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59206A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59206A
CN110959206A CN201880048390.6A CN201880048390A CN110959206A CN 110959206 A CN110959206 A CN 110959206A CN 201880048390 A CN201880048390 A CN 201880048390A CN 110959206 A CN110959206 A CN 110959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collector
positive electrode
electrode body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83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59206B (zh
Inventor
间明田博清
村田正浩
岩村直树
根岸信保
小原隆
坂井哲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59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9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59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59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70Carriers or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具备壳体、端子、电极体、集电部、以及接合部。端子支承于壳体。电极体收容于壳体,由极性相互不同的片状的一对电极与位于所述一对电极间的隔离件以相互重叠的状态绕中心轴卷绕而成。集电部设于电极体的中心轴的轴向的端部,具有作为电极的一部分且不经由其他电极以及隔离件地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并与端子电连接。接合部将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的缘部接合。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电池,其具备:电极体,片状的一对电极和位于一对电极间的隔离件(separator)以彼此重叠的状态卷绕而成;以及集电部,设置于电极体,重叠有电极的多个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153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种电池中,如果能够获得提高了耐振性的新型结构则为优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电池具备壳体、端子、电极体、集电部、以及接合部。所述端子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极体收容于所述壳体,由极性相互不同的片状的一对电极与位于所述一对电极间的隔离件以相互重叠的状态绕中心轴卷绕。所述集电部设于所述电极体的所述中心轴的轴向的端部,具有作为所述电极的一部分且不经由其他所述电极以及所述隔离件地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并与所述端子电连接。所述接合部将相互重叠的多个所述集电片的缘部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展开了电极体的一部分的状态的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极体的集电部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图,并且是来自中心轴的轴向的视线下的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极体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剖面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集电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剖面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集电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剖面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中途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立体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中途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10是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中途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俯视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中途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俯视图。
图13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俯视图。
图14是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15是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16是第5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17是第5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18是第6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19是第6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20是第7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21是第7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22是第8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23是第8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24是第9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25是第9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26是第9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立体图。
图27是第10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28是第10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29是第11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30是第11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31是第12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32是第13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33是第13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34是概略地表示沿着图33的XXXIV-XXXIV线的剖面的图。
图35是第14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36是第14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37是概略地表示沿着图36的XXXVII-XXXVII线的剖面的图。
图38是第15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39是第15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图40是概略地表示沿着图39的XL-XL线的剖面的图。
图41是第16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
图42是第16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电极体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例示性的多个实施方式中包含同样的结构要素。因此,以下,对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共通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方便,规定了方向。X方向沿着电池10的壳体20的短边方向(厚度方向),Y方向沿着壳体20的长边方向(宽度方向),Z方向沿着壳体20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互相正交。另外,以下,将中心轴Ax的轴向简单称为轴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序数是为了区别部件(零部件)、部位等而为了方便所附的,并不表示优先次序、顺序。
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技术特征)以及由该结构带来的作用及效果只不过是一例。本发明能够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以外来实现,并且能够获得通过基本的结构而获得的各种效果中的至少一个。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2所示,电池10具有壳体20、正极端子23、负极端子24、电极体25、正极引线26、以及负极引线27。电池10例如是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端子23以及负极端子24以支承于壳体20的状态在壳体20的外部露出。另外,电极体25、正极引线26、以及负极引线27收容于壳体20。正极端子23以及负极端子24是端子的一个例子。正极端子23以及负极端子24也称为电极端子。
壳体20构成为在X方向上较薄且扁平的长方体状。壳体20具有多个壁部20a~20f。壁部20a及壁部20c都沿着与壳体20的厚度方向(X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例如正交的方向,YZ平面)延伸。壁部20a及壁部20c在壳体20的厚度方向(X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互相平行而设置。另外,壁部20b及壁部20d都沿着与壳体20的宽度方向(Y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例如正交的方向,XZ平面)延伸。壁部20b及壁部20d在壳体20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互相平行而设置。壁部20a~20d也被称为侧壁部等。另外,壁部20a、20c是侧壁部中的长边部的一例,壁部20b、20d是侧壁部中的短边部的一例。另外,壁部20e及壁部20f都沿着与壳体20的上下方向(Z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例如正交的方向,XY平面)延伸。壁部20e及壁部20f在壳体20的上下方向(Z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互相平行而设置。壁部20e也被称为下壁部、底壁部等。另外,壁部20f也被称为上壁部、顶壁部等。壳体20也被称为外包装罐、盒体。
另外,壳体20能够由多个零部件(分割体)组合而构成。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0具有至少包含壁部20a~20e的收容部件21、和至少包含壁部20f的盖部件22。在收容部件21的内侧,设置有收容电极体25、正极引线26、负极引线27等的开口部。即,收容部件21构成为一端侧(上端侧)开放的长方体状的箱型。盖部件22构成为四边形状(长方形状)的板状,以将收容部件21的开口部封堵的状态,与收容部件21结合(一体化)。另外,收容部件21与盖部件22,通过例如焊接等而能够结合为气密及液密。收容部件21、盖部件22例如由金属材料(例如,铝、铝合金、不锈钢等)构成。另外,在壁部20a~20e的内表面能够设置用于将收容部件21与正极引线26及负极引线27等的收容物绝缘的绝缘部件。绝缘部件能够通过例如绝缘片、成形品等构成。收容部件21及盖部件22也称为壳体部件。
另外,如图2所示,在盖部件22上安装有正极端子23、负极端子24、电极体25、正极引线26及负极引线27。盖部件22与正极端子23、负极端子24、电极体25、正极引线26及负极引线27一起构成盖组装体11。
正极端子23及负极端子24设置于盖部件22(壁部20f)。具体而言,正极端子23设置于盖部件22的长边方向(Y方向、壳体2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负极端子24设置于盖部件22的长边方向(Y方向、壳体2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正极端子23以贯通壁部20f的状态支承于壁部20f(壳体20),并在壳体20的内侧与正极引线26结合。即,正极端子23与正极引线26电连接。另外,负极端子24以贯通壁部20f的状态支承于壁部20f(壳体20),并在壁部20f(壳体20)的内侧与负极引线27结合。即,负极端子24与负极引线27电连接。
另外,在正极端子23与壁部20f之间及负极端子24与壁部20f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部件28(垫片、夹杂物)。密封部件28由合成树脂材料、玻璃等的绝缘体构成。密封部件28将正极端子23及负极端子24与壁部20f之间以气密及液密的方式密封(封固)并且电绝缘。另外,在壁部20f,在正极端子23与负极端子24之间设有注液口(未图示)。从注液口向壳体20内注入电解液。注液口在注液后被封堵。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展开了电极体25的一部分的状态的图。如图3所示,电极体25具有片状的正极31、片状的负极32、以及多个片状的隔离件33。电极体25作为发电要素发挥功能。在图3中,为了方便理解,对隔离件33标注了阴影线。正极31以及负极32是极性相互不同的一对电极的一个例子。电极体25也被称作电极组、卷绕体。
电极体25是由正极31以及负极32和夹设于正极31以及负极32间的隔离件33相互重叠且卷绕而成的结构,呈扁平形状的外观。即,正极31与负极32隔着隔离件33而重叠。正极31、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的卷绕次数作为一例是38次。另外,正极31、负极32及隔离件33的卷绕次数也可以是38次以外。正极31与负极32通过隔离件33而互相分离。另外,正极31位于二个隔离件33间。正极31、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以互相重叠的状态绕中心轴Ax卷绕成漩涡状,并被压为扁平,由此制作出电极体25。电极体25以中心轴Ax沿着壳体2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姿势收容于壳体20。中心轴Ax也被称作中心线、卷绕中心线。
如图2、3所示,电极体25具有轴向的两端部25a、25b和与轴向交叉(正交)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25c、25d。第一方向D1沿着壳体20的上下方向(Z方向)。端部25c是电极体25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侧(上方)的端部,端部25d是电极体25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侧(下方)的端部。
另外,电极体25具有基体部25e和一对折返部25f、25g。基体部25e以及一对折返部25f、25g分别包含正极31、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基体部25e具有在第一方向D1上正极31、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延伸而成的一对延伸部25ea、25eb。各延伸部25ea、25eb设于电极体25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25c、25d间。另外,中心轴Ax位于延伸部25ea、25eb之间。在各延伸部25ea、25eb中,正极31、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沿第一方向D1延伸,正极31、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未折返。基体部25e也被称作直状部、中间部,折返部25f、25g也被称作R部。
一对折返部25f、25g设于电极体25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25c、25d。在各折返部25f、25g中,正极31、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从一对延伸部25ea、25eb的一方向另一方折返。即,一对折返部25f、25g连接于基体部25e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一对折返部25f、25g利用基体部25e连接。即,在一对折返部25f、25g之间夹设有基体部25e。
如图3所示,正极31具有正极集电体41及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在图3中,为了帮助理解,对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附有阴影线。正极集电体41是集电体的一个例子,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是活性物质含有层的一个例子。正极集电体41也被称为基板、片、导电体。
正极集电体41通过铝箔、铝合金等的金属箔而构成。即,正极集电体41包含铝。正极集电体41形成为大致矩形(四边形)的片状(带状)。另外,正极集电体41可以通过其他的材料来制作,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的形状。
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分别设置于正极集电体41的两面(表面及背面)。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可以仅设置于正极集电体41的一方的面。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将正极集电体41的两面局部地覆盖。即,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层叠于正极集电体41的一部分。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与正极集电体4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宽度)比正极集电体41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宽度)短。
正极集电体41具有正极非层叠部48A。正极非层叠部48A通过正极集电体41中的未层叠有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的部分而构成。正极非层叠部48A设置于带状的正极集电体4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正极集电体4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被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覆盖。正极非层叠部48A与正极集电体41及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平行地延伸。正极非层叠部48A是非层叠部的一例。正极非层叠部48A也被称为未涂敷部。
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及粘接剂(粘结剂)。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例如通过使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及粘接剂悬浮于溶剂并将该悬浮物(浆料)对正极集电体41进行涂敷、干燥及冲压而形成。
正极活性物质例如是各种氧化物或硫化物。正极活性物质例如是二氧化锰(MnO2)、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镍、锂锰复合氧化物(例如,LixMn2O4或LixMnO2)、锂镍复合氧化物(例如,LixNiO2)、锂钴复合氧化物(LixCoO2)、锂镍钴复合氧化物(例如,LixNi1-y-zCoyMzO2。M是从由Al、Cr及Fe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元素。0≤y≤0.5、0≤z≤0.1)、锂锰钴复合氧化物(例如LixMn1-y-zCoyMzO2。M是从由Al、Cr及Fe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元素。0≤y≤0.5、0≤z≤0.1),锂锰镍复合化合物(例如,LixMn1/3Ni1/3Co1/3O2、LixMn1/2Ni1/2O2那样的LixMnyNiyM1-2yO2。M是从Co、Cr、Al及Fe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元素。1/3≤y≤1/2),尖晶石型锂锰镍复合氧化物(例如,LixMn2-yNiyO4)、具有橄榄石结构的锂磷氧化物(例如,LixFePO4、LixFe1-yMnyPO4、LixCoPO4)、硫酸铁(例如,Fe2(SO4)3)或钒氧化物(例如,V2O5)。正极活性物质也可以是聚苯胺、聚吡咯那样的导电性聚合物材料、二硫化物系聚合物材料、硫(S)及氟化碳化合物那样的有机材料及无机材料。另外,在上述没有优选的范围的记载的x、y、z优选在0以上1以下的范围。
更优选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是锂锰复合氧化物、锂镍复合氧化物、锂钴复合氧化物、锂镍钴复合氧化物、锂锰镍复合化合物,尖晶石型锂锰镍复合氧化物、锂锰钴复合氧化物或锂磷酸铁。具有这些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池10可获得较高的电压。
导电剂例如是乙炔黑、炭黑、石墨、焦炭、碳纤维、石墨烯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粘接剂,例如能够列举出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氟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聚丙烯(PP)、聚乙烯(PE)、羧甲基纤维素(CMC)、聚酰亚胺(PI)、聚丙烯酰亚胺(PAI)、PVDF的氢以及氟中的至少一个用其他取代基取代后的改性PVDF、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的三元共聚物、丙烯酸系树脂。粘接剂的种类能够为1种或2种以上。
如图3所示,负极32具有负极集电体45及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在图3中,为了帮助理解,对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附有阴影线。负极集电体45是集电体的一个例子,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是活性物质含有层的一个例子。负极集电体45也称为基板、片、导电体。
负极集电体45通过例如铜箔、铝箔、铝合金箔等的金属箔而构成。即,负极集电体45在用铝箔、铝合金箔构成的情况下,包含铝。负极集电体45形成为大致矩形(四边形)的片状(带状)。另外,负极集电体45可以通过其他的材料来制作,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的形状。
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分别设置于负极集电体45的两面。即,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层叠于负极集电体45的一部分。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也可以仅设置于负极集电体45的一方的面。但是,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设置于朝向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的面。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将负极集电体45的面局部地覆盖。即,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层叠于负极集电体45的一部分。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与负极集电体45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宽度)比负极集电体45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宽度)短。
负极集电体45具有负极非层叠部48B。负极非层叠部48B通过负极集电体45中的未层叠有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的部分而构成。负极非层叠部48B设置于带状的负极集电体45的、宽度方向上一方的端部。负极集电体45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被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覆盖。负极非层叠部48B与负极集电体45及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平行地延伸。负极非层叠部48B是非层叠部的一例。负极非层叠部48B也被称为未涂敷部。
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接剂(粘结剂)。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例如通过使粉末状的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及粘接剂悬浮于溶剂,并将该悬浮物(浆料)对负极集电体45涂敷、干燥及冲压而形成。冲压是为了增加负极活性物质与负极集电体45之间的电接触而进行的。
负极活性物质并不特别限定。负极活性物质例如是锂钛复合氧化物(钛酸锂)。锂钛复合氧化物例如是用Li4+xTi5O12(x根据充放电反应而在-1≤x≤3的范围内变化)表示的尖晶石型钛酸锂、斜方锰矿型Li2+xTi3O7(x根据充放电反应而在-1≤x≤3的范围内变化)或含有Ti和从由P、V、Sn、Cu、Ni及Fe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元素的金属复合氧化物。作为含有Ti和从由P、V、Sn、Cu、Ni及Fe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种元素的金属复合氧化物,能够列举出例如TiO2-P2O5、TiO2-V2O5、TiO2-P2O5-SnO2、TiO2-P2O5-MeO(Me是从由Cu、Ni及Fe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个的元素)、TiO2-P2O5-MO(M是从由Cu、Ni及Fe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1个的元素)。该金属复合氧化物优选是结晶性低,结晶相与无定形相共存或者无定形相单独存在的微观构造。这样的微观构造的金属复合氧化物能够使循环性能大幅地提高。这些金属复合氧化物通过充电而被插入锂,从而变化为锂钛复合氧化物。锂钛复合氧化物中的、尖晶石型钛酸锂,循环特性好,是优选的。另外,锂钛复合氧化物(例如,尖晶石型的钛酸锂)优选包含硅及锡等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
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也可以包含例如石墨质材料、碳质材料或金属化合物,作为其他的负极活性物质。石墨质材料例如是石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碳质材料例如是焦炭、碳纤维(气相成长碳纤维、中间相沥青系碳纤维)、球状碳、热分解气相碳质物或树脂烧成碳。更优选的碳质材料是气相成长碳纤维、中间相沥青系碳纤维及球状碳。
金属化合物例如是金属硫化物或者金属氮化物。金属硫化物例如是TiS2那样的硫化钛、MoS2那样的硫化钼、或FeS、FeS2及LixFeS2那样的硫化铁。金属氮化物是例如锂钴氮化物(例如LisCotN,0<s<4,0<t<0.5)。另外,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可以是氧族元素化合物(例如,二硫化钛、二硫化钼、硒化铌等)、轻金属(例如铝、铝合金、镁合金、锂、锂合金等)。
导电剂例如是乙炔黑、炭黑、石墨、焦炭、碳纤维、石墨烯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粘接剂,例如,能够列举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氟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聚丙烯(PP)、聚乙烯(PE)、羧甲基纤维素(CMC)、聚酰亚胺(PI)、聚丙烯酰亚胺(PAI)、PVDF的氢以及氟中的至少一个用其他取代基取代后的改性PVDF、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的三元共聚物、丙烯酸系树脂。粘接剂的种类能够为1种或2种以上。
另外,正极非层叠部48A与负极非层叠部48B,互相向相反方向突出。即,从互相重叠并且卷绕的正极31、负极32及隔离件33的一方的端部起、正极非层叠部48A向轴向的一方侧(Y方向)突出,从另一方的端部起、负极非层叠部48B向轴向的另一方侧(Y方向的相反方向)突出。即,正极31与负极32互相错开而重叠。以后,作为正极非层叠部48A及负极非层叠部48B的总称,有时使用非层叠部48。
如图2、3所示,在上述构成的电极体25中,利用卷绕状态的正极31、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的相互重叠的部分构成了扁平形状的发电部50。另外,利用卷绕状态的正极非层叠部48A,构成了从发电部50的一方的端部延伸的正极集电部51A。即,正极集电部51A包含正极集电体41中的未层叠有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的部分(正极非层叠部48A)。根据以上可知,正极集电部51A由正极31构成。另外,电极体25的轴向的端部25a是正极集电体41以及正极非层叠部48A的端部。正极集电部51A与正极端子23电连接。正极集电部51A是集电部的一个例子。
另外,利用卷绕状态的负极非层叠部48B构成了从发电部50的另一方的端部延伸的负极集电部51B。即,负极集电部51B包含负极集电体45中的未层叠有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的部分(负极非层叠部48B)。根据以上可知,负极集电部51B由负极32构成。另外,电极体25的轴向的端部25b也是负极集电体45以及负极非层叠部48B的端部。负极集电部51B与负极端子24电连接。以后,作为正极集电部51A以及负极集电部51B的总称,有时使用集电部51。负极集电部51B是集电部的一个例子。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极体25的集电部51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图,并且是来自轴向的视线的图。如图3、4所示,正极集电部51A具有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a。多个集电片51Aa是正极非层叠部48A即正极31的一部分,不隔着作为其他电极的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而相互重叠。集电片51Aa彼此的边界部例如可设于正极集电部51A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在图2中,由实线L1示出了集电片51Aa彼此的边界部。另外,边界部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任意的位置。另外,在图4中,为了说明正极集电部51A以及负极集电部51B所含的相同的构成,将正极集电部51A以及负极集电部51B未进行区别地示出。
另外,负极集电部51B具有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Ba。集电片51Ba是负极非层叠部48B即负极32的一部分,不隔着作为其他电极的正极31以及隔离件33地相互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片51Ba彼此的边界部例如可设于负极集电部51B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在图2中,集电片51Ba彼此的边界部由实线L2所示。另外,边界部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任意的位置。以后,作为正极集电部51A的集电片51Aa以及负极集电部51B的集电片51Ba的总称,有时使用集电片51a。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片51a的缘部51b设于集电部51的与发电部5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25a、25b而露出。而且,在各集电部51中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彼此的缘部51b对齐。在本实施方式中,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缘部51b的位置关于轴向对齐。即,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缘部51b在轴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换言之,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缘部51b位于与轴向交叉(正交)的规定的平面上。
另外,在各集电部51设有切断部51d。切断部51d在集电部51的与发电部5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25a、25b跨越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51g、51h地设置。切断部51d包含集电片51a的缘部51b。即,切断部51d构成了集电部51的与发电部5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25a、25b以及集电片51a的缘部51b。切断部51d在制造电极体25时,在电极体25的基材60(图8)中从集电部51将去除部60c(图8)熔断从而形成。切断部51d也被称作切断部位、切剖面。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极体25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剖面图。如图2、4、5所示,在各集电部51设有接合部52。另外,在图4、5中,为了方便理解,夸张地示出了相邻的两个集电片51a间的间隙S。接合部52将集电部51中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缘部51b接合。接合部52在基材60(图8)中对集电部51熔断了去除部60c(图8)时使缘部51b熔融之后固化从而形成。即,接合部52设于切断部51d,构成了缘部51b。接合部52将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缘部51b局部地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接合部52相互分离地设置。即,在各集电部51分散地设有多个接合部52。另外,图2、4、5所示的接合部52的数量、位置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另外,接合部52也可以是一个。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剖面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剖面图。如图5、6所示,各非层叠部48具有第一部分48a、第二部分48b。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正极非层叠部48A的第一部分48a以及第二部分48b。
第一部分48a从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或者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延伸。第一部分48a构成了集电片51a的一部分。第二部分48b与第一部分48a连接,构成了集电片51a的其他部分。第二部分48b具有缘部51b、厚度变化部48c以及壁厚部48d。厚度变化部48c随着离开第一部分48a而厚度变厚。壁厚部48d是非层叠部48中的厚度最厚的部分,也是集电片51a中的厚度最厚的部分。壁厚部48d的厚度例如是第一部分48a的厚度(最大厚度)的1.2倍以上。在图5、6中,壁厚部48d的厚度用厚度T1表示,第一部分48a的厚度(最大厚度)用厚度T2表示。在图6的例子中,例如壁厚部48d的厚度T1是67μm,第一部分48a的厚度T2是20μm。图7中示出了区别于图6所示的非层叠部48所设置的集电片51a的集电片51a。在图7的例子中,例如壁厚部48d的厚度T1是20μm,第一部分48a的厚度T2是13μm。另外,壁厚部48d的厚度T1以及第一部分48a的厚度T2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例。第一部分48a也被称作薄壁部。
另外,如图2所示,在正极集电部51A中,作为一个例子,通过正极非层叠部48A的相互在X方向重叠的部分彼此、并且是与正极引线26的腿部26a在X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彼此通过超声波接合等而被接合。而且,正极集电部51A的至少前端部的X方向的宽度比电极体25的X方向的宽度窄(图2)。另外,在负极集电部51B中,作为一个例子,通过负极非层叠部48B的相互在X方向重叠的部分彼此、并且是与负极引线27的腿部27a在X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彼此通过超声波接合等而被接合。而且,负极集电部51B的至少前端部的X方向的宽度比电极体25的X方向的宽度窄(图2)。另外,在图3中,正极非层叠部48A的相互在X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彼此以及负极非层叠部48B的相互在X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彼此分别示出了接合前的状态。
图3等所示的隔离件33具有绝缘性,形成为大致矩形(四边形)的片状(带状)。隔离件33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宽度)比正极集电体41以及负极集电体45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宽度)短。另外,隔离件33的尺寸并不限定于此。
隔离件33例如是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聚乙烯醇、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四氟乙烯及维尼纶等聚合物制作的多孔质膜或无纺布。根据薄厚和机械的强度的观点,优选的隔离件的例子能够列举包含纤维素纤维的无纺布。隔离件33既可以用1种材料制作,也可以用组合的2种以上的材料制作。
作为电解液,能够使用例如非水电解质。非水电解质可以是例如通过将电解质溶解于有机溶剂而调制的液状非水电解质、或将液状电解质与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凝胶状非水电解质。
液状非水电解质优选是将电解质以0.5摩尔/L以上2.5摩尔/L以下的浓度溶解于有机溶剂后的液状非水电解质。
溶解于有机溶剂的电解质的例子包括高氯酸锂(LiClO4)、六氟磷酸锂(LiPF6)、四氟硼酸锂(LiBF4)、六氟砷酸锂(LiAsF6)、三氯甲磺酸锂(LiCF3SO3)及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CF3SO2)2)那样的锂盐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电解质优选是即使在高电位下也难氧化的,LiPF6最优选。
有机溶剂的例子包括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及碳酸亚乙烯酯那样的环状碳酸酯、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及碳酸甲乙酯(EMC)那样的链状碳酸酯、四氢呋喃(THF)、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以及二氧戊环(DOX)那样的环状醚、二甲氧基乙烷(DME)以及二乙氧基乙烷(DEE)那样的链状醚、丙酸甲酯(MP)以及丙酸乙酯(EP)那样的丙酸酯、γ-丁内酯(GBL)、乙腈(AN)、环丁砜(SL)。这些有机溶剂能够单独使用或作为混合溶剂使用。
如图2所示,正极引线26夹设于电极体25的正极集电部51A与正极端子23之间,将正极集电部51A与正极端子23电连接。正极引线26具有一对腿部26a和连接壁部(未图示)。一对腿部26a沿壳体20的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并且在壳体20的厚度方向(X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一对腿部26a在夹持正极集电部51A的状态下接合于正极集电部51A。另外,在正极集电部51A中的被一对腿部26a夹住的部分,层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相互接合。一对腿部26a以及正极集电部51A的接合以及层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接合例如通过超声波接合等完成。一对腿部26a的盖部件22(壁部20f)侧的端部通过连接壁部相互连接。连接壁部沿盖部件22的内表面设置,结合于正极端子23。正极引线26由金属材料等导电材料构成。
负极引线27夹设于电极体25的负极集电部51B与负极端子24之间,将负极集电部51B与负极端子24电连接。负极引线27具有一对腿部27a和连接壁部(未图示)。一对腿部27a沿壳体20的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并且在壳体20的厚度方向(X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一对腿部27a在夹持负极集电部51B的状态下接合于负极集电部51B。另外,在负极集电部51B中的被一对腿部27a夹住的部分中,层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相互接合。一对腿部27a以及负极集电部51B的接合以及层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接合例如通过超声波接合等完成。一对腿部27a的盖部件22(壁部20f)侧的端部通过连接壁部相互连接。连接壁部沿盖部件22的内表面设置,结合于负极端子24。负极引线27由金属材料等导电材料构成。
接下来,对电池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制造中途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立体图。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制造中途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制造中途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俯视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制造中途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如图8~11所示,通过将正极31以及负极32和夹设于正极31以及负极32间的隔离件33相互重叠地绕中心轴Ax卷绕,从而制作包含电极体25的基材60。接下来,利用切断装置(未图示),切断作为基材60的轴向的两端部60a、60b的规定的部分的去除部60c,制作电极体25。通过该切断,形成切断部51d。图8~10中用单点划线示出了电极体25与去除部60c的分界线L3。基材60的切断通过对集电部51(正极非层叠部48A、负极非层叠部48B)的基于热量的切断(熔断)而进行。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作为切断装置的激光照射装置的激光沿分界线L3照射到集电部51(正极非层叠部48A以及负极非层叠部48B),从而将集电部51(正极非层叠部48A以及负极非层叠部48B)加热而熔断。通过该熔断,在集电部51的切断部51d形成接合部52(图2、4、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52通过将集电部51中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利用激光熔融之后固化而形成。
上述的激光例如可以是单模光纤激光,也可以是多模光纤激光。单模光纤激光由于具有激光的直径相对较细、能量密度较高的特征,因此能够将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在任意的位置处高效地切断。在为单模光纤激光的情况下,激光的直径、即切断宽度相对较细,各接合部52的大小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多模光纤激光的情况下,激光的直径、即切断宽度相对较粗,各接合部52的大小相对较大。另外,激光的照射可以分割为多次进行。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小每1次的激光照射装置的输出。因此,能够减小能量损耗、能够减小对切断部51d施加的热的影响。
另外,基材60的切断并不限定于基于激光的切断。例如基材60的切断也可以通过超声波切断等进行。另外,切断装置也可以具有能够包含电极体25的集电部51的基材60的端部60a、60b进行冲压的冲压装置。利用冲压装置,对基材60的端部60a、60b进行冲压,使得集电片51a彼此的距离变小,集电片51a间的间隙变小,因此激光容易对焦。另外,集电片51a彼此容易熔融。另外,切断的生产间隔时间容易缩短。
接下来,正极集电部51A以及负极集电部51B、和结合于盖部件22的正极引线26以及负极引线27通过超声波接合而接合。此时,例如正极集电部51A以及负极集电部51B与正极引线26以及负极引线27一起被超声波接合机的焊头以及砧座夹住,厚度局部变薄。
接下来,与盖部件22一体化的状态的正极引线26、负极引线27、以及电极体25被插入到收容部件21内。然后,盖部件22以将收容部件21的开口部(上端开口部)封堵的状态,与收容部件21结合。之后,经由盖部件22的注液口对壳体20内以规定量注入电解液。该规定量例如是壳体20内的电极体25被电解液充分浸泡的量。然后,将注液口密封。
接下来,对非层叠部48的壁厚部48d的厚度T1(图6等)、第一部分48a的厚度T2(图6等)等测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测定前,进行对包含缘部51b(切断部51d)的非层叠部48的表面(外表面)进行研磨的研磨处理。在该研磨处理中,对非层叠部48的表面进行机械研磨之后,通过离子蚀刻加工等化学研磨法去除该表面的加工层。另外,在研磨处理中,也可以在对非层叠部48的表面进行了机械研磨之后,对该表面进行基于氢氧化钠水溶液等的化学处理。在测定中,例如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以观察倍率500倍等进行非层叠部48的拍摄。然后,根据拍摄结果测定非层叠部48的各部的厚度。另外,观察倍率并不限定于上述。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体25的集电部51中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缘部51b利用接合部52接合。根据这种构成,即使在例如对电池10施加了振动的情况下,集电部51中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也不易偏移。由此,集电部51进而是电极体25的变形容易被抑制。因而,与集电部51的集电片51a的缘部51b未被接合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集电部51以及电极体25的强度以及刚性,因此集电部51以及电极体25的耐振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52将集电部51中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的缘部51b局部地接合。根据这种结构,例如将电极体25中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2与负极活性物质含有层46之间产生气体,从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51Aa中未设有接合部52部分的集电片51Aa间的间隙S,向电极体25的外部释放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电部51的集电片51a的缘部51b设有非层叠部48中的厚度最厚的部分即壁厚部48d。根据这种结构,壁厚部48d由于强度相对较高,因此能够提高缘部51b的强度。由此,集电部51以及电极体25的耐振性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图12~42所示的第2~第1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第16实施方式的电池10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10相同的结构。由此,根据第2~第16实施方式,也可获得基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相同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集电部51的形状为与第1实施方式主要的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部51的端部25a、25b的切断部51d构成为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凹陷的凹状。切断部51d例如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构成为大致V字状。另外,在集电部51利用切断部51d形成有面向切断部51d的凹陷部51j。凹陷部51j构成为朝向电极体25(集电部51)的轴向的中心部凹陷并且跨越电极体25的两端部25c、25d的槽状。凹陷部51j也被称作缺口部、凹部、槽部、切缺部。
另外,在切断部51d,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设有接合部52。接合部52面向凹陷部51j。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电部51设有凹陷部51j,接合部52设于切断部51d而面向凹陷部51j。根据这种构成,利用接合部52提高了切断部51d的强度,因此即使在由于凹陷部51j而在切断部51d产生了应力集中的情况下,与可抑制切断部51d的变形。
<第3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部51的端部25a、25b的切断部51d相对于中心轴Ax倾斜。作为一个例子,切断部51d以随着从壳体20的壁部20a(图2)朝向壁部20c(图2)、即随着朝向X方向而远离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的方式相对于中心轴Ax倾斜。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切断部51d设有接合部52。
<第4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如图14、15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切断部51d分别设于电极体25的四角。详细地说,一个切断部51d跨越正极集电部51A的轴向的端部25a与正极集电部51A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的端部51g地设置。另外,一个切断部51d跨越正极集电部51A的端部25a与正极集电部51A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的端部51h地设置。另外,一个切断部51d跨越负极集电部51B的轴向的端部25b与负极集电部51B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的端部51g地设置。另外,一个切断部51d跨越负极集电部51B的轴向的端部25b与负极集电部51B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的端部51h地设置。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51g、51h中的至少一方(作为一个例子是两方)设有切断部51d。
切断部51d相对于中心轴Ax倾斜。切断部51d以随着从端部25a、25b中的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侧而远离中心轴Ax的方式,相对于中心轴Ax倾斜。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切断部51d设有接合部52。
另外,集电部51具有基部51m和连接部51n。基部51m是集电部51中的从发电部50沿轴向延伸规定的长度的部分,包含基体部25e的一部分和一对折返部25f、25g的一部分。连接部51n从基部51m沿轴向突出。连接部51n包含基体部25e的一部分和直状部51k。在连接部51n的第一方向D1的两侧设有切断部51d。这种结构的连接部51n包含一对延伸部25ea、25eb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一对延伸部25ea、25eb各自的一部分,以及一对折返部25f、25g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一对折返部25f、25g各自的一部分。正极集电部51A的连接部51n与正极引线26接合,经由正极引线26电连接于正极端子23。负极集电部51B的连接部51n与负极引线27接合,经由负极引线27电连接于负极端子24。另外,在图14中,由单点划线示出了基部51m与连接部51n的边界的一个例子。连接部51n也被称作突出部、凸部。
<第5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如图16、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四个切断部51d分别设于电极体25的四角。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断部51d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51da和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1db。第一延伸部51da与第二延伸部51db的连接部51dc形成为弯曲状。连接部51dc也被称作角部。
面向切断部51d的凹陷部51j相对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凹陷。凹陷部51j也可以说是朝向电极体25的中心轴Ax的轴向的中心部以及第一方向D1的中心部凹陷。另外,在切断部51d设有接合部52。接合部52设于第一延伸部51da、第二延伸部51db、以及连接部51dc中的任一个以上。接合部52面向凹陷部51j。
另外,集电部51具有基部51m和连接部51n。基部51m是集电部51中的从发电部50沿轴向延伸规定长度的部分,包含基体部25e的一部分、一对折返部25f、25g的一部分、以及切断部51d的第二延伸部51db。利用基部51m的设有连接部51n的端部中的露出部分,构成了第二延伸部51db。连接部51n从基部51m沿轴向突出。连接部51n包含基体部25e的一部分、直状部51k、以及切断部51d的第一延伸部51da。利用连接部51n的第一方向D1的端部构成了第一延伸部51da。在连接部51n的第一方向D1的两侧设有切断部51d。这种结构的连接部51n包含一对延伸部25ea、25eb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一对延伸部25ea、25eb各自的一部分,不包含一对折返部25f、25g中的至少一方、具体而言是两方。即,在连接部51n中,正极31、负极32、以及隔离件33未折返。另外,在图16中,用单点划线示出了基部51m与连接部51n的边界的一个例子。
<第6实施方式>
图18是第6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19是第6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
如图18、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四个切断部51d分别设于电极体25的四角,各切断部51d具有第一延伸部51da和第二延伸部51db。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51da与第二延伸部51db的连接部51dc形成为大致直角。
<第7实施方式>
图20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2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如图20、21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切断部51d设于电极体25的四角中的两个角。详细地说,一个切断部51d跨越正极集电部51A的轴向的端部25a与正极集电部51A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的端部51g地设置。另外,一个切断部51d跨越负极集电部51B的轴向的端部25b与负极集电部51B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的端部51g地设置。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51g、51h中的至少一方(作为一个例子是一方)设有切断部51d。各切断部51d的形状例如与图18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各切断部51d的形状也可以是图14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图16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的连接部51n包含一对延伸部25ea、25eb各自的一部分以及折返部25g的一部分,不包含折返部25f。
<第8实施方式>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如图22、23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切断部51d设于电极体25的四角中的两个角。详细地说,一个切断部51d跨越正极集电部51A的端部25a与正极集电部51A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的端部51h地设置。另外,一个切断部51d跨越负极集电部51B的轴向的端部25b与负极集电部51B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的端部51h地设置。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两端部51g、51h中的至少一方(作为一个例子是一方)设有切断部51d。各切断部51d的形状例如与图18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相同。另外,各切断部51d的形状也可以是图14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图16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的连接部51n包含一对延伸部25ea、25eb各自的一部分以及折返部25f的一部分,不包含折返部25g。
<第9实施方式>
图24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2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图26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立体图。如图24~26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部51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具有基部51m和连接部51n。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51n除了基体部25e的一部分以及直状部51k之外,包含折返部25g的一部分。另外,连接部51n所含的基体部25e的一对延伸部25ea、25eb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相互不同。作为一个例子,连接部51n所含的延伸部25ea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比连接部51n所含的延伸部25eb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短。另外,连接部51n所含的延伸部25ea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比连接部51n所含的延伸部25eb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长。
另外,切断部51d在各集电部51各设有一个。切断部51d设于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的端部51g。
切断部51d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和一个第二延伸部51db。第一延伸部51daa由连接部51n所含的一对延伸部25ea、25eb中的一方(延伸部25ea)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上方)的端部构成,沿轴向延伸。另外,第一延伸部51dab由连接部51n所含的一对延伸部25ea、25eb中的另一方(延伸部25eb)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上方)的端部构成,沿轴向延伸。第二延伸部51db由基部51m的设有连接部51n的端部中的露出的部分构成,沿第一方向D1延伸。另外,第二延伸部51db将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连接。
面向切断部51d的凹陷部51j相对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侧凹陷。另外,在切断部51d设有接合部52。接合部52面向凹陷部51j。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的连接部51n包含一对延伸部25ea、25eb各自的一部分以及折返部25g的一部分,不包含折返部25f。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池10的制造方法中,在激光照射装置对基材60(图8)的切断中,以将能够遮挡激光的遮挡板(未图示)插入基材60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来进行。通过这种遮挡板,能够调整基于激光的切断张数。遮挡板例如可由金属材料构成。金属材料例如可以是钨。钨是金属材料之中熔点最高的材料,因此能够实现激光的高输出化。另外,遮挡板也可在本实施方式以外的实施方式中使用。
<第10实施方式>
图27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28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如图27、2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9实施方式相同,集电部51具有基部51m和连接部51n,切断部51d在各集电部51各设有一个。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与第9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关于通过电极体25(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中心的XY平面形成为面对称。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51n除了基体部25e的一部分以及直状部51k之外,包含折返部25f的一部分。另外,连接部51n所含的延伸部25ea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比连接部51n所含的延伸部25eb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短。另外,连接部51n所含的延伸部25eb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比连接部51n所含的延伸部25ea的第一方向D1的长度长。
另外,切断部51d设于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的端部51h。切断部51d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和一个第二延伸部51db。第一延伸部51daa由连接部51n所含的一对延伸部25ea、25eb中的一方(延伸部25ea)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下方)的端部构成,沿轴向延伸。另外,第一延伸部51dab由连接部51n所含的一对延伸部25ea、25eb中的另一方(延伸部25eb)的第一方向D1的另一方(下方)的端部构成,沿轴向延伸。第二延伸部51db由基部51m的设有连接部51n的端部中的露出的部分构成,沿第一方向D1延伸。另外,第二延伸部51db将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连接。
面向切断部51d的凹陷部51j相对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侧凹陷。另外,在切断部51d设有接合部52。接合部52面向凹陷部51j。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的连接部51n包含一对延伸部25ea、25eb各自的一部分以及折返部25f的一部分,不包含折返部25g。
<第11实施方式>
图29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30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如图29、30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断部51d在各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中间部各设有一个,构成为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的凹状。
切断部51d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和一个第二延伸部51db。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在第一方向D1上相互设置间隔,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沿轴向延伸。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分别跨越基体部25e的两个延伸部25ea、25eb地设置。第二延伸部51db沿第一方向D1延伸,将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的与直状部51k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接。
面向切断部51d的凹陷部51j相对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侧凹陷,并且沿电极体25的厚度方向(X方向)贯通集电部51。另外,在切断部51d设有接合部52。接合部52面向凹陷部51j。
<第12实施方式>
图3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如图3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1实施方式相同,切断部51d在各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中间部各设有一个,构成为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的凹状。另外,切断部51d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和一个第二延伸部51db。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的轴向的长度比第11实施方式长。即,凹陷部51j的深度较深。
<第13实施方式>
图3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3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图34是概略地表示沿着图33的XXXIV-XXXIV线的剖面的图。如图32~34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断部51d在各集电部51的第一方向D1的中间部各设有一个,构成为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的凹状。
切断部51d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和一个第二延伸部51db。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在第一方向D1上相互设置间隔,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沿轴向延伸。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仅设于基体部25e的两个延伸部25ea、25eb中的一方(延伸部25ea)。第二延伸部51db沿第一方向D1延伸,将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的与直状部51k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接。
面向切断部51d的凹陷部51j相对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侧凹陷,并且沿电极体25的厚度方向(X方向)贯通延伸部25ea。凹陷部51j在轴向上与延伸部25eb面对。另外,在切断部51d设有接合部52。接合部52面向凹陷部51j。
<第14实施方式>
图3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36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图37是概略地表示沿着图36的XXXVII-XXXVII线的剖面的图。如图35~37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部51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具有基部51m和连接部51n。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51n从轴向观察时设于集电部51中的第一方向D1的一半的区域(图36中的左半部分的区域)。连接部51n包含基体部25e的一对延伸部25ea、25eb中的一方(延伸部25eb)的一部分和一对曲部25h、25i,不包含折返部25f、25g。曲部25h、25i成为正极31、负极32在从延伸部25ea的第一方向D1的端部在大致90度的范围内沿折返部25f、25g弯曲而成的结构。即,在曲部25h、25i中,正极31、负极32不折返。曲部25h、25i从折返部25f、25g沿轴向延伸。另外,在图36中,用单点划线示出了曲部25h、25i和延伸部25ea的边界。
另外,切断部51d在各集电部51各设有一个。切断部51d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和一个第二延伸部51db。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由连接部51n所含的一对曲部25h、25i的朝向第一方向D1(X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端部构成,沿轴向延伸。另外,第二延伸部51db由基部51m的设有连接部51n的端部中的露出的部分构成,沿第一方向D1延伸。即,第二延伸部51db包含基体部25e的延伸部25ea和折返部25f、25g。另外,第二延伸部51db将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连接。
面向切断部51d的凹陷部51j相对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侧凹陷。另外,在切断部51d设有接合部52。接合部52面向凹陷部51j。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的连接部51n包含一对延伸部25ea、25eb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延伸部25eb的一部分,不包含延伸部25ea以及一对折返部25f、25g。
<第15实施方式>
图38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3是9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图40是概略地表示沿着图39的XL-XL线的剖面的图。如图38~40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集电部51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具有基部51m和连接部51n。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51n设于集电部51所含的一对延伸部25ea、25eb中的一方(延伸部25ea)中的第一方向D1的中间部。
另外,切断部51d在各集电部51各设有一个。切断部51d具有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和一个第二延伸部51db。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由朝向连接部51n的第一方向D1的一方(Z方向)或者另一方(Z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端部构成,沿轴向延伸。另外,第二延伸部51db由基部51m的设有连接部51n的端部中的露出的部分构成,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延伸部51db包含基体部25e的延伸部25ea、25eb的一部分和折返部25f、25g的一部分。另外,第二延伸部51db将两个第一延伸部51daa、51dab连接。
面向切断部51d的凹陷部51j相对于直状部51k朝向电极体25的轴向的中心部侧凹陷。另外,在切断部51d设有接合部52。接合部52面向凹陷部51j。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集电部51的连接部51n包含一对延伸部25ea、25eb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延伸部25ea的一部分,不包含延伸部25eb以及一对折返部25f、25g。
<第16实施方式>
图4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主视图。图4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的电极体25的示意性且例示性的侧视图。如图41、42所示,本实施方式主要是集电部51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集电部51设有形状相互不同的多个(作为一个例子是两个)切断部51dA、51dB。切断部51dA与图16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切断部51d相同,切断部51dB与图29所示的第11实施方式的切断部51d相同。另外,切断部51dA以及切断部51dB的大小可以与图16所示的切断部51d以及图29所示的切断部51d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且,在各切断部51dA、51dB设有接合部52。
以上,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终归是一例,意图不是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组合及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另外,各构成要素的规格(构造、种类、方向、形状、大小、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个数、配置、位置、材质等)能够适当变更而实施。

Claims (8)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端子,被支承于所述壳体;
电极体,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由极性相互不同的片状的一对电极与位于所述一对电极间的隔离件以相互重叠的状态绕中心轴卷绕而成;
集电部,设于所述电极体的所述中心轴的轴向的端部,具有作为所述电极的一部分且不经由其他所述电极以及所述隔离件地相互重叠的多个集电片,与所述端子电连接;以及
接合部,将相互重叠的多个所述集电片的缘部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将相互重叠的多个所述集电片的缘部局部地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具有集电体、以及包含活性物质且层叠于所述集电体的一部分的活性物质含有层,
所述集电部由所述集电体中的未层叠有所述活性物质含有层的非层叠部构成,
在所述缘部设有所述非层叠部中的厚度最厚的壁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层叠部具有:第一部分,从所述活性物质含有层延伸;以及第二部分,具有所述缘部、随着远离所述第一部分而厚度变厚的厚度变化部以及所述壁厚部,
所述壁厚部的厚度是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的1.2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电体包含铝。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电部设有包含所述缘部的切断部,
所述接合部设于所述切断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电部设有包含所述缘部的切断部,
所述接合部被设于所述切断部,
所述电极体具有:设于该电极体的与所述轴向正交的第一方向的两端部间,所述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而成的一对延伸部;以及设于所述电极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两端部,由所述电极从一对所述延伸部的一方向另一方折返而成的一对折返部,
所述集电部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所述端子电连接,设有所述切断部,包含一对所述延伸部的一部分,不包含一对所述折返部中的至少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相互重叠的所述多个集电片彼此的所述缘部对齐。
CN201880048390.6A 2017-10-30 2018-10-29 电池 Active CN110959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9618 2017-10-30
JP2017-209618 2017-10-30
PCT/JP2018/040193 WO2019088047A1 (ja) 2017-10-30 2018-10-29 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59206A true CN110959206A (zh) 2020-04-03
CN110959206B CN110959206B (zh) 2022-12-30

Family

ID=66332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8390.6A Active CN110959206B (zh) 2017-10-30 2018-10-29 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74114A1 (zh)
EP (1) EP3706203A4 (zh)
JP (1) JP6957634B2 (zh)
CN (1) CN110959206B (zh)
WO (1) WO2019088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35741A (ko) * 2020-09-14 2022-03-2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초음파 절삭기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극조립체 제조방법
CN115000527B (zh) * 2022-08-03 2022-10-04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方形锂离子电芯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0414A (ja) * 1998-09-24 2000-04-07 Toyota Motor Corp 電極の集電構造
JP2006228551A (ja) * 2005-02-17 2006-08-31 Toyota Motor Corp 集電端子及び該端子を備えた蓄電装置
JP2007299536A (ja) * 2006-04-27 2007-11-15 Denso Corp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8084755A (ja) * 2006-09-28 2008-04-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110052976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Hideyuki Ishii Battery
US20160293921A1 (en) * 2015-04-03 2016-10-0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US20170271709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econdary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12364B1 (ko) * 2004-10-28 2006-08-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2012174490A (ja) * 2011-02-22 2012-09-10 Toshiba Corp 二次電池
KR20150007741A (ko) * 2013-07-12 2015-01-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0414A (ja) * 1998-09-24 2000-04-07 Toyota Motor Corp 電極の集電構造
JP2006228551A (ja) * 2005-02-17 2006-08-31 Toyota Motor Corp 集電端子及び該端子を備えた蓄電装置
JP2007299536A (ja) * 2006-04-27 2007-11-15 Denso Corp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8084755A (ja) * 2006-09-28 2008-04-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110052976A1 (en) * 2009-08-27 2011-03-03 Hideyuki Ishii Battery
US20160293921A1 (en) * 2015-04-03 2016-10-0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US20170271709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econdary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6203A4 (en) 2021-07-21
JPWO2019088047A1 (ja) 2020-04-16
EP3706203A1 (en) 2020-09-09
CN110959206B (zh) 2022-12-30
WO2019088047A1 (ja) 2019-05-09
JP6957634B2 (ja) 2021-11-02
US20200274114A1 (en)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5684B (zh) 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JP6794502B2 (ja) 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JP6517917B2 (ja) 2つ以上のケース部材を含む角型電池セル
JP4659861B2 (ja) 扁平型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24506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5917512B (zh) 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JP6289899B2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組電池及び蓄電池装置
JP2011049065A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19061A (ja) 二次電池
JP2013206699A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CN111886715B (zh) 电池、电池组、蓄电装置、车辆以及飞翔体
CN110959206B (zh) 电池
KR101933655B1 (ko) 전극 탭 부위에 형성된 만입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CN111312935B (zh) 电池
JP2012064459A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6393487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7004640A (ja) 二次電池
CN113169424A (zh) 电池模块
JP2018049681A (ja) 扁平捲回式二次電池
JP2019212412A (ja) 積層型極板群、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6015269A (ja) 密閉型電池
JP2015179626A (ja) 密閉型電池、その電池ケースに用いる蓋板、及び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6207387A (ja)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2216462A (ja) 非水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