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1721B - 活性物质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活性物质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31721B CN110931721B CN201910855329.9A CN201910855329A CN110931721B CN 110931721 B CN110931721 B CN 110931721B CN 201910855329 A CN201910855329 A CN 201910855329A CN 110931721 B CN110931721 B CN 1109317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ve material
- metal
- electrode active
- material layer
- fluoride 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8—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u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6—Accumul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10/05-H01M10/34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35—Comprising fluorine or fluoride sal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H01M2300/0028—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H01M2300/0034—Fluorinated solv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活性物质和氟化物离子电池。【课题】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容量特性良好的活性物质。【解决手段】在本公开中,通过提供如下的活性物质来解决上述课题:用于氟化物离子电池的活性物质,具有含有金属元素且能与氟化物离子反应的金属部,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法测定上述活性物质的表面而得到的O1s谱中,将531.0eV处的强度设为IA、将来自上述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强度设为IB时,IB/IA为0以上、1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活性物质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作为高电压且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例如已知有Li离子电池。Li离子电池是利用了Li离子与正极活性物质的反应以及Li离子与负极活性物质的反应的阳离子基电池。另一方面,作为阴离子基电池,已知有利用了氟化物离子(氟化物阴离子)的反应的氟化物离子电池。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了金属活性物质的氟化物离子电池。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正极活性物质材料的氟化物离子电池,该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具有含有Ag、Co、Mn、Cu、W和V中的至少一种的活性物质以及被覆活性物质的氟化物。
另一方面,虽然不是关于氟化物离子电池的技术,但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备至少包含锂和过渡金属的活性物质粒子以及覆盖该活性物质粒子且包含碳质材料和硅的碳涂覆的蓄电元件。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具备被锂离子传导性玻璃被覆的活性物质粒子的非水电解质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628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639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0922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707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用于氟化物离子电池的活性物质,要求容量特性良好的活性物质。本公开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容量特性良好的活性物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在本公开中,提供如下活性物质,其是用于氟化物离子电池的活性物质,具有含有金属元素且能与氟化物离子反应的金属部,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法测定上述活性物质的表面而得到的O1s谱中,将531.0eV处的强度设为IA、将来自上述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强度设为IB时,IB/IA为0以上、1以下。
根据本公开,通过IB/IA处于规定的范围,可制得容量特性良好的活性物质。
在上述公开中,上述活性物质可具有上述金属部和覆盖上述金属部的涂覆部。
在上述公开中,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法测定上述金属部和上述涂覆部的界面而得到的O1s谱中,将531.0eV处的强度设为IC、将来自上述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强度设为ID时,ID/IC可以为0以上、1以下。
在上述公开中,上述涂覆部可以为碳涂覆部。
在上述公开中,上述活性物质可含有Co元素作为上述金属元素。
在上述公开中,上述活性物质的磁化率可以为100emu/g以上。
另外,在本公开中,提供氟化物离子电池,其是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形成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和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电解质层的氟化物离子电池,其中,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和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者含有上述的活性物质。
根据本公开,通过使用上述的活性物质,可制得容量特性良好的氟化物离子电池。
发明效果
在本公开中,取得能提供容量特性良好的活性物质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本公开中的活性物质的概要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中的氟化物离子电池的一例的概要截面图。
图3是对于实施例1、2和比较例1中使用的活性物质的XPS测定的结果。
图4是对于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中得到的评价用电极的CP测定的结果。
图5是对于实施例1、2中得到的评价用电极的CP测定的结果。
附图标记说明
1 金属部
2 涂覆部
3 抗氧化性区域
10 活性物质
11 正极活性物质层
12 负极活性物质层
13 电解质层
14 正极集电体
15 负极集电体
16 电池壳体
20 氟化物离子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中的活性物质和氟化物离子电池进行详细说明。
A.活性物质
本公开中的活性物质是用于氟化物离子电池的活性物质,具有含有金属元素且能与氟化物离子反应的金属部,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法测定上述活性物质的表面而得到的O1s谱中,将531.0eV处的强度设为IA、将来自上述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强度设为IB时,IB/IA为0以上、1以下。
根据本公开,通过IB/IA处于规定的范围,可制得容量特性良好的活性物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氟化物离子电池的金属活性物质。但是,在金属活性物质的表面容易形成氧化覆膜。该氧化覆膜成为电阻(阻抗),容易使容量特性降低。另外,氧化覆膜中包含的氧元素有可能扩散至金属活性物质的内部,容易使容量特性降低。对此,在本公开中,IB/IA处于规定的范围。这规定了存在于活性物质表面的氧化覆膜的比例少于以往的活性物质。由于氧化覆膜的比例少或者不存在氧化覆膜,能抑制容量特性的降低。
本公开中的金属部是含有金属元素且能与氟化物离子反应的部位。另外,金属部是主要发挥作为活性物质的功能的部位。换言之,金属部是与氟化物离子的电池反应发生的部位。虽然在金属部的表面容易形成氧化覆膜,但在金属部的中心部优选不存在氧元素。作为金属部,例如可举出金属单质、金属合金。
作为金属部中的金属元素,例如可举出Co、Fe、Cu、Ni、Al、Mg、Ce、La、Ca、Ti,其中优选Co、Fe、Cu。金属部可以单独地含有上述金属元素,也可以含有两种以上的上述金属元素。另外,在金属部为合金的情况下,金属部优选含有上述金属元素中的任一种作为主成分。合金中的上述金属元素的比例例如为50重量%以上,可以为70重量%以上,也可以为90重量%以上。
特别地,本公开中的金属部优选至少含有Co元素。该情况下,金属部可以为Co单质,也可以为Co合金。进而,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为将Co作为主成分的合金。Co合金中的Co元素的比例的优选比例与上述的内容相同。
在本公开中,使用基于XPS测定的O1s谱,规定存在于活性物质表面的金属氧化物(氧化覆膜)少。在此,在O1s谱中,氧(O)元素的主峰出现在531eV。因此,作为基准,采用531.0eV的强度,将其强度设为IA。予以说明,强度规定为自基线的高度。另一方面,在金属氧化物中,形成M-O键,氧(O)元素的主峰从531eV偏移。然后,将来自金属部中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强度设为IB。予以说明,来自氧化物的峰可以由氧化物的标准试样(例如Co元素为对象时,CoO、Co3O4的标准试样)的峰来确定。另外,IB相对于IA的比例(IB/IA)越小,意味着氧化覆膜越少。
在本公开中,IB/IA为0以上。即,IB/IA可以为0,也可以大于0。在后者的情况下,IB/IA例如可以为0.05以上。另一方面,IB/IA例如为1以下,可以为0.8以下,可以为0.7以下,也可以为0.6以下。
另外,在活性物质的表面,可以观察到来自金属部中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也可以观察不到来自金属部中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优选后者。这是因为不存在氧化覆膜,活性物质的容量特性提高。予以说明,在观察不到来自金属部中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情况下,可视为IB=0。另一方面,在前者的情况下,来自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位置优选远离531.0eV(IA的位置)。这是因为容易确定峰。来自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优选出现在例如530.5eV以下。另外,来自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也可以出现在例如531.5eV以上。
本公开中的活性物质可具有覆盖金属部的涂覆部。例如,图1(a)所示的活性物质10具有金属部1和覆盖金属部1的涂覆部2。通过设置涂覆部,能制得存在于活性物质表面的氧化覆膜少的活性物质。另外,通过设置涂覆部,能防止金属部经时地氧化。在活性物质具有涂覆部的情况下,例如在观察活性物质的断面时可确认到界面。
作为涂覆部的一例,可举出含有碳元素的碳涂覆部。碳涂覆部中的碳元素的比例例如为50at%以上,可以为70at%以上,也可以为90at%以上。另外,作为涂覆部的其它例子,可举出含有聚合物的聚合物涂覆部。另外,涂覆部可以含有氟化物,也可以不含有氟化物。同样地,涂覆部可以含有FeS等硫化物,也可以不含有硫化物。
对涂覆部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50nm以下,可以为30nm以下,也可以为10nm以下。另一方面,涂覆部的厚度例如为1nm以上。另外,金属部的表面上的涂覆部的被覆率例如为50%以上,可以为70%以上,也可以为90%以上。另外,25℃时的涂覆部的电子传导率例如优选为10-5S/cm以上。
另外,在活性物质具有金属部和涂覆部的情况下,优选存在于金属部和涂覆部的界面的金属氧化物(氧化覆膜)少。这是由于可制得容量特性良好的活性物质。具体地,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法测定金属部和涂覆部的界面而得到的O1s谱中,将531.0eV处的强度设为IC、将来自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强度设为ID时,ID/IC优选为0以上、1以下。例如,若在形成涂覆部之前在金属部表面存在氧化覆膜,则氧化覆膜存在于界面,有可能容量特性下降。对此,由于界面处的ID/IC的值低,能抑制容量特性下降。关于ID/IC的优选范围,与上述的IB/IA的范围同样,因此省略此处的记载。另外,优选在界面观察不到来自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
另一方面,本公开中的活性物质可以在金属部的内侧表面具有抗氧化性区域。例如,图1(b)所示的活性物质10具有金属部1和在金属部的内侧表面的抗氧化性区域3。通过设置抗氧化性区域,能制得存在于活性物质表面的金属氧化物(氧化覆膜)少的活性物质。另外,抗氧化性区域例如可通过使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元素偏析于金属部的内侧表面来形成。
另外,在后述的图3中,虽然在532eV附近确认到宽的峰,但推测该峰为存在于活性物质表面的含氧基团(例如OH基、CO基、CO3基)的峰。这样,在本公开中,可以在531.5eV以上的位置具有来自含氧基团的峰。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法测定活性物质表面而得到的O1s谱中,将含氧基团的峰的强度设为IE、将来自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强度设为IB时,IE/IB优选为0以上、1以下。关于IE/IB的优选范围,与上述的IB/IA的范围同样,因此省略此处的记载。
本公开中的活性物质优选磁化率高。由于磁化率高,抑制氧化覆膜的形成。活性物质的磁化率例如为50emu/g以上,可以为100emu/g以上,也可以为150emu/g以上。另一方面,活性物质的磁化率例如为250emu/g以下。特别地,在活性物质含有Co作为金属元素的情况下,活性物质的磁化率例如为100emu/g以上,可以为150emu/g以上。另外,在活性物质含有Fe作为金属元素的情况下,活性物质的磁化率例如为100emu/g以上,可以为200emu/g以上。活性物质的磁化率例如可通过法拉第法求得。
作为活性物质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粒子状。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例如为1nm以上,可以为5nm以上。另一方面,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例如为10μm以下,可以为5μm以下,可以为1μm以下,可以为500nm以下,也可以为100nm以下。予以说明,平均粒径(D50)例如可从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或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的测定算出。样品数优选较多,例如为100个以上。
B.氟化物离子电池
图2是示出本公开中的氟化物离子电池的一例的概要截面图。图2所示的氟化物离子电池20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11、负极活性物质层12、形成于正极活性物质层11和负极活性物质层12之间的电解质层13、进行正极活性物质层11的集电的正极集电体14、进行负极活性物质层12的集电的负极集电体15以及收纳这些构件的电池壳体16。在本公开中,正极活性物质层11和负极活性物质层12中的至少一者含有上述的活性物质。
根据本公开,通过使用上述的活性物质,可制得容量特性良好的氟化物离子电池。予以说明,在本公开中,可以仅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上述的活性物质,也可以仅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上述的活性物质。另外,也可以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这两者含有上述的活性物质,该情况下,在上述的活性物质中,将反应电位高的活性物质用作正极活性物质,将反应电位低的活性物质用作负极活性物质。
1.正极活性物质层
本公开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是至少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层。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可以除了正极活性物质之外进一步含有导电材料和粘合剂中的至少一者。
正极活性物质层优选含有上述“A.活性物质”中记载的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该情况下,可将反应电位低于上述的活性物质的任意的活性物质用作负极活性物质。另一方面,在将上述“A.活性物质”中记载的活性物质用作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可使用一般的正极活性物质。作为一般的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举出金属单质、合金、金属氧化物和它们的氟化物。
作为导电材料,只要具有所期望的电子传导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碳材料。作为碳材料,例如可举出乙炔黑、科琴黑、炉法炭黑、热解炭黑等炭黑、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另一方面,作为粘合剂,只要在化学、电学方面稳定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等氟系粘合剂。
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量从容量的观点出发优选较多,例如为30重量%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例如为0.1μm以上、1000μm以下。
2.负极活性物质层
本公开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是至少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层。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可以除了负极活性物质之外进一步含有导电材料和粘合剂中的至少一者。
负极活性物质层优选含有上述“A.活性物质”中记载的活性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该情况下,可将反应电位高于上述的活性物质的任意的活性物质用作正极活性物质。另一方面,在将上述“A.活性物质”中记载的活性物质用作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可使用一般的负极活性物质。作为一般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举出金属单质、合金、金属氧化物和它们的氟化物。
关于导电材料和粘合剂,可使用与上述“1.正极活性物质层”中记载的材料同样的材料。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量从容量的观点出发优选较多,例如为30重量%以上,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例如为0.1μm以上、1000μm以下。
3.电解质层
本公开中的电解质层是形成于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层。构成电解质层的电解质可以为液体电解质(电解液),可以为聚合物电解质,也可以为无机固体电解质。
电解液例如含有氟化物盐和溶剂。作为氟化物盐,例如可举出无机氟化物盐、有机氟化物盐、离子液体。作为无机氟化物盐,例如可举出XF(X为Li、Na、K、Rb或Cs)。作为有机氟化物盐的阳离子,例如可举出四甲基铵阳离子等烷基铵阳离子。电解液中的氟化物盐的浓度例如为0.1mol/L以上,可以为0.3mol/L以上,也可以为0.5mol/L以上。另一方面,氟化物盐的浓度例如为6mol/L以下,可以为3mol/L以下。
作为溶剂,例如可举出:碳酸亚乙酯(EC)、氟代碳酸亚乙酯(FEC)、二氟代碳酸亚乙酯(DF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等环状碳酸酯,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链状碳酸酯,二乙醚、1,2-二甲氧基甲烷、1,3-二甲氧基丙烷等链状醚,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等环状醚,环丁砜等环状砜,二甲基亚砜(DMSO)等链状砜,γ-丁内酯等环状酯,乙腈等腈以及它们的任意的混合物。
另外,作为链状醚的其它例子,可举出乙二醇二醚。作为乙二醇二醚的具体例,可举出二乙二醇二乙醚(G2)、三乙二醇二甲醚(G3)、四乙二醇二甲醚(G4)、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甲乙醚、三乙二醇甲乙醚、三乙二醇丁基甲醚。另外,也可以使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
另外,电解液可根据需要含有碱金属胺盐。碱金属胺盐通常具有碱金属的阳离子和胺阴离子。作为碱金属,例如可举出Li、Na、K、Rb、Cs。另一方面,作为胺阴离子,例如可举出磺酰胺阴离子。磺酰胺阴离子是胺阴离子中的N(阴离子中心)与磺酰基的S键合而成的阴离子。磺酰胺阴离子可以具有一个磺酰基,也可以具有两个磺酰基。磺酰基优选与烷基(例如碳数4以下)、氟代烷基(例如碳数4以下)或氟键合。作为磺酰胺阴离子,例如可举出双氟磺酰胺(FSA)阴离子、双三氟甲磺酰胺(TFSA)阴离子。
电解液中的碱金属胺盐的浓度例如为0.5mol/L以上,可以为2.5mol/L以上,也可以为4mol/L以上。另一方面,碱金属胺盐的浓度例如为8mol/L以下,可以为6mol/L以下。另外,氟化物盐(B)相对于碱金属胺盐(A)的摩尔比(B/A)例如为0.02以上,可以为0.05以上。另一方面,摩尔比(B/A)例如为1.5以下,可以为1以下。
另一方面,聚合物电解质例如可通过将聚合物添加于液体电解质并进行凝胶化来得到。另外,作为无机固体电解质,例如可举出La、Ce等镧系元素的氟化物,Li、Na、K、Rb、Cs等碱金属元素的氟化物、Ca、Sr、Ba等碱土金属元素的氟化物。
4.其它构成
本公开中的氟化物离子电池至少具有上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电解质层。进而,通常具有进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电的正极集电体和进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电的负极集电体。作为集电体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箔状、网格状、多孔状。另外,氟化物离子电池可以在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具有分隔体(隔板)。这是因为可得到安全性更高的电池。
5.氟化物离子电池
本公开中的氟化物离子电池可以为一次电池,也可以为二次电池,优选为二次电池。这是因为能重复充放电,例如作为车载用电池是有用的。另外,作为本公开中的氟化物离子电池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硬币型、层压型、圆筒型和方形。
予以说明,本公开不受上述实施方式所限定。上述实施方式为例示,具有与本公开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构思基本上相同的构成、取得同样的作用效果的实施方式都包含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公开。予以说明,试样制作和评价在露点-100℃、O2浓度1ppm以下、Ar气氛下的手套箱内进行。
[实施例1]
作为活性物质,准备磁化碳涂覆纳米Co粒子(Aldrich制,697745-500MG,平均粒径50nm以下,磁化率162emu/g),作为导电材料,准备乙炔黑(AB,电气化学工业制)。将它们以活性物质:导电材料=2:1的重量比的方式用球磨机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此时,以活性物质的碳涂覆不脱离的方式调整球磨的条件。接着,作为粘合剂,准备了聚偏二氟乙烯(PVdF,クレハバッテリーマテリアルズジャパン制)。其后,将混合物和粘合剂以混合物:粘合剂=9:0.5的重量比的方式混合,制备浆料。将得到的浆料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30μm的方式进行涂敷,进行干燥,从而得到评价用电极。
[实施例2]
除了使用碳涂覆纳米Co粒子(日清エンジニアリング制,平均粒径40nm以下)作为活性物质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评价用电极。
[比较例1]
除了使用纳米Co粒子(日清エンジニアリング制,平均粒径40nm以下)作为活性物质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评价用电极。
[比较例2]
除了使用Co3O4涂覆纳米Co粒子(Alfa Aesar制,平均粒径30nm以下)作为活性物质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评价用电极。
[评价]
(XPS测定)
对实施例1、2和比较例1中使用的活性物质的表面利用使用了AlKα射线的X射线光电子分光法(XPS)以入射角45°进行了测定。将得到的O1s谱示于图3。予以说明,在图3中,作为比较,还记载了Co单质(0价)、CoO(二价)和Co3O4(二价和三价)的结果。
如图3所示,在比较例1(不具有涂覆部的纳米Co粒子)中,在529.9eV附近观察到来自Co的氧化覆膜的峰。予以说明,在比较例1中,虽然在532eV附近观察到宽的峰,但推测该峰为存在于活性物质表面的含氧基团(例如OH基、CO基、CO3基)的峰。另外,将531.0eV处的强度设为IA、将来自氧化覆膜的峰的强度设为IB时,IB/IA大于1。即,确认了在活性物质表面存在大量的氧化覆膜。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磁化碳涂覆纳米Co粒子)中,没有确认到来自氧化覆膜的峰。另外,关于实施例1中使用的活性物质,使用离子溅射对金属部(Co)和涂覆部(碳)的界面处的氧化物的状态进行确认,结果没有确认到来自氧化覆膜的峰。
另外,在实施例2(碳涂覆纳米Co粒子)中,在529.9eV附近稍微观察到来自氧化覆膜的峰。将531.0eV处的强度设为IA、将来自氧化覆膜的峰的强度设为IB时,IB/IA为0.6。
(CP测定)
使用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中得到的评价用电极,在电解液中进行计时电势分析(CP)测定。
作为电解液,在四乙二醇二甲醚(G4,キシダ化学公司制)中将双氟磺酰胺锂(Li-FSA,キシダ化学公司制)和氟化铈(CsF,キシダ化学公司制)分别以成为4.5M、0.45M的方式混合,在氟树脂制的密封容器内在30℃的条件下进行搅拌,从而得到了电解液。
CP测定在Ar气氛下手套箱内使用浸渍式3电极单元电池进行。工作电极使用评价用电极,对电极使用PTFE、乙炔黑(AB)和氟化碳的合材电极。予以说明,合材电极是以PTFE:AB:氟化碳=1:2:7的重量比含有PTFE、AB和氟化碳的电极。另外,基准电极使用维克(Vycor)玻璃与电解液隔离。予以说明,基准电极使用在硝酸银和四丁基高氯酸铵分别以0.1M溶解的乙腈溶液中浸渍Ag线而成的电极。测定在室温下进行,电量设为活性物质单位重量(g)2.73mA。将其结果示于图4和图5。
图4示出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中的第2次循环的充放电曲线。如图4所示,实施例1、2与比较例1、2相比,充放电容量良好。推测在比较例1、2中,由于存在有氧化覆膜,因此得不到良好的充放电容量。
另一方面,图5示出实施例1、2中的直至第3次循环的充放电曲线。如图5所示,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比,充放电容量良好。进而,在实施例1中,第2次循环之后显示稳定的充放电容量,充电过电压与第1次循环相比下降。实施例1中使用的活性物质不具有氧化覆膜,实施例2中使用的活性物质稍微具有氧化覆膜,因此确认了尽可能不具有氧化覆膜的活性物质在充放电容量的提高和充电过电压的下降方面是有利的。充电过电压下降的理由推测是由于不需要F-在电阻高的氧化覆膜中传导。另外,实施例1中使用的活性物质与实施例2中使用的活性物质相比磁化率高,因此暗示了通过提高磁化率,抑制氧化覆膜的形成。
Claims (5)
1.活性物质,其是用于氟化物离子电池的活性物质,
具有含有金属元素且能与氟化物离子反应的金属部,
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法测定上述活性物质的表面而得到的O1s谱中,将531.0eV处的强度设为IA、将来自上述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强度设为IB时,IB/IA为0以上、1以下,
上述活性物质具有上述金属部和覆盖上述金属部的涂覆部,
上述涂覆部为碳涂覆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物质,其中,在通过X射线光电子分光法测定上述金属部和上述涂覆部的界面而得到的O1s谱中,将531.0eV处的强度设为IC、将来自上述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峰的强度设为ID时,ID/IC为0以上、1以下。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性物质,其中,上述活性物质含有Co元素作为上述金属元素。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物质,其中,上述活性物质的磁化率为100emu/g以上。
5.氟化物离子电池,其是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形成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和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电解质层的氟化物离子电池,其中,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和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者含有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物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76517A JP7127452B2 (ja) | 2018-09-20 | 2018-09-20 | 活物質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
JP2018-176517 | 2018-09-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31721A CN110931721A (zh) | 2020-03-27 |
CN110931721B true CN110931721B (zh) | 2023-02-28 |
Family
ID=69848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55329.9A Active CN110931721B (zh) | 2018-09-20 | 2019-09-11 | 活性物质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099102A1 (zh) |
JP (1) | JP7127452B2 (zh) |
CN (1) | CN1109317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185722A1 (en) * | 2018-12-05 | 2020-06-11 | Honda Motor Co., Ltd. | Electroactive materials modified with molecular thin film shell |
CN110582874B (zh) | 2016-12-15 | 2022-09-2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复合电极材料 |
JP7552410B2 (ja) * | 2021-02-12 | 2024-09-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負極材料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8593A (zh) * | 2002-08-28 | 2004-03-0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填充磁性金属纳米碳球的制造方法 |
CN104194865A (zh) * | 2014-08-29 | 2014-12-10 | 渤海大学 | 纳米铜@碳核壳结构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
CN106532062A (zh) * | 2015-09-10 | 2017-03-2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负极集电体、导电材料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
CN106972160A (zh) * | 2017-03-25 | 2017-07-21 | 宁波吉电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非酸体系液相合成C/Bi/BiF3复合氟化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949266A (zh) * | 2017-12-27 | 2018-04-20 | 山东大学 | 一种三维多孔花状结构钴/碳纳米复合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WO2018112400A1 (en) * | 2016-12-15 | 2018-06-21 | Honda Motor Co., Ltd. |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fluoride-ion electrochemical cell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41845B2 (en) * | 2015-07-13 | 2020-08-11 | Sila Nanotechnologies Inc. | Stable lithium fluoride-based cathodes for metal and metal-ion batteries |
-
2018
- 2018-09-20 JP JP2018176517A patent/JP712745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21 US US16/546,638 patent/US2020009910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09-11 CN CN201910855329.9A patent/CN1109317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8593A (zh) * | 2002-08-28 | 2004-03-0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填充磁性金属纳米碳球的制造方法 |
CN104194865A (zh) * | 2014-08-29 | 2014-12-10 | 渤海大学 | 纳米铜@碳核壳结构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
CN106532062A (zh) * | 2015-09-10 | 2017-03-2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负极集电体、导电材料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
WO2018112400A1 (en) * | 2016-12-15 | 2018-06-21 | Honda Motor Co., Ltd. |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fluoride-ion electrochemical cells |
CN106972160A (zh) * | 2017-03-25 | 2017-07-21 | 宁波吉电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非酸体系液相合成C/Bi/BiF3复合氟化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949266A (zh) * | 2017-12-27 | 2018-04-20 | 山东大学 | 一种三维多孔花状结构钴/碳纳米复合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047526A (ja) | 2020-03-26 |
JP7127452B2 (ja) | 2022-08-30 |
US20200099102A1 (en) | 2020-03-26 |
CN110931721A (zh) | 2020-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66644B2 (en) | Cathode, lithium air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cathode | |
JP5601157B2 (ja) | 正極活物質材料、正極活物質層、全固体電池および正極活物質材料の製造方法 | |
CN110931721B (zh) | 活性物质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 |
US10637073B2 (en) | Positive electrode for metal-air battery and metal-air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7464954B (zh) | 氟化物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及氟化物离子电池 | |
WO2011074325A1 (ja) | 常温溶融塩、電極、電池、チャージアップ防止剤および試料の観察方法 | |
CN108987745B (zh) | 正极活性材料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 |
JP6933108B2 (ja) |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 |
CN106532062B (zh) | 负极集电体、导电材料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 |
JP7099403B2 (ja) |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 |
JP2019169438A (ja) | 負極材料とこれを用いた電解液系電池 | |
US10529988B2 (en) | Fluoride ion battery | |
KR102195719B1 (ko) | 정극 활물질 및 불화물 이온 전지 | |
JP2020194697A (ja) |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 |
CN113363451B (zh) | 正极活性物质和氟化物离子电池 | |
JP2020149819A (ja) | リチウム空気電池用空気極、リチウム空気電池、及びリチウム空気電池用空気極の製造方法 | |
CN112018381B (zh) | 活性物质和氟离子电池 | |
JP7088126B2 (ja) |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 |
JP5246348B2 (ja) | 常温溶融塩、電極、電池、チャージアップ防止剤および試料の観察方法 | |
JP7147726B2 (ja) | 活物質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 |
JP7429417B2 (ja) |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の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2133724A (ja) | 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 |
JP2022160787A (ja) |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 |
CN115023833A (zh) | 水系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水系二次电池用负极及水系二次电池 | |
KR20240056447A (ko)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극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전극과 상기 전극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