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9521U - 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9521U
CN218639521U CN202221708239.0U CN202221708239U CN218639521U CN 218639521 U CN218639521 U CN 218639521U CN 202221708239 U CN202221708239 U CN 202221708239U CN 218639521 U CN218639521 U CN 218639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wrench
lobster
wrench body
spa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82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明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7082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9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9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9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包括扳手本体、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转轴,扳手本体为V型结构,且,扳手本体的第一端往外延伸形成扳手端,扳手本体的第二端往外延伸形成开合端;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扳手本体的第一端内侧连接;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扳手本体的第二端内侧连接;转轴设置于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之间,且,扳手本体、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转轴为一体结构,以通过触动扳手本体的扳手端而使得扳手本体围绕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扳手本体的开合端与龙虾扣本体进行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或断开的环状,通过将扳手本体、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转轴大致构成三角形结构,以提升结构设计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虾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背景技术
龙虾扣主要包括钩扣本体、扭簧、扳手和转轴,由于形状酷似龙虾而被称为龙虾扣,在生活中很常见,使用范围十分广泛。龙虾扣的形状和种类也比较多,一般制作材料为各种塑料或金属。颜色有银色、金色、黑色等。各种色彩可以和其它配件进行不同的搭配使用。龙虾扣在钥匙链、手机链和项链首饰中经常使用,两个尖角龙虾扣在一起,就是一个心型。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冲压难度和成本问题,龙虾扣的扳手和转轴一般为分体结构分别进行冲压生产制造,在进行龙虾扣组装工作时,就会发现产品零部件较多、体积小,产品组装工序较多,而且不易组装操作,组装难度大、成本高,另外,也有一些现有龙虾扣的扳手和转轴是一体结构的,但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冲压难度大、成本高,而且,组装后的龙虾扣的扳手和扭簧结构不可靠,扳手容易晃动,扭簧松动弹力不够稳定,严重影响龙虾扣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包括:
扳手本体,所述扳手本体为V型结构,且,所述扳手本体的第一端往外延伸形成扳手端,所述扳手本体的第二端往外延伸形成开合端;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扳手本体的第一端内侧连接;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扳手本体的第二端内侧连接;
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之间,且,所述扳手本体、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转轴为一体结构,以通过触动所述扳手本体的扳手端而使得所述扳手本体围绕所述转轴的中轴线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扳手本体的开合端与龙虾扣本体进行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或断开的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通过弯折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而使得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与所述扳手本体所在平面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沿对角线弯折而形成两块三角形的板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沿对角线弯折而形成两块三角形的板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大致为四棱柱状,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均为旋转连接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均小于所述转轴的外侧面至所述转轴的内侧面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均为所述扳手本体厚度的30%至3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本体的扳手端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一抵挡板,所述扳手本体的开合端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二抵挡板,当龙虾扣的扭簧套装在所述转轴上时,以使扭簧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抵挡板之间、扭簧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抵挡板之间从而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本体的开合端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邻近所述第二抵挡板的外侧设置,以使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凹槽的内壁相抵。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龙虾扣扳手配件,通过将扳手本体设置为V型结构,使得扳手本体、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转轴大致构成三角形结构,以提升扳手配件和龙虾扣本体组装时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扳手配件相对于龙虾扣本体出现松动而导致封闭的环状断开,结构设计更加稳定可靠,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和其他目的、优点、特征及作用能更清楚易懂,将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中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出详细地展开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扳手本体;11、扳手端;12、开合端;13、第一抵挡板;14、第二抵挡板;15、凹槽;20、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4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通过将扳手本体10设置为V型结构,使得扳手本体10、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以及转轴40大致构成三角形结构,以提升结构设计的稳定性。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包括:扳手本体10,扳手本体10为V型结构,且,扳手本体10的第一端往外延伸形成扳手端11,扳手本体10的第二端往外延伸形成开合端12;第一连接板20,第一连接板20的第一端与扳手本体10的第一端内侧连接;第二连接板30的第一端与扳手本体10的第二端内侧连接;转轴40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0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30的第二端之间,且,扳手本体10、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以及转轴40为一体结构,以通过触动扳手本体10的扳手端11而使得扳手本体10围绕转轴40的中轴线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扳手本体10的开合端12与龙虾扣本体进行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或断开的环状,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龙虾扣封闭的环状将链条的两端钩扣在一块,以起到锁扣的作用。
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龙虾扣扳手配件,通过将扳手本体10设置为V型结构,使得扳手本体10、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以及转轴40大致构成三角形结构,以提升扳手配件和龙虾扣本体组装时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扳手配件相对于龙虾扣本体出现松动而导致封闭的环状断开,结构设计更加稳定可靠,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轴40通过弯折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而使得转轴40的中轴线与扳手本体10所在平面相垂直,本实施例的扳手配件先通过将转轴40的中轴线与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的板面相平行进行冲压生产制造出来,以降低冲压难度和成本,再通过旋转转轴40并弯折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而使得转轴40的中轴线与扳手本体10所在平面相垂直,为了便于弯折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可先在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的板面上分别预先设置折痕,以使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能够分别按照预想结果进行弯折,从而提升成品率。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板20通过沿对角线弯折而形成两块三角形的板面结构,第二连接板30通过沿对角线弯折而形成两块三角形的板面结构,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分别进行弯折形成两块三角形的板面结构,以提升弯折后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如此,便可以保证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分别沿折痕进行弯折后形成的两块板面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而且,沿对角线进行弯折的产品品质较高。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板20的第一端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板20的第二端的宽度方向,第二连接板30的第一端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接板30的第二端的宽度方向,这样一来,便可以保证在弯折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之后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的两端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转轴40大致为四棱柱状,在冲压生产制造时,四棱柱的表面与第一连接板20和第二连接板30的板面相平行方便冲压生产,且,转轴40的两端均为旋转连接端,转轴40两端的旋转连接端与龙虾扣本体相对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扳手配件能够围绕转轴40的中轴线进行转动。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板20的厚度和第二连接板30的厚度均小于转轴40的外侧面至转轴40的内侧面的宽度,且,第一连接板20的厚度和第二连接板30的厚度均为扳手本体10厚度的30%至35%之间,以给扭簧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如此,便可以使得扭簧套装在转轴40上能够具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弹性扭转,从而保证扭簧能实现弹性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扳手本体10的扳手端11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一抵挡板13,扳手本体10的开合端12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二抵挡板14,当龙虾扣的扭簧套装在转轴40上时,以使扭簧的第一端抵靠在第一连接板20与第一抵挡板13之间、扭簧的第二端抵靠在第二连接板30与第二抵挡板14之间从而进行定位,在组装龙虾扣时,先将扭簧套装在转轴40上,再把扭簧的两端分别卡设在第一连接板20与第一抵挡板13之间、第二连接板30与第二抵挡板14之间,从而将扭簧相对于扳手本体10进行固定,一方面,便于龙虾扣组装,另一方面防止扭簧在进行弹性扭转时而出现松动,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扳手本体10的开合端12内侧设置有凹槽15,凹槽15邻近第二抵挡板14的外侧设置,以使扭簧的第二端与凹槽15的内壁相抵,这样一来使得扭簧的末端能够抵靠在凹槽15的内壁,让扭簧能够受力而发挥出弹性作用,从而避免扭簧的弹性力减弱而导致龙虾扣封闭的环扣出现缺口,以实现龙虾扣封闭的环扣结构更加可靠,防止出现缺口而导致链条滑落断开,保证龙虾扣产品的钩锁品质。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龙虾扣扳手配件,通过将扳手本体10设置为V型结构,使得扳手本体10、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以及转轴40大致构成三角形结构,以提升扳手配件和龙虾扣本体组装时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扳手配件相对于龙虾扣本体出现松动而导致封闭的环状断开,结构设计更加稳定可靠,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纵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另外,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扳手本体(10),所述扳手本体(10)为V型结构,且,所述扳手本体(10)的第一端往外延伸形成扳手端(11),所述扳手本体(10)的第二端往外延伸形成开合端(12);
第一连接板(20),所述第一连接板(20)的第一端与所述扳手本体(10)的第一端内侧连接;
第二连接板(30),所述第二连接板(30)的第一端与所述扳手本体(10)的第二端内侧连接;
转轴(40),所述转轴(4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0)的第二端之间,且,所述扳手本体(10)、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以及转轴(40)为一体结构,以通过触动所述扳手本体(10)的扳手端(11)而使得所述扳手本体(10)围绕所述转轴(40)的中轴线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所述扳手本体(10)的开合端(12)与龙虾扣本体进行配合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或断开的环状;
所述扳手本体(10)的扳手端(11)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一抵挡板(13),所述扳手本体(10)的开合端(12)内侧延伸形成有第二抵挡板(14),当龙虾扣的扭簧套装在所述转轴(40)上时,以使扭簧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0)与所述第一抵挡板(13)之间、扭簧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0)与所述第二抵挡板(14)之间从而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0)通过弯折所述第一连接板(2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0)而使得所述转轴(40)的中轴线与所述扳手本体(10)所在平面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通过沿对角线弯折而形成两块三角形的板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30)通过沿对角线弯折而形成两块三角形的板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的第一端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的第二端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板(30)的第一端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0)的第二端的宽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0)大致为四棱柱状,且,所述转轴(40)的两端均为旋转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0)的厚度均小于所述转轴(40)的外侧面至所述转轴(40)的内侧面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连接板(2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0)的厚度均为所述扳手本体(10)厚度的30%至3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本体(10)的开合端(12)内侧设置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邻近所述第二抵挡板(14)的外侧设置,以使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凹槽(15)的内壁相抵。
CN202221708239.0U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Active CN218639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8239.0U CN218639521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8239.0U CN218639521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9521U true CN218639521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8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8239.0U Active CN218639521U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9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1598B2 (en) Buckle structure
US6553637B1 (en) Movable buckle structure
US3404440A (en) Jewelry attachment
CN218639521U (zh) 一种龙虾扣扳手配件
KR200388464Y1 (ko) 장신구용 결합구
CN212590727U (zh) 一种具有开合功能的首饰链扣
CN210642841U (zh) 一种便于穿戴的首饰
KR102116141B1 (ko) 버클 연결용 어셈블리
CN216601870U (zh)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龙虾扣
CN216089239U (zh) 一种无轴链结构
CN215837437U (zh) 一种卡扣手镯
CN115778063A (zh) 一种双面使用的拉头及拉链
CN216089234U (zh) 一种扣合式手镯
CN204722381U (zh) 一种用于饰品连接扣的扣体及连接扣
CN212814821U (zh) 一种卡扣结构
CN215649550U (zh) 一种扣环及具有该扣环的织带
CN218073811U (zh) 一种可折叠变形的吊坠
CN214963089U (zh) 一种可打开的手镯
CN213487324U (zh) 连接扣及饰品
CN209628810U (zh) 一种首饰连接结构
CN217547401U (zh) 一种新型快挂扣具
CN215381894U (zh) 手表及表带和表带扣
CN211483198U (zh) 一种拉头及具有该拉头的拉链
CN218278878U (zh) 一种按钮双扣手镯
CN218978183U (zh) 一种安全锁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