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4192A - 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4192A
CN110914192A CN201880047637.2A CN201880047637A CN110914192A CN 110914192 A CN110914192 A CN 110914192A CN 201880047637 A CN201880047637 A CN 201880047637A CN 110914192 A CN110914192 A CN 110914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ultrasonic wave
unit
ultrasonic
f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76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14192B (zh
Inventor
加纳博明
河野光太郎
村上正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501513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0914192(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14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4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14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4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 B67D1/12Flow or pressure 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e.g. valves, gas pressure control, level control in storage containers
    • B67D1/14Reducing valves or control taps
    • B67D1/1405Control taps
    • B67D1/1411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uild-up of foam in the container to be filled
    • B67D1/1416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uild-up of foam in the container to be filled comprising foam induc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04Machines for domestic use not covered elsewhere, e.g. for grinding, mixing, stirring, kneading, emulsifying, whipping or beating foodstuffs, e.g. power-driven
    • A47J43/07Parts or details, e.g. mixing tools, whipp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207Driving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 B67D1/12Flow or pressure 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e.g. valves, gas pressure control, level control in storage containers
    • B67D1/127Froth control
    • B67D1/1275Froth control promoting fro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HPASTEURISATION, STERILISATION, PRESERVATION, PURIFICATION, CLARIFICATION OR AGEING OF ALCOHOLIC BEVERAGES; METHODS FOR ALTERING THE ALCOHOL CONTENT OF FERMENTED SOLUTIONS OR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H1/00Pasteurisation, sterilisation, preservation, purification, clarification, or ageing of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H1/12Pasteurisation, sterilisation, preservation, purification, clarification, or ageing of alcoholic beverages without precipitation
    • C12H1/16Pasteurisation, sterilisation, preservation, purification, clarification, or ageing of alcoholic beverages without precipitation by physical means, e.g. irradiation

Abstract

一种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其构成为安装于收容饮料的容器,该容器在上部具有注出口。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环状的嵌合部,构成为嵌合于容器的上部;以及超声波产生部,构成为,通过容器与嵌合部的嵌合,由此在注出口的下方被配置于与容器的侧面接触的位置。

Description

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用于对饮料赋予超声波振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装置,以抑制口味的降低、提高口感的良好度为目的,而使啤酒等发泡饮料生成气泡。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起泡装置,安装在装有发泡饮料的饮料罐的上盖部分。该起泡装置为,在装置内具有供发泡饮料流动的流路,并且具有以能够对在流路中流动的发泡饮料施加超声波的方式配置的超声波产生装置。当用户使饮料罐倾斜时,从饮料罐的注出口倒出的发泡饮料,在起泡装置内的流路中通过而向外部倒出,并注入到玻璃杯等杯中。在向杯中注入了适量的发泡饮料的定时,使超声波产生装置工作,由此在流路中流动的发泡饮料由于超声波振动而起泡,该气泡被注入到杯中。作为其结果,能够在杯内的液状的发泡饮料上添加气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42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起泡装置时,如上述那样,发泡饮料在装置内的流路中流动。由此,为了起泡装置的管理,在每次使用时都需要对装置进行清洗,因此,起泡装置的管理所需要的负担较大。
此外,上述技术问题并不限于使发泡饮料起泡的装置,在以各种目的对饮料赋予超声波振动的装置中都是共通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管理所需要的负担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构成为,安装于收容饮料的容器,上述容器在上部具有注出口,该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环状的嵌合部,构成为嵌合于上述容器的上部;以及超声波产生部,通过上述容器与上述嵌合部的嵌合,由此在上述注出口的下方被配置于与上述容器的侧面接触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在从安装有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容器向玻璃杯等中注入饮料时,超声波产生部所发出的超声波从容器的侧面传递到容器内的饮料。因此,饮料不与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直接接触就能够在容器内起泡,并从注出口倒出。由此,每次使用时对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进行清洗的必要性较低,因此能够减轻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管理所需要的负担。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为,上述容器为饮料罐,上述嵌合部具有能够与上述饮料罐嵌合的形状。
根据上述构成,在用户饮用装入市面上销售的饮料罐中的饮料时,能够在饮料罐上安装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而使用。由此,例如,与为了利用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而需要专用的容器的情况相比较,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通用性较高,此外用户的方便性也提高。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为,上述嵌合部具备上端嵌合部,该上端嵌合部具有能够与上述饮料罐所具有的凹部嵌合的形状,上述凹部从上述饮料罐的上端朝向上述饮料罐的内侧凹陷。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以上端嵌合部与凹部嵌合的方式使嵌合部与容器嵌合,由此能够提高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相对于容器的位置的稳定性。此外,通过上端嵌合部与凹部的嵌合,容器上部的嵌合部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规定,因此容易将超声波产生部配置到容器的适当位置。
在上述构成中,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构成为,包括超声波产生装置、以及与上述超声波产生装置接触的超声波传播部件,通过上述容器与上述嵌合部的嵌合,上述超声波传播部件被夹在上述超声波产生装置与上述容器的侧面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超声波产生装置所发出的超声波经由超声波传播部件被传递到容器,因此超声波的传递效率提高。
在上述构成中,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构成上述嵌合部的一部分,并构成为与上述嵌合部的其他部分相比相对于上述注出口被配置于下方。
根据上述构成,作为位于注出口的下方的部分的超声波产生部从容器的上端分离,因此与超声波产生部接触于容器的上端的构成相比较,从注出口流出的饮料难以附着于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管理所需要的负担。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为,具备: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的驱动部;以及受理对上述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进行指示的操作的操作部,上述驱动部以及上述操作部相对于上述嵌合部所构成的环的中心,位于与上述超声波产生部相反侧的位置。
用户在将饮料从容器向玻璃杯等注入时,通常,相对于容器的中心轴从与注出口相反侧抓住容器。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操作部位于用户所抓住的部分的附近,所以用户能够在从容器注入饮料的同时,容易地操作操作部。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为,具备: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的驱动部;以及向上述驱动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上述电力供给部相对于上述嵌合部构成的环的中心,位于与上述超声波产生部相反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在用户从与注出口相反侧抓住容器时,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中的具有相对较大的体积的电力供给部位于用户的手掌所接触的部分的附近。由此,用户能够将容器与电力供给部一起抓住,因此从容器注入饮料时的容器以及起泡装置的位置的稳定性提高。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的驱动部;以及向上述驱动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上述电力供给部配置在上述容器的上方。
根据上述构成,在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中具有相对较大的重量的电力供给部配置在容器的上方,因此与电力供给部被配置于沿着容器的侧面的位置的构成相比较,容易抑制由容器和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构成的构造体的重心相对于构造体的中心偏倚的情况。由此,特别是,在将饮料被注入后接近变空的容器以及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立起放置在水平面上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容器以及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倾倒的情况。因此,使用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时的处理变得容易。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的驱动部;向上述驱动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以及收容上述电力供给部的收容部,上述收容部从上述嵌合部向下方延伸,上下方向上的上述收容部的下端的位置与上述容器的下端的位置一致。
根据上述构成,在将安装有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容器放置到支承台上时,容器以及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双方与支承台接触而被支承台支承,因此容器以及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变得难以倾倒。此外,通过使收容部与容器的下端的位置对齐,还能够容易进行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相对于容器的对位。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的驱动部;向上述驱动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供给部;以及收容上述电力供给部的收容部,上述收容部从上述嵌合部向下方延伸,上下方向上的上述收容部的长度能够变更。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将上下方向的长度相互不同的多种容器,作为安装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对象。由此,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通用性提高。
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以为,上述超声波产生部包括超声波产生装置,上述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有用于保护上述超声波产生装置不被液体浸入的构造。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抑制液体附着于作为电子部件的超声波产生装置,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液体的附着而引起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性能降低。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管理所需要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于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表示作为一个例子的起泡装置的立体构造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的电气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的平面构造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的正面构造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中的上端嵌合部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中的超声波产生部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的侧面构造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的背面构造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的使用步骤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的使用步骤的图。
图11是对于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表示作为一个例子的起泡装置的立体构造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的平面构造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的侧面构造的图。
图14是对于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表示作为一个例子的起泡装置的侧面构造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中的收容部的长度变化的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的立体构造的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18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的立体构造的图。
图19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20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的立体构造的图。
图21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的使用方式的图。
图22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中的超声波产生部附近的外部构造的图。
图23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中的超声波产生部附近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24是表示安装于容器的变形例的起泡装置中的超声波产生部附近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25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中的超声波产生部附近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26是表示变形例的起泡装置的侧面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对作为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发泡饮料起泡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中的上下方向,是将安装有发泡饮料起泡装置的容器静置于水平面上的情况下的上下方向。
[起泡装置的整体构成]
参照图1对起泡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起泡装置10被安装于装有发泡饮料的容器80而使用。在起泡装置10安装于容器80的状态下,起泡装置10位于容器80的外侧。
容器80例如是具有拉环式或保留环式的罐盖的饮料罐。容器80主要由铝、钢铁等的金属板构成,具备圆筒状的主体部81、将主体部81所具有的2个筒端的一方封堵的下盖部82、以及将上述筒端的另一方封堵的上盖部83。上盖部83具有通过将环拉起而开口的一个注出口83a。即,容器80在容器80的上部具有注出口83a。
发泡饮料是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只要是适合生成气泡的饮料则其种类就不限定。具体地说,发泡饮料是压入了百分之几的二氧化碳的发泡性的饮料,例如是啤酒、无醇啤酒等。
起泡装置10具备:嵌合于容器80的嵌合部20;产生超声波的超声波产生部30;收容部40,收容起泡装置10的驱动所需要的各种电子部件;以及操作部50,用于切换起泡装置10的驱动的开启以及关闭。
[起泡装置的电气构成]
参照图2对起泡装置10的电气构成进行说明。起泡装置10为,作为电气构成而具备:超声波产生装置31,包含于上述的超声波产生部30;驱动部41,生成用于驱动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驱动信号;电力供给部42;以及上述的操作部50。驱动部41以及电力供给部42收容于收容部40。
超声波产生装置31包括由压电元件等构成的超声波振子,根据从驱动部41输入的驱动信号而进行振动,由此产生超声波。驱动部41包括:控制电路,进行驱动信号向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输出的控制、作为该驱动信号的交流信号的频率的设定;DC/AC转换器,基于来自控制电路的信号,将直流的输入电压变换为交流而输出;以及使输出侧与输入侧的阻抗匹配的匹配电路等。
作为超声波产生装置31,例如使用圆形的防水型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动作频率例如从20KHz以上40KHz以下的范围中选择。若考虑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则优选的是,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动作频率较高。但是,只要能够输出能够使发泡饮料起泡的频率的超声波,则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内部构成、外形、动作频率都不限定。
电力供给部42供给包括驱动部41在内的起泡装置10的各部的驱动所需要的电力。电力供给部42供给的电力,可以由一次电池生成,也可以由二次电池生成。电力供给部42例如收容作为一次电池的干电池,将从干电池放电的电力向各部供给。
操作部50将用户对于操作部50的操作,作为电信号向驱动部41的控制电路输出。操作部50受理对起泡装置10的驱动即对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驱动以及其停止进行指示的操作。例如,操作部50被具体化为将这样的操作作为按下的有无来受理的开关,基于通过操作部50的操作而电路的连接被切换的情况,将与操作相对应的信号向驱动部41输出。
[起泡装置的详细构成]
参照图3~图8对起泡装置1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那样,嵌合部20具有闭环状,嵌合于容器80的上部。在起泡装置10安装于容器80时,嵌合部20包围容器80的侧面(外侧面)。超声波产生部30构成嵌合部20的一部分,具有产生超声波的功能,并且具有作为嵌合部20的一部分而将起泡装置10相对于容器80进行固定的功能。
详细地说,嵌合部20由沿着容器80的上端配置的上端嵌合部21、以及超声波产生部30构成。超声波产生部30位于上端嵌合部21的周向的两端部之间,上端嵌合部21以及超声波产生部30形成为一个环。
超声波产生部30被配置为,与容器80的侧面中、位于注出口83a下方的部分接触。换言之,从沿着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轴向的方向、即从与容器80的上盖部83对置的方向观察,主体部81的侧面中最接近注出口83a的部分与超声波产生部30接触,注出口83a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面对。
上端嵌合部21沿着容器80的上端配置,另一方面,超声波产生部30被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容器80的上端远离的位置。即,在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轴向上,超声波产生部30的上端相对于注出口83a而言位于比上端嵌合部21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5所示那样,容器80具有如下的形状:由于主体部81与上盖部83之间的连接构造,其直径在从上端起暂时变小之后,逐渐放大而成为一定。即,容器80的侧面具有从上端朝向容器80的内侧凹陷的凹部81a。凹部81a沿着容器80的周向延伸,并遍及容器80的整周而形成。
起泡装置10的上端嵌合部21具备向上端嵌合部21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凸部21a,凸部21a具有能够与凹部81a嵌合的形状。凸部21a沿着上端嵌合部21的周向延伸。在起泡装置10安装于容器80时,凸部21a与凹部81a嵌合。
如图6所示那样,超声波产生部30具备上述的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以及以片状扩展的超声波传播部件32。超声波传播部件32构成超声波产生部30的内侧面,并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接触。在起泡装置10安装于容器80时,超声波传播部件32与容器80的侧面接触,并被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与容器80的侧面夹持。超声波产生装置31所发出的超声波向超声波传播部件32传播,并进一步从超声波传播部件32向容器80传播。
超声波传播部件32由具有能够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以及容器80紧贴而传递超声波振动的柔软性的材料构成。超声波传播部件32例如由硅橡胶构成。
超声波传播部件32也可以与上端嵌合部21相连。构成上端嵌合部21的材料不特别限定。例如,上端嵌合部21由能够对上端嵌合部21赋予能够将上端嵌合部21相对于容器80进行拆装的程度的弹性的材料构成。例如,上端嵌合部21由硅橡胶、ABS树脂等树脂构成。
上端嵌合部21与超声波传播部件32也可以在作为不同的部件而形成之后进行连接,在上端嵌合部21与超声波传播部件32由相同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上端嵌合部21与超声波传播部件32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了模具的冲压加工等而一体地形成。此外,在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与容器80之间的紧贴性良好的情况等、即使不配置超声波传播部件32也能够从超声波产生装置31向容器80良好地传递超声波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超声波传播部件32。
此外,在超声波产生部30中对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外侧进行覆盖的部分,例如,由与上端嵌合部21相同的材料构成,并被具体化为从上端嵌合部21连续的构造体。例如,在图1~图8所示的例子中,超声波产生部30的外侧面具有从上端嵌合部21连续的曲面状,超声波产生部30根据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大小而向比上端嵌合部21靠下方突出。但是,超声波产生部30的外形、对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外侧进行覆盖的部分的材质不特别限定。
如图7所示那样,收容驱动部41以及电力供给部42的收容部40为,相对于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中心即中心线,在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与嵌合部20连接。即,收容部40相对于容器80而配置于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
收容部40的外形不特别限定,收容部40只要具有能够收容驱动部41以及电力供给部42的形状即可。例如,收容部40具有从嵌合部20向下方延伸的形状,并以能够更换的方式收容干电池。此外,将驱动部41以及电力供给部42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进行连接的布线,在上端嵌合部21的内部通过。
操作部50也相对于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中心而言位于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即相对于容器80而言位于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
如图8所示那样,操作部50配置于收容部40的外侧面中、沿着上端嵌合部21的径向而与嵌合部20重合的区域。即,操作部50配置在容器80的上端附近。
此外,电力供给部42作为电力源而收容电池,因此起泡装置10中电力供给部42所位于的部分,容易比其他部分变重。在电力供给部42相对于容器80而被配置在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例如,通过使超声波产生部30中的对超声波产生装置31进行覆盖的部分形成得比上端嵌合部21更厚、使其包含用于对超声波产生部30附加重量的部件等,由此进行调整,以使起泡装置10的重量平衡不会向电力供给部42所位于的部分过度偏倚。
[起泡装置的使用方法]
参照图9以及图10,在对起泡装置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的同时,对起泡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起泡装置10的使用时,用户首先将起泡装置10安装于容器80。此时,用户以超声波产生部30在容器80的注出口83a的下方与容器80的侧面接触的方式,将嵌合部20嵌合于容器。例如,可以在起泡装置10上附加促使用户将超声波产生部30配置在注出口83a下方的显示,也可以在起泡装置10所附属的说明书等中记载将超声波产生部30配置在注出口83a下方的指示。此外,在安装起泡装置10之前或者之后打开注出口83a。
如图9所示那样,在将起泡装置10安装于容器80之后,用户将起泡装置10以及容器80拿起,以注出口83a位于下侧的方式使起泡装置10以及容器80倾斜,使容器80内的发泡饮料从注出口83a流出而注入玻璃杯等杯90中。此时,起泡装置10为关闭。优选的是,用户相对于容器80从收容部40所位于的一侧将容器80与起泡装置10一起抓住。由此,向杯90中主要注入液状的发泡饮料Lq。
如图10所示那样,在向杯90中注入了适量的发泡饮料Lq的定时,用户在持续注入发泡饮料的同时,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而将起泡装置10切换为开启。例如,在用户相对于容器80从收容部40所位于的一侧将容器80与起泡装置10一起抓起的情况下,通过将食指的位置偏移而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起泡装置10从关闭切换为开启。
基于来自操作部50的信号的输入,从驱动部41向超声波产生装置31输出驱动信号,由此,超声波产生装置31产生超声波。超声波经由超声波传播部件32向容器80的侧面传播,并进一步向容器80内的发泡饮料传播。
在该时刻,残留在容器80内的发泡饮料是最初填充在容器80中的发泡饮料的一部分。残留在该容器80内的发泡饮料,由于容器80被倾斜而蓄积在容器80内的注出口83a附近。只要是在容器80被静置时超声波产生部30在注出口83a的下方与容器80的侧面接触的构成,则在容器80被倾斜以使发泡饮料从注出口83a注出时,超声波产生装置31位于注出口83a的下侧,即,位于在容器80内发泡饮料所蓄积的部分的附近。因此,从超声波产生装置31发出的超声波能够向容器80内的发泡饮料可靠地传递。
此外,超声波产生装置31所发出的超声波经由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以及容器80的侧面紧贴的超声波传播部件32而向容器80传递,因此能够抑制在传播过程中的超声波振动的损失,超声波的传递效率提高。
通过超声波振动,容器80内的发泡饮料起泡,该气泡Fm从注出口83a倒出而注入到杯90中。由此,能够以在杯90内气泡Fm浮在液状的发泡饮料Lq上的方式,将容器80内的发泡饮料向杯90中转移。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起泡装置10所发出的超声波从容器80的侧面向容器80内的发泡饮料传递。因此,发泡饮料不与起泡装置10直接接触就能够起泡,并向杯90中注入。由此,不需要每次使用时都对起泡装置10进行清洗,因此能够减少起泡装置10的管理所需要的负担。此外,即使是超声波产生部30位于注出口83a的下方的构成,也由于超声波产生部30从容器80的上端离开,因此与超声波产生部30接触于容器80的上端的构成相比较,从注出口83a流出的发泡饮料难以附着于起泡装置10。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起泡装置10的管理所需要的负担。
此外,作为与本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起泡装置,能够列举以如下方式使用的装置:在将装有发泡饮料的容器静置了的状态下,使超声波产生装置与容器的侧面接触,使发泡饮料的上部起泡。然而,当通过超声波振动使容器内所装入的发泡饮料的上部起泡时,振动也会传递到下部的液状的部分,而二氧化碳也会从该部分脱离,因此发泡饮料的口味容易降低。此外,容器内所装入的发泡饮料的一部分成为气泡,因此根据气泡的生成量,液状的部分的量也改变,该气泡的生成量根据超声波产生装置所接触的位置、时间而改变。由此,难以按照用户的希望来控制液体与气泡的比例。此外,当容器为不透明时,仅能够从容器的上方确认气泡的生成量,因此更难以按照用户的希望来控制液体与气泡的比例。
与此相对,如果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0,则先向杯90中注入的发泡饮料不受振动而保持液状的状态不变,因此能够抑制发泡饮料的口味降低,此外,还容易掌握液状部分的量,因此还容易控制发泡饮料中的液体与气泡的比例。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通过容器80与嵌合部20的嵌合,由此超声波产生部30被配置为在注出口83a的下方与容器80的侧面接触。由此,超声波产生部30所发出的超声波从容器80的侧面向容器80内的发泡饮料传递,因此发泡饮料不与起泡装置10直接接触地在容器80内起泡,并从注出口83a倒出。由此,不需要每次使用时都对起泡装置10进行清洗,因此能够减少起泡装置10的管理所需要的负担。
此外,嵌合部20与容器80嵌合而包围容器80的侧面,因此与起泡装置以设置在容器80的上方的方式安装于容器80的方式相比较,起泡装置10难以从容器80脱离。
(2)超声波产生部30构成嵌合部20的一部分,与嵌合部20的其他部分即上端嵌合部21相比,相对于注出口83a而言被配置于下方。由此,超声波产生部30从容器80的上端离开,因此从注出口83a流出的发泡饮料难以附着于起泡装置10。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起泡装置10的管理所需要的负担。
(3)嵌合部20具有能够与饮料罐即容器80嵌合的形状,因此在用户饮用市面上销售的饮料罐中装入的发泡饮料时,能够将起泡装置10直接安装于饮料罐而使用。由此,例如,与为了利用起泡装置10而需要专用的容器的情况相比较,起泡装置10的通用性较高,此外,用户的方便性也提高。
(4)上端嵌合部21通过具有凸部21a,而具有能够与饮料罐即容器80的凹部81a嵌合的形状。这样的上端嵌合部21被嵌合于容器80,因此能够提高起泡装置10相对于容器80的位置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凸部21a与凹部81a的嵌合,容器80上部的嵌合部2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规定,因此容易将包括超声波产生部30在内的嵌合部20配置于容器80的适当位置。
(5)超声波产生部30包括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接触的超声波传播部件32,通过容器80与嵌合部20的嵌合,超声波传播部件32以夹在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与容器80的侧面之间的方式与容器80的侧面接触。由此,超声波产生装置31所发出的超声波,能够经由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以及容器80的侧面紧贴的超声波传播部件32而向容器80传递,因此超声波的传递效率提高。
(6)从沿着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轴向的方向观察,驱动部41、电力供给部42以及操作部50相对于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中心而言位于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的位置。用户在将发泡饮料从容器80向杯90中注入时,通常,相对于容器80的中心轴,从与注出口83a相反侧抓住容器80。由此,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收容驱动部41、电力供给部42的收容部40位于用户的手掌所接触的部分的附近,因此用户能够将容器80与收容部40一起抓住。因此,容易抓住容器80以及起泡装置10,从容器80向杯90中注入发泡饮料时的容器80与起泡装置10的位置的稳定性也提高。
此外,操作部50位于用户所抓住的部分的附近,因此用户能够在抓住容器80以及起泡装置10而从容器80向杯90中注入发泡饮料的同时,容易地操作操作部50。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1~图13对作为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发泡饮料起泡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0相比较,收容部的构成不同。关于收容部以外的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0同样的构成。
此外,在图11~图13中示出了如下构成的例子:超声波产生部30的外侧面具有从上端嵌合部21具有阶梯差地突出的部分。超声波产生部30的外形是任意的,与收容部的构成无关,可以采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状,可以采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形状,也可以采用与这些都不同的形状。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那样,第二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1所具有的收容部45,配置在容器80的上盖部83的上方。详细地说,收容部45与嵌合部20中、以相对于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中心而言位于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的位置的部位为中心的部分的上端相连。收容部45可以与嵌合部20一体地形成,收容部45与嵌合部20也可以在作为不同部件形成之后相连接。从沿着嵌合部20的轴向的方向观察,收容部45覆盖上盖部83的几乎一半,注出口83a从嵌合部20所包围的区域中的收容部45不位于的区域中露出。
收容部45在上盖部83的上方收容电力供给部42。即,电力供给部42配置在容器80的上方。
驱动部41位于相对于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中心而言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的位置。驱动部41可以收容于收容部45,可以收容于嵌合部20的内部,也可以跨越收容部45以及嵌合部20而被收容。或者,收容驱动部41的收容部也可以设置为,从嵌合部20向上端嵌合部21的径向外侧突出。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操作部50位于相对于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中心而言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的位置。操作部50例如设置于沿着上端嵌合部21的径向的与驱动部41重合的位置,即,嵌合部20或收容部45的外侧面内的区域、或者跨越嵌合部20的外侧面以及收容部45的外侧面的区域。
第二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1也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0同样的方法来使用。即,用户在将起泡装置10关闭而将适量的发泡饮料从容器80注入到杯90中之后,使起泡装置10开启,将由此所生成的气泡从容器80注入到杯90中。
如上述那样,电力供给部42作为电力源而收容电池,因此起泡装置11中电力供给部42所位于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容易变重。特别是,在从容器80向杯90中注入了发泡饮料之后,容器80变得接近于空的情况下,电力供给部42的附近成为由容器80和起泡装置11构成的构造体的重心。
若是电力供给部42配置在容器80的上方的构成,则与电力供给部42配置于沿着容器80的侧面的位置的构成相比较,容易抑制由容器80和起泡装置11构成的构造体的重心相对于构造体的中心偏倚的情况。由此,在将容器80和起泡装置11直立放置在水平面上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容器80和起泡装置11倾倒的情况。因此,使用起泡装置11时的处理变得容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1)~(5)的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7)由于电力供给部42配置在容器80的上方,因此容易抑制由容器80和起泡装置11构成的构造体的重心相对于构造体的中心偏倚的情况。由此,容器80和起泡装置11变得难以倾倒,使用起泡装置11时的处理变得容易。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操作部50位于用户所抓住的部分的附近,因此用户能够在抓住容器80和起泡装置10而从容器80向杯90中注入发泡饮料的同时,容易地操作操作部50。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4以及图15,对作为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发泡饮料起泡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以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14所示那样,第三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2所具有的收容部46从嵌合部20向下方延伸。在起泡装置12安装于容器80时,在上下方向上,收容部46的下端的位置与容器80的下端的位置一致。收容部46收容驱动部41以及电力供给部42。
根据上述构成,在容器80和起泡装置12被静置于桌子等支承台时,收容部46的下端与容器80的下端一起与支承台的表面接触。即,容器80和起泡装置12由支承台支承。由此,容器80和起泡装置12变得难以倾倒。特别是,即使在容器80接近于空而由容器80和起泡装置12构成的构造体的重心相对于构造体的中心偏倚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容器80和起泡装置12倾倒。因此,使用起泡装置12时的处理变得容易。
如上述那样,电力供给部42由于收容电池而容易变重,因此若是收容部46在其下端附近收容电力供给部42的构成,则容器80和起泡装置12的位置特别容易稳定。
上下方向上的收容部46的长度也可以形成为与安装对象的容器80的长度相匹配的规定长度,收容部46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安装对象的容器80的长度而上下方向的长度能够变更。例如,也可以将容量为350ml的饮料罐和500ml的饮料罐那样、外径的大小相同但上下方向的长度不同的两种容器80作为安装对象,而收容部46的长度能够变更为二个阶段。
图15表示收容部46的长度构成为能够变更的起泡装置13的一个例子。收容部46构成为,具有从嵌合部20延伸的内侧部47被插入到外装部48的内侧的构造,外装部48能够沿着内侧部47在上下方向上滑动。
内侧部47和外装部48具有卡止构造,外装部48相对于内侧部4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2个位置分别卡止。第一位置例如是内侧部47的整体被插入于外装部48的位置。第二位置是内侧部47的一部分从外装部48的上端伸出、与第一位置相比外装部48被配置于下方的位置。与第一位置相比,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收容部46整体的长度较长。卡止构造只要是外装部48卡止于内侧部47的构造,则不特别限定。卡止构造例如具体化为在内侧部47以及外装部48的一方所具有的槽中钩挂另一方所具有的突起的构造、内侧部47以及外装部48分别具有的突起彼此卡合的构造等。
外装部48被配置于第一位置时的收容部46的长度被设定为,在将起泡装置13安装于安装对象的两种容器80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较短的容器80上的情况下,收容部46的下端与容器80的下端的位置一致。
通过使外装部48向下方滑动,由此外装部48的位置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位移,收容部46整体的长度延伸。外装部48被配置于第二位置时的收容部46的长度被设定为,在将起泡装置13安装于安装对象的两种容器80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较长的容器80的情况下,收容部46的下端与容器80的下端的位置一致。
图15表示在向安装对象的两种容器80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较长的容器80上安装了外装部48被配置于第一位置的起泡装置13之后,外装部48向第二位置运动的例子。由此,收容部46的下端与容器80的下端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一致。此外,也可以在预先将外装部48配置于第二位置之后,将起泡装置13安装于容器80。
第三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2、13的使用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泡装置10相同。此外,在图14以及图15中,例示了操作部50位于相对于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中心而言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且是嵌合部20的上表面的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操作部50也可以位于嵌合部20的上表面。根据这样的方式,在用户用食指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
此外,用于使收容部46的长度能够变更的构造,不限定于外装部48相对于内侧部47进行滑动的上述构造。此外,上下方向上的收容部46的长度也可以能够变更为三个阶段以上。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1)~(7)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9)收容部46构成为,上下方向上的收容部46的下端的位置与容器80的下端的位置一致。由此,在安装有起泡装置12、13的容器80静置于支承台时,容器80和起泡装置12、13由支承台支承,因此容器80和起泡装置12、13变得难以倾倒。此外,通过使收容部46和容器80的下端的位置一致,由此起泡装置12、13相对于容器80的对位也能够容易地进行。
(10)由于构成为上下方向上的收容部46的长度能够变更,因此能够将上下方向的长度相互不同的多种容器80作为起泡装置13的安装对象。由此,起泡装置13的通用性提高。
(变形例)
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这样变更而实施。
[操作部50的位置]
对操作部50的位置以及操作部50周边的构成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用户以手掌与收容部40接触的方式将容器80与起泡装置10一起抓住而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用户也可以以手指的背面与收容部接触的方式抓住起泡装置以及容器。并且,在收容部也可以设置有用于对用户对起泡装置以及容器的把持方法进行引导的构造。
例如,也可以如图16所示的起泡装置14那样,收容部49在操作部50周围具有凹陷51。操作部50位于凹陷51的底部。在该情况下,如图17所示那样,用户以使食指沿着凹陷51而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的方式,抓住起泡装置14以及容器80。即,以手指的背面与收容部49接触的方式引导起泡装置14以及容器80的把持方法。这样的把持方法,与手掌与收容部接触的把持方法相比较,即使是手较小的用户,也容易抓住起泡装置14以及容器80。此外,在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时,可以不使食指较大地活动,因此容易在抓住起泡装置14和容器80的同时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此外,在倒出发泡饮料时,用户能够在用大拇指支承容器80的下侧的同时使起泡装置14以及容器80倾斜,因此容易使起泡装置14以及容器80的角度稳定。
也可以如图18所示的起泡装置15那样,操作部50配置在容器80的上盖部83的上方。详细地说,对操作部50进行支承的支承部52配置在上盖部83的上方,操作部50位于支承部52的上表面。支承部52与嵌合部20中的、以相对于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中心而言位于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的位置的部位为中心的部分的上端相连。从沿着嵌合部20的轴向的方向观察,注出口83a从嵌合部20所包围的区域中的、支承部52不位于的区域露出。
如图19所示那样,用户相对于容器80而言从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抓住起泡装置15和容器80的上部。此时,操作部50配置于上盖部83的上方,因此在使食指自然伸出时手指容易达到操作部50。由此,容易在抓住起泡装置15和容器80的同时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
也可以如图20所示的起泡装置16那样,操作部50在注出口83a的侧方配置于嵌合部20的上表面。换言之,操作部50位于嵌合部20中的、将超声波产生部30与收容部40连结的部分的上表面。
如图21所示那样,用户相对于容器80而言从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抓住起泡装置16和容器80。此时,操作部50配置于注出口83a的侧方,因此在使食指伸出时手指容易到达操作部50。由此,容易在抓住起泡装置16和容器80的同时对操作部50进行操作。
操作部50相对于注出口83a而言配置于右侧和左侧的哪一侧,只要根据是将右撇子和左撇子中的哪种用户作为对象来决定即可。或者,也可以相对于注出口83a而言在右侧和左侧的2个部位配置操作部50。
此外,在图16以及图17中例示了起泡装置14具备显示部60的方式。显示部60表示起泡装置是开启还是关闭,即,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驱动的有无。显示部60例如包括LED等光源,通过光源的点亮将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驱动状态向外部通知。根据这样的构成,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驱动状态。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起泡装置也可以具备显示部60。
显示部60的位置不特别限定,例如,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那样,从沿着嵌合部20所构成的环的轴向的方向观察,在相对于该环的中心而言与超声波产生部30相反侧配置显示部60。通过在这样的位置配置显示部60,即使在用户抓住起泡装置14和容器80而将发泡饮料向杯90中注入的过程中,用户也容易观察显示部60。
[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保护]
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那样,若是超声波产生部30从容器80的上端离开的构成,则从注出口83a流出的发泡饮料难以附着于起泡装置。然而,假设在发泡饮料附着于超声波产生部30的情况下,优选对作为电子部件的超声波产生装置31进行保护,以免所附着的发泡饮料或者用于其的清扫的水分等液体的浸入。对这样的用于保护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22所示的起泡装置17具备从嵌合部20的内侧覆盖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保护片70。保护片70覆盖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以及嵌合部20的内侧面20S中的包围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外周的部分。作为保护片70,使用难以阻碍超声波的传递、且液体难以通过的材质的片。例如,作为保护片70,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形成的片。此外,嵌合部20的内侧面20S中的粘贴有保护片70的部分构成超声波产生部30的内侧面。
如图23所示那样,起泡装置17不具备超声波传播部件32,超声波产生装置31被配置为,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前端面从嵌合部20的内侧面20S所具有的开口部20a突出。详细地说,超声波产生部30例如具备弹簧即弹性部件33。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基端与弹性部件33连接,通过弹性部件33的伸缩,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从开口部20a的突出量改变。此外,在嵌合部20的内部穿通有将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与驱动部41连接的未图示的布线。
保护片70经由粘接层71而粘贴于嵌合部20的内侧面20S。粘接层71优选仅配置在嵌合部20的内侧面20S与保护片70之间,而不配置在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与保护片70之间。即,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与保护片70优选直接接触。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通过经由粘接层71而超声波衰减的情况,因此超声波从超声波产生装置31向容器80的传递效率提高。此外,保护片70优选具有挠性,对应于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突出量的变化,追随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前端面而进行伸缩。在起泡装置17未安装于容器80时,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突出量为最大,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前端面与保护片70抵接。
如图24所示那样,在起泡装置17安装于容器80时,保护片70、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以及弹性部件33被从容器80的侧面按压。此时,超声波产生装置31受到弹性部件33的恢复力,而与保护片70一起被按压于容器80的侧面。
在未设置弹性部件33的情况下,当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从开口部20a过度地突出时,特别是嵌合部20的弹性较小的情况下,难以将嵌合部20向容器80进行安装。另一方面,当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不从开口部20a突出时,在嵌合部20的安装后、在容器80的侧面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之间形成间隙,而难以传递超声波。与此相对,在起泡装置17中,在安装嵌合部20时,通过弹性部件33的变形来对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突出量进行微调,因此能够在抑制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突出成为安装嵌合部20的障碍的同时,抑制在容器80的侧面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之间形成间隙。由此,超声波从超声波产生装置31向容器80的传递效率提高。
然后,在起泡装置17中,保护片70从嵌合部20的内侧对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以及其周围进行覆盖,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浸入到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附近。为了顺畅地进行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突出量的变更,优选在开口部20a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即使在形成有这样的间隙的情况下,保护片70也从嵌合部20的内侧对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以及其周围进行覆盖,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液体浸入到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附近。
此外,起泡装置17也可以不具备弹性部件33,而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位置被固定。此外,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不具备保护片70的方式,也可以应用通过弹性部件33来使超声波产生装置31从开口部20a的突出量能够变更的方式。
对用于保护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不被液体浸入的构造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25所示的起泡装置18中,在嵌合部20的内侧面20S未设置开口部20a,超声波产生装置31总是收容在嵌合部20的内部。换言之,超声波产生装置31收容在起泡装置18的壳体内部。然后,超声波产生部30具备例如弹簧即弹性部件33、从嵌合部20的侧壁20W向嵌合部20的内部突出的内部突起34、以及从嵌合部20的侧壁20W向嵌合部20的外部突出的外部突起35。外部突起35从内侧面20S突出。此外,嵌合部20的侧壁20W中、内部突起34以及外部突起35所位于的部分,构成超声波产生部30的侧壁。
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前端与内部突起34接触,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基端与弹性部件33连接。超声波产生装置31通过弹性部件33的恢复力而按压于内部突起34。本变形例的弹性部件33被设置用于,在嵌合部20的内部对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位置进行微调,使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与内部突起34抵接。如果不需要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位置的微调,则也可以不设置弹性部件33。
为了提高超声波的传递效率,内部突起34优选具有直径比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前端面的直径小的圆柱形状。在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前端面中,越接近其中央则发出越强的超声波,因此通过使内部突起34与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前端面的中央部接触,由此能够提高超声波的传递效率。
外部突起35设置在夹着嵌合部20的侧壁20W而与内部突起34重合的位置。为了提高超声波的传递效率,外部突起35优选为在嵌合部20的内侧面内具有底面的半球形状。由于容器80的侧面为曲面,因此与外部突起35的前端为平面的方式相比,在外部突起35的前端为曲面、且外部突起35与容器80的侧面以点的方式接触的方式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超声波的传递效率。此外,如果外部突起35为半球形状,则在外部突起35与容器80的侧面接触时,能够抑制容器80的侧面因外部突起35的前端而受伤的情况。
内部突起34以及外部突起35例如由与嵌合部20的侧壁20W相同的材料构成,嵌合部20的侧壁20W、内部突起34以及外部突起35被一体地成型。
根据上述构成,超声波产生装置31收容在嵌合部20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浸入到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附近。然后,由于通过内部突起34以及外部突起35来传递超声波,因此即使是超声波产生装置31不向嵌合部20的外部露出的方式,也能够抑制超声波的传递效率降低。
此外,除了在超声波产生装置31的周围,在驱动部41、电力供给部42的周围也可以设置用于抑制液体浸入的构造。
[其他变形例]
·如图26所示的起泡装置19那样,起泡装置19也可以具备作为把手起作用的把持部75。把持部75在与容器80的侧面之间具有间隙,从嵌合部20向下方延伸。若是起泡装置19具备把持部75的构成,则用户通过将手指在容器80的侧面与把持部75之间通过而握住把持部75,由此能够将起泡装置19与容器80一起把持。由此,即使在对于用户的手来说容器80较大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容易地把持安装于容器80的起泡装置19。此外,收容部也可以兼作为把持部75,收容部也可以配置与把持部75不同的位置。
·起泡装置也可以具备对容器80的下部进行支承的下部支承部。下部支承部例如可以从下方支承容器80的下盖部82,也可以与容器80的侧面的下部嵌合而支承容器80的下部。若是起泡装置具备下部支承部的构成,则起泡装置相对于容器80的位置更稳定,并且起泡装置难以从容器80脱离。
·嵌合部20只要具有与容器80的上部嵌合的构成即可,可以不与容器80的凹部81a嵌合,也可以在从容器80的上端离开的位置包围容器80的侧面。此外,嵌合部20也可以具有将环的一部分切断的开环状。嵌合部20只要嵌合于在上下方向上离容器80的上端的距离为容器80的全长的二分之一以内(上盖部83的直径较小的罐的情况)至三分之一以内(上盖部83的直径较大的罐的情况)的区域即可。
·在上下方向上,超声波产生部30的上端的位置也可以与上端嵌合部21的上端的位置一致。即,嵌合部20也可以遍及其整周而沿着容器80的上端配置。
·超声波产生部30也可以不构成嵌合部20,而作为与嵌合部20相独立的部分而与嵌合部20连接。例如,嵌合部20也可以仅由上端嵌合部21构成,上端嵌合部21具有将容器80的整周包围的闭环状,超声波产生部30与上端嵌合部21的下部连接。或者,收容部也可以构成嵌合部20的一部分。总之,通过容器80与嵌合部20的嵌合,只要超声波产生部30的位置被规定即可,超声波产生部30只要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离容器80的上端的距离为容器80的全长的二分之一以内的区域即可。
·起泡装置也可以以对容器8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容器80,只要在起泡装置安装于容器80时注出口83a向外部露出即可。例如,也可以在环状的嵌合部20的上端连接对容器8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的部件。
·驱动部41、电力供给部42以及操作部50各自的配置,也可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不同,只要根据驱动部41、电力供给部42的位置来设置收容部即可。
当对上述变形例进行总结时,总之,只要是通过容器80与嵌合部20的嵌合,而超声波产生部30被配置为在注出口83a的下方与容器80的侧面接触的构成,则起泡装置所具有的其他构成、起泡装置所具有的各部的形状以及配置可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
·作为起泡装置的安装对象的容器,并不局限于饮料罐,只要是具有注出口的容器即可。作为饮料罐以外的容器的例子,可以列举瓶、塑料瓶、商业用等的大容量的饮料罐等。作为容器的材质,例如可以列举金属制、树脂制、玻璃制等。总之,容器只要是能够从侧面向内部的饮料传播超声波的材料以及厚度的容器即可,此外,根据容器的形状,嵌合部20只要具有能够与容器的上部嵌合的形状即可。此外,起泡装置所产生的超声波的强度,只要根据容器中的侧壁的材质、厚度来调整即可。
·被赋予超声波振动的对象的饮料,不限定于发泡饮料。即使是不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只要是通过赋予超声波振动而产生气泡的饮料,就能够作为通过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赋予超声波振动的对象。并且,即使是通过赋予超声波振动而不产生能够视觉确认的气泡的饮料,在赋予超声波振动例如有助于口味的提高、口感的良好度的提高等各种目的的情况下,也能够作为通过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赋予超声波振动的对象。总之,只要是通过赋予超声波振动,而产生能够视觉确认的气泡、产生无法视觉确认的微小气泡、表面张力变化等、饮料的物理状态产生变化的饮料,则能够作为通过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赋予超声波振动的对象。
符号的说明
10、11、12、13、14、15、16、17、18、19:起泡装置,20:嵌合部,21:上端嵌合部,21a:凸部,30:超声波产生部,31:超声波产生装置,32:超声波传播部件,33:弹性部件,34:内部突起,35:外部突起,40、45、46、49:收容部,41:驱动部,42:电力供给部,47:内侧部,48:外装部,50:操作部,51:凹陷,52:支承部,60:显示部,70:保护片,71:粘接层,75:把持部,80:容器,81:主体部,81a:凹部,82:下盖部,83:上盖部,83a:注出口,90:杯。

Claims (11)

1.一种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以安装在收容饮料的容器上的方式构成,上述容器在上部具有注出口,该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
环状的嵌合部,构成为被嵌合在上述容器的上部;以及
超声波产生部,构成为通过上述容器与上述嵌合部的嵌合而被配置于在上述注出口的下方与上述容器的侧面接触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其中,
上述容器为饮料罐,
上述嵌合部具有能够与上述饮料罐嵌合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其中,
上述嵌合部具备上端嵌合部,该上端嵌合部具有能够与上述饮料罐所具有的凹部嵌合的形状,上述凹部从上述饮料罐的上端朝向上述饮料罐的内侧凹陷。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其中,
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构成为,包括超声波产生装置、以及与上述超声波产生装置接触的超声波传播部件,通过上述容器与上述嵌合部的嵌合,上述超声波传播部件被夹在上述超声波产生装置与上述容器的侧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其中,
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构成为,构成上述嵌合部的一部分,并与上述嵌合部的其他部分相比相对于上述注出口被配置于下方。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
驱动部,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以及
操作部,受理对上述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进行指示的操作,
上述驱动部以及上述操作部相对于上述嵌合部所构成的环的中心,位于与上述超声波产生部相反侧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
驱动部,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以及
电力供给部,向上述驱动部供给电力,
上述电力供给部相对于上述嵌合部构成的环的中心,位于与上述超声波产生部相反侧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
驱动部,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以及
电力供给部,向上述驱动部供给电力,
上述电力供给部构成为,配置在上述容器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
驱动部,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
电力供给部,向上述驱动部供给电力;以及
收容部,收容上述电力供给部,
上述收容部构成为,从上述嵌合部向下方延伸,上下方向上的上述收容部下端的位置与上述容器下端的位置一致。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备:
驱动部,生成上述超声波产生部所包括的超声波产生装置的驱动信号;
电力供给部,向上述驱动部供给电力;以及
收容部,收容上述电力供给部,
上述收容部构成为,从上述嵌合部向下方延伸,上下方向上的上述收容部的长度能够变更。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其中,
上述超声波产生部包括超声波产生装置,
上述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具有用于保护上述超声波产生装置不被液体浸入的构造。
CN201880047637.2A 2017-07-21 2018-07-19 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 Active CN110914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1946 2017-07-21
JP2017141946 2017-07-21
PCT/JP2018/027103 WO2019017434A1 (ja) 2017-07-21 2018-07-19 超音波振動付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4192A true CN110914192A (zh) 2020-03-24
CN110914192B CN110914192B (zh) 2021-08-10

Family

ID=65015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7637.2A Active CN110914192B (zh) 2017-07-21 2018-07-19 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536987B2 (zh)
KR (1) KR102304505B1 (zh)
CN (1) CN110914192B (zh)
WO (1) WO201901743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0050A1 (en) * 2021-02-23 2022-09-01 Diageo Ireland Unlimited Company A pouring attachment device for a beverage contain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10448B2 (ja) * 2019-08-29 2023-07-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超音波振動付与装置
US11807840B2 (en) 2017-07-21 2023-11-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Ultrasonic vibration imparting device
JP6546360B1 (ja) * 2019-01-11 2019-07-17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アーツ ビール泡立て装置
JP7431017B2 (ja) 2019-11-25 2024-02-14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ビール泡立て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2588Y2 (zh) * 1984-09-13 1990-11-14
JPH04253691A (ja) * 1991-02-04 1992-09-09 Daiichi Denki Kk ビール超音波泡付け装置と方法
CN1384873A (zh) * 1999-11-17 2002-12-11 巴斯公开有限公司 一种饮料
JP2008302955A (ja) * 2007-06-07 2008-12-18 Igeta:Kk ビール瓶等を利用した泡製造装置
CN203302916U (zh) * 2013-05-27 2013-11-27 郁鹤松 啤酒泡沫机
JP2014150727A (ja) * 2013-02-05 2014-08-25 Tekkusu Iijii:Kk 瓶入り発泡飲料用泡立て装置
CN203997562U (zh) * 2014-01-04 2014-12-10 黄雄浩 一种啤酒起泡器
CN204251326U (zh) * 2014-11-27 2015-04-08 永骏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制泡啤酒机
CN205527704U (zh) * 2016-04-06 2016-08-31 永骏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组合泡沫型啤酒机
CN106185064A (zh) * 2016-08-27 2016-12-07 刘军 一种防水起泡器
CN106175492A (zh) * 2016-09-19 2016-12-07 张民 便携式啤酒泡沫机及其制作泡沫的方法
CN205872903U (zh) * 2016-08-10 2017-01-11 广东顺德东方麦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起泡器的瓶罐固定结构
JP3210007U (ja) * 2016-02-25 2017-04-20 永▲チュン▼塑▲膠▼制品(深▲セン▼)有限公司 簡易ビール泡立て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3691B2 (ja) 2003-06-04 2009-04-15 株式会社Deto 一口循環具用の接続アダプタ
JP4135568B2 (ja) * 2003-06-11 2008-08-2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超音波を利用した容器入りビールの泡立て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を利用した容器入りビールの泡立て方法
JP2012144258A (ja) 2011-01-06 2012-08-02 Tekkusu Iijii:Kk 容器入り発泡飲料用泡立て装置
JP6227433B2 (ja) * 2013-07-12 2017-11-08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注出装置
KR200478150Y1 (ko) * 2015-03-25 2015-09-07 (주)엠플러스기획 크림맥주 제조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2588Y2 (zh) * 1984-09-13 1990-11-14
JPH04253691A (ja) * 1991-02-04 1992-09-09 Daiichi Denki Kk ビール超音波泡付け装置と方法
CN1384873A (zh) * 1999-11-17 2002-12-11 巴斯公开有限公司 一种饮料
JP2008302955A (ja) * 2007-06-07 2008-12-18 Igeta:Kk ビール瓶等を利用した泡製造装置
JP2014150727A (ja) * 2013-02-05 2014-08-25 Tekkusu Iijii:Kk 瓶入り発泡飲料用泡立て装置
CN203302916U (zh) * 2013-05-27 2013-11-27 郁鹤松 啤酒泡沫机
CN203997562U (zh) * 2014-01-04 2014-12-10 黄雄浩 一种啤酒起泡器
CN204251326U (zh) * 2014-11-27 2015-04-08 永骏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便携式制泡啤酒机
JP3210007U (ja) * 2016-02-25 2017-04-20 永▲チュン▼塑▲膠▼制品(深▲セン▼)有限公司 簡易ビール泡立て機
CN205527704U (zh) * 2016-04-06 2016-08-31 永骏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组合泡沫型啤酒机
CN205872903U (zh) * 2016-08-10 2017-01-11 广东顺德东方麦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起泡器的瓶罐固定结构
CN106185064A (zh) * 2016-08-27 2016-12-07 刘军 一种防水起泡器
CN106175492A (zh) * 2016-09-19 2016-12-07 张民 便携式啤酒泡沫机及其制作泡沫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0050A1 (en) * 2021-02-23 2022-09-01 Diageo Ireland Unlimited Company A pouring attachment device for a beverage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56494A (ja) 2019-09-19
JPWO2019017434A1 (ja) 2019-07-18
KR102304505B1 (ko) 2021-09-23
JP7098572B2 (ja) 2022-07-11
WO2019017434A1 (ja) 2019-01-24
JP6536987B2 (ja) 2019-07-03
CN110914192B (zh) 2021-08-10
KR20200024931A (ko) 2020-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4192B (zh) 超声波振动赋予装置
JP6147014B2 (ja) 瓶入り発泡飲料用泡立て装置
CA2657800C (en) Medical-dental instruments
WO2012093517A1 (ja) 容器入り発泡飲料用泡立て装置
MXPA03010358A (es) Recipiente de bolsa en caja para bebidas.
JP5740703B2 (ja) 発泡飲料泡立て装置及び方法
US20070201301A1 (en) Beverage pouring systems
WO2007041853A8 (en) User-friendly vibrostimulation device
US11807840B2 (en) Ultrasonic vibration imparting device
CN209849438U (zh) 通用便携式分体超声波清洗机及其发生器底座
KR101221407B1 (ko) 휴대용 컵 케이스
JP7298270B2 (ja) 超音波振動付与装具
JP7198404B2 (ja) ビール泡立て装置
JP7310448B2 (ja) 超音波振動付与装置
JP4135568B2 (ja) 超音波を利用した容器入りビールの泡立て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を利用した容器入りビールの泡立て方法
JP2013121846A (ja) 発泡飲料泡立て装置
WO2018163429A1 (ja) 泡立て装置
CN209898983U (zh) 啤酒容器与超声波发生器的组合
KR100748714B1 (ko) 세포분리용 용기
WO2023112781A1 (ja) 発泡装置
KR20160043160A (ko) 가습기
WO2002097518A1 (en) Contact lens cleansing device
KR101768944B1 (ko) 충전식 초음파 커팅 장치
CN211093668U (zh) 电动泡沫洁面仪容器
JP7431017B2 (ja) ビール泡立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66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