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8074B - 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8074B
CN110938074B CN201911091700.5A CN201911091700A CN110938074B CN 110938074 B CN110938074 B CN 110938074B CN 201911091700 A CN201911091700 A CN 201911091700A CN 110938074 B CN110938074 B CN 110938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rs
reaction
dichloromethane
separated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17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8074A (zh
Inventor
陈志坚
周康钰
潘宏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917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38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38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8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8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8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71/16Peri-condensed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通过乌尔曼偶联反应、格氏反应、闭环反应、卤代反应和铃木反应等反应合成了化合物。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结构如下;该方法合成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中F、G、H、I具有不止一个苯乙烯基或三氟乙烯基交联基团,交联后可形成抗溶剂的网络薄膜,能有效防止器件层间混溶。经循环伏安法测试得到的F、G、H、I和J的氧化电位分别是0.3eV,0.29eV,0.27eV,0.32eV和0.33eV,较平面型三苯胺的氧化电位的氧化电位0.36eV更低,有利于载流子传输,在有机光伏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Figure DDA0002267032850000011

Description

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平面型三苯胺为分子核心,核心外围带有不同可交联基团修饰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三苯胺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功能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光折变、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研究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J.Mater.Chem.,2012,22,15397–15404]。然而三苯胺衍生物由于受限于三苯胺非刚性的分子结构,存在较多缺陷。例如,在很多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空穴传输材料层往往是最薄弱的一环。常见的用作空穴传输材料的三苯胺衍生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易结晶、形态不稳定,这些缺陷限制了三苯胺衍生物的应用。[Chem.Mater.2011,23,771–777]。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11
与螺旋桨型的三苯胺分子相比,平面型三苯胺分子中苯环由取代的亚甲基相连接,具有更大的共轭体系,有利于电子离域。[Chin.J.Chem.2015,33,925—933]。除此之外,平面型三苯胺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平面型三苯胺最早报道于1974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鲜有相关报道。[Chem.Ber.1974,107,616–626]。直到近些年,Fang等人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平面型三芳胺的化合物并将其用于电致发光器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平面型三芳胺的空穴传输材料在许多方面较传统的三芳胺都有极大的改善,例如将以平面型三苯胺为基元合成的星状分子材料用作双层OLED器件的空穴传输层,其亮度表现要明显优于以三苯胺为基元合成的星状分子材料。[J.Mater.Chem.,2012,22,15397–15404]。此外,将基于平面型三芳胺单元的空穴传输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在多篇学术论文中,分别都以三苯胺和平面三苯胺为母体设计分子,并将其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结果均是用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作空穴传输层的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要优于三苯胺,充分表明了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的应用价值。[J.Mater.Chem.A,2014,2,19136–19140][Chem.Eur.J.2014,20,10894–10899][Chem.Commun.,2015,51,9305—9308]
交联是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交联基团(如乙烯基苯基、氧杂环丁烷、三氟乙烯基等)的单体或低聚物在热或紫外光的引发下进行聚合,形成以共价键相连接的稳定的三维网络状结构。交联之后的聚合物一般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与不带交联基团的母核相比,通常情况下不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Progress in Chemistry,2018,30(8):1202-1221]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平面型三苯胺的性质,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平面型三苯胺分子的开发和功能化研究,以期获得良好的应用价值。然而,用交联基团修饰的平面型三苯胺几乎未见报道。基于此,我们开发出了新型的具有可交联基团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对平面型三苯胺引入乙烯基苯基或三氟乙烯基氧基苯基,扩大了分子的共轭体系,提高的分子的溶解性,端位乙烯基或三氟乙烯基的引入也为分子的交联聚合提供了可能性。合成路线方面,通过乌尔曼偶联反应、格氏反应、闭环反应、卤代反应和铃木反应等五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较短,收率普遍较高。目标化合物溶解性较好,能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适用于溶液法(旋涂)制备器件薄膜。具有两个及以上可交联基团的化合物,经旋涂法成膜后再经加热或光照处理能形成不溶的空间网状结构薄膜,这一特性非常有利于用溶液法制备多层器件,因为不溶的空间网状结构薄膜能防止溶剂侵蚀和层间混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其特征是结构如下: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21
R1,R2和R3相同时,包括如下结构的任意一项: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22
R1,R2和R3不相同时,
R1=R2=H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23
合成路线示意图如下: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31
本发明的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二苯醚作溶剂,碳酸钾作缚酸剂,在铜粉和碘化亚铜的催化下,控制2-氨基苯甲酸甲酯和2-碘苯甲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2.3-3),185-195℃反应40-50小时制备中间体A;
2)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无水甲苯作溶剂,控制A和甲基碘化镁的摩尔比为1:(13-15),加热至回流反应12-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滴加至稀硫酸溶液中,制备中间体B;
3)控制中间体B与85%的磷酸的质量比为1:(20-30),在室温下混合反应2-5小时,制备中间体C;
4)乙酸作溶剂,控制C、碘化钾和碘酸钾的摩尔比分别为1:(3.1-3.3):(3.1-3.3),80℃-85℃反应2-3小时,制备中间体D;
5)四氢呋喃和水作溶剂,碳酸钾作碱,在四(三苯基膦)钯的催化下,控制D和2-乙烯基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3.1-3.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F;
或者控制D和3-乙烯基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3.1-3.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G;
或者控制D和4-乙烯基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3.1-3.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H;
或者控制D和4-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的摩尔比为1:(3.1-3.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I。
上述步骤4)第二种方法是:以二氯甲烷作溶剂,控制C和N-溴代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0℃反应1-2小时,制备中间体E;然后四氢呋喃和水作溶剂,碳酸钾作碱,在四(三苯基膦)钯的催化下,控制E和4-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的摩尔比为1:(1.1-1.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J。
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物质的名称和命名及图谱如下:
制备的化合物F;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41
采用IUPAC有机物命名为:4,4,8,8,12,12-六甲基-2,6,10-三(2-乙烯基苯基)-8,12-二氢-4H-苯并[1,9]喹嗪并[3,4,5,6,7-defg]吖啶;化合物F的1H-NMR谱为(400MHz,CDCl3)δ7.67(d,J=8Hz,3H),7.36-7.42(m,15H),6.78-6.85(m,3H),5.72(d,J=16Hz,3H),5.23(d,J=8Hz,3H),1.69(s,18H)。
英文名称为:
4,4,8,8,12,12-hexamethyl-2,6,10-tris(2-vinylphenyl)-8,12-dihydro-4H-benzo[1,9]quinolizino[3,4,5,6,7-defg]acridine
制备的化合物G;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42
采用IUPAC有机物命名为:4,4,8,8,12,12-六甲基-2,6,10-三(3-乙烯基苯基)-8,12-二氢-4H-苯并[1,9]喹嗪并[3,4,5,6,7-defg]吖啶;G的1H-NMR谱为(400MHz,CDCl3)δ7.64(s,9H),7.54(d,J=4Hz,3H),7.42-7.46(m,6H),6.80-6.87(m,3H),5.85(d,J=20Hz,3H)5.32(d,J=12Hz,3H),1.78(s,18H)。英文名称为:
4,4,8,8,12,12-hexamethyl-2,6,10-tris(3-vinylphenyl)-8,12-dihydro-4H-benzo[1,9]quinolizino[3,4,5,6,7-defg]acridine
制备的化合物H;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43
采用IUPAC有机物命名为:4,4,8,8,12,12-六甲基-2,6,10-三(4-乙烯基苯基)-8,12-二氢-4H-苯并[1,9]喹嗪并[3,4,5,6,7-defg]吖啶;化合物H的1H-NMR谱为(400MHz,CDCl3)δ7.51-7.64(m,18H),6.75-6.82(m,3H),5.80(d,J=16Hz,3H),5.27(d,J=12Hz,3H),1.77(s,18H)。
英文名称为:
4,4,8,8,12,12-hexamethyl-2,6,10-tris(4-vinylphenyl)-8,12-dihydro-4H-benzo[1,9]quinolizino[3,4,5,6,7-defg]acridine
制备的化合物I;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51
采用IUPAC有机物命名为:4,4,8,8,12,12-六甲基-2,6,10-三(4-((1,2,2-三氟乙烯基)氧基)苯基)-8,12-二氢-4H-苯并[1,9]喹嗪并[3,4,5,6,7-defg]吖啶;化合物I的1H-NMR谱为(400MHz,CDCl3)δ7.60(d,J=16Hz,12H),7.21(d,J=8Hz,6H),1.76(s,18H)。
英文名称为:
4,4,8,8,12,12-hexamethyl-2,6,10-tris(3-vinylphenyl)-8,12-dihydro-4H-benzo[1,9]quinolizino[3,4,5,6,7-defg]acridine
制备的化合物J;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52
采用IUPAC有机物命名为:4,4,8,8,12,12-六甲基-2-(4-((1,2,2-三氟乙烯基)氧基)苯基)-8,12-二氢-4H-苯并[1,9]喹嗪并[3,4,5,6,7-defg]吖啶;化合物J的1H-NMR谱为(400MHz,CDCl3)δ7.61(d,J=12Hz,2H),7.54(s,2H),7.40(d,J=4Hz,4H),7.19(d,J=8Hz,2H),7.13(s,2H),1.68(s,12H),1.64(s,6H)。
英文名称为:
4,4,8,8,12,12-hexamethyl-2-(4-((1,2,2-trifluorovinyl)oxy)phenyl)8,12-dihydro-4H-benzo[1,9]quinolizino[3,4,5,6,7-defg]acridine
本发明通过有目的的分子设计,利用乌尔曼偶联反应、格氏反应、闭环反应、卤代反应和铃木反应,制备了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1)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合成路线较短,所需原料易得,通过常规的有机合成操作方法即可获得,且总体产率较高。
2)该方法合成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能在常见的有机溶剂(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甲苯、氯苯等)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可以利用旋转涂布法制备器件薄膜。
3)该方法合成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热稳定性非常高,经热重分析得出F、G、H、I的分解温度均在400℃以上,J的分解温度在200℃以上。
4)经循环伏安法测试得到的F、G、H、I和J的氧化电位分别是0.3eV,0.29eV,0.27eV,0.32eV和0.33eV,较平面型三苯胺的氧化电位的氧化电位0.36eV更低,更低的氧化电位意味着更高的HOMO能级,有利于载流子传输。
5)该方法合成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F、G、H、I、J具有不止一个苯乙烯基或三氟乙烯基交联基团,交联后可形成抗溶剂的网络薄膜,能有效防止器件层间混溶。在有机光伏器件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化合物F的1H NMR谱图
图2化合物G的1H NMR谱图
图3化合物H的1H NMR谱图
图4化合物I的1H NMR谱图
图5化合物J的1H NMR谱图
图6化合物F、G、H、I、J的热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相同物质的结构式不从复累述。
实施例1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61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04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85℃反应50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1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0%。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6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55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71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0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2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72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4g碘化钾,1.8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0℃反应2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73
5)终产物F的制备:在氮气的保护下,将1.3g化合物D,0.8g 2-乙烯基苯硼酸,0.2g四(三苯基膦)钯,2.4g K2CO3,60mL四氢呋喃和40mL水加热至80℃反应12h。在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后,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F 0.9g,产率为79%。
实施例2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35g 2-碘苯甲酸甲酯,30g铜粉,45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20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85℃反应40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48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66%。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79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g白色固体B,产率为33%。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5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5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3g白色固体C,产率为69%。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4g碘化钾,1.8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0℃反应3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7g白色固体D,产率为83%。
5)终产物F的制备:在氮气的保护下,将1.3g化合物D,0.85g 2-乙烯基苯硼酸,0.2g四(三苯基膦)钯,2.4g K2CO3,60mL四氢呋喃和40mL水加热至85℃反应15h。在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后,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F 0.9g,产率为80%。
实施例3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05g 2-碘苯甲酸甲酯,25g铜粉,40g碘化亚铜,70g碳酸钾和16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86℃反应41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47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65%。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56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7g白色固体B,产率为38%。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0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3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3.1g白色固体C,产率为71%。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4g碘化钾,1.8g碘酸钾和12mL乙酸加热至85℃反应2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4g白色固体D,产率为69%。
5)终产物F的制备:在氮气的保护下,将1.3g化合物D,0.83g 2-乙烯基苯硼酸,0.2g四(三苯基膦)钯,2.5g K2CO3,60mL四氢呋喃和40mL水加热至83℃反应13h。在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后,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F 0.97g,产率为85%。
实施例4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06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87℃反应42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2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57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0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4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4g碘化钾,1.8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5℃反应3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091
5)终产物G的制备:在氮气的保护下,将1.3g化合物D,0.8g 3-乙烯基苯硼酸,0.2g四(三苯基膦)钯,2.4g K2CO3,60mL四氢呋喃和40mL水加热至80℃反应12h。在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后,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G 0.96g,产率为82%。
实施例5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07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88℃反应43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2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58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0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5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4g碘化钾,1.9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0℃反应2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5)终产物G的制备:在氮气的保护下,将1.3g化合物D,0.85g 3-乙烯基苯硼酸,0.2g四(三苯基膦)钯,2.4g K2CO3,60mL四氢呋喃和40mL水加热至85℃反应15h。在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后,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G 0.96g,产率为82%。
实施例6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08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89℃反应44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2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59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2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2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4g碘化钾,1.9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0℃反应3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5)终产物G的制备:在氮气的保护下,将1.3g化合物D,0.83g 3-乙烯基苯硼酸,0.2g四(三苯基膦)钯,2.4g K2CO3,60mL四氢呋喃和40mL水加热至83℃反应13h。在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后,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G 0.96g,产率为82%。
实施例7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09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90℃反应45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6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7%。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60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2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3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4g碘化钾,1.9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5℃反应2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111
5)终产物H的制备:在氮气的保护下,将1.3g化合物D,0.8g 4-乙烯基苯硼酸,0.2g四(三苯基膦)钯,2.4g K2CO3,60mL四氢呋喃和40mL水加热至80℃反应12h。在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后,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H 0.88g,产率为75%。
实施例8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10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91℃反应46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6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7%。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61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2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4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4g碘化钾,1.9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5℃反应3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5)终产物H的制备:在氮气的保护下,将1.3g化合物D,0.85g 4-乙烯基苯硼酸,0.2g四(三苯基膦)钯,2.4g K2CO3,60mL四氢呋喃和40mL水加热至85℃反应15h。在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后,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H 0.88g,产率为75%。
实施例9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11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92℃反应47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6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7%。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62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2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5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5g碘化钾,1.8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0℃反应2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5)终产物H的制备:在氮气的保护下,将1.3g化合物D,0.83g 4-乙烯基苯硼酸,0.2g四(三苯基膦)钯,2.4g K2CO3,60mL四氢呋喃和40mL水加热至83℃反应13h。在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四氢呋喃后,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中性氧化铝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淡黄色固体H 0.88g,产率为75%。
实施例10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12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93℃反应48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2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63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3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2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5g碘化钾,1.8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0℃反应3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131
5)终产物I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g中间体D,1.25g 2-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80mg四(三苯基膦)钯,0.8g碳酸钾,20mL四氢呋喃和7mL水加热到80℃反应15h。反应结束后,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四氢呋喃,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I1.2g,产率为62%。
实施例11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13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94℃反应49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2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65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3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3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5g碘化钾,1.8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5℃反应2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5)终产物I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g中间体D,1.33g 2-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80mg四(三苯基膦)钯,0.8g碳酸钾,20mL四氢呋喃和7mL水加热到85℃反应12h。反应结束后,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四氢呋喃,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I1.2g,产率为62%。
实施例12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14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95℃反应50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2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66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3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4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D的制备:将1g化合物C,1.5g碘化钾,1.8g碘酸钾和10mL乙酸加热至85℃反应3h。然后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1.61g白色固体D,产率为79%。
5)终产物I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g中间体D,1.3g 2-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80mg四(三苯基膦)钯,0.8g碳酸钾,20mL四氢呋喃和7mL水加热到83℃反应13h。反应结束后,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四氢呋喃,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I1.2g,产率为62%。
实施例13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15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95℃反应50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2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70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3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5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E的制备:将2g化合物C,0.97g N-溴代琥珀酰亚胺和500mL二氯甲烷于0℃混合,保持此温度搅拌1h后,加入水后震荡分液,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得到油状液体E 2.2g,产率92%。
Figure BDA0002267032830000151
终产物J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g中间体H,0.44g 2-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50mg四(三苯基膦)钯,0.8g碳酸钾,20mL四氢呋喃和7mL水加热到80℃反应12h。反应结束后,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四氢呋喃,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J 0.9g,产率为75%。
实施例14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16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94℃反应49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2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73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5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2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E的制备:将2g化合物C,0.97g N-溴代琥珀酰亚胺和500mL二氯甲烷于0℃混合,保持此温度搅拌1.5h后,加入水后震荡分液,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得到油状液体E2.2g,产率92%。
终产物J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g中间体H,0.52g 2-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50mg四(三苯基膦)钯,0.8g碳酸钾,20mL四氢呋喃和7mL水加热到85℃反应15h。反应结束后,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四氢呋喃,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J 0.9g,产率为75%。
实施例15
1)中间体A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26g 2-氨基苯甲酸甲酯,117g 2-碘苯甲酸甲酯,27.5g铜粉,40g碘化亚铜,65g碳酸钾和180mL二苯醚的混合物加热至193℃反应48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反应混合物,抽滤,收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滤液浓缩。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2g淡黄色固体A,产率为72%。
2)中间体B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5g中间体A,150mL无水甲苯和175mL甲基碘化镁的乙醚溶液(3mol·L-1)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滴加至稀硫酸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5: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5.3g白色固体B,产率为35%。
3)中间体C的制备:将5g化合物B,150g 85%的浓磷酸混合并搅拌3h。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并将反应液调至中性。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20:1的混合液作流动相,经柱色谱分离得到2.92g白色固体C,产率为67%。
4)中间体E的制备:将2g化合物C,0.97g N-溴代琥珀酰亚胺和500mL二氯甲烷于0℃混合,保持此温度搅拌2h后,加入水后震荡分液,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得到油状液体E 2.2g,产率92%。
终产物J的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1g中间体H,0.48g 2-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50mg四(三苯基膦)钯,0.8g碳酸钾,20mL四氢呋喃和7mL水加热到83℃反应13h。反应结束后,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四氢呋喃,加水,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并收集有机相。用旋转蒸发仪除去大部分溶剂,以硅胶作固定相,石油醚作淋洗剂,采用柱色谱法分离混合物,并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白色固体J 0.9g,产率为75%。
本发明公开和提出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变条件路线等环节实现,尽管本发明的方法和制备技术已通过较佳实施例子进行了描述,相关技术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改动或重新组合,来实现最终的制备技术。

Claims (2)

1.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其结构如下:
Figure FDA0003634093280000011
2.权利要求1的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二苯醚作溶剂,碳酸钾作缚酸剂,在铜粉和碘化亚铜的催化下,控制2-氨基苯甲酸甲酯和2-碘苯甲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2.3-3),185-195℃反应40-50小时制备中间体A
Figure FDA0003634093280000012
2)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无水甲苯作溶剂,控制中间体A和甲基碘化镁的摩尔比为1:(13-15),加热至回流反应12-15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滴加至稀硫酸溶液中,制备中间体B
Figure FDA0003634093280000013
3)控制中间体B与85%的磷酸的质量比为1:(20-30),在室温下混合反应2-5小时,制备中间体C
Figure FDA0003634093280000021
4)乙酸作溶剂,控制中间体C、碘化钾和碘酸钾的摩尔比分别为1:(3.1-3.3):(3.1-3.3),80℃-85℃反应2-3小时,制备中间体D
Figure FDA0003634093280000022
5)四氢呋喃和水作溶剂,碳酸钾作碱,在四(三苯基膦)钯的催化下,控制中间体D和2-乙烯基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3.1-3.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F;
或者控制中间体D和3-乙烯基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3.1-3.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G;
或者控制中间体D和4-乙烯基苯硼酸的摩尔比为1:(3.1-3.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H;
或者控制中间体D和4-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的摩尔比为1:(3.1-3.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I;
或者以二氯甲烷作溶剂,控制中间体C和N-溴代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1,0℃反应1-2小时,制备中间体E
Figure FDA0003634093280000023
然后四氢呋喃和水作溶剂,碳酸钾作碱,在四(三苯基膦)钯的催化下,控制中间体E和4-三氟乙烯氧基苯硼酸频哪醇酯的摩尔比为1:(1.1-1.3),80℃-85℃反应12-15小时,制备最终化合物J。
CN201911091700.5A 2019-11-10 2019-11-10 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Active CN110938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1700.5A CN110938074B (zh) 2019-11-10 2019-11-10 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1700.5A CN110938074B (zh) 2019-11-10 2019-11-10 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8074A CN110938074A (zh) 2020-03-31
CN110938074B true CN110938074B (zh) 2022-08-12

Family

ID=69906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1700.5A Active CN110938074B (zh) 2019-11-10 2019-11-10 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380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1461B (zh) * 2019-11-27 2022-05-27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3212A (zh) * 2008-10-31 2011-09-28 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 用于有机电子材料的新型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器件
JP2018206793A (ja) * 2017-05-30 2018-12-27 株式会社カネカ 正孔輸送性材料、及びこれを含む有機el素子、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照明器具、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9810106A (zh) * 2018-12-30 2019-05-2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组合物及包含该发光组合物的发光层和电致发光器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3212A (zh) * 2008-10-31 2011-09-28 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 用于有机电子材料的新型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子器件
JP2018206793A (ja) * 2017-05-30 2018-12-27 株式会社カネカ 正孔輸送性材料、及びこれを含む有機el素子、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照明器具、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9810106A (zh) * 2018-12-30 2019-05-2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组合物及包含该发光组合物的发光层和电致发光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layed Blue Fluorescence via Upper-Triplet State Crossing from C-C Bonded Donor-Acceptor Charge Transfer Molecules with Azatriangulene Cores;Jonathan S. Ward 等;《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90531;第31卷(第17期);第6684-669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8074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20581A (zh) 芳香族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CN109734608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器件
CN110938074B (zh) 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平面型三苯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13121302B (zh) 一种主链含有芴-丁二炔结构的单分散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6552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
KR101086658B1 (ko) 반도체 폴리머의 제조에 있어서 유용한 모노머의 신규한생산방법
CN109879860B (zh) 应用于溶液加工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
JP2008133346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に有用な組成物
CN110713590A (zh) 一种自主体型聚合物tadf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747962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WO2018000177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n organic charge transporting film
WO2018000179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n organic charge transporting film
CN111995637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5018076B (zh) 一种含有喹吖啶酮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6825357B2 (en) Benzodioxinothiophen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CN113698375A (zh) 一种4-环己亚胺甲基取代苯并呋喃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9438430B (zh) 一种间苯二酚杯芳烃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752372B (zh) 一种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化合物
EP2927260B1 (en) Benzodithiophene based copolymer containing isoindoline-1,3-diketone units and prepar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12194612A (zh) 光电材料中间体n-(7-溴-9,9-二甲基芴-2-基)咔唑的合成方法
CN112679732A (zh) 一类发光聚合物及其无金属催化剂聚合方法与应用
CN110746462A (zh) 一种树枝状环三磷腈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
CN104650042A (zh) 含二元咪唑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305926C (zh) 含聚乙二胺侧链的芴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76960A (zh) 含有线性共轭单元的阴极缓冲层分子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