的控制板面15a。控制板面15a沿着纵向方向Dl并且沿着垂直于纵向方向Dl的宽度方向Dw延伸。纵向方向Dl和宽度方向Dw一起跨越控制板面15a。纵向方向Dl大体上平行于控制板15的插入方向(图4中以箭头“插入”表示)。
控制板15在其电机侧端(电机侧位置)具备板侧端子37。如已在图7提到,每个板侧端子37包括顶面37b和与顶面37b相对的底面37c。例如,如图10中所示,顶面37b配置为装配至电机侧端子38中。底面37c配置为将板侧端子37紧固到控制板15。为此,上下压配端37a以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每个板侧端子37的底面37c上,以便压配至形成于控制板15中的对应孔中。或者或除了压配端37a以外,底面37c至少部分地焊接在控制板15上。如图所示区域37d为底面37c焊接到控制板15上的区域37d示意性地将此示出。当然,代替焊接,底面37c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粘合手段胶合、焊接或附接到控制板15。
如在图15中可进一步看出,顶面37的电机侧端与控制板15之间的第一距离(简称:距离)D1(垂直于控制板15或控制板面15a测量)大于顶面37的连接器侧端与控制板15之间的第二距离(简称:距离)D2(垂直于控制板15或控制板面15a测量),顶面37b的连接器侧端与顶面37b的电机侧端相对。当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时,此布置导致顶面37b不平行于控制板15或控制板面15a。更准确地说,连接顶面37b的电机侧端和顶面37b的连接器侧端的连接线Cl(也称为:顶面从电机侧端到连接器侧端的第一方向)与控制板15或控制板面15a形成锐角A。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选择角度A,使得顶面37b从电机侧端到连接器侧端的第一方向(即,连接线Cl)大体上垂直于电机9的输出轴9a的轴向输出轴线Cm。在这种布置中,因为电机侧端子38沿着大体上平行于轴向输出轴线Cm的装配方向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参见图2),所以确保了电机侧端子38始终从顶面37b的顶部牢固地且长期可靠地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
如在图15中可进一步看出,顶面37b的总体形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即,在大体上平行于控制板15的宽度方向Dw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凸出。借由这种布置,电机侧端子38可借由减小的装配力容易地从顶面37b的顶部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凸出”表示顶面37b的总体形状向外(即,远离底面37c)弯曲。
如在图15中可进一步看出且如已经提到,一对上下压配端37a从每个板侧端子37的底面37c突出,以便将板侧端子37紧固到控制板15。优选地,将上压配端37a布置至位于尽可能靠近底面37c的电机侧端,并且将下压配端37a布置至位于尽可能靠近地底面37c的连接器侧端。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尽可能靠近”表示考虑到制造公差,从制造的角度来看,将这对上下压配端37a定位于尽可能靠近电机侧端和连接器侧端。当上下压配末端37a分别定位于尽可能靠近电机侧端和连接器侧端时,两个相邻压配端37a之间的距离(沿纵向方向Dl测量)变得最大化。因此,在将电机侧端子38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过程中作用于板侧端子37上的力可以更好地被吸收,这允许电机侧端子38与板侧端子37之间更稳定且长期可靠的电连接。
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板侧端子37可包括两个以上的压配末端37a。
现在参考图16,该图示出控制板15的详细斜视图以及板侧端子37的另一实施例。为了清楚起见,没有示出区域37d。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除了以上提到的顶面37b相对于控制板15的非平行布置以外,顶面37b的总体形状在从电机侧端到连接器侧端的第一方向上(即,沿连接线Cl)更加地至少是部分地凸出。再次,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凸出”表示顶面37b的总体形状在第一方向上向外(即,远离底面37c)弯曲。在这种配置中,在将电机侧端子38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之后,由于电机侧端子38面向凸出顶面37b,因而可以减小装配力,并且减小了电机侧端子38与板侧端子37之间的总接触面积。
现在参考图17,该图示出控制板15的详细斜视图以及板侧端子37的又一实施例。为了清楚期间,没有示出区域37d。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除了以上提到的顶面37b相对于控制板15的非平行布置以外,顶面37b的总体形状在从电机侧端到连接器侧端的第一方向上(即,沿连接线Cl)另外至少部分地凹入。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凹入”表示顶面37b的总体形状在第一方向上向内(即,朝向底面37c)弯曲。在这种配置中,在将电机侧端子38装配至板侧端子37中之后,类似于凸出形状(参见图16),由于电机侧端子38面向凹入的顶面37b,减小了电机侧端子38与板侧端子37之间的总接触面积,因而可以减小电机侧端子38与板侧端子37之间的装配力。
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顶面37b的总体形状在从电机侧端到连接器侧端的第一方向上可以是至少部分凸起和至少部分凸起的形状的组合。
实施例的描述已完成,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给出了升高和降低车窗的电动车窗装置1的具体示例,但是电机装置的类型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打开和关闭天窗的电机。
元件符号列表
1. 电动车窗装置
2 主机壳单元
3 蜗轮容纳腔
5 板容纳腔
7 前盖(盖构件)
8 蜗轮
9 电机
9a 输出轴
10 蜗杆
12 螺钉(紧固构件)
13 电机紧固部件
15 控制板
15a 控制板面
18 开口
19 连接器端子
20 连接器盖
21 连接器
22 防水密封圈
27 下啮合爪(啮合单元)
37 板侧端子
37a 压配端
37b 板侧端子的顶面
37c 板侧端子的底面
37d 区域
38 电机侧端子
40a 端子引导槽(端子引导单元)
41 端子位置限定单元
51 板位置限定单元
Cl 连接线
Cw 蜗轮的轴线
Cm 输出轴的轴线(轴向输出轴线)
Dl 控制板的纵向方向
Dw 控制板的宽度方向
D1 第一距离
D2 第二距离
A 角度

Claims (8)

1.一种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包括:
蜗轮(8),所述蜗轮(8)设置在主机壳单元(2)的蜗轮容纳腔(3)内部并且围绕轴线(Cw)被旋转地支撑,
电机(9),所述电机(9)从以与所述蜗轮(8)的所述轴线(Cw)直角相交的一侧通过紧固构件(12)紧固到所述主机壳单元(2),并且其中固定到输出轴(9a)的蜗杆(10)与所述蜗轮(8)啮合,
板容纳腔(5),所述板容纳腔(5)被标定在所述主机壳单元(2)中以便在一侧与所述蜗轮容纳腔(3)相邻,以及
控制板(15),所述控制板(15)以与所述电机(9)的所述输出轴(9a)的轴向输出轴线(Cm)相交的姿态设置在所述板容纳腔(5)中,所述控制板(15)与所述电机(9)电连接并且具备连接器(21),所述连接器(21)在所述控制板(15)的一侧与外部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板(15)通过设置在所述控制板(15)上的电机侧位置的板侧端子(37)电连接到所述电机(9),并且所述电机(9)的电机侧端子(38)从所述板侧端子(37)的顶面(37b)的顶部装配至所述板侧端子(37)中,其中
所述顶面(37b)的电机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距离(D1)大于所述顶面(37b)的连接器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距离(D2),
其中所述板侧端子(37)包括与所述顶面(37b)相对的底面(37c),
其中所述板侧端子(37)进一步包括压配端(37a),所述压配端(37a)从所述底面(37c)突出并压配至形成于所述控制板(15)中的孔中,和/或所述底面(37c)至少部分地焊接到所述控制板(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其中将所述压配端(37a)中的至少一个定位于尽可能靠近所述底面(37c)的电机侧端,并且将所述压配端(37a)中的至少一个定位于尽可能靠近所述底面(37c)的连接器侧端。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其中所述顶面(37b)的总体形状在从所述顶面(37b)的所述电机侧端到所述顶面(37b)的所述连接器侧端的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凸出或凹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其中所述顶面(37b)的所述总体形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板(15)在一方向上倾斜以使得所述控制板(15)的电机侧端从以与所述电机(9)的所述输出轴(9a)的所述轴向输出轴线(Cm)直角相交的姿态朝向另一侧移位,并且其中
选择所述顶面(37b)的所述电机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所述距离(D1)和所述顶面(37b)的所述连接器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所述距离(D2),以使得从所述电机侧端到所述连接器侧端的所述顶面(37b)的第一方向(Cl)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轴向输出轴线(C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板(15)在一方向上倾斜以使得所述控制板(15)的电机侧端从以与所述电机(9)的所述输出轴(9a)的所述轴向输出轴线(Cm)直角相交的姿态朝向另一侧移位,并且其中
选择所述顶面(37b)的所述电机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所述距离(D1)和所述顶面(37b)的所述连接器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所述距离(D2),以使得从所述电机侧端到所述连接器侧端的所述顶面(37b)的第一方向(Cl)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轴向输出轴线(C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板(15)在一方向上倾斜以使得所述控制板(15)的电机侧端从以与所述电机(9)的所述输出轴(9a)的所述轴向输出轴线(Cm)直角相交的姿态朝向另一侧移位,并且其中
选择所述顶面(37b)的所述电机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所述距离(D1)和所述顶面(37b)的所述连接器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所述距离(D2),以使得从所述电机侧端到所述连接器侧端的所述顶面(37b)的第一方向(Cl)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轴向输出轴线(C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板(15)在一方向上倾斜以使得所述控制板(15)的电机侧端从以与所述电机(9)的所述输出轴(9a)的所述轴向输出轴线(Cm)直角相交的姿态朝向另一侧移位,并且其中
选择所述顶面(37b)的所述电机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所述距离(D1)和所述顶面(37b)的所述连接器侧端与所述控制板(15)之间的所述距离(D2),以使得从所述电机侧端到所述连接器侧端的所述顶面(37b)的第一方向(Cl)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轴向输出轴线(Cm)。
CN201880048392.5A 2017-08-01 2018-07-31 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 Active CN1109592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9348 2017-08-01
JP2017-149348 2017-08-01
PCT/JP2018/028568 WO2019026876A1 (en) 2017-08-01 2018-07-31 ENGINE UNIT EQUIPPED WITH A DECEL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9249A CN110959249A (zh) 2020-04-03
CN110959249B true CN110959249B (zh) 2021-12-31

Family

ID=6523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392.5A Active CN110959249B (zh) 2017-08-01 2018-07-31 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
CN201880042622.7A Active CN110800195B (zh) 2017-08-01 2018-07-31 带减速机的马达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2622.7A Active CN110800195B (zh) 2017-08-01 2018-07-31 带减速机的马达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165313B2 (zh)
JP (2) JP6799163B2 (zh)
CN (2) CN110959249B (zh)
DE (2) DE112018003968T5 (zh)
WO (2) WO2019026877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5554A (ja) * 2001-07-30 2003-02-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2008179249A (ja) * 2007-01-24 2008-08-07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378692A (zh) * 2012-04-26 2013-10-30 阿斯莫有限公司 马达
JP2015177557A (ja) * 2014-03-13 2015-10-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1876B1 (de) * 1990-08-23 1994-06-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Getriebe-Antriebseinheit,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Fensterheberantrieb
US6969933B2 (en) * 2002-01-22 2005-11-29 Valeo Electrical Systems, Inc. Electric motor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DE10318062A1 (de) * 2003-04-17 2004-11-11 Robert Bosch Gmbh Getriebe-Antriebseinheit mit Elektronik-Schnittstelle
US6927514B2 (en) * 2003-08-18 2005-08-09 C-Mac Invotronics Integrated actuator
DE102005008073B4 (de) * 2004-02-24 2014-01-16 Asmo Co., Ltd. Motor mit einem Steuerschaltungsteil, ein Steuerschaltungstei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Motors
JP4545495B2 (ja) * 2004-06-18 2010-09-15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4850606B2 (ja) * 2006-07-27 2012-01-11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ワイパ装置
JP5248814B2 (ja) * 2007-07-18 2013-07-3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検査方法
US8242648B2 (en) * 2009-01-14 2012-08-14 Asmo Co., Ltd. Control circuit member and motor
JP5399722B2 (ja) * 2009-01-14 2014-01-29 アスモ株式会社 制御回路部材及びモータ
DE202009008646U1 (de) * 2009-06-22 2010-11-0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Elektromotorischer Verstellantrieb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1672847B1 (ko) * 2010-11-05 2016-11-16 아스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터
EP3171489B1 (en) * 2014-07-15 2020-04-29 Mitsuba Corporation Brushless wiper mo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JP6431778B2 (ja) 2015-01-27 2018-11-28 株式会社石▲崎▼本店 車両用電動格納式ドアミラー
JP6629078B2 (ja) * 2016-01-15 2020-01-15 株式会社ミツバ 減速機構付き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5554A (ja) * 2001-07-30 2003-02-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2008179249A (ja) * 2007-01-24 2008-08-07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3378692A (zh) * 2012-04-26 2013-10-30 阿斯莫有限公司 马达
JP2015177557A (ja) * 2014-03-13 2015-10-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86013A1 (en) 2020-06-11
US11303189B2 (en) 2022-04-12
US20210344260A1 (en) 2021-11-04
CN110800195A (zh) 2020-02-14
JP6799163B2 (ja) 2020-12-09
JP2020528257A (ja) 2020-09-17
WO2019026876A1 (en) 2019-02-07
CN110800195B (zh) 2021-11-30
CN110959249A (zh) 2020-04-03
JP6960517B2 (ja) 2021-11-05
JPWO2019026877A1 (ja) 2020-01-16
US11165313B2 (en) 2021-11-02
DE112018003963T5 (de) 2020-04-16
WO2019026877A1 (ja) 2019-02-07
DE112018003968T5 (de) 2020-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54770B1 (en) Battery pack
EP2279898B1 (en) Speed reduction device for power seat
JP4423612B2 (ja) ドアガードバーの取付構造
CN103429466A (zh) 用于车辆的摄像机装置及安装方法
US20190275953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CN101079536B (zh) 连接器和镜面角度调整装置
WO2013125524A1 (ja) 車両用ドアのサッシュ組付構造及び車両用ドアのサッシュ組付方法
CN110959249B (zh) 配备减速器的电机装置
WO2011003745A4 (en) Electric gear motor, particularly for window winders and windscreen wipers for automobiles and the like
EP1099608B1 (en) Water-drop proof structure for wiper motor apparatus
US11088590B2 (en) Connection unit for a wiper motor and wiper motor
US10202086B2 (en) Tailgate
CN108808991B (zh) 用于车窗调节器的水密组件
JP4236639B2 (ja) 給油口室カバーの係止装置
CN111936351A (zh) 低轮廓后灯附饰组件
US20230304880A1 (en) Pinion sensor structure of ste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pinion sensor structure of steering apparatus
JP3880953B2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の取付構造
JP5621731B2 (ja) 車両用ドアのサッシュ組み付け構造
CN110126594B (zh) 弹起式玻璃构造
JPH0737953Y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フレームの取付構造
JP3916156B2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KR101881657B1 (ko) 차량용 파워 윈도우 모터의 접속 터미널
JP3916157B2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の取付構造
CN116261646A (zh) 冷藏库
CN117145341A (zh)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其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7

Address after: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Mabuchi Motor Co.,Ltd.

Patentee after: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buchi Motor Co.,Ltd.

Patentee before: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