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7657A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7657A
CN113847657A CN202111087739.7A CN202111087739A CN113847657A CN 113847657 A CN113847657 A CN 113847657A CN 202111087739 A CN202111087739 A CN 202111087739A CN 113847657 A CN113847657 A CN 113847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heat exchanger
set temperature
superheat degree
outlet super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77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伟
吕如兵
梁祥飞
黄健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0877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76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7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7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3/140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in which the humidity of the air is exclusively affected by contact with the evaporator of a closed-circuit cooling system or heat pump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出风温度,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单元,根据室内湿度和室内相对湿度,确定运行模式;控制单元,还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和/或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在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四通阀模块通电,根据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和送风温度,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和/或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该方案,控制空调系统在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的模式下运行,能够节省耗电量,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系统使用越来越普遍,同时,人们对空调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除了满足夏季高温制冷、以及冬季低温制热的需求之外,在过渡季节温度不高、相对湿度较大时也希望空调系统能实现再热除湿功能。而带有再热除湿功能的家用空调系统,基本都以配置电加热为主,但电加热的投入使用,会使再热除湿系统的耗电增加,能效降低。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以解决空调系统的再热除湿系统以配置电加热为主,会使再热除湿系统的耗电增加,能效降低的问题,达到通过控制空调系统在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的模式下运行,能够节省耗电量,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通过四通阀模块,分别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的主管路上,设置有主管节流装置,记为第一节流装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和/或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设置有支管节流装置;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检测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所述除湿模式,包括: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再热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小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除湿模式,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热降湿模式;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再热除湿模式;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除湿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的第三节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减小;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增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的第一四通阀,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的第二四通阀;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增大;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减小;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增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的第一四通阀,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的第二四通阀;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增大;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减小。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与上述空调系统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通过四通阀模块,分别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的主管路上,设置有主管节流方法,记为第一节流方法;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和/或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设置有支管节流方法;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检测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所述除湿模式,包括: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再热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小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除湿模式,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热降湿模式;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再热除湿模式;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除湿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节流方法,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方法,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的第三节流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减小;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增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的第一四通阀,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的第二四通阀;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三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增大;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节流方法,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减小;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增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的第一四通阀,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的第二四通阀;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增大;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的开度值减小。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之间的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在主管路与室内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或在主管路与室内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在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的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以及控制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或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实现对空调系统的除湿模式的控制和/或对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的控制;从而,通过控制空调系统在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的模式下运行,能够节省耗电量,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的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冷模式(制冷除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
图3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
图4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再热除湿模式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
图5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除湿模式的判断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冷模式(制冷除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
图11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
图12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再热除湿模式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
图13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4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5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6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压缩机(如双转子压缩机);2a-第一四通阀;2b-第二四通阀;3-封堵;4a-室外换热器;4b-室内第一换热器;4c-室内第二换热器;5a-第一节流装置;5b-第二节流装置;5c-第三节流装置;6a-外风机;6b-内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方案中的再热除湿系统,是可以实现高效再热除湿模式的系统,但该再热除湿系统在实际控制中,存在由于多个节流装置调节不当,导致出风温度不可控、室内两排换热器流量分配不合理,进而导致的能效较差等问题。针对该再热除湿系统,存在的多节流装置的控制难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a、室内第一换热器4b和室内第二换热器4c。所述压缩机1,通过四通阀模块,分别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a的第一端、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一端。在所述室外换热器4a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的主管路上,设置有主管节流装置,记为第一节流装置5a。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和/或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设置有支管节流装置。
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室内温度如室内温度Tin,是室内相对湿度如室内相对湿度RHin。检测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如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如T_SH2。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如T送风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所述除湿模式,包括: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再热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其中,除湿是含湿量下降,相对湿度下降;降湿是含湿量不变,随着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新型再热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是主要针对关于单温再热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实现再热除湿功能的成本最低。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新型再热除湿系统的除湿运行模式,分为再热除湿、制冷除湿、升温降湿三种除湿模式,通过检测室内温湿度,自动判断系统运行模式。通过设置三个节流装置,控制三个节流装置,保障新型再热除湿系统在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等模式下的可靠、高效运行。并且,通过控制三个节流装置,调节室内背风侧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流量分配,进行出风温度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确定情形:
第一种确定情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小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除湿模式,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第一设定相对湿度,如70%。
第二种确定情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热降湿模式。第一设定温度,如18℃。
第三种确定情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再热除湿模式。第二设定温度,如26℃。
第四种确定情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除湿模式。
图5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除湿模式的判断流程示意图。空调系统根据房间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在哪一除湿模式下的温度区间,判断该开启何种除湿模式,当房间内干球温度高于26℃,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制冷除湿模式。当房间温度低于18℃时,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制热降湿模式。当房间温度在18℃至26℃温度区间内,且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再热除湿模式。如图5所示,除湿模式的判断流程,包括:
步骤11、检测室内温度Tin,并检测室内相对湿度RHin。
步骤12、判断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是否大于或等于18℃且小于或等于26℃,或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是否大于26℃,或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是否小于18℃:若是,则执行步骤13。否则,退出除湿模式。
步骤13、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小于18℃,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制热除湿模式,之后返回步骤11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或等于18℃且小于或等于26℃,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之后返回步骤11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制冷除湿模式,之后返回步骤11进行重新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装置5b,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的第三节流装置5c。
图2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冷模式(制冷除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包括:双转子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封堵铜管3,室外换热器4a,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外风机6a,内风机6b。
双转子压缩机1的排气管,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的D管相连接,第一四通阀2a的C管处封堵,第一四通阀2a的E管与室内第一换热器4b相连接,第二四通阀2b的C管与室外换热器4a相连接,第二四通阀2b的E管与室内第二换热器4c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5a与室外换热器4a相连接,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分别与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5a分别与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串联。
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调节,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优选为电子膨胀阀。
图3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均处于通电状态,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即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分别进入两室内侧换热器(即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冷凝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经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一级节流,第一节流装置5a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进入室外换热器4a,在室外换热器4a内蒸发吸热后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系统循环。
图4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再热除湿模式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在空调系统进行再热除湿模式时,第一四通阀2a处于通电状态。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过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分别进入室外换热器4a和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进行冷凝,在室外换热器4a和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内冷凝为高温高压的过冷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一级节流,经第三节流装置5c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进入室内第二换热器,在室内第二换热器内蒸发吸热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系统循环。室内侧空气经室内第二换热器4c降温除湿又经室内侧第一换热器4b加热后,干球温度不变,相对湿度下降,实现再热除湿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第一设定温度如T1,第二设定温度如T2。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图6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制冷模式时,如图6所示,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21、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得到的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确定。例如:当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高于环境温度3℃以上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设定为中高频(40HZ以上)。当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低于3℃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设置为低频(0~40HZ)。
步骤2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最高转速。
步骤23、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步骤24、通过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通过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进行控制调节,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根据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进行控制调节。
具体地,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并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同时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同时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减小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在制冷模式时,双转子压缩机1高温高压排气经第二四通阀2b进入室外换热器4a中,在室外换热器4a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过冷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5a一级节流,经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分别进入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进行蒸发换热,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在经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内吸热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制冷循环。在该制冷模式下,将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作为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b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将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作为控制第三节流装置5c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系统出现吸气状态为饱和气状态时,室内两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一换热器出口过热严重而另一换热器出口还处于两相状态,导致的空调系统性能较差的问题。具体控制方法如图6所示,通过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温度、换热器中间饱和温度计算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过热度,根据出口过热度判断室内两换热器出口状态。两换热器出口状态为: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通过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通过同时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增大第三节流装置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减小第三节流装置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三节流装置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空调系统保持该状态继续运行。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同时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减小第三节流装置5c开度值。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根据两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状态,利用如图6所示方法,通过增大、减小两阀开度值进行调节。制冷除湿模式控制方法与制冷模式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第一设定温度如T1,第二设定温度如T2。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图7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空调系统制冷除湿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31、检测室内温度Tin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满足: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
步骤32、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则将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除湿模式转速。
步骤33、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
步骤34、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并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同时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同时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减小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如第五设定温度T5,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如第六设定温度T6。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减小。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增大。
图8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该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控制流程图如图8所示,制热降湿模式控制方法和制热模式相同。在制热模式时,如图8所示,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41、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得到的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确定。
步骤4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最高转速。
步骤43、参考迎风、背风换热器面积比,固定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
具体地,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参考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换热面积比例进行设定,按一定比例固定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阀值(即开度值)可以有效保证室内换热器换热效果最佳。
例如:第二节流装置5b、第三节流装置5c阀值(即开度值)比例范围为2:3~1:5,最优比例范围为1:2~1:3。
又如:当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面积比为1:1时,第二节流装置5b阀值(即开度值)大小与第三节流装置5c比例范围为1:4~1:2,具体比例参考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
其中,高频和低频时,换热器前后排换热器负荷占比会发生改变,为保证换热器换热均匀,前后排流量分配需按压缩机频率改变而改变。例如,在低频时后排换热器负荷占比较小,则两节流装置的比例接近1:4,而高频是后排负荷占比相对较大,则两节流装置的比例接近1:2。
两个节流装置比例不同,主要目的是改善并联换热器换热效果,当两节流装置开度相同时,两排换热器流量相同前后排换热器负荷接近,前排换热器内冷出过冷度较大,液相区占比较大,两相区占较小,而两相区的换热系数远大于液相区,前排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没有发挥,从而出现换热器整体换热变差的情况。
步骤44、检测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与室外换热器4a的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吸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
步骤45、第一节流装置5a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与室外换热器4a的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进行控制调节。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具体地,判断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5、且小于第六设定温度T6: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5,则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44进行重新检测。
若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大于或等于第六设定温度T6,则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44进行重新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连通的第一四通阀2a,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连通的第二四通阀2b。
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a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第三设定温度如T3,第四设定温度如T5。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增大。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减小。
图9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中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再热除湿模式时,如图9所示,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51、检测室内温度Tin、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满足再热除湿模式: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或等于18℃且小于或等于26℃,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
步骤5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除湿模式转速,第一四通阀2a通电。
步骤53、检测到的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温度与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出口过热度T_SH2。
步骤54、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T3、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T4:若是,则执行步骤55。否则,调整第三节流装置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53继续检测。其中,若T_SH2大于T4,则增大5c开度值;若T_SH2小于T3则减小5c开度值。
步骤55、检测送风温度T送风
步骤56、判断送风温度T送风是否等于设定温度T设定: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送风温度T送风大于室内温度Tin,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53继续检测。
若送风温度T送风小于室内温度Tin,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53继续检测。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能够根据送风温度T送风进行控制调节,第三节流装置5c根据检测到的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温度与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出口过热度T_SH2进行控制调节,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内风机转速设定为除湿最佳转速,第一四通阀2a通电,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作为控制第三节流装置5c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当空调系统的吸气过热度稳定后,检测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阀值(即开度值),以此来增大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流量,从而提高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低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阀值(即开度值),以此来减少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流量,从而降低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和室内温度相等则保持各节流装置阀值(即开度值)。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提供新型再热除湿系统中三个节流装置(如三个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首先通过三个节流装置(如三个电子膨胀阀)的稳定控制,保障新型再热除湿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其次,提供再热除湿模式下出风温度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室内外换热器冷媒流量分配、内外风机转速,使得新型再热除湿系统出风温度调节范围更广,除湿环境适应性更强,用户房间内舒适性更佳。另外,当用户设定自动除湿模式时,能根据环境参数,判断优先采用制冷除湿、再热除湿、以及升温降湿三种除湿模式中的其中一种,使得该新型再热除湿系统可以适应多种除湿环境,并且采用合适的除湿模式,也使得新型再热除湿系统在房间环境温湿度均达到舒适区间时耗电量最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装置5b。
图10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冷模式(制冷除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图11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图12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再热除湿模式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如图10所示的空调系统,包括:双转子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封堵铜管3,室外换热器4a,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内风机6b,外风机6a。
双转子压缩机1排气管,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的D管相连接,第一四通阀2a的C管封堵,第一四通阀2a的E管与室内第一换热器4b相连接,第二四通阀2b的C管与室外换热器4a相连接,第二四通阀2b的E管与室内第二换热器4c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5a与室外换热器4a相连接,第二节流装置与室内第一换热器4b相连接,第一节流装置5a与第二节流装置5b串联。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调节。
图11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均处于通电状态,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分别进入两室内侧换热器(即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冷凝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冷液体,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经第二节流装置5b一级节流降压后与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冷媒混合,经第一节流装置5a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进入室外换热器4a,在室外换热器4a内蒸发吸热后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空调系统的循环。
图12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再热除湿模式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在空调系统进行再热除湿模式时,第一四通阀2a处于通电状态。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过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分别进入室外换热器4a和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进行冷凝,在室外换热器4a和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内冷凝为高温高压的过冷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进入室内第二换热器4c,在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内蒸发吸热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系统循环。室内侧空气经室内第二换热器4c降温除湿又经室内第一换热器4b加热后,干球温度不变,相对湿度下降,实现再热除湿的功能。
其中,空调系统根据房间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在哪一除湿模式下的温度区间,判断该开启何种除湿模式,当房间内干球温度高于26℃,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制冷除湿模式。当房间温度低于18℃时,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制热降湿模式。当房间温度在18℃至26℃温度区间内,且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再热除湿模式。当检测到房间温度在18℃至26℃之间,且相对湿度小于70%时,则空调系统推出除湿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第一设定温度如T1,第二设定温度如T2。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图13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制冷模式时,如图13所示,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61、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得到的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确定。图13中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确定,当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3℃以上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设定为中高频(40HZ以上),当室内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低于3℃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设置为低频(0~40HZ)。
步骤6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最高转速。
步骤63、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步骤64、通过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通过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进行控制调节,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进行控制调节。
具体地,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并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在制冷模式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第二四通阀2b进入室外换热器4a中,在室外换热器4a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过冷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5a一级节流降压后,一部分节流降压的冷媒进入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进行蒸发换热,另一部分冷媒经第二节流装置5b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分别进入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进行蒸发换热,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在经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内吸热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制冷循环。在该制冷模式下,将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作为控制第二节流装置5b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将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过热度作为控制第一节流装置5a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系统在吸气状态为饱和气状态时,出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中一换热器严重,而另一换热器出口还处于两相状态,导致的空调系统性能变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第一设定温度如T1,第二设定温度如T2。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图14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具体控制方法如图14所示,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71、检测室内温度Tin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满足: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
步骤72、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则将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除湿模式转速。
步骤73、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
步骤74、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并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空调系统制冷除湿控制方法如图14所示,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通过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中间饱和温度,计算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过热度,根据出口过热度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状态。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状态为: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减小5a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减小5a开度值,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开度值,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系统保持运行。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开度值。制冷除湿模式控制方法与制冷模式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如第五设定温度T5,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如第六设定温度T6。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减小。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增大。
图15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制热降湿模式控制方法和制热模式相同具体控制流程图如图15所示。该制热模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流程图如图15所示,按最佳开度阀值(即开度值)固定第二节流装置5b阀值(即开度值),可以有效保证室内换热器(即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换热效果最佳。在制热模式时,如图15所示,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81、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得到的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确定。
步骤8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最高转速。
步骤83、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参考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换热面积比例进行设定。
步骤84、检测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与室外换热器4a的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吸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
步骤85、第一节流装置5a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与室外换热器4a的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进行控制调节。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具体地,判断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5、且小于第六设定温度T6: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5,则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84进行重新检测。
若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大于或等于第六设定温度T6,则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84进行重新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连通的第一四通阀2a,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连通的第二四通阀2b。
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a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第三设定温度如T3,第四设定温度如T5。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增大。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减小。
图16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中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再热除湿模式时,如图16所示,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91、检测室内温度Tin、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满足再热除湿模式: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或等于18℃且小于或等于26℃,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
步骤9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除湿模式转速,第一四通阀2a通电。
步骤93、检测到的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温度与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出口过热度T_SH2。
步骤94、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T3、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T4:若是,则执行步骤95。否则,调整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即同增或同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93继续检测。
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能够根据送风温度进行控制调节,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根据检测到的室内第二换热器的4c出口温度与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进行控制调节,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步骤95、检测送风温度T送风
步骤96、判断送风温度T送风是否等于设定温度T设定: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送风温度T送风大于室内温度Tin,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93继续检测。
若送风温度T送风小于室内温度Tin,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的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93继续检测。
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6所示,内风机转速设定为除湿最佳转速,第一四通阀2a通电,双转子压缩机1吸气过热度作为控制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当空调系统吸气过热度稳定后,检测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增大第二节流装置5b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装置5a阀值(即开度值),以此来增大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流量,从而提高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低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减小第二节流装置5b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一节流装置5a阀值(即开度值),以此来减少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流量,从而降低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和室内温度相等则保持各节流装置(即第一节流装置5a、第二节流装置5b和第三节流装置5c)阀值(即开度值)。
本发明的方案,是通过控制室内外换热流量分配从而控制出风温度,控制方法更灵活,出风温度调节范围更广,在实现再热模式时性能更佳。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之间的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在主管路与室内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或在主管路与室内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在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的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以及控制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或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实现对空调系统的除湿模式的控制和/或对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的控制。从而,通过控制空调系统在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的模式下运行,能够节省耗电量,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之间的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在主管路与室内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或在主管路与室内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在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的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以及控制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或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实现对空调系统的除湿模式的控制和/或对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的控制,实现再热除湿功能的成本最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系统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a、室内第一换热器4b和室内第二换热器4c。所述压缩机1,通过四通阀模块,分别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a的第一端、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一端。在所述室外换热器4a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的主管路上,设置有主管节流方法,记为第一节流方法5a。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和/或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设置有支管节流方法。
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40。
在步骤S110处,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室内温度如室内温度Tin,是室内相对湿度如室内相对湿度RHin。检测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如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如T_SH2。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如T送风
在步骤S120处,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所述除湿模式,包括: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再热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在步骤S130处,在所述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在步骤S140处,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新型再热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是主要针对关于单温再热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实现再热除湿功能的成本最低。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新型再热除湿系统的除湿运行模式,分为再热除湿、制冷除湿、升温降湿三种除湿模式,通过检测室内温湿度,自动判断系统运行模式。通过设置三个节流方法,控制三个节流方法,保障新型再热除湿系统在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等模式下的可靠、高效运行。并且,通过控制三个节流方法,调节室内背风侧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冷媒流量分配,进行出风温度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确定情形:
第一种确定情形: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小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除湿模式,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第一设定相对湿度,如70%。
第二种确定情形: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热降湿模式。第一设定温度,如18℃。
第三种确定情形: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再热除湿模式。第二设定温度,如26℃。
第四种确定情形: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除湿模式。
图5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和第三节流方法5c)中除湿模式的判断流程示意图。空调系统根据房间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在哪一除湿模式下的温度区间,判断该开启何种除湿模式,当房间内干球温度高于26℃,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制冷除湿模式。当房间温度低于18℃时,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制热降湿模式。当房间温度在18℃至26℃温度区间内,且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再热除湿模式。如图5所示,除湿模式的判断流程,包括:
步骤11、检测室内温度Tin,并检测室内相对湿度RHin。
步骤12、判断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是否大于或等于18℃且小于或等于26℃,或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是否大于26℃,或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是否小于18℃:若是,则执行步骤13。否则,退出除湿模式。
步骤13、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小于18℃,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制热除湿模式,之后返回步骤11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或等于18℃且小于或等于26℃,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之后返回步骤11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制冷除湿模式,之后返回步骤11进行重新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所述支管节流方法,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方法5b,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的第三节流方法5c。
图2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和第三节流方法5c)中制冷模式(制冷除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空调系统,包括:双转子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封堵铜管3,室外换热器4a,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外风机6a,内风机6b。
双转子压缩机1的排气管,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的D管相连接,第一四通阀2a的C管处封堵,第一四通阀2a的E管与室内第一换热器4b相连接,第二四通阀2b的C管与室外换热器4a相连接,第二四通阀2b的E管与室内第二换热器4c相连接,第一节流方法5a与室外换热器4a相连接,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分别与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相连接,第一节流方法5a分别与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串联。
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调节,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优选为电子膨胀阀。
图3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和第三节流方法5c)中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均处于通电状态,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即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分别进入两室内侧换热器(即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冷凝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冷液体,经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一级节流,第一节流方法5a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进入室外换热器4a,在室外换热器4a内蒸发吸热后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系统循环。
图4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和第三节流方法5c)中再热除湿模式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在空调系统进行再热除湿模式时,第一四通阀2a处于通电状态。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过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分别进入室外换热器4a和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进行冷凝,在室外换热器4a和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内冷凝为高温高压的过冷液体,经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一级节流,经第三节流方法5c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进入室内第二换热器,在室内第二换热器内蒸发吸热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系统循环。室内侧空气经室内第二换热器4c降温除湿又经室内侧第一换热器4b加热后,干球温度不变,相对湿度下降,实现再热除湿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第一设定温度如T1,第二设定温度如T2。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图6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和第三节流方法5c)中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制冷模式时,如图6所示,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21、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得到的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确定。例如:当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高于环境温度3℃以上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设定为中高频(40HZ以上)。当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低于3℃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设置为低频(0~40HZ)。
步骤2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最高转速。
步骤23、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步骤24、通过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通过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根据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进行控制调节,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根据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进行控制调节。
具体地,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并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同时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同时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减小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23进行重新检测。
在制冷模式时,双转子压缩机1高温高压排气经第二四通阀2b进入室外换热器4a中,在室外换热器4a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过冷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方法5a一级节流,经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分别进入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进行蒸发换热,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在经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内吸热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制冷循环。在该制冷模式下,将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作为控制第二节流方法5b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将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作为控制第三节流方法5c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系统出现吸气状态为饱和气状态时,室内两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一换热器出口过热严重而另一换热器出口还处于两相状态,导致的空调系统性能较差的问题。具体控制方法如图6所示,通过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温度、换热器中间饱和温度计算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过热度,根据出口过热度判断室内两换热器出口状态。两换热器出口状态为: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通过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通过同时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增大第三节流方法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减小第三节流方法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三节流方法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空调系统保持该状态继续运行。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同时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减小第三节流方法5c开度值。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根据两换热器(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状态,利用如图6所示方法,通过增大、减小两阀开度值进行调节。制冷除湿模式控制方法与制冷模式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第一设定温度如T1,第二设定温度如T2。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图7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和第三节流方法5c)中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空调系统制冷除湿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31、检测室内温度Tin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满足: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
步骤32、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则将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除湿模式转速。
步骤33、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
步骤34、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并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同时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同时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减小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33进行重新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如第五设定温度T5,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如第六设定温度T6。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减小。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增大。
图8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和第三节流方法5c)中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该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控制流程图如图8所示,制热降湿模式控制方法和制热模式相同。在制热模式时,如图8所示,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41、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得到的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确定。
步骤4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最高转速。
步骤43、参考迎风、背风换热器面积比,固定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
具体地,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参考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换热面积比例进行设定,按一定比例固定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阀值(即开度值)可以有效保证室内换热器换热效果最佳。
例如:第二节流方法5b、第三节流方法5c阀值(即开度值)比例范围为2:3~1:5,最优比例范围为1:2~1:3。
又如:当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面积比为1:1时,第二节流方法5b阀值(即开度值)大小与第三节流方法5c比例范围为1:4~1:2,具体比例参考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
步骤44、检测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与室外换热器4a的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吸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
步骤45、第一节流方法5a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与室外换热器4a的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进行控制调节。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具体地,判断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5、且小于第六设定温度T6: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5,则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44进行重新检测。
若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大于或等于第六设定温度T6,则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44进行重新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连通的第一四通阀2a,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连通的第二四通阀2b。
步骤S140中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a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第三设定温度如T3,第四设定温度如T5。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增大。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减小。
图9为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和第三节流方法5c)中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再热除湿模式时,如图9所示,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51、检测室内温度Tin、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满足再热除湿模式: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或等于18℃且小于或等于26℃,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
步骤5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除湿模式转速,第一四通阀2a通电。
步骤53、检测到的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温度与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出口过热度T_SH2。
步骤54、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T3、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T4:若是,则执行步骤55。否则,调整第三节流方法5c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53继续检测。
步骤55、检测送风温度T送风
步骤56、判断送风温度T送风是否等于设定温度T设定: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送风温度T送风大于室内温度Tin,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53继续检测。
若送风温度T送风小于室内温度Tin,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53继续检测。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能够根据送风温度T送风进行控制调节,第三节流方法5c根据检测到的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温度与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出口过热度T_SH2进行控制调节,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内风机转速设定为除湿最佳转速,第一四通阀2a通电,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作为控制第三节流方法5c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当空调系统的吸气过热度稳定后,检测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阀值(即开度值),以此来增大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流量,从而提高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低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阀值(即开度值),以此来减少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流量,从而降低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和室内温度相等则保持各节流方法阀值(即开度值)。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提供新型再热除湿系统中三个节流方法(如三个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首先通过三个节流方法(如三个电子膨胀阀)的稳定控制,保障新型再热除湿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其次,提供再热除湿模式下出风温度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室内外换热器冷媒流量分配、内外风机转速,使得新型再热除湿系统出风温度调节范围更广,除湿环境适应性更强,用户房间内舒适性更佳。另外,当用户设定自动除湿模式时,能根据环境参数,判断优先采用制冷除湿、再热除湿、以及升温降湿三种除湿模式中的其中一种,使得该新型再热除湿系统可以适应多种除湿环境,并且采用合适的除湿模式,也使得新型再热除湿系统在房间环境温湿度均达到舒适区间时耗电量最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节流方法,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方法5b。
图10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中制冷模式(制冷除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图11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中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图12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中再热除湿模式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如图10所示的空调系统,包括:双转子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封堵铜管3,室外换热器4a,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内风机6b,外风机6a。
双转子压缩机1排气管,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的D管相连接,第一四通阀2a的C管封堵,第一四通阀2a的E管与室内第一换热器4b相连接,第二四通阀2b的C管与室外换热器4a相连接,第二四通阀2b的E管与室内第二换热器4c相连接,第一节流方法5a与室外换热器4a相连接,第二节流方法与室内第一换热器4b相连接,第一节流方法5a与第二节流方法5b串联。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调节。
图11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中制热模式(制热降湿)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均处于通电状态,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分别进入两室内侧换热器(即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冷凝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冷液体,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经第二节流方法5b一级节流降压后与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冷媒混合,经第一节流方法5a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进入室外换热器4a,在室外换热器4a内蒸发吸热后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空调系统的循环。
图12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中再热除湿模式的空调系统循环示意图。在空调系统进行再热除湿模式时,第一四通阀2a处于通电状态。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过第一四通阀2a,第二四通阀2b分别进入室外换热器4a和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进行冷凝,在室外换热器4a和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内冷凝为高温高压的过冷液体,经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状态进入室内第二换热器4c,在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内蒸发吸热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系统循环。室内侧空气经室内第二换热器4c降温除湿又经室内第一换热器4b加热后,干球温度不变,相对湿度下降,实现再热除湿的功能。
其中,空调系统根据房间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在哪一除湿模式下的温度区间,判断该开启何种除湿模式,当房间内干球温度高于26℃,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制冷除湿模式。当房间温度低于18℃时,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制热降湿模式。当房间温度在18℃至26℃温度区间内,且相对湿度大于70%时,空调系统开启再热除湿模式。当检测到房间温度在18℃至26℃之间,且相对湿度小于70%时,则空调系统推出除湿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第一设定温度如T1,第二设定温度如T2。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图13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中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制冷模式时,如图13所示,制冷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61、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得到的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确定。图13中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确定,当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3℃以上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设定为中高频(40HZ以上),当室内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低于3℃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设置为低频(0~40HZ)。
步骤6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最高转速。
步骤63、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步骤64、通过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通过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进行控制调节,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能够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进行控制调节。
具体地,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并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63进行重新检测。
在制冷模式时,双转子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排气,经第二四通阀2b进入室外换热器4a中,在室外换热器4a中冷凝为高温高压的过冷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方法5a一级节流降压后,一部分节流降压的冷媒进入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进行蒸发换热,另一部分冷媒经第二节流方法5b二级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分别进入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进行蒸发换热,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在经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内吸热变为制冷剂饱和或过热状态,完成制冷循环。在该制冷模式下,将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作为控制第二节流方法5b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将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过热度作为控制第一节流方法5a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系统在吸气状态为饱和气状态时,出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中一换热器严重,而另一换热器出口还处于两相状态,导致的空调系统性能变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第一设定温度如T1,第二设定温度如T2。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图14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中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具体控制方法如图14所示,制冷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71、检测室内温度Tin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满足: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
步骤72、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26℃,则将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除湿模式转速。
步骤73、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检测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中间饱和温度得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
步骤74、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并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并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1,则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若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1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T2,且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T_SH1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T2,则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73进行重新检测。
空调系统制冷除湿控制方法如图14所示,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通过检测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温度,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中间饱和温度,计算得到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过热度,根据出口过热度判断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状态。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状态为: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减小5a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两相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减小5a开度值,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开度值,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饱和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系统保持运行。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过热蒸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饱和气状态,此时,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过热蒸气状态,室内第二换热器4c两相状态,此时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开度值。制冷除湿模式控制方法与制冷模式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如第五设定温度T5,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如第六设定温度T6。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减小。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增大。
图15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中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制热降湿模式控制方法和制热模式相同具体控制流程图如图15所示。该制热模式的空调系统控制流程图如图15所示,按最佳开度阀值(即开度值)固定第二节流方法5b阀值(即开度值),可以有效保证室内换热器(即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换热效果最佳。在制热模式时,如图15所示,制热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81、双转子压缩机1的频率通过检测得到的室内温度Tin和设定温度T设定的差值确定。
步骤8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最高转速。
步骤83、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参考室内第一换热器4b、室内第二换热器4c换热面积比例进行设定。
步骤84、检测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与室外换热器4a的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吸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
步骤85、第一节流方法5a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温度与室外换热器4a的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进行控制调节。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具体地,判断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是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T5、且小于第六设定温度T6: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T5,则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84进行重新检测。
若双转子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T_SH大于或等于第六设定温度T6,则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84进行重新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连通的第一四通阀2a,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连通的第二四通阀2b。
步骤S140中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a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第三设定温度如T3,第四设定温度如T5。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增大。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减小。
图16为另一种控制方式(即设置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中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再热除湿模式时,如图16所示,再热除湿模式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91、检测室内温度Tin、室内相对湿度RHin是否满足再热除湿模式:若室内相对湿度RHin大于或等于70%、且室内温度Tin大于或等于18℃且小于或等于26℃,则控制空调系统进入再热除湿模式。
步骤92、室内风机(即内风机6b)转速设定为除湿模式转速,第一四通阀2a通电。
步骤93、检测到的室内第二换热器4c出口温度与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出口过热度T_SH2。
步骤94、判断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是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T3、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T4:若是,则执行步骤95。否则,调整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即同增或同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93继续检测。
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能够根据送风温度进行控制调节,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根据检测到的室内第二换热器的4c出口温度与中间饱和温度差值即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进行控制调节,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T_SH2的范围为0~5℃,优选范围为1~2℃。
步骤95、检测送风温度T送风
步骤96、判断送风温度T送风是否等于设定温度T设定: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否则,调节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
其中,若送风温度T送风大于室内温度Tin,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93继续检测。
若送风温度T送风小于室内温度Tin,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的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的阀值(即开度值),之后返回步骤93继续检测。
再热除湿模式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6所示,内风机转速设定为除湿最佳转速,第一四通阀2a通电,双转子压缩机1吸气过热度作为控制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阀值(即开度值)的主要因素,当空调系统吸气过热度稳定后,检测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增大第二节流方法5b阀值(即开度值),减小第一节流方法5a阀值(即开度值),以此来增大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流量,从而提高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低于室内环境温度则减小第二节流方法5b阀值(即开度值),增大第一节流方法5a阀值(即开度值),以此来减少室内第一换热器4b冷媒流量,从而降低出风温度。若出风温度和室内温度相等则保持各节流方法(即第一节流方法5a、第二节流方法5b和第三节流方法5c)阀值(即开度值)。
本发明的方案,是通过控制室内外换热流量分配从而控制出风温度,控制方法更灵活,出风温度调节范围更广,在实现再热模式时性能更佳。
由于本实施例的方法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空调系统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之间的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在主管路与室内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和/或在主管路与室内第二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在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的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以及控制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和/或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值,实现对空调系统的除湿模式的控制和/或对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的控制,保障新型再热除湿系统在制冷、制热、再热除湿等模式下的可靠、高效运行。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a)、室内第一换热器(4b)和室内第二换热器(4c);所述压缩机(1),通过四通阀模块,分别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a)的第一端、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一端;在所述室外换热器(4a)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的主管路上,设置有主管节流装置,记为第一节流装置(5a);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和/或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设置有支管节流装置;
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检测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所述除湿模式,包括: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再热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
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小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除湿模式,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
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热降湿模式;
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再热除湿模式;
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除湿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装置(5b),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的第三节流装置(5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减小;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连通的第一四通阀(2a),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连通的第二四通阀(2b);
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a)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三节流装置(5c)的开度值;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增大;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装置(5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减小;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增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连通的第一四通阀(2a),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连通的第二四通阀(2b);
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装置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a)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增大;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5a)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b)的开度值减小。
13.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14.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4a)、室内第一换热器(4b)和室内第二换热器(4c);所述压缩机(1),通过四通阀模块,分别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4a)的第一端、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一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一端;在所述室外换热器(4a)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的主管路上,设置有主管节流方法,记为第一节流方法(5a);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和/或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设置有支管节流方法;
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检测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
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所述除湿模式,包括: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再热除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在所述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制冷除湿模式、制热降湿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室内湿度和所述室内相对湿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
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小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除湿模式,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
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热降湿模式;
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再热除湿模式;
若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运行于所述制冷除湿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节流方法,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方法(5b),以及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二支管路上的第三节流方法(5c)。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同时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减小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增大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减小;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增大。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连通的第一四通阀(2a),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连通的第二四通阀(2b);
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a)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三节流方法(5c)的开度值;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增大;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减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节流方法,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主管路的第一支管路上的第二节流方法(5b)。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除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则减小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若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二设定温度,且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则增大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的开度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热模式或所述制热降湿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1)的频率,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最高转速,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以及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迎风和背风换热面积比,确定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减小;
若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过热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增大。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模块,包括:与所述室内第一换热器(4b)连通的第一四通阀(2a),以及与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连通的第二四通阀(2b);
在所述再热除湿模式下,控制所述四通阀模块通电,以及,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支管节流方法的开度值中的至少之一,还包括:
在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相对湿度、且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内风机(6b)的转速为设定的除湿模式转速,控制所述第一四通阀(2a)通电,进而根据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以及所述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进行以下控制: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温度、或大于或等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和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等于设定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保持当前状态;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减小、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增大;
在所述室内第二换热器(4c)的出口过热度大于第三设定温度、且小于第四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若所述送风温度不等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方法(5a)的开度值增大、所述第二节流方法(5b)的开度值减小。
CN202111087739.7A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38476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7739.7A CN113847657A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7739.7A CN113847657A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7657A true CN113847657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74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7739.7A Pending CN113847657A (zh) 2021-09-16 2021-09-16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76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51517A (zh) * 2022-09-08 2023-03-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型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热泵型空调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3589A (ja) * 2008-12-03 2010-06-17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411341A (zh) * 2013-09-02 2013-11-2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恒温除湿空调器及除湿方法
CN10560569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204935A (ja) * 2017-05-31 2018-1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10631141A (zh) * 2019-08-27 2019-12-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恒温除湿空调系统及方法
CN111609593A (zh) * 2020-04-24 2020-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780254A (zh) * 2020-07-02 2020-10-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3589A (ja) * 2008-12-03 2010-06-17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3411341A (zh) * 2013-09-02 2013-11-2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恒温除湿空调器及除湿方法
CN10560569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204935A (ja) * 2017-05-31 2018-1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N110631141A (zh) * 2019-08-27 2019-12-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恒温除湿空调系统及方法
CN111609593A (zh) * 2020-04-24 2020-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780254A (zh) * 2020-07-02 2020-10-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51517A (zh) * 2022-09-08 2023-03-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型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热泵型空调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4030B (zh) 空调器的恒温除湿控制方法
CN109458683B (zh) 干式辐射热泵与单元式分户空调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11059B (zh) 一种双蒸发温度热泵系统、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8679747B (zh) 一种新风除湿空调系统
CN108105919B (zh) 一种干工况制冷的变频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170596U (zh) 空气热源热泵式空调机
WO2022022642A1 (zh) 空调及除湿方法
CN110748973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3446756A (zh)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0822634B (zh) 毛细管辐射空调制冷时压缩机的自适应动态控制方法
CN100451467C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847657A (zh)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系统
CN207015109U (zh) 一种空调系统
WO2020238793A1 (zh) 一种冷凝再热恒温恒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48965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09819742U (zh) 一种变频多联辐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
CN208365658U (zh) 低负荷除湿制冷空调
KR200412598Y1 (ko) 고온수 공급이 가능한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8548236A (zh) 一种一体化节能型空调机
CN113310140A (zh) 基于两种蒸发温度的双系统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4278984A (zh) 多功能空调、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949547B (zh) 除湿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64920A (zh) 除湿热泵空调系统
CN208536170U (zh) 一种一体化节能型空调机
CN206846948U (zh) 除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