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5305A -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5305A
CN110805305A CN201911101233.XA CN201911101233A CN110805305A CN 110805305 A CN110805305 A CN 110805305A CN 201911101233 A CN201911101233 A CN 201911101233A CN 110805305 A CN110805305 A CN 110805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displacement
underpinning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12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强
张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1012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53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5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53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7863 priority patent/WO202109373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6Separating, lifting, removing of buildings; Making a new sub-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在传统轨道式移位的基础上,配合倾斜的轨道和倾斜布置的托换梁,使建筑物的移动过程中的中间结构保持与移位路径平行的状态,从而使建筑物主体结构仍保持原有的水平状态,在克服拖车无法进行大重量建筑物承载移位的基础上,保证了高层、大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移位,避免了建筑物倾斜产生附加内力引起的结构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物移位技术的不断成熟,建筑物移位较于传统的拆除后重建或更改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了市政规划与建筑物保护的冲突,从而,在城市拆迁改造、既有建筑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小型建筑或中型建筑,可以采用较为灵活的拖车移位方式,省去布设混凝土轨道的过程,降低移动成本的同时,缩短了整个移位工程的完工时间,尤其是在起点与终点具有一定坡度的建筑物移位过程中,通过在拖车承载板与车架之间建立支撑,形成夹角,能够使建筑物在爬坡移位过程中保持水平,从而有效避免了因建筑物在拖车爬坡过程中倾斜导致的内部结构损伤和破坏。
发明人发现,目前虽然采用拖车能够对建筑物移位过程中的角度进行调整,但是,受限于拖车其所能承载的重量,对于高层、大型建筑这类大重量或特大重量的建筑物,拖车有限的承载能力无法完成对建筑物的稳定承载和角度保持,这就导致高层、大型建筑在进行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移位时,难以合理有效的保证建筑物的稳定移位;高层建筑内部一旦出现倾斜,其产生的附加内力会导致建筑物内部结构损伤,甚至主体结构遭到破坏;同时,高层建筑内往往具有竖直布置的电梯,随着建筑物的倾斜,电梯结构同样会受到破坏,影响移位后电梯的正常运行,反而增加了维保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在传统轨道式移位的基础上,配合倾斜的轨道和倾斜布置的托换梁,使建筑物的移动过程中的中间结构保持与移位路径平行的状态,从而使建筑物主体结构仍保持原有的水平状态,在克服拖车无法进行大重量建筑物承载移位的基础上,保证了高层、大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移位,避免了建筑物倾斜产生附加内力引起的结构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认移位起点和移位终点,对建筑物地面以下开挖,露出建筑物基础;
从移位终点到移位起点布置倾斜直线轨道基础,并在轨道基础顶面布设钢板;
在建筑物下方对应的钢板上间隔布置多根滚轴;
在滚轴顶部布置平行于轨道基础延伸方向的槽钢,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托换梁;
所述托换梁连接建筑物立柱上预先植入的钢筋,与建筑物固连为一体;
截断建筑物立柱与建筑物基础的连接,使建筑物立柱保持竖直,建筑物整体支撑由立柱-建筑物基础-地基转变为立柱-托换梁-滚轴-轨道基础-地基;
在轨道基础端部布设驱动机构,并驱动建筑物从移位起点运动到移位终点;到达移位终点后,使立柱与移位终点的基础对应,并对接支撑;
支撑稳定后,拆除托换梁和滚轴,恢复地面,完成移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轨道基础布置有相互平行的多条,建筑物的每一排立柱均对应有两条轨道基础,相邻的两条轨道基础布置在对应一排立柱的两侧,夹住对应的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的轨道基础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轴均垂直于轨道基础的延伸方向,滚轴与托换梁、滚轴与钢板之间相对滚动。
进一步地,滚轴还配合有止挡,用于在建筑物停止移动时限定滚轴的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托换梁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建筑物的每一排立柱均对应有两个托换梁,相邻的两个托换梁布置在对应一排立柱的两侧,夹住对应的一排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槽钢作为托换梁的底部模板进行浇注混凝土,所述托换梁平行于轨道基础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牵引设备,安装在直线轨道基础竖直高度较高的一端;所述牵引设备的输出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托换梁,驱动建筑物移动。
进一步地,在建筑物移动过程中,滚轴从托换梁靠近移位起点的一端滚出,将滚出的滚轴移动至托换梁靠近移位终点的一端并填入托换梁与钢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滚轴循环带动建筑物连续移动。
进一步地,建筑物移位到终点后,将立柱的截断面与移位终点预设的新的基础对齐,通过焊接纵向钢筋形成对接,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支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浇筑斜向托换梁的技术,能够保证整个移位过程中建筑物保持水平状态,防止爬坡产生的倾斜引起附加内力,避免了因附加内力导致的建筑物结构损伤,提高挪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建筑物的结构;同时,电梯能够以正常运行的竖直状态被挪移,移位过程中电梯结构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保护,避免了电梯的损坏带来的后期维保问题;
(2)通过斜向布置的轨道和斜向的托换梁相互配合支撑,使建筑物保持稳定的水平状态,相较于拖车移位技术能够调节拖车底盘的角度实现建筑物水平,克服了拖车轮胎承载力所限,建筑物的层数不能太多,重量不能太大的问题;利用滚轴作为托换梁支撑,不受建筑物层数和重量限制,适合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
(3)利用两根托换梁从一排支柱的两侧对其进行夹持固定,配合下方布置的两条轨道基础对托换梁进行对应的支撑,在避免立柱两侧出力偏移的同时,能够使托换梁的力竖直向下传递,即托换梁-滚轴-钢板-轨道基础-地基,避免在滚轴上产生剪切应力,造成滚轴的折弯,从而提高整个移位过程中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移位前、后建筑物独立基础平面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移位前、后建筑物侧立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铺设移位轨道平面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铺设移位轨道侧立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移位轨道顶面铺设滚轴平面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设置混凝土托换梁平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设置混凝土托换梁侧立面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将建筑物立柱截断后的侧立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1建筑物牵引移位至新址的独立基础正上方的平面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1建筑物牵引移位至新的独立基础正上方的侧立面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1将建筑物的柱与新址的独立基础相连的侧立面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1去除托换梁和滚轴后的侧立面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1用铁楔块作为止挡固定滚轴的示意图。
其中,1、原址基础,2、原址立柱,3、新址基础,4、新址立柱,5、轨道基础,6、滚轴,7、托换梁,8、牵引设备,9、止挡。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地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解释部分:本申请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虽然采用拖车能够对建筑物移位过程中的角度进行调整,但是,受限于拖车其所能承载的重量,对于高层、大型建筑这类大重量或特大重量的建筑物,拖车有限的承载能力无法完成对建筑物的稳定承载和角度保持,这就导致高层、大型建筑在进行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移位时,难以合理有效的保证建筑物的稳定移位;高层建筑内部一旦出现倾斜,其产生的附加内力会导致建筑物内部结构损伤,甚至主体结构遭到破坏,高层建筑内往往具有竖直布置的电梯,随着建筑物的倾斜,电梯结构同样会受到破坏,影响移位后电梯的正常运行,反而增加了维保的成本;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实施例1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13所示,提出了一种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层、大型建筑物的移位。
具体过程如下:
确认移位起点和移位终点,对建筑物地面以下开挖,暴露出原址基础1和原址立柱2;
从移位终点到移位起点布置倾斜直线轨道基础5,并在轨道基础顶面布设钢板;所述轨道基础采用与原址基础底面相同的结构,通过混凝土现场浇注;
在建筑物下方对应的钢板上间隔布置多根滚轴6;
在滚轴顶部布置平行于轨道基础延伸方向的槽钢,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托换梁7;
所述托换梁连接建筑物立柱上预先植入的钢筋,与建筑物固连为一体,形成建筑物移位的“底盘”;
截断建筑物立柱与建筑物基础的连接,使建筑物立柱保持竖直,建筑物整体支撑由立柱-建筑物基础-地基转变为立柱-托换梁-滚轴-轨道基础-地基;
在轨道基础端部布设驱动机构,并驱动建筑物从移位起点运动到移位终点;到达移位终点后,使立柱与移位终点的基础对应,并对接支撑;
支撑稳定后,拆除托换梁和滚轴,恢复地面,完成移位。
通过斜向布置的轨道和斜向的托换梁相互配合支撑,使建筑物保持稳定的水平状态,相较于拖车移位技术能够调节拖车底盘的角度实现建筑物水平,克服了拖车轮胎承载力所限,建筑物的层数不能太多,重量不能太大的问题;利用滚轴作为托换梁支撑,不受建筑物层数和重量限制,适合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轨道基础为倾斜布置的直线型,顶面为平面,一端位于建筑物距离移位终点最远的原址立柱的位置,另一端位于距离移位起点最远的新址立柱的位置,保证建筑物在移位过程中能够被合理支撑的基础上,使浇注的混凝土轨道基础最短。
进一步地,所述的轨道基础布置有相互平行的多条,建筑物的每一排立柱均对应有两条轨道基础,相邻的两条轨道基础布置在对应一排立柱的两侧,夹住对应的立柱;所述托换梁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建筑物的每一排立柱均对应有两个托换梁,相邻的两个托换梁布置在对应一排立柱的两侧,夹住对应的一排立柱;
需要指出的是,轨道基础位于对应一排立柱的两侧,托换梁也位于对应一排立柱的两侧,即托换梁位于轨道基础的正上方,托换梁通过立柱承接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后,能够通过滚轴、钢板竖直传递到轨道基础上,进而由轨道基础传递到地面;若将托换梁和轨道基础错开布置,则承载梁收到的力会通过滚轴的轴向传递后到达钢板和轨道基础,就导致支撑力与承载点不共线,产生剪切应力,造成滚轴的弯曲;而通过竖直方向力的传递,则避免了上述问题。
利用两根托换梁从一排支柱的两侧对其进行夹持固定,配合下方布置的两条轨道基础对托换梁进行对应的支撑,在避免立柱两侧出力偏移的同时,能够使托换梁的力竖直向下传递,即托换梁-滚轴-钢板-轨道基础-地基,避免在滚轴上产生剪切应力,造成滚轴的折弯,从而提高整个移位过程中的平稳性。
对于钢板的布置,由于轨道基础顶面为混凝土材料,通过钢板能够将滚轴的应力间接传递,避免滚轴与轨道基础顶面的线接触造成的混凝土被压破碎的问题,提高了滚轴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轴均垂直于轨道基础的延伸方向,滚轴与托换梁、滚轴与钢板之间相对滚动;通过相对滚动的接触,避免因某个位置滚轴出现滑动引起的偏移,造成滚动方向的偏差,有效保证承载力的稳定传递。
进一步地,所述槽钢作为托换梁的底部模板进行浇注混凝土,所述托换梁平行于轨道基础延伸方向;为托换梁与滚轴的接触提供一个更为平整的接触面;另外,还能够避免滚轴与混凝土直接的接触传递应力造成的混凝土破碎;
滚轴上下方的接触物分别为槽钢和钢板,保证了其接触的稳定性和滚动过程的良好传递;另外还能够避免滚轴与其他平面进行线接触造成的混凝土被压碎的问题,提高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了轨道和托换梁的整体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牵引设备8,安装在直线轨道基础竖直高度较高的一端;所述牵引设备的输出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托换梁,驱动建筑物移动;
在移位起点低于移位终点时,整个建筑物的移位过程为爬坡过程,所述的牵引设备通过钢丝绳牵引托换梁,通过不断的缩短牵引设备与托换梁之间的间距,带动托换梁沿轨道爬坡,实现建筑物整体的向斜上方移动,完成爬坡过程;
当然,在移位起点高于移位终点时,整个建筑物的移位过程为下坡过程,所述的牵引设备通过钢丝绳牵引托换梁,通过不断的伸长牵引设备与托换梁之间的间距,使建筑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下滑,并利用牵引设备的牵引力限制其下滑速度,带动托换梁沿轨道下滑,实现建筑物整体的向斜下方移动,完成下坡过程;
综上,无论建筑物是下坡移位还是爬坡移位,所述的牵引设备都要输出牵引力,对爬坡过程进行牵引驱动,对下坡过程进行牵引限速,保证建筑物稳定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迁移设备可以选用穿心千斤顶。
进一步地,滚轴还配合有止挡9,用于在建筑物停止移动时限定滚轴的滚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止挡选用铁楔块,防止滚轴沿移位轨道斜面向低处滚动,滚轴滚动一侧安放铁楔块临时固定滚轴;建筑物移至新址或者移位中途需要临时停歇,滚轴后方均需要打入固定铁楔块,防止建筑物沿移位轨道退回。
进一步地,在建筑物移动过程中,滚轴从托换梁靠近移位起点的一端滚出,将滚出的滚轴移动至托换梁靠近移位终点的一端并填入托换梁与钢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滚轴循环带动建筑物连续移动;
建筑物移位到终点后,将立柱的截断面与新址基础3上预设的新址立柱4对齐,通过焊接纵向钢筋形成对接,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支撑。
通过浇筑斜向托换梁的技术,能够保证整个移位过程中建筑物保持水平状态,防止爬坡产生的倾斜引起附加内力,避免了因附加内力导致的建筑物结构损伤,提高挪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建筑物的结构。同时,电梯能够以正常运行的竖直状态被挪移,移位过程中电梯结构得到了合理有效的保护,避免了电梯的损坏带来的后期维保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认移位起点和移位终点,对建筑物地面以下开挖,露出建筑物基础;
从移位终点到移位起点布置倾斜直线轨道基础,并在轨道基础顶面布设钢板;
在建筑物下方对应的钢板上间隔布置多根滚轴;
在滚轴顶部布置平行于轨道基础延伸方向的槽钢,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托换梁;
所述托换梁连接建筑物立柱上预先植入的钢筋,与建筑物固连为一体;
截断建筑物立柱与建筑物基础的连接,使建筑物立柱保持竖直,建筑物整体支撑由立柱-建筑物基础-地基转变为立柱-托换梁-滚轴-轨道基础-地基;
在轨道基础端部布设驱动机构,并驱动建筑物从移位起点运动到移位终点;
到达移位终点后,使立柱与移位终点的基础对应,并对接支撑;
支撑稳定后,拆除托换梁和滚轴,恢复地面,完成移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基础布置有相互平行的多条,建筑物的每一排立柱均对应有两条轨道基础,相邻的两条轨道基础布置在对应一排立柱的两侧,夹住对应的立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基础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轴均垂直于轨道基础的延伸方向,滚轴与托换梁、滚轴与钢板之间相对滚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滚轴还配合有止挡,用于在建筑物停止移动时限定滚轴的滚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换梁有相互平行的多个,建筑物的每一排立柱均对应有两个托换梁,相邻的两个托换梁布置在对应一排立柱的两侧,夹住对应的一排立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作为托换梁的底部模板进行浇注混凝土,所述托换梁平行于轨道基础延伸方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牵引设备,安装在直线轨道基础竖直高度较高的一端;所述牵引设备的输出端通过钢丝绳连接托换梁,驱动建筑物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移动过程中,滚轴从托换梁靠近移位起点的一端滚出,将滚出的滚轴移动至托换梁靠近移位终点的一端并填入托换梁与钢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滚轴循环带动建筑物连续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物移位到终点后,将立柱的截断面与移位终点预设的新的基础对齐,通过焊接纵向钢筋形成对接,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支撑。
CN201911101233.XA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Pending CN1108053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1233.XA CN110805305A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PCT/CN2020/127863 WO2021093731A1 (zh) 2019-11-12 2020-11-10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1233.XA CN110805305A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5305A true CN110805305A (zh) 2020-02-18

Family

ID=69502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1233.XA Pending CN110805305A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5305A (zh)
WO (1) WO202109373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3731A1 (zh) * 2019-11-12 2021-05-20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CN115341785A (zh) * 2022-08-12 2022-11-15 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方法
CN115450468A (zh) * 2022-08-12 2022-12-09 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下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8103A (zh) * 1998-07-16 1999-02-17 赵启 建筑物整体平移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56466A (zh) * 2010-09-13 2011-01-26 董兰田 建筑物整体平移过程中完成垂直升降的技术方法
CN102720373A (zh) * 2012-06-13 2012-10-10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建筑物移位转向方法
CN102979318A (zh) * 2012-12-19 2013-03-20 山东建筑大学 具有滑动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和隔震就位方法
CN102979317A (zh) * 2012-12-19 2013-03-20 山东建筑大学 具有双向滚轴隔震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就位方法
CN203201173U (zh) * 2013-01-18 2013-09-18 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同步平移抬升轨道
CN106285040A (zh) * 2016-08-19 2017-01-04 山东建筑大学 利用轨道高差实现建筑物移位转向的方法
CN108999225A (zh) * 2018-07-24 2018-12-14 山东建筑大学 旋转移位砖混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8797A (en) * 1978-05-01 1980-04-22 Soble Bernard D Method and fixture for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positioning of mobile or modular home units
DE2833450C2 (de) * 1978-07-29 1983-09-01 Hochtief Ag Vorm. Gebr. Helfmann, 4300 Essen Verfahren zur Lagekorrektur eines Bauwerkes
JP2596798B2 (ja) * 1988-07-08 1997-04-02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既存建物の免震化工法
JP2614187B2 (ja) * 1994-03-25 1997-05-28 間瀬建設株式会社 移動装置
CN106320736B (zh) * 2016-08-19 2018-05-08 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物移位爬坡抬升转向方法
CN109025363B (zh) * 2018-06-26 2020-06-12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建筑物坡向移位与水平移位的转换装置及转换方法
CN110805305A (zh) * 2019-11-12 2020-02-18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8103A (zh) * 1998-07-16 1999-02-17 赵启 建筑物整体平移的装置和方法
CN101956466A (zh) * 2010-09-13 2011-01-26 董兰田 建筑物整体平移过程中完成垂直升降的技术方法
CN102720373A (zh) * 2012-06-13 2012-10-10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建筑物移位转向方法
CN102979318A (zh) * 2012-12-19 2013-03-20 山东建筑大学 具有滑动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和隔震就位方法
CN102979317A (zh) * 2012-12-19 2013-03-20 山东建筑大学 具有双向滚轴隔震支座的建筑物移位就位方法
CN203201173U (zh) * 2013-01-18 2013-09-18 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同步平移抬升轨道
CN106285040A (zh) * 2016-08-19 2017-01-04 山东建筑大学 利用轨道高差实现建筑物移位转向的方法
CN108999225A (zh) * 2018-07-24 2018-12-14 山东建筑大学 旋转移位砖混结构建筑物纠倾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3731A1 (zh) * 2019-11-12 2021-05-20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CN115341785A (zh) * 2022-08-12 2022-11-15 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方法
CN115450468A (zh) * 2022-08-12 2022-12-09 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下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15341785B (zh) * 2022-08-12 2023-12-08 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方法
CN115450468B (zh) * 2022-08-12 2024-01-12 广州市鲁班建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炮楼建筑整体移动的下轨道体系的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3731A1 (zh)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5306B (zh) 一种建筑物移位纠倾方法
CN102979041B (zh) 下穿铁路道岔群顶进大跨度箱桥施工的软架空加固顶进法
CN110805305A (zh) 一种高层建筑物爬坡移位方法
CN109778700B (zh) 一种跨越既有道路的现浇槽形梁三点滑移顶推施工方法
WO2022142193A1 (zh) 大跨度薄壁混凝土声屏障浇筑台车的施工方法
CN207987749U (zh) 骑索式桥面吊机
CN214613367U (zh) 一种桩板式路基拼宽施工结构
CN206035507U (zh) 一种矩形箱涵及隧道施工用台车
CN103806374A (zh) 装配式公路钢桥整体轨道架设推送系统及架设推送工艺
CN111705682A (zh) 一种跨电气化铁路加宽桥梁上部结构拆除与重建的施工方法及其设备
CN217328763U (zh) 顶管施工的反力支架体系
JP3905099B2 (ja) 橋桁の手延べ式送り出し架設工法
CN210946709U (zh) 一种渠道边坡预制板人工铺砌作业装置
CN114182654B (zh) 一种铁路箱梁横移下落装置及拆除施工方法
CN201296901Y (zh) 公铁两用架桥机的中支装置
JP4956331B2 (ja) 橋桁の架替工法
CN115404786B (zh) 一种钢混组合梁顶推施工方法
CN216615545U (zh) 一种用于箱梁拆除的支架系统
CN211897924U (zh) 一种临时桥梁支撑
CN213328635U (zh) 一种过轨栈桥
CN110593102A (zh) 高墩连续梁施工支架
CN212714587U (zh) 一种跨电气化铁路加宽桥梁上部结构拆除与重建的设备
CN219430542U (zh) 一种用于钢箱梁安装的可调节式水上支架
CN214656038U (zh) 解决盾构始发前后拖车不同高行走与水平运输的结构
CN218540353U (zh) 一种钢架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