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97274A -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97274A
CN110897274A CN201911337789.9A CN201911337789A CN110897274A CN 110897274 A CN110897274 A CN 110897274A CN 201911337789 A CN201911337789 A CN 201911337789A CN 110897274 A CN110897274 A CN 110897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slider
piece
rotating shaft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77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优
李安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377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97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97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97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3Self-locking sliders, e.g. slider body provided with locking projection or groove, fric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44B19/305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locking prong protuding from the pull member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头,包括拉头本体、拉片和自锁簧片,拉片包括手持部和与手持部相连的转轴,转轴与手持部形成用于与拉头本体的铆合鼻转动连接的连接口,转轴朝向连接口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用于在拉片远离拉头本体转动时顶起自锁簧片以使拉链解锁;转轴远离连接口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拉头本体设有用于对第二凸起部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凹槽,以使拉片的转动角度小于90°。该拉头通过机械结构的限位作用,避免拉片的转动角度达到或超过90°,从而在松开拉片后,依靠自锁簧片对拉片产生的力矩作用,使拉片自动回弹复位;安装方便,且可避免拉头的拉片回弹失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的拉链。

Description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拉头。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的拉链。
背景技术
在服装、配饰等日用品中,拉链具有广泛应用;作为拉链的关键零部件,拉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拉头通常包括拉座、拉片、自锁件和自锁簧片,当拉片被抬起时,拉片带动自锁簧片抬起,从而解除自锁件的锁止功能,使拉链处于解锁状态,这时,通过对拉片施加外力可带动拉头拉合拉链或拉开拉链。当拉片被放下,拉片将释放自锁簧片,自锁簧片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使自锁件锁止,从而使拉链处于锁止状态,这时,在用户正常活动过程中,拉链将不会自动脱开。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拉头,通常存在拉片卡点的现象,也即,拉片被抬起后卡住,在撤除外力后,无法通过自身重力的作用而落下复位,导致拉链处于失锁状态。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在拉片上增加回弹扭簧,依靠回弹扭簧的扭力作用驱动拉片落下复位。具体地,回弹扭簧分别与拉座和拉片连接,当拉片被翻转后,扭簧被扭转变形产生复位的扭力,当作用于拉片的外力撤销后,扭簧会迫使拉片回位。
然而,由于结构较小,回弹扭簧安装较为复杂;另外,在电镀和烤漆的过程中,回弹扭簧和转轴部分会被浸入漆液或者镀液,容易造成弹性性能失效。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避免拉片回弹失效的拉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头,安装方便,且可避免拉头的拉片回弹失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的拉链,可避免因拉片卡点或卡死造成的拉链失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头,包括拉头本体、拉片和自锁簧片,所述拉片包括手持部和与所述手持部相连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手持部形成用于与所述拉头本体的铆合鼻转动连接的连接口,所述转轴朝向所述连接口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用于在所述拉片远离所述拉头本体转动时顶起所述自锁簧片以使拉链解锁;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连接口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拉头本体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凸起部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凹槽,以使所述拉片的转动角度小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为凸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用于与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壁贴合相抵的直平面。
优选地,所述限位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直角的倒梯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成型后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转轴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拉片为锌合金拉片。
一种拉链,包括拉头,所述拉头为上述任意一种拉头。
本发明提供的拉头,通过在拉片的转轴朝向连接口的一侧设置第一凸起部,使拉片在朝远离拉头本体的方向翻转的过程中,对自锁簧片产生顶压力,使自锁簧片被抬起,达到解锁拉链的目的;并通过在拉头本体上设置限位凹槽,对设于转轴远离连接口一侧的第二凸起部进行转动限位,使拉片的翻转角度小于90°,从而在撤除对拉片施加的外力后,自锁簧片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第一凸起部,使第一凸起部带动拉片朝相反方向旋转复位,以锁止拉链。
也即,本发明提供的拉头,通过机械结构的限位作用,避免拉片的转动角度达到或超过90°,从而在松开拉片后,依靠自锁簧片对拉片产生的力矩作用,使拉片自动回弹复位。
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回弹扭簧使拉片回弹复位,该拉头中,由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与转轴机械连接,安装方便,且依靠限位凹槽的机械结构限位,不会使拉片生卡点或卡死等,可避免拉片回弹失效。
本发明提供的拉链,包括上述拉头,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可避免因拉片卡点或卡死造成的拉链失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拉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拉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拉头的爆炸图;
图4为图3的组装图。
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拉头本体、11为铆合鼻、12为限位凹槽、13为自锁孔、2为拉片、21为手持部、22为转轴、23为连接口、221为第一凸起部、222为第二凸起部、3为自锁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拉头,安装方便,且可避免拉头的拉片回弹失效。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拉头的拉链,可避免因拉片卡点或卡死造成的拉链失锁。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拉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拉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拉头的爆炸图;图4为图3的组装图。其中,图2中的自锁孔13用于供自锁簧片3插入。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头,包括拉片2、拉头本体1和自锁簧片3,拉片2包括手持部21和与手持部21相连的转轴22,转轴22与手持部21形成连接口23,连接口23用于与拉头本体1的铆合鼻11转动连接。转轴22朝向连接口23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221,第一凸起部221用于在拉片2远离拉头本体1转动时顶起自锁簧片3以使拉链解锁;转轴22远离连接口23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222,拉头本体1设有用于对第二凸起部222进行限位的限位凹槽12,以使拉片2的转动角度小于90°。
可以理解的是,拉头本体1的作用是将两条相对设置的拉链链条进行合并或分开,拉片2的作用是终端使用者可以通过对拉片2施加外力使自锁簧片3的自锁功能打开或者关闭,自锁簧片3的作用是锁止自锁件在拉链链齿上的活动,来实现锁住链齿的作用。
本发明中拉头本体1和自锁簧片3的主体结构分别与现有技术中常规拉头本体1和常规自锁簧片3的结构对应相同,本文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拉片2的手持部21主要供终端使用者拿捏,以便对拉片2施加外力。转轴22封闭在拉头本体1的铆合鼻11中,连接口23用于容纳铆合鼻11,以使拉片2可相对铆合鼻11灵活转动。
本发明的重点在于,转轴22朝向连接口23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221,转轴22远离连接口23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222,拉头本体1设有用于对第二凸起部222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凹槽12。
当拉片2朝着远离拉头本体1的方向翻转时,拉片2带动第一凸起部221旋转,第一凸起部221在旋转的过程中将自锁簧片3顶起,以解除拉头本体1对拉链的锁止功能,使拉链处于解锁状态。
当拉片2旋转到第二凸起部222与限位凹槽12相抵触的位置时,由于限位凹槽12的机械限位作用,将阻挡拉片2继续旋转,避免拉片2转动至90°或超过90°的位置,也即,当拉片2转动至接近90°的位置时,在限位凹槽12和第二凸起部222的配合限位作用下,将使得拉片2无法再继续翻转。因此,可避免拉片2因翻转角度过大而卡点或卡死等。
另外,当终端使用者撤掉作用于拉片2上的外力时,在自锁簧片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拉片2会朝相反方向(也即靠近拉头本体1的方向)旋转复位,直至拉片2大致平行于拉头本体1,此时,自锁簧片3对拉头本体1的自锁件起到锁止作用,使拉链处于锁止状态。
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拉头,通过在拉片2的转轴22朝向连接口23的一侧设置第一凸起部221,使拉片2在朝远离拉头本体1的方向翻转的过程中,对自锁簧片3产生顶压力,使自锁簧片3被抬起,达到解锁拉链的目的;并通过在拉头本体1上设置限位凹槽12,对设于转轴22远离连接口23一侧的第二凸起部222进行转动限位,使拉片2的翻转角度小于90°,从而在撤除对拉片2施加的外力后,自锁簧片3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第一凸起部221,使第一凸起部221带动拉片2朝相反方向旋转复位,以锁止拉链。
也即,本发明提供的拉头,通过机械结构的限位作用,避免拉片2的转动角度达到或超过90°,从而在松开拉片2后,依靠自锁簧片3对拉片2产生的力矩作用,使拉片2自动回弹复位。
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回弹扭簧使拉片2回弹复位,该拉头中,由于第一凸起部221和第二凸起部222均与转轴22机械连接,安装方便,且依靠限位凹槽12的机械结构限位,不会使拉片2产生卡点或卡死等,可避免拉片2回弹失效。
考虑到第一凸起部221的具体结构的实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凸起部221为凸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凸轮具有变径,因此,通过凸轮顶起自锁簧片3,使自锁簧片3的顶起运动更平稳。
考虑到对第二凸起部222进行转动限位的稳定性,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二凸起部222包括用于与限位凹槽12的槽壁贴合相抵的直平面。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直平面与限位凹槽12槽壁的面面贴合,来对第二凸起部222进行转动限位,使限位作用更平稳和可靠。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限位凹槽1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直角的倒梯形。
也就是说,限位凹槽12的槽口宽度大于限位凹槽12的槽底宽度,且限位凹槽12的槽壁非竖直设置,以使限位凹槽12的槽壁倾斜,从而可使拉片2的转动角度小于90°。
考虑到拉片2组装的方便性,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凸起部221和第二凸起部22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凸起部221和第二凸起部222成型后与转轴22固定连接。
也就是说,在拉片2组装过程中,第一凸起部221和第二凸起部222一体成型后,再将第一凸起部221和第二凸起部222成型后的一体式结构与转轴22固定连接,使两者组装在一起。
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凸起部221和第二凸起部222成型后的一体式结构上开设安装孔,通过安装孔与转轴22的套接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当然,还可以是这样的方案,第一凸起部221、转轴22和第二凸起部222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
也就是说,本方案中,拉片2整体一体成型,工艺简单。
为了满足第一凸起部221和第二凸起部222的结构强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拉片2为锌合金拉片。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采用高强度金属材质的拉片2来保证第一凸起部221和第二凸起部222的结构强度。
除了上述拉头,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拉头的拉链,该拉链的其它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拉头,包括拉头本体(1)、拉片(2)和自锁簧片(3),所述拉片(2)包括手持部(21)和与所述手持部(21)相连的转轴(22),所述转轴(22)与所述手持部(21)形成用于与所述拉头本体(1)的铆合鼻(11)转动连接的连接口(2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2)朝向所述连接口(23)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221),所述第一凸起部(221)用于在所述拉片(2)远离所述拉头本体(1)转动时顶起所述自锁簧片(3)以使拉链解锁;所述转轴(22)远离所述连接口(23)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222),所述拉头本体(1)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凸起部(222)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凹槽(12),以使所述拉片(2)的转动角度小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21)为凸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222)包括用于与所述限位凹槽(12)的槽壁贴合相抵的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1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非直角的倒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2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22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凸起部(22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222)成型后与所述转轴(2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21)、所述转轴(22)和所述第二凸起部(222)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2)为锌合金拉片。
8.一种拉链,包括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拉头。
CN201911337789.9A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Pending CN110897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7789.9A CN110897274A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7789.9A CN110897274A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97274A true CN110897274A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27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7789.9A Pending CN110897274A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972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1283A (zh) * 2021-04-14 2021-06-18 浙江力泰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一种yg拉链头双向保险制锁及其生产工艺
CN114009907A (zh) * 2021-11-30 2022-02-08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羽绒裤拉链头铆合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1283A (zh) * 2021-04-14 2021-06-18 浙江力泰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一种yg拉链头双向保险制锁及其生产工艺
CN114009907A (zh) * 2021-11-30 2022-02-08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羽绒裤拉链头铆合机构
CN114009907B (zh) * 2021-11-30 2023-08-29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羽绒裤拉链头铆合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97274A (zh)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JP4445129B2 (ja) 帯状装身具の中留
JPH03295502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停止機構付きスライダー
CN211483198U (zh)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N211573020U (zh) 汽车充电口盖的锁止结构、充电口盖及汽车
CN211154617U (zh) 一种抽屉面板连接调节装置
CN205778042U (zh) 双棘爪汽车门锁机构
CN114009907B (zh) 一种羽绒裤拉链头铆合机构
JPS6328886Y2 (zh)
CN215837433U (zh) 表带快拆结构及手表
CN216070334U (zh) 折叠机构及折叠车
CN211861979U (zh) 金属插扣
CN208251876U (zh) 一种平开鸭掌形增压锁紧装置
CN2324329Y (zh) 安全钩
CN211882552U (zh) 一种帐篷拉链头
JP2018068848A (ja) ゴルフクラブ
JPH11293970A (ja) ラッチ錠の操作ハンドル
CN211065276U (zh)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N217001262U (zh) 防止钢丝绳弯折的解锁手柄机构
CN212345592U (zh) 一种弹片拉头
CN215443506U (zh) 一种推拉平开门锁
CN117441995A (zh) 一种自锁式简易锁扣
CN211647683U (zh) 一种隐藏式指纹锁
CN218639521U (zh) 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CN108652142A (zh) 一种拉头及一种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