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9306B - 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9306B
CN110949306B CN201910869766.6A CN201910869766A CN110949306B CN 110949306 B CN110949306 B CN 110949306B CN 201910869766 A CN201910869766 A CN 201910869766A CN 110949306 B CN110949306 B CN 110949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ir curtain
wall portion
pillar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97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9306A (zh
Inventor
小野优司
冈野将司
长井博
门田胜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49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9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9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9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12Roof or head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12Roof or head liners
    • B60R13/0225Roof or head liners self supporting head 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13/0237Side or rear panels
    • B60R13/025Pillars; Roof 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2Internal Trim mouldings ; Internal Ledges; Wall liners for passenger compartments; Roof liners
    • B60R2013/0293Connection or positioning of adjacent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021/1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addition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deployment trajecto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气帘尽早展开且提高设计自由度的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在本发明的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中,设置有在气帘(71)展开时将该气帘(71)向车厢侧引导的展开引导部(50)。在展开引导部(50)设置有:第1引导部(110),在天花板(6)的上方且所述气帘(71)的车宽方向的外方与立柱装饰件(30)的上端部对置地配置,限制所述气帘(71)向车宽方向的外方展开;以及第2引导部(140),配置在该第1引导部(110)和所述天花板(6)之间,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限制所述气帘(71)进入所述第1引导部(110)和所述立柱装饰件(30)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

Description

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其具备:立柱装饰件,安装于划分出车辆的开口部的立柱,从车厢侧覆盖该立柱;以及天花板,设置在比立柱装饰件靠上方的位置,覆盖车厢顶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的上部,作为内装部件具备覆盖车厢顶部的天花板和从车厢侧覆盖划分出车辆的开口部分的立柱的立柱装饰件。在车辆中,有时还配设有在车辆碰撞时等用于保护乘客的气囊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配设有立柱装饰件(B立柱饰件)和天花板(顶棚衬板),并且配设有气囊装置(所谓的气帘装置),该气囊装置在车辆碰撞时等从天花板的上方向车厢内展开气帘,该气帘覆盖车厢侧壁。
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在立柱装饰件的上方配设有用于促进气帘向车厢内展开的倾斜部。具体地说,该倾斜部在气帘的下方以越往下侧则越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限制气帘向下斜外方展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087号公报
如果设置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倾斜部,则能够使气帘尽早展开。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如上述那样倾斜部设置在气帘的下方,伴随于此,在倾斜部和立柱装饰件之间形成有间隙。即,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受到来自气帘的膨胀力时倾斜部向下方位移,所以为了避免立柱装饰件和倾斜部的干涉而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在气帘展开时,气帘可能会进入立柱装饰件和倾斜部之间的间隙而气帘钩挂到立柱装饰件等。这样的钩挂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的形状来避免,但是这种情况下,立柱装饰件的形状被限定,设计自由度变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气帘尽早展开、又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的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种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其具备:立柱装饰件,安装于划分出车辆的开口部的立柱,从车厢侧覆盖该立柱;以及天花板,设置在比所述立柱装饰件更靠上方的位置,覆盖车厢顶部,该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具备:气帘,收纳在所述天花板的上方,能够以将车厢侧壁覆盖的方式展开;以及展开引导部,在所述气帘展开时,将该气帘向车厢侧引导,所述展开引导部具备:第1引导部,在所述天花板的上方且所述气帘的车宽方向的外方与所述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对置地配置,限制所述气帘向车宽方向的外方的展开;以及第2引导部,配置在所述第1引导部和所述天花板之间,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限制所述气帘进入所述第1引导部和所述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在气帘展开时将该气帘向车厢侧引导的展开引导部,并且在该展开引导部中,除了设置于气帘的车宽方向的外方且限制气帘向车宽方向的外方展开的第1引导部之外,还设置有在第1引导部和天花板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而限制气帘进入第1引导部和立柱装饰件之间的间隙的第2引导部。因此,能够通过第1引导部促进气帘向车宽方向内方的展开,并且通过第2引导部防止气帘进入第1引导部和立柱装饰件之间的间隙而气帘钩挂到立柱装饰件等。因此,不需要将立柱装饰件的形状限定为用于避免所述钩挂的形状,能够在提高立柱装饰件及车辆的内装的设计自由度的同时,使气帘尽早展开到车厢内。
在所述构成中,优选为,所述第1引导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所述展开引导部具备从所述第1引导部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的外方延伸的底壁部,并且具备多个所述第2引导部,各个所述第2引导部分别具有从所述底壁部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
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底壁部提高第1引导部的刚性,通过第1引导部可靠地抑制气帘向车宽方向外方的展开。
在此,第2引导部具有限制气帘进入第1引导部和立柱装饰件之间的间隙的功能即可,其刚性也可以低于第1引导部。与此相对,在该构成中,各个第2引导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地设置于从第1引导部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的外方延伸的底壁部。即,第2引导部不是设置在底壁部的车辆前后方向整体,而是在该底壁部分散地设置。因此,通过第2引导部能够限制气帘进入第1引导部和立柱装饰件之间的间隙,并且减小第2引导部及展开引导部整体的重量。
在所述构成中,优选为,各个所述第2引导部分别形成为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面的板状。
根据该构成,一定程度上提高第2引导部的刚性,通过第2引导部也能够限制气帘向车宽方向外方的展开。此外,通过第2引导部,能够沿车宽方向将第1引导部和立柱装饰件之间的间隙堵住,更可靠地防止气帘进入该间隙。
在所述构成中,优选为,各个所述第2引导部分别从所述底壁部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延伸到外侧端。
根据该构成,能够提高第2引导部的刚性。进而,在车宽方向上,第2引导部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和第1引导部的底壁部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的位置大体一致,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气帘在第1引导部的下方展开到车宽方向的外方,更可靠地防止气帘进入第1引导部和立柱装饰件之间的间隙。
作为与前述不同的构造,各个所述第2引导部分别具有从所述底壁部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附近向下方延伸的形状。
通过该构成,能够有效地防止气帘在第1引导部的下方展开到车宽方向的外方,更可靠地防止其进入到第1引导部和立柱装饰件之间的间隙。
在所述构成中,优选为,所述展开引导部分别具备从各个所述第2引导部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的外方延伸的连结片,该连结片与所述底壁部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端连结。
根据该构成,一定程度上提高第2引导部的刚性,通过第2引导部也能够限制气帘向车宽方向外方的展开。此外,通过连结片,能够沿着车宽方向将第1引导部和立柱装饰件之间的间隙,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气帘进入该间隙。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既能够使气帘尽早展开、又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的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部的概略侧面图。
图2是穿过图1的II-II线的面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从车厢侧观察将天花板取下的状态的B立柱周边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将立柱装饰件取下的状态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托架和立柱内钣金的安装构造的概略立体图,是从车外侧观察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托架和立柱装饰件的安装构造的概略立体图,是从车外侧观察的图。
图7是从车厢侧观察托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从车外侧观察托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穿过图7的IX-IX线的面的概略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气帘展开时的情形的图,(a)是天花板脱离前的图,(b)是天花板脱离后的图。
图11是从车厢侧观察C立柱周边的概略图。
图12是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C立柱周边的概略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托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穿过图13的XIV-XIV线的面的概略截面图。
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16是穿过图15的XVI-XVI线的面的概略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3B立柱(立柱);3b立柱内钣金;6天花板;30立柱装饰件;50托架(展开引导部);70气囊装置;71气帘;72充气机;110第1立壁部(第1引导部);140第1夹持片(第2引导部);120底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如图1所示,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为应用到具有第1排座椅1a和第2排座椅1b的两排座椅的车辆1的情况。
图1是从车厢侧观察车辆1的侧部的概略侧面图。图2是穿过图1的II-II线的面的概略截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在各图中,“内”表示车宽方向的内方(内侧)、即车厢侧,“外”表示车宽方向的外方(外侧)、即车外侧。如图1所示,在车辆1的侧部形成有第1排座椅1a用的乘客乘降用的开口部1c和第2排座椅1b用的乘客乘降用的开口部1d。在这些开口部1c、1d分别安装有未图示的侧门。车辆1中从前往后具有A立柱2、B立柱3、C立柱4,作为划分出开口部1c、1d的立柱。此外,车辆1具有构成车厢顶部部分的外面的顶棚面板5。各立柱2、3、4在车辆1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各1个。各立柱及其周边的构造在车宽方向上是对称的。
如图1、图2所示,车辆1作为车辆的内装部件具有:从下方覆盖顶棚面板5而覆盖车厢顶部的天花板6、以及从车厢侧覆盖各立柱2、3、4的立柱装饰件20、30、40。
天花板6由软质材料形成,相对容易变形。天花板6例如通过用无纺布覆盖发泡聚氨酯等的表面而形成。立柱装饰件20、30、40由硬质的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形成,不容易塑性变形。
天花板6具有:在铅垂截面中形成为向上侧凸出的弓状的主体部6b、以及从主体部6b的车宽方向的端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延出部6a。即,在天花板6的车宽方向的两外端部设置有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延出部6a。另外,延出部6a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度以上20度以下。即,本说明书中所称的大致水平指的是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0度以上20度以下。
车辆1作为车辆的内装部件具有用于保持天花板6的托架。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1作为托架具有设置于B立柱3的上端部的托架50。该托架50相当于“展开引导部”。
车辆1还具有气帘装置70。气帘装置70是在车辆碰撞时用于保护乘客的装置。气帘装置70具备袋状的气帘71和向气帘71供给膨胀气体的充气机72。
气帘71在折叠状态下收纳在天花板6的上方、即比天花板更靠上侧的空间中。气帘71具有从A立柱2延伸到C立柱4的长度,从A立柱2的上端部经过B立柱3的上端部而延伸到C立柱4的上端部。
充气机72例如在通过由横G传感器构成的图外的侧方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车辆的侧方碰撞的情况下工作,向气帘71瞬间供给膨胀气体。气帘71接受该膨胀气体的供给而膨胀,向天花板6的下方即车厢内展开。气帘71以覆盖由侧门的内面等构成的车厢侧壁的方式展开,阻止驾驶员撞到车厢侧壁。
说明立柱周边的构造。以下说明立柱为B立柱3的情况,说明B立柱3周边的构造。以下适当将车宽方向的外侧称为车外侧,将车宽方向的内侧称为车厢侧。
图3是从车厢侧观察B立柱3的上端部周边的概略图。图3是将天花板6取下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从图3所示的状态将立柱装饰件30及气帘71取下的状态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B立柱3和托架50的安装构造的图,是从车厢侧观察的概略图。图6是用于说明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的安装构造的图,是从车外侧观察的概略图。
如图2所示,B立柱3具有:配置于车外侧的立柱外钣金3a、以及配置于车厢侧且与立柱外钣金3a划分出闭合截面的立柱内钣金3b。在本实施方式中,B立柱3的立柱内钣金3b与从A立柱2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的顶棚侧轨9一体地形成。B立柱3的立柱内钣金3b从顶棚侧轨9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向下方延伸。以下将B立柱3的立柱内钣金3b简称为立柱内钣金3b。
(立柱内钣金)
在立柱内钣金3b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固定托架50的托架固定用孔3c。本实施方式中,在立柱内钣金3b的上缘附近的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位置,2个托架固定用孔3c在大体相同的位置形成,并且在比这2个托架固定用孔3c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1个托架固定用孔3c。在立柱内钣金3b的上下中央附近形成有用于固定立柱装饰件30的立柱装饰件固定用孔3d。
(立柱装饰件)
如图6等所示,立柱装饰件30具有向车厢侧鼓出的形状,其水平截面为大致コ字状。立柱装饰件30以从车厢侧覆盖托架50的下部的状态固定到立柱内钣金3a。
在立柱装饰件30的车外侧的侧面的上部设置有向车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1。在该突出部31,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位置设置有进一步向车外侧突出的2个定位用突起32、32。
(托架)
图7是从车厢外观察托架50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从车外侧观察托架50的概略立体图。图9是图7的概略IX-IX线截面图。
托架50安装于立柱内钣金3b的上端部附近。如上述那样,托架50的下部被立柱装饰件30覆盖,托架50具有从立柱装饰件30的比上缘33靠下方的位置延伸到比该上缘33靠上方的位置的大小。
托架50具有: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立壁部110、从第1立壁部110的下缘110a(下端部)向车外侧延伸的底壁部120、从底壁部120的车外侧的缘部向下方延伸的第2立壁部130、从底壁部120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的多个第1夹持片140、以及从底壁部120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的2个第2夹持片150。所述第1立壁部110相当于“第1引导部”,底壁部120相当于“底壁部”,第1夹持片140相当于“第2引导部”。
第1立壁部110之中的除去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的部分111(以下称为中央板部111)沿着大致与车宽方向正交的铅垂面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即,第1立壁部110在其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具有沿着铅垂面延伸的中央板部111。
第1立壁部110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以越在前后方向上远离中央板部111则越位于车外侧的方式弯曲。在第1立壁部110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分别设置有向车外侧突出的托架被固定部112。在这些托架被固定部112分别形成有将其车外侧的面和车厢侧的面贯通的托架被固定孔112a。在这些托架被固定孔112a安装有用于将托架50固定到立柱内钣金3b的夹箍90。
中央板部111的下缘的高度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大体一定。另一方面,第1立壁部110之中的从中央板部111向前侧及后侧延伸的部分的下缘,以在前后方向上越远离中央板部111则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弯曲。即,第1立壁部110的下缘110a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以一定的高度延伸,另一方面,以在前后方向上越远离中央部分则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弯曲,在从车辆的侧方观察时,形成为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向上方鼓出的圆弧状。另外,第1立壁部110的前后方向的最外端部分以其下缘的高度为大致一定的状态沿着车宽方向延伸。
如图8所示,在第1立壁部110的车外侧的面设置有从该面向车外侧突出的肋190,第1立壁部110通过该肋190而得到加强。即,通过肋190提高第1立壁部110的刚性,托架50的上侧部分通过肋190和第1立壁部110而成为刚性高的高刚性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肋190在从车辆的侧方观察时具有格子状。具体地说,肋19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肋191、以及与多个纵肋191分别交叉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上下平行地排列的2个横肋192。肋190的大部分设置于第1立壁部110之中的中央板部111的车外侧的面,中央板部111的刚性尤其被提高。
底壁部120具有:从第1立壁部110的下缘110a(详细地说,是第1立壁部110之中的除去前后方向的最外端部分的部分的下缘)向车外侧延伸的第1底壁部121、以及从第1底壁部121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缘向车外侧延伸的第2底壁部122。
第1底壁部121以越往车外侧则越位于下方的方式朝向外斜下方倾斜。第2底壁部122从第1底壁部121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缘即下缘大致水平地向车外侧延伸。第2底壁部122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与第1立壁部110的前后方向的最外端部分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肋190的一部分还位于第1底壁部121的车外侧的面。但是,肋190设置于第1底壁部121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更靠上方的位置,底壁部120的刚性比第1立壁部121的刚性低。
第2立壁部130从第2底壁部122的车外侧的缘部向下方延伸。第2立壁部122具有设置于前侧的前侧第2立壁部131和设置于后侧的后侧第2立壁部132。前侧第2立壁部131比后侧第2立壁部132更向下方延伸。在这些前侧第2立壁部131、后侧第2立壁部132分别形成有将该其车外侧的面和车厢侧的面贯通的定位用孔130a。
定位用孔130a是用于规定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的相对位置的孔。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在定位用孔130a、130a中插入立柱装饰件30的定位用突起32、32。定位用突起32的外径和定位用孔130a的内径设定为大致相同的尺寸,通过将定位用突起32插入定位用孔130a,立柱装饰件30与托架50卡止而规定立柱装饰件30相对于托架50的位置。
在前侧第2立壁部131上,在比定位用孔130a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托架被固定孔130b。在该托架被固定用孔130b,与设置于第1立壁部110的托架被固定用孔112a同样,安装有用于将托架50固定到立柱内钣金3b的夹箍90。
第1夹持片140形成为沿上下及车宽方向延伸的板状、即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面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1个托架50设置有4个第1夹持片140。4个第1夹持片140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这些第1夹持片140相互平行地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夹持片140在前后方向上全部设置于第1立壁部110之中的形成有中央板部111的区域,配置在中央板部111的下方。
第1夹持片140遍及第1底壁部121和第2底壁部122而延伸,从这些各底壁部121、122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第1夹持片140与第2立壁部130的车厢侧的面相连,从该面向车厢侧延伸。第1夹持片140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到与中央板部111的车厢侧的端面大致相同的位置。第1夹持片140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在与中央板部111的车厢侧的端面大致相同的位置(车宽方向上)在铅垂方向上大致笔直地延伸,中央板部111的车厢侧的端面和第1夹持片140的车厢侧的端面大致连续地沿铅垂方向延伸。
第1夹持片140的车外侧的部分且从第2底壁部122向下方延伸的部分的高度尺寸在车宽方向上大体一定,该部分的下缘的高度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大体一定。另一方面,第1夹持片140之中的车厢侧的部分且从第1底壁部121向下方延伸的部分,以其下缘越往车厢侧则越位于上方的方式朝向内斜上方倾斜。
第2夹持片150在第2底壁部12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置各1个,设置在比最前侧的第1夹持片140靠前侧的部分和比最后侧的第1夹持片140靠后侧的部分。第2夹持片150从第2底壁部122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第2夹持片150也与第1夹持片140同样,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及车宽方向延伸的板状,第2夹持片150在车宽方向上弯曲。具体地说,前侧的第2夹持片150以越往前侧则越位于车外侧的方式弯曲,后侧的第2夹持片150以越往后侧则越位于车外侧的方式弯曲。
如图2、图5所示,在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安装于立柱内钣金3b的状态下,各第1夹持片140和各第2夹持片150在比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更靠上方与该上缘33对置。详细地说,第1夹持片140的车厢侧的部分且朝向内斜上方倾斜的部分和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第2夹持片150遍及其全长与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分对置。在各夹持片140、150和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划分出间隙。天花板6配置在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和夹持片140、150之间的间隙,被这些夹持片140、150和立柱装饰件30夹持。详细地说,天花板6被夹持片140、150的下缘和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夹持。
将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安装到立柱内钣金3b的步骤如下。
首先,在托架50上安装夹箍90。具体地说,将夹箍90分别插通托架50的托架被固定孔112a、112a、130b。夹箍90构成为,其前端侧的部分(配置于车外侧的部分)能够在径方向上弹性变形,在该前端部分缩径的状态下插通到孔内,在插通后再扩径,从而安装到各孔112a、112a、140b中。
接着,经由夹箍90将托架50安装到立柱内钣金3b。具体地说,在立柱内钣金3b的托架固定用孔3c内,将夹箍90之中的从托架50向车外侧突出的部分插通。这时,如上述那样,夹箍90的前端部分缩径及扩径,从而将夹箍90固定到立柱内钣金3b。由此,托架50被固定到立柱内钣金3b。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50以不能在车宽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固定到立柱内钣金3b。与此相对,托架50以一定程度上允许夹箍90沿着径方向即立柱内钣金3b的车厢侧的侧面移动的状态固定到立柱内钣金3b。具体地说,夹箍90之中的插通到托架被固定孔112a、112a、130b的部分的外径比托架被固定孔112a、112a、130b的内径更小地设定,夹箍90以能够沿着与夹箍90的轴方向正交的面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到托架50。另一方面,夹箍90之中的插通到托架固定用孔3c的部分的外径和托架固定用孔3c的内径设定为大致相同的尺寸,并且夹箍90在被插通到托架被固定孔112a、112a、130b和托架固定用孔3c中的状态下,其轴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托架50相对于夹箍90及立柱内钣金3b被限制了车宽方向的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允许沿着车厢侧的侧面相对移动的状态下安装。
接着,将天花板6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夹在立柱装饰件30和托架50之间,同时将立柱装饰件30安装到立柱内钣金3b。这时,如图6所示,再像前述那样将立柱装饰件30的定位用突起32、32插入到托架50的定位用孔130a、130a,使立柱装饰件30与托架50卡止。并且,将设置于立柱装饰件40的夹箍(未图示)插入到立柱内钣金3b的立柱装饰件固定用孔3d中,将立柱装饰件30固定到立柱内钣金3b。
由此,在适当维持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立柱装饰件30以从车厢侧覆盖托架50的下部及立柱内钣金3b的方式安装。此外,天花板6通过立柱装饰件30和托架50保持在立柱装饰件30的上方。详细地说,如前述那样,通过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和第1夹持片140的下缘及第2夹持片150的下缘,天花板6以与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抵接的状态被保持。然后,托架50的整体被立柱装饰件30和天花板6从车厢侧覆盖。
在此,如上述那样,在天花板6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延出部6a。由此,天花板6之中的该延出部6a被立柱装饰件30和托架50夹持。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托架50(第1夹持片140、第2夹持片150)和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夹持天花板6,从而能够将天花板6保持在立柱装饰件30的上方,容易进行天花板6的安装。接下来说明如上述那样安装到立柱内钣金3b的托架50、立柱装饰件30、天花板6及气帘装置70的位置关系。
如图2、图3等所示,气帘71配置在比托架50更靠车厢侧的位置。气帘71穿过托架50和天花板6之间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夹持延出部6a的车外侧的部分,延出部6a的一部分从托架50及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向车厢侧延伸。气帘71配置在延出部6a之中的从该托架50及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向车厢侧延伸的部分、即延出部6a的车厢侧的部分的上方。气帘71配置在从延出部6a向上方分离的位置,在气帘71和延出部6a之间划分出空间。
气帘71以至少一部分与第1立壁部110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第1立壁部110的车厢侧经过而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详细地说,气帘71沿着第1立壁部110的中央板部111的车厢侧的面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上,气帘71设置在从比第1立壁部110的上缘靠下方的位置到比第1立壁部110的下缘110a靠下方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在图2的例子中,在上下方向上,气帘71配置在从距离第1立壁部110的上缘处于第1立壁部110的高度尺寸的1/3程度下方的位置到距离第1夹持片140的上缘处于第1夹持片140的最大高度尺寸的1/4程度下方的位置的区域。此外,气帘71之中的从上方起3/4程度的部分配置在比第1立壁部110的下缘110a更靠上方。
如图3、图4所示,充气机72具有沿着规定方向延伸的筒状,在其长边方向的一端具备朝向气帘71喷出气体的气体供给部72a。充气机72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托架50更靠车厢侧,并且以气体供给部72a朝向前侧的姿态从与托架50的后端部分的上端部对置的位置向后方延伸。即,充气机72以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气体供给部72a成为前端的姿态安装到天花板6的上方。然后,充气机72的气体供给部72a在从车辆侧方观察时配置在与托架50的后端部分重叠的位置。气帘71从该气体供给部72a向前方延伸之后,在分支部71a向前方及后方分支。
此外,如图2等所示,气帘71配置在比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更靠车厢侧的位置。在此,立柱装饰件30具有朝向上方而向车厢侧弯曲的形状,立柱装饰件30构成为其上缘33最靠车厢侧。因此,气帘71在车宽方向上位于比立柱装饰件30的各部更靠车厢侧的位置。
(作用等)
图10(a)、(b)是表示气帘71展开时的情形的图。
在车辆发生侧方碰撞等时,从充气机72的气体供给部72a向气帘71供给气体。气帘71如箭头所示,向下方、车厢侧及车外侧膨胀。但是,如上述那样,气帘71与第1立壁部110对置地配置。因此,通过第1立壁部110限制气帘71向车外侧的膨胀,通过第1立壁部110将气帘71向下方及车厢侧引导。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立壁部110的刚性提高。因此,第1立壁部110向车外侧的位移量变少,气帘71向车外侧的膨胀量抑制得非常小。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帘71沿着第1立壁部110之中的刚性最高的中央板部111配置,从而更可靠地抑制气帘71向车外侧的膨胀。此外,该中央板部111沿着铅垂面延伸,气帘71沿着中央板部111平滑地被向下方引导。
气帘71在比第1立壁部110靠下方的位置也向车外侧鼓出。但是,在第1立壁部110的下缘110a和天花板6之间,第1夹持片140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因此,在第1立壁部110靠下方的位置,由第1夹持片140限制气帘71向车外侧的膨胀。即,还通过第1夹持片140将气帘71向下方及车厢侧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夹持片140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形状。此外,第1夹持片140与第2立壁部130及底壁部140相连。因此,第1夹持片140的刚性比第1立壁部110小,但是也一定程度上较高。因此,还通过第1夹持片140限制气帘71向车宽方向外方的膨胀。
此外,假设没有第1夹持片140,在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形成在前后方向上扩展的较大的间隙,气帘71可能会进入该间隙而挂到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等。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1夹持片140限制气帘71进入立柱装饰件30的车外侧,防止气帘71钩挂到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等。
如图10(a)的虚线所示,向下方膨胀的气帘71碰撞到天花板6。在此,如上述那样,气帘71配置在天花板6之中的延出部6a的上方。因此,气帘71主要撞到延出部6a。延出部6a大致水平地延伸。因此,如箭头Y11所示,从向下膨胀的气帘71施加到延出部6a的力的朝向与延出部6a大致正交,对延出部6a有效地施加气帘71的膨胀力。此外,在膨胀前,气帘71位于从延出部6a向上方分离的位置。因此,与延出部6a碰撞的时点的气帘71的朝下的膨胀速度比较大。因此,气帘71猛烈地与延出部6a碰撞,可靠地向延出部6a施加朝下的很大的力。如图10(b)所示,受到来自气帘71的朝下的力,延出部6a从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向下方脱离。这时,如上述那样,延出部6a被施加朝下的力,因此延出部6a尽早从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脱离。
此外,气帘71之中的与气体供给部72a连接的部分最先被施加高压的气体,因此其膨胀力较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供给部72a和托架50对置,气帘71之中的与托架50对置的部分的膨胀力变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气帘71向天花板6之中的被托架50保持的部分即延出部6a更可靠地施加大的力,能够使天花板6尽早地从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脱离。
延出部6a从托架5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脱离后,气帘71从延出部6a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的间隙进入车厢内,沿着车辆的侧壁展开。如上述那样,气帘71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比立柱装饰件30更靠车厢侧的位置。因此,气帘71不会与立柱装饰件30干涉,而是在比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靠下方的区域迅速展开。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的内装部件设置有托架50,在该托架50上设置有第1立壁部110和第1夹持片140,该第1立壁部110在天花板6的上方且气帘71的车宽方向的外方与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上端部)对置,限制气帘71向车宽方向的外方的展开,该第1夹持片140从第1立壁部110延伸到天花板6的上面,限制气帘71进入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之间的间隙。因此,通过第1立壁部110限制气帘71向车厢侧的展开,并且通过第1夹持片140防止气帘71进入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的间隙、以及伴随于此气帘71钩挂到立柱装饰件30和设置于立柱装饰件30的车外侧的各种零件。因此,不需要将展开到车厢内的立柱装饰件30的形状限定为用于避免该钩挂的形状,能够提高立柱装饰件30及车辆内装的设计自由度,并且使气帘尽早展开到车厢内。此外,如上述那样,通过第1夹持片140也能够促进气帘71向车厢侧的展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立壁部110具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底壁部120从第1立壁部110的下缘110a朝向车外侧延伸。因此,能够提高第1立壁部110的刚性,通过第1立壁部110更可靠地抑制气帘71向车外侧的展开。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立壁部110通过肋190而得到加强。特别是,第1立壁部110之中的气帘71所配置的中央板部111的刚性通过肋190而得到提高。此外,中央板部111沿着铅垂面配设。因此,能够通过中央板部111可靠地防止气帘71向车外侧的展开,并且进一步促进气帘71向下方的展开。
另一方面,位于比第1立壁部110靠下方的位置的第1夹持片140的刚性也可以低一些,该第1夹持片140使从气帘71施加的力变低,并且主要的功能是限制气帘71进入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的间隙。与此相对,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夹持片140在底壁部120的下面以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方式设置。即,第1夹持片140不是设置在底壁部120的前后方向的整体,而是在该底壁部120分散地设置。因此,通过第1夹持片140限制气帘71进入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的间隙,并且通过第1夹持片140也能一定程度上限制气帘71向车外侧的膨胀,减小托架50整体的重量。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第1夹持片140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地设置,将第1夹持片140设置为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状(与车辆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板状)。因此,第1夹持片140的刚性比较高,能够通过第1夹持片140防止气帘71向车外侧展开。此外,通过如这样构成,能够通过第1夹持片140将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的间隙沿车宽方向封闭,可靠地防止气帘71进入该间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1夹持片140从底壁部120的车厢侧的端部附近向车外侧延伸,第1夹持片140的车厢侧的缘部(端面)沿着第1立壁部110的车厢侧的端面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气帘71在第1立壁部110的下方向车外侧展开,更可靠地防止气帘71进入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
(变形例)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气帘71配置在跨过第1立壁部110和第1夹持片140的区域,从车辆的侧方观察时,从气帘71朝向天花板6而向下方延伸的部分成为第1夹持片140的下部,但是也可以将气帘71配置在比第1夹持片140更靠上方的位置,在从车辆的侧方观察时,第1夹持片140整体、或者第1夹持片140整体和第1立壁部110的下部位于比气帘71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可以应用于B立柱3以外的立柱附近。图11是从车厢侧观察时所述的内装构造应用在C立柱40附近时的C立柱4的周边部分的概略图。在图11中省略了天花板6。图12是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C立柱周边的概略截面图。
在图11、图12的例子中,在C立柱4的立柱内钣金4b(以下称为C立柱内钣金4b)安装有托架250(以下称为C托架250)。C托架250与设置于B立柱3的所述托架50同样,其具有: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第1立壁部251、从第1立壁部251的下缘251a向车外侧延伸的底壁部252、以及从底壁部252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的多个第1夹持片253。这些第1夹持片253与所述的托架50同样,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地排列。并且,在该例中,通过从车厢侧覆盖C立柱4的立柱装饰件40的上缘233和托架250夹持天花板6的延出部6a的车外侧的部分,在该延出部6a的车厢侧的部分的上方收纳气帘71,能够将天花板6容易地安装到车辆。并且,通过第1立壁部251及第1夹持片253,能够防止气帘71向车外侧展开而促进气帘71向车厢内展开,能够通过第1夹持片253防止气帘71进入第1立壁部251和立柱装饰件40的上缘233之间的间隙。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托架50的第1立壁部110的下缘110a在从车辆侧方观察时,沿着前后方向的中央向上方鼓出的线延伸,也可以取代于此,使用图13及图14(穿过图13的XIV-XIV线的面的概略截面图)所示的托架250。
具体地说,图13、图14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托架350中,第1立壁部310的下缘310a的高度遍及其整体为一定,从第1立壁部310的下缘310a向车外侧延伸的底壁部320的整体从第1立壁部310的下缘310a向车外侧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第1夹持片340从该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底壁部320的下面向下方延伸,第1夹持片340的高度尺寸在车宽方向上大体一定。另外,在图13、图14中,对于具有与图7等所示的托架50同样的构造的部件,附加与图7等相同的符号。
此外,也可以使用图15、图16(穿过图15的XVI-XVI线的面的概略截面图)所示的托架450。具体地说,图15、图16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450与图7等所示的托架50同样,具有包含第1底壁部421及第2底壁部422的底壁部420、第1立壁部110、第2立壁部130。另一方面,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450也可以取代图7等所示的第1夹持片140而具有由延出片440a和连结片440b构成的部件,该部件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位置。
更详细地说,延出片440a形成为从第1底壁部421的车厢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板状。连结片440b形成为从延出片440a的下缘向车外侧大致水平延伸的板状。连结片440b从第3立壁部130的车厢侧的面向车外侧延伸,将第3立壁部130和第2底壁部422的延出片440a的下缘连结。第3立壁部130从第2底壁部422的车外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连结片440b经由第3立壁部130将第2底壁部422及底壁部420的车外侧的端部和延出片440a的下缘连结。在这样构成的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450中,所述延出片440a相当于“第2引导部”。另外,在该托架450中,第1立壁部110相当于“第1引导部”。
在该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450中,在连结片440b和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之间夹持着天花板6。并且,延出片440a将第1立壁部110和天花板6之间的间隙封闭,通过第1立壁部110和延出片440a防止气帘71向车外侧的展开,并且通过延出片440a防止气帘71进入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之间的间隙。此外,通过连结片440b沿着车宽方向将所述间隙封闭,也是为了防止气帘71进入该间隙。
这些延出片440a和连结片440b能够通过将第1实施方式的托架50的第1底壁部121及第2底壁部122的一部分挤出而形成,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450,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限制气帘71进入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的间隙的功能的部分。此外,底壁部421、422之中的与延出片440a和连结片440b对置的部分被去除,所以托架450能够轻量化。另外,在图13~图16中,对于具有与图7等所示的托架50同样的构造的部件,附加与图7等相同的符号。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的托架450中,也可以省略连结片440b。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连结片440b限制气帘71进入与立柱装饰件30的上缘33之间的间隙。但是,如果设置连结片440b而将延出片440a的下缘和第2底壁部422的车外侧的端部连结,则能够提高延出片440a的刚性,通过延出片440a可靠地防止气帘71向车外侧展开。此外,如上述那样,能够通过连结片440b在车宽方向上将第1立壁部110和立柱装饰件30之间的间隙封闭,可靠地防止气帘71进入该间隙。

Claims (1)

1.一种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其具备:立柱装饰件,安装于划分出车辆的开口部的立柱,从车厢侧覆盖该立柱;以及天花板,设置在比所述立柱装饰件更靠上方的位置,覆盖车厢顶部,该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
气帘,收纳在所述天花板的上方,能够以将车厢侧壁覆盖的方式展开;以及
展开引导部,在所述气帘展开时,将该气帘向车厢侧引导,
所述展开引导部具备:第1引导部,在所述天花板的上方且所述气帘的车宽方向的外方与所述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对置地配置,限制所述气帘向车宽方向的外方的展开;以及第2引导部,配置在所述第1引导部和所述天花板之间,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限制所述气帘进入所述第1引导部和所述立柱装饰件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1引导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
所述展开引导部具备从所述第1引导部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的外方延伸的底壁部,并且具备多个所述第2引导部,
各个所述第2引导部分别具有从所述底壁部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
所述底壁部从所述第1引导部的下端部向外侧下方延伸,
各个所述第2引导部分别从所述底壁部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附近向下方延伸,
各个所述第2引导部分别形成为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面的板状,且分别具有从所述底壁部的车宽方向的内侧端到外侧端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而与所述底壁部相连的形状,
或者,所述展开引导部分别具备从各个所述第2引导部的下端部向车宽方向的外方延伸的连结片,该连结片与所述底壁部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端连结。
CN201910869766.6A 2018-09-27 2019-09-16 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 Active CN110949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2052A JP7196506B2 (ja) 2018-09-27 2018-09-27 車両の上部内装構造
JP2018-182052 2018-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9306A CN110949306A (zh) 2020-04-03
CN110949306B true CN110949306B (zh) 2022-06-03

Family

ID=67909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9766.6A Active CN110949306B (zh) 2018-09-27 2019-09-16 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2303B2 (zh)
EP (1) EP3628542A1 (zh)
JP (1) JP7196506B2 (zh)
CN (1) CN1109493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25388A (ko) * 2020-08-24 2022-03-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체결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3199B2 (ja) * 1998-05-12 2000-10-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の配設構造
JP4523182B2 (ja) 2001-01-26 2010-08-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拘束装置
DE102004028513A1 (de) * 2004-06-11 2005-12-29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1832477B1 (en) * 2006-03-07 2008-12-2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Rear structure of vehicle provided with curtain air bag apparatus
EP1925510B1 (en) * 2006-11-24 2012-08-1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Interior structure of vehicle equipped with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2008162437A (ja) 2006-12-28 2008-07-17 Mazda Motor Corp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手段を備えた車両の内装構造及びその組み付け方法
JP5206148B2 (ja) 2008-06-24 2013-06-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内装構造
JP5811466B2 (ja) 2012-07-06 2015-11-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ジャンプ台取付構造
JP5639131B2 (ja) * 2012-09-07 2014-12-1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配置構造
JP6051769B2 (ja) * 2012-10-23 2016-12-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装置及び案内ブラケット
US8876152B1 (en) * 2013-05-20 2014-11-04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Inflatable restraint deployment ramp
JP6185653B2 (ja) 2014-03-28 2017-08-23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174602B1 (en) * 2014-11-12 2015-11-0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ide pillar assemblies with multi-surface retention structures for side airbags
US9586554B1 (en) * 2016-06-28 2017-03-0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B-pillar trim strap for structural rigidity during CSA deployment
JP6439193B2 (ja) * 2016-07-14 2018-1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61080B2 (ja) 2017-01-31 2019-08-14 しげる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用ガイド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50166A (ja) 2020-04-02
US11072303B2 (en) 2021-07-27
JP7196506B2 (ja) 2022-12-27
EP3628542A1 (en) 2020-04-01
US20200101924A1 (en) 2020-04-02
CN110949306A (zh) 2020-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3593B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安全气囊
US9776593B2 (en) Curtain airbag apparatus
US9771046B2 (en) Curtain airbag apparatus
US8967660B2 (en) Vehicle curtain airbag device
JP6703436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US8876155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for vehicle
KR20190138488A (ko) 루프탑 에어백 장치
US8740247B1 (en) Airbag assembly
US9604590B2 (en) Side pillar assemblies with multi-surface retention structures for side airbags
US9550470B2 (en) Curtain airbag apparatus
JP5606876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JP2017119498A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JP6848839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0949306B (zh) 车辆的上部内装构造
JP2005350019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895345B2 (ja) エアバッグ
JP7312669B2 (ja) エアバッグ
JP2004098783A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2006327340A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7196505B2 (ja) 車両の上部内装構造
US20230030083A1 (en) Tether clip and pillar coupling structur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6872373B2 (ja) エアバッグ
KR101695234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커튼 에어백
JP6996270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搭載構造
US9248800B1 (en) Side pillar assemblies with retention structures for side airba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