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9793B - 空调机以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以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99793B CN110799793B CN201780092461.8A CN201780092461A CN110799793B CN 110799793 B CN110799793 B CN 110799793B CN 201780092461 A CN201780092461 A CN 201780092461A CN 110799793 B CN110799793 B CN 1107997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 refrigerant
- heat exchanger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8—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air-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2012/007—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 by-pass for bypassing the heat-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44—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空调机具备:空气‑空气热交换器,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至少进行显热的热交换;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配置于供气风路,进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加湿装置,配置在供气风路之中的比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连通路,使排气风路之中的比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部分与供气风路之中的比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部分连通;开闭装置,对连通路进行开闭;以及控制部,构成为基于室内温度对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基于室内湿度对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外气负荷的空调机以及包括它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热交换器具备相互交叉的供气风路以及排气风路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具备:配置在比热交换器靠送风方向下游的供气风路中的加湿器;使比热交换器靠送风方向上游的排气风路跟热交换器与加湿器之间的供气风路连通的旁通开口;对旁通开口进行开闭的开闭机构;对室内的湿度进行检测的机构;以及根据所检测的湿度来对开闭机构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56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空调装置中,由于经过热交换器之前的室内的暖空气的一部分经由旁通开口而流向加湿器,所以能够提高加湿性能。若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设置在加湿器的上游侧,则能够使被加热过的空气向加湿器流通。因而,空调装置的加湿性能进一步提高,可迅速使室内湿度上升。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却并没有与在加湿器的上游侧配置加热部的构成相关的具体记载。一般来讲,若在加湿器的上游侧加热空气,则向室内被供给的空气的温度会上升,故而存在室内温度会不必要地升高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室内湿度更快上升且可防止室内温度不必要地升高的空调机以及空调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机具备:框体,该框体形成有使向室内供给的室外空气流通的供气风路以及使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流通的排气风路;空气-空气热交换器,该空气-空气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框体内,在上述室外空气与上述室内空气之间至少进行显热的热交换;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该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配置在上述供气风路中,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进行上述室外空气与上述制冷剂的热交换;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配置在上述供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对上述室外空气进行加湿;连通路,该连通路使上述排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部分与上述供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部分连通;开闭装置,该开闭装置对上述连通路进行开闭;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上述室内的室内温度来控制上述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并且基于上述室内的室内湿度来控制上述开闭装置的动作。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系统具备:对外气负荷进行处理并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第1空调机;对上述室内负荷进行处理的第2空调机;以及构成为对上述第1空调机以及上述第2空调机进行控制的系统控制器,其中,上述第1空调机是本发明的上述空调机,上述第1空调机能够执行上述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工作且由上述加湿装置进行加湿的加热加湿运转,上述第2空调机具有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负荷侧热交换器,上述第2空调机能够执行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工作的制冷运转,上述系统控制器构成为,在上述第1空调机进行上述加热加湿运转且上述第2空调机进行上述制冷运转的场合,使上述第2空调机的上述制冷剂回路的蒸发温度上升。
发明的效果
通过控制开闭装置的动作,能够使与室外空气相比湿度相对较高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经由连通路而向供气风路流入,与室外空气一起向室内供给。另外,通过控制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能够在比加湿装置靠上游侧的位置使空气的温度上升。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室内湿度更快上升。另一方面,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基于室内温度而被控制。因此,根据本发明,可防止室内温度不必要地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空调系统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外气处理机20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控制部31执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系统的系统控制器30执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外气处理机20的构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以及空调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空调系统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那样,空调系统具有:具备外气处理机20以及室外机21的第1空调机201;以及具备多个室内机10以及室外机11的第2空调机202。外气处理机20以及多个室内机10配置在顶棚背部101。外气处理机20经由制冷剂配管22而与室外机21连接。多个室内机10经由制冷剂配管12而与室外机11连接。室外机11、21配置在室外。在该空调系统中,室内102的热负荷主要在多个室内机10被处理,外气负荷主要在外气处理机20被处理。外气处理机20有时也被称为外调机。在图1中虽示出了一台外气处理机20,但外气处理机20的台数也可以是两台以上。另外,在图1中虽示出了两台室内机10,但室内机10的台数也可以是一台或是三台以上。
外气处理机20经由室内管道23而与室内102连接。在室内管道23中,包括从外气处理机20向室内供给空气的供气管道和使室内的空气返回外气处理机20的回气管道。另外,外气处理机20经由室外管道24而与室外连接。在室外管道24中,包括将室外空气导入外气处理机20的外气管道和从外气处理机20向室外排出空气的排气管道。
空调系统具有对第1空调机201以及第2空调机202进行控制的系统控制器30。系统控制器30具有具备CPU、ROM、RAM、I/O端口等的微机。系统控制器30经由通信线32而分别与控制第1空调机201的控制部31(图1中未图示)以及控制第2空调机202的控制部连接。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图。如图2所示那样,第1空调机201具有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40和对制冷剂回路40进行控制的控制部31。制冷剂回路40具有依次呈环状连接了压缩机41、四通阀42、热源侧热交换器43、膨胀阀44以及负荷侧热交换器45的构成。压缩机41、四通阀42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43连同向热源侧热交换器43供给空气的室外送风机46一起被收容在室外机21中。膨胀阀44以及负荷侧热交换器45连同向负荷侧热交换器45供给空气的供气用送风机47一起被收容在外气处理机20中。
在压缩机41中,设有根据控制部31的控制来调整压缩机41的驱动频率的频率调整部49。即,压缩机41的驱动频率由控制部31控制。四通阀42根据控制部31的控制,切换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和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由此,在制冷剂回路40中,可切换地执行负荷侧热交换器45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转和负荷侧热交换器45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制热运转。在图2中,由箭头示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热源侧热交换器43是进行由室外送风机46供给的空气与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的热交换的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膨胀阀44是对制冷剂进行减压而使其膨胀的阀。作为膨胀阀44,使用可根据控制部31的控制来调整开度的电子膨胀阀。负荷侧热交换器45是进行由供气用送风机47供给的空气与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的热交换的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
在制冷剂回路40之中的压缩机41的吸入侧,设有蒸发温度传感器48。蒸发温度传感器48测定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将与测定值对应的信号输出给控制部31。
控制部31具有具备CPU、ROM、RAM、I/O端口等的微机。控制部31基于来自系统控制器30的指令以及来自包括蒸发温度传感器48在内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等,对压缩机41、四通阀42、膨胀阀44、室外送风机46以及供气用送风机47等进行控制。控制部31既可以设在室外机21,也可以设在外气处理机20。另外,控制部31也可以具有设于室外机21的室外机控制部和设于外气处理机20并能与室外机控制部进行通信的外气处理机控制部。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外气处理机20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那样,外气处理机20具有框体50。在框体50内,形成有使向室内供给的室外空气流通的供气风路51、以及使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流通的排气风路52。在框体50内,供气风路51与排气风路52之间除了后述的连通路60之外被相互分隔开。在供气风路51的上游端,形成有将室外空气导入供气风路51的外气导入口53。外气导入口53经由外气管道而与室外连接。以下,有时将经由外气导入口53从室外导入的室外空气称为“外气OA”。在供气风路51的下游端,形成有将室外空气向室内供给的供气口54。供气口54经由供气管道而与室内连接。以下,有时将经由供气口54向室内供给的室外空气称为“供气SA”。
在排气风路52的上游端,设有将室内空气导入排气风路52的回气口55。回气口55经由回气管道而与室内连接。以下,有时将经由回气口55从室内导入的室内空气称为“回气RA”。在排气风路52的下游端,形成有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排气口56。排气口56经由排气管道而与室外连接。以下,有时将经由排气口56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称为“排气EA”。
在框体50内,设有在流通于供气风路51的室外空气与流通于排气风路52的室内空气之间交换显热以及潜热的全热交换器57。作为全热交换器57,既可以使用静止型全热交换器,也可以使用旋转型全热交换器。在使用旋转型全热交换器的场合,全热交换器57的动作由控制部31控制。
以下,有时将供气风路51之中的比全热交换器57靠上游侧的部分称为上游侧供气风路51a。有时将供气风路51之中的比全热交换器57靠下游侧的部分称为下游侧供气风路51b。有时将排气风路52之中的比全热交换器57靠上游侧的部分称为上游侧排气风路52a。有时将排气风路52之中的比全热交换器57靠下游侧的部分称为下游侧排气风路52b。
在上游侧供气风路51a中,配置有供气用送风机47。供气用送风机47构成为,在供气风路51中产生从外气导入口53朝供气口54的方向的空气的流动。供气用送风机47的动作由控制部31控制。
在下游侧供气风路51b中,配置有构成制冷剂回路40的一部分的负荷侧热交换器45。负荷侧热交换器45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却空气的蒸发器动作,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加热空气的冷凝器动作。
在下游侧供气风路51b之中的比负荷侧热交换器45靠下游侧的位置,配置有加湿装置58。作为加湿装置58,例如使用透湿膜式或滴下气化式等气化式的加湿器。加湿装置58的动作由控制部31控制。外气处理机20能够执行负荷侧热交换器45作为冷凝器动作且由加湿装置58进行加湿的加热加湿运转。若执行加热加湿运转,则由负荷侧热交换器45加热了的高温的空气向加湿装置58被供给,故而可获得高的加湿性能。
在上游侧排气风路52a中,配置有排气用送风机59。排气用送风机59构成为,在排气风路52产生从回气口55朝排气口56的方向的空气的流动。排气用送风机59的动作由控制部31控制。
在上游侧排气风路52a与下游侧供气风路51b之间,形成有使上游侧排气风路52a之中的比排气用送风机59靠下游侧的部分与下游侧供气风路51b之中的比负荷侧热交换器45靠上游侧的部分连通的连通路60。本实施方式的连通路60通过使上游侧排气风路52a与下游侧供气风路51b之间的分隔板开口而形成。通过形成连通路60,在上游侧排气风路52a中流动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不流入全热交换器57而是经过连通路60流入下游侧供气风路51b,在比负荷侧热交换器45靠上游侧的位置与室外空气合流。另外,连通路60与负荷侧热交换器45以及加湿装置58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定。即,连通路60只要形成为使上游侧排气风路52a与下游侧供气风路51b连通即可。
在连通路60中,设有对连通路60进行开闭的风门挡板61。风门挡板61具有在一端具备旋转轴的板状部件61a、以及以旋转轴为中心驱动板状部件61a旋转的驱动部61b。风门挡板61的动作由控制部31控制。风门挡板61的开度既可以在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二个位置被控制,也可以分三阶段以上的多阶段地或是连续地被控制。
在上游侧排气风路52a中,设有温度湿度传感器62。温度湿度传感器62将回气RA的温度以及湿度分别作为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来进行测定,将与各个测定值对应的信号输出给控制部31。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也可以独立地设置。另外,控制部31也可以从第1空调机201的外部取得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的信息。
对风门挡板61为关闭状态的场合的外气处理机20的动作进行说明。假设在外气处理机20中进行加热加湿运转。在排气风路52中,由排气用送风机59产生从回气口55朝排气口56的空气的流动。由此,室内空气经由回气管道以及回气口55,作为回气RA被吸入上游侧排气风路52a。被吸入的室内空气在上游侧排气风路52a流通,流入全热交换器57。从全热交换器57流出的室内空气在下游侧排气风路52b流通,经由排气口56以及排气管道而作为排气EA向室外被排出。
另一方面,在供气风路51中,由供气用送风机47产生从外气导入口53朝供气口54的空气的流动。由此,室外空气经由外气管道以及外气导入口53,作为外气OA被吸入上游侧供气风路51a。被吸入的室外空气在上游侧供气风路51a流通,流入全热交换器57。流入到全热交换器57的室外空气通过与室内空气的全热交换来回收室内空气的显热以及潜热,从全热交换器57流出。从全热交换器57流出的室外空气在下游侧供气风路51b流通,在负荷侧热交换器45中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加热,进而在加湿装置58被加湿。被加热及加湿后的室外空气经由供气口54以及供气管道而作为供气SA向室内被供给。
接下来,对风门挡板61为打开状态的场合的外气处理机20的动作进行说明。若风门挡板61成为打开状态,则在上游侧排气风路52a流通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如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不流入全热交换器57,而是经由连通路60向下游侧供气风路51b流入。流入到下游侧供气风路51b的室内空气与经过全热交换器57的室外空气合流并混合。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混合后的空气在负荷侧热交换器45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加热,进而在加湿装置58被加湿。被加热及加湿后的空气经由供气口54以及供气管道,作为供气SA向室内被供给。
图4是示出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控制部31执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控制在外气处理机20执行加热加湿运转或制热运转时被执行。首先,控制部31基于来自温度湿度传感器62的输入信号,取得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步骤S1)。
在接下来的步骤S2中,控制部31对所取得的室内温度与预先设定的阈值温度进行比较。在室内温度低于阈值温度的场合进入步骤S3,在室内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进入步骤S6。
在步骤S3中,控制部31对所取得的室内湿度与预先设定的阈值湿度进行比较。在此,阈值湿度被设定成比室内湿度的控制目标值即设定湿度低的值。例如,在设定湿度为RH50%的场合,阈值湿度被设定成RH40%。在室内湿度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进入步骤S4,在室内湿度为阈值湿度以上的场合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4中,控制部31将风门挡板61设定成打开状态。另外,控制部31控制包括压缩机41的驱动频率在内的制冷剂回路40的动作,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上升。
在步骤S5中,控制部31将风门挡板61设定成关闭状态。另外,控制部31控制包括压缩机41的驱动频率在内的制冷剂回路40的动作,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上升。
在步骤S6中,控制部31对所取得的室内湿度与预先设定的阈值湿度进行比较。在室内湿度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进入步骤S7,在室内湿度为阈值湿度以上的场合进入步骤S8。
在步骤S7中,控制部31将风门挡板61设定成打开状态。另外,控制部31控制包括压缩机41的驱动频率在内的制冷剂回路40的动作,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降低。
在步骤S8中,控制部31将风门挡板61设定成关闭状态。另外,控制部31控制包括压缩机41的驱动频率在内的制冷剂回路40的动作,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降低。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室内温度来控制制冷剂回路40的动作,基于室内湿度来控制风门挡板61的动作。在室内温度低于阈值温度的场合,控制制冷剂回路40以便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上升(步骤S4以及S5)。由此,由于负荷侧热交换器45中向空气的散热量增加,所以供气SA的温度上升。在室内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控制制冷剂回路40以便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的冷凝温度降低(步骤S7以及S8)。由此,由于负荷侧热交换器45中向空气的散热量减少,所以供气SA的温度降低。
另外,在室内湿度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风门挡板61被设定成打开状态(步骤S4以及S7)。由于阈值湿度被设定成低于设定湿度的值,所以,在外气处理机20的稳定运转中,通常,室内湿度变成阈值湿度以上。相对于此,在外气处理机20的运转刚开始之后,有时室内湿度会低于阈值湿度。室内湿度即便在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通常,与室外空气的湿度相比也是较高的。通过风门挡板61被设定成打开状态,与室外空气相比湿度相对较高的回气RA的一部分与室外空气混合而成为供气SA,因而,供气SA的湿度上升。另一方面,在室内湿度为阈值湿度以上的场合,风门挡板61被设定成关闭状态(步骤S5以及S8)。由此,在供气SA中不会产生因与回气RA混合而导致的湿度的上升。
另外,也可以是,在风门挡板61的开度分多阶段地或是连续地被控制的场合,基于从阈值湿度减去室内湿度而得的值ΔRH来控制风门挡板61的开度。在该场合,控制成,ΔRH越大则风门挡板61的开度就越大,ΔRH越小则风门挡板61的开度就越小。由此,ΔRH越大,在下游侧供气风路51b中与室外空气混合的室内空气的风量就越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从系统控制器30或操作外气处理机20的操作部等的外部向控制部31发送用于提高节能性的特定指令。控制部31在接受到上述的指令的场合,控制压缩机41以便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冷凝温度以低于通常值的值保持恒定,并且基于从阈值湿度减去室内湿度而得的值ΔRH来控制风门挡板61的开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具备:框体50,形成有使向室内供给的室外空气流通的供气风路51、以及使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流通的排气风路52;全热交换器57,设置在框体50内,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至少进行显热的热交换;负荷侧热交换器45,配置在供气风路51中,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40的一部分,进行室外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加湿装置58,配置在供气风路51之中的比负荷侧热交换器45靠下游侧的位置,对室外空气进行加湿;连通路60,使排气风路52之中的比全热交换器57靠上游侧的部分与供气风路51之中的比全热交换器57靠下游侧的部分连通;风门挡板61,对连通路60进行开闭;以及控制部31,构成为基于室内的室内温度对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温度进行控制,并且基于室内的室内湿度对风门挡板61的动作进行控制。在此,第1空调机201是空调机的一例。全热交换器57是空气-空气热交换器的一例。负荷侧热交换器45是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的一例。风门挡板61是开闭装置的一例。
根据该构成,通过基于室内湿度来控制风门挡板61的动作,可使与室外空气相比湿度相对较高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经由连通路60而流入供气风路51,与室外空气一起向室内供给。因而,可使室内湿度更快上升。另外,通过基于室内温度来控制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温度,可在比加湿装置58靠上游侧的位置使空气的温度上升。因而,可使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更快上升。因此,尤其是在第1空调机201的运转刚开始后,能够使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分别迅速地达到目标值。另一方面,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温度基于室内温度被控制。因而,可防止室内温度不必要地升高,其结果可抑制无用的能耗。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中,控制部31也可以构成为,在室内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控制制冷剂回路40,以便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温度降低,在室内温度低于阈值温度的场合,控制制冷剂回路40,以便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温度上升,在室内湿度为阈值湿度以上的场合,将风门挡板61设定成关闭状态,在室内湿度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将风门挡板61设定成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中,控制部31也可以构成为,在室内湿度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基于从阈值湿度减去室内湿度而得的值ΔRH来控制风门挡板61的开度。根据该构成,ΔRH越大,经过连通路60而与室外空气混合的室内空气的风量就越多,ΔRH越小,上述风量就越少。因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与室外空气混合的室内空气的风量,同时可使室内湿度更快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中,控制部31也可以构成为,在从外部接受到特定指令的场合,控制制冷剂回路40,以便使负荷侧热交换器45内的制冷剂温度恒定,并且基于从阈值湿度减去室内湿度而得的值ΔRH来控制风门挡板61的开度。根据该构成,即便在保持制冷剂回路40的冷凝温度恒定的控制有效的场合,也可基于ΔRH来控制与室外空气混合的室内空气的风量,故而能够使室内湿度更快上升。
实施方式2.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系统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系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有:具备外气处理机20以及室外机21的第1空调机201;具备至少一台室内机10以及室外机11的第2空调机202;以及对第1空调机201以及第2空调机202进行控制的系统控制器30。室内102的热负荷主要在多个室内机10被处理,外气负荷主要在外气处理机20被处理。
第2空调机202具有与第1空调机201的制冷剂回路40分开的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之中的至少热源侧热交换器被收容在室外机21中,制冷剂回路之中的至少负荷侧热交换器被收容在室内机10中。第2空调机202能够执行负荷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的制冷运转、以及负荷侧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动作的制热运转。
图5是示出由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系统的系统控制器30执行的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5的步骤S11中,系统控制器30判定第1空调机201的外气处理机20是否为加热加湿运转执行中。在外气处理机20为加热加湿运转执行中的场合,则进入步骤S12,在除此以外的场合结束处理。
在步骤S12中,系统控制器30判定第2空调机202的室内机10是否为制冷运转执行中。在室内机10为制冷运转执行中的场合,进入步骤S13,在除此以外的场合结束处理。
在步骤S13中,系统控制器30对第2空调机202进行控制,以便使第2空调机202的制冷剂回路的蒸发温度上升。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系统具备:第1空调机201,对外气负荷进行处理并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第2空调机202,对室内的负荷进行处理;以及系统控制器30,对第1空调机201以及第2空调机202进行控制。第1空调机201能够执行负荷侧热交换器45作为冷凝器动作且由加湿装置58进行加湿的加热加湿运转。第2空调机202具有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负荷侧热交换器。第2空调机202能够执行负荷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的制冷运转。系统控制器30构成为,在第1空调机201的外气处理机20进行加热加湿运转、且第2空调机202的室内机10进行制冷运转的场合,使第2空调机202的制冷剂回路的蒸发温度上升。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外气处理机20进行加热加湿运转、且室内机10进行制冷运转的场合,第2空调机202的制冷剂回路的蒸发温度上升,所以,室内机10中的除湿被抑制。由此,外气处理机20中的必要的加湿量减少。由于室内机10中的除湿被抑制,外气处理机20中的必要的加湿量减少,所以,能够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并且可防止外气处理机20的加湿能力不足。
实施方式3.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调机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空调机201的外气处理机20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那样,在外气处理机20的框体50内,设有在流通于供气风路51的室外空气与流通于排气风路52的室内空气之间交换显热的显热交换器63。即,本实施方式的外气处理机20与实施方式1的外气处理机20相比较,替代全热交换器57而具备显热交换器63。
负荷侧热交换器45配置在上游侧供气风路51a之中的比供气用送风机47靠下游侧的位置。加湿装置58配置在上游侧供气风路51a之中的比负荷侧热交换器45靠下游侧的位置。外气处理机20的其他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外气处理机20的构成同样。另外,外气处理机20的风门挡板61等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同样。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中,负荷侧热交换器45以及加湿装置58配置在供气风路51之中的比显热交换器63靠上游侧的位置。在此,负荷侧热交换器45是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的一例。显热交换器63是空气-空气热交换器的一例。
根据该构成,如实施方式2那样,在外气处理机20进行加热加湿运转、且室内机10进行制冷运转的场合,可获得以下的那样的效果。即,在外气处理机20的负荷侧热交换器45被加热、在加湿装置58被加湿的室外空气,通过显热交换器63中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而被冷却,而后向室内被供给。由此,由于可防止室内的制冷负荷的增加,所以,可削减室内机10中的室内负荷的处理所需的能量。因此,可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性。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相互组合来进行实施。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室内机;11室外机;12制冷剂配管;20外气处理机;21室外机;22制冷剂配管;23室内管道;24室外管道;30系统控制器;31控制部;32通信线;40制冷剂回路;41压缩机;42四通阀;43热源侧热交换器;44膨胀阀;45负荷侧热交换器;46室外送风机;47供气用送风机;48蒸发温度传感器;49频率调整部;50框体;51供气风路;51a上游侧供气风路;51b下游侧供气风路;52排气风路;52a上游侧排气风路;52b下游侧排气风路;53外气导入口;54供气口;55回气口;56排气口;57全热交换器;58加湿装置;59排气用送风机;60连通路;61风门挡板;61a板状部件;61b驱动部;62温度湿度传感器;63显热交换器;101顶棚背部;102室内;201第1空调机;202第2空调机;EA排气;OA外气;RA回气;SA供气。
Claims (5)
1.一种空调机,其中,该空调机具备:
框体,该框体形成有使向室内供给的室外空气流通的供气风路以及使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流通的排气风路;
空气-空气热交换器,该空气-空气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框体内,在上述室外空气与上述室内空气之间至少进行显热的热交换;
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该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配置在上述供气风路中,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进行上述室外空气与上述制冷剂的热交换;
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配置在上述供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对上述室外空气进行加湿;
连通路,该连通路使上述排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部分与上述供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部分连通;
开闭装置,该开闭装置对上述连通路进行开闭;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上述室内的室内温度来控制上述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并且基于上述室内的室内湿度来控制上述开闭装置的动作,
上述控制部构成为,
在上述室内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且上述室内湿度为阈值湿度以上的场合,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以便使上述制冷剂温度降低,将上述开闭装置设定成关闭状态,
在上述室内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且上述室内湿度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以便使上述制冷剂温度降低,将上述开闭装置设定成打开状态,
在上述室内温度低于上述阈值温度的场合且上述室内湿度为阈值湿度以上的场合,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以便使上述制冷剂温度上升,将上述开闭装置设定成关闭状态,
在上述室内温度低于上述阈值温度的场合且上述室内湿度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以便使上述制冷剂温度上升,将上述开闭装置设定成打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上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上述室内湿度低于上述阈值湿度的场合,基于从上述阈值湿度减去上述室内湿度而得的值来控制上述开闭装置的开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上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从外部接受到特定指令的场合,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以便使上述制冷剂温度恒定,并且基于从阈值湿度减去上述室内湿度而得的值来控制上述开闭装置的开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上述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以及上述加湿装置配置在上述供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位置。
5.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具备:
对外气负荷进行处理并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第1空调机;
对上述室内的负荷进行处理的第2空调机;以及
构成为对上述第1空调机以及上述第2空调机进行控制的系统控制器,其中,
上述第1空调机具备:
框体,该框体形成有使上述室外空气流通的供气风路以及使向室外排出的室内空气流通的排气风路;
空气-空气热交换器,该空气-空气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框体内,在上述室外空气与上述室内空气之间至少进行显热的热交换;
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该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配置在上述供气风路中,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进行上述室外空气与上述制冷剂的热交换;
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配置在上述供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对上述室外空气进行加湿;
连通路,该连通路使上述排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上游侧的部分与上述供气风路之中的比上述空气-空气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部分连通;
开闭装置,该开闭装置对上述连通路进行开闭;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上述室内的室内温度来控制上述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温度,并且基于上述室内的室内湿度来控制上述开闭装置的动作,
上述第1空调机能够执行上述空气-制冷剂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工作且由上述加湿装置进行加湿的加热加湿运转,
上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上述第1空调机执行加热加湿运转时,
在上述室内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且上述室内湿度为阈值湿度以上的场合,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以便使上述制冷剂温度降低,将上述开闭装置设定成关闭状态,
在上述室内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场合且上述室内湿度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以便使上述制冷剂温度降低,将上述开闭装置设定成打开状态,
在上述室内温度低于上述阈值温度的场合且上述室内湿度为阈值湿度以上的场合,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以便使上述制冷剂温度上升,将上述开闭装置设定成关闭状态,
在上述室内温度低于上述阈值温度的场合且上述室内湿度低于阈值湿度的场合,控制上述制冷剂回路以便使上述制冷剂温度上升,将上述开闭装置设定成打开状态,
上述第2空调机具有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负荷侧热交换器,
上述第2空调机能够执行上述负荷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工作的制冷运转,
上述系统控制器构成为,在上述第1空调机进行上述加热加湿运转且上述第2空调机进行上述制冷运转的场合,使上述第2空调机的上述制冷剂回路的蒸发温度上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24600 WO2019008694A1 (ja) | 2017-07-05 | 2017-07-05 |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99793A CN110799793A (zh) | 2020-02-14 |
CN110799793B true CN110799793B (zh) | 2021-06-08 |
Family
ID=64950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2461.8A Active CN110799793B (zh) | 2017-07-05 | 2017-07-05 | 空调机以及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93655B2 (zh) |
EP (1) | EP3650772B1 (zh) |
JP (1) | JP6800333B2 (zh) |
CN (1) | CN110799793B (zh) |
WO (1) | WO201900869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00106400A (ko) * | 2019-03-04 | 2020-09-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6835141B2 (ja) * | 2019-05-31 | 2021-02-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 |
JP7477739B2 (ja) * | 2019-06-26 | 2024-05-0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外気処理装置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
WO2021112085A1 (ja) * | 2019-12-05 | 2021-06-1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加湿機能付き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
US20230101146A1 (en) * | 2020-05-12 | 2023-03-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eating control device and heating control program |
CN111829081A (zh) * | 2020-08-10 | 2020-10-27 | 古德沃特空气系统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恒氧恒净恒湿新风机 |
WO2022124684A1 (ko) * | 2020-12-08 | 2022-06-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환기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통합 공조 시스템 |
US11506417B2 (en) | 2020-12-31 | 2022-11-22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Dampers placed on the half face of the inlet and the outlet of side-by-side airflow energy recovery sections used as recirculation path |
CN114087743B (zh) * | 2021-11-24 | 2024-01-23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热管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110883B (zh) * | 2021-11-24 | 2023-04-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KR20230105434A (ko) * | 2022-01-04 | 2023-07-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환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
US20230304692A1 (en) * | 2022-03-28 | 2023-09-28 | Therma-Stor LLC | Dedicated outdoor air system with a plurality of modes of operation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0545A (ja) * | 1989-06-16 | 1991-01-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外気処理装置 |
JP2002206778A (ja) * | 2001-01-12 | 2002-07-26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1694314A (zh) * | 2009-10-23 | 2010-04-14 | 清华大学 | 一种带自然供热和湿度控制的空气处理装置 |
CN201858726U (zh) * | 2010-11-09 | 2011-06-08 |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
WO2015193950A1 (ja) * | 2014-06-16 | 2015-12-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5352066A (zh) * | 2015-09-30 | 2016-02-24 |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热回收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288054A (zh) * | 2016-11-02 | 2017-01-04 |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 被动房用空调机组除湿安全运行装置 |
WO2017029741A1 (ja) * | 2015-08-20 | 2017-02-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6489055A (zh) * | 2014-07-04 | 2017-03-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换气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956U (zh) * | 1977-01-06 | 1978-01-10 | ||
JPH0686941B2 (ja) * | 1990-05-02 | 1994-11-02 | 木村工機株式会社 | 全外気室内両兼用型空調機 |
US6131653A (en) * | 1996-03-08 | 2000-10-17 | Larsson; Donald 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humidifying and conditioning air |
JP4844821B2 (ja) | 2006-04-06 | 2011-12-28 |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空調システムの加湿能力増強方法 |
JP2009287861A (ja) * | 2008-05-30 | 2009-12-10 | Panasonic Corp | 加湿換気装置 |
CN101995062A (zh) * | 2010-11-09 | 2011-03-30 |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
JP6006593B2 (ja) * | 2012-09-19 | 2016-10-12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
JP2014126208A (ja) * | 2012-12-25 | 2014-07-07 | Ohbayashi Corp | 空調方法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
JP2015021720A (ja) * | 2013-07-24 | 2015-02-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WO2015173909A1 (ja) * | 2014-05-14 | 2015-11-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外気処理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EP3165847B1 (en) * | 2014-07-04 | 2020-02-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on apparatus |
CN104728977A (zh) * | 2015-03-26 | 2015-06-24 | 北京格瑞力德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自带全部冷和热源并同时制备冷或热媒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
WO2017037816A1 (ja) | 2015-08-31 | 2017-03-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 |
CN205783440U (zh) * | 2016-04-29 | 2016-12-07 | 李国胜 | 模块化组合式多冷源深度调湿机组 |
CN105953352B (zh) * | 2016-05-18 | 2020-05-08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全热交换器、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WO2017212562A1 (ja) * | 2016-06-08 | 2017-12-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2017
- 2017-07-05 WO PCT/JP2017/024600 patent/WO2019008694A1/ja unknown
- 2017-07-05 US US16/500,682 patent/US1129365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05 EP EP17917165.7A patent/EP3650772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7-05 JP JP2019528255A patent/JP68003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7-05 CN CN201780092461.8A patent/CN1107997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0545A (ja) * | 1989-06-16 | 1991-01-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外気処理装置 |
JP2002206778A (ja) * | 2001-01-12 | 2002-07-26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1694314A (zh) * | 2009-10-23 | 2010-04-14 | 清华大学 | 一种带自然供热和湿度控制的空气处理装置 |
CN201858726U (zh) * | 2010-11-09 | 2011-06-08 |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
WO2015193950A1 (ja) * | 2014-06-16 | 2015-12-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6489055A (zh) * | 2014-07-04 | 2017-03-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换气装置 |
WO2017029741A1 (ja) * | 2015-08-20 | 2017-02-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CN105352066A (zh) * | 2015-09-30 | 2016-02-24 |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热回收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288054A (zh) * | 2016-11-02 | 2017-01-04 |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 被动房用空调机组除湿安全运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008694A1 (ja) | 2019-01-10 |
EP3650772A1 (en) | 2020-05-13 |
CN110799793A (zh) | 2020-02-14 |
JPWO2019008694A1 (ja) | 2020-05-21 |
EP3650772A4 (en) | 2020-06-03 |
US11293655B2 (en) | 2022-04-05 |
JP6800333B2 (ja) | 2020-12-16 |
US20200200413A1 (en) | 2020-06-25 |
EP3650772B1 (en) | 2021-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99793B (zh) | 空调机以及空调系统 | |
US9797620B2 (en) | Ventilation device | |
CN109196287B (zh) | 空气调节系统 | |
US10443882B2 (en) | Outside-air processing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US20220146123A1 (en) | Air treatment system | |
WO2020003446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WO2020053929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4026368B (zh) | 外部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系统 | |
CN108332449B (zh) | 热泵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0304302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14026369B (zh) | 空调系统 | |
US20200378645A1 (en) | Heat exchange ventilation system | |
JP7374633B2 (ja) |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CN114026367B (zh) | 空调系统 | |
CN113432214A (zh) | 空气调节系统、机房空气调节系统及空气调节控制方法 | |
JP4989307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221526765U (zh) |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 |
JPH03164647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8613684A (zh) | 换气装置 | |
JP2018136074A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KR20240119685A (ko) | 공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KR20240119684A (ko) | 고효율 공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118031374A (zh) | 环境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环境调节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KR20140091947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18189349A (zh) | 空气处理设备的防凝露方法、辐射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