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6662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16662A
CN110816662A CN201810898179.5A CN201810898179A CN110816662A CN 110816662 A CN110816662 A CN 110816662A CN 201810898179 A CN201810898179 A CN 201810898179A CN 110816662 A CN110816662 A CN 110816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front wheel
front longitudinal
reinforcing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81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月
郝水芳
马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981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166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16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6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纵梁和悬置安装支架,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设有安装槽,所述悬置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悬置安装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相连,所述悬置安装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前纵梁的下侧板相连。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与前纵梁上侧板和前纵梁下侧板相连的悬置安装支架,从而增强了前纵梁的强度,且可以起到分散前纵梁上的应力到前纵梁上侧板和前纵梁下侧板的作用。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身设计中,前纵梁中后段的设计尤为重要,一方面它需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在车辆发生高速正面碰撞时,前纵梁前段溃缩充分;另一方面,它要有良好的传导特性,保证来自车辆前部的碰撞能量得以顺畅、均匀的传导到整个车身,避免防火墙处变形过大侵占乘员生存空间。
另外,前减振器安装点、前副车架安装点都是车身结构中的硬点,其结构的优劣对整车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以及模态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关技术中,来自车辆前部的碰撞能量在前纵梁上向车身后部及上部的传导路径单一,且现有的传力路径强度不足,易产生应力集中;前副车架安装点位置刚度不足,起不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易产生应力集中;车身前部刚度不足,前端横摆频率较低,乘员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具有多条前碰撞能量传递路径且车身刚度较高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前纵梁,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设有安装槽;悬置安装支架,所述悬置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悬置安装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相连,所述悬置安装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前纵梁的下侧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与前纵梁上侧板和前纵梁下侧板相连的悬置安装支架,从而增强了前纵梁的强度,且可以起到分散前纵梁上的应力到前纵梁上侧板和前纵梁下侧板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包括:前轮罩总成,所述前轮罩总成与所述前纵梁相连;第一前轮罩加强板,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与所述前轮罩总成相连,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的下端、所述悬置安装支架的上端、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重叠设置且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包括:前副车架安装支架,所述悬置安装支架的下端、所述前纵梁的下侧板、所述前副车架安装支架顺次贴合形成三层焊接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置安装支架包括:上端敞开的盒体,所述盒体伸入所述安装槽,所述盒体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端分别设有前翻边和后翻边,所述前翻边和所述后翻边均与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相连,所述盒体的底板与所述前纵梁的下侧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包括:前轮罩总成,所述前轮罩总成与所述前纵梁相连;第一前轮罩加强板,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与所述前轮罩总成相连,且具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的下端、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所述前翻边重叠设置且相连,所述第二支腿的下端、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所述后翻边重叠设置且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包括上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下端朝前下方延伸出所述第一支腿,所述上加强板下端朝后下方延伸出所述第二支腿。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包括:第二前轮罩加强板,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与所述前轮罩总成相连,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的后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腿和所述第二支腿之间、所述第二支腿与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之间设有连接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包括:前纵梁加强板,所述前纵梁加强板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下支架,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支架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所述前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后支架的下端通过所述下支架相连,所述下支架与所述前纵梁的下侧板相连,所述前支架的上端、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所述第二支腿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所述后支架的上端、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包括:前纵梁加强板,所述前纵梁加强板的下端与所述前纵梁的下侧板相连,所述前纵梁加强板的上端、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包括:前纵梁加强板,所述前纵梁加强板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下支架,所述前支架、所述后支架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所述前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后支架的下端通过所述下支架相连,所述下支架与所述前纵梁的下侧板相连,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前支架的上端、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所述第一支脚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所述后支架的上端、所述前纵梁的上侧板、所述第二支脚的下端相连。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在前纵梁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前纵梁处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前轮罩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纵梁的应力传递路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纵梁1;上侧板12;下侧板13;
前纵梁中段2;
前轮罩总成3;
悬置安装支架4;前侧板41;后侧板42;底板43;前翻边44;后翻边45;
前纵梁加强板5;前支架51;后支架52;下支架53;
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
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第一支腿71;第二支腿72;上加强板73;
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前纵梁1和悬置安装支架4,前纵梁1的上侧板12设有安装槽,悬置安装支架4安装于安装槽,悬置安装支架4的上端与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悬置安装支架4的下端与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
由此,悬置安装支架4的上端与前纵梁1上侧板12相连,悬置安装支架4的下端与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从而可以增强前纵梁1在该处的强度,且悬置安装支架4可以将前纵梁1的碰撞能量沿悬置安装支架4的延伸方向传递,即将前纵梁1的能量通过悬置安装支架4分散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与前纵梁1的下侧板13,从而减少前纵梁1上的应力集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与前纵梁1上侧板12和前纵梁1下侧板13相连的悬置安装支架4,从而增强了前纵梁1的强度,且可以起到分散前纵梁1上的应力到前纵梁1上侧板12和前纵梁1下侧板13的作用。
下面参照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些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还可以包括:前轮罩总成3和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前轮罩总成3与前纵梁1相连,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与前轮罩总成3相连,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的下端、悬置安装支架4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重叠设置且相连。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可以增强前轮罩总成3与前纵梁1的连接强度,且前纵梁1上的应力可以沿前轮罩加强板的延伸方向从前纵梁1传递到前轮罩总成3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还可以包括: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用于安装前副车架,悬置安装支架4的下端、前纵梁1的下侧板13、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顺次贴合形成三层焊接结构,采用三层焊接将悬置安装支架4、前纵梁1、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三者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车辆在该处的连接强度,且便于前纵梁1上的应力在该处的传递。
由此,当前纵梁1受到碰撞时,应力可以沿前纵梁1下侧板13、悬置安装支架4传递到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并经过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传递到车辆的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悬置安装支架4可以包括:前侧板41、后侧板42、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43,从而形成上端敞开的盒体,盒体伸入安装槽,盒体的前侧板41的上端设有前翻边44,,后侧板42的上端设有后翻边45,前翻边44和后翻边45均与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翻边44和后翻边45可以通过焊接与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盒体的底板43与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前侧板41和后侧板42的设置可以将前纵梁1的碰撞应力沿上下方向传递,从而将前纵梁1上的应力传递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可以包括:前轮罩总成3和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可以具有第一支腿71、第二支腿72和上加强板73,上加强板73的下端朝前下方延伸出第一支腿71,上加强板73的下端朝后下方延伸出第二支腿72。前轮罩总成3与前纵梁1相连,前轮罩总成3可以位于前纵梁1的上端,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与前轮罩总成3相连,第一支腿71的下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前翻边44重叠设置且相连,第二支腿72的下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后翻边45重叠设置且相连。第一支腿71的下端与前翻边44及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第二支腿72的下端与后翻边45及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由此,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可以增强前轮罩总成3与前纵梁1的连接强度,且前纵梁1上的应力可以沿前轮罩加强板的延伸方向从前纵梁1传递到前轮罩总成3处,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腿71的下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和前翻边44从上到下依次重叠,并采用三层焊接进行连接;第二支腿72的下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和后翻边45从上到下依次重叠,并采用三层焊接结构进行连接。
由此,前纵梁1上的应力可以从前纵梁1传递到悬置安装支架4,并由悬置安装支架4的前侧板41经前翻边44传递到第一支腿71,前纵梁1上的应力还可以从前纵梁1传递到悬置安装支架4,并由悬置安装支架4的后侧板42经后翻边45传递到第二支腿72,这样,传递到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处的应力可以通过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传递到前轮罩总成3上,由此,前纵梁1上的应力可以在传递到悬置安装支架4处时,分别通过前侧板41和后侧板42沿双路径向上传递。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腿71、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和前翻边44可以为三层焊接结构,第二支腿72、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和后翻边45也可以为三层焊接结构,三层焊接结构即将三者焊接在一起从而使应力可以在三者的连接处更好的传递,且连接强度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腿71的上端和第二支腿72的上端相连,且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形成为一体,这样可以使应力在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上的传递更均匀、分散,也便于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的生产和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可以包括: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与前轮罩总成3相连,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位于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的后方,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用于增强前轮罩总成3与前纵梁1的连接强度,且应力还可以沿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延伸方向将前纵梁1上的应力传递到前轮罩总成3处,这样,前纵梁1上的既应力可以在传递到悬置安装支架4处时,分别通过前侧板41和后侧板42向上传递,还可以沿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向上传递,由此,应力可以沿三个路径向上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之间可以设有连接结构,第二支腿72与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之间可以设有连接结构,由于第一支腿71与第二支腿72沿前后方向间隔开,第二支腿72与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在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之间设有连接结构可以使应力可以在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上沿纵向传递,第二支腿72与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之间设有连接结构可以使应力可以在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和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间沿纵向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可以包括:前纵梁加强板5,前纵梁加强板5包括:前支架51、后支架52和下支架53,前支架51、后支架52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前支架51的下端与后支架52的下端通过下支架53相连,下支架53与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前支架51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与第二支腿72相连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后支架52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与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在一些示例中,前支架51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与第二支腿72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重叠,并采用三层焊接进行连接;后支架52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与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下端从下到上依次重叠,并采用三层焊接进行连接。
前支架51的上端可以与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该处的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可以与第二支腿72相连,这样,上侧板12处的应力和从前纵梁1上传递到前纵梁加强板5上的应力可以沿前支架51传递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
后支架52的上端可以与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该处的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可以与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相连,这样,上侧板12处的应力和从前纵梁1上传递到前纵梁加强板5上的应力可以沿后支架52传递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
这样,前纵梁加强板5不仅可以增强前纵梁1的刚度,应力还可以沿前支架51和后支架52传递到前纵梁1上方的前轮罩总成3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可以包括:前纵梁加强板5,前纵梁加强板5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前纵梁加强板5的下端与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前纵梁加强板5的上端与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下端相连,这样,前纵梁1传递到前纵梁加强板5上的应力可以沿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延伸方向传递到前纵梁1上方的前轮罩处,在一些示例中,前纵梁加强板5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下端从下到上依次重叠,并采用三层焊接连接。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还可以包括:前纵梁加强板5,前纵梁加强板5包括:前支架51、后支架52和下支架53,前支架51、后支架52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前支架51的下端与后支架52的下端通过下支架53相连,下支架53与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前支架51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第一支脚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后支架52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与第二支脚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在一些示例中,前支架51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第一支脚的下端从下到上依次重叠,且采用三层焊接进行连接;后支架52的上端、前纵梁1的上侧板12、与第二支脚的下端从下到上依次重叠,且采用三层焊接进行连接。
前支架51的上端可以与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该处的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可以与第一支脚相连,这样,上侧板12处的应力和从前纵梁1上传递到前纵梁加强板5上的应力可以沿前支架51传递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第一支脚,进而使应力传递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处。
后支架52的上端可以与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该处的前纵梁1的上侧板12可以与第二支脚相连,这样,上侧板12处的应力和从前纵梁1上传递到前纵梁加强板5上的应力可以沿后支架52传递到第二支脚,进而使应力传递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处。
这样,前纵梁加强板5不仅可以增强前纵梁1的刚度,应力还可以沿前支架51和后支架52传递到前纵梁1上方的前轮罩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还可以包括前纵梁中段2,前纵梁中段2的前端与前纵梁1的后端相连,前纵梁中段2可以将前纵梁1的应力向后传递至前纵梁1的后部的各部件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前纵梁1、前纵梁中段2、前轮罩总成3,悬置安装支架4、前纵梁加强板5、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和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前纵梁1可以包括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前轮罩总成3与前纵梁1相连,且前轮罩总成3与前纵梁1还可以通过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和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相连,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可以包括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与悬置安装支架4和前纵梁1相连,悬置安装支架4可以包括前侧板41、后侧板42和底板43,前侧板41向上可以延伸出前翻边44,后侧板42向上可以延伸出后翻边45,悬置安装支架4通过前翻边44与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的第一支腿71以及前纵梁1相连,悬置安装支架4通过后翻边45与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的第二支腿72以及前纵梁1相连,前纵梁加强板5可以包括前支架51、后支架52和下支架53,前支架51的一端与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且上侧板12的该连接处与第二支腿72相连,后支架52的一端与前总量的上侧板12相连,且上侧板12的该连接处与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相连,下支架53与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
上述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均可以为焊接,通过焊接将各部件相连连接强度高,且可以降低装配难度,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生产效率。
根据上述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前纵梁1受到的应力可以沿着前纵梁1沿下述几种路径传递。
前纵梁1-悬置安装支架4的底板43-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
前纵梁1-悬置安装支架4的前侧板41-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第一前轮罩总成3加强板的第一支腿71-前轮罩总成3;
前纵梁1-悬置安装支架4的后-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第一前轮罩总成3加强板的第二支腿72-前轮罩总成3;
前纵梁1-前纵梁加强板5的前支架51-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第一前轮罩总成3加强板的第二支腿72-前轮罩总成3;
前纵梁1-前纵梁加强板5的后支架52-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第二前轮罩总成3加强板-前轮罩总成3;
前纵梁1-前纵梁中段2。
当然在上述碰撞应力传递的过程中的任一个步骤都可以为应力传递的起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各部件,从而当车辆受到碰撞时,前纵梁1的应力可以沿多个路径传递,从而可以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况出现,并且增强了前纵梁1的强度,增强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且各部件间的连接方式也提高了连接强度,保证应力传递的顺畅以及车辆在该处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纵梁(1),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设有安装槽;
悬置安装支架(4),所述悬置安装支架(4)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悬置安装支架(4)的上端与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所述悬置安装支架(4)的下端与所述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轮罩总成(3),所述前轮罩总成(3)与所述前纵梁(1)相连;
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与所述前轮罩总成(3)相连,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的下端、所述悬置安装支架(4)的上端、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重叠设置且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所述悬置安装支架(4)的下端、所述前纵梁(1)的下侧板(13)、所述前副车架安装支架(6)顺次贴合形成三层焊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安装支架(4)包括:上端敞开的盒体,所述盒体伸入所述安装槽,所述盒体的前侧板(41)和后侧板(42)的上端分别设有前翻边(44)和后翻边(45),所述前翻边(44)和所述后翻边(45)均与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相连,所述盒体的底板(43)与所述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轮罩总成(3),所述前轮罩总成(3)与所述前纵梁(1)相连;
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与所述前轮罩总成(3)相连,且具有第一支腿(71)和第二支腿(72),所述第一支腿(71)的下端、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所述前翻边(44)重叠设置且相连,所述第二支腿(72)的下端、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所述后翻边(45)重叠设置且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包括上加强板(73),所述上加强板(73)下端朝前下方延伸出所述第一支腿(71),所述上加强板(73)下端朝后下方延伸出所述第二支腿(7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与所述前轮罩总成(3)相连,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位于所述第一前轮罩加强板(7)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71)和所述第二支腿(72)之间、所述第二支腿(72)与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之间设有连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纵梁加强板(5),所述前纵梁加强板(5)包括:前支架(51)、后支架(52)和下支架(53),所述前支架(51)、所述后支架(52)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所述前支架(51)的下端与所述后支架(52)的下端通过所述下支架(53)相连,所述下支架(53)与所述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所述前支架(51)的上端、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所述第二支腿(72)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所述后支架(52)的上端、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纵梁加强板(5),所述前纵梁加强板(5)的下端与所述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所述前纵梁加强板(5)的上端、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
或者还包括:前纵梁加强板(5),所述前纵梁加强板(5)包括:前支架(51)、后支架(52)和下支架(53),所述前支架(51)、所述后支架(52)沿前后方向间隔开,且所述前支架(51)的下端与所述后支架(52)的下端通过所述下支架(53)相连,所述下支架(53)与所述前纵梁(1)的下侧板(13)相连,所述第二前轮罩加强板(8)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前支架(51)的上端、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所述第一支脚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所述后支架(52)的上端、所述前纵梁(1)的上侧板(12)、所述第二支脚的下端重叠设置且相连。
CN201810898179.5A 2018-08-08 2018-08-08 车辆 Pending CN110816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8179.5A CN110816662A (zh) 2018-08-08 2018-08-08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8179.5A CN110816662A (zh) 2018-08-08 2018-08-08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6662A true CN110816662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0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8179.5A Pending CN110816662A (zh) 2018-08-08 2018-08-08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166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880A (zh) * 2021-06-29 2021-09-1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悬挂安装结构
CN116279814A (zh) * 2023-04-27 2023-06-23 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结构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6418B1 (en) * 1998-07-09 2001-10-02 Daimlerchrysler Ag Device for fastening a working part to a beam of an auto body
CN202098264U (zh) * 2011-04-02 2012-01-0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安装支架
CN202783368U (zh) * 2012-07-20 2013-03-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轮罩与纵梁之间的加强结构以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身
CN203402255U (zh) * 2013-06-27 2014-01-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安装支架
CN103693115A (zh) * 2013-12-30 2014-04-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CN204383573U (zh) * 2014-12-19 2015-06-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前纵梁内部加强结构
CN204623108U (zh) * 2015-05-28 2015-09-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悬置安装机构及车辆
CN105383563A (zh) * 2015-12-15 2016-03-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
CN105539590A (zh) * 2015-12-30 2016-05-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5799782A (zh) * 2016-03-23 2016-07-2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悬置的安装结构
CN205469284U (zh) * 2016-03-23 2016-08-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悬置的安装结构
CN106515873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前副车架上底盘连接点刚度的结构
CN206374814U (zh) * 2016-12-30 2017-08-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加强板组件
CN107471987A (zh) * 2016-07-13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机悬置支架及电动汽车
CN107487370A (zh) * 2017-05-22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CN107628118A (zh) * 2017-09-20 2018-01-26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正面碰撞纵梁结构
CN207416955U (zh) * 2017-11-15 2018-05-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纵梁结构
CN207617491U (zh) * 2017-11-14 2018-07-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悬置支架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6418B1 (en) * 1998-07-09 2001-10-02 Daimlerchrysler Ag Device for fastening a working part to a beam of an auto body
CN202098264U (zh) * 2011-04-02 2012-01-0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安装支架
CN202783368U (zh) * 2012-07-20 2013-03-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轮罩与纵梁之间的加强结构以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身
CN203402255U (zh) * 2013-06-27 2014-01-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安装支架
CN103693115A (zh) * 2013-12-30 2014-04-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CN204383573U (zh) * 2014-12-19 2015-06-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前纵梁内部加强结构
CN204623108U (zh) * 2015-05-28 2015-09-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悬置安装机构及车辆
CN105383563A (zh) * 2015-12-15 2016-03-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车架
CN105539590A (zh) * 2015-12-30 2016-05-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5799782A (zh) * 2016-03-23 2016-07-2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悬置的安装结构
CN205469284U (zh) * 2016-03-23 2016-08-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悬置的安装结构
CN107471987A (zh) * 2016-07-13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机悬置支架及电动汽车
CN106515873A (zh) * 2016-11-29 2017-03-2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前副车架上底盘连接点刚度的结构
CN206374814U (zh) * 2016-12-30 2017-08-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纵梁加强板组件
CN107487370A (zh) * 2017-05-22 2017-12-1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CN107628118A (zh) * 2017-09-20 2018-01-26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正面碰撞纵梁结构
CN207617491U (zh) * 2017-11-14 2018-07-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悬置支架和车辆
CN207416955U (zh) * 2017-11-15 2018-05-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纵梁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880A (zh) * 2021-06-29 2021-09-1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悬挂安装结构
CN113386880B (zh) * 2021-06-29 2022-04-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悬挂安装结构
CN116279814A (zh) * 2023-04-27 2023-06-23 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结构
CN116279814B (zh) * 2023-04-27 2023-10-03 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纵梁总成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7239B2 (en) Vehicle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881424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1654119B (zh) 汽车的车架结构
EP2695798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ehicle body
JP5456357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US963065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20120110134A (ko) 서스펜션 서브 프레임
US20120119542A1 (en) Car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10329357A (zh) C柱加强板连接结构
CN108001540B (zh) 下车体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0861715B (zh)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JP4923406B2 (ja) 車体の前部構造
JP2017171102A (ja) 車体前部の構造
CN107444493A (zh) 用于机动车的车身结构
CN110816662A (zh) 车辆
JP2017039338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19177829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6043450B (zh) 车辆前部构造
JP2008230421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14001840U (zh)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CN112109811B (zh) 车身结构和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JP2018171938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09479763U (zh) 一种纯电动车车架结构
JP2006151103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2020097281A (ja) 車両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