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3367B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3367B
CN110783367B CN201810856018.XA CN201810856018A CN110783367B CN 110783367 B CN110783367 B CN 110783367B CN 201810856018 A CN201810856018 A CN 201810856018A CN 110783367 B CN110783367 B CN 110783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units
microlens
ligh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60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3367A (zh
Inventor
潘湾萍
朱爱华
贾小波
余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560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3367B/zh
Priority to US16/652,121 priority patent/US1140467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97259 priority patent/WO202002484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3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3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3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3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62Stacked lens arrays, i.e. refractive surfaces arranged in at least two planes, without structurally separate optical elements in-betwee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26Top e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组发光单元,所述多组发光单元中的每组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且每组发光单元对应于至少一个子像素;和扩束层,所述扩束层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的出光侧并配置成扩大从每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束,其中,所述扩束层中设有微透镜单元阵列,所述微透镜单元阵列中的每个微透镜单元被设置成面对所述多组发光单元中的一组发光单元。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备受关注的未来显示技术方向。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全固态、机械性能好,可实现软屏显示,更加轻薄,高亮度,高效发光,快速响应,低压驱动和低功耗,低成本,工序少等优点。OLED依色彩可以分为单色、多彩及全彩等种类,其中全彩OLED的制备最为困难。现今,小尺寸OLED屏幕已经可以实现量产,然而,相对于应用低温多晶硅技术的中小尺寸OLED屏幕,应用氧化物技术的大尺寸OLED屏幕在普及中遇到了众多技术难点。
在相关技术中,大尺寸有机电致发光层主要通过蒸镀工艺形成,然而大尺寸的蒸镀工艺成本高、良率低,且需要制备高精度金属掩模板(FMM(Fine Metal Mask))。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组发光单元,所述多组发光单元中的每组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且每组发光单元对应于至少一个子像素;和
扩束层,所述扩束层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的出光侧并配置成扩大从每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束,
其中,所述扩束层中设有微透镜单元阵列,所述微透镜单元阵列中的每个微透镜单元被设置成面对所述多组发光单元中的一组发光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束层还包括折射率与微透镜单元不同的传导介质,所述传导介质围绕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光出射表面设置并与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光出射表面邻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导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微透镜单元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导介质的折射率小于与所述扩束层的出光表面邻接的扩束层外部的介质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发光单元包括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且在同一组发光单元中的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组的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单元阵列包括单层微透镜且每个微透镜单元包括单个微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单元阵列包括多层微透镜且每个微透镜单元包括分别位于多个层中的多个微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发光单元包括对应于单个子像素的单个发光单元,其中,与所述单个发光单元面对的微透镜单元由彩色滤光片形成,所述彩色滤光片配置成过滤光束中除去所述单个子像素的颜色之外的颜色的成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透镜单元包括凸透镜或凹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微透镜单元包括球冠形或矩形底球冠形的微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导介质中设置有用于对光束的颜色进行过滤的滤色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发光单元包括分别对应于多个子像素的多个发光单元,且每组发光单元对应于至少一个完整像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微透镜单元在一个方向或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扩大从与所述微透镜单元面对的一组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组发光单元为底发射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所述扩束层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和衬底基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组发光单元为顶发射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所述扩束层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的背对衬底基板的一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要说明,应当知道,以下描述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文本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文本的限制,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再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微透镜单元与发光单元的示例性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6示出包括多层微透镜结构的微透镜单元的示意图;
图7和图8分别示出微透镜单元的示例性结构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微透镜单元的示例性结构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发光单元的示例的结构;以及
图11和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微透镜单元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下文对于实施例的描述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和说明,而不应当理解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构件。为了清晰起见,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可能省略了一些公知部件和结构。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或“底”等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当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本公开的发明人已经发现,在相关技术中,大尺寸的OLED显示面板中由于发光单元众多且排列密集,功耗很大,散热困难。功耗增加又会引起显示面板内热量的增加,甚至导致显示面板的毁坏。而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如果拉大,又可能会影响显示效果。因此,期望寻求一种能够在发光单元间距相对较大的情况下来实现良好显示效果的OLED显示面板。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100a。该显示面板100a包括:衬底基板10(例如玻璃基板或其它透明材料制成的基板)、设置于衬底基板10上的多组发光单元20和扩束层30。在图1的示例中,该多组发光单元20中的每组发光单元20包括3个发光单元,分别是红(R)、绿(G)、蓝(B)色发光单元,这3个发光单元分别对应于红(R)、绿(G)、蓝(B)三个子像素40a、40b和40c。然而,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该多组发光单元20中的每组发光单元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20(如1个、2个、4个或更多个发光单元20)且每个发光单元20对应于一个子像素40,即,每组发光单元20可以对应于至少一个子像素40。
在本公开中,“发光单元对应于子像素”,是指在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中,该子像素由从该发光单元所射出的光束来生成。作为示例,该发光单元可以包括OLED发光单元。
扩束层30可以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20的出光侧并配置成扩大从每组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束50。在扩束层30中设有微透镜单元阵列,所述微透镜单元阵列中的每个微透镜单元60被设置成面对一组发光单元20(或说成是与一组发光单元20对准)。扩束层30对于光束50的扩大作用主要由各个微透镜单元60来实现。一组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束50经过微透镜单元60的扩大之后,光束50的横截面积将增大,从而能够增大该组发光单元20所对应的子像素的显示面积。于是,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扩束层30的存在可以减少所需要的发光单元20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大不同组发光单元20之间的距离。例如,射入扩束层30的光束的面积为S1而经过扩束层射出的光束的面积为S2,则可定义光束扩大倍数为k=S2/S1。作为示例,扩束层30的光束扩大倍数可以在1.1至1.5之间。该光束扩大倍数例如可以依赖于微透镜单元阵列的排布以及微透镜单元的形貌。由于微透镜单元阵列中的每个微透镜单元60被设置成面对一组发光单元20,因此,扩束层30的光束扩大操作是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发光单元20(或像素)而进行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每个发光单元20例如可以包括阳极11、阴极12以及位于阳极11和阴极12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层13。作为示例,发光单元20中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以提高发光效率。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其他的已知的发光结构(如已知的OLED发光结构)也可采用。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发光单元20可以与一个子像素对应,也可以与多个子像素对应,例如单个白光发光单元(如白光OLED发光单元)可以被设计成在发出白光之后通过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形成不同颜色的光束而与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例如,每个发光单元20也可以与一个像素对应。
在图1的示例中,一组发光单元20包括分别与三个子像素对应的三个发光单元20。这三个子像素可以构成一个像素。因此,实际上,一组发光单元20与一个完整的像素相对应,相应地,每个微透镜单元60也与一个完整的像素相对应。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相邻的两组发光单元20之间具有比较大的间隙。如果没有扩束层30,光束50将径直地向下方的出光侧射出,当观察者沿迎着光束50的方向观看显示面板时,与该间隙对应的位置处出射光强将会显著地低于与发光单元对应的位置处的出射光强,从而观察者可能看到像素之间的较宽的清晰边界,造成显示画面颗粒感较强。而在图1的示例中,由于扩束层30的存在,从相邻的两组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束50均被扩大,因此,当观察者沿迎着光束50的方向观看显示面板时,与相邻的两组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处的出射光强得到了补偿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整体的出射光强的均匀性,增强了显示效果。
另一方面,相邻的两组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增大,可以改善显示面板的散热性能,降低了屏幕烧毁的概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在相邻的两组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情况下,避免显示画面的颗粒感以获得画质和散热性能的良好平衡。同时,相邻的两组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增大,可以使发光单元20中的有机发光材料层在显示面板上分布得更分散以降低蒸镀工艺的难度(例如相邻的两组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的公差可能变大),从而对所需的高精度金属掩模板精度的要求降低,以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另外,相邻的两组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增大,还可以减少显示面板上的发光单元20的个数,从而能够节省原料、功耗和降低成本。再者,相邻的两组发光单元20之间的间隙增大,可以在像素数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显示面板的尺寸,这与通过增加像素数目来增大显示面板尺寸相比,可以降低功耗,有助于提高大尺寸显示屏的良率,降低屏幕烧毁的概率。
作为示例,扩束层30还可以包括传导介质31。传导介质31围绕所述微透镜单元60的光出射表面61设置并与所述微透镜单元60的光出射表面61邻接。传导介质31可由与微透镜单元60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制成。根据折射原理,光束50的传播方向在微透镜单元60与传导介质31之间的界面(如光出射表面61)处将会产生变化。而当传导介质31的折射率大于微透镜单元60的折射率时,有利于将光束50扩大。关于微透镜单元60为凸透镜或凹透镜形式的示例,将在下文参照图11和图12进行介绍。
在一些示例中,传导介质31的折射率可以小于与扩束层30的出光表面32邻接的扩束层外部的介质的折射率。在图1的示例中,该扩束层外部的介质为衬底基板10,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该介质也可以是与扩束层30的出光表面32邻接的另一种绝缘层(如设置在扩束层30的出光表面32和衬底基板10之间的绝缘层)。根据折射原理,传导介质31的折射率小于与扩束层30的出光表面32邻接的介质的折射率,有利于实现经过扩大的光束50的聚合,以避免不同颜色的像素的色彩相互干扰。作为示例,传导介质31可以由具有以下成分及含量的材料制成:5~30%的环氧丙烯酸酯共聚物、0~3%的多官能基单体和60~90%的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本领域已知的各种能够实现相应的透光功能且满足上述折射率要求的材料均可以使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每组发光单元20包括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的情况下,在同一组发光单元中的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组的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同一组中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较小,有利于微透镜单元的布置。由于同一组中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会随同发光单元被微透镜单元一起放大,因此,如果同一组中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太大,有可能导致同一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子像素之间的间隙过大而产生颗粒感。而相邻组的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较大,则有助于提高散热性能、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难度等。
在一些示例中,微透镜单元阵列可以包括单层微透镜且每个微透镜单元60包括单个微透镜,如图1所示。而作为示例,微透镜单元阵列也可以包括多层微透镜且每个微透镜单元60包括分别位于多个层中的多个微透镜65。图6给出了多层微透镜的示例。在图6的示例中,微透镜单元包括三层微透镜65。从图6可以看出,光束50每经过一层微透镜65都会进一步扩大。与具有单层微透镜的微透镜单元相比,具有多层微透镜的微透镜单元能够进一步扩大光束和提高扩束层的光束扩大倍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上述多层微透镜的层数不限于三层,例如多层微透镜的层数可以为两层、四层或更多层。作为示例,该多层微透镜结构可以通过半色调掩膜(Half Tone Mask)多次曝光来实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微透镜单元可以利用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技术中已知的光刻胶热熔法、三维扩散光刻等方法来制备。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每组发光单元包括分别对应于三个子像素40a、40b和40c的三个发光单元20a、20b和20c。每个微透镜单元60对于这三个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束均是透明的。这可以减少光学损失。例如,微透镜单元60可以采用透明树脂材料制成。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每组发光单元不限于仅包括上述三个发光单元,例如,其可以包括一个、两个或多于三个的发光单元,相应地,每个微透镜单元60可以设置成对于其所面对的一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束均是透明的。
如前所述,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每组发光单元对应于一个像素,该像素包括红、绿、蓝三个子像素。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每组发光单元还可以对应于多于一个像素。即,每组发光单元可以对应于至少一个完整的像素。这种方式有利于基于完整的像素来对光束进行扩大。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每组发光单元可以对应于多个子像素,这些子像素可以是同一像素中的子像素,也可以是不同的像素中的子像素。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b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比,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100b的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每一组发光单元20仅包括一个发光单元20。该发光单元20对应于单个子像素。以图2所示的RGB子像素为例,图中示出的三个发光单元20分别与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对应。而三个微透镜单元60分别面对这三个发光单元20布置。由于每个微透镜单元60仅对应于同一种颜色的发光单元20设置,因此,该微透镜单元60可以由彩色滤光片形成。该彩色滤光片针对于该微透镜单元60所面对的发光单元20的颜色来设计。该彩色滤光片例如可配置成过滤光束50中除去该微透镜单元60所面对的发光单元20的颜色之外的颜色的成分,或者说除去与该发光单元20所对应的单个子像素的颜色之外的颜色的成分。这种布置可以使得经过微透镜单元60的光束50的颜色可以被进一步纯化,以提高显示效果。
作为示例,用于对发光单元的发出的光束的颜色进行过滤纯化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在扩束层30的传导介质31中。例如,对于图2所示的示例,显示面板100b具有第一子像素40a和第二子像素40b,第一子像素40a具有第一颜色(如红色),所述第二子像素40b具有第二颜色(如绿色)。第一发光单元20a与第一子像素40a对应,第二发光单元20b与第二子像素40b对应。设置在扩束层30中的微透镜单元阵列包括面对第一发光单元20a的第一微透镜单元60a和面对第二发光单元20b的第二微透镜单元60b。在传导介质31中,设置有第一滤色部33a和第二滤色部33b。第一滤色部33a围绕所述第一微透镜单元60a的光出射表面61a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微透镜单元60a的光出射表面61a邻接,用于过滤光束中除所述第一颜色之外的颜色的成分。类似地,第二滤色部33b围绕所述第二微透镜单元60b的光出射表面61b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微透镜单元60b的光出射表面61b邻接。第二滤色部33b配置成过滤光束中除所述第二颜色之外的颜色的成分。第一滤色部33a和第二滤色部33b的设置可以用于分别对于不同发光单元各自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束进行颜色提纯。
当然,滤色部的数量不限于上述两种,如在图2的示例中还列出了围绕第三微透镜单元60c的光出射表面61c设置并与第三微透镜单元60c的光出射表面61c邻接的第三滤色部33c。该第三微透镜单元60c面对第三发光单元20c。与前述类似,第三滤色部33c可以用于对于从第三发光单元20c发出的光束的颜色进行提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滤色部的数量也可以是三种以上,或甚至一种。
作为示例,上述彩色滤光片或滤色部可以由具有以下成分及含量的材料制成:55~65%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15~20%的乙氧基丙酸乙酯、7~13%的聚乙二醇单甲醚、1~8%的树脂、1~9%的颜料(红(R)/绿(G)/蓝(B))以及2~9%的添加剂。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本领域已知的各种能够实现相应的滤光功能的材料均可以使用。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微透镜单元60与发光单元20的对应关系。图5中示出了多个微透镜单元60,每个微透镜单元60与三个条形的发光单元20a、20b和20c面对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中,发光单元的布置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限于如图5所示的矩形阵列的排布,例如可以有其他形式的错位排布等。微透镜单元60的形状和排布形式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光单元的布置形式来进行设计和调整。
图7至图9示出了微透镜单元60所包括的微透镜的结构示例。图7示出了球冠形的微透镜62。该球冠形的微透镜62的底面直径为D,曲率半径为R,高度为h。该球冠形的微透镜62的结构尺寸满足下式(1):
Figure BDA0001748538570000101
图9示出了矩形底球冠形的微透镜63。图8示出了沿图9中线AA截得的剖视图。在图9示出的示例中,该矩形底球冠形的微透镜63的底面为边长为d的正方形,且该矩形底球冠形的微透镜63的曲率半径也为R。因而,在沿对角线方向(如图9中线BB所示)截得的剖视图与图7所示的球冠形的微透镜62的剖视图相同。该矩形底球冠形的微透镜63结构尺寸满足下式(2):
Figure BDA0001748538570000102
上述球冠形的微透镜62的底面形状为圆形,而该矩形底球冠形的微透镜63的底面形状为矩形(例如是正方形,但不限于正方形)。这可以适应于OLED发光单元在衬底基板上的不同的排布方式的要求,而与子像素的排布形状更好地匹配。例如,在子像素被设计成以矩形阵列排布时,可以选用该矩形底球冠形的微透镜63。
作为示例,每个微透镜单元60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如图5中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上均能够对从与该微透镜单元60面对的一组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束进行扩大(例如当每个微透镜单元选用在图7至图9示出的示例性的微透镜结构时)。然而,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每个微透镜单元60也可以设置成仅在一个方向上扩大从与该微透镜单元60面对的一组所述发光单元20发出的光束,例如,采用柱面透镜的形式。
对于微透镜单元阵列的具体设计,例如可以借助于ZEMAX等商用软件来实现。
在图1至图4所示的示例中,每个微透镜单元60均示出为包括凸透镜。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微透镜单元60也可以包括凹透镜。图11和图12给出了关于采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形式的微透镜单元的一些示例。图11所示出的微透镜单元60为凸透镜形式,且传导介质31的折射率大于微透镜单元60的折射率。这与图2所示出的示例是相同的。如前所述,在此情况下,微透镜单元60对于光束50具有发散作用,从而实现扩束功能。图12示出的是微透镜单元60为凹透镜形式的示例。在图12的示例中,传导介质31的折射率大于微透镜单元60的折射率,微透镜单元60对于光束50具有会聚作用,但经过会聚的光束在经过焦点之后会转变成发散光束,因此,光束截面面积会经历先变小再逐渐变大的过程。所以,如果扩束层30足够厚以使得光束50能够在扩束层30传播的过程中经历先会聚后发散的过程且经过发散后的光束截面面积比光束50入射到扩束层30上时的光束截面面积更大,也可以实现对光束的扩大功能。上述图11示出的示例中,扩束层30的厚度可以小于如图12所示的示例中的扩束层30的厚度,且光束在扩束层30中的路径较短,能够削减光学损耗。例如,在上述图11示出的示例中,扩束层30的厚度甚至可以小于微透镜单元60的焦距。
在上述图11和图12所示出的示例中,传导介质31的折射率均可以设置成小于与扩束层30的出光表面32邻接的扩束层外部的介质(例如衬底基板10)的折射率,从而使从出光表面32出射的光束50能够被适当地收缩,以避免不同颜色的像素的色彩相互干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该多组发光单元20为底发射型的OLED发光单元20,所述扩束层30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20和衬底基板10之间。在这种具有底发射型的OLED发光单元20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中,衬底基板10可以用于支撑扩束层30。例如,扩束层30可以在衬底基板10上生成,而OLED发光单元20可以在扩束层30的更上层生成。这种底发射型的OLED发光单元20的出光侧朝向衬底基板10。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该多组发光单元20也可以为顶发射型的OLED发光单元20,所述扩束层30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20的背对衬底基板10的一侧。在这种具有顶发射型的OLED发光单元20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中,衬底基板10可以用于支撑OLED发光单元20。例如,OLED发光单元20可以在衬底基板10上生成,而扩束层30可以在OLED发光单元20的更上层生成。如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100c的结构与如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a的结构对应,均为每个微透镜单元60面对多个发光单元20的形式。而如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100d的结构与如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100b的结构对应,均为每个微透镜单元60面对单个发光单元20的形式。
作为示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a、100b、100c和100d还可包括:密封层70和圆偏光片80。密封层70可以用于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封闭。该多组发光单元和扩束层30均可以位于衬底基板10和密封层70之间。圆偏光片80可布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例如可以布置在位于所述发光单元20的出光侧上的所述衬底基板10或密封层70的背对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上。对于底发射型的OLED发光单元20,圆偏光片80可以布置在衬底基板10的外侧,而对于顶发射型的OLED发光单元20,圆偏光片80可以布置在密封层70的外侧。圆偏光片80可以用于防止外界环境光对于显示画面的干扰。例如,圆偏光片80与衬底基板10或密封层7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隔离层81。
作为示例,为了对于发光单元20进行更好地控制,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TFT阵列层90。TFT阵列层90可以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20与衬底基板10之间。例如,在TFT阵列层90和扩束层之间可以设置有胶层(如UV胶层)91。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以R、G、B三种子像素为例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了介绍。但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三种子像素,例如黄色等其他颜色的子像素也可以采用。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提供了一种采用数量较少的像素来实现大尺寸的显示面板的方式。该显示面板利用扩束层可以削弱或消除发光单元间距较大所导致的显示画面颗粒感,因而能够在发光单元间距较大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显示画面质量。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能够提高散热性能,降低蒸镀工艺难度,提高大尺寸的显示面板的良率。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以OLED发光单元为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发光单元并不限于OLED发光单元,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的OLED发光单元可以被替换成量子点发光单元、无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等各种其它类型的发光单元。对于这些其它类型的发光单元,本公开的实施例也可以利用扩束层来削弱或消除发光单元间距较大所导致的显示画面颗粒感和提高散热性能等技术效果。相应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也不限于OLED显示面板,也可以包括具有各种其它类型的发光单元的显示面板。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的说明了本公开的原理及构造,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公开的总体构思的情况下,对本公开所作的任何改变和改进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如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中的每组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且每组发光单元对应于至少一个子像素;和
扩束层,所述扩束层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的出光侧并配置成扩大从每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束,
其中,所述扩束层中设有微透镜单元阵列,所述微透镜单元阵列中的每个微透镜单元被设置成面对所述多组发光单元中的一组发光单元,
其中,所述扩束层还包括折射率与微透镜单元不同的传导介质,所述传导介质围绕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光出射表面设置并与所述微透镜单元的光出射表面邻接,并且
其中,所述传导介质的折射率小于与所述扩束层的出光表面邻接的扩束层外部的介质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传导介质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微透镜单元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每组发光单元包括多个所述发光单元,且在同一组发光单元中的相邻的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组的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透镜单元阵列包括单层微透镜且每个微透镜单元包括单个微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透镜单元阵列包括多层微透镜且每个微透镜单元包括分别位于多个层中的多个微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每组发光单元包括对应于单个子像素的单个发光单元,其中,与所述单个发光单元面对的微透镜单元由彩色滤光片形成,所述彩色滤光片配置成过滤光束中除去所述单个子像素的颜色之外的颜色的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透镜单元包括凸透镜或凹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每个微透镜单元包括球冠形或矩形底球冠形的微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传导介质中设置有用于对光束的颜色进行过滤的滤色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每组发光单元包括分别对应于多个子像素的多个发光单元,且每组发光单元对应于至少一个完整像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每个微透镜单元在一个方向或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扩大从与所述微透镜单元面对的一组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单元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组发光单元为底发射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所述扩束层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和衬底基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组发光单元为顶发射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所述扩束层位于所述多组发光单元的背对衬底基板的一侧。
CN201810856018.XA 2018-07-31 2018-07-31 显示面板 Active CN110783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6018.XA CN110783367B (zh) 2018-07-31 2018-07-31 显示面板
US16/652,121 US11404674B2 (en) 2018-07-31 2019-07-23 Display panel configured to display images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19/097259 WO2020024848A1 (zh) 2018-07-31 2019-07-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6018.XA CN110783367B (zh) 2018-07-31 2018-07-31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3367A CN110783367A (zh) 2020-02-11
CN110783367B true CN110783367B (zh) 2022-05-24

Family

ID=6923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6018.XA Active CN110783367B (zh) 2018-07-31 2018-07-31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4674B2 (zh)
CN (1) CN110783367B (zh)
WO (1) WO20200248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5888B (zh) * 2019-05-20 2023-08-2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US11980055B2 (en) 2020-03-19 2024-05-0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CN111725429B (zh) * 2020-06-30 2022-09-0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28111B (zh) * 2020-06-30 2022-09-1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34544B (zh) * 2020-06-30 2022-08-2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4201062A1 (en) * 2020-08-20 2023-06-28 Applied Materials, Inc. Oled light field architectures
TW202211724A (zh) * 2020-09-10 2022-03-16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CN112038502B (zh) * 2020-09-16 2023-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510073B (zh) * 2020-12-15 2023-02-0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36052A (zh) * 2021-02-26 2021-06-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241354B (zh) * 2021-04-07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65247A1 (zh) * 2021-10-21 2023-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2658A (zh) * 2003-10-29 2005-05-04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色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01223472A (zh) * 2005-07-20 2008-07-16 夏普株式会社 带微透镜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34851A (zh) * 2009-10-02 2011-04-27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685404A (zh) * 2012-09-24 2015-06-03 娜我比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4900683A (zh) * 2015-06-10 2015-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98844A (zh) * 2018-01-03 2018-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0931B1 (en) * 1996-07-10 2001-09-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iloxane and siloxane derivatives as encapsulant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TWI224295B (en) * 2003-08-21 2004-11-21 Ritdisplay Corp Color tunable panel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JP2005242166A (ja) * 2004-02-27 2005-09-08 Seiko Epson Corp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4678493B2 (ja) * 2005-05-23 2011-04-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源ユニット、照明光学装置、露光装置、および露光方法
JP5747641B2 (ja) 2011-05-06 2015-07-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2015069700A (ja) * 2013-09-26 2015-04-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7515435B (zh) * 2017-09-11 2020-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78404B (zh) * 2018-10-17 2021-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2658A (zh) * 2003-10-29 2005-05-04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色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01223472A (zh) * 2005-07-20 2008-07-16 夏普株式会社 带微透镜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34851A (zh) * 2009-10-02 2011-04-27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685404A (zh) * 2012-09-24 2015-06-03 娜我比可隆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4900683A (zh) * 2015-06-10 2015-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98844A (zh) * 2018-01-03 2018-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24848A1 (zh) 2020-02-06
US20200251689A1 (en) 2020-08-06
CN110783367A (zh) 2020-02-11
US11404674B2 (en)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3367B (zh) 显示面板
US6570324B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with array of lens-lets
US7321349B2 (en) Display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microlens array
CN100407436C (zh) 用于含多个像素元件的显示器的透镜和导引其中光的方法
CN1116821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0910602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beam diffusion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72319B2 (en) LCD projector with active color separation lighting
WO2005083472A1 (en) Light-collecting illumination system
US1073461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207148485U (zh) 一种背光装置及显示器
CN111769211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587987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djustmen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1508945B2 (en) 3-D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between light emitting uni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7198008A1 (zh) 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22550240A (ja) 一体化された微小レンズアレイ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の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CN111987130A (zh) 一种显示面板、掩膜组件和显示装置
US7301273B2 (en) Display element array for emissive, fixed format display
CN114141969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12412057U (zh) 一种显示面板、掩膜组件和显示装置
US10876707B2 (en) Pattern projection device
JP2006337845A (ja) 明所コントラスト向上部材
KR102236357B1 (ko) 색변환 기능을 갖는 마이크로 렌즈 어레이 제조 방법
US20220416135A1 (en) Micro-lens array having color-conversion function, micro-led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micro-lens arr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cro-lens array
JP2002303858A (ja) 液晶装置
US11226077B2 (en) Projection device and headlight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