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0883B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10883B CN114110883B CN202111407852.9A CN202111407852A CN114110883B CN 114110883 B CN114110883 B CN 114110883B CN 202111407852 A CN202111407852 A CN 202111407852A CN 114110883 B CN114110883 B CN 1141108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sh air
- temperature
- control parameter
- heat exchanger
- exha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53—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with subsequent heating, i.e. with the air, given the required humidity in the central station, passing a heating element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换热模块以及除湿模块,换热模块包括第一回路,第一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设于排风风道,第三换热器、除湿模块以及第二换热器在新风风道内沿新风流路依次排布,除湿模块独立于第一回路,该方法包括: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换热模块的第一控制参数和除湿模块的第二控制参数;根据第一控制参数控制换热模块运行,根据第二控制参数控制除湿模块运行。本发明还公开新风机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旨在新风温湿度满足舒适需求同时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风机的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室内空气的品质日益受到重视。新风机组是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可以把过滤后的室外新鲜空气送入房间,置换污浊的空气;另一方面可对新风进行热湿处理,承担部分房间热湿负荷。
现有新风机通过将热管换热器布置在冷源的前后,新风先经过热管蒸发器吸热降温,后经过冷源进一步除湿降温,再经过热管冷凝器加热升温送入室内。其中热管蒸发器从高温新风吸热将液态冷媒变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在压差下进入热管冷凝器中,并经除湿降温后的低温新风冷凝成液态冷媒,液态冷媒受到在节流部件流动产生的虹吸作用,流入热管蒸发器完成热管循环。
目前,在当热管冷凝器再热量不足时,一般通过热泵或电加热补偿才可将新风温湿度调节至满足舒适需求,然而这会使系统能耗较高。由此可见,目前新风机新风除湿再热的过程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新风机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新风机的除湿再热过程可实现新风温湿度满足舒适需求同时降低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换热模块以及除湿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排风风道,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除湿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新风风道内沿新风流路依次排布,所述除湿模块独立于所述第一回路设置,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
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除湿模块的第二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换热模块运行,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所述除湿模块运行。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除湿模块的第二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参数;
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时,确定开启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且所述新风温度小于设定新风温度时,确定关闭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且所述新风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新风温度时,确定开启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可选地,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电磁阀、压缩机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电磁阀的第三子控制参数;
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电磁阀的第三子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时,确定关闭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且确定关闭第一节流装置为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且/或,确定关闭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且确定打开电磁阀为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预设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预设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新风温度位于预设温度区间内时,确定关闭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确定打开第一节流装置为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确定关闭电磁阀为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当所述新风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时,或,当所述新风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时,确定打开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确定打开第一节流装置为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确定打开电磁阀为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可选地,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电磁阀、压缩机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启动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并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
在启动制冷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执行所述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压缩机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启动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关闭;
在启动制冷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执行所述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的步骤。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
新风风道;
排风风道;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回路和与所述第一回路连接的压缩机,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排风风道;
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独立于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除湿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新风风道内沿新风流路依次排布;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换热模块和所述除湿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该新风机在排风风道内设置第一换热器,在新风流路上一次设置第三换热器、除湿模块以及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三换热器依次串联形成第一回路,其中第一换热器可对排风风道内排风的显热进行回收,第一回路中回收显热后的冷媒进一步进入到第二换热器中对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加热,第一换热器对排风的显热回收作用实现有效利用排风的余热,增加热管循环过程对新风的加热量,可减少甚至免除电热模块或热泵的使用以节约能耗,进一步的,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可准确反映新风的温湿度的调节需求,适应于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对换热模块和除湿模块进行控制,从而在节约能耗的基础上保证热管风机的再热除湿过程可将新风温湿度调节至满足室内舒适需求,从而实现新风温湿度满足舒适需求同时降低新风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风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风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风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新风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新风机一实施例运行涉及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新风风道 | 2 | 排风风道 |
3 | 排风风机 | 4 | 新风风机 |
5 | 第一换热器 | 6 | 第二换热器 |
7 | 第三换热器 | 8 | 除湿模块 |
9 | 第五换热器 | 10 | 第六换热器 |
11 | 第七换热器 | 12 | 第一节流装置 |
13 | 第二节流装置 | 14 | 第三节流装置 |
15 | 第四节流装置 | 16 | 第一压缩机 |
17 | 第二压缩机 | 18 | 第三压缩机 |
20 | 第一单向阀 | 21 | 第二单向阀 |
22 | 电磁阀 | 81 | 第四换热器 |
01 | 换热模块 | 02 | 温度检测模块 |
03 | 湿度检测模块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基于一种新风机提出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换热模块以及除湿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排风风道,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除湿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新风风道内沿新风流路依次排布,所述除湿模块独立于所述第一回路,该方法包括: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除湿模块的第二控制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换热模块运行,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所述除湿模块运行。
由于现有技术中,在当热管冷凝器再热量不足时,一般通过热泵或电加热补偿才可将新风温湿度调节至满足舒适需求,然而这会使系统能耗较高。由此可见,目前新风机新风除湿再热的过程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新风温湿度满足舒适需求同时降低新风机的能耗。
本发明实提出了一种新风机。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1、排风风道2、换热模块01以及除湿模块。
所述换热模块01包括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6、第一节流装置12和第三换热器7。
所述除湿模块4独立于所述第一回路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除湿模块4具体为处于蒸发状态的换热器。在其他实施例中,除湿模块4还可为具有除湿功能的任意模块,例如装载有干燥剂的模块等。
所述第一换热器5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2,所述第二换热器6、第三换热器7和除湿模块8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1内,并且所述第三换热器7、除湿模块8和第二换热器6在所述新风风道1的新风流路上依次排布,从室外进入到新风风道1中的新风依次经过第三换热器7、除湿模块8以及第二换热器6,所述除湿模块8可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
进一步的,换热模块01还可包括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2和所述新风风道1内的排风风机3和新风风机4,所述排风风机3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所述排风风道2并排出至室外,所述新风风机4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所述新风风道1并排出至室内。
通过判断所述排风风道2入口处排风的温度和所述新风风道1入口处新风的温度,来决定新风是否需要进行除湿再热以及需要进行除湿再热的程度,不同工况以最合适的模式运行;同时将所述第一换热器置于所述排风通道2内,回收排风的显热,达到节能效果。
当室内温度低而新风温度适中时,需要对新风进行节能除湿再热。此时打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所述新风机开始进行热管热回收循环,同时开启所述除湿模块8。所述第一换热器5置于排风风道2内,由于室内温度低所以通过所述排风风道2内的排风温度也低,中温气态冷媒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换热器5外的排风后液化,温度降低;利用温度较低的新风对中温的冷媒进行降温,实现热回收,提高能量利用率。温度降低后的冷媒由所述第一换热器5中导出后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6,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二换热器6外的新风后,温度进一步降低,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后,冷媒的压力和温度进一步降低。随后冷媒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中流动而产生虹吸作用而进入第三换热器7,所述第三换热器7置于新风入口处,而新风温度适中,吸收所述第三换热器7外新风的热量后,所述液态冷媒转变为气态冷媒。所述第一换热器5进口侧冷媒为气态,出口侧冷媒为液态,从所述第三换热器7流出的气态冷媒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5,进行下一轮循环。所述第三换热器7、除湿模块8、第二换热器6依次置于新风风道1内,且所述第三换热器7位于新风风道1入口处。中温新风进入新风风道1时,首先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7,将热量传递给冷媒后温度降低。再通过所述除湿模块8后,此时所述除湿模块8处于运行状态,新风的温度和湿度都降低,最后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6时,新风吸收冷媒的热量,温度升高到适宜大小后进入室内,提高室内的空气舒适度。
当室内温度较高时,需要对新风进行除湿降温。此时关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由于第一节流装置12被关闭,所述第二换热器6流出的冷媒无法进入所述第三换热器7,所述新风机的热管循环被中断。新风通过新风风道1时,由于冷媒无法完成循环,所述第三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6都不进行换热工作。因为所述除湿模块8处于开启状态,新风通过所述除湿模块8时,温度和湿度都降低,随后进入室内,提高室内的空气舒适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模块8设有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所述除湿模块8进行降温除湿的冷源为冷水,通过外接冷水水源实现冷水在所述除湿模块8内的循环流动,达到对新风持续降温除湿的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01还可包括所述电磁阀22、第一压缩机16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换热器7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的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一单向阀20,所述第一压缩机16与所述第一单向阀20并联,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6串联。基于此,有利于提高新风机对不同工况条件的适应性,有利于保证新风温度较低或较高时均可保证热管风机节能的同时可将新风的温湿度调节至达到室内用户的舒适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16为定频压缩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16还可为变频压缩机。
具体的,所述第一回路外接有第一压缩机16,所述第一压缩机16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16入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7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回路上串联有流向为从所述第三换热器7出口至第一换热器5入口的第一单向阀20,所述第一压缩机16与所述第一单向阀20并联,所述第一压缩机16出口侧接入所述第一回路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单向阀21,流向为从所述第一压缩机16出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器5入口,所述第一压缩机16入口侧接入所述第一回路的管道上设有电磁阀22。通过所述第一压缩机16、第一节流装置12、除湿模块8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不同模式的热泵循环除湿再热或热管循环除湿再热;通过所述电磁阀22的开启和关闭以及限定流向的所述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单向阀21来控制不同模式下所述新风机内的冷媒的流向。
当室内温度低而新风温度高时,需要增强对新风的除湿再热。此时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6开启,以及打开所述电磁阀22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所述新风机开始进行热泵热回收循环,同时开启所述除湿模块8。所述第一压缩机16开启后,将吸入的中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所述第一压缩机16排出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21后导入所述第一换热器5。所述第一换热器5置于排风风道2内,由于室内温度低所以通过所述排风风道2内的排风温度也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换热器5外的排风后液化,温度降低;利用温度较低的新风对高温的冷媒进行降温,实现热回收,提高能量利用率。温度降低后的冷媒由所述第一换热器5中导出后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6,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二换热器6外的新风后,温度进一步降低,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后,冷媒由高压转变为低压,且温度进一步降低。随后冷媒进入第三换热器7,所述第三换热器7置于新风入口处,而新风温度较高,吸收所述第三换热器7外新风的热量后,所述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转变为中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由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6开启,所述电磁阀22为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压缩机16出口侧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6入口侧的压力,所以冷媒不会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20,所述中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导出所述第三换热器7后由被所述第一压缩机16吸入,进行下一轮循环。所述第三换热器7、除湿模块8、第二换热器6依次置于新风风道1内,且所述第三换热器7位于新风风道1入口处。高温度的新风进入新风风道1时,首先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7,将热量传递给冷媒后温度降低。再通过所述除湿模块8后,此时所述除湿模块8处于运行状态,新风的温度和湿度都降低,最后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6时,新风吸收冷媒的热量,温度升高到适宜大小后进入室内,提高室内的空气舒适度。
当室内温度低而新风温度适中时,需要对新风进行节能除湿再热。此时关闭所述第一压缩机16以及所述电磁阀22,打开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所述新风机开始进行热管热回收循环,同时开启所述除湿模块8。
当室内温度和新风温度都比较低时,需要减少对新风的除湿再热。此时控制所述第一压缩机16开启,以及打开所述电磁阀22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所述新风机开始进行热泵热回收循环,同时关闭所述除湿模块8。所述第一压缩机16开启后,将吸入的中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压缩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所述第一压缩机16排出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21后导入所述第一换热器5。所述第一换热器5置于排风风道2内,由于室内温度低所以通过所述排风风道2内的排风温度也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换热器5外的排风后液化,温度降低;利用温度较低的新风对高温的冷媒进行降温,实现热回收,提高能量利用率。温度降低后的冷媒由所述第一换热器5中导出后进入所述第二换热器6,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二换热器6外的新风后,温度进一步降低,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2后,冷媒由高压转变为低压,且温度进一步降低。随后冷媒进入第三换热器7,所述第三换热器7置于新风入口处,吸收所述第三换热器7外新风的热量后,所述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转变为中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由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6开启,所述电磁阀22为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压缩机16出口侧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6入口侧的压力,所以冷媒不会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20,所述中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导出所述第三换热器7后由被所述第一压缩机16吸入,进行下一轮循环。所述第三换热器7、除湿模块8、第二换热器6依次置于新风风道1内,且所述第三换热器7位于新风风道1入口处。低温度的新风进入新风风道1时,首先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7,将热量传递给冷媒后温度进一步降低。由于新风初始温度较低,又经过所述第三换热器7进一步降温后,不需要再耗费能源再对其进行降温除湿处理,故关闭所述除湿模块8。最后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6时,新风吸收冷媒的热量,温度升高到适宜大小后进入室内,提高室内的空气舒适度。
当室内温度较高时,需要对新风进行除湿降温。此时关闭所述第一压缩机16,打开所述电磁阀22,同时开启所述除湿模块8。由于所述电磁阀22被开启,从所述第三换热器7流出的冷媒无法通过压差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5,所述新风机的热管循环被中断。新风通过新风风道1时,由于冷媒无法完成循环,所述第三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6都不进行换热工作。因为所述除湿模块8处于开启状态,新风通过所述除湿模块8时,温度和湿度都降低,随后进入室内,提高室内的空气舒适度。
请参阅图2,鉴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换热器9,所述第五换热器9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且在新风流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6的下游,所述第五换热器9可对新风进行加热。所述第五换热器9设有热水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第五换热器9对新风进行再热的热源为热水,通过外接热水水源实现热水在所述第五换热器9内的循环流动,达到对新风持续再热的效果。也可以在所述第五换热器9内设置电加热装置,当开启所述第五换热器9时,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始通电并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新风,达到新风再热的效果。
请参阅图3,在又一实施例中,除湿模块8包括第七换热器11、第三压缩机18和第四节流装置15,所述第三压缩机18、第七换热器11、第四节流装置15和第四换热器8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其中第四换热器81设于新风风道内,所述除湿模块8进行降温除湿的冷源为冷媒。所述第三压缩机18将冷媒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随后流入所述第七换热器11,所述第七换热器11可以放在室外,将热量传递给室外空气后,冷媒温度下降。从所述第七换热器11流出后,冷媒通过所述第四节流装置15后转变为低温低压状态,随后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81,低温低压的冷媒吸收新风的热量后气化,气态冷媒导出所述第四换热器81后由被所述第三压缩机18吸入,进行下一轮循环。
请参与图4,鉴于此,在再一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模块8可以对新风进行降温除湿,所述第五换热器9可以对新风进行再热,所述除湿模块8和所述第五换热器9相互连通并增加其他设备之后可以形成热循环。鉴于此,在一实施例中,除湿模块8为第四换热器81,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六换热器10、第二压缩机17和第二节流装置13,所述第二压缩机17、第六换热器10、第五换热器9、第二节流装置13和第四换热器8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所述第五换热器9通过冷媒循环对新风进行再热。所述第二压缩机17将冷媒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随后流入所述第六换热器10,所述第六换热器10可以放在室外,将热量传递给室外空气后,冷媒温度有所下降。从所述第六换热器10流出后,冷媒流入所述第五换热器9,通过所述第五换热器9冷媒将热量传递给新风,新风再热至适宜温度后送入室内。从所述第五换热器9流出后,冷媒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3转变为低温低压状态,随后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81,低温低压的冷媒吸收新风的热量后气化,吸热过程中新风的含湿量降低,气态冷媒导出第四换热器81后由被所述第二压缩机17吸入,进行下一轮循环。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换热器9和所述第六换热器10之间还设有第三节流装置14。当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4打开但不起节流作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3打开并起节流作用时,与上一实施例相同,所述第四换热器81和所述第五换热器9之间形成的热泵系统对新风起除湿再热的作用。当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4打开并起节流作用,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3打开不起节流作用时,从所述第六换热器10流出的冷媒在通过所述三级装置后变为低温状态,再流入所述第五换热器9。此时所述第五换热器9对新风起降温作用,所述第四换热器81和所述第五换热器9之间形成的热泵系统对新风起降温除湿的作用。通过增设所述第三节流装置14,使所述第四换热器81和所述第五换热器9之间形成的热泵系统可以进行除湿再热功能和降温除湿功能的切换,拓宽可应用范围。
所述新风机可对新风进行除湿处理,为不改变换热后新风的湿度,所述第三换热器7和所述第二换热器6不宜用混合式换热器,以免新风与冷媒混合接触后造成湿度的改变。常见的,所述第二换热器6和所述第三换热器7为蓄热式换热器或间壁式换热器或两者的组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6和所述第三换热器7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安装清洗方便、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新风机还可包括控制装置。参照图5,上述的换热模块01和除湿模块8均可与控制装置连接。具体的,上述的换热模块01、除湿模块8等部件均可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可用于控制换热模块01和除湿模块8等部件的运行。
进一步的,新风机还可包括温度检测模块02和/或湿度检测模块03。温度检测模块02可用于检测新风机运行调控所需的相关温度数据。温度检测模块03可用于检测新风机运行调控所需的相关湿度数据。温度检测模块02和/或湿度检测模块03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可用于获取温度检测模块02和/或湿度检测模块03检测的数据。具体的,温度检测模块02和检测模块03可设于新风风道1的出口、新风风道1的入口、新风风道1内第二换热器6与除湿模块8之前、新风机所作用的室内环境、排风风道的入口和/或排风风道的出口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5,新风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2,计时器1003等。存储器1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中可以包括新风机的控制程序。在图5所示的装置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新风机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实施例中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相关步骤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对上述新风机进行控制。
参照图6,提出本申请新风机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
这里的新风温度可以是新风风道的入口检测的温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温度也可是新风风道的出口检测的温度,还可以是新风风道内除湿模块与第二换热器之间位置检测的温度,等等。
这里的排风温度具体为排风风道与室内连通的入口的温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排风温度也可以是排风风道与室外连通的出口的温度,或者是第一换热器的出风侧的温度。
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可通过新风机上的温度检测模块检测。
步骤S20,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除湿模块的第二控制参数;
第一控制参数具体为用于对换热模块的新风换热量(加热量或吸热量)进行调控的新风机的相关部件的运行控制参数。
第一控制参数可以是用于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的相关部件的目标温度值(如第一换热器的盘管温度的目标值、第二换热器的盘管温度的目标值或第三换热器的盘管温度所允许的最小温度值等),第一控制参数还可以是用于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的相关部件的运行参数,如影响温度调节效率的风机的运行转速(如新风风机的转速和/或排风风机的转速)、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压缩机的频率控制参数(如目标频率值或频率调节方向等)、压缩机的开启或关闭状态和/或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状态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参数可包括这里提及的参数中的一种或多于一种的组合,只需保证按照第一控制参数对换热模块的运行进行控制时,第一回路在新风风道内的散热量与当前新风的实际温度调节需求精准匹配。
第二控制参数可以是除湿模块的开闭参数,第二控制参数也可是开闭参数中与温度、湿度调节相关部件的运行控制参数,例如除湿模块为热泵系统时第二控制参数可包括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第二压缩机或第三压缩机的频率控制参数(如提高频率、降低频率或目标频率值等)
在一实施例中,可同时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同时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第二控制参数;在另一实施例中,可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第一控制参数,根据新风温度确定第二控制参数;在又一实施例中,也可根据排风温度确定第一控制参数,根据新风温度确定第二控制参数;在再一实施例中,也可根据新风温度同时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在再另一实施例中,还可根据排风温度同时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
不同的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对应不同的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第一控制参数不同则换热模块对新风的加热量不同,第二控制参数不同则除湿模块对新风的除湿量和吸热量不同。具体的,可预先建立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与第一控制参数、第二控制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可确定当前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所对应的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例如,可基于室内舒适需求确定对应的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的目标温度,将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划分成至少两个预设温度区间,不同的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对应的预设温度区间可对应设置不同的控制参数,不同的第一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二换热器的散热量的调节方向不同,不同的第二控制参数对应的除湿模块的除湿量/或吸热量的调节方向不同,基于此,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便可获取该温度区间所对应的控制参数作为对应的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二控制参数,按照所得到的第一控制参数控制换热模块运行的过程中,第二换热器的散热量可按照对应的散热量的调节方向变化,按照所得到的第二控制参数控制换热模块运行的过程中,除湿模块对应的除湿量和/或吸热量按照对应的调节方向变化;又如,第一控制参数为压缩机频率或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等部件的运行参数时,可预先建立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与换热模块中新风温度调节部件的运行参数之间的第一数量关系,相关部件多于一个时则每个部件对应一个第一数量关系,以及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有除湿模块中温湿度调节部件的运行参数之间的第二数量关系,相关部件多于一个时则每个部件对应一个第二数量关系,基于当前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便可通过第一数量关系和第二数量关系计算得到对应的新风温度调节部件的运行参数。
步骤S30,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换热模块运行,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所述除湿模块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式下,室外新风进入新风风道内,先经过第三换热器换热后经过除湿模块除湿,经过除湿模块除湿后经过第二换热器换热,第二换热器吹出的新风可直接或进一步加热后送入室内环境。在换热模块设有压缩机和与压缩机串联的电磁阀时,第一控制参数包括压缩机和/或电磁阀的运行参数时,压缩机和/或电磁阀按照第一控制参数中对应的参数运行;第一控制参数未包括压缩机的运行参数时,压缩机可开启或关闭;第一控制参数未包括电磁阀的运行参数时,电磁阀可开启或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该新风机在排风风道内设置第一换热器,在新风流路上一次设置第三换热器、除湿模块以及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三换热器依次串联形成第一回路,其中第一换热器可对排风风道内排风的显热进行回收,第一回路中回收显热后的冷媒进一步进入到第二换热器中对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加热,第一换热器对排风的显热回收作用实现有效利用排风的余热,增加热管循环过程对新风的加热量,可减少甚至免除电热模块或热泵的使用以节约能耗,进一步的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可准确反映新风的温湿度的调节需求,适应于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对换热模块和除湿模块进行控制,从而在节约能耗的基础上保证热管风机的再热除湿过程可将新风温湿度调节至满足室内舒适需求,从而实现新风温湿度满足舒适需求同时降低新风机的能耗。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申请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控制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第一控制参数,不同的新风温度和不同的排风温度可对应不同的第一控制参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中之一确定第一控制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电磁阀、压缩机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则步骤S21包括: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或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电磁阀的第三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第一子控制参数可具体包括压缩机开闭控制参数(如开启压缩机或关闭压缩机等)和/或压缩机的频率控制参数(如增大频率、减小频率或频率目标值等)等;第二子控制参数可具体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的开闭控制参数(如开启第一节流装置或关闭第一节流装置等)或开度控制参数(如增大开度、减小开度或开度目标值等)等;第三子控制参数可具体包括电磁阀的开闭控制参数(如开启电磁阀或关闭电磁阀等)。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第一子控制参数、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第三子控制参数,不同的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对应的第一子控制参数、第二子控制参数和/或第三子控制参数不同。具体的,可分别确定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根据所确定的两个温度区间确定第一子控制参数、第二子控制参数以及第三子控制参数,从而通过压缩机、电磁阀、第一节流装置的相互配合,使冷媒循环过程中对新风的加热量可满足新风实际再热需求。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中之一确定第一子控制参数、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第三子控制参数。具体的,可根据新风温度确定第一子控制参数、第二子控制参数及第三子控制参数;可根据排风温度确定第一子控制参数、第二子控制参数及第三子控制参数,等等。
这里通过压缩机、电磁阀、节流装置等多手段调控的方式实现换热模块所输出的加热量可与除湿后新风的再热需求精准匹配,并且可确保新风机节能控制的精准性,实现节约能耗的同时新风温湿度可满足舒适需求。
在其他实施例中,换热模块未包括电磁阀、压缩机时,第一控制参数可为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不同的新风温度和不同的排风温度对应不同的开度。具体的,可确定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分别所在的目标温度区间,将两个目标温度区间所关联的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控制参数(如增大开度、减小开度或目标开度值)作为第一控制参数;还可通过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计算对应的特征温度,通过特征温度查询预设关系匹配或代入预设数量关系计算得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
步骤S22,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第二控制参数,不同的新风温度和不同的排风温度对应有不同的第二控制参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中之一确定第二控制参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时,确定开启除湿模块为第二控制参数,在排风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排风温度时,可确定新风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根据新风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除湿模块的开闭控制参数为第二控制参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时,确定开启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且所述新风温度小于设定新风温度时,确定关闭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且所述新风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新风温度时,确定开启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这里的设定排风温度具体为预先设置的新风机运行时满足室内舒适需求时所需达到的最小排风温度。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表明室内温度已可满足室内用户的热舒适性,此时通过除湿模块的开启调节新风湿度,从而保证室内温湿度均可满足室内舒适性需求。这里的设定新风温度具体为预先设置的换热模块再热作用下满足室内舒适需求所允许的最小新风温度。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且新风温度小于设定新风温度时,表明新风温度过低且室内温度尚未达到用户热舒适需求,关闭除湿模块可节约能源的同时有效防止新风出风温度过低影响室内舒适性;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且新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新风温度时,表明新风温度相对较高而室内温度尚未达到用户热舒适需求,开启除湿模块可实现新风温度不会过低同时湿度不会过高,以满足室内舒适性需求。
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温度小于设定新风温度时,也可降低除湿模块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增大除湿模块中膨胀阀的开度,以降低除湿模块除湿过程的吸热量;新风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新风温度时,也可维持除湿模块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或膨胀阀的开度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在按照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第一控制参数、且根据新风温度确定第二控制参数时,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的结合可准确地反映新风的加热需求,新风温度可准确反映新风对除湿模块除湿过程降温量的要求,因此结合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确定第一控制参数对换热模块进行调控,基于新风温度确定的第二控制参数对除湿模块进行调控,可保证除湿模块在除湿的同时不会吸收过多的新风热量,在此基础上与换热模块的放热量相互配合,使新风出风可在较佳湿度的同时温度不会过低或过高,可满足室内舒适需求。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电磁阀的第三子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时,确定关闭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且确定关闭第一节流装置为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且/或,确定关闭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且确定打开电磁阀为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设定排风温度具体为预先设置的满足室内舒适需求的排风温度的目标值。
具体的,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时,第一控制参数可包括第一子控制参数和第二子控制参数,第一子控制参数为关闭压缩机,第二子控制参数为关闭第一节流装置;第一控制参数也可包括第一子控制参数和第三子控制参数,第一子控制参数为关闭压缩机,第三子控制参数为打开电磁阀;第一控制参数也可包括第一子控制参数、第二子控制参数以及第三子控制参数,第一子控制参数为关闭压缩机,第二子控制参数为关闭第一节流装置,第三子控制参数为打开电磁阀。在其他实施例中,换热模块未包括压缩机和电磁阀时,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时第一控制参数包括第二子控制参数,第二子控制参数为关闭第一节流装置;换热模块包括排风风机和/或新风风机时,第一控制参数可包括提高排风风机和/或新风风机的运行转速。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温度过高时,在关闭压缩机的同时通过第一节流装置的关闭或电磁阀的开启,压缩机的关闭可使系统的耗能大幅度降低,第一节流装置的阻断或第一单向阀两侧压差变为0,可使第一回路中的冷媒循环停止,从而使第二换热器停止散发热量加热新风,有效降低新风出风温度,避免新风出风温度过高而使室内环境温度过高影响用户舒适性,实现降低能耗的同时保证新风出风温度可与室内用户舒适需求匹配。
进一步的,上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电磁阀的第三子控制参数的步骤还包括: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预设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预设温度区间具体为预先设置的新风机节能运行时所提供的再热量所允许的新风温度的波动范围。
在排风温度过低时,新风温度与预设温度区间的关系不同则对应的压缩机、电磁阀和第一节流装置的控制参数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新风温度位于预设温度区间内时,确定关闭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确定打开第一节流装置为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确定关闭电磁阀为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当所述新风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时,或,当所述新风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时,确定打开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确定打开第一节流装置为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确定打开电磁阀为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具体的,上述的设定新风温度为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临界温度值。
具体的,当压缩机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电磁阀当前处于打开状态、第一节流装置当前处于开启状态时,新风机处于热泵循环状态: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其中第一换热器可对室内排出室外的空气中的显热进行回收以实现节能,冷媒在第二换热器中放热以对新风风道内的新风进行加热,第二换热器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三换热器后经过电磁阀回流至压缩机的回气口。当压缩机当前处于关闭状态、电磁阀当前处于关闭状态、第一节流装置当前处于开启状态时,新风机处于热管循环状态:压缩机、电磁阀的关闭使第一回路中的冷媒不再进入到压缩机中压缩,电磁阀的关闭使第一单向阀的两侧形成一定压差,在一定压差的驱动下冷媒从第一单向阀的一侧流向第一单向阀的另一侧,冷媒在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冷媒在流动至第二换热器中时对新风风道内的新风进行加热。第二换热器在热泵循环下的散热量大于第二换热器在热管循环下的散热量。
基于此,在排风温度偏低的基础上新风温度位于预设温度区间内时,表征热管循环下的再热量足以保证新风出风温度可满足室内用户舒适性,此时关闭压缩机、打开第一节流装置和关闭电磁阀使新风机进入热管循环状态,热管循环状态下压缩机的关闭可有效降低新风机的能耗同时可提供足够的再热量对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加热,从而保证节能的同时保证新风温湿度均可满足室内舒适需求。在排风温度偏低的基础上新风温度位于预设温度区间以外时,表明无法通过热管循环下的再热量保证新风出风温度可满足室内用户舒适性,此时压缩机开启、第一节流装置开启且电磁阀开启,使新风机进入热泵循环状态,通过排风热回收提高散热量,提高除湿能力,以进行高效的除湿再热运行,保证节能的同时新风的温湿度可满足室内舒适需求。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新风机控制方法的相关方案,下面以具体应用对本实施例方案进行说明:
检测新风进口温度Tj(即上述的新风温度)与排风进口温度tp(即上述的排风温度),分别与阀值T1、T2(即上述的设定新风温度)和阀值T3(即上述的设定排风温度)比较,判断除湿降温和除湿再热需求。其中,[T2,T1]为上述的预设温度区间。
若Tp<T3且Tj>T1,判断室内温度低新风温度高,需要增强除湿和再热,通过控制除湿模块开启,控制压缩机开启,电磁阀开启,第一节流装置打开,进行热泵热回收循环,并通过排风热回收提高散热量,增大除湿能力,进行高效的除湿再热运行。若Tp<T3且T2≤Tj≤T1,判断室内温度低新风温度中,需要节能除湿和再热,通过控制除湿模块开启,压缩机关闭,电磁阀关闭,第一节流装置打开,进行热管循环,经过热管对新风降温,降低除湿负荷,进行高效的除湿再热运行。若Tp<T3且Tj≤T2,判断室内温度低新风温度低,需要减少除湿和再热,通过控制除湿模块开启,控制除湿模块关闭,压缩机开启,电磁阀开启,第一节流装置打开,进行热泵热回收循环,通过排风热回收提高散热量,提高除湿能力,进行高效的除湿再热运行。若Tp>T3,判断室内需要除湿降温,通过关闭压缩机,打开电磁阀或关闭第一节流装置,中断热管循环,进行高效降温除湿运行。若Tp=T3,维持现在运行状态,继续检测。阀值T1,T2优选10~40℃之间某一范围或某一值,T1>T2,阀值T3优选设定温度±5℃之间的某一区间。
例1:用户设定制冷模式,开启系统运行部件,当新风温度33℃=T1,排风温度23℃<T3,判断需要节能除湿和再热,关闭电磁阀和关闭压缩机,打开第一节流装置,排风经过第二换热器升温至26℃,新风经过第三换热器降温至27℃,后经过除湿模块进一步降温至12℃,经过第二换热器加热至17℃送入室内;
例2:用户设定制冷模式,开启系统运行部件,当新风温度18℃<T2,排风温度23℃<T3,判断需要减少除湿和再热,关闭除湿模块,打开电磁阀和压缩机,打开第一节流装置,形成热泵循环,排风经过第二换热器升温至30℃,新风经过第三换热器降温至10℃,经过第二换热器加热至25℃送入室内;
实施例:阀值T1取30~35℃,阀值T2取20~25℃,用户设定25℃,阀值T3取25℃±1℃。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电磁阀、压缩机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启动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且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在启动制冷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执行所述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启动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关闭;在启动制冷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执行所述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的步骤。
在制冷模式下除湿模块对新风降温除湿。
在本实施例中,在新风制冷模式下通过压缩机关闭和电磁阀打开或压缩机关闭且第一节流装置关闭,中断热管循环以停止对新风进行加热,从而保证新风制冷模式的初期,新风机可实现高效降温除湿运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新风机的控制方法任一实施例的相关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新风机,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换热模块以及除湿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排风风道,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除湿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新风风道内沿新风流路依次排布,所述除湿模块独立于所述第一回路设置,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电磁阀、压缩机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所述排风温度用于表征室内温度;
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一控制参数和所述除湿模块的第二控制参数,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温度用于指示控制所述换热模块和所述除湿模块进行除湿再热的程度,不同的所述程度对应不同的除湿再热模式,所述除湿再热模式包括增强除湿再热模式、节能除湿再热模式以及减少除湿再热模式,不同的第一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换热模块对新风的加热量不同,不同的第二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除湿模块对新风的除湿量和吸热量不同,所述换热模块输出的加热量与除湿后的新风的再热需求匹配;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参数控制所述换热模块运行,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参数控制所述除湿模块运行,使得所述新风机的新风出风温湿度满足室内舒适需求;
其中,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换热模块的第一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电磁阀的第三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散热量,新风温度位于预设温度区间时对应的第二换热器的散热量小于新风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区间时对应的第二换热器的散热量;
其中,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除湿模块的第二控制参数包括:
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设定排风温度时,且所述新风温度大于设定新风温度中的第一设定新风温度时,所述除湿再热模式为增强除湿再热模式,确定开启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且所述新风温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时,所述除湿再热模式为节能除湿模式,确定开启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且所述新风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新风温度中的第二设定新风温度时,所述除湿再热模式为减少除湿再热模式,确定关闭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所述设定新风温度包括第一设定新风温度和第二设定新风温度,所述第一设定新风温度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新风温度,所述第一设定新风温度和所述第二设定新风温度之间的温度区间为所述预设温度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第二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时,确定开启所述除湿模块为所述第二控制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二子控制参数及/或所述电磁阀的第三子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排风温度大于设定排风温度时,确定关闭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且确定关闭第一节流装置为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且/或,确定关闭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且确定打开电磁阀为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当所述排风温度小于所述设定排风温度时,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预设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和预设温度区间确定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以及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新风温度位于预设温度区间内时,确定关闭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确定打开第一节流装置为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确定关闭电磁阀为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当所述新风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时,或,当所述新风温度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时,确定打开压缩机为所述第一子控制参数,确定打开第一节流装置为所述第二子控制参数,确定打开电磁阀为所述第三子控制参数。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电磁阀、压缩机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压缩机串联,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启动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并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
在启动制冷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执行所述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还包括压缩机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并联,所述新风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启动制冷运行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且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关闭;
在启动制冷运行预设时间之后,执行所述获取新风温度和排风温度的步骤。
7.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包括:
新风风道;
排风风道;
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包括第一回路和与所述第一回路连接的压缩机,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排风风道;
除湿模块,所述除湿模块独立于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除湿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新风风道内沿新风流路依次排布;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换热模块和所述除湿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新风机的控制程序,所述新风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07852.9A CN114110883B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07852.9A CN114110883B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10883A CN114110883A (zh) | 2022-03-01 |
CN114110883B true CN114110883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80372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07852.9A Active CN114110883B (zh) | 2021-11-24 | 2021-11-24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108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06091B (zh) * | 2022-08-16 | 2024-06-25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5062A (zh) * | 2010-11-09 | 2011-03-30 |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
CN105841272A (zh) * | 2016-04-07 | 2016-08-10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RU2630437C1 (ru) * | 2016-07-21 | 2017-09-07 | Владимир Евгеньевич 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 Кондиционер с форсирован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осушительного и испаритель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
WO2018045697A1 (zh) * | 2016-09-08 | 2018-03-15 | 南通华信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热泵热回收及双蒸发温度的高效新风除湿机 |
CN109945367A (zh) * | 2019-03-28 | 2019-06-2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 |
CN110207280A (zh) * | 2019-05-17 | 2019-09-06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具有全新风湿度、温度独立控制功能的除湿器 |
CN111306646A (zh) * | 2020-03-04 | 2020-06-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
CN111365773A (zh) * | 2020-04-15 | 2020-07-03 | 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1028964A1 (ja) * | 2019-08-09 | 2021-02-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78971B1 (ko) * | 2006-09-29 | 2007-11-23 | 지에스건설 주식회사 | 응축수의 생성을 방지하는 공기조화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CN201844481U (zh) * | 2010-09-28 | 2011-05-25 |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机 |
CN105423413B (zh) * | 2014-09-22 | 2018-06-26 |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机房的制冷系统 |
CN204665595U (zh) * | 2015-05-29 | 2015-09-23 | 北京网电盈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串联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
KR101746154B1 (ko) * | 2015-07-15 | 2017-06-13 |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CN206410294U (zh) * | 2016-10-13 | 2017-08-15 | 张春花 | 智能转轮热交换器 |
CN206257751U (zh) * | 2016-11-23 | 2017-06-16 |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新风除湿机 |
CN106765851B (zh) * | 2017-03-29 | 2022-12-09 | 华北理工大学 | 一种空气过滤处理器及其处理系统、处理方法 |
CN110799793B (zh) * | 2017-07-05 | 2021-06-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机以及空调系统 |
CN107559956B (zh) * | 2017-08-21 | 2020-06-3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07962972U (zh) * | 2017-11-30 | 2018-10-12 | 南京海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逆流降膜式溶液调湿变频空调新风机组 |
CN111050529A (zh) * | 2019-12-05 | 2020-04-21 | 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中心节能新风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
CN110925953B (zh) * | 2019-12-11 | 2021-02-19 | 南京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排风热回收防冻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FR3106654B1 (fr) * | 2020-01-23 | 2022-12-30 | Eurevia | Unité de confort aéraulique, installation de ventilation et de traitement d’air associée |
CN112503680B (zh) * | 2020-11-30 | 2022-02-18 | 同济大学 | 一种多级热泵热回收的全工况高效新风机 |
-
2021
- 2021-11-24 CN CN202111407852.9A patent/CN1141108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5062A (zh) * | 2010-11-09 | 2011-03-30 |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
CN105841272A (zh) * | 2016-04-07 | 2016-08-10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RU2630437C1 (ru) * | 2016-07-21 | 2017-09-07 | Владимир Евгеньевич 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 Кондиционер с форсирован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осушительного и испаритель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
WO2018045697A1 (zh) * | 2016-09-08 | 2018-03-15 | 南通华信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热泵热回收及双蒸发温度的高效新风除湿机 |
CN109945367A (zh) * | 2019-03-28 | 2019-06-2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 |
CN110207280A (zh) * | 2019-05-17 | 2019-09-06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具有全新风湿度、温度独立控制功能的除湿器 |
WO2021028964A1 (ja) * | 2019-08-09 | 2021-02-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
CN111306646A (zh) * | 2020-03-04 | 2020-06-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
CN111365773A (zh) * | 2020-04-15 | 2020-07-03 | 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10883A (zh) | 2022-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17269B (zh) | 溶液除湿再生热湿独立处理空调装置及其节能运行方法 | |
CA2999550C (en) | Air-source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 |
CN201149335Y (zh) | 可调温的除湿空调机 | |
CN112254209A (zh) | 一种两管制冷凝再热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294755A (zh) | 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 |
CN114087743B (zh) | 热管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2022642A1 (zh) | 空调及除湿方法 | |
CN114110883B (zh)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230053495A (ko) | 열회수 환기유닛과 히트펌프가 일체식으로 내장된 바닥상치형 패키지 공조장치 | |
CN201331158Y (zh) | 温度和湿度同时自动精确调节的空调装置 | |
CN114110884B (zh)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847657A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 |
CN112728695A (zh) | 一种可精确控制送风温湿度的节能型空调装置 | |
CN214791447U (zh) |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空调器 | |
CN106949547B (zh) | 除湿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087742B (zh) |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102257544B1 (ko) | 에너지 절감이 가능한 공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114061026A (zh) |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198808A (zh) | 一种再热型被动式环控一体机机组 | |
CN114060974A (zh) |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940691B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8722159U (zh) |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多联机系统 | |
CN216897677U (zh) | 新风机 | |
CN219756644U (zh) | 空调热水一体机 | |
CN213687017U (zh) | 一种两管制冷凝再热新风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